美章网 精品范文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

薪酬工作报告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目前市场上陆续推出了多种薪酬报告,让企业眼花缭乱。《职业》特邀四家知名薪酬报告机构,就薪酬报告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解读。

华信惠悦:整体奖酬调研

【品牌】

华信惠悦咨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精神,拥有顶尖的顾问团体、前瞻性的管理观念以及丰富的专业经验。华信惠悦在管理业界的品牌吸引力是毋庸质疑的,其先进、科学的调研手段和专业咨询经验都增加了这份报告的含金量。

【数据来源】

以外企为主。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参与调查的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同时也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本土企业参与。华信惠悦建立了庞大的薪酬数据库,尤以金融行业数据库著称,囊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等行业中诸多企业。而先于大陆地区建立的香港、台湾地区的薪酬数据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华信惠悦在中国地区最完备的数据库。

【服务】

华信惠悦以行业为基础,推出包括金融、消费品、高科技、家电、物流、房地产和半导体等行业的薪酬报告;同时兼顾地区差异,推出一、二线城市报告,也会针对一些特定地区推出地区性调研报告。

华信惠悦强调薪酬报告和咨询服务相结合的薪酬服务,因为在数据背后总有一定的原因,所以一旦运用到企业日常具体的薪酬管理时就有一定的落差。凡购买华信惠悦薪酬报告的企业,都会得到来自专业顾问的针对,获得量身订制的薪酬管理意见及具体和务实的解读。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华信惠悦中国大陆地区薪酬咨询总监 廖怡玟女士

报告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于企业可以及时、通盘地了解市场现状,也对市场趋势有一个预期,作为人才吸引和保留激励的参考依据。当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人才竞争,或需要扩展香港、台湾地区的业务,管理好人员本地化中的薪酬问题时,这份报告会非常有针对性。

企业做薪酬决策时,有三个考量点。第一,薪酬策略本身是不是能够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吸引、保留企业需要的人才;第二,内部公平性,例如在制定保险行业的精算师这样重要职位的薪酬时,要兼顾其在公司的重要性和唯一性;第三,外部可比性,报告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来源,是让企业完善具体薪酬管理制度的有力工具。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三大人才网站之一,前程无忧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及广泛的网络影响力,每年推出的薪酬调查报告都颇受业界关注。

【数据来源】

无忧报告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每年会通过三种渠道收集样本。一是企业,二是前程无忧的猎头部门,三是网站庞大的个人简历库。根据不同职位,无忧会在三种来源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样本。初级职位提取简历库的数据会多一些;对于一些敏感的职位,使用企业或猎头的数据会多一些。

同时,数据收集也合拍企业的调薪步伐,数据截至在上一年的10 月。

【服务】

前程无忧的薪酬调查报告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全国20个大中城市和20 个主要行业,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市场薪酬信息。如果企业所在城市没有列入无忧的调查名单,那么调研人员会提供近似城市作为参考。在未来,前程无忧还计划推出更多的定制报告服务。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购买费用】

单个职位报告价格为500 元,购买的数量越多将享有更多优惠。

【使用指南】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负责人 王珏女士

任何一份报告,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例如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信息,很难告诉企业具体应该怎么做,例如人才流动率与薪酬的关系问题,报告只能部分解决一些薪酬外部竞争力及引起的相关问题。

在具体使用无忧的报告时,要注意职位的薪资不仅在行业、公司类型间有水平差异,个人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决定薪酬水平,所以调查数据包括中位值、75 百分位值、90百分位值和整体市场情况,企业要综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太和顾问:薪酬调研报告

【品牌】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太和顾问已经成长为中国本土知名薪酬福利数据服务提供商,并荣获2006 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盛典 “2006 中国最佳薪酬报告机构”。

【数据来源】

企业。在选择调研企业时,太和顾问首先考虑其薪酬体系是不是市场化的,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意识。

【服务】

贴近本土企业需求,目前已推出包括高科技、金融业、房地产、汽车行业、消费品、医药、服务业、传媒行业、能源业等在内的行业报告。此外,太和顾问还定期推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地区全行业薪酬报告。根据市场情况,也提供管理等序列的全行业报告、城市毕业生起薪点调查、定制服务等。

【推出频率】

金融、地产、高科技等关键行业一年推出两次报告,其他行业为一年一次。

【购买费用】

全行业报告大概费用为两万元一份,行业报告一万五左右。参与调研的企业可享有一定优惠。

【使用指南】

太和资深顾问 金可冶先生

太和报告着眼行业整体趋势,所以购买者不仅可了解到现有薪酬状况调研结果,还能了解行业薪酬整体趋势预测。但薪酬报告提供的市场信息,毕竟只是供企业进行参考和引证的。我个人比较推崇企业先有明确的薪酬定位和方案后,再参考报告中的数据,这样太和的薪酬报告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

企业在选购薪酬数据时,要评价数据来源和可比性;薪酬调研的流程是否科学规范;不仅要看职位名称,还要看具体职责内容,因为同一职位名对应的职责内容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而企业在设计薪酬的过程中,一是要选择所针对的合适的市场,圈定竞争对手;二是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在这个圈子中自己的薪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实现什么样的吸引保留效果;三是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周期。

英才网联: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第一家在中国实行细分行业的人才网站,英才网联的建筑英才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人才专业网站,其推出的《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也别具特色。

【数据来源】

来源多元。不仅进行企业调查,也通过随机抽样、现场访问、网络调查、媒体联合调查等各种方法向个人进行调查。

同时,立足行业特点。根据对建筑企业会计年度的调查,报告数据收集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 月15 日,报告将在5 月。根据建筑行业看重技术类人才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的特点,报告并没有把工作年限当做加权系数来计算,而是单独提出作为一项分析科目。

【服务】

将建筑行业细分化,分别针对工程行业、房地产行业、设计院机构推出调查报告。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英才网联建筑英才网市场主管 张磊

薪酬设计的最终的目的是在“经济”的原则下,制定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我们的样本从企业、个人两个渠道来采取,还可以反映从业者对薪酬的满意度。但最终数据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仅供建筑行业工作者衡量自身薪资水平、人力资源工作者制定设计薪酬体系参考。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薪酬专家,文跃然先生

Q:如何选择薪酬报告?

A:薪酬报告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实际数据,以便比较;提供其他企业的经验,以供借鉴。选择薪酬报告时,可以从三方面来判断,一是声誉、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二是部门的权威性,例如政府主管部门的一些薪酬报告;第三有学术价值,一些研究机构或大型人才网站的报告也很不错。

Q:薪酬报告的价格一般都很高,企业是否必须支付这笔费用?

A:企业从一些媒体或渠道了解的数据,不全面,其科学性也有待考量。购买一份薪酬报告是企业必需的投资,也是合算的投资。因为这能让企业的支付更加准确,所带来的附加值将大大超过购买报告的支出。

Q:企业的薪酬是与市场保持同等水平就具有竞争力了吗?还是其他的内部或外部因素更为重要?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薪酬调查,是指通过标准、规范的渠道以及专业的统计方法,收集市场上雇主的薪酬数据并做出判断的系统过程,通过对定向范围内的职位薪酬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形成能够客观反映市场人力资源用工环境成本现状的薪酬调查报告,可以为企业在薪酬管理体系中提供及时、客观的市场数据参考依据。通过薪酬调查,公司可以将自己的薪酬数据与市场数据进行有效对比,由此可以检视出公司本身所支付的薪酬与预想的市场薪酬水平是否一致,或者根据市场的薪酬数据来确定为达到本组织的经营战略目标及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所应支付的薪酬水平。

 

最早的薪酬调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国内的薪酬调查服务起步较晚,但到目前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市场薪酬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不过获取,比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官方的工资指导信息,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调研报告和行业趋势研究,以及招聘网站的薪酬信息等。其中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因其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调研服务群体的行业标杆公司的代表性,以及专业行业咨询背景优势,成为目前市场上各公司习惯性采用的形式。

 

很多公司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参与一次或多次由专业咨询公司开展的行业薪酬福利调查,通过获取薪酬福利报告来了解市场上的最新薪酬趋势与行业公司的薪酬管理实践讯息,作为公司每个年度开展薪酬管理工作的基础,薪酬报告的具体作用可以体现在,可以帮助公司有效控制和优化薪酬成本。在确定公司薪酬水平的时候,企业会受到外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双重压力,工资水平过低,会失去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作用,进而造成人才短缺而失去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整体薪酬水平过高会给公司造成过重的运营成本负担,薪酬水平过低会导致失去对市场人才的吸引,以及不利于内部员工的保留。

 

薪酬调查报告首先可以帮助公司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检查公司的薪酬水平在行业里是否具有竞争性;其次可以帮助公司在做新年度薪酬预算计划时,确定新的薪酬增长幅度,帮助其对人力成本进行有效预算,再次帮助公司完善薪酬结构设计,制定合理的薪酬调整和分配方案,使有限的薪酬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还可以帮助解决和改善公司的薪酬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市场竞争性的问题。

 

薪酬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从当前市场上主要提供薪酬数据服务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来看,大多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形式。

在宏观信息方面:包括经济概述、行业薪酬趋势、组织效能分析、薪酬管理政策、薪酬增长率、调研群体信息等。从宏观经济到公司组织运营,结合市场动态和行业人力资源的热点话题、从各视角分析行业内的薪酬现状与趋势,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对薪酬的影响。在调研群体信息中,对参与调研公司的当年营业收入、在职员工人数、企业性质进行统计,让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调研群体样本环境的构成,并以此判定公司在调研公司群体中的薪酬定位,确认调研群体的数据样本是否和公司自身具有参考性。薪酬福利调研的核心就是薪酬的对比,不同的公司数据样本环境对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对比环境才会有准确的薪酬可比性。

 

微观数据方面:包括薪酬定位分析,薪酬回归分析、市场薪酬结构分析、职位薪酬数据分析、职位薪酬偏离度分析等,通过细分职能和职位进行市场薪酬数据参考,了解公司薪酬现状,为公司调薪提供市场依据。对于薪酬调查报告数据的应用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参考。

 

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制定公司的薪酬策略和行业薪酬定位。

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所处的发展阶段、薪酬支付能力、公司文化特点等,确定公司在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公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薪酬策略和参考不同的薪酬口径。在同一个公司组织内,也可能存在多种薪酬策略。不同的业务单元可能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应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如薪酬领先型策略、跟随性策略和混合型策略。根据公司的薪酬策略,确定职位的薪酬水平,一般以薪酬调查报告中的年度实际现金收入或年度总薪酬作为薪酬水平定位口径。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薪酬策略不同,对标市场的薪酬分位值也不同。例如:有的公司倾向于一般员工对标市场较低分位以控制人工成本,中高层管理者与核心人才对标市场中位值或较高分位,用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也有的公司愿意整体对标市场中高位值,以保持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确定公司薪酬给付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总体薪酬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包含职位的基本工资、各项补贴、变动奖金、中长期激励、各项福利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市场上现行的薪酬结构,以及行业中普遍的薪酬给付理念。结合公司自身的薪酬策略来设定不同职位的薪酬固浮比例,起到薪酬激励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结构可以有利组织经营的成功,和确保公司员工获得公平的待遇。

 

参考薪酬偏离度分析,保证薪酬内部公平和外部的有效竞争

薪酬偏离度分析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员工的实际薪酬和其职位等级对应的薪酬回归值进行对比,了解公司对该职位员工的薪酬给付是否合理,内部偏离度反应内部薪酬给付的相对公平性,外部偏离度反应职位在市场上薪酬给付的竞争力,进而梳理公司的职位价值体系,即使同一等级的员工,由于个人能力或职位价值的不同,会体现出薪酬差异性,所以偏离度会存在大小,正负的差异,由此反映出各职位间的价值差异。职位偏离度的大小与职位的薪酬何其所在等级密切相关,公司对于偏离度绝对值较大的职位应该重视和适当进行调整优化。

 

职位薪酬水平分析

薪酬调查报告中,职位薪酬水平分析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将公司各部门中不同基准职位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详细的展示,每个职位都会包含调研样本量、平均年龄、平均工作经验年限、学历信息,以及相关职位职责描述等,可以为公司进行招聘和内部人员培养计划时,为衡量候选人及在岗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职位资格行业信息参考依据。

 

从薪酬数据实践的角度看,行业的薪酬给付情况难以包括全部的薪酬形式,薪酬福利项目有过多的细节,为了便于统计,咨询公司普遍将薪酬调研报告的薪酬福利项目定义为统一的薪酬口径来进行参考,例如年度基本现金收入、年度固定现金收入、年度现金总收入和年度总薪酬。不同薪酬主口径包含的一进步各相关的薪酬细项,以分位值的形式展现不同职位在市场中的薪酬福利水平以及给付额度,公司可以根据在职位对照组中的定位、职位对企业贡献度的大小、市场中相同职位人才的供求关系制定不同的薪酬福利参考分位值。并着重考量市场中其他公司普遍提供的各种职位津贴、福利项目的水平为多少。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补充、优化薪酬福利细项的设置情况。

 

如需要加强激励效果就可以参考有变动现金项目的年度现金总收入。如果公司现阶段需要增加岗位现金部分的吸引力度,可以参考固定现金收入总额。如果公司希望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则可以参考含有福利部分的年度总薪酬。一般建议以年度固定收入和年实际现金收入这两个主口径进行对标参考。因为固定现金收入体现一个公司对人才的吸引保留政策,实际现金总收入是员工个人税前总收入的参考,体现公司薪酬的整体竞争力。

 

公司只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将公司内部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比较,进而才能在薪酬给付上保留员工和吸引人才,起到薪酬杠杆调节和薪酬有效管理的作用。但在公司的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中,薪酬调查报告只是一个接口。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平的薪酬系统不仅能对外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励内部员工达成组织目标,创造高质量的绩效。运用好薪酬管理工具,还要结合公司明确的发展战略、组织体系、清晰的岗位职责和发展通道,以及对接的绩效管理体系等,在不同的组织发展生命周期,调整相适应的薪酬策略,实现真正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管理体系。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最早的薪酬调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国内的薪酬调查服务起步较晚,但到目前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市场薪酬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不过获取,比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官方的工资指导信息,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调研报告和行业趋势研究,以及招聘网站的薪酬信息等。其中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因其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调研服务群体的行业标杆公司的代表性,以及专业行业咨询背景优势,成为目前市场上各公司习惯性采用的形式。

很多公司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参与一次或多次由专业咨询公司开展的行业薪酬福利调查,通过获取薪酬福利报告来了解市场上的最新薪酬趋势与行业公司的薪酬管理实践讯息,作为公司每个年度开展薪酬管理工作的基础,薪酬报告的具体作用可以体现在,可以帮助公司有效控制和优化薪酬成本。在确定公司薪酬水平的时候,企业会受到外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双重压力,工资水平过低,会失去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作用,进而造成人才短缺而失去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整体薪酬水平过高会给公司造成过重的运营成本负担,薪酬水平过低会导致失去对市场人才的吸引,以及不利于内部员工的保留。

薪酬调查报告首先可以帮助公司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检查公司的薪酬水平在行业里是否具有竞争性;其次可以帮助公司在做新年度薪酬预算计划时,确定新的薪酬增长幅度,帮助其对人力成本进行有效预算,再次帮助公司完善薪酬结构设计,制定合理的薪酬调整和分配方案,使有限的薪酬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还可以帮助解决和改善公司的薪酬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市场竞争性的问题。

薪酬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从当前市场上主要提供薪酬数据服务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来看,大多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形式。

在宏观信息方面:包括经济概述、行业薪酬趋势、组织效能分析、薪酬管理政策、薪酬增长率、调研群体信息等。从宏观经济到公司组织运营,结合市场动态和行业人力资源的热点话题、从各视角分析行业内的薪酬现状与趋势,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对薪酬的影响。在调研群体信息中,对参与调研公司的当年营业收入、在职员工人数、企业性质进行统计,让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调研群体样本环境的构成,并以此判定公司在调研公司群体中的薪酬定位,确认调研群体的数据样本是否和公司自身具有参考性。薪酬福利调研的核心就是薪酬的对比,不同的公司数据样本环境对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对比环境才会有准确的薪酬可比性。

微观数据方面:包括薪酬定位分析,薪酬回归分析、市场薪酬结构分析、职位薪酬数据分析、职位薪酬偏离度分析等,通过细分职能和职位进行市场薪酬数据参考,了解公司薪酬现状,为公司调薪提供市场依据。对于薪酬调查报告数据的应用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参考。

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制定公司的薪酬策略和行业薪酬定位。

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所处的发展阶段、薪酬支付能力、公司文化特点等,确定公司在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公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薪酬策略和参考不同的薪酬口径。在同一个公司组织内,也可能存在多种薪酬策略。不同的业务单元可能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应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如薪酬领先型策略、跟随性策略和混合型策略。根据公司的薪酬策略,确定职位的薪酬水平,一般以薪酬调查报告中的年度实际现金收入或年度总薪酬作为薪酬水平定位口径。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薪酬策略不同,对标市场的薪酬分位值也不同。例如:有的公司倾向于一般员工对标市场较低分位以控制人工成本,中高层管理者与核心人才对标市场中位值或较高分位,用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也有的公司愿意整体对标市场中高位值,以保持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确定公司薪酬给付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总体薪酬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包含职位的基本工资、各项补贴、变动奖金、中长期激励、各项福利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市场上现行的薪酬结构,以及行业中普遍的薪酬给付理念。结合公司自身的薪酬策略来设定不同职位的薪酬固浮比例,起到薪酬激励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结构可以有利组织经营的成功,和确保公司员工获得公平的待遇。

参考薪酬偏离度分析,保证薪酬内部公平和外部的有效竞争

薪酬偏离度分析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员工的实际薪酬和其职位等级对应的薪酬回归值进行对比,了解公司对该职位员工的薪酬给付是否合理,内部偏离度反应内部薪酬给付的相对公平性,外部偏离度反应职位在市场上薪酬给付的竞争力,进而梳理公司的职位价值体系,即使同一等级的员工,由于个人能力或职位价值的不同,会体现出薪酬差异性,所以偏离度会存在大小,正负的差异,由此反映出各职位间的价值差异。职位偏离度的大小与职位的薪酬何其所在等级密切相关,公司对于偏离度绝对值较大的职位应该重视和适当进行调整优化。

职位薪酬水平分析

薪酬调查报告中,职位薪酬水平分析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将公司各部门中不同基准职位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详细的展示,每个职位都会包含调研样本量、平均年龄、平均工作经验年限、学历信息,以及相关职位职责描述等,可以为公司进行招聘和内部人员培养计划时,为衡量候选人及在岗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职位资格行业信息参考依据。

从薪酬数据实践的角度看,行业的薪酬给付情况难以包括全部的薪酬形式,薪酬福利项目有过多的细节,为了便于统计,咨询公司普遍将薪酬调研报告的薪酬福利项目定义为统一的薪酬口径来进行参考,例如年度基本现金收入、年度固定现金收入、年度现金总收入和年度总薪酬。不同薪酬主口径包含的一进步各相关的薪酬细项,以分位值的形式展现不同职位在市场中的薪酬福利水平以及给付额度,公司可以根据在职位对照组中的定位、职位对企业贡献度的大小、市场中相同职位人才的供求关系制定不同的薪酬福利参考分位值。并着重考量市场中其他公司普遍提供的各种职位津贴、福利项目的水平为多少。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补充、优化薪酬福利细项的设置情况。

如需要加强激励效果就可以参考有变动现金项目的年度现金总收入。如果公司现阶段需要增加岗位现金部分的吸引力度,可以参考固定现金收入总额。如果公司希望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则可以参考含有福利部分的年度总薪酬。一般建议以年度固定收入和年实际现金收入这两个主口径进行对标参考。因为固定现金收入体现一个公司对人才的吸引保留政策,实际现金总收入是员工个人税前总收入的参考,体现公司薪酬的整体竞争力。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快速消费行业是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相对利润率丰厚、销售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一个行业。随着快消行业的强势增长,拉动了市场对人力资源、运作、销售、市场营销以及零售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快消行业的薪酬在总体上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人才短缺和大量的职位空缺造成的。虽然整个快消业实现薪酬全面增长,但在行业内部,等级差距明显,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应当理性的看待市场薪酬状况,构建出一套具有外部竞争及内部公平的薪酬体系,从而达到吸引、保留、激励优秀员工的目的。我们将通过快消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详细解析该行业的薪酬现状。

 

参考薪酬报告构建合理薪酬体系

据任仕达(中国)华南区分公司高级经理李晓燕女士介绍,薪酬调查报告核心内容包括行业整体薪酬分析、部门薪酬分析和岗位薪酬分析,薪酬调查报告一般分为底薪、奖金、福利、员工保留计划、股权计划等等。企业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对企业的作用,比如从激励来说,企业看重的就是奖金和福利。薪酬水平会对员工吸引和保留产生相当大的作用,薪酬结构的合理也会对员工的流动率和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大的影响。李晓燕女士介绍,薪酬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企业根据行业的薪酬报告进行必要的调薪,以达到与市场薪酬水平相平衡;

通过参考薪酬报告中的行业市场薪酬整体定位改善建立薪酬架构,做好职能匹配与市场定位;

为企业薪酬结构设计和调整提供依据,运用更好的薪酬体系去招聘及保留员工;

了解行业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估算对手的劳动力成本等,对于企业发展也很重要。

快消行业薪酬水平分布明显

一般意义上来讲,快速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化妆品、日化、烟草等等,有别于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行业是目前竞争激烈市场中相对利润率丰厚、销售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一个行业。为了更高的抢夺市场,吸引人才,快消行业的薪酬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人才的竞争很激烈,企业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保留人才至关重要,快消行业的薪酬也是人才争夺战的关键因素。从任仕达的2012快消行业薪酬报告显示,在快消行业里面,个人护理化妆品行业多为外资企业为主,他们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烟草行业属于高利润行业,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也很高;而增长最快的是酒类行业,高端白酒行业薪酬水平竞争优势大,啤酒和葡萄酒相对要比白酒行业低;饮料和食品行业薪酬水平相对于其他快消行业来说有一定的差距。快消行业的薪酬报告跟当前的经济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一些业绩比较好的企业,比如说奶粉企业薪酬就呈现上升趋势。快消行业薪酬水平的高低要看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结合。

 

因为快消行业存在很强的消费导向特点,所以销售以及与销售相干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至关重要,企业在此方面的人才竞争非常剧烈,在薪酬上面,销售人员的收入显著高于其他部门。快消行业对于销售人才的需求也大于其他岗位,李晓燕女士称,根据任仕达2011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在2012年内,中国大陆对销售人才的招聘活动会持续活跃,这种持续性将在未来两年继续升温。尽管展望全球市场仍具有不稳定性,但中国大多数公司在经过强势的增长后,仍旧保持乐观的心态并计划增加销售人员。随着销售工作机会不断增加,如何保留住出色员工成了许多公司担心的问题。除了薪资,许多公司会给员工提供激励方案,如旅游机会和更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来挽留住这些人才。

 

快消行业关键性职能序列对比分析

伴随着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与销售的日益成熟、完善,各大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和品牌部门需要大量营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其他行业对市场和品牌日益重视,快速消费品行业成了品牌和市场类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其他行业纷纷从快速消费品企业挖人才,大量快速消费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特别是品牌建设人员流向其他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却并不多,进一步加大了营销市场类专业人才的缺口,因此市场销售部门的薪酬数据体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同样是市场、营销类人员,不同行业的消费品企业如食品、日化、服装等,因营销模式不同,需求有所侧重。目前三大职位是快消品企业重点需求对象。

 

某行业领先快消领域食品集团招聘:

职位一:全国大客户(KA)高级经理

岗位职责:

1.制定KA发展策略及目标;2.参与全国性市场策略、销售政策、销售计划、年度目标等指标的决策;3.根据集团年度战略目标制定区域KA年度分战略及销售目标;4.客户管理:制定KA客户销售目标,进行年度合同谈判,新品买入,价格维护,负责区域大客户;5.客户的信用制度的评估和管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规避资金风险;6.促销管理:协同各事业部市场部针对全国KA终端促销活动方案进行设计与谈判,对促销费用实施管控。7.市场信息管理:竞争品市场动态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行动方案;8.团队管理:提高区域组织的运转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和营运模式,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提升销售人员整体素质和KA客户专业运作能力。

 

任职资格:

1.本科学历以上,市场营销相关经验;2.八年以上销售经验,五年以上FMCG(快速消费品)销售管理经验;3.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国际KA营销技能训练,对KA销售系统的各阶段建设具有一定的经验;4.性格积极乐观向上,具备开拓精神,乐于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压力下进取的精神;5.语言表达能力强,熟练操作电脑;具备较强的责任使命感,领导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好的谈判说服能力。

 

薪酬范围:

30~40万人民币(如经验出色者可面议)

职位二:销售总监

岗位职责:

1.全面制定,统筹并执行全省及区域/渠道,产品总体市场业务发展战略以及市场业务发展目标;2.负责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对市场,客户状况进行客观,实际,深入的了解及分析;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研究和对新产品市场进行预测,为公司新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市场分析及结论以及相关市场资料;3.负责全省销售团队领导及管理职能,制定营销、产品、促销、形象等线上,线下整合行销方案并执行,达到公司的业务策略及目标;4.就产品,区域,渠道进行细分,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业务拓展的业务行销策略,把握公司在行业中的发展方向,完成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定位,并及时提供市场反馈;5.建立,领导,管理各级销售及市场团队,替各个团队设立有效的KPI重要指标及目标,作为整个大团队的领导,领导整个大团队完成各项目标; 6.有效制定,管理及监控公司市场费用使用、控制工作,确保资源使用的效果及效率。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此次《薪酬调研报告》公布了近200个航运物流企业常见岗位薪酬数据、企业调薪幅度,涉及员工主动离职率、浮动奖金基准等企业人力资本策略,以及市场现金总收入水平、市场固定收入水平、市场基本工资水平、市场奖金水平、市场现金津贴水平、市场加班费水平等。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华航运物流人才网市场部经理昝杰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航运业处境堪忧,控制成本对航运企业的意义可谓不言而喻。上海航运交易所连续11年开展薪酬福利调研工作,以关键人才收入水平、福利、奖金方案为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岗位薪酬收入数据及人才政策数据,对提高航运物流企业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薪酬调研报告》具有四大亮点

据悉,今年共有90余家航运、物流企业参与了薪酬调研工作。上海航运交易所在报告的制作周期、内容的更新等方面有了不小的改进,今年的《薪酬调研报告》具有四大亮点:

一是,年内首次分阶段推出两份调研报告,针对部分企业反映《薪酬调研报告》出版相比调薪时间有些晚,因此将一年一度的调研分成两次,即航运极速版调研及完整版调研;其中极速版调研7月份即出结果,满足了部分企业7月调薪的数据需求。

二是,在原有航运整体调研的基础上增加国内企业、欧美企业数据的对比,为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多视角的薪酬参照。

三是,针对航运企业规模两级分化较明显的现状,原有的薪酬标准化方法过于复杂,2015年度薪酬调研采用了薪勤人力资源公司“T”型职位匹配方法,大大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四是,采集数据保密,得到参与企业的信任,今年采集到的岗位样本量达到历年之最。

平均薪资调整幅度低于8%

《薪酬调研报告》显示,航运物流业2015年调薪幅度低于8%,约为7.1%,比2014年的8.5%降低1.4个百分点,为六年来最低。

《薪酬调研报告》表示,从调研的实际结论来看,预计中行业回暖并未出现,行业整体薪资调整远低于预期,多数航运企业正面临着业务缩水、工资上涨的压力,具体来看:冻结调薪预算的企业比以往增多,17.5%的调研企业明确表示2015年度并无薪资调整的打算/预算;45.5%的调研企业薪酬上涨预算与上年基本持平;25.8%的调研企业调薪幅度比往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从《薪酬调研报告》中涉及到的三个细分行业来看,船公司平均薪资增幅最高,为7.5%;货代公司平均薪资增幅其次,为7.3%;物流公司平均薪资增幅最低,为6.8%。

薪资增幅存在岗位和企业差异

《薪酬调研报告》公布了航运物流企业近200个常见岗位的薪酬数据,对这些岗位的薪酬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以层级划分,专业职位薪资增幅最高。《薪酬调研报告》将岗位分为6个层级,分别为高管层、总监层、经理层、主管、专业岗位和辅助岗位。就平均薪资增幅来看,专业岗位最高,达到了8.2%;总监层和主管其次,达到了7.5%;经理层再次,达到了7.4%;辅助岗位达到了7.0%;高管层幅度最低,为4.2%。

以收入绝对水平划分,层级越高差距越明显。从收入的绝对水平来看,一方面经理层级与主管层级收入水平差距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专业职位与辅助岗位收入水平差距不大。

详细来看,一般部门经理年现金总收入达到30万,高级经理职位收入接近50万;一般主管年现金收入约为经理收入的50%达到15万左右,高级主管职位收入达到20万上下;从普通员工的收入来看,专业岗位年现金收入平均为10万左右,而辅助岗位员工年收入水平也达到了9万上下。

从投资性质来看,欧美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优势明显。从投资性质来看,欧美企业收入水平优势明显,职位越高差距越明显。欧美企业平均收入超过20万,国内企业平均收入近15万,两者相比,欧美企业高出国内企业37.71%。

从具体岗位层次来看,欧美企业的总监年现金收入水平近百万,而国内企业的总监年现金收入水平不足40万,欧美企业要比国内企业高出1.5倍;欧美企业的经理年现金收入超过40万,国内企业的经理年现金收入超过25万,两者相较,欧美企业要高出国内企业近六成;欧美企业的主管年现金收入近20万,国内企业的主管年现金收入不足15万,欧美企业要高出国内企业近四成;专业岗位和辅助岗位的差距略低,但是也分别达到了27.7%和16.8%。

辅助岗位员工离职率最高

《薪酬调研报告》公布了全行业以及三个分行业的员工离职率。

从全行业的平均离职率来看,辅助层的离职率最高,达到了14.5%;其次为主管层,达到了13.5%;专业层也达到了10.5%。

从船公司的平均离职率来看,辅助岗的离职率最高,达到了14.2%;其次为主管层,达到了7.7%;再次为专业层,达到了6.6%。

从货代公司的平均离职率来看,辅助岗的离职率最高,达到了14.9%;其次为专业层,达到了13.7%;再次为主管层,达到了7.1%。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6篇

获风投企业薪酬竞争优势明显

据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中国西北地区运营总监宋一杰先生介绍,当企业拿到一份薪酬调查报告时,应当了解这份报告来源的背景及调查的企业群作为参考,不能盲目的去使用各种报告。互联网行业薪酬水平处于全行业中的高位,每年薪酬增长幅度也高于软件开发、硬件制造等关联行业。在互联网行业中,核心部门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他们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因此其薪酬也会相应地高一些。而网站内容等互联网传统部门已不是互联网公司赢利重点,所以其薪酬增长相对较慢,导致了其部门员工薪酬处于同层级员工较低水平。但是随着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对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策略的影响很大,不仅体现在长期激励层面,也体现在年度总现金收入层面。互联网公司得到风险投资前后,薪酬水平差异明显。另据Kelly Services IT行业中国区负责人刘威女士介绍,由于互联网公司与国内外风险投资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制定公司财务战略和洽谈融资事务的财务总监在人才市场一直是稀缺人才,所以企业纷纷加大了财务部门的人力成本,除了财务总监之外,业务总监、业务拓展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这几个职位被称为IT互联网企业最有潜力的职位。人力资源总监在企业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公司多元化的发展,其会要求员工具备更高的能力,所以公司对人才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制度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出于促进公司发展和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目的,公司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体系的制定也会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负责统筹管理这方面工作的人力资源总监具备更高的能力,反映在薪酬上就是公司愿意为有能力的人力资源总监提供更诱人的薪酬。

薪酬报告能帮助企业调整薪酬政策

在高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其薪酬体系则表现出了混乱的状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薪酬政策的制定不能光看自己的企业内部情况,而是要看本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定位停留在哪一个水平上。宋一杰先生称,企业在参考薪酬报告的时候,要考虑到拿这份报告做什么,是用来解决人员的稳定性还是作为第二年公司薪酬结构系统改善的参考,或者是用来吸引人才,只有有目的的合理看待薪酬调查报告才能真正让薪酬报告起到作用。刘威女士则表示,如果一家企业定位在这个行业的前几位,那工资水平也要相应的在同一水平上,否则人才就会流失。因此,薪酬调查报告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这个报告所显示的工资增长率来调整自己公司来年的工资预算政策。要通过薪酬调查报告了解市场情况,进行内外部比较,其中要把岗位职责、需求等因素考虑进去。例如一个研发部门的领导职位,有的是表现在管理方面,有的是表现在技术方面,这样的需求就会导致薪酬的差异。像研发部门的研发工程师,同样的职位不同的工作经验也会有不同的薪酬体现。企业应该参考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进行合理的比对之后调整薪酬政策,进行必要的调研在符合市场条件下满足企业员工的个人需求,避免成本的浪费或者人才的流失。

IT互联网三大最稀缺典型的热门职位浮出

除了财务总监、业务总监、业务发展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这几个关键职位外,在IT互联网企业中,很多关系到具体业务的岗位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这些人才在市场上也有极大的竞争力,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这些职位的薪酬幅度也较大。刘威女士称,Kelly Services的报告中显示,IT互联网行业薪酬差异化较大、市场需求大的三个典型职位分别是用户研究工程师、商业咨询顾问(BI)、算法研究员。

岗位之一:用户研究工程师

职位条件:

1.热衷于体验互联网产品,对用户体验有深刻的认识;2.喜欢主动思考,并对互联网产品有自己的见解;3.观察力敏锐,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4.良好的审美能力,了解互联网技术实现逻辑;5.心理学、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优先。

职责内容:

1.理解设计方案中的问题,并由此给出用户研究方案;2.发现方案设计中的问题,通过各种用户研究来论证;3.通过访谈、调研、数据挖掘等手段,发掘网站现存的问题;4.有能力刨深根源 总结各类用户问题,给设计提出建议,并协助来论证设计结果。

薪酬结构:

基本工资+年终奖

薪酬组成情况:

基本工资(90%)+年终奖(10%)

收入水平: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上:18k/月~25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左右:15k/月~18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下:9k/月~15k/月

职位的特点:现在互联网产品以交互体验为导向,用户研究越来越重要和受重视;

而这类职位偏向于选择心理学背景的候选人,但是心理学人才大部分流向其他工作岗位如人力资源,心理咨询等等,有互联网经验的候选人在市场上较为有限。这个职位的薪酬差异性较大,不同互联网产品都有较大差异性,例如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的差异化就很大,用户研究的重点也很不一样。

岗位之二:商业咨询顾问(BI)

职位条件:

要求专业能力强,有数学、统计等专业背景,有数据分析、建模和数据库工作经验,偏于前端;有数年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经验,偏于后端。

职责内容:

能系统的建模,进行商业分析,对运营和销售起指导性作用。对于不同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部门,BI的作用往往不同。比如说在运营部门,BI用来指导运营总监的关注对象,对某个产品的投入或者删减;在广告部门,以增加广告投放的回报率;或者集团战略部门,以指导公司的并购。

薪酬结构:

月薪12K+年底奖金

收入水平:

30w~100w.

薪酬组成:

基本薪资外,这一部分的人很多是海归、中国香港人或者台湾人, 所以通常房补(或者以房租报销,或者以公司直接租好符合相应标准的房屋),个人及家庭的医疗保险都是要额外补充的,车补等其他补贴根据级别来定。

岗位之三:算法研究员

职位条件:1.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学历优先),3年以上数据分析或相关工作经验;2.具有深厚的统计学、数学、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理论基础,精通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分析的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数据模型设计能力;3.具有海量数据挖掘、分析相关项目经验,曾经参与过比较完整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建模工作;4.对商业和业务逻辑敏感,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优秀的数据思维和强烈的数据决策意识;5.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强,具有钻研精神,充满激情,乐于接受挑战;6.能够熟练地使用SQL,掌握SPSS、SAS、Weka、R等相关数据分析软件之一;熟悉数据库内分析或者Hadoop Mahout大规模并行分析者优先;7.熟悉传统行业数据挖掘背景,有互联网相关行业背景,有游戏\广告\网站用户行为研究和数据挖掘经验者优先。

职责内容

1.对业务数据分析体系的研究、搭建和优化;2.对业务运营的各环节进行有价值的专题研究,如对数据挖掘和预测模型的研究、完善重要数据监控流程、探索对运营工作的数据评价模型等等;3.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优化产品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4.与业务部门紧密沟通和联系,解决各部门数据统计和分析需求;5.探索并归纳各项行业数据及指标,了解国际同行业发展潮流指向及数据情况,负责跟踪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定期共享研究成果。

薪酬结构:

基本工资+项目奖金+年终奖+补贴+福利+社保及公积金

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普通技术研发人才。

薪酬组成情况:

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硕博士:薪酬25~30万;3~5年工作经验的硕博士:30~50万;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硕博士:达到50万以上。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7篇

企业薪酬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薪酬设计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吻合,并且贯彻和体现企业的战略意图[3]。在此原则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薪酬设计策略组合,以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1.全面薪酬策略。作为企业薪酬设计的基本策略,应该以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中心进行整体性的系统薪酬设计,以满足员工多层次的需求,使员工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该策略既是所有企业薪酬设计的基本策略,又比较适合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一时期的企业大多执行扩张战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都很多,对员工在工作上充分的授权、晋升等机会也很多,而各种提高工作能力学习和培训机会对员工而言也是一笔丰厚的精神收入。全面薪酬策略的特点在于立足多元化的员工需求,鼓励员工对企业事务的积极参与,强调内在(精神)薪酬与外在(物质)薪酬的完美结合。2.可变薪酬策略。这是受大多数中小企业欢迎的薪酬设计策略,立足于对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其实质是对固定薪酬收入的否定,将薪酬与绩效或技能紧密结合,浮动性是该薪酬策略的特征。该薪酬策略常见于处于红海市场苦苦竞争的企业。由于深陷同质化竞争,亟需实施差异化战略来增强竞争力,通过设定业绩目标,促使员工想尽一切办法深挖自身的潜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现实的业绩成果。在薪酬支付时,一方面重视考核员工或团队的整体绩效;另一方面以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培训作为酬劳,鼓励员工自觉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差异化薪酬策略。在薪酬设计上的差异化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用多层次的、灵活性的、多元化的薪酬结构取代单一的薪酬构成;二是针对企业的一些关键岗位或者某些特殊人员进行特殊的薪酬设计。一般而言,立足于创新发展战略的中小企业比较喜欢采用这种薪酬策略。在这种战略导向下,企业对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均格外注重。有时候仅某一个领域的创新就能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些都要靠特殊的人才来实现,如果没有特定的薪酬设计便难以对关键人才产生吸引力。与这种薪酬策略配套的是,应根据关键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绩效制定针对性的考核标准。4.激励长期化、薪酬股权化策略。这种策略是差异化薪酬策略的更高级形式,立足于企业长期发展,将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风险与利益的并存,目的是为了长期留住企业的关键性人才。实行蓝海战略的企业以及实施高科技战略的企业比较适合采用这种薪酬策略。能引导所在行业发展潮流的高端人才是这类企业的发展根本,要稳住这样的人才仅靠短期报酬的激励显得力度不足。在长期化激励方面,可以采用业绩奖金延期支付的办法;在薪酬股权化方面可以采用股票期权、员工持股、业绩股票等多种方式来稳定队伍,避免关键员工的频繁跳槽,使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一以贯之。当然,企业的薪酬设计策略不只上述四种,随着企业发展形式的不断更新变迁,薪酬设计将更为灵活,薪酬支付方式更加多元化[4]。总之,企业必须有一套竞争力很强的薪酬设计策略组合,才能让合适的员工在适合的岗位发挥潜能,从而与企业发展战略合拍,使企业发展战略从计划变为现实。

二、AD公司薪酬设计策略的变迁

AD公司是一家以广告媒介为主营业务,兼营品牌管理、公关传播的服务型企业,至今已有17年历史,在南昌市属于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广告传媒服务企业。公司先后经历过两次大的战略调整才发展成现在的规模,每一次战略调整,都伴随着企业薪酬设计策略的改变。本文以此公司为对象,分析公司在不同发展时期如何实现薪酬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

(一)第一次战略大调整1.调整的背景介绍。AD传媒公司从户外广告起步,的户外媒体包括高速公路上的立柱广告位、电影院线的片场广告位、大型商超卖场广告位,以及公共场所如广场和园林花坛广告位等。在南昌,类似AD公司这样的户外广告公司非常多。对于客户而言,广告位的同质性比较高。因此,其业务的开展以“推销”媒体为主,注重推销员与客户建立独特的信任关系。2.战略调整的内容。21世纪初,随着汽车逐渐走入百姓家庭,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报纸和电视成为汽车品牌的首选投放媒体,且投放量逐年递增。AD公司预见到今后汽车行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大的广告投入,于2004年着手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在选择媒体的类型时,以汽车行业的传播需求为导向进行媒体组合购买;在发展客户方面则以地面推广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来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以线上(媒介)线下(体验推广)整体互动打造企业竞争优势。此一战略调整使得AD公司实现从单纯的媒介“推销”公司向媒介“营销”公司转变,从服务对象没有固定行业到专业服务某一两个行业(如汽车)转变。3.薪酬设计的策略。围绕新的企业战略,AD公司在薪酬设计上采用全面薪酬与可变薪酬组合的策略,基本工资部分引进宽带薪酬的办法,每个部门设置由低到高四个岗位层级,按照岗位层级的高低享受不同的薪酬待遇,工资的档次与岗位相关,工资的级别与员工的资历、阅历以及学历相关。在可变薪酬部分采用软硬两手,软的方面一是安排业务骨干和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二是从每个项目的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基金,按照项目服务过程中员工贡献度的大小颁发不同等级的奖金。硬的方面则坚持工资、提成、奖金三项累加的办法,做得越好拿得就越多。这一薪酬设计策略,鼓励员工努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稳定了员工队伍,至今还在公司的那部分员工在当时就是精英骨干。

(二)第二次战略大调整1.战略调整的背景。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以社会化营销媒体为主导的网络传播对传统传媒营销的冲击日渐明显。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呈现两大变化趋势:一是硬性广告投放的份额逐渐削减,社会化营销方面的份额逐渐增加;二是就硬性广告投放而言,网络投放的份额在逐渐加大,电视和报纸等平面广告的投放份额逐渐缩小。AD公司服务的品牌汽车客户自2011年以来在平面广告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量逐年递减,从以前占总预算的50%以上降低到2013年的不到30%,而用于网络硬广告投放和地面推广活动的费用在缓慢增加,新增加的投放项则是网络社会化营销,并且增加的幅度比较大。2.战略调整的内容。面对客户广告份额的变化与新媒体兴起,AD公司于2013年进行了第二次战略大调整,致力整合硬广告销售、社会化媒体互动式营销、网络舆情监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模块,为广告主提供营销管理的整合服务;媒介销售的内容突破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版面广告和广播、电视计时广告的框架,引入社会化媒体营销元素。在整个战略布局中,对微博和微信的策划、运营以及与传统媒体的整合成为公司的重点。因为微博和微信是社会化媒体的典型代表,而传统媒体拥有巨大的品牌资源,所以二者相结合能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把可信任性带到广告宣传活动中来,各取所长、彼此互补。3.薪酬设计的策略。配合新的战略调整,AD公司划分媒介运营(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营销方式创新与执行)、业务运营(客服、策划、创意、媒介建议等)两大板块,前者是基础为后者服务。在坚持全面薪酬策略的基础上,组合使用差异化和薪酬股权化策略。对一些关键部位的员工实施差异化的薪酬策略,例如,对微博运营、微信运营、网络资源开发等岗位制定专门的考核标准,达标一项兑现一项薪酬承诺;对与公司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核心战略人才则采用薪酬股权化策略,例如,三个中心的总监在日常薪酬外还分别获得比例不等的股票期权。两次大的战略调整以及相应的薪酬设计制度的出台,不仅使得AD公司的发展形成了两次大的跨越(2003年是公司营业总额额突破千万的年份,2014年公司制定的营业总额目标是突破1亿元),还使得公司的人才队伍更加稳定,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信心都非常强。2014年员工调查显示,与时下一些传媒公司每年换一半员工、两三年里员工几乎全部换遍的情形相比,AD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很高。

三、AD公司薪酬设计策略变迁的启示

AD公司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经历了从起步、稳定、发展、壮大等阶段,每个阶段企业的经营方向和服务内容都有比较大的调整,企业的内部结构和薪酬设计也随之有所调整,表现出了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AD公司的成就说明中小企业要善于把握自身的特点和现状,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做法,在确定薪酬设计策略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保薪酬设计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联动任何一项企业战略的确立都是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竞争态势全部把握的基础上,新战略的确立过程就是对原有企业战略要素重新排列的过程,公司的价值观、人力资源战略按照新的要素排列标准进行资源重新组织。[5]与AD公司的每一次战略调整相伴随的是企业的内部结构调整。第一次战略调整将企业为了突出户外媒体推销而列为重中之重的业务部撤销,设置了与新战略匹配的策划部、设计部、媒介部,突出公司提升品牌的服务能力。第二次战略调整为了突出公司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营销创新能力,公司的内部结构又调整为两个“媒介”和“客户”两个核心,资源和机构均依次配置。企业薪酬设计策略是一个从属性的范畴,它从属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的是发现人才、留住人才、稳定队伍,而人力资源战略又从属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大战略。因此,总体而言,薪酬设计策略的根本就是必须围绕企业的大战略来调整,时刻与大战略保持联动。

(二)坚持效率优先、相对公平、激励为主的原则对企业而言,追求效率是永恒的主题。从大的方面来说,企业的效率是以小的投入来赢得更大的回报,具体而言,企业效率是企业薪酬与激励效果之间的比例代数关系。薪酬设计应充分调动各种内外部因素,使薪酬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为此,对一些岗位和人才在薪酬上有所倾斜和侧重是必需的。但应倾斜有度,这个度就是不能打破企业内部的相对公平。按照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薪酬设计的相对公平包括以员工薪酬标准、尺度一致为核心的横向公平和与同行企业同类人才相比具有一致性的纵向公平两种情况。[6]在企业经营项目单一的时期,AD公司的薪酬设计策略也比较单一,采用基本工资加提成的可变薪酬策略;第一次战略调整采用全面薪酬与可变薪酬组合的策略;第二次战略调整采用的是全面薪酬、差异化薪酬和薪酬股权化三种策略的组合,既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又兼顾了相对公平,达到了激励的效果。概言之,对效率与公平的度把握是否准确,决定了激励的效果能否达到。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8篇

在欧盟成员国,总的来说,女性薪酬低于男性,2008年,欧盟男女单位小时平均收入差距为17.5%。男女薪酬差距是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存在的性别歧视和男女不平等的结果。

欧盟成员国之间普遍存在男女薪酬差距问题,但程度不同。例如,在意大利,男女薪酬差距低于10%,而奥地利、捷克等国则高达25%以上。

造成薪酬差距的主要原因

男女薪酬存在差距的原因涉及法律、社会和经济多种因素,远不是同工同酬这么简单的问题。造成男女薪酬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有:

直接歧视

在一些案例中,女性和男性做同样的工作,获得的薪酬却低于男性,尽管这一现象可以归结为性别薪酬差距,但更多的却是由欧盟和和其成员国的法律制度所造成。

女性工作被低估

通常来说,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能力被低估。因此,在工作绩效的评估以及由此导致的薪资水平和职业发展方面,男性更受青睐。

劳动力市场的隔离

女性通常只能从事某些行业的工作,例如,在男性居统治地位的行业里,女性的工作被低估,薪酬少于男性同行。此外,还有很多女性在低薪酬行业工作。

传统成见

一些传统看法会影响女性的受教育渠道,并因此影响她们的职业选择。相比于男性,从事科学和技术类工作的女性比较少。此外,女性通常被期望应该减少工作时间或辞职以照顾小孩和老人。

工作和私人生活的平衡

家务劳动仍没有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实现平等分配。随着孩子数量的增长,女性的就业率也相应降低。但与此同时,在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男性的就业率却随之增长。其次,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工作经常被打断。此外,女性的工作时间也少于男性。这些都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和晋升带来了负面影响。

垂直隔离

女性在管理层和高级职位上人数更少。欧盟商业领导人群体里,女性只占大约32%的比例。2010年的数据显示,欧盟大型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女性只占12%。

公共和私人机构居管理职位的女性薪酬差距

公共机构:

22个欧盟成员国的调查显示,在公共机构,处于高级职位的女性与男性薪酬,除了意大利是女性薪酬高于男性外,其他国家都是女性低于男性。其中,法国男女性薪酬差距最大,为49%。此外,调查还显示,超过一半的国家,在公共机构工作的职位较高的女性与其男同事的薪酬差距高于总体的男女薪酬差距水平。

私人机构:

在受调查的27个欧盟国家里,70%的国家女性经理人比男性经理人的薪酬低20%或更多;一半国家的女性经理人面临25%或更高的薪酬差距。此外,和公共领域的情况一样,女性经理人与其男性同行的薪酬差距高于男女薪酬平均水平。

具体部门、国家和行业的报告

来自具体部门、国家和行业的调研和抽样调查也支持上述数据。

英国金融部门

英国平等与人权委员会2009年公布的金融服务调查报告显示,英国金融领域存在男女薪酬差距。尽管报告涵盖了从收银员到投资经理等多种类型的工作,但其主要结论是明显的:金融领域从事全职工作的女性与同级别的男同事相比,年收入少55%,而英国总体的男性女性收入差距为28%。

全职女性雇员的奖金和与绩效挂钩的收入更是大幅少于男同事:女性员工的此项收入仅为男性员工的20%,也就是说,仅就这一项来说,男女薪酬差距高达80%。

值得一提的是,对金融业处于决策层面的高级雇员来说,奖金和绩效收入是其薪资的一部分,因此,处于管理职位的女性与男同事的收入差距要远远大于低级别女性员工。

MBA毕业生

2010年Catalyst针对毕业十年且没有孩子,并有意争取CEO职位或类似职位的MBA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平均来说,MBA女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收入比男学员少4600美元;与女毕业生相比,拥有MBA学位的男员工的第一份工作,通常级别更高,责任更大;男毕业生获得CEO或高级管理工作的机会是女毕业生的两倍;男毕业生的工资增速更快。

科研机构的女性

She Figures报告(2009)显示,尽管有法律规定男女应同工同酬,但没有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女性获得与其男同事相同的报酬。这一收入差距是因为行业研究的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即使拥有良好资质仍处于较低的地位)造成的。

报告显示,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2006年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女性与男性收入差距是27%(总体男女两性收入差距是17.7%)。在私人公司从事研究工作的女性专业人员与男同事的收入差距是29%,而2002年这一数字为31%。在公共机构工作的女科学家与男同事的收入差距为38%,比私人机构的女科学家高出9个百分点。

此外,报告还显示,在45-54岁年龄段,两性收入差距最大为38%,其次为55-64岁年龄段,为37%。

总结:向拥有高技能女性科学家开放的科学研究领域,女性从业者与其男同事的薪酬差距是最大的。在所有的科研领域,无论是私人机构,还是公共机构,男女收入差别都存在,并且这种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表明,在科研领域,女性的职业生涯一直面临着玻璃屋顶(无形的障碍)。

好的实践

要解决以上所讨论的男女收入差距的问题,可以在组织机构的补偿系统里采取相应措施:

透明地制定工作业绩和衡量标准,并考虑到男女两性的不同而平衡其能力和行为。

既然男女收入差别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应该就绩效结果和补偿的负面影响着手进行研究,首先找到男女收入差别的表面原因,随后找到问题的起源。

最初的时候就要确保男女平等。

在高级领导层中设立一个积极的角色,以确保在招聘阶段和随后的工作分配中保证男女均享有平等的机会。

设立自我审查机制以确保各项政策和实践是公正的,无歧视的。

分析女性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并给予她们所需的具体的指导,此外,这—过程中不应惩罚那些自我维权的女性。

寻找最佳的保障性别平等的方法并对组织内实施的性别平等措施进行持续的监督。

向女性提供谈判培训。

确保赔偿委员会的多样性。

重点建议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9篇

2017年薪酬调查报告篇【一】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市开展2017企业薪酬调查的工作方案》要求,我区人社局领导高度重视,特聘用、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此次企业薪酬调查工作。从5月15日开始前期准备,一直到6月5日和6月8日对我区内企业的两次培训结束,在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之下,调查工作得以有序展开,圆满完成。

一、基本调查情况

这次薪酬调查工作市里提供了251家企业的样本初始名单。其中,经过工作人员的电话联系,对于已注销、无法取得联系、拒不配合及不属于我辖区的企业,及时上报给市里并进行替换,我区共替换了131家企业。

在确定了样本企业后,我队立即着手把样本名单分工到个人,并逐一将培训时间、地点电话通知到各企业联系人。并充分贯彻落实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利用最短的时间把培训事宜通知到位,同时把各企业参加培训的人员名单逐一确认以保证最终企业人员的到场培训。最终在我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6月5日和8日顺利组织完成了样本企业进行薪酬调查软件的使用培训工作。

培训结束后,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每人负责50家企业,专门跟踪联系各企业的薪酬调查人员,认真指导企业进行数据填报,同时督促企业按时报送调查数据。最后,我队对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后,于6月11日将全部数据上报给市里。

二、调查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初始样本企业的确定不够合理。我队在确定样本企业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或是不属于区辖区内,或是已经注销的;还有的企业有多家分店,但总店不在区内,而该企业的名称同时出现在我区和别区的名单上;同时,还有部分企业是多年没有业务的近似于空壳的企业。

(二)部分企业态度恶劣、拒不配合。在联系企业参训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比较配合。但还是有部分企业联系人态度恶劣,有的直接表示不会配合调查工作,有的则表示每年都抽取他们参加薪酬调查,占用了他们的人力物力。

三、对今后调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及时更新企业信息,科学确定样本企业。在薪酬调查工作开展前,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更新各区的企业信息,对于变更住址、已经注销的企业及时进行调整和替换,对于有多家分店的企业,应当避免该企业同时出现在几个区的名单上。

(二)对拒不配合调查工作的企业加强走访。对于此次调查中态度恶劣、拒不配合的企业,我队应在日常巡查中,加强对这些企业的巡查、走访。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不及时整改的进行处罚。对没有发现问题的企业对其进行企业薪酬调查的宣传,以便今后薪酬调查工作的顺利展开。

2017年薪酬调查报告篇【二】

从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中心了解到,最新出炉的苏州高新区XX年企业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去年,高新区内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

其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11.3%;在员工流动性方面,吸引员工的首要因素是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且较去年继续上升,达54.1%,而在员工跳槽原因中,薪资缺乏市场竞争力排在第一位,比例为48.6%;从薪酬结构来看,也更趋合理,高管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有所下降,而一线员工有所上升,反映出企业的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企业福利方面,传统福利的覆盖面更广。

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薪酬结构更趋合理

据了解,XX年度苏州高新区企业薪酬调查报告共耗时6个月,协助调查企业累计达136家,其中,外资企业占82.1%。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制造、软件服务、医疗器械和新能源五大行业,占比分别为39.8%、24.1%、9.6%、8.4%和10.8%。

本次薪酬调查的参与企业构成折射出高新区在转型升级中的变化:(中国)总部企业数量从XX年的20.5%上升到25.0%,上市公司数量由13.9%上升至19%,而分公司规模有所收缩,从19.6%下降为7.1%,证明有更多公司在高新区注册扎根。此外,传统的机械和电子企业占比有所下降,而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企业的数量分别较XX年增加5.1%和9.9%,也反映出高新区行业的变化。

据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中心工作人员繁文介绍,在调薪幅度方面,XX年,高新区92%参与调查的企业都进行了调薪。数据显示,XX年,高新区内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各层级调薪幅度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11.3%,专业技术人员为9.5%。

预计XX年各层级薪酬增长都略高于今年,操作工增长幅度为12%。XX年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将会有所增长,达9.7%。而从薪酬结构来看,与去年相比,高管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从91.8%降到79.8%,津贴与变动薪酬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一线员工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则从58.9%上升为63.9%,反映出区内企业的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也更趋合理。

部分企业为员工提供五天福利假期

报告显示,XX年,企业新进员工率平均值为38.4%,员工离职率平均值为29.4%,新近员工率高于员工主动离职率。其中,欧美企业和日资企业员工离职率平均达到了14.6%,高科技企业为20.2%。而在员工层级流动率中,操作工的流动率要高于其他层级,其次为销售人员,经理层及以上员工基数小,流动率也高于其他层级。

在吸引员工的主要原因中,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占54.1%,良好的工作环境占45.9%,充分的福利保障占40.5%,有竞争力的薪酬占27.0%,合理员工晋升通道占21.6%。而在员工主动离职原因中,薪资缺乏市场竞争力排在第一位,比例为48.6%,缺乏晋升机会的比例为23%。

据调查,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高新区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福利。数据显示,除住房公积金外,有59.5%的企业为员工提供补充住房公积金,有33.3%的企业为员工提供租房补贴,有15.5%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购房补贴,6.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一次性购房补贴。

在企业福利设施方面,提供职工食堂的公司比例为71.4%,提供免费班车的公司比例为57.1%,有33.3%的企业提供职工浴室,有28.6 %的企业提供健身/运动场所,另有部分企业提供医院/医务所、心里辅导室和宿舍,而这些数据均较去年有所提升。在员工休假方面,有69.0%的公司除了提供法定假期外,还为员工提供福利假期,天数一般为5天左右。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10篇

这事儿一般不需要你先开口。在面试进入尾声的时候,如果HR对你还算满意,通常就会开始问你目前的薪酬状况,以及你对新工作的薪酬预期。

这是他们挑起这个话题的方式,但跟大多数商务谈判一样,这也意味着一场微妙的心理博弈的开始—面试的双方其实心里都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数目,但并不知道是否与对方的心理价位相符。

作为公司人,如果你已经能够大致估计出HR的开价,就能占据先机——你告诉HR的预期薪酬会更合理,也更容易被他们接受;或者当HR说出公司愿意支付给你的薪酬时,你也不至于因为出乎意料而表现失常。

上海斯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斯佳有一个让公司人更能掌握主动性的建议:尽可能不要在HR询问你预期薪酬时就直接透露你的心理价格,而是抛出类似“我会尊重公司给出的价格,并且对你们的出价进行考虑”这样的话来让HR先亮出公司的底牌,然后你可以再结合自己期望的薪酬价格去谈。

是的,知己知彼在这里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公司大概会为自己开出多少钱的工资,我们应该先有个谱。市场行情、公司风格、职位紧缺度以及你的职业积累,都是决定你薪酬高低的主要因素。

至于跟HR该怎么谈,反倒其次。因为HR通常是带着一个既定数目进行面试的,一般来说,这个数字和公司最后所能开给你的最高工资相比,有10%至20%的上升空间。

两种途径先给自己合理估值

对自己新工作的薪酬预期可不能随心所欲。如果事前不对行业和具体公司的薪酬行情做认真了解,跟公司HR谈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外行,也很盲目。

研究行业和目标公司的薪酬状况

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经常会公开一些行业薪酬报告,这种HR使用的工具也是公司人了解薪酬行情的重要渠道。你可以通过这些报告对行业内不同层次的公司、不同级别的岗位的薪资状况进行分析,大致确定目标公司最近的薪资结构。

要是你还有在目标公司工作的“线人”朋友,向他们打听公司现有的薪酬状况能得到更为精确的答案。当然如果你能在面试中找到一种合适的提问方法,直接向HR询问也不是不可以。

也可以求助信得过的专业猎头

自我估值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还想更客观地确认一下你对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可以求助几个你所信任的猎头顾问。

“一些猎头会长期专注某个特定领域,他们能接触到不同的公司,见识过不同的候选人,也能给你一个合理的估值参考。”张斯佳说,有时猎头还能帮你打听到目标公司的薪酬底线,或是帮你与公司商讨薪酬价格。不过前提是你得确定这位猎头顾问是否专业—他有多少年的资历,做过多少与你类似的案例,有多少成功经验都是需要你提前就考察好的。

公司一般这么给候选人定价

能够猜准HR会给你开个什么价,你也就基本上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你能提前判断这样的薪酬水平是否满足你的预期,有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要不要接受这份工作。

公司内部的薪酬架构

也就是正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员工们所能拿到的薪酬,这是公司在见到你之前就已经按照职位等级设定好了的薪酬区间。

通常,公司HR都会从第三方薪酬咨询公司拿到最新的行业薪酬报告,这些报告会提供同行业内同类别公司的薪酬水平数据。参考同行的薪酬数据,公司会制订最新一年的薪酬架构,为不同的岗位级别设定不同的薪酬区间。

公司的薪酬架构会限制HR招聘一些价格过高的候选人。“招聘薪资需求过高的候选人会打乱公司内部已有的薪酬体系。”张斯佳说,如果在同样的岗位上,公司的薪资水平远低于候选人的薪资预期,那么即便这位候选人再优秀,公司也不会考虑吸纳。

招聘岗位的热门程度

如果公司想要招聘的人才在市场上属于稀缺型人才,它们一般都会开出高于行业平均值的价格来吸引尽可能多的目标候选人。同样,对于那些在知名度和专业水平上没有太多竞争力的中小型公司,它们与大公司争夺人才的方式之一就是抬高招聘价格。

不过,大公司就未必会愿意给出高于同行业薪酬平均值的薪酬了。按照它们的企业品牌价值,即使提供较低的薪酬,也会有人愿意来应聘。因为大公司的薪酬中往往就有一部分作价给公司品牌知名度或是更高的平台环境这类软性的东西了。

候选人的能力水平

HR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薪酬反映的是对你工作能力的认可。”在前两条客观因素框定的范围内,你的工作能力决定具体的薪酬会落在更高还是更低的位置。

有时候跟随同事跳槽去同一家公司也未必能拿到同样的工资,因为即使你们俩的工作岗位相同,之前拿的工资也一样,新公司也可能会因为对你们的工作能力有不同判断而开出差距不小的工资。

但也不是能力越高就一定能拿到更高的工资。公司有时也会出于整体招聘成本的考虑而放弃一些over qualify的候选人—它们也要考虑自己能否承受以明显偏高的价格获得一位员工,以及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那样,避免扰乱内部薪酬体系。

跟HR谈的时候需要注意

HR的开价通常有10%至20%的上升空间

无论是提前猜测还是等着HR给你开价,你总会希望公司给出的价格越高越好。

通常来说,HR给出第一次报价时还会留出一定的上浮空间。尤其是对那些中高职位的候选人,上浮的比例可能会达到10%至20%。但对于一些中低层级的职位,也可能出现HR不愿意与你再讨论价格的状况。

如果你想要争取这些上浮的空间,比较有效的谈法是告诉HR,你并不是看重钱,而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当然,要想成功上浮,这样说的前提是你必须拿得出足够有竞争力的能力表现来提高公司之前对你的评估。

但也不需要太拘谨。“除非你是不计薪酬地想要这份工作,不然你对薪酬的任何想法都可以告诉HR,即使是Double pay的要求也可以提。如果公司没法接受,HR通常也会告诉你原因。否则你勉强接受了较低的薪酬,之后在公司的工作也会不开心。”张斯佳说。

最好别先给出自己的预期薪酬

张斯佳特别建议公司人,到了跟HR谈薪酬这一步,先别急着告诉对方自己的心理预期。HR或许会试探性地询问,但这通常是他们的谈判策略。但如果HR要求一定要先给个薪酬预期,那也可以给一个比自己预期价格稍高的报价,“讨价还价在哪里都是一定会出现 的”。

张斯佳

上海斯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C =CBNweekly Z =张斯佳

C:公司人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与HR谈论未来薪酬的问题?

Z:坦诚是最重要的。HR开始跟你谈薪酬说明你可能合适这家公司,但也不要因为提到薪酬,给Offer的信号明显了就觉得自己特别重要,依此提高价。最好的方法还是做好功课,做好各种对比,给公司一个公平自信的价格。

任何时候都不要咬定或是强调说“我就要这个价”,而是应该给对方留有余地,用平和的、探讨的心态去跟HR讨论薪酬。

如果你怎么都觉得自己特别值钱,也可以跟企业探讨一下有没有可能有更高的价格。即使不能满足,企业也会跟你讲原因,那么起码你也理解了自己的处境,也可以痛快地决定去留。反正该说的都说了,入职之后也就不会再后悔当初应该多要一些了。

C:提出预期薪酬时要注意什么?

Z: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提得比你心中认为正常的价格稍高一点。不过这也取决于你有多希望进入这家公司,如果意愿强烈,适当说得低一些也可以。

我不建议告诉HR自己预期的最高金额,因为这等于是把你的预期封死了—如果对方愿意给你更高呢?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对方先说出他们的价格,这是一种对自己更有利的做法。你把HR给出的价格和你的心理价格做比较,可以看出对方把你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也会更容易做出去还是留的判断。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11篇

此外,据正略钧策合伙人梁瑞芳介绍,此次报告还对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进行了充分调研,并对上市公司的激励体制的操作要点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中西部地区逆势大规模招聘

今年二季度以来,GDP增速加快,2009年上半年新增贷款规模增速超过200%,半年新增贷款规模超过去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以“稳”为主,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价格在3月触底后,同比及环比同时呈现加速上涨局面。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预计可实现政府制定的“保8”目标。

而对于危机预期的影响,企业都处于谨慎观望状态,但报告显示,2009年企业招聘计划仍持续进行,沿海城市受制于出口贸易影响,在招聘方面趋于保守和消极;而中西部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大规模扩大招聘。

被调查企业中,有超过半数企业在今年下半年增加或大规模增加招聘人数,其中国有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招聘持积极态度,而中外合资企业更多地选择减少招聘人数,以应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增加招聘计划的行业依次为机械制造、IT和医药行业,而减少招聘计划的行业依次为金融、能源化工和传媒行业。

消费行业薪酬增幅居首

正略钧策的《2009年薪酬调研报告》显示,中外合资企业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受影响最大,其业绩完成情况也最差。平均薪酬增长率上的数据指标显示,中外合资企业的薪酬增幅只有7.2%,低于其他企业类型。而在各大行业中,消费品和汽车行业的薪酬涨幅最高,均超过10%,而传媒和IT行业薪酬增长率最低,仅6%出头。

从地域上来看,华北地区薪酬增长最快,达到11%;华南地区薪酬增长率最慢,只有6.8%;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级城市中薪酬增长率最大的是深圳,达到8.8%,其次为上海,平均薪酬增长率超过8%;而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平均薪酬增长率接近10%,相对的,3亿元以下的企业薪酬增长率是8.16%,员工薪酬增长幅度随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而缩减。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12篇

参考薪酬报告构建合理薪酬体系

据任仕达(中国)华南区分公司高级经理李晓燕女士介绍,薪酬调查报告核心内容包括行业整体薪酬分析、部门薪酬分析和岗位薪酬分析,薪酬调查报告一般分为底薪、奖金、福利、员工保留计划、股权计划等等。企业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对企业的作用,比如从激励来说,企业看重的就是奖金和福利。薪酬水平会对员工吸引和保留产生相当大的作用,薪酬结构的合理也会对员工的流动率和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大的影响。李晓燕女士介绍,薪酬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企业根据行业的薪酬报告进行必要的调薪,以达到与市场薪酬水平相平衡;

通过参考薪酬报告中的行业市场薪酬整体定位改善建立薪酬架构,做好职能匹配与市场定位;

为企业薪酬结构设计和调整提供依据,运用更好的薪酬体系去招聘及保留员工;

了解行业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估算对手的劳动力成本等,对于企业发展也很重要。

快消行业薪酬水平分布明显

一般意义上来讲,快速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化妆品、日化、烟草等等,有别于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行业是目前竞争激烈市场中相对利润率丰厚、销售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一个行业。为了更高的抢夺市场,吸引人才,快消行业的薪酬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人才的竞争很激烈,企业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保留人才至关重要,快消行业的薪酬也是人才争夺战的关键因素。从任仕达的2012快消行业薪酬报告显示,在快消行业里面,个人护理化妆品行业多为外资企业为主,他们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烟草行业属于高利润行业,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也很高;而增长最快的是酒类行业,高端白酒行业薪酬水平竞争优势大,啤酒和葡萄酒相对要比白酒行业低;饮料和食品行业薪酬水平相对于其他快消行业来说有一定的差距。快消行业的薪酬报告跟当前的经济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一些业绩比较好的企业,比如说奶粉企业薪酬就呈现上升趋势。快消行业薪酬水平的高低要看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结合。

因为快消行业存在很强的消费导向特点,所以销售以及与销售相干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至关重要,企业在此方面的人才竞争非常剧烈,在薪酬上面,销售人员的收入显著高于其他部门。快消行业对于销售人才的需求也大于其他岗位,李晓燕女士称,根据任仕达2011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在2012年内,中国大陆对销售人才的招聘活动会持续活跃,这种持续性将在未来两年继续升温。尽管展望全球市场仍具有不稳定性,但中国大多数公司在经过强势的增长后,仍旧保持乐观的心态并计划增加销售人员。随着销售工作机会不断增加,如何保留住出色员工成了许多公司担心的问题。除了薪资,许多公司会给员工提供激励方案,如旅游机会和更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来挽留住这些人才。

快消行业关键性职能序列对比分析

伴随着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与销售的日益成熟、完善,各大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和品牌部门需要大量营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其他行业对市场和品牌日益重视,快速消费品行业成了品牌和市场类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其他行业纷纷从快速消费品企业挖人才,大量快速消费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特别是品牌建设人员流向其他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却并不多,进一步加大了营销市场类专业人才的缺口,因此市场销售部门的薪酬数据体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同样是市场、营销类人员,不同行业的消费品企业如食品、日化、服装等,因营销模式不同,需求有所侧重。目前三大职位是快消品企业重点需求对象。

某行业领先快消领域食品集团招聘:

职位一:全国大客户(KA)高级经理

岗位职责:

1.制定KA发展策略及目标;2.参与全国性市场策略、销售政策、销售计划、年度目标等指标的决策;3.根据集团年度战略目标制定区域KA年度分战略及销售目标;4.客户管理:制定KA客户销售目标,进行年度合同谈判,新品买入,价格维护,负责区域大客户;5.客户的信用制度的评估和管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规避资金风险;6.促销管理:协同各事业部市场部针对全国KA终端促销活动方案进行设计与谈判,对促销费用实施管控。7.市场信息管理:竞争品市场动态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行动方案;8.团队管理:提高区域组织的运转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和营运模式,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提升销售人员整体素质和KA客户专业运作能力。

任职资格:

1.本科学历以上,市场营销相关经验;2.八年以上销售经验,五年以上FMCG(快速消费品)销售管理经验;3.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国际KA营销技能训练,对KA销售系统的各阶段建设具有一定的经验;4.性格积极乐观向上,具备开拓精神,乐于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压力下进取的精神;5.语言表达能力强,熟练操作电脑;具备较强的责任使命感,领导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好的谈判说服能力。

薪酬范围:

30~40万人民币(如经验出色者可面议)

职位二:销售总监

岗位职责:

1.全面制定,统筹并执行全省及区域/渠道,产品总体市场业务发展战略以及市场业务发展目标;2.负责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对市场,客户状况进行客观,实际,深入的了解及分析;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研究和对新产品市场进行预测,为公司新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市场分析及结论以及相关市场资料;3.负责全省销售团队领导及管理职能,制定营销、产品、促销、形象等线上,线下整合行销方案并执行,达到公司的业务策略及目标;4.就产品,区域,渠道进行细分,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业务拓展的业务行销策略,把握公司在行业中的发展方向,完成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定位,并及时提供市场反馈;5.建立,领导,管理各级销售及市场团队,替各个团队设立有效的KPI重要指标及目标,作为整个大团队的领导,领导整个大团队完成各项目标; 6.有效制定,管理及监控公司市场费用使用、控制工作,确保资源使用的效果及效率。

任职资格:

1.6年以上消费品行业工作经验,4年以上中大型公司华南区域营销经理岗位的工作经验,熟悉广东市场,有丰富的网络销售渠道资源;2.具备市场管理,计划及执行经验。除有以上销售管理经验外,有担任2年以上中大型快速消费品公司区域市场经理岗位的优先。具备通路市场行销及消费者行销尤佳;3.有新品牌业务运作,成功运作的经验优先考虑;4.有较强的市场感知,分析及统筹能力、拥有敏锐地把握市场动态、市场方向的能力;5.具备很强的产品,渠道开拓和管理经验;具备大型活动策划和现场管理能力;6.具备很好的沟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7.强烈的责任强,非常好的专业的工作态度及精神。有事业心,有使命感,富有激情;8.优秀的团队建设能力、组织开拓能力、培训能力。善于激励团队有效达到个人及团队目标。

薪酬范围:

年薪50~150万人民币(如经验出色者可面议)

职位三:TPM经理

岗位职责:

1.主导工厂TPM活动,培训及训练员工进行TPM培训;2.对各生产线TPM执行情况定期考核;3.编制每月设备保养计划及备品计划并作及时更新;4.负责培训员工进行生产设备的日常点检及操作;5.负责TPM看板的有效利用,收集鉴定设备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并推动实施;6.持续改善生产治具、工具,优化生产现场布局,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确保作业人员及机台的安全。

任职资格:

1.本科以上学历,男性;2.5年以上TPM主导推行经验;3.熟悉掌握TPM/5S理论体系,并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4.熟悉IE七大改善方法,了解精益生产相关知识;5.良好的组织协调及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6.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7.机械专业,工业工程专业优先、具有大型外资企业工厂推行经验者优先、第三方TPM培训咨询公司顾问讲师优先,英文良好者优先。

薪酬范围: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外部经济效应/信息透明度

 

 

 

    一、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的价值

    (一)高管薪酬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标准

    1.薪酬信息披露将加强公司自治并减少政府对公司内部事务的干预

    公司聘请高管并支付高管报酬,被认为是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行为,属于公司经营自主权的范畴。过高或过低的高管报酬所引起的问题,在理论上都属于公司内部问题,应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通过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并根据市场规则来加以解决。畸高、不合理的高管薪酬不仅严重侵害股东利益,拉大了与员工薪酬的差距并极大地损害公司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将从整体上影响公司及国家的竞争力。正是由于高管薪酬问题所具有的社会性,也导致各国政府争相出台规则,加强了对公司高管薪酬问题的干预。

    詹尼斐.希尔(Jennifer Hill)教授指出,高管薪酬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充分的薪酬信息披露是有效规制高管薪酬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关键所在。[1](P232)高管薪酬披露制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如果股东能够获知公司高管薪酬的充分信息,他们就能够对高管薪酬进行审查并对其做出反应。[2](P23)虽然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并不直接作用于高管薪酬的水平和结构,只是一种间接的程序性规制,但程序性公正的缺失正是公司高管薪酬问题之关键所在。[3](P127)高管薪酬决策的程序性公正,可以有效防范高管自我交易和自我激励,从而有助于高管薪酬的实质性公正。为此,如果高管薪酬问题能在公司治理框架下通过规范高管薪酬决策程序得到解决,那么政府对高管薪酬的行政干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2.薪酬信息披露作为一项良好公司治理标准

    美国法学家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Posner)教授认为,社会标准是被社会广泛接受并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对这种模式的遵从并非出于对权威的服从,而是源于其他相似群体的压力,遵守社会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获得团体的认同感。[4](P553)高管薪酬信息的披露也是如此。遵不遵守薪酬信息披露规则,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公司良好与否的一项标准,一个合理的高管薪酬计划将看作是良好公司治理的一个信号。[2](P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出台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公司最佳行为准则,都将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当作良好公司治理的重要主题。如英国1992年的《凯德伯瑞报告》和1995年的《格林伯瑞报告》、美国1998年的《公司董事协会报告》以及经合组织1998年的《OECD公司治理准则》都涉及到了公司董事及高管薪酬的披露问题。尽管这些自治性原则和准则的目的在于传递一种具有可融通性、灵活性的公司治理行为规范导向,并减少政府对公司内部事务的直接干预,并且,这些原则和准则都明确表示公司可以通过“遵从或者解释”的方式来进行辩护,但它涉及到了公司治理的焦点问题,并促使很多公司自动遵循,其原因,就是这些公司治理原则暗示或明示地认为它所建议的公司治理准则是最好的。

    随着投资市场的全球化,国际间的公司高管薪酬披露的标准性做法不可避免地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充分披露高管薪酬信息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治理形象,也影响该国的投资吸引力。[5](P279)

    (二)高管薪酬信息披露与股东权利保护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管薪酬追回制度; 构成要素; 薪酬制度改革; 制度框架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5-0045-06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安然和世通财务丑闻的曝出,高管薪酬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薪酬追回制度(Clawback Provisions)也随之成为近年来美国高管薪酬改革议案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美国国会相继颁布了三部联邦法律对高管薪酬追回制度作了相关规定。一般而言,薪酬追回是指当公司发生特定的触发事件(如财务重述、高管违反雇佣合同或限制性条款等)时,公司有权收回已支付给高管的薪酬。一些公司也将其拓展到减少延期支付的薪酬(Earle和Wilkerson,2012)。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立法目标主要在于:一是降低高管操纵公司财务业绩带来的风险;二是对高管违反公司政策或雇用契约等不良行为进行惩罚;三是防止高管获取不当得利。

近年来,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薪酬制度改革的政策①,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薪酬结构不尽合理、薪酬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8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对“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作了相关规定。由此可见,我国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而美国的实践表明,高管薪酬追回机制能提高薪酬业绩敏感度,减少盈余管理和报表重述,有助于限制高管不合理薪酬,促使高管从更长远的角度经营企业,这为我国进一步完善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与规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因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高管薪酬追回制度进展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304节(下简称SOX304)首次对高管薪酬追回制度作了规定,该节法案要求,当上市公司发生因财务违法行为引发的财务重述(restatement)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应追回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的奖金、权益性薪酬以及通过买卖公司证券所获得的收益。由于SOX304的规定不太严密以及SEC实施薪酬追回条款资源的不足,SOX304实际很少实行(Fried和Shilon,201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第111节(下简称EESA111)针对接受“联邦问题资产救济计划”(TARP)援助的金融机构,要求其实施相应的追回条款。随后,2010年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第954节(下简称DFA954)也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必须追回财务重述发生前高管获得的超额报酬。鉴于SEC尚未关于公司实施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具体指引,至今公司并未被强制实行DFA954的规定(Erkens,2014)。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公司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薪酬追回条款。根据美国公司治理研究机构“公司图书馆”的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美国罗素3 000指数所列的公司中有849家公司(38.33%)自愿采用了该条款。笔者根据触发事件及实施形式两个标准对公司自发采用的高管薪酬追回进行了如下分类:

(一)基于触发事件的分类

所谓触发事件,是指公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追回高管薪酬。根据公司图书馆的相关资料,Brown et al.(2014)基于触发事件将高管薪酬追回条款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基于欺诈行为的追回条款,仅针对存在财务违法行为并导致财务重述的高管;二是基于业绩表现的追回条款,针对基于错误的财务数据而获得激励性薪酬的所有高管,它相比于第一类追回条款更为严格,即不限于财务违法行为的前提条件;三是针对违反竞业禁止等限制性条款的高管薪酬追回;四是其他类别,包括针对非正常离职高管的薪酬追回等。根据公司图书馆的调查显示,第一类薪酬追回最为常见,占被调查的采用了薪酬追回条款公司的47%;其次是第二类薪酬追回,占比34%。

(二)基于具体实施形式的分类

Wood(2005)首次介绍“坏男孩”条款(bad boy provision)时提到该条款的目的在于通过没收或追回高管不当薪酬来惩罚并抑制高管欺诈、忽视或故意进行虚假陈述、渎职、违反保密、竞业禁止及引诱禁止等公司限制性条款以及其他违法行为,他认为薪酬追回是“坏男孩”条款的一种特殊形式。随后,学者们从收回已经支付的薪酬和没收未来的报酬(保留报酬)两种实施形式对高管薪酬追回条款进行了分类。如,Hodge et al.(2012)认为典型的薪酬追回条款要求公司合法地收回事前已支付给高管的薪酬,他们将其定义为返还性追回条款(clawback clauses),同时他们还指出取消延期支付的薪酬这一类特别的薪酬追回条款(holdback clauses),即在奖金或利益实现之前通过预先在高管薪酬契约中作出某些事后取消或没收未支付薪酬的规定。鉴于此,按照具体实施形式可将高管薪酬追回条款分为返还性追回和没收性追回两大类,可以将后者看作是薪酬追回条款的拓展。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公司会更偏好于后者,因为仅仅取消保留报酬比试图收回已支付的薪酬更容易,公司会有更正当的理由且其实施的成本相对较低。一些研究者也证实后者在解决高管超额薪酬这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以及抑制高管不当行为时更有效(Cherry和Wong,2009、2010;Shiller和Robert,2010;Hodge et al.,2012)。

三、我国建立薪酬追回制度的必要性

2003年11月25日,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分为基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国资委依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对企业负责人实施奖惩,这表明薪酬开始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股权激励在中国开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薪酬体系,即呈现由基本工资、绩效年薪和中长期激励组成的高管薪酬结构模式。但中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的薪酬制度还不完善,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许多企业中,由于管理层权力过大、内控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所建立的高管绩效薪酬体系名存实亡,高管无功受禄、绩效薪酬“旱涝保收”(即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存在不对称,薪酬呈现重赏轻罚的“粘性”特征)及超千万天价薪酬过度激励等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脱离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不仅会损害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还会加剧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削弱公平感,不利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进行。究其根底,这种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是在绩效薪酬契约的事前制定和事中执行过程中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公司缺乏有效的事后监督惩罚约束机制。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薪酬追回制度的采用提高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一方面高管薪酬追回制度强化了按绩效支付薪酬的原则(Iskandar-Datta和Jia,2013),即当财务报告重述调低了公司的虚增收益时,高管薪酬追回制度可以收回管理层先前根据虚高的利润所获得的超额报酬,从而提高薪酬与经营业绩的关联度;另一方面Dehaan et al.(2013)指出采用薪酬追回条款后,董事会会认为会计盈余能较好地反映公司业绩,因而更倾向于根据公司业绩表现向高管支付薪酬,提高CEO现金薪酬与业绩的关联度。此外,Fried和Shilon(2011)也指出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采用改善了公司的薪酬安排。因此,针对我国高管尤其是国有企业高管基于垄断行业优势,滥用权力自定薪酬、进行虚假信息披露和业绩造假等行为获得的不合理薪酬,有必要借鉴美国上市公司的做法,引进高管薪酬追回制度作为事后弥补和纠正的机制。具体地,根据不同的激励形式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引入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必要性。

(一)短期激励与高管薪酬追回制度

吴育辉和吴世农(2012)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仅与ROA显著正相关,但与资产获现率(经营净现金/总资产)及股票收益率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在其薪酬制定中存在明显的自利行为,且这种自利行为降低或者消除了薪酬激励作用的结论。由于许多公司以会计利润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而这些业绩指标容易为管理层所操控,基于经济人假设,管理层很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操纵这些指标,结果只是增加账面利润而未带来真实的现金流量,管理层却以货币薪酬的形式拿走企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薪酬制度不但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成为管理层攫取公司利益的一种途径。因此,有必要建立薪酬追回机制,追回高管不合理的货币性薪酬,高管从而更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提高公司业绩,基于业绩的薪酬机制才能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二)股权激励与高管薪酬追回制度

林大庞和苏冬蔚(2012)研究发现,提出或通过股权激励预案的公司,其CEO股权和期权报酬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大幅减弱并不再统计显著,盈余管理加大了CEO行权的概率,而且CEO行权后公司业绩大幅下降。杨慧辉等(2012)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引发经理人自利的盈余操纵行为,股票期权并非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最优的股权激励方式,其他公司治理机制未发挥抑制股权激励引发盈余管理的效应。如果在我国建立薪酬追回机制,设立基于业绩表现的追回条款,对通过盈余管理获得的激励性薪酬进行追回,有助于抑制因股权激励所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有利于积极推行股权激励计划,促进长短期激励的结合,完善薪酬结构。

(三)在职消费与高管薪酬追回制度

陈冬华等(2005)研究指出,国有企业中的在职消费是一种普遍现象;罗宏和黄文华(2008)研究发现,在职消费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在我国确实存在,并且企业管理层有动机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构建帝国以获取更多在职消费(罗宏等,2015),从而对企业投资决策及业绩表现造成不良影响。鉴于我国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过盛的问题已十分明显,2014年中央《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对此作了相关规定。因此,除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之外,对高管通过职务消费享有的隐性薪酬采取合适的追回措施(如扣划或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限制国有企业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不合理做法。

此外,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或会计舞弊等手段操纵业绩往往会引发财务报告重述,根据胡为民(2012)《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2012)》中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0年财务重述情况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财务报表重述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公司个体而言,报表重述会使投资者失去信心,进而导致公司的资本成本增加,不利于公司未来发展,长此以往也会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效运行。如果建立薪酬追回制度,规定在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表重述时,公司或相关监管机构有权追回管理层基于之前因错误业绩而得到的奖金、权益性薪酬或其他薪酬,企业管理层预期到财务报表重述可能导致的薪酬追回及其引起的诉讼会导致其损失收入、丢掉工作及声誉受损,他们事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就会减小,财务报表重述的概率也会相应降低(Dehaan et al.,2013),因此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引入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本市场财务报表重述问题,从而增强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系统的信心,为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秩序,促进其健康有序运行提供制度保证。

四、我国建立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现实条件

以上分析可知,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我国现有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那么,我国当前是否具备建立薪酬追回制度的现实基础呢?下面本文主要从已有法律基础和运行保障条件两方面对我国建立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已有法律基础

已有研究指出,我国虽未明确以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的形式建立高管薪酬追回制度,但现有的法律中已经具备了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理念(樊健,2012),具体分析如下: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民法通则》既适用于自然人,也适用于公司法人。那么,高管基于不真实业绩获得的超额薪酬,也应归属于没有合法根据而取得的不当利益,此举或多或少都会给公司造成损失,按照上述法案的规定,高管由此取得的超额薪酬应该返还给公司,这其实就是高管薪酬追回的一种形式。

《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收入应该归公司所有。也就是说,如果公司高管通过职位或其他不当方式获得的不当得利,包括超额薪酬或过度在职消费,均应当返还给公司。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第四十六条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文件有虚假记载的,负有责任的激励对象自该财务会计文件公告之日起12个月内由股权激励计划所获得的全部利益应当返还给公司。该规定实质上就是股权激励追回机制。

由上可知,我国虽未明确建立高管薪酬追回制度,但已有法律条款中已经包含了薪酬追回的设想,建立高管薪酬追回制度只是对已有法律条款的细化和进一步补充,而并不与现有法律形成冲突。也就是说,我国具备了一定的建立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法律基础。

(二)运行保障条件

在实施高管薪酬追回程序之前,需要判断高管薪酬是否应该追回。从理论上讲,基于不真实业绩而获得的长短期超额薪酬,以及过度在职消费等都应被追回,但在实务中,如何界定薪酬是否为超额薪酬以及是否存在过度在职消费等是实施薪酬追回制度的难点,而企业高管与职工的薪酬差距,通常被用来衡量高管薪酬的合理性。中国自2002年开始推行国有企业高管年薪制,规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但因为高管薪酬并不公开,其是否仍限于职工平均工资的规定倍数并不为人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8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执行。该方案对央企负责人薪酬作了进一步的调整,规定其总的收入不超过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7~8倍。除此外,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国家将建立薪酬信息公开制度,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福利性收入等薪酬信息,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负责人都必须参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并向社会公开②。这为界定企业高管是否拥有超额报酬或超额在职消费提供了依据,有利于薪酬公平合理性的判断,因而为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条件。

基于以上的立法基础、可行性条件及高管薪酬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可知我国具备了一定的建立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现实可行性。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借鉴美国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现有法律框架内,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高管薪酬追回制度框架。

五、我国薪酬追回制度的构建

在对国外高管薪酬追回制度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中,鉴于相关法律的不同规定,同时公司自愿采用的薪酬追回条款也会因不同公司及其所处行业、市场及立法环境存在差异。一方面有学者以自愿采用薪酬追回条款的公司为考察对象对薪酬追回条款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归纳(Babenko et al.,2012;Beck,2012);另一方面部分学者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薪酬追回制度之间的异同(Barasch 和Chesnut,2009;Chan et al.,2012;Earle和Wilkerson,2012)。基于这些研究,可以将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构成要素归为以下六个方面:触发事件、薪酬追回的对象、被追回薪酬的范围、实施或监督主体、覆盖年限、强制性。为体现各薪酬追回制度之间的异同,笔者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归纳,详见表2。

在设计我国企业薪酬追回制度框架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触发事件

公司财务报表重述、虚假陈述、渎职、非法侵占及转移公司财产、利用公司商业机会、不诚信行为及其他不法行为,都可能成为管理层损害公司价值、获得超额或不当报酬的途径,因而都应考虑作为触发事件。具体而言,依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股权激励追回的触发事件为“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文件有虚假记载”。在财务重述发生前,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或会计舞弊等方式操纵业绩,公司高管也会因虚假业绩获得超额的奖金、权益性薪酬或其他报酬。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高管薪酬制度的规定,将财务重述作为薪酬追回的触发事件。虚假陈述包括证券发行虚假性陈述和证券交易虚假性陈述。证券发行虚假性陈述主要表现为在招股说明书或其他募集文件中作出有违真实、准确和完整性的陈述,证券交易虚假性陈述主要表现为在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中作出的虚假陈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2月《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首次明确渎职罪主体涵盖国企高管,将国有企业高管渎职上升为刑事案件,国企高管渎职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应将渎职考虑作为薪酬追回的触发事件。再者,针对“正面我赢,反面你输”这一公司风险承担不对称或高管薪酬存在“粘性”的问题,有必要将薪酬追回条款应用于公司遭受损失时(因不可避免因素,如自然灾害、宏观经济不景气等造成的业绩下滑除外),以使高管在分享公司利润的同时承担同等的公司亏损。

(二)薪酬追回的对象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规定,薪酬追回的对象是“负有责任的激励对象”。公司应尽量包括对公司重大经营事项的决策及董事会有影响力的在任和前任高管,并且即使高管主观上没有过错,财务重述可能是其下属故意或失误造成,由于监督不力,高管也应向公司返还薪酬。但同时也要注意排除那些对公司财务报告并不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以避免造成不公。

(三)被追回薪酬的范围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追回薪酬的范围为“股权激励计划所获得的全部利益”。由于薪酬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只对股权激励进行追回,可能会导致经理人通过盈余操纵行为获得更多的短期激励薪酬。因此,在正式构建该项制度时,本文认为应该借鉴Lilienfeld(2008)的观点,追回薪酬的种类应该覆盖基本工资、长短期激励性薪酬及遣散费以及高管在财务重述发生前12个月内从出售公司证券中获得的任何收益。在此基础上还需注意,针对我国部分企业亏损或业绩下滑而高管照拿高薪,以及企业高管职务消费数额远大于其现金薪酬、高管收入过高等薪酬安排不合理的情况,笔者认为企业也可以采取适当的追回措施,将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及其他属于过度激励的报酬考虑在被追回薪酬的范畴。但对于不合理薪酬或超额报酬的界定标准,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考量和规定。由于我国薪酬管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抑制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和不同行业间的高管薪酬差距,可以考虑当企业高管薪酬超过普通职工、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高管薪酬水平均值或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一定倍数时,将其超额部分予以追回。

(四)追回权利的行使主体

在美国,权利主体包括全体董事会或薪酬委员会或公司的相关部门。薪酬追回制度属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因此,追回的权利行使主体为公司治理层,即全体董事会或薪酬委员会。此外,对于自发的薪酬追回,其权利行使主体可以由公司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普遍较为集中,民营上市公司CEO往往由董事长或大股东兼任,CEO与大股东合谋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时常发生,此时,如果仍以公司治理层作为权利行使主体,将达不到应有的追回效果。此时,可以借鉴《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条关于股东代表公司诉讼的规定,薪酬追回制度不能有效施行时,公司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中小股东可以代表公司向法院提讼,由证监会或法院作为权利行使主体。

(五)覆盖年限

以触发事件对薪酬有影响的年限为准,如果能够准确判断该触发事件对薪酬的影响期间,应以该影响期间为准;如果不能准确判断,立法机关或规章制定部门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对不同的触发事件和薪酬类型提供参考覆盖年限。如基于财务报表重述这一触发事件,股权激励追回的覆盖年限应为自财务会计文件公告之日起12个月;绩效奖金和基本工资追回的覆盖年限应为以该会计文件信息作为业绩考核标准的激励期间;基于虚假陈述这一触发事件,交易性触发事件的覆盖年限可与财务报表重述一致,而证券发行虚假陈述薪酬追回的覆盖年限应根据拟发行的证券种类及发行所需条件的不同进行规定。

(六)强制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模式主要由政府主导。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放权让利,到年薪制的实行,再到股权激励的实施使高管薪酬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每一个发展阶段无不体现了政府强制性的制度行为,这种行为更多地体现了政府意志,而各方利益主体的诉求难以得到体现(欧绍华和吴日中,2012)。因此,为促进高管薪酬追回政策更好地实施,立法机关应赋予公司决定何时以及如何行使其薪酬追回权力的有限自由裁量权(Lombardi,2011),并且有必要明确公司可根据其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并实施以及采取何种形式的薪酬追回条款,以利于公司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结论

我国自2006年以来已建立了长短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体系。近十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我国企业薪酬制度总体上是有效的,但运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公司管理层权利过大导致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脱钩,使得薪酬契约在这些公司并未达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有些管理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绩效工资而进行盈余管理或财务舞弊,其基于不真实业绩拿走企业真实现金的行为,损害了公司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薪酬机制不但没能起到公司治理的作用,反而成为管理层侵占公司利益的通道;股权激励未能使股东与管理层利益一致,反而诱发了管理层盈余管理。这表明,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较为合理的薪酬体系,但是尚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保障其有效运行,而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构建恰能对企业高管获取超额薪酬的不当行为起到事前威慑和事后惩治纠正的作用。因此,借鉴美国高管薪酬制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可以为我国未实行该制度的上市公司提供些许借鉴,并且也有助于政府及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高管薪酬法律规制并提供政策的具体实施指引,以严格规范企业高管的薪酬分配,促使高管从更长远的角度经营好公司,从而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逐步实现企业收入分配的公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Earle J. E., A. Wilkerson. Dodd-Frank Clawbacks: Hot Issue for 2012[J]. Journal of Investment Compliance, 2012,13(1): 41-44.

[2] Fried J.M., N.Shilon. Excess-Pay Clawbacks [J].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2011(36): 722-751.

[3] Erkens M. H. R., Y. Gan., B. B. Yurtoglu. Firm-Level Heterogeneity of Clawback Provisions [Z]. Working paper, 2014.

[4] Brown A. B., P.Y. Davis-Friday., L. Guler. M&A Performance and the Voluntary Adoption of Clawback Provisions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ontracts [Z]. Working paper, 2013.

[5] Hodge F. D.,A. Winn. Do Compensation Clawback and Holdback Provisions Change Executive Reporting Choices?[Z]. Working paper, 2012.

[6] Cherry M. A., J.Wong. Clawbacks: Prospective Contract Measures in an Era of Excessiv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onzi Schemes[J]. Minnesota Law Review, 2009, 94: 368-2136.

[7] Iskandar-Datta M., Y. Jia. Valuation Consequences of Clawback Provis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

88(1):171-198.

[8] Dehaan E., F. Hodge, T.Shevlin. Does Voluntary Adoption of a Clawback Provision Improve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3, 30(3):1027-1062.

[9] Babenko I., et al. Clawback provisions[Z]. Working paper,2012.

[10] Beck A. K. Clawback Provisions: How Sharp Are the Claws?An Analysis of the Deterrence Effectiveness of Voluntary Clawback Provisions[Z].Working paper, 2012.

[11] Barasch S.C., S. J. Chesnut. Controversial Uses of the “Clawback”Remedy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J]. Texas Bar Journal,2009,12: 922-928.

[12] Chan L.H, et al. The Effects of Firm-Initiated Clawback Provisions on Earnings Quality and Auditor Behavior[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2, 54(2): 180-196.

[13] 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2):92-101.

[14] 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8(9):139-148.

[15] 罗宏,曾永良,刘宝华.企业扩张激励不足与管理层在职消费[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1):24-40.

[16] 胡为民.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2012)[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7] Dehaan E., F. Hodge. & T. Shevlin. Does Voluntary Adoption of a Clawback Provision Improve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3):1027-1062.

[18] 樊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追回制度之研究――美国经验与中国借鉴[J].商事法论,2012(22):83-99.

[19] Lilienfeld D.E. & R. Singh. Designing a Successful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lawback Policy [J].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Review,2008,40(6):30-36.

薪酬工作报告范文第15篇

应届生试用期流失超一成

我省企业人才招聘渠道比较全面,基本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调查显示,网络招聘和内部推荐仍是主流渠道,92%的企业选择了网络招聘,内部推荐占到了82%,都比上年增长了3%。猎头公司和媒体广告的选择下降得比较多。

调研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发展,不少企业采用线上线下的多渠道组合招聘,特别是金融、地产、IT、电商等行业。而且,新的网络招聘渠道不断增加,云招聘兴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招聘效率提升,也具有了更高的精确度。

调研同时发现,在招聘效果上,效果一般和比较有效旗鼓相当,分别占比48%和46%,而试用期流失率高依然是个突出问题。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试用期流失率明显高于企业员工整体流失率,超过10%,而企业员工的平均离职率随着85后员工占比增高而加大。

对薪酬很满意的只占1%

调查显示,在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上,75%的员工认同要科学设计薪酬结构和挂钩比例,认同和接受业绩对薪酬收入调节作用,还有22%的员工认为应提高现有的挂钩比例。

在薪酬的外部公平性上,62%的员工认为差不多,但也有23%的人认为偏低。课题组认为,外部公平性对员工影响巨大,是企业能否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关键。因此,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至少要保证在关键人才或岗位上有竞争力。

此外,调查显示,在薪酬自我公平性上,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都只占1%,34%的员工较满意,49%的员工表示一般,比上年增长了4%,不大满意的占了13%。

业者认为,如果一个企业长期处于一般的状态,员工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将受影响,很难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不过,薪酬的自我公平是一把双刃剑,公平性不够会挫伤员工积极性,过度强调自我公平,则又容易吃大锅饭。

数据还显示,我省企业最主要的定薪方式是由HR按工资标准制定,占到40%,比上年提升了9%;岗位评价、个别协议占39%,下降了4%;而由公司领导临时定和由用人部门与其谈判确定的占比都是14%。

东南网3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顺和)92%的企业选择了网络招聘、应届毕业生试用期流失率明显高于企业员工整体流失率、近半员工认为现有薪酬一般

近日,厦门市行为科学学会、战略人力资源专家机构仝博咨询、福建省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等联合了一份《2014年福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据了解,该报告已经连续10届,调查范围全面覆盖了福建省各地市及各种类型、规模的企业。

应届生试用期流失超一成

我省企业人才招聘渠道比较全面,基本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调查显示,网络招聘和内部推荐仍是主流渠道,92%的企业选择了网络招聘,内部推荐占到了82%,都比上年增长了3%。猎头公司和媒体广告的选择下降得比较多。

调研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发展,不少企业采用线上线下的多渠道组合招聘,特别是金融、地产、IT、电商等行业。而且,新的网络招聘渠道不断增加,云招聘兴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招聘效率提升,也具有了更高的精确度。

调研同时发现,在招聘效果上,效果一般和比较有效旗鼓相当,分别占比48%和46%,而试用期流失率高依然是个突出问题。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试用期流失率明显高于企业员工整体流失率,超过10%,而企业员工的平均离职率随着85后员工占比增高而加大。

对薪酬很满意的只占1%

调查显示,在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上,75%的员工认同要科学设计薪酬结构和挂钩比例,认同和接受业绩对薪酬收入调节作用,还有22%的员工认为应提高现有的挂钩比例。

在薪酬的外部公平性上,62%的员工认为差不多,但也有23%的人认为偏低。课题组认为,外部公平性对员工影响巨大,是企业能否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关键。因此,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至少要保证在关键人才或岗位上有竞争力。

此外,调查显示,在薪酬自我公平性上,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都只占1%,34%的员工较满意,49%的员工表示一般,比上年增长了4%,不大满意的占了13%。

业者认为,如果一个企业长期处于一般的状态,员工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将受影响,很难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