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

图书馆实习计划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建筑;建设理念;以人为本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新馆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业界共识。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在建设及建成使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新馆的功能、布局、设施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服务模式的选择,都充分考虑到人的意愿与习惯,并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努力营造一个富有亲和力的、舒适方便的人性化环境。

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设理念

“以人为本”,即一切要围绕人的需求而展开。读者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图书馆建筑的规划设计、设施装备与服务运营,均以读者的要求为中心,同时兼顾馆员而不应是以书为本,或以管理或技术为中心,也不应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

1.1功能布局体现以人为本

现代图书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即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图书馆功能区域的划分应该以方便读者为原则,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平面布局,提供多种形态的阅览空间。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平面布局时,不仅重视读者的阅览环境,也充分考虑读者交流、活动和休闲的需求。因此在新馆布局时,读者阅览空间大都设在朝阳、通风、采光、风景俱佳的位置,同时在各楼层都设计了不同的休闲空间。新馆采用了无障碍设计,所有的阅览区域对全体读者开放,充分体现了为所有读者提供平等服务的图书馆思想。

图书馆内实行人本管理,强调对馆员的关心与尊重。不但要尊重馆员的个性,关心馆员的事业发展,还应该为馆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新馆的行政办公区、业务工作区的设计体现了以馆员为本的理念。工作人员较多并且人员流动少的书刊采访、编目、计算机网络中心的工作间均面向南,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而工作人员少或人员流动性强的,如期刊送装等工作间设在西侧,中心机房、基藏书库位于北侧。中心机房和馆员工作间有一定间隔,避免噪音对馆员的影响。考虑到新校区距市区较远,新馆还设计了两个馆员休息室,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和楼梯。

1.2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新馆追求自然、馆舍和人三者的和谐。图书馆采用自然光,以自然通风为主。窗户的大小高矮设计适宜,便于工作人员、读者开启关闭。阅览区除自然通风外,还辅助采用大型换气设备进行换气,确保馆内的空气清新。动静区分开,阅览区置于无噪声区一侧,阅览区外部设专门的交流空间,有颜色清新、样式迥异的桌椅、沙发,给读者以家的感觉。在书架密集区域的适当位置安放圆形沙发,方便读者就近阅览。

现代图书馆建设注重绿色生态环境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已从单纯强调效率性的物用功能,逐渐转向关注读者情绪与心理需求。除了必备的实用功能外,读者阅览环境的舒适性、室内外布局的艺术性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绿色、生态、环保的图书馆环境设计不仅给予读者舒适优美的阅读环境,更能起到规范和引导读者行为、净化心灵的作用。

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衬托建筑物,增加艺术效果,而且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调节气温。读者在长时间阅览、学习后观赏植物,可以缓解疲劳,得到放松,消除阅读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感。工作人员还专门设计了漂亮的标签挂在花木上,介绍花木的品种、习性和观赏特征,集养花、赏花、小憩于一体,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优美、健康的学习氛围。

背景音乐在图书馆环境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舒缓的音乐可以为读者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新馆启用后,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优美的乐曲,在闭馆前15分钟播放,提醒读者在闭馆前完成借书手续。在下午上课前20分钟播放,以便提醒读者上课的时间。在紧急情况下馆内广播系统可通知和报警。

1.3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与图书馆建筑有密切的关系。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不仅是建筑和环境的设计,更是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选择和设计。藏、借、阅、查询一体化的大开放管理服务模式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自由、宽敞明亮、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空间。其思想基础和逻辑基础是尊重读者的客观需求,尊重读者公平使用图书馆的权益,提高书刊利用率。这也是新建图书馆的共同选择。而大开间、大平面的设计是这种管理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建筑的基本要求。读者阅览空间没有房间的分隔,只有不同阅览区的划分,各阅览区域通过地面的颜色与不同的家具摆放来划分。大平面的布局使图书馆能够将文献的典藏、读者阅览、信息查阅和咨询检索集中在一起,形成信息共享服务的空间。读者通过图书馆设在大门的门禁监控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后,可以携带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物品自由进入各个阅览区,自主地阅览或自习。在一楼大厅设置了总服务台和总咨询台,办理图书借还手续和进行咨询服务。在各服务区也设置了咨询台,随时给予读者帮助。图书馆的电子阅览设备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除了在总服务台附近设置了20台公共目录检索终端,还在各阅览区域内分散放置了计算机,供读者进行目录检索和信息查询。图书馆实现了每天连续开放13小时的读者服务,自助借还系统提供全天候的文献借阅服务。

2新馆设计理念与服务模式实现的基础

新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需要多方面合作。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设计师与图书馆沟通与合作,需要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图书馆建成后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全体馆员对图书馆建设理念的充分理解和认可。

2.1图书馆的参与是基础

大连医科大学自2002年启动新校区建设计划,图书馆就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文献和网络调研、了解图书馆建筑的有关知识。馆领导积极参加图书馆建筑、图书馆环境设计和家具方面的研讨会和学习班,汲取先进图书馆建筑的理念和经验。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参观国内外各类图书馆,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深刻理解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学习和参观,馆领导在图书馆建筑理念、未来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选择上产生共识,从而形成了目标清晰、内容明确的图书馆建设规划,最后形成内容完善的新馆建筑工程设计任务书。

2.2与设计师的融洽合作是保证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设计采取了国际招标的方式,最后由日本三井住友建筑公司完成新校园的整体设计和全部建筑单体的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虽然设计师没有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经验,但他们仔细研究图书馆设计任务书,与图书馆充分沟通,了解图书馆的功能需求,同时实地考察和参观国内外图书馆建设成功范例。图书馆与设计师密切合作,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提出建设的设想。设计师在平面布局和室内环境设计上尊重和满足图书馆功能需求的同时,对建筑风格进行整体把握。特别是在室内环境设计和家具的配置上,图书馆从功能需要上提出设想,由设计师对整体风格和色彩搭配进行把关,共同选定家具的颜色、式样,从而保证图书馆内部环境整体风格的协调一致。

2.3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支持至为关键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由校领导说了算,基建办一手操办,不听图书馆方面的意见要求,不让图书馆员参与。闭门造车的结果往往是功能不到位,不适用,不好管理,遗留一大堆问题。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该馆在规划之初就主动参与,积极提建议,并邀请主管新校园建设的学校领导参加图书馆建筑学习班,从而赢得领导的信任与理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积极与学校基建部门协调,和设计师共同讨论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并邀请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领导参加图书馆环境设计和家具的研讨会,让他们了解现代图书馆家具设备的发展趋势,从而理解图书馆提出的家具设备的要求。

2.4馆员是最终的实践者

新馆的建成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机遇,为图书馆采取开放式管理与服务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图书馆新服务管理模式真正有效的实施,离不开全体馆员对图书馆建设新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因此新馆建设决不仅仅是馆领导的事情,全体馆员也要参与。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职业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一、图书馆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单位组织相结合,根据时代特点和自身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的基础上,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作为公共图书馆员,应站在时代的角度,从实际工作出发,立足图书馆岗位发挥个人价值进行思考与设计,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于安排和行动。这就是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职业规划的意义

(一)加强馆员职业规划,是图书馆健康发展的根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就业人员在择业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职业的价值取向和经济回报率的问题。图书馆作为公益单位,馆员待遇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平衡,工资与物价不能同幅增涨,而且从当前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成长过程来看,部分馆员缺乏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难以准确的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定位,所以图书馆应对馆员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提供帮助。

(二)加强馆员职业规划,是图书馆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大多数人看来,图书馆工作环境好,工作性质相对简单。其实,图书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从其产生到发展,一直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前公共图书馆已从传统单一式的服务,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方式发展,其岗位工种分类越来越细,业务涵盖面越来越广,工作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因此从图书馆长远发展来看,必须加强馆员的职业规划。

(三)加强馆员职业规划,有助于正确引导馆员对职业的认知。职业生涯理念对公共图书馆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大家普遍把图书馆作为最传统的职业行当来从事,缺乏一种事业观意识,缺乏一种历史使命感的理念,导致一部分人对待工作出现倦怠思想。因此,我们应正确引导馆员对职业的认识,倡导馆员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多种渠道、让馆员充分展现自我,以达到图书馆事业与个人价值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开展职业规划应采取的措施

(一)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1、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图书馆岗位聘任制度。图书馆根据其职能、任务和工作需要实行分类管理,将人员分为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三种岗位进行管理,合理制定各个岗位职能职责,对能胜任该岗位工作的给予聘任,不能胜任则不予聘任,实现合理、高效、有序上岗,从而实现人尽其岗、择优选用的岗位聘任机制。2、合理设定图书馆职称岗位。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分为初级、中级、副高和高级4个级别,即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四个职称,当前事业单位实行岗位定级之后,人事部门设定的基层图书馆只有初级和中级岗位,而没有副高和正高的岗位指标,导致图书馆出现“有专业技术职称,而无相对应的工作岗位”的尴尬局面,因此图书馆应结合单位人员取得职称的实际现状,积极向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申报和争取相应的职称岗位,为馆员岗位定级作有效疏通,鼓励馆员向高级职称努力,从而防范人才缺位。

(二)实行双效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1、实行双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满足馆员成就感。充分考虑馆员的个体差异,努力提供科学、公正的竞争平台,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层面上,都应建立奖罚分明的双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馆员的职业成就感。同时,对馆员的评估考核结果,与其职务晋升、薪金、岗位的调整相关联,从根本上消除馆员职业倦怠感,提升他们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对事业的热忱度。2、注重馆员人才培养,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在对馆员的培养过程中,建立人才培养阶梯,健全评估体系,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常规工作与典型事件相结合、组织考察与读者反馈相结合,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服务记录为主要依据、以读者满意度为主要指标,通过考核使馆员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确保馆员职业生涯更加积极、健康、良性地发展。

(三)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建立渐进式学习生涯规划。1、制定合理的职业培训计划,为馆员发展构建“绿色”通道。图书馆应有组织地帮助馆员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馆员更全面了解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自己在图书馆有哪些潜在发展空间,个人该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鼓励馆员根据自己的情况拟定工作、学习和培训计划,明确将来努力的方向。2、建立渐进式的学习生涯规划,使不同层次的馆员达到一定的职业水平,如:3年内职称达到助理馆员,成为业务骨干;5年职称达到馆员,成为馆内学术与业务的佼佼者;10年职称达到研究馆员,在行业内作出一定的影响,从而充分调动馆员职业学习的积极性,养成激励式学习的主动性,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四)增进与馆员的沟通,引导馆员开展职业规划。1、图书馆要增进与馆员的沟通,善于与馆员构建乐于奉献的心态。馆员的职业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馆员的心态,正确的心理认知是构建一个全面图书馆人职业理念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要乐于奉献,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这份精神力量也将始终推动着图书馆员从内心上认可并尊重自己的职业。2、积极引导馆员进行职业规划。在制定职业规划时,首先要积极引导馆员了解本馆的发展目标,馆员的职业生涯目标与图书馆发展目标要一致,馆员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本馆的各类信息,包括发展现状、前景目标、人员分配、内部文化等,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在图书馆中更加持久而高效地工作。

参考文献:

[1]樊红亮.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

[2]陈玉婷.图书馆应重视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J].南方论刊,2009(8)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为满足学院师生读者在教学和科研中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创建让师生读者满意的图书馆.

工作思路:

1、通过调研学院师生读者的文献需求规律,依据读者的特点来制定图书馆的服务策略,调整并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2、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的服务模式,图书馆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要基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来考虑;

3、在充分实现图书馆的辅助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同时,尝试发挥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具体的工作计划:

一.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形式来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拟建立起一支能提供优良服务的队伍,为顺利实现图书馆年度工作目标创造条件.年图书馆计划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人员的职业素养:

1.坚持每二周组织图书馆员工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员工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及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的学习由等同学负责,学习的形式主要为集中讲课并讨论;职业道德及价值观的学习由等同学负责,学习的形式为组织大家阅读相关资料及展开讨论.

2.每学期对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勤工俭学的同学进行四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知识.通过相关的培训使勤工俭学同学的信息素养要比普通的学生读者高一个台阶,让他们能在学生读者中充当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宣传者及引导者,以此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面,改善服务效果.此项工作由各服务口的员工具体负责.

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相关宣传活动来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以此来创建让读者满意的图书馆.本年度计划开展的宣传活动有如下内容:

1.将图书馆员工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图书馆读者应拥有的权利形成文字,张贴在图书馆各服务口进行宣传,让读者知晓他们的权利及应获得怎样的服务,以此来促动馆内员工提供优良的服务,以保障图书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这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在月份之前完成.

2.采取多种方法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及其利用方法,进一步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出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的辅助作用.宣传的方式包括:加强与系部教学秘书的联系,拟通过他们向系部老师宣传图书馆的资源,这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对重点读者,如科研课题负责人、教学团队带头人,定期用OA电邮及短信的方式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利用文献资料辅助教学和科研,此项工作由同学负责;在图书馆门口设立宣传栏,向学生读者宣传图书馆利用相关知识,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编制图书馆利用知识小手册,向级新生宣传图书馆的资源,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分系部对全体老师进行电子资源使用知识的讲座,年内要完成对七个系部老师的讲座,此项工作由同学负责.

三.围绕图书馆的工作目标作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计划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分解学院下达的预算指标,编制好图书政采计划,上报学院有关部门.这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

2.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认真听取系部的意见来征订、采买图书.年度图书采购计划如下:90万元采买纸质图书3.5万册,其中专业图书占70%,以充分保障学院教学和科研对文献资料的需求;4万元用于购买数据库资源,以补充教师科研对文献的需求;6万元用于订购期刊和报纸.此项工作由卢儒珍、唐清、刘滨兰负责.

3.每学期在图书馆举办一次书展,邀请学院的师生读者为图书馆挑选图书,以保证读者能在图书馆借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书展的时间定于月份、月份,具体由等同学负责,全馆员工及读协成员一起参与.

4.加快我院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争取在月份能对全院的教师读者开放.此项工作由何国亮负责.

四.注重服务工作的细致化,人性化,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具体的计划如下:

1.在各服务口增设电脑终端,让读者能方便地利用电脑查阅图书馆的资源,其中报纸阅览室设置4台、期刊阅览室设置4台、参考阅览室设置6台,流通书库设置6台.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

2.面向教师读者的参考咨询工作要主动深入到系部,定期将参考咨询单发送到系部,请系部教学秘书收集老师对图书馆的要求及利用图书资源所遇到的问题,以促使参考咨询工作能真正对老师的教学和科研起到帮助作用.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

五.努力拓展图书馆的职能,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组织读协开展相关活动,以协会的读书活动来带动、吸引全院学子热受阅读,发挥好的图书的教化功能.年度计划开展的相关活动有:月份开展"书海漫步"阅读交流活动;月份组织读协成员听有关阅读的讲座;月份开展"图书馆利用知识"有奖竞赛活动.

2.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提高学院学子的信息素养,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六.重视图书馆的科研工作,继续走以科研促管理、服务之路,用科研成果为图书馆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帮助.

1.完成年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工作,争取在月前结题.充分利用课题的研究成果来提出改进我院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工作的若干策略,为创建读者满意的图书馆献计献策.这项工作由卢儒珍、唐清、邓己红负责.

2.总结图书馆在建设我院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工作的成果,组织图书馆成立科研小组,将成果申报学院年度科研课题.此项工作由同学负责.

七.尝试建立图书馆绩效评估制度.

图书馆的绩效测度是图书馆在特定时间实现其目标的系统测度,是对图书馆工作的总体评价,可以帮助图书馆观察工作进度,确定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年,图书馆将努力尝试进行绩效评估,要求各服务口对所有工作进行认真统计记录,每学期将收集统计数据进行绩效测度,来作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决策的依据.此项工作由卢儒珍负责,各服务口工作人员负责做好日常工作数据的统计.

八.加强馆内安全工作,尤其是消防安全工作,确保为读者提供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环境,让师生读者满意.具体措施如下: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十三五”规划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列出了长远计划,为我国的各项行动计划制定了纲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十三五”规划可以成为很多行业以及领域发展的指南针,能够带给我们切实的引导。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应当充分将“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方针融入其中,用“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来为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带来引导,推动各项工作的良好落实,促进我国高校力量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一、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内容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与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共誉为高校的三大支柱,更是同学们求学的第二课堂。把图书馆看作一个系统,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又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图书馆的行政和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全馆的政策、计划、控制、协调、公关等工作。

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内容可归结如下:一是围绕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协助馆长搞好馆藏建设、开发与利用,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二是做好接待工作,搞好内外沟通,掌握各种信息,收集管理好上级文件及业务档案,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做好读者咨询工作,经常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不同读者需求。四是接受和传达上级的指令,贯彻和督促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辅助馆长处理好图书馆内部行政事务和各项业务的开展。五是组织和安排好全馆各种会议学习、业务学习及公共活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服务对象的多样性。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一个首要特点就是服务对象的多样性,这也是各项工作在展开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范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范畴:首先便是学校的广大学子,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主要服务对象。无论是书籍采购、书籍编排还是各项其他工作在安排与规划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广大学子的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也需要服务于广大教师和教职员工,这也是他们学习进修和不断深造的场所,并且应当成为他们学习资料的一个主要来源。此外,不少高校还需要服务于一些校外读者,他们也是服务对象。

(二) 行政工作的繁琐性。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行政工作的繁琐性,需要处理的事物多且杂,这也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经常十分繁忙的一个原因。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维护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各种校内或者校外活动,很多琐碎的行政事物,大到典籍的搜集整理,小到管内漏水或者阅览室钥匙的配备等,这些都是办公室的工作范畴。图书馆办公室员工必须有效处理好各种事务,这样才能够保障图书馆的有序运行。

(三) 工作要求的全面性。鉴于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内容繁多,覆盖面广的特点,这使得办公室的工作具备明显的全面性,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图书馆办公室员工既要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对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也要能够处理各种技术问题,并且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推动各项事务的良好进行。办公室就是整个图书馆各个部门和各部分人员的协调者与沟通者,其职责就是构建各方的桥梁,推动各项实际事务的良好进行,这也是图书馆办公室员工的责任。

三、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作用

(一)参谋咨询。办公室要为馆长决策当好参谋,为馆长决策提供文件、资料、情报,并为馆长想办法、提建议、献良策。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所以要当好参谋,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承上启下。办公室是一个典型的承上启下的部门,需要将整个图书馆良好地联系起来。首先,办公室要能够充分辅助领导的各项工作,对于馆长制定各项决策或者推行各项计划要做好充分辅助工作,要能够献良策、提建议。同时,对于上层制定的建议要充分传达给下面的各个有关部门,并且督促各部门良好地执行这些决议,要能够让各项实际工作得到充分落实。办公室是非常重要的意见传达者、信息沟通者以及计划执行的监督者,只有充分发挥自身承上启下的作用,各项事务才能够有效地推进。

(三) 对外沟通。办公室是负责高校图书馆对外沟通的桥梁和媒介,对于学校图书馆和其他高校的一些合作工作,或者是学生间、教师间的一些交流工作,都需要办公室做好相应沟通。同时,图书馆的各相关部门间的相互沟通以及意见传达也需要办公室作为桥梁,办公室要充分揣摩各方意见,实现意见交流的充分有效,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职责范畴。

(四)综合协调。做好各方的综合协调,这也是办公室的作用所在,并且是工作职责的一项重要构成。办公室不仅要协调好上下的关系,要充分将上级的指示传递给各有关部门,督促他们执行各项决议,也需要协调好各相关部门工作的共同推进,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部门间相互配合的工作,办公室要充分做好各方的协调,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发挥自身的作用。

(五)后勤保障。高校图书馆办公室还是重要的后勤保障部门,需要对于各项后勤事务负责,这也是他们需要发挥的一项作用。办公室工作十分琐碎,不仅要处理好大大小小各种事情,还要保障整个图书馆各部门的有效运营,要为各个部门提供相应的支撑,做好各项后勤工作,这样才能够维持整个图书馆系统的稳定性。

四、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具体要求首先体现在对于工作人员的选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在这个部门的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素养。首先,他们要对于图书馆运营的全流程较为清楚,对于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事项等都基本熟悉,这样才能进行各个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才能够推动各项工作的良好前进。另一方面,办公室人员应当具备非常好的协调性和沟通能力,要善于处理各类突发状况与问题,能够协调好各个方面,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二)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整体氛围在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中非常重要,这一点也应当引起充分重视。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能够保障整个图书馆的稳定团结,可以让图书馆的员工都置身于愉悦的工作氛围中。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加有利于沟通协调和支持工作的展开,能够让各方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人们更容易相互理解。此外,好的工作环境也应当体现在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透明上,让员工更加清楚自己的职责,工作时方向性更强,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工作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工作要具备创新意识。办公室工作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办公室工作的内容很难用简单的言语进行概括,涉及的内容杂且繁多,各种突发问题和状况也需要办公室员工进行处理。这使得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产生的矛盾冲突也会比较多。对此,办公室员工必须灵活应对,最好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问题发生后懂得进行思维变通,能够在良好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找出平衡的策略,让问题慢慢得到解决。因此,图书馆员工应当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要陷在条条框框中难以变通,而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对于各种问题都能够灵活应对。这才是图书馆办公室员工需要具备的素养,这也会让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实效大大得到提升。

(四)员工要明确自身职责。办公室员工同样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这也是他们做好自己工作的一个基础。各个部门的员工都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范畴,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需要履行的职责要非常明晰,这是保障各部门工作能够良好落实,并且可以促进部门间有效协调的一个前提。这一点在图书馆办公室中体现尤为明显。办公室员工要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职责以及自己需要发挥的作用,并且要了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具备的一些专业素养,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完善自己。同时,对于自己的责任范畴一定要充分落实,对于需要完成的工作要有效执行。办公室就像整个图书馆的剂,是建立起各个相关部门间的联系,推进各项实际工作有效前进的动力,办公室员工要明确这一点,并且按照这样的方向去充分做好自身工作。

(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办公室工作人员若想各项工作干起来得心应手,就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首先,工作要计划性。不能盲目地等着干,也不能推着干,长期有年计划,短期有周计划,每天要列出当日工作清单,对大项工作要做好专项计划,临时工作合理安排。其次,工作中要考虑到最优化的问题。当多项工作摆在面前时,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区分大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再次,办公室工作人员还要熟练应用各类计算机办公软件及其它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及时地进行总结有助于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理性思考,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以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和人员自身的成长进步。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与馆内业务部门密切联系的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是图书馆行政和业务工作中的多面手。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学习图书馆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各部门的工作的性质、特点和流程,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其次,要学习文秘和计算机知识,以提升组织管理、写作和现代化办公的能力。最后,要学习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

(六) 采取现代化的工作形式。办公室工作乃至整个图书馆的工作都应当融入更多现代化的形式,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功效,借助这些工具的使用来提升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成效。现在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已经实现连网,计算机也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工具和平台,不少高校的网上阅览室也在慢慢建立,网上阅览的信息也逐渐丰富起来。图书馆办公室首先应当充分利用起这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源,并且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效,这会极大地提升整体工作成效。

五、结语

“十三五”规划下的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在模式上要有所创新,要最大程度建立起图书馆各个部门间的联系与协调,并且推进各项实际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办公室在整个图书馆系统中非常重要,这个部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图书馆的整体运营效率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小兰.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之管见[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02).

[2]吴恒梅.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06).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创新型大学图书馆机构改革理念创新建设实践案例研究

当前图书馆处于日益复杂的动态社会环境中,需要采取外向型发展模式,随时关注用户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把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社会价值、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造作为基本目标。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快速增长,各类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科不断分化融合的趋势,使大学用户的学习模式、科研习惯、知识交流渠道、信息利用方式等均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出现了E—science,E—research,E—learning等一系列新的信息环境,分布式协作科研、远程计算和控制、远程学习等新型学习和科研方式成为现实。大学图书馆需要开放性的发展眼光和创新思维,以“创新型大学图书馆”作为建设目标,调整和改变常规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思路,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情景规划和战略调整,才能适应独特的高等教育背景和使命。

1背景

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发展和进步始终与其图书馆所提供的支持密不可分。大学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为“教、学、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知识社会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更扮演着“知识工厂”的角色:创建开放的学术交流环境与信息共享空间,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分析、提炼、传播和转化,激活知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价值。

随着知识更新换代周期逐渐缩短,学习型社会正在形成。据美国工程学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仅占工作后所用知识的12%,其余都要靠继续教育予以更新和补充,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快速甄别、筛选、获取有用的知识。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的“第二课堂”和信息素养教育机构,有责任肩负起这一职能。

大学图书馆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平台,对我国来说,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士也曾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学习型社会与创新人才培养是紧密相关的,创新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不断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吸收、集成和转化,形成创造力。作为一种外部的知识源,大学图书馆通过不懈创新,将所承载的静态信息转化为知识及创新成果,从而为创新体系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创新型大学图书馆的变革思路

所谓创新型大学图书馆,即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高等教育环境和用户需求变化,大学图书馆在理念体系、机构管理、人力管理与服务等几个重要层面寻求变革突破,加强内涵建设,从被动发展模式转变为适应变化、用户驱动的主动创新个体。其根本特征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动态适应、创新成长、灵活拓展、开放前瞻。

如图1所示,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创新型大学图书馆的变革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顶层设计人手,以人为本,加强理念体系的建设和引导,丰富创新型组织的文化内涵;

·制订情景规划、战略规划与行动规划,使“理念、规划、行动”三位一体;

·引入内部创新机制,大胆变革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组织机构与管理运行模式,设置弹性灵活、反应敏捷的服务单元;

·建立创新指标考核与业务学习激励机制,培养和激活创新思维,盘活图书馆人员的知识资本存量,形成学习型图书馆:

·构建与学习科研、创新分享、文化传承衔接的创新型、学科化服务体系与知识存取与交流环境,主动融入用户的信息利用和知识创造过程,为创新主体和创新过程提供信息和服务保障;

·加强图书馆宣传与营销,重塑图书馆形象,使图书馆由单一、静态、被动的传统形象转变为丰富、灵活、炫动的发展有机体。

3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由理工综合馆、人文社科分馆、管理分馆及医学分馆组成,馆舍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约9000席。为了适应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战略需要,更好地发挥“大学的信息引擎”作用,2007年,图书馆确立了以适应用户的动态需求为中心,以高度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前瞻性为基本特征的“创新型大学图书馆”建设目标。同时,在首创的IC这一全新理念的指引下,从内部机制、组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馆员素养教育、深化服务等多个层面人手,采取了一系列创新发展举措。

3.1创新发展理念先行

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实的理性知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它指导人们的活动,决定行为并影响行为的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空间(Infor- mation Commons,IC)”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社区(InnovationCommunity,IC)”元素,提出IC这一适应创新型大学图书馆的全新理念。IC通过对“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IC1)”和“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unity,IC2)”的优势互补与功能融合,充分集成环境、资源、人力和服务,使整体服务产生单一一方式下不能实现的乘数甚至指数效应(即IC1,*IC2,=IC2),从而形成一种更加理想和有效的以“用户”为中心、以激发创新思维为主旨的服务理念和发展模式。在IC理念的框架下,图书馆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rIc2@ SJTUL创新支持服务计划,并将逐步实施。

服务是图书馆的灵魂,如果不能通过有效而优质的服务,在有益信息与需求用户之间架设起便捷的通道,图书馆只是一个图书资料仓库。只有把服务理念深植人心,才能呈现出图书馆所追求的主动服务与人性化服务的风貌。为了“凝聚人心,形成共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制订了一整套服务理念体系(如表1所示)

图书馆还将分别与外国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联合成立“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和“多功能小组学习中心”,将自主学习和小组集体学习模式引进到图书馆,为师生的学习和创造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将对原有馆舍进行改造,使之适应读者新的学习习惯和研究模式。通过对学习空间的细致规划,使图书馆整体环境动静相宜、功能丰富,馆舍外观雅致和谐、特色鲜明,空间布局灵活多样、开放融合,成为能够容纳不同学习风格、研究习惯和使用需求的学术交流中心、休闲社交中心和人才成长中心。

3.4设施先进服务便捷

图书馆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平台,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例如,引进SFX/Metalib整合系统,建立统一的 学术资源门户服务平台;积极关注并应用web2.0技术,建立“学科眼务博客”;提供RSS订阅和手机图书馆短信通知服务,开发IM机器人进行实时参考咨询,利用开源软件DSpaee进行机构学术仓储建设,参加合作机构库OAPS(Outstanding Academic Papers by Students)“学生优秀作品项目”等。另外,图书馆还打算建立在线信息素养学习平台和学科服务与学术创新虚拟网络社区,供用户在线学习并交流创新思想。此外,图书馆还准备通过“网络呼叫中心(Web Call Center)”,实现对不同馆舍及区域读者服务的即时响应与调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还将推行大开放、大服务的格局:延长服务时间,现在平均每周开放近1130小时,为全国开放时间最长的图书馆之一;延伸服务场所,在院系设立学科服务分站;实现大开问、全开架阅览;实行一门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在同一服务空间实现“藏、查、借、阅、参”五位一体的有机服务机制;同时支持自助服务,并提供相应设备。

3.5挖掘馆藏弘扬学术

图书馆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发挥信息专业技能,开展各种增值服务,为科研用户提供深层次的学科化知识服务。例如,组织学科服务小组,对重点学科用户提供专题研究资料汇编、研究动态实时追踪、二、三次文献分析报道等定题或专项服务,督促学术创新,助力学科发展;利用馆藏优势,定期举办“交大人著作展”、“百年名校校史”系列图书展等专题展览,秉承交大文脉精髓,弘扬优秀学术之风,使图书馆这口“信息深井”能够真正喷发出知识能量。

3.6互动沟通传承文化

图书馆非常重视与读者的互动和沟通,于2005年成立了专门的学生管理委员会,以便与读者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并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开展宣传数据库的“数据‘酷’,我行我搜”活动;设立读者倾听日;与学生社团以及校外社区合作,开展图书漂流、需求调查等活动,使图书馆的服务始终与读者需求保持一致。2007年创办的馆刊——《思源知讯》,已经成为与读者沟通的重要窗口。

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到校园优秀文化建设中,例如:举办“交大读书文化巡礼大型系列活动”,通过“好书伴我行”书评大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学子们多读书、读好书,使校园文化更加欣欣向荣。

3.7岗位培训提升技能

在服务活动所涉及的诸多要素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培养并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适应新型学科化服务模式的发展需求,图书馆非常重视馆员的岗位学习,精心组织并实施了“馆员系列素养培训计划”,并已推出第一个基础系列共16讲内容。培训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馆员的学习要求,采取授课、讲座、交流、研讨、自学、视频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并创造性地应用“情景法”进行场景模拟演练,新颖生动的形式提高了馆员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培训效果。针对学科馆员、融入创新学习单元的拓展培训系列计划也正在筹备中。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将不断提升馆员的专业技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了充分挖掘馆员的隐性知识,激发其创意思维,图书馆还开发了Wiki(维基)互动平台,进行业务交流,在全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8宣传推广重塑形象

长期以来,大学及研究型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高质量学术信息的集散地和可靠检索人口,这也成为图书馆能与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抗衡的重要理由,但Coogle Scholar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以Google为代表的新兴信息网关冲击着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OCLC于2005年年底《对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认知:给OCLC成员的报告》,对6个国家3300多名信息用户的调查显示:很多用户对图书馆拥有的丰富资源和服务并不熟悉,84%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开始信息检索,只有1%人从图书馆网页上开始查询信息。为了增强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必须加强服务宣传和自我形象塑造,增强服务的渗透力和辐射功能。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实施了一系列计划进行形象重塑和宣传推广,包括:设计图书馆标识(LOGO),使之既体现图书馆特色内涵,更融入校园文化精髓;制订各种工作文件的格式规范,所有文件都带有明显的图书馆标识;编辑《图书馆年度报告》,使之成为面向学校及同行,总结和展示图书馆年度工作的重要渠道;制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视频介绍及宣传片;同时,还打算建立图书馆官方博客,在Flickr、YouTube等web2.0社会性网站上建立图书馆账号,使用户和同行在更广的范围内了解到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动态。

4结束语

大学图书馆作为存储和传播特定信息资源、服务和教育的重要机构,已经成为知识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环境和动态发展的用户需求,大学图书馆必须以“创新”作为驱动力,激活馆员和用户的创意思维,进一步开拓思路,主动迎接变化,深入挖掘资源,拓宽服务范围,为大学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动力和服务支撑。

将图书馆的定位、服务宗旨与服务理念进行了高度慨括,成为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和行动向导,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

对于分布于三个校区的四所图书馆,采纳了国际上通行的多分馆联合模式,按照学科特色,相互补充,最大限度节约读者时间,全向支撑创新发展体系的指导原则,确定|r各自的定位和职能。通过优化布局和服务,使四所图书馆成为职能结构合理、环境典雅舒适、基础设施先进、信息资源丰富、学术气氛浓厚的新型图书馆,真正起到学术交流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的作用。

同时,提出了“三足平衡”的跨越式并进发展战略,即:“创新推进抓内涵;科学管理求发展;稳步提升重实践”。为了促进这一战略的落实,提出了五项优先行动计划:①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馆员素质,营建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②整合业务流程,全力推进学科服务;③加大对资源的科学建设和管理力度,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馆藏;④优化服务环境,改善各类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技术支撑平台;⑤建立图书馆宣传、读者需求调研和服务质量评估机制,提高服务绩效和读者满意度。

3.2学科眼务整体保障

图书馆以往按照业务流程所设计的线性组织结构,已经不适应以读者服务为中心的运行模式。为了真正将业务重心从“收藏”转到“服务”上来,图书馆大胆探索机构调整和业务重组之路,推行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全新机制,并从管理和运行机制上保障学科服务的开展。将原来的13个部门精简为三大部门,即读者服务部、技术服务部和行政管理部,实行扁平化管理。将80%的人力集中到“读者服务总部”。读者服务总部下设工科、人文社科以及生医农科等若干学科服务分部,由学科馆员、参考咨询馆员以及辅助馆员组成学科服务梯队,面向学科和院系读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检索、阅览、咨询、培训、文献传递、馆藏建设、院系联络、教学科研支持等学科化服务,使图书馆建立起能够迅速响应读者需求的服务机制。

为了打破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浮于事”、“论资排辈”的现状,图书馆改革用人制度——“不看资历看能力”,对中层干部和学科馆员的选拔采取答辩竞聘的方式,推行竞聘上岗,使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年纪最小的部室主任级干部只有27岁。这一改革举措充分激发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组织机构增添了新的活力。

3.3学习空问开放融合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注重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运用先进的教育和服务理念,对图书馆新馆进行精心设计,提供功能丰富、灵活动态的学术交流环境与创新成长空间。包括:安静自习区、小组讨论房间、课题研究室、主题创新区、高级多媒体专用实验室、情景学习与演练室、合作工作站、新技术体验区、学科服务区、展览导读区、休闲交流区等。

图书馆还将分别与外国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联合成立“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和“多功能小组学习中心”,将自主学习和小组集体学习模式引进到图书馆,为师生的学习和创造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将对原有馆舍进行改造,使之适应读者新的学习习惯和研究模式。通过对学习空间的细致规划,使图书馆整体环境动静相宜、功能丰富,馆舍外观雅致和谐、特色鲜明,空间布局灵活多样、开放融合,成为能够容纳不同学习风格、研究习惯和使用需求的学术交流中心、休闲社交中心和人才成长中心。

3.4设施先进服务便捷

图书馆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平台,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例如,引进SFX/Metalib整合系统,建立统一的 学术资源门户服务平台;积极关注并应用web2.0技术,建立“学科眼务博客”;提供RSS订阅和手机图书馆短信通知服务,开发IM机器人进行实时参考咨询,利用开源软件DSpaee进行机构学术仓储建设,参加合作机构库OAPS(Outstanding Academic Papers by Students)“学生优秀作品项目”等。另外,图书馆还打算建立在线信息素养学习平台和学科服务与学术创新虚拟网络社区,供用户在线学习并交流创新思想。此外,图书馆还准备通过“网络呼叫中心(Web Call Center)”,实现对不同馆舍及区域读者服务的即时响应与调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还将推行大开放、大服务的格局:延长服务时间,现在平均每周开放近1130小时,为全国开放时间最长的图书馆之一;延伸服务场所,在院系设立学科服务分站;实现大开问、全开架阅览;实行一门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在同一服务空间实现“藏、查、借、阅、参”五位一体的有机服务机制;同时支持自助服务,并提供相应设备。

3.5挖掘馆藏弘扬学术

图书馆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发挥信息专业技能,开展各种增值服务,为科研用户提供深层次的学科化知识服务。例如,组织学科服务小组,对重点学科用户提供专题研究资料汇编、研究动态实时追踪、二、三次文献分析报道等定题或专项服务,督促学术创新,助力学科发展;利用馆藏优势,定期举办“交大人著作展”、“百年名校校史”系列图书展等专题展览,秉承交大文脉精髓,弘扬优秀学术之风,使图书馆这口“信息深井”能够真正喷发出知识能量。

3.6互动沟通传承文化

图书馆非常重视与读者的互动和沟通,于2005年成立了专门的学生管理委员会,以便与读者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并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开展宣传数据库的“数据‘酷’,我行我搜”活动;设立读者倾听日;与学生社团以及校外社区合作,开展图书漂流、需求调查等活动,使图书馆的服务始终与读者需求保持一致。2007年创办的馆刊——《思源知讯》,已经成为与读者沟通的重要窗口。

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到校园优秀文化建设中,例如:举办“交大读书文化巡礼大型系列活动”,通过“好书伴我行”书评大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学子们多读书、读好书,使校园文化更加欣欣向荣。

3.7岗位培训提升技能

在服务活动所涉及的诸多要素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培养并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适应新型学科化服务模式的发展需求,图书馆非常重视馆员的岗位学习,精心组织并实施了“馆员系列素养培训计划”,并已推出第一个基础系列共16讲内容。培训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馆员的学习要求,采取授课、讲座、交流、研讨、自学、视频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并创造性地应用“情景法”进行场景模拟演练,新颖生动的形式提高了馆员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培训效果。针对学科馆员、融入创新学习单元的拓展培训系列计划也正在筹备中。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将不断提升馆员的专业技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了充分挖掘馆员的隐性知识,激发其创意思维,图书馆还开发了Wiki(维基)互动平台,进行业务交流,在全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8宣传推广重塑形象

长期以来,大学及研究型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高质量学术信息的集散地和可靠检索人口,这也成为图书馆能与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抗衡的重要理由,但Coogle Scholar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以Google为代表的新兴信息网关冲击着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OCLC于2005年年底《对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认知:给OCLC成员的报告》,对6个国家3300多名信息用户的调查显示:很多用户对图书馆拥有的丰富资源和服务并不熟悉,84%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开始信息检索,只有1%人从图书馆网页上开始查询信息。为了增强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必须加强服务宣传和自我形象塑造,增强服务的渗透力和辐射功能。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实施了一系列计划进行形象重塑和宣传推广,包括:设计图书馆标识(LOGO),使之既体现图书馆特色内涵,更融入校园文化精髓;制订各种工作文件的格式规范,所有文件都带有明显的图书馆标识;编辑《图书馆年度报告》,使之成为面向学校及同行,总结和展示图书馆年度工作的重要渠道;制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视频介绍及宣传片;同时,还打算建立图书馆官方博客,在Flickr、YouTube等web2.0社会性网站上建立图书馆账号,使用户和同行在更广的范围内了解到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动态。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公共信息图书馆 数字典藏 日文旧籍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1.015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reading mode for the public, the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combined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xperts to plan two projects called“Digital Archive of Old Japanese Books” and “Decrypting Books’DNA”. The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library also built website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played many training and activities for users. There are high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from the users’ feedback. These digital-added programs are not only successful conversion from the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digital archive, but also help users to quickly find valuable E-learning resources. It also achieve the object and purpose of the service of “innovative digital experience”.

Keywords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Digital archive. Old Japanese books.

台湾公共信息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设立于1923年,以全台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提供图书信息、阅读服务、推广社会教育、办理文化活动,并肩负全台520余所公共图书馆发展策划与辅导任务。在2012年6月3日迁建台中市五权南路新馆后,更以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虚实合一”创新公共服务为营运主轴,提供崭新的阅读模式、独特的探索途径、多元的休闲机能和舒适的终身学习环境。同时,本馆还是全台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中心、图书资源交换中心、数字资源共享中心、数字学习中心平台以及数字出版交流中心。

本馆自2003年将“典藏数字化”列为重要工作项目起,迄今已完成多项主题之数字典藏。2013年开始规划“数字阅读与课程整合推广计划”,其下包括“数字典藏资源学习推广计划”和“数字体验内容与互动学习课程整合”两个子计划,将基于数字典藏加值所建置的教学课程及教材,置于本馆网站和教育部门云端平台上供民众学习,并提供APP、电子书、装置艺术等服务,以提升数字内容教育推广功能,强化中国文字相关知识内容,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缩小城乡数字落差,并满足大众对于知识阅读、学习的乐趣,扩大民众接触数典资源之机会。

1 数字阅读与课程整合推广计划

1.1 数字典藏资源学习推广计划

1.1.1 计划缘起

本馆典藏丰富的日据时期日文旧籍,并有战后初期旧版报纸、古文书等珍贵资料。部分数据因年代久远,纸质自然脆化,不宜供读者自行翻阅查找数据。为了保存图书数据、推广阅读及提供研究之用,本馆于2003年起对典藏之2万余种日据时期日文旧籍,分期进行日文旧籍数字化工作。为谨慎维护及保存这些日文旧籍,每期均邀请史学与法律、文学、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之学者专家,协助审书挑选后再行数字化工作,截至2015年为止共完成10期,书目累积数量达3771种4811 册(2 055 873页)。该工作持续进行不仅是本馆“典藏数字化”发展政策,亦是实践数字图书馆、建构丰富数字馆藏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为永续推动数字阅读、鼓励数字学习,并整合多个数字典藏数据于一网站供读者自由使用,本馆于2007年规划委外开发“数字典藏服务网”,此网站不仅提供数字馆藏在线浏览及查阅功能,透过Web2.0机制,以分享式概念供民众上网贡献个人或家族收藏,并分析收藏品的基本数据,以充实服务网内容。

此外,基于辅导全台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的任务和发挥中小学生课外延伸学习的社教职责,本馆规划了数字典藏加值化计划,邀请教材内容专家设计成一系列之数字教材及教案,并经实体展示及推广,作为全台公共图书馆数字典藏之效标,鼓励各方加入数字典藏工作行列,让更多民众了解这些珍贵的典藏品。

1.1.2 开发数字教材

1.1.2.1 建立跨领域数字学习课程开发团队

(1)教材主题订定及内容筛选。为使本馆日文旧籍等数字典藏内容融入九年一贯课纲内容,在计划初即筹组成立“教材开发专家”与“审查顾问”二组学者专家团队,以确保开发方向与内容之正确性。

“教材开发专家团队”由熟稔台湾史、方志学之学者及现任中小学教师组成,负责提供素材、教材架构确认,并进行设计接口、脚本及数字教材成品等编修工作。“审查顾问团队”则由具台湾近代史、近代台湾教育与社会文化等专长之学者组成,负责提供史料及教材内容咨询与审查,并对教材开发专家团队所确认与编修之教材架构、设计接口与脚本及数字教材成品等进行二次审查,以确保教材内容具正确性与客观性。“审查顾问团队”会就本馆已数字化并典藏于“数字典藏服务网”(http://das.ntl.gov.tw/)之日文旧籍,进行盘点、讨论、分析及筛选,并参考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有关五年级与七年级之社会学习领域课程,对涉及日据时期教学内容,拟定教学单元主题、制订能力指针与学习目标等教案内容,订定数字教材单元,各单元名称见表1。

(2)数字教材开发制作。“教材开发专家团队”就选定之数字教材进行内容编撰、美编设计、动画设计及教材开发等工作,所有教材开发项目内容都需经学者专家团队确认、编修或审查通过后,才交付本馆最后确认。为有系统地规划数字典藏教材之教学效果,藉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数字教材的开发系依据业界和教育界最常采用的Dick & Carey[1]系统化取向模式――ADDIE进行教材设计,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发展(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鉴(Evaluation)等五个阶段,期经由扎实严谨的系统化教学分析以发展出适合中小学教师辅助教学、中小学生及一般民众便利自学的数字典藏教材(如图1)。同时,规划在线小测验、简报文件与学习单的设计,强化使用者之学习成效,进而达成数字典藏推广成效。

数字教材在内容呈现上,分为“自学式”及“导学式”二类型之数字教材。自学式数字教材系针对学习者容易混淆或陌生的学习内容,设计完整的学习内容,主要以动画方式呈现,各单元开发动画、活动体验等教材成品;导学式数字教材系作为辅助教师进行实体教学的教具,每单元中包含多个组件,每个组件内容互为独立,提供动画、简报及学习单等多元化教材,以利教师自由组合运用所规划的单元主题进行教学。

教材设计相关技术采用目前海内外较广被应用的ADL(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Initiative)[2]所制定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1.2标准,并结合美术与影音整合设计等技术,开发动画式数字教材;另利用普及性高的简报及文书软件,产制传递性高的简报及学习单配合五年级至七年级(中学一年级)课程纲要有关日据时代之教学内容,亦可用作各年级学生复习或作课外补充教材。

1.1.2.2 推广营销

(1)建置推广网站。因应中小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民众对数字学习需求不同,本计划规划、开发与建置“数字典藏教材推广网站”(http://earp.nlpi.edu.tw),并以PHP程序语言结合HTML5网页标准技术,作为此网站之开发技术。

(2)扩大教材之平台。为增加数字教材曝光管道与使用率,将数字教材扩大至教育部门数字教学资源入口网、教育大市集、地方研习中心e学中心及台北市政府公务人员训练处台北e大等数字学习服务网站。学习者点阅学习后可取得数字学时。

(3)办理推广活动。以学生、教师以及其他民众为对象,已举办28场教育推广活动,共3562人参加。针对现任教师及未来种子教师办理“数字资源研习”,指导教师掌握现有数字资源,将数字教材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融入教学实务里,让教师在教课方式更生动有变化,增加推广的流动广度;对一般教师或其他民众,则办理“示范教学研习会”,推广数字教材的应用,藉此教学观摩性质之活动,让第一线的教育人员或民众都能知道数字教材、并交流教学技巧,俟回到学校或教学场域后,更能运用于教学或作为学生补充教材。对于中小学生,则由教师于课堂上使用本计划开发之数字教材,透过活泼有趣的动画、小测验、学习单等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意愿,亦可观察学生学习效率与效果,将教学意见回馈团队,作为日后修改教材的依据。

1.1.3 成果

(1)成功转化数字典藏内容,辅助民众教育及民众学习。本馆数字典藏日文旧籍,使用者多限于少数的研究人员、鲜少社会大众使用。通过数字典藏教材的发展与推广,将民众不易接触的一手数字化日文旧籍数据予以转化,并结合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作为中小学教师补充教材或学生课后延伸学习教材,丰富了师生近代史的先备知识,同时也让民众在浏览生动活泼的数字教材中了解近半世纪前的台湾历史。

(2)藉由多元回馈机制,提升数字教材质量及利用率。本计划中的审查顾问团队及教材开发专家团队,为教材从内容审查至开发成品过程进行把关,教材研制完成,并在推广活动中主动搜集使用者意见,制作问卷,了解学生、教师及一般社会大众使用情形,作为修改教材内容的依据,俾提升教材质量。

(3)从建置到推广的完整规划,公开无偿提升近用性。数字学习教材的开发,供课堂上教师操作运用,作为学生复习与课外补充资源。完成后,举办示范教学、数字教材运用研习等教育推广活动,同时配合本馆现有之数字资源推广模式与课程,培养高中职及中小学老师为种子教师,至全台各地办理实体讲习,推广数字教材,让学习网建置后能通过完整的推广计划让民众周知。

1.2 数字体验内容与互动学习课程整合计划

1.2.1 概述

此计划系以落实硬件设施、创新设计及数字典藏资源之虚实整合的新开服务,加上区域、馆际、民间及产业的跨域整合,发展出加值型的社教机构网络。将馆藏数字体验资源“图书的演进”做为发展上述内涵之主体,首先加值转化为配合学校课程目标与辅助教师教学的“解密图书DNA在线学习网”,用以协助教师并引导学生或其他学习者有自主近用的管道,同时与跨领域机关合作办理“解密图书DNA互动展”,设计搭配体验装置与工作坊等活动,让民众了解新颖的科技互动及精心建置的学习内容,促进民众认识图书馆并培养运用各项馆藏资源的习惯,扩大图书资源使用范围,提高数字资源使用之效益。

1.2.2 研究目的

(1)提高数字教学及典藏资源之可用度。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教师及学习者可接受的数字学习方式,并分析教师及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据以扩充数字互动学习内容,开发有趣并具亲近性之教学资源,协助师生结合教学课程使用此数字互动资源,以强化中国文字知识的课程内容。

(2)数字加值现有馆藏资源,带动数字阅读及学习。让单一展示功能的实体馆藏资源转制为在线学习内容后,藉以扩充数字互动学习内容,配合多元学习形式之建构,建立辅助教学的功能,提升馆藏资源价值。

(3)建立虚实统合推广模式,强化推广效果并建立跨域合作机会。同时展出“解密图书DNA互动展”及“解密图书DNA在线学习网”,并将图书馆资源与艺文领域机构交流,亦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共享资源,主动将馆藏资源推广给其他地区民众体验使用,融合展出地方特色设计差异化展览,开发图书馆原有以外之潜在读者群,引领使用图书馆资源。

(4)建立教师与图书馆合作模式,拓展推广据点促进永续使用。以数个教案设计为范例,提供相关课程学校师生使用,同时搭配本馆于全台中等学校以下办理多场数字推广课程,并于全台公共图书馆推广此数字加值资源,以增加民众接触数字典藏资源之机会,继续发挥加值后的推广效益。

1.2.3 研究方法

(1)以考据数据为基础,结合访谈及试用以确知使用者之需求与偏好。以本馆之“图书的演进”数字体验特展内容,包括“汉字演进”“文字载体演进”“印刷术”与“图书馆演进”等四大主题为研究主体,进行相关学习资源之建置。首先,从台湾“中央研究院”“汉字构型数据库”内容评估本计划资源扩充知识库之可行性,从中筛选出汉字演进相关资源作为数字建置依据;以有考据之资料为基础,再透过半结构访谈法搜集教学老师在“数字互动学习课程在线化”的数字教学需求及用户偏好,用于修正、整合馆藏数字体验资源,作为“解密图书DNA在线学习网”之架构及内容,俾使建置完成的网站符合使用者需求。

(2)从使用者意见修正网站。在物理层面上,“解密图书DNA互动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得知参观者在“实体互动体验资源推广”的回馈,并观察民众操作互动体验区数字装置的习惯及反应,实时修正服务模式。虚拟环境层面上,邀请具数字典藏融入教学执行计划经验的学者及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就建置完成的“解密图书DNA在线学习网”接口、网站功能及内容适切性提出修正建议,据以强化“解密图书DNA在线学习网”各项内容与功能;修正后的网站正式上线后,亦利用问卷征集使用者之使用感受与意见,作为“解密图书DNA在线学习网”未来持续更新之根据。

(3)数字体验移展及推广活动,定义共享资源目标。本计划案同时策划“解密图书DNA互动展”在馆外县市展出,与“解密图书DNA在线学习网”内容整合推广使用。选择宜兰县的传统艺术中心和高雄市图书馆文化中心分馆展出,两场展览跨越图书馆领域,试图吸引一般民众借此认识图书资源并拓展潜在读者,进而知悉运用图书馆数字内容与阅读资源。

1.2.4 研究结果

(1)模块化套装内容资源共享,能显著降低资源成本提高使用效益。将本馆原有实体展示资源,进行南北两场次的巡回展,透过“一套多用”的资源共享模式,加入差异化展出策略,使展出单位可结合自有场地之现有展出主题,以规划出具各馆特色的展示活动,巧妙地呈地方特色与创意性,提供在地居民熟悉题材之另类互动体验,扩大资源产出后的使用效益。

(2)典藏内容加值转化,实体资源转化为数字学习资源扩大使用范围。将既有实体的“解密图书DNA互动展”展示资源,转化成“解密图书DNA在线学习”之学习资源后(如图2),每月逾3000人使用,大幅提高资源运用有效度。

(3)高度互动性且具多元学习模式之资源,易获使用者青睐。在实体体验上,透过Kinect体感互动、RFID感应、AR扩增实境等数字技术,更多民众得以接近图书馆的数字内容,了解中文文化与图书馆的知识与演变,加深民众文化基底;而其中结合印刷术发展背景知识,规划3D打印体验工作坊,更让民众与新颖的印刷发展、数字技术接轨。通过实体展览与体验工作坊,引导民众至在线学习网,采用动画导读的学习形式,创造了有趣丰富的学习环境,提高了使用者的学习兴趣。

(4)配合学校课程增加辅助教学资源与管道,跨时跨区辅助教师进行教学。为提升学童使用兴趣并强化图书馆辅助数字学习之功能,除互动游戏及教学影片外,亦搭配学校实际课程,针对不同年龄层之学习内容,设计教案内容(如表2),提供完整的教学材料、教学步骤活动包供教师直接下载参考,大幅增加原有资源之可利用性。

(5)结合地方特色及创意,同中求异的资源共享新模式。本计划2场互动展之执行,均配合合作展出单位融入该馆所或所在地之独特元素,如于宜兰县展出时,即结合传统艺术中心主推之戏曲主题,以“戏曲相关电子书展示”“戏曲微展览”及“戏言”体验工作坊作为互动展特色内容;于高雄市展出,则结合该馆与高雄市历史博物馆合作之“皮影戏”主题,举办皮影戏制作体验工作坊,以及在地电子书资源推广体验。由互动展因时因地的特色内容,成功找出同中求异的资源共享模式,让每场次互动展成为独一无二的展览。

2 结语

长久以来,本馆在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上扮演重要的引导角色。为使民众能更易于接触数字典藏资源,故规划与执行“数字典藏资源学习推广计划”,发展融合知识性、故事性与趣味性之主题,经教材专家设计成一系列之教材及教案,并加值制作成适合教学现场所需之数字教材资源,置在线学习网站供众学习。同时亦展现古籍文献与数字人文的结合成果,配合在线教材进行推广活动,使中小学师生暨一般大众便于使用此类珍贵数字典藏资源。“数字体验内容与互动学习课程整合计划”采“虚实合一”方式进行推广,制作语文相关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使数字体验与课程学习完整整合,提高数字学习系列内容之广度,进而提高教师与学生学习使用效率及意愿。以上两个计划期能增进民众对日文旧籍及数字藏品的认识与近用新管道,并建立数字典藏整合推广之模式,成为全台公共图书馆数字典藏建置转型的重要参考,进一步鼓励全台公共图书馆积极推动数典工作,让更多民众了解更多珍贵的古籍资料。

参考文献: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图书馆员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渡过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因此,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职业生涯规体现的是人本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图书馆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自我,有益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职业规划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尽忠职守、热爱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完善,往往导致工作缺乏激情,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使他们消极低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就是盲目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缓慢。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机构,开展图书馆员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和员工的双赢,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稳定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图书馆留住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积极性的缺乏。

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达到一定的年纪,其个人事业发展达到职业顶峰时,就会感觉工作缺乏压力和挑战性,往往会丧失工作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加上图书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岗位变动可能性也很小,很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即图书馆员已不可能再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缺乏满足感导致人员的流动。

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是决定该员工积极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书馆事业是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企业而言,显得低调、乏味,很多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缺乏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新颖性等。工作满意度影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馆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降,重要的是会导致人员的流动。人才流失已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从图书馆调出的人,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小,最终还是告别了图书馆,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 组织文化缺乏。

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的基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因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组织文化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缺乏一种认同感,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图书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许多工作不是站在图书馆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此外,图书馆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不高,工作挑战性不大,酬金待遇较低,传统的职业形象又使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馆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进修机会少和知识老化影响职业发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及管理者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确立目标、计划、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一)认识自我和环境。

它是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一方面,馆员通过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认识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长处、缺点等认识,为对自己未来工作选择的方向打下基础。另外,馆员可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可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全面认识外部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认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拥有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环境认识中当一个人加入组织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图书馆员应了解自己所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分析其中可能关系到自己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员应当调整心态,塑造新的职业观念,以成就感和赢得尊敬为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本行业的学者、专家。馆员通过分析适当地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转贴于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立是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图书馆员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才能、兴趣、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路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目标与理想的职位、技能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获得有关。馆员在制定目标时应将目标详细列出,具体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每一理想职位对知识技能与资历的要求。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持续性,适时性等原则。与之相应的其他具体目标,如学习进修目标、经济收益目标、业绩目标等也要具体明确且做到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设定的目标要高低适度,太高难以达到,容易让人受挫,太低没有挑战性,或达不到进步要求。

(三)规划。

个人的最终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展开总体和具体的计划。没有计划贸然行动是徒劳无功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是围绕计划来进行的,如果计划是纸上谈兵,那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计划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该详详细的详细,该具体的要具体,有些可以忽略的就不用太在意,制定的计划要现实。

(四)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指根据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实施策略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执行和检查。因此,馆员可将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细化,审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明确努力方向。

(五)反馈评估。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因为在职业生涯进程当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结果,所以,图书馆员要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估和修正,以纠正原订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评估可参照各类近期、中期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进行。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对重点目标和关键策略方案进行评估。要关注弱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是否坚持按计划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策略甚至目标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为下一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会因个人的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生涯目标各异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也并非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只能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图书馆员在追求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经济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等职业目标时,不要忽略丰富的知识积累、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只有外在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内在的心理感受达到平衡时,馆员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4 :30.

[3]尤玉新,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问题探讨.图书与报,2006(2).

[4]牛红亮,霍彩玲.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5]居玲英.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2):21-23.

[6]田昊.浅谈图书馆人本理念的培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图书馆员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渡过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因此,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职业生涯规体现的是人本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图书馆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自我,有益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职业规划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尽忠职守、热爱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完善,往往导致工作缺乏激情,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使他们消极低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就是盲目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缓慢。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机构,开展图书馆员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和员工的双赢,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稳定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图书馆留住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积极性的缺乏。

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达到一定的年纪,其个人事业发展达到职业顶峰时,就会感觉工作缺乏压力和挑战性,往往会丧失工作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加上图书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岗位变动可能性也很小,很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即图书馆员已不可能再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缺乏满足感导致人员的流动。

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是决定该员工积极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书馆事业是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企业而言,显得低调、乏味,很多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缺乏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新颖性等。工作满意度影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馆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降,重要的是会导致人员的流动。人才流失已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从图书馆调出的人,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小,最终还是告别了图书馆,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 组织文化缺乏。

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的基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因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组织文化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缺乏一种认同感,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图书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许多工作不是站在图书馆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此外,图书馆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不高,工作挑战性不大,酬金待遇较低,传统的职业形象又使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馆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进修机会少和知识老化影响职业发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及管理者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确立目标、计划、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一)认识自我和环境。

它是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一方面,馆员通过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认识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长处、缺点等认识,为对自己未来工作选择的方向打下基础。另外,馆员可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可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全面认识外部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认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拥有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环境认识中当一个人加入组织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图书馆员应了解自己所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分析其中可能关系到自己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员应当调整心态,塑造新的职业观念,以成就感和赢得尊敬为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本行业的学者、专家。馆员通过分析适当地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立是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图书馆员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才能、兴趣、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路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目标与理想的职位、技能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获得有关。馆员在制定目标时应将目标详细列出,具体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每一理想职位对知识技能与资历的要求。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持续性,适时性等原则。与之相应的其他具体目标,如学习进修目标、经济收益目标、业绩目标等也要具体明确且做到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设定的目标要高低适度,太高难以达到,容易让人受挫,太低没有挑战性,或达不到进步要求。

        (三)规划。

个人的最终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展开总体和具体的计划。没有计划贸然行动是徒劳无功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是围绕计划来进行的,如果计划是纸上谈兵,那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计划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该详详细的详细,该具体的要具体,有些可以忽略的就不用太在意,制定的计划要现实。

(四)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指根据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实施策略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执行和检查。因此,馆员可将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细化,审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明确努力方向。

(五)反馈评估。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因为在职业生涯进程当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结果,所以,图书馆员要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估和修正,以纠正原订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评估可参照各类近期、中期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进行。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对重点目标和关键策略方案进行评估。要关注弱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是否坚持按计划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策略甚至目标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为下一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会因个人的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生涯目标各异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也并非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只能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图书馆员在追求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经济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等职业目标时,不要忽略丰富的知识积累、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只有外在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内在的心理感受达到平衡时,馆员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4 :30.

[3]尤玉新,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问题探讨.图书与报,2006(2).

[4]牛红亮,霍彩玲.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5]居玲英.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2):21-23.

[6]田昊.浅谈图书馆人本理念的培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图书馆员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渡过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因此,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职业生涯规体现的是人本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图书馆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自我,有益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职业规划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尽忠职守、热爱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完善,往往导致工作缺乏激情,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使他们消极低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就是盲目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缓慢。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机构,开展图书馆员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和员工的双赢,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稳定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图书馆留住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积极性的缺乏。

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达到一定的年纪,其个人事业发展达到职业顶峰时,就会感觉工作缺乏压力和挑战性,往往会丧失工作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加上图书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岗位变动可能性也很小,很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即图书馆员已不可能再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缺乏满足感导致人员的流动。

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是决定该员工积极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书馆事业是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企业而言,显得低调、乏味,很多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缺乏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新颖性等。工作满意度影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馆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降,重要的是会导致人员的流动。人才流失已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从图书馆调出的人,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小,最终还是告别了图书馆,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 组织文化缺乏。

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的基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因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组织文化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缺乏一种认同感,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图书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许多工作不是站在图书馆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此外,图书馆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不高,工作挑战性不大,酬金待遇较低,传统的职业形象又使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馆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进修机会少和知识老化影响职业发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及管理者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确立目标、计划、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一)认识自我和环境。

它是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一方面,馆员通过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认识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长处、缺点等认识,为对自己未来工作选择的方向打下基础。另外,馆员可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可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全面认识外部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认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拥有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环境认识中当一个人加入组织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图书馆员应了解自己所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分析其中可能关系到自己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员应当调整心态,塑造新的职业观念,以成就感和赢得尊敬为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本行业的学者、专家。馆员通过分析适当地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立是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图书馆员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才能、兴趣、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路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目标与理想的职位、技能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获得有关。馆员在制定目标时应将目标详细列出,具体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每一理想职位对知识技能与资历的要求。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持续性,适时性等原则。与之相应的其他具体目标,如学习进修目标、经济收益目标、业绩目标等也要具体明确且做到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设定的目标要高低适度,太高难以达到,容易让人受挫,太低没有挑战性,或达不到进步要求。

        (三)规划。

个人的最终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展开总体和具体的计划。没有计划贸然行动是徒劳无功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是围绕计划来进行的,如果计划是纸上谈兵,那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计划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该详详细的详细,该具体的要具体,有些可以忽略的就不用太在意,制定的计划要现实。

(四)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指根据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实施策略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执行和检查。因此,馆员可将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细化,审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明确努力方向。

(五)反馈评估。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因为在职业生涯进程当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结果,所以,图书馆员要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估和修正,以纠正原订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评估可参照各类近期、中期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进行。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对重点目标和关键策略方案进行评估。要关注弱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是否坚持按计划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策略甚至目标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为下一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会因个人的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生涯目标各异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也并非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只能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图书馆员在追求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经济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等职业目标时,不要忽略丰富的知识积累、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只有外在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内在的心理感受达到平衡时,馆员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4 :30.

[3]尤玉新,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问题探讨.图书与报,2006(2).

[4]牛红亮,霍彩玲.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5]居玲英.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2):21-23.

[6]田昊.浅谈图书馆人本理念的培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学习型图书馆作为国民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生态,在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型图书馆不仅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教育子系统,也是其他学习型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目前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有利于新型的以学习为主导的社会组织的呈现。

学习型组织的意向表征了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而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现代教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图书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是人民群众读书、学习的重要场所,是真正的无墙大学和闲暇文化中心,它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服务。因此,学习型图书馆不仅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教育子系统,也是其他学习型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柱。

一、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图书馆

学习型组织,是某一组织或某一群体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运用、创新知识,因而具备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组织[1]。“学习型组织”是区别于忽视学习的事务型组织,是绝大多数成员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焕发创造和探索精神的组织,是凭借知识本身的力量而协调运行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的学习力,其综合绩效高于组织中个人绩效总和,这种组织本身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不仅适应一切“组织”的管理,它同样适应于图书馆管理,国外已有了基于该理论构建的学习型图书馆,如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和伊利诺州的北部郊区图书馆系统。

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可以增强图书馆人的整体意识,培养馆员的协同工作精神;促进图书馆内部的知识流通与知识合作,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知识的共享;改变图书馆的学风,提升图书馆个体和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建立终身学习机制;它所倡导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尤其符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2],是解决图书馆员学习与工作矛盾的良方;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利于图书馆生态文化的建设。

二、学习型图书馆创建的现实需求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屠夫洛预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机会学习的人。”[3]现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创建学习型社会视为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战略。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客观上为学习型图书馆组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这一目标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应该成为公共知识中心,从而为大众终身学习提供一个理想的场所,它不仅应该是公共知识产生基地、知识管理系统,而且应该是知识服务部门,应该是大众终身学习的课堂。

服务读者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图书馆的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借阅,而是要求图书馆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次性地向其提供全文的、多媒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并且要求图书馆员能够提供资源共享环境下的跨区、跨国网络服务。由于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和知识更新频度的增加,读者要求图书馆能以较之以往更快的速度提供国内外的各类文献。同时,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境外读者进入图书馆,这对图书馆运用外语进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务拓展的需求。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和深化,出现了许多新业务,如数字图书馆数据加工、网络联合采访编目、网上知识导航、电子阅览等等[4];一些新的业务部门开始出现,如网络服务部门、数字图书馆生产部门和决策咨询部门等。为此,要求图书馆必须着力开发馆藏和网上资源,努力做好信息咨询、信息导航、信息检索等工作,顺利实现服务重点的转移。

技术发展的要求。图书馆的技术正处于有史以来更新最快的时期。目前,已经涌现出数字图书馆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因特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文献存储和保护技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等等,许多图书馆员感到不努力学习,已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

岗位设置的需要。随着图书馆业务的不断拓展,许多新的岗位、新的工种在图书馆出现,业务和机构正在进行重组,如图书馆网络知识导航员、opac检索辅导员、决策咨询信息分析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员、数据库信息输入员和审校员、监控室管理员等新的岗位。

三、学习型图书馆创建的主要措施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没有学习活动,但并非开展了学习活动的组织都可以称得上学习型组织,只有开展了有质量的学习活动并取得发展绩效的组织,才能称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图书馆的发展靠科学,靠知识,靠人才。今天的正规教育仅仅是终身教育进程中一个相对短暂的学习阶段,通过实践不断学习则是一个持续的、尤为重要的过程[5]。因此,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全体馆员达成学习的共识,切实提高图书馆上下对建立学习型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

(二)制订计划,明确持续发展的思路。图书馆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根据未来发展目标,结合本馆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具体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型图书馆建设计划,制定中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学习,有计划的加强对馆员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将其纳入本馆发展规划,明确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工作进度,使其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实效性,每个馆员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和学习进度,把图书馆学习和个人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实事求是,步步深入。

(三)健全制度,加强学习组织的领导。图书馆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要求,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建立健全相应的学习制度,逐步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管理方法予以保证,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激励和处罚机制。要把学习型图书馆教育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作,馆长必须亲自抓,可在馆内建立学习型图书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习计划,选购学习教材,组织辅导、考试等。只有体现制度的严肃性,才能真正保证学习型图书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注重引导,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由于体制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员缺乏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强大动力和压力,造成他们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对此,图书馆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竞争环境,使他们在富有生机活力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克服无所作为、不求上进、贪图清闲的消极懒惰思想,在不同岗位上奋发有为。

参考文献:

[1]陈乃林 孙孔懿.学习型组织:学习化社会的组织基础[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8-22.

[2]王世伟.当代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与图书馆的全员培训[j],图书情报工作,2002(1),6-7.

[3]张先岐.论高等农林院校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2),105-107.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美国近20年来从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并已被年青人广为接受的理念。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追求独立、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价值的青年馆员(本文界定为工作10年左右的馆员),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意识比较强,期望自己有较成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而不是像老一辈馆员那样按部就班。

1 图书馆青年馆员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career planning)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1],简单地说就是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的过程。

1.1 青年馆员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各高校大多实行岗位聘任制,图书馆也列入岗位聘任制之列,人才流动频繁,铁饭碗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人事聘任制所产生的竞争激励和优胜劣汰机制,促使青年馆员为适应工作环境而必须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即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1.2 发掘自我,促进自我价值实现

一项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使一个人能够认清内外环境并对自己准确定位,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2 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开展的过程

青年馆员是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主体,从唯物辩证法来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只有青年馆员本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与不足,清楚自己掌握的技能和积累的经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阶段,才可能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2.1 分析环境,认识自己

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首先要从性格、兴趣、知识、技能以及专业背景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在既定的图书馆工作环境下给自己一个定位。同时,还要将自我认识和他人评价结合,从别人的立场、角度来衡量自己。只有深入观察图书馆环境的发展变化才有可能在职业规划设计中趋利避害,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诊断,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的积极设计者。

2.2 确定目标,制订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青年馆员通过对自己正确、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图书馆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策略,减少职业发展的盲目性。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中短期阶段性目标,制定的目标必须要具有挑战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青年馆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要与现有的图书馆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进一步多样化,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模式也由传统的技术系列和管理系列二维模式变成了三维主模式(如图1[2]所示)。

图1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模式图

图书馆尤其要重视青年馆员对新职业通道的挖掘,如厦门大学图书馆针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若干个项目组和发展委员会:厦门大学图书馆“厦大文库”工作组、对外合作工作组、泛技术工作组、宣传企划工作组、学生工作管理组及读者工作发展委员会等,这些项目组和委员会均为跨部门的工作组织,青年馆员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入一个或多个项目组中,发挥优势,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项目组的成立与有效运转,极大地调动了该馆青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3 采取行动,落实目标

一旦制订职业规划,就应该循序渐进地采取行动并具体落实: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弹性。如果没采取实际的行动,再好的规划也没有意义。大多数人的问题就在于规划做得多而付之行动的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发现规划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2.4 及时调整,适时评估

职业发展规划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要根据客观环境、个人阅历和知识的积累不断调整和修正规划并且及时地进行评估和总结,克服困难,不断改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要求。

3 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具体阶段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分为5个阶段,即职业准备、进入组织、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3]。对青年馆员来说,职业准备、进入组织这两个阶段已经完成,对于后3个阶段,本文做如下细分。

3.1 工作2年

这是青年馆员与图书馆相互了解的时期。图书馆一般都根据新进馆的年青馆员的学历、学科背景、应聘时了解到的个人兴趣、专长分配至某个具体工作岗位或进行为期半年的轮岗再行分配具体岗位。这一时期,青年馆员要快速掌握所在岗位的各项技能要求,尽快熟悉本职工作;同时,了解所在部门及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并逐步融入图书馆这个大集体中,寻求发展。

3.2 工作3~5年

在入馆后工作2年的基础上,青年馆员对图书馆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是否将长期从事图书馆这个职业有了明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青年馆员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适当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需要加强哪些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等,并要踏踏实实地规划、执行;如果想去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岗位,要积极地与图书馆领导沟通。与此同时,青年馆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确立目标,积极加入一个或多个跨部门工作小组,发展横向工作关系并注重个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3.3 工作6~10年

这一时期青年馆员在职称上普遍已晋升至中级职称,有的已晋升至副高职称,在业务能力上已能独当一面,在性格上也趋于成熟稳重。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青年馆员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职务晋升上,积极竞聘部门主任或担任工作组组长。[JP2]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现有的中高层领导干部(1个副馆长、6个部主任、1个副主任)就是在这期间竞聘的,占图书馆中高层职务的44%。当然,职务的晋升这种机会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青年馆员应该把重心放在本岗位的业务上,成为该业务岗位的资深馆员(即成为一个或跨部门工作组的组长或核心成员),或在此期限间为晋升高级职称做必要的准备,如撰写论文、提高英语水平等。[JP]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细分,可让职业发展目标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4 图书馆对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宏观指导

青年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对青年馆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宏观指导,既可以通过向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来满足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成就感,实现个人目标,增强对图书馆这个职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又可以了解青年馆员的具体情况,发现具有潜质的馆员,以便更好地制订管理计划,优化图书馆人员队伍,为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4.1 对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指导、评估和修正

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指导、评估和修正,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如图书馆发展现状、前景目标、人事聘任、内部文化等),使其了解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人才需求,以实现青年馆员与图书馆发展“双赢”的局面。

4.2 建立良好的培训、进修机制,提倡终身学习

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有赖于图书馆根据青年馆员各自的情况(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所提供相应的各项培训和进修。如针对系统学习过图书馆专业知识并有志于在学科参考服务领域发展的青年馆员,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参加在职学习(如在职研究生班、课程班等);对具有学科专业背景但未系统接受过图书情报知识训练的青年馆员,要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图情知识培训班。图书馆要在全馆内大力倡导终身学习,提高青年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4.3 及时提供发展途径与机会

只有图书馆提供充分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机会,才能保障青年馆员职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完成。在青年馆员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图书馆应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敢于为青年馆员创造机会,向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4.4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JP2]建立公正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图书馆工作氛围,培养青年馆员的自我提升意识,能有效地推进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开展与实施。激励措施除了物质奖励、精神表彰外,更应在进修、深造、培训、外出交流等方面给予青年馆员更多的机会。

5 结 语

对青年馆员来说,在安定的工作中未雨绸缪,在危机面前寻求突破,对图书馆事业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的规划,才能持续地成功发展。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时,才会怀揣愿望,充满动力,工作才会变得更有意义,职业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7.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学习型图书馆作为国民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生态,在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型图书馆不仅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教育子系统,也是其他学习型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目前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有利于新型的以学习为主导的社会组织的呈现。

学习型组织的意向表征了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而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现代教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图书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是人民群众读书、学习的重要场所,是真正的无墙大学和闲暇文化中心,它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服务。因此,学习型图书馆不仅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教育子系统,也是其他学习型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柱。

一、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图书馆

学习型组织,是某一组织或某一群体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运用、创新知识,因而具备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组织[1]。“学习型组织”是区别于忽视学习的事务型组织,是绝大多数成员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焕发创造和探索精神的组织,是凭借知识本身的力量而协调运行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的学习力,其综合绩效高于组织中个人绩效总和,这种组织本身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不仅适应一切“组织”的管理,它同样适应于图书馆管理,国外已有了基于该理论构建的学习型图书馆,如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和伊利诺州的北部郊区图书馆系统。

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可以增强图书馆人的整体意识,培养馆员的协同工作精神;促进图书馆内部的知识流通与知识合作,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知识的共享;改变图书馆的学风,提升图书馆个体和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建立终身学习机制;它所倡导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尤其符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2],是解决图书馆员学习与工作矛盾的良方;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利于图书馆生态文化的建设。

二、学习型图书馆创建的现实需求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屠夫洛预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机会学习的人。”[3]现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创建学习型社会视为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战略。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客观上为学习型图书馆组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这一目标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应该成为公共知识中心,从而为大众终身学习提供一个理想的场所,它不仅应该是公共知识产生基地、知识管理系统,而且应该是知识服务部门,应该是大众终身学习的课堂。

服务读者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图书馆的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借阅,而是要求图书馆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次性地向其提供全文的、多媒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并且要求图书馆员能够提供资源共享环境下的跨区、跨国网络服务。由于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和知识更新频度的增加,读者要求图书馆能以较之以往更快的速度提供国内外的各类文献。同时,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境外读者进入图书馆,这对图书馆运用外语进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务拓展的需求。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和深化,出现了许多新业务,如数字图书馆数据加工、网络联合采访编目、网上知识导航、电子阅览等等[4];一些新的业务部门开始出现,如网络服务部门、数字图书馆生产部门和决策咨询部门等。为此,要求图书馆必须着力开发馆藏和网上资源,努力做好信息咨询、信息导航、信息检索等工作,顺利实现服务重点的转移。

技术发展的要求。图书馆的技术正处于有史以来更新最快的时期。目前,已经涌现出数字图书馆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因特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文献存储和保护技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等等,许多图书馆员感到不努力学习,已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

岗位设置的需要。随着图书馆业务的不断拓展,许多新的岗位、新的工种在图书馆出现,业务和机构正在进行重组,如图书馆网络知识导航员、opac检索辅导员、决策咨询信息分析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员、数据库信息输入员和审校员、监控室管理员等新的岗位。

三、学习型图书馆创建的主要措施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没有学习活动,但并非开展了学习活动的组织都可以称得上学习型组织,只有开展了有质量的学习活动并取得发展绩效的组织,才能称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图书馆的发展靠科学,靠知识,靠人才。今天的正规教育仅仅是终身教育进程中一个相对短暂的学习阶段,通过实践不断学习则是一个持续的、尤为重要的过程[5]。因此,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全体馆员达成学习的共识,切实提高图书馆上下对建立学习型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

(二)制订计划,明确持续发展的思路。图书馆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根据未来发展目标,结合本馆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具体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型图书馆建设计划,制定中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学习,有计划的加强对馆员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将其纳入本馆发展规划,明确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工作进度,使其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实效性,每个馆员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和学习进度,把图书馆学习和个人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实事求是,步步深入。

(三)健全制度,加强学习组织的领导。图书馆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要求,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建立健全相应的学习制度,逐步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管理方法予以保证,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激励和处罚机制。要把学习型图书馆教育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作,馆长必须亲自抓,可在馆内建立学习型图书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习计划,选购学习教材,组织辅导、考试等。只有体现制度的严肃性,才能真正保证学习型图书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注重引导,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由于体制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员缺乏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强大动力和压力,造成他们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对此,图书馆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竞争环境,使他们在富有生机活力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克服无所作为、不求上进、贪图清闲的消极懒惰思想,在不同岗位上奋发有为。

参考文献:

[1]陈乃林 孙孔懿.学习型组织:学习化社会的组织基础[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8-22.

[2]王世伟.当代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与图书馆的全员培训[j],图书情报工作,2002(1),6-7.

[3]张先岐.论高等农林院校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2),105-107.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科学、技术、生产三个环节日益一体化,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处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高校的图书馆(包括学校内各学院、系、部的图书资料室),正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作为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将被日益普及的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图书馆所替代;二是现代管理手段的引入和运用,将使传统图书馆电脑化,信息贮存、处理、传递更加科学、方便、快捷、高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应从传统信息载体单一、信息处理慢、服务周期长、手段单调等束缚中解脱出来,尽快更新观念,转变运行方式,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优质服务。为此,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就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分析

本文所指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包括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及学校内部各学院、系、部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

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由此可知,要充分挖掘图书馆及图书资料的功能,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图书馆将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广大师生员工终身学习的教育中心,更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以上说明,新时期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开拓能力强、科技知识面广、业务技能精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然而,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由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图书馆及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进入门槛低。更深层的原因是,人们的观念陈旧,认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是一批借书还书、守书库的工作人员,这就使得安排或招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时,忽略了许多关键的条件要求,结果是使得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极不合理。以前多是照顾安排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教职工配偶或家属,后来对学历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大专或本科生。但真正学过图书馆学或情报信息学专业的人员很少,大多没有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正规教育或培训,普遍缺乏相关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更为关键的是,相当部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熟悉传统文献资料的处理和加工,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浩如烟海的科技、人文信息却束手无策,观念陈旧。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学习、提高迫在眉睫。所以,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是更新知识、增长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竞争日益加剧。国与国的竞争,表面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竞争胜负的关键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全靠营造一种全社会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因此,培训教育就成为全社会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人才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能动性的要素。当然,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制约高校图书资料能否发挥最大功能的关键因素。随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外部环境、管理手段和服务范围、内容的变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也将要随之适应这种全新的要求。当今时代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终身学习意识、不会学习、不善学习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如何加强培训,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转型,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及资料室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使我们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有更深层的思考。

现代高校师生员工对图书资料乃至各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要求的服务更加周全迅速,如果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加强学习不加强培训,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随之提高,就应付和满足不了读者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知识与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的矛盾将会激化。因此,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将会大大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资料以及各类信息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教职工服务的功能将得到极大发挥。

图书资料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是有其岗位标准和任职要求的。图书资料管理在未来的信息环境和网络环境下起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要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保证有一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适应的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就必须要加强终身学习和终身培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适应时展和科技发展,更新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智能结构与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建立一个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终身培训教育的体系并实行终身培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中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涉及有效开展培训活动的程序、计划、内容、教材、技术与方法等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成效,是培训的核心。经笔者调查,当前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缺乏程序化、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不能根据不同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实际状况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活动策划、培训教材选用、培训方法手段选择以及培训效果评价等各项工作。第二,培训调控不力,效果评价滞后,结果在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不能根据信息反馈来及时纠正产生的偏差,进行有效的培训调控,也不知道培训最终达到的效果和效益。第三,培训方式落后,实践性差;大部分培训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在教室由讲师照本宣科,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案例,没有提供培训中的实践机会。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对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培训的组织机构没有得到落实,培训计划自然无法得到执行。第二,缺乏胜任的培训师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有实践经验的图书资料管理专家作为老师却缺乏课堂讲授的技巧和艺术,有教学经验的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人员作为老师却缺乏图书资料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只能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不少培训老师不了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不懂成人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注意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因而造成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使培训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培训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分析,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以及要达到的培训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将培训方式、费用、教材等以规章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使之规范化、程序化。

(2)针对性培训原则。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以增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技术业务能力,使受训者适应和胜任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为目的的一种继续教育。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接受培训应根据社会需求、高校教学与科研需求、读者群体需求和图书资料管理的需要,力求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3)战略性培训与战术性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适应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中要做到战略性与战术性培训相结合。既要有培训的长期项目和计划,又要有中期项目和计划,还要有短期项目和计划。如年培训计划、季培训计划、月培训计划、周培训计划等等。这样才能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真正做到持续性、终身性。

(4)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原则。要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理论培训中用实际案例作为支撑以加强理论掌握,在实践培训中用理论指导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5)终身性培训原则。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信息在不断更新,知识在不断更换。因此,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长期的事业。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将是终身的培训。

四、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培训计划的制订是培训实施的第一个步骤,其质量直接决定培训绩效。培训计划的管理从纵向、横向来看都是一个系统运作过程。制订一个良好的培训计划的前提首先是确定一个良好的培训目标。良好的培训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具体、可量度和可观察度。由于培训是针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所以一个良好的培训目标就应该能够准确描述受训者接受培训的行为表现。一旦培训目标确定,就可以着手编制培训计划。一个良好的计划应该能够使受训者真正学有所获,而且能激起受训者学习的渴望,愿意并乐意接受培训,从而促进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一个成功的培训计划应该能使广大的受训者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所能达到的目标。因此,制订培训计划是培训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培训计划制订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训计划结构的规划、培训课程的编排以及培训方法的选择。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体现计划执行力的关键,也是培训工作的主要阶段。为了能够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卓有成效,在实施培训中要根据目标和计划,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以便控制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发展,力图使培训计划得以实现。无论培训计划制订得多么成功,如果实施工作做不到位,仍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培训实施工作的好坏,对培训项目的成败具有关键性影响。根据实际调查,笔者认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实施中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具体的工作:

(1)确切通知参加培训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的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以上通知要做到人手一份。

(2)安排好培训设备设施,确保培训使用的设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行,保证培训按计划执行。

(3)印发培训指南,将培训目标告诉培训对象,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大致了解培训的内容,知道培训中各个环节及其连续性。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学习型;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12-01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关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努力探索学习型图书馆建设路径是时下要探讨的新课题。

一、学习型图书馆建设的涵义

(一)有利于实现图书馆和谐发展的中国梦

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想。院校的发展之梦、繁荣之梦、和谐之梦,从“造梦”到“圆梦”的过程需要敬业精神、诚信精神、专业精神、平等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这些职业精神所渗透的文化情怀,是图书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树立“和谐图书馆”和“生态图书馆”的新形象,促进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样的自主意识、自觉追求,成就图书馆人的最美丽、最崇高的中国梦。每一位图书馆人的个人读书修养都和图书馆大发展的中国梦相得益彰,实现图书馆和谐发展的中国梦靠渊博的知识做依托,博览群书,拓展知识视野,保持读书乐道的情怀和常学常新的态度尤为重要。

(二)打造学习型图书馆,培育高素质馆员队伍,是推动图书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打造学习型图书馆、培育高素质馆员队伍是适应服务多元化大发展的客观要求,做大做强图书馆的服务,大力拓展服务功能,全方位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不断增强图书馆的综合实力的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注重学习型图书馆建设,实施学习型图书馆战略,以优秀学习型图书馆作引领,依靠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作支撑,实现图书馆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三)打造学习型图书馆、培育高素质馆员队伍是推动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馆员是推动图书馆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实施全体馆员提高素质,实现人才强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打造学习型图书馆,培育高素质馆员队伍。

二、打造学习型图书馆的路径

随着图书馆服务项目的拓展,各类人才严重匮乏。知识服务一系列全新的内容,对既有馆员队伍提出了全新考验。面对现实,做出打造学习型图书馆、培育高素质馆员队伍是当务之急。

(一)注重学习机制的完善

1 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为引领,制定学习制度和推进计划,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学习,加强对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撰写心得体会。下发课题攻关任务,每名班子成员都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课题研讨。班子成员联系图书馆发展实际,深入各个部门积极开展创新发展专题调研,为图书馆拓展服务寻求出路,形成高质量调研论文多篇。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研究确定了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明确了长远发展目标。

2 开展每月一次全体馆员集中学习,及时传达工作部署,组织服务知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题学习,为创建学习型馆员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以日常学习教育为手段,实行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内容网上自学,并不断更新网站内容,为馆员日常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岗位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营造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培训机制的建立

每年初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法律法规、服务管理理论、服务业务拓展、新技术新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按月制订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高层讲座,集中全员进行专题学习,互动交流,让馆员充分了解专业知识,丰富知识点,拓展知识面,促进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图书馆可以举办了《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图书馆数字资源系列培训讲座》等专题知识讲座;召开“学习十精神,创新服务理念”座谈会,读者座谈会,读者服务创新工作研讨会,学科馆员座谈会等多场座谈会和研讨会,通过学习培训,使全体馆员的岗位履职能力、服务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此外,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加强对馆员进行学历教育,充实他们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先后多名具有培养潜质的馆员进行硕士学历教育,为馆员的成长搭建平台。

(三)注重考评机制的激励

图书馆可以制定图书馆量化考核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每月一次量化考核排名,对成绩优秀的前10名馆员进行表彰奖励并增加绩效工资,后5名员工降低绩效工资。坚持“重人品、比才干、重能力、看实践”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大力宣传、发掘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坚持典型引路,倡导岗位成才。广泛宣传各类优秀馆员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逐步建立健全科研奖励、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具体保障措施。图书馆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科研和创新奖励基金,充分激发员工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与服务创新的工作热情,鼓励每一位馆员树立岗位服务品牌,每个部门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共同打造图书馆的品牌形象。

三、打造高水平学习型图书馆需要深化的几个问题

同志指出:“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形成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这一精辟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图书馆人才工作、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抓规划

认真落实好打造学习型图书馆、培育高素质馆员队伍具体工作的目标,着眼图书馆多元化服务大发展的长远战略,制定长期性馆员队伍培育、选拔、任用规划,始终把馆员队伍建设作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形成长效机制。

(二)抓引进

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与校领导协调,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到图书馆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力量。

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战略规划 协同发展 空间再造服务推广 信息素养

“2016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于6月16―17日在宁夏银川举行,主题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实践”。为期两天的论坛包括两场主论坛、六场分论坛,共46位业界专家作了报告。分论坛主题包括图书馆的长远规划与协同发展、图书馆深层服务与拓展服务、空间再造及服务推广、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及用户信息素质培养、大学图书馆经典案例分享、智库建设及网络信息安全与技术等。

1.图书馆长远规划与协同发展

图书馆战略规划可以帮助和引导图书馆把握未来、应对变化、增强图书馆活力,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与会者一致认为: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从以图书馆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从平台化到工具化、从知识查找到支持知识发现。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常务副馆长Susan E.Parker介绍了UCLA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指导原则、六大目标及相应的行动方案。该馆战略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皆以图书馆用户为中心,指导原则主要包括:用户第一、推进全球和多元化视角、支持资源的开放获取、结合所在大学的规划、创造和促进合作、建立和支持创新、增强馆员间的合作以及注重评价和反馈等方面。六大目标为:做有独特价值和影响力的角色、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高校研究中心、教学媒介和平台、合作和交流以及提供有成效的空间服务。行动方案包括:在指导原则指引下,图书馆根据六大目标成立相应团队,通过发放小册子、播放视频和网站公告等形式落实实施。UCLA东亚图书馆陈肃馆长介绍了UCLA东亚图书馆在图书资源随处可得的数字时代,在战略上把主要精力转向对教师和学生的深度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如与教师合作对本科语言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以及对国际学生的服务。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广建教授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张秋副馆长分别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并分享了从中得到的启示。李广建教授主要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美国和英国10所著名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为例,总结了每所高校图书馆的使命、愿景、目标和战略规划特点,提取出十大关键词,包括:用户体验,嵌入式服务,参与科研,原生资源,开放访问,生命周期(包括科研生命周期、信息生命周期和用户生命周期),图书馆与教育者、行政机构和用户群体的合作,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分析、预测和响应等,并从技术、人才、服务、环境、运维五个层面对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上讲,图书馆要加强校内合作、防止边缘化,加强跨界的对外合作、数据驱动决策是未来大势所趋。技术层面上要重视信息化、重视移动通信技术和重视信息系统应用;人才层面上要对员工进行终身培训、加强对员工的组织领导力培养;服务层面上要开展嵌入式服务,包括嵌入教学、嵌入全校公共课程、嵌入学院专业课程、嵌入虚拟教学环境以及辅助科学研究;环境层面上重视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空间和环境带来的变革,例如建立支持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高度智能化的“智慧教室”,满足各种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同时利用社交软件、协同学习平台、远程通信系统的智慧型学习空间;运维层面上将对图书馆的评价与评估和图书馆营销相结合。

张秋认为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必须为图书馆的新信息环境与学术交流模式找到新的位置,通过功能再造与服务创新重新定义图书馆在支持和参与整个研究生命周期方面的高效作用。如何满足科学研究新范式下用户的需求是图书馆发展战略上的主要挑战和全新机遇。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共计39所知名高校和公立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调研和总结发现,国外图书馆制订战略规划的时间主要集中在5-6年的规划期限,既有利于图书馆战略发展思路的稳定执行,也有利于图书馆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进行及时反应与调整;资源建设、服务提供、资源获取、空间利用、科研支持和教育教学成为图书馆的六大战略核心;技术创新和合作共赢作为战略理念;在组织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并重。对国外知名图书馆战略发展规划的体例和内容分析,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如强化战略规划意识,注重创建具有本馆特色的战略文本,加强战略规划的实施、评估与修订,在变化的知识环境中从环境、资源、空间、内容和角色等多个维度寻求新的平衡。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张奇伟馆长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分享了“十三五”规划制订的经验。他指出制订规划要适当处理好发展推进和延续继承、重点突出和兼顾平衡、精准实务和模糊虚化、创新跨越和落实可行这几组关系,尽可能开展广泛的调研和借鉴成功案例是必修功课,落实是规划的生命。将规划分为总结、机遇和挑战、目标、任务,将任务细分为资源、服务、技术和管理。按照以上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规划中将重点建设馆舍空间,推动馆藏建设体系逐步成型,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深化文献信息服务,提升技术的保障水平以及推动队伍建设和管理精细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孙坦所长就基于智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架构作了报告,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的现状和挑战、创新的动力、方向与途径以及未来行动设想与规划等。如今数字图书馆面临信息资源局限于文献,交付门槛过高,可发现性不足,信息描述、组织与检索能力不足,只给出线索、而不能直接回答用户问题等“泛在性”的不足,如何从海量数据源中有效提取所需要的数据、如何找到那些代表着问题答案或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必要和潜在可用的却又未知的信息片段、如何集成那些潜在的记录等,是开放信息环境中数字图书馆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开放获取与开放出版、语义互操作技术成为推动数字图书馆创新的动力。语义出版是在结构化出版基础上,为结构化知识单元附加语义的一种出版模式。如自然出版集团明确提出了语义出版的模式,信息的发现是通过结构化、交互化、可查询的图表与文本实现。在语义技术推动下,信息将越来越多地以结构化、数据化、语义化的数字知识表现形式存在,使知识互联、集成分析、计算挖掘和可视化成为可能。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创新方向主要集中在语义驱动的泛在学术搜索与知识发现、个性化的集成知识管理工具和计算化的学习研究环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联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图书馆等共同推动数字图书馆创新,筹划启动“十三五”专项课题“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关键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语义元数据体系构建,语义学术搜索引擎,基于P联分析、计算挖掘的专门知识服务系统和标准规范体系与长期保存体系等。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凌作了“建设CALIS云服务体系,构建高校图书馆发展新模态”报告。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对图书馆的全面影响,以及学术生态环境的变迁,需要重新确定高校图书馆在学术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图书馆只有通过“合纵连横”,成为学术生态链和学术服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才能在新的学术生态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高校图书馆目前主要面临转型与前沿发展、提升基础业务水平与效率以及建立高校图书馆良好的整体运行环境等三大需求。持续推动高校图书馆整体快速发展、建立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信息协同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建立高校图书馆与信息产业界的开放协同发展体系,将成为CALIS在新时期的三大任务。CALIS“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主要是:面向传统基础业务、面向数字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与情报咨询,构建包括文献共享、数据知识、情报咨询、学术出版、培训认证、应用软件和协同创新在内的七大云服务体系。目前CALIS已推出了查收、查引系统,正在试用学科评估服务平台,正在建设采编一体化协同平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体系3.0、多源融合资源发现系统、图书馆基础业务云服务平台1.0、北大核心期刊评价与中文期刊总目等系统平台和服务。

兰州大学图书馆沙勇忠馆长作了“高校图书馆风险管理”的报告。他对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风险管理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评估、风险预防等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有概念界定、国外研究述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模型构建、图书馆联盟风险管理以及案例研究等。图书馆的风险按来源主要分为外源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和内源风险(知识产权、业务外包、信息资源、组织联盟、信息安全、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等)。报告以澳大利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图书馆风险的治理、评估和分担等,指出需将风险管理置于图书馆战略层面来考量,识别与评估图书馆面临的风险,建立风险监控与报告机制,定期对内部风险系统进行评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读者服务部主任左珊作了“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培育路径研究”的报告。对国内外知名组织或个人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对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影响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因素着手,提出了促进现代图书馆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培育路径,即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强化人文理念建设、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建设良好工作环境。

2.图书馆深层次服务与拓展服务

不断提升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能力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传统的资源型服务向创新型服务转变。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崔宇红副馆长作了“基于文献计量辅助大学学科评估与管理决策”的报告。报告首先从大学评估的视角分析了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趋势:基于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基于论文数量和引用的文献计量数据是必备指标;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并重;卓越性指标和合作指标成为新兴趋势。文献计量工具在科技评价中主要可应用在宏观层(国家、机构和学科),中观层(学院、研究团队和期刊)以及微观层(单篇论文和研究者)。报告以中国发展态势与对比分析、“卓越大学联盟”高校学科卓越性分析、北理工基本科学指标学科分析与预测、学院贡献度分析与战略选择、研究团队和个人学术成长分析、中国计算机学科合作分析等六个学科分析案例说明学科分析要以需求为导向,从数据分析到决策分析是情报服务的新趋势。

北京大学图书馆聂华副馆长提出了构建嵌入科研、服务学者的学术成果生态系统。以北京大学为例,学术成果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北京大学学术成果――研究论文、专著、研究数据、学术期刊、学者个人主页、研究团队和课程等内容,以开放、可扩展、集成CRIS的体系架构,各部室合作建立学术成果资源的机构知识共同体,从而促进学术交流模式的良性演变和开放获取,培育和深化了机构内外的融合与合作,嵌入科研流程并以增值服务提供给学者。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李玉海馆长的“高校图书馆OA众筹平台研究与实践”报告,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OA)众筹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践。由于目前OA资源建设中存在着资源分散、检索效率低和用户体验差等问题,为了实现OA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众筹平台,提供资源推送、统一检索平台,将OA资源网站汇聚起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该馆开发完成了华中师范大学学者机构库和OA学术期刊资源众筹平台,目前已完成服务器配置和后台数据的试运行。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潘卫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实践的相关问题。支持学科发展和管理决策的战略情报服务是转型重点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调研分析和尝试的基础上建立了组织协调团队、规范流程标准、利用工具平台和培养能力四大操作机制,通过辅助学校对引进人才进行评估评价、分析领域专利和分析领域发展态势这三个具体实践,馆员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支撑了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图书馆的服务与学校主流发展融合更为紧密,向知识服务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武汉大学图书馆张洪元副馆长作了“服务视角下的文献资源建设及其发展”的报告。报告认为:图书馆的服务可分为基于文献资源、基于空间和基于技术与设备运用的读者服务,这三种服务类型互联互通,服务的核心是文献资源。服务转型发展下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结构,须俯瞰把握,不能随波逐流;资源的优先保障顺序根据学校不同亦有所分别。馆员将是资源规划、建设与服务的统一体,全面的专家型馆员与团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山东大学图书馆程蓓副馆长提出面对高校的发展需求与信息化服务现状,高校图书馆必须深化数据服务,重新定位机构知识库,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此外,要融入数字校园,构建高校学术生态综合管理服仗逑怠

3.空间再造及服务推广

空间再造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张甲馆长在“空间再造:大学图书馆标志性改革”的报告中阐述了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原因,和空间再造要达成的四个目标,即鼓励开放和互动为特征的智慧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和研究的使用环境,读者主导的多样化和多重性空间使用以及营造学生的归属感。结合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分析了处于动荡环境下的大学图书馆如何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深化改革,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重庆大学图书馆彭晓东书记就“大学图书馆的馆舍改造与空间服务”进行了主题发言。他提出了馆舍改造的设计目标和设计三要素――空间、人文和技术。空间上的基本定位是学校的客厅、学生的书房。人文上的考虑是人气与文化的融合,既吸引读者,又可以展示学校的文化元素,体现大学的文化传承。读者需求多样化,对图书馆的功能与布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报告结合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馆舍改造的效果。

东南大学图书馆顾建新馆长结合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实例,探讨了图书馆转型与馆舍空间再造问题,介绍了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大背景下学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及随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变化而带来的图书馆空间变化;以田纳西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六所美国高校为例,详细说明了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问题。给出了关于馆舍空间发展的一些思考:空间作为图书馆的一种重要独立资源,同样可以用来服务,要合理规划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和分区。图书馆既要注重舒适性,也要重视人文性。空间设计要注重新技术,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家具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特色,差异发展,走符合本馆特色的空间再造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多媒体部主任李伶作了“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探讨”的报告。新媒介颠覆了图书馆服务的传统理念,拓展了图书馆与用户的交流渠道,改变了读者与图书馆的维系方式,革新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网络环境下新媒介的发展必将引起图书馆功能空间变化与重组,图书馆在原有空间基础上进行空间再造和空间拓展,利用新媒介在原有空间基础上打造智慧空间、创客空间和数据空间。她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微服务为例,介绍了人大图书馆多媒体空间服务实践,包括空间布局、服务特点、使用情况、成果及出现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郭晶副馆长在列举了国内六所高校阅读推广案例和品牌营销案例以及10项国际图联高校图书馆营销获奖案例基础上,总结出图书馆优秀营销案例的特征,个性化服务和主题新颖、体验式的营销活动易受到用户的青睐。报告通过分析国际图联(IFLA)在2016-2020年的战略规划中,将图书馆营销能力建设作为四大战略方向之一,提出图书馆也应进入“营销+”时代,以缩短服务和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在操作层面,关键是要针对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融入营销理念与手段,重点把握“服务营销”和“价值营销”两大层面。

4.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及用户信息素质培养

湖南大学图书馆郑章飞馆长探讨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变革。图书馆管理存在三个方面的困惑:定位一战略困惑,人员一人才困惑和投入一产出困惑。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演变,从建国初期的直线制,到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重大改革后的职能制,再到如今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组织结构有四个特点,即用户为导向,服务为中心,组织扁平化和结构更灵活。有三种适应性较好的组织结构模式:矩阵制、流程型和网络型。矩阵制可以解决协调问题、灵活问题、学习问题和执行力问题等四大问题。流程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网络型组织结构具有灵活性强,扁平快速,充分体现核心能力和成本低的特点。

清华大学图书馆邓景康馆长作了题为“融入服务支撑体系,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报告。以哈佛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研究美国学术图书馆的战略目标,认为“服务性定位”才是大学图书馆的根本性身份定位,要切实在满足师生需求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结合国内外情况,图书馆的服务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夯实基础服务和挖掘新型服铡M际楣莸氖姑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服务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收集、保存、揭示、整合高品质资源;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创建一流的学习、研究和交流环境;协助学校的知识资产管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并结合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从基础服务、电子资源建设、清华学者库的建设、支持研究生学位申报和提供电子教参服务等几个方面做了具体实例说明。

南京大学图书馆邵波副馆长就基于“互联网+”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探讨,具体包括大数据和“互联网+”大环境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影响与改变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相关情况。结合南京大学图书馆“Book+”和“Paper+”两个平台案例分析,讲解了图书馆的服务性定位、服务层次和创新模式。智慧图书馆“二期建设”的主要工作包括:外文电子书管理平台"E-book+”,图书馆智能定位系统“iLib+”,机构知识库和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机器人。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心主任洪跃对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现状调查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调研对象是全国28个省份540余所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图书馆,主要针对教学硬件与师资等基本信息、本科生开设信息检索相关课程、研究生开设信息检索相关课程、专题培训讲座、新生入馆教育、嵌入式教学、开展各项活动以及在线素养教育平台等八个方面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70%的高校图书馆都开设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多为通识选修课,多数课程设置弹性考核。课程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也正在融入更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只有24.5%的图书馆开设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以选修课居多,一年级新生为主要授课群体。考查方式以期末开卷为主,也有其它综合评测方式。专题讲座内容能够从学生需求出发,超过半数的图书馆提供资源的开放或校内下载以及专题培训的预约服务。但是教学内容与教材开放共享意识、个性化服务方面还有待加强。95%以上的高校均有新生入馆教育计划,主要形式仍然是入馆参观,发放新生手册和志愿者讲解。嵌入式教学体现在嵌入到类似科研方法、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居多,也有一些图书馆以专业课为突破口。62.6%的被调查图书馆曾举办读书会等活动,竞赛式信息素养教育被越来越多高校采用。近半数图书馆举办过讲座报告类活动来促进信息素养教育。2000-2014年间国内高校在线素质教育平台的发展处于缓慢上升态势,还需不断提高对在线素质教育平台的重视。

5.大学图书馆经典案例分享

来自8所高校图书馆的报告者带来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客空间建设、内部营销、组织氛围优化以及提高馆藏利用率等方面的实践案例。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梁伟波副馆长对高校图书馆文化推广平台的建设与探索进行了探讨。图书馆作为建设校园文化服务平台的基础,有着校内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上海海事大学“海大人文”品牌为例,分析了该校校园文化推广服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海大人文”的设计理念、组织方式、运行机制以及活动内容。“海大人文”的“立体化”的平台服务、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服务效果显著,受到校内相关部门和校内读者一致好评。

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蔡晨以思扬话剧大赛为例,和与会人员交流了该馆阅读推广的经验。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以多种形式倡导阅读风尚,已形成“天财读书节”和“资源与服务宣传月”两个品牌。新近推出的思扬话剧大赛,将书与话剧结合,以经典名著为基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剧形式,让静止的画面和无声的文字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先后有11个学生话剧团参与其中。活动举办后,相关名著的阅览量和借阅量都有明显增加。活动的启示主要有:一要放开思路,不断拓展阅读推广的新形式;二要善于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三要创新形式,吸引更多读者。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图书馆赵婷作了“以‘光影阅动’在线平台进行阅读推广”的案例展示。“光影阅动”阅读推荐活动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式、多媒介的推荐活动,内容包括以电子书库为主体的原著阅读,以简短字句为代表的浅阅读,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的深阅读,基于原声影、音、图的鉴赏阅读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关联阅读。该活动具体实现过程分为遴选、采集、整合和呈现四个步骤。

三峡大学图书馆唐文惠馆长以该馆“大学生创客空间”为例,介绍了图书馆文化育人平台构建的实践探索。“大学生创客空间”以“借势借智借力,共建共享共赢”为建设理念和“构建文化育人平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目的,运营模式“以咖啡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以空间为舞台”。“大学生创客空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也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彰显了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达到了双赢的良好效果。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贾德智副馆长结合该馆创客工场的建设实例,对创客空间建设在高校图书馆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创客运动的兴起及其与传统社会碰撞的过程,讨论了创客空间与图书馆的关系以及不同高校图书馆参与创客服务的差异比较,又从主导思路、功能设计、空间元素、配套设施、管理方法、图书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入住项目、开展的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创客空间的建设实例。最后,提出了图书馆在创客空间运行中有待探索的三个问题:协调力度不足,专业技术管理能力有限和持续的经费投入不确定。

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参考部主任韩丽风介绍了该馆“爱上图书馆”内部营销活动案例。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该馆借鉴了管理领域内部营销的概念,将营销理念用于组织管理,主张“满意的员工产生满意的顾客”。该活动共分三个主题:营销图书馆服务精神、营销图书馆专业精神和营销图书馆创新精神。清华图书馆通过组织馆员职业分享会、一线馆员工作掠影以及主题沟通会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最终达到了促进馆员成长、推动图书馆发展、更好服务读者和加强图书馆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唐慧燕副馆长以“图书馆组织氛围优化探索”为主题,介绍了组织氛围优化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案例。ClimateQUAL是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推出的从馆员角度针对图书馆组织氛围进行评价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鉴于Climate-QUAL的美国文化基础和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自身的特点,该馆首先对美国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本地化改造,又通过分层抽样方法获取了可靠的测评数据,对引发较低评分指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本案例带来的启示:图书馆组织氛围测评工作是管理优化的重要基础,领导层推动是组织氛围测评结果有效应用的重要保证,馆员队伍素质提升与图书馆组织氛围优化互为因果。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系统部馆员汪志莉以“用数据说话――数据分析驱动下馆藏利用率提升实践”为题作了案例展示。案例将两种大数据环境下个性化图书精准推荐和特色馆藏揭示与三种传统方法(即阅读推广、馆藏布局调整和修改借阅规则)对比后发现,三种传统方法提升馆藏利用率见效较快。个性化图书精准推荐的成功率较三种传统方法相对较低,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和读者个人的喜好有很大关系。但相对传统方法,有其自身所自带的新时代新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6.智库建设及网络信息安全与技术

四川大学图书馆马继刚馆长结合该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探讨了“助学促研,提升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价值”。促进学习和助力科研是大学图书馆长久以来的根本职责,在新的外部宏观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着缺乏科学规划、角色定位模糊、新技术眼花缭乱和人才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与挑战。马继刚提出,在坚持促学助研这个大学图书馆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上,要通过转型来提升图书馆的自身价值。报告以四川大学图书馆2011-2015年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为例,从布局、策略、用户、竞争、人才、经费几个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基于符合读者的学习习惯、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和增强教师的教学体验等原则,四川大学图书馆将打造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空间作为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之一;信息技术馆员在学习空间中应具备作为助学者的新价值,具体起到传授、设计、开拓和t望的作用,技术馆员在新环境下任重而道远。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李欣副馆长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与技术应用思考”的报告中介绍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和对自动化系统的期望,重点讨论了对下一代图书馆系统技术与服务的思考。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思考和行动为实例,从发展方向把握、实体服务深化、服务范围拓展、特色资源建设与数字化揭示以及关注移动服务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

清华大学图书馆窦天芳副馆长探讨了图书馆技术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分析了信息技术从业者所面临的挑战,解析了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概念,提出分五步走的技术与服务融合之路,即:理解关键技术、理解核心需求、体验优先及用户参与文化、服务效果及评价和数据建设与展示逻辑分离。以“读在清华”服务为实例,分享了清华大学图书馆技术与服务融合的具体实践案例。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初景利就“图书馆在智库中的定位与能力”作了专题报告。在介绍了智库的概念、功能、需求以及智炀哂械亩懒⑿浴⒂跋炝和质量这三个特质之后,他分析了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三个原因以及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图书馆需要实现三个延伸和三个转变才能够成为智库性机构,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制订规划,积极沟通,培养队伍,从基础做起并且加强宣传。

在论坛闭幕式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主任朱强作了“网络环境下的用户隐私保护”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图书馆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不仅伴随着图书馆服务理念和运行模式的改变,而且总体的市场环境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种形势下,读者的相关隐私数据如何得到有效保护,运用何种技术来整合、分析和挖掘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跟踪和挖掘用户的阅读行为和个性化需求,并对此进行分析和预测,这些都是图书馆人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图书馆在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还要重视读者隐私权的保护,以加强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