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

初中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案例描述】

一、导入

欣赏一首苏州评弹,判断它属于哪种表演形式。

二、南方曲艺音乐欣赏

1.曲艺音乐简介。曲艺音乐泛指说唱音乐,其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分,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又可分曲牌体、板腔体和曲牌板腔混合体三种类型。伴奏乐器北方多用三弦,南方多用琵琶。

2.苏州评弹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

3.欣赏《忆江南》。

三、学唱《江南好》

1.初听歌曲。

2.发声练习。请全体学生起立,用“wu”唱5・4 3 5 2 1---

3.唱谱。①老师带大家唱谱练习;②介绍曲内装饰音并练习;③完整唱谱。

4.唱词。①加入歌词练习;②乐曲分析和感情处理;③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5.苏州方言唱。

四、北方曲艺音乐欣赏

1.观看《重整河山待后生》片段,思考歌曲的旋律、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2.京韵大鼓简介

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京、津地区,演唱者左手执书板,右手执鼓键敲击书鼓,辅助伴奏。乐队伴奏乐器以三弦、四胡为主。

3.骆玉笙简介。

4.试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第一句。

五、比较苏州弹词与京韵大鼓区别

六、学生活动

用白居易的另一首《忆江南》填词演唱《江南好》。

七、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一、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精准定位重点难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曲坛音韵》这个单元选择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南北两个区域的代表性的曲艺,供学生演唱和欣赏。考虑到我们地处南京,南方曲艺代表――苏州评弹《忆江南》和以其为素材的改编歌曲《江南好》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也能够感受到南方曲艺优美流畅的特点。北方曲艺代表――京韵大鼓虽然学生接触得比较少,但是通过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继而进行南北方曲艺的比较,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北方曲艺的特点。

特点分析总结之后,我基本确定了本堂课的内容,接着确定教学目标,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点。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在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后,基本确定本堂课的知识目标为演唱《江南好》,在体验苏州弹词风格的基础上,能够表现出歌的情感和韵味。为了落实这个教学目标,在学唱歌曲之前,我特意加了一个发声练习,让学生站起来用“wu”跟钢琴唱5・4 3 5 2 |1---。这个发声练了开声以外,加入第一句旋律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唱好开头,更容易唱好此曲。通过磨课,我发现学生在演唱《江南好》时很容易感知演唱这首歌的情绪,但是要准确表达却不是那么容易;还有,在装饰音演唱上也显得有点吃力。所以这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准确唱出《江南好》中的装饰音,并用和谐优美的声音表达出来。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练习唱谱过程中,需要把所有带有装饰音的乐句都单独强调练习,告诉学生在唱波音和倚音时的注意要点。

二、 创设课堂中的教学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也是一个亮点。在演唱《江南好》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让学生通过曲谱和歌词想象不同的画面,画面感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例如,第一句引导学生想象小河流水的画面,流水越流越远,所以唱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做一个渐弱处理。再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想象江面上日出的画面,太阳跃出地平面的动态效果。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旋律中,情境交融,美在其中。第二个方面:在学生完整演唱全曲时,我加入了一段前奏。这段前奏是用钢琴伴奏模仿琵琶轮指,有了苏州评弹的感觉,能够更好地营造气氛。第三个方面,加入苏州方言演唱,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韵味,也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三、进行互动是课堂活力与教学有效性的彰显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2篇

《青春舞曲》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曲目,教材编写此曲的意图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青春的活力,启发学生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体会歌曲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青春,用自己的声音或者动作,配上饱满的热情,表现充满活力的、张扬的青春。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关注该音乐欢快、清新、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特点,让学生在聆听、分析和欣赏歌曲时,充分感受歌曲的特点。

我是教龄十几年的音乐教师了,对于《青春舞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歌,几乎不用教,学生基本就会唱了。但我对于怎样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感受这部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意境,充满了困惑。一直以来,我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能背能唱,了解时光飞逝,要加倍珍惜时间,知道这是一首新疆民歌就可以了。但这并不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定位,使我陷入了音乐教学模式的瓶颈。

最近,我听了区里某老师上的《青春舞曲》后豁然开朗。她从学生发声演唱的角度及新疆民歌的节奏训练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让学生在探求新鲜感的同时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进而主动去了解未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充满活力、感受青春的张扬。

现在再次教授《青春舞曲》时,我重新调整了教学重点,希望学生能够在欢快的音乐氛围及音乐实践中感受歌曲的风格,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下是本节课重新设计后的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疆民歌的表达特点,能够用自然清晰的声音发声,用开朗活泼的情绪背唱《青春舞曲》。

2.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伴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了解王洛宾的主要作品及相关的新疆民歌。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风格,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编力。

难点:学生自编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伴奏(形式自由,可以拍打身体的某部分,也可以利用教室中的资源,如书本等。)

【教学过程】

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背景知识来进行歌曲特点的学习。了解新疆民歌的表达特点时,要结合新疆的风土人情与类型歌曲的学唱及表现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另外,所有的文化介绍要紧扣音乐这一主线,形式上采取多种方式,如,影视欣赏、老师介绍或同学探讨等等。

教学设计方面,将课程分为三个板块:歌曲背景介绍、学习新歌、歌曲拓展。其中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伴奏放在第二个环节,学习新歌时配以打击乐,第三个环节涉及较少。

【教学感悟】

这堂课借鉴其他老师的方法,采用练习发声保持演唱状态的方式,练习简单的新疆民歌节奏,用眼睛看、嘴巴唱、手脚敲击等全身心互动法来学习。本课的教学遵循由简单到困难再到进行综合的模式,逐步学习此曲。这样就避免了以前教学过程中将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安排到歌曲学习的最后阶段。这样的安排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并消化歌曲。学习歌谱时,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从节奏入手,有效可行。通过这次尝试,我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进一步熟练,学生也逐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我把学生对美的体验加入声光电的立体感受中,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初中生生活经验不足但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常常不能满足于教师和教科书中固有的内容,仅仅通过背唱歌词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喜欢提出一些新想法,喜欢独立地寻求和探索。这次的《青春舞曲》虽然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但是加上全身心的感官互动,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音乐的美妙、自我创新突破的,变得更加活泼和自信。

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首先,我突破了以往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也为我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音乐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要上好一堂创新的、能够吸引学生的音乐课,需要教师自己主动去探索、发现、深挖细究,在细微处进行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细心、用心地去研读歌曲,善于从寻常中搜集整理细微的点,最终把这些细微的、零散无序的点结合在一起,为己所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对老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老师的素质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这也是我今后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教育;渗透;方案分析

一、在教师引导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的言行是一面镜子,学生言行的好坏和正确与否,都能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纠正来进行规范或者是促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是学生言行的指导者和培养情操的引导人,容易被学生所模仿。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情操、德育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一些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注重自身的言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动文明的言语、富有激情的歌唱、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来引导学生和促进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教师内修品质,外修言行,从自我做起,为人师表,提高修养,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榜样,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德育教育。

二、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一门艺术,其内在的很多因素能够影响人的情操和思想,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的挖掘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爱国教育等,就可以有效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学生在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歌声来表现出音乐的艺术美,而且也应该通过深入挖掘歌曲内在的一些思想和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每首歌都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侧重点,紧紧抓住歌曲的音色、拍子、节奏、旋律等等,分析其塑造的歌曲意境,从而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并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融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红色经典歌曲《红旗颂》、《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等等。通过激昂的旋律,不屈的精神主题和内涵等,引导学生在红旗的指引下,积极向上、英勇顽强。在进行家乡情感教育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民歌来激发学生的爱家情感。例如《小放牛》歌曲的朗朗上口、平实优雅,让学生对其爱不释口,也可以基于此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家乡的情感来编写歌曲。在进行积极生活态度的引导时,可以组织学生为班级选取班歌。比如《我相信》,其旋律的慷慨激昂、歌词的浑厚雄壮等,能够促进学生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面对困难,让他们相信风雨之后必见彩虹。

三、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倾听、感受以及想象等手段,学生获得全身心的审美感受。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带给人们不同的愉悦感受,在和声、音色、节奏等表现形式的组合下,成为了非常好的审美体验的载体。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形象的音乐语言抽象成感受,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在进行《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音乐鉴赏时,教师可以从该歌曲的作曲背景、歌词曲调、作者的生平事迹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内涵的感受,从而紧紧抓住歌曲的三部曲式结构。通过歌曲的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增强祖国荣辱感,并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再如,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欣赏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将地震中、雪灾中的感人画面播放出来,并配上这首歌。让学生沉思在音乐的旋律中,从而升华学生的奉献精神。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能够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让爱国、爱家、爱人民,以及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每个时代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顺应时代,将德育教育融入到音乐教育过程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音乐课外活动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成为了除课堂教学之外的又一个德育教学的最佳选择。例如:第一、可以组织学生合唱团、舞蹈团等,通过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比如学生团结起来共同策划出元旦晚会等等,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团结精神。第二、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送温暖活动”,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这些老人面前,从而在音乐的帮助下,发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美德。第三、组织收集各种德育教育歌曲,并进行歌曲演唱或者是创作竞赛。让学生发挥自身的独特魅力,表达出自己最内在的美好精神,也能进一步深化德育教育。

总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具备优秀人格素质的基础,音乐作为一种陶冶人情操的艺术,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音乐为基本手段,不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教育学生,在歌曲教学、欣赏教学、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优秀人格、高尚情操、干净纯净心灵的养成,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新一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此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共颁布了十三个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52年我国教育参照苏联模式时,改用“教学大纲”这个称谓;到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又重新颁布以“课程标准”来称谓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建国至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过渡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

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基础音乐教育指导性文件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该《标准(草案)》于1950年的8月份颁布,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这一课程标准是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同时在也在指导思想等方面带有新社会的特点和要求。

在框架上,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基本沿袭了新中国成立前的《课程标准》的框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目标”。《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规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三个目标,分别为:“一、培养儿童正确的听音、发声、歌唱、简单演奏等初步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二、培养儿童爱好音乐、以音乐陶冶身心,丰富生活,并乐为人民服务的兴趣和愿望;三、培养儿童活泼、愉快、热情、勇敢及五爱国民公德和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第二部分为“教材大纲”。在该一部分,《标准(草案)》将我国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学领域划分为四个,即:唱歌、乐谱知识、乐器、欣赏;并分年级规定了四个领域相应的知识和内容标准。

第三部分为“教学要点”。在该部分,《标准(草案)》分别对教材选编、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强调这一时期的教材编配“以歌唱为主,基本练习,器乐,欣赏为辅”。教法上强调根据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教材选编上应注意到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安排教学,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如:“随时教给儿童以发声器官卫生的常识”“变声期的儿童,切忌发高强的声音或长时间的歌唱”等;教学设备要点分别对音乐教室、乐器、教具作出了规定。

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基本承袭了建国前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规定;由于当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除了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外,更多的是强调音乐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功能。但其在教法方面提出的诸如各年级教学内容的衔接、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组织教学、教学应注意培养儿童的兴趣等,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1956年——2000年的音乐教学大纲

(一)1956年——1979年的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

1.1956年11月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是教育部于1956年11月颁布的。大纲基本结构包括说明、教学大纲、歌曲目录、欣赏参考曲目。

第一部分“说明”:在“说明”部分对小学唱歌课的目的、内容、唱歌课的教学方法以及音乐课外活动与教学设备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这部分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唱歌课教学上的学习标准如歌唱技巧的掌握以及音乐知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第三部分“小学歌曲目录”:按照不同年级、学期规定了必学曲目和供教师选用的曲目,同时指出“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大纲的要求和系统”。

第四部分“小学欣赏参考曲目”:按年级和学期列出了供教师参考选用的欣赏曲目。

1956年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是在总结建国初期我国的一些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些特点:积极的方面如:音乐教育的目的明确,指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完成美育的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儿童“爱美”的情感;在音乐教学方法方面提出应根据音乐课的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要通过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另外,在大纲中第一次对课外活动进行了规定,强调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不足之处有:将小学音乐课定位为“唱歌课”,可以看出当时对小学音乐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性;在唱歌曲目的规定上过于狭窄,曲目选择主要以歌唱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的歌曲为主,外国歌曲的曲目选择主要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儿歌曲和群众歌曲为主,并且要求“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大纲的要求和系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时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质量。所以,笔者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基础,重点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详细研究,从而对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展开了以下的分析和探讨。

一、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思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研究时,我发现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使用,缺少对学生专业课的耐心以及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学习兴趣等等。

(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不重视。而音乐教学是促进初中时期学生内心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忽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一般只会采取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不会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忽视如何利用音乐课堂来创设教学情境。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热度以及延缓了我国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缺乏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

在完善教育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问题。例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分配不均匀以及没有一体化的音乐教学管理制度等等。所以,随着音乐课程不断被广大人们所重视,解决目前我国所出现的初中音乐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重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研究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最基本的原因。第一,初中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一定要注重对于教师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检验。尤其在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一定要安排应聘教师“实验上课”,设置实验小课堂,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音乐学习这方面的问题,让教师回答,从而提高教师上课过程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应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第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提高。第三,教师要注重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了解班里学生的音乐基础以及声乐的练习方法,从而结合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也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案。如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氛围。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在进行分析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按照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解决初中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所产生的疑惑。首先,在进行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不同的音乐基础进行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不能对于所有的学生都一概而论,这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其次,教师要按照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抛弃传统型音乐教学的缺点。同时,教师要根据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采用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环节的多样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学校也要注重对音乐教学进行一定的宣传。音乐是我们人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注重使用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教师要重视分析音乐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注重课堂过程中的情境教学。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学习方法。所以,我从以下几点来着重分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第一,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案,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于音乐技巧的使用以及理论知识的了解,并着重强调: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案来进行强行灌输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巧,应该运用科学性的音乐教学方案来教育学生学习音乐,培养其兴趣,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艺术性以及创造性等等,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真正的乐趣以及兴趣。只要让学生先从理论上了解和认识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建教学情境。以八年级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青春舞曲》为例。在上音乐课之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件。课件内容要多注重对于音乐学习的技巧以及音乐学习内容的制作,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同时,也要让广大中学生对于国内外音乐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特别注重我国从古到今音乐的发展史,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史,同时也能丰富学生本身的知识内涵,为以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应多选择图片教学和视频教学,让学生多看一些著名的音乐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思考力。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关键的因素。

(四)建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学校方面,要注重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另外,学校也要注重师资力量的投入,对音乐教学方面也要进行一定宣传。其次,教师方面,要分别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优化教学方面等来分析如何建立一体化课堂教学方案。指导思想要从音乐教学的利弊入手,且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于音乐的看法以及音乐的兴趣爱好,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合理、科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案。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音乐思想的宣传,让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与音乐融合。而且,在优化教学方面,教师要重视从课程安排、多媒体教学、音乐专业技巧等方面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要关注国内外初中音乐教育的课程和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目标,吸引学生热爱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最后,在建立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吸其精华,弃其糟糠,并借助国内外音乐教学的先进方式,加以融合,就能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佳琳.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J].中华少年,2015(11).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6篇

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中学生的文化知识内涵,也从艺术涵养方面提高了学生个人素质。随着新课标准则日趋完善,初中音乐教学开始走向多元化模式,乡土音乐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普及推广。为了更好地体会音乐知识乐趣,教师要根据乡土音乐教学实际需求,采用适合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案。案例教学法是课程知识教学的先进方式,将其用于闽南乡土音乐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第一,民族性。乡土音乐是富含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闽南乡土风情浓厚,其音乐也带有了很强的民族性,这些都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指导。教师要立足于民族特征,展现出民族艺术的蕴涵。《灯红歌》、《王大姐》等诸多充满闽南乡土情怀的民歌,体现了闽南地区独特的音乐气质,彰显了闽南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以闽南语演唱的歌曲,同闽南戏曲、曲艺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密切的关联。

第二,统一性。音乐艺术涉及领域广阔,主要体现于音乐题材的广泛性,案例教学过程要坚持统一原则,将艺术与教育相互协调起来,引导学生领悟闽南乡土音乐的潜在价值。例如,“天乌乌,要下雨,海龙王,要娶某(妻)”,这首唱响海峡两岸的儿歌童谣,成为闽南与台湾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见证。唱着相同的儿歌,念着相同的童谣,两岸儿童从童稚走向青年,走向明天。

第三,艺术性。为戏曲、曲艺和民间歌曲的伴奏,以及传统民俗演艺活动而发展起来的闽南民间器乐演奏,展现出另一种独特风韵。案例教学要筛选出符合闽南地区特点的艺术元素,将这些艺术带进课堂教学活动,为初中生创建多层次的艺术平台。例如,“笼吹”、“十音”等民间器乐演奏已经成为闽南音乐的象征,在当今的街头还常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列举这些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知,奠定了乡土音乐内在的艺术感。

2乡土音乐案例教学应用流程

闽南乡土音乐是传统音乐艺术的构成,对当代音乐创作及思想革新具有指导性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闽南乡土音乐教学选用案例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展开设计。根据笔者经验,乡土音乐案例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案例准备。闽南乡土音乐具有地域性特点,案例教学前要做好准备。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乡土音乐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案例准备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前期有足够时间熟悉闽南乡土音乐,掌握一些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减小音乐课堂的教学难度。教师选定某一乡土音乐曲目之后,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其收集相关资料信息,为课堂案例讲解做好前期学习工作。

第二,课堂分组。不同学生对音乐案例教材有不同的看法,案例教学需汇总不同的学习观点,从多个角度体会闽南音乐的艺术内涵。初中音乐课堂采用分组法,可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以小组形式对案例进行多方面探讨。例如,闽南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地区,分组讨论每一个地区乡土音乐的艺术特色,更加详细地认知乡土音乐。此外,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闽南音乐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第三,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闽南乡土音乐讨论的结果和意见。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这一阶段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闽南乡土音乐,如:音乐特色、创作意图、表达方式等,讨论越多,学习到的知识越多。对闽南乡土音乐集中讨论,既发挥了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最大限度地表达个人想法,这是对闽南本土音乐学习的基本过程。

第四,学结。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闽南音乐本质上属于地区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总结闽南乡土音乐可以为其它地区艺术学习提供借鉴,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本土音乐艺术。例如,对探讨案例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本次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指出实际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其它课程案例应用提供指导意见,不断提升乡土音乐教学质量水平。

3结论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7篇

一、 重视初中音乐教学,做好备课准备

重视音乐教学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校方和音乐教师切实做好的一项教学工作。校方应当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支持,而且还应当积极地完善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的硬件、软件设施。例如,开设琴房以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以及有兴趣的学生开展训练;结合教材开设一些充满趣味的音乐讲座或者沙龙。而音乐教师则应当重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并且从备课、教学、课后反思三个环节来做好具体的工作。特别是在备课阶段,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案例分析】在教学2013年修订的鲁教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祖国的颂歌》时,教师就应当从以上三个环节来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课前积极地准备好相关的素材。因为该单元的内容包含:唱歌――《歌唱祖国》;听乐赏画――《红旗颂》;选听――《在灿烂的阳光下》;欣赏――《伏尔塔瓦河》。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当收集与该部分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并且加以筛选,从而为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方和教师从根本上重视了音乐教学,必将为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巧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进入到初中音乐课堂,能极大地丰富教学素材,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直观,为教学的创新化实施提供技术的支撑和庞大的数据资源库。

【案例分析】在教学2013年修订的鲁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时,由于该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有:唱歌――《黄河船夫曲》;欣赏――《月牙儿五更》《乌苏里船歌》《包楞调》《走绛州》。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该部分的内容与中国的民歌、民调有一定的关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中国经典的民调以及为学生所熟悉的民族民间音乐,如《东方红》《康定情歌》《浏阳河》《八月桂花遍地开》《牧歌》《阿里郎》等加入到欣赏课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课本的束缚,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而充满趣味。与此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跟着这些熟悉的歌曲进行哼唱。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除此以外,在多媒体设备的协助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也很好地促进了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

三、 寓教于乐,实行趣味教学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学的趣味性不够、吸引力不强。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教师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简言之就是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唱”的方式来创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音乐教学并非是要将学生培养为歌唱家,而是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操作时,可通过一个故事性的内容来引入音乐欣赏,或者在对某个音乐曲目加以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阐述自己的欣赏感受。

【案例分析】2013年修订的鲁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的欣赏曲目包含《秋》和《丰收锣鼓》,所以在引导学生听完这两个曲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语言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时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如首先回答问题学生的生日日期为“16”,紧接着,可以找座位号为17的学生来发言。然后,一直往下进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审美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这门学科为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教师应当更加积极地做好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初中音乐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彦宏.浅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J].软件・教学,2014(1).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 音乐方向 人才培养 策略

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在学制的设置上,前两年对学生进行高中课程的教学,后四年进行大学课程的教学,这类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基础普遍较差,但学生在年龄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对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高水平的小学音乐教师的探讨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的意义

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的人才培养在现实中有着很强的必要性。首先,初中毕业生的年龄阶段是一个人思想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在学生基本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教学体系中,不仅有专业知识的教学,也有基本素质教育,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音乐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音乐方向的人才培养可以为广大小学提供高素质的音乐师资力量,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使自己胜任小学音乐教师的职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而且其自身的素养、爱心以及职业认同感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的人才培养在实际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培养中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高校在音乐专业教学上,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培养显得较为盲目,从而使得教学没有方向感,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2.高校在音乐专业教学上的课程的设置较为笼统,基础课程较多,而对音乐专业知识的教学力度不够,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培养的音乐教师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要求。3.由于没有明确的培养方案。高校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的设置没有针对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之教学方法落后,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音乐灵感的激发,教学无法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出热爱教育、文化基础知识和音乐专业水平都较高、教学能力较强以及对音乐教学有颇深研究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从而为小学音乐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小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确立人才培养水平。人才培养水平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首先,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热爱、师德修养和求真务实精神都是对小学音乐教师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其次,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有较高水平的音乐表演、音乐鉴赏和音乐创造能力。第三,能够胜任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这是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相关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比较全面,其课程体系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艺术学等,由于六年制学校的学生是以初中生招生为主,学生没有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需要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改革。课程的优化要把握几项原则:首先,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音乐专业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课程设置需要有针对性,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对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重点应放在音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之上。第三,教学课程要讲究实用性,六年制日程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取消或减少不必要课程的开设,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尤其是音乐专业技能课程方面的开设,比如音乐演唱、舞蹈表演、钢琴表演和中外音乐欣赏等课程的开设。除此之外,加大学生的实习力度,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

(三)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提升的目标是使教师和学生实现利用最少的时间和付出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教学任务。教师的培养不能只依靠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 明确的教学任务能够简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小学教育音乐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其音乐实践能力。

2.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有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日常教学才会有所依据,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教学内容的具体化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编制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规范课堂教学,优化教学体系,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清晰和明确,这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

3.创新教学方法。音乐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这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教学方法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接收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是一个新的教学体制,其音乐方向的人才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针对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培养策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会切实提升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的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传统教学观念 创新 初中音乐教学 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74-01

1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在,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在应试教学的制约下缓慢发展,初中音乐教学没有受到学生和教师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些学校取消了音乐课,被其他科目所取代,现在大部分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就是简单地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唱歌的层面上,这些都制约着音乐课发挥其自身的功效,学生的素质得不到培养提升,下面简单描述一下问题的几个表现。

1.1学生的乐感基础较差

初中生的身心发育应该备受关注,因为这一阶段的发育为以后学生自身的素养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也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上好音乐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然而现实中学生上音乐课是从学习声乐开始的,这个年龄的学生对声乐的理解不够深刻,学起来难免有些吃力。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度比较大,需要慢慢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声乐概念,不仅懂得开口唱歌,还要学会如何开口、如何发声,如何才能唱得更好;同时理论知识学习也非常重要,了解声乐的相关概念,不断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力。总而言之,声乐基础薄弱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大制约因素。

1.2教学观念较落后,传统思想制约教学

教学观念在音乐教学中也非常重要,教师有着怎样的教学观,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的好坏。而反观当前的初中教学现状,我们会发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沿袭旧有的“三种唱法”套路,显然是制约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因素。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而就当前的形势来看,这种教学观念显然是落后于时代的,不利于学生与时俱进,了解并且学习关于声乐的最新知识,最新发展动态。思想陈旧,不求变通,不愿关注当前音乐教学的前沿成果,对声乐理论发展动态缺少应有的感知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是当前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的重要表现。

1.3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

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古板陈旧,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可是当前在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太过“一视同仁”,不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于学生没有全面综合的认知和把握。因而在教法上不思变通,比较单一,不能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最终影响到音乐课堂的魅力,使得原本充实有趣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相关方案及其具体应用

素质教学要求从三个维度培养学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等,因而音乐课堂要想“活起来”,就必须要有所突破,注重三个层面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 推动音乐课堂不断创新。这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发展

教学观念对于课堂教学工作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作为中学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改进课堂的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不断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现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转变原有的单一的模仿训练方式或者说教学模式。

2.2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

音乐教学虽然要注重理论学习,但是对学生自身特点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教学方式上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只有把握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采用多样化训练模式,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沟通与了解。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可以通过为每一个学生作备案记录, 加强对学生全面而细致的观察。了解学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关和沟通,了解学生的习惯、喜好、发言特点,歌唱条件以及发音中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声带的保护很重要,一定要采取正确而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既不损害声带,又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制定出详细而周全的训练方案,不仅能提高训练的针对性,而且也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提高音乐训练的效果。第二,在教材的讲授以及技巧的传授中,教师也要做到教材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技巧与学生实际情形相适应。

3 要尊重支持并把握科学的教学原则

科学的教学原则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科学规律的教学原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细致深入的研究,只有紧密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探索适合本班同学的教学方案,尊重教学规律,才能够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比如,音乐教学要注重基础训练,更要讲求循序渐进,教师慢慢引导学生从树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开始,一步一步深化,强化对音乐的感知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相关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探索科学的教学原则,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进而改进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袁善琦.论音乐创作教学的意义与实践[M].中国音乐教育,2006.

[2]张霞.试论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J].考试周刊,2011(43).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10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多年来是一个难题。音乐教师在学校中的教学成绩除了体现在艺术活动竞赛,以及教学论文、课堂教学和基本功等比赛取得名次外,课程教学成绩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这是导致音乐课在学校处于相对薄弱地位的众多原因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自然成为当务之急。但目前,全国各地尚无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在新课标里,更多的要求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如课标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评价建议”中提到“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其中“定量测评是对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置化评价。”这就为中学音乐毕业考试指出了方向。我们依据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二章第八条“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的规定,针对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笔者在2013年1月提出了一个初步的中考音乐考试评价思路和方法,经过全体音乐专业委员会理事和骨干教师们的反复讨论,最终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制订出《克拉玛依市初中音乐毕业考试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依据三大原则实施初中毕业音乐考试,这三大原则分别是科学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科学性即合理、准确和客观;操作性即不繁琐、冗长,便于组织各校实施考核;公正性是考核基石,即公正对待不同个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学生如何评价的问题。

二、评价方案内容和步骤

1.音乐考核分笔试、技能和音乐艺术活动三项

笔试30分、技能18分、艺术活动2分,满分50分。笔试为音乐美术合卷必考,音乐和美术内容各占50%。它着重考查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基础综合艺术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音乐考试内容:对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的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聆听音乐主题和曲名,名曲要了解国家和作者,背唱歌曲及演奏乐曲的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在笔试时要尽力体现出这个特性。技能分一定要与音乐综合素养考查比例适当,分值比列略高(笔试中音乐部分占15分,技能是18分)是强调音乐的实践性。

技能测试的选择则是既要体现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的教育指导思想,也要立足于学校音乐学习是基础性的公民艺术素养教育的思路。技能考核要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化,所以我市技能考核中由考生在音乐和美术中选一项,即选择音乐的要求演唱或演奏,选择美术的要求在绘画、书法或手工制作中任选其一。其中,为保证全市音乐技能考试高效顺利进行,每个学校初三毕业生以5人一组进行测试,5个人集体合奏(陶笛、竖笛和口风琴)最高分为18分,5人集体演唱最高分为15分。演唱分值低于合奏是因为器乐教学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乐感及技能习得的作用更优一些,集体演唱相对器乐合奏也容易一些,降低演唱分值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器乐教学的发展。

音乐艺术活动成绩的认定主要是过程评价,体现新课标“定性述评”的要求,其分值为2分。“音乐艺术活动”是指市教育局举办的合唱、歌咏、合奏、舞蹈等集体性质的艺术活动。集体性艺术活动是学校一项重要的音乐教育内容和形式,它凸显出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这一举措在形成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促进学校对艺术工作的重视、彰显音乐教师的工作价值、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演出的积极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市的艺术中考实践也证明了这些价值和作用。

综上所述,将三种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共同列为考评内容,符合国家艺术教育教学的相关要求、符合我市学校音乐教育实际,也符合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科学性原则。

2.具体操作步骤

(1)音乐技能考试先于笔试进行,以半个工作日为一个单元,每个学校的全部考生测试力争在同一单元完成。学校分音乐技能和美术技能两个场地同时进行。技能测试时,音乐按从小到大的考号顺序以5人为一组背谱测试,5位评委现场评分。演唱曲目和合奏曲目基本一致(演奏适当降低难度也可),均从事先准备好的签条中随机抽取。集体演唱、合奏时所有考生须跟音乐伴奏考试,音乐伴奏由市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统一选定,学校各自安排本校考生集中练习。

(2)笔试是同其他中考科目一起进行。笔试内容为音乐和美术知识合卷,音乐美术各占50%,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80道三选一单项题(音美各半,每题2分)、20道判断题(音美各半,每题1分),卷面100分。其中,音乐听力测试占音乐比例的60%—70%。为了保证笔试过程的公正公平,市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本学期初召集理事、骨干教师对全部初中音乐教材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划出了考试范围,并在考前编订了样卷,供各校进行模拟考试。

(3)参加市教育局艺术展演活动的考生得1—2分。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集体性艺术展演活动的考生,成绩均由学校艺术组认定。学校在技能测试前一周进行公示,并注明成绩和所参加活动的名称、奖项。在技能测试时,将得分学生名单统一登记(盖章)后递交市教育局中考艺术考评组,艺术考评组在技能考试时审核并输入学生总成绩。

三、音乐中考实施过程

1.技能测试

从2013年5月10日至21日,11天时间内由笔者和其他四位音乐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市艺术中考音乐技能评比专家组,奔赴全市13所中学进行现场技能测试。测试中,为保证考试过程公平公正公开,5位评委均现场亮分,记分员当场报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用Excel表格计算其他3个评委分的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输入电脑。考试中有个现象引起了评委们的关注,在给第一个学校考生测试时,因5位考生同时演唱得分一致,个别无声音、音不准的学生没有扣分,后经评委们反复商讨,鉴于今年是考查分不列入正式成绩,其他12个学校类似考生也不扣分。但在全部考试结束后,评委们达成了一致意见:今后中考每组考试后,当场应由主考提议、评委评议,在极短时间内对个别音不准和无声音的学生进行甄别和筛选,扣除其3—5分。这样既体现整体合唱分,也评出了个体差异。评委们一对一监听和整体听相结合,是可以做到公平准确的。

通过市艺术考评小组和各直属学校的共同努力,整个技能考试过程无一差错,操作流程方便准确,除有500人以上毕业生的一、二个学校需要两个单元(一天)时间外,其他学校均在一个单元(半天)内结束测试,从整体测试过程和时间看,整个流程易于实践和推广,体现了操作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

2.笔试

笔试是在6月下旬与其他中考学科同时进行。从考试结束反馈的信息看,笔试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和差错,试题难易适中,得到学校、音乐教师和考生的普遍认可。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11篇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国家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建设。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顺应形势,大胆革新,在全国首次试点,提出初中起点“六年一贯制”本科层次的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的方案。从2010年开始进行正式招生,进行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所谓“六年一贯制”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即从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设置“六年一贯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采取公费定向培养方式,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教育技能、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以此达到小学教师本科层次的学历要求。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综合培养、精心打造,并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促使毕业生回农村小学任教至少八年以上,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村小学的师资供给。培养方案在整体规划与设计上体现“六年一贯,综合培养,分向发展,有机衔接”的特点。“分向发展”指的是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分专业培养,音乐教育即其中之一。“六年一贯制”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生制度的创新,保证了生源的质量

生源的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生源竞争日益激烈。对于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而言,音乐学方向的优质生源明显不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行小学教师待遇低。这种现状决定了大多素质较好的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刻意回避了小学教育专业。第二,专业选择。由于音乐学专业考生在录取时只要通过了专业考试,其文化录取线要大大低于其他专业。这一现象促使那些文化成绩较差、综合素质较低、高考无望的学生纷纷选择音乐学专业。大批毫无专业素质生源的泛滥,其灾难性的后果可想而知。第三,普通高校扩招的影响。开设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属于二本,其招生层次决定了生源的先天不足,在其他重点院校扩招并先行录取的基础上,可供选择的生源已所剩无几。第四,年龄因素。高中毕业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岁及以上,这种年龄如果之前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那么无论是生理机能还是调式音准、音乐感觉等专业能力方面的训练,都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所有这些,直接导致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生源的不足的现状。

针对这种状况,“六年一贯制”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在招生制度上进行创新,保证了生源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初中起点、择优录取。从初中毕业生中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招生。一方面,真正体现了师范院校的优先选择权。为确保公平、公正,省教育厅明文规定,考生成绩必须达到当地省级师范高中的录取线,同时必须参加由培养学校组织的包括文化知识笔试、教师职业发展的潜质测试和艺术专业技能测试在内的综合测试,再将考生成绩按照综合排名进行择优录取,以此确保高素质、高学历的小学教师生源质量。另一方面,从年龄上保证了音乐专业技能技巧训练的效果。初中毕业生正是15岁左右的年龄,此时进行声乐、器乐、舞蹈及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理论等音乐专业训练正是恰当的时候,能取得较好效果,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第二,公费教育、定向就业。现在普遍实行的收费师范教育制度,读大学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对于贫困的农村家庭更是难以承受。加上音乐专业学习的高投入低回报,致使大批优质寒门子弟不愿意报考小学音乐教育专业。而采取公费教育制度,学生的经济负担将大大缓解。同时,定向就业的政策,免除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后顾之忧。第三,六年一贯、缩短学制。初中毕业之后,通过六年的学习即可拿到本科文凭,这不但比正常的高中——大学要节约一年的时间,还免除了高考的压力和落榜的风险。所有这些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和吸引力。他们的报考,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优质生源保证。

二、培养方案的创新,保证了师范教育的本质

长期以来,关于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师范音乐教育培养方案的讨论一直在不断的争论和探索中前行。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如何体现自身特色与目标?怎样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方案相区别?怎样处理站稳讲台与站稳舞台的辩证统一?……关于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并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方案和可供参考与推广的模式,导致音乐教育方向师范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经常处于本末难分、两难为用的尴尬境地。许多师范本科生在毕业以后并不能完全胜任教师的工作,出现“高师生不会教学”的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六年一贯制”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按照“初中起点,六年一贯,分科培养,综合发展,定向就业”的原则,并采用二·四分段分专业方向模式。即学生入学后前2年按中职学生注册学籍,学习基础文化课程和通识课程;2年期满参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对口升学考试,考试成绩达到省当年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升入本科层次学习4年。本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颁发初中起点本科文凭及学士学位证书。其培养目标为: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全面、音乐专业知识扎实、音乐技能娴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教学能力强、具有实施音乐教育和一定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建设小学音乐骨干教师队伍和培养小学音乐教育带头人奠定坚实基础。围绕这一目标,从培养规格、修业年限、最低学分、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实践性教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等各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具有全面发展型(思想品德、文化素养、专业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综合型(音乐学科与相关文化学科的交融与结合)、创新型(新型师范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概念等)的复合型人才。体现了“以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为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师范性。

三、课程设置的创新,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按照“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的办学定位,“六年一贯制”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音乐专业技术技能以及能够胜任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方法、观念和能力而展开。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高、精、深”的学习模式,侧重与强调学生学习进程的规范性、学习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学习效果的突出性。整个课程开设共分为五大板块,分别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较之高中四年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开设,其课程设计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共性、个性与小学教育的特性培养,突出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强调实践能力。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综合素养,具备基础教育必需的教师技能,课程包括现代汉语、数学、历史、美术、小学生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师范本科音乐学专业应有的技能技巧及教学能力,课程包括基础声乐、基础钢琴、舞蹈、音乐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史论等。通过“任选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界面,开拓视野、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张扬个性,课程包括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民族舞蹈、合唱指挥、音乐欣赏、音乐美学等。在“辅修课程”中,规定每个学生须从“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辅修课设置一览表”中选修本专业方向以外其他任一专业方向的辅修课程模块,共20学分。使学生在自己的主修专业之外,学习另外一门辅修专业,为今后胜任多门课程的教学打好基础。在“实践课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和舞台排练及表演等艺术实践能力,使之即能站稳讲台,又能站稳舞台,并能组织艺术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专题调查研究、音乐会、班级晚会、专业汇报演出等。通过教学五个板块的优化整合,有序进行,为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小学音乐教师,顺利实现培养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思想观念教育的创新,强化教师职责

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面对艰苦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爱岗的精神品质,是不可能长期安心于农村的教育事业的。因此,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流失量非常大,而且缺乏充足的候补。

初中毕业生的年龄发育阶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到成熟时期。在进行基本素质教育、教师技能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同时,“六年一贯制”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在思想观念的教育上也十分重视,且不断进行创新与实践,在长达六年系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心理引导、专题讲座、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大对学生的爱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们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教育职业在思想上、情感上达到认同、接受和喜欢。以此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从而能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未来的教师职业中,任劳任怨、坚持不懈,为祖国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五、就业体制的创新,既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又稳定了农村小学的师资队伍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以及毕业包工作分配制度的瓦解,现实的社会生活让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选择的巨大压力,导致高校入校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不明确,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给在校的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压力。为推动农村小学教学体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六年制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由县(市、区)教育局协同财政、编办等部门,确保定向培养生有编有岗。同时,省教育厅规定,考生录取之前,考生由其家长、生源所在地县、培养学校三方签署公费培养、定向就业的协议,规定公费定向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县市区县以下农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不少于8年,并载明对不按协议就业者的处罚条款。这种新型的教育就业体制,既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缓解了就业压力,目标明确,学习安心,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让广大农村小学有了师资来源和队伍稳定的保证。

从2010年招生以来,“六年一贯制”目前已有三届在校学生,这种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还处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之中。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的优势已经崭露头角,但未知的领域还很多,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完善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还任重道远,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媒体教学;兴趣培养

音乐是一门有着独特符号与语言的课程,它不像语文课可以具体描绘,也不是美术课可以直接传达。在新教改的提示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真正的爱上这门课程。

1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实际授业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将声音与画面结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让学生融入课堂环境中,积极发挥自发性思维。例如在《茉莉花》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播放宋祖英与席妮迪温演唱的片段,让学生先去感受歌曲在世界的魅力,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学生对歌词理解的部分,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教案,比如“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白也白不过它。”教师就可以用动态的图片去展示茉莉花的白与美。

2丰富教学手段

2.1多听多议。音乐课是一个需要多听,多领悟的课程,学生在反复听的基础上才会去理解音的不同以及曲调表现出的情绪的不同。在《春江花月夜》中,教师就可以反复去引导学生去感受曲子传达的意境,然后小组讨论自己的想法,在这种互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烈。

2.2多练多评。课堂原本就是一个互动的舞台,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与教师真正的互动起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范唱,学生练唱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唱歌的时候,对音高的把握要反复练习,然后互相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让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

3注重音乐基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以基础教学为主,努力专研课本,让知识点贴近初中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打造一个现代化的课堂的时候,还是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生理出发,结合基础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比如初一的学生感性思维明显,大多数孩子没有进入“变声期”,对他们来说教学内容中多加入唱歌的内容。而而初二、初三的孩子很多都处于“变声期”,在教学里则应该多注重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的内容,减少歌唱的内容。

4灵活教学评价

对于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而言,评价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充分关注到孩子们对老师所教授的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它也是老师衡量自身教学成效的有力手段。在音乐这一门学科里,因为音乐教学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考试,所以在评价上没有必要过于严谨,可以尝试采取多方评价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积极的评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音乐方面的兴趣。

5提高教师素质

这里所说的素质指的是音乐专业素质,就一名音乐老师来说,不具备过硬的音乐专业知识,没有办法理解音乐的美与音乐的内涵,那他就很难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更加没有办法让才上初中的孩子理解、品味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以及音乐表达的情感。这样会导致老师在教学之中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无趣。就比如,在一些欣赏课上,有的乐曲提出让学生演奏的要求,然而有的音乐老师自己都什么乐器都不会,那更谈不上教学生了。有的乐曲又有舞蹈的要求,也没有办法实现。一个学期下来音乐课就永远都是单纯的唱歌课,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说非常不利。所以,老师应该提升自己的音乐专业素质,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教学之中游刃有余。试想,一个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老师无疑比一个什么乐器都不会的老师更能带动起学生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13篇

思想准备

音乐教学理论认为,音乐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与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活动。邵祖亮先生更认为:“进行教育实习,可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巩固专业思想,锻炼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为毕业后顺利地从事音乐教育事业打下必要的基础。此外,实习生在实习中反馈的情况,也可以为院校检验办学方向、评估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加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实习并非是高师毕业生毕业前的走走过场、摆摆样子,而确实有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实习前的思想准备应该结合音乐教育实习的对象、任务、目标等诸方面来进行:

1 了解教学对象,熟悉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一般说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学校通常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和普通高中,从我国目前小学至高中一年级在校学生年龄的整体情况看,大多是在六七岁至十五六岁之间,也就是说,其间大致包括三个年龄阶段,即童年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和青春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从教育学的视角观察,上述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基本如下:

(1)童年期:感知事物还不太精确,注意力也不够稳定,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且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识记。与此同时,随着儿童活动领域的逐步扩大,其情感意志、审美意识、道德感和美感也在逐步发展和增强。

(2)少年期:开始具有独立性和“成熟感”,个性开始初步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明显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迅速成长,且注意力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明显增强;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3)青春初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具有深入学习钻研的能力;情感趋于成熟和稳定。 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时代的诸多信息接受手段及途径的丰富与快捷,加之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因此其学习心理特征也表现出诸多的个性化倾向。

2 了解实习任务,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教育实习的任务,也就是音乐教育实习所要担负的工作和职责。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实习中应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2)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行唱游、唱歌、器乐、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知识的实习教学,初步掌握其教学规律。

(3)辅导中小学生开展合唱团、乐队和舞蹈队等课外音乐团队的活动,组织多种音乐会、演唱会、音乐知识讲座和校园歌咏活动,锻炼课外音乐活动中排练、辅导和编导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组织能力。

(4)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配合班主任、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等。

对于如何完成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实习任务(亦即:教育科研、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音乐课程标准》,并能以实际行动自觉贯彻和落实它,那就是完整、准确并持之以恒地践行与体现音乐新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亦即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和“基本理念”(亦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除此之外还应认真把握好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3 明确实习目标,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育实习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目标,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习活动,了解普通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进一步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意义,激发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情感。

(2)通过实习活动,学习多种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和锻炼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外活动的辅导与组织能力。

(3)通过实习活动,加强教书育人意识,学习班主任工作,提高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习活动,进一步发展个人业务专长,并在实践中发现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漏,明确努力方向,更加刻苦学习,促使毕业后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明确上述四个方面的实习目标之后,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必然成为达到实习工作目标的最佳保证,简言之,在学校工作中,要努力与师生打成一片,必要时要与学校领导和指导实习教师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在教学工作中,要以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学好问、不辞辛劳的精神,以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完成好一点一滴的实习工作;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既要是学生们的大哥哥或大姐姐,更要成为学生们音乐学习与成长的良师益友。

除以上所述之外,诸如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条件存在差异、学校对于音乐教育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学校音乐教育传统或音乐教育成就存在差异、学校学生音乐素质及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存在差异等等,这些也都是同学们音乐教育实习之前应该有的思想准备。

教学准备

与上述思想准备并行准备的应该是教学准备,亦即同学们进入独立音乐教育工作之前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准备。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学参考资料的准备

本文所指的教学参考资料主要包括音乐教学论及相关著作、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学音像资料、音乐期刊、互联网资讯等。

(1)音乐教学论及相关著作:根据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拟如下书目供同学们参考选用。

王克、杜光《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魏传义《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美]H.加登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光明日报社1990年版。

迈克尔・L马克著,管建华、乔晓冬译《当代音乐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毛版。

曹理、缪裴言、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日]浜野政雄著、曹理译《新版音乐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谢嘉幸、杨燕宜、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魏煌、侯锦虹《苏联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尹红《音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陈玉丹《音乐教学论》(专升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费承铿《音乐教学法》,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廖乃雄《音乐教学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师音乐教材编委会编《小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管建华《后现代主义音乐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日]高保治著、缪裴言译《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学生用书、教师用书、音像资料:主要包括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及相关资料。

(3)音乐期刊:主要包括《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与创作》、《音乐生活》、《音乐天地》、《儿童音乐》、《小演奏家》以及其他音乐教育、音乐学术类期刊。

(4)互联网资讯:主要包括中国音教网(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音乐教育网、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音乐教师在线、音乐教学网、小学音乐教学网、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郭声健艺术教育网以及其他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通俗音乐网等。

2 教案写作练习

教案,又称为课时计划。它不仅是教师音乐课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案,同时还是这一方案的准确的文本表达形式。规范的教案写作和优秀的教案设计,既是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的标志,也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标志。 各类音乐课教案写作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教案的文本格式。笔者将教案的文本格式概括为两个部分:辅助部分(指教案写作中应该明确的宏观上的若干因素,而这些因素并非是直接进入教学程序的),如课题、课型、授课年级、教材、课时、教学准备等;主要部分(指教案写作中必须明确设计和充分体现的教学目标、教学创意和整体教学过程,亦即直接进入教学程序和由全部教学所获得的最终成果),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拓展等,课后还应附上“本课小结或教学反思”等内容。 (2)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教案习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案写作中,有几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分析与重难点分析、课时容量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问题、教学过程的借鉴与创新、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等等。对于上述问题的把握与处理,必须坚持客观、理性又灵活的方法与原则。 实际上,教案写作的样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范式。建议同学们在实习之前多练练笔,写一些不同年级、不同课型和不同样式的唱歌课教案、欣赏课教案、器乐课教案、创作课教案等,这些都是很有益处的教学准备。

3.试讲

所谓“试讲”,是一种在非实际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演习,具有模拟实际教学、观察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意义。试讲对于试讲者而言,一般能够起到检验、丰富和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的作用。 笔者从历届实习生的试讲活动中发现,好的试讲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须以“教师”的角色进行试讲,不要过多流露出“学生”的口吻。

(2)必须明确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思想或理念,深入研究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 (3)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可操作的和具有一定创意的教案。

(4)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基本功,从而具有良好的范唱、范奏、音乐分析、问题设计、教学评价和课堂引导能力。

(5)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处理、协调课堂正常运行的能力等等。 需要赘述的是,“试讲”通常也可以结合“评课”一起进行,评课可以采用同学们互评或教师点评的方式。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14篇

2011年6月初在参加德国莱比锡德国中部广播、电视台的德-中音乐文化周活动期间,正值西方宗教“圣灵升天节”,文化交流主办方安排我们参加托玛斯教堂的礼拜音乐会和参观巴赫博物馆。

星期六下午2点,我们如约来到莱比锡市老城中心托玛斯教堂门口,教堂正门已经排起长队,6月初就30多度在德国实在很少能碰上,排队的人们顶着炽热的太阳缓缓向前挪动,教堂内宁静和凉爽使人心境自然而然舒缓平静下来。托玛斯教堂是莱比锡市内两所著名教堂中的一所,建于1212~1222年间,典型歌特式风格,这座教堂不仅是因历史悠久文明于世,著名的托玛斯教堂男童声合唱团和伟大的音乐大师巴赫的名字奠定了它和这座城市的显赫身份。巴赫生活及音乐创作的最后27年就在这里度过,巴赫为托玛斯教堂宗教礼拜创作的音乐作品达到了宗教音乐的巅峰,被誉为不朽的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在托玛斯教堂现场聆听大师的音乐,时髦的说法就是听“原生态”音乐啦。怀着对音乐大师的崇敬,我们选择了二楼距离演奏乐队、合唱台最近的座位,下午3点整教堂内管风琴浑厚有力的乐曲声把一切思绪凝聚起来,音乐家们演奏着几百年前巴赫创作的《赋格》曲,合唱队咏唱巴赫原创《康塔塔》,眼前的音乐活动场面,证实了西方音乐史的记载,宗教礼拜活动是欧洲初期民俗音乐活动的基础和重要形式。现代的今天,巴赫宗教音乐的复调、和声对位法、钢琴12平均律仍然在世界音乐教育基础理论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巴赫宗教音乐中深邃的人文精神和美学构建成为世界民族音乐中一颗永远璀璨的明珠。

我们在托玛斯教堂外巴赫雕塑像前留影后,直接往对面的巴赫档案馆。两位巴赫档案馆的学者豪斯曼博士和维尔沃德先生对我们来访作了精心安排,据他们介绍,莱比锡巴赫档案馆下属一个博物馆、巴赫国际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图书室是德国巴赫信息资源最丰富和齐全的地方。图书馆有16~20世纪与巴赫相关的音乐史料文献,18~20世纪巴赫、巴赫儿子们的音乐创作,包括托玛斯学校收藏的巴赫《康塔塔》原谱、手抄谱,巴赫创作手稿、唱片、录音等音响资料,还有巴赫音乐会节目单、报纸报道、音乐学者的评论,以及各个时期对巴赫生平、音乐、生活等的研究成果。维尔沃德先生风趣地说,在现代人眼里,巴赫应该是位旅行家,德国有10座城市留下了他的生活和音乐足迹,在巴赫博物馆的一个平面地图上,挑选某一地就可以咨询巴赫生平和其时期重要情况。博物馆现所在地,是一座精致而朴实的小楼,过去曾是巴赫好朋友、商人鲍斯先生的私宅,博物馆共连接了12个展厅,豪斯曼博士首先介绍了博物馆内的一张电子桌,桌面有很多可移动图表画面,参观者随即点击就可查找巴赫相关信息。实验厅内可以分类查找巴赫各类音乐作品的创作年历表,音响厅是德国少有的几个可以考察、考证巴赫时期管风琴和巴洛克时期交响乐曲作品的储藏厅,乐器展厅除了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巴赫演奏、创作曾使用过的重要乐器外,现代数据技术使这些古老器乐音响和演奏又变成了现实。

两位巴赫学者带我们到了二楼的博物馆音乐厅(暂不对外开放),他们说,鲍斯先生很喜欢巴赫的音乐,常常举行家庭音乐会,客人和乐队同在音乐厅就十分拥挤,所以,鲍斯先生就把音乐厅顶棚改造成可升降式,音乐厅顶棚四周扩建出演奏乐台,这样两全其美,建筑改造让我们感叹不已。最后,豪斯曼博士兴奋地介绍了莱比锡巴赫档案馆数据技术库项目的一些成果,她说;“在近10年间,莱比锡巴赫档案馆数据网络技术库已经完成了巴赫档案馆资料编程工作,目前,由她负责接纳和联络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对巴赫研究的成果和咨询工作,数据网络技术把巴赫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赋予了时代感。”

优秀的音乐文化艺术经得起时间、空间的考验,是人类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代音乐大师巴赫笔下的音符和旋律将使莱比锡这座城市和古老的托玛斯教堂永远发出震撼心灵的魂响。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音乐智能 音乐教育 课堂实践

“音乐智能”一词最早出现在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Howard Gardner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多元智能,“音乐智能”就是其中的一种智能类型,包括个体对音乐的表现力、创作能力和欣赏能力。其核心能力是对音调、节奏、旋律和音色的敏锐感知、辨别与表达能力。

在国外教育实践中,成功运用和开发多元智能理论的若干位学者中,美国教育专家Linda Campbell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是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对多元智能所作的极好诠释。其中,在她所著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一书中,提出“音乐智能”学习的两个目的,一是在音乐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二是运用音乐教学来促进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

一、创设音乐智能的学习环境

这一理念是指音乐作为教育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呈多种方式体现。如课前背景音乐、课堂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目的除了创造愉快的教室氛围,还可以用来达到特定的音乐教学目的。

案例:湘版高一《音乐鉴赏》的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中,以《悲剧美》为例。学生进入音乐教室本是轻松愉快的事情,一时半会是无法进入到所谓的“悲”的状态,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用特定的音乐去达到教学目的。

用电影《勇敢的心》的主题音乐的为背景,有序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筑、雕塑等资料图片,同时分发相关照片给学生看,同步感受。让学生理解何为悲剧、能小结出悲剧的特性,明白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将铸成悲剧,慢慢在探究中发现和体味音乐的“悲剧美”。

二、倾听音乐

这里的“倾听”,并非是盲目的听,而是必须由教师预先提出倾听时思考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构建性的倾听,不单是“音乐让你想起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色彩,带来了什么想象、图案或景色”,还包含作品的曲调或歌曲的歌词。

案例:在湘版的高一起始课《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教学中,给学生聆听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的终曲片段,提出若干问题由学生选择回答,如“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场景或故事情节”、“音乐的节奏与音色你联想到什么动物”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想象丰富、答案多样,教师不仅要他们说出感受、还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音乐要素中进行分析与理解。

三、塑造音乐的技巧

音乐技巧是在音乐学习中结合语言智能,如音乐拼写、音乐学习技巧、音乐结合阅读等教学方式进行音乐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一环节在高中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更为适用。

案例:在对高中生讲《音乐的崇高美》一课时,结合热播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士兵突击》中的主题音乐《第一交响曲》来进行讲解。这样设计优势在于,学生熟悉这些剧情,更容易理解在特定的年代表现在普通人身上所蕴含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

四、唱前热身

这是音乐学习中结合语言智能,采用无意义的声音念唱、集体朗诵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通常情况下,这种音乐智能教学适用与初中与小学,特别是以歌唱课为主的教学中。

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上的教材中,第一单元《国威国魂》中歌曲《中国进行曲》是歌曲教学的重点,通过这首歌让学生准确的唱出附点节奏。经过课堂实践,发现在反复的有节奏的诵读中,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的附点节奏,很快会唱《中国进行曲》,并能在情绪上自然而然的做到豪迈有力。

五、用音乐启动创造性

即是依据音乐教学来创编具有音乐形象的体裁或故事情节。一方面是用音乐本身来完成音乐的新的构成;另一方面是通过音乐进行发散思维的想象,挖掘潜意识对音乐的感悟力,了解到音乐的多样性与非具象性。

案例:初中学生学习了《樱花》歌曲之后,了解到日本的“都节调式”,我们可以给出结束音,让学生用“都节调式”和中国“五声调式”进行创作,哼唱各自的成果,感受到调式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六、在课堂中制造乐器

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学成为了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乐器制作关键是依据各所学校的现状,利用合理资源进行制作。不建议为了制作而制作,甚至购买很多材料,既浪费了钱财,也没有起到我们原先预计的教学效果。

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上《悠远古风》一课中,向学生们介绍了埙这件乐器。在听了埙的起源、发展及吹奏表演后,老师建议学生回家制作。因为是初中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性更强。一周后,我们发现,学生用各种材质制作了“埙”:塑料罐、牛奶盒、鸡蛋壳等,都成为学生们手中的宝贝。还有的学生给它们画上了漂亮的画或线条,并进行的单音的吹奏。虽然不是那么的准确,但是对埙的好奇和探究必将成为学生记忆犹新的内容。

七、提高音乐智能的技术

指在音乐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网络等。科技系统的支持,将会使学生在获得音乐技巧的同时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现在中学生对电脑、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已不亚于我们老师,甚至有的学生对电脑的运用已在我们之上。在教学的设计安排上,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查找资料、设计内容,让我们老师也可以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案例:在上到高一湘版教材《艺苑撷英》时,经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我们的曲艺了解不多不透,仅仅知道一些常见代表曲目,而且还对此不太感兴趣。其实提不起兴趣来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我们民间传统艺术的不了解。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提前分组布置任务,按所领到的任务去完成,下节课当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

任务分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曲艺的发展史;2、南方曲艺为代表的苏州评弹;3、北方曲艺为代表的京韵大鼓;4、南京的本土曲艺――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