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音乐教案范文

音乐教案范文

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范文第1篇

    年级:适合湖南省编教材第四册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即兴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巩固已学的音乐知识,促其掌握并运用。 2.提高学生听辨八度以内单音的能力,听记简单节奏的能力和即兴律动,即兴歌表演能力。3.考查学生对音乐 主题(以声乐为主),乐汇熟练程度,对音乐的接受、反应能力是否敏捷。4.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知识、练 技能,开发智力,发展创造力。5.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红绿灯卡片,唱名头饰,儿歌卡片,节奏卡片,歌单,律动谱。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就座,师生问好, 用谈话式引入课题并板书,即兴接龙游戏。

    二.即兴默唱接龙

    教师出示一张正面画着红灯,背面画着绿灯的卡片,学生看到红灯就默唱,看到绿灯就接下去放声唱。歌 曲《小红帽》。

    附图{图}

    四.即兴节奏记谱接龙。

    要求:教师念儿歌,学生听后每人一小节或两小节,把儿歌的节奏记录下来。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卡片。

    附图{图}

    五.即兴听音接龙

    指名8个学生分别扮演8个唱名,教师弹奏音阶的上行或下行,或由8个唱名组成的简短旋律,8个学生听后 很快按顺序排列好。

    六.即兴唱歌接龙。

    要求:①由教师开头,每一个接唱者在五秒钟内接唱出一句现成的乐句。②后一个人接唱的第一个音必须 是前一个人的最后一个音。③每一个人所接唱的乐句彼此不可重复出现。④接唱者音要准,节奏要稳,旋律要 通顺,以上违者被淘汰。

    附图{图}

    要求:每个小朋友按律动谱的节拍表演四个动作,一个乐句一个动作。这四个动作要连贯、流畅、符合节 奏,每个同学所表演的动作和主题要避免重复。如:放学回家(收书、课本,背书包,排队,与伙伴拉手赶回 家);上学迟到(洗漱,吃饭,看表后赶快跑,迟到了喊报告);还有跳绳;拔河;打球等。指名上台随音乐 表演。全班同学评议,谁表演的最精彩。

    八.歌表演即兴接龙

    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首新疆民歌:(《娃哈哈》、《我爱雪莲花》)。

    2.复习歌曲《我爱雪莲花》(出示歌单)

    3.谁能表演一下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呢?(指名表演)

    4.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含义。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动作(每组一个乐句或一段歌词)。

    6.以组为单位选送一个同学上台进行即兴歌表演接龙。

    九.老师小结本堂课活动情况,肯定学生的成绩, 鼓励为主。下课。

    专家点评

    此教案通过生动活泼的即兴接龙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音、听节奏的能力和记忆力,以及对音乐的 敏捷反应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即兴歌表演能力;同时由于接龙游戏需要互助协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 体主义意识,是一个一举数得的好教案。

音乐教案范文第2篇

一、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合唱时两个声部声音要和谐。

2.欣赏乐曲《一路平安》,感受乐曲《一路平安》优美、抒情、略带忧伤的情绪。

3.通过本课的音乐活动,初步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2.欣赏乐曲《一路平安》并初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3.注意二声部合唱声音要和谐。

4.初步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内容: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合唱声部。

要求:

1.音高准确、气息悠长、均匀,换气准确。

2.两个声部声音和谐、音量均衡。

(二)学唱歌曲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请大家一边听一边看谱跟着录音默唱。

1.认真体会歌曲的情绪。

2.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并思考,听完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师:《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是18 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这首歌翻译过来有几种名字,如《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等。这首歌在英国家喻户晓,在我国流传也很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在学唱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注意:

1.歌曲的拍号。

2.歌曲开始的这个小节,叫什么小节?注意唱准。

3.歌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与弱起小节有关的。同学们请注意看乐谱(每个乐句都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时存在的问题,局部练唱。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随琴演唱,演唱时注意换气。)

师:同学们演唱得非常投入,这首歌有个简单的二声部旋律,如果配上二声部那就更美了。同学们请看这个二声部的旋律大家熟不熟悉?对,就是我们发声练习时唱过的。

(学生视唱歌曲的低声部旋律,并填唱歌词。)

教师从歌词、乐句、气息、声音等几个方面,启发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绪。

师:下面,我们唱一唱合唱部分的歌词。老师领唱第一段,男同学唱第二段,女同学唱第三段,演唱时请同学们站起来。

(学生完整演唱全曲,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欣赏乐曲《一路平安》

师:同学们的歌声好美!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一路平安》。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这首乐曲我们是否听过?

生:《一路平安》与《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很相似,但节拍不同。乐曲的情绪优美、抒情,还略带一丝忧伤。

师: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

生:3/4 拍的。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一路平安》是美国电影《魂断蓝桥》中的主题音乐,这首乐曲就是根据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改编创作的。有谁看过电影《魂断蓝桥》?大部分同学没看过,现在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师:《魂断蓝桥》讲述的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玛拉是位芭蕾舞演员,洛伊是一位美国军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滑铁卢大桥相遇并相爱。但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晚上,洛伊接到命令,部队当天晚上就得离开。玛拉为了送洛伊,耽误了当天晚上的演出而被剧团开除。后来,玛拉无意中看到了报纸上的阵亡名单上有洛伊的名字,心里非常悲痛。由于她被剧团开除了,为了维持生活,玛拉和她的好友被迫做了应召女郎,但是,洛伊并没有死,他从前线回来遇到了玛拉,并带着玛拉回到了他的庄园。但是玛拉无法面对与洛伊的婚姻和洛伊家显赫的地位。半夜玛拉跑出了庄园,来到了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滑铁卢大桥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教师一边向学生介绍剧情一边出示Powerpoint。)

师:这是一部经典的影片,《一路平安》的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四)欣赏乐曲在影片中出现的片段

师:这首乐曲第一次出现是在烛光俱乐部的舞会上。乐队奏起了舞会的最后一首乐曲,玛拉和洛伊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学生观看影片片断。

师:随着音乐的进行,乐手们一组一组地依次熄灭了烛光,直到最后一位小提琴手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符,熄灭了最后一根蜡烛,玛拉和洛伊沉浸在幸福、浪漫的气氛之中。乐曲的忧伤情绪,也预示着他们伤感的爱情结局。

师:随着影片的上映,从此,这段华尔兹风格的《一路平安》也成为舞会结束前的最后一首舞曲,这已经成为舞会的一个惯例了。

师:这首乐曲在影片中第二次出现时,洛伊即将奔赴前线,玛拉赶到车站送行,却只能看到渐渐远去的列车。音乐在这里变为4/4 拍,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来欣赏电影中的这个片段。

学生观看影片片段(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音乐)。

师:谁来说说这段音乐刻画了什么样的情感?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的?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段影片没有音乐的烘托会怎样?(教师播放没有配乐的视频画面。)

教师启发学生总结音乐在影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

音乐教案范文第3篇

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中学生的文化知识内涵,也从艺术涵养方面提高了学生个人素质。随着新课标准则日趋完善,初中音乐教学开始走向多元化模式,乡土音乐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普及推广。为了更好地体会音乐知识乐趣,教师要根据乡土音乐教学实际需求,采用适合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案。案例教学法是课程知识教学的先进方式,将其用于闽南乡土音乐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第一,民族性。乡土音乐是富含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闽南乡土风情浓厚,其音乐也带有了很强的民族性,这些都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指导。教师要立足于民族特征,展现出民族艺术的蕴涵。《灯红歌》、《王大姐》等诸多充满闽南乡土情怀的民歌,体现了闽南地区独特的音乐气质,彰显了闽南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以闽南语演唱的歌曲,同闽南戏曲、曲艺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密切的关联。

第二,统一性。音乐艺术涉及领域广阔,主要体现于音乐题材的广泛性,案例教学过程要坚持统一原则,将艺术与教育相互协调起来,引导学生领悟闽南乡土音乐的潜在价值。例如,“天乌乌,要下雨,海龙王,要娶某(妻)”,这首唱响海峡两岸的儿歌童谣,成为闽南与台湾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见证。唱着相同的儿歌,念着相同的童谣,两岸儿童从童稚走向青年,走向明天。

第三,艺术性。为戏曲、曲艺和民间歌曲的伴奏,以及传统民俗演艺活动而发展起来的闽南民间器乐演奏,展现出另一种独特风韵。案例教学要筛选出符合闽南地区特点的艺术元素,将这些艺术带进课堂教学活动,为初中生创建多层次的艺术平台。例如,“笼吹”、“十音”等民间器乐演奏已经成为闽南音乐的象征,在当今的街头还常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列举这些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知,奠定了乡土音乐内在的艺术感。

2乡土音乐案例教学应用流程

闽南乡土音乐是传统音乐艺术的构成,对当代音乐创作及思想革新具有指导性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闽南乡土音乐教学选用案例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展开设计。根据笔者经验,乡土音乐案例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案例准备。闽南乡土音乐具有地域性特点,案例教学前要做好准备。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乡土音乐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案例准备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前期有足够时间熟悉闽南乡土音乐,掌握一些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减小音乐课堂的教学难度。教师选定某一乡土音乐曲目之后,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其收集相关资料信息,为课堂案例讲解做好前期学习工作。

第二,课堂分组。不同学生对音乐案例教材有不同的看法,案例教学需汇总不同的学习观点,从多个角度体会闽南音乐的艺术内涵。初中音乐课堂采用分组法,可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以小组形式对案例进行多方面探讨。例如,闽南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地区,分组讨论每一个地区乡土音乐的艺术特色,更加详细地认知乡土音乐。此外,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闽南音乐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第三,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闽南乡土音乐讨论的结果和意见。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这一阶段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闽南乡土音乐,如:音乐特色、创作意图、表达方式等,讨论越多,学习到的知识越多。对闽南乡土音乐集中讨论,既发挥了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最大限度地表达个人想法,这是对闽南本土音乐学习的基本过程。

第四,学结。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闽南音乐本质上属于地区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总结闽南乡土音乐可以为其它地区艺术学习提供借鉴,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本土音乐艺术。例如,对探讨案例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本次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指出实际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其它课程案例应用提供指导意见,不断提升乡土音乐教学质量水平。

3结论

音乐教案范文第4篇

目前,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失当,造成学龄儿童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异常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心理异常现象会导致儿童思想情绪的不稳定、学习能力的下降和问题行为的滋生等,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呢?我认为音乐和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它独特的功能。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的人格健康、蓬勃而富有朝气。

一、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同学

案例一:“他们笑我唱歌‘跑调’”

2009年,我教授三年级的音乐。班里有个女学生在表演时总是低着头,问及原因,她轻轻地说:“我唱歌跑调,他们说我唱歌难听”。通过了解,原来她在幼儿时由于嗓音很沙哑,唱歌时常被小朋友笑话,不敢开口唱歌。久而久之都认为她是一个“唱歌跑调”的“乐盲”。

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我告诉她一个人嗓音的好坏并不影响她喜欢音乐,唱歌也不是表现音乐的唯一方式;还给她讲述了盲童学钢琴和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创作出不朽名曲的故事,并开始手把手教她竖笛。一次音乐课,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一首乐曲并猜猜是谁演奏的。她鼓起勇气为全班同学吹奏一首《十五的月亮》后,其他同学猜了十个名字都没有猜到她。最后当大家睁开眼睛看到演奏者竟然是“乐盲”时,个个惊奇地说不出话,片刻的宁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此她迷上了音乐,并成为学校管乐队的优秀队员,她好像变了人似的,后又作为艺术特长生被一所的重点中学录取。

反思: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多方面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本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喜悦、乐趣和自信。

二、点燃学生情感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案例二:“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但今天有人在传递纸条。我有点疑惑,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王××同学:希望你在美国不要忘了我们,我们会永远想念你的”。原来一位学生即将转学去外国读书。片刻思考后我做出了决定,说:“我们能不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呢?”“能!”学生响亮而整齐地回答。学生争相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最后我建议全班学生再用八孔竖笛合奏《彩云追月》《友谊地久天长》两首乐曲为她送行。演毕,每位学生眼里都闪着泪花。王××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我想,此情此曲会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反思:在教学中我随机应变,巧妙改变教学内容。首先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引导他们在即兴表演中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学生之间的友情和对母校、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得到升华!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情感艺术,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三、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造的天地

案例三:“我们自己可以创编出最精彩的节目”

音乐教案范文第5篇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音乐教案范文第6篇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与他人分享快乐,分享劳动成果的季节,所以,同学们,你们也要学会做一个懂分享的人哦。不同的国界,不同的地方,表达丰收喜悦的方式也会不一样。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秋天丰收音乐教学案例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秋天丰收音乐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丰收之歌》的教学,使学生乐意接触和了解中国民歌,能用和谐、轻松的声音演唱《丰收之歌》,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美好情怀。

2、通过歌曲《丰收之歌》的教学,让学生结合歌曲了解新疆民歌的特点,并体验用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表演。

3、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欢庆方式,并在创造和表现中获得欢乐。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握新疆歌曲的演唱风格,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形式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渲染学习气氛。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竖笛、新疆的舞蹈服装、简单打击乐器

座位安排: (学生圆弧形坐,教师站中间)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多媒体播放)。

师生问好!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进教室时听到老师放的是什么歌曲吗? 学生抢答:《在希望的田野上》。

2、教师:老师再把这首歌放一遍,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教师播放歌曲)。

学生回答:丰收的情景。

教师:这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中国民歌,表现了人们喜获丰收、富民强国的现代梦想。

(点评:用音画共赏来营造本节音乐课甜美、亲切的欢乐气氛,顺势导入“丰收”这个话题。)

3、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多少描绘丰收的音乐作品吗?

学生回答:小提琴独奏曲《庆丰收》、歌曲《好收成》等。

4、教师: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表现丰收题材的舞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片段。(教师播放舞蹈片段)。

(点评:以感受音乐、体验情感为主,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帮助学习,有利于调动兴趣。)

5、教师:视频画面通过舞蹈的动作、演员的服饰以及音乐旋律特色表现了哪个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

学生回答:新疆地区。

6、教师:下面老师放几首歌曲片段,同学们听后抢答歌名。(教师播放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

学生抢答。

7、教师:这些歌曲都是新疆地区的歌曲,你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你知道新疆有哪些民族乐器吗?

学生回答:《阿拉木汗》、《娃哈哈》等;冬不拉、手鼓、萨巴依等。 (点评: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意境中进入本课的歌曲教学。)

二、进入主题:丰收之歌

1、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童声齐唱歌曲《丰收之歌》,老师用手鼓为这首歌曲现场伴奏,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老师所用的节奏型。(教师播放歌曲并用手鼓伴奏)

(节奏型× × × │× ×)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相同的节奏,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学生模仿上述节奏型(特别注意切分节奏的正确)。 教师:老师用钢琴来为大家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方式模仿老师的节奏为我伴奏,好吗?(教师弹琴范唱,学生拍手伴奏)

2、教师: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首《丰收之歌》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填词并演唱,曾一度流行全国。下面老师再播放一遍由胡松华演唱的歌曲,请同学们听后填表。(教师播放歌曲,出示下表)

教师:这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新疆民歌,歌曲表达了勤劳、智慧的新疆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喜获丰收的欢乐心情。三段体A+B+A。A段旋律起伏、采用重复的手法,附点和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跳跃,显得俏皮生动。B段旋律平稳而抒情,与首尾两段形成相得益彰的对比,表达了取得丰收后的陶醉之情。

(点评:学生在连续听赏了三遍不同的范唱后,对这首民歌已经比较熟悉,加上切分节奏已掌握,学习就不太困难了。)

3、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好吗? 学生:好!

(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配唱歌词。注意开始教师应带唱,而且速度稍慢,遇到学生唱不正确的地方,可让学生自己说,并加以纠正。特别要注意上波音记号、倚音、反复记号和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一音两字的正确。)

4、教师: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欣赏一遍胡松华演唱的《丰收之歌》,仔细感受新疆民歌音乐的风格特色。(教师播放歌曲)

5、教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首歌曲是用怎样的表演形式充分表达丰富的情感。 学生回答:歌曲热情奔放、豪爽开朗;可以边唱边舞,也可以拍打节奏等等。

6、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当“导演”用多种表现形式合作表演歌曲《丰收之歌》。 (点评: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了和谐、愉快课堂氛围。

三、实践研究,乐海探航

1、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组长先组织组员讨论用怎样的形式表现歌曲,然后告诉大家自己组的组名,再讨论如何表演。

⑴ 一组学生穿上新疆服装用肢体动作进行简单的舞蹈表演。 ⑵ 一组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简单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节奏型:小鼓 × × × × │× × × × │× × × × │× × × × │

小锣 ×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铃鼓 × 摇 × 摇│× 摇 × 摇│× 摇 × 摇│× 摇 × 摇│

圆舞板 × × × × │× × × × │× × × × │× × × × │

三角铁 0 0 0 __│0 0 0 __│0 0 0 __│0 0 0 __│)

⑶ 一组学生用竖笛为歌曲伴奏(G调演奏,注意变音“ti”的指法)。

⑷ 一组学生拍手演唱

(节奏型 × × × __ │× × × __ │× __ × ×│ × × × × ×│ )。 教师分别指导。 学生分别表演,评出最佳演出组,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师生互动)。

四、师生小结

教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农民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可喜的丰收。让我们在音乐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丰收的喜悦、尊重农民的劳动,永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秋天丰收音乐教学案例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歌曲《丰收之歌》,体会歌曲中欢乐、热烈的情绪,能感知歌曲的旋律走向。

2、技能目标:

能运用简单的打击乐器进行创编,并能参与到不同的音乐活动中。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能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他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能体会歌曲中欢乐、热烈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道具和打击乐器进行创编,并能参与到不同的音乐活动中。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电子琴、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学唱法、合作法、创编法

二、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欣赏一组图片,并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师语:同学们,欣赏完这一组图片,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生汇报

师语:同学们说得真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在丰收时节创作的歌曲。

2、 学习新课

1)初听音乐,说感受。 A、听完这首音乐,你感受到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么样的?

B、生汇报

师小结:歌曲的速度是稍快的,情绪是欢快地。这是一首丹麦民歌,描述的场景是丹麦人民在地里劳作时的情景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可以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吗?

生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这首歌曲的旋律走向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老师来范唱一遍,你们细心聆听,感受一下旋律的走向。

2)师范唱

3)按节奏领读歌词

4)跟琴唱简谱

5)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6)自主学习第二段歌词

7)检验学习成果,并解决难点句

8)跟录音完整唱

三、拓展创编

1、变换速度唱(改用稍慢的速度演唱)

1)请学生说说采用不同速度演唱的感受

2)师小结

2、器乐伴奏

1)拿出铃鼓、碰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2)老师演示,生练习

3)师生合作(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音乐感觉来拍打节奏。)

3、丰收的季节是如此的美好,老师也想表达一下自己喜悦的心情(老师拿出道具边唱边演)

1)师表演

2)师生合作,跟随音乐一起动起来

四、小结和拓展

1、课堂小结——(师结语: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与他人分享快乐,分享劳动成果的季节,所以,同学们,你们也要学会做一个懂分享的人哦。不同的国界,不同的地方,表达丰收喜悦的方式也会不一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民歌《丰收锣鼓》,了解不同地方的人庆祝丰收的场景,用愉悦的心情来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堂吧。

秋天丰收音乐教学案例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

2、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丰收之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进行简单的创编实践活动。

3、在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懂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唱歌曲。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互动。

2、理解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难点:

1、让学生熟悉节奏型,可以熟练的打出节奏。

2、能够按节奏型熟练地朗诵歌词。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丰收喜悦。

师:上课之前老师说出四种颜色请同学们判别初、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大家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金黄色、五颜六色、雪白色、浓绿色) 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力求学生用颜色去充分的感受季节的变迁) 师:同学们非常棒! 播放视频

1、视频播放结束了,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画面?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

2、学生回答,教师综述:

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在丰收的季节里收获了很多水果,有香蕉、草莓、橙子,苹果、葡萄、桃子,几个小朋友还共同制作了一颗水果树,同时大家也感受到了丰收的快乐。在丰收的季节里除了会收获很多水果外还会收获一些什么东西呢?

接着老师在播放几张图片,我们看到了沉甸甸的谷穗、枝头累累的果实、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田野到村庄丰收的景象,去看那丰收的秋天。

4、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二、新课学习。

导语:秋天的田野、果园是那么迷人,我们的农民伯伯唱着丰收之歌从远处走来了。

1、播放《丰收之歌》音乐。

2、师:同学们初步聆听了《丰收之歌》大家能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吗? 生:欢快、热情。

2、按节奏诵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1、师:你觉得怎样唱才能表现人们喜获丰收的情绪?

2、再次播放视频:学生再次听赏歌曲《丰收之歌》,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思想升华:知道果实是农民经过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对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

3、教师教唱,一句一句教授学生方法:多次演唱,拍打节奏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演唱。 (师生互动,面向全体,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3、游戏:

1、 画画

2、猜谜语

大家来猜猜吧。(出示谜语)一个老汉尺把长,胡子长在头顶上,身穿几层单衣裳,巧把珍珠衣内藏。(打一农作物) 生:是玉米。

4、法律知识点播

四、课堂小结。

音乐教案范文第7篇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热闹有余,成效不高,甚至成为耗时的“表演课”。究竟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才不仅仅流于形式,发挥它真正的魅力呢?本文就在学习和实践中合作学习失效的案例进行分析,谈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教学案例

五年级上册有一首欣赏曲《祝你快乐》。此曲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乐曲以ABA的形式构成,主题旋律采用不同的铜管乐器主奏,充满着朝气。从富有变化的音色和欢快活泼的风格来看,是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的,而且对于铜管乐器家族的了解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来体验音乐,通过听、唱、表演、演奏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试图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音乐的乐趣。因而在目标的设计上我注重了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让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不同的音色和乐器的演奏,并能通过相互合作,创造性地来表演乐曲。

为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也是对合作教学的尝试,根据课前的预设,我在乐曲表现的环节中安排了合作的版块,试图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创造性表现音乐的乐趣。

片段——失效:热闹的过场形式

师:接下来让我们分成四人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乐器或者声势来表现乐曲,请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分配组员的表演任务。(在打击乐器的嘈杂中、在学生热闹的聊天中度过了难熬的五分钟后)。

师:讨论结束。现在请小组上来汇报表演。

小组依次上前表演。汇报过程中,有些小组仍在排练,不关注台上的表演;学生选择的乐器节奏比较雷同,基本都为恒拍;乐器大多为齐奏,没有对比变化;只有少数小组组员配合默契,与音乐速度吻合,其他小组在搭配音乐时都略显凌乱,连贯性不足。

片段——策略:赋予合作的实效

1.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要求,并采用打分制。

2.同桌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明确乐曲的结构,讨论每个主题音乐搭配怎样的节奏比较合适。

3.各组交流创编的节奏。

4.组员选择自己能够表现的乐器进行练习。

5.组长进行组员的演奏检测,并适当调整。

6.各组合作表演乐曲。(上述过程中教师都在学生中间进行指导)

7.选择几个小组代表进行表演。

8.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

1.合作需要务实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与同学、教师在互相讨论、交流、表演中共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设计不能流于形式,只图热闹,为了合作而合作。应当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通过合作,使学生更容易体验音乐的本身。由于之前的课堂中没有小组合作的训练,对组长的安排和合作过程的要求都缺少一些实效性的指导和技术上的引导,以至于学生和我在这个环节目标性都很不明确,合作过程偏离中心,有些学生趁机讨论与音乐无关问题的现象,实效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进行合作教学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求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学间的交往、交流与相互帮助;肯定他们在合作中的良好表现,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合作的欲望。其次,要了解合作方法。可采取合作小组成员依次轮流表演,或“有一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伴奏。再者,要规范合作行为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为每个小组的表现打分。对于表现较差、影响小组合作学习进程的同学,老师要及时干预,用正当的教育手段阻止其不当言行,在教学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合作学习”的机制并付于实施,使每个孩子会合作,会交流,真正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2.教师指导不足,不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合作学习,并不是把任务交代下去,就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去讨论。虽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仍旧是这个环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案例中我在提出要求后,只是在计算环节中耗用的时间,随意地在各小组间巡视了一遍。没有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也没有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的交流方法。小组长在合作小组中占有绝对的领导权,主张采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压制组员们的其他见解。有的组员被动接受组长的意见,有的乘机聊天、哄闹,把合作学习当作与自己无关的事。导致讨论过程嘈杂无序,表演水平不高。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角色也开始了重新的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讨论之中,并且适时改变自己的身份。其实,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并不是清闲了,反而管理的难度加大了,需要关注的事情更多了。有时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给予帮助引导。对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教师不但要给予表扬,还可提出更深层次的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合作学习后评价不全面,激励性不足

音乐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声乐专业 重唱课程 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Case Studies on Vocal Teaching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Majors

FAN Ping, LI Xiaoliang, SHENG Ruiqiang, HE Chunliang, LIU Lin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Teaching case stud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majors to study vocal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case, and take vocal quartet and music aesthetic course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as teaching case, the study includes preparation stage of preparation,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after-school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vocal majors; quartet courses; music aesthetic

1 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记录和叙述,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的难点、重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还包括对整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总结。教学案例记叙的不仅仅是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记录伴随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案例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矛盾、产生的想法、解决困难和困惑而产生的思路和对策等。

研究高校音乐教学声乐专业教学案例,可以帮助音乐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正确地认识声乐教育在整个音乐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声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高校音乐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本文选取了对声乐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的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

2 重唱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重唱是声乐的演唱形式之一,重唱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唱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个人声发出的歌唱旋律叠加起来,并对叠加进行深入发展的一种声乐体裁,叠加的法则一般要遵从多声思维的法则。重唱在声乐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利用和声的技巧,使得声乐更加立体化。

在重唱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什么是重唱,并通过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了解重唱的组成,掌握重唱中各声部的特征。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将重唱灵活运用在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中。这就要求在声乐课上,要提高对学生嗓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声音运用能力。

在重唱课程上,笔者安排学生从简单的曲目开始练习重唱。在练习一段时间简单的重唱之后,可以给学生加入一些当前流行组合的重唱曲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去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在重唱训练中,要着重加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运用,包括声音的节奏、音色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想象画面,甚至要求学生根据曲目表达的情景来进行表演,锻炼学生的形体动作。课程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曲目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重唱曲目。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怎样去分析作品、怎样进行人物塑造,还要去训练多种形式的重唱和舞台实践。此教学案例的难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练习重唱中的声部平衡,培养学生控制好声音和音色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声音和其他声部之间的音准关系,那么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也会提高。

通过重唱课程的教学案例研究,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与诸位教师分享:(1)教师应当勇于突破传统课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实践,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在声乐教学中,可以把舞蹈或者表演与演唱结合起来。舞蹈与演唱的结合可以达到歌和舞相互渗透的作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氛围。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舞蹈方面的气质、风度、形体、表情等给予指导,这样的教法也比较生动。(3)在进行重唱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专业音乐学校对声乐系学生的要求包括学生要建立自己的歌唱声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而重唱是需要学生互助协作的演唱形式,更应当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

3 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

声乐是一种和美有关的艺术,她表现美,创造美,让观众感受美。声乐能把人的歌喉、音乐、语言、文学融合为一个整体,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能从声乐中获得美的愉悦。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11页)也不可忽视。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用心挖掘声乐的美,做好充分准备。在选择给学生用来练习的曲目时,也不能只注重呼吸、发声等技术训练,应该选择能让学生在旋律流动中更容易感受到美感的曲目。选择曲目时也要注意该曲目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价值。在最后的个别训练辅导备课环节,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个性,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演唱风格的多样化,保护学生的个性特色。

课堂教学以教师范唱为开端。教师先准确、完整地将歌曲演唱一遍,要注意演唱的时候必须感情充沛。范唱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样板,也使得学生通过聆听获得艺术的享受。范唱除了增加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职业形象。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笔者将范唱作为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范唱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歌曲加以介绍,包括歌曲的创造背景、表现手法、风格等等,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美感。

在接下来的学生练习中,要引导学生以审美为基础,不断地琢磨、理解、记忆。在练习中要注重带领学生从易到难。先从简单的音阶练习开始,慢慢进入带词练习,最后再到完整练习。

学生达到流畅演唱之后,课堂进入下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领会歌曲的内涵,感悟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抒发自己对歌曲的审美意境,进行创新演唱,对模仿演唱做一个提升,从在歌曲中感受美上升到从自我感受美的境界。

通过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笔者发现,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在声乐课上教师应当通过运用范唱、艺术处理、教唱、伴奏等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中饱和的情感,由此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4 总结

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记录、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并以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都是声乐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研究了相关课程备课阶段的准备工作、课堂实施过程以及笔者课后得到的感悟和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社科专项)“声乐教学常用案例研究”( 课题编号:2013JK050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26-127.

[2] 吴晓.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滞后的原因与对策探究[J].北方音乐,2011.4:85-86.

[3] 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5:116-118.

音乐教案范文第9篇

摘 要:音乐教案是音乐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影响教学效果。而音乐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其音乐教案的设计情况。因此,本文就音乐教案设计中所体现出的音乐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这一问题,从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分析与组织教材的能力、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熟知与教导学生的能力四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案;设计;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20世纪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2011年,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十年之际,为了更好地适应音乐教学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充分吸收了十年课改的基本经验和结果,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音乐教学设计,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课改的推进以及新课标的实施,对音乐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案作为音乐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对于音乐课是尤为重要的。而音乐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其音乐教案的设计情况。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的实施课程标准,设计出更好的音乐教案,为音乐课程的实施提供帮助,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一、概念

(一)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狭义的音乐教学设计。指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的文本材料。它是课程进行的重要依据,对教师具有指导作用。

(二)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即是从事某项工作时,一个人在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由自身的努力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能力及平素的修养、修习涵养的综合结果。

二、影响音乐教案设计的因素分析

设计音乐教案的过程,就是体现教师自身设计理念的过程。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与拓展、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及心理等特点,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音乐教师的设计理念

一个精心设计的课程对有效的音乐教育程序来说是必要的。而音乐教师的设计理念对音乐教案的设计是很重要的。音乐教师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知识的储备、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能直接决定教案设计的优与良。如今,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音乐教师更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融入在设计音乐教案中。在课程中,教师应选取适当的方法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以达到学生喜爱音乐的最终目标。

(二)音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

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运用教材时,需要对教材中的音乐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分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从某一点入手,由简到难、从浅至深,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相关知识,开阔其视野、丰富其音乐文化。

(三)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展示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不仅能够渲染氛围,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而且还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崇拜感,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展示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够为自己的音乐课堂增添特色,使音乐课堂更活跃、充实。

(四)音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现代艺术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没有人是天生的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天生的艺术家。梅里亚姆曾说过:音乐是人类的产物,它有它自己的结构,但没有它所生成的人权的行为,其结构不可以独立存在。与此同时,人类的行为是由社会与文化决定的。不同年龄的学生显示的文化是不同的,音乐行为不同,学习音乐的心理也有所不同。因此,音乐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尤其是音乐学习心理,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

三、音乐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

在音乐教案设计过程中,结合其影响因素,可以看出音乐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分析与组织教材的能力、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熟知与教导学生的能力四方面的专业素养。这样能使教师设计出更好的音乐教案,从而展现出更好的音乐课堂教学。

(一)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好的音乐教案,音乐教师的设计理念对音乐教案的设计是很重要的,而音乐教案中也最能体现出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如何。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在音乐教案的设计中,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好的音乐教案,展现出更好的音乐课堂。

(二)分析与组织教材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对教材中的音乐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分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从某一点入手,由简到难、从浅至深,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相关知识,开阔其视野、丰富其音乐文化。

(三)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展示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不仅能够渲染氛围,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而且还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崇拜感,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展示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够为自己的音乐课堂增添特色,使音乐课堂更活跃、充实。

(四)熟知与教导学生的能力

音乐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尤其是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

四、如何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需要教师思想开放,及时掌握国内外教育方面的最新理论和最新动向,并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教育实践。同时,音乐教师需要储备广博的知识,并且不断学习及更新,这样才能拓宽自身的艺术视野,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以适应时代需要,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

除此之外,音乐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感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知晓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从而选取适合学生的内容、适合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容易掌握音乐,从而喜欢音乐。

音乐教案的设计是一个预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音乐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得以体现的过程。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从而设计出更好、更优秀的音乐教案,为音乐课程实施做准备,从而很好的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 尹爱青著.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尹爱青著.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5] 曹理、崔学荣著.音乐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音乐教案范文第10篇

一、歌词讲解失去音乐课特点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海》教学片断(人音版第二册)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声音来朗读歌词。

[教学情景:教师将《海》的伴奏音乐进行循环播放作为背景音乐,并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幅蓝色的大海画面。学生深情地读“大海啊望不到边,多广阔的海”,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另一幅月夜的大海画面。学生继续读“太阳啊已经下去,月亮升上来”。]

师:孩子们,老师没有从你们的歌词朗读中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与月夜的美景。

[教学情景:教师结合音乐与画面深情地朗读歌词并讲解大海是如何的辽阔与美丽,大海资源是如何的丰富等,目的是想启发学生深情地读出大海的辽阔、月夜的美丽。]

师:孩子们,请深情地再读一遍歌词。

[教学情景:学生按教师要求读好第一段歌词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段歌词的教学。](此教学环节用时近十分钟)

从表象看,该教学环节是在音乐的弥漫下结合图片朗读歌词较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但只要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该教师在完成歌词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将歌词讲解得太细,已经完全将歌词朗读变成了语文课中的配乐讲解。其实朗读歌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只不过是让他们在音乐弥漫中了解、认读歌词而已,教师没有必要用语言注解得太多。

二、多媒体依赖造成教学负担

教学案例一:表演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教师带领学生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进行了很多音乐活动,并学习新歌曲,收到很好的效果,接着……]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教学情景:教师正准备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伴奏时。计算机突然死机了,该教师在计算机旁左弄弄右摆摆了好一阵子。眼看学生已经不耐烦了。才坐到钢琴旁,一弹伴奏令人哗然:首先歌曲是降E调,该教师弹的是自己熟悉的调。给人一种歌曲调偏低的感觉;在学生演唱一遍歌曲后,可能该教师觉得弹D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位置和状态都没有弹降E好,于是决定弹降E调让学生再演唱一遍歌曲。这一次不知道是该教师平时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还是本来自身教学基本功就不够,总之她的伴奏无数次地出现错音。完全影响了学生的歌曲演唱及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现]

教学案例二:聆听音乐《霍拉舞曲》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四册)

[教学情景:教师在上课前将音乐教室布置成一个晚会的现场。]

师:在美丽的罗马尼亚,正在举行国际儿童音乐夏令营,来自各国的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东道主罗马尼亚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舞曲(播放《霍拉舞曲》,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跳圆圈舞。)  师:大家开心吗?  生:开心。  师:是什么让你们这样开心?  生:舞蹈、音乐。  师:对,这首欢快、热情的《霍拉舞曲》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请同学们选一种颜色来代表音乐的情绪。

[教学情景:学生回答“蓝色”,教师请学生再想想有没有其他颜色更代表热情,学生又回答“黄色”,该教师还是请孩子们再想想……如此这般了好一阵子终于有学生回答出了“红色”,该教师如释重负地说“完全正确”。]

原来这位教师在多媒体上制作的是“红色”代表热情的情绪,如果学生没回答出“红色”那她就没办法出示制作的教学课件。其实学生回答什么颜色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认为哪一种颜色在自己心中代表热情就行。

从上面两个课例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课堂固然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但是,过多依赖多媒体反而变成教学负担,尤其是音乐教学,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不仅不利于促进教师对音乐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还容易形成对多媒体伴奏的依赖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语言还变相地在注解音乐,其实,音乐是非语意性的艺术,它需要每一位学生用心去体验、感知。

三、新课导入失去音乐之源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这是什么》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上课铃响了。老师用了很多好的方法组织学生快速地将情绪投入到音乐课中,接着……]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坐在地上,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放在小凳上。

[教学情景:学生快速准备好]

师:请听老师的谜语并在纸上画出谜底“这是什么?”

[教学情景:教师语言导入:“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请孩子们开动脑筋,把老师的谜底画出来。  [教学情景:静悄悄的音乐教室,学生苦思冥想画老师出的谜语的谜底,有画马的、有画马车的、有画钟的……时间过了很久终于有部分学生举起小手,告诉老师已画好谜底,于是该教师请部分学生出示谜底并公布答案。]

象这种离开音乐的导入形式还有很多,看似新颖但有违《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音乐课应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其实该教师完全可以用歌曲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来猜这个谜语,这样既生动有趣又不离开音乐,很合乎《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观。

四、相关文化知识拓展脱离音乐之本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五册)

[教学情景:课堂上,教师以舞蹈、打击乐等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你们去过内蒙古草原吗?

生:没有。(因为他们大多是南方的孩子)

师:那你们想了解内蒙古草原及那里小朋友的生活吗?

生:想。

[教学情景: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幅内蒙古的图片。绘声绘色地介绍草原的辽阔、蒙古族服饰的美丽、牧民的热情好客、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包括摔跤、赛马、射箭等),整个民族风情拓展用时十三分钟。](这一教学片断完全是在上社会课)

音乐教案范文第11篇

任何解释都不可能与原文本意义完全一致,只能相对忠实于原文本。解释学肯定“前见”或“偏见”的作用,将其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前提条件和获得共识的基础。解释学认为,“偏见”即“前见”、已有之见,又称先见、前理解。由于不同的解释者有着不同的“前见”和视域,并且文本又都是由具有多义性的文字来表达的,所以人们对于同一文本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而且解释者的“前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们对某一文本的解释也是永无止境的。“视域融合”意味着一种崭新视域的生成,所以解释绝不是重复或复制,而是一种创造。对话需要“理想的话语环境”。哈贝马斯认为,解释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学领域,只在文本的字面发挥作用,因为语言的习得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受它们发生的社会条件和权力关系的限制。对话需要一种批判反思的精神,建立没有霸权的对话环境,使交流没有扭曲。保持意识形态中立,从而构建一种“理想的话语环境”。[9]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之间的观点虽有分歧,但他们的分歧正好也是他们的互补之处。可以说,解释学肯定人们的“前见”或“偏见”的正面作用;强调在“视阈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提出的“平等的对话观”和“理想的话语环境”等都可为寻求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式音乐教育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启示。

二、解释学视域下的合作式音乐教育研究案例分析

下面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说明如何从解释学的角度去引领合作式音乐教育研究中的合作各方。案例一研究参与者:大学教师,某私立初级中学校长,该校4位音乐教师研究内容:音乐课程超市的开发研究目的: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及能力特点,打破统一课程名称、学内容、学模式的音乐教学格局,开发出不同性质的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以符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民办学校的知名度,吸引生源;同时增强本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升她们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背景简介:研究的起因是该初中民办学校,生源参差不齐,教师教学动力不足,校长为了活跃校园文化,办出民办学校的特色,计划先从没有升学压力的艺术课程开始,开发一系列的课程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由此求助于大学音乐教授,希望借助大学教师的力量,指导该校开发相应的音乐课程。第一次碰头会,校长说明了合作式教育研究对该校发展的意义,接着布置了任务,要求4位音乐教师根据个人专业特长,甲教师开设“京剧欣赏及表演课”;乙教师开设“音乐剧欣赏与表演课”;丙教师开设“传统与现代———民歌与流行音乐鉴赏”;丁教师开设“合唱课”。会上,大学教授发现4位教师略显不快的表情,于是提议大家讨论一下,提提想法,说说困难。这时校长插话说:“有困难要上,很大困难也得上。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你们继续讨论,我还有一个会要开,先走了。”4位音乐教师面面相觑,谁也不做声。碰头会就在“接受任务,回去准备”中尴尬地结束了。大学教师意识到问题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会后通过QQ与4位音乐教师沟通,获悉大家不快的原因。甲教师说:“虽然我能唱一点京剧,但与她们三位的课程相比,恐怕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学,一开始就处于弱势的地位,如何开展下去?”乙教师则说:“手头没有多少音乐剧的资料,还要表演,没有道具,有钱给我们买吗?这么多工作量校长给我们加工资吗?”丙教师也是认为工作量大,提议不如由大学教师帮忙提供教学资料,由她们执行上课即可;只有丁教师没有意见,因为她原来就是训练学生合唱团的教师,轻车熟路,没有太多忧虑。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大学教师答应主要由他提供教材(合唱课程除外),教师实践即可。谁知在接下来的合作过程中,教师们不是反映课程内容太深,就是抱怨学生没太大兴趣。她们建议大学教师选些好懂易学的内容,如不要学传统的京剧片段,要学京歌之类的;民歌也不要学那些“老土的”,建议加些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民歌。而作为民族音乐学学者出身的大学教授,秉持着“传统即是经典”的学术理念,认为不能学唱“改编得太过分的‘非传统’的东西”,委婉地批评说:“学生不喜欢,主要还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仍然坚持选择“经典的唱段、地道的民歌”作为相关课程的内容。接下来的实践中,音乐教师兴味索然,应付了事;大学教授颇为不解,跟校长抱怨说教师素质太低;校长看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甚为失望。最后,这一原本充满美好愿景的研究只能偃旗息鼓,草草收兵,以失败告终。这一案例双方的合作关系可以称为支持式合作研究。在这一模式中,需要校内的行动者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较强的理论思维水平,对教育实践有深入的理解能力,明确的教育理念和行动能力。校外的教育者则作为新理念的分享者、问题的协助发现者和改进策略与方法的研讨者,为校内行动者提供帮助。在该案例中,研究伊始,整个团队没有达成研究的共识,参与研究三方各有目的。校长的意图是逐步建立一所具有艺术特色的民办学校,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需要用行政的手段激发出来,才能有精彩的音乐课堂和丰富的校园文化。大学学者是抱着验证教育理论的目的参与该研究的。而作为最重要的课程实施者的4位音乐教师对该研究可说是一无所知,她们往常的工作习惯是得过且过,并没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一开始她们兴致勃勃,以为大学教师就是来帮助丰富音乐课程的,至于如何开发相应课程、如何丰富教法、如何活跃校园文化,除了大学教师做了一些案头准备,了解了4位音乐教师的特长之外,其余教师均没有太多的思考。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首先,校长、教师和学者三个合作的主体,他们的价值期盼不同。尽管三方可能围绕音乐课程开发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事情,但身份和背景的差异决定他们对事件有不同的价值期盼,对经验及其意义有不同的取舍。有论者认为,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是合作研究的基础条件。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根据解释学的观点,人们的阅历不同,工作性质不一样,持有不同的“前见”和“偏见”,对事物观察的视角有歧义是可以理解和认同的。不同的视角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读取和解释就会大相径庭。重要的不是消除这种不同,而是意识到它的存在,在倾听“他者”声音的时候,丰富自己的想法并表达自己的声音。因此,这一案例中的大学教师,应该允许并维护音乐教师的合作期盼的差异,接纳她们的合理要求,而不是迫使她们舍弃自己的观点。合作式教育研究需要在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展开,它不是理论研究者自上而下的“粗预”,亦非理论向实践的“强势介入”。伽达默尔说:“理解的过程就是两种视域的不断交融,不断对话,达到‘视域融合’并形成一个新的视域的过程。”该案例的所有参与者各有不同的视阈,但自始至终,并没有融合起来,因此,双方对合作的困难没有适度的预见,无法宽容和接纳别人的意见,也就难以调整自己的观念。另外,该案例中,校长与大学教授相互之间虽有事前的沟通,却没有对4位音乐教师做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探讨该课题的可能性和适切性,进而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大学教师和校长只是想当然地将研究进行前期的预想和设计,然后就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要音乐教师开始合作。音乐教师尚未从心理上接受和理解该行动研究,注定了合作之路从一开始就已布满荆棘。“理解首先就是与他人达到相互理解。在面对文本、不同观点和见解、他种生活形式和世界观时,我们可以让我们自己的前见起作用并能丰富我们自己的观点。”[10]首先校长武断不民主,没有为合作的双方提供平等对话的机会;当音乐教师提出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的问题时,该信息没有得到反馈,大学教授只是想当然地组织他认为必须传授的内容,只有一方对另一方的纯粹输入,合作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合作式教育研究的参与者,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具备批判的意识,批判的意识首先要建立在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并努力争取对方理解的基础上。这一研究模式不能仅依赖于外在的权威,实践者可以具有自我决定性。该案例中,音乐教师虽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些建设性意见,但并没有凭借自己教学经验的“前见”来丰富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消极地依赖外来的支持者,将自己的研究角色定位为纯粹的操作者和执行者。这也是导致研究双方没能互相理解的原因之一。案例二研究参与者:师范大学音乐教育教授,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工作室成员(其中,大学教师是作为该研究组的理论导师,音乐骨干教师工作室则由1位组长和5位成员组成。)研究内容: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合作式研究提高音乐骨干教师对教育行为、教育环境的反思能力,并提高她们的论文撰写能力。以下是笔者在该研究的过程中与几位骨干教师的原生态交流的几个片断:

片断一:合作之初的交流

在第一次会议上,A教师说:“我想研究小学生音乐学习中‘参与’的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非常活跃,参与度很高。但我发现一学年下来,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我对A教师说:“你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参与的问题。学生们的参与是何种形式的参与?学生的参与与你认为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什么关系?你需要先弄清楚这方面的内容。我可以为你提供相关的文献,我们可以先做一些理论方面的储备,再来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生参与的课程。”B教师说:“我想研究客家山歌进课堂的问题。现在的小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民歌了解得太少,我在客家地区工作,我通过我的课堂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时,小组长说:“你不是客家人,连客家话都不会说。我看行不通。”B教师说:“我只是目前有这个想法而已,客家山歌我会唱一些的。”我也有点疑虑,她连客家话都不会说,怎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呢?但抱着倾听的目的,我没有马上否定她的想法。而是建议大家敞开心扉,先把自己的研究设想详细表达出来,大家互相倾听后再做判断。教师的“前见”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我们的情境理解提供条件,但这其中也不乏错误的或片面的见解。该案例中,A教师的“前见”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即“有效教学”,当然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这时,合作方应该运用其“前见”,修正“前见”,而不是消灭“前见”。于是,笔者在A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做了相应的引导,提出了相关的研究问题。而不是一开始就批评或否定。在合作式研究中,研究者“倾听”的实质是将言说的权利还给教师,让教师拥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实践和场合。这也是遵循解释学所推崇的对话要创设“理想的话语环境”的理念。哲学解释学认为“视域融合”的过程实际上是解释者与文本作者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主体间交互理解的过程。伽达默尔说:“对话中的相互理解,既包含使谈话伙伴对自己的观点有所准备,同时又要试图让陌生的、相反的观点对自己产生作用。”因而理解不是由理解者对文本含义的纯粹客观的把握,不是理解者对文本(或文本作者)的单向认同或臣服,当然也不可能是理解者主观任意地去构筑文本的含义,而是理解者和文本作者两个主体之间在平等“对话”基础上达成“视界融合”的过程。就如那位想要研究客家山歌进课堂的教师,在沟通中得知,她虽然不太会说客家话,但她的先生一家都是客家山歌的爱好者,她的婆婆还是远近闻名的客家山歌手,在他们的影响下,她也学会唱一些客家山歌了。所以,她的研究是有基础的。因此,在合作式研究中,研究者能否发现对中小学教师有意义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是否愿意创设“合理的话语环境”,引导中小学教师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表达清楚,从而在此过程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是研究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片断二:个案分析阶段

音乐教案范文第12篇

四川省安县桑枣初级中学622650

音乐教育不同与其它学科,怎样把音乐课上的多姿多彩,让学生们想上、爱上,这需要我们音乐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音乐课堂上掌握一些语言技巧,让赏识、激励、微笑充满课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像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管理者。他所做的工作不再是对学生管手管脚,强化对学生的控制,而是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出发,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实践中探索,在对话中发展。音乐课气氛应该是活跃的,但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特别好斗、顽皮,有时甚至会捣乱或恶作剧,他们大多想将自己一周以来所有的学习压力和烦恼都尽情宣泄在音乐课堂上,那就势必造成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你所想象不到的"小插曲",此时,教师该怎么办呢?

案例一描述

我在向学生介绍民族管弦队中木管乐器组的箫时,我说:"这就是箫,也称洞箫,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管乐器,常用一根竹管做成,一端有吹口,竖着吹……",我的话还没有说完马上有个学生叫到:"老师我见过箫,是深紫色的……",班上的一个捣蛋鬼故意插嘴:"老师,那不是箫,那是甘蔗……!"课堂顿时哄堂大笑,我立即补充:"这个同学观察真仔细,它们长得有些相似,但有不一样的地方,箫的身上有六个或八个孔,而甘蔗身上没有,是一种农作物,箫是一种乐器。"。我在说的同时,眼睛的目光看这他,他有点不好意思。这个同学实际是想用这种方式让老师注意他的存在,如果在此时我批评他可能这节音乐课他都感觉没意思。最后我表扬了这个同学想象力丰富。我说:"音乐给大家一个想象的巨大空间,希望你们展开想象翅膀去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喜悦"。

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这个同学的捣蛋我没有厉声地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是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逆反心理转变,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严"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以宽容、赏识、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深受孩子的敬佩和爱戴。

分析反思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人的生命演变正如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初中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流向学。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她的描述与新课程标准关于新课堂的描述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课堂的动态、发展性。都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如本案例中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如果教师对这种情形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甚至避而不谈,教学怎能有个性?又怎能有生机?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捣乱"现象屡有发生,如何处理它,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每当这时,我都思考:如何"蹲下来看学生",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然而,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赏识时,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一种让人喜悦的情景!你对学生的宽容、理解、赏识,学生将会以更大的积极进取回报老师。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呢?

1.发扬民主,赏识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音乐课是门特殊的学科,它要求课堂气氛活跃,当出现"吵闹"、"哄乱"时,音乐教师不必板着脸去压制学生,指责学生。而此时正是考验你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最佳时机。不同的处理方式,将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表现状况:一种是毫无生机、冷冰冰的课堂;一种是充满灵性和生命力的课堂。

心理学研究再表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的状态最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老师是学生学习中的辅导者,是思想的领路人,是活动中的好朋友,作为音乐教师,应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大度的心态面对学生,运用教育机智,变"捣乱"为"教学资源",借机营造出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发挥想象,去尽情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2.尊重学生,激发具有独特体验的创新思维

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的反映是多元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感知音乐的同时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和体验,他们是那么具有灵性和思想。实践证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音符,更是一中情感释放、自我表现的创造活动。教师应允许、尊重学生这种独特的体验,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创造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表现、创新,而不必担心他的回答是否会受到批评——无论他们的创造是多么幼稚和离奇。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赏识、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即理解,赏识即尊重,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

音乐教案范文第13篇

年级:适合湖南省编教材第四册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即兴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巩固已学的音乐知识,促其掌握并运用。 2.提高学生听辨八度以内单音的能力,听记简单节奏的能力和即兴律动,即兴歌表演能力。3.考查学生对音乐 主题(以声乐为主),乐汇熟练程度,对音乐的接受、反应能力是否敏捷。4.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知识、练 技能,开发智力,发展创造力。5.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红绿灯卡片,唱名头饰,儿歌卡片,节奏卡片,歌单,律动谱。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就座,师生问好, 用谈话式引入课题并板书,即兴接龙游戏。

二.即兴默唱接龙

教师出示一张正面画着红灯,背面画着绿灯的卡片,学生看到红灯就默唱,看到绿灯就接下去放声唱。歌 曲《小红帽》。

附图{图}

四.即兴节奏记谱接龙。

要求:教师念儿歌,学生听后每人一小节或两小节,把儿歌的节奏记录下来。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卡片。

附图{图}

五.即兴听音接龙

指名8个学生分别扮演8个唱名,教师弹奏音阶的上行或下行,或由8个唱名组成的简短旋律,8个学生听后 很快按顺序排列好。

六.即兴唱歌接龙。

要求:①由教师开头,每一个接唱者在五秒钟内接唱出一句现成的乐句。②后一个人接唱的第一个音必须 是前一个人的最后一个音。③每一个人所接唱的乐句彼此不可重复出现。④接唱者音要准,节奏要稳,旋律要 通顺,以上违者被淘汰。

附图{图}

要求:每个小朋友按律动谱的节拍表演四个动作,一个乐句一个动作。这四个动作要连贯、流畅、符合节 奏,每个同学所表演的动作和主题要避免重复。如:放学回家(收书、课本,背书包,排队,与伙伴拉手赶回 家);上学迟到(洗漱,吃饭,看表后赶快跑,迟到了喊报告);还有跳绳;拔河;打球等。指名上台随音乐 表演。全班同学评议,谁表演的最精彩。

八.歌表演即兴接龙

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首新疆民歌:(《娃哈哈》、《我爱雪莲花》)。

2.复习歌曲《我爱雪莲花》(出示歌单)

3.谁能表演一下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呢?(指名表演)

4.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含义。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动作(每组一个乐句或一段歌词)。

6.以组为单位选送一个同学上台进行即兴歌表演接龙。

九.老师小结本堂课活动情况,肯定学生的成绩, 鼓励为主。下课。

专家点评

此教案通过生动活泼的即兴接龙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音、听节奏的能力和记忆力,以及对音乐的 敏捷反应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即兴歌表演能力;同时由于接龙游戏需要互助协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 体主义意识,是一个一举数得的好教案。

音乐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音乐教学论 实践

音乐教学论是一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必修课程。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与基础教育实际的联系,教学方法多以讲授为主,致使大部分学生在教育实习之初及参加工作后较长一段时间对音乐教学工作难以胜任。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案例教学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对于促进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和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有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运用大量真实、典型且具有时代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案例,一方面,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能够以教师的角色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间接地锻炼了他们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隐含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案例的观看、分析和讨论,能够加深他们对抽象音乐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促进从教育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

(二)改变教法与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试探、提问、假设、评价等方式,启发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参与讨论、课堂实践等方式,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和学法,注重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教师思维碰撞所产生的兴奋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所形成的自我实现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有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倡导协作互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以学生参与式、合作式学习为主,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参与者,问题的解决者、对话者;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平等的对话人、教育教学情景的创造者。案例教学为音乐教学论的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开放的氛围,为师生提供了共同参与教学、相互协作、多向互动的机会,体现出师生间平等交流、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关系。

二、案例教学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及体验。案例教学是一种关注真实情境和实践过程的体验性教学形式,符合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特征,可以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一)筛选案例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案例资源非常丰富,但并非每一个案例都适合音乐教学论的教学。因此,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对案例的筛选。教师在筛选教学案例时应注意:第一,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教学对象,精心筛选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将几节课的相关片断叠加起来;第二,真实性。教师在筛选案例时应注重案例的客观真实性,选择真实的音乐课堂教学实况或特定的教育现象。因为,只有客观真实的教学案例才能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生动表达教学的本质特征及科学性;第三,适时性。随着知识内容的不断更新,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运用的案例也需要及时更新。音乐教学论课程所选取的案例不仅要充分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反映最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现象或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要体现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这样才能有效弥补音乐教学论教材的相对滞后性。

(二)呈现案例

呈现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在音乐教学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形式与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与音乐教学论相关的案例形式有论文、教案、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呈现案例的方式有文字描述、口头讲述、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角色扮演呈现、模拟教学呈现等。呈现案例不仅是向学生展示,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案例的形式与呈现方式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好呈现案例的最佳时机,如讲授理论知识之前、讲授理论知识之后、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等。

(三)分析与讨论案例

分析与讨论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分析案例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案例的关键,把案例中的内容与音乐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联系起来,找出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案例讨论是学生在独立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同时也了解他人对本案例的看法,共同分析,集思广益,达成结论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与讨论时要注意:第一,确立学生在案例讨论与分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第二,教师作为案例讨论与分析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参与讨论,使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四)总结与评价案例

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是案例教学的必要环节。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后,通常先由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所达成的目标,结合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情况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价,主要包括:第一,对案例涉及的相关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第二,对案例讨论中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讲解与总结;第三,对案例讨论中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总结与评价案例既可以由教师来开展,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调整视角,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在案例总结评价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有利于发现新问题、生成新经验,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五)后续应用

进行案例教学的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音乐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模拟授课、微格教学等教学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案例教学延续运用到教育实习中。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后续运用,学生可以把在案例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既可以丰富教学案例,又有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从而缩短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职业适应期。

三、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受到案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注重案例库建设。资源丰富且高质量的案例库是音乐教学论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目前,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案例资源不足、内容相对滞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共享平台。因此,案例库的建设亟待解决。建设案例库既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也需要教师平时及时收集、整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涌现的有教育价值的优秀案例,同时学生在试讲、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优秀案例也是案例库的重要资源。

第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音乐教学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而且还要理解案例中隐含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胜任自如,把案例教学和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向深入。

第三,学生应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了使案例教学能够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有效实施,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加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意识,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

结语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音乐教学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案例教学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积极探索和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对于改革高校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2]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16).

[3]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4]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音乐教案范文第15篇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理解将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朗读。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准备: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读课题。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段。

(1)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教师出示带背景音乐的图片)

(2)看了图片,再读一读第一小节。

请你谈一谈维也纳这座城市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3)维也纳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指导朗读。(配乐)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那么为什么把维也纳叫“音乐之都”呢?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请你说说你找到的中心句。

交流:(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2、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3、你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查资料研究研究。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浏览相关的页面、读读有关的课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寻找答案,并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回复在“说一说”栏目中我给大家发的帖子下面。

4、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回复感受。

5、全班交流。

(一)第一方面。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说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教师指导理解“摇篮”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谁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生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展示音乐家图片)

(2)教师总结: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3)谈一谈你读了这一部分内容后的感受。看看同学们的感受。

(4)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二小节。(配乐指几名读,再齐读)

(二)第二方面。出示第3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2)交流“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文字等资料。)

(3)“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中的“装饰”与“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中的“装饰”有什么不同?

看来“装饰”用在这儿来形容维也纳是多么的准确。

(4)谈谈你读了以后的感受。请你抓住重点词语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配乐)

(三)第三方面。出示第4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2)交流:“随时可以听到”、“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在晚风中飘溢、回荡”、“室内演奏”、“最有趣的是”。(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音乐资料)

(3)谈谈你的感受。看大家的感受。

(4)悠扬的乐声搀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真让人心情舒畅。指导朗读。

(四)第四方面。出示第5、6段。

(1)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怎么样?(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2)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让我们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3)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

(4)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让音乐之都更美。

(5)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了吧!

三、总结朗读课文,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学完课文,你一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赞一赞”栏目中,用一、两句话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在“测一测”栏目中完成练习。(选择词语的意思)(教师在系统中全面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2、课外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来给图片资料配音乐旁白。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