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

电子图书论文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1篇

1.1基本概况

目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共购置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3个中文电子图书,在此分别对它们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个电子图书系统中,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和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的范围比较广泛,覆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业技术等各个领域,但在2个系统中被收录的比重又各有不同,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是针对西安科技大学地矿特色鲜明而购置的专业数字图书馆,它侧重矿业工程及相关类图书的收录。

1.2年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购进的书生电子图书101081种、矿业工程电子图书16143种、超星电子图书91266种统计数据为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的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量。在近4年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使用过程中,书生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从2010年书生阅读下载量是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的2倍,到2011年书生和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基本持平,而到2012年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反超书生,几乎是书生阅读下载量的2倍,超星虽然是2012年新增的电子图书,但从2012年10个月的阅读下载情况看,仅略低于矿业工程,而远高于书生,超星电子书2013年的阅读下载量完全超过书生和矿业工程。分析其具体原因如下:首先,2008年年底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始陆续采购电子图书,最先试用的是书生电子图书,2009年年底才购进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所以全校师生最先接触、使用和熟悉的便是书生,在2010年全年的阅读下载量统计中,书生远远高于矿业工程;其次,虽然购进的书生电子图书数量远远高于矿业工程电子图书,但矿业工程电子图书的内容主要是与本校学科特色相吻合的专业图书,加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随着读者对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的逐步了解,无论是撰写学位论文,还是完成科研项目,需要借助大量专业书籍的帮助,在这些方面,矿业工程的优势是书生所无法匹敌的;最后,超星是三种电子图书中唯一一个每年都及时更新图书数据的,它的优势在于读者可以看到最新的书,而书生和矿业工程所收录的基本是2007年以前的书,在时效性方面超星要优于书生和矿业工程。

1.3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2013年12月11日~31日期间,在网上开展了电子图书读者满意度调查,共收回116份有效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是否了解电子图书及了解的途径、电子图书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对电子图书的意见和建议等几个方面。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得到以下结果:97%的被调查者身份是本科生,62%的读者是通过图书馆网站了解到电子图书的,有67%的被调查者使用电子图书的原因是用于教学参考,有53%的被调查者对电子图书的了解程度为一般,仅有20%的读者了解电子资源,经常使用电子图书的人数仅占15%,认为电子图书能够满足需求的仅占32%,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图书的仅占2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最大的电子图书使用群体为本科生,而他们阅读电子图书的主要目的为学习参考,仍有近三成的读者不了解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在电子图书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人很少,相当多的被调查认为目前现有的电子图书不能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同时,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还没有很好地掌握电子图书的查询、阅读和下载方法。被调查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认为电子图书种类不够丰富,希望多采购管理类、文学类电子图书;②对电子图书的使用方法不够清楚,希望图书馆能多组织讲座培训,增加读者对电子图书使用方法的了解;③更新不及时,特别是理工科技术类的图书,希望能更新快一些,满足读者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认知。

2提高电子图书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2.1制定科学的馆藏发展策略,合理建设电子图书资源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都是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用户阅读习惯等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纸本图书的采购量都应该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但是,随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图书馆也看到了电子图书在未来发展的前景,在采购图书资源时,应该注意二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在目前,中文电子图书比纸本价格低很多的情况下,可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同种电子图书的采购,减少纸本副本的购买量。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又可以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

2.2引进新型电子阅读终端,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

面对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界必须引进先进的电子阅读器,吸引读者到馆借阅,从而提高读者对馆藏电子图书的知晓度。手机阅读具有社会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和优势,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推广手机阅读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成新的阅读载体,新的阅读形式层出不穷,图书馆应不断摸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提高读者服务满意度,提高馆藏利用率。

2.3统一电子书检索平台

从读者调查问卷读者建议看,电子图书使用不方便也是主要影响读者利用电子图书的因素之一。目前,图书馆将电子图书作为电子资源,普遍只是在电子资源栏目列出电子图书的链接,书目查询系统一般只提供纸本馆藏的情况,这种将电子图书和印刷型图书分开揭示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图书的利用。图书馆可以考虑将电子图书的链接整合在书目检索系统中,方便读者在书目检索系统检索时在一个检索平台就可了解不同馆藏形式,这样既丰富了书目系统的内容,又便于提高电子图书的馆藏利用率。

3结束语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2篇

1.1美国电子图书供应方主体构成

因为电子图书灵活的出版形式、多样化的格式等因素,美国面向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供应方也较为多元化,主要包括:传统出版商、自出版a公司、新兴的电子图书在线零售商、面向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经销商等。在这些性质各异的电子图书供应主体中,传统出版商是商业模式构建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截至目前,尚无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可以被所有出版商或经销商认可。

1.2核心诉求

面对电子图书公共借阅的旺盛需求,电子图书供应方基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侧重的商业诉求与主张

1.3分析

综合分析表1可以看出,电子图书供应方的诉求虽然大相径庭,但其核心理念却基本一致:既合作,又限制。

1.3.1合作

经过前些年的激烈争执乃至拒绝向公共图书馆开放获取之后,近两年来,通过富有创造性的举措探索电子图书公共借阅的操作方式和服务空间,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电子图书供应方的共识。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企鹅推出电子图书借阅尝试,Smashwords推出借阅项目,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作为电子图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机构用户的商业价值日益受到电子图书供应方的重视。

1.3.2限制

当前面向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各有侧重,究其本质,都是为了限制图书馆对电子图书的利用。这种限制主要集中在销售和借阅两个方面。①销售限制。在各项因素中,电子图书供应方向公共图书馆开放电子图书获取所附加的限制条件是构建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销售限制主要表现在:其一,高定价,以超过零售价2倍甚至3倍的价格向公共图书馆销售;其二,延迟发售,首次出版6个月才可销售;其三,限制借阅次数,对借阅次数进行总数限制,一旦超过了借阅总数,图书馆需再次购买。总体而言,电子图书供应方向公共图书馆出售电子图书的条件要比实体书苛刻许多。定价的虚高对于公共图书馆的预算形成了较大压力;延迟发售则极大限制了畅销图书、热门图书在图书馆的借阅,而这类电子图书正是读者迫切需要的;借阅次数总数限制使得图书馆不可能永久持有图书,而是类似于租借或者订阅。②借阅限制。其一,单用户限制。电子图书的借阅基本上复制了实体书的模式,即一本电子图书只对应一名读者,同时借阅人数取决于复本数。这种单用户限制是所有电子图书供应方共同的诉求,基本上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明确了这一点;其二,借阅范围限制。原本必须局限在图书馆实体范围之内,后扩展为图书馆服务半径内的持证读者都可进行借阅;其三,借阅期限限制。借阅的期限通常限制在14天之内,但对于部分电子图书供应方而言,尚存有可变空间。

2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应对思路

2.1核心诉求

对于电子图书供应方的诸多限制主张,各大公共图书馆也应时而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2.2分析

面对纷乱复杂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美国公共图书馆采取既妥协又坚持的方针,不断调整借阅主张,以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与借阅业务之间最合适的平衡点。

2.2.1妥协

通过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电子图书借阅的实践可以看出,图书馆对于单用户限制已经事实上默许。所有的借阅服务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对于电子图书供应方的其他限制,尤其是销售上的限制,公共图书馆被迫暂时接纳,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补偿性方案。其一,关于高定价。公共图书馆可以以高费用采购电子图书,但应允许两个或者多个读者同时借阅;或实施可变定价,意即在高流通阶段采用高定价,流通率变低之后,定价下调。其二,关于延迟销售。延售的电子图书应享受特别折扣,特别热门的图书可考虑额外付费。其三,关于借阅总数限制。可结合“日落”条款,即在持续购买几年之后,即可永久持有。对于不太畅销的图书,如果借阅次数达到总数时,电子图书已经不再公开销售,图书馆应可自动永久持有。

2.3坚持

根据ALA等相关机构的报告,美国公共图书馆界在妥协的同时,在一些问题上也毫不退让。目前,美国公共图书馆认为最重要,且最为紧迫的主张主要有三点:其一,所有公开出版的电子图书均可平等地开放获取,这是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的基础;其二,需要提供一些选择方案,让图书馆可以像实体书一样实际上拥有电子图书,并相应获得永久访问、转移等相关权利;其三,要求电子图书供应方开放元数据和管理工具,以便于公共图书馆将物理馆藏和流通电子图书馆藏进行系统整合,减少了借阅电子图书所需要的步骤和点击次数,为读者提供可一站式访问的集成服务。

3美国公共图书馆创新探索

在图书馆与电子图书供应方博弈的过程中,美国公共图书馆或是另辟蹊径,探索、实践新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或是理论上提出有利于图书馆的商业模式。

3.1实践案例

科罗拉多州的道格拉斯县图书馆从2011年开始,通过联盟的方式直接与出版方谈判,以25%-45%的折扣价格购买电子图书。一旦购买,图书馆就可拥有永久权利。另外,道格拉斯县图书馆联盟还自主开发了新的系统,将数字内容系统与物理馆藏的目录系统进行了无缝链接。以目前的实践而言,这种商业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加入到这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版社已经达到了17家。道格拉斯县图书馆的创新实践绕过了第三方经销商并开拓了新的供货渠道,比如中小出版商、独立出版人和当地作家等,极大提升了图书馆在电子图书商业模式探索的议价能力与谈判空间,对建立符合图书馆价值观念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3.2理论模式

美国图书馆界提出的理论模式较多,本文仅选取较具有代表性的6种。在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式中,最多被提及的是建立完全由图书馆主导的、开源的托管平台和借阅系统。这对突破电子图书采购与第三方强制托管的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4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启示

4.1开拓渠道,建构多元电子图书获取途径

由于国内电子图书起步较晚、产业链不完整、用户消费习惯滞后等一系列原因,国内电子图书行业发展缓慢,远不及美国成熟。处于产业末端的公共图书馆在电子图书服务的开拓和进展上也相应滞后。这首先表现在公共图书馆获取电子图书的途径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超星、方正等电子图书经销商。这使得图书馆电子图书品种、数量少,且对经销商依赖过重。参照美国经验,电子图书供应渠道的多元化,不仅有利于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的发展定型,而且对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借阅服务的拓展和提升也极为重要。就国内实际而言,新兴的电商平台和出版平台是渠道拓展的新方向。目前,图书馆界在新渠道开拓方面已有初步进展,比如处于试运营阶段的当当数字图书馆(主要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上海图书馆与盛大文学(性质上类似于自出版)合作开展网络文学借阅服务等。公共图书馆可积极跟进探索,拓宽渠道,构建丰富、立体、多元的电子图书获取途径。

4.2积极主动,破除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获取障碍

在面向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建构过程中,美国公共图书馆面对争议创新实践,主动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力图在与电子图书供应方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因为中美出版管理外环境的差异,再加之国人版权意识的落后,国内出版社对于向公共图书馆开放电子图书获取要比美国态度保守得多。整体而言,出版界对于首次出版图书,尤其是畅销书,基本上是完全拒绝向公共图书馆开放借阅权限。相较于美国同行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积极争取,国内图书馆界显得较为被动。国内图书馆可吸取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验,主动出击,积极解决电子图书内容滞后这一关键问题。其一,要积极建立与出版方的直接对话机制,通过反复对话/谈判的形式,不断摸索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底线;其二,要主动发声,表达公共图书馆在电子图书方面的诉求,主动设计兼顾出版方利益的电子图书借阅规则,打消出版方的顾虑,争取出版方向公共图书馆开放首次出版电子图书的获取;其三,创新实践,探索摸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

4.3抱团参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根据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建议。

一、引言

“电子资源”是“电子学术信息资源”的简称,指由出版商或数据库提供商生产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主要包括文摘/索引型(Abstract/Index)数据库和全文型(Full-text)数据库,其中全文型数据库又包括电子期刊(C-journal)、电子图书(E-book)、电子学位论文(EDT)等[1]。与传统的纸质资源相比,电子资源具有存储空间小、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使用方便、共享性强、扩展性强等特点,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图书馆也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在图书馆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现状

尽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购买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但在电子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也给电子资源的使用者带来了影响。

(一)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优势

电子资源具有⑴体积小、容量大。⑵图、文、声、像并茂。⑶成本低、效率高。⑷查询快速方便。⑸创作、发行容易。⑹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动态性、及时性需求等优点,使用者可以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并方便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为自己所用。

(二)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不足之处

电子资源尽管具有使用方便,检索界面友好、数据量大等优点,但由于其对设备依赖性强,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才能被有效利用的特点,在具体利用过程中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1.读者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认识不清楚

图书馆电子资源一般包含数据库、电子图书、视频点播,电子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具体又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型数据库,根据文种可分为外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每一个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都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新乡医学院作为一个医学院校,购买的电子资源侧重点在医学,我们购买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医学专辑的所有资源包括期刊和硕博论文,也购买了Medline,Cbmdisc等专业医学资料,当然也购买了其他相关学科的专辑,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电子资源。因此作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员应该及时报导新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并把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介绍资料投放到网页上,及时宣传更新。让读者对于自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有清楚的认识。

2.电子资源对设备依赖性决定了其使用局限性

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必须借助电脑等硬件设备才能完成,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

3.读者的电脑操作水平有限,无法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有的读者,例如刚入校的学生或者年纪较大的教师,他们电脑操作水平不高,因此要想让他们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不仅需要对他们进行电脑操作方面的培训,更需要制作一些简单明了的电子资源使用介绍资料,引导他们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我们新乡医学院就是采用将各个数据库使用简明方法制作成图片形式,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供初学者使用的方式。

4.网络配置问题

由于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受ip地址的限制,只有本学校的ip段人员才能访问资源,这样如果读者离开学校,就无法使用电子资源,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就不仅需要扩大学校校园网覆盖范围,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让出差在外的校内读者也可以访问本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

5.学校经费不足导致电子资源利用受限

目前,高校经费有限,有些高校只能购买某些数据库的部分专辑,或者购买部分权限,这样有些读者无法找到自己相关专业的相关资料,就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

三、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因此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本人根据我校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一)从电子资源的购买着手,力争完善电子馆藏结构[2](P513)

目前图书馆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馆藏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对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调研。了解本学校的重点学科、传统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等,在电子资源购买时,涉及到本校重点学科和传统学科的电子资源必须购买,同时也要兼顾弱势学科和新兴学科。

2.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本馆现有

期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购买时的重复。①目前各个数据库厂商力求自己的资源是最全面的,难免重复,例如现在的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的全文期刊数据库他们就有许多重复期刊,我们购买时需要仔细斟酌,力争减少重复,节约资金。②图书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重复,尽管我们需要购买相当数量的纸质期刊,但有部分外文纸质期刊价格昂贵,利用率不高,如果我们购买适当的外文电子期刊,而减少这部分外文纸质期刊的话,就会节约不少的资金。

3.及时了解数据库的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①电子资源的内在数据质量决定了其利用率,我们在购买电子资源时,要充分了解电子资源是否包含所属学科专业领域中权威性的出版物,是否包含了全面的核心资源,电子资源的检索界面是否友好,检索途径是否多元化等。②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数据库厂商售后服务质量差,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维护,用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就会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

(二)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电子阅览室规模

电子阅览室是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及在线阅读的必要条件,特别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电子阅览室设备太少,就无法满足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想用电子资源没有设备,而购买的电子资源又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服务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充分服务、区分服务、科学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尽自己所能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读者文献检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加大宣传。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为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向读者宣传推广科普知识,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作用,向读者宣传推广馆藏文献,指导读者阅读行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一般通过如下途径: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专门的空间,专门对图书馆各个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进行宣传。②制作宣传彩页,或者定期制作图书馆板报,报导最新购买的数据库信息。③制作新闻,定期制作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性质的新闻,投放到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

2.对用户进行培训[3](P21)。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仅仅是宣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用户一般采取如下培训方法:①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②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以定期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制作相应的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资料投放到图书馆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电话答疑,将图书馆技术部电话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指导读者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这个电话。③对于年迈的教师以及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读者,可以制作简明的电子资源利用图片,指导他们一步步的操作。④开设文献检索课。从教育部1984年下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其间关于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红头文件不断。由此可见,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只有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学生具有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可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弊端,提高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图书馆工作者应本着节约资源、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原则,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三、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因此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本人根据我校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一)从电子资源的购买着手,力争完善电子馆藏结构[2](P513)

目前图书馆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馆藏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对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调研。了解本学校的重点学科、传统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等,在电子资源购买时,涉及到本校重点学科和传统学科的电子资源必须购买,同时也要兼顾弱势学科和新兴学科。

2.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本馆现有

期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购买时的重复。①目前各个数据库厂商力求自己的资源是最全面的,难免重复,例如现在的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的全文期刊数据库他们就有许多重复期刊,我们购买时需要仔细斟酌,力争减少重复,节约资金。②图书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重复,尽管我们需要购买相当数量的纸质期刊,但有部分外文纸质期刊价格昂贵,利用率不高,如果我们购买适当的外文电子期刊,而减少这部分外文纸质期刊的话,就会节约不少的资金。

3.及时了解数据库的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①电子资源的内在数据质量决定了其利用率,我们在购买电子资源时,要充分了解电子资源是否包含所属学科专业领域中权威性的出版物,是否包含了全面的核心资源,电子资源的检索界面是否友好,检索途径是否多元化等。②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数据库厂商售后服务质量差,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维护,用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就会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

(二)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电子阅览室规模

电子阅览室是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及在线阅读的必要条件,特别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电子阅览室设备太少,就无法满足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想用电子资源没有设备,而购买的电子资源又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服务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充分服务、区分服务、科学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尽自己所能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读者文献检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加大宣传。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为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向读者宣传推广科普知识,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作用,向读者宣传推广馆藏文献,指导读者阅读行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一般通过如下途径: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专门的空间,专门对图书馆各个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进行宣传。②制作宣传彩页,或者定期制作图书馆板报,报导最新购买的数据库信息。③制作新闻,定期制作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性质的新闻,投放到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

2.对用户进行培训[3](P21)。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仅仅是宣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用户一般采取如下培训方法:①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②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以定期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制作相应的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资料投放到图书馆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电话答疑,将图书馆技术部电话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指导读者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这个电话。③对于年迈的教师以及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读者,可以制作简明的电子资源利用图片,指导他们一步步的操作。④开设文献检索课。从教育部1984年下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其间关于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红头文件不断。由此可见,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只有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学生具有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可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弊端,提高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图书馆工作者应本着节约资源、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原则,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用户指南电子资源概况[EB/OL][2008-6-26]

[2]杨丽,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路径探析[J]实践研究,2007,30(4),511514

[3]林葵,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与服务[J]图书馆界,2003,第2期,2022

[1]用户指南电子资源概况[EB/OL][2008-6-26]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时代基层图书馆电子图书室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出版物、检索数据库等电子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以印刷型书刊、文献的流通、阅览为主的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原有的阅览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为适应图书馆开展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在基层图书馆建立一个集网络、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电子图书室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必要性分析。

(一)、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借阅业务逐渐萎缩。

电子图书室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贮图书、期刊的全文内容,为用户提供访问、检索、查询和全文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读天下文章。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室有着方便、快捷、容量大等等优点。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县级基层图书馆每天来阅览室看书的人寥寥无几,每天来借书的人更是少而又少,有的图书馆年借书量甚至只有百人。作为基层图书馆,基层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汲取之处,其发展现状实是令人担忧。

(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弥补了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三)、电子图书室弥补了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图书室,不用纸张实物,不存在破损、虫蛀、火烧、雨淋等折旧,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电子图书室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都追求高效、快速,这是电子图书室的又一大明显特征。要查自己想要的资料,传统的图书馆藏书,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成堆的书刊中找到相应的书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看整本书,找到的还只是个别观点或资料,而在电子图书室中,读者只要在电脑的搜索栏中键入相应的关键词,电脑中便会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大大节省了读者搜索查找的时间,同时,各种相关观点、信息、资料给了读者更多选择的空间,从而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二、建立电子图书室存在的困难。

(一)、财政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导致发展基金短缺。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它的运营经费统一由基层财政拨款,而稍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往往把钱投在了工业项目、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事业,又因图书文化事业一直未被列入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之列,所以基层政府对此的投入相当有限,所拨之款只够维持图书馆的基本运营,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空间。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前期必须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投入用以购买电脑设备、安装网络设施,这对资金问题是一个挑战。

(三)、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的主要原因有:1、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较大,基础学历较低的特点,导致他们接受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的能力相对较弱。2、传统的借阅方式都是简单的手工操作,编个号、登个记,简单机械,易懂易学易做,与现代化、高科技的电脑操作截然不同。3、因工作性质、资金不足等原因,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还未在基层图书馆开设的电子图书室的专业电脑培训了。

三、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对策分析。

(一)、争取政府的首期资金投入。

建立电子图书室要购买一批电脑设备,相应的配件设施,网络布局,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首期投入需要的资金较多。但从长远角度出发,电子图书室的设立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少很多,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每年都要花相当一部分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等,而电子图书室节约出了购书的资金,只需投入少量的基本维护费用。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组织,是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汲取之处,应向相关部门反映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重要性,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向有关部门说明设立电子图书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从长远上看对资金投入的节约度,争取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工作人中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电子图书室,对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要求更高,计算机作为现代电子图书室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必须人人懂,个个精,而这些现代化的电脑知识不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要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才能完成。作为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的电脑业务培训提供资金、师资、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各种保障,主观配合客观,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档次,更好地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霞: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6)。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5篇

大学的电子信息资源共享是随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他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对信息进行存储以及传播的一类技术的总称。电子信息资源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它包括了全文数据库、参考数据库、实时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以及硕博士论文全文、年鉴全文、会议论文全文等信息。电子信息资源仪器丰富的内涵,强大的数据信息量和方便的传播方式,在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对于大学图书馆建设,乃至于整个大学的文化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大学一项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大学有以其特殊的地位,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机构,在一定空间内汇聚了大量研究人员和专业性极强的学生,这就使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图书馆。同样也是因为高校中的特殊环境,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上存在着极强的专业性,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对于藏书的要求。如果通过传统的纸质读物来对图书馆进行建设,首先在需要大量的购进图书,通过藏书来满足各个专业的需要,其次是需要更多地空进来进行对藏书的存储,需要建造更多的更多地建筑以及配备更多地专业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使图书馆的运行成本增加,加重高效建设负担。此外,纸质媒介的滞后性也不容忽视,一个读物从创作到出版常常需要很长的周期,难以适应当今知识的爆炸性发展。电子资源共享就是通过网络,将各种各样的电子资源进行传播,它具有极其庞大的信息量,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内存储极大的数据量。与传统纸质媒介相比,电子资源的信息承载量和信息传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在空间上可以实现各个高校图书馆间的互通,从而降低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成本,二是在时间上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数据进行传递,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电子资源共享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低廉的成本来建设庞大的数据库,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及障碍

2.1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分享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建立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同步进行的,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图书馆文化。进入新世界,我国高校图书馆进行了信息化革新,并将现有资源进行了电子资源化。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高校已基本覆盖校园专网,在网络系统上可以实现图书馆间的互通,具备了充足的硬件条件。在校园内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管理网络,这包括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多数高校可以实现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对图书进行借阅以及预约等服务,同时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对图书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图书馆的藏书周转进行数据统计,能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数据层面的把握,从而优化图书馆建设。在电子资源方面,许多高校图书馆也有了相关方面的建设,对于馆藏的图书以及一些文献资料都做了电子备案,形成了相应的电子文件。在校内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将数据在一个广泛的平台上进行交流,能够让更多读者对馆藏资源进行了利用。

2.2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分享的障碍

首先是馆藏资源分布不均匀。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高等教育院校是在建国后成立的,其建设时间也较短,在成立后培养人才单一,学科注重专业性,这就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时间短,馆藏内容侧重于某几个或几个方面,其相应的电子资源也往往在与这些方面,极大的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对高校的发展造成瓶颈。其次是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不足。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历史较短,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上存在这一些问题。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着硬件和软件的不足。硬件上存在着计算机配备不足,硬件老旧等问题。在软件上问题较为广泛,图书馆在创建数据库时没有统一规范,没有考虑现行网络技术,并且没有相应的政策与制度条文,造成文件混乱,传递性差等问题。再次是馆际协作的问题凸显。高校图书馆属于各个高等院校自行管理,往往也只为自己院校内的师生服务。在高等院校之间虽然也存在相互间的图书交流,但交流范围较窄,只局限于一定时间内的交流,没有太多的实际作用。此外,由于各个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条例不同,在相互交流时也存在着一些误解,造成了许多交流上的困难。最后是图书馆建设的观念意识问题。我国图书馆建设,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侧重于对馆藏的丰富,在相互比较时也总是以藏书的数量或一些珍贵读物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在资源建设上片面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从表面上看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其内在却没有太多变化。各个图书馆间交流较少,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建设方式,资源共享观念淡薄。

3.构建高校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策略

构建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的主要方向。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构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各个角度进行改革和创新。

3.1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是保证高校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保障。在统一平台上对信息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方便图书馆对资源的整合收集,对读者来讲,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资源进行利用和检索。对于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首先要在资源建设单位方面加以保证,这不仅仅是有高校图书馆来独立完成这一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教育系统以及其他组织机构来共同完成,这就包括了高校图书馆、教育局、教育厅以及高校其他图书馆管理部门等。通过这一全面的管理系统,可以从馆藏的整理上进行统一管理,对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整体布局等方面进行协调。此外,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投资也有很好地分配,通过统一的共享平台,了解各个图书馆的现状,从而对各个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合理分配资金,更好的建设高校图书馆。

3.2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电子资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于传播,这与传统的纸质媒介相比较,时效性更强。建立高校电子信息共享系统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信息的传播方面保持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时效性。注重信息的时效性,首先要注意的是对信息的处理具有时效性,高校方面需要及时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能在短时间内在共享平台上分享,从源头上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其次是对信息共享的时效性,控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通畅,保证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送达;再次是保证信息能够及时接收,这就要求在平台建设方面能有一个统一的传播接收标准,从技术层面上保证相互间的信息通畅。

3.3实现人性化管理工作

高校图书馆的作为高校中的一项服务性机构,在管理方面应以人性化管理为主。人性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方面,更多的应该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由于电子资源的利用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服务,因此更加具备人性化基础。具体来讲,人性化服务首先要做到平台建设的人性化,对平台的才做页面进行合理化设计,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方便查找,在平台内能够方便快速找到相应资源;其次是资源利用的人性化,对于使用者具有广泛的权限,能在需要使用的时间内及时获得资源;再次是对使用者进行人性化引导,通过不断地改进,并结合相关专家意见,不断对资源进行优化,并能为使用者提供与检索相关的资料,以便读者参考。

4.总结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古籍文献 电子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人类利用文献的方式正朝着现代化、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图书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文献的电子化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图书电子化的今天,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电子文本书籍,借助电脑等数码产品随时随地地阅读。古籍文献作为高校图书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古籍文献的电子化建设,更好地利用和保存这些文献,是当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古籍电子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高校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的必要性。

古籍文献是我国历代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瑰宝,反映了我国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研究我国历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中国古籍文献指始于先秦,止于清末,不论是抄写本还是刻印本,都流传至今的各类文献。在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中。造纸与印刷术这两项重大发明,使我国文化典籍的丰富性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由于时代久远、战争、水火、社会变迁,以及文献载体的有限存放期等原因,绝大多数典籍都未能保存下来。按照我国近年来的整理统计,目前我国现存古籍约有七万种。这些传世典籍是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与总结,能够充分反映我国历代先哲的聪明才智与经验知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除了文献内容所蕴涵的巨大的价值之外,仅纸张、印刷技术、版本模式等方面的文物价值就无法估计,孤本、珍本、善本更被视为传世珍宝。由于其本身的文物价值,这些不同版本的古籍文献大都深藏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查询起来甚为不易,这给文献本身的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研究者都未能很好地利用这批古籍文献。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深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古籍文献的电子化势在必行。

(二)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的意义。

古籍的电子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解决图书馆长期存在的古籍文献书保管与利用的矛盾。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最实用的信息服务,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样板工程,而且可以在全球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解决古籍文献保管与利用的矛盾。无论是公共图书馆、文物保管单位,还是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都视古籍文献为珍贵文物,使用管理非常严格,读者借阅很不方便。古籍的电子化能解决这一矛盾,为师生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

其次,提供实用的信息服务。通过古籍的电子化建立古籍数据库,再与中外各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联网提供可以全面检索的文字、语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利用者可以在屏幕上打开多个窗口对不同的文件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通过超链接从一个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跳转到另一个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还可以在阅读时联机查找相关的研究资料,从而进行深入研究。

再次,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样板工程。古籍的电子化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全球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而言,建设中国古籍数据库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重点数据库和样板工程,有利于占领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领域,扩大中文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影响,在全球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古籍文献电子化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古籍电子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古籍整理方式,有着传统古籍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保存了原书的风貌,保证了古籍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随着现代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以及与图书馆工作配套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古籍数字化已不再是梦想,国内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图书馆已率先进行了古籍数字化的探索和尝试。例如,上海图书馆已经启动“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采用图像形式录入光盘,既保存了原书的风貌,又保证了古籍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高新技术开发和古文献保护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古籍文献向数字化图书馆迈出的重要一步。该工程1997年10月正式立项,计划用5到6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善本古籍的全文数字化,目前已有20种善本进入了国际互联网。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开辟了新的通道。南京图书馆也先后建立了40多万条古籍书目数据库,为用户检索古籍书目信息提供了方便。该数据库建立有书名、著者、分类及索引目录等,计算机用户可采用任何一种检索途径查找古籍文献。

(二)容量大、易于保存。

电子化古籍文献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设计电脑程序,可以把电子古籍资料编制成功能强大的古籍数据库。电子化的古籍主要有图像版和文本版两种,图像版相当于影印本,文本版相当于排印本。比起纸版古籍,电子图像版具有便于保存、便于使用和便于普及等优点。电子文本版更进一步,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检索书中的字词文句,转瞬即可查找出使用者需要的典故出处。古籍电子化是一种新型古籍整理方式,代表了未来古籍整理的趋势,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使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古籍数据库不仅可以供人阅读,进行各种人力所不能为的复杂检索,而且可以添加各种实用的工具。附上字典、词典和其他有用的资料,满足使用者随时查阅各种工具书的要求,并可以像处理文稿一样对内容进行各种编辑加工,打印成格式整齐、版面清晰的书页,免去繁琐的抄写之劳。近20年来,人们作了许多电子化的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电子文献”、袁林等人的“二十五史”、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全唐诗网上电子检索系统、尹小林的“国学宝典”、北京书同文公司开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及即将推出的《四部丛刊》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等。

三、古籍文献电子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推广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都有了一系列的要求。高校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古文献的准确性。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指通过对所有馆藏文献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要求,电子化古籍要发挥最大的功效,须在形式上不缺字、不错字,并且图文对照,在功能上要通用性好、检索方便、输出灵活、传输通畅、辅助研究。

(二)利用现代手段。

在数字图书馆中,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同其它各种类型文献的加工整理工作一样,都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子系统,古籍整理工作实际上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工作中来。虽然古籍整理工作的对象是传统古籍,但它的工作方法却是与新的科学技术密切相连的,从汉唐时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文献缩微技术的应用,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图书中的进一步应用,古籍整理工作也需引入这一先进的技术。

(三)尽量保持原滋原味。

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这些古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古籍以其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手段有着不同于普通文献的特殊要求――尽量保持原貌,实现这种技术要求,是中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四)保存与开发利用并重。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7篇

1、空间管理方面

(1)纸质图书根据其内容的多少,其所占的实际空间大小不同,一些大部头的图书占地大,不便于随身携带。同时,对保存、管理的要求较多,需要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支撑和保障。

(2)电子图书所占据的是虚拟空间,即一个电子阅读工具上能够储存数以千计的图书资料,具有占地小、存贮量大、携带方便等优点。在保存管理方面,人们只需要保证硬盘等存储器的安全即可。

2、阅读条件方面

(1)纸质图书只需要适当的光线即可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

(2)电子图书在阅读时首先必须要有相匹配的的电子阅览工具,包括电脑、手机、掌上阅读器等。同时,读者还要确保其工具的电源供给以及自身对这些设备在操作步骤、网络知识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3、检索查阅方面

(1)纸质图书在进行检索查阅时必须进行逐本翻阅,虽然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都配备了电子检索系统,但只能显示书名和简要,读者要想了解全文内容,还是要进行实本阅读,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电子图书由于其存在形式同电子数据库统一,因此读者在进行检索时,能够迅速的从海量的电子图书库中准确调阅出图书,并进行全文的查阅,方便快捷,极大的缩短了图书检索查阅的时间。

4、身心舒适度方面

(1)纸质图书在阅读时需要柔和、明亮的光线,读者通过近距离的感受书页质地以及油墨香味,充分的融入到温馨、惬意的阅读氛围中去,能够同文章产生快速、高度的共鸣,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巨大的满足。同时,由于阅读时的光线适度、环境幽静,不会使读者在阅读时因外界因素产生不舒服等状态。

(2)电子图书的阅读必须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阅读器才能实现,而由于人们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其屏光、分辨率、电磁辐射等会对患者的眼睛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眼睛的疲劳、流泪等反应,加速读者近视速度和程度,从而降低了读者在阅读时的舒适度。

5、资源共享方面

(1)纸质图书在资源共享上的程度不高,这主要是受到地域、复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共享范围一般为联合编目、协调采购、馆际互借等。

(2)电子图书通过互联网络,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其共享的范围包括有文献传递、检索、存储等等。

二、基于读者服务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

1、加强对读书群体的拓展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利用社会媒体的宣传,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阅读兴趣和方向,积极转变当前的社会阅读风气,使其阅读目的从“功利性”逐渐扩大到“人文性”、“社科性”等方面,从而平衡图书出版、销售的格局。同时,还要积极的宣传电子图书的优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网络图书,从而提高网络书籍的出版和销售水平。

2、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再加上信息网络的全面普及,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在进行图书阅读时更多的是选择电子图书,导致去图书馆阅读的人数下降,从而造成图书馆实际利用率和社会效益的降低。因此,图书馆必须积极的转变管理观念,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使人们愿意花时间来馆阅读。同时,还要积极地完善馆内电子图书的设置,开设专门的电子阅览室,并配备好完善的互联网络系统,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服务需求。3、加强实体出版与网络出版的双赢国家要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形势,不断的对传统纸质出版社进行改革和优化,通过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设计、发行等模式,不断提高纸质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网络出版,建立健全网络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完善网络图书的销售模式,从而实现实体出版与网络出版的双赢。

三、结语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8篇

(一)电子图书的现状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知识的学习却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这一种形式载体。石头、树皮竹板、动物的皮毛、纺织品、纸质等等都是人类逐步对知识载体的改造。这种改造必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及环境有较大的关联,与当时人类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方式相适应。而现代的电子图书阅览形式就是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的推广,促进了学多新兴化的科学技术。电子图书是一种现代科技背景下因运而生的知识阅读的产物。它蕴藏于多个现代电子产品之中,如手机、电脑及专业的电子阅读器等,以PDF、TXT、CHM、EXE等多种形式出现,以其信息量大、内容形式多样、交流分享便捷、检索快正在逐步成为代替纸质书本的新式的知识载体。这是对人类长久以来习惯于纸质书本的一次重大改革,尽管现在纸质书本仍旧是大多数人对于知识记录和了解的媒介,但是电子图书的份额也在一天天的扩大,各社会群体如图书馆、高校等都会购买相当大数量的电子图书、期刊作为学习的工具。总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与人的密切交往情形来看,电子图书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前景。

(二)与界面设计联系

从1998年开始,国外就不停的对电子阅览器进行研究开发,LIBRLE、Readius、Kindle等电子阅览器陆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来,电子图书随着科技的进步迅速开进了现代人的视线中。发展至今,电子图书已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部分,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都有惊人的发展。现市面上有多款电子阅读器及相关的阅读设备软件提供给现代人,它迅速发展不仅是跟随着科学步伐,其中也包含着现代审美对其的改造。电子图书界面艺术设计就是平面设计师们对电子阅览器的功能与形象美化设计。

二、电子图书界面设计视觉传达与应用

(一)色彩的搭配

色彩的搭配是电子图书界面设计在与人的视觉信息传递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给人以鲜明的视觉体验,通过一些习以为常的认知想法,向人传递着想要表达的讯息。它不仅代表了现代人对于色彩搭配的审美情趣的欣赏,在功能上也是为传递不同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首先,电子图书界面设计在色彩的选择上必须要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否与传递的内容相符、是否会造成人眼部的不适、是否适应界面的布局等情况。电子图书种类多样,包罗万象,对市面上所存在的纸质书都有相应的收录,这就对不同类型的图书、期刊、报纸有大不相同的色彩视觉要求。如对于一些中国古代传统国学文化的书籍,在设计其电子图书界面时,就要考虑到该类书籍的读者群体,不能运用太过鲜明艳丽的颜色来搭配文字与图片,造成观者产生观看此书时的违和之感,而采用传统的黑白色或者古朴的黄色作为界面颜色,则会减少读者不适应,增加一份纸质书本的亲切感,也比较符合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反之,在对于一些比较年轻一代的书籍或娱乐性较强的杂志期刊,则可以根据现代色彩搭配的审美情趣来选择相对大胆跳跃的颜色,展开视觉上的风暴体验。此外,追求眼部的舒适度也是色彩搭配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现代人因长期使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近视的人数普遍的增多,是现代使用高科技产品的一个弊端。所以在电子图书界面设计的色彩选择上,当观看一般的书籍时应当有一个相对保护视力的色彩搭配,作为电子图书界面色彩搭配中的常用配色,文字的大小也要进行科学的测量,让眼睛随时保持在一个柔和、轻松的阅读状态。

(二)人性化切换方式

尽管电子图书俨然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用来“读书、看报”的新型工具,特别是在倡导“终生学习”观念的现代社会中,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都不乏看到有人拿着手机、平板观看电子图书的场景。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的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纸质书本的习惯性阅读方式,这就使得现代电子图书界面在设计时不得不考虑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保留下来的阅读习惯,提供人性化的界面艺术设计为其服务。如人在阅读时都会有对信息分层次接受的概念,且多习惯于从左往右的观看方式,对知识的接收有个先后的次序。且这样一种模式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约定俗成的阅读方式,也就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所总结出来相对比较合理的视觉流程,已经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磨合修正。书上说:“合理的视觉流程应该是在人们认识过程的心理顺序和思维发展逻辑一致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的主次来确定各元素的顺序,并通过精心的安排引导读者”。所以在设计电子图书界面时,保持视觉走向的自然、舒适很重要,这不仅关乎到读者个人的生理感受,也对其心理方面有一定倾向的思维暗示。平面设计师在进行界面设计时,遵从这样一种视觉规律,选择书页翻动、上下滑动等方式来进行电子图书的换页,就是想要试着去尊重长久以来养成的视觉流程,这样才能激起人对电子图书产生莫名的亲切感、熟悉感,打破人在使用机器时的冷冰、距离。书页翻动的动作更贴近纸质书籍,带给人亲切、怀旧之感,上下滑动则使得观看电子图书时眼部不会造成太大的不适应,充分的考虑到了电子图书在阅读时的视觉切换感。

(三)版面布局创新

相对比与纸质书籍存在功能只存在与传递信息的局限,电子图书功能要强大许多。首先在空间上一张700MB的光盘可以代替传统的三亿字的纸质图书,这就为我们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纸张与空间,减少了关于木材的砍伐,有益于环境的维护。再者,电子图书在排版布局上也比纸质书籍拥有更多的选择。如现在电子图书界面中常用的网块状的布局构图方式,能充分的将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多个板块结合起来,采用相对比较容易更换和变动的排版模式,对电子书的视觉表达上体现更加新颖、灵活的感觉,并符合时展的气息。在对界面的布局上也要充分遵守人眼的视觉习惯,调整适合阅读的布局模式。人在阅读书籍时,会有一个有趣的视觉变化,当人眼观看至书中的上部分和左部分会产生轻松之感,而下半部分与右面部分则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所以在对电子图书界面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心理与生理各方面的问题,发掘合理的安排上下的距离的方式,适当的留白,不要造成人眼的压迫,调整最佳的视觉布局。

三、结语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网络;信息

中图分类号:G259.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2-0053-04

在现代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和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代表着未来世界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数字图书馆终于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在其诞生的初期曾有各种不同的称谓,西方国家有时也称其为“虚拟图书馆”、“桌面图书馆”、“没有围墙的图书馆”,等等。在俄罗斯,人们更多地是用“电子图书馆”这一术语来称呼数字图书馆。俄罗斯人对电子图书馆的定义是:电子图书馆是对各种电子文献和收藏品(文本、图表、声频、视频等类型信息)进行可靠积累和保存、供用户通过全球数据传输网络获取和使用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一、俄电y-图书馆建设计划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开始着手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1998年3月,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PффH)和俄罗斯技术发展基金会(PфTP)正式提出“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任务,决定为31个电子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项目提供资助。1999年6月,俄科技部受俄政府委托,联合俄文化部、教育部、国家出版委员会、司法部、科学院、联邦档案局、联邦国家通信委员会、基础研究基金会等部门,制定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计划(3BP)》。该计划指出,建设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目的是:保障俄公民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宪法权,建设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信息资源系统,通过信息通信网络向国内外用户提供使用,利用全新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平台,提高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强俄罗斯在全球信息市场中的地位;传播俄罗斯的科研成果信息;拓宽俄语在全球信息空间中的使用范围,满足居住在国外的俄侨民的信息需求;吸引国外资金投资俄罗斯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通过制作电子复本,加强对有重要价值的文献的保存与远程获取使用;加快教科文卫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此,该计划拟定了如下主要任务:向用户提供教科文卫等领域有重要社会价值的电子资源;分析、研究、统计、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研究新型信息资源的建设方法;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电子图书馆计划协调制度;制定电子图书馆建设的法律、组织和技术原则。

《俄罗斯电子图书馆计划(3BP)》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计划的制定者们对该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虑。例如,计划详细列有如下内容:①计划的法律保障:明确电子图书馆的法律地位,保障公民获取电子资源的权利,制定有关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建设方式、方法与程序以及电子图书馆建设参与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法规文件;②组织管理平台:成立跨部门管理机构,建立评估与执行的监督机制。解决该计划与其他信息化发展纲要的协调与统一问题,监管建设经费使用,吸引预算外资金,开展国际合作;③信息资源建设:以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和可使用度为标准,确定资源类型与主题,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建设电子图书馆,避免重复建设,对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④技术保障:严格执行电子图书馆数据加工、录人的技术标准、格式,加快研制数据库保护与存档技术、程序软件、资源导航系统和用户端接口,制定系统软件技术兼容性协议和标准;⑤主体(人员)建设:对所有电子图书馆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此外,计划还对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了一个“三步走”方案。第一步先务虚,详细审核各种实施方案,以确保万无一失。第二步成立跨部门专家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解决可能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第三步进入实战阶段,电子图书馆建设工程全面铺开。

不言而喻,俄罗斯的电子图书馆计划是具有国家意义的信息资源建设工程,是全国性的电子图书馆宏观建设与发展规划,也是俄电子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该文件于2000年被批准为联邦专项计划,得到了俄政府的全力支持,并随即面向全社会开放。尤其是各图书馆、信息中心、通讯社、博物馆、档案馆、科研组织机构、高等院校、出版社等部门和单位的人员成为最积极的参与者。到2004年时已基本完成了系统整体设计、电子资源建设协调组织与统计、电子图书馆法规标准制定以及干部教育培训等项工作。

二、俄电子图书馆建设的历程

开俄罗斯部级电子图书馆建设之先河的是俄罗斯国立图书馆(PTB)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HB)。

1996年9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与日本国会图书馆举行俄日电子图书馆研讨会,开始了筹建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最初尝试。1999年2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制定了《开放式俄罗斯电子图书馆(OREL-Open Russian Eleetronic Library)》计划,开始系统性整合分散在互联网上的俄罗斯信息资源,以便逐渐形成一个以馆藏为主,包括各种图书、期刊、学位论文、地图等在内的开放性资源,用户可通过OPEL网站利用这些电子资源。2004年5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已有全文电子图书5744册、学位论文290篇,网站每天的访问量高达2000~4000人次。从2000年起,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开始对馆藏文献大规模数字化。2002年确定了“俄罗斯记忆”、“19~20世纪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俄罗斯图书馆事业”、“相遇在国界”等四个优先数字化计划,奠定了电子图书馆建设的资源基础。

2001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制定了《电子图书馆构想》(以下简称《构想》),明确提出建设目标是为读者建立电子目录、保障提供高质量大容量电子资源、建立文献电子保存本、提供特殊文献(如珍贵的图书、手稿、档案、图册、外文出版物等)。《构想》对电子图书馆的阅读使用、整体社会意义、资源组成与来源以及建设的法律和经济基础、原则与政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未来电子图书馆发展政策的研究制定奠定了基础。在《构想》的框架下,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开始了学位论文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前身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按前苏联高校事务全苏委员会的命令,从1944年开始负责收藏除医学和药学以外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积累了数量极丰富、价值极高的学位论文资源。目前,国立图书馆每年新收藏学位论文2.5万篇,数字化收藏、保存、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国立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到2005年8月,学位论文电子图书馆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7.2万篇。

另一家部级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HB)也随即开始了电子图书馆的建设。2001年7月,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开始馆藏文献数字化转换,迈出了电子图书

馆建设的第一步。2002年,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提出了自己的《电子图书馆构想》,对电子图书馆的资源组成与类型、资源建设原则与方法、资源统计与保护、资源服务与利用、图书馆系统运行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与规划。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优先对馆藏各类珍贵绝版文献、手稿、善本、档案文献、孤本复制本、手工画等特色文献数字化,优先对利用率高、阅读量大的有价值的文献数字化,优先将光盘、磁盘等电子出版物纳入电子图书馆。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还建立了学位论文文摘电子图书馆,提供2004~2007年学位论文文摘,主要是将副博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呈缴本进行数字化管理和使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收藏有14~20世纪俄国内外地图出版物19万份(件),从建馆之初,地图出版物就是其丰富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建立了有200多张电子地图的“18世纪地图电子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是基于局域网络运行和使用的网络资源系统,而非Intemet虚拟图书馆,用户只有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专门的阅览室才能够使用电子图书馆全文资源,Internet远程用户只能获取电子图书馆资源的信息、书目及使用须知等。为了对外宣传,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也将部分电子文献放置外网,供Intemet用户使用。

1999年11~12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先后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签订协议,共建俄英双语种的“相会在国界”电子图书馆网站。美方提供反映美国西部开发历史的文献。俄方提供反映西伯利亚、远东、阿拉斯加等地区开垦历史以及俄美两国人民在阿拉斯加和美国西北部地区交往的地图、图册、乐谱、图片、石印画及珍稀图书文献,许多资料都是从未公开,现有各类资料近3000种,历史图片7万多张。

在俄罗斯国立图书馆(PFB)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HB)成功建设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H3B)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了。

2003年1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馆长B.B.费多罗夫致函俄文化部图书馆局局长E.H.库兹明,正式提出建立国家电子图书馆的倡议,即建立全俄文献电子收藏中心,接收和收藏各地图书馆、机构组织甚至个人的电子资源,以便对全俄文献资源长期保存、更新与利用。倡议得到了俄文化部的赞同与支持,E.H.库兹明在复函中指出,建立国家电子图书馆是一项将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并提供给国内外用户使用的国家工程,需要国家投资,建议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牵头组织国内主要图书馆参与建设计划的制订、组织与财政问题研究,吸引俄经济部、教育部、科技部、联邦出版委员会、通信部、“全民信息计划”俄罗斯委员会等部门参与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将各种讨论意见与建议提请俄联邦总统文化委员会审议,并在大众媒体和Intemet上公布和宣传。

2003年4月,俄罗斯图书馆联盟(PBK)在莫斯科举行了“建立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新闻会。2003年6月,E.H.库兹明代表俄文化部与各大图书馆馆长和信息机构负责人联合签署了标志着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正式启动的建设备忘录。2003年底。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网站(rusneb.m)正式开通,向Intemet用户提供免费和收费的经济、财政、法律、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电子版学位论文。为从总体上规划和指导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统一认识和行动,2004年上半年研究制定了《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构想》。2004年7月,成立了合作建设国家电子图书馆工作小组,签署了实施建设计划协议。随后,俄文化部进行了建设项目招标。

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制定管理文件,确定成员与组织者的相互关系原则,从海量的数字化资源或Intemet免费资源中选取和确定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建立分布式电子目录,解决电子资源的保存与统计、编且等基本技术问题,建立成员间在联合数字化计划、特色资源共建、电子文献交换条件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机制;第二阶段:建立咨询检索系统,研究与网络相关的技术问题,启动“远程书目咨询服务”系统模块;第三阶段:向各博物馆、档案馆等开放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计划,解决Intemet中电子图书馆活动的法律调控问题。到2004~2005年,已基本完成了购置和安装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装载录入设备、研制技术软件与程序等工作。

在集中力量建设国家电子图书馆的同时,俄罗斯政府也适时支持和推动了另外一些有全国性意义的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其他比较重要的部级电子图书馆包括: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国立历史图书馆以及作为图书馆职业团体存在的地方图书馆联盟协会(APBHKOH)、俄罗斯信息图书馆联盟(PHBK)的电子图书馆等。俄罗斯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是2002年由俄教育部创办的。建设俄罗斯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是《建设和发展育信息环境(2001~2005年)》联邦专项纲要的组成部分,投入资金2.16亿卢布。目前,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国家机构,由“公共图书馆”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它既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又是电子图书馆。

在此前后,俄罗斯地方级图书馆如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公共科技图书馆、卡累利和国国家图书馆、车里雅宾斯克州科学图书馆等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电子图书馆建设计划。这标志着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建设向纵深发展的突出标志是各种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和个人创建的电子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俄电子图书馆协会会长A.B.安托波里斯基统计,目前在俄Imemet上约有400~500个公共的科学教育类的电子图书馆和电子收藏品库,其他类似于电子图书馆的由个人创办的规模较小的全文电子文献库以及一些机构网站建立的专题数据库则多达千余个,其中比较重要和有社会知名度的包括:

(一)“俄罗斯文学和民间艺术”基础电子图书馆(feb-web.m)。2002年7月,由HHgbopMperHcTp科技中心和俄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共建,提供文本、视频、图画等各类网络全文信息,主要收录11~20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和民间文学艺术以及俄罗斯哲学家和民间艺人的故事、俄罗斯语文学和民俗学历史资料,所有资源免费使用。

(二)科学电子图书馆(http://elibrary.ru/)。1997~1998年由HaTpa-Hearrp公司建立,受PM、索罗斯基金会、俄教育部赞助,主要是面向俄重点大学图书馆、俄科学院系统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和地方大型科学图书馆提供国内外科技期刊和数据库。科学电子图书馆包括从1989年开始的6 726种科技期刊,总数40多万册,800多万篇文章论文,登记注册用户30多万人、l 000多个机构,是欧洲最大的科学信息库,也是世界最大的科学电

子图书馆之一。

(三)公共互联网图书馆(http://public.ru/)。该电子图书馆2000年4月由“公共图书馆”股份公司成立。是面向俄国内社会各阶层使用的大众信息传媒数据库,收藏有从1990年至今的俄国内连续出版物,包括1000多种中央和地方报纸、期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连续出版物的资源保存库,同时开展用户书目信息咨询服务。研究大众信息传媒市场。该馆使用美国Convera公司的ExcMiburRetrievalWare搜索软件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搜索,资源一般是免费使用,如果用户提出特殊个性化服务则收费。

由电子图书馆爱好者、作家、收藏家等个人建立的有重要影响的电子图书馆,应首推俄罗斯虚拟图书馆(rvb.m)、马克西姆・莫什科夫图书馆(http://lib.ru/)、库利尔和梅福迪网络图书馆(lib.km.m)、叶夫根尼・彼什金公共电子图书馆、阿列克谢・卡玛罗夫图书馆(http://ilibrary.ru/)等。这些个人电子图书馆主要是收藏那些不受著作权限制而自由使用的文献资源,包括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果戈里等俄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及现代文学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个人电子图书馆虽然大都是用自有资金建立或曾得到国内外基金的支持,但其社会效益却毫不逊色,如马克西姆・莫什科夫图书馆现在每天的访问量可达3万人次以上。

三、俄电子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现在,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已呈现出国家与地方、公有与私有、集体与个人多点开花,竟相辉映,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

但是,在电子图书馆建设发展空前繁荣的背后,也存在和隐含着众多问题,电子图书馆建设者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协调,客观上造成电子图书馆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这种无序、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资源分散的特点对俄电子图书馆的整体发展非常不利。

为从总体上规划与协调全俄电子图书馆建设,加强电子图书馆建设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建设全俄统一的电子文献空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科技信息中心、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于2005年2月在莫斯科组建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A.B.安托波里斯基当选会长,俄罗斯国立图书馆馆长B.B.费多罗夫被选为组织委员会主席。同时通过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章程》和《电子图书馆创建者建设电子图书馆资源相互关系原则》,这两个文件就协会的成员及其权利义务、法律地位以及成员在组织和管理、目的与任务及发展战略、财产与经费、文献数字化、资源收藏与获取、编日、保存和服务等方面相互协作配合作出了详尽规定。2005年4月,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举行首次全俄大会,讨论了该组织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向。9月举行的组织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2006~2008年工作计划》和《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发展战略》。从2004年12月起。协会每月举行一次《电子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研讨会。2005年10月,协会网站(WWW.elibra.m)正式开通,每月出版电子版的《俄罗斯电子图书馆通报》,通报协会工作活动信息,提供电子图书馆研究成果与资料,供公众免费使用。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子出版物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读者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电子出版物是产生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把文献资料、数据库、音像信号等转换为电子数字信号,再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还原的新型信息载体。它是记录人类知识与信息的电子载体。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极为迅猛,它极大地改变了信息资源的形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受电子出版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电子出版物的内容、类型及特点:

(一)电子出版物的内容,所谓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如新闻出版署在1994年曾将其定义为: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光盘型和网络型电子出版物。光盘型电子出版物是把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应用到文献载体上,通过计算机把存储在光塑、金属磁性介质的电子信号转换成可读信号出版物。网络型电子出版物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技术,把网络信号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转换成可读信号的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步伐。

(二)电子出版物的类型

电子出版物的种类形式多种多样。按着文献类型和信息服务的方式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出版物。

1.按文件类型划分,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是继纸质出版物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图书类型。它采用二进制的数字化形式将图书文献的文本存贮在计算机可阅读的磁盘上或光盘载体上,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形成电子图书数据库并再现出来,供人们阅读利用。电子杂志是电子出版界的研究热点,当前电子杂志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印刷型杂志的电子版和全新的电子杂志。前者是文本数字化,图像和表格还不能成为检索的ASCⅡ字符,而后者在文章的制作及阅读全过程都通过网络由计算机完成。

电子报纸常见于联机数据库中,我国第一个报纸全文信息数据库是《经济日报》数据库。

软件读物主要有商业与专业软件,用户个人专业软件、教学应用软件的实用程序软件等多种类型。

2.按照信息服务方式划分,有联机型、计算机通信型和单行版电子出版物。

联机型出版物主要是通过主机或联机网络及检索终端提供信息的出版物。

计算机通信型出版物主要指电子邮件、电子会议和电子杂志等。指作者在自己的终端上创作、编辑论文,读者通过网络存取并利用它。

单行版电子出版物通过发行并借助单机服务的电子出版物,如CD-ROM数据库。

(三)电子出版物的特点

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化,它的产生方式及存贮载体的不同,较纸质出版物来说有自己的特征。

1.体积重量小、信息存贮容量大。一张普通的光盘厚仅3mm、直径12mm、重约20克,容量却有600MB以上,可存贮3亿多文字或上万幅图片、图形,七十多分钟的影像资料。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共计74卷,这样的巨著通过高新科技手段,可将全部图文、数据缩于24张光盘,既方便保存,又便于利用。

2.检索功能灵活方便快捷。电子出版物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对存贮信息任意查询、检索、修改、更新、拷贝、编辑等,以分级菜单式检索文件,处理速度快而准,检索方式简单直观。

3.信息传递速度快。电子出版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省略了传统出版业的大部分环节,实现了信息与信息载体在时空上的分离,降低了传播时间,如通过Internet网,一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从中国传输到大洋彼岸只需3秒钟。

4.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纸质出版物以静止的文字提供新闻记录,属于单媒体的被动信息传播。而电子出版物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技术,把文本、图形、声音、动态图像集于一体,提供多姿多彩的信息,供读者利用,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二、电子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出版物不断完善发展,人们逐渐接受它,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强了图书馆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电子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及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电子出版时代不仅对于传统图书馆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图书馆的未来提出了新课题,一方面电子出版物引起了图书馆资源的分散化,信息商以丰富多彩的服务方式使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信息突破图书馆的围墙,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少了;另一方面,电子出版物克服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它能量化地表示、记录信息,以电讯技术、计算机等技术迅速地传输、复制信息,使传统图书馆失去一部分存在的意义;第三方面,虽然电子出版物使图书馆的地位受到威胁,但是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这就是电子图书馆时代的到来。电子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观念,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上传递,为用户提供服务;它使众图书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电子图书馆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结为一体,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用户最多、利用最方便、最开放和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二)电子出版物使图书馆与计算机结合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和网络技术人员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人员。图书馆员应具备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应该很快地帮助用户查取更多的信息。尤其高校图书馆员是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学生读者需要更快地获得基础理论知识和科技知识,尽快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及多方面能力,所以这要求高校图书馆员是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三)电子出版物改变了读者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使读者由原来的以“读”为主,变成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达到视、听的完美结合,使静态阅读变为动态阅读;电子出版物提高了高校学生读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子出版物提高读者信息量,扩大学生视野,为他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因此,电子出版物这一新事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是深远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快调整机制,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永健 略论电子出版物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论坛》2000年第3期。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福建师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具有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用户使用,而且容易电子编辑,传递迅速,以便利性和高效性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笔者根据多年在信息技术部工作的切身感受,报告了本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对数字资源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报告。

一、福建师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报告

福建师大图书馆首先购买的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在用户的迫切要求及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在仓山校区组建了数字信息检索中心,共有245台电脑,分为三个区,主要是多媒体培训教室、检索区和上网区。在2006年旗山新校区继续组建了540多台电脑的数字信息检索中心。为了吸引用户充分利用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电子资源检索区实行优惠收费,并配备资深馆员专门负责解答用户在查询数据库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每个区,只要你点击IE都可以弹出我部为用户定做的本信息技术部网页,主要是指引用户进入数据库电子资源、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有益的导航等。为了满足用户教学和科研学习的需求,近年来我馆积极购买了各种中外文论文数据库,自建一万多条的随书光盘数据库和本校的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随着电子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的业务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增加横向联系。开展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开发,参考咨询服务,知识领航等项目上。福师大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要由原有的信息部和技术部合并在一起,有专深的信息咨询服务专家,又有图书馆业

务深厚的技术高手,由他们的传帮接代下,并根据图书馆网络的进一步扩充,,招收计算机

网络人才,强大了图书馆网络配置管理能力以及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器的配置与维护,并创

造很多机会让他们不断开创很多技术先河,有随书光盘挂接在书目数据库,先压缩再上传上

服务器的书目数据电子资源链接上,对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做了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对

硕博士论文建库,将论文统一PDF格式,利用清华的TPI技术进行网络提交的改进,使硕

博士论文数据库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保密工作做得更好。要想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我馆积极建立馆际联系,于08年引进馆际合作系统,由计算机网络专家组装馆际合作系统,信息咨询专家负责使用,使馆际互借传递取得规模化的发展。同时积极加入高校馆际合作QQ群,使馆际合作工作实时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如我馆在查找论文被SCI、E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时,由于我馆没有这些数据库,需要和厦大联系,这时通过QQ可以实现第一时间获得用户被SCI、EI数据收入的电子资源。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主要是通过图书馆主页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为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编制指南性资料,并链接到图书馆主页的显著位置,同时放在相应电子资源简介页,积极开展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培训,把培训课件放在主页上,开设一个网上课堂的栏目,提供电子资源专题咨询服务,在网页的每个电子资源的入口提供网上咨询的入口链接。

随着大学城联盟建设的发展,一个区域需要建立负责电子资源建设的专门机构,对各成员馆的电子资源配置及达到支持和加强电子资源利用的目的,进行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实现联合保障、利益互补的务实合作,各馆要根据区域内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计划来进行本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从网络整体实施数字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整体建设区域内高校数字资源保障系统。

二、福建师大字资源利用问卷调查报告

研究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上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08年在旗山校区来馆用户对数字资源利用的问卷调查报告。

通过问卷调查,对图书馆目前购买的数据库资源的满意度达到74%,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是还有17.8%的用户对数据库资源不了解,说明有接近两层的用户基本没用过数据库,图书馆对数据库的宣传做的还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刚入学,对数据库或电子图书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要加强对新生的电子资源的利用教育,图书馆通过网上通知、主页宣传、检索培训及学科联络员深入院系宣传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电子资源及其服务,让他们第一时间认识图书馆有丰富的电子资源,了解电子资源的轻松好用,掌握电子资源的各种基本使用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使用电子资源的主要地点选择在图书馆的占54.6%,说明图书馆是电子资源的主要利用场所。我馆已积极配置七百多台电脑组建数字信息检索中心,提供给来馆的用户检索电子资源,基本每天都会坐满,排队现象常有发生,利用率很高,所以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要加强对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和资源服务器、用户终端的配置等升级改造,加强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控,使读者检索效率更高。

通过问卷调查,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作业、撰写论文和科学研究,三者分别约占三层,所以我们要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从专业教师的教学大纲开始,在新生入学的就有意识的布置利用电子资源完成作业的题目;其次是积极开展毕业生利用电子资源撰写毕业论文的讲座;第三可以选派学科馆员针对某个课题项目开展数字资源的讲座和培训。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不利用或不常利用电子资源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占40%,需要但使用有困难占26.6%,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应该加大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不仅每台电脑开机首页设置为图书馆网站,在学校主页的新闻栏目上报道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培训、数据库试用信息,在图书馆的主页上提供各种数字资源的导引、使用指南以及各种数字资源的培训课件;也可以通过学科馆员制度来实施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利用学科馆员与具体院系读者直接见面机会多的优势尽心尽责做有针对性的数字资源宣传培训。

参考文献:

[1]张金凤,刘柏嵩.区域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模式研究.图书馆论坛,2008,(3)

[2]王红.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率探讨.图书馆论坛,2007,(3)

[3]董文鸳,吴娟仙.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研究—以嘉兴学院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建设,2008,(9)

[4]刘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购买数据库的策略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7,(2)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福建师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具有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用户使用,而且容易电子编辑,传递迅速,以便利性和高效性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笔者根据多年在信息技术部工作的切身感受,报告了本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对数字资源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报告。



一、福建师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报告



福建师大图书馆首先购买的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在用户的迫切要求及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在仓山校区组建了数字信息检索中心,共有245台电脑,分为三个区,主要是多媒体培训教室、检索区和上网区。在2006年旗山新校区继续组建了540多台电脑的数字信息检索中心。为了吸引用户充分利用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电子资源检索区实行优惠收费,并配备资深馆员专门负责解答用户在查询数据库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每个区,只要你点击IE都可以弹出我部为用户定做的本信息技术部网页,主要是指引用户进入数据库电子资源、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有益的导航等。为了满足用户教学和科研学习的需求,近年来我馆积极购买了各种中外文论文数据库,自建一万多条的随书光盘数据库和本校的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随着电子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的业务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增加横向联系。开展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开发,参考咨询服务,知识领航等项目上。福师大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要由原有的信息部和技术部合并在一起,有专深的信息咨询服务专家,又有图书馆业



务深厚的技术高手,由他们的传帮接代下,并根据图书馆网络的进一步扩充,,招收计算机



网络人才,强大了图书馆网络配置管理能力以及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器的配置与维护,并创



造很多机会让他们不断开创很多技术先河,有随书光盘挂接在书目数据库,先压缩再上传上



服务器的书目数据电子资源链接上,对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做了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对



硕博士论文建库,将论文统一PDF格式,利用清华的TPI技术进行网络提交的改进,使硕



博士论文数据库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保密工作做得更好。要想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我馆积极建立馆际联系,于08年引进馆际合作系统,由计算机网络专家组装馆际合作系统,信息咨询专家负责使用,使馆际互借传递取得规模化的发展。同时积极加入高校馆际合作QQ群,使馆际合作工作实时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如我馆在查找论文被SCI、E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时,由于我馆没有这些数据库,需要和厦大联系,这时通过QQ可以实现第一时间获得用户被SCI、EI数据收入的电子资源。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主要是通过图书馆主页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为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编制指南性资料,并链接到图书馆主页的显著位置,同时放在相应电子资源简介页,积极开展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培训,把培训课件放在主页上,开设一个网上课堂的栏目,提供电子资源专题咨询服务,在网页的每个电子资源的入口提供网上咨询的入口链接。



随着大学城联盟建设的发展,一个区域需要建立负责电子资源建设的专门机构,对各成员馆的电子资源配置及达到支持和加强电子资源利用的目的,进行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实现联合保障、利益互补的务实合作,各馆要根据区域内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计划来进行本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从网络整体实施数字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整体建设区域内高校数字资源保障系统。



二、福建师大字资源利用问卷调查报告



研究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上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08年在旗山校区来馆用户对数字资源利用的问卷调查报告。



通过问卷调查,对图书馆目前购买的数据库资源的满意度达到74%,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是还有17.8%的用户对数据库资源不了解,说明有接近两层的用户基本没用过数据库,图书馆对数据库的宣传做的还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刚入学,对数据库或电子图书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要加强对新生的电子资源的利用教育,图书馆通过网上通知、主页宣传、检索培训及学科联络员深入院系宣传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电子资源及其服务,让他们第一时间认识图书馆有丰富的电子资源,了解电子资源的轻松好用,掌握电子资源的各种基本使用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使用电子资源的主要地点选择在图书馆的占54.6%,说明图书馆是电子资源的主要利用场所。我馆已积极配置七百多台电脑组建数字信息检索中心,提供给来馆的用户检索电子资源,基本每天都会坐满,排队现象常有发生,利用率很高,所以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要加强对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和资源服务器、用户终端的配置等升级改造,加强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控,使读者检索效率更高。



通过问卷调查,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作业、撰写论文和科学研究,三者分别约占三层,所以我们要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从专业教师的教学大纲开始,在新生入学的就有意识的布置利用电子资源完成作业的题目;其次是积极开展毕业生利用电子资源撰写毕业论文的讲座;第三可以选派学科馆员针对某个课题项目开展数字资源的讲座和培训。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不利用或不常利用电子资源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占40%,需要但使用有困难占26.6%,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应该加大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不仅每台电脑开机首页设置为图书馆网站,在学校主页的新闻栏目上报道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培训、数据库试用信息,在图书馆的主页上提供各种数字资源的导引、使用指南以及各种数字资源的培训课件;也可以通过学科馆员制度来实施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利用学科馆员与具体院系读者直接见面机会多的优势尽心尽责做有针对性的数字资源宣传培训。

参考文献:

[1]张金凤,刘柏嵩.区域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模式研究.图书馆论坛,2008,(3)

[2]王红.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率探讨.图书馆论坛,2007,(3)

[3]董文鸳,吴娟仙.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研究—以嘉兴学院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建设,2008,(9)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学科分馆 电子资源 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6938(2010)02-127-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Branch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uang Li (Librar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875)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onic sources in branch library of university are discussed. The electronic sources in the colleges: textbooks, reports, research publications, are the direct sources for the branch library. And the database guiding system for the special field will bemore effective to serve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branch library; electronic source, discussion

CLC number:G250.74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2-127-03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及基础。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共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图书馆和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发展,院系资料室由于各种不利因素, [1 ]在图书馆的统一规划和关心下,整合和优化为图书馆学科分馆,形成了以中心馆加多个学科分馆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学科分馆与原院系资料室有着明显的区别,除了收藏统一规划以外,学科分馆的工作和人员都隶属于图书馆统一管理。

在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对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也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学科分馆是否有必要建设电子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学科分馆电子资源的独特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的模式。

1 学科分馆与中心馆的相互关系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已明文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确定了大学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

图书馆学科分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馆的馆藏文献内容以满足读者群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主。学科分馆的文献资料由中心馆按教学和科研需要配备,与中心馆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确的分工。

由于大学图书馆是以中心馆为核心,分馆辅助服务的形式建设的,学科分馆的指导思想是:资源共享、服务共建、文献分藏和读者分流。[2 ]

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书目数据共享和文献资源共享。凡是中心馆已有、已经购买或者可以获取的数据源,分馆可以无偿利用。分馆和中心馆共享一条书目数据,分别管理各自的馆藏,全校的馆藏在系统中统一揭示,对读者查询、借阅十分方便。文献资源的共享包括印刷本文献和电子资源。对于印刷本文献,由于中心馆和分馆的书目和馆藏信息全部在一个网络系统中,读者可以查询全校范围内文献的收藏分布情况;对于电子资源,通过图书馆门户的认证系统,读者只要登陆图书馆网络都可以查询和下载。

服务共建是强调图书馆资源的共性,但是各学科分馆要保持学科特色。

文献分藏是指各学科分馆收藏专业文献,中心馆收藏基础书和某些特藏,这样可以方便各院系读者就近利用文献,同时缓解中心馆的压力。

读者分流不仅体现在读者分布到各分馆的数量上,重要的是对读者群的分离。由于各学科分馆主要收藏专业性强的文献,需求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研究生,而本科生则多数在基础文献利用上,因此各分馆的读者主体是院系的教师和研究生。

2 图书馆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又称电子馆藏、电子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是在电子设备和网络环境支持下,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电子信息。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在当今图书馆中,电子资源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3]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常见的电子资源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数字光盘等。非正式出版的电子文献同样是重要的文献资源,主要有电子新闻、电子邮件、电子布告和电子论坛等。

电子资源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一直伴随着知识产权、保存等方面问题,但无与伦比的优点使其能保持不可阻挡的强劲发展。其主要优点有:整合性强、时效性好、检索方式多和能满足个性化需求。[4 ]

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电子资源建设,通常的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有以下两种常用方式:(1)自建馆藏特色数据库;(2)自建网络资源导航库;(3)建立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联盟。对读者对电子资源利用的调查表明:读者对目前的电子资源和围绕电子资源提供的服务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5 ]但是,与印本文献相比,电子资源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6 ]

电子资源有信息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可对信息进行各种处理,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丰富,交互性强,生产成本低,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方便,信息获取快,更新速度快等特征。这些特征使电子资源的建设迅速,在中心馆受到极大重视,同时,也容易忽视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对电子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已经购买的各种资源,使有限的经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中心馆的电子资源建设是各个大学图书馆的核心工作,相对而言,对各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根本没有考虑。

针对目前对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缺乏的现状,首先应该明确学科分馆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以及与中心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规划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的任务和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3 分馆对电子资源的需求

在馆藏和服务方面,学科分馆与中心馆相比,收藏更注重专业特色、强调学术性,更能满足本专业读者的文献需求。在通常的馆藏建设中,分馆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

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读者需求:大多数分馆工作人员具备本学科的专业背景,同时又有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经验,常年与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和学生近距离接触,能够追踪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信息和学术前沿,并及时获取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师生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料。

除了正常的采购渠道外,分馆还能利用其他多种途径补充专业文献,如教师的出访和参加国际交流的资料。这些资料院系教师往往希望交给学科分馆保存。各种学术团体和基金会对院系的赞助或捐助,这些捐助的文献资料都以特藏的形式保存在学科分馆中。接受院系教师或眷属、以及离退休教师的捐赠等。这些文献在中心馆很难受到重视,但是在学科分馆,却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学科分馆中,另一个重要的收藏是汇集院系教师的学术成果,并形成特藏。如教师文库、学位论文、学术报告。尤其是在一些著名大学和一些著名的学科,这些收藏不仅对本院系师生重要,还可以形成特色收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产生影响。

随着电子资料的发展,这些在印刷本收藏中学科分馆的重要性,对于学科分馆中电子资源的建设,具有相同的价值和意义。

在学科分馆中,分馆工作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了解和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院系师生使用各种数据库。这些工作人员经常与院系教师和学生交流,对院系的研究状况,包括一些教师和团组的研究方向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该学科的电子资源掌握比普通读者更加深入。如一些常用的专业数据库、专业电子刊物的查询。在此基础上,学科分馆工作人员可以建立相应的电子资源导航系统,使院系教师和研究生能更加方便地使用中心馆和网络数据资源。

由于学科分馆的专业特点,与各专业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关系非常密切,文献交流和共享更加直接。有些在专业图书馆和信息中心需要特定用户使用的电子资源,可以通过学科分馆的合作关系,供院系师生使用。在一些专业图书馆的特色收藏,通常也会通过学科分馆电子资源的建设,成为该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特色。这些都可以在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导航中提供。

因此,与中心馆的电子资源建设相比,在学科分馆中的电子资源建设应该以电子资源导航为主。

在数据库的电子资源建设中,学科分馆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内容上看,学科分馆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终端,是专为院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应机构。除了正常的图书馆文献服务功能外,还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中心馆更加紧密和直接。一些在中心馆无法直接获得或者只对院系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在学科分馆中能获得并被充分利用。

教师讲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在教师的讲义都是以电子版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些电子讲义以及讨论都可以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在分馆的数据库资源中。

学术报告:大量的学术交流,专家报告都是电子版进行的。在一般的院系中,每星期平均都有1-2个专家报告,通常这些报告的内容都是研究前沿。这些报告的电子资源收藏是其他任何收藏都无法完成的。

学位论文:对于一个院系,其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尽管在各个层面,国家和中心馆都有学位论文的数据库,但是这些学位论文输入到数据库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在学科分馆中,与院系师生的紧密联系,可以及时地与教师和学生沟通,签订协议,及时入库,以更短的时间服务于本院系师生。

研究交流平台:在一个专业领域,尤其是对院系的研究,一个电子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很好地提高本专业师生的研究水平。

对这些资源的电子建设,对院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分馆直接为院系服务,院系也愿意安排学生来建设和维护这些电子资源。

4 分馆电子资源建设模式

在印刷本馆藏中,各学科分馆在院系的专业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点被各大学图书馆所积极支持。但是对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由于各中心馆都对电子资源的建设技术和经费投入很大,而在学科分馆建设电子资源却被忽视了。

大学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一般都收藏巨大的纸质文献资源。在建设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利用数字存储技术,把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资源。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大学图书馆,其电子资源建设都不是能在短时间和低成本建设起来的。因此,在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过程中,常常是建立图书馆集团的联盟形式,对资源的共享和共同采购。对于这些大的数据库建设工程,分馆的电子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对学科分馆所收藏的纸质文献的数字化,也需要中心馆来进行,然后列入统一的中心馆数据库。

因此,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必须依托与中心馆来进行。

与大学图书馆的任务一致,学科分馆的主要任务是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已经购买的各种资源。然而,与一般图书馆有别的是,大学图书馆的中心任务是为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服务。因此,大学图书馆既要考虑到教师的科研需要,同时,还必须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这些任务在直接服务与院系的学科分馆中更加充分地体现。

针对学科分馆的特点和任务、以及与中心馆的关系,对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和规划。

由学科分馆的特点,电子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专业导航、教师讲义库、教师文库、学术报告库、学位论文库、常用计算机软件库和院系交流平台五个部分。

专业导航系统:目前国内图书馆主要使用的网页导航方式有:语种、文献类型、学科分类、名称检索、西文电子期刊的字母顺序索引等。对于学科分馆的导航系统,由于学科类别单一,可以将中心馆的学科分类中的类别移植到分馆的导航系统中,进行文献类型和名称检索。也可以直接利用中心馆的导航系统进行检索。对本专业的相关数据库网址进行链接。

对于学科分馆来说,更重要的是建立小型数据库和院系交流平台。

教师讲义库:收集院系教师的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的电子讲义、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按照课程名称进行分类存储和查询。

教师文库:收集本院系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电子版。按照教师名和论文题目进行存储和查询。

学术报告库:收集来院系进行学术报告的专家学者的电子报告,和本院系教师和学生的报告电子版。可以按照专家名和报告题目进行分类存储和查询。

学位论文库:收集本院系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版。按照论文题目、导师名和学生名进行存储和查询。

常用软件库:收集院系研究所需的常用计算机软件,供教师和学生下载使用。在收集这些软件时,应该注意版权和使用权限。

学术交流平台:让本院系的学生负责承担学术交流平台,供院系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着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对问题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

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院系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完成。唯一的问题是这些数据库的存储。其解决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学科分馆中放置独立的存储设备,另一种就是在中心馆的存储设备中给学科分馆分配一定的存储空间,在学科分馆中配置小型的服务器。

5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采用院系与图书馆共建的模式,可以建设具有特色,能更加直接为院系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电子数据库和学术平台。真正达到图书馆设置学科分馆的目的。在学科分馆进行电子资源建设,成本低,资源丰富,利用效率高,是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必须考虑的电子资源建设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延海,周西平.高校系资料室建设质疑[J] 图书馆建设,1999,(2):24.

[2]沈正华.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工作对教学科研的保障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2):27.

[3]李平,初景利.国外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51.

[4]谢礼妹,陈丽萍.探寻电子资源建设与印本资源建设的平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7.

[5]杨毅等,电子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读者调查[J]信息资源建设, 2006,(9):39.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

 

图书馆在建立了大量的诸如电子期刊、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收藏的同时,必须重视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效能和价值,提高电子资源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程度。寻求有效的评价和管理电子资源的办法正成为当前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挑战。

一、国外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1997美国学者Smith和Rowland首先提出应该开展电子资源绩效评价问题研究,衡量电子资源的服务情况。1998至2000年期间,John Carlo Bertot和Charles R. MeClure (1998a,1998b,1998c,2000)等研究专家组进行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网络统计和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的统计和绩效评价(Statistic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PublicLibrary Networked Services)》 (Bertot,Me Clure,& R yan,2001)在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上出版。他们定义并通过了国家公共图书馆采集数据测试新的网络统计和绩效评价系统,以便能最终适用于部级数据采集。论文格式,绩效。此外,Bertot为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NCLIS)开发了一个系统工具,从提供商层面研究在线数据库利用统计和评价,测试公共图书馆网络性能以及基于网络的服务,进一步了解本地、全州和全国范围的统计数据采集元素的需要,并重点了解不同水平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服务和基础设施评价的需要。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Bertot和Mc Clure等专家的前期理论研究基础上,国外就“电子资源网络统计与绩效评价”“电子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价”等方面开展应用性研究项目。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近10个关于电子资源的网络统计和绩效评价的项目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图书馆界相继启动。

二、国内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国内较早探讨电子资源评价问题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有李青华(2000)的《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与虚拟文献评估方法探讨》,针对不同类型电子资源分析出不同的评价要素,根据数据库数量对应的信息含量、信息获取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总条件,来衡量电子文献获取和利用的总水平。在评价方法方面,做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分别提出了电子文献、虚拟文献评估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构建了文献获取和利用总水平的评价模型。但是,研究中没有考虑服务质量和价值因素,至于对评价结果起重要决定因素的获取能力折算系数值如何确定、如何获得统计数据等没有提供理论依据。论文格式,绩效。

张咏(2001)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中,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综述。黄摘(2001)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引进和管理》、张会田(2002)的《馆藏数字化资源评估方法探讨》都在不同方面探讨了在购买和使用电子资源过程中,应该评价和考虑的因素问题,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评估方法做了理论上的一些探讨。肖希明(2002)在《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评价标准》中讨论了传统的馆藏评价标准的局限性问题,提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评价的标准,着重于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信息资源的质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四个方面的评价。

针对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实际,北京大学肖珑、张宇红(2002)所做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较为系统地把电子资源的评价指标归纳到电子资源摘要因素引入到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中。刘锦山(2003)对电子资源评价指标做了更进一步的定量描述,建立了包括读者满意度和利用情况共15个电子资源评价的定量指标,这些定量指标可以从方方面面较为准确地去评价电子资源。论文格式,绩效。在此基础上,张李义(2004)进行了《高校图书馆商业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的引进数据库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数据库内容、检索系统、使用情况、性价比和服务五类19个指标,既有定性也有定量指标。这些前期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都为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理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对现有文献的评述及研究展望

综合上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内容,电子资源绩效评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图书馆情报学界的一个全新课题。论文格式,绩效。尽管国外开展了一些项目研究,但至今对于电子资源以及绩效的概念国内外也不统一,从系统的评价理论框架体系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都存在着空白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理论研究不系统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还没有出现系统地进行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的文献。至今为止,我国高校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资源评价指标内容和构建指标体系的探讨阶段。从研究文献可知,学者提出的能够反映电子资源绩效的指标共有近四十个,庞大的指标个数不仅增加了综合评价和数据分析的复杂性,而且在我国大学图书馆缺乏常年积累的电子资源使用统计数据情况下,其中大量定量指标是图书馆根本无法获得的评价数据。

2.研究方向不明确

国外电子资源评价的重点和核心是建立在电子资源利用网络统计数据基础之上的绩效评价与分析,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从Terry Plmu (2005)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Evaluating the Usage of Library Networked ElectronicResources》中了解到,该项目正在确定数据商提供评价支撑的相关统计数据的标准,重点进行电子资源利用统计数据的自动收集技术研究。就目前来看,我国关于电子资源绩效方面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以及研究重心都还未明确。

3.应用研究不成规模

国外对电子资源的绩效评价己从基础理论研究进入应用研究阶段。以图书馆学术团体或图书馆联盟或一些机构为主要研究者,并以联合性的大项目研究居多,有些项目有数十个图书馆参加,有数据商协助配合。论文格式,绩效。相对而言,我国的研究者多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图书馆馆员,以个人(文献)方式研究者为主,相应的成果主要是理论探讨形式的论文,真正进行电子资源绩效研究的项目和组织还未形成,也没有实质性的应用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研究基本上还处在探讨阶段,没有突破国外的研究成果,或对其成果的介绍,或对网络信息资源内容质量的评价,并且仍停留在对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绩效评估理论上。论文格式,绩效。与国外利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的严谨性和实践性过程相比,我国已开始指标体系的构建,但理论过于抽象、方法传统,在系统的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框架和评价方法研究方面,存在着许多差距和研究空白。大学图书馆的绩效评价必须建立完整的分析性思维模式和系统的方法,进行科学设计并进行反复实际测试、调整,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对于绩效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研究,对于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模式的可应用性研究,对于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研究等,都将成为我国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最终能否付诸于实践需要函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Bolton,R. N. and Drew, J. H .A multistage model of customers’ assessments ofservice quality and valu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8 (17):375-84

2.余恒鑫.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5

3.张会田.馆藏数字化资源评估方法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8(5):50-53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15篇

1 进行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调查的范围

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又称作电子资源。依照由全国图工委制定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的相关规定,可以判断在进行对读者对于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调查时,主要是针对读者对图书馆系统中的期刊、电子书籍、数据库内包含的学术资源的需求,以及围绕着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所展开的各项资料检索、参考咨询、文献传递和其他的个性化服务。

1.2 调查的方法

在进行调查之前,需要对调查表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调查表采用的调查方案和调查的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调研。进而依据实际情况,对调查内容以及问题进行划分与设计,分别地读者的个人信息、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认知状况、使用状况、需求状况以及对图书馆数字资源提供服务的评价进行相关的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2]

1.3 调查的结果反馈

在经过有效地调查过后,对调查问卷进行回收,从中筛选出有效的调查问卷,依照其中受调查者填写的个人信息对其进行层次的划分,从学历、年龄、专业等多个角度,全面的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 读者对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需求以及利用调查和分析

2.1 读者对数字资源各类文献需求的特点

网络状态下,读者在进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对电子期刊的需求占据了各类参考文献的榜首,这一定程度上与电子期刊出现的较早且内容新颖,读者在利用的过程中较为熟练有关。紧接着的就是电子学位论文、电子书籍、电子索引和电子会议的论文以及电子参考书。而在电子科技报告、电子报纸、电子专利等方面,读者的需求量相当较少,利用的人数不多。[3]

2.2 读者对数字资源的阅读习惯有学科的差异性

不同专业的读者对于数字资源的选择上具有差异,文科的读者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多选择电子期刊、电子学位论文、电子书籍等,而理科的读者则多选择电子期刊、电子索引、电子学位论文和电子会议论文等。

2.3 读者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目的分布

不同领域的读者在进行数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其利用的目的是不同的,由于大学中涵盖的专业领域较为全面,因此调查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去具备着代表性。例如医学专业的读者在进行数字资源的利用多用于专业的学习、论著的发表、申报课题以及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而人文科学专业的读者是以专业学习、出席会议为数字资源利用的目的。工学专业的读者则是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进行专业学习、发表论著。[1]

3 读者获得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调查和分析

3.1 读者认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途径

通过相应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读者认识并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途径是多样的,在众多的了解途径中,部分的读者是通过“图书馆网页中对数据库的相关介绍”来对其进行认识与了解的,部分读者则是在“他人的推荐与教授”中,认识并掌握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的,除此之外,还存在“宣传海报”、“图书馆内的期刊介绍”等等。[4]

3.2 读者采用的图书馆数字服务的项目

在读者使用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提供的服务项目问题上,结果并没有呈现出多样化,读者大部分需要的服务主要展现在“论文的收录以及引用证明”上,另外还包括“文献传递”、“咨询学科馆员”,其他的方面较少,从此可以看出读者对于服务的利用偏低,仍处于初步发展的时期。大学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其提供的项目服务以及对项目服务进行的宣传方面下功夫。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