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

智慧校园汇报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1篇

智慧启迪梦想,科学点亮人生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 创建工作汇报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2013年,学校以“多彩还给童年”为办学理念。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 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学校网络带宽达百兆以上,满足了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学校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功能。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全网支持IPv4/IPv6。有线、无线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实行实名制上网。

2.数字终端。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1132名学生,63位教师。所有班级都配备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并通过有线+无线与学校主网络连接。

3.智能广播系统。学校建有完善的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播放满足不同需要的广播,完成学校正常的上下课、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的播放,并完成安全应急演练及大型活动时的播放指令。

4.自动录播教室。学校建有可移动的录播系统,可实现现场录制、网络现场直播等功能。学校教师的教研课,研讨课及承办上级组织的赛课等活动均利用录播教室完成。

5.学校以焦点教育软件为平台,建有“焦点智慧教室”学习平台,焦点教育平台专门安排了工程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培训,经过培训,老师们都能熟练运用软件上课,在教学过程中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同时我们还将焦点教育软件应用于我们端午活动中,提升了活动的品味;另外我们还承办了区级智慧课堂应用现场会,在展示课中,我校赵国佑老师和陈霞老师利用焦点教育软件分别上了两节课,得到了现场老师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6.学校建有校园电视台,在实现现场直播的同时能多机位同时录制保存,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五期的录制和播放,内容涵盖校园内外新闻的播放、安全教育、小刺猬行动、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7.所有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泰微课、一师一优课等公共服务平台上均开通账号,同时积极利用平台上传及下载适用于自己课堂的课件、教案等,并存于学校内网中便于互相学习参考。

8. 我校从2014年起就积极开展推进“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应用、共建共享。学校多次开展泰微课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制作泰微课的热情;大家积极制作泰微课,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赵国佑老师一人就制作了一百多节泰微课,其中A等级达56节,B等级达52节,借助泰微课的应用,同学们觉得这样的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学习更加高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未来,学校将为每个班级配备电子班牌和智能一卡通系统,借助相关系统实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和班级文化、学生风采、电子课表展示等功能;目前已完成相关报批手续,下一步将进行招标落实等相关工作。

二. 智慧学习

1.学校建有学校内网,师生能充分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公共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公共科目研修、资源共享等教学活动。

2.学习空间。学校每个师生都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泰微课等服务平台建立了实名制网络空间,教师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目前,95%以上的学生,100%的教师空间处于活跃状态,空间得以有效应用。

3.学习资源建设。

学校通过培训,所有教师掌握了资源建设及上传共享的方法。通过校园内网建设了一大批课程资源,内容包括教学案、媒体课件、一师一优课、微课程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学科资源体系。

4.智慧阅读。学校教导处利用电子图书系统和攀登阅读APP,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智慧阅读。充分利用电子大屏、黑板报、读书角、机房电子阅读、读写月等阵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的读书经验等;德育处、大队部密切配合,利用班会、家长学校、微信平台等渠道推荐阅读,开展美文欣赏,创设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5.学生应用能力。学生利用信息课这个主阵地,学习了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种学习资源的方法,基本适应了“智慧校园”环境。教师们在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信息课上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个人安全防范、个人空间建设、参加科学素养大赛等已形成常态。此外,通过泰微课、学校网站、创客观摩等获取教育资源,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自我测评等成果通过自制的PPT、WORD及个人空间与大家分享,形成了智慧学习的新常态。在2015年举行的江苏省“传承经典”阅读知识竞赛中,我校李思琪同学获得特等奖,我校也获得团体金奖。

三.智慧管理

1.学校网站。学校建设了主网站+微信平台的网站集群。主站内容丰富,板块设置合理,信息更新及时。校内各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学校微信平台利用信息快、数据流量小、可移动浏览与管理的优势,很好了补充了主网站的不足。泰微课更是为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的个性化与安全性、快捷性。

2.教师空间。老师们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平台上拥有网络空间,并已利用空间课件、视频等。

3.管理者及教师应用水平。学校建立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制度,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包括泰微课的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等。

4.教学服务系统。学校利用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泰微课、学校自主的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专题性素材;利用网络教研、微课等系统为知识点学习与探究提供了工具;同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网络办公系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管理系统、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江苏省教师管理平台、卫生管理系统、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语音教材征订管理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泰州市资产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

5.安保服务系统。

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智能校园网络安防系统,安装有高清摄像头100多个,录像储存不小于3个月;与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结合校园百兆网对校园进行了无死角监控、一键求助报警等功能,并将配合一卡通系统实现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6.家校互通。学校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微信群、一起作业等平台,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内容包括作业传送、学生出勤、当天学习及在校表现等反馈,使家校联系真正实现了零收费,高效率;同时利用QQ群、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在线服务,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此外,学校还通过微家校、学校主站、学校伏羲教育博客等平台,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2015年,我校戴娥老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刘晓棠老师在学科与信息化结合课堂比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2016年刘晓棠老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部级优课。近两年,我校教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市一等奖多达30人次,在部级刊物上发表有关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应用的论文多篇。2017年,杨红美老师带领学生在高新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高新区参加泰州市比赛获得二等奖;2018年赵日朋老师带领学生在泰州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泰州市参加江苏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斩获一等奖的殊荣。

四.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彭小艳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行政人员及相关教师参与。各项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总务处主任赵日朋具体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电教处副主任卞伟、总务处主任助理杨红美协助负责相关工作。

2.规划科研。学校把“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列入学校2018年整体规划,并制订了专门的建设方案,时序安排清晰,措施切实可行。同时2018年,泰州市教育信息化课题《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相继开题并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

3.制度保障。学校有《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方案》《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建设与应用纳入《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工作考核细则》,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智慧校园建设。

4.资金投入。“智慧校园”创建设施设备由教育局统一配送。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的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校党支部委员会和经审小组监督执行,保证专款专用,并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要求,规范严格执行,保证了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5.机制创新。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2篇

学校现有教职工34人,招生覆盖四村一社区。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346名,幼儿班2个,学生57名。80载沧桑岁月,厚重了学校的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诸如艾道淳主任等在各行各业卓有建树的优秀学子,学校先后获得“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区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特色教育学校”等殊荣,办学水平多次被评为区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但狠抓了学校内部管理,而且在硬件设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校舍改造工程同步推进的班班通设备和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面我将这项工作的具体情况给领导们做个汇报:

一、关于设施的配备情况

近两年里,在区教委、区技装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高标准的完成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1. 学校所有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及投影仪,投入资金39万元。

2. 学校所有的教室和功能教室安装知识点测评与学习系统(畅言智慧课堂系统),投入资金20万元。

3.学校所有学科教师配备教学平板电脑,投入资金15万元。

4. 学校微机室完成了英语听说模拟考试系统的建设,同学们可以在计算机教室完成在线的英语考试,投入资金2.5万元。

以上四项,总计投入资金76.5万元。

二、关于设施的使用情况

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各种信息同城区比较,相对闭塞,但智慧平台的建设,将学校各自独立的资源及服务系统进行了统一,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但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实现了平台软件和学校硬件之间的无缝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1. 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专人管理

我校自智慧平台建立后,为了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学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明确了一名副校长分管智慧平台工作,由教导主任主抓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师主抓技术支撑和平台维护,后勤主任负责资产管理和设备送修。

2.创新培训方式,教师学有所得

智慧校园设施刚一到位,我校及时与区技装中心和科大讯飞公司一道,就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多次交流。对教师在智慧平台的使用上,进行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教师在使用中的情况及培训需求,既有教师面上的全员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共性的需求;也有某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满足教师的操作实际,做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机结合。

3.明确使用目标,人人参与应用

学校对全校34名教师明确了使用目标,全体教师在临空智慧教育平台上注册了账号,进行了网上的研修培训,全体教师都能在平台上下载电子教材、教学资源,学校也要求凡在教室、功能室上课,均要使用智慧平台,同时做好班班通使用登记。教师的“教、学、考、评、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均要求在平台上完成,学校进行的定期检查。

4.有效利用科研,提高课堂效益

为更有效的提高智慧平台使用效果,学校专门申报了区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策略教学研究》,把研、训、教融为一体,最大程度的提高运用水平及教学效果。目前,我校全体教师都能利用教师机上课,教师能在教室的任意角落控制教学,能有效地避免教师在讲台上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的不利因素。通过信息化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5. 充分整合资源,做到共建共享

智慧平台实现了教学、教研资源的汇聚共享。学校有计划的将教学课件、课程设计、一师一优课、微课等资源充实完善,教师将优选后的课件、资源为己所用,避免了教师们重复制作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并让老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还通过空间将自己的资源进行分享。不仅能促进教师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与讨论,还可以汇聚到校本资源库或资源中心,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辐射。

6. 加大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在教师尽力用好智慧平台的同时,学校还将智慧平台向部分有条件的家长进行开放,家长通过平台账号,与教师、孩子互动,实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接收学校通知信息。通过此种方式,争取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三、对智慧校园工作的一些建议

1.增加网络的带宽。学校现在使用的城域网由于建设年代较远,带宽只有10M,只能满足一间办公室一台计算机,一个网点。现在每个教师都需要平板下载资源,再加上教室、微机室的几十台电脑同时上课,网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要下个资源往往要等上好几个小时。为确保使用效果,现在急需加大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对校园的覆盖范围,教室要有网点,办公室每个老师要有网点,并保障有足够的带宽进行支撑。

2.加强设备间的技术融合,促进设备的高效使用。我们要打破各种设备之间的各自为主的现象,加强各种设备的技术融合与支持,让老师们更加方便、高效地使用一体机、投影仪、平板电脑等设备来为教学服务。

3.建立设施设备的使用保障体系。当设施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提高设备使用效果。如果一旦出现故障,迟迟没法处理,很容易造成设备的闲置。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3篇

学校现有教职工34人,招生覆盖四村一社区。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346名,幼儿班2个,学生57名。80载沧桑岁月,厚重了学校的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诸如艾道淳主任等在各行各业卓有建树的优秀学子,学校先后获得“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区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特色教育学校”等殊荣,办学水平多次被评为区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但狠抓了学校内部管理,而且在硬件设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校舍改造工程同步推进的班班通设备和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面我将这项工作的具体情况给领导们做个汇报:

一、关于设施的配备情况

近两年里,在区教委、区技装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高标准的完成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1. 学校所有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及投影仪,投入资金39万元。

2. 学校所有的教室和功能教室安装知识点测评与学习系统(畅言智慧课堂系统),投入资金20万元。

3.学校所有学科教师配备教学平板电脑,投入资金15万元。

4. 学校微机室完成了英语听说模拟考试系统的建设,同学们可以在计算机教室完成在线的英语考试,投入资金2.5万元。

以上四项,总计投入资金76.5万元。

二、关于设施的使用情况

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各种信息同城区比较,相对闭塞,但智慧平台的建设,将学校各自独立的资源及服务系统进行了统一,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但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实现了平台软件和学校硬件之间的无缝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1. 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专人管理

我校自智慧平台建立后,为了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学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明确了一名副校长分管智慧平台工作,由教导主任主抓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师主抓技术支撑和平台维护,后勤主任负责资产管理和设备送修。

2.创新培训方式,教师学有所得

智慧校园设施刚一到位,我校及时与区技装中心和科大讯飞公司一道,就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多次交流。对教师在智慧平台的使用上,进行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教师在使用中的情况及培训需求,既有教师面上的全员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共性的需求;也有某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满足教师的操作实际,做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机结合。

3.明确使用目标,人人参与应用

学校对全校34名教师明确了使用目标,全体教师在临空智慧教育平台上注册了账号,进行了网上的研修培训,全体教师都能在平台上下载电子教材、教学资源,学校也要求凡在教室、功能室上课,均要使用智慧平台,同时做好班班通使用登记。教师的“教、学、考、评、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均要求在平台上完成,学校进行的定期检查。

4.有效利用科研,提高课堂效益

为更有效的提高智慧平台使用效果,学校专门申报了区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策略教学研究》,把研、训、教融为一体,最大程度的提高运用水平及教学效果。目前,我校全体教师都能利用教师机上课,教师能在教室的任意角落控制教学,能有效地避免教师在讲台上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的不利因素。通过信息化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5. 充分整合资源,做到共建共享

智慧平台实现了教学、教研资源的汇聚共享。学校有计划的将教学课件、课程设计、一师一优课、微课等资源充实完善,教师将优选后的课件、资源为己所用,避免了教师们重复制作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并让老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还通过空间将自己的资源进行分享。不仅能促进教师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与讨论,还可以汇聚到校本资源库或资源中心,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辐射。

6. 加大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在教师尽力用好智慧平台的同时,学校还将智慧平台向部分有条件的家长进行开放,家长通过平台账号,与教师、孩子互动,实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接收学校通知信息。通过此种方式,争取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三、对智慧校园工作的一些建议

1.增加网络的带宽。学校现在使用的城域网由于建设年代较远,带宽只有10M,只能满足一间办公室一台计算机,一个网点。现在每个教师都需要平板下载资源,再加上教室、微机室的几十台电脑同时上课,网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要下个资源往往要等上好几个小时。为确保使用效果,现在急需加大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对校园的覆盖范围,教室要有网点,办公室每个老师要有网点,并保障有足够的带宽进行支撑。

2.加强设备间的技术融合,促进设备的高效使用。我们要打破各种设备之间的各自为主的现象,加强各种设备的技术融合与支持,让老师们更加方便、高效地使用一体机、投影仪、平板电脑等设备来为教学服务。

3.建立设施设备的使用保障体系。当设施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提高设备使用效果。如果一旦出现故障,迟迟没法处理,很容易造成设备的闲置。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4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24-05

1 背景介绍

物联网的兴起 2009年8月,温家宝同志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由此,物联网受到全社会极大的关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也被称为Web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单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物联网是一个将“物与物”连接起来的巨大网络,它在互联网将“人与人”在虚拟的世界中连接起来的基础上,延伸至将“人与物”相连,甚至将“物与物”相连,将虚拟世界中的人与现实世界中的物结合,恰当地解决了互联网虚拟性的缺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建设规模也在日益增长,传统的学校生活与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膨胀现状下学生的需求。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了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全面建设智慧校园,服务师生。本文以无锡市江南大学为例,进行应用现状介绍。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校园生活和教学管理这两大方面。

1)校园生活。在校园生活方面,江南大学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智慧校园进行建设。

①“校园一卡通”应用。基于RFID技术,学校将饭卡、浴室卡、打水卡、晨跑卡、借书卡、门禁卡等集合于一体,真正实现了一卡吃饭、洗浴、打水、出入宿舍等强大的功能,为学生生活提供“一卡走校园”的便利。

②智慧节能校园应用。在利用物联网进行节能型校园建设方面,学校研发了智能化照明系统、水电监测系统、能耗额定管理、漏水监测、用气监测、预付费管理等节能应用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低碳校园”“绿色校园”的目标。

③数字图书馆的应用。针对图书馆拥有繁杂信息量的特点,学校建设了数字图书馆网站。一方面,可以连接至CNKI等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籍在图书馆的位置,便于寻找。

2)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平台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教务信息、教学资源等,也为学生与教师不同时间、空间内的交流提供平台。

针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江南大学还对校内平台“e-江南”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e-江南平台为江大学子提供从学习到生活的全方位查询与服务,如优质视频资源、学分学费查询、智能卡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很好地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与实际的校园生活联系起来,是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

但是,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也慢慢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学生对智慧校园认识不足,从而使智慧校园的应用推广受到阻碍;某些物联网技术不纯熟就投入使用,使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失望。本次研究就针对物联网下的智慧校园在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充分分析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的看法,从而为智慧校园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2 调查问卷编写

本次调研的问卷一共分三部分:基本信息调查;智慧校园设施使用及满意度调查;智慧校园发展建议调查。为了能在数据分析时全面了解学生对智慧校园设施的使用度及满意度,同时对智慧校园发展建议做调查,本课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略)。

3 数据分析

智慧校园设施使用及满意度调查

1)对图书馆、教务网、教学平台等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见图1、图2、图3。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校内资源使用不一致,因此在数据分析时按照年级不同进行分类分析。本次调研所调查的对象仅限于大二和大三两个年级,具有局限性。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如下问题。

在对数字图书馆使用方面,大多数人都处于偶尔使用的状态,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有数字图书馆的存在。大三学生也比大二学生使用较多。从学生方面出发,这可能与现代人读书较少,本科生对学术研究较少、对文献需求较少等因素有关;从学校方面,可能与数字图书馆的宣传过少有关。

在对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面,大部分人处于偶尔使用状态,大多数学生都反映,在使用高峰期(选课、查成绩等)经常出现系统无法登录或非常卡的情况。这就需要注意平台的建设。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面,大三学生中经常使用的人数较少,说明教学平台使用率不高;大二学生中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和很少使用的人数相当。由于教学平台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这可能与不同年级教师对平台的使用程度不同有关。

综合上面的比较分析,在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各种平台的宣传,平台的开发仅仅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首要步骤,能否真正在学生与教师中投入使用,能否为学生与教师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才是智慧校园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

2)对“校园一卡通”的使用情况(图4)。首先,几乎所有学生都肯定了将饭卡、门禁卡、洗澡卡、热水卡等校园用卡绑定到一起的做法,让学生的生活得到便利。

江南大学澡堂一卡通存储柜是近一个月刚安装的设施。采用一卡通刷卡,就可以打开空柜子,存储衣物,在沐浴完毕后再通过刷卡打开属于自己的柜子。可是这个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学生反映经常出现柜子打不开的情况,造成极大的不便。这一点也可以从图5的数据中看出,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女生,认为使用非常不便。

跑操采用“一卡通”打卡的方式进行也是江南大学本学期初开始实施的方式。通过在跑步的起点刷一次卡、终点刷一次卡,纪录学生的跑步时间以及所用时间。这种“一卡通”的运用,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将科学技术恰当使用的方式,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技术支持下的制度有待商榷,如图6所示。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一卡通”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光有技术仍不行,必须要有合适的制度,让技术的应用更有价值,跑操制度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时,所有基于物联网的技术必须在纯熟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便利师生的效果,还会给校园生活带来麻烦。

3)节能校园建设。江南大学在节能校园建设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先后实现了智能化照明控制、水电监测系统、能耗额定管理、漏水监测、用气监测、预付费管理等系统,成为高校校园节能的范例。但学生对这些系统的了解情况却是差强人意。如图7所示,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切身感受到的节能系统如智能化照明系统等的使用情况了解较多,但对于漏水监测、用气监测等与自身生活无明显关系的设施了解甚少。

学生作为学校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校的建设做贡献。针对学生对节能智慧校园了解少的问题,江南大学后勤部门已经面向学生开展了学校节能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果汇报讲座,让广大学子切身感受节能型智慧校园的建设,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相信在进一步的推广中,会让更多学生了解学校的建设,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4)对“e-江南”平台的使用。e-江南是江南大学为学生开发的集学习、生活于一体的网络平台。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江南大学对e-江南平台进行进一步改进。如今,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查询有关自身学业方面的课表、成绩等内容,还可以进行宿舍设施损坏报修、智能卡管理等生活服务,是智慧校园应用的一大体现。但如此贴近生活的一个平台,学生对它的使用率却不高。

如图8所示,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大部分人对e-江南的使用频率都是相当低的,并表示对其强大的功能不了解。其中,大三学生的使用比大二学生更少,这可能与不同年级人群对网络的使用频率不同、人群中对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同等因素有关。

其次,如图9所示,在对“e-江南”不同功能的使用方面,学生在教务、学分学费、网络教学平台等与学业有关的入口登录较多。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e-江南的认识可能仅局限于教学领域的应用,还未很好地延伸至生活领域,如后勤服务系统当中的失物招领、网上报修等便民功能(如图10所示)。

如此贴近生活的e-江南平台还需在学生中加大推广,让学生、教师真正使用好这个平台,发挥其价值。

智慧校园发展建议调查

首先,笔者对在校学生对“智慧校园”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如图11所示,调查显示,表示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人比没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人稍多。但由于调查对象都为教技专业的学生,这与专业学习内容有关,在此仅对接触过和没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进行分析。

在这个移动学习、移动生活的时代,学生对“使校园生活更便捷”的智慧校园建设的措施,普遍偏爱制作校园App,通过推送通知的方式了解校园各项信息。在这点上,浙江工业大学制作的校园App――微校并投入使用,学生普遍反映非常便捷。可见,智慧校园的建设也需要往可移动方向发展,使其更便捷。

其次,从图12中可以看出,没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学生仍偏爱于将所有信息以短信方式发至手机的传统方式发送通知,并没有充分利用技术为校园生活服务。这就需要在今后对学生多加宣传“智慧校园”的建设,加强学生的了解。

另外,对于“移动智慧校园”的建设,学生希望有图13所示功能。学生在移动智慧校园建设中,对学习、生活各个领域都有需求,其中的首要需求还是学业方面的。因此,在建设移动智慧校园时首先要实现解决移动学业端的功能,再进一步延伸至生活端。

最后,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最普遍的意见是:教室的多媒体设施维修需及时。这就表明在“智慧校园”建设之前,需要让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在保障例如教室多媒体设施等与师生校园生活密切联系的设施的基础上,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相信效果会更好!

4 结论

江南大学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在各大高校中走在前列,但在设施的实际使用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智慧校园”的平台、设施等需要通过宣传进行推广,让在校师生了解、使用,并体验到使用后带来的便捷,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校园”技术的价值。

其次,学生对“智慧校园”的概念了解不足,这是导致使用“智慧校园”设施较少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开展如讲座、汇报会等方面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实际使用,在使用中体会“智慧校园”。

同时,“智慧校园”建设的开展必须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校园基础设施尤其是教室多媒体设备需要保证正常使用,才能进一步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

另外,现代技术必须要在发展纯熟后才可以投入使用,为师生生活带来便利。若技术不成熟就大规模投入使用,如澡堂一卡通存储柜,不仅不能达成便民的目的,反而会为学习、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5篇

物联网的兴起 2009年8月,温家宝同志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由此,物联网受到全社会极大的关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也被称为Web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单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物联网是一个将“物与物”连接起来的巨大网络,它在互联网将“人与人”在虚拟的世界中连接起来的基础上,延伸至将“人与物”相连,甚至将“物与物”相连,将虚拟世界中的人与现实世界中的物结合,恰当地解决了互联网虚拟性的缺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建设规模也在日益增长,传统的学校生活与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膨胀现状下学生的需求。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了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全面建设智慧校园,服务师生。本文以无锡市江南大学为例,进行应用现状介绍。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校园生活和教学管理这两大方面。

1)校园生活。在校园生活方面,江南大学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智慧校园进行建设。

①“校园一卡通”应用。基于RFID技术,学校将饭卡、浴室卡、打水卡、晨跑卡、借书卡、门禁卡等集合于一体,真正实现了一卡吃饭、洗浴、打水、出入宿舍等强大的功能,为学生生活提供“一卡走校园”的便利。

②智慧节能校园应用。在利用物联网进行节能型校园建设方面,学校研发了智能化照明系统、水电监测系统、能耗额定管理、漏水监测、用气监测、预付费管理等节能应用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低碳校园”“绿色校园”的目标。

③数字图书馆的应用。针对图书馆拥有繁杂信息量的特点,学校建设了数字图书馆网站。一方面,可以连接至CNKI等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籍在图书馆的位置,便于寻找。

2)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平台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教务信息、教学资源等,也为学生与教师不同时间、空间内的交流提供平台。

针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江南大学还对校内平台“e-江南”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e-江南平台为江大学子提供从学习到生活的全方位查询与服务,如优质视频资源、学分学费查询、智能卡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很好地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与实际的校园生活联系起来,是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

但是,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也慢慢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学生对智慧校园认识不足,从而使智慧校园的应用推广受到阻碍;某些物联网技术不纯熟就投入使用,使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失望。本次研究就针对物联网下的智慧校园在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充分分析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的看法,从而为智慧校园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2 调查问卷编写

本次调研的问卷一共分三部分:基本信息调查;智慧校园设施使用及满意度调查;智慧校园发展建议调查。为了能在数据分析时全面了解学生对智慧校园设施的使用度及满意度,同时对智慧校园发展建议做调查,本课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略)。

3 数据分析

智慧校园设施使用及满意度调查

1)对图书馆、教务网、教学平台等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见图1、图2、图3。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校内资源使用不一致,因此在数据分析时按照年级不同进行分类分析。本次调研所调查的对象仅限于大二和大三两个年级,具有局限性。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如下问题。

在对数字图书馆使用方面,大多数人都处于偶尔使用的状态,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有数字图书馆的存在。大三学生也比大二学生使用较多。从学生方面出发,这可能与现代人读书较少,本科生对学术研究较少、对文献需求较少等因素有关;从学校方面,可能与数字图书馆的宣传过少有关。

在对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面,大部分人处于偶尔使用状态,大多数学生都反映,在使用高峰期(选课、查成绩等)经常出现系统无法登录或非常卡的情况。这就需要注意平台的建设。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面,大三学生中经常使用的人数较少,说明教学平台使用率不高;大二学生中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和很少使用的人数相当。由于教学平台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这可能与不同年级教师对平台的使用程度不同有关。

综合上面的比较分析,在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各种平台的宣传,平台的开发仅仅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首要步骤,能否真正在学生与教师中投入使用,能否为学生与教师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才是智慧校园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

2)对“校园一卡通”的使用情况(图4)。首先,几乎所有学生都肯定了将饭卡、门禁卡、洗澡卡、热水卡等校园用卡绑定到一起的做法,让学生的生活得到便利。

江南大学澡堂一卡通存储柜是近一个月刚安装的设施。采用一卡通刷卡,就可以打开空柜子,存储衣物,在沐浴完毕后再通过刷卡打开属于自己的柜子。可是这个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学生反映经常出现柜子打不开的情况,造成极大的不便。这一点也可以从图5的数据中看出,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女生,认为使用非常不便。

跑操采用“一卡通”打卡的方式进行也是江南大学本学期初开始实施的方式。通过在跑步的起点刷一次卡、终点刷一次卡,纪录学生的跑步时间以及所用时间。这种“一卡通”的运用,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将科学技术恰当使用的方式,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技术支持下的制度有待商榷,如图6所示。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一卡通”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光有技术仍不行,必须要有合适的制度,让技术的应用更有价值,跑操制度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时,所有基于物联网的技术必须在纯熟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不仅无法达到预 期的便利师生的效果,还会给校园生活带来麻烦。

3)节能校园建设。江南大学在节能校园建设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先后实现了智能化照明控制、水电监测系统、能耗额定管理、漏水监测、用气监测、预付费管理等系统,成为高校校园节能的范例。但学生对这些系统的了解情况却是差强人意。如图7所示,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切身感受到的节能系统如智能化照明系统等的使用情况了解较多,但对于漏水监测、用气监测等与自身生活无明显关系的设施了解甚少。

学生作为学校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校的建设做贡献。针对学生对节能智慧校园了解少的问题,江南大学后勤部门已经面向学生开展了学校节能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果汇报讲座,让广大学子切身感受节能型智慧校园的建设,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相信在进一步的推广中,会让更多学生了解学校的建设,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4)对“e-江南”平台的使用。e-江南是江南大学为学生开发的集学习、生活于一体的网络平台。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江南大学对e-江南平台进行进一步改进。如今,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查询有关自身学业方面的课表、成绩等内容,还可以进行宿舍设施损坏报修、智能卡管理等生活服务,是智慧校园应用的一大体现。但如此贴近生活的一个平台,学生对它的使用率却不高。

如图8所示,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大部分人对e-江南的使用频率都是相当低的,并表示对其强大的功能不了解。其中,大三学生的使用比大二学生更少,这可能与不同年级人群对网络的使用频率不同、人群中对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同等因素有关。

其次,如图9所示,在对“e-江南”不同功能的使用方面,学生在教务、学分学费、网络教学平台等与学业有关的入口登录较多。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e-江南的认识可能仅局限于教学领域的应用,还未很好地延伸至生活领域,如后勤服务系统当中的失物招领、网上报修等便民功能(如图10所示)。

如此贴近生活的e-江南平台还需在学生中加大推广,让学生、教师真正使用好这个平台,发挥其价值。

智慧校园发展建议调查

首先,笔者对在校学生对“智慧校园”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如图11所示,调查显示,表示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人比没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人稍多。但由于调查对象都为教技专业的学生,这与专业学习内容有关,在此仅对接触过和没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进行分析。

在这个移动学习、移动生活的时代,学生对“使校园生活更便捷”的智慧校园建设的措施,普遍偏爱制作校园App,通过推送通知的方式了解校园各项信息。在这点上,浙江工业大学制作的校园App——微校并投入使用,学生普遍反映非常便捷。可见,智慧校园的建设也需要往可移动方向发展,使其更便捷。

其次,从图12中可以看出,没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学生仍偏爱于将所有信息以短信方式发至手机的传统方式发送通知,并没有充分利用技术为校园生活服务。这就需要在今后对学生多加宣传“智慧校园”的建设,加强学生的了解。

另外,对于“移动智慧校园”的建设,学生希望有图13所示功能。学生在移动智慧校园建设中,对学习、生活各个领域都有需求,其中的首要需求还是学业方面的。因此,在建设移动智慧校园时首先要实现解决移动学业端的功能,再进一步延伸至生活端。

最后,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最普遍的意见是:教室的多媒体设施维修需及时。这就表明在“智慧校园”建设之前,需要让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在保障例如教室多媒体设施等与师生校园生活密切联系的设施的基础上,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相信效果会更好!

4 结论

江南大学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在各大高校中走在前列,但在设施的实际使用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智慧校园”的平台、设施等需要通过宣传进行推广,让在校师生了解、使用,并体验到使用后带来的便捷,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校园”技术的价值。

其次,学生对“智慧校园”的概念了解不足,这是导致使用“智慧校园”设施较少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开展如讲座、汇报会等方面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实际使用,在使用中体会“智慧校园”。

同时,“智慧校园”建设的开展必须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校园基础设施尤其是教室多媒体设备需要保证正常使用,才能进一步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

另外,现代技术必须要在发展纯熟后才可以投入使用,为师生生活带来便利。若技术不成熟就大规模投入使用,如澡堂一卡通存储柜,不仅不能达成便民的目的,反而会为学习、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先进的技术在校园中的恰当使用能提高师生的学习生活效率,但若技术背后的制度不够合理,就无法完全体现技术的价值。这就需要完善校园各方面制度,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在这个移动学习的时代,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仅局限于计算机终端已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应该考虑将“智慧校园”往移动手机终端发展,制作校园应用App,为师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网络环境;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263-03

Abstract: In reviewing the achievements of campu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12th Five-Year,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cloud computing, mobile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virtualization and other technologies,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of Smart campus are proposed, the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ampus network environment are studied, network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coverage planning programs are designed, carrying all kinds of things in the network support platform and a one-stop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s are built. It provides a design schem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inform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during 13th Five-Year.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network environment; design; scheme

1 概述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扩展与提升,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校园通过与物联网相融合,实现对人、财、物等环境的主动感知;通过与无线网络的相融合,实现网络的无缝互联;通过提供的统一、便捷、智能化的信息应用和资源,实现个性化服务;通过校园网内外环境的融合开放、资源支持和空间拓展,构建开放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规划与建设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平台,本文在回顾安庆师范大学数十年信息化建设综合成就的基础上,面向十三五规划,研究并分析智慧校园网络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安庆师范大学校园网络为扁平化大二层结构,网络主干万兆互联,有线网络全校覆盖,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教学办公区域;全网交换机超过350台,校园网各类服务器超过80余台,信息点超过12000个,无线AP近714个,注册用户数30000人;校园网络提供四个出口(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含IPV6)),总带宽5.5G;提供DNS、WWW、E-Mail、VPN、FTP、VOD、OA、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图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应用服务;网络出口部署万兆防火墙、上网行为审计系统、网络管理平台、身份认证计费系统等;2015年6月,校园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移动信息门户顺利上线,基本实现全校用户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的信息融合。2015年12月,新建的150平方米标准机房正式投入使用,为智慧校园网络平台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校园网络拓扑结构

2 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预期目标:2017年,高等教育“两平台”接入安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高质量的数字资源体系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科研创新信息化支撑体系基本建成。2020年,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能力显著增强。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7月,清华大学举办了“2015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暨高校信息化峰会”,旨在推动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创新,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指明方向。

结合安庆师范大学“十三五”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提出“高感知度 强协作能力的‘智慧校园’作为学校“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综合分析学校支撑智慧校园的网络环境,还面临以下挑战:

大二层网络架构对核心设备依赖严重,单点故障将影响全网,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学校网络由原来的三层结构改造成大二层网络结构运行至今,期间,因设备版本自身BUG运行中两次宕机,导致全网网络服务中断,后通过版本升级,问题得以较快解决。

无线网络全校覆盖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拓展。早期四栋教学楼无线网络AP支持802.11a/b/g,最大带宽54M,每楼层部署2个AP。AP密度低,带宽小,用户体验较差;少数公共广场和学生食堂网络没有覆盖,无感知上网存在盲区;学生宿舍区的无线网络覆盖有待进一步延伸。

各类专业子网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构建感知度高、协同能力强的智慧校园一体化网络平台。2014年12月,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龙山校区已全覆盖,各类摄像头940个。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拟覆盖菱湖校区,各类摄像头超过200个。建成后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各类摄像头将达到1200左右,为学校师生员工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安全保障。2015年9月,由后勤管理处建设并管理的水电节能监控平台、由计算机学院建设并管理的水污染在线监控平台、由生命科学学院建设并管理的江豚研究在线监测平台等先后上线运行。随着非技术部门搭建的网络平台,如视频监控系统,节能监控平台,水污染在线监控平台,江豚研究在线监测平台等系统因前期规划等各种因素与校园网络的融合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何构建一体化网络环境,实现智慧校园网络无缝隙对接显得尤其重要。

全网IPV6规划和应用;为开放办学提供便捷、开放的网络环境;内外网融合,为校园卡用户进一步拓展支付渠道等。

3 “智慧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

以物联网、云计算和虚拟化等新兴技术为支撑,构建感知度高、协同能力强的智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环境;整合校内各应用系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数据集中存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信息智能推送、一站式响应服务的信息化支撑体系;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师生满意的智慧校园。

4 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研究网络环境的关键技术,提出以下设计方案。

4.1 优化网络结构,夯实智慧校园支撑平台

传统网络结构主要由核心、汇聚和接入三层构成,该构架的核心层主要负责高速转发,汇聚和接入层负责用户接入、相互隔离以及协议终结。网络维护的主要工作量多集中在汇聚层和接入层,用户上网行为控制较难,整网精细化管理和控制比较复杂,此类结构对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复杂的高校校园网络的发展构成瓶颈。

考虑到高校校园网络多业务承载下的高性能、优化网络构架和业务模式、简化运维工作量等需求,对传统的三层网络结构实施扁平化改造势在必行:将原来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从逻辑上变成业务控制层和宽带接入层两层构架。

扁平化构架中的网络核心设备功能是完成用户业务控制和管理,主要有:ACL、QOS、带宽控制、认证控制、上网行为控制等,有利于发挥核心设备的高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优势;汇聚层和接入层提供用户宽带接入,只提供VLAN隔离功能,不涉及业务功能,有利于业务部署,同时也增强了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的通用性(汇聚层设备支持QinQ,接入层设备支持VLAN),简化了设备管理,尤其是降低了接入层设备的日常维护。两层构架的网络层次功能更清晰,并且实现“用户”级别的管控:用户的账号、MAC、IP地址、上线时间及访问行为可跟踪、可审计;用户可访问的资源权限、对网络带宽的占用等,实现了网络应用的精细化管理,保障重要应用系统的网络承载,包括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使校园网络“无处不在,随处可用”,学校将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校园网核心双机双路虚拟化,核心节点万兆双链路上行,使智慧校园支撑平台更加安全、健壮,拟进一步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拟进一步优化的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

4.2 构建与有线网络相互融合、用户体验良好的WLAN网络

为使用户能便捷地访问校内各类应用资源,畅享5A服务(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Anything),构建与有线网络相互融合,用户体验良好的WLAN网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学校无线网络(AQTCWLAN)项目分三期建设:

一期工程:教学办公区无线网络建设,主要覆盖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体育场馆、会议室、图书馆等区域,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学生学习提供无线网络平台。

二期工程:学生生活区无线网络建设,拟主要覆盖学生宿舍区、食堂等,为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生活、娱乐提供无线网络平台。

三期工程:校内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

从1999年至今,无线接入已经历了四代技术,分别是802.11b,802.11a/802.11g,802.11n,802.11ac,主要终端产品接入速率也从2Mbps,54Mbps,450Mbps到现在的1.3Gbps,最新推出的11ac wave2产品接入速率已达1.7Gbps。

在一期建设中,作为有线网络的辅助手段,学校部分AP采用放装模式,使用支持802.11a/b/g/n技术的无线AP,部分场所用户体验较差。根据规划,在二期、三期工程中,将增加AP布放密度,增强用户在原四栋教学楼的无线感知。增补人员密集区域的无线网络设备覆盖密度,延伸无线校园网络覆盖范围,改善用户的网络体验。

由于无线网络与物理环境、电磁环境、人员密度、用户需求等因素有较强的关联,上述因素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场景,导致无线网络具有较大的弹性。在设计中,基于现场勘查,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主要考虑无线覆盖的合理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业务的高可用性。对一些环境面积较大、材质特别或建筑格局非常规场所,如体育馆、图书馆、实习车间等场景,可考虑采取抽取样本区域进行仿真设计。在设计AP位置和数量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保证目标区域人号全覆盖;

考虑在线用户数量,即高密环境下保障无线部署;

尽量避免安装在承重柱、实心障碍物等附近,影响覆盖;

尽量避免安装在强烈干扰源附近。

4.3 建设融合并承载各类物联网的泛在网络支撑平台和一站式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智慧校园对网络需求是无所不在的连接,即泛在网络,它能提供给用户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可以通过合适的终端设备与网络相连,获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泛在网络与物联网深度融合,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把物理世界的各种智能体、传感器接入网络,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之间按需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使用等服务。将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之间相互协同融合,具备环境感知、内容感知及智能感知,为用户和管理者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

随着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牵头的一卡通系统从传输链路、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到中心机房,建设有相对独立的网络链路;保卫处牵头建设的校园视频监控平台、门禁系统的传输链路、网络设备、管理平台等相对独立组网;后勤管理处牵头建设的节能监控平台通信光缆、网络设备、服务器、采集器、机房相对独立组网;水污染在线监控网络、江豚研究在线监测系统均由相关学院牵头建设并管理。整合各类资源,建设能融合并承载各类物联网的泛在网络支撑平台和一站式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提升无缝感知效能是智慧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

泛在物联网融合平台具有支持第三方应用、终端兼容性好、基于海量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定制等特征,其基本构架如图3所示。

4.4 建立面向业务、面向服务的快响应、高质量协同运维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公寓网络运维的可靠性,提高服务效率,解决业务量激增而人手不足的现状。2015年4月,学校与专业网络服务公司签署了“学生公寓网络维护协议”。维护内容包括楼栋交换机及以下的维护工作,经过半年的运维,整体效果良好,基本没有学生投诉。

随着智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应用系统和最终用户的快速增加,需要建立快速响应、高质量的运维体系,用于保障全网的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部门成立运维中心,专业管理外包运维团队,服务外包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将包括学生公寓网络、教学办公网络、教工楼网络、多媒体教室维护等。依托网管和运维软件,以无线网络为支撑,开发并运行校园网络运维APP,改变传统运维模式,建立面向业务、面向服务的快响应、高质量协同运维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运维平台后,用户服务将更加方便快捷,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将更加完善。

图3 泛在物联网平台构架

5 校本创新点

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重点体现“高感知度”,不仅体现对网络环境的高感知度,更体现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高感知度。智慧校园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重点体现“强协作能力”,各应用平台和相关数据平台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也只有充分配合,信息充分利用,才能进行智慧分析并做出智慧决策。最终实现“以物联化、集成化、智能化为主要技术路线,以服务创新为导向,将智慧导入校园各个系统、过程和基础设施中,将信息化深植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构建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李卢一,郑燕林.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8-10.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 共同体 教育智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92

为促进城乡幼儿园均衡化发展,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我市教育局在全市幼儿园组建“学前教育共同体”,即一个共同体分别由二所市区幼儿园和八所乡镇幼儿园组成,市区二所幼儿园园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并增设一个教研员,共同负责本共同体的管理工作。为了达成构建共同体联合发展之愿景,共享区域优质教育之资源,共探共同体师者教育之智慧,我们根据共同体各成员学校的情况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制度导航 愿景统领

1.健全组织。

成立由市区领衔园园长、教研员、共同体内各乡镇幼儿园园长为成员的管理团队,组长负责制订共同体计划、统筹共同体内各项活动,副组长负责收集整理共同体各项资料等协助管理工作,教研员策划、主持共同体的教研工作,负责上报每月工作计划与总结,各乡镇园园长积极配合开展活动,形成同教研、共成长、重交流、促均衡的良好局面。

2.完善制度。

为了使共同体各项工作有效、高效地运作,将实行四大制度,一是每月行政督查制。即学期初确定好每月一项常规管理指导与督察的重点内容,然后共同体行政组按计划进行实地督察,提出相关建议,指导下一步工作。二是每月园长联席制,即每月召开一次共同体园长会议,交流总结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布置下阶段工作。三是每月教研例会制。即每月安排二所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在共同体中交流展示,每次活动做到“五个落实”和“四个有”,即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措施落实、成效落实;有计划、有主题、有记载、有成果,以实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与学术思想的共享。四是学年百分考核制,即每学年各园根据百分考核方案收集汇总资料进行现场考核,园长交流汇报学校一学年的工作措施与成果。

3. 确立愿景。

一所学校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追求,有一种基于生命自由的信仰。一个共同体亦如此。我们根据共同体成员校地处海门东部,滨江临海大气磅礴,民风敦厚,心灵手巧的特点,确立“实在实力、 实践实益,快乐儿童、大爱教师、卓越学校”这个共同的愿景,就是真实做事不虚假,用实力说话,在动手实践中把最真实的利益献给孩子和教师,从而成就快乐的儿童、大爱的老师和追求卓越的成员园所。

二、搭建平台 引领成长

教师发展依靠平台。我们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着一颗追求专业成长的心,因此我们要为每位共同体成员校教师提供适宜的机会,搭建多样化平台,团队聚力促进教师个体及群体的共同成长。

1.学习交流平台。

教师需要智慧,教师也应该充满智慧。只有不断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转变观念,点燃智慧的火花。为此,我们提倡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如组织理论阅读,积淀教育素养,进行经典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小游戏大学问》《新教育讲演录》《给教师的建议》《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等通过自己通读、集体研读、抽查讲读等形式,深化学习成果,共同体将开展“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促进理论素养及班级管理实践能力的提升。

2.信息分享平台。

即实现信息的共享,让教育拥有最新的能源。我们建立共同体QQ群或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共同体网站,可设立几大版块如主题活动进程,课题研究动态,优秀教育案例,精彩活动报道等,各园及时相关信息,进行资源共享。

3.专题培训平台。

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共同体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形式力求丰富多样。

三、个性化评价 激励提升

根据教育局“共同体建设考评方案”考评内容,我们把百分考核分成两大块:一是常规性工作考核,二是个性化目标考核,即把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要素,两者均占50%。第一块,主要考核幼儿园常规管理水平,因为质量就在我们的日常坚守中,如:一日活动的科学安排、游戏活动的正常化、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幼儿活动的生活化等,不求面面俱到,但应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以后逐年修改调整。第二块是每年各成员园根据本园发展历史进程提出适宜的、合理的、科学的发展目标,在得到共同体领导组认可后,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然后实施运作,最后由共同体对各成员园的年初工作计划达成度进行评估考核,同时对各成员园提升空间度进行评价。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物联网;智慧校园;数字图书馆;绿色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24-05

1 背景介绍

物联网的兴起 2009年8月,同志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由此,物联网受到全社会极大的关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也被称为Web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单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物联网是一个将“物与物”连接起来的巨大网络,它在互联网将“人与人”在虚拟的世界中连接起来的基础上,延伸至将“人与物”相连,甚至将“物与物”相连,将虚拟世界中的人与现实世界中的物结合,恰当地解决了互联网虚拟性的缺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建设规模也在日益增长,传统的学校生活与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膨胀现状下学生的需求。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了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全面建设智慧校园,服务师生。本文以无锡市江南大学为例,进行应用现状介绍。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校园生活和教学管理这两大方面。

1)校园生活。在校园生活方面,江南大学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智慧校园进行建设。

①“校园一卡通”应用。基于RFID技术,学校将饭卡、浴室卡、打水卡、晨跑卡、借书卡、门禁卡等集合于一体,真正实现了一卡吃饭、洗浴、打水、出入宿舍等强大的功能,为学生生活提供“一卡走校园”的便利。

②智慧节能校园应用。在利用物联网进行节能型校园建设方面,学校研发了智能化照明系统、水电监测系统、能耗额定管理、漏水监测、用气监测、预付费管理等节能应用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低碳校园”“绿色校园”的目标。

③数字图书馆的应用。针对图书馆拥有繁杂信息量的特点,学校建设了数字图书馆网站。一方面,可以连接至CNKI等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籍在图书馆的位置,便于寻找。

2)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平台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教务信息、教学资源等,也为学生与教师不同时间、空间内的交流提供平台。

针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江南大学还对校内平台“e-江南”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e-江南平台为江大学子提供从学习到生活的全方位查询与服务,如优质视频资源、学分学费查询、智能卡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很好地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与实际的校园生活联系起来,是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

但是,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也慢慢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学生对智慧校园认识不足,从而使智慧校园的应用推广受到阻碍;某些物联网技术不纯熟就投入使用,使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失望。本次研究就针对物联网下的智慧校园在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充分分析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的看法,从而为智慧校园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2 调查问卷编写

本次调研的问卷一共分三部分:基本信息调查;智慧校园设施使用及满意度调查;智慧校园发展建议调查。为了能在数据分析时全面了解学生对智慧校园设施的使用度及满意度,同时对智慧校园发展建议做调查,本课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略)。

3 数据分析

智慧校园设施使用及满意度调查

1)对图书馆、教务网、教学平台等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见图1、图2、图3。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校内资源使用不一致,因此在数据分析时按照年级不同进行分类分析。本次调研所调查的对象仅限于大二和大三两个年级,具有局限性。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如下问题。

在对数字图书馆使用方面,大多数人都处于偶尔使用的状态,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有数字图书馆的存在。大三学生也比大二学生使用较多。从学生方面出发,这可能与现代人读书较少,本科生对学术研究较少、对文献需求较少等因素有关;从学校方面,可能与数字图书馆的宣传过少有关。

在对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面,大部分人处于偶尔使用状态,大多数学生都反映,在使用高峰期(选课、查成绩等)经常出现系统无法登录或非常卡的情况。这就需要注意平台的建设。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面,大三学生中经常使用的人数较少,说明教学平台使用率不高;大二学生中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和很少使用的人数相当。由于教学平台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这可能与不同年级教师对平台的使用程度不同有关。

综合上面的比较分析,在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各种平台的宣传,平台的开发仅仅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首要步骤,能否真正在学生与教师中投入使用,能否为学生与教师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才是智慧校园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

2)对“校园一卡通”的使用情况(图4)。首先,几乎所有学生都肯定了将饭卡、门禁卡、洗澡卡、热水卡等校园用卡绑定到一起的做法,让学生的生活得到便利。

江南大学澡堂一卡通存储柜是近一个月刚安装的设施。采用一卡通刷卡,就可以打开空柜子,存储衣物,在沐浴完毕后再通过刷卡打开属于自己的柜子。可是这个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学生反映经常出现柜子打不开的情况,造成极大的不便。这一点也可以从图5的数据中看出,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女生,认为使用非常不便。

跑操采用“一卡通”打卡的方式进行也是江南大学本学期初开始实施的方式。通过在跑步的起点刷一次卡、终点刷一次卡,纪录学生的跑步时间以及所用时间。这种“一卡通”的运用,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将科学技术恰当使用的方式,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技术支持下的制度有待商榷,如图6所示。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一卡通”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光有技术仍不行,必须要有合适的制度,让技术的应用更有价值,跑操制度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时,所有基于物联网的技术必须在纯熟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便利师生的效果,还会给校园生活带来麻烦。

3)节能校园建设。江南大学在节能校园建设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先后实现了智能化照明控制、水电监测系统、能耗额定管理、漏水监测、用气监测、预付费管理等系统,成为高校校园节能的范例。但学生对这些系统的了解情况却是差强人意。如图7所示,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切身感受到的节能系统如智能化照明系统等的使用情况了解较多,但对于漏水监测、用气监测等与自身生活无明显关系的设施了解甚少。

学生作为学校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校的建设做贡献。针对学生对节能智慧校园了解少的问题,江南大学后勤部门已经面向学生开展了学校节能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果汇报讲座,让广大学子切身感受节能型智慧校园的建设,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相信在进一步的推广中,会让更多学生了解学校的建设,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4)对“e-江南”平台的使用。e-江南是江南大学为学生开发的集学习、生活于一体的网络平台。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江南大学对e-江南平台进行进一步改进。如今,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查询有关自身学业方面的课表、成绩等内容,还可以进行宿舍设施损坏报修、智能卡管理等生活服务,是智慧校园应用的一大体现。但如此贴近生活的一个平台,学生对它的使用率却不高。

如图8所示,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大部分人对e-江南的使用频率都是相当低的,并表示对其强大的功能不了解。其中,大三学生的使用比大二学生更少,这可能与不同年级人群对网络的使用频率不同、人群中对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同等因素有关。

其次,如图9所示,在对“e-江南”不同功能的使用方面,学生在教务、学分学费、网络教学平台等与学业有关的入口登录较多。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e-江南的认识可能仅局限于教学领域的应用,还未很好地延伸至生活领域,如后勤服务系统当中的失物招领、网上报修等便民功能(如图10所示)。

如此贴近生活的e-江南平台还需在学生中加大推广,让学生、教师真正使用好这个平台,发挥其价值。

智慧校园发展建议调查

首先,笔者对在校学生对“智慧校园”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如图11所示,调查显示,表示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人比没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人稍多。但由于调查对象都为教技专业的学生,这与专业学习内容有关,在此仅对接触过和没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进行分析。

在这个移动学习、移动生活的时代,学生对“使校园生活更便捷”的智慧校园建设的措施,普遍偏爱制作校园App,通过推送通知的方式了解校园各项信息。在这点上,浙江工业大学制作的校园App――微校并投入使用,学生普遍反映非常便捷。可见,智慧校园的建设也需要往可移动方向发展,使其更便捷。

其次,从图12中可以看出,没接触过“智慧校园”概念的学生仍偏爱于将所有信息以短信方式发至手机的传统方式发送通知,并没有充分利用技术为校园生活服务。这就需要在今后对学生多加宣传“智慧校园”的建设,加强学生的了解。

另外,对于“移动智慧校园”的建设,学生希望有图13所示功能。学生在移动智慧校园建设中,对学习、生活各个领域都有需求,其中的首要需求还是学业方面的。因此,在建设移动智慧校园时首先要实现解决移动学业端的功能,再进一步延伸至生活端。

最后,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最普遍的意见是:教室的多媒体设施维修需及时。这就表明在“智慧校园”建设之前,需要让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在保障例如教室多媒体设施等与师生校园生活密切联系的设施的基础上,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相信效果会更好!

4 结论

江南大学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在各大高校中走在前列,但在设施的实际使用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智慧校园”的平台、设施等需要通过宣传进行推广,让在校师生了解、使用,并体验到使用后带来的便捷,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校园”技术的价值。

其次,学生对“智慧校园”的概念了解不足,这是导致使用“智慧校园”设施较少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开展如讲座、汇报会等方面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实际使用,在使用中体会“智慧校园”。

同时,“智慧校园”建设的开展必须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校园基础设施尤其是教室多媒体设备需要保证正常使用,才能进一步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

另外,现代技术必须要在发展纯熟后才可以投入使用,为师生生活带来便利。若技术不成熟就大规模投入使用,如澡堂一卡通存储柜,不仅不能达成便民的目的,反而会为学习、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先进的技术在校园中的恰当使用能提高师生的学习生活效率,但若技术背后的制度不够合理,就无法完全体现技术的价值。这就需要完善校园各方面制度,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在这个移动学习的时代,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仅局限于计算机终端已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应该考虑将“智慧校园”往移动手机终端发展,制作校园应用App,为师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

[2]陈明选,徐.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 [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9篇

2012年9月21日至24日,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由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物联网,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教育部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张拥军处长、陕西省教育厅吕明凯副厅长、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祝智庭主任、陕西师范大学王武海副校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秘书长、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庚生等领导与来自全国83所高校以及行业领军企业的230余位与会代表共同见证了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收到征文共73篇,通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0名。

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每年一届,上至国家部委、各省市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国内外教育技术界的权威专家学者,下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相关机构的负责人、教育信息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家汇聚一堂,在解读和总结前一阶段我国数字校园建设情况与热点问题的基础上,预测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数字校园的技术走向。在前两届论坛的基础上,本届论坛紧跟时代技术潮流,凸显云计算和物联网的主题,尽享智慧校园建设的经验。

专家报告

本次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企业围绕“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校园”进行了精彩发言,进发思想火花和碰撞新鲜观点。现汇总部分发言摘要,与读者共享。

发言题目: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发言人:勾学荣 北京邮电大学

内容摘要:

本报告从物联网的概念出发,介绍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各种应用。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具体应用案例,分析了北京邮电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经验,阐述物联网技术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促进作用,展望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发言题目: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

发言人:祝智庭 华东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报告从智慧教育概念探源入手,提出智慧教育图式,是包括智慧学习和智慧计算于一起的教育哲理;报告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构成,是集环境、资料集以及工具集为一体的复杂体;分析了智慧学习应用发展,包括:智慧学习即灵巧学习的视角、智慧学习三路合一、智慧学习环境促进智慧学习的贯一性原则、智慧学习行为分析和智慧学习生态五个方而;报告最后提出智慧教育的新挑战。

发言题目:云计算与教育创新——教育云平台的研究、实践与标准化思考

发言人:吴砥 华中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云计算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育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平台。本报告从云计算的技术特点,优势,及其为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入手,剖析教育云的建设思路与应用策略,并针对教育云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发言题目:移动学习项目的策划和设计

发言人:李青 北京邮电大学

内容摘要:

移动学习是最近几年教育信息化的热点,也是学习技术发展的趋势,它是一种基于移动设备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本报告将和大家分享北京邮电大学在移动学习方面的开发经验和体会,讨论移动学习项目策划和设计的方法和流程。报告将探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以及泛在学习的关系,学习者如何利用移动设备学习,移动学习开发流程和技术路线,开发移动学习资源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进行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移动学习资源和现有资源之间的关系,移动学习如何整合到e-Learning中,以及移动学习最近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

发言题目:化云成雨——云计算与教育信息化

发言人:王建波 成都云计算中心主任

内容摘要:

云计算以服务方式将软件、硬件、网络等IT资源作为基础设施提供给使用者。它使IT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具备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报告从信息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指出当前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平台为王的新时期;进而分析了搭建云计算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其带来的从设备为中心转向信息服务为中心转变:最后从理论、实践和成本等多角度分析了将云计算平台应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可行性,并举实例说明了教育云平台的具体应用。

发言题目: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建设

发言人:丁卫泽 南通大学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教育技术机构面临着新的职能定位。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机构应该是肩负建设、服务、管理、教学和科研五大职能的综合性机构。其中,建设与服务是立身之本,是基础;教学与科研是强身之路,是两翼;管理是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推手,是龙头。夯实基础,强壮两翼,抓住龙头,五位一体,均衡发展,才是高校教育技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言题目: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发言人:张慕华 三峡大学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面临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整体质量不高、资源共享困难等难题。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资源建设能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初步探索了社会化语义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构建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可以为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发言题目: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

发言人:蒋家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以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为例,阐述如何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校园”系统,探讨“智慧校园”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等整体解决方案。

发言题目: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及参考数据

发言人:刘雍潜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

内容摘要:

报告从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和保障机制八个方面,以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从而进行从“几种建设”向“群建共享”转变、从支持“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变;从“预设性资源”向“生成性资源”转变,从“结构封闭”向“内容开放”转变。

发言题目:践行教育网联网

发言人:郭西露 广州体育学院

内容摘要:

报告分享了教育网联网建设经验。构建思路:网营造智慧环境,形成体验氛围,增强感性认识;开放实验平台,助力方案设计、技术实现、发散思维,探究未知,提升理性认识;围绕物联网三层架构体系展开,满足不同层次物联网专业学生实验的需要;依托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着眼于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会议发言PPT下载地址:

http:///u/1901123951

背景资料

关于组织机构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教育部于2000年10月指示科技司组织力量研制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并且于2001年初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2002年初更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2002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授权承担全国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的研制、认证和应用推广工作。

到目前为止,标委会已经颁布了CELTS系列标准,其中的4个标准已经为国家标准,15个国标项目已经完成并已报批。此外,标委会还组织了《教育管理信息》、《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系列标准的审定会,经教育部批准,其中7个标准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还有6个标准已通过审查。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标委会,英文名称为China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CAETS。

标委员会的宗旨是:立足于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建设领域的应用,推进教育技术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联合教育技术行业产、学、研多方面的力量,制定教育技术行业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设备选型与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标准或相关条例;指导各级各类院校更好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相关工程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环境管理运行水平、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最终达到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目的。

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二级机构,本会接受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标委会的办公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2001年我刊获正式刊号,对外公开发行之际,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率先为本刊题词:“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促进教育现代化”。

秉承“立足教育技术、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工作交流、服务行业发展”的办刊宗旨,本刊面向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诸多领域,为理论研究提供学术园地,为实践探索提供交流平台。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栏目包括特别策划、理论观点、教学研究、学科专业发展、教育技术工作、外语教育技术、传媒教育技术、网络与远程教育、技术开发与应用、实验实训实习、教育信息化行业资讯等栏目。

近年来,编辑部特别策划并重点推出“美国教育技术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系列”、“中国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研究”、“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中外高等教育信息化对比研究”等专题,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影响。自2010年起,我刊携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系列研讨会,着力推动教育技术行业标准的制订与推广,为行业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我刊与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一起,围绕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与技术趋势开展选题策划,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44年,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定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60多年来,在刘泽如、李绵、郭琦等老一代教育家的领导下,在几代师大人的努力下,学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4万余人,形成“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优良校风。学校目前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还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

支持媒体

报纸: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政协报、科技日报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10篇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开源节流,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政府云计算资源资金,于XX年X月建成了县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接入提供了核心的基础条件。二是组织技术团队制定统一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技术规范,节省中央、市级财政资金近XX万元,开展校园网升级改造工程,杜绝了贪大求洋和盲目建设,目前已有初中等XX所学校完成升级改造并接入教育城域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师生实名认证、上网行为审计。三是借助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为部分城区学校、区域中心小学和初中学校更换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XX套,极大改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四是积极申报项目,云阳县中小学电教教仪站上报的“5G+高清远程互动教学应用项目”被列入市大数据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名单(全市教育仅3个),正在制定建设实施方案。

2.多方努力,启动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是制定《XX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总方案中对构建教育系统主题数据进行详细规划,并对平台的功能和需求提出具体方案。平台建成后,即可作为“教育云”无缝对接市级“渝教云”平台,下联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横向与智慧云阳相互融通,为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开展协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建设方案由县大数据局组织第三方公司完成了评审评估等工作,我委按照“架构完整、目标明确、急用先上、突出实效”的原则,充分听取市级部门行业专家建议,多方征求意见,根据平台实施的整体关联性和实效性,已经拟定首期建设清单上报县大数据局。二是与重庆幼专联合启动学前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启我县云计算资源向周边区县延伸的步伐。

3.稳中求进,推进智慧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一是率先启动实验中学、紫金小学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建设。目前,实验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等5所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实验中学智慧阅卷、智慧考务管理、一卡通,XX小学创客教育、智慧阅卷,XX幼儿园机器人晨检、4D互动游戏、自然智趣课程,XX实验学校“同上一堂课”等初显成效。二是按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的模式试点智慧场景建设,“智慧环境、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5个智慧场景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在XX小学、初中、XX中学、实验学校初步展开。

4.共建共享,聚合县(校)本资源。按照全县智慧教育建设总规划,积极充实本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已聚合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制作的小学数学人大版1-6年级云课堂资源(微视频个,试题160道);2018年威海市小学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2017年威海市初中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课改实验区典型课改案例4个;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教育资源。待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将集中上线推送。

5.化危为机,探索 “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年度重点任务,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全县线上教育技术服务团队,多次对县级骨干信息技术员进行线上培训,并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分片分层对全县学校线上教育进行指导,保障全县线上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持续加快推进校园网升级改造工作,按照教育城域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突出针对性,下狠心、出实招打通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带宽千兆到桌面,突破教育信息化网络瓶颈。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和接入工作,全面启动教育城域网运行。

2. 大力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落地部署,加快推进云阳县云教育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一是通过对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实现云阳智慧教育体系加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并基于此构建云阳县教育大数据平台。二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项目建设集约化、资源利用社会化,将智慧教育打造成云阳重点示范工程,实现智慧教育与“智慧云阳”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感,促进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云阳智慧教育产业。三是通过全县智慧教育的建设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整体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落实全县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发展政策措施,解决“学校差距大、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四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辐射到全县教师的教学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准确的掌握教育基础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准确分析,监测云阳教育发展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发展提升水平。六是通过指挥中心的展示大屏,展示智慧教育、校园监控、标准化考场、城域网应用及网络安全管理场景,同时实现决策指挥、应急指挥与实时调度,大幅度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11篇

栉风沐雨,百年攀登,南京市人民中学在几代教育人的倾心和关怀下,从教会学堂慢慢成长为有口皆碑的省级重点中学。从2015年起,学校将调整校制,恢复“南京市汇文女子中学”校名,在“汇文书人”的教育理念下开展单性教育。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一所办学成绩突出的重点中学缘何要复建女校?重新复名的汇文女中又会体现出什么样的教育特色?翻修改建后的校园将展示出何种风貌?一些大大小小的谜团笼罩在正谋划转型的百年老校上。本刊记者走进南京市人民中学老校区,专访主管改造工程的张耀斌副校长,透过校园细节设计慢慢揭开这所未来女校的神秘面纱。

:单性教育曾是20世纪中叶的主流教育形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式不断变化、丰富,男女混合校更多地取代了单性教育学校。如今,南京市人民中学提出复建女校,这其中蕴藏着什么样的动因? 转变校制的教育意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耀斌:随着教育改革日益深入,为满足社会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政策更加民主、开放,倡导教育创新,鼓励特色教育。而复建女校正是源于学校对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创新。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男性和女性在成长阶段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为了让女性在这一阶段享受更符合其性别特点的教育,我们开创了因性施教的思路,并开始对女校进行研究、筹备。

在现代教育政策和先进研究理念共同引领下,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独有的女校历史经验为基础(学校前身为1887年由美国传教士沙德纳女士创建的沙小姐学堂,以西方观点和方式教育中国学生,开启女性教育历史;沙小姐学堂于1902年正式更名为汇文女中),总结出“发扬女性智慧与精神”的女校教育核心。学校挖掘历史积淀的传统办学文化资源,整理和弘扬潜在历史价值,充分利用女性教育传统与特色, 有效扩展优质资源,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风格,凸显个性,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一条新路。

值得一提的是,复建女校的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多级教育部门领导的支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就表示将给予学校全力支持,希望“汇文女中” 办成江苏省一流的女子中学。江苏省省委常委、南京市市委书记杨卫泽更对学校做出亲笔批示:“积极探索、热情支持汇文女中的发展”。

:在筹建女校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张耀斌:从普通中学教师转变为女校教师,需要在教育观念、能力、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完善。为更好地完成转变,陈仲翔校长带领部分教师组团赴台湾学习女校办学经验,聘请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领导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分批选送优秀教师前往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和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学习交流。

2011年,学校尝试开办“女子实验班”。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各招收了一个班,增设英语口语外教课和形体课,开展小班化教学。这次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两个女子实验班各科的学习成绩均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并在各项校园活动中表现积极、突出。

成功的试点经验为学校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动力, 我们继续推行了一系列女校复建举措。在市、区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成立了区校领导小组、行程规划小组、建设小组、宣传小组以及教师准备小组, 通力合作,共同筹备恢复“汇文女中”的事项。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专家杨四耕教授和南京市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向红到校指导工作,研究确立了“汇文女中”的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等。学校最终恢复确立了“汇文书人”的办学理念:通过融汇中西文化,帮助学生“书写”美丽人生。在学生培养方面,坚持以“零缺陷”的态度为每名学生的终身发展、多元发展以及美丽人生奠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构建“一轴三线”的特色课程结构(又称“E”型课程)。该体系以基础学科课程为主轴,辅以女性修养类、女性智慧类、女性才艺类三线课程协同发展。学校坚持控制周课时总量,坚持非考试科目的最低课时量,创造性实施课程方案,培养知书达理、秀外慧中、致力于让未来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智慧女生”。

女子实验班课堂

学校现任教师都参与到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某一方面的特色课程深入研究、开发。目前,学校已经拟定出一批适合女生在校学习的特色课程,其中包括女性修养类课程:少女课堂、女性与法、少女审美、成才女性、社交技巧、演讲口才、女生心理、形象礼仪、生活哲理、文学戏剧、国际理解以及女性领导力等;女性智慧类:趣味数学、数学思维、创意空间、生活中的科学、学法指导、科学实验以及科技制作;女性才艺类:趣味陶艺、书法篆刻、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设计、汽车模拟驾驶、琴棋书画、茶道插花、女子形体以及女子防身等。这些课程中,既有必修也有选修,学生将通过6年时间完成。

:基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校在校园室内、室外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特别的设计?

张耀斌:自2013年暑假起,学校就一直在进行“校安工程”建设,借此契机,除对现有实验楼、体育馆进行加固改造外,还将重建1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和5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并将老“汇文楼” 改建为校史馆,全面升级现有办学条件。学校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联手完成了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出具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格的古朴校园,既体现学校对昔日女中的怀旧之情,又能确保新旧建筑在风格上保持一致,使校园在肃静庄重中不乏精致优雅。

人们往往会用“漂亮”“柔美”“坚毅”等词汇形容女性,学校也从中找到了布置室外环境、打造区域景观的灵感。新校园预留出了充足的绿化空间,利用园地种植娇艳的鲜花,使校园墙壁“爬满”蔷薇, 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认识美、感知美,成就“最美”的自己。学校通过创造“水景”表现女性的柔美和灵动,挖灌出人工池塘,种植水生植被,放养观赏鱼类,让学生在颇具“江南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水”既柔且韧,不仅可以静置观赏,还可以动感地体现出更多的内涵。学校就根据“滴水穿石”的典故设计了类似的校园景观,让学生透过贯穿磐石的晶莹水滴体会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校门前的古树是学校重点保留的自然景观之一,饱满的树冠庇护着每一位在这里成长的莘莘学子;而每一片树叶也都因园丁的辛勤浇灌在阳光下绿意耀眼。学校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园丁默默付出的教育仁心,都在古树上淋漓尽致地体现。

而学校的教室建设则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为基础课程、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证。除建有常规的理科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教室外,还新建了多间书画教室、陶艺教室以及舞蹈教室,针对琴棋书画、陶艺、舞蹈等艺术课程提供相应服务;新建汽车模拟驾驶室,让学生在智能、仿真的环境中研习驾驶技术,提升综合技能素养。

普通教室建设从细节入手表现女性特征,给予师生更多的创意发挥空间,例如自主设计窗帘样式与图案、柜子的造型与外观等,让大家生活在健康、舒适且极具个性化的班级环境中。

女性对环境有更细腻、敏感的感知力,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每一处景观的构建、每一间教室的布置都凝结着学校的教育理念,润物无声地惠泽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置身校园便能感觉到教育的力量。

: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进行了哪些信息化改造?应用了哪些信息技术装备?教师又将如何利用这些装备开展教育教学?

张耀斌:学校通过添置信息技术装备,改造无线网络环境,更新了校园系统,为打造平安校园、美丽校园、智慧校园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服务。校园监控设施、门禁设备等可以有效保障师生在校期间的安全;IC卡、在线登录系统等可以让校园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智能、便利;多媒体装备、电子大屏可以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信息获取更加快捷、准确。

改造后的教室将装配集成化的多媒体设施,兼具大屏显示、智能书写、无线上网、短焦投影、实时录音等多种功能,让教师在教学资源灵活、充足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综合利用多种表现方式,将学生带入生动、活跃的教学情景中,全身心地进行课程学习。

校园网站建设也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点,精心设计的网站除实现信息公开与、经验分享、学校形象宣传等基础功能外,还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活动组织机构,通过各式活动引导师生在线互动。例如, 推出“为教师点赞活动”,让学生颂扬他们心中的优秀教师,以正能量案例和形象影响更多的教师;开办“汇文女中复校建言”栏目,广开言路,通过网络平台让师生畅所欲言,共议女校发展大计。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直瞄准“超前”的目标努力,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校园装备与设施,大胆地更新改造。除上述措施外,还将进行系统的弱电改造,新建录播教室、移动课堂等,综合利用智能录播、无限互联等技术开发“未来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随时随地、智能高效地学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学校的改造工期将会持续近3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校将如何安置师生,保证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张耀斌:在市、区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兄弟学校的共同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将6个年级的1 350 名学生分散安置到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3所学校的4个校区内。高中年级学生分别安置在玄武高级中学太平门校区和南京市第九中学;初中年级学生则被统一安置进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2个女子实验班被安置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教师及各教研组随学生分配至不同校区,部分常规校级部门则留在老校区办公。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智慧校园 服务平台建设 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效的推动了智慧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并且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高校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并且在该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如教学资源数据、学生信息数据等,为高校管理与服务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1 智慧校园概述

智慧校园主要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校园教学的有效结合,创建一个数据化、网络化、智慧型、协作型为一体的教学、管理、科研体系,从而为校园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与数字校园进行对比发现,智慧校园在管理、教学、科研、环境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下的智慧校园,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1)以智慧校园为管理工具。在进行校园管理的过程中,智慧校园能够为其提供智慧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科研、教学、日常事务的智慧管理;

(2)对智慧校园资产和环境开展智慧管理和运维。智慧运维是确保智慧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完善了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智慧校园管理。同时智慧管理是慧管运维得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如果在智慧校园中无法更好的实现智慧运维,将无法体现慧校园之“智慧”,从而说明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智慧管理和运维两者缺一不可。

2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原则

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遵循以人为本、教与学为中心的原则,并在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指引下,优先应用和服务提供,以更好的满足高校发展需求。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过程中,要对高校的技术和管理方案给予综合的考虑,并尽可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智慧校园服务理念与管理和技术呈现出互动性的关系,其中的服务理念属于顶层设计,要对学生、教师及各部门员工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评估,并以满足教学需求为目标,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为基本动力,以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中,智慧信息通道主要是指智慧校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相关数据进行传输所需要的信道。通常情况下,用户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此时就需要与之配备各种类型的终端。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技术与管理是确保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服务平台建设的结果之一,是保证智慧校园平稳运行的关键。

3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设计分析

3.1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主要包括:

3.1.1 数据标准化共享

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教学、服务、管理等内容,不仅数据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并且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从而使部分数据无法实现有效的融合。因此,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对智慧校园的应用标准和数据标准给予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各应用系统间的接口标准,以更好的达到数据共建共享。

3.1.2 统一管理与维护

在开展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中,大部分的业务系统都是委派给高校各主管部门进行的,这样就会出现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导致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效率,就需要完善统一规范管理与维护工作。

3.1.3 一站式服务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高校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O逐渐向服务化模式转变,以便在后期的教学与管理方面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一站式”服务。

3.1.4 实时性

高校信息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数据信息,此时可以借助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对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搜集、整理、统计与分析,并从中查找有效信息,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3.1.5 安全性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做好数据信息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加强智慧校园的安全防护工作不仅可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而且还能保障智慧校园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3.2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总体构架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构架包括网络通信层、智能感知层、应用层、大数据层四层,以更好的实现数据的有效维护与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周到的信息资源服务。

3.2.1 网络通信层

其一般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各种数据的有效传输,并实现不同通信平台下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交互,为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提供网络基础服务。

3.2.2 智能感知层

其可以借助各种传感技术来实现对各种原始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具体信息包括师生的活动状态、师生生活、教学仪器设备运行状态、学习互动状态,从而为后期的海量数据管理提供服务保证。

3.2.3 大数据层

借助数据管理工具能够确保大数据的有效存储、分析、管理,其中大数据层是实现智慧校园各部分、各种信息有效连接的枢纽,同时也是智慧校园的核心。

3.2.4 应用层

其能够实现科研、教学、办公、学生管理、生活服务等各种服务功能,其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

3.3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的构成要素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涵盖了虚拟校园和现实校园两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智慧型校园形态。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智慧环境、智慧服务理念、智慧管理、智慧教W、智慧科研、智慧文化和体验等。智慧校园服务理念通常包括下述两个方面的含义:

(1)在提高管理整体水平、促进高校教学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并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学校规划的“顶层设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智慧校园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体现,更好的为高校建设提供服务;

(2)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所有服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在征求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智慧校园包括了智能感知(如温湿度感应、节能监控等)、泛在学习与工作(如数据资源获取、信息传输与处理等)、无缝网络(如互联网和内联网接入、物联网等)、便捷生活(如校内外互通、便捷消费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来实现。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一般会借助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优势,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为学校的后期建设提供参考。

3.4 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

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相关数据信息只有不断的进行流动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其价值,并且只有数据信息具备一定的价值,才能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各大高校的IT部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将最终的分析结果反馈给学校的管理和决策部门,从而为学校的后续决策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而借鉴,并逐渐形成一个具备内需拉动特点的良性循环机制。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往往具有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共享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包含了应用支撑和基础设施两部分内容,其不仅是校园发展过程中所有数据的汇聚中心,而且也是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核心部分。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智慧服务与运维平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包括的管理与服务内容有智慧校园相关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设备履历表(使用、维护、购买、报废、询价等)、服务与应用健康监控、基础网络可视化管理、运行设备自动配置、业务(事件、故障、问题)处理、数据中心环境监控、知识中心(故障处理经验、业务处理流程与规范、智慧环境操作模拟、用户培训资料)、用户信息与权限管理、故障与问题预测(如故障高发预警、流量高峰预警、病毒预警等)、计算容量规划与预测等。

4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具体应用

4.1 智能提示平台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智能提示平台,当学生的考勤、学习成绩等数据产生较大范围的波动时,该平台就会将这些数据信息传输给学生本人、辅导员和班主任等,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及时消灭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智能提示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如学生的各种出勤情况、校外实训、实习实训等,并及时提醒学生,以便学生作出相应的调整;

(2)项目费用智能提醒。智能提示平台能够对项目负责人费用的使用和报销情况进行实时提醒,并告知何时完成报账所需手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3)毕业项目提示。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智能提示平台可以实时向学生提供将要办理的事项,如毕业设计的制作等;

(4)毕业生就业情况提醒。智能提示平台可以对近几年各个专业的就业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然后制作成报表的形式以供师生参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还可以为学生专业设置的调整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4.2 学校管理支持平台

4.2.1 招生计划数据支持

其能够为用户提供近几年学校各个院系在不同地区的招生数、不同专业的招生数、不同系部的招生数,并自动生成报表,以供学生和学校参考。

4.2.2 人才政策数据支持

通过对学校师资队伍情况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报表,从而为学校人事部门及管理者对人才的调整进行借鉴。

4.2.3 财务状况数据支持

通过对近几年学校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报表,为后续财务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支撑。

4.2.4 学科建设数据支持

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对学校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报表,从而为各个学科的设置提供借鉴。

4.2.5 人才培养模式数据支持

借助学校管理支持平台,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根据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对不同教学模式及环境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最优的教学模式。

4.3 后勤管理系统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后勤管理系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辅助部分,其可以有效的满足校园物业、校园安全等管理功能。通常情况下,校园监控系统可以借助图像识别、安射频识别、GPS、遥感等技术来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安防视频监控系统通常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将相关数据信息技术传输到数据库中心,从而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有效分析。一旦出现意外现象,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将相关数据及时传输到管理中心,从而准确的定位事故位置,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5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其所具备的分析处理系统,来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可以更好的推动智慧校园的转型,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周到的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校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长虹.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08):192-193.

[2]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5,11(09):57-58.

[3]王永光.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蒋映(1981-),男,湖南省湘阴县人。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13篇

1)提供智能化教学环境。学生时常为找不到自习教室而苦恼,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的信息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自习室的情况。将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安装在教室中,并且与教室资源系统连接起来,将实时的学生数量信息传递到资源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进入教学资源系统来查询自习室的占用情况,从而节省了找自习室的时间。

2)智能考勤系统。传统教师点名的考勤方式,浪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使用智能考勤技术,学生上课前通过刷卡进教室,教室的读卡器在接受了学生的刷卡信息后,自动将信息发送到教学管理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将数据更新到考勤数据中去,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的查询学生的出勤情况,从而节约了教学时间。

3)构建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为学生借阅图书和学校管理图书提供方便。首先,学校图书馆是供学生查阅资料的场所,外来人员的进入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不便,利用RFID标签和学生的一卡通等设备,可实现图书馆安全管理。另外学生借书、还书也依靠一卡通来实现,通过刷卡、扫描图书等方式来实现自助式借书,还书时只需扫描一卡通即可获得书本信息,方便图书的归架。另外,系统在刷卡时能自动识别学生的专业、借阅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等信息,自动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推荐服务,方便学生学习。

4)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设备一般造价昂贵,其结构、类别也比较复杂,通过电子标签,对实验设备进行管理,在电子标签上存储设备的信息,通过与网络系统相连接,实现统一控制。学生凭一卡通进出实验室。

2物联网在学生生活方面的应用。

校园生活是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生活包括学生、教师在校园内消费、住宿、校园安全、车辆管理等方方面面,智慧校园是以智慧技术来实现智慧生活,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更好的实现智慧校园。具体来谈,有以下几点。

1)消费管理。消费管理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消费管理主要包括:

⑴基于RFID技术的一卡通,或有的学校以手机等作为信息存储器,含有学生的基本信息。

⑵RFID阅读器,即消费场所的刷卡器,读到信息后传至后台的数据库进行查询,读取和扣除金额。

⑶后台数据库,持卡人的信息统计在数据库中,方便了消费业务的查询。像食堂、商店、浴室等场所的消费管理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2)智能照明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照明,利用声控装置、加法计数器等设备,根据光线、教室有无人来自动控制照明开关,实现节能效果。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14篇

一、教育信息生态观与智慧校园体系框架

教育信息生态观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和实践的和谐”。这里的“人”包括我们每位师生,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则是实践。技术进入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明确教育信息生态观的核心,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才能避免成为技术的奴隶。

从以往强调没有生命的“物”到现在的以“人”为中心,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与飞跃,为智慧校园构想与建设的探索打开了新思路。现阶段珠海一中的智慧校园是以软硬件设施、无线网络设施等为基础,以管理应用中心和教学应用中心为重点,以实现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出发点的。其目的是创建智慧教学环境、打造智慧教学资源中心、培育信息化教学队伍、升级信息化教学制度体系,最终实现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终端智能化、管理规范化、工作效率化、校务公开化。在先进的硬件保障与优秀的软件资源基础上,珠海一中的智慧校园建设已形成一套独特的、可操作的系统框架,并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二、智慧校园的基础建设

任何体系、框架都需要有一定的硬件与软件基础作为支撑。在教育信息生态观的指导下,珠海一中从设备、人力、技术与制度等多方面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便利,确保了智慧校园框架体系的成长动力与操作基础。

在基础设备铺设方面,学校在原有校园信息设备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财政,实现了信息终端覆盖校园生活学习各功能区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千兆校园网出口链路连接教育城域W,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在家里访问学校资源;建设了演播室、微格教室、微课堂制作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各种功能场馆,实现了微课辅导终端进课室;校园一卡通覆盖教学、生活、考勤及安全各领域。随着学校发展脚步的加快、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网络,全面实现校园内部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提高办公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无纸化。

在人力培养方面,学校优化师资、管理服务团队,力求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信息化素养较为深厚、能够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具有奉献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智慧型校园人力资源队伍。在教育信息生态系统里,“人”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实行全校总动员,人人做技术的主人。学校组建了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筹划并全面监督各项工作;师生通过锻炼提高信息素养,改变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技术探索与制度完善方面,学校聘请了专门的研究与服务机构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并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方面,构建了学校各级领导、广大师生以及技术专家的高效合作模式,由学校实施全校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分管部门确立系统建设方案,由各年级师生充分表达实际细节需求,由专业的研发团队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了每个系统功能明确、反馈及时、操作便捷、技术成熟。另一方面,建立了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设备使用与管理、资源建设与使用等制度,各种设备设施使用、保管、维护均有专人负责,为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有序地向前推进提供了保障。

三、智慧校园的科研纽带

学校的一大特色是“课题起步”,借助课题研究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探索。“十一五”期间,学校申请了大量的部级课题,包括全国教育科学的规划课题“珠海一中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育人模式的研究”、中央电教馆的专项课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研究”等。“十二五”期间,学校又成功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微课堂’的教学信息化创新实践研究”。

截止目前,学校教师已制作多达4300个微课,总时长350小时,累计播放超过25万次,总时长3000小时,等效于4500节常规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研究目标也均已达成。除了积极建设微课堂外,学校还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资源、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智慧校园的应用实践

学校坚持以“应用”为目标,基础建设、科研纽带最终都要通过“实践见真知”。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设计不仅覆盖了教与学的全程管理,而且涵盖了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动态过程以及人文关怀等重要方面,为多元化的学习和优质环境的打造带来了效率上的显著提升,充分贯彻和体现了学校多年来追求的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思路。

第一,在基础学科教学方面,规范各类教学信息的收集和输入,通过标准化技术形成测评、题库、数据、个人成长四大数据库,最终服务于四大应用范畴――整体宏观教学管理、学生的个人学习管理、基于知识点的微观教学管理和动态的素质教育管理。除了不断深化微课堂课题研究与成果落实外,还设计了成绩单、错题本系统,统称为珠海一中的信息化教学“三大系统”,辅之以选课系统,全面倡导学习中的个性、高效和整体思维。

成绩单系统自动完成每次考试的成绩分析,提供多角度的解读,并引入动态视图。而且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使多次考试之间的趋势分析完全自动化。从年级整体数据到学生个人单科数据都实现了自动跟踪管理,教师可以了解各班级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与隐藏的问题,从而有效调节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重点;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图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以及应该注重改善的科目。

错题本系统实现了错题的自动化管理(包括各科目每一道错题的题目、答案、统计数据),并提供了自动的数据统计分析,帮助学生从难度、类型、错因等多个层面来分析自己的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的复习内容。这些因学生而异的个性化功能通过大幅减少错题收集的时间成本,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贯彻“错题复习”这个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

“校本课程选修系统”进一步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创新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文化类、科学类、德育类、艺体类、社会实践类、特色活动类等六十多个特色课程,形成了素质均衡、架构完整、特色多元的“创美育人”新课程体系。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利用网络资源,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突显了课程实施的基础性、选择性、有效性、方向性。

第二,在德育管理上发挥信息化资源优势,开发了综合素质发展系统,对每位学生的德育操行、社会实践、文体素养、学业学分、社团活动等各方面进行动态管理,把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活动和获得的相关奖项等列入德育评价量化内容,实行学生填报、同学监督、教师检阅的审验模式。这一运作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地关注自己的求学履历,主动地表述自己获得的成就,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综合发展的动态,并给予必要的指引和帮助。在学生毕业之际,系统将能够自动汇总信息,并以省教育厅要求的档案格式自动生成及打印。学生高考档案的生成过程完全实现了自动、精_、标准、高效,不但减少了人工制作的错漏和繁琐,更充分展现了学校“师生为本、规范高效、追求卓越、共同发展”的管理作风。

第三,在校医室建设方面推陈出新,研发了校园医务管理系统,包括就诊系统、医务流程、数据统计三个主要模块。就诊系统完全替代了传统式手写登记,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辅助校医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与诊疗记录,以务实的态度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医务流程能够及时有效地联系校医、学生、班主任、家长,更好地沟通学校各个部门,排除了校园卫生安全的隐患,共同为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努力。数据统计模块能够帮助校医根据数据的异常变化做出预警,采取措施,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对校外则配合珠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工作,进行数据统计上报,有效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五、智慧校园的根本核心

学校始终坚持“师生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智慧校园平台。

学校汇聚全体师生智慧参与校园建设,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教学应用设计创意大赛;各部门的教师团队出谋划策,参与需求分析;定期进行问卷调查,精益求精,持续改善。例如,学校建立了技术支持快速反馈改善机制,当师生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发现问题或待改善之处,该机制确保技术团队能够在1小时内确认问题,3小时内出具解决方案,95%的问题当天就可以得到解决。

学校信息化系统使用方式的设计力求满足教师的教学发展需求,而且切合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客观考虑使用情景的时间和地点;使用了超过30种数据图表持续跟踪使用状态,不断调整以完善用户体验。

智慧校园汇报范文第15篇

数字改变职教了吗?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如果你想吃妈妈做的菜,你不一定要回家,你可以请妈妈将菜做好,通过网络发给你,你再用3D打印机打出来,你就可以享受妈妈的爱,数字改变了母子思念的方式。由此我还想到,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有一个实力雄厚的烹饪专业,有很多烹饪大师、名师,如果你想品尝他们做的菜肴,我也可以通过网络发给你们,数字改变着产品的营销和配送方式。数字改变着世界,数字也改变着职教。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广泛使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坚信,随着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

依据数字化生存的理念,学校实施集成六个校园的“智慧商校”工程,其建设重点依托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融合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运用射频识别,结合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一个“智能感知、服务创新、协同工作”的全新校园,构建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集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为一体,集智能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校园、智能校园、互动校园、低碳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这六个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下面我从建设现状、建设愿景、建设思考三个方面汇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建设现状:探索与实践

2005年以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重在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旨在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应用。

1.数字化推动校园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学校建设了一流的数字化千兆校园网网络环境,校园网信息点总数达10000多个,入网计算机2000余台,上网注册用户近7000人,覆盖了全部的办公、教学区域、学生公寓,实现了“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学生公寓实现了无线接入。学校所有教室及实训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并为每位教职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拥有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实训室25间、语音实验室2间、电子阅览室1间、校园广播室1间,同时学校教学楼、实训楼、行政楼重点区域、所有宿舍走廊及校园均安装了监控系统。

2.数字化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特别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自行设计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教师个人空间、电子作业平台等。依托这些平台,学校加强了以专业部为主导的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标准建设、教学方案建设、课件建设、题库建设、案例库建设、学生优秀作业库建设几个方面。学校还开通了教学、管理、育人等互动平台,营造沟通的管道,释放管理的压力,和谐人际关系。学校还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美发与形象设计、3D导游、物流等数字化仿真实训环境,强化教学的信息化。同时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推进每位学生在每节课用PPT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推动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而不是玩游戏。为了激励系科和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纳入系科和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之中,另一方面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支付一定报酬。

3.数字化推动“校园卡”建设,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学校启动了“校园卡”建设工程,“校园卡”上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姓名、类别(身份)、所在班级和证号,覆盖校园的所有消费、水控、机房管理、图书馆、自助复印、自助打印、门禁及通道机管理、自助缴费、银行转账等功能,大大方便了师生的校园生活。

4.数字化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教学及管理质量

学校建有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网络报修、学生考勤等应用系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通过数字信息平台对教务、学籍、成绩、教学信息、财务信息、维修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科学调配学校现有资源,大大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

5.数字化推动“行为百分考核”建设,强化学校“全员育人”工程

学校根据“全员育人”的理念,建设了行为百分考核系统,全体教职工参加育人工作,所有教职工都能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发展趋势都有迹可寻,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确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搭建了一个师生和谐教育的平台。

建设愿景:目标与展望

在现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整合理念和思路,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建构六个校园,建设智慧商校。

1.信息校园

信息校园就是将学校的各种管理要求信息化,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和无线覆盖技术,建设智慧校园门户平台、管理信息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教科研平台、数字化技能教室等提供无处不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服务。通过师生云空间的建设,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上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信息无处不在,随手可得是信息校园的核心理念。

2.智能校园

智能校园就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实时感知各种工作状态,实现远程移动管理、移动办公、移动定位等智能服务。

智能校园主要运用“物联网”及“校园卡”等技术实现。校园卡集成校内几乎所有服务。师生可凭校园卡通过门禁进宿舍、图书馆、体育馆;利用校园卡借书,使用校车;在校园内进行电子消费;校园卡与手机卡进行集成,手机可代替校园卡功能;校园卡同时可集成银行卡功能,利用校园卡可直接在ATM机上取现。

建设智慧教学“云空间”平台,实现智慧预习、考勤、评价,随时随地进行教学质量跟进。智慧预习,将上课时间、地点、班级,教案、学案及教师的要求、课程信息变化通知发送到学生“云空间”及手机。智慧考勤,学生刷手机进入教室,教师使用“云空间”识别学生与旁听人员。智慧课堂,采用“云空间”及电子白板互动演示系统,建立智能互动教学系统;通过“云空间”建立课程群组的学习社区、讨论小组,获取课件、提交作业。智慧评价,利用计算机或便携终端在“云空间”上进行电子考试,自动生成学生成绩,通过邮件、手机等方式向学生推送成绩,学生也可用多种方式远程登录“云空间”进行成绩查询。

建设校长智慧决策平台,校园各方面的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通过系统自动进行分析和预测趋势,实现科学化的决策。

建设智慧宿舍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宿舍管理、门禁安全、宿舍检查功能为一体,从管理对象宿舍楼入手,根据学生状况,进行宿舍分配,并进行日常的住宿管理;学生进出刷卡,系统根据住宿信息,自动判断外来人员、非法进入人员、异常出入人员,并将相关的信息显示给值班人员,同时进行语音提醒和图像抓拍;每个宿舍门口放置宿舍文化名片,集成二维码功能,检查人员可通过刷二维码了解该宿舍学生信息、学生行为百分档案及宿舍星级并可以给宿舍打分并点评。

3.低碳校园

低碳校园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与智慧控制功能,全面实现校园的无纸化办公、管理与生活,实现建筑物与设备的智能监管、感应与控制,使水电运行和资产的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为学校“能源节约”、“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

建设智慧能耗控制平台,通过各种传感器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实现电力、水源、燃气及其它方面的节能减排。

4.互动校园

互动校园是指校园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交流平台,利用移动终端、电脑终端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家校交流。

建设智慧互动平台,通过无线通讯网络、3G网络等传输途径,为教职员工、学生提供无线数字校园服务。用户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束缚,随时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查阅(订阅)所需信息,掌握校园情况,处理工作事务,处理课业活动,发送即时信息,实时互动交流等。

建设智慧家校平台,学生家长通过及时收发手机门户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在校情况,而且能够个性化地对学生本人的学业与就业指导提供帮助,减轻了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负担,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5.文化校园

文化校园利用先进的IT技术及“物联网”,打造“书香校园、内涵校园”。

建设智慧图书馆,借助先进技术,完善管理,简化借阅程序,提高用户体验。智慧登记图书贴上射频识别无源标签,信息入库登记。智慧还书时,借书人只需图书放到一个指定的特定容器里。图书管理员使用手持移动读卡器成批扫描RFID标签,通过WLAN自动确认图书位置、图书信息,自动更新到后台数据库,进行智慧盘点。

建设校园智慧导览系统,基于移动运营商的智能导航应用提供校内电子地图、定位及导航服务。智慧游览提供基于GPS的校园文化游览导航图,游览者或学生游览到学校任一处文化景观时可以实时通过手机语音了解文化背景。

建设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新闻等推送系统,激励师生为商校发展贡献力量。

6.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是指结合当今的安防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建设基于学校网络和3G网络的智慧监控、智慧定位、智慧报警系统,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降低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为校园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建设智慧监控平台,管理人员全面监控各个公共场所。对学校重要监视区域实现车牌与人脸识别等功能、并提供告警录像和图片抓拍,实现全天候监控。

建设智慧定位平台,在学校校车上安装3G无线车载智能监控,实现全程的车辆GPS定位、车辆运行状态信息等集中监控,为师生保驾护航。

建设思考:困难与举措

回顾学校建设情况,还存在一些困难。

1.建设资金需要加大投入

智慧商校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投入,这就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我们十分需要和欢迎企业的投入。

2.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无缝对接至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生活需要较高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同时,“智慧校园”建设时也需要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3.师生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