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

我的好朋友教案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1篇

课例一: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我能行”!

这节课的重点是对自信的理解;难点是自卑、自负是自信的误区。把握重难点,我这样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部分:故事导入,利用学生希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朴素愿望引入了2005年安徽省理科状元海志友的故事。为了使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体系更为紧密,我用了一个案例来贯穿整个课堂,但这个案例是经过我精心挑选的案例。具体来说,就是用“控制变量法”串联案例,通过改变条件出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节课的这个案例,我将之分为了以下几集:

第一集:高三上学期一次数学模拟考试结束了。海志友考得很差,是班上的最后一名。他很痛心……

第二集:这次考试失败了,海志友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行吗?自己是不是和大学无缘了呢?是不是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呢?

第三集:为了激励自己,他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开始写下:“我能行!”

1.学好语文――我能行;

2.写好英语作文――我能行;

3.帮助同学――我能行;

4.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我能行;

5.帮妈妈做家务――我能行;

……

海志友发现自己能行。他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他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他充满信心地参加了2005年全国高考……结果他的数学成绩是140分,高考总分708分。他不但成了班里、年级的第一名,而且成为安徽省理科“状元”。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通过这三集故事,引导出自信的重要性和自信的含义。

第四集:海志友在大学……

第二部分:讲解海志友在大学的故事之后,趁热打铁,重点讲解了“自卑”和“自信”的含义。

海志友在大学的故事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刚上大学的那会儿感觉自己特别厉害,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老师,陷入了“自负”的误区;

其二:在参加一次系学生会主席竞选失败后,又很难过,陷入了“自卑”的境地。

在这两个层面的故事之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卑和自负进行理解,并下了定义。

第三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各编一个小品。

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晓峰;自信的小佳和自负的晓辉都得了满分,这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表演者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同学根据表演角色的反应来猜测所扮演的角色的心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现场表演。

课堂结束,我带领学生高呼:“我能行!”内化为学生的信仰。

课例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

经过了一个暑假,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思考,结合本课的实际,在备课时我就给了自己课程结构要出新的任务。这节课从整个课堂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热身活动。通过含有大量学生日常生活照片的电子相册导入――放松情绪,引入课题。这个热身活动是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利用自己在校园里抓拍的一些学生生活的照片,配上语言制成了反映学生日常真实生活的电子相册;其次,在引入课题以后,采用了娱乐现场的方式测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并要求学生填写了书本上的“人际关系树轮图”。两个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既活泼又轻快,师生双方很快进入了课堂的状态。

正是在这种状态的铺陈下,我又主导了学生开展了第二部分的活动。

第二部分:我喜爱的同学――从中总结开放自我的意义和受欢迎人的共同特征。这一部分,我在学生回答自己所喜爱同学并给出理由的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板书;在分析板书的过程中首先总结出了开放自我的意义,然后带领学生回归课本,识记了受欢迎人的共同特征:品德+能力。

在这一部分中,我告诉自己的是:既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又要回归课本,用理性知识来“惯性”自己的思维认知。

第三部分:朋友交往案例探讨――如何交往。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串联案例的办法,在穿插解释“小金”和“小宁”故事的过程中解释了交友的四个原则。串联的这个案例分为四步:

第1步:小金和小宁是同班同学。小金的成绩特别好,小宁的成绩特别差;小金虽然球技很差却梦想成为球星,小宁则是学校公认的最厉害的足球高手!小金一心想和小宁成为朋友,但小金的妈妈却说:小宁的成绩那么差,你怎能跟他做朋友?

这个案例让学生讨论“成绩相差很大能否成为朋友”。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朋友难免有缺点,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提高,追求双赢或者多赢。这其实就是交友的第一个原则了。

第2步:班级出关于“教师节”的板报,最终采纳了小宁的意见,小金很难过。小金想:我对你那么好,你却不支持我的想法!还让全班同学公然反对我!我真不想跟你玩了!

案例到了这一步,学生在讨论小金的看法之后,其实就自我的总结出了交友的第二个原则:包容彼此,多沟通,求大同存小异。

第3步:冲动的小宁在家中和爸爸发生口角,甚为生气。放学以后,小宁拉着小金,对小金说:“我爸爸欺人太甚,是兄弟够哥们儿的,今天晚上跟我一起回家把那“老东西”打一顿!”小金很纳闷……

案例到这一步,是让学生在讨论小金的行为选择时的正反误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懂得了朋友不等于哥们儿义气;朋友也不等于零距离。

第4步: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因爸爸工作,小金随爸爸来到了南国城市――广州上学。

在新班级中,即使面对新同学,小金仍然很想念曾经的好朋友:小宁。

案例到了这一步,通过讨论“转了学的小金,应该怎么做?”学生明白了:要交新朋友;还要珍惜老朋友。这其实又是交友的第四个原则。

四步案例全部呈现结束以后,我又用一张幻灯片展示了与人交往的四原则:

1.互相体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求大同存小异,和朋友加强沟通;

3.和朋友相处,不以牺牲原则为代价;

4.广交朋友,善交诤友,不交损友。

再次带领学生回归课本。

第四部分:同学们交往过程中的困境――学以致用。

这一部分,结合“小班”的实际,我让全班同学把自己和同学交往时的困境写在纸条上(强调了必须真实),在收集好这些真实的案例以后,我采用了让学生抽取的方法。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始终牵着学生的注意力。

在讨论自己和同学交往的问题时,学生一次次深化了对交友四原则的理解程度。

第五部分:结束语――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最后,我又带领学生回顾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朋友对自己的帮助,人类历史上朋友的交往文明,在传递这份人类文明火炬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美文朗诵的方式,配合着深情的音乐和优美的电子相册,我在最后高呼:

“无论我们的朋友是默默无闻,还是名满天下,普天之下的、过去的、曾经的、将来以后的所有朋友,理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怀和帮助!”升华了主题,呼出了口号,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得,力图使学生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以后,我自己经过了认真的反思:

我的自我感受是:两节课都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控制变量法”,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课堂,利用这种串联案例的方法,两节课都是有效、高效和热闹的。但第一节课通过“控制变量法”精讲知识以后,只停留在书本的基础上,是案例教学法对“教材体系”的重现;而第二节课,我在讲完串联的案例以后,又设置了让学生回归生活实际的第四部分,这部分的设置让自己的课堂脱离了案例教学法本身造成的“教材体系”的束缚,回归现实从而实现了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

这给我自身的启发是:

首先,借班上课要热身。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感悟。这两节课虽然在同一个学校上的,但是,第一节课是在自己班上上的,而第二节课我是在校内借班上的。在一个自己不熟悉,也不熟悉自己的班级里开课,如果要让师生都在短时间之内进入状态,热身是必要的。这种热身最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一定要来源于一种能引起学生欢快的共鸣。

其次,要用“控制变量法”串联案例,案例结尾要生成口号。所谓“控制变量法”,其实是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即保持一个或多个量不变,调整另一个或多个量改变,来探究这些量之间的关系。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利用“控制变量法”精选案例,实质上就是通过改变案例的条件,使主人公陷入不同的身份冲突、矛盾冲突或体验冲突,让学生在讨论这种冲突的过程中催化出自己想要讲解的知识点。

把物理学中的“控制变量法”引入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意义。首先,用这种方法改编过后的案例,比较简洁而且整齐划一,利于学生的识记。其次,这样的案例,往往抓住了事物动态发展的逻辑,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最后,这样的案例,其实是一种发展的案例、动态的案例,利于发展学生的“联系的思维”“发展的思维”和“辩证的思维”。

但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条件”,否则,会呆板不灵活,甚至产生误区。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如果只采用课例一的方法来上课,虽然效果也还好,还是只停留在书本的层面,说到底:案例反映的还仅仅只是教材的体系。

这种教材体系一般比较松散,因此,最后还要生成一句口号,让学生从总体上给予把握。

那么,教材的体系如何向教学的体系转变呢?结合课堂实际,我认为:案例不但要用“控制变量法”串联精选,而且还要关注孩子真实的内心,在课堂中力图去解决学生真实的生活冲突。这个任务我在第二节课《同学・朋友》中试图去完成,结合班级的实际,我采用的方法是让每个学生都敞开心灵说真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所出现的冲突,既巩固课堂的知识点,又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真实的困境。

这也是这两节课给我的最大启示: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灵,要追求真善美;关注学生生活,要追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要用真实的学生问题来弥补“控制变量法”的不真实。

(一)换一种眼光以求真。真正的课堂,它是从生活开始的,而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生活中的琐碎。因此,真正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回归现实生活的,说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在师生双方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氛围中去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真知灼见、抒真情。我们站在课堂中的教师,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放低姿态关注自身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多说话,说心里话、说真话、说实话。

真正的课堂,它是从生活开始的。而生活,就是从细微之处感悟:感,是感动;悟,是思考。好的教育,就是促使学生从怦然心动到若有所思。

(二)换一种态度以求善。教师做好这个“善”,首先态度要“善”。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善的力量和魅力。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善”的眼光去看待实际中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是多样的,是酸甜苦辣兼具的,是真善美丑恶并存的。当有学生还原不善的生活的真实后,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善”的眼光看待,在学生内心深处植入“善”的种子。

(三)换一种方式以求美。这种“方式”,首先应当包括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因为对于一个教师来讲,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大美。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2篇

[活动内容]小学一年级教材《和朋友相处》

[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懂得怎样和朋友友好相处;了解哪些行为会破坏友谊;知道怎样做才会受别人欢迎。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和朋友相处要真诚、礼貌、友好、关心、体谅。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

3.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和朋友文明相处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难点]懂得和朋友友好相处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朋友友好相处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践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在课间休息时,老师看到小朋友和自己的小伙伴玩得可开心啦,有的在一起捉迷藏,有的在一起跳绳。是呀,我们生活需要朋友,有了朋友,就会有更多的快乐。但是,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对,有时就会和朋友闹矛盾,甚至失去好朋友。那么,怎样才能和朋友友好相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怎样和朋友相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在课间和朋友的快乐玩耍,知道生活中朋友的重要性。)

二、故事启发

1.教师讲《孤独的熊猫》的故事。 (故事略)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想问小朋友几个问题。

2.投影出示问题。

(1)为什么熊猫会很孤独?

(2)为什么熊猫交不到朋友呢?他做错了什么?

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3.给找坏习惯。

师:大家一起来找一找,下面哪几个圆圈装着熊猫的坏习惯呢?说说为什么要选它。 (略)

教师小结: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不能像这样乱发脾气,没有礼貌。否则到时候我们就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节中去体验坏习惯给自己交友带来的困惑。通过引导学生找寻熊猫的错误,也借此提醒他们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三、交友游戏

师:老师要送给你们一首儿歌,叫做《找朋友》。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学吗?接下来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先请几位小朋友跟我一起示范一下,没有请到的小朋友先跟着音乐拍手唱歌,好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用刚才老师的方式和这些老师交个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和别人交朋友时要有礼貌,并能主动大方地和别人交朋友。)

四、问题讨论

1.课件呈现问题。

(1)同学不小心踩到自己的脚。

(2)组长发新书时,把一本脏的书发给了同学。

(3)做作业时同学忘记带笔,在那没有事情做。

2.4~6人为一组讨论,如果是自己碰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让学生按讨论的结果表演。

(设计意图:创设三个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情感,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五、自我反省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为什么把他们当作你的朋友呢?

2.你还想和谁交朋友呢?你为什么想和他交朋友?他们有哪些优点?

3.你觉得别人愿意和你交往吗?他们喜欢你吗?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喜欢你呢?

教师强调:通过学习,有的小朋友知道了怎样和朋友友好相处;有的小朋友认识了自己的缺点,知道别人为什么不和自己做朋友。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就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小结:要想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来听听小博士给我们的意见吧!

课件呈现:1.真诚微笑2.热情大方3.关心体谅4.礼貌友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让同学们喜欢自己。)

六、舞蹈

师:因为有许多朋友让我们感觉很幸福,老师今天也交了很多朋友,哪些是我的好朋友,请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表演。

放《幸福拍手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拥有朋友的幸福快乐。)

[点评]

朱燕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和朋友相处》一课教案设计较好。首先,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过程与方法这些教学目标符合教材规定的内容,更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其次,作者使用导入新课、故事启发、交友游戏、问题讨论、自我反省、舞蹈结束这六个环节进行教学,符合一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规律,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陌生感,就是在交友的美好时光中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三,教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核心地位,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以舞蹈和音乐结束,显得十分轻松,学生还留恋在愉快的交友活动中,有难分难舍的感觉。

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能备出和上好这种目前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接受的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内容,实属难能可贵,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我们期待的目标健康发展。

点评人:冯耀,贵州省赤水市教研室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3篇

现象一:“拖泥带水”的导入语

案例:在中班数学活动“比比谁最多”中。王老师借助“郊游”这个话题导入:“小朋友,春天到了,你们瞧,小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美丽的迎春花儿开放了,春天多美呀!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农民伯伯可忙了,他们都在忙着播种呢……春天到了,你们最喜欢干什么呢?”幼儿说:“我喜欢到外面去玩。”“我喜欢去放风筝。”……(幼儿七嘴八舌,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王老师使劲敲铃鼓,待幼儿安静后说:“春天到了,你们喜欢郊游吗?喜欢到哪里郊游?”(教室里又一次沸腾起来!)王老师又一次使劲敲铃鼓,示意幼儿安静,同时出示一幅图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郊游,你们看,这儿多漂亮呀!这儿有树、有花……请你数一数,它们都有多少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对策:教师导入语就像是一个引子,它能巧妙地把幼儿引入话题或情境中,从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清楚活动目的,在组织语言时既要兼顾幼儿认知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做到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又要避繁就简,力求开门见山,直接而自然地导入。案例中,王老师过多地描述春天,无形中冲淡了数学活动“比比谁最多”的学习要求,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建议:王老师不妨这样导入:“小朋友,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出去郊游可是件十分开心的事情。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今天也结伴去郊游了,你们瞧,它们手拉手走来了。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去郊游了?它们各有多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现象二:“颠来倒去”的归纳语

案例: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中,张老师让幼儿用两两结对的方法为小圆片找朋友区分单双数,并在幼儿自主操作后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小朋友真能干,用4个、5个小圆片做找朋友的游戏,你们看,像这样上一个下一个,上一个下一个,让小圆片一个挨着一个,手拉着手,就像我们小朋友出去做早操时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好队,都排好了以后再看看是不是都找到朋友了,谁没有找到朋友?谁找到朋友了?……像4这样都找到朋友的是双数,像5这样有一个没有找到朋友的是单数,请你们再为6个小圆片、7个小圆片找朋友,看一看是不是都找到朋友了?谁没有找到朋友?谁找到朋友了?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为什么?……”

对策:教学中教师为引导幼儿的思考和行为,经常会提出一些带有指向性和规定性的语言,并进行一些规律性和结论性的总结和归纳,这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教师的语言指向与要求越明确效果就越好,这就需要教师在归纳和总结时语言力求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表意要恰到好处,简单易懂。案例中张老师的语言因为“颠来倒去”而显得没有头绪,好像绕口令似的,最终把孩子领进了语言“迷宫”。

建议:张老师可以这样归纳:“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让小圆片两两结队,知道了4个小圆片都找到了朋友、没有落单的就是双数;5个小圆片还剩下一个没有找到朋友,有落单的就是单数。在1-10的数字中,我们知道了4是双数5是单数,那么其他几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呢?大家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好吗?”

现象三:“明知故问”的询问语

案例:在大班社会活动“我长大了”中,李老师在活动中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幼儿:“喜欢。”李老师又问:“你们觉得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幼儿:“好听。”李老师接着说:“好吧,你们准备好了吗?我可要讲故事了。”幼儿:“准备好了。”……

对策:“师问幼答”是课堂教学少不了的形式,但是不能无疑而问,更不可明知故问。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设问语言应对他们理解活动要求和内容、有效参与活动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来设计问题,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并激发幼儿的兴趣,带动活动深入发展。案例中的“是否喜欢”、“是否好听”、“是否准备好了”等问题对教学没有实质性意义,让幼儿回答这样的问题易造成幼儿思维的简单化,不能养成幼儿深入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建议:李老师可在活动中这样询问:“小朋友,你怎么知道你长大了呢?长大了,你会做些什么事呢?……”

现象四:“不胜其烦”的点拨语

案例:在大班美术活动“滑稽小人”中,幼儿按照要求摆弄操作材料。钱老师不停地来回走动并反复提示:“你先想一想,再拼一拼,最后画一画”。“你可以尝试把小人的头换成其他的形状,比如三角形、正方形等等。”“什么样的小人看上去就很滑稽了呢?只有跟我们平常的人不一样的,你也可以试着把小人的身体变一变。”“把小人衣服换一换是不是看上去很滑稽了呢?”……

对策:点拨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机智,关键处点拨能让幼儿有“柳暗花明”的顿悟,走出思维的盲区,获得知识和情感的“高峰体验”。但点拨要适时、适度,无论是直接点拨还是间接点拨,教师都应以协商、激励等口吻给幼儿以适当的提示,而不能“如影相随”,喋喋不休。尤其是针对个别幼儿出现的情况,不能面向集体而应单独点拨。案例中钱老师的点拨就显得有点“婆婆妈妈”,这样可能会干扰幼儿,甚至会误导幼儿按照其某些多余的提示语去行为。

建议:钱老师应尽量避免来回不停的走动,如巡视中发现XX幼儿有创作困难,不知道如何把小人变成滑稽模样,钱老师可适当点拨:“样子古怪的才会让人感到滑稽,你先想一想,再试着变一变,变变小人的头、身体、衣服或者动作等,最后再画一画……”

现象五:“面面俱到”的评价语

案例:在大班社会活动“我爱家乡”中,田老师在活动结束时为了进一步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做了如下评价:“通过今天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在XX,还知道了在我们的家乡有美丽的名胜古迹(列举了家乡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我们的家乡真美呀!我们每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长大后更要建设家乡,要让家乡更美好。(田老师幢憬了家乡可能的变化和发展)……今天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田老师表扬了一大串名单)……”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4篇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与周围生活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整体协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幼儿社会教育不能只限于社会领域,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社会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愿意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

2、增进对自我的认识,体验相互交流的乐趣。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大图卡一份,小图卡每人一份(附后),小话筒一个。

2、会唱歌曲《认识你呀真高兴》。

活动过程

一、师生相互介绍姓名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和你们一起学本领很高兴,你们想认识我吗?互不认识又想认识的时候可以先作自我介绍。

(教师做自我介绍:我叫胡丰亚。认识你们真高兴。)

2、师:我也很想认识你们,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请3~4名幼儿,每人介绍完,教师与其握手,并说“认识你真高兴”。

)

二、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1、师:你们还想了解关于我的哪些信息(事)?

2、师:你们问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教师就来进行详细的自我介绍吧。

可是,自我介绍时有些信息可以告诉你们,而有些信息老师不方便告诉你们噢!请你们仔细听,我介绍了哪些内容?(老师介绍:我的名字叫……我的家住在……我喜欢(爱好)……我的好朋友是……)

3、师:刚才老师介绍了哪些内容,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卡。

4、师:老师也想和你们做好朋友,更多了解你们,谁愿意像老师一样介绍自己。

(请1~2名幼儿介绍,幼儿集体鼓掌。)

5、提问:他介绍了哪些方面?对照图卡,不完整的地方引导幼儿补充。

三、找个好朋友介绍自己

1、每个幼儿拿着小卡片,先把自己的介绍记下来(可以画画或做记号),然后对照着卡片内容和好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2、请个别幼儿上台来介绍自己(提供话筒),幼儿集体鼓掌。

3、师:客人老师也想认识你们,找个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自己(介绍好了请客人老师在纸上贴颗红星)。

4、师:什么时候需要介绍自己呢?还可以介绍哪些方面?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老师通过你们的自我介绍认识了你们,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我真高兴。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放《认识你呀真高兴》音乐)

大班社会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合作。

2、能共同探索,尝试协商、分工,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体验团结协作、战胜困难带来的快乐,增强进一步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球、筐。

2、四组操作材料。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运球游戏,感知合作。

1、教师出示球。

师:请一个小朋友把球从这里运到对面的筐里去。

幼儿第一次运球。

师:要求你们不用四肢,不借用任何工具,再把球放到对面的筐里。

幼儿第二次运球。

师:这次成功了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2、教师小结:合作就是2个或2个以上的人,一起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二、讨论研究,了解合作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一个人削苹果、一个人拼拼图、二胡独奏、一个人玩跷跷板、拔河、推车、音乐会、搬桌子)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你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里哪些是合作的?

幼儿分辨交流。

三、游戏感悟,如何合作

师:究竟我们应该怎样来合作呢?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游戏,请你们去玩一玩。

1、介绍游戏规则。

第一个游戏:同心鞋。

第二个游戏:站孤岛。

第三个游戏:过河拆桥。

第四个游戏:搭小桥。

师:玩的时候请你们尝试合作着去完成,我只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哦,看看哪组能完成!

2、幼儿第一次尝试。

师:你玩的哪个游戏?你们成功了吗?

幼儿交流合作的方法。

师:那现在你们还想不想再去尝试一下?刚没成功的可以再去试一试,刚已经成功的可以去玩玩你感兴趣的游戏。

3、幼儿第二次尝试。

师:这次你们成功了吗?你们这次是怎么合作的?

师小结:原来合作也是有一些小技巧的,只要我们互相谦让,相互协商,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一件事情。

四、联系生活,运用合作。

1、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游戏中也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合作,那你看到或遇到过什么合作的事情吗?

2、教师小结:看来,只要大家同心协力、互相合作,什么事都难不倒我们,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合作、合作愉快!

3、那现在就让我们众人划桨开大船吧!(播放音乐退场)

大班社会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知道图书以及生活中的数字作用很大,有各种不同的用处。

2、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儿童读物若干本,有关条形码的录像(书店里顾客付钱时的情景片段),各种有关数字的录象或照片。

活动过程

1、在图书中寻找数字朋友。

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中的数字。

说说自己寻找到的数字。

2、讨论:这些数字的作用。

提问:你在哪里找到数字的。

这些数字朋友有什么用处呢?

说出一种数字(页码、目录、条形码、价格、折纸书中的步骤图)的作用,幼儿就在书中找出相应的数字,体验他的作用。

3、欣赏录像,了解条形码的作用。

提问:你看见了什么?

条形码在书的什么地方?

为什么要贴条形码,它有什么作用?

4、欣赏照片,了解数字的不同作用。

5、总结:数字朋友的作用真大,不同的数字组合就有不同的作用,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大班社会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合作及协调能力。

3、幼儿初步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并会表演《拉拉勾》。

2.、场地准备:布置一个表演舞台。

3、物质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小猴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各一。

活动过程

1、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找朋友》,体验交朋友的快乐。

2、播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教师结合课件,通过学习故事《小猴找朋友》,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

(1)讲述后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前三次没有找到朋友?妈妈是怎么对小猴说的?第四次小猴子为什么很快找到了朋友?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3、游戏《猜朋友》,在合作中增进彼此友谊。

(1)一名幼儿上台说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如:她是个女孩子,有长长的辫子,会弹钢琴,眼睛大大的。

(2)其他幼儿根据描述特征猜出这位朋友是谁。

(《猜朋友》这个游戏环节很受幼儿的喜欢。每个孩子都有好朋友,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欲望。而且这些孩子相处快一年了,谁是谁的好朋友幼儿一般都知道,所以当幼儿上台说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时,下面幼儿猜测的准确很高,几乎没有错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非常好。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拥有好朋友的自豪感,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4、谈话活动《说优点》,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分组开展谈话活动:说出朋友的优点,并说说自己应该向好朋友学什么?

(幼儿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幼儿不再局限于自己好朋友的优点,而是从众多幼儿口中认知到不同好朋友的优点,提高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规范了幼儿的行为标准。)

5、歌表演《拉拉勾》,幼儿学习与朋友闹矛盾的处理方法。

(1)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2)表演后启发幼儿讨论:如果你和朋友闹矛盾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拉拉勾》是幼儿比较喜欢的音乐律动,歌词讲述的是幼儿由生气到和解的过程。幼儿与好朋友共同表演律动后,再来讨论怎样解决朋友间的矛盾,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打开了话匣子,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如:惹朋友生气了赶紧说"对不起";讲笑话给朋友听;和好朋友握握手和好等。)

6、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社会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

木头人出现

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

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

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

教师巡回指导。

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

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

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

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贾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

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

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

四、表演《眉飞色舞》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5篇

一、请你选择?

1.你的好朋友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

A.忌妒他,暗地里说他坏话?

B.不再搭理他,谁让他考得比我好?

C.认真分析原因,找出与好朋友之间的差距,努力赶上他?

D.疏远他,结交新的不如我的朋友?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待同学要有一颗宽容的心。A、B、D三项的做法都不是宽容的表现

答案:C?

2.当你看到你的好朋友在抄别人作业时,你怎么做( )?

A.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B.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并把他不会的题给他讲明白?

C.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你下次再抄别人的作业,我就要告诉老师了?

D.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下回别这样做?

思路解析:该题旨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朋友之间的友谊。当好朋友犯错误时,要适时恰当地指出,帮助其改正

答案:BCD?

3.有人说:“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这句话是说( )?

A.孤独是安静的代名词,安静也是一种幸福?

B.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需?

C.友情是可有可无的?

D.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每个人都要冷漠地对待生活?

思路解析: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只有B项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其他三项所说内容与这句话的含意不符

答案:B?

4.中学生小强在游戏厅里结识了一个社会青年,有几次小强在游戏厅里花光了钱,都是这个人借钱给他,小强还跟这个人学会了抽烟、喝酒。你觉得小强应该( )?

A.马上断绝与这个青年的交往,因为跟着他小强会受到不良影响?

B.继续与他交往,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

C.不要再与他往来,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成长?

D.顺其自然,多个朋友没坏处?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以生活事例为背景的选择题,重在对理解、辨别能力的考查。小强结交的这几个社会青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应断绝来往

答案:AC?

5.在学校中,应该怎样与老师相处( )?

A.和谐共处?

B.有一些小矛盾是难免的,但要及时沟通?

C.针尖对麦芒?

D.同老师作对,故意同他捣乱?

思路解析:与老师要和谐共处,及时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

答案:AB?

6.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以下是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的有( )?

A.上课精力集中,积极动脑?

B.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C.作业马虎潦草?

D.课堂上和同学开玩笑?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理解式的选择题,重在对理解、辨别能力的考查。我们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就要积极配合老师的讲课。C、D两项是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

答案:AB?

7.任何人的一生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也不例外。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提出来,但是在提意见的过程中,要注意技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对老师说话要有分寸?

B.用书信的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

C.向老师提意见,应该用商量的语气?

D.老师讲课的时候出现错误,应当打断老师,立即指出?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理解式的选择题,重在对理解、辨别能力的考查。对老师提意见要在适当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D项给老师提意见可采用恰当的时机,如果在老师讲课时指出,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答案:ABC?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不能与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

B.交友一定要选择品行好的人?

C.结交有学问的朋友,可获益匪浅?

D.这个古代的交友标准已经过时了?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俗语理解型的题目,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读懂这句俗语本身的意思以及它的寓意,它实际上强调了要结交善友、诤友,不交损友。A项的表述是片面的,D项的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

答案:BC?

9.我们与老师共同在学校中生活,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 )?

A.对老师敬而远之?

B.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C.老师的错误只能背后说,不能当面说?

D.有什么好的建议不要对老师讲?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A、C、D三?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B?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真挚友谊的是( )?

A.小张与小王很要好,他们从不指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只说恭维话?

B.小李和小林是好朋友,在一次考试中,小李明知小林作弊,但没有告诉老师?

C.小张学习成绩好,小王零花钱多,小张帮助小王做作业,小王给小张劳务费?

D.小吴因父母离婚非常痛苦,他的好朋友小强知道后,劝他要开朗乐观??

思路解析:这类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材料概括能力。解答过程中必须读懂每个选项的含意,然后联系教材,对照选项进行选择

答案:D?

二、请你判断?

11.人的一生不一定非得有友谊相伴,没有朋友照样会活得很精彩。( )?

答案:×

12.真正的友情,是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而把痛苦埋在心里,以免让朋友分担。( )?

答案:×

13.好朋友被人欺侮了,我们应该讲义气替朋友报仇。( )?

答案:×

14.朋友的感情是有限的,朋友太多友情便不深,所以交一两个朋友就足够了,贵在“少而精”。( )?

答案:×

15.刘娜没有朋友,她认为那完全是同学们的原因。( )?

答案:×

16.孙平已经上大学了。可是每年的教师节,她都要去看望自己的小学老师。因为她感到小学老师的教育对她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

答案:√

17.老师对同学的关心帮助是他的职责,作为学生感激老师没必要。( )?

答案:×

18.小红每次见到教自己的老师都热情地打招呼,可对不教自己的老师有时就做不到了。( )?

答案:×

19.同学和老师之间要平等相待,所以老师不能批评学生。( )?

答案:×

20.小兰总是在背后对每一位老师评头论足。( )??

答案:×

三、请你回答?

21.201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考英语时,由于我把英语课本放在桌洞里被监考老师发现,受到了纪律处分,并通报全校。考试违纪受到处分,我毫无怨言,这次处分提醒我以后做事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批评我时,有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别人为什么没有把课本放在桌洞里?你这样做了,这就说明内心深处仍有作弊的念头。”?

(1)针对上述情景,你猜想一下这位学生会怎么做。(猜想几种可能)

(2)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思路解析:本题以一段生活中的场景为背景材料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回答即可;第(2)问要正确分析老师在这件事情上的错误,重点在于联系教材内容来正确解答这个问题

答案:(1)略?

(2)任何人一生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也不例外。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指出来,这也是爱老师的表现,但态度要诚恳,方式要恰当。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多种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22.在交友问题上,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不同观点,请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甲:朋友之间要理解宽容,但也必须讲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乙: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就不能讲原则,什么事都讲原则,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辨析题,主要考查辨别思维能力和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要求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中作出合理的判断,然后再说明理由。朋友之间要理解、宽容但也要讲原则,不讲原则的友谊就不是真正的友谊。在组织答案时,必须依据上述基本道理,再抓住双方观点的实质,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甲的观点是正确的,乙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朋友之间理解、宽容,并不是可以不讲原则的。建立真正的友谊必须以分清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友谊的纯洁性,使友谊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种不分是非善恶,只讲“哥们儿义气”的所谓友谊,绝不是真正的友谊

23.孙宁是班长。有一次,孙宁办黑板报时踩了刘伟的桌子,刘伟让孙宁擦干净,可孙宁说办报是为班级服务,弄脏了桌子算什么,坚决不擦。两人为此发生了争执,争吵中孙宁打了刘伟一巴掌,并将其推倒在地。这时王老师走过来,问明原因将孙宁和刘伟批评了一顿,孙宁觉得很委屈,很没有面子,与老师顶撞起来。虽然老师多次找孙宁谈话,希望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孙宁一直不予理睬,还在背后议论老师,说老师心眼不正,偏向刘伟

(1)你赞成孙宁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你认为孙宁应怎样处理与王老师之间的关系??

思路解析:本题侧重于考查阅读、概括材料的能力。解题过程中必须在认真审读题干材料、理清层次关系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根据材料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结合本课知识加以分析和说明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在儿童节来临之际,下面给大家分享6.1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最新精选2020.欢迎阅读!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六一是小朋友的节日,在这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要过节。

2、知道有许多穷苦的孩子不能在这一天开开心心地过节,从而激发幼儿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3、激发幼儿善良、博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布置六一场景。

2、录像:社会慈善活动的感人场景;描述穷困、战争、饥饿的儿童片段。

3、歌曲磁带《`爱的奉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提问:

(1)“今天我们要过六一节了,六一节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你们开心吗?”

(2)“你的六一节想怎样过?”(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打算)

(3)“你们想过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了吗?”

2、小结:我们在一起开开心心过儿童节真幸福,但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小朋友因为穷困、战争、饥饿而不能过上一个快乐的儿童节,你们想看看吗?

二、播放录像,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从而引发幼儿对他人的关心与帮助。

1、幼儿观看录像。

2、提问:

(1)录像里的小朋友怎么了?(请幼儿自由讨论)

(2)你们看了有什么感觉?(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3)这些小朋友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也玩不好,你们想帮帮他们吗?

(4)你想怎样帮助他们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

3、观看社会募捐的录像。

小结:我们也可以把一些自己穿不下的衣物、好吃的、自己看过的书、或者自己的零花钱去捐献给那些生活在痛苦里的小朋友。

4、“除了送东西你还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话?”

(1)先引导幼儿互相说说,注意倾听幼儿谈话。

(2)请几名幼儿到集体前面来说一些祝福的话、关心的话。

结束活动:

欣赏歌曲《爱的奉献》,边观看录像。

活动延伸:

考虑本班实际情况,组织一次募捐活动。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2

一、活动内容:

邀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来幼儿园共同欢度 “六一儿童节”。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做做、吃吃、玩玩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相互谦让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小朋友与父母共同制作食品,感受共度“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增进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感情。

3、加强家园、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

三、活动准备:

1、发“告家长书”,请家长准备一个拿手菜。

2、与个别厨师家长联系,作好厨艺表演的准备。

3、教师准备活动的场地,各种食品,活动后的奖品以及一些使用的工具等。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家长和幼儿入座。

二、活动开始:

(1)向家长和孩子们简单介绍本次“快快乐乐过六一”——小班年级组庆六一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2)邀请厨师家长表演厨艺。

(3)分组活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品尝各种食品,可循环操作。

小组内容:

1.水果色拉;2.彩色的三名治;3.美味的果汁;4.包馄饨,饺子;

5.搓团圆;6.水果拼盘;7.凉拌菜;8.家长的拿手菜。

三、活动结束

发奖品,组织各班幼儿回教室。

开场白:

1、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号是什么节吗?对了六月一号是儿童节,是你们的节日,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来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儿童节,好吗?

2、你们看,老师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介绍食品制作内容),你们想吃吗?不过,它们还没做好呢,还不能吃呢。所以想请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做好吃的,等全部做完了,我们再一起来分享,好吗?

3、强调活动要求

那你们在做的时候能不能吃呢?对了,都是乖宝宝。请你们把做完的好吃的都放在中间一张桌子上。小朋友做好一样以后还可以去做另外的一个,懂了吗?还有请小朋友把垃圾都放在垃圾盘里,做一个爱干净的好宝宝。

4、幼儿品尝

(1)请小朋友说说做了哪些食品?

(2)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品尝

5、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吃的高兴吗?今天你们又学到了一个新本领,真棒。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告家长书

亲爱的家长朋友: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我们孩子在幼儿园的第一个儿童节。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们将在本周五上午9:00在三楼活动室举行“快快乐乐过六一”——小班年级组食品共享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做做、吃吃、玩玩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相互谦让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小朋友与父母共同制作食品,感受共度“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增进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准备一个拿手菜,一把水果刀。

2、请家长在以下食品制作的内容中任选三项,填好以下表格交到本班班主任处。

食品制作内容:

1.水果色拉;2.彩色的三名治;3.美味的果汁;4.包馄饨,饺子;

5.搓团圆;6.水果拼盘;7.凉拌菜;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3

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过“六一”节的欢快情景。

2、鼓励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节日中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时刻。

3、培养幼儿愿与朋友分享快乐之情。

准备

1、幼儿园过“六一”节的录象片段。

2、围绕“六一”儿童节启发幼儿谈论、交流。

3、纸、笔。

过程

1、引导幼儿讲述“六一”节的快乐。

(1)昨天是什么日子?这天你过得怎么样?

(2)讨论:为什么觉得快乐?你都做了哪些事?(帮助幼儿回忆过“六一”节的情景:一起布置教室、玩趣味游戏、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等)

2、讲述别人的快乐。

(1)昨天杨老师把小朋友在玩游戏时高兴的样子都拍下来了,我们来看一看录象里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2)你看到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3、讲述最感兴趣或兴的一件事。

“六一”节使你最感兴趣或感到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4、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快乐。

(1)“六一”节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快乐,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2)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把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事画下来。(播放歌曲“快乐的六一”)

(3)把先画好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幼儿结伴欣赏并交流作品。

(4)集体欣赏,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一下作品。

5、下一节课我们再把这些画打扮一下,老师把它们订起来做成一本“六一”小画册,早上爸爸妈妈送你来的时候,请他们翻翻我们的小画册,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儿歌,能够认识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国际的节日,全世界儿童都是一家。

2.能咬字清晰地朗诵儿歌,并在角色游戏中大胆地表演儿歌内容。

3.感受国际儿童节的气氛,喜爱与同伴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图片人偶、图画、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儿歌,能够认识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国际的节日,全世界儿童都是一家。

2.难点:能清晰地朗诵儿歌,并在角色游戏中大胆地表演儿歌内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有一位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李小华。他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玩,你们想不想去?

二、感知儿歌情景,理解儿歌内容。

1.分段感知儿歌情景并理解。

第一段:

李华带大家来的第一个地方有什么?

出示图片:彩虹(一道彩虹天上挂)

提问:它像什么?桥(好像桥上两边架)

李华从桥上走过去,走过去干嘛呀?

咦,谁出现了?——有美国的小朋友、有日本的小朋友、还有我们班好多小朋友们。

原来他是为了迎接各国的好娃娃。

第二段:

我们来跟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打招呼吧!

你好呀,美国的小尼娜,

你好呀,日本的小樱花,

我是中国的李小华,

欢迎你们来到咱国家。

第三段:

你知道他们来咱国家干什么吗?因为有一个属于不同国家每一个小朋友的节日,李小华邀请他们一起来庆祝这节日。小朋友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国际儿童节。

李小华说:庆祝六一儿童节,手拉着手笑哈哈,我们都是好朋友呀,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小朋友们,你们欢迎这些国家的儿童来我们国家过六一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吧!儿歌的名字是《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2.倾听并朗诵

先听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遍,然后全班小朋友一起朗读一遍。

小朋友们读的不错,但是我们要把樱花读清楚哦。

三、分角色表演儿歌,感受儿童节的氛围。

你们喜欢儿歌里面的什么或者人物呀?能不能演一演?

待会我们来玩我是小小表演家的游戏,当老师念一句儿歌内容,你们在座位上通过你们的想象来表演出来。

准备好了吗?全体起立,表演开始啦

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节目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

2.知道这是自己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节,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之情,激发幼儿步入小学的欲望。

游戏内容:

一、全体幼儿合唱:《毕业歌》

主持人宣布“小小六一庆祝会”现在开始。

二、节目表演:

幼儿将事先排练好的节目分组按顺序表演。

三、游戏:

1、比比谁的运气好

准备:黑板上贴上各种颜色的手工纸,纸的背后写上相关的内容。

规则:幼儿选择一张颜色的纸,如:翻过来纸上写:恭喜您,中奖了,那么这幼儿则得到一份精美的奖品,如:翻过来写着要完成某乡任务才能得到奖品,幼儿则应根据上面的要求完成。

2、夹弹珠

准备:弹珠若干,筷子两双,小碗两个

规则:30秒内,两位幼儿比赛用筷子将弹珠夹入小碗,谁多谁赢。

3、抢椅子

准备:椅子若干,音乐

规则:幼儿将椅子围成一个圈,听着音乐绕着椅子走,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幼儿坐上椅子,谁没坐到椅子则淘汰。

4、垒高

准备:盒子若干

规则:两位幼儿在30秒内,谁将盒子垒得高,谁则赢得比赛。

5、大风吹

规则:听口令,如口令是“大风吹,吹穿裤子的女孩”,那么穿裤子的女孩必须和他人换位子,如口令是“小风吹,吹穿跑鞋的人”,那么没穿跑鞋的人必须交换位子。

四、送礼物:

送上爱心风车、图书等礼物,庆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7篇

【2017幼儿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一】

一、 活动目标及意义:

1、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幼儿园、教师的情感。

2、激发幼儿做一名毕业生的光荣感,增强幼儿成为小学生的愿望。

二、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发言稿和幼儿的发言稿准备好。

2、本园领导的发言和中班幼儿的欢送词。

3、布置好会场。

4、向家长发送毕业典礼的通知。

2017幼儿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精选

2.大班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

3.大班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2017

4.幼儿大班秋游活动方案

5.幼儿大班亲子活动方案

6.大班幼儿春游活动方案

7.大班幼儿军训活动方案

8.大班幼儿秋游活动方案

9.2017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10.2017幼儿园大班母亲节活动方案

5、各班准备好表演的节目。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讲话:

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参加大班幼儿的毕业典礼活动,在这里祝贺大班小朋友光荣的升为一名小学生,现在大班毕业典礼开始。

2、幼儿园园长讲话:

主要内容:祝贺大班小朋友从幼儿园光荣的毕业,并对毕业生们进一步提出希望,同时感谢家长三年来对幼儿园的支持。

3、老师代表发言:对毕业的幼儿表示祝贺。

4、家长代表发言:感谢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辛勤培育。

5、幼儿代表发言。

6、欢送文艺汇演:

(1) 舞蹈《庆祝》(小班)

(2) 舞蹈《小天使》(中班)

(3) 歌表演《我最棒》(大班)

(4) 歌曲《老师再见了》(大班)

(5) 诗歌:《毕业诗》(大班)

7、毕业典礼结束,强调大班幼儿假期的安全,欢送大班毕业的小朋友。

曙光第六幼儿园 娄静

【2017幼儿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二】

活动意图: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度过了三年幸福快乐的时光,在这里他们游戏、生活、学习和运动。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在一点点蜕变,如今他们如同展翅的雏鹰,要离开幼儿园,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在即将离开幼儿园步入小学的时刻,通过毕业典礼,让孩子们体验毕业离园的惜别之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情以及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之情,享受毕业典礼的温馨气氛,感受好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欣赏同伴的表演,增进与好朋友的互动关系。

活动主题:

惜别幼年时光,我们扬帆起航

活动时间:

xxx年6月30日下午

活动地点:

大班教室

活动对象:

大班全体幼儿、家长以及教师

活动目标:

1. 体验毕业离园时,与老师、同伴的惜别之情,产生对幼儿园生活的怀念及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2. 通过演出锻炼自己的勇气与自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感恩,并能为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3. 在活动中体验人生第一次毕业的成就感和幸福。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制作活动PPT、家长邀请函。

2.提前拍好毕业照,并扩洗出每名幼儿一张。

3.制作毕业班《幼儿园三年生活花絮》视频

4.给毕业幼儿准备纪念品、毕业证。

5.幼儿统一穿园服。

6.准备音响设备、摄像机、照相机等。

7.组织幼儿制作、准备好相互转送的小礼物。

8.家长感言录。

(二)节目准备

1. 园长、家长、幼儿代表、教师讲话稿

2. 幼儿朗诵《毕业诗》(全体毕业生)

3. 合唱歌曲《毕业歌》(全体毕业生)

人员分工:

1. 总策划与顾问:园长

2. 活动总负责人:杨园长

3. 活动具体负责人:毕业班老师

4. 活动场地布置:毕业班老师

5. 摄像、摄影:园内教师

6. 服装、道具:有展示节目的幼儿家长准备

7. 灯光音响:园内教师或操作熟练的人员一名

8. 安全预案:安全后勤主任与行政人员

9. 毕业典礼邀请函发放:毕业班老师

活动流程:

1. 参与人员入场

领导、老师、毕业幼儿及家长于活动开始前5分钟入场坐好。播放《幼儿园生活花絮》。

2. 主持人开场

主持人:各位毕业班的小朋友及各位家长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来回忆幼儿园的三年美好时光:三年前,小朋友们迈着蹒跚的步伐走进幼儿园,是老师轻轻接过你们的小手;三年后的今天,你们长大了,变得聪明、懂事,学会了很多本领。你们会唱好听的歌曲,朗诵优美的诗篇,跳优美的舞蹈,画美丽的图画。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为小朋友们的幼儿园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了,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让我们珍惜这一特殊的日子,把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在心中。下面我宣布惜别幼年时光,我们扬帆起航济南市天桥区教工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现在开始。

3. 园长致辞

4. 园长颁发毕业证书和纪念品

主持人:谢谢我们的园长妈妈送给小朋友的祝福,相信我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已经接收到了,那么接下来有请园长妈妈为各位毕业小朋友颁发毕业证书,请各位毕业生上台。(播放背景音乐毕业歌,上台及上台后队形要提前排练)

5. 家长代表、幼儿代表讲话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要接收到爸爸、妈妈、小朋友的祝福了。有请 小朋友的妈妈(爸爸)和 小朋友为大家送上祝福。

6. 毕业生集体朗诵《毕业诗》

主持人:今天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毕业典礼,对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难忘的日子。三年的时间,让我们大家彼此珍惜,面对这份眷恋和惜别,孩子们也有很多话要向我们说,很多爱要向我们表达。接下来就让我们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在主持人开始讲话的时候,幼儿上台站好队形)

7. 观看制作成辑的毕业VCR

8. 毕业生合唱《毕业歌》

9. 家长记录幼儿毕业感言

家长开始在感言录上书写感言和祝福,并回收。活动结束后装订成册,作为幼儿园成果资料保存。

10. 毕业生互送小礼物,并相互送上对同伴的祝福,体会真挚的幼儿园情感。

11. 展望未来:我能成为小学生

毕业生抒发自己的情感,都来表达一下自己成为小学生以后的想法和做法。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8篇

那么面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创设数学化情境,关注学科本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富有启发性的数学知识为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可靠的基础和有效的启发。 判断一个情境的创设得是否得当,首要是看情境本身是否指向于数学知识的实质,而不是看情境的外包装是否精美、是否使用了现代信息手段,本末切不可倒置,因为这是数学课堂。

案例:师:同桌小朋友自由讨论一下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生1:我和某某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回家,她教我跳舞。

生2:我和某某是好朋友,她妈妈是我的姨妈,我经常帮他整理书包。

……

师:有朋友真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老师太羡慕了。老师也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掌声热烈响起)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做的游戏,就是考考小朋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朋友,谁就可以获得小红花。

分发卡片:2+4,5-1,4-1,5-2,4-3,2+3,5-2,5-0,6,4,5,3,2,1,0。

师:看看我们手上的算式和数字,想一想它们谁和谁是朋友呢?请小朋友们找出它们的朋友。

……

两分钟后,小朋友们一片茫然,找不到“算式和数字”的“朋友”。

教师本意是要创新教材,教育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进行人文精神熏陶。但反思本教学情境:人际交往中的“朋友”与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能否划上等号,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能起到正迁移的作用吗?算式间的朋友关系是以是不是相等为依据,人际交往中的“朋友”是以是否有共同的爱好、是否能互帮互助而走到一起,难怪学生们无法类比同化,帮算式找到他们的朋友。可见,情境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否则这样的情境不要也罢。数学教学生活化不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学习,而且会混淆学生的视听,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在复习“量的计量”一课时,甲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有关宇宙飞船的一系列的信息,包括太空舱的容积、发射宇宙飞船的火箭的长度、质量等。然后让学生找其中用到了哪些计量单位。乙老师则拿自己当模特,让学生猜猜老师的身高、体重,估一估老师准备的一张长方形卡片的长、宽及面积,最后让学生说说上面都用到了哪些计量单位。两种教学情境,却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甲老师虽然紧紧抓住了国内的重大事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这一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乙老师只是以一些学生熟悉的人或物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蕴含的数学问题也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创设探究性情境,利于学生思辨

案例:教学“中位数和众数”时:小华单元测试考了78分,他对妈妈说,他们整个小组的平均分是77分,自己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妈妈看了成绩单后很生气。“妈妈为什么很生气。”小华很疑惑,“我没有撒谎啊。”接着老师出示了整个小组的分数:93、90、89、88、85、83、82、78、5。师:小华说谎了吗?你能帮小华解开疑惑吗?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展开思考,生:小华说自己的成绩是中等偏上说谎了,他在小组里是倒数第2。生:77分是小组的平均成绩,但它不能代表这个小组多数同学的成绩,因为有一个学生只得了5分,他把全组的平均分拉下来了。老师接着这位同学的话问道:那么哪个数据代表本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合适?学生思维被激活,展开了新知探索。

四、创设开放性情境,引发学生创新

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根据教材创设“买票”这一情境: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到“七星湖”游玩,“旋转木马”售价:成人8元,儿童5元。

(1)一位小朋友们带了50元,准备买8张儿童票。

(2)老师买了7张儿童票和2张成人票。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

①小朋友买票需要多少钱?

②老师买票需要多少钱?

③小朋友带的钱,够吗?

④小朋友买票比老师少用多少钱等等。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9篇

1.区域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充分自主自由,从而出现教师不需指导的意识。

2.教师对所谓“幼儿自主性”表面“自主”,实则“高控”,教师干涉过多。

3.教师材料准备、投放无层次、无新意,引不起幼儿长时间集中精力去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通过教师对幼儿活动间接的影响与暗示,可以让幼儿在充分享受活动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的隐性指导是相对于显性指导而言的,也就是将教师的指导隐藏在活动环境、材料、情景等中,而非直接的言语上的指导或具体的操作干预等,是一种具有潜移默化、渗透性和暗示性等特点的间接指导。

鉴于此,我们尝试在开展大班户外自主性晨间锻炼活动过程中,摸索出教师在活动中实施相应隐性指导的策略与方法,力求通过教师对幼儿活动间接的影响与暗示,让幼儿在充分享受活动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图文暗示、情境创设――做“有备”策划

幼儿自主性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环境隐藏的指导,让环境说话。其中的关键,正是在经过良好设计之后,环境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幼儿积极行为的作用。比如,在户外的地面上画各种跳格子、跑道线、圆形等各种图形;在体育器械整理箱上、活动区张贴部分玩法的图文;幼儿在活动时就常常利用这些环境进行自主观察、讨论、探索。

案例一:长尾巴的玩法

曾经一段时间中,“长尾巴”器械从一开始投放就不温不火,不是很受小朋友的青睐,选择度不高。于是我们老师想了个好办法,以小朋友形象绘画了3种玩法。

【情景再现】

×月×日自主性晨间活动,我们提供的器械中包括“长尾巴”,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配了“广告”,同时也在活动区域地面上进行了张贴。小朋友立即就发现了新事物,好几个围在一起观察讨论:“这个干吗用的?”××小朋友发问。“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它告诉我们怎么玩,我家里的玩具也有这样的,告诉我们怎么玩的。”××小朋友因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自豪无比。“那你说怎么玩?”“很多长尾巴可以搭出房子的,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对啊,这个是毛毛虫。”……大家炸开了锅,讨论着,有些则组团开始按图拼搭了。

【后续跟进】

活动后,我们在晨间谈话中涉及了这个话题。小朋友把自己拼搭的物品和步骤与小伙伴分享,同时也提出了要自己绘画操作图。于是从部分器械开始,我们都逐步配上幼儿的“说明书”,并定期更换,从此长尾巴不再受冷落。

案例二:情景城堡

【背景】

在活动区我们增添了由纸箱装组成的“情景城堡”,我们充分应用这一景物,并投放相应的运动材料,同时也根据不同的材料投放更换城堡名,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情景再现】

×月×日自主性晨间活动,我们提供的器械中包括沙包、飞镖等。部分小朋友就开始玩情景体育活动了。“×××、×××、×××你们做怪兽,我和×××、×××做奥特曼。你们到那边怪兽家里去,我们扔炸弹,谁扔的多就谁赢。”×××开始分配了。“我不要做怪兽,我要做奥特曼。”马上有小朋友出异议。“等下换嘛,我们先做,再你们做!”……于是活动开始。

【后续反思】

在活动后我们陆续增添了演出用过的废旧道具(萝卜、房子等),同时也利用操场上已有的小型玩具做道具。为自主性晨间体育活动增添了游戏化成分,提高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非语言信息、材料的投放――做“有心”观察

策略一【非语言信息】

教师非语言信息,指通过手势、表情、眼神等传递教学信息的语言。恰当使用“无声语言”交流,将无声胜有声,为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三:小调皮

【情景再现】

×月×日自主性晨间体育活动,部分小朋友在玩皮球,小A小朋友老是不小心把其他小朋友的皮球碰掉,屡试不爽。出于自主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看他们自己能不能自己解决。看小家伙们快要拳头相向了,于是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提醒他,小家伙朝我看了下,很快调整过来了,还不好意思地笑了,于是很快让开了。他从我的动作中得到信息,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后续反思】

活动后单独和小调皮沟通。如果当时我就用语言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小朋友尴尬,自尊心受伤害,无需语言的批评只需非语言信息的传递,也能做好的效果,为什么不尝试?因此,在活动中利用非语言信息对幼儿进行间接隐性的指导是有必要的。

策略二【材料投放】

我们通过分层次、分难易程度摆放晨间活动器材,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从而做到材料投放的暗示,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拥有挑战困难的机会,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使用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

案例四:玩高跷

【情景再现】

我们用旺仔牛奶瓶和椰汁瓶两种不同的直径做高跷。×月×日自主性晨间体育活动,我观察到:7个小朋友选择玩高跷,一开始有2个小朋友是选了椰汁瓶高跷,其中1个小朋友在踩的过程中老是站不稳,不停尝试还是不行,很郁闷。于是这个小朋友在其他小朋友的建议下去换了旺仔牛奶瓶高跷,虽然也不稳,但成功几率比椰汁瓶高跷高很多。玩了段时间后,一开始选择旺仔牛奶瓶高跷的小朋友来换椰汁瓶高跷了,幼儿则一个旺仔、一个椰子……

【后续反思】

在此基础上其他材料我们也将以这样的形式跟进。总之,我们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依据,始终围绕“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一宗旨进行。

三、转变角色,做“有意”参与者

活动是幼儿主动、自愿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因此教师只能从支持者和参谋者的角度来促进游戏。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操作发生困难时,我们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让活动能够继续开展下去。

案例五:我和你们一起玩

【情景再现】

×月×日自主性晨间体育活动中,6位小朋友在玩呼啦圈火车,一幼儿特想加入,就挡在×××小朋友火车头面前,不让他们开。“×××,你走开,你挡到我了!”被挡的小朋友开腔了。“我和你们一起玩。”“不要!”双方僵持了很久。眼看活动进行不下去了。“火车等下,他和我一起的,我们要去杭州!”我以乘客的角色加入。“好吧,快上车!”开火车的小朋友们同意了,于是在我角色帮助下,小朋友顺利踏上了去杭州的旅程。

【后续反思】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10篇

一、行为习惯养成之一:遵守活动常规

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表明,幼儿进入小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适应新环境能力的欠缺。多年来,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而忽视了幼儿适应新环境能力的提高,致使多数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遵守活动常规的意识明显不强。

1.案例实录

(1)早上,郑小朋友在做完操排队回班的时候,没有跟着队伍走,而是跑过去滑路边的滑梯,后面的孩子看见了也就起哄跟着,看到老师走过去的时候还笑嘻嘻的说:“我不是故意的,老师,我会改的”。而不一会,他又“故伎重演”了。

(2)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正饶有兴趣地和小朋友讨论活动问题时,他又突然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后背流汗了,我要去拿毛巾擦汗。”为不影响孩子们的情绪,我只好停下来允许他去并帮助他擦汗。但这样一来,活动又被他打断了,只能从头开始。

2.案例剖析

郑小朋友是个非常聪明而且在同伴中“煽动性”很强的孩子,做事比较随意,通常是“一会儿一个想法”,其行为容易改变但有时又非常坚持。郑同学的妈妈非常重视他的学习,而他每天回家也会把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诉母亲,并表明自己的看法。

应该说,郑小朋友是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但却又管不住自己的男孩子。从上述实例不难看出,他的常规意识比较差、上课坐不住、喜欢找借口且会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这也是班级很多小朋友所共有的特点,将郑小朋友作为个例培养以此带动其他小朋友共同遵守应该是极其有效的方法。

3.应对策略

(1)谈话交流。首先让他知道并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既影响班级的常规又打断了老师的教学,打乱课堂秩序,这样就会影响整个班级小朋友的学习。

(2)及时关注。为配合教育,班级的几个老师有个约定:“只要智雄能按照要求带头遵守好规定,就让他当礼仪之星。”

作为老师之间的小秘密,也作为小朋友的示范,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一旦发现他有一点小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做得更好,让他树立自信心,进而主动遵守活动常规,他也顺理成章的当上班级的礼仪之星。其他小朋友为当上礼仪之星,在他的带动下也慢慢的自觉遵守活动常规。

(3)与家长沟通交流。提醒家长在家尽量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知道在幼儿园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适应,勇敢面对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在老师爱的包容、关注和鼓励下,郑小朋友慢慢地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遵守班级常规,班级里像郑小朋友时常出现的类似问题也日渐减少,全班幼儿的活动常规的遵守越来越规范。

二、行为习惯养成之二:学会专注做事

众所周知,幼儿园时代是人生最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从愚昧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但它不可能永远停驻。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无可选择地走向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此时,专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当是孩子们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最重要的行为习惯。

1.案例实录

新学期的第一天,看着寒假过后一个个长高长胖、思维更活跃的孩子,想到了大班即将在这个学期结束了,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该让他们明白对自己和别人都应该有不一样的要求了。于是,我开始和他们聊起来了:“过年了,小朋友都长一岁了,又快上小学,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小朋友就纷纷讨论起来:“我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长高可以上小学了。”“我学了很多拼音。”“我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很多文具。”“老师,我特别喜欢上小学,可以学到更多的本领。”……

2.案例剖析

面对孩子们稚气的讨论,为配合幼小衔接工作,针对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我想,如果在这个时候根据他们平时存在的一些活动行为随意、做事不专心、丢三落四等不良习惯提出改进要求,相信这些开始有些懂事的孩子是会慢慢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能为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生活做好准备。于是,在开学的这第一天我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学会专心做好每一件事。

要求虽不多,但是对于大班的孩子,尤其是这些非常活跃、每天都在玩乐嬉闹的孩子来说,真正做起来还是很难的。

3.应对策略

(1)专心上课,这是一个小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告诉小朋友:“专心上课是每个幼儿园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要求,只有能专心上课的小朋友才能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为此,我特别制定一份‘我和五星交朋友’的评比表,让小朋友一起来比一比谁上课最有精神、眼睛最亮?谁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谁就能和“五星”交朋友。

试行一段时间发现,小朋友还是非常在意能不能和五星交朋友的,因为五颗“五星”就可以换取一张精美的小卡片。为此,上课专注力相对以前进步很多。

(2)专心洗手、专心吃饭、专心上厕所、专心睡觉、专心听别人说话等,对小朋友提出专心做好这每一件事,意在以此培养小朋友做事专注的良好习惯。这一要求同样与和五星交朋友挂钩,也慢慢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3)就是玩也要求专心的玩。对于这一要求,小朋友就非常惊讶了“什么?玩也要专心?”于是,我针对专心玩提出几个问题:“玩的时候东张西望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别人和你一起玩时,你不专心的话,别人就不喜欢和你一起玩,结果会怎样?”……

虽然他们还是不习惯这一要求,经过一段时间也为了争取更多的“五星”以获取更精美的卡片,他们也慢慢的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慢慢地习惯了,也为他们今后在小学生活专心做事起到一定的帮助。

三、行为习惯养成之三:遵从“三轻”目标

1.案例实录

分区活动时间,按照平时的惯例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喜欢的活动,很多孩子也很快的根据要求和自己的爱好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然后我开始和必选区的孩子们一起讨论活动,不一会的功夫,搬椅子的声音、说话的声浪、跑步的声音此起彼伏,很快就让我的指导无法进行下去,于是我只好停止我的组织活动而去解决孩子们的这些“是非”。

2.案例剖析

大班,尤其是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思维开始变得非常活跃,也变得更加调皮,很有自己的思想,凡事道理都是一套一套的。这样,班级经常是乱哄哄的,声浪很大,有时候激动起来又很难控制。近段虽然幼儿园提出的礼仪要求是:“轻声细语、轻拿轻放、轻轻地走。”我发现小朋友也并不是非常在意这一礼仪要求,照样大声说话、在教室里奔跑的孩子也大有人在。那么,如何让大班的孩子按要求真正做好这一礼仪要求呢?

3.应对策略

(1)相信孩子的是非明辨能力。我觉得大班下学期的小朋友应该是会分清一部分道理的,也会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进行分析,为此,我和他们进行一次思想交流,把他们的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让小朋友们自己来分析这些行为的对与错,进而查找解决办法。

(2)“五星”朋友的评比。我把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与“五星”的评比挂钩,谁在吃饭、入厕、上课、游戏或分区活动时能做到三轻,谁就能得到一个“五星”朋友,累计五颗“五星”就能换取一张精美卡片。

(3)礼仪表格的自我评价。在礼仪列车上张贴“我是礼仪小天使”评比表,其中之一就是“我做到三轻了。”小朋友根据自己当天在活动中是不是做到轻声细语、轻拿轻放、轻轻地走,每天在表格上给自己的礼仪打分。

实践证明,虽然方法简单,但却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吵吵嚷嚷的声音减少了,小朋友们在活动室里的声浪小了很多,偶尔个别声音大了他们还会互相提醒:“轻声细语哦……”。我想,“三轻”的效应不仅于此,在今后的小学生涯中它将带给孩子们的收获将会更多。

四、行为习惯养成之四:遵循作息时间

1.案例实录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经过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由于假期生活的宽松,变得有些懒散和拖沓。很多孩子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调整过来,变得爱睡懒觉。孩子的来园时间从7:30到9:30,参差不齐,这不仅打乱了孩子的正常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更不利于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如何鼓励孩子早起来园,积极参加晨间活动成为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之一。

2.案例剖析

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能力差懒散的生活习惯无法适应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

要改变“小懒猫们”的生活作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的发号施令,或是外界的简单激励都不够,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做法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从内心体验到时间观念,知道要遵循幼儿园作息时间表。

3.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开展了“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服务能力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1)通过开展的教学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学会看懂时间,并将时间与图片配对。如:早上7:50入园,8点开始晨间活动,8:40做操等,让孩子渐渐了解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2)前一阶段是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待幼儿都能遵守作息时间表了以后,后一阶段我们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通过调查,询问等手段,向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预先知道小学的作息时间表。

(3)根据主题需要,我制定一份“上学不迟到”在调查表,每张表格由小朋友写上自己的名字,每天到园时看时钟或者询问时间,自己进行记录到园时间,超过8:40就算迟到,当天的一些奖励就会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迟到而被取消。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孩子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还在调查、询问中增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11篇

刘老师带着小班的小朋友做蛋挞。刘老师问小朋友:“我们今天有25个小朋友,可是盘子里只能放进去24个蛋挞,少了1个蛋挞怎么办?”

小朋友们有的说:“请出去1个小朋友。“有的说:“从天花板上掉下来1个。”有的说:“掰开1个。”……

这时刘老师说:“我刚刚听到有的小朋友说掰开1个两个人吃,那谁愿意把自己的蛋挞分给别人一半呢?”

小朋友们议论纷纷,似乎都不愿意。

刘老师又说:“小朋友们想想看,要是别的小朋友都在吃蛋挞,你手里没有,只能看着别人吃,你心里难过不难过?”

过了一会儿,才有个小女孩小声地对刘老师说:“我愿意先吃半个。”

刘老师笑着对其他的小朋友说:“琪琪愿意先吃半个,还有谁想和她一起吃啊?”另外一个小女孩也举起了手。

案例2:圣诞礼物

中班的美术课上,老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收到的圣诞礼物画出来。一个小女孩在纸上画了圣诞帽、糖果、故事书……可是她旁边的小男孩只是在纸上重复画着线条。

“老师让画礼物呢,你怎么不画?”小女孩问。

小男孩回答:“我没有收到礼物。”

小女孩说:“你没有收到礼物,多可怜。我收到的礼物多,明天我把我的礼物带给你一些好不好?”

“可以吗?”小男孩问道。

小女孩点点头说:“当然了。”

一、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因素

案例1和案例2都是幼儿分享方面的故事。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语言交流,不仅能解决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技能。另外,分享行为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关心、帮助别人,学会与人合作。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人格的健全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往往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与人分享。那么,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呢?

1.幼儿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分享认识存在局限性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幼儿愿不愿意做出分享行为,当我们用成人的视角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通常都回答“不知道”。即便有时候孩子能够说出一些具体原因,他们的回答所反映出的内容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认识,而主要是受老师和家长评判“好孩子”标准的影响。

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与幼儿自身认知和心理水平发展的特点有关。在案例1中,由于小班孩子认知水平有限,当知道自己有可能要先少吃半个蛋挞的时候,没有小朋友愿意。最后在刘老师的一再引导下,有两个小女孩愿意一起分享蛋挞,并且得到老师的表扬。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幼儿大多分享意识淡薄,而且很多分享行为是带有功利性的:分享食物会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许,分享玩具能获得小朋友的好感以及老师的称赞……

虽然幼儿整体分享水平不高,但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中,4岁是幼儿心理理论的成熟期,也是幼儿分享行为发生转折的时期,分享行为会明显增多。幼儿在此阶段能够对他人的情绪、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推测和理解,产生分享意识,真正做出分享行为。如案例2中的小女孩,她不仅能同情伙伴,还愿意主动拿出自己的礼物送给伙伴。

2.教师的暗示会影响孩子的分享行为

在我国,幼儿教师对幼儿具有较高的控制性,教师的态度和言行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在幼儿分享意识薄弱的阶段,老师的言语与行为暗示能够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如果教师通过言行表达出希望孩子分享的意愿,并表扬他们的分享行为,那么孩子为了得到表扬,通常会做出令老师满意的行为。在案例1中,由于老师的引导,最终有两个小女孩做出了分享的决定。

3.榜样的作用可以激励孩子产生分享行为

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幼儿老师要有意识地树立让其他幼儿学习的好榜样。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分享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有助于让孩子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行为,也可激励其他的幼儿模仿和学习。比如在案例1中,当老师对第一个小女孩微笑,就是对她分享行为的肯定与赞许,这也带动了另外一个小女孩。

二、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途径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与接受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1.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情境,给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

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缺少与他人分享的实践机会,分享意识也相对薄弱。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给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老师可以给孩子讲关于分享的故事,让孩子认识到分享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用实践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老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创造分享的机会。如老师可适当调整玩具投放的数量和种类,观察孩子是否有自发的分享行为,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讨论:玩具太少怎么办?我想玩别人的玩具怎么办?……通过讨论,让孩子知道玩具少了大家可以轮流玩。现在很多幼儿园提倡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他人分享,让小朋友到幼儿园过生日并让小伙伴们分享生日蛋糕等,都是促进孩子学会分享的好做法。

2.抓住教育契机,及时进行强化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旦幼儿出现了分享行为,成人就要适时加以强化引导。比如在案例1中,刘老师不仅表扬了两个小女孩,并且让其他小朋友向她们学习,让孩子及时获得正向的反馈信息,那么以后很可能会继续这样做。如果幼儿的分享行为未受到奖励和表扬,孩子已有的分享热情就可能消退。因此,老师应该更多地运用表情、语言等方式来肯定孩子的分享行为,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分享动机。

3.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在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与行为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合作。

幼儿教师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幼儿园进行的分享动画光盘、分享玩具活动中,就有家长担心光盘损坏,不让孩子把光盘带到幼儿园;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玩具,自己的东西不能给别人等。幼儿园可以借助家长会、网络等手段,让家长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有正确的认识,明确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纠正家长的陈旧观念。

幼儿教师还应向家长普及一些分享行为教育的方法,让家长能在平日的生活中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家里买了好吃的食物,要求孩子和家人一起分享,家人这时一定要真的接受食物,避免孩子错误地认为分享并不需要实际付出。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让孩子主动把好吃的拿出来给小客人吃,把好玩的玩具给小客人玩。家长要及时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老师也要及时在班中表扬在家招待客人表现出色的幼儿,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12篇

指导老师:戴XX

指导班主任:向老师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XX市XX小学,开始了一周的见习。虽然大家来回都挤公交车,每个人的脸上多少有些倦容,但看到孩子们纯真可爱的笑脸,听到他们围绕着我们甜甜地叫着老师,看到他们甜美的笑容,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第一天见习的时候,我们一大早就坐车来到跃进路小学。早晨的校园里到处可见的是田径道上跑步的孩子;篮球场上进行篮球训练的小男孩;一群跳绳的小女孩。学校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早晨都积极锻炼,朝气蓬勃。我们按照学校分配,我和队友郭XX来到二年级3班见习。我们的指导班主任是向老师。向老师对我们非常热情和友善,对我们的到来,她表示很欢迎,接下来的五天我们都受到了她悉心指导。

向老师是二年级3班的语文老师。她上课课堂效果非常好,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老师课堂言行举止优雅得体,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板书美观大方,笔画清楚、没有勾连。,符合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识字写字的要求,向老师授课语层次分明,语言简练、又富有鼓励性,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曾语文的热情。课堂气氛良好,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向老师请同学到黑板上作答,在小朋友板书答案的同时,老师在一旁用提示性语言提醒小朋友写的答案是否正确。接下来,向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检验答案的正确性。指正同学们易犯的错误,然后大家齐读两遍,加深小朋友对知识的记忆。向老师声音清脆甜美又响亮,她恰到好处的使自己的音调有起伏有,语速有轻重缓急,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在课堂时间安排上也十分合理,二十分钟讲解,二十分钟的当堂练曾。因为她告诉我们,我们老师要懂得在课堂上观察小朋友听课的情绪状态。低年级的小朋友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集中,课堂安排要张弛有度,时间安排应该合理化。向老师讲解知识时,很会抓重点,讲易错点也讲得典型生动。特别是向老师在讲解一个知识点的同时会积极引导小学生思考与这个知识点有关的并且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他们学过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联想能力,也开发了大脑的智慧。同时课堂也有让人感动的一面,在上课过程中,当有小学生感到不舒服时,向老师就会很关心他们,并且带他去医务室或者叫他休息一下。向老师临堂,对同学们做作业进行集体辅导。同学们边做,向老师一边从旁观察,提醒小朋友们易错的地方。向老师在黑板上做一个案例示范,同学们明白怎么做后,由自己完成。我认为作业应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向老师爱生心切,过多的提示和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虽然起到了引导作用,但大大的削减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难度,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向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要求家长签字检查,实现了让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孩子的学曾成长,在新课改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不可忽视,在学校老师是最主要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但是在家里,家长也必须认真负责。从向老师的家庭作业布置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业的布置也要让小朋友温故而知新。对已学的知识要巩固,还要对将要学的课文进行预曾。

见习期间我们还听了曾老师精彩的数学课。课前小朋友还在吵吵闹闹,曾老师用口令的方式控制了课堂纪律,老师喊:"123",同学们对:"请坐好",老师再喊:"小眼睛",同学们说:"看黑板",老师喊:"678",同学们喊:"闭嘴吧".课堂立刻安静下来,体现了老师对课堂的良好控制能力。接下来,曾老师打开数学书,问小学生看书上的图能在图上发现什么?然后小学生就会把书上的数字报给曾老师,曾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小朋友的思维活跃性,由老师报加法式子,小朋友们抢答。曾老师在讲课时,还时时观察学生课堂表现,提醒小朋友认真听讲,不能当堂写作业。曾老师在分析应用题时讲解深刻而仔细,力求要让小朋友自己明白,用最简单的话解释,在分析题目时讲究多种方法,不局限于思维。提醒下朋友开动脑筋。总之,曾老师授课非常有方法,注重对方法的讲解,侧重让小朋友自己思考问题,寻找正确答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曾老师处理得当,对整个课堂驾驭得非常好,课后作业布置及时。教完的课程她会及时的给小学生布置小考试,以此来检测学得怎样。

除了语文和数学课,小朋友的课程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有音乐,美术、体育、品德、自然科学、文体活动、传统体育等。都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伙伴。学校开展特色的文体活动课,小朋友在文娱活动中快乐放松自己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也在玩中放松大脑,让大脑及时的休息。在玩游戏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老师要学会创新课堂,在娱乐中,把该掌握的知识让小朋友明白。

这一个星期,我们还体会到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监察小朋友们做课间操,眼保健操。早读要带读课文,中午催促小朋友们午休,下午要组织同学们放学。我认为向老师所带班级值得学曾和借鉴的是分明的奖惩制度,小朋友表现积极,回答问题正确,就自己上来在黑板的右下角的座位方格打上一个五角星,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大胆发言的学曾兴趣,也帮助小朋友养成了良好的曾惯。小朋友的能力得到了肯定,倍增了学曾信息,同时,也符合了小朋友活波好动的天性。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13篇

一、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上午9:00

二、 活动地点:多功能厅

三、 活动参加成员:四班、五班、六班、九班全体师生

四、 活动目的:让幼儿感受快乐的元宵氛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初中同学会活动方案)和思维能力

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关于元宵的风俗和来历

五、 活动准备:红色打印纸、剪刀、胶水、面粉、盆子、红豆沙、筷子

六、 活动流程:

1、9:00主持人出场,引导幼儿知道今天是元宵节,知道今天的日期,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对元宵节的理解。

2、9:05---9:20给幼儿讲元宵节的来历故事,讲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3、 9:20---9:25引导出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做元宵。

4、 9:25---9:35幼儿做元宵前的准备---洗手、准备所需物品、向幼儿提要求,注意卫生,注意精美,注意安全,注意团结合作。

5、9:35---9:50师生共同动手做元宵。

6、9:50---9:55送去厨房煮元宵。

7、9:55—10:00向幼儿宣布下环节活动---制作灯笼和猜灯谜。

8、10:00---10:15猜谜语。

9、 10:15---10:40制作灯笼,老师做示范,准备材料。

10、师生共同完成灯笼制作。

11、 10:40吃元宵。

幼儿园2017年元宵节活动方案二: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机能制作华灯。

2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美。

活动准备:

收集花灯、剪刀、胶水、针、线

活动过程:

1、以“元宵节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观赏花灯。

2、讨论:

1)花灯美吗?美在哪里?

2)如果想制作花灯,要用到哪些出来材料?

3、请幼儿用完整话回答讨论的结果。

4、师讲解制作步骤,重点强调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几层纸张要捏紧。

5、师提出制作要求:

1)小心使用剪刀,胶水不要粘太多。

2)大胆制作,看谁的花灯美。

6、、幼儿动手,师巡视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7、让幼儿把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互相观赏评价。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欣赏。

幼儿园2017年元宵节活动方案三:

[活动时间]:XX年XX月XX日上午10点

[活动地点]:大三班教室

[活动主持]:XXX

[活动对象]:全体幼儿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 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 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八、教师总结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14篇

“名字贴”与以往的挂牌名字或者利用别针别在衣服上的名字最大的区别,就是孩子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名字贴”把名字印在棉布上,可缝可烫,施工简单,并且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图案设计。

在幼儿园小班,如果想让每位老师能快速记住新入园小朋友的名字,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孩子刚入园,大部分幼儿自理能力差、不合群,有些小朋友会出现分离焦虑、哭闹等现象,老师在接待新幼儿的工作中,既要忙于哄劝哭闹中的孩子,还要照顾到每位小朋友的吃喝拉撒睡,很难抽出时间问到孩子的名字;再加上幼儿年龄小,发音不清楚,学名与乳名的不一致等原因,即使教师在幼儿入园前,把班级所有孩子的名字都背下来,那也是纸上谈兵,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名字与人对上号。“名字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老师在第一时间既叫出孩子的名字,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由此想到,在省市组织的幼儿园的公开课和优质课评选会上。讲课的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总会这样称呼:请这位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回答,请那位扎小辫的小女孩回答等等,如果给听课的小朋友衣服熨上或者缝上名字贴,授课老师一目了然看到孩子的名字,就能直呼孩子的名字,会让上课的孩子们感到更亲近、更舒服。让更多授课的老师和参加会议的老师,记住xxx幼儿园有一位xxx小朋友;会有针对性地为xxx小朋友表现喝彩;会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表扬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感;会让孩子更真切地知道授课老师的指令,而不必是需要看到自己的特征,才知道回答老师的问题,更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

“名字贴”除了能让老师第一时间叫出孩子的名字,对小朋友的物品也有很好的管理作用。比如:担心幼儿尿裤子,家长会在幼儿园放换洗的裤子;幼儿园为每位幼儿准备的小毛巾、画袋、小床,幼儿从家中带到幼儿园的彩笔、橡皮泥、小包等,都可以贴上名字贴,既漂亮整齐,又避免出现同样物品误拿、误用现象。

如果把“名字贴”旁边的图案设为园徽,“名字贴”就透射出了幼儿园的园本特色。“名字贴”在我园统一使用后,家长对名字旁边的小图案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为什么名字前面会加上这样的小图案呢?通过教师的讲解,更多的家长知道小图案是幼儿园的园徽,并进一步了解到园徽所赋予的深刻含义。

小小“名字贴”的运用,成为老师与幼儿快速沟通的纽带。以前,老师们晨间迎接小朋友的时候,只会对自己班的小朋友说声:xxx小朋友好!对不知道名字的小朋友,只能笼统说声:宝贝早上好!而有了“名字贴”以后,当听到孩子们的问好声后,老师们可以做出准确地回应:xxx小朋友早上好!

我的好朋友教案范文第15篇

1情况摘述

xx男孩四岁,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来园时几乎总是目光游离不敢看老师,从不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只有老师与其主动打招呼,他才胆怯地问老师好。常独自一人坐在一个角落里,看同伴进行活动,不尝试加入同伴的活动或自己独自玩。集中活动时间很自由,不能象同伴一样认真听老师上课,常独自离开小椅子,很随意。喜欢看书,常到图书区看书,有时边看边嘴里嘟囔着,常自己自言自语,对同伴的游戏活动不感兴趣,没有好朋友。

观察1

角色游戏时间:娃娃家游戏是孩子们很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活动,活动时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买菜、有的做饭;有的给娃娃洗澡、有的给娃娃喝奶……xx小朋友不知所措,一会儿跑到这儿看一看,一会跑到那儿看看,很随便。当看到东东拿着一个一闪一闪的照相机时就夺过来,自己也模仿着,但很快被东东要走,只要看到自己想玩的就抢过来玩。

观察2

吃饭时间:xx小朋友吃饭时,边吃边往桌上掉饭渣,碗的四周、地上几乎都有,不吃的食物常用手挑出来,弄的满手都是,结果是掉出来的比吃进去的还多,吃玩饭了不说吃还是不吃,就在那儿等着,看着。老师主动说:“xx小朋友你还吃饭吗”?他才说:“不吃了”,也不说我要喝汤,给他盛上他就喝。

观察3

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都按自己的意愿进入到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xx小朋友来到了图书区,目光停留在书架上一小会儿从中选出一本《三只小兔》看了起来,边看边嘴里念出声来,不时地发出笑声,看完后又拿了一本看。

观察4

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老师今天和小朋友一起玩过小河的游戏,要求小朋友们双脚用力蹦过场地上的两条线,不然就会掉进河里去的,孩子们很开心地按要求一个接着一个用力地蹦过来蹦过去。xx小朋友也试着蹦,但他蹦过来蹦过去很随意,不管掉进没掉进河里,老师提醒他说:“注意呀,可别掉进河里那样会有危险的,他干脆走到一边,趁老师不注意又自己玩了起来。

2成因分析

xx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本市某中学的教师,父亲在读研究生。孩子一直是由乡下的奶奶照看,奶奶上了年岁且腿脚不灵活,几乎很少下楼带他到楼下与同伴玩耍,奶奶的土话孩子有时听不懂,因此,孩子与奶奶的交流也不多,妈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准备考研,他们很少陪孩子一起玩耍,看书时多是给孩子一本书看,有时他们会给孩子讲一讲故事的内容,有时孩子问他们,他们也会陪孩子读一小会,与孩子交流的多是图书与玩具。在生活上,奶奶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由观察案例1不难看出,某某小朋友缺乏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由观察案例4可以看出,某某比同龄的幼儿动作发展较缓慢,不够协调。但在与其父母的交谈中,其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只认为老人是有点溺爱孩子,孩子过一段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就会适应的,没什么?反而,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同龄的孩子较聪明,会认很多字、会读书。可见,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了解不够,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亲情交流是有很大关系的。

3教育策略

3.1家园密切配合,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首先让家长对幼儿健康心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其了解健康的人格对幼儿一生的重要性。针对某某的具体问题,采用一种家长易接受的方法,与其进行交流,尽量避开孩子其他家长。观察案例1中,某某小朋友情绪不稳定,不能很好与同伴交往。家长可每天和孩子进行10――15分钟的游戏如:接龙游戏、传话游戏、剪纸、拼图等等。利用双休日时间,家长尽量多带孩子出去玩玩,让孩子感受到与同伴玩的乐趣,让孩子体会到与成人与同伴玩游戏时是不同的,从而激发孩子与同伴玩的乐趣。观察案例2中,充分显示出了幼儿的自理能力的不足,家长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哪怕做的不好,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其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3.2创造条件让某某与小朋友进行交往,使其 溶入到同伴的活动中。

做为教师我首先给予某某小朋友更多地关心,想办法接近他,并善于捕捉发现他的闪光点,发挥他的优势。观察案例3中说明某某会讲故事而且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听的,有的故事听了一遍还想听第二遍,我就搜集一些孩子们喜欢听的故事,利用每天的故事时间让某某给小朋友讲,刚开始某某小朋友比较胆怯,我就和他一起讲,慢慢地他能自己讲了,每当他讲完故事后,老师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并用手抚摸着他的头夸他讲的真棒。有时把故事编成表演、童话剧,让小朋友表演,每当小朋友忘记台词时,他都会高兴地告诉同伴,渐渐地同伴们开始邀请他一起加入活动,老师对主动邀请他一起玩的幼儿给予表扬,以激发同伴和他交往的愿望,随着与同伴不断地交往与接触,某某变的胆大、自信些了。

3.3在游戏的快乐中体会游戏的规则。

观察案例1中,某某小朋友抢小朋友玩具发生攻击性的行为,但那是在不会与同伴交流、交往中发生的是无意识的,如果不及时给予引导,后果会更严重。观察案例1和4某某小朋友缺乏规则意识。为了培养他的规则意识,我们创设了许多的游戏活动,旨在培养其规则意识。如一次玩具店的游戏,亮亮带来了一个会发出多种响声的枪,吸引了许多孩子的注意力,他们都争着和亮亮协商怎么玩?某某小朋友也围在其中。亮亮是班内能力很强的幼儿,一会亮亮说:“我们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吧,一人拿一会枪。”他的提议得到了小朋友们的认可,他们很快在亮亮的指挥下,排成了一队,某某小朋友也跟着亮亮扮演警察的角色四处巡逻。当玩具枪拿到手后,他又跑到一边去玩,亮亮说:“你不当警察,就不让你拿枪了,只有警察才可以拿枪”。某某小朋友及不情愿地回到了队列里,但从他拿枪的架势以及协调的步伐,看出他还是玩的很高兴,规则意识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起来。

4启示

4.1教师和家长都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幼儿心理健康的角度从新审视幼儿在园、在家里发生的问题。如:撒谎、攻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