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模式 能力培养 考核模式

1、引 言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它的组织与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否得到培养。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验,设计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而实验教学的成效是由实验教学考核来体现。传统的实验考核机制是通过实验报告或者单一的实验考试确定,这种考核方法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也无法真正检查教学成效,因此必须提出一套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性,又可以综合评定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考核模式。

2、当前电子类专业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1)考核以实验报告和出勤为主,造成有的学生不注重实验过程而只注重实验

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多忙于记录实验数据,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不认真分析,想办法排除故障。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对应掌握能力的层次性。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考核中比重过少,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任务,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实验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电子类专业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不同,更强调实际操作,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

3、电子类专业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实验考核与理论考核的不同在于实验考核有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课程设计等多方面。针对目前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适合电子类专业实验教学考核模式,采用平时实验考核成绩和期末操作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考核。同时,为了突出电子类实验对实践操作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期末操作考试成绩的比重相应提高。

3.1 平时考核

平时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内容。目的是希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相关仪器的使用,操作规范,故障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判:

(1)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实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内容,预计将会产生的实验结果,以及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预习应在实验前完成并以预习报告的形式体现,预习报告成绩在平时成绩中占20%。

(2)实验操作

在清楚实验原理的前提下,从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安装,实验故障的原因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评定实验操作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体现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理论原理的掌握程度。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报告成绩,在平时成绩中占30%。

3.2 期末操作考核

实验教学的期末操作考核包括两部分内容:考核内容和课程设计。

考核内容是在教学计划制定的实验项目完成以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现场随机抽取一个实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报告并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问题,由指导老师给出期末内容考核成绩。

由于电子类专业更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仅仅凭借简单的实验操作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开设实验课程设计,这也是引入课程设计作为实验考核的一部分的重要原因。指导老师给出实验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指定要求进行独立设计和创新的环节;每个小组选定相同或不同的题目,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写出设计报告,老师给出期末课程设计成绩。

3.3 总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的目的在于为后续的实践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实验时多动脑。

勤动手,克服走过场现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操作考核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课程设计的考核,更加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综合动手能力,期末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60%。总成绩可由下面公式算出:

实验总成绩=平时成绩×40%+

(考核内容成绩×50%+课程设计成绩×50%)x60%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每年岁末,各家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都在忙活业绩考核,业绩管理报告已经成为母子公司落实考核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于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负责人来说,写出一份既能充分表达年度工作成绩,又能符合集团公司口味的管理报告,着实不易。就具体的企业集团分类来看,战略管控型企业集团(投资型企业集团一般只需要掌握主要财务预算类信息),对子公司管治水平要求更高,子公司不仅提供一套真实的业绩管理报告,还需要在战略层面有更多的思考,难度委实不小。

先看一下传统业绩管理报告的构成和主要内容吧。

一、何谓业绩管理报告

业绩管理报告,在很多公司又被称为经营分析报告、业绩汇报材料等,主要用于分析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主要业绩表现情况(可细分为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一般采取如下结构:

1.财务指标类

概要提供主要财务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数据一般为母公司作为投资方重点关注的:资产、负债、盈亏、产销存、现金流等传统财务“三表”数据,以及由此推算出的重点财务比率指标,如资产负债类指标、速动比率指标、资本回报率指标等。

一般分析方法是将这些数据与前期制定的经营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差异(超计划、符合进度或未完成计划),并提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

2.经营活动类

针对报告期以前提供给母公司的经营计划,对主要经营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论证。如重要项目的施工、建设、投产情况,新业务的市场开拓情况,主营业务的分项进展情况。主要目的是通过经营活动的进展汇报进一步解释财务相关类指标出现差异的原因,把主要经营活动作为财务预算指标完成的保障要素。如通过更新设备生产能力为来年的业绩增长提供保障;通过拓展产品线,吸引更多新客户的加入;通过对主营业务的细分市场投入更多广告、促销资源来确保传统业务的增长等。

3.管理行为类

包括报告期内主要的投融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后勤保障工作。该部分主要功能是揭示企业为促进经营活动的达成,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主要管理行为。如采取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来降低新业务开发的难度;采取合理的融资行为来降低在建项目的融资成本;采纳新型广告片并选择目标区域的经济生活频道进行投放以确保客户传播到达率的提升等。

进一步展望未来报告期内子公司主要管理创新行为、主要经营活动计划、预计达成的主要财务指标值。一般会根据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经营计划和目前的主要指标、工作进度来进行修正。

所以不难看出,企业的业绩报告体系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循环。如下图所示:

二、业绩管理报告的类型

国内企业集团建立业绩管理报告的时间较短,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间使用的业绩工具也不尽相同,因此依据业绩管理工具不同,目前主流的业绩管理报告可分为:

1.以财务分析工具为基础的业绩管理报告

主要适用于组织的商业模型较为清晰、简单,主营业务突出或无明显关联度的企业集团。如以杜邦财务分析法为指引,对资本收益率指标进行逐层递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多数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适用该类业绩管理报告。

该类业绩管理报告的主要优点是紧密结合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依据杜邦财务分析法进行指标展开分解。母公司可较清晰地判断子公司业绩改进的主要财务指标空间。还有一类是以EVA方法为指导,在操作上进一步考虑了投资的机会成本,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在财务指标的处理上更加琐细,但优点是有利于母公司加强对下属公司真实价值创造水平的管理。

2.以目标管理(MBO)为基础的业绩管理报告

主要适用于企业战略目标可进行层级分解,主营业务存在一定关联度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多数战略管控型企业集团都可采用此类的业绩管理报告。其突出优点是更加关注战略的连贯性和经营管理行为的一致性。子公司的业绩管理报告被赋予更多的战略管控要求。

3.以平衡记分卡(BSC)为基础的业绩管理报告

主要适用于企业基础管理水平较高,子公司更明确自身在整个集团公司“战略地图”中的地位,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之间的关联性、协作性要求较高的企业集团。战略、经营管控型的企业集团适用该类业绩管理报告。

其特点是在业绩管理报告中以BSC分析框架为基础,兼顾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均衡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子公司在企业集团战略贯彻过程中的“落地”作用。

三、为什么需要业绩管理报告

国务院国资委和各地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考核目前还主要处在作为“出资人”的一个投资评价角度。即各级国资委主要履行出资人权利,对所辖企业的投资、经营和管理行为进行评价。目前主要采取“功效系数法”,按照“三七”比例合成“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考核,对国有企业负责人及其任期进行评价性考核。

这种考核的目的:一是为了衡量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资产的投资进入良性循环;二是为了消除任期内的短期效应,促使国企领导人关注企业长期发展,持续增加企业价值;三是为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基于“价值创造”和“行业规模发展”的战略性重组。2006年5月在国资委系统业绩管理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提出:2004年用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对全部中央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显示183家企业中,2003年净利润为正的企业有156家,亏损的有27家;但EVA为正的企业只有49家,为负的企业占到134家。因此,国资委今后将加大使用EVA方法衡量国有企业经营实绩,逐步取代用“利润”指标衡量的传统做法。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国有企业已从单纯的财务管理,转向深入揭示价值创造的“价值管理”。

从国有企业集团自身的实际应用看,单纯的评价考核并不适用于目前的多数国有企业集团。国务院国资委在2006年5月召开的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目前的业绩管理工作从单纯的“价值管理”逐步转向“战略管理”。作为受托人,这些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路径注定不能成为专业性投资集团。因此,战略管控型的企业集团应该成为今后国企治理结构的主要方式。而业绩管理本身已经成为战略控股型企业集团进行经营管控的重要手段。

从全国164家国有企业集团的业绩管理现状看,传统的以KPI层级分解为基础的目标管理(MBO)系统(一般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监督执行)是目前多数国企集团进行业绩考核的基础性工具。辅助业绩考核的主要工具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一般由财务部门监督执行)、经营计划系统(一般由企划部门或经营管理部门监督执行)。

以上三套系统的实施共同构成了企业业绩管理工作的全部(部分企业内部推行以360度考核为核心的人员胜任能力系统,一般作为纯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里不列入业绩考核的范畴之内)。财务部门负责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决定了多数子公司的预算分配情况,是子公司开展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需依据的财务指针;企划部门负责的经营计划系统主要拟定了主要的经营活动,是子公司必需完成的重点工作;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的KPI考核是企业业绩考核的核心,其KPI指标一般进入子公司负责人的业绩管理合同,直接与其浮动薪酬及福利待遇挂钩,决定了子公司管理层必须完成的阶段性目标。这三套系统的协调直接决定了企业业绩管理工作的成败,也决定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因此,需要有一个定期监测的平台,保障以上三类考核系统能够统一步调、协调一致。业绩管理报告正是这样一个工具。

四、高效业绩管理报告的原则

尽管企业集团类型不同,子公司在企业集团中所承担的责任不同,但一份有思想、能提供更多决策支持信息、更容易获取企业集团总部信任的业绩管理报告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真实有效性原则

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参考信息是业绩管理系统的首要要求,也是赋予业绩管理报告的重要内涵。真实性的实现不能完全依靠财务人员的道德品质,很多企业建立了内部数据的审核机制或聘请外部独立审计机构对子公司提供的所有财务数据进行真实性甄别。真实性是业绩报告有效的基础,对于业务类型比较复杂的子公司,如房地产公司,其业务流程和一般的工业品生产企业不同,从征地、设计、施工、装修装潢、分期销售、商铺租赁等,一个完整的流程走下来,才能逐步实现主营业务的利润。因此,必须确保各个节点信息的完整性才能从总体上把握其经营业绩水平。

2、战略响应原则

在战略管控、经营管控型企业集团中,战略的一致性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首要要求。母公司的资源分配和关注焦点也主要取决于子公司对母公司战略目标达成的贡献程度,这也是多数国有企业集团在逐步剥离中小型非主营子公司的重要原因。因此,子公司的业绩管理报告要明确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在母公司战略“一盘棋”中的地位,不断按照母公司的滚动发展战略来调整自身发展思路。

3、系统性原则

子公司在所属行业中,总是具有战略投资上的敏锐观察力和对市场的经验判断力。因此,向母公司争取更多的资源倾斜和母公司的有限资源能力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基于此,子公司的业绩管理报告必须系统地看待行业投资机会、系统地把握子公司内外部资源、系统地论证自身的经营管理潜力和增长机会,要把“是什么”和“为什么”、“怎么办”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母公司管理层的重视和资源分配倾斜。

五、如何写出高效的业绩管理报告

一份高效的业绩管理报告如下表所示,可进行结构化的设计:

相比传统的业绩管理报告,该结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增加了子公司战略目标要点

子公司的战略目标要点是根据母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发展战略,对子公司在一个报告期内需要考虑的战略重点进行分析判断:具体包括:子公司要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竞争形势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考核期间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成功要素(KSF这些要素可能在制定报告期以前已经上交母公司)。并需要适用鱼骨图或九宫格的方法确定这些KSF与子公司各业务领域、相关部门、岗位的主要衔接程度,目的是抓住子公司落实战略的关键节点。

2.改子公司财务分析为盈利模型的分析

单纯的财务数据与指标的分析只是一堆枯燥文字,并不能清晰传达子公司财务上的表现。以盈利模型为基础的财务分析,是综合杜邦财务分析、波士顿矩阵、EVA方法的运用,通过对指标的二维乃至多维联立分析,在明确子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线组合、真实价值创造能力的基础上,清晰传达子公司为实现集团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所达成的财务结果,这也正是多数母公司管理层所需要获知的深层次的分析结果。

3.增加了管理层发展战略讨论

对于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来说,在战略目标的确立上,子公司一直处于主动性缺乏的状态。子公司长期以来形成了在母公司主导战略方针基础上进行动态博弈的心理。而正是由于子公司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群、贴近基层员工,对发展战略的确立和调整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通过定期的业绩管理报告,不断促使子公司思考发展中的战略选择问题,对母公司战略决策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从子公司的角度看,一份高效的业绩管理报告,也是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会:通过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性的回顾,从中找出可以进行业绩改进的领域;通过对自身盈利模型的对比分析(横向主要针对行业标杆企业,纵向主要对比前期业绩),更清晰自身的定位和进一步的发展思路;通过对发展战略的检讨和新举措、新思路、新项目的提出,进一步强化母子公司之间的战略联动效应。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考核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75-02

仪器分析是一门集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而仪器分析实验课与之相辅相成、密切相关。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分析仪器,加深和巩固仪器分析方法原理,正确并熟练的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因此,仪器分析实验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

实验考核是研讨教学规律、检查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重要依据,是实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障,同时,考核方式也起着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优化的考核方式会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仪器分析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光学、电学、电子电路、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庞杂等特点。此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仪器分析实验在我校存在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组数多,实验课时少,仪器种类和数量少。在实验的安排上,我们借鉴了国内其他院校采取的大循环措施,即每一次实验安排多组同学分别做不同的实验,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有些同学在没有学习理论课时就开始做实验。如何较准确、科学地给出学生的实验学习成绩,同时又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学生学习优劣,是制定考核模式的重要核心。单凭实验报告成绩来评价平时成绩、期末只凭笔试成绩就显得片面,因此,在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按照以下几点进行了探讨,制定了新的能够更全面客观反映教学效果的考核模式,从预习报告、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和期末考核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2降低实验报告成绩所占比例,优化平时成绩构成

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清楚准确,必须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是学生把从每一个实验得到的感性认识总结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重要学习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以往我们只凭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标准,或者实验报告成绩占平时成绩的比例很高,这样难免有一些学生照搬照抄别人的实验报告和数据,从报告上看完成的很好,与那些实验认真严谨,得到的数据精确无误,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的学生所得分值相差无几,这样的考核方式就存在严重的不公正性。因此,平时成绩考核需要全方位地公正地考核每一名学生的表现,我们将预习报告情况、课堂提问、实验时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情况等一一做好记录,综合几项成绩分别按2:1:2:5的比例得出平时考核成绩。预习报告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前对基本原理和实验内容有初步的理解,避免在试验中照猫画虎,不明就里;在实验课上,针对某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影响因素等进行提问,增进课堂中的教学的互动性,并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找出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通过实验前的预习,教师提问、启发,能够对仪器的组成部件,实验原理,操作要领等有进一步的了解,也督促了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达到能独立操作和分析的目的。实验时的基本操作技能不单单是对仪器的简单操作,还包括电路连接,故障排查,实验数据测试记录到实验现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每一步都是学生自主进行,并要求学生动作规范,桌面整洁,操作认真,实事求是,实验完成后一切复原。其中的每一步都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洞察力和应用能力。按照新的考核标准得出的综合成绩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3通过完整实验考核操作技能,全面考察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虽然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平时成绩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它只能反映学生在实验时的具体操作情况,而学生对仪器构成、基本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的掌握情况,是否能用具体的仪器应用到某种试样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考核。操作考试由老师给出一个实验题目,学生根据学过的仪器分析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并动手操作,给出测定结果。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某种仪器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4 重视笔试考核,增加现代科学意识

笔试是经典且传统的一种考核方式,学生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通过不同的题型,如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从不同的角度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仪器分析实验的笔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以填空和简答为主,考核学生对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规程等的掌握情况。如简答“我们试验中所用的极谱分析仪是由哪些组件构成的?各有哪些作用?”学生在作答时,就要回顾并结合具体的实验过程,按操作的次序依次答出。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任何一所院校都不可能将所有理论课讲到的仪器分析方法都安排到实验课时中,此外,有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实验课中只能以演示的形式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操作技能考核时也不方便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教学效果的探究就需要通过笔试的形式予以解决。通过笔试,学生不但对操作过的仪器巩固掌握,而且对没有操作过的仪器印象加深,对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方向也有了初步的理解,有利于增加现代科学

参考文献:

[1]冯青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大学生能力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129-131.

[2]于加平.改进仪器分析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6):90-91.

[3]郭志慧,王瑞斌.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榆林学院学报,2009,19(6):27-29.

[4]崔连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之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89-192.

[5]朱文彩,许青.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139(3):87-89.

[6]赵长春,杜百祥,吴宏.改革仪器分析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科教文汇,2011,9(上旬刊):97.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为科学设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实施方案,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课程考核要求,首先明确了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考核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规律要求;二是考核的项目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三是要体现对学生能力考评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四是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评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改革方案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改革方案的“过程”考核项目及考评目标要求设置如下:

1.1课堂考勤、提问和课外作业

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课堂考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课堂提问分为课后布置、课前提问和课堂随时提问,但两种提问的目的和作用是不同的。课后布置、课前提问主要考核学生课后的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课堂随时提问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随堂理解与掌握情况,督促学生集中听课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效率。课外作业主要包括自主总结、计算应用和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总体把握、案例综合分析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2证券市场调研

证券市场调研为学生创造了走出校门了解证券市场的实践机会。为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老师为学生提供调研的单位。调研的问题要事先由各小组拟定,待老师审阅通过后,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按要求由学生分组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

1.3阶段测试和上机操作

阶段测试的目的是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平时学习,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掌握情况。以抽签方式进行的上机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的实训项目内容的掌握及动手操作能力。

1.4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形式。要求由4-5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5-6周时间内以课外任务的方式完成一份综合性行业或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培养和考核学生的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与研究、创新与协作、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写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上述考核项目是证券投资学课程“过程”考核内容的构成部分,它与期末考试结合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培养与考评体系。在“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的能力培养与考评体系设计完成后,方案的实施对预期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实现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在方案实施前,首先向学生公布全部方案内容,让学生明确考核项目和具体考核要求,以及能力培养目标和考核项目的成绩分布。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方式。为达到小组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预期效果,首先,是小组作业的定题要科学,既要反映课程的授课进程和课程的特点要求,又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次,是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分工。为使小组作业在对学生能力考核方面更具可比性,指导教师要为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统一界定,在这个前提下,由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内容撰写提纲,再由组长对整个报告的提纲进行整理,提交小组作业的研究计划,经老师审阅通过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讨论交流和报告的分工撰写。在分析报告撰写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参加小组作业的讨论,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的课外训练活动。小组报告会是小组作业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小组报告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展示的平台。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负责的内容按要求制作PPT课件,按小组研究报告的顺序在课堂上进行规定时间内的口述。实践表明,学生对以小组报告会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极富成就感。

2改革效果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学生不仅对课堂听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老师的提问也没有回答的积极性,对于在课堂上理解不深的内容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解决。改革的实施,由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和成绩的评定高度透明,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活,课堂上,不仅听课认真,学习效率提高,而且积极思维,主动发言。学习上只要有不明确的地方,学生就会及时找老师解决,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生认为,为了完成老师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必须勤奋努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他们克服了以往的懒惰。课前提问、课堂小测验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小组作业和小组展示促使学生自主制定学习与研究计划,促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完成学习小组共同的计划任务,尤其是小组作业展示,要求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走上讲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小组作业成果进行讲解展示;课外的市场调研,要求学生依据调研任务,拟定调研提纲,设计调研问卷。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2.2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整个课程都是由教师个人演“独角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判断课程成功的标准是教案备得是否细致熟练、教师讲得是否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是否聚精会神。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促进了教师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启发 进行思维,随时回答老师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3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课外小组作业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或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的形式作为小组研究成果,教师在讲解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过程中,必须更多地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评述,结合证券分析师的市场分析报告或公司分析报告进行市场分析或公司分析,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和要求。这必然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着提高。为了定量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收集了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同一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相关成绩数据,如表1所示。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后的班级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分布以及各成绩档次的百分率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得学生成绩分布趋于集中,班级平均成绩提高,成绩的优良率也显着提高,成绩分布更加合理。分析可见,改革前,学生成绩存在高低分差距悬殊的现象,显然是由于期末“一张卷”造成的。而课改后,该现象消除。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改的成绩及能力考核指标清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使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得以提升。

2.4提高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

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训练与考核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体现了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科研相结合,学习、研究、实践相统一,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参与机会,为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符合。

2.5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在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的学习小组中,提倡合作学习、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团队、以合作为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以研究为手段[4]、以应用为目的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现代社会所强调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这在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为科学设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实施方案,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课程考核要求,首先明确了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考核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规律要求;二是考核的项目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三是要体现对学生能力考评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四是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评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改革方案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改革方案的“过程”考核项目及考评目标要求设置如下:

    1.1课堂考勤、提问和课外作业

    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课堂考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课堂提问分为课后布置、课前提问和课堂随时提问,但两种提问的目的和作用是不同的。课后布置、课前提问主要考核学生课后的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课堂随时提问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随堂理解与掌握情况,督促学生集中听课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效率。课外作业主要包括自主总结、计算应用和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总体把握、案例综合分析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2证券市场调研

    证券市场调研为学生创造了走出校门了解证券市场的实践机会。为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老师为学生提供调研的单位。调研的问题要事先由各小组拟定,待老师审阅通过后,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按要求由学生分组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

    1.3阶段测试和上机操作

    阶段测试的目的是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平时学习,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掌握情况。以抽签方式进行的上机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的实训项目内容的掌握及动手操作能力。

    1.4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形式。要求由4-5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5-6周时间内以课外任务的方式完成一份综合性行业或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培养和考核学生的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与研究、创新与协作、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写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上述考核项目是证券投资学课程“过程”考核内容的构成部分,它与期末考试结合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培养与考评体系。在“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的能力培养与考评体系设计完成后,方案的实施对预期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实现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在方案实施前,首先向学生公布全部方案内容,让学生明确考核项目和具体考核要求,以及能力培养目标和考核项目的成绩分布。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方式。为达到小组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预期效果,首先,是小组作业的定题要科学,既要反映课程的授课进程和课程的特点要求,又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次,是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分工。为使小组作业在对学生能力考核方面更具可比性,指导教师要为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统一界定,在这个前提下,由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内容撰写提纲,再由组长对整个报告的提纲进行整理,提交小组作业的研究计划,经老师审阅通过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讨论交流和报告的分工撰写。在分析报告撰写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参加小组作业的讨论,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的课外训练活动。小组报告会是小组作业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小组报告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展示的平台。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负责的内容按要求制作PPT课件,按小组研究报告的顺序在课堂上进行规定时间内的口述。实践表明,学生对以小组报告会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极富成就感。

    2改革效果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学生不仅对课堂听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老师的提问也没有回答的积极性,对于在课堂上理解不深的内容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解决。改革的实施,由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和成绩的评定高度透明,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活,课堂上,不仅听课认真,学习效率提高,而且积极思维,主动发言。学习上只要有不明确的地方,学生就会及时找老师解决,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生认为,为了完成老师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必须勤奋努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他们克服了以往的懒惰。课前提问、课堂小测验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小组作业和小组展示促使学生自主制定学习与研究计划,促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完成学习小组共同的计划任务,尤其是小组作业展示,要求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走上讲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小组作业成果进行讲解展示;课外的市场调研,要求学生依据调研任务,拟定调研提纲,设计调研问卷。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2.2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整个课程都是由教师个人演“独角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判断课程成功的标准是教案备得是否细致熟练、教师讲得是否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是否聚精会神。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促进了教师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启发进行思维,随时回答老师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3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课外小组作业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或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的形式作为小组研究成果,教师在讲解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过程中,必须更多地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评述,结合证券分析师的市场分析报告或公司分析报告进行市场分析或公司分析,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和要求。这必然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着提高。为了定量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收集了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同一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相关成绩数据,如表1所示。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后的班级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分布以及各成绩档次的百分率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得学生成绩分布趋于集中,班级平均成绩提高,成绩的优良率也显着提高,成绩分布更加合理。分析可见,改革前,学生成绩存在高低分差距悬殊的现象,显然是由于期末“一张卷”造成的。而课改后,该现象消除。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改的成绩及能力考核指标清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使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得以提升。

    2.4提高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

    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训练与考核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体现了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科研相结合,学习、研究、实践相统一,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参与机会,为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符合。

    2.5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在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的学习小组中,提倡合作学习、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团队、以合作为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以研究为手段[4]、以应用为目的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现代社会所强调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这在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

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TU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11104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经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概念原理及理论发展很多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因此,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是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1-5]。通过做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工程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及研究热情[6-7]。

笔者结合学校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和运用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研素养,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现状

学校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经过2008年的教学改革,已独立于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成为土木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实验课总共10学时,包括钢筋混凝土超筋梁和少筋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斜压和斜拉破坏试验等4个演示试验及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钢柱轴心受压失稳试验及砖砌体受压性能试验等5个实际操作试验。以往的实验教学步骤大致

为:(1)实验指导教师在每学期初与理论课授课教师根据授

课进度及时间,确定每项实验的具体安排;(2)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在每项实验前先进行预习;(3)实验指导教师准备实验试件;(4)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学生撰写并提交各自的实验报告;(6)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以上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虽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前预习准备不够充分

虽然每学期初,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发给学生,并多次提醒要课前预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很多学生未预习就参加实验。

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预习,导致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未得到应有的实验锻炼。

(二)学生创造性调动不够充分

以往每学期开始,实验指导教师会将标准统一的实验报告交给学生。每位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报告的格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实验课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体力劳动,未能起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现象

由于实验分组进行,抄袭现象难以避免,实验指导教师也无法分辨。

(四)实验报告批改后缺乏交流

以往学生在提交实验报告后,整个实验过程就意味结束。实验指导教师会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登录实验成绩。此时,虽然很多学生的实验报告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此时成绩已定,实验报告也已交学校存档,学生无法知晓实验结果分析中的错误,即使知道了,由于实验成绩已定,也缺乏改正错误的动力。

二、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实验预习环节

针对学生实验预习不充分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结合实验中心开放式学生选课系统的建设,在系统里增加了学生的预习考核模块。针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实验中心建立了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题库,每位学生在选课前均要在网络上参加实验预习考核,考核随机从题库中抽取10道选择题,学生只有答对8道题以上才有资格进行选课,进入实验时间选择界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

(2)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中的每项实验均为实体构件的破坏实验,因此实验前要求每组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教师提前提供的试件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钢筋或钢材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砂浆和砖的抗压强度等),对自己即将要进行的试件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计算结果要求在实验前一周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给实验指导教师,只有完成计算且无误的小组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实际操作实验。同时,实验过程中,每组学生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分级加载。

(二)实验报告内容

对实验报告内容及提交方式进行了改革。改每人提交实验报告为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改纸质实验报告为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改固定格式的实验报告为开放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以上改革措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统一的实验报告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实验指导教师仅仅提供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学生需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的发现,结合自身的思考撰写小组的实验报告,从而将普通的实验报告变为实验研究报告。以钢柱轴心受压失稳实验为例,学生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自己实验做出的试件破坏承载力与理论计算有很大差异。进一步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可知,虽然实验进行的是轴心受压钢柱,但由于实验准备中的对中问题,完全的轴心受压只是理想状态,任何一根轴心受压钢柱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心,从而改变了钢柱的实际受力状态。学生通过分析钢柱中部截面四周应变片在整个受力过程中的数值变化,从理论上计算出实验中钢柱实际偏心距的大小,然后用计算得到的偏心距对破坏承载力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修正,进而解决了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差较大的问题。通过类似问题的分析,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得到了进行简单科学研究的锻炼。

由于将实验报告改为电子报告形式,学生在撰写报告时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习应用ORIGIN或EXCEL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及关系曲线制作;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实验加载装置图及测点布置图等;应用WORD及POWERPOINT软件进行实验报告及汇报文件的处理。

(三)实验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是引导学生相关学习的指挥棒,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成绩,因此,此次改革对原有的实验考核方法进行了较大改动。

1.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报告考核并重

在新的考核方式中,总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实验预习占10%,主要根据学生网上预习的成绩及提交的理论计算成果评定;实验技能操作占20%,主要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实验报告占70%。

2.以小组答辩的方式完成实验报告考核

参照学校组织学生进行SRTP(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答辩的形式,组织完成实验报告的学生进行小组答辩。每组学生在小组答辩前,需提交1份小组实验报告电子版,同时小组内每位学生需提交一份个人小结,小结主要包括个人在整个实验中所完成的工作,在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有何收获及对实验课程教学的建议等。小组答辩时,每组准备一份汇报材料(POWERPOINT文件),先进行实验情况的介绍。介绍完毕后,实验教师指导组(三人)针对小组汇报、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提问,同时学生将在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实验指导教师所提问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实验基本操作问题;二是,实验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问题;三是,拓展研讨问题。在小组答辩过程中,学生如能准确回答出第一、二层次的问题即可获得良好成绩。如在此基础上能对拓展研讨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则可获得优秀。

3.个体考核与分组捆绑考核相结合

实验指导教师针对每组提交的实验报告先根据完成情况给出小组成绩,然后小组个人根据答辩情况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其中答辩成绩为优的修正系数为1.0,答辩成绩为良的修正系数为0.85,答辩成绩为中的修正系数为0.7,答辩成绩为及格的修正系数为0.6,答辩成绩为不及格的修正系数为0.5。通过小组答辩与个人交流相结合,个体考核与分组捆绑考核相结合,评判出学生的考核成绩。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与其实验操作与实验分析能力相适合的个体成绩。

4.实验报告二次提交

学生分组答辩后,需根据答辩过程中与实验指导教师的交流情况,对实验报告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对老师提出的拓展研讨问题提供书面研究分析,再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根据二次提交报告的修改与补充情况,给出最终的实验报告成绩。

通过实验报告的二次提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充分认识,从而避免在今后的实际工程中或科学研究中犯类似错误;另一方面,通过

开展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在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课后根据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学生们对各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教改切实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着力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参考文献:

[1]郑家茂,熊宏齐,等.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陆庆,邢建川,侯孟书,等.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86-188.

[3]蔡晓君,窦艳涛,刘湘晨,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87-89.

[4]赵希文,吴,燕杰.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与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67-69.

[5]沈秀,张黎,戎红仁,等.普通本科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20-122.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政府会计; 政府绩效报告

2007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给政府、社会和个人带来经济恐慌,也使得社会任务、政府功能出现危机。各国政府纷纷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采取措施,刺激市场,消除危机的影响。2010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认为: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各国经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回暖。但各国政府财务危机隐患尚存,政府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不高,政府预算控制还需加强,传统的政府会计模式和财务报告不符合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环境,应该进行改革。

一、政府会计变革的因素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理论、实践知识的逐步完善,各国政府也相继着手实施了政府会计改革,特别进入了后危机时代,由于经济环境和政府服务质量、财务风险等因素的变化压力,使得政府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变革的范围和力度必须逐步加强。

(一)经济环境变化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加大

政府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领导作用,在后危机时代,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均加大了政府财政压力,需要刺激消费,活跃市场,如美国政府的“1 680亿美元减税方案”。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我国中央财政,使之收入增速大幅下降、财政支出的增幅大幅上升,2008年中国启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救市,这些资金投入越多就越需要更健全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以利政府掌握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二)防范财务舞弊和风险的需要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各国、各地区政府的财务混乱,冰岛、美国纽约州政府、日本夕张政府等国家或地区纷纷宣布或计划宣布国家或政府破产。我国审计署也在风暴中通过审计工作揭露了一批政府部门的财务舞弊案,如2008年审计报告中指出,外交部使用5 169.17万元的账外资产用于购置房产。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均揭示政府还未充分发挥政府“财务风险预警器”的作用,反映出我国现有政府会计体系在资金控制与防范舞弊方面尚有欠缺,不能较好地维护政府资产,因此有必要对政府服务质量、财务舞弊和风险进行有效监督。

(三)信息使用者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需要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报告指出:政府不仅负有公共受托责任,而且还承担对国民披露其职能履行情况的义务。“改革开放”实施30多年来,社会公众对参政议政意识逐步增强,特别经过金融危机后,社会公众更加关心政府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效果,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质量与数量也将不断提高。

目前,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建立了包括31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体系。2010年,我国财政部会计司拟定了《医院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第二版征求意见稿,并根据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先后推行了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和政府收支重新分类等制度改革措施,要求符合经济环境、政府服务质量、财务风险的政府会计及其财务报告改革的需要。

二、中外政府财务报告的比较分析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引入,外部信息使用者考核政府绩效的重点放在财务报告的绩效上,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对财务报告的理论和实践开始进行改革,我国更应对比各国的政府会计模式、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等范围,吸收他国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推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革。

(一)政府会计模式的比较

1.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模式分析

根据政府会计与传统的公共预算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差异,大致可以分为紧密型、松散型、紧密且平行型的政府会计模式,代表的西方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具体排列如表1:

2.中国的政府会计模式分析

最初,我国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只有隶属于其范围的“预算会计”模式,这是一种与我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和统收统支的供给型财政相适应的一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制度,它只能反映预算资金的流转过程。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加强,建立了“预算会计”制度,其核算的范围逐步扩大,开始将国家公共事务、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等诸多情况列入核算内容。虽然我国政府会计模式有所发展,但是与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含义都相差甚远。如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中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业务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而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原则,与政府会计核算原则相左。

(二)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比较

世界各国的政府财务报告是根据各国财政收支情况和要求的各异而确定的各政府财务报告内含,其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例如德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财政年度的实际收入、支出情况和资产负债情况。美国政府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简介、报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与基金余额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等)、统计图表三部分组成。英国政府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源产出概要表、运营成本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总体和分部的资源报表。

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是根据核算的部门不同分为财政总预算报表、行政单位报表和事业单位报表等,一般都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等内容。

(三)政府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比较

外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以美国政府财务报告为例,一般包括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一般不对外披露,主要集中在内部的国会、行政和项目管理者等;而年度财务报告是面向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如公众、立法与监督机构、出资人和债权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美国FASAB1号公告)。美国的年度财务报告层次清楚,内容详细,能为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简介、统计图表等。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相当集中,基本只提供给政府内部,忽视了公众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特别在对政府财务报告说明中不明细,没有提供给信息使用者需要有助于理解的简介、统计图表。根据我国《2010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中国31个省区市财政透明度普遍低于30%,透明度的高低,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三、构建中国的政府绩效报告体系

(一)政府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政府绩效报告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以绩效为导向,对政府财务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报告的重点从预算性质的会计信息转移到政府活动或公共绩效的有效性,从而需要政府报告能有效地反映政府活动的经济(economics)、效率(efficiency)和效益(effectiveness),西方政府在财务报告内也列支与绩效相关的财务信息或专门编制绩效报告,如美国的政府在原来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增设以下项目:实际绩效与预期的绩效目标比较、评估本财政年度的绩效计划评估、未达到原定绩效目标的解释说明等等。我国政府应该参照国际惯例,在原有的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报告体系。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报告体系

1.明确政府绩效报告使用的主体

绩效报告的主体是指绩效评价活动的提出者,而绩效报告的客体是评价的对象,也就是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绩效报告的使用者是报告报送的对象,也是报告的接受者。一般,我国政府绩效报告的对象应该包括以下:

(1)各级政府部门。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对各级政府进行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向其上一级政府提供公共活动及财务报告,并对下级政府的工作进行领导和考核。

(2)政府内部监管部门。内部监管部门是针对其他政府部门的工作及效率、效果进行考核、监督和评价,如江西省成立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就多次曝光了机关人员离岗、办私事等非效能活动。

(3)社会公众。政府活动是接受社会公众的委托,具有公共受托责任,其政府绩效的评价结果应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如南京市的“万人评政府”、邳州市的“民评官”制度。

2.确立政府绩效报告的要素和内容

公共组织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人”,所以不存在所有者权益,其会计恒等式应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基金余额),收入-支出=结余,所以其财务报表的格式不同于企业财务报表项目。因此,政府绩效报告应该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和其他报告三部分。

(1)政府财务报表。政府财务报表应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政府收入支出表、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表以及政府现金流量表。同时在应计制的财务报表基础上应增加以下报表:

①成本计算表,根据各组织、项目和目的性质的不同,反映使用的现金等资产以及发生的负债,计算出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净成本,评价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活动所作的努力。

②绩效评价指标表,使用投入、产出的理论来评价效果、效率,如财务绩效总表、产出与业绩分析表,为了揭示政府风险,还可尝试性的加入其他指标,如赤字率、债务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等等。

(2)财务报表附注。由于政府部门、项目的繁多,政府绩效的相对复杂性,很多产出不能以量化的形式在报表上反映和表述,可以用附注的形式辅助说明。如美国GASB第34号准则提出:讨论与分析政府财务活动时,也可以使用特定图形、图标和表格等形式去表述财务、非财务及受托责任事项。

(3)其他报告。类同于企业财务报告的情况说明书,以文字分析说明的形式分析政府财务绩效活动,如果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还应当提供与政府绩效相关的非财务报告,以及宏观经济状况分析报告等。

3.建立有效指标体系披露绩效财务信息

2003年,中央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2005年,再次提到“抓紧研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2006年9月,在国务院工作会议指出:“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2008年,国家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从一系列的发言和条文可以看出,国家对政府绩效制度的要求越来越完善了。

政府会计是政府绩效制度的基础,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可以有目的地披露绩效财务,支持国家绩效制度的执行。

(1)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绩效报告的资产组成部分。政府绩效报告资产部分包括政府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组成,如文化遗产、国防建设资产等,可以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将政府控制资源的整体情况、减值准备计提、存货跌价等资产类耗费清晰地反映在绩效报告中,特别能对比出危机前和危机后的资产数量和金额的变化。

(2)增加投入和产出评价指标披露政府负债绩效。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规划,明确的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资金配套比例。地方政府为满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通过卖地等手段,融集地方财政资金。截至2009年5月末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超过5万亿元,远远超出地方政府偿付债务的能力,融资链条面临断裂。为了能有效地、及时地反映政府的负债绩效,应合理设置投入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是反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显性和隐性指标,而产出指标是反映中央或地方政府为提供一项社会福利或公共产品付出的努力。这两项指标在财务报告的适当披露,能有效地披露政府绩效。

(3)以政府管理成本核算结果指标评价政府绩效。针对我国的国情和政府机关现状,应加强管理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对于提高政府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活动进行适当的预算,合理记录、核算和报告政府的债务和行政管理成本,并对政府风险和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有效地考核预算执行力度,不断地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其指标的结果可以评价政府绩效。可见,关注管理成本核算的结果,是评价政府绩效指标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张琦.经济危机催生政府权责发生制改革――基于中美政府会计改革动因的比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

[2] 张笑霞.论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构建――基于财政透明度的考察[J].当代财经,2007(2).

[3] 李华丽.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把安全工作考核落到实处,特制定如下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

1、安全观察(35分)

(1)安全观察的执行率15分。按车间/部门每月的安全观察执行率×15进行计算记分;被考核单位每周进行安全观察3次,其中车间/部门班长以上管理人员组织2次以上,安委成员组织1次以上。

(2)安全观察报告及信息数据统计10分。安全观察发现3项以上的记5分,按每少1项递减2分;及时将安全观察信息数据统计并报安全部的记5分;每月20日将本单位的安全信息数据(电子版)报安全部和安全观察委员会,按每推迟1天递减2分;一直扣完该项得分;

(3)整改率10分。当月安全观察发现隐患整改率达85%以上的,该项满分,每降10%递减2分;隔月未整改的项目则根据计划整改时间作统计并相应计算整改率得分。

2、其他安全活动参与(35分)

其他安全活动指公司在年度内临时下发并列入考核的各种安全工作,如计划并组织安全培训、召开安全会议、编制jsa(工作安全分析)、现场安全管理等活动。

(1)安全培训5分。编制计划并组织安全培训记5分,只作计划不实施培训记1分;不作计划,但已组织培训记4分;不计划不实施安全培训该项记0分(以书面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签到记录为考核依据)。

(2)安全会议5分。每月召开1次以上安全会议(以会议签到记录为考核依据)记5分;否则记0分;当月公司安排休假并且连续超过20天的,不召开会议,也记5分;

(3)jsa(工作安全分析)10分。按计划完成jsa的编写并组织实施记10分;按原计划完成编写任务记5分;组织实施上月编写的jsa记5分;每月20日将本单位jsa编写及实施的情况(电子版)报安全部,以便安全部按上报的完成率计算记分,否则,该项记0分。

(4)现场安全管理及临时任务15分。现场安全管理记10分(根据安全观察质量等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考核);按时完成临时任务记5分,否则,该项记0分。

3、事故调查和报告(30分)

以报安全部和事故调查委员会存档材料为考核依据。

(1)医疗/包扎(轻伤)以上事故25分

如果当月没有发生任何医疗/包扎以上事故,则该项记满分,即25分。

①事故汇报10分。事故发生后按时报告(含向政府填报的事故报告单)的记10分,每拖延1次扣5分;每漏报1起倒扣25分,从发现漏报时的月份中扣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②事故调查报告完整性5分。按时按质完成所有事故调查报告的记5分,否则每起扣2分;

③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10分。在报告规定期限内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记10分,否则,每项扣2分。

(2)未遂事故5分

如果当月没有发生任何未遂事故报告,则该项不记分,即0分。

①按时按质完成未遂事故的调查和报告1起以上的记3分;

②在报告规定期限内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记2分。

二、特别规定

1、当月发生如下安全等级事故和行为时,责任单位按发生每一起扣安全绩效考核总分的50%:

①损工事故;

②员工违反公司《不可违背的安全条例》行为。

2、当发生如下安全等级事故时,公司当月安全绩效为零,责任单位当年所有的安全绩效为零:

①死亡事故;

②火灾或爆炸事故。

三、考核办法

1、本办法由安全部负责组织考核,月底将考核结果报公司考核小组:

2、不按时提交安全绩效考核有关材料的,扣被考核单位安全绩效考核总分5分。

3、当月安全管理考核得分=当月安全绩效考核得分%×安全管理考核基分。

生产部、安全部当月安全绩效得分按压榨、动力、制炼、仓储四大单位考核得分本文来源:文秘站 的平均数;

其余部门当月安全绩效得分按四大单位安全绩效考核得分的平均数的95%(即:其余部门安全绩效得分﹦四大单位安全绩效考核得分的平均数×95%);但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则参照考核内容中的“3、事故调查和报告”部分进行考核记分;如果出现违反“二、特别规定”的则同时按该项进行考核记分。

四、有关事项

1、本办法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9篇

1精简实验项目

以往我校护理专业的课程实验多,各班每学期需要安排的实验项目至少有12项(只限于仪器使用类和机能学实验,形态学课程实验基本采用多媒体进行,所以不计算在内),平均每项实验需用时间按3学时计,每天按时计,需要4天时间。这对于开放教育在职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要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这么长的时间是很困难的。我们根据本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征得中央电大专业责任教师的同意,将实验必做总项目数由原来的36项变为18项,选做实验既可以由分校组织完成,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在所在医院完成。这样每学期学生一般需要2天时间即可完成实验。2010年秋季、2011年春季,我们对直属学院、兰州分校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参与单项实验的比率较实验项目调整前有明显提高。课程实验教学的总参与率均达到了95%以上,较调整前提高约1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结果,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师生双方也顺利实现了教与学的目标。

2考核内容的改革

以课程为单元,以课程所属实验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是实验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从2001年开放教育护理专业开办以来,我校对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的考核仅限于考查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忽略了实验前预习、实验动手能力、实验结果记录和讨论以及实验理论等方面的考核。而对实验报告书写的真实性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考证,致使考核结果无区别,且可信度不高。我们在参考全国普通高校、其他成人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在职的特点,建议在考核内容方面作出如下改革。

2.1将课前实验预习纳入考核范围

2009年的调查数据表明,能够做到实验前预习的学生为78.38%[2],这些学生是否真的做了预习?预习效果如何?无从考察。为了鼓励学生主动预习,我们建议将学生的预习情况纳入实验考核,可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前、中、后用提问的方式检验预习的效果,即以小组提问的个人成绩代表全组成员的成绩。虽然提问不能针对每一位同学,但可以促使学生自主预习,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参考已有的一些做法,我们建议本部分的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20%较为合理。

2.2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我们在2009年的调查表明,54.76%的学生认为部分实验难度较大,不敢操作。35.71%的学生认为实验时间少,不能完成操作[2]。鉴于此,我们建议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验。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强调实验的目的是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单纯地追求实验结果,以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其次,对于每一项实验,教师应先确定其关键环节[3],以便通过观察其操作是否规范、仪器使用是否正确、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来判断学生的动手能力。调查中认为时间不够的学生为35.71%,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实验时间安排不合理而影响了实验进程。再次,教师应针对不同操作环节,逐项打分。也可以实验小组的整体参与程度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便于教师操作;另一方面迫使胆怯、有惰性的学生参与实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相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操作过程能更加直观地体现实验教学目的和效果,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此项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40%。

2.3将实验报告关键部分作为考核重点

一般实验报告书写包括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过程和步骤、实验结果、结果分析等几个部分。其中实验结果正确与否、结果分析是否到位,既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进展情况,更反映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目的的体现,建议在考核的时候适当加大这部分的比重。为了体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考核的公平性,对实验报告的评判建议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允许实验结果有所不同,甚至是错误的实验结果,但要求学生针对出现的非预期结果能够从实验过程中查找原因、分析不足、总结经验,只要原因分析合理、到位就可给予相应的成绩。其次,针对机能学实验的讨论分析,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般实验报告的结果分析都是学生结合本课程理论知识进行的,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已经从事了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所学的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往往有自己的不同认识,应允许他们在相应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认识进行分析,既可以是理论分析式的,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式的,只要言之有理,能够支持实验结果均可给予高分。对于讨论分析有特点、有创新的报告,可作为典型向大家展示,以鼓励、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建议实验报告的考核占单项实验总成绩的40%,其中各部分占实验报告总成绩的比重如下:实验目标不计分、实验原理为10%、仪器试剂为10%、操作步骤为20%、结果记录为30%、结果分析为30%[4]。

3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的实验考核结果只在学生的形成性考核(简称形考)成绩中占一定的比重。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形考成绩一般只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而实验最多只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比例过低,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建议对实验考核方式进行如下改革。

3.1加大实验考核占形考成绩的比例

从学科特点以及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考虑,建议加大课程形考成绩比例,提高实验的形考比例,甚至可以考虑实行课程理论考核和实验教学考核各50%的双及格制,即只有二者考核全部及格才能视为本门课程考核合格。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重视课程实验教学,另外可体现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和医学类课程的实践特点。

3.2将实验教学和理论考试相结合[6]

目前的实验考核仅限于形考,在占课程总成绩80%的终结性理论考试中没有体现。建议将实验原理、过程、结果等纳入终结性考试中,以改变和破除学生那种“反正期末考试不涉及实验,做不做无所谓”的态度和想法,让学生明白,不参加实验,就无从谈实验过程和结果,也就不能解答考试中的相应试题,以此促使学生参与实验。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10篇

一、评价目的

运用规范的绩效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反映财政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和加强项目管理,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价对象

全县十个乡镇2013年度乡村生态公园建设项目;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业务完成情况和财务执行情况两部分。

(一)业务完成情况:主要是对本项目业务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目标完成程度、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二)财务执行情况:主要是对本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和会计信息质量等。

四、职责分工

(一)省财政厅负责组织、统筹和协调绩效评价实施工作,审核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报告。

(二)由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引荐介绍,县财政局聘请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成立评价工作小组,在省财政厅的统一组织下,由县财政局拟定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赴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开展面访调查,核实分析基础资料,对照评价指标进行评比打分,撰写项目评价报告。

(三)县财政局、监督检查局配合评价小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协助县各乡镇政府对有关评价所需相关资料的收集、提供。

(四)各乡镇政府根据评价工作要求,负责采集、整理和提供项目所需相关资料、基础数据资料,并配合评价小组做好项目资料核查和实地勘查工作。

(五)各乡镇政府、会计核算站财务部门负责协助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配合评价工作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评价。

五、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

(一)评价指标

在对项目资料充分了解、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工作小组设计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形成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相关性指标、效率指标、效果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

(二)评定方法

1.评价得分。本次评价采用以定量考核为基础,以定性分析为辅,实行定量打分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此汇总形成绩效评价综合得分。

2.绩效评价等级。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根据评价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最后达到的档次。具体见下表:

六、评价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

按照评价工作流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报告撰写阶段三个步骤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2014年10月14日前,组建项目绩效评价小组,拟定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实施阶段

1.下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2014年10月16日前,根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对开展绩效评价进行具体部署。

2.收集整理资料。县各乡镇政府根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要求,在实地勘察时提交给绩效评价工作小组:

(1)项目建设规划;

(2)纳入评价范围的项目预算批复文件;

(3)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文件及资料、项目验收报告;

(4)项目财务报表;

(5)有关项目运行管理制度;

(6)项目运行情况资料;

(7)其他与项目有关的资料。

3.开展实地勘查和绩效评价,10月17日前评价小组前往项目现场勘验检查,听取项目实施单位针对座谈会问题清单(附件)情况汇报,查阅、核实有关数据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实施分析评价。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11篇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教学的指挥棒,也是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今后的实验教学将以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体验性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实验项目为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客观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达到优化实验教学的目的,构建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与学校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考核体系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1-3]。

1基础化学实验课考核模式现状

1.1国内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现状实验是化学学科及以化学学科为基础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10年来,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中国高校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涌现出一批代表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其主要表现在:注重反映时代特点和由科研转化的教学内容;推进实验室体制改革,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建立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教学体系;构建分层次、多元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各学科独立的课程体系;建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形成开放式的教学运行模式等。这些改革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直接影响实验的教与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传统上国内众多高校的实验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试为主,只注重“考试结果”,没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依据实验报告结果给定实验成绩,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就可获得高分,使部分学生不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只关心实验报告的书写,甚至于部分学生存在抄袭报告以及修改原始数据的行为,这对学生正确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等,都是不利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源于原有的实验考核体系模式存在缺陷,不能公正、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主动参与及研究实验的积极性[4-6]。

1.2我校基础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现状2005年以前,大连民族学院实验中心设立的实验项目大多以验证性的基本操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验验证课堂理论,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动手、动脑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后果,没有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2005年以后,实验中心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体系建构与管理模式探索,逐步加大了实验课的学时,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到目前为止,实验教学中心已初步完成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开设出实验整合课程,即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实验中的部分实验项目进行了重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将一些经典的、单一的验证性实验项目通过增加内容变成能锻炼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效果较好。但总体看,目前的实验课程体系仍不够成熟和完善,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仍显不足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扩大研究和实践,继续加大课程之间、各个学科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进一步强化工科民族院校基础实验课的整体观念,使实验教学形式和实验考核形式更为灵活、个性化和多元化。实验中心原有的考核模式为实践加理论的考核方法,考核时以平时表现为重点。实验总成绩按百分制计,平时成绩占50%(主要包括预习报告、出勤率、实验态度、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度等),实验报告占30%,操作考试占20%。在这个考核体系中,没有涉及能充分体现学生具有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没能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钻研实验的兴趣。因此,逐步完善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实验的积极性,与学校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配套,提高工科民族院校办学水平,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

2新型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础化学实验成绩的考核,应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其中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因此,严格实验考核,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和定量的基础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非常重要[7-11]。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在新的实验考核体系中实行了综合评价体系,即对学生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都给出了相应的评分细则,记入平时成绩,规定平时成绩占总实验成绩的50%;另外,还要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实验成绩的20%;在完成操作考试后,以抽签的方式,抽查与实验相关的理论3~4题进行笔答或口答,理论成绩也占总实验成绩的20%;最后,还要考核学生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这部分占总实验成绩的10%。一般来说,学生在开始进行一门实验课时,实验指导教师会给出3~4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准备(可以2人一组),在实验课结束后的2周内完成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质量,给出合理的成绩。

2.1细化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等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实验操作的技能、水平,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及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的深度和广度等。每次实验都要结合以上几方面客观地给出一个成绩,实验结束后汇总得出平时成绩。(1)实验预习。要求认真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关键点,课上通过提问和检查预习报告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一般情况下,充分预习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实验原理在实验步骤中的具体运用,能准确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在实验时能基本做到脱离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2)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即学生能否正确、规范地使用各种仪器,包括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数据的读取、正确记录与处理等。(3)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准确、真实地将实验中的现象、数据、结果记录下来,实验记录要清晰、完整、规范、具有科学性,通过实验记录可以考查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学生实验能力和水平的真实反映,每次实验后均要求学生给出完整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由指导教师检查签字确认,这样可杜绝个别学生随意更改,甚至捏造实验数据的现象,同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实验态度。考查学生出勤率和学生做实验的科学态度。实验过程中是否具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仪器使用后的复位、实验台面及地面的卫生状况,是否注意自身及同组同学的安全及做实验时的主动性和协作精神等。(6)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看学生是否根据实验记录,如实、清晰、科学地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是否科学、准确、有条理性和独特见解。实验报告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也能反映出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对学生将来总结研究资料、撰写论文是非常有益的训练。

2.2灵活多样的操作考核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每个实验室设计出20~30个基本操作单元,如称量、溶液配制、过滤、抽滤、移液、定容、滴定、标定、纸层析、酸度计校正、电导率仪的校正、分光光度计操作、熔点测定、沸点测定、回流、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液体的干燥、重结晶、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折光率测定、旋光度测定、恒温槽调节等,这些均在现场进行,每个操作单元都定出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操作不规范或超出时间,则酌情扣分。所有题目均在实验考核一个月前公布,学生可以全面准备。考核时采用学生现场抽签的形式进行,5~8个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全面观察考核。在操作考试中适当地结合口试,即教师随机提问,问题包括基本操作和实验装置方面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问题以及一些名词术语和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基本操作考核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对学生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很有帮助。

2.3全面考核理论知识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基本操作固然重要,但实验理论同样不能忽视,因此在课程完成之后,还进行综合理论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技能、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数据处理、分析讨论及化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等。基本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学生将分散的实验知识有机地系统化、深刻化及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十分重要。如果同时将实验内容稍作一些拓展,对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等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4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验总成绩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会促进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按照实验中心提供的实验项目,自主选题或自行设计实验题目,经过申请登记,利用实验结束后2周内的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完成。该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方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验方案设计、文献查阅、实验准备、仪器调试、实验过程、数据处理、报告(论文)编写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后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如在[Cu(NH3)4]SO4配合物的制备及组成分析、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分子筛及未知有机化合物的鉴定等实验中,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及报告书写等,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内容,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实验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会计 核算

随着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改革步伐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渐完善,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所采取的预算会计模式已难适应时展的要求,亟需改革。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绩效模式是很重要的一环,但为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提供数据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则更加重要。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会计核算模式,离不开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

1 绩效会计

1.1 绩效的内涵。

绩效含义是成绩和效益,绩效内涵可以概括为绩效是人们实践活动产生的,与劳动耗费有对比关系的、可以度量的,对社会有益的结果。绩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其性质有正负之分,凡是主体作用于客体产生的绩效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要时,则为正绩效。反之,不利于满足社会的需要时,则为负绩效。

1.2 绩效会计的内涵。

绩效会计的理论基础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管理责任。由此可见,财务会计是一个单纯提供会计信息的系统,而管理会计一方面要提供信息,另一方面要帮助管理当局制定计划,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这点来看管理会计人员要比财务会计人员更接近决策层。绩效会计是将管理会计思想与财务会计方法相结合,即在财务成果核算的同时,直接进行经营管理分析,努力做到企业经营成果和管理效率的同步核算。突出强化了现代会计的管理意识,试图推动并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为此,绩效会计确立了会计管理论、收益目标论和要素功效论等基础理论。

2 绩效会计核算模式分析

2.1 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会计体系。

为配合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方向应主要从公共投入管理为主到以公共产出管理为主;从侧重单位财政、财务状况的短期流量分析层次到短期流量分析和长期存量分析并重,以防范财政风险。这就意味着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应是一个集财务会计建立政府财务会计系统。为此我们应结合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在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政府会计的特殊性,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2.2 改革会计核算基础。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除经营性业务收支外,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元化,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仅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存在大量隐性债务、资产虚高、不能准确地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等。因此,为便于进行效率考核,建议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辅之以“权责发生制”,即对于资源的耗用即成本计算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轨制,双重反映,而对于其他业务的核算。仍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一方面能保持事业单位和政府预算收支的一致性,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确保按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正确计算各项成本,为绩效预算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2.3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西方国家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来看,对每个单位和部门来讲,主要是对其实施成果和其制定目标之间进行比较评价,评价其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评价其是否完成目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目标的确定又成为整个评价指标确定的关键。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一般都会有几个主要的目标,每一个主要目标下又会有许多分目标,这些分目标都可以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由于单位每个部门的工作、责任不同,所以各部门的评价指标都不一样的。在新时期,我们认为,事业单位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重学习和创新指标。事业单位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决定了能否持续不断地提高竞争能力,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提高经营效率,为社会与公众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最终实现持续增长。

2.4 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

首先是要划分责任单元。责任单元是事业单位内部按责权统一的原则划分的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能反映经济责任情况的内部单位。划分了责任单元后。还必须建立起事业单位各部门、员工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收集、分享、交流是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它包括调整计划、提供帮助,及时激励、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在反馈、沟通过程中达到了绩效监督的目的。事业单位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后,再将绩效核算的结果即绩效工资分配至部门,部门根据对员工的个人考核结果再发放至个人。其体现这一部分工资与员工个人的业绩、部门业绩以及单位业绩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分配的竞争和激励作用。

2.5 财务报告制度

首先,应建立独立于事业单位的外部审计制度,使审计机关或其他鉴证机构以公正中立的身份,提供客观、公允的审计报告。同时应将审计报告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客观、公允地反映事业单位绩效和受托责任。其次,应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内容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使之包括审计报告、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基金财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要求披露的补充信息等五个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现金流量表这些主表及其附表组成;基金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和基金余额变动表及现金流量表组成,并确立事业单位基金、权益基金和受托基金,各自作为独立的财务报告主体。最后应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并建立更高效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管理理念的进步,国内管理层对绩效评估的观念产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注重财务目标的完成转为整体经营成效的提升,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经营者思考如何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人员等一系列问题。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平衡记分卡作为建立现代绩效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保留财务指标的同时,通过引进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三方面的测评指标,弥补了传统绩效评估系统的不足,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就变得意义重大。

二、基于财务指标的传统评价方法及平衡记分卡

1、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采用基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财务方法,即以基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市场价值的财务指标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其中,较为成熟和应用较为广泛的财务评价方法包括沃尔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EVA系统等。

传统绩效评价系统是以财务为核心的绩效评价衡量系统,即以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有关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绩效进行反映和评价。在过去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它们在认识企业控制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环境下,单一的财务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考评要求。

2、平衡记分卡作为一套新型的绩效管理系统,是对传统绩效管理系统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它们的完全否定。从内容上讲,平衡记分卡保留了财务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三个非财务方面的内容,有效地弥补了单一财务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不足,适应了信息社会发展需要。

作为一个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绩效管理系统,平衡记分卡与传统的绩效管理系统相比,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以战略为核心;(2)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存;(4)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

三、绩效管理中平衡记分卡引入的步骤

有效的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是将企业的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考核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最终实现企业未来发展蓝图和战略的目的。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呢?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步骤来构建自己的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

1、构建平衡记分卡团队。企业如果想建立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来提高绩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来组成构建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团队。根据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卡普兰的经验,构建平衡记分卡的设计人员应当清楚并熟悉建立平衡记分卡所需要的框架、理论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管理权力。一般来说,设计人员应当由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来担任,比如可以由负责战略制定、战略规划、业务发展的高级管理者、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管理者或者由负责财务的高级管理者来担任。

2、宣传平衡记分卡。一般来说,在企业中,宣传工作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进行:一是在企业的各级管理层之间宣传建立平衡记分卡的重要性,以便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并获得他们的支持;二是在企业员工中宣传平衡记分卡,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3、明确企业战略,建立因果关系链。平衡记分卡的因果关系链一般由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两种指标组成。结果指标是表示和计量结果的指标,通常反映的是有战略意义的财务指标。过程指标则更具有战术性,使用过程指标将对结果指标所反映的最终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在衡量最终结果前就可以让企业知道结果会是什么。在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中,因果关系链贯穿始终。

平衡记分卡的因果关系链首先存在于平衡记分卡的各要素之间。例如,某一企业的平衡记分卡包含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图1)

4、开发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绩效。成功构建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中心步骤是开发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CSF)和关键绩效指标(KPI)。关键成功因素是对企业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某个战略要素的定性描述。关键业绩指标是一种定量指标,通常用比率或百分比表示,它是进行绩效考核的一种有效工具。

5、建立KPI定义档案,开发平衡记分卡报告模板。作为CSF开发和KPI的后续步骤,就是为精简后KPI的确定定义,建立KPI定义档案。定义档案除包括对KPI的定义外,还包括指标的目标值和具体的负责人以及报告程序等内容。在为精简后的KPI都建立了以上的定义档案后,就需要开发平衡记分卡报告模板,以供相应的负责人在进行绩效报告或绩效考核时使用。一般情况下,报告模板分三部分报告单位的本期结果,以反映单位在执行战略和日常经营过程中在“关键方面”业绩如何,有没有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根据结果,按照平衡记分卡内在的因果关系链,来分析企业战略完成的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并对企业已有战略的有效性进行反馈和行动报告。重点分析那些未达到目标值要求的,查明原因,并列出相应的更正措施。

6、实施和评估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在建立了因果关系链,开发了CSF和KPI后,就可以开始实施平衡记分卡了。平衡记分卡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KPI的目标转换为企业的运营计划,通过预算为KPI的实现配置资源;(2)定期对企业的KPI进行计测,并报告结果;(3)将结果与目标值计划或预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并注意将企业的奖励制度与考核指标相结合,以保证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

总之,虽然BSC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部分实施BSC的企业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新经济来临,特别是我国成为WTO成员,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直面相对、展开竞争的形势下,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绩效管理系统是极其必要的。要注意的是,在借鉴BSC法时一定要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循序渐进地引进。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新华出版社,1998.

[2]王怀明编著.绩效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6.

[3]陈凌芹主编.绩效管理.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4.6.

[4]冯侠圣编著.绩效系统的原理・应用・案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5]杜映梅编著.绩效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14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项目资金,是指县财政(含上级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和项目业主为完成特定的行政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所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政府、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第四条绩效评价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突出重点"的要求,以项目资金评价为突破口,逐步建立"项目-单位-部门-财政"等四个层次的评价体系。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则。经济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投向的合理性作出评判;效率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准确性作出评价;有效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的安全性、支出业绩作出评价,从而全面衡量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和使用绩效。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定量分析是通过对评价对象定量数据的采集分析,评价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全面、综合分析,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评价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的分析方法。实施中应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更加合理、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绩效。

(三)真实性、规范性、灵活性原则。真实性要求绩效评价所采集的资料、数据等必须真实可靠,评价结果要真实反映财政资金运作的过程与成效。规范性要求绩效评价应以国家政策、制度、办法为依据,按照规范的评价方法和程序实施评价。灵活性要求绩效评价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法,力求评价工作合理可行。

第二章绩效评价的范围

第六条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范围包括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农业综合开发、较大型修缮、较大型活动(会议)、较大型设备购置和其他专项。

(一)农业、工业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一般是指财政安排的单项项目资金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

(二)较大型修缮是指县级部门和所属单位按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鉴定对其危险性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的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上的维修和大型专业设备修理等项目。

(三)较大型活动(会议)是指金额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活动(会议)。

(四)较大型设备购置是指县级部门和所属单位按规定实施的单项价格在10万元及以上或批量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设备购置项目(不含小车类)。

(五)其他专项项目是指县级部门及所属单位在上述项目之外,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而发生的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支出项目。

第七条调整项目预算后,金额达到上述标准的各类项目。

第八条县财政部门确定需要实行绩效评价的其他项目。

第三章绩效评价的指标内容

第九条绩效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项目设立的科学性、资金安排的合理性、项目组织的管理水平、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影响、项目的执行进度、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经费落实和支出情况、经费使用的质量、财务管理的状况等。

第十条绩效评价分为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和项目完成结果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项目完成结果评价,是指对项目完成后总体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一)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的内容:

1、项目的执行进度,主要考核项目是否按时间计划进展;

2、项目资金的使用进度,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是否与项目进度同步;

3、资金落实和支出情况,主要考核资金是否按计划确定的数额到位,资金使用占已拨付资金的比例是否合理;

4、资金使用的质量,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该项目开支范围的要求;

5、继续执行项目的建议;

6、项目变更的申请、核定及资金处理的意见。

(二)项目完成结果评价的内容:

1、项目设立的科学性;

2、资金安排的合理性;

3、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水平;

4、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项目实施后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影响;

6、资金使用的质量和财务管理的状况;

7、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

8、其他。

第四章绩效评价的方法

第十一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一)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财政预算绩效的方法。

(二)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四)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五)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六)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七)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八)询问查证法:指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的方法。

(九)财政部门制定的其它评价方法。

第十二条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一种评价方法,也可以多种评价方法并用。

第五章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第十二条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财政、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分级实施。

(一)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实施办法和技术规范,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指导和检查各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项目主管部门的职责:依据财政部门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负责组织本系统的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所属单位或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并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按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规定及要求,根据专项支出的不同性质,建立项目责任制,确定项目负责人,单独核算并反映项目资金到位、使用进度、完成结算等情况,做好绩效评价自评等各项基础性工作。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时,可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必要时可邀请人大、政协等部门参加。

第十四条财政、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时,可以组织专家组进行,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

第六章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报告三个阶段。

第十六条前期准备阶段

(一)确定绩效评价工作计划。财政部门根据下达的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和项目资金调整指标,筛选部分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重点支出项目,或按照上级要求指定项目编制绩效评价工作计划;

(二)下发绩效评价通知书。在具体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前,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下达评价通知。内容包括评价目的、任务、依据、评价机构、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第十七条实施评价阶段

(一)部门(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自评。项目完成或停止执行后,在10个工作日内,由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完成结果评价的指标内容对项目进行自评,自评工作结束后填报《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

自评表》报主管部门和县财政局。

(二)财政部门或项目实施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县财政局和主管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成立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评价工作。必要时,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部

分专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和经济活动评估,并出具《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评审表》。

在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委托方与受托方应签订委托协议,所需费用由县财政安排解决。

对一次性支出在1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修缮项目和一次性支出在25万元及以上的大型设备购置项目,从项目实施开始,项目承担单位还要按照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的有关指标内容如实填报《磐安县财政项目

资金绩效评价反馈表》,随同单位3月、6月、9月、12月的财务报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县财政局,直至项目完成,同时县财政局业务科室对单位报送的《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馈表》及时进行审核,并签署项目执行意见。

第十八条撰写报告阶段

(一)形成初步评价报告。评价工作小组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的《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自评表》或专家组、中介机构出具的《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审表》的有关内容撰写《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并反馈被评价单位,核实评价报告内容。

(二)提交报告。评价工作小组应在规定时间内将评价报告提交给县财政局分管局长,经分管局长或局长审定后,将《磐安县财政安排的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返还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单位据此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

(三)总结归档。评价工作完成后,评价工作小组应及时将评价通知书和评价报告等资料归档存查。

第七章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部门和单位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财政、主管部门及单位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对绩效差劣的(项目)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要慎重考虑,对进度缓慢、移

用资金的,要收回财政资金;对绩效优良的(项目)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可优先考虑。

第二十一条对未按规定专款专用,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除限期追回被截留挪用的资金外,应根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罚,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对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财务机构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资金使用不符合有关财务制度、虚列项目支出、未按规定做好年度财务决算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报送的各类绩效评价表和报告,必须依据充分、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具备上述第十条的有关内容,同时要求相关附件齐全、装订规范。对未按规定或信息资料严重失真的,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整改,县财政局根据情况暂时停止支付资金。

第二十四条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其它问题,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处理。

第八章附则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范文第15篇

一、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对管理会计应用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债务风险的加速裂变、国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和资本监管约束的强化,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的精细化理念,创新价值创造模式,尽快适应各方对全行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新要求。同时,全行集团化管理、综合化经营、国际化发展快速扩张后,需要借助于管理会计配套机制体制的创新,按照“OneBank”的理念,全面提升全行上下整体的管理响应能力和战略传导效率。此外,银行客户联动营销、产品组合创新的业务发展趋势,需要借助于管理会计技术手段的支持,尽快解决各级行、各专业、各岗位在营销支持、经营决策、考核评价和资源配置过程中对各维度业绩科学计量、精准展示、自动快捷的基本需求。

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管理的要求,2010年以来,工商银行通过对以MOVA(ManagementofValueAccounting)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技术平台的搭建,全面实现了对机构、部门、产品、客户和员工五个维度业绩的展示,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产品、客户以及员工等维度业务不规范,核算不一致的问题,为工商银行创新价值管理工具,完善管理会计相配套的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模式等应用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探索条块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

全行在实现对机构、部门、产品、客户和员工等各责任主体经营业绩科学、自动计量的同时,在技术上也为资源的公正、透明配置创造了条件。因此,全行将深入挖掘资源配置在全行价值创造中的导向功能,强化与业绩的关联关系和挂钩比例,提高资源在第一次配置中的占比,尽量减少核心资源的二次调整配置,从而构建公开透明、科学精细、互利共赢的管理会计资源配置机制,切实发挥资源配置在传导经营导向、引导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细化资源配置的维度依据,构建条块结合资源配置新模式

一是在不打破目前机构整体资源“分块”配置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上下级行之间“按产品计价、按机构清算”的资源配置新思路与方案,促进资源向高贡献产品倾斜的力度。二是针对资源层层截留,基层行营销资源不足的情况,对经营性费用等核心资源,建立对重点县域支行和省(区)分行营业部的资源配置“直通车”制度,切实支持重点县域支行和省行营业部的发展。

(二)明确责任中心业绩贡献依据,完善前中后台一体化的资源配置新机制

研究探索基于营销责任中心的客户业绩、产品责任中心的产品业绩、服务责任中心的服务业绩、运行责任中心的运行业绩(业务量)、风险责任中心的风险管控业绩、以及员工个人业绩的薪酬、营销费用等相关资源的公开透明的精细化分配模式,促进资源向一线部门倾斜、向一线员工倾斜,打破当前机构内基于标准预算的资源分配模式。

(三)建立核心专项资源的内部计价机制

结合当前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等核心要素资源集中管理、分类配置的趋势和特点,建立内部服务计价标准,研究探索基于内部计价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前动营销中的分成、分润问题,以及部分资源低效占用,专项费用管控不到位等问题。

(四)完善信贷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加快推进全行信贷结构调整

一是建立结合不同信贷产品的RAROC和单位信贷资源的EVA产出的信贷资源产品配置机制,实现信贷资源向高贡献度产品倾斜。二是结合不同区域信贷业务的RAROC和单位信贷资源的EVA产出,建立信贷资源的区域配置机制,实现信贷资源向高贡献度地区倾斜。三是结合不同客户的RAROC和EVA贡献,建立单客户的信贷资源投放评审机制和定价机制,实现信贷资源向高贡献度客户倾斜。四是结合不同客户经理和信贷审批人员的客户贡献和RAROC情况,建立面向客户经理和信贷审批人员的差异化的审批授权额度机制,提高信贷资源的投放质量。

三、完善条块结合考核评价模式,提升全行战略传导能力

要借助与管理会计的支持,建立上下联动、导向统一、覆盖完整、面向应用的管理会计考核评价全景视图,为各层级、各专业、各维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提供支持,切实发挥绩效考核在全行经营管理中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促进全行经营转型。

(一)建立全方位统一的业绩指标视图,切实提高全行的战略传导效率和质量,满足不同责任中心对业绩考核的多元化的灵活需求一是以产品为主体,建立产品的客户、介质、渠道、交易、规模与效益的业绩指标视图,以满足不同责任中心对不同产品在不同区域由于所处成熟度的差异而对考核的差异化需求,如对于培育期的产品,其业绩评价主要以客户拓展为主,处于成长期的产品主要以交易活跃程度为主,成熟期的产品主要以效益为主。建立适用不同考核对象的指标体系,如网点、员工维度强化过程指标的考核评价,机构、部门维度强化结果和效益指标的考核评价。二是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实现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并重、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兼顾,同比增长、计划完成、同业占比和定性评价指标协调,从而实现各个维度、各个层级、各个专业指标体系的有效衔接,最终实现行长绩效、网点绩效、部门绩效与客户经理营销积分、柜员业务量相适应的立体化、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

(二)完善传统的分支机构与部门专业条

线相互协调的考核评价机制,满足各层级、各专业对建立清晰明了、导向明确的管理会计体系的要求

一是按照全行经营转型的战略要求,在目前“自上而下”机构分块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完善以价值贡献指标为核心,“自下而上”的分产品、分部门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专业部门在分支机构业务条线发展中的职责与作用,适应客户对产品专业化服务不断提高的需求。二是建立现有分支机构考核指标与专业部门业务指标自动共享机制,破解当前考核指标种类繁多,相同业务重复考核的难题。

(三)建立面向责任中心的精细化、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体现业绩导向的管理理念

一是根据各责任中心的职能差异,建立以客户业绩为主体的营销责任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产品业绩为主体的产品责任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服务业绩为主体的服务责任中心考核评价体系等,对于同时承担多个责任中心职责的单位,则按照对应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加总,破解传统机构考核评价单一模式下,“责、权、利”不对等,经营任务在网点、员工、产品、客户等维度精细程度不够,约束不刚性的难题。二是按照客户分层营销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客户业绩预算为基础,建立各级行直营客户考核评价制度,切实落实营销责任。

(四)建立面向省行营业部、支行、网点、员工的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全行的管理响应能力和战略传导效率,激发一线经营活力

按照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要求,一是打破一级分行界限,建立省行营业部和重点二级分行统一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打破二级分行界限,建立重点县域支行、城区支行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打破支行界限,建立面向网点、员工的统一考核评价体系。四是在统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差异化分级管理体制,打破客户营销、业务发展、员工成长的层级天花板,为业务授权、资源配置改革的深化创造条件。

(五)建立面向特殊目的的专项考核评价机制,满足不同时期对重点工作的跟进评价

建立网点装修改造后评价机制、重点客户专项营销资源投入后评价机制、产品创新投入产出后评价机制等。

(六)建立评价计分和考核结果的公开制度,促进由“相马”到“赛马”的转变

一是为提高考核结果的可比性,建立不同考核指标的计分机制,实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考核。二是建立考核结果的公开制度,切实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各个业务单元、员工的经营活力。

四、面向管理应用,提高经营分析水平与决策支持保障能力

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数据挖掘功能,建立健全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决策支持管理机制,提高全行的科学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率。

(一)构建面向各级行管理层的经营分析报告制度

一是通过分支机构(含网点)经营效益、业务部门业务增长、重点产品发展态势、直营客户与客户群综合贡献、客户经理业绩等的分析,为管理层加快推进网络布局优化、业务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提供决策支持。二是结合各级行年度经营思路与工作重点,建立与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相一致的监测分析报告制度,为全行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过程支持,确保全行经营战略的统一、精确传导。三是建立与同业竞争相适应的竞争分析报告机制,强化对市场的管控意识和能力。

(二)构建面向各业务条线和部门负责人的管理会计报告机制

一是构建面向营销部门的客户分析与报告制度,全面反映客户业务与贡献情况,为建立差异化的客户管理策略、渠道建设策略和营销推广策略提供支持。二是构建面向业务条线和产品经营部门的产品分析与报告机制,为产品定价、业务发展规划、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产品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三是建立面向资产负债管理、信贷管理、产品创新管理、业务运行管理等业务部门的专业分析报告机制,为流动性管理、信贷结构调整、产品盈利跟踪、业务设备投入提供支持。四是建立面向人力资源、财务资源配置的业务分析报告机制,为人员机构优化、员工晋升、固定资产投入产出、经营性资源投入评价提供支持。五是建立面向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分析评估机制,为合规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以及离任审计等提供支持。

(三)构建面向各级行客户经理的营销支持分析报告机制

一是提炼客户需求,拓展分析维度,深化营销服务,建立直营客户贡献度报告与预警机制,客户群、客户产品覆盖分析机制,产品盈利状况报告制度,为利率定价、中间业务审批减免、客户全产品销售、联动营销等提供支持。二是在传统客户分析模式的基础上,适应营销一体化的要求,拓展客户分析深度和广度,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客户群分析机制,发掘市场机会,为联动销售、交叉销售,强化对新增业务的把握;建立基于客户产品覆盖率和产品转换的跟踪分析机制,充分挖掘现有客户的市场潜力,强化对存量客户的管理;建立客户群之间的关联分析机制,为实现业务条线的大组合、大联动提供支持,如建立房地产公司客户与个人购房客户之间的联动,促进营销流程的优化,实现外部客户交易之间的整合,为客户创造价值,提高对客户的管控能力,逐步破解按照部门或产品分割客户,重复营销,强化大联动、大营销格局。三是进一步探索“公私联动”、“需求发现”等模式,利用我行平台,促进客户间交易,逐步转变为更加综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模式,推进产品定价及客户精准营销,提高客户产品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