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

合作式教学论文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合作式教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模式对于语言教学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合作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它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要求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之中形成学习能力与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间的彼此依赖性,注重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义务,即小组成员为一个团队,要求互相帮助、荣辱与共。合作式教学将个体与整体通过共同目标的形式维系在一起,让他们明白个体在主体中的作用,也正是这种形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保证合作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当前已有比较广泛的运用范围,尤其是对于语言教学而言,合作式教学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据相关研究显示,合作式语言教学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通过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学生个体而言,他是小组和群体的一部分,承担着一部分学习任务;就群体而言,有不同的学生个体组成,必须要靠每一位个体的努力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合作式教学法针对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强调个体之中的整体性,因而与多媒体教学有很强的互补性。

2.多媒体教学现状

2.1课件内容纷繁复杂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习的自主性可选择性增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设计好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多媒体教学打破这一弊端,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内容。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弊端,太过繁杂的信息使得学生花费好多时间进行甄别,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而导致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引导,会让学生不能选择有效地信息和知识。

2.2教师指导作用得不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快捷高效,学生通过教师事先制作好的PPT课件可以迅速浏览本次课程的内容,节约了学习时间。学生在这种课上一般是疲于记笔记或是浏览信息,教师的主要指责成了播放PPT,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成了被动地看PPT。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导致教师缺乏有效地指导,或是教师在指导时容易被学生忽略,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3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少交流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是人机交流,通过一些软件和设备,可以实现对真实环境的模拟,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这种模拟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这种方式也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即学生缺少交流。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看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或是人机对话,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多媒体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课堂成为适合学生交流的场所。

3.合作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

3.1基本流程合作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就是要做到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是通过人机交流的方式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其次是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将学生进行分组分配每组的任务;再次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以分配的小组任务为目标,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学生之间的交流,弥补了人机交流的不足,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挥。最后是交流评价过程,学生讲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报给教师,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引导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评价和总结,形成学生的技能,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练习以巩固这一技能。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91-01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是教会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增进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的教学形式。这种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归宿。

一、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①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式。”②这为新时期语文教改指明了方向,为语文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二、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的特点

1、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教学囿于单一的讲授中,学生的学成为机械的吸收,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协调发展的讨论式的探究过程,学生的学习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直性,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对语文学习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与书本对话,与他人合作研讨,与客观世界对话,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他们能亲自去思辩、去探索,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他们的合作讨论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

2、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的多维性、全员性、创新性,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既让学生始终以自主的独立的合作的情趣投入到小组讨论学习中去,更让学生在现实的追求与假想的结合中,满足他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好奇心,满足他们虚荣爱模仿的强烈愿望,当讨论中的问题始终能赢得学生兴趣时,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欲望就处于高潮,他们不仅时时急于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是为自己的观点认识展开多角度的争论。这时,知识的分享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均等的机会,不同程度、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在知识的均等分享面前获得了满足,他们更在满足中进一步地构建着自己未来美好的人生。教师能捕捉良机施以引导、点拔,既能促进讨论学习质量的提高,更能使学生从讨论学习中掌握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方法,最终成为“会学”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能手。

3、合作讨论或教学具有社会属性,适应了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教育不仅要教给每位学生生存的本领,而且要使他们成为良好的社会关系的拥有者和建设者,使他们成为社会生活中高品位的人。这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显得尤为重要。合作讨论式教学,立足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真诚合作,心胸宽广,善于交流沟通的品质和能力,培养学生从合作讨论中掌握社会人际交往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学习的技能,从学生时代,就善于为营造一个和谐竞争健康的班集体努力,由此成长为一名善于营造社会人际关系,具有优良的社会品质属性的新型的社会公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其他教学方式所少有的优势。

三、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的原则

这种教学方法,以施行对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为目的,将语文学习的各项目整合进入小组合作讨论中去,在知识的获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有“序”有“度”的,而非放任的混乱的。它要求注意和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以教师的指导保障讨论的有序性,以教师充分地“导”、“放”与“控”结合,保障“学生为本”以落实,从而使课堂教学处在可控的状态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以减少盲目性,体现科学性。

2、有的放矢,善于联系的原则

小组合作讨论,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讨论,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讨论的对象虽然可以是多方面的,但都必须以课文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性的讨论的同时,尤其要考虑到思维的同质性和语言表达的模糊性,注意使学生的思维轨道运行,保证讨论的方向,最终达到讨论的目的。

3、要求明确,准备充分

合作讨论有“序”有“度”,“控”与“放”结合,只有在明确的合作讨论要求和充分的准备下才能得到保障,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挥想象,运用才智,自读自疑,明确讨论对象的重难点,勾画评点,做卡片、摘要、写读书笔记,都是合作讨论前每名学生应做的基本准备,激活知识储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多角度思辩,是合作讨论深入的准备。教师要精讲少讲,留有余地,有明确的讨论对象,信任学生,这是合作讨论成功的关键。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重视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讨论学习中的合作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而非结果,强调学生完全主动地投入到讨论学习中去。讨论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知识的学习同能力的锻炼,个性得到协调发展,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参考文献: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合作学识的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不利于师生开展合作教学方式,阻碍教学进程。

1.1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

人数较多是现在学校班级最普遍突出的一个特点,这直接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合作、讨论,没有几分钟就要进行指导。虽然通过分组学习确实落实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短,完全起不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实践过程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1.2过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中,明确了师生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发挥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过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导致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被忽略,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最终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酚的性质与应用》这课内容时,教师先提出疑问,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得出结论。这整个过程在形式上是学生通过合作进行自主学习,但完全降低了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有的教学主导作用,学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盲目、随意地学习,必然会降低学习效率。

1.3小组成员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

由于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成绩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因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往往是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发言,由于差异较大,学生之间难以深入交流、探讨,小组活动基本上是由成绩好的学生包办代替了。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小组分工不明确,不利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正确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其首要任务便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要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其他相关因素,并合理控制小组人数,过多过少都不适宜。安排每个小组中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发挥其组织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时候都能积极投入,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2.2做好任务分配工作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各个小组的合作目标,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同一目标灵活而又合作地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过滤与结晶的相关知识时,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了解过滤和结晶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别,以此作为合作目标。合作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或者特长分配任务,每个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实验操作,文笔好、写作能力强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汇报实验结果,在明确合作目标的前提下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共同进步。

2.3鼓励学生加强交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缺乏交流的合作学习完全不能达到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也应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设置的问题若是过于简单,学生大多都能解决,合作学习就没必要深入探究;设置的问题若是过于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则较难理解,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把握问题难度,让学生整体都能够参与其中。另外,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要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指导,促进合作目标的实现。

3.结束语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这种团队意识还会进一步激化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有动力、有活力。对此,笔者认为应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加以采用组间游戏竞赛、合作表演等活动,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提高英语的使用率、正确率。例如,教师可根据互补原则指导学生组成学习能力不同的四人小组,进行如下设置:每组设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组长负责向组员“释题”,如对活动的内容及方式作进一步解释与分析;记录员负责记录该组“释题讨论不同意见最终方案活动成果活动反思”的过程;各组员均可在活动中发表见解,并讨论、选举决定最终的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教师抽选2~3个小组的代表,让他们总结本小组的活动,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该组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包括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对知识点的总结、小组或个人学习方法的总结。又如,八年级上册中一般将来时的教学目标在于教会学生正确运用“begoingto+动词原形”“will/shall+do”“be+动名词”“betodo”等句式。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根据异质分组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并在课前准备若干个句子如“Itisgoingtorain.”(要下雨了)“Theboywillgotoschooltomorrow.”(这个男孩明天要去上学)“TomorrowwillbeSunday.”(明天就是星期天)等,打印出来(打印的份数与全班小组数目相等),然后分别将每个句子断成单词纸片。课上,笔者将每一份相同句子的单词纸片分给各组学生,让学生先进行10分钟的组内复习与讨论。接着,笔者说出句子的句型与中文翻译,让学生持纸片展示拼出的句子。最后,教师就各小组的学习结果做记录。“听写”结束后,拼得正确的、最快最多的小组获胜。这种小组合作竞赛既提高了学生的造句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持续学习

小组合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激发学习兴趣与提高合作水平方面,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优劣势等具体情况,组团制定本组的学习计划,为课外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放学后、节假日组成合作小组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将课堂中教师的引导教学延伸至课外学生的自我学习。这种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写相似主题作文、完成课文学习心得、互相交换学习心得、根据课文主题做调研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如预习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划出重难点词汇、独立思考、预做课后练习,然后再带着问题合作。在九年级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掌握基本句式和一定量的词汇、能完成简单的造句和对话的情况,笔者适当强化了对学生实际应用的要求。在Unit7WhereWouldYouLiketoVisit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参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光影星播客》的形式,先根据兴趣爱好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让各小组课下集体选出一个旅游景点进行介绍准备,介绍内容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状况、解说词等。完成教学任务后,请各组学生上台,一起向全班介绍这个景点(要求学生在介绍过程中运用已学的“Iloveplaceswherethepeoplearereallyfriendly./I’dlovetovisitMexico.”等本单元的重点句型、短语及单词)。这种与学生生活、爱好相贴近的“课堂迁移”形式,让学生能在课下学习、课上展示,起到了非常好的巩固效果。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优化学习效果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88-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学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应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对学生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地融入课堂,课堂教学气氛才会活跃。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文章对语文教学合作探究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均衡分配,使各小组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小型团队,之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部分学生在探究学习任务,而其他学生很少参与,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过于淡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想象,提出怎样才能快速高效地把人救出来的方法,各小组要将本组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汇总,然后由小组统一组织,按照提出的方法进行情境再现,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又能够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提升其自信心。

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智力发育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很难准确地表述出来,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合作探究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也影响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地表达出来。对于学生表述存在缺陷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进而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这对于提升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酸的还是甜的》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分组讨论“酸”和“甜”,也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尝一尝,并谈谈感受,进而对酸和甜有所认知。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描述和形容。学生对酸味可以这样描述和形容:和柠檬或醋差不多,容易让人产生口水,^于酸的话,会让人龇牙咧嘴,甚至牙齿有打颤的感觉。课堂最后,还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引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养成勤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的关键时期,其认识事物和客观描述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他们的智力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起点较低,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明显匮乏。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语文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词汇累积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合作探究当中。例如,在教学《海滨小镇》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这句话当中的“甚至”一词的具体含义。在进行探讨时,教师同样让学生分组表达意见,有了教师提出的这个要求,学生会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地记录下来,以方便作答时快速地进行表达,这对于提升合作探究学习效果非常关键,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此外,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还应该明确,小组之间的分组必须合理,要将学生准确地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并进行平均分配,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大致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合作探究模式已经被广泛运用,成为广大师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又能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广大语文教师要赶紧行动起来,加大合作探究模式的研究力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意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更是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对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兴趣。我们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出初中物理的学习当中,兴趣也是相当重要的。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与成员共同努力发现、探讨、解决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逐步的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并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小组合作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课堂小组划分的原则将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到初中的物理课堂中,就是要充分利用小组优势,把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角色,在“小组”中跟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务是不一样的。小组中的成员数量是比较少的,所以在问题的解决方面就需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的运用到每个人的力量。所以,对于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合理的划分小组。基本的划分方法可以参考以下的几个步骤:①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来确定小组的人数,一般来说每个小组的人数在5——8人比较合适,可以根据具体的班级人数来做适当的调整。一个集体的全部小组数量应该在4——8之间,如果太多的话可能会使得小组管理出现困难。②小组成员的确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的学习态度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得每个小组的总体水平保持一种相对均衡。③为每个小组选择小组长。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选取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小组长,更好的配合老师来进行小组反馈。

(二)基本的教学模式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角色小组合作的方法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成员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有兴趣的讨论话题。例如我们在学习“杠杆的应用”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列举出我们平时所见的利用到杠杆原理的地方,例如千斤顶、杆秤等等的。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总结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统一进行总结和补充,这样通过大家集体讨论出来的结果会加深同学们对杠杆利用的印象。另外,教师一定要注意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灵活的变动,注重小组合作式的物理课堂的多样性,努力让学生保持自己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相信有个不变的原理,就是教师一定要充满耐心、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心。用自己的思考和认真去教导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也一定能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根据教材,来预习并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来预习课本内容,然后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最后跟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结合集体的智慧,培养小组成员们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最后将讨论的结果和存在疑问的地方反馈给老师,老师再进行统一的讲解,并且对重点进行强调和补充。

3.课堂内容的巩固和练习每个人对于知识的记忆可能是不同的,但是记忆的时间普遍来说都是有限的。所以,巩固和练习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而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并不只是要让学生们提高物理考试的成绩,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的东西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我们学习“压强“这节课的时候,在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和发言以后,可以为大家提供具体实践的机会。例如可以实践一下往墙上按图钉,分别用手掌和用手指的感受,然后说出其中的原理。自己切身去实践一下才可以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感受和发言进行统一的总结、完善,帮助大家更好的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三、小组合作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就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取得教学主动权,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就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取得教学主动权,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合作式教学改革探讨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属于国贸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两部分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实务操作性课程做好理论和政策上的铺垫。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合作教学法概述

(一)合作教学法的含义

合作教学法主要利用各小组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去完成学习;并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核及各组间的比赛,营造团队比赛的气氛,以增进学习效果,使学习机会更为平等,学习动机更为强烈。

(二)合作教学法的策略

1.小组成绩分工法

简称STAD,是典型的合作教学,其原理是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尽量使每一组的学生结构具有最大的差异,其差异结构类似于整个班级的结构。采用演讲法或讨论法学习,以学生过去的成绩为基准,每人进步成绩均可为团体加分。各组练习中的表现,最优的与最优的比,差的与差的比,构成不同的分阵。

2.小组游戏比赛法

简称TGT,与STAD类似。学生也分成5人左右小组,每组均为异质性小组,并有每周一次的竞赛。教学的程序,先由教师讲述第一节课,然后分给工作单。同一组的成员共同进行学习,并随时举行评量,以确定各组员以学习精熟。在小组练习之后,有学末竞赛。采用能力分级法;各组同程度的成员互为比赛对手。不论哪一级的选手,凡得第一名的均赢得相同的分数。TGT的教学策略与STAD主要差异是以学艺竞赛代替考试。

3.团体研究

薛伦(Sharan,1976)所提出,将教学分为几个主题,并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分别负责这些主题,而每一小组成员再针对该组主题进行分工。每一小组准备其所负责的主主题并向全班同学报告。学生成绩以小组报告质量和其他相关的团体表现为依据。本法所强调的是分工合作与共同分享团体努力的成果。

4.拼图式教学

由阿伦逊(Aronson,1978)设计。将教材分成若干小题,负责相同小题的各组代表先成立专家组,共同研讨该小题至精熟。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组,负责将研讨的内容教给同组其他同学。

(三)合作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1.优点

通过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加强合作,发挥个人的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2.缺点

有时候大家的意见分歧太多,争论不休,小组无法统一意见。另外小组讨论时,有时会有不愿分担责任的同伴,甚至推卸其责任,造成团体目标无法完成,影响团队的成绩。

二、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作为国贸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础知识,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

1.教材普遍存在滞后性

国际贸易原理教材中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部分所占的篇幅较大,对现实意义更强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只作了简单的论述,一些新的理论没有及时补充进去;教学重点不能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这些课程尽管在教学计划都有安排,但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势必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以教师满堂灌为主

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原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实现教学一体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教材,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合作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一)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开展教学研究,系统总结教学成果,突出能力培养核心,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多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设计,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开设研讨课与自主学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大班讲授,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研讨课采用课外准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大班课学生人数控制在100―120人之间,小班讨论课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每个小班分成5个小组,每组6名左右学生。小组长的选举需要由学生民主推选,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授比较优势理论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对我国应如何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如何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讲授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就哪个理论更适合目前的中国展开讨论。

2.结合案例进行合作式教学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是国贸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避免讨论变成纸上谈兵,在开展合作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现实案例教学,通过指导学生针对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敏感度。

3.增加课程小论文

在开课初期,教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部分留若干题目,学生选题开题,并撰写课程小论文。这样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借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评判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设课前外经贸新闻环节

每节课课前留出5分钟由各小组轮流播报外经贸新闻,不仅可以拓展学社国内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达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关心国际经贸大事的热情。

(二)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新动态、学科前沿知识及学生课程能力培养新要求,编写《国际贸易》教材。强调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每章配备案例和能力素质训练设计;增加了贸易救济措施、原产地、普惠制等当代国际贸易中较为突出的实践性知识、工作过程性知识。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编写《国际贸易原理案例集》,理论教学与应用训练密切结合,强化案例的时代性、适用性。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科学搭配,合理分组

科学划分异质小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使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它对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和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基本做法是:

1.1 分组方式

首先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思想状况、个性特长、家庭文化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其中最优先考虑的应是学习成绩。其次,考虑学生的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变化,每学期进行一次小组重组。

1.2 小组规模

小组规模应视班额大小而定,一般每组由3-8名学生组成。最好是四人一组,优、中、差生的比例大约为1∶2∶1。

1.3 排列方式

一般采用前后两桌排列的方式。合作时,前排同学可回过头来,面对面的进行活动。

教学是以班级集体授课与小组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由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利于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由于各学习小组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组之间开展有效的公开竞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具体指导,教会方法

要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就必须教会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2.1 集体预习

在讲授新课前,学生必须预习,做到学生不学,教师不讲。教师要制定出科学实用的学习目标,通过各种手段传达给各小组的学生。小组学生以“个人探索——小组讨论——集体反馈”的方式进行尝试性学习。学生在质疑、释疑后仍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反馈给老师,教师根据实情进行二次解决。

2.2 课堂讨论

把预习中学生反馈上来的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小组成员提出来,教师围绕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各小组密切配合,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春蚕》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本课的题目是“春蚕”,按理说是写春蚕,为什么写的却是我的母亲?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趁机把学习任务分配到学习小组,他们的思维因疑而动,有的在自己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有的直接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终于明白了题目与中心的关系。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以积极高昂的状态参与到合作当中,他们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每个同学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3 课后合作

它是课堂合作的有力补充,是课堂合作的延续。由于学生各自的差异,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合作中,有些知识掌握不住,这就得通过课后合作来完成。如在教学《三只白鹤》一课时,在学生解决了中心问题“哪只白鹤能找到那条大鱼,为什么?”后,再设计一个问题:“请你来告诉另外两只白鹤,还有什么办法既能藏鱼,又能找到鱼?”让小组课后思考讨论,下节课交流。课后合作中,通过优差互补、共同合作的过程,后进生掌握了知识;优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以上这些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交流、认真探讨、互相启发,学到知识、悟到学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也为今后的学习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3.教师参与,适时调控

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研讨,是实施“合作探究”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变,中心下移,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参与学习活动,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原始思维情况,及时拨动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抓住“为什么英法联军来烧圆明园时,我们国家没人管?”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提出了各种答案。教师及时总结点拨:只有国力强盛,才没有人敢欺负我们。如果教师不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的点拨、引导和评价。

4.机会均等,形式多样

面向全体学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教师应当采用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促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

4.1 晨会或课前举行演讲

利用晨会或上课前3-5分钟,请1-2名学生到讲台上向全体学生演讲,演讲交流的内容由同学们自己决定。通过演讲活动,使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锻炼机会,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 一问多解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时,让学生思考:狼向小羊扑去,会有什么结果呢?大家众说纷纭,教师让学生想像:如果你是小羊,会怎样智斗恶狼呢?这种设计不仅超越了教材本身,使学生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培养了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形成。

4.3 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之间互相弥补、借鉴,相互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5.放手质疑,相互释疑

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原则,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5.1 在合作中质疑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向思考同一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胆质疑,说明自己的观点。

5.2 互动中释疑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实验班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首先根据前测结果,利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将实验班分成5个学习小组,体育教师首先向各个学习小组说明关于本节足球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各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学目标即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积极进行课前的准备,比如理论方面的对该节需要掌握的足球技能的理解和实践方面的热身运动等等,然后体育教师要对该节学习内容进行理论讲解或实际演示,各个学习小组要结合自己的课前准备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一定的互动与交流,在小组进行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适当的指导,随后教师要组织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竞赛的方式检验各个小组掌握的足球技能,还要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并要求各个学习小组要在课下认真总结足球技能经验,并记录好经验总结,以便在下次学习中做好充分准备;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巩固的固定教学方式以及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传统教学组织结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考核标准以及授课条件必须保持一致,实行考教分离,教师不能直接参与到考核中。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测结果为了在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测试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足球技能水平以及心理体验水平等指标的影响作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基础水平前测。(前测结果见表1)通过表1可以得出:在对比实验进行之前,两班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足球技能水平以及心理体验水平等三个方面的测试结果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在对比实验进行之前两班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相当,差异性不大。

2.2实验后测结果为了研究应用于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达标成绩造成的影响,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基础水平后测。(见表2)通过分析表2中实验结束后两班学生身体素质、心理体验以及足球运动技能水平的对比情况,可以得出:在应用合作式教学模式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以说明在运用不同方式进行足球教学的16周之后,合作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并不具有较大的差别;而对比定位球踢准、颠球和运球绕杆射门这三项足球运动技能水平测试的平均成绩,我们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P值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应用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此外,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心理体验水平测试结果,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心理烦恼以及疲劳体验等指标上具有比较高的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合作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对足球课堂的学习兴趣,改善不良的心理体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3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比实验不难发现,在高校足球教学运用合作式教学模式之后,对比组和实验组都体现出了一定的显著性以及显著水平,实验组的各项指标确实要比对照组的要高,而在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得到如下结论:90%的学生认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式教学模式更能在高校足球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92%的学生认为合作式教学模式更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94%的学生认为合作式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体育竞技水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合作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都能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但是合作式教学模式明显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的效果要明显。(2)合作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够积极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足球课程的兴趣以及竞争合作的意识,并对改善学生的心理体验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3)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合作与交流,通过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构建起小组与小组交流、学生与学生互动的特色教学体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足球技能水平,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协作精神,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增强。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的讨论学习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它被语文老师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设计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实际,一味追求形式,缺乏适当的引导和调控,课堂往往出现雷声大、雨点小,表面沸沸扬扬,实际一无所获,问题不了了之或教师取而代之的情况。形式有小组代表发言、小组辩论等,课堂十分热闹,讨论确实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

新课改突出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但绝不是听之任之。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的角色,可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看学生讨论,就是在教室内踱着方步,或者干脆坐着旁听。教师置身于讨论之外,无疑会弱化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和谐课堂文化的建构。

2.小组讨论学习形式化。

为了应付公开课,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呈现给参与的小组,汇报成果时,合作小组成了“教师的代言人”。这样师生脸上有光彩,却让合作学习形式化。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讨论学习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成了优生表现的舞台,学困生少有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小组合作优化,展现学生特长。

小组的编排十分重要。它可以由前后左右同学为单位组成一个小组,每组一般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比例配编。小组编排可按两种方式进行。

(1)教师分配式。教师把具有不同观点和不同经历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既可以把不同性别和层次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又可以让每个小组中有不同风格的学生。

(2)自由选择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平时能相处融洽的伙伴。因为他们互相了解,彼此信任,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不过教师应适当把关。

两种组合方式,教师可依据具体情况而自由变化,建立相对稳定的讨论小组。

2.选好讨论内容,提高合作意义。

语文课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课前选准合作讨论的内容。

(1)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它往往值得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的印象。难点因理论性较强,或因距离学生认知水平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加深理解,化难为易。

(2)教学中学生感兴趣、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教学中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能使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做人。

(3)创设合作氛围,教师适当调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获得尊重与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来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觉、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是小组合作讨论的关键。因此在小组活动之前,我们要使学生具备以下理念: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一员,都很重要,都能为小组出力,都有责任保障其他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所有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才算完成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评价的重心放在激励小组集体上,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小组展示其集体的观点和集体的成果,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小组成果,使每个小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体会合作的快乐,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1.实验后合作学习对足球学习结果的影响及分析足球学习包含了足球技术学习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足球技术学习的内容有颠球、射门和25米运球绕杆射门这三项,而足球理论知识则是对这三项足球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1)实验班和对照班足球技术掌握情况对比经过一整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足球技术掌握方面的情况对照如下(表2)。由表2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引入合作学习的实验班和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在足球技术的得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过对这学期内搜集的上课资料和访谈的整理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集体目标为导向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导向的指引下,集体内的每个成员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学习意识也更强。而且能够为了集体的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会自发地帮助集体内的其他成员,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为集体做贡献,因此,最终不仅是自身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帮助集体内的成员更好地成长[2]。第二,知识共享的积极合作作用。在实验班里,由于知识共享的提倡和推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非常频繁,而且分享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多,从刚开始的跟足球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接着又加入了场地、器材等。在知识共享模式下,实验班的足球学习资源得到了更大的优化和利用,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足球技术学习。第三,技术领导者的积极作用。由于学生之间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对足球技术的掌握和领悟也有快有慢,技术领导者就是指那些对足球技术掌握得相对快,同时又能够积极帮助和指导其他同学的学生。在这次实验教学中,实验班里涌现了不少技术领导者,他们能够比较快地掌握教师的动作示范,而且本身的指导能力也得到了激发,他们有效地弥补了教师精力不足的缺陷,起到了照顾和帮助其他同学改进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的作用。(2)实验班和对照班足球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对比足球理论在指导和完善足球技术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实验教学完成后,实验班及对照班两者的足球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如下(表3)。通过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显著(P=0.015),实验班在整体上在足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要远超对照班。在当前,国内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但越来越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理论知识与技术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上面的对比就明显地反映出了这一点。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信息的共享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中一旦有人把学习过程中的某些要点和规律总结出来,就会和本小组甚至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对团体技术学习的提高帮助非常大,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显著差距是必然的。

2.合作学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在这次实验教学中,选取了任务吸引力、社交吸引、任务一致性和社交一致性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实验教学完成后,实验班及对照班两者的团体凝聚力对比如下(表4)。通过表4实验班和对照班关于团体凝聚力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团体凝聚力差异巨大,P<0.01。从中也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模式对团体凝聚力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结合这一学期的观察和对实验教学之前这些班级的团体凝聚力调查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团体凝聚力的提高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在实验班刚成立时对学生所做的调查和访谈明显看出当各小组开始接受任务时队员们普遍对小组的存在抱着漠视的态度,团体任务吸引力都很低,从中也反映出这时候团体的凝聚力是很小的,不过随着合作学习的不断推进,和成员之间分享的效果越来越显现后,队员们渐渐体会到小组和小组其他成员的重要性,小组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团体凝聚力也明显上升了[3]。第二,小组内,个人的任务目标和小组的群体任务目标并不存在矛盾,具体而言,个人任务是不断提高足球技术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而群体任务则是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两者在任务目标上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当团体的目标被小组成员自愿接受后,团体凝聚力自然就会有了提升。第三,团体凝聚力的提高深受群体社交一致性的影响。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促使团体成员通过互帮互助,逐渐消除各成员以及各小组之间的隔阂和距离,慢慢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小组成员的潜力都得到了激发。第四,成员间的互补也对团体凝聚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小组成员间的互补是多方面的,既有智商的互补,也有性别、性格等其他方面的互补,当小组成员体会到成员之间互补的作用时,团体的凝聚力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结语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合作学习最早在美国兴起,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谓“合作”,就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合作的过程要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目标为动力。合作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起到引导、帮助、控制的作用。

2.小组合作式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用性分析

2.1地理学科特点适合采用合作学习

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地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将课堂知识与自己身边的现象或事实联系起来。而实际上,在讲授过程中,这些现象或事实也是很多学生能够将之与理论联系起来的,教师完全可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留给学生,这样就可以避免因长期教师单方面讲授而压抑学生。另外,真正要把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所能完成的,需要群体的协作,群体协作的效果取决与群体成员的协作能力,而这种协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实践以及工作实践中的团队合作都是受益匪浅的。

2.2课程讲解的需要

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多而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显得乏味无趣,学生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课为例,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记忆、行政区的轮廓的识别及对各省区特征的分类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此多的知识单靠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不但效率低,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合作式学习方式的运用,教师讲解后,采用拼图游戏竞赛的形式,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互助,在高涨的学习气氛下不但掌握了知识,更加深了对各行政区的认识。

2.3教师教学方式的补充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由于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所兼顾,合作式学习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2.4学生学习动机的需要

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中,相同的年龄、易于接受的交流方式等为共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较少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及意见沟通中的障碍,彼此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中学生的活泼、好动在共同学习中能极大的帮助那些带有懒散、惰性的学生克服自我,产生表达自己思想的强烈愿望,积极学习、努力探索,有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合作式学习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能够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3.1教师对合作式学习的理解

对教学方式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引导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采用民主集中制方式,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指定成小组。即四、五个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的成员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在长时间的运用中也会失去其新鲜感,为了保持小组内讨论、交流的热情,教师应适时的调整小组成员。

3.2课堂内容的组合要合理

如何使学生快速、准确的进入学习状态,课堂的组织衔接很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准备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乡土地理”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通过班级或小组讨论,就家乡某一方面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学会挖掘同伴这一学习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3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教学

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设计小组活动内容,创设好合作学习的情景,制定好各组完成任务的程序,并在课堂上督促各小组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以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也可以参与某一小组的活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比如在学习《天气》一节,可以给每个小组一幅中国城市天气图,让他们模仿央视的天气预报员去预报天气,也可以结合每天中午的空气质量日报,讨论空气质量的优劣,并研究引起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通过合作学习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丰富和发展了自己。

3.4课堂设疑,营造合作氛围

古人说“学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的愿望,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对学习的热情。如教师在教“地方时”内容时,在课堂采用设疑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合作兴趣:许多同学都看足球联赛,但往往只能在午夜或凌晨才能看到,让学生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产生对了解地方时的共同愿望,发言非常踊跃,答案丰富多彩。

3.5多采用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从课堂教学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地理知识,促进地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时,可联系本地实际,探究某一工业企业布局及该企业原料供应与市场特点;以及在有关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流域治理、灾害监测、乡土调查等内容的学习中,可组织学生联系实际开展探究式学习。

3.6处理好小组内的竞争与合作

在小组团体内,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小组成员间积极的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小组成员间会相互鼓励,促进学习上的进步;消极的竞争通常产生对抗性互动,群体成员彼此之间会相互阻碍,这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有关,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和帮助,维持小组内的民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1.分组不科学、相关责任落实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中合作学习中分组不科学主要以下三个方面:(1)随意性较大,不能够切合实际地考虑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高低和接受能力的强弱.例如:将差等生、中等生和优等生完全的分到同一组.(2)忽视小组人数的控制.(3)为避免男女学生接触过密,将同性别的学生编为一组,忽视了组内男女搭配不协调而影响合作学习效率的问题.另外,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应是划分小组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责任落实不明确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提出多个难度不一的问题时,如果未安排小组成员具体负责的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抢答难度系数低的问题,而较难的问题则无人问津.

2.教师教学评价不规范

教师教学评价通常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标准和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授情况进行的系统性的评价,其中包括评价其优缺点、价值和改进的方案.由此看来,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的评价不是很规范、科学.例如,在镁———金属材料这一课程上,教师将这一课内容分为:镁的化学性质、镁的物理性质、和镁的重要化合物等等部分,并分配给小组讨论,当小组成员汇报讨论成果是,教师的点评一般是“很好”、“不错”.这种不科学、不规范的评价,显然对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创新力的锻炼以及团体意识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样的,不全面的评价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作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分组策略

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指的是:划分小组成员需要考虑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成员性别,同时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方式、家庭状况以及是性格也要辅助参考.异组同质是为班级内的公平竞争打好基础的关键一步.结成小组的成员应心理相符、素质互补,这样有利于对内协作、对外竞争.另外,分组的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为好,并不建议自愿分组.面对分歧时,师生间可互相沟通,设定小组的合作规则.

2.激活措施

要想学生始终维持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激情,首先教师应成功的设定问题情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课程的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情感上激发兴趣,从实践上还需具备可操作性.例如:学生在学习卤素这一课程时,很可能会对食盐中是否有碘这一问题呈现强烈的好奇心,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可将班级进行分组,并事先让学生讨论需要知道的信息有哪些,可提醒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上检索查询资料,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启发,最后补充内容.尤其是要弄清楚以下问题:(1)人类补碘的途径有哪些.(2)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方式.(4)食盐中的碘是哪种化学形式.(5)食盐中碘含量的卫生标准.

3.评价策略

教师教学评价应体现多样性、灵活性和规范性.若相当部分学生,不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小组活动,以旁观的态度应付,则评价为差.当学生积极主动的承担小组组员的角色,并具有良好的团体精神,则可评价为优.处于两者之间,则可评价为良好.同时,评价的内容还应包含: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以及能力的提升程度.更为具体的可表现为记录学生的发言情况、与同学的合作情况、材料的准备情况等等.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