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教案范文

中学教案范文

中学教案

中学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地理 案例教学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地理教学的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也使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地理新课标也积极倡导案例教学模式,并鼓励教师积极实行案例教学,组织学生搜集、获取、研讨、交流案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然而大多地理教师认为案例教学还是“新生事物”,因此还是停留在“举例”阶段,“举例”是一种直接提取信息的方式。而案例则是指教学中提供的事物发展变化相对完整、信息量比较充足的综合性实例。笔者认为十分有有必要对什么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有何作用、如何实施、案例应该如何编写等作以阐述。

1 案例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案例教学就是对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典型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自己编写的案例要明确教学目标,案例的内容、具体要求等均要具有典型性,能够具体说明问题。

(2)针对性。教学案例本身是要更好地说明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复杂的问题通过教学案例而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轻松地掌握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地理原理。然而某一个地理问题有可能是非常复杂的,它有可能包含了很多层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如地理中时间的划分和计算、热力环流的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都是极其复杂的,因此这里的教学案例都要把问题分解开,分解小,要这对其中一个小的问题展开,这样才具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3)实践性。教学案例是要说明实际问题的,所以必须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通过精心加工编写出来,案例本质性的内容必须依据客观实际,因此,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教学案例一定要具有实践性。

2 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能大大提升教学的教学方式,它的诸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要独立思考、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给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合作学习的机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需要教师自己参与编写的,需要教师熟悉,其知识覆盖面极其广泛,需要教师查阅大量的资料,参考大量的书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自然也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3)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案例教学中,要求课堂不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听老师讲,而是要遵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辅导。学生是主体,在课堂上扮演主角,教师只是观战者、指导者,起着导演的作用。这样的互动中,师生间的关系也会进一步增进,教学的开展才会事半功倍。

3 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实施的,学生自主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困难时求助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其基本步骤如下:第一,介绍案例背景情况,拟订讨论题目。第二,进行必要的引导。第三,做好总结。

4 案例教学中的学生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作出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结果,得出有用的结论。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扮演着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讨论。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导演,整个过程还是要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或思考或与其他同学讨论共同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实效的课堂,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准备。课前,针对教学案例,学生要积极做好准备,认真阅读和查找与案例相关内容;并且逐一对比,取舍,作好记录,整理结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做到有备而来,才能很快进入状态并积极参与其中,才会有大的收获。

第二,大胆参与。案例教学是新形势的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学生大面积参与的教学,没有学生参与的案例教学是失败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案例课堂教学中在案例教学当中,必须提倡学生应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也带动了平时少言的学生群体,带动了有话不敢说的学生群体,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积极总结。总结是案例教学必有的步骤,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案例讨论后,学生应积极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形成书面文件。

5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编写

案例编写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内容:(1)标题,即案例名称。(2)基本情况:即正文,是案例的主要内容。

6 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法有别于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不能替代。案例教学是新形势下的适应课改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有着很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它完美无缺,另外,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地方。比如,其一,它在讲述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时或理论性非常强的知识时,就会凸显重要,节约很多时间,例如很多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识。其二,很多即成的知识,如概念、内涵等也需要用到传统讲授法。

中学教案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审计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一些教材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从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看:形式单

一、简单片面

传统的审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老师出题,学生背诵”,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老师改卷评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有的教师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考核办法,没有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主动参加审计师和会计师全国考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审计教师还应当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案例即能融会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我们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在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案例不需特别典型,但要和即将讲解的内容密切相联。

(2)在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案例不要求综合典型,但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实用性强。

3、在课后运用一些大型的、典型综合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这类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在会计执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强的案例都可选用。学生讨论分析这类案例,可以拓展视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加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

1、理论测试。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仍通过开卷或闭卷笔试考试,老师出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来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2、课堂讨论。每一次进行课堂讨论前,都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并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由小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的基本观点、讨论的要点、发言的内容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主持、组织的作用。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简单的总结报告。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撰写一份审计报告。课程学习结束,教师准备一个较典型的审计案例,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给出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按照审计报告所固有的写作格式,写出一份审计报告,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课堂讲授的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社会实践教学

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审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学教案范文第3篇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原则,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选择符合主题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阅读、理解、分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交流互动,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它能够紧抓教学目标,密切联系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具备的知识经验能力组织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对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分析,最终达成共识。引导学生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案例时,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案例选择要有典型性。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典型的案例反映社会生活的普遍问题,让大家产生共鸣,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在诸多案例中进行推敲、筛选,案例要符合本课主题,典型、有代表性。

2.案例选择要贴近生活,增加趣味性。案例选择要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符合其年龄特点。在涉及具体的法律观点时,可以列举一些学生身边的有趣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生硬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感觉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的作用无处不在。

3.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案例选择时要遵循启发性原则,案例选择时所反映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是非性问题,而是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明白其中蕴含的法理。教师要通过层层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过程。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

二、案例的使用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1.要围绕案例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环环相扣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观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有助于学习目标的最终达成。

中学教案范文第4篇

导学案通过合理安排任务,引导学生完成预定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具有可读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都有促进作用.

一、导学案概述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真正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导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拿到导学案后,开始了主动学习,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老师,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将成为无目的、无方法的学习.导学案导学,从设计导学案开始,教师就处在指导位置,因为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都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学中教师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随时给予帮助和点拨.

导学案注重的是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教师、请教同学,完成学习任务.

导学案可以实现减负,达到高效.导学案可让学生课业堂堂清,严格控制课后作业量,学生再也不用为加班加点赶作业犯愁.

二、运用导学案的目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课本中一些内容仅靠简单的叙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运用导学案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也许通过一个提示就可以让学生顿悟,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同时也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是高中教学的难点,若仅按课本的描述来设计问题,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电子运动微观印象和掌握电子能量与排布的关系.若以课本描述为基础,设计问题,形成悬念,能够诱发学生的解疑动机.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如何运用导学案

1.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出具有“磁性”的导学案

作为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巩固的导学案,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学案的优劣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要以教材为基础合理设计,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又要夯实基础.教师作为导学案的设计者,应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角度出发,合理设计导学案.

2.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这样,可使学生记忆深刻,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一目了然,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可以保证实验安全,节省化学药品试剂,节约能源.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间讨论复习所学知识,进而引出新知识点, 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对于经典例题的讲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再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虽然课堂时间有限,但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以便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在下课前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中学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案 教学法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单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由于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薄落,学习习惯也较差,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不大有预习的习惯,即使有预习,也不知道怎样去预习,上课时不能积极参与等情况,以致造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的现象,如果再不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将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目的,在新高一进行利用数学学案来教学的教学实验。“学案教学”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我们学校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们的学案教学法:

一、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

①组织全体课题组长进行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和有关学案教学的理论;②积极宣传利用学案来进行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学案进行主动学习的热情;③集体备课,参与学案的编写;④实施学案教学;⑤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即使调整、完善学案教学;⑥对学案进行汇总、修改和完善;⑦对学案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不断深入研究。

二、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技能和意识的培养;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上只能被动学习,无从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更无法看清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它不是“教案”的简单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学案的编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光要知道他们用好学案后的感想和建议,我们也可以事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点的顺序和问题的难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学的全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

三、“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知识要点: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难点和本课内容简析。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课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等。

自学过程:包括复习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要简单易懂,生活化,适合本地的学生。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的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运用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小结与反馈: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四、“学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教师编写的数学学案难易程度要控制适当,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调整;②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学生如何参与及参与的程度怎么安排;学生在使用学案学习时,教师如何改进先前的教学模式以协调学案教学;③学生的反馈是否落到实处,同样,教师对反馈的处理是否及时和有效;④学生在使用学案后是否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⑤通过参与数学学案的编写,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否有提高。

五、“学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中学教案范文第6篇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的案例教学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运用.起初案例教学法用于管理、法学、经贸等学科,效果明显.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案例教学法也开始运用在教师的培训.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法就是指老师采用教学案例为基础,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有效掌握特定知识的教学方法.其所说的案例,即指拥有普遍性抑或代表性的特征事例,其围绕事件而展开,并对其进行陈述.案例必须适合教学的最终目的,师生围绕着该案例进行审查、深度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交流.所以,应用的案例中每一个步骤都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并能清晰见证其背后隐藏的教学任务.实施案例教学,师生间能紧密联系,加深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同时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效果显著.

二、初中数学教学于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与意义

作为一种对学生逻辑思维、推理和判断要求非常高的数学科目,与文科科目不同.文科类科目大多需要的是大脑的记忆,例如语文、英语等,但数学要求更多探究与创新能力,并且是手脑并用.中小学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老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对学生的导向工作.“学”不仅要满足于“会”,更要引导学生学习的“法”.学会学习嘛,也就是让学生变得会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加强并提高学习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缘由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事例,大多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内容提到的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平时生活和日常学习里的某方面.因此,人们谈到:好案例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其将数学的思想方法融入其中,得以能够让数学的“实用性”鲜明地表现出来.结合案例教学法,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引导教师教学,学生快速地就会对抽象的理论和生活生产的实际结合感到兴趣,从而渐渐开始变得乐于好学、探究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法很有效地改进了学生对“灌输式”教学法带来的倦怠现象.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1.调动典型案例的激励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本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进行相互交融,共同提高、发展的双方互动的过程.案例为教学进行中知识的重要载体,要求老师和学生彼此有良好的情感基础,采用引导学生感悟问题内涵的同时,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内容,使教学问题生活化,进而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学习兴趣和重要性,从而能够为更好地开展问答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明确要求,中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典型案例挑选和设置时,将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象,结合数学问题,有效地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情感的建立.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过程中,老师在选择题目时,联系学生“最近发展区”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把数学问题和现实中的“建仓库”现象合理结合,设定了“某单位计划在长20米、宽12米的空地中划出一块长方形的平地建间仓库,使仓库四周的剩余部分一样宽,且余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求此宽度.”让学生在感受和理解问题条件内容的过程中,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有效地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效推进数学问题的教学进程,为陶冶良好学习情操打下基础.

2.体现典型事例的创新特点,增强学生积极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教学表明,对知识进行整理、消化、传授的过程,教师开展知识传授和讲解,教师通过“创新”的思想,对教学资源开展“二次加工”,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类型,才可以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所以,教师在开展问题教学活动时,联系学生的学习要求与课堂教学内容目标,采用创新、甄别的求变制度,对现存在数学问题开展有效的“改造”,然后把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重难点,创造出能很好激发学生创新求异的意境,让学生在解答与分析问题中,思路变宽,思维活跃,方法多种,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例题已知一次函数y=x+m与反比例函数y=m+1x (m≠-1)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P(x0,3).(1)求x0的值;(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此例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一道与“一次函数”知识点内容相关的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此问题设定前,已对数学问题进行了有效地整理,结合课堂知识点内容与其他知识点内容的内在关联,将现存问题进行加工整合,然后设置出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一系列教学实践表明,此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将知识点内容得到有效传授,还可以使学生在问题条件辨析时,明白此知识点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3.重视互动性,设定辨析特性问题例子,提高学生解答问题效率

案例九年级一班进行现场教学.他们组织课外活动小组使用标杆测量了学校旗杆的高度,并画出了比例图.图中,标杆的高度为CD=3 m,标杆和旗杆之间的水平距离为BD=15 m,人眼距离地面的高度是EF=1.6 m,人和标杆的水平距离为DF=2 m.求旗杆AB的高度.

某学生是这样求解的:

因为CDFB,ABFB,

所以CD∥AB,所以CGE∽AHE,

以上只是重表层的口头回答形式,轻深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众所周知测量在实际的操作中带有一定的误差,而要得出:“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千真万确的定理,又岂能仅仅只是这带有误差的工具所能阐释的呢?因此,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老师“只关注答案,而没有倾听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忽略了对学生思考方式进行教学指导的单向的做法.因为只让学生知道答案或结果,老师无法看出其思维过程是否恰当或考虑是否全面;老师没有给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学生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同时也约束了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四、提问实质不清

在初三复习教学中,老师在讲述专题内容时,是直接告诉学生已有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程序,而不是启发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经历探索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许多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偏差仍普遍存在,使得数学问题教学的误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潜能的开发.

例如,在一节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中考专题复习课中,老师的做法是先帮助学生梳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紧接着老师出示了四道习题:

按要求分别解下列方程:(1) (x-2)2=9 (直接开平方法),(2)2x2-4x-9=0 (配方法),(3) 3x2=4x-1 (公式法),(4) 3x-2=(3x-2)x (分解因式法).

很明显,上述老师的执教在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若将上述四个问题改为:

(1) (x-2)2=9(2) 2x2-6x-9991=0

(3) 3x-2=(2-3x)x (4) 3x2=4x-1

中学教案范文第7篇

1.案例教学法中学数学教育应抓住生活数学,对每个重要知识点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讲解,而进行案例讲解的关键步骤为:首先:案例选择教师课前应根据课前内容事先选择良好案例,主要根据教学单元知识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例如:在讲解正弦函数图象时可运用到电工基础知识中正弦交流电变化规律作为教学案例.其次:案例分析当教师讲解完基本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对选择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新类似案例进行求解,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结束课堂案例式教学.学生通过不断深入分析及案例讲解,不仅可充分掌握自身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获得知识技巧,更会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

2.学习动机培养(1)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探析作为学习压力最大的求学阶段,中学教育是个人成长教育中的转折点,对个人学习理解能力要求颇高,繁琐的学习令学生不感兴趣,厌烦学习最终讨厌教育.要使学生受教育阶段能最大化吸收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必须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养成将个人能力最大化,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乐趣,最终热爱学习.根据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教学成果之间成正比例,自主学习者比被动学习者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57%.学习动机越强,取得的学习成果越突出,突出的成绩反过来也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加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动机越积极,对知识掌握越持久.根据现代教育学表明,教育有“好奇阶段”和“求知阶段”,而动机则有“迫动性”“导向型”和“持续性”.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动机有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竞技水平,树立远大目标,在中学阶段取得优良成绩.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增强自身知识全面性.学习不光是理性教学过程,感性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成份.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通过肢体语言或幽默笑话等感情因素展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为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环境.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大多数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动机较强烈,对知识极为渴望,中学阶段反而呈现低迷状态,厌倦学习.既然学习动机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学习有如此的促进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如何进行有效化开发至关重要,应有益于数学教学体系朝积极化方向变革.①改革课堂教育体系.多元化社会的出现,极其吸引学生眼球,学生逃课上网等一系列厌学现象的出现,真的只是学生自己不想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行为被认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影响因素,教师起到引导性作用,课堂讲学占据重要影响比重.中学学生思维还未定向,受教师影响较大,现代课堂教育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机激发必须建立在优良教师表率下.现代课堂教学需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活动为根本”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创情景化教学取代课堂严谨教学的新篇章.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作为课堂教育主体因素,中学阶段老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起到答疑解惑作用.并非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迂腐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解决.②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减少对中学学生思维控制,提供轻松,好学的氛围是教育学家普遍认同的观念.教师主导性作用在提供给学生自由主动发言,表达方面尤为重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吸引学生向更深层探索是当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有效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学生更易于在轻松氛围中吸取知识.应该将问题情景化,营造一种舒心,舒适,轻松和有利于学生学习之氛围,令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养分,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学习过程难免出现差错,利用寓教于乐方式可以避免无形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导致害怕开口甚至不敢开口所造成的尴尬.敢于大声说出数学,乐于勇于参加各大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养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③设立表扬制度.“没有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采用多样化,多形式表扬机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采取积分制,每隔一个月奖励优秀个人.抓住人性中好学上进的求学性格,合适的表扬制度会令其他学生积极学习,形成学习攀比之势.采用评价积分制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性,不会参杂任何人为主观因素,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成功,受到大家表扬.表扬制度的成立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造星制度,学习好,表现好就会受到全班甚至全校表扬,中学生在强烈虚荣心的影响下定会激发自主学习,不断学习之兴趣.④开展中学数学竞赛.这是升级版的表扬制度,只是竞赛更难于平时表扬.竞赛是最有效也是最高效激发顶尖学生学习动机,调整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手段之一.凌驾于题目的优越感和凌驾于同届学生之上的虚荣感会满足众多学生的心里需求.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示,在竞赛过程中,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和赢取对手获得尊重的心里会更加强烈.由于竞赛过程中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兴趣较平时更为强烈,因此,竞技水平会好于平时学习状态.再次,任何形式的竞赛,奖励制度实质都是造星运动,任何人都想被尊重,这是抓住中学生强烈虚荣心而设置的激发动机方式.

二、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1.教师要传授正确教育方式现阶段在中国教育机制和社会经济特定发展下,中国的教育停留在任务教学的阶段.著名学者赫尔巴特说过“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教育是长久之道,并非短时间追求成绩的高低,打破过去以成绩来衡量个人发展的迂腐思想.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心智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扮演着学生发展道路的导师.其次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将数学化教育夹杂在游戏中开展任务教学,或在学生接受能力强的方面掺杂教学任务,将传统任务教学个性化,分散化,便于学生吸收与掌握.再次老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现实化,故事化,通过讲故事这种小朋友喜爱的情景模式将数学教育贯彻其中.众所周知,当我们神经处于放松阶段时吸收知识最快,好比海绵只有在完全松弛中才会吸收最多养分.即达到任务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热潮,形成主动吸收模式.

中学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案例教学;应用

在新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案例教学己成为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案例教学法己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和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我们能否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系统地掌握化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积极探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化理论为实践,学以致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编写案例和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既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的概述

(一)案例教学的产生和来源

案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也被称作范例、实例、个案和个例等。案例最初用于医学界,是医生对病案、病例和医案的专有用语。案例教学在西方源远流长,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产婆术”,被后人视作案例教学的雏形。由此,苏格拉底开创了案例教学的先河。19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最先将案例教学运用于法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佛?哥伦布?兰戴尔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培训,将案例教学引入法学教育,并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案例教学教材,赋予案例教学法现代气息和现代意义。哈佛大学对案例教学的实践、改进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案例教学在世界各国的开展和运用。目前,案例教学被不同程度地运用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中,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日益成为各学科进行教学、培训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典型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向受教者再现真实的教育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良性互动,加深受教者对所学内容的领会,提高他们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和形式。

(三)案例教学的应用范围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这些技能通常是管理者、医生和其他的专业人员所必需的案例还可使受训者在个人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环境必须能为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及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设施进行沟通。但是,学习者必须愿意并且能够分析案例,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由于受训者的参与度对案例分析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化学教学案例的特点

化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化学教学情境的描述(以《乙醇的性质》为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化学教学方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①、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从化学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化学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物质结构的问题,需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如《乙醇的性质》中,酒精是我们生活常见的化学物质,在介绍他的物理性质时,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酒精的物理性质等,从而归纳出纯的乙醇的性质。②、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从化学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应以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或在课堂上组织对化学案例进行研讨和评析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化学案例,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学生对《乙醇的性质》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不但使学生了解乙醇的常见性质,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乙醇的应用,进而推出其他醇类物质的应用理论性知识,通过具体的时间经历,使理论和实践得以完美结合。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体现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学科价值

化学式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注重实践,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学科的理论性体现了一种宏观的、全局性的学科特点。学生只有充分关掌握了化学理论知识,同时关注说呢改变和化学有关的生活,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由于理论知识是从事实中来的,那么在教学时就应该让这些知识回到现实中去,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习者充分认识到化学的实践性学科价值。

(二)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长期以来,化学课堂教学过分注重已有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既成定论和标准答案,一味地用已有的教育研究成果中既有知识息武装学生的头脑,无视学生的困惑心理和思想矛盾,严重束缚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呆滞,陷入灌输化学理论知识的囹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案例教学法侧重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非单纯的知识获取。“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打破学生思维的惰性和定势,拓宽他们的思路,让学生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分析同一个案例。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分析案例时闪现出的思维火花,也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促使灵感或顿悟生成。

三、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两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即“例——规法”和“规——例法”。“例——规法”是一种从特殊证到一般规则的教学方法。而“规——例法”是从一般规则到特殊证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应是因材施教、灵活掌握。

(一)借用案例巧导入新课

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犹如戏剧的开场白,也类似于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在课堂教学中也确实如此。导入设计得好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导入需要一个恰当的案例,案例是一个学习的背景,最重要的是根据案例所设计的问题,这个是实施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问题的设置能够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中,我首先举了一个真假黄金的生活事例,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用化学方法区分真假黄金,那次课教学效果相当不错。所以选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导入新课,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使他们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并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巧妙地把学生带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认知条件。

(二)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

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案例。在讲授某一问题时,插入一些案例,这样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易于理解理论问题,而且这样的讲授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在案例分析中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当学生的注意力不再集中时,教师组织学生从现实中去找事例来进一步论证理论的正确性,这就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胜心以及表现欲,由此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三)课堂结束部分巧用案例

在每一节快要结束之前,当学生学习完一些理论知识之后,引入一些相关的案例,结合之前学习的理论以及案例中涵盖的问题,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样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起到巩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4).

[2]强光银.《中学化学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社,2004

[3]彭秋明.《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郅庭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中学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 数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01-01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中小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总是扮演着一个知识传输者的角色,而学生们的角色则是不停的被灌输。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学生们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也增长了学生们的厌学情绪。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中职院校的学生们看来,学习数学主要是以应用为目的,但是目前的数学教学却很少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不够重视。所以,找到一个能够有效的进行教与学的方法,成为了每一个中职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案例教学法则很好的改善了这一现状,弥补了传统中职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了帮助。

1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就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当中的典型事件,对典型事件的描述。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一种教学的实践,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们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间,教给学生们如何分析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从而提升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们对数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使得数学教学的叙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一个好的案例,包含着大量的细节和信息,可以将一部分真实的生活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充分,联系更加紧密,是学生和老师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工具。案例三大要素:案例必须是真实的;案例总是基于仔细而又认真的研究;案例应该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在教师教育中,案例使用的目的有三个层次:(1)案例作为例证;(2)案例提供了分析问题、同化的观点和考量行动的机会;(3)案例作为个人教学反思的催化剂,案例还可以被用来进行模拟决策和问题解决,教学案例第三个目的是促进个人教学反思。

2 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以及概括总结。

2.1 案例引入

一般情况下,教师引进的案例可以是自己编写的,也可以是引用别人的。对于自己所编写的案例,教师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侧重对自己编写案例的感受、编写过程中所思考的问题和遇到的趣事进行讲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明白该案例的整个过程,也可以充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对于引用他人的案例,教师们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手段进行案例的讲述。

案例的编写和引入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核心内容,案例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数学教学成果的好与坏。教师在引进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一些与数学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的案例。另外,可以引进一些既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其他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的案例,这也算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一种响应。

2.2 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比如: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案例中哪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解决案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以上问题都是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的问题,很多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可能还会有其他一些更具代表性的问题出现。一般情况下,案例讨论的过程主要是:开始―― 找出疑难问题―― 提供解决方案―― 讨论如何实施。

2.3 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3 具体例证

3.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我国古代,9是数字之极,代表尊贵之意,北京天坛圆丘的地面由扇形的石板铺成,最高一层的中心是一块天心石,围绕它的第一圈有9块石板,从第二圈开始,每一圈比前一圈多9块,共有9圈,以象征“九重天”之天数。请问:9圈共有多少块石板?

此例以中国古建筑作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进行景物的动态演示,变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为活泼有趣的、重在学生参与的数学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领悟、感受数学“奇景”。经过思考,学生很快明白本题即已知首项、项数、公差均为9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通过选用公式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由此,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记忆和理解,而且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和用途,达到调动兴趣、激发求知欲、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3.2 等差数列与单利终值的计算

某企业有一张带息商业汇票,面值一万元,票面年利率为8%,按单利计算。问题:(1)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分别是多少元?(2)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数据排成一数列,有什么特点?(3)从以上五个数据的规律,你能知道第n年年末的终值是多少元吗?

通过此例题,让学生在理解数学中等差数列的概念的同时,又掌握《财务管理》中单利终值的计算方法。

4 结语

综上来看,案例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如若和相关专业课程结合,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中存货的管理一节要计算企业的最佳经济批量,涉及数学中的导数知识,因此,要求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补充导数知识,为专业课教学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中学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中职数学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中职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是中职教育走向未来的关键点。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明显已经落伍,因此,寻找一个教与学的切合点才是重点,而案例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例举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编写教学案例、设疑问难指导、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体评价四个过程。

1.教学案例的编写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和前提是案例的编写与搜集,编写和搜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撰写教学案例并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分发案例,人手一份。

例如:抵押贷款——每月还贷问题

模型:设贷款额为A,月利率为R,抵押贷款期限为N个月,按复利计算,每月还钱x元,还款约定从借款日的下一个月开始。

x=〔A×R×(1+R)N〕÷〔(1+R)N-1〕,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只需代入贷款数额和月利息率、期限,即可很快算出每月需向银行还多少钱。

例:王某贷款买房,共100万,首付了40万,其余向银行贷款,申请按揭,银行的月利息率为0.75%,贷款期限为20年,试问王某每月要还银行房款多少钱?

2.设疑问难指导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敌深入”之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①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述案例,笔者设计了如下3个问题:

(1)目前很多中国家庭都在贷款买房,每月在供房,如何计算房贷? 转贴于

(2)贷款多少合适?

(3)王某共付出了多少利息?

3. 组织案例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讨论中,允许学生自主发言,并可以相互辩驳。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参与者应该在讨论中起到引导和启示作用,使讨论不至于偏离主题。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最后,教师要对全班讨论的结果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

对上述案例解答:

A=600000,R=0.0075,N=240,代入x=〔A×R×(1+R)N〕÷〔(1+R)N-1〕,

x≈4519。

答:王某每月需向银行交4519元。

4.总体评价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在前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 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位置

中学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人文地理

地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涉及到人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人类地理学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呢?这就需要面对社会和学生生活的现实,需要将大量的案件与中学地理内容,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效果。地理学有着丰富的案例资源,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运用呢?中学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合理的教学设计。

一、人文地理案例的选取原则

在新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混淆地理情况和例子。地理情况包含在有困难的情况下,包括典型的真实事件的地理问题。一个例子是对一个实际情况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一个或多个困难的问题,甚至还可以含有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例子只是为了证明地理现象或原理。在这种情况下,案例可以激发讨论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理案例素材和一般地理教科书材料不同。地理素材把地理事物作为最主要的描述对象,而一般的地理课本以概念、原理为基础,书面表达简练、概括。地理案例叙述的是一些细节和相关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知识则“蕴含”在其中。一般的教材往往是在总结语言中使用直接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结论明确。案例是集成的一个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的特点,对于教师来说,相当于教学工具的载体。

教学案例应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等内容进行选择,并考虑典型、科学以及时代特征、对信息的足够充分性,难度设置要合理。从实际人文地理事件选取案例,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为了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故事的内容和来源要多样化,应该有丰富的和渐进的特点,要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启发学生。教师要选择一些经典的案例,这些案例既要代表性强,又要有广泛的地域覆盖面,视野开阔,具有显著的意义和地理教学的价值。例如,案例教材“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是值得采纳的重要的教学资源。只有合理安排和恰当选择教学案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课堂案例教学组织实施策略

(一)呈现案例

案例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构成部分就是陈列柜,从案例教学开始就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展示,不但能够节约时间,使课堂效率增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

案例介绍要直观,灵活多样。一般教师会发出地理文本数据,多媒体演示工具,教师或学生还要参与有关的模拟角色表演。无论演示还是表演,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联系的事实情况和感觉来适应学习环境。

根据案例长度和难易程度不同,教学时间可能会不同。如果案件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完整的展示呈现,不要所有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如果案例很短或比较简单,可以呈现在课堂上。

(二)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案例讨论是基于案例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要挖掘案例潜在的问题,这是事实和课本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讨论者,教师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师在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多加以鼓励和肯定

案例研究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案件具有模糊性,就会使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在讨论和分析中,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因果关系去观察问题并分析和总结,学生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批判、质疑的方法来参与讨论,所以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从过去简单接受转变为自己去积极探索。而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时,尊重、鼓励学生。

(四)应用拓展,整合提升

由于每次的案例是特定的,因此,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为了掌握地理原理,案例研究应适用于拓展学习。学生可以使用一个新的案例进行同样的地理原理的学习,这是教学的关键一环,以确保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新的地理学原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对他们的创造力也会有一定的激发。在第一次案例学习后安排其他的案例学习,扩大两次之间的学习间隔,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知识,并有时间仔细阅读新的案例,并和之前所用的课堂案例进行比较。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更新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学会并懂得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爱玲.地理案例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l).

中学教案范文第12篇

案例教学法是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Langdell)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20世纪初,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始采纳案例教学法,最初是利用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以帮助学生能像管理人员那样思考问题,做出决策。之后,案例教学法在西方教育界迅速崭露头角,被广泛运用于法学、医学、商业、企业管理等教学领域,逐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郑金洲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案例教学法以下定义。“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的”。“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与本课程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根据教育界对案例教学法含义的共识,结合广告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广告教学中运用的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收集和加工典型营销传播现象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完整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再现真实的营销传播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做出判断和决策,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进一步学习理解原理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即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育中的误区

由于我国广告教学长期以理论教授为主,侧重强调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过程缺陷,导致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很多误区,只有消除这些误区,案例教学法才可能真正在广告教育中施展开来。

2.1误区之一:案例教学等混举例说明主张案例教学就是“举例说明”者,以为教学中有案例就是运用案例教学法。即是教师先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再结合案例进行说明使理论具体化。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并非举例说明那么简单,首先,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的,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仅处于次要地位。其次,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们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营销传播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诵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组织讨论和积极评价。再次,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不断交往的过程,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法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举例完全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

2.2误区之二:案例教学等同事例教学主张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复述”为主的事例教学法,即是以大量案例来吸引学生。课堂上只有老师对案例的描绘,很少有老师和同学的激烈辩论,老师在最后还要公布案例的“标准答案”。这样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教学,只不过是对广告概念或原则讲授的少,对案例描述介绍的多,学生仍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案例的灌输。案例复述往往是对已有结论的论证,它对学习者的启示和警醒作用十分有限;而案例则是需要在讨论和分析中才能找到结论的特定情境中的事件。有的案例甚至很难得出结论或无法得出结论。事例教学比较简单,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随时插入,所用事例也往往是信手拈来,不必精心准备。而案例教学的要求则高得多。这种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有其完整的教学过程。事例教学手法单一,以授受问答为主,而案例教学能对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组合。案例教学重要的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营销传播运作中的思考过程。案例教学真正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具体的广告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方法技能。

2.3误区之三:案例教学就是实践教学主张案例教学就是实践教学者,混淆了二者的含义。案例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共同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获取广告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更要通过对广告案例分析、追问的过程,养成学生反思实践问题的精神,提高反思实践问题的意识,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发展与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不是要学生死记知识条目,而是重视逻辑推理和辨证思考的过程,形成怀疑和批判的学术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仅仅是突破传统广告教育中只关注知识讲授的弊端,提高学生营销思维能力。但是案例毕竟是经过加工过的事实叙述,仍然不是完全的社会真实,案例教学法也不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广告实践,学生对于接待广告主的技巧、客户服务、策略选定、提案陈述、广告文书、广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并不能通过案例教学法完全获得。所以,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本质上是大相径庭的。在现行的中国广告学高等教育模式中产生的课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目的就是在于进一步培养广告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为学生进入职业状态做准备。

3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学中运用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有其完整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评价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有周密的准备和精心的实施。目前学术界对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学中的运用概括性总结和表征化地描述居多,而结合广告教学实际真实再现认真分析其运用过程的则罕见。笔者结合自己在广告教学中的体会,以一个原创性的案例教学的演示分析为基础,探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设计和运用。在品牌定位的课程讲授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定位的本质即定位是针对潜在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品牌的特性所做的营销传播活动,笔者选取了可口可乐新可乐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广告定位所依据的三个重要的参照因素: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市场地位。

案例1:求新还是坚守—

—可口可乐的定位困境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成功的品牌之一,因为可口可乐是这个市场的首创者,也是人们心目中饮料市场的领先者,因而可口可乐一直坚守自己的领导者定位,最具代表性的是它1942年的广告语:“真正的饮料(therealthing)”,表明只有可口可乐是正宗的可乐,其它的都是仿制品。20世纪50年代,可口可乐在对百事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可是接下来10年里,百事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定位:新一代的选择。通过系列广告大力宣扬青春、充满活力、富于挑战性的百事精神,“认为自己年轻的人现在就喝百事”,从而导致美国年龄在25岁以下的人几乎都迷上了百事可乐,抢夺了可口可乐在年轻人中的市场份额,成功与可口可乐缩小了差距。70年代,“百事挑战”运动针对可口可乐的口味,强调自己的稍甜配方更胜一筹。80年代,百事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巨星策略进一步挑战可口可乐的霸权。1981,可口可乐老大地位岌岌可危,市场份额不仅输给百事,还输给芬达、雪碧、健怡可乐。同时,可口可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配方的新可乐,在与百事和传统可口可乐的口味测试中,新可乐被消费者认为是口感最好的。面对百事的强劲挑战,可口可乐公司是否应该放弃原来的已有99年历史的神秘的“7X”配方,推出一种新配方的新可乐?

(一)课前准备阶段

教学目标:①加深学生对广告定位依据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着将等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市场地位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分析中去。②初步训练学生的广告定位决策能力。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到案例1是广告定位中真实的经典案例,具有争议性和可分析性的价值,且能较好地体现产品定位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故选定此案例以期望实现教学目标。第一步,教师的准备。教师对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做深入的分析,确定案例讨论中的焦点问题。第二步,学生的准备。每一位学生于课前一周已得到教师打印好的案例材料,并按教师的嘱咐认真阅读、分析案例并写好发言提纲。

(二)课堂实施阶段

教师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约6至7人,并设计出案例分析、讨论的步骤。第一步,设疑激趣,呈现案例。考虑到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将打印好的案例已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对他们来说,案例己无好奇感,故课堂上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并提出6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①可口可乐是否应该推出全新配方的新可乐?②可口可乐遭遇困境的关键原因是产品的口味吗?③可口可乐品牌的定位与核心价值是什么?④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品牌的期待和心理需求是什么?⑤为什么定位大师里斯和屈特说“定位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而是针对潜在消费者心智所下的功夫。”⑥广告定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此时,师生再一次熟悉案例情境。此时仍处于案例的导入阶段。因此第二步的设计和安排非常关键。第二步,启发引导,展开讨论。①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发言,消除他们的紧张感,让他们在小范围的热烈讨论中互相启发整理思路。具体做法是小组每个成员先简单的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批评、补充。接着小组成员对按教师提供的案例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意见,展开讨论,一个问题结束了,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最后要求各组总结,形成自己的结论,注意在小组范围内不一定要达成一致意见,只要其理由充分,每种意见都要统计。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分别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②全班讨论。各小组选派2名学生结合案情分析情况进行观点陈述,其他学生认真听,评判观点、结论,进行补充,或质疑,或提出反驳意见,学生全面参与。教师将不同观点板书于黑板上,同时对个别质疑进行解答。对案例1,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形成三种意见:A、以全新配方的新可乐取代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以更好口感作为新的广告诉求,跟百事打口味战。新可乐不会影响可口可乐的领导者定位。B、保持可口可乐的传统配方,因为消费者选择可口可乐是出于品牌认同,而不是仅仅是口味。独一无二的原创性是品牌的核心资产,新可乐使自己身份模糊,动摇品牌的领导者定位。C、同时销售传统配方和新配方的可口可乐。这样可以讨好消费者偏甜和偏淡的两者口味要求,比较保险。教师此时注意引出与论题相关的广告知识。第三步,以案论理,总结延伸。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有一个总结,在总结中教师往往要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广告定位理论知识。案例1涉及针对产品功能还是针对消费者需要进行定位的矛盾冲突以及在这种矛盾冲突时如何决策的问题。事实上,定位不是对产品本身做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期待比产品本身要重要的多。可口可乐19世纪80年代推出时是市场上唯一的饮料产品。它首创了一种新产品种类,品牌的名字就成为产品本身。20世纪大部分时间,广告充分利用它的原创地位,也是它配方保密的原因。而新可乐与品牌定位背道而驰。新可乐的定位出让了它最关键的品牌资产:原创性。可口可乐的品牌角色是看守者,他们不能改变旗舰品牌的口感,不能改变它的形象,惟一能做的就是保卫自己珍贵的品牌遗产。事实上,可口可乐公司1985年的确推出过新可乐。这一决策大大低估了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完全没有估量到许多人对传统可口可乐的那种深切、持久的感情。人们因为买不到传统可乐愤怒,媒体和众多消费者强烈抗议,抵制新可乐。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公众的压力就迫使可口可乐公司完全撤下新可乐,恢复了老可口可乐的生产,从此回归经典可乐的定位,在以后的营销传播中可口可乐再也没有用“新”来形容过。教师要指出学生根据消费者需求、品牌核心价值和市场地位进行定位决策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

(三)课后评价阶段

在案例1的学习中,学生是从一个营销广告人员的角度参与到案例分析中的,他们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决策人实际面对的那个两难情境,要承担一定的职业责任,要感受来不确定性后果的压力,认识到营销决策可能要冒风险,并且懂得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他们通过这种亲身的体验认识到在广告定位原来是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真实的案例情境让他们懂得了在做广告决策时,应考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最好的行动?为什么?以及行动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同时,案例也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也能考察学生对本章节理论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广告定位的内容。此外,对案例的共同讨论能有效增强学生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相互合作能力。

4参考文献

中学教案范文第13篇

一、提高教学效果

迫于课时紧张的压力,我们总是在寻求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学案教学”能够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首先,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人学习活动。其次,省去了教师在黑板上大量板书和学生抄题的步骤,留给师生更多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可以扩大课容量。第三,便于学生记笔记,便于学生查阅和复习。学生透过学案,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第四,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厂知识,又学会了学习。总之,“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它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二、如何实施“学案教学”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明确学习目标板块。教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除提出要求外,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师生具体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来培养与体现。

2、明确重难点板块。知识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疑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生“会学习”的最佳切入点。“教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向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在逐渐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的同时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置自学提纲、思考题板块。这是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较为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4、设置整理知识结构板块。能使同学们形成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

5、设置巩固练习板块。这也是学案中的基本要素,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

6、设置讨论题板块。此板块主要设置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综合问题的讨论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接触高考。

7、设置自我反思小结板块。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帐人。

三、严格管理,检查学案

老师要每天检查教学案,严格管理,每周、每月督促学生及时装订,妥善保管,作为复习的重要依据。因为有相当—部分学生由于初次接触学案,又不是常规试卷,往往不加以重视,经常出现不完成作业或弄丢的现象。所以教师应严格管理,从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实施,利用学案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U币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教师可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

中学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30-01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笔者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一点想法,跟同行们一起探讨交流一下。

一、中学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使用的案例质量不高,缺乏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以及依托,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教学平台,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师生进行共同探讨和知识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学案例的阅读、思考、交流和探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等效果,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对教学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学特别是高中地理的教材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和很多章节的内容,要求的教学案例也很多,而实际可供选择使用的案例并不多,目前的高中地理的教学存在单一知识点的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的案例也难以发挥辅导教学甚至引导教学的作用。所以中学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的实现应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来实现,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相应的经验和阅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被动的学习心态。因此,不能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模式,当然也难以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

3、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指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教学的有效组织和控制,但由于大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地理教学经验,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能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从而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研究、教学判断和思考的教学。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案例,但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些教师把案例教学当作讲故事,招呼学生漫无边际的议论一番,并未把握问题的实质。这些情形集中反映出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不了解。

二、有效提高中学地理案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精心寻找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案例

中学地理教师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选择地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方面收集适合教学的地理案例,从而扩展地理教学的范围,也能通过积累经典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思考积累案例,教师还可基于对教材以及学生教学特点的理解改编和自编案例。教师自编的案例能形成创造性以及更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适应性更强的地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课程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形成。

2、注重归纳迁移,拓展案例

地理案例只是以图表、图片,或者文字材料形式出现的素材,关键在于利用辨析、讨论等教学形式。在地理案例中,通过探究归纳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地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迁移运用中巩固。迁移运用的途径可以是单个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也可以是问题分析。拓展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设计一些微型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3、提高学生的课程适应性,增加学生参与程度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者和启发者。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为启迪,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和串联,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创设出积极有效的案例教学课堂,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

中学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阶段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案例式教学主要是针对问题教学提出来的。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而具体体现在案例式教学上。在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教学课堂要求运用新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中的学校与老师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案例式教学无疑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于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数学学科来说,在初中课堂上运用案例式教学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式教学策略的内涵理解

(一)案例式教学的涵义

案例式教学法起源还是比较早的,是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商业管理中运用真实情境或事件来讲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被应用到教育领域,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而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式教学法则是在更迟的1990年代以后。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案例设计,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等达到一种高质有效的教学目的。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数学重在公式、方法的灵活运用,数学课堂堂上也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学习,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多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氛围,真正做到营造健康、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与其它的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策略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的载体是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案例等,那么它就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因为那些习题案例都是学生在做了之后存在问题或者学生一起来探讨的,都是在实践中来的,再拿来在课上当作案例来讲解。从这当中也可看出,这些拿来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或者案例都是比较典型的,因而案例教学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才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一道典型的例题掌握一种方法,在练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后,案例教学发还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学生,按照“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老师更多的是做引导。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运用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以前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占主导性地位,即使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素质教育中的许多新理念或者新的教学策略依然得不到落实或者落实意识不够强。例如案例教学法,一些老师虽然有这方面的意识,但还不够强,或者只是单一地理解其内涵,因而在具体实践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在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较强的互动性。并且,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现在的一些案例教学课堂上,老师以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等为由,没有给学生共同探讨的时间,只是单纯的自己讲,学生在下面听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高。

(三)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不够具有典型性,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很重要,选择好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来讲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在一些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中要不就是照般教材上的例子,要不就是只参考教辅材料上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的少之又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三、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的探索

(一)首先是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

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要从两方面做起,先是要有案例教学策略应用的意识,这样才会在教学中积极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如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看法,习题案例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练习中来等等。其次还要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老师的案例教学是实际水平能力,要让他们会选择典型的案例,不断地创新形式,从根本上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功用。

(二)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在现在的信息技术化的时代,多媒体设备也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案例教学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用图片声音等来进行案例教学,还可以通过这种先进的设施联网学习国内外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既可吸引学生,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要创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案例式教学法的活动范围都是局限于课堂上、教室中的,这样没有延伸其时空范围,就没有创新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所以要通过创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性。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把各个习题案例分给各个小组来在课外或课后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把小组探究的结果形成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继光.浅议案例式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2]吴彩娣.浅析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