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营养 营养补充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科学的膳食营养摄入是保证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中营养需求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影响身体素质和成分的先决条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膳食营养对运动员来说能够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对训练的适应和疲劳的消除、防止伤病、有利于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的运动水平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以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的本科学生的膳食营养为研究对象,学生为19岁至24岁的成年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的有关运动膳食营养及网球专项营养补充的论文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观察法

通过对追踪观察网球专业本科学生日常摄入食品的种类及多少来推算运动员摄入的营养,总结运动员的饮食习惯,为研究做好充足详实的准备。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食谱调查与分析

(1)早餐:主食:油条、烧饼、糖饼、鸡蛋,汤类:大米汤、小米汤。

(2)午餐:主食:馒头、米饭、面条,副食:白菜、蘑菇、油菜、洋葱、豆芽等素炒菜;也有菜和蛋类肉类搭配的副食如西红柿鸡蛋、苦瓜鸡蛋、青椒肉丝等,肉食:鸡腿、鸡翅、排骨、肉丸,汤类:鸡蛋汤。

(3)晚餐与午餐种类大致相同,有时提供高淀粉类食物。

通过以上总结看出,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所摄入的食物中涵盖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这些运动员必需的营养物质。

2.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饮食习惯调查与分析

(1)早餐:一般为烧饼和鸡蛋,去食堂就餐的学生一般食用鸡蛋搭配油饼富含淀粉蛋白质的主食。

(2)午餐:网球专业学生进行午餐时通常会选择烧饼、米饭做主食,并搭配两菜一汤,但由于口味原因有时会出现浪费过多现象,这种情况下运动员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来应对下午的训练,造成过早疲劳的出现。

(3)晚餐:由于食堂晚餐与午餐供应食物的种类相同,学生在经过训练后偏向于“味道可口”的食物,忽略了维生素的摄入,不利于运动员在下午经过中高强度训练后的恢复。

(二)网球运动员的合理膳食研究对策

1.网球运动员训练日配餐依据及设计原则

网球运动是一项集技巧、耐力、爆发力、速度、反应等综合素质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员膳食食谱设计既要考虑均衡、全面等原则,同时也要针对每个运动员自身不同特点以及在训练、比赛前后不同生理阶段的状态分别进行膳食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建议:

(1)保证食物多样性,以谷物为主,营养平衡;

(2)早、中、晚餐及加餐的热能分配比分别保证为25%、40%、25%、10%。

(3)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热能配比要合理,分别是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质占11%-15%、脂肪21%-30%。

2.网球专业训练课后的营养和恢复措施

为了调整需要,以恢复最佳比赛状态和进行高效的训练,此时补充营养的主要目的在于达到或超过(超量补偿)赛前水平。由于赛后酶活性增高,机体急需必要的营养素(如糖原合成)。水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富含矿物质的水或功能性、运动性饮料,所以要补充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此时营养安排:

(1)运动后按照运动体重的偏差,应保证体重每下降1公斤补液1升。

(2)多方面的高糖饮食(大米、面条、土豆),使工作肌群的糖原快速、广泛、高效的恢复。

(3)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相应地减少脂肪的摄入(可食用去脂奶制品、低脂肉类),尤其是儿童和少年。

(4)新鲜的含糖食物,以及大量的水果蔬菜,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和纤维素,使机体能快速的消除疲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的饮食调查发现,他们摄入的食品种类较为单一、固定,食堂的午餐与晚餐所提供的食品种类、菜色基本相同,导致口味与营养单一,间接地导致了学生不在食堂内而是在校外就餐情况的出现。

(二)建议

学校应不断加强对食堂管理员和厨师的营养学知识培训;食堂应在采购时保证副食与主食原材料的多样化;加强食堂管理,严格控制含添加剂食物的进货数量,运动类饮料要根据其配方进行选购,碳酸类饮料要减少。

参考文献:

[1] 王维群.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运动营养学 营养 研究

一、运动营养学的发展历史

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也是运动医学中起步较晚的一项内容,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和恢复以及与运动性疲劳防治关系的科学。有人将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营养是人类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必要生物学过程,营养学就是以这种生物学过程及其有关因素和措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生物学科分支。在早期的运动竞赛中,对于运动营养的知识,仅仅是根据获胜运动员的饮食习惯来推测,还未从科学上加以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运动营养学进行研究、探索。我国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率先成立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对我国运动营养的创立、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体委于1987年正式成立了运动营养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发展迅速,到目前已有3个研究室(运动营养生化室、放免生理室和食品研究室)。同年代的研究机构还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在运动营养的教学和科研上作中做出大量的工作。

我国著名运动营养学家陈吉棣教授认为,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和恢复以及与运动性疾病防治关系的科学。它是研究内容十分广泛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为运动员适应运动强度供给能量提供理论依据,为运动员延迟疲劳和加快恢复,提高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提供合理膳食结构计划。营养是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相反,营养不合理,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

运动营养学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养学是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它不仅与上述两个学科继续保持着联系,而且还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如细胞学、医学、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运动营养学也是如此。

二、运动营养学的研究现状

运动营养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还很薄弱,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事运动营养研究的专业人员匾乏,这是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运动营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我国优秀运动员能量和营养素需要量的制定;运动员的铁、锌、铜营养状况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员长期控制体重与急性减体重的营养问题;运动员的体成分;运动员的蛋自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水盐代谢;训练中蛋白质摄入与肌肉蛋白质合成;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的营养措施;运动与抗氧化营养;运动饮料、运动食品、草药保健品和强力营养素补充剂的研制与应用;补糖数量、补糖时间、糖原填充的研究;低糖高脂肪对训练适应和运动能力的作用;维生素和无机盐与氧自由基清除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而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和其他健身人群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运动能量需要量的测试中,使用双标水技术测试能量消耗史为准确,而UX-01能量监测仪记录运动人群每日能量消耗则易于操作、实用方便。针对保持或控制体重的运动人群,应侧重对脂肪酸的研究,通过调整饮食以适应运动中肌肉和血液酸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

三、运动营养学当前的研究热点

1.运动营养补充品的功能研究

运动营养补充品是专门为运动员使用,可加到膳食中的一些物质,由维生素、矿物质、草药、植物性物质、活菌、食物组成物或提取物等制成的一类有特定功能的食品。运动营养补充品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调节功能,对运动员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研究与探索,将是运动营养学领域的一个亮点。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运动营养补充品的开发研制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作依托,其应用要科学化、突出安全、高效。

2.营养师的培养与发展

膳食是保证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保持运动能力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周丽丽、杨则宜、陈吉棣等对我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存在膳食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脂肪和蛋自质摄入过多,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三餐热能分配不合理,钙、铁、锌等摄入不足,运动中脱水、补液不科学。其主要原因有:管理人员和厨师对运动营养知识的了解不足,食物烹调方法和食物搭配不当。为了保证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必须对运动队加强科学、合理的膳食管理。因此,营养师的培养与发展应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3.关于运动员膳食、食品安全、运动饮料等方面的标准化研究

由于各运动项目的特殊性,不同年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尽相同,产生疲劳的时间和程度也不一样,恢复手段和方法也各有所异,因此,运动员的进食时间、食物种类、营养补充品的配方等都应根据各运动项目的耗能特点及运动员的年龄、性别特征来制定。目前涉及不同年龄、性别,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膳食标准化研究相对薄弱,应该及时开展相关研究,促进运动营养学的发展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

四、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目前,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运动与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适量运动是增强人体机能的有效途径,直接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科学合理的膳食能有效地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水平。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归纳为:针对不同训级别、训练时期、年龄阶段和性别的运动员制定出不同的膳食标准;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制定膳食计划,进行营养干预的措施还需要进步研究;对膳食摄入不足的运动人群骨骼肌代谢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运动营养的研究对象应面向大众:平衡膳食标准的制定;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的研究有待发展;针对不同的运动人群,制定详细、具体的营养素每日推荐标准迫在眉睫。另外,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在运动营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的运动营养研究工作的将向多学科交叉综合方向发展,这样做既能借鉴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加速自身的发展,又能将本学科的理论在相邻学科中应用,以验证本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的科学性,从中找出不足,如营养学与免疫学的关系、营养学与医学的关系等等,总之,运动营养这一领域还有大量的空白尚需填补。

参考文献:

[1]马国东.微量元素的运动营养学研究[J].冰雪运动,2005,(4).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营养知识 饮食行为

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是否拥有一个可靠的营养学知识基础。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青少年维持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基础,对从事运动训练的个体则更为重要。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员膳食存在不合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他们承受运动压力的时间恰恰与他们迅速生长的时间段相重合。因此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不少青少年运动员还模仿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不仅效仿他们的训练计划、技术动作,还效仿他们的饮食习惯,这将导致不良影响。运动员膳食结构不仅要求科学的营养配餐,还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为了解青少年运动员对营养知识的认识和饮食习惯的现状,为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浦东新区青少年运动员为对象,进行营养知识、饮食习惯及营养认知的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浦东新区第1、2少体校运动员,共302人(男性134人,女性168人);年龄在11-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4.12岁;运动项目有田径、武术、射击、击剑、划船、游泳等。

1.2研究方法

本实验对上海浦东新区400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收回350份,有效问卷共302份。问卷的名称是“运动营养知识、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运动员基本情况,二是营养知识,三是饮食习惯。

1.3数据分析

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频数分析。

2.结果和分析

2.1营养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39.1%的学生主要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营养知识;27.8%的学生主要是从父母那里获得;21.9%的学生主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回答从教练那里获得的人数仅占11.3%。没上过营养课的少体校运动员有275人,占91.1%。

2.2营养认知的调查分析

对浦东新区少体校运动员营养认知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

可见有很多学生认为营养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但却不知道营养对运动训练是否重要。

2.3学生饮食习惯调查分析

对浦东少体校运动员饮食习惯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青少年运动员早餐基本能够保证,吃零食、偏食、挑食现象较为严重。

2.4对学生营养知识调查分析

对浦东青少年营养知识的调查见表3:

从表3我们可知,他们对营养素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很差,其中学生对VA、VC、以及钙的缺乏症的回答正确率很高,可能与学生营养知识的来源有关,而对于运动期应该补充的能源物质这样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很低。

3.讨论

营养知识的来源是运动员掌握营养知识正确、全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确的营养知识结构是调整运动员健康饮食的基础。因此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营养知识的来源是影响其营养摄取、饮食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调查得出91.1%的运动员没有上过营养课或相关讲座,学生的营养知识主要来自媒体。浦东新区少体校的运动员其中一部分是住宿生,因此他们的营养知识来源应该更倾向于学校,但事实上他们的营养知识主要是来自媒体,来自教练的最少。而来自媒体的知识不能够系统化、全面化,容易把青少年运动员带入误区。近年,美国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一项研究发现,超过1/3的运动员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超过2/3的运动员认为这些补充可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1]。尽管在营养文献中已经形成这种补充无助于运动能力的共识,但他们却依然坚持这种做法[2]。因此改善教育和指导膳食对澄清这些问题是必要的。

本次研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40.1%的受试者经常吃零食,64.9%的受试者有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并要每天进行大量的运动训练,肌体对营养供给的要求较高,因此他们总是要吃零食来补充,因此零食的补充能否达到目的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其次,这些青少年运动员都住校或中饭在校吃,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他们手中的零花钱变多起来;再次,家长对他们的溺爱与疏于引导和学校缺乏教育等都导致了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因此家长、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餐饮人员和校医需要进行营养知识普及,从而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帮助学生解释清楚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让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引导自己的行为,彻底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营养知识匮乏,90.4%的学生答不出六个营养素中的任意三种,学生对电视媒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高,对运动与营养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低。市场上的食品层出不穷,广告也越发注意营养知识的体现,这也是导致人们进入营养误区的原因之一。

根据健康教育“K-A-B”(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模型理论[3],人们要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得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调查发现,虽然这些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知识欠缺,并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但其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说明对其开展营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紧迫、切实可行的。因为随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程度的增加、参加比赛经验的增多,他们了解的营养知识也有所增加,故在制定营养教育计划时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区别对待。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媒体、课堂讲授、教练员及营养师等途径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营养宣传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最后达到行为转变,从而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青少年运动员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他们肯定营养的重要性,并愿意为健康和运动成绩改变饮食习惯和学习营养知识。

4.1.2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知识匮乏,但对媒体宣传较多的营养知识掌握好一些。

4.1.3青少年营养知识来源主要源自电视、报纸等媒体和父母,来自学校的较少,因而导致他们对运动训练的营养补充问题掌握不好。

4.2建议

4.2.1应该在学校相关课程中把日常饮食中应注意的事项引入课堂,逐渐完善学生对营养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健康饮食打下基础。

4.2.2营养知识教育,应该不仅对学生,而且也要重视教师、教练和学校餐饮人员等。

4.2.3教练员应该把一些营养知识贯穿在每天的训练中,提醒运动员要加强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并告诉他们正确的营养补充方法。

4.2.4条件好的学校应该增加营养教练。

参考文献:

[1]Sobal,J&Marquart,L.M.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 use among high school athletes.Adolescent 1994,29:835-843.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运动营养 现状 解决措施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已经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也增加了运动营养学。尽管如此,高校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水平仍旧令人堪担忧,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及不科学的体育锻炼导致部分学生的身体指标出现异常,具体表现为:高校学生肥胖率偏高,体质偏弱,营养过剩,等等。据调查,2012年北京大学新生军训,有近3500名学生晕倒,由此可以看出,有很多高校学生仅重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却忽视身体素质的锻炼。目前,我国已经将高校学生体质情况纳入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中。笔者将阐述当前高校大学生在运动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相关的教学经验及运动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提出改善对策。

一、高校学生运动营养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的发展处于较不均衡的状态,有的学生身体状况能偶达到相关的健康标准,但是也有一大部分学生处于营养不均衡的状态。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是造成身体素质低下、健康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1.对运动营养知识了解较少。

运动营养是指人体需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从外界摄入一定的营养元素,以补充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进而维持人体处于健康状态。运动与营养具有相辅相成的联系,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如果人们一味地摄入营养,却不进行必要的运动锻炼,就会导致身体素质不高,同时人体的发育状况也将出现异常。同样,如果运动锻炼的强度过大,却没有采取相应的营养补充措施,就会导致人体的免疫能力低下,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或发生疾病。

高校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参加必要的运动锻炼,却没有明确地运动前及运动后的营养膳食方式,导致高校学生对运动营养知识缺乏。高校学生在进行运动锻炼前后,并不能为自己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膳食方式。据调查,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及饮食规律是造成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下的主要原因。为此高校需要构建学生健康保障体系,开设运动营养方面的课程,让大学生真正解到更多运动营养知识,真正认识到运动营养的重要性。

2.对运动营养知识的了解途径偏少。

大学生对于运动营养学知识的了解途径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其中体育教师的传授应该作为主要的了解途径,体育教师是与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的主体,其能够在体育运动实践活动中穿插一些运动营养学知识,以实际案例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事实上,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仅重视体育运动实践及相应的身体素质锻炼,却忽视对运动与营养方面知识的讲授。而且,高校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很少谈论运动营养方面的话题,导致对运动营养知识的了解途径过少,总体表现为:高校学生运动量不够,营养不均衡,饮食不健康。

二、解决高校大学生运动营养方面问题的具体措施

1.强化高校学生运动与营养健康意识。

合理的营养是保障高校学生正常工作、学习、锻炼的基本条件,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与后天的锻炼及营养的摄取也有很大联系。现代营养学表明,合理的营养对于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特别是身体机能状态、体力、运动能力、运动后体力恢复具有一定的价值作用。大学生运动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能力的强弱。但是营养过剩或缺乏,同样会造成人体健康状态的变化。为此,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重点应该强化高校学生运动营养健康意识,在公共体育和健康教育中加强运动营养健康的教育,以达到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倡导健康的运动营养方式。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提升大学生对运动营养知识的关注程度,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重视饮食质量和饮食方式,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偏食,多吃些蔬菜来保证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钙的含量不足应多吃些动物内脏、海产品及奶制品。大学生应该多向老师、辅导员讨教自身膳食补充及运动锻炼的不足之处,进而进行适当调节自身的饮食规律及运动量,以满足实际需求。

3.教师增加运动营养方面知识的储备量。

教师应该多进行运动营养知识的学习,认识合理膳食补充的重要性,多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进而学以致用。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资源,积极发挥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进行与运动营养有关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可以对整节体育课堂进行分解,选择适当的时机讲解一些有关运动营养对于不同类型疲劳的消除方式,让学生既受到体育锻炼又学到运动与营养理论知识。

三、结语

普通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肩负着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高校体育课堂是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由于他们本身对运动与营养方面的知识积累不多,故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后难以制订出科学健康的营养膳食计划,致使营养指标不均衡,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进而影响到高校学生的身体发育。结合大学生的课余训练和课外活动特点进行有效的运动营养与恢复方面的知识指导,对于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教体艺[2011]4号)[Z],2011.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训练营;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c)-0141-03

从2007年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招收第一批本科层次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开始,目前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已达10余所。各院校结合本地实际和院校特色,围绕专业定位、教学大纲、方向设置、培养目标等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在中国知网的收录文章中,以“休闲体育”为题名检索,篇目多达2799篇,且在以每年不低于300篇的速度增长,其中92%为2007年以来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亦是相当广泛,涵盖“休闲体育行为、休闲体育意义、休闲体育与幸福感、区域休闲体育发展”等多个方面。但在学生实际就业过程中,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并未突出新专业的优势,不少还是如同传统体育专业一样,做了初、高中体育教师,有些甚至未能就业。在休闲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之真正适应社会需求尤为重要。

1休闲体育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

大学生核心能力是指大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是其各种能力素质中最具特色、最强有力的部分,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比较优势能力。它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形成独有的,支撑大学生现在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大学生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竞争力。[1]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联。在论及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国内各校大同小异,毕业生能力的要求相对比较模糊。以最早开设该专业的武汉体育学院为例,该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特色在于“既具有较强休闲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运动指导与训练,又系统掌握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开设文化传播、户外运动、健身指导三个专业模块的艺术类院校河北传媒学院则“旨在培养能够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拥有休闲运动项目专长,具备把握休闲体育活动规律和洞悉休闲体育市场能力,能够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管理指导与推广、体育旅游与开发、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相关专业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传统师范院校淮南师范学院培养“具有休闲体育活动实践指导、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休闲体育活动组织策划和休闲体育教学培训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重实践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的培养方向则更加广泛,常州大学期望“毕业生可在休闲体育相关企业、政府或公益机构、休闲体育事业机构、大型国有企业等单位就业。培养具有集组织管理、实际运作、开拓创新为一体的休闲体育的领军人才。”英美等国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以培养休闲体育、健身健美、娱乐竞技体育等体育休闲娱乐业指导、休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休闲体育场所规划与布局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型的管理人才。[2]我国台湾地区将美国运动与休闲教育模式融入本土,发展相对较早,目前已臻于成熟。在本科层次上偏重于应用教育,以管理方向为培养重点,在研究生培养中,以运动与休闲教育的师资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为主。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明确讲“体育、竞技、运科、运休及餐旅专业学科知识能力;体育运动行政实务规划及执行能力;体育运动相关证照考取能力;指导及推广体育运动相关活动能力;体育运动学术研究能力”等五种能力列为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对比国内休闲体育专业的要求,台湾地区的要求更易懂、更清晰,也更具可操作性。结合国内外关于休闲体育专业就业能力的要求,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至少具备三个层面的能力:在技术层面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可以胜任大众健身、高尔夫等休闲体育运动的指导;在管理层面具备扎实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从事活动的组织管理以及活动场所的运营管理;在理论层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积淀,可以胜任新产品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2休闲体育专业训练营开设的必要性

训练营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集中开设的短期强化课程。在社会知识快速更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课程采取训练营模式,如社会上热度不减的减肥训练营、口语训练营等。在休闲体育专业开设系列训练营,是与其专业人才培养样紧密结合的。

2.1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习惯不佳

目前休闲体育专业所招学生均为通过“专业考试+文化统考”进来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不佳,学习能力不及文化考生。进入大学时,文化课成绩也只有同等分数线的60%~70%。因此,他们进入大学后,只想学习专业课,对于公共文化课学习普遍吃力,不感兴趣,特别是外语、数学等高中基础课程。他们厌学比例很高,“厌学”与“阶段性厌学”的比例高达76.90%;厌学程度也相当严重,“很重”和“较重”比例高达46.50%。[3]而在体育生的日常考核中,无论是日常专业课程,还是专业技能赛事,专业技能优秀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认可和发展机会。为此,很多学生认为只要专业优秀,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因此,他们愈加不重视文化课学习,学习能力越来越弱。作为体育学和休闲学交叉学科,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健身教练或者社会体育指导员那样简单的要求,而是素质全面的复合型的专门应用型人才。当前社会需要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不仅要能在休闲体育项目上指导那些需要休闲体育技能的民众,还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才能和对新兴项目的学习能力。而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更高层次的发展正是取决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恰恰是他们最为欠缺的。当前流行的时尚运动,多为从国外而来,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外语成绩普遍不好,多怀有怯懦的心态。学习这些运动,要完全依靠别人翻译的文献效果要大打折扣,甚至要错失许多发展机会选择训练营课程,则可以较好的解决问题。集中时间强化训练他们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国学内容等,时间段、内容丰富、又富有变化,比较容易吸引他们的兴趣。

2.2休闲体育项目更新速度快

休闲运动是在社会快速发展中兴起的,也会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当前不少院校开设的高尔夫、户外旅游、健身健美等都是近年来社会关注度和开展程度比较高的运动项目,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则已经在开展皮划艇、帆船等水上项目,而这些运动在数年前则不为人看好。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休闲体育项目的基础设施、参与人数、更新发展速度都是空前的,一些新的休闲运动项目也正在兴起。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老年健身项目一定会成为社会的热门关注,国内还鲜有高校涉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休闲运动技能是其就业的根本与保证,也是立足于休闲体育产业市场的关键所在。休闲体育产业市场竞争瞬息万变,扎实娴熟的休闲运动技能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多掌握一门项目技能,就多了一项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但无论当前学校开设何种项目,都不可能穷尽社会所需要的休闲运动项目,在现有的教学大纲内也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如此多样化选择。而社会上,休闲运动一般是高薪阶层的活动,社会培训机构动辄上万的培训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此时,通过训令营的模式让学生学会项目的初步入门,让其以后自行摸索进步,成为比较合适的补充选择。一是可以弥补专业教学的不足,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休闲项目;二是可以让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休闲产业市场始终保持紧迫感,不致松懈。

2.3休闲运动参与对象的要求

目前参与休闲运动的人多为城市的高薪阶层,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视野开阔,处在时尚运动前沿。他们兴趣广泛,从世界大事到民生问题,无一不是他们谈论的话题。如果要与他们有很好的沟通,必须要与他们的视野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否则就会留下“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错失机会。在现实的发展中,也确实如此。以户外运动为例,目前比较优秀的户外机构创始人或领军人物多为非体育专业出身,如孙斌、曹峻等。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也发现了类似问题,认为应增加通识课程的比例。[4]从当前休闲运动的运作模式来看,基本上也是训练营模式,即在短期内对休闲运动的爱好者进行入门或强化集训,培养其爱好,发掘潜在人群。学生在校期间,采用一定数量的训练营模式对其进行术科技能或综合素质课程的强化培养,可以让其更好地了解训练营的运作模式,在毕业后实现工作的无缝对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3“训练营”的设计与实施

如前所述,休闲体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具备扎实的组织管理能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等三项核心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及每一阶段的不同任务,设计了不同类别的训练营。

3.1一年级学生特点、任务及配套训练营

大学一年级,他们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一方面,他们成为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的主体,给校园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另一方面,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离开了父母、亲人独自在学校生活,他们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这包括对环境和学习的不适应。为此,独立能力的培养是他们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大一的学生,思想上处于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时期。他们对未来目标的确定,绝大部分的学生是比较模糊的,这恰好体现出很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训练营的目的在于重点培养其的独立生活能力,逐步剥离家庭依赖感;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专业学习的信心;初步确立结合专业的规划目标,并落地实施。可配套进行的训练营包括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感恩父母的生命教育成长训练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新生学习力训练营,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生适应训练营,学习与人沟通的人际交往训练营,认识专业的休闲常识训练营。

3.2二年级学生特点、任务及配套训练营

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开始较多地接触专业理论的学习。随着大学生活神秘感的消失,他们较多关注自己的目标,主观性很强,但对于很多问题欠缺缜密的考虑,常表现出一种年轻人常有的冲动及“三分钟热度”,这一点在休闲体育专业学生身上特别明显。随着学习的深入,部分对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感兴趣,但又不知从何下手;部分同学开始觉得专业学习无所谓,自己将来也不从事与此相关的职业,热衷于经商、兼职、谈恋爱等,对学习抓不紧,出现挂科。这一时期的训练营应以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为主,结合休闲体育专业的特点,让学生在当前流行的体育项目中找出1~2个感兴趣的项目。同时开展有创意的活动,诱发学生创新意识,让其对专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可以配套进行的训练营包括旨在让学生学会管理自我时间的时间管理训练营,培养学生基本领导力的领导力训练营,培养学生水上运动兴趣的泛舟训练营等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训练营项目。

3.3三、四年级学生特点、任务及配套训练营

大学三年级是关键的一年,思想日趋稳定,对今后的规划也有了大致的方向。大三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理论基础的状况,确定自己在众多专业技能课程中选择未来发展的“突破口”,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配套训练营:职场训练营、礼仪养成训练营让学生学会自我情绪管理的情绪管理训练营,增进国学知识的传统文化训练营,了解西方文化常识的西方文化起源训练营、训练初步科研能力的学术训练营等。大四学生行为和四项基本定型,此时的核心任务是就业或深造,因此,重点是岗前培训和创业创新训练,引导学生充分客观认识自己,进入社会之前,把该补的知识补回来。可以配套的夏令营包括职业规划训练营、社会适应训练营、创新能力训练营等。

4目标意义

训练营是短期的、灵活的,可以根据时间和内容做必要调整。采用这一形式,可以将需要掌握但又不能尽数容纳的个性课程、人文通识课程以训练营的形式展现,是一种有益的教学补充和探索。同时,训练营模式将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必然会提高其对自身的关注,进而达到促进核心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斌,李春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M].重庆出版社,2013.

[2]曹士云.中外休闲体育专业现状与特点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62-64.

[3]何录兰,谭朕斌,李儒新.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厌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402-1403.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宁波市女子;女子业余足球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补充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宁波市女子参加业余足球运动的300名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业余足球运动员每日的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从表1可以看出,脂肪的摄入量在4000kc以上的有94人,占总数的392%;3000-4000kc的有104人,占总数的333%;3000kc以下的有42人,占总数的175%。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在4000kc以上的有40人,占总数的167%;3000-4000kc的有74人,占总数的308%;3000卡以下有126人,占总数的525%。蛋白质的摄入量在4000kc以上有114人,占总数的475%;3000-4000kc有66人,占总数的275%;3000kc以下的有60人,占总数的250%。

2.2业余足球运动员的营养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按照营养状况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宁波市女子业余足球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正常、营养不良及肥胖3类,其中自认为营养正常的有114人,占总数的475%;自认为营养不良的有78人,占总数的325%;自认为肥胖的有48人,占总数的200%;众所周知,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保证,也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2.3市女宁波子业余足球运动员营养补充状况的研究

2.3.1业余足球运动员的鸡蛋、谷类摄入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有时吃水果的有26人,占总数的108%;每天吃500克以下的有62人,占总数的258%;每天吃600-1000克的有74人,占总数的308%;每天吃大于1000克的有78人,占总数的325%。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由于每种水果所含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各异,而人体的营养需要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在选用水果时应考虑多种水果搭配和肉食混吃。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有关部门应加强身体保健和营养健康方面的宣传,使得人人都有一副强健的身体,达到足球运动的目的。

3.1.2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讲应该合理搭配各种肉类,多吃水产品,少吃肥肉,以便保持身体的曲线。

3.1.3足球运动员长肌肉所需营养素应主要来源于一日三餐,只有在营养素缺乏时,补充所缺才具有一定价值。

3.2建议

宁波市女子业余足球运动员的膳食情况和营养均衡存在不合理现象。除了自身对相关营养知识的缺乏及不良的饮食习惯。还有有关部门对加强身体保健和营养健康方面的宣传不足。(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7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经管类)(04183)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2199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197) 教育学(一)(00429) 

高等数学(一)(00020)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管理学原理(00054)

现代管理学(00107)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03708)

大学语文 (0472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656)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线性代数(02198)

公共关系学(00182) 基础会计学(00041) 英语(一)(00012)

英语(二)(00015)

物理(工)(00420)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 乡村管理

(A02015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乡镇文化建设(00335)     市场营销(A020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公共关系学(0018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656)) 企业管理概论(00144) 电子商务(A0202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656)) 电子商务概论(00896) 物流管理(A020228)   物流英语(05362)   国际物流导论(05372) 国际旅游管理

(A02023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国际旅游学(11341)     酒店管理

(A02024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现代酒店营销策划(03960) 宾馆前厅与客房操作(03961)   工程财务管理(A020260)   施工企业会计(05290)   企业财务管理(05124) 销售管理

(A020313)   连锁与特许经营管理(10510)     服装艺术设计

(A050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服装工艺(00679)     机电一体化工程(A0803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工程力学(一)(0215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656) 电工技术基础(02232)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A0806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电子技术基础(二)(02273)     交通土建工程(A080808) 道路建筑材料(06280)   公路工程监理概论(06283)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02398) 水利水电与港航工程(A080903) 道路建筑材料(06280)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06296) 土力学(06291) 水工建筑物(专)(06295) 烹饪工艺

(A0813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烹饪学概论(02524)     食品加工与检验(A0813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食品工程原理(04169)     汽车运用技术(A081702) 汽车维修与工艺(02579)

工程力学(一)(02159) 汽车构造(02576) 发动机原理(02577) 交通管理工程(A081703) 公路路政管理(06067)       报关与国际货运(A08173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海关法(09033)     电力管理工程(A082226)   电力企业管理概论(06137) 现代企业管理(一) (02625) 电力市场基础(06139) 园艺

(A0901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园艺病虫害防治(02685)     畜牧兽医

(A0904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兽医学(01714)     护理学(A100701) 护理学基础(02997) 

健康教育学(00488) 

病理学(02901) 药理学(一)(02903) 

护理伦理学(02996) 营养学(03000) 

生物化学(三)(03179) 医学心理学(02113)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02864) 

内科护理学(一)(02998) 生理学(02899) 

外科护理学(一)(03001) 

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 

儿科护理学(一) (03003)  医药经营与管理(A100908)   医药市场营销学(07793) 药事法规(07956) 财经应用文写作(04759) 国际贸易(B020110) 国际运输与保险(00100)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 企业会计学(00055)

世界市场行情(00102)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市场营销(B020208) 商品流通概论(00185)

国际商务谈判(00186)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 市场营销策划(00184)

企业会计学(00055)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消费经济学(00183) 电子商务(B020216) 电子商务法概论(00996) 商法(二)(00995) 网络营销与策划 (00908)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15)   电子商务与金融(00913)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0997) 人力资源管理(B0202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物流管理(B020229)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物流企业管理(05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国际旅游管理

(B020235)       国际连锁经营(11863) 工程财务管理

(B020261) 国际工程与建设项目管理(05293) 西方财务管理(06214)   税收筹划理论与

实务(05294) 电力市场营销(B020262)     电力企业标准化

管理(05299)   工程管理(B020279)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01855) 工程质量管理(01854) 财务管理(B020303)   证券投资学(00103)     销售管理(B0203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监所管理(B030109) 罪犯劳动改造学(00928)

矫正原理与实务(12561) 中国监狱史 (00934)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00935) 罪犯改造心理学(00933) 音乐教育

(B0504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音乐分析与创作(00733) 美术教育

(B0504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美术教育学(0074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艺术设计

(B050437) 现代设计史(054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数学教育

(B07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离散数学(023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机电一体化工程(B080307) 工程经济(02194)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2202)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0224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B080605) 电力系统分析(02310) 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 自动化(02312) 自动控制理论(二) (02306) 发电厂动力部分(02311) 汽车运用工程

(B080610) 汽车营销技术(05871) 汽车运用技术经济学(04176) 汽车评估(04181) 汽车使用安全技术(04180) 建筑工程 (B080806)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04) 

建筑结构试验 

(02448) 建筑设备(02446) 筑经济与企业管理(02447) 交通土建工程(B080809)   交通工程经济分析(06285) 桥涵水文(06286) 公路工程CAD(06288) 水利水电与港航工程(B080904)   港口规划与布置(06304) 港航工程质量

管理(06301) 现代施工技术(06302) 营养、食品与

健康(B081311) 营养学(一 )(05760) 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 

中医营养学(05763) 流行病学(05757)

食品毒理学(05764) 临床营养学(0576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05759) 

实用卫生统计学(05755) 交通管理工程

(B081704)

道路运输市场管理(06277) 

管理(06277) 交通工程(00365) 道路交通行政执法(06274) 交通运输

(B081718)       交通运输总论(06062) 电力管理工程

(B082228) 电力工程经济评价 与电价(05305)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05299) 现代企业竞争战略(05306)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B082241)       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与管理(08266) 护理学(B100702) 内科护理学(二)(03202) 

护理管理学(03006) 

外科护理学(二)(03203) 预防医学(二)(03200) 

护理学研究(03008) 精神障碍护理学(03009) 护理学导论(03201)  公共关系学(00182) 

护理教育导论(03005) 急救护理学(03007) 

社区护理学(一)(03004) 

儿科护理学(二)(03011) 

妇产科护理学(二)(03010) 卫生事业管理(B100902) 领导科学(00320) 药事管理学(03034) 行政管理学(00277)   药 学

(B100805)   药理学(四)(06831) 药事管理学(二)(01763) 药剂学(二)(01761) 日语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8篇

2012年又是奥运年,想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金牌数第一的激动人心时刻,让我想起一个幕后英雄——于雅婷。2006年,她对备战奥运会的营养科研人员进行了中医营养调控培训;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重队科研攻关期间,大胆创新,组织完成全营养辨证施膳理论及技术常规研究,开创了中医食疗现代化技术服务的先河,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举重队使用的中医食疗技术,成为具有时代特点、传承中医文化特色、可检测监控的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

于雅婷系全营养辨证施膳项目负责人、国家举重队中医调控专家。她还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理事、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国特效医术首席专家。

在2008年北京奥运科研攻关期间,她组织完成全营养辨证施膳理论及技术常规研究,与科研组长赵鹏共同编著《中医日常饮食养生法》、《竞技运动全营养辨证施膳技术研究》;主编《全营养辨证施膳学》和《中医临床辨证施膳》等,荣获“2008~2009年中华健康管理杰出人物”、“亚健康事业开拓者”、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特别贡献人物”等称号。

2006年,于雅婷参加了培训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养科研人员中医营养调控的工作。在培训工作期间,大胆提出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进行运动员营养调控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国家举重队科研负责人赵鹏博士的认可。由此,于雅婷成为国家举重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研攻关成员。

转贴于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雅婷在赵鹏博士和众多名中医师的帮助下,通过对比运动员和志愿者的经络导电性与生理生化数据,从营养学、诊断学、经络学、系统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多角度,进行运动员营养与疲劳恢复研究,找到了关系到人体营养与食物原料调配关联的规律,自主创新了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辅以人体经络导电数据进行辨证分析的现代中医食疗理论、技术、研究方法及应用系统。依照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副主席李振吉的建议,将这一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及应用系统命名为“全营养辨证施膳(qbs)”。

qbs使中医食疗首次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使中医食疗拥有了现论和学术系统,拥有了临床应用规范,拥有了现代研究方法和研究系统,成为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

2009年,于雅婷参加的课题“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男女举重队训练监控和营养恢复体系的研究”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一等奖”。

健康的生命体征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的支撑。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愈加重视科学膳食与营养,如何获得均衡的营养始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qbs因其平衡营养及可进行数字监控的特点而备受青睐:2009年获“2008~2009年具有投资价值健康管理新技术”,2010年获“亚健康事业开拓单位”,2011年获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领先品牌”。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9篇

目前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面临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不足、师资力量有限和培养模式落后。本文就这三类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建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其他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分支,具有运营环境复杂、岗位能力要求高、实践应用性强等特点。目前在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中存在人才不足,或人才能力与经验无法胜任岗位的问题,这对开设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大学院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压力。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各类高等院校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教育方面有较多困难。本文总结了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思想认识、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1],为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资料文献的归纳分析及研究总结,可知目前高等院校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教学主要存在思想认识、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三个方面的问题[2]。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片面理解或思想误区。首先培养主体不清晰,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对象仅针对课程考核优秀、交际能力突出的少数学生,或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研究课题项目分派给某一研究团队。其次培养目标不正确,一些高校没有正确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较多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目标简单等同于获得报酬,或认为创新创业活动与就业培训或考研准备相比缺少价值,因此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培养方式不实用,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培养出的大学生无法满足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型或服务型岗位的要求。

(二)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以校内实习站场、客货运组织实训室和接发列车演练室等为代表的实训基地较少,已建立的少数实训基地因基础设施的适用性不强,因此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较少,授课讲师较多为学术型专家,一般在社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经验方面经历有所欠缺经历,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上有待提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需要加强。

(三)培养模式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

较多地方高校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中,没有看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实用性。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计划,少数开设创新创业教学的院校没有设立专业教育课程,也忽视社会实践环节,仅以选修课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一些院校仅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以专业教育为基础。

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明确多层次和特色化的培养目标体系

明确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是指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梯队培养、基础理论教育结合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等目标。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则是指结合高校优势及市场价值导向,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例如地面轨道交通服务型创业人才、铁路运输复合型工程技术创业人才等。此外,还必须对培养对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引导与适当激励,加深授课教师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理解,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观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

(二)增强校企互聘和教师进修的教师团队建设

增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为主要目的,实现途径可采取校企互聘和教师进修。校企互聘是高校与企业展开合作,双方建立聘用制度合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与企业的专业人才资源。教师进修则需要高校进行制度引导与保障,例如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与技能资格认证制度中,改革教师聘用与师资管理制度,优先选拔复合型骨干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硬件设施与资金保障等。通过针对性和开放性的制度促进教师提升自身创新创业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激励教师参与企业一线生产管理以加强其实训教学指导等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梯队,以符合铁路交通运输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完善学校与社会各方合作机制

学校与社会各方的合作一方面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例如借助政府政策扶持、媒介舆论传播、产业企业互动等多方力量,构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又如开展与公司企业的项目合作,共建共享运营校内外实训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还要包括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公众宣传创新创业的深刻内涵与正确价值观,培养大众参与创新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的个人成就感。高校还可以拓宽互动渠道,举办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公众意见领袖和企业资深专家等做专题报告讲座,同时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也可以申请进入企业岗位参与生产管理实践。

(四)建立系统健全的创新创业培养制度

系统健全的创新创业培养制度应包括“项目+团队+双导师”制度、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平台等方面。“项目+团队+双导师”创新创业制度是通过吸收大学生参与高校导师或企业导师的研究项目,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该制度可以降低学生创业风险,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团队合作与实践训练,便于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大学生创新实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各层次科技创新项目等方面。平台建设需要借助校内外实验室和工作室仪器设备为硬件基础,并形成专业扎实、宽松开放、友好互助、积极竞争的学术环境,参与例如“挑战杯”、“创新杯”等活动。社会实践平台一般包括校园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应结合专业化、多样化和创新性,例如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调研、铁道运输沿线居民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急救常识宣传,客运站咨询员岗位创新实践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既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又是高等院校实现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内容,是提升大学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在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方面,各高等院校必须基于自身资源与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团结社会各方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增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思维意识、实践训练与运用能力。

作者:高双喜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深圳市体校拳击队的28名同学进行了为期3天的营养膳食跟踪调查,对三大营养物质的供热比例、生活饮食习惯以及一日三餐的热能分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缺少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营养膳食平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日三餐的摄入量不合理,过高估计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忽视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摄入。

关键词 拳击运动 日常膳食营养 调查 Boxing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dietary nutrition

拳击运动是在一个正方形的绳围比赛场中,佩戴特制的柔软手套,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击打,搏斗的一项对抗性比较强的重竞技体育项目,具有一对一竞技、按体重分级别比赛,以绝对胜利或得分取胜为评判标准的体育项目。由此可见,运动员的体重已经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减控体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对深圳市体校拳击队的28名男队员进行了调查,以运动员的营养膳食结构为研究对象。其28名同学的身体数据情况见表1。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于深圳市体校拳击运动员在校期间不仅要从事紧张繁重的文化课的学习,还要积极从事每周十二次、每次不少于一百分钟的高强度高密度的专项训练,这对于他们来讲是对能量和身体的严峻考验。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体力消耗很大,造成的能量消耗及至衰竭,要在运动结束后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得到及时的补充。如果缺乏合理的营养保证,消耗的营养不能得到补充,就会影响体力恢复,直接影响学习和训练的进行,出现机体功能下降和疾病的发生等症状,影响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的提高。那么摄入过多的能量就好吗?答案是否定的。营养量摄入过多,不但不会对身体有益,反而会直接导致能量堆积和脂肪的增加,体重增大必然会影响灵活性和技战术的形成,进一步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对于拳击运动员而言,确保有充足的能量摄入保证学习训练正常进行,又不至于使能量堆积造成体重的增加是最关键的地方。

合理的营养膳食还是拳击运动员保持良好训练状态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优异成绩的取得和保持身体机能的最佳状态有很关键的作用。一名运动员像一部挂着三个油箱的汽车,能量供应、身体素质、精神动力,三者遵从“木桶效应”理论,只有将三个油箱都灌满,这部车才能信马由缰任意驰骋,最终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那么,我们的运动员在营养的摄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三餐热能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热能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本次调查发现三餐热能分配比例不甚合理,早餐热能不足,中、晚餐能量偏高。学生上午学习任务较重,早餐热能不足,不仅影响学习、练效果,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许多学生下午运动量较大,晚餐进食较多,部分学生有进食夜宵的习惯,可能是学生晚餐开饭较早,晚自习时间长,就寝较迟造成的。晚餐能量偏高,不仅可导致肥胖,且可影响到第二天的早餐进食量。

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早餐摄入的能量很低,仅占全天总热能的16.7%,问卷调查的结果还表明:有65.9%的运动员不经常吃早餐。

由表1可知,运动员的中餐和晚餐非常接近推荐值4:3的比值,中餐和晚餐的能量摄入科学合理,而早餐摄入明显低于推荐值,仅达到推荐值的一半,这还是与早餐的重视不够、生活规律性不强、自制能力不足有关系。加餐占的量略大,从这点也说明,大家晚饭的用餐时间较早,在休息之前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这容易致使能量堆积,应引导大家根据自己课程时间表的具体要求,调整用餐时间和用餐量,以使用餐符合项目特征、作息规律的要求,使用餐更科学合理。

三、结论

既我了解国内的拳击运动员日常生活习惯和膳食同深圳市体校运动员差不多,日常膳食多采用“自主用餐”形式。由于运动员缺少营养知识,对膳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餐结构不合理,不按时进餐,饮食无规律等,存在着补充营养方法不合理的问题。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拳击运动员的膳食结构不是很合理,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龚波,刘建,刘印凡.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2):43-46.

[2] 朱利兰,李平.不同项目运动员合理营养需求浅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2):109-110.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营养体育 营养物质 物质代谢

1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呼唤“营养体育”教育

体育概念一直以来众说不一,主要有两种:广义体育和狭义体育。狭义体育是单指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广义上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具体说,体育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或锻炼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的科学方法,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表以前,学校体育主要以狭义上的体育教育为基础,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素质也一届不如一届。随着中学生体育课堂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落实,各地方学校实施了新的体育健康标准。体育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①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能力的教学方法;②要有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终身体育”的意识;③要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学习情绪;④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要求各位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经验、有着过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改变学生和老师们的错误观念,而“营养体育”教学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方法。

2 “营养体育”教育探析

营养我们通常所指营养素,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有供给能量,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身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营养体育是通过体育锻炼来维持生命活动与健康生长,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及人自身需要所进行的人体活动。

2.1 营养体育理论教学。体育理论思想教育是打开学生自我锻炼心灵之门,上好第一节体育理论是教师为以后的体育教学树立良好形象打下基础,体育理论教育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其分以下三步:①理论教育。体育是人们生存的保证,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人的本身”,人们也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一种活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减轻疲劳、防止肢体畸形劳损,可以使视觉变得更宽广,听觉和触觉更加敏感,肌肉的收缩也更加准确,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会使你的皮肤和体型更加健美。②体育改善人体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的心脏、肺、血液、血管的健康运转。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你有足够的体力来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清醒的头脑,从而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③体育能给予人们第二生命。体育的价值在“体育康复学”、“医疗与健康”来说是司空见惯了,体育锻炼比有些医药治疗都来得好,来的有效。古代的八段绵、瑜伽、四字诀等气功,还有现代太极、体操、游泳、跑步等等,当然,在生活当中你听到的看到的可能更多,人们通过体育锻炼来治愈自己的身体疾病,在各行各业推动盛行。我校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一辈子”,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观,体育有如营养物质每天都要吸收、消化、再吸收、再消化,要不间断的循环和推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树立起营养体育的思想观念。

2.2 “营养体育”教学准备更符合物质代谢原理。营养体育首先讲究计划,它是打持久战的教学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教学。营养体育教学有着年度、学期、月计划和课时计划,在教学内容上选择贴近生活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选择基本体操的前滚翻与自我保护、武术的防身术、防溺水的游泳、运动损伤与急救处理,以及放松按摩等等一些知识和技术、技能。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2篇

一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思路

1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特色介绍

通过讲授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发展动态的讲授和研究,使学生把握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及理论的演变和新发展;并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现状及其案例分析,了解和借鉴农产品市场营销现实,加强感性认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已有的案例库资料的基础上追踪典型案例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新发展,通过对其不断完善筛选形成案例库更新;同时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新案例引入课堂。运用音像案例的观摩、文本案例的分析讨论、模拟性案例的操作来进行教学。

初步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解决企业在农产品营销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企业的农产品营销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诊断,并提出农产品市场营销改进方案。

2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创新性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既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兼有营销业务能力,既懂营销技术又懂营销管理基本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受教学生能够掌握国内外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区域分布以及营销特性,了解国内外农产品营销理论研究中的前沿热点。能够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农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性、实践能力以及开拓精神的适用型人才,为未来参加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及存在的不足

1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要求,在内容设计上要有较高的独立性,又富有弹性,每一章的内容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模板进行教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课时和教学需要,选取任意章节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可剪裁性以及可拼凑性,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详见下表1.

2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总结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即贯穿一条主线、实施两个教学方法、把握三个重点、联系四个实际、抓好五个环节。

(1)贯穿一条主线,着重强调在教学中要强调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路、观念、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强调一个“度”的把握;

(2)实施两个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一是互动教学;

(3)把握三个重点,即:营销环境分析、农产品市场调研与预测、4PS的分析;

(4)联系四个实际:国内外实际、企业成功实际、学校实际、个人成功实际;

(5)抓好五个环节:笔记、作业、讨论、论文、演讲。

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结合国内外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互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听课兴趣,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农产品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在校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教育,提倡创新精神。

3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式教学,使学生能够把枯燥的理论主动运用于具体逼真营销场景中,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市场营销理论运用于营销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头脑风暴法。不定期组地织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讨论,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进行开放性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思考以及流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学生独立讲授。通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解决的管理问题,置身管理实践中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5)小组讨论。分别划分不同的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研讨和辩论。

(6)企业实地训练。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选定一定企业进行农产品市场营销相应环节的实践操作。在学生现场实践中,邀请企业职能部门给予指点。

(7)调查与访问。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农产品市场营销各相关环节,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三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资源特色

1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使整个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能力,包括农产品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职能的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二是创新发展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手段的掌握。

培养学生六大关键能力。按照农产品市场营销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六大关键能力,即环境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市场预测能力、4PS分析能力、相关农产品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六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所需的实用技能上。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课程的主要网络资源详见表2,

我们从2006年开始,每学期都举行2周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实践,从感知到感悟,从表象概念到实际的深入了解。

2强化“双师素质”,重点培养青年教师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团队的建设,特别是教学梯队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形成团队力量,通过改善学历和学缘结构,注意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并为其成为学科骨干教师尽量提供环境条件。落实与组织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参与,经常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活动。

3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落实培养规划,为他们聘任思想作风好,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基本的教学关。并创造一定条件让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出一批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踏实,有献身精神的教学骨干教师。

4教学与科研建设

(1)课程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学方法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适时邀请外校有经验的教师参与我们的经验交流。

(2)鼓励和要求课程组教师加强教学方法和管理研究。鼓励课程组教师撰写和发表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论文。鼓励课程组老师开展与课程建设有关的专项课题研究。

5课程建设的主要步骤

(1)按“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的要求进行本课程的建设,同时引进、补充新的课程组成员,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2)修订和完善配套教材建设,特别是要出版实践性教材,完善教学文件的管理。建立齐全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习题集、讲义、试题库等教学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制作或完善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库、模拟实验等。

(3)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站中建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和教学,并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自学。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变过去“课程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和知识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转换与迁移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营销经营决策能力。按照建立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系统扎实地对农产品市场营销建设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整合,提高学生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实验实践以及“双创”能力。学会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农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农产品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治富,金祥雷.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1-23.

[2]杨辉.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园与大学生创业的联动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19-20.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61-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和外延发展转向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特性和企业对该人才的实际需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专业课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法中、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严峻的形势下,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校确立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运行,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和开拓性的特点,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起“一个中心、两种方式、三项结合、四方面提高”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为中心;采用模拟训练与实际运作两种方式;把专业课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毕业论文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1]。

从2006年开始,我校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加大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本专业的现代广告学、市场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学、公共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7门专业课为例,实践学时占其相应总学时28.3%。强化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用结合,掌握市场营销人才必备的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市场调查报告撰写、市场营销策划书设计等基本技能。

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就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为宗旨,以课堂教育为落脚点,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使专业课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2]。

在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培养和训练,改革考试方式。在《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中加强实训。对学生营销技能(市场营销技能、市场调查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广告创意技能、营销策划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技能实训。考试方式的改革:在《市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中进行。期末考试学生按教师要求拟定相应的市场营销计划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市场营销策划书等作为课程的考试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密切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吸引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强调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发现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PBL教学法、热点问题探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论,提高探索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课堂上重现或者虚构一个个案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所提供的案例展开的分析与辩论来寻求解决方案。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案例中,熟悉案例的背景资料,充当相应的角色,正确制定解决方案。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都是由真实记录组成,学生深入案例就如同进入了现实情景。这样案例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把所学知识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矛盾。我们选用于教学的案例,大多都具有高度的仿真性,都是针对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真实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每参加一次“案例”讨论,就相当于亲自参加了一次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活动的高层决策。为了在案例讨论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我们将学生分成团队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然后由团队小组推荐两名或几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团队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各团队小组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召开董事会”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今日说法”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商家名谈”的方式进行汇报,形式新颖、别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其融会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特别是在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PBL教学法

PBL教学方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译为基于问题学习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讲到市场细分这个理论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市场细分对于经营性企业的意义,在现实中举出一个具体的行业来进行市场细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讲解的枯燥,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3.热点问题探讨法

使用热点问题探讨法时,教师要针对某一部分的理论内容,找出一个跟它相关的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探讨并展开争论。如用某知名家具造假事件讲解公关危机如何化解、企业参与职场类节目对企业的宣传有何利弊等。在争论中学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看法,各执一端,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通过教师进行点评,澄清模糊认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我们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密切结合企业营销活动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实战型为主,力求“新”、“实”结合。“新”是指选题反映专业领域发展水平的前沿动态和专业面临的焦点问题,如我国企业的事件营销研究、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植入广告研究等都是比较新的题目;“实”是指选题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中规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如佰草集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哈尔滨乳品市场销售渠道研究等题目的选择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题目过大过深,受知识结构和毕业论文时间的限制难以按期完成;题目太小,又不能达到培养目标对能力培养和锻炼的要求,只有选择适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思维。

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中,通过论文调研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开拓能力;通过撰写论文大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考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的环节,培养学生对资料挖掘、数据处理、提炼的能力;通过撰写论文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文字和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要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确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随时掌握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方向上去指导,从总体上去把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合理的设计或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技能,同时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得到系统训练和全面提高。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有助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使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晟,王金洲.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61-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和外延发展转向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特性和企业对该人才的实际需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专业课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法中、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严峻的形势下,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校确立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运行,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和开拓性的特点,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起“一个中心、两种方式、三项结合、四方面提高”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为中心;采用模拟训练与实际运作两种方式;把专业课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毕业论文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1]。

从2006年开始,我校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加大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本专业的现代广告学、市场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学、公共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7门专业课为例,实践学时占其相应总学时28.3%。强化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用结合,掌握市场营销人才必备的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市场调查报告撰写、市场营销策划书设计等基本技能。

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就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为宗旨,以课堂教育为落脚点,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使专业课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2]。

在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培养和训练,改革考试方式。在《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中加强实训。对学生营销技能(市场营销技能、市场调查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广告创意技能、营销策划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技能实训。考试方式的改革:在《市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中进行。期末考试学生按教师要求拟定相应的市场营销计划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市场营销策划书等作为课程的考试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密切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吸引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强调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发现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PBL教学法、热点问题探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论,提高探索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课堂上重现或者虚构一个个案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所提供的案例展开的分析与辩论来寻求解决方案。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案例中,熟悉案例的背景资料,充当相应的角色,正确制定解决方案。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都是由真实记录组成,学生深入案例就如同进入了现实情景。这样案例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把所学知识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矛盾。我们选用于教学的案例,大多都具有高度的仿真性,都是针对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真实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每参加一次“案例”讨论,就相当于亲自参加了一次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活动的高层决策。为了在案例讨论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我们将学生分成团队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然后由团队小组推荐两名或几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团队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各团队小组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召开董事会”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今日说法”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商家名谈”的方式进行汇报,形式新颖、别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其融会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特别是在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PBL教学法

PBL教学方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译为基于问题学习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讲到市场细分这个理论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市场细分对于经营性企业的意义,在现实中举出一个具体的行业来进行市场细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讲解的枯燥,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3.热点问题探讨法

使用热点问题探讨法时,教师要针对某一部分的理论内容,找出一个跟它相关的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探讨并展开争论。如用某知名家具造假事件讲解公关危机如何化解、企业参与职场类节目对企业的宣传有何利弊等。在争论中学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看法,各执一端,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通过教师进行点评,澄清模糊认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我们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密切结合企业营销活动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实战型为主,力求“新”、“实”结合。“新”是指选题反映专业领域发展水平的前沿动态和专业面临的焦点问题,如我国企业的事件营销研究、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植入广告研究等都是比较新的题目;“实”是指选题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中规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如佰草集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哈尔滨乳品市场销售渠道研究等题目的选择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题目过大过深,受知识结构和毕业论文时间的限制难以按期完成;题目太小,又不能达到培养目标对能力培养和锻炼的要求,只有选择适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思维。

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中,通过论文调研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开拓能力;通过撰写论文大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考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的环节,培养学生对资料挖掘、数据处理、提炼的能力;通过撰写论文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文字和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要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确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随时掌握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方向上去指导,从总体上去把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合理的设计或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技能,同时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得到系统训练和全面提高。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有助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使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晟,王金洲.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5篇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铁道院校普遍设置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环节、就业出路等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是就业的必备技能。但事实上,高校开设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缺乏整体规划,加之学生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社会适应力较弱,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以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完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1.完善现有教学体系的重要支撑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的应用人才为目标,理论储备和实践技能都要与单位和社会运行紧密结合。从现实情况看,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供需矛盾,大量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涌向人才市场,而企业却无法吸纳这些专业学生,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也不能满足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还不完善。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的比重,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学时,可以缩小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另外,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增设实践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理论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实现创新,这种创新成为完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支撑。

2.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保障

开展实践教学是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效保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务水平,使其能较快地融入市场,胜任工作,实现顺利就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教学,不仅扎实了基础理论,也强化了实验操作、软件运用、实训技能锻炼等内容,实现校内外实践环节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1]。

3.实现校企联合办学的基础条件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是有一定空间的,这也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为谋求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常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而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最直接的途径和渠道,学校向企业输送实习学生,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投身企业生产建设,使学生获取更多企业提供的平台,为校企联合办学提供了基础条件。实践内容越具体、越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越高,越能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2]。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

1.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思维观念的束缚,偏重理论知识的?魇冢?以理论掌握程度为主要考核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论是社会实践、校内实验还是课内外实训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教学过程看,多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仍沿用传统讲授型教学方式,给学生传授大量理论知识,过于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较少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动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并不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对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3]。

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梳理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是一个完整体系,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由实践内涵和实训外延两方面构成,校内实践教学的目标、环节、内容、思路和效果以及校外实践教学的模式、手段、策略和考评要共同发挥作用。内涵条件是实践的方案设计、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外延条件是实践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基地创建等,这些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保障。事实上,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很少从系统性角度思考实践教学过程,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论形式如何都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参与了较多的实践活动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结论,无法真正领悟所学的专业知识。

3.实践教学管理存在混乱

尽管部分高校鼓励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资源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但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却存在诸多混乱之处,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任务安排后,管理环节出现问题。在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后,没有建立相应的追踪监督机制和双向沟通交流方式,而更多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实践方案设计和内容实施都没有深入研究,相应的配套措施和管理经验不足,主观管理现象严重。高校与社会没有从双赢角度商议实践的具体方式,造成实践过程的评价和考核缺少量化指标,学生实践效果不显著,管理上的滞后造成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实践环节难以落到实处[4]。

4.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

目前,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课程实践要求。多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只局限于常规课堂教学,进入一线企业挂职的机会较少,学校、学院和实践基地的利益分配和资源对接不通畅,企业认为学生实践会造成单位负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学校则认为实践基地是免费向企业提供劳动力,并没有给学校带来利益补偿。这样,实践基地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即使建设实践基地也只是作为实习环节的一部分,较少关注实践基地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长期效益等,导致基地利用率不高,无法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2]。

5.实践教学内容片面单调

实践教学内容是针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殊性来设置和安排的,多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以社会调研、业务流程模拟操作、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展开,显得片面单调,即使与社会及企业有一定接触,也只是局部了解。实践教学环境、项目、目标、过程及标准等都是虚拟的,学生参与企业真正意义的运行实践非常少,多数企业由于自身业务的保密、安全或资源的限制,并没有提供针对学生的实质性实践内容,不允许学生参与企业的实务操作,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运行规律和特点。

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

结合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特点,要以学生顺利就业为导向,确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要,具体教学策略和模式可按以下路径展开。

1.更新理念,确保师资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要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突出经济管理的原理方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断更新理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实践应用教学转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顺利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归宿,增加实践课时量,创造条件为学生实践服务。

在更新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定期将专业教师送往企业挂职培训,接受实务技能训练,才能将企业的需求信息、决策方式、办事流程带入课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并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教师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水平,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既要有理论教学水平又要有实践能力,才能带动学生实践活动的长效发展[5]。

2.校企合作,质量优先

为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必须找到校企利益互惠和需求满足的交点,学校要尽可能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研究方向和教学资源为企业改进管理流程、研发新型产品、培训企业员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企业则要发挥其拥有的信息和资源,协助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交通运营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

校企合作要真正实现双方共赢,就要保证合作质量,这也是推行校企合作的本质所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安排要与企业工作环境和要求紧密结合。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能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就要以质量为本,从实践经费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作好具体规划,并根据企业情况的改变灵活调整。

3.基地建设,注重效率

实践基地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良性运转的有力保障,要由校方和企业领导、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和技术专家、双方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实践基地的规划和落实。

实践基地建设要依托校外企业加以推广,要持续性建设而不是一次性建设,使之真正为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渠道。因此,广泛实现产学研合作基地一体化,拓展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思路,提高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就业能力,必须将专业实践、德育实践、调研创新实践和技能实践融为一体,体现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4.方式灵活,考核客观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除了社会调研、企业实?`外,还要在校内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可根据教学需要实施情景案例分析,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通过视频播放企业治理和公司运营方面的成功案例,由教师详细解释说明,增强直观效果;配备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实训室或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强化动手能力;以实践性、应用性、调研性和建模性内容为主,改革毕业设计模式,体现论文的实用性;开展论文大赛、创意大赛、风采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还要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提供经费和平台,由学生组队完成相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