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非规范性;医疗机构

[DOI]10.13939/ki.zgsc.2016.36.047

医疗设备不仅在治病救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之一。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更新的速度逐年加快,并且其维护与修理的费用也比较高。医疗设备的采购是由专门的人员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的,但是随着医疗设备的投入的加大,所采购的设备质量却在逐渐降低。据此,下文将就医疗设备采购非规范性问题,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1 医疗设备采购前期的问题与对策

1.1 设备采购的内部控制

医疗设备采购内部控制主要有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管理监督”。同时还包含了“不相容岗位分离、内部授权审批、重大经济决策及业务流程控制”等关键的控制点。一般而言,大型的医疗卫生机构都会有一套采购医疗设备的相关制度。但是大多数都是在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中,不利于整体的调动且在关键控制点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更新没有能够紧跟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所指定的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科学、规范,并且有效的执行力还不足;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还不足,并且对于权责的划分还不明确;医疗设备采购的整体内控意以及相关的业务水平十分有限,需要提高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的文件对于医疗设备采购内部控制有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①医疗卫生机构需要针对组织层面和部门层面的关键控制点提升内部控制的意识,同时还需要及时地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②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对于医疗设备采购进行风险估测从而进行管理,依照评估的结果建立岗位责任制,分离“设备购置预算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设备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设备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以及设备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等完全没有联系的岗位,将内部授权审批、重大经济决策和采购管理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完善。③医疗设备采购部门内部需要做好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并且定期进行监督,以此来确保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1.2 设备采购计划

制订医疗设备的采购计划,需要从设备的价格、所购买的数量、设备的质量、设备采购的 方式以及设备供应商的选择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大型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购买医疗卫生设备的前期准备中,需要对重要设备的用途、所能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估。医疗机构采购医疗设备的计划需要经过逐级的审批,如果没有通过审批或者审批的次数不足时,都会致使购买到医疗设备存在一定的风险或质量的问题。同时,还会出现医疗设备购买的部分计划停滞或者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尤其在使用科研经费购买医疗设备的这种情况中,存在招标结束并且签订了购买合同之后才提交设备审查表的情况,突击花钱和盲目购置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中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合法合规性风险或者购买的设备闲置导致效益低下问题。

医疗机构在制订医疗设备的购买计划时应当充分地考虑到机构未来的 规划与发展、设备应用的前景、市场需求以及医疗改革等相关的情况,依照《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要求,建立相关的制度,加强购买设备计划中的预算、调整、审批等环节的有效控制,增加其计划的可靠性与合理性,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设备供应商,购买高质量的设备。

1.3 设备采购招标

医疗设备采购招标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及议标等。招标信息延迟、投标人资质造假、投标人串通围标、邀标议标少于规定人数、招标方式随意变更、评审专家资质欠缺以及外币折算价格不公允等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医疗设备的招标中,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采购招标的程序不规范。医疗设备采购招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来进行,以保证招标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与规范性。

1.4 设备采购合同

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医疗机构必须要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其中要对采购设备的型号、数量质量、价格、结算的方式、运输的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同时还需要对合同进行一个合同管理,其中包括采购设备的订单,账目登记表等相关的资料。但是,就目前而言,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缺乏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合同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签订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中的相关信息不对应;等等。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医疗卫生机构在采购医疗设备时所签订的合同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合同管理的规定,建立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医疗设备采购等相关的工作流程,对于签订合同的相关事宜做好规划与监督,切实维护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益。

2 医疗设备采购期后的问题与对策

2.1 采购期后的问题

医疗设备在采购期后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①医疗机构对于已经采购回来的医疗设备在进行验收、盘点和报废程序时,相关人员的态度不端正,不严谨。同时在这些环节中缺少相关人员的监督和记录,过程极其草率。②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的采购人员对于采购档案的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对于相关资料的记录也不全面,没有正规的存放区域,容易造成重要资料的遗失。③医疗卫生机构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国家所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正确的账务信息的处理,甚至出现残值收益的情况。④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管理口径与其账务会计的口径不一致,相关采购设备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分析与处理。⑤医疗卫生机构购置的医疗设备中,有部分的设备存在质量不高、效益低下的情况,同时还有部分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根本没有投入使用。

2.2 采购期后的管理对策

医疗设备采购期后的相关管理维护工作应遵循《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医院财务制度》等有关规定,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对医疗设备的验收、盘点、报废、出售等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对于相关账目的清及财务信息的记录汇报等工作,综合分析所要购置的医疗设备的实用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医疗设备采购提供科学评价结果和决策管理依据。

3 结 论

本文就医疗设备采购非规范性问题,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就医疗设备采购前期中的设备采购的内部控制、设备采购计划、设备采购招标、设备采购合同这四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其次又针对医疗设备采购期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医疗设备采购非规范性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欧洪珍,杨健.卫生医疗单位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的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 采购 采购流程

医疗设备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设备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购买价格及后期维护保养都将是昂贵的。因此,怎样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环节及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环节,成为了近些年来各个医院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医疗设备的采购是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第一步,只有在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把好关,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后面的各个环节正常有序地运作下去。

目前许多医院成立了采购中心,将设备科的医疗设备采购职责与医疗设备后期维护职责分开,一方面防止了职务犯罪的发生,另一方面也使得医院各部门各司其职,使得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等各个环节能更积极有效科学的运行。

采购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计划,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制订采购计划需要各医院设备科及采购部门不断地进行探索,采购计划务求做到从实际出发,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状况例如医院的规模、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院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量等来制订,切忌追求大而全,杜绝浪费,避免加重病患的经济负担[1]。制定了科学的采购计划,经过一系列的行政审批程序后,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采购步骤。

已经有众多的经验及文献表明了采购过程中招标程序的严肃性及重要性,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个环节往往会被大家忽略,那就是采购医疗设备的前期调研工作。临床科室根据自身的医疗需求提出购置需求,但所谓术业有专攻,如何采购到符合临床医疗需求,又具备较高的性价比的医疗设备,就离不开设备科工程师的前期调研工作了。前期调研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很多部分,医疗设备的功能、性能、主要技术参数、配置、售后服务、市场占有率、市场价格等都是前期调研的内容。调研的渠道也非常多,目前网络发达,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医疗设备的合法性,通过各行政区域的工商局查询潜在供应商的合法性,通过设备的国内外官方网站查询其技术参数及主要性能,通过政府采购网站查询设备的历史中标价格等等,只有在对市场上存在的同类型同级别的设备进行过以上各方面的了解后,才能形成具体的、有实质性意见和建议的调研报告,经过院内共同决策,从而进入流程的下一步:招标。

招标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贸易中的一种工程、货物、服务的买卖方式,相对于招标,称之为投标。 招标是指招标人(买方)发出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说明招标的工程、货物、服务的范围、标段(标包)划分、数量、投标人(卖方)的资格要求等,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投标人(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分为以下几种: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而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2]。对于高于政府限定的金额的项目,需要进行政府招标采购,政府采购的招标程序一般为:

1.采购人编制计划,报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审核;

2.采购办与招标机构办理委托手续,确定招标方式;

3.进行市场调查,与采购人确认采购项目后,编制招标文件。

4.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函;

5.出售招标文件,对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

6.接受投标人标书;

7.在公告或邀请函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开标;

8.由评标委员对投标文件评标;

9.依据评标原则及程序确定中标人;

10.向中标人发送中标通知书;

11.组织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

12.进行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解决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的纠纷。

招标是严肃的,最大限度地保证招标的公平公正性,也一直是各地方政府、党和国家不断追求的目标。由此,招标前的前期调研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前期调研工作细致,那么在招标过程中就能对各投标产品了如指掌,合理评标,从而购买到性能好,技术高、售后完善、价格优惠的性价比高的产品,降低购买成本。

在经历了制定计划、行政审批、前期调研、决策招标的过程后,医院购置的医疗设备的品名、型号、价格、配置、售后服务等内容已经确定,医院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3]。通过合同明确上述所有的条款后,就进入了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安装、调试、验收、入库,这也是医院维护自己权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商业行为光怪陆离,许多不法商人就像蛀虫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啃噬的漏洞,验收环节把关不严,造成的后果将会是难以想象的。验收过程中对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都会导致前面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验收的工作是繁琐的,国产及进口的设备验收大同小异,都需要查看外包装的完整程度,点算货物,核对铭牌型号、产地等,对于进口的设备,在拆封包装之前还需要联系商检,需要查看其报关单等,有物质条件及技术人员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购置专业的测试仪器对新购置的设备进行设备性能检测并记录,从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就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上述这些验收工作,都要求验收人员记录到验收报告中,以备后查。完成了验收工作,为设备建立起一一对应的编码及档案,至此,医疗设备采购工作告一段落。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是复杂的,需要科学的计划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康莉萍.浅论医疗设备的选购和维护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11):84,85,88

[2]黄正东,郭雪清.数字化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思考[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1):68,69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 质量控制体系 采购 验收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30-01

1 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普及,医疗设备投资已经成为了医院建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质量的控制也逐渐成为了医院发挥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轻则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从我国各级医院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是依靠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来保证设备应用质量的,但呼吸/麻醉机、输液/注射泵、高频电刀及监护仪等常规设备由于受到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的局限而多存在质量控制不力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应通过完善和落实由采购、检测、使用、信息建设等的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医院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就成为了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认识到设备管理对医疗体系质量控制的关键作用,将医疗设备的选配、采购、使用、检验、评价等环节纳入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中,才能通过高效的监管系统促进现代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医院的保障能力和医疗质量。

2 采购环节的设备质量控制

设备的选配首先应根据医院的医疗服务内容和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实际条件进行选择,而针对特定设备进行审查时,不应仅仅注重医疗机械注册证的核审,而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资质审查,如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FDA 及CE证书等,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医疗设备所具备的质量水平,通常设备的证照越多,相对质量就越高。为鼓励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有效地帮助医院节约成本、引进先进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采购开始以招投标的形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对厂商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科学评议,并与厂商商讨设备价格和保修期。在签约时,如厂商虚假应标而使投标书中的技术参数失实,则应作废标或合同解除处理,以保证设备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医疗要求。此外,属于计量强检目录范围的设备,到货进入医院必须通过计量首检且费用由厂商承担,这个要求必须写入合同,以促使厂商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设备的入院质量。

为保证采购环节各项工作内容可以严格依照制度规定一一落实,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依据采购流程设计医疗设备的采购系统软件,软件应包括对不同登陆用户设定不同权限,如厂商可匿名登录,具有相关信息的登记上传、标书下载以及查看年度招标计划等权限;项目负责人则具有招标计划浏览查询、标书上传、厂商资料查询和合同上传等权限。各临床科室可通过网络申报采购计划,填写相关信息,系统可根据申请时间,自动生成申请编号。申报采购计划经设备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后,批准的项目可根据申请编号自动生成年度采购计划,由相关负责人填写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招标日期和招标方式,并上传标书,并在项目完成后上传合同、验收报告以及操作维修手册。采购系统的建设使采购流程更加合理、规范,简化了申报、审核、修改过程中的繁琐手续,降低了遗漏或重复采购的风险。

3 验收环节的设备质量控制

当采购的设备按合同要求运抵医院后,医院和厂商应共同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验收工作。设备验收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部分,前者是从外部对设备进行查验,后者是通过测试设备的技术指标来对设备进行检查。实际验收中应重视性能验收对设备质量的反映。属于计量强检范围的设备,性能验收时要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对其进行一系列测试,以计量检测合格作为设备质量合格的标准。货物送到医院时,院方应对设备、仪器的配置、外观等进行检查,同时让厂商联系计量部门对其进行检定,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使用,如反馈良好方可完成验收。对中频治疗仪等不属于计量强检范围内的设备,由于没有相关计量标准作为验收依据,可采用国内外医学工程行业文献中或制造商技术资料中推荐的方法予以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其他设备的可溯源结果进行比对,或通过输出功率、波形等参数对设备进行评估。

4 重视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

作为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与技术支持,医疗设备档案是指针对某台设备从采购计划直至淘汰报废全过程中的所有文献资料,资料主要包括申购环节档案与运行技术报告两大部分。申购档案包括申购单、审批表、设备生产许可证等各项证书、采购合同、发票、运输单据、安装调试与验收报告书、设备使用说明与维修手册等全套随机技术资料;而运行技术报告包括主要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记录、维修养护记录以及效益分析、报废单等。这些资料在医疗服务、科研、教学中均体现出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档案管理应准确、全面、统一、安全,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档案资源信息体系,实现医疗设备档案的远程传输、查阅、保管,并建立各类设备的电子档案数据库,提高设备档案管理的效率,强化资源的共享及其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提高设备档案的利用率上,应不断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益,使其更好地为临床和决策层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质量是保证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对医院成本管理能力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鉴于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人员应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为原则,严把购置、验收等环节的质量关,使医疗资源的配置不断趋向合理,并强化设备档案的管理意识,通过对设备档案的开发和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汤黎明,吴敏,刘铁兵.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立与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8(6).

[2] 李斌,姜瑞瑶,张红蕾.基于生命周期的医疗设备的采购策略与方法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7(4).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方法 对我院多年采购工作的经验探讨、分析。结果 我院加强医用耗材采购供应的规范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结论 加强医用耗材的科学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管理,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 医用耗材 采购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医院采购与供应医用耗材的种类和数量及使用范围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社会关注度的不同,政府及医院更加注重对药品采购的管理[1],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实,医用耗材的采购与管理与药品采购与管理对医院和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医用耗材采购与管理进行探讨,如何更科学地规范医用耗材采购与供应,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1 成立独立的采购管理部门

1.1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医院采购委员会,分管院长为主任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委员会。医用耗材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年度计划的审批,每季度一次例会讨论,审批科主任新进耗材的申请。

1.2 成立专门的询价采购中心, 负责全院的物资采购, 收回药剂、总务、设备、各医疗设备使用部门的采购职能。

1.3成立权限独立的仓储部门,收回医院原属药剂、总务、设备等各部门的仓库保管职能。仓库保管人员由新成立的仓储部门管理,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和定期轮流,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仓储部门成为采购办的一个下属部门,把以前的使用—仓储—采购三角关系变为使用—采购直接关系,减少了许多扯皮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简化和明确采购方式

医用耗材的采购主要采用“跟标”与集体谈判采购两种方式。

2.1 我院是苏州市下属的二级甲等医院,我院所有医用耗材采购原则上要求均在苏州市卫生局组织的招标目录中采购,同样品种的中标耗材按由低价到高价顺序选择,如果没有按此原则进行采购的,由使用单位主任写出书面理由经分管院长和采购办确认后方可采购。这样既节约了采购成本,也减少了各种耗材合格证件的审查难度,采购工作量也大大减低。这是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方式。

2.2对于医院必须要使用的医用耗材而中标目录中又没有的耗材,由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将临床科室要购买医用耗材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号等材料交医院采购办与厂商谈判;尽管这些医用耗材品种不多,但我们也做出了相关规定,首先在医院网站上公示耗材品种,同一品种由采购部门与使用科室共同选择质量可靠产品三家以上的厂商参与竞标方有效。集体谈判采购方式与招标机构招标方式相同,器材设备管理部门公开向有关厂商发出投标邀请书,内容包括:招标项目名称、编号、标书提交的时间和地址,集体谈判开标的时间和地址、联系人及方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医用耗材实行价格优先,相同价格比服务的原则。

3 做好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

3.1医用耗材的品种多,金额巨大,医院用于医用耗材的资金约占医疗设备总金额的50%[2],因此必须做好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以便采购供应部门及时供应临床所需耗材,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由各临床科室根据科室的发展情况,制定出全年医用耗材的消耗量,包括品种、规格、型号等,上报设备器材管理部门,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对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资料结合上年度各临床科室的使用量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发现计划采购与上年实际使用量变化较大的,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3.2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将各临床科室的采购计划分类汇总,编制年度采购计划,上报医院设备委员会和经济核算委员会;医院设备委员会对设备器材管理部门上报的采购计划材料进行审查、审核,报医院办公会审批。

4 加强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

医用耗材采购仓储承担着医用耗材的查找、中转、保管等任务。要让医用耗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采购部门及时对在库耗材的资料进行收集,及时反馈给各使用部门,如耗材的质量、厂家状况、耗材的最新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最终达到临床合理使用耗材,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计算机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准确把握医用耗材的质量和价格信息,包括它的生产、市场供货情况以及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医用耗材的采购供应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用耗材  采购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医院采购与供应医用耗材的种类和数量及使用范围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社会关注度的不同,政府及医院更加注重对药品采购的管理[1],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实,医用耗材的采购与管理与药品采购与管理对医院和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医用耗材采购与管理进行探讨,如何更科学地规范医用耗材采购与供应,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1  成立独立的采购管理部门

        1.1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医院采购委员会,分管院长为主任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委员会。医用耗材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年度计划的审批,每季度一次例会讨论,审批科主任新进耗材的申请。

        1.2 成立专门的询价采购中心, 负责全院的物资采购, 收回药剂、总务、设备、各医疗设备使用部门的采购职能。

        1.3成立权限独立的仓储部门,收回医院原属药剂、总务、设备等各部门的仓库保管职能。仓库保管人员由新成立的仓储部门管理,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和定期轮流,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仓储部门成为采购办的一个下属部门,把以前的使用—仓储—采购三角关系变为使用—采购直接关系,减少了许多扯皮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简化和明确采购方式

医用耗材的采购主要采用“跟标”与集体谈判采购两种方式。

        2.1 我院是苏州市下属的二级甲等医院,我院所有医用耗材采购原则上要求均在苏州市卫生局组织的招标目录中采购,同样品种的中标耗材按由低价到高价顺序选择,如果没有按此原则进行采购的,由使用单位主任写出书面理由经分管院长和采购办确认后方可采购。这样既节约了采购成本,也减少了各种耗材合格证件的审查难度,采购工作量也大大减低。这是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方式。

        2.2对于医院必须要使用的医用耗材而中标目录中又没有的耗材,由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将临床科室要购买医用耗材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号等材料交医院采购办与厂商谈判;尽管这些医用耗材品种不多,但我们也做出了相关规定,首先在医院网站上公示耗材品种,同一品种由采购部门与使用科室共同选择质量可靠产品三家以上的厂商参与竞标方有效。集体谈判采购方式与招标机构招标方式相同,器材设备管理部门公开向有关厂商发出投标邀请书,内容包括:招标项目名称、编号、标书提交的时间和地址,集体谈判开标的时间和地址、联系人及方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医用耗材实行价格优先,相同价格比服务的原则。

  3  做好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

        3.1医用耗材的品种多,金额巨大,医院用于医用耗材的资金约占医疗设备总金额的50%[2],因此必须做好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以便采购供应部门及时供应临床所需耗材,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由各临床科室根据科室的发展情况,制定出全年医用耗材的消耗量,包括品种、规格、型号等,上报设备器材管理部门,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对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资料结合上年度各临床科室的使用量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发现计划采购与上年实际使用量变化较大的,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3.2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将各临床科室的采购计划分类汇总,编制年度采购计划,上报医院设备委员

[1] [2] 

会和经济核算委员会;医院设备委员会对设备器材管理部门上报的采购计划材料进行审查、审核,报医院办公会审批。

          加强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

        医用耗材采购仓储承担着医用耗材的查找、中转、保管等任务。要让医用耗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采购部门及时对在库耗材的资料进行收集,及时反馈给各使用部门,如耗材的质量、厂家状况、耗材的最新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最终达到临床合理使用耗材,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计算机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准确把握医用耗材的质量和价格信息,包括它的生产、市场供货情况以及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医用耗材的采购供应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马美华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院的药品供应管理[J].医院管理,年月第卷第期~.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1医疗设备采购流程

1.1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工作

1.2设备所需

科室根据本科室设备的使用情况,详细填写设备申请表及论证报告,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有效预测,提供科室需采购此设备的详细说明。

1.3设备申请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科室上报的设备申请,上报设备物资管理委员会进行前期论证审批,根据审批情况编制本年度采购计划。

1.4采购计划

根据采购计划,20万元以上统一上报市政府参加政府招标采购。20万元以下的医疗设备由院内组织审计、财务、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等多部门参加,由分管院领导主持招标采购。

1.5设备招标

设备招标之前,设备管理部门会同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适宜性和可行性论证,对拟购置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对设备参数进行详细论证,确保所采设备能够满足临床科室需求。20万元以上设备参数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进行论证,论证参数要求提供相关专业专家(具备相关职称)进行设备情况及参数论证,提供有效意见,并且论证记录专家签字。

1.6大型设备招标

大额设备(超过20万元)统一由政府采购办公室招标采购,20万元以下设备由院方自主公开招标采购。公开招标设备需院方对厂商公司资质、经营范围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设备厂商资质合格。

1.7签署合同

招标结束,进行合同签署。公开招标设备合同由设备管理部门(或招标公司),根据招标要求对合同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合同内容确定后备好合同说明、合同法律论证意见及厂家资质报院方审计部门审核,审计部门审核通过报市法制办审核,审核通过后院领导签字盖章,合同生成,通知销售公司领取合同,备货,采购工作结束。政府采购设备合同由政府采购办负责相关事宜。

2采购工作中存在问题

2.1前期购置论证存在缺陷

部分临床科室对设备采购工作不够重视,所谓购置论证主要是指讨论及审核科室所采购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然而,在实际的论证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并未有重视医疗设备的计量论证,更多的是注重医疗设备的价格、功能,最终导致所采购的医疗设备存在各种问题,影响后期使用。

2.2设备采购的随意性

在医疗设备采购时,未能很好地了解此类设备的市场应用情况,导致所购买设备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未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2.3审查不严格

对设备厂商资质的审查无专业人员负责,导致厂商资质审查环节被忽视,出现问题。

2.4设备采购的盲目性

随着医院的发展,临床技术人员外出进修越来越普遍,大医院中的先进设备往往吸引眼球。未根据本院情况,盲目申请设备,导致所购设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或所购设备的先进技术在本院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开展,导致所购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3建议

临床科室(特别是相关临床专家)积极参与,组织进行所申请设备的参数论证,对设备使用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本院本科室实际情况,对设备型号、性能等要求严格把关,对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所购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医院带来效益。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的评标专家的选择,由这些专家组成有效竞争性谈判小组。由于专家的专业和熟悉领域不同,必然导致意见分歧。所谓评估专家,应是长期使用该类医疗设备,了解此类设备存在的优点、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由于医疗设备品种多、差异大,且与临床结合密切,任何专家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很难做到精通各科室,随机抽选的专家可能对所要采购的设备不甚了解。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市场行情和产品的发展定位与趋势,如评估专家缺乏该方面认识,则评估小组意见便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质量。医疗设备投标厂商的资质审核工作十分重要。卫生部规定院方必须使用资质齐全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生产厂商资质一般包括: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经营厂商资质包括: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生产企业的授权。进行资质审查时一定要仔细审查以上证件,确保其在有效期,确保其投标产品在经营范围之内[1]。对于新技术开展科室的设备申请,先要求其提供院方同意的新技术开展申请,对于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参数讨论,根据院方目前情况及设备购买后的使用情况进行预测,详细论证后,由申请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设备参数,进行后期招标采购。总而言之,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工作是保证医院临床工作的后盾,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色完成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关系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精密度高、配套性强、技术更新换代快、安装和工作环境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医疗设备采购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强,要求采购人员素质很高的工作。采购行为一定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购置计划要反复论证,进行设备采购时要整体概念,综合考虑设备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及售后维修保障等因素,选择整体最优设备。

作者:王瑞青 刘凤玲 王肖静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腐败;纪检监察

中图分类号:G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40-01

现今医院拥有的设备规模和先进程度成为衡量是否是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设备性能的优劣和使用率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和发展。怎样利用有限的资金获得具有较高的、可靠的和综合保障性的尖端设备,并充分发挥其利用率,成为目前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医疗设备引进中所产生的商业腐败问题,也是医院纪检、监察部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时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就造成医疗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1、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中的腐败产生的原因

(1)医疗器械的“利润”空间远远大于药品。医疗器械的“利润”,据了解,其高额利润一部分来源于医疗器械的所谓“大检查”;另一部分来自购买医疗器械的高额“回扣”。目前,在医院动辄就给病人做CT之类的检查,检查费用常常在上百元甚至更多。有些医疗设备进价很便宜,但卖到医院却身价不菲,有些价值几千元的半成品经过“数字化”之后,其身价甚至增加了几十倍。

(2)医疗器械招标回扣空间大。2005年7月前后,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需要通过招标采购一台MRI(磁共振)设备。杭州某医疗设备公司的销售代表贾某找到了姜存积,一番“交流”后,在设备招标评标的前一天,姜存积将标底透露给了贾某。“知恩图报”的贾某随即“进贡”给姜存积1,7万美元。2010年6月13,前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涉嫌严重腐败被,这其中因医疗设备的采购中的商业贿赂所涉及的数额巨大,该案发人深省。

以上案例说明,医疗器械采购中之所以滋生腐败,是因为巨大的“利益”在起作用,腐败问题同时也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影响了医院的形象,根除腐败亟待解决。

2、医院纪检部门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运用措施

2.1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化体系

目前,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行是同级党委、行政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以及同级党委、行政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此种体制有利于党和政府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更有利于纪检监察工作排除压力和干扰顺利实施党纪政纪的监督。监督的目的就是要从法制、机制和体制上彻底根除腐败,以保证党的事业顺利进行。监察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为组织、程序和制度,其二为活动的过程。根据上述分析,医院应该在院党委、行政和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宣传教育在思想上铲除腐败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制约和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在设备引进工作中,可以在关键的环节上强调统一计划、周密论证、集中采购、资产登记、淘汰报废等过程管理,采取相互制约,主动监督等方法,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管理制度,

2.2建立医院设备采购部门与监督部门的领导机构

医院设备采购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领导机构的建立,使二者形成既能相互制约又顺畅、高效、廉洁的工作机制,是确保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与监督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目前,医院应成立以法人院长为主任委员、主管院长及其他院领导为副主任委员,医疗器械科、财务科、审计科、纪委监察部门、医务科、护理部、科教科、物价员以及临床大科主任等为委员的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对医疗设备进行宏观管理,制定医院医疗设备的中长期装备规划及年度计划。制定医疗设备的装备规划和立项制度,明确医疗设备管理的组织结构、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装备规划、立项的原则、程序等组织体系;改变过去谁申购谁论证的模式,建立项目论证小组,加强医疗设备的装备规划和立项的科学性论证,减少以往工作中主观性和随意性,强化制约监督。

2.3制定设备采购管理规划,严把立项制度监督

对物资采购规划和立项工作进行监督时,应以有利于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为原则,检查是否与以下几个方面相一致:

(1)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开展,与医院总体规划相一致。

(2)建立有特色、可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的品牌专科,与医院的名牌战略相一致。

(3)引进高精尖医疗设备,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与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相一致。

2.4加强监督制约,做好过程控制

首先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对相关负责人严格要求。经常性举办培训班,进行严格的政策法规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交流工作体会,查找薄弱环节,制定完善措施保证廉洁自律。其次开展过程控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制度,加强监督,严格管理确保整个过程的规范运作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对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实施决策前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监督。看过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的要求,决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医院的整体规划,从源头开始进行监督减少和避免问题发生。对招标采购过程实施有效的同步监管,规范监察对象的具体操作过程,促进其正确履行职责,还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招标采购的监管工作,对规范招标采购行为、保护采购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等都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工程师;设备管理;定位;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45-02

美国临床工程协会(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Engineering,ACCE)为临床医学工程师下的定义:临床医学工程师是指将工程学与管理技能应用于临床医疗保健行业,来保障、帮助和促进患者的医疗和护理的人。医学工程师不但要负责设备的维修维护, 还肩负着设备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使命[1]。医学工程人员与医生、护士协作共同维持着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能定位如果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将直接影响着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甚至生存。

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本点和着力点[2]。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的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工作主要定位于设备引进的全程管理;设备使用的质控和人员的质控管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等方面。

1 设备引进的科学论证管理

1.1 依法进行医疗设备的采购。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制定采购计划应遵循:(1)社会方面,采购计划以“施惠于民”为社会目的;(2)医院方面,采购计划以“物有所值”为衡量基准;(3)使用科室方面,采购计划以“物尽其能”为临床目的;(4)器械管理角度上,符合“性价兼顾”为采购原则。采购计划书的制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医疗设备招投标法规和医疗设备合同法的法律、法规。

1.2 严控医疗设备的安装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履行相应的合同,确保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医疗设备的验证必须由医院审计、纪检、医学工程、设备使用部门及供方代表共同现场开箱验收,须验收《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及相关的所有中文标识[3]。必须建立资质质控、验收质控、储存质控、使用质控、质量跟踪、原始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入库须有检验报告单、生产日期。安装调试后,检查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须达到设计要求。

1.3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须正确填写设备商务档案:申请购置单;购置论证单;参数资料;购买谈判纪要;招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营业执照、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认证证书、计量许可证、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等;购置合同及配置清单;设备到货后的装箱单和安装验收报告。技术档案:设备的中、英文使用说明书及演示光盘;维修手册及光盘;设备的应用软件;设备重要维修或保养的工作单。

1.4 医疗设备报废档案管理。应依据法规,由档案室人员和设备档案管理员对报废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购置金额、购置时间、报废时间和档案销毁时间,然后由双方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档案销毁。如已经的报废设备的资料尚有留存价值,须在留存档案首页及文档中注明“设备已报废”和“档案继续留存”

2 设备使用的质控和人员的质控管理:

医学工程师应掌握设备的应用原理,保障设备本身的良好运行状态,设备参数的合理和优化设置是保证优质结果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学工程师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医生和技术员进行指导充分发挥设备的软硬件功能得到具有良好信噪比、对比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图像。加强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学工程师的重要职责。

根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应具备“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和“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临床医学工程师应对患者检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有必要的了解。医疗设备是用于患者检查和治疗的一种特殊设备,如出现错误操作或维修不当,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医疗设备维修准入制度。维修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保证维修后设备的安全性和精确性。例如,普通放射线检查中出现伪影和CT设备准直器的偏差,可导致误诊;放疗设备放射线束的尺寸,可导致放射治疗野超过应照射或低于应照射病变野的范围,会出现医疗事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医疗设备故障必须由经过医疗技术工程专业学习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否则会导致错误诊断和医疗纠纷、乃至医疗事故。

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专业技术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医疗设备的电工学、设备构造、放射物理学、辐射剂量学等理科学科。虽然厂商提供设备使用说明、故障分析、故障代码、设备保养和维修,但因设备故障所耽误的最佳救治时间是无法挽回的。临床医学工程师应基本掌握内科学、解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诊断学等临床医学知识,及时与临床医师探讨医疗新项目、新技术,真正做到工程技术人员“人尽其才”和设备“物尽其用”。

3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制度和维修制度管理

医疗设备作为医务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精确性是设备的灵魂。设备不仅需要使用技师科学使用,更需要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及时保养和维修。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制度。应“勤养少修”,确保设备有效运行。做到常规设备季检,急救设备月检,为每一台设备建立管理档案和设立管理员,及时做好记录并负责各设备的使用登记及日常保养。设备使用人员要进行日常和定期的保养,完成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及内部清洁等保养维护。进行定期预防性修理保养.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安全正常运行。严格交接班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强化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应急维修作为一线维修,要求随叫随到,马上解决。临床医学工程师须密切关注医疗设备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的清洁度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等[5]。明确指出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事故责任细则、维修经费保障等详细内容。

医疗医学工程部门学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医院能够保证为广人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学工程师定位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推动医院医疗质量、诊疗技术、医德医风、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只有认真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捉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彭明达.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明确医学工程师的职能[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3) : 70- 71.

[2] 刘延祥.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探讨和思考册[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10):9.

[3] 李敏,杨方,郭元星.论医疗设备管理与医院效益明.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53-54.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医疗仪器;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Computer Used in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Zhou Liwen, Xie Wenkai

(Kaiping Central Hospital, Kaiping529300,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ization of medical instruments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medical institutions, computers used in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quipment maintenance work, but also improve the level of hospital management. The article will specifically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ized medical equipment, analysis of the computerized medical equipment repair manage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and finally the problem,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omputerized medical equi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lessons.

Keywords: Computer;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化医疗仪器开始逐渐普及,并向智能化、网络化、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医疗仪器的维修与管理,对于提高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治疗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计算机化医疗仪器的维修与管理,是当前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计算机化医疗仪器的特点

(一)性能好,造价高。计算机化医疗仪器通常都是采用高端技术制造的设备,如光学、超声、传感、微电子、精密机械等,运用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医疗仪器的精度和性能。同时,采用这些技术也使医疗仪器的造价大大提高,一台设备售价高达百万甚至千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修的成本。

(二)科技含量高,结构复杂。医疗仪器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过去的医疗仪器多为机电型、晶体管型、电子管型,而现在则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板块化、集成化、自动化设备。如CR、DR、MR、CT、ECT等设备,都是集电磁、X线、影响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随着医疗仪器技术的提高,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同时也给维修工作带来了挑战。

(三)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化医疗仪器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设备,其数据的产生、采集、传输完全是自动化处理,查找数据方便快捷,同时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这种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有一定的弊端,当主要设备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系统都会受到影响,给工作带来麻烦。

(四)涉及的学科技术广泛。计算机化医疗仪器涉及的学科技术非常广泛,包括工程类技术,如计算机、电子、机械等,还包括医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应用技术。另外,医疗仪器均配有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实现操作过程的自动控制。由于计算机化医疗仪器的结构复杂、技术多元,一旦发生故障将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二、医疗仪器维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严格挑选优质医疗设备。医院在购进医疗设备时,要充分考虑质量、性能、价格等因素,严格挑选优质医疗设备,避免引进质量低、价格高、性能差的劣质产品。特别在购买大型贵重医疗设备时,应该先采取调研、论证的方式,对设备的采购广泛征求意见,再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完成采购过程,增强采购行为的透明度。

(二)及时收集医疗仪器的相关资料。掌握医疗仪器的相关资料能够核实该设备的性能、质量,同时能够全面掌握设备的结构和技术,方便对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这些资料主要包括:(1)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能力、医疗仪器注册证等;(2)医疗仪器的结构图、线路图、技术指标;(3)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手册、维修手册、数据接口参数。

(三)注重售后维修服务。售后维修服务是保证医疗仪器出现故障能够得到有效检修的重要手段。医院在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时,必须重视企业的售后维修服务能力。在购买之前,要充分调查和了解该设备在其他单位的使用情况和售后服务情况。医院和供货商在签订购买合同时,必须写清售后维修服务条款,避免以后发生合同纠纷。

(四)重视前期培训工作。在签订购买合同时,供货商通常会向用户承诺提供前期技术培训,医院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选派优秀人员参加培训学习。选派人员要全程跟随厂家技术人员学习设备的操作技术,了解设备的性能,尤其要掌握设备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三、医疗仪器维修与管理措施

计算机应用于医疗仪器的维修与管理,使医院的治疗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下面针对医疗仪器的维修与管理,分别介绍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计算机应用于医疗仪器的维修措施。计算机化医疗仪器具有很多功能上的优势,如在线测试、离线测试、状态测试、器件识别等,维修时只要把扫描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接,即可实现仪器维修的计算机化操作。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保持医疗仪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首先,稳定性是指医疗仪器的工作环境要稳定。计算机化医疗仪器对所处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如CT的最佳环境应该是室温22度、机房清洁无尘。如果达不到相关标准,医疗设备就容易出现故障。因此,维修人员必须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监测设备工作环境的变化情况,发现故障要及时维修,同时要保证设备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其次,高效性是指医疗仪器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医疗设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磨损程度和元件的老化度都会增加,设备极易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应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及时更换老化的元件,使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二,熟悉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的具体内容。硬件维护主要包括主机与配套设置的维护。其中,主机维护包括:检查仪器主体的性能,及时更换老化的元件;检查仪器的运行情况是否异常,如温度、仪表、声音等的运行状况;及时校正运行参数;及时清理仪器的内外部环境。配套设置主要包括电源、空调等,要保持配套设置的运行状态良好,使主机能够在标准的环境下运行。软件维护包括两方面:首先,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流程进行正确操作,否则会损坏计算机软件,造成数据丢失;其次,要及时进行软件升级,提高系统的性能。

第三,熟练掌握医疗仪器的维修方式。医疗仪器的维修可采用两种方式,即预防性维修和主动性维修。预防性维修适用于技术多元、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对这种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可消除故障隐患,能够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主动性维修适用于同类故障反复出现的设备,对这种设备进行主动维修,通过分析故障原因,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能够减少医疗仪器的故障率。

第四,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医疗设备维修是一项辛苦的工作,维修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维修工作。另外,维修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先进技术知识,包括电子、计算机、机械、医学、外语、生物等,全面掌握各项综合知识,以提高维修管理水平。

(二)计算机应用于医疗仪器的管理功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医院对医疗仪器的管理实行了计算机化管理。计算机的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运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准确快速地查询各种数据和医疗仪器的运行状况。因此,必须加强医疗仪器的管理。计算机应用于医疗仪器管理的具体功能包括:

第一,采购计划功能。采购计划功能主要包括:根据医疗资源的库存量及时制定采购计划单,保证医疗资源的库存;根据科室申请制定采购计划单,满足各科室的医疗资源;根据特殊库存状况制定采购计划单,保证特殊医疗资源的库存。

第二,账物管理功能。账物管理是指对医疗仪器的购入到报废这一全过程的管理,具体包括六个环节:入库报账、出库、领取发放、维修、退货、报废消耗。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医疗仪器的账物管理,严格按照管理程序进行计算机化管理,减少因管理漏洞出现工作偏差,使医疗仪器得到有效管理和使用。

第三,成本核算功能。计算机化管理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准确快捷地实现成本核算,包括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折旧费用、消耗材料费等。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管理,使成本核算更加准确、科学。

第四,查询统计功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方便快捷地查询和统计。查询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种查询方式以及各种想要的查询结果,如列表查询、在线管理查询、库存批次查询、物资收支查询、事物明细查询、库房库存清单查询、会计账簿查询、科室物资清单查询、物资分布清单查询等。统计功能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当期产生的各类业务和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并生成当期报表。主要报表包括业务汇总报表、固定资产明细表、收支月报表、数据全额式报表等。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都在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医疗仪器进行管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疗仪器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将仪器的产地、性能、购买日期和数量等信息保存其中,并建立医疗仪器的维修与报废记录,有效管理医疗仪器的采购和报废过程。同时,发挥计算机系统的优势,实现采购计划、账物管理、成本核算和查询统计功能,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总结:

计算机应用于医疗仪器的维修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和管理效率的现代化手段。做好医疗仪器的维修与管理,维修和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排除设备故障,提高医疗仪器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实现医疗仪器维修与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姚新琴.计算机在医疗仪器维修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O07(09)

[2]陈少云,陈婉群.计算机化医疗仪器的维护与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O07(08)

[3]纪美义.浅谈医疗仪器的维修及方法[J].医学信息:上旬刊,2O09(11)

[4]蒋元林,费军.嵌入式系统在医疗仪器上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O08(04)

[5]马金光,许玉明.博兴县人民医院医疗仪器漏费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O07(11)

[6]张锦,卢杏玲.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院计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O06(06)

[7]庞晏庆,杨斌.医疗仪器的计算机故障3例[J].医疗设备信息,2O05(12)

[8]张正路.医疗仪器收费智能管理系统使用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O10(04)

[9]赵英良,朱敏.Toshiba kcd-10M-7床旁X线机显示故障维修1例[J].医疗卫生装备,2O09(04)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7-01

医疗设备的使用者是人,为人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如果医疗设备性能不达标,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给病人带来人身伤害,甚至会有生命之忧。比如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生物电类医疗设备,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干扰现象,影响诊断的结果甚至无法诊断。干扰的主要因素有电磁场、温度、声光等,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中是难以避免的。在工作中,经常有医护人员反映医疗设备故障,不能正常使用,而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测时,发现各项指标均正常或在合理范围之内,所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务必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才能为病人进行及时诊断,连续诊断,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设备主要分为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诊出率以及治疗情况,也是评定各医院的一项重要指标。医疗设备的管理涉及包括购买、使用、检修等各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成为医疗服务中的一大隐患,影响着患者安全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等。而目前各大医院在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1 医疗设备更新滞后或重复购置 目前医院在医疗设备的购置和更新上主要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为了节约成本,现在很多中小医院,尤其是乡镇基层医疗机构,还是采用传统的观点,只要医疗设备还能够使用,就不需要对其进行更新和升级,而不是从为患者提供舒适、准确、快捷服务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导致很多医疗设备处于技术老化状态,设备性落后,技术等级低,从而严重制约医院的快速发展。

1.2 医疗设备管理不规范,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表现为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造成因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丢失,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有的没有建立完整的报帐手续,或是买入后不及时入帐,报废后不及时销帐,或是长期不对帐,造成帐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1.3 适应性针对性不强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医院设备更新时间普遍较长,因此,相当一部分医院在引进大设备时没有把适应性与本院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十分热衷于“超前”引进,其结果必然疏于本级救治任务、医疗后送体系、地区资源利用、院内技术实力等与设备引进之间关系的论证,造成设备与医院实际条件、承担任务、技术、能力的偏离与脱节。尽管有不少单位注意和强调购买设备应“适度”超前,但由于当前医院设备更新换代的过度提升到每年1-2次,“适度”定位难以把握,也造成了超前购买,容易使技术“过重”或“过度”闲置,有的医院到设备更新时,相关技术还没用上,或者到使用时超前技术已成为滞后技术。

2 医疗设备使用方案

2.1 建帐 医院医疗设备要求帐目健全,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建立仪器管理帐是仪器设备从库房发出后,分散至各使用科室、部门运转使用的客观记载。管理帐目是设备管理和清查核对的依据,是在用设备各种数据统计的原始资料。

2.2 建卡 凡在医疗设备购进、调入以后,即要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帐,帐卡分“总卡”(红字印刷)及分卡(黑字印刷)两种。总卡列同一品名(即每一个“目”)财产的总数。分卡一物一卡,一式三份,一份留设备处(科),一份留使用科室,一份随仪器存放在技术档案内。

2.3 建立技术档案 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尤其是万元以上的贵重设备,都应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建立内容包括:订货合同、国内外发票提货单据、出入库凭证副联、验收记录、产品样品说明书、线路图、安装及使用技术要求、安装调试记录、检验报告、使用操作登记、操作规程、保养维修等等有关资料。技术档案卡片一式三份,一份“正本”由设备部门保管、存入档案内。一份“维修副本”交专职分工的维修人员,记录仪器的重要特征和校验结果,基本测定数据,并在每次检修后做好维修记录。

3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强化信息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效益,要加强设备的信息管理,必须建立医疗设备信息的管理系统,及时纠正管理中的误差和失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读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子系统、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子系统、医疗设备信息子系统,将其建档,并且录入电脑,通过这些子系统的建立,研究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故障率、折小率和正常使用期的信息,结合网络反馈,实行全程的科学管理。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传统医院设备管理模式已力不从心,为实现持续改进,以评促改,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我院引进HRP系统,对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管理。

〔关键词〕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对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数据量越来越大,价值越来越高,单靠传统医院设备管理模式已“力不从心”[1]。另外,原国家卫生部2011年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PDCA),该标准对医疗设备管理流程化、精细化、精确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持续改进,以评促改,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我院引进HRP系统,对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现将主要做法报道如下。

1HRP系统

HRP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大革新,有着高度集中的管理平台,将信息高度共享,可为设备的分析统计、资源配置以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2]。该系统采用C/S结构,安装部署在服务器端,用户通过客户端输入特定的IP地址访问使用。主要编程语言采用VisualBasic,数据存储采用SQLServer2012数据库。客户端(工作站)通过局域网访问数据服务器,将获得的结果实时传递至客户端。

2医疗设备采购模块

设备采购一般主要包含技术评估、采购执行两大过程[3-5]。HRP系统授予相关部门、科室不同权限,开放相应功能模块。分别完成申请、汇总、论证、审批流程,生成医疗设备采购计划。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公开、透明,为医疗设备追踪溯源打下基础,防止腐败漏洞产生。

2.1医疗设备申请

使用科室负责人登陆HRP系统,填报医疗设备申请表及论证报告。内容包括:医疗设备名称、数量、估计价格、申报理由、意向品牌(三家)、意向型号及主要参数;被申购医疗设备社会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科研教学、人员配置、场地需求、主要配置、科室内部采购意见等。负责人确认后数据传送设备科。

2.2医疗设备技术评估

设备科通过系统汇总各科申报计划,生成年度医疗设备申购汇总表,组织医院医学装备委员对拟购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配置、品牌、型号、参考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内容进行比较,对设备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可维护性进行评估。结果上报医院院长办公会讨论审批。设备科根据审批结果,在医疗设备申购汇总表后录入同意采购与否,生成年度医疗设备采购计划。医疗设备配置计划网络流程化,使整个过得公开、透明,可避免现象发生。

2.3医疗设备采购

根据医院管理制度,5万元以下设备由设备科、财务科、纪检科、医务科、护理部、使用科室组成的采购组共同议价采购。5万元以上设备报市招标办,由政府集中采购。招标后,设备科组织医院采购小组与中标销售公司共同签订采购合同。在HRP系统通过审批的医疗设备条目后录入合同内容。包括:设备型号、生产厂家、销售公司、合同价格、设备台套、付款方式、到货日期、质保期限、配置清单等。并设置付款日期和质保期提醒,为财务付款和保修查询提供基础数据。合同录入完成,HRP系统根据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编码加流水号生成医疗设备设备编码。从采购环节对每台医疗设备进行唯一编码,编码内容涵盖设备的基础信息。编码转换条形码,设备验收合格后作为标签粘贴在机身上。通过查对编码和扫描条形码均可查阅该台医疗设备的基础信息。医疗设备编码和条形码的使用是实现医疗设备精确管理、数据追踪溯源的基本条件。

2.4建立医疗设备电子档案

扫描医疗设备相关资质证件,上传HRP系统,建立永久电子档案,档案编码与医疗设备编码一致。主要内容有:销售公司及生产企业营业执照、经营(生产)许可证、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生产企业及公司给销售公司的授权书;销售公司对业务员的授权书、业务员身份证复印件;产品技术样本、合同及配置清单;其他相关证件和验收后包装箱内文件;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许可证等。电子档案取代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节省了存储空间,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为工作人员查阅档案提供了方便。

2.5医疗设备验收

医疗设备到货后,维修人员和使用科室负责人、操作人员、送货公司共同对设备外观、性能、配置进行登记验收。给医疗设备粘贴条形码,在HRP系统对应设备条目录入验收结果,为下一步的资产清查及设备维护打下基础。设备科固定资产管理员确认后完成资产出入库手续。

3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模块

利用HRP系统强大的数据库及自动统计、汇总、分析功能进行使用管理,实现医疗设备绩效评估自动化。

3.1医疗设备使用记录

在医疗设备购置目录后增加收费项目、使用人次、开机时间、使用耗材品种名称及单价、折旧年限;维修次数、维修费用、更换零配件价格及数量;水电费等字段。与医院临床使用HIS系统对接,直接提取收费项目、使用人次、开机时间数据;设备科录入使用耗材品种名称及单价、折旧年限;修理组录入维修次数、维修费用、更换零配件价格及数量;总务科录入水电费。一方面实现使用情况登记电子化,另一方面为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打下数据基础。

3.2医疗设备绩效评估

医疗设备绩效评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6]。HRP系统可按时间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单机或科室效益分析报表,实现效益分析动态管理,解决传统手工统计费时、费力、数据模糊、统计困难等问题,把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设备科、使用科室、医务科、财务科、院领导共享数据。有利于使用科室合理安排资源;设备科、医务科、财务科和院领导可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清楚的了解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为下一步医疗设备采购、资金预算指明方向。

4医疗设备维护模块

医疗设备维修、保养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保修合同的管理,维修申请及维修进度均需要实行信息化管理[7-9]。HRP系统的运用填补了我院这项空白。

4.1医疗设备维修

使用科室通过HRP系统申报设备故障,维修人员上门维修。完成之后,工程师在系统录入故障原因及维修情况,更换零配件情况,使用科室确认生成维修记录。按时间段自动生成维修报表,维修人员可通过系统分析医疗设备故障发生主要原因及主要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培训,或者主动定期维护,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4.2建立计量设备登记系统

计量器具基本信息录入HRP系统,根据计量器具分布、分类、单机的查新,能够快速查到每台计量设备的计量检测情况。根据不同类别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自动根据上次检定日期,生成计量器具日程表,对系统设置自动提醒功能。计量完成后设置检定合格标志,并将原始计量信息记录在案[10]。做到强制计量器具百分之百不漏检。

4.3医疗设备保养

医疗设备保养包括预防性保养,即三级保养和购买维保两种类型。在每条医疗设备信息后设置三级保养记录电子表。使用科室的一级维护保养及维修人员二、三级保养情况录入电子表。对购买维保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保合同进行扫描录入电子档案,维保价格和维保周期录入系统,并设置周期提醒日期,为下一次购买维保做准备,避免维保过期现象发生。

5医疗设备处置模块

HRP系统设置调配处理和报废处理模块,使医疗设备处置网络流程化,缩短部门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实时统计医院固定资产总值。

5.1调配处理

使用科室对功能完好的闲置医疗设备通过系统填报医疗设备调配申请,申请调配处理,维修人员鉴定后,报领导审批后收回设备库房,扫描二维码入库,同时减去使用科室固定资产。如有其他科室需要则调配使用,再扫码出库投入使用。对功能完好,但不适应医院技术发展的医疗设备,考虑捐赠。合理调配,避免设备资源浪费。

5.2报废处理

使用科室对故障频繁、老化、无维修价值医疗设备通过网络填报设备报废申请,申请报废处理,维修人员鉴定属实后,报领导审批后收回设备库房,扫描二维码入库,已过折旧年限的直接减去使用科室固定资产,不到折旧年限的要分析原因,一次性扣除折旧,再减去科室固定资产,及时报废,防止设备残值流失和场地占用。我院利用HRP系统进行医疗设备管理以来,实现了数据共享、追踪溯源、精确管理,避免重复劳动。与HIS系统融合,使使用人员、采购人员及管理人员都能方便查询医疗设备信息和状态,实现闭环控制[11]。促进了各部门互相配合以及流程再造等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合理利用设备资源,有效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杨琼 单位:孝感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一栋,陈刚,牛伟新.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及系统架构设计[J].中国医学设备,2016,13(3):43-46.

[2]刘元明,刘欢.医疗设备资产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构建[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54-56.

[3]祝海洋.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信息化[J].医疗装备,2015,28(6):75-77.

[4]曹少平,印春光,张力方.现代医院设备采购管理的探索[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35(2):104-107.

[5]栾琳.医院设备器材采购管理规范化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185,193.

[6]李远洋,王新沛,王晓民.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4):100-102.

[7]徐锋.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2,9(8):32-34.

[8]张红侠,刘勇,卢中凯.关于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能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105-106.

[9]蒋忠伟,方梅华,陆明.大型医疗设备售后维修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102-103.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在医院运营成本中,医疗设备耗材成本占比较大。通过对医疗设备耗材进行有效管理,可降低成本,促进医院运营效率提升。同时,医疗设备耗材管理与临床病症治疗存在密切关联,一旦出现医疗设备耗材管理不当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医疗事故发生,其后果不容小觑。基于此,本研究对医疗设备耗材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现报道如下。

1当前医疗设备耗材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设备耗材需求量愈来愈大,给相关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从宏观上来看,我国医疗设备耗材整体管理水平较以往有所提升,但在部分环节上还是暴露了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部门合作不够紧密。医疗设备耗材管理体系本应当权限明确、职责清晰。然而,部分医院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的职能界限却不够清晰。很多部门的管理工作都交织在一起,导致管理紊乱,人员权责不清,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这些部门内部管理方式不够统一,规范不一致,导致了部门间相对独立,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2)医疗设备耗材信息化管理有待完善。部分医院由于经费有限,无法在短期内构建出完善的配套软硬件环境,制约了信息化管理。同时,信息系统数据库不够完善,需求分析也不够细致,直接影响了信息系统的效用。(3)采购问题。医疗设备耗材管理过程中,采购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部分医院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多以经验为主,科学依据不足,使得采购计划不够合理,造成了不良库存。同时,采购人员也未能对供应商进行妥善监管,对供应商信息了解不够充分,大多选择成本较低的供应商,却忽视了医疗设备耗材的质量,加大了采购风险。

2实现医疗设备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2.1完善管理体系

要落实好相关管理工作,必然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作为导向。首先,医院内部各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强各分管职能的有效连接,建立完整的分析、反馈体系,让医疗设备耗材管理质量逐步提升。各部门之间应形成统一规范,并加强交流,定期报告医用耗材管理情况,保证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其次,由医院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对全医院耗材进行全过程监督,避免出现“隐性库存”的现象[2],让耗材管理公开化、透明化。另外,医院财务处要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以便对医院耗材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2.2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要现实医疗设备耗材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加快医院内部信息化建设步伐。首先,要对各部门耗材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出完善的数据库;其次,要对各部门接口进行更新,保证信息数据接口的兼容性与统一性,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另外,要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医院内部可聘请专家组织信息技能讲座,通过集中培训及科室分散培训的方式,促使相关人员信息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2.3重视采购管理质量控制

首先,要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物资储备供应中心要与审计监察部门相互配合,充分掌握全院医用耗材的采购、库存情况,并定期对医用耗材的使用量进行分析,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其次,要加强供应商管理,采购前要充分掌握供应商的信息,采购人员在与供应商交涉过程中,要对其营业执照、相关证件等进行核查,确保供应商符合采购要求。建立供应商档案并纳入数据库中,以便于分类管理。总之,实现医疗设备耗材精细化管理是强化医院日常运营的必要举措。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采购管理,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质量,从而创建出一个稳定的医疗设备耗材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宋铁妹.医院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134-135.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设备;绩效审计

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医疗体制改革。过去的一段时间,新医改的重点在于医院医疗服务体系的打破与重构、支付方式改革以及药械供应改革等方面,并且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新医改的推行目的不仅在于改革医院内部的薄弱环节,而且在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践行相应社会责任,让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环境。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这说明新医改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医疗设备是医院增长最快的资产之一,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是医院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医疗效率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大量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也为医院带来了诸多难题。202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从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生产等多个环节做出详细规定。医疗设备的投入与使用能否实现预期效果,是医院应当考虑的问题,于是医院内部需要通过绩效审计的方式对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审查,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问题,以新医改作为背景思考完善建议,以期为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新医改下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目的

1.破解医疗设备管理痛点的重要方式

总体上来看,医院医疗设备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要求高等特点,由于医院工作人员有限,所以医疗设备管理难度较大。虽然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多便利,但是设备管理的痛点一直未能破解。而借助绩效审计的方式,从医疗设备的采购,到使用再到效益评价,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检查的全面覆盖,并且医院也可以及时发现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因此,绩效审计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来说必不可少,也为设备管理难题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解决途径。

2.提升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医院医疗设备使用中的重点在于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指医疗设备的使用能够为医院带来经济收入的增加,社会效益则是指设备的使用为患者带来了多少便利,解决了多少医疗难题等。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内部绩效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在医疗设备采购等环节的短板与问题,有利于对医疗设备的效率性、效益性、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借助绩效审计的结果,医院及医疗设备的供应商将对医疗设备的生产及使用进行完善,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的目标。

3.医疗体系改革的有效推动力

新医改已经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在原有改革成效的基础上更加追求改革质量和效能,从而推动我国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医院增长最快的资产之一,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直接影响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对整个医疗体系改革的效果产生影响。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发现问题后,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有利于医疗环境的改善,进而对于医疗体系改革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绩效审计也有利于推进医疗设备不断完善,并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而这些方面的提升也将对医疗体系改革产生正面影响。

二、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

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重点应当是与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等环节息息相关的内容,应该从医疗设备的计划、采购、资料归档和效益方面进行深入探析。

1.对医疗设备购置前的相关手续进行审计

一是审查是否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绩效审计人员主要检查医疗设备购置前,是否由设备使用科室提出购置论证资料并上报,是否进行了集体决策,是否通过计算成本回收期、投资效益等数据计算得出购置可行性。二是审查医疗设备的相关购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绩效审计人员重点审查医疗设备购置计划是否按要求填制申请表,相关责任人是否按照规定签字确认,审批环节是否符合医院设备采购制度的规定,从而对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进行全面审计。

2.对医疗设备采购环节进行审计

一是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合规。审计人员主要检查医疗设备采购资源是否与医院财务预算相符,采购资金是否能够满足真实采购需求,上级单位拨付的设备采购资金是否专款专用。二是医疗设备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应当审查医疗设备价格是否存在高估虚报等问题,相应的采购人员是否存在关联交易等不合规行为。三是对医疗设备采购发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医疗设备购货发票、入库单等,查验相关票据是否规范、准确,相应信息是否填写完整,从而保证医疗设备采购环节合法合规。

3.对医疗设备合同订立、归档环节进行审计

一是审查合同条款是否规范有效。审计人员主要针对医疗设备购置合同内容的真实合理性进行审查,相关合同条款是否准确全面,是否对付款方式及后续设备维护等内容进行了约定。二是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医疗设备采购完成后,是否真实投入使用,付款是否符合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后续维修保养、增值服务是否合情合理。三是对合同归档管理进行审查。审查医疗设备订立的相关合同是否及时归档,是否归类进行保存,相应的归档管理是否符合医院制度的规定。

4.对医疗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

效益性是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重点内容。经济效益方面,主要审查利润率,设备使用率、完好率、故障率,设备的各项成本以及设备投资回报率等,绩效审计人员应当着眼于医疗设备产生的真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审计人员主要对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治疗效果、医院医疗水平提升程度、患者使用满意度等内容进行审计,从而获得真实的社会效益信息。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审计结果,最能体现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目的和意义。

三、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存在的审计问题

从现状来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绩效审计的难度。对于医院来说,绩效审计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1.审前调查不足,审计准备工作不扎实

审前调查是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基础环节,也是获得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绩效审计结果。一是绩效审计审前调查不够全面。有些医院的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开展过程中,仅使用了查询、访谈方式,仅对部分医疗设备进行了实地调查。这主要是由于绩效审计人员有限,有时为了加快审计进度造成实地调查不足。二是绩效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审计作风不够扎实。有些绩效审计人员碍于面子或者关系,在审计工作推进中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对医疗设备采购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挖掘不够深入,造成绩效审计结果不够客观。三是缺乏对医疗设备真实使用情况的掌握。绩效审计人员对于医疗设备使用相关的科室与人员,未进行多次走访,因此获得的设备信息缺乏准确性。

2.绩效审计流程相对固定,深度不足

审计流程是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依据,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制度执行,但是如果不知变通仅采取固定流程开展绩效审计,则会与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实际需求脱节。一是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流程更新不及时。从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实践来看,由于近年来医疗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但是相应的绩效审计流程却并未更新,流程相对固化,对绩效审计实践形成了一定阻碍。二是对绩效评价指标缺乏深入分析与思考。从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结果来看,绩效评价指标仅选取了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基本指标,对于指标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绩效审计结果自然也会产生偏差。

3.审计实施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相关问题的存在也会阻碍绩效审计效能的提升。一是审计人员对医疗设备缺乏必要了解。绩效审计实践表明,一些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对医院医疗设备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无法深入挖掘相关问题。因此审计人员仅能对设备使用率、故障率等表层数据进行分析,对医疗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缺乏探索,既不利于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也不利于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二是绩效审计方法不够科学。在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将科学审计方法与医疗设备本身的数据采集、处理过程相结合,或者融合不够紧密,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了审计成本,也不利于精确审计结果的得出。

4.审计报告环节缺乏严谨性

出具审计报告是医疗绩效审计的收尾阶段,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审计报告出具前未发出审计意见征求稿,或者未召开科室座谈会。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将自身权力扩大化,对绩效审计程序执行不严谨,直接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得出审计结论,并未征求被审计主体的意见,因此出具的审计报告也缺乏客观性,并且难以令相关主体信服。二是审计报告缺乏针对性,对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表述不确切、不深入。医院内部绩效审计人员容易受到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等相关主体的牵制,从而对审计中的一些问题避重就轻,审计报告中对于医疗设备采购等阶段问题的表述也不够完善,无法获得医疗设备真实的经济效益等情况,绩效审计自然也就失去意义。

四、新医改下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完善建议

新医改下,医院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医疗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也需要从审前、审中、审后阶段进行深入思考,得出科学化的完善建议。

1.强化审计基础,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审前调查就是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基础,因此审前调查工作应当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绩效审计人员采取多点调查方式。审计人员不仅要通过查询、访谈、信息收集等方式获得医疗设备的详细信息,还要通过实地调查方式对设备的真实存在性进行检查,避免虚增虚报等问题的发生,这样才能全面识别医疗设备管理相关的问题,并了解医疗设备的真实使用情况。二是绩效审计人员要始终保持严谨、廉洁的工作作风。“不自知不贤,不自制不廉”,审计人员首先要对自身有清晰的定位,遇到问题多从自身查找原因;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在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工作中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意识。

2.优化绩效审计流程,注重深度分析

新医改下,医院要对医疗设备的审计流程进行重新识别,不断完善。一是及时更新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流程。绩效审计流程要随着医疗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强调及时性,不能与实际需求脱节。同时,审计流程也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对相关主体形成约束的同时,对审计人员形成正确引导。二是注重绩效评价指标的多维度分析。审计人员首先要选取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进行横向对比、纵向深入分析,要从多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保证绩效审计的完整性与全面性。这样得出的绩效审计结果也更具参考价值。

3.构建完善的绩效审计工作机制,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实施

完善的绩效审计工作机制不仅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而且有利于绩效审计效能的提升。一是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势在必行。审计人员只有对医院的医疗设备有充分了解,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以便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更新,适应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需求。二是绩效审计方法要注重科学性与多样性。新医改下,医疗体系改革不断推进,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绩效审计的方法也要适时调整,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找到最适合的审计方法。

4.出具有信服力的绩效审计报告

一是绩效审计报告要遵循客观性与完整性原则。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报告的出具要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征求了被审计主体的相关意见,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与此同时,绩效审计报告内容应当完整,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不应遗漏。二是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绩效审计报告中提供的信息要有利于医疗设备管理的改善,有利于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不能是无用信息。特别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实用性的绩效审计报告对于医疗设备使用效能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三是要遵循建设性原则。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能够解决现有问题并指导未来,有利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否则,绩效审计报告将失去实际意义。

五、结语

新医改下,医院如何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提升内部精细化管理能力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医院资产中,医疗设备的管理始终非常重要,从采购到使用环节,都容易引发违法违规行为。因此,需要通过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来识别相关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本文认为,医疗设备审计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审前、审计流程、审中和审计报告阶段,就此也提出了完善建议。一是强化审计基础,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二是优化绩效审计流程,注重深度分析;三是构建完善的绩效审计工作机制,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四是出具有信服力的绩效审计报告。随着绩效审计效果的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将持续提升,相应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2021(05).

2.尹静雯.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内部审计研究.财会学习,2019(36).

3.秦毅,顾玉华,吴晓.医院大型设备绩效审计方法探讨――基于全成本核算及净现值法.卫生经济研究,2020,37(02).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加强卫生规划,提升卫生资源配置科学性

切实履行好全市卫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按照规划编制体系的要求,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卫生局及时编制并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引领,督促卫生各领域严格卫生资源配置,出台实现规划指标任务的有效措施,紧抓规划目标的实现进度。

二、规范财务和基建管理,提高卫生经济绩效

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围绕绩效工资改革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引导我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院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进一步优化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足额安排所需经费,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重大项目、重大资金、重大合作和重大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局属(管)单位的财务、内控、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收入分配、对外投资与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指导,强化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成本核算及会计核算工作,杜绝设立“小金库”。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

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制订《市卫生局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成立市卫生局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开展市直属7家医疗卫生单位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市本级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管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履职、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不定期开展医疗卫生单位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基本建设工程等内部审计工作。

进一步加强卫生基本建设管理,重点加强对工程进度、建设规模、配套资金、辅助设施的监管,提高投资效率。抓紧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温岭市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仙居县下各镇中心卫生院等中央补助项目的建设和审计工作。会同市发改委,积极争取路桥区中医院、市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等建设列入中央投资项目,力争恩泽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三门县中医院工程交付使用,帮助市公共卫生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天台县人民医院、三门县人民医院、黄岩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启动前期论证和申报审批工作。会同发改、财政、纪检等部门不定期的对项目单位进行督查,督促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建设标准,重点引导项目单位搞好功能布局,完善服务功能。会同纪检监察部门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帮助基层管理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开展基建管理人员警示教育。

三、加强医疗服务收费监管,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会同市发改委争取调整部分市定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配合物价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办理有关医疗服务价格、行政事业性收费件处理工作。

加强均次费用控制的考核制度,建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将“两费”控制纳入“一把手”年度考核内容,卫生主管部门定期统计分析并公布县级医院均次医药费用水平,配合推进单病种收费试点工作,督促各级医院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过程管理,特别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检验结果互认,规范收费等方面加强管理,有效抑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达到均次费用零增长的控制目标。

四、严格卫生数据统计,夯实卫生决策基础

认真做好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统计综合年报的审核上报,按时完成各医疗单位的定期网络直报任务,做好医改监测数据的审核。

加强数据的分析利用,针对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等医改任务,提高对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卫生统计信息、专题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等形式提供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数字依据。

继续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卫生统计执法大检查,以加强卫生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各县(市、区)卫生局按不低于辖区内机构数2%的比例进行检查,市局将进行重点抽查。今年检点依然是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和统计数据质量。

五、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把好设备配置准入

全面实施《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2011-2015)》,为重申我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的要求,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的通知》,明确申报主体和申报资料,规范审批流程,严格上岗证资质认定,明确阶梯式配置规格,与各县(市、区)卫生局联动,共同抓好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设备。

为进一步提高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使用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保证我市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现场评估及技术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制订《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现场评估和专业技术评审专家管理办法》,重新组建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现场评估和专业技术评审专家库。

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深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

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加强医疗机构网上采购的监督管理,按省厅有关标准做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和销售额的考核工作。

配合做好全市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工作中的药品采购管理,特别是推进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中有关药品采购、使用、销售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继续跟进基本药物回款制度执行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集中支付,成立结算部门,明确付款方式,协调县级财政部门、社保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落实人员、经费及周转资金,确保药品货款及时足额支付,达到省政府医改责任状考核要求。

配合省采购中心做好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完成心肝介入类和放射科等2-3类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做好医用耗材历史使用情况调研。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分析;措施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公立医院要生存、求发展,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实行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医疗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前国内关于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研究较少,相关规范和制度也并不完善,仅有的规范性文件是卫生部于2006年6月颁布的《医疗机构此物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该文件的颁布旨在加强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经济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是:

1.医院领导层认识不足

医院院长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有些医院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因院长重视不够,只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关键的制度执行环节,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并导致会计信息的不严谨,失去了决策者参考价值,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医院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现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但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的效果。也没有针对医院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上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意识。目前,医院虽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经验和做法,开展成本核算,但是,许多医院还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上,尚未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医院无统一的、标准的成本定额,医院成本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4.预算控制不够科学

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并按照卫生局的要求编制,预算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部门,也未进行可行性论证。预算执行力不够且缺乏控制,预算调整随意,没有实行集体决策,预算得不到执行。

二、BH医院内部控制分析

本节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的BH医院,针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特点,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控制活动类业务控制层面对BH医院的内部控制活动中的货币资金、采购业务、付款业务等方面的流程分析,并提出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BH医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控制流程分析:

1.采购业务内部控制

公立医院采购业务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商业贿赂较为普遍,许多经销商采用不正当手段向相关领导人或科室医生提供商业贿赂,致使高价购入设备、耗材、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医院的声誉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医用耗材的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BH医院采购业务主要有两大类:医用耗材采购业务(包括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和仪器设备采购业务。

(1)医用耗材采购业务。医用耗材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具体包括敷料类、胶片类、检查用品类、一次性包类、缝合线类、针类、刀片类、消毒液类、试剂类、低值易耗品类、骨科材料类等。医用耗材采购的具体流程:由业务科室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向库房提出医用耗材需求计划,库房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调整采购计划,交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计划,采购人员将审批后的计划单报送财务部门备案,持计划原件在医院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按照医院的评估和准入制度建立,包括供应商资质、信用,采购价格,规格,产品质量等,经过筛选后确定的供应商)选择相应的供应商,选定供应商后,实施采购活动;材料送达后,由库房验收人员对所采购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进行核对,对验收合格材料,填制入库凭证,加盖“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并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务部门。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验收人员应当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通知采购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

(2)仪器设备采购业务。仪器设备采购环节是医院商业贿赂的高发环节,国家卫计委2013年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制度,其中第“八不准”明确规定“严禁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接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严禁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2015年5月曝出的“西门子行贿千家医院”事件,即西门子公司及其经销商通过捐赠医疗设备“免费”的方式,换取医院在此器材上独家使用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化学试剂,医疗设备制造商与经销商密切合作,通常情况下二者来签署合同将医疗设备卖给医院,贿赂事件涉及包括验血设备在内的多种医疗器材,涉案医院多达1000家。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其行为违反了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的规定;站在医院管理角度,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件,无疑暴露出医院在仪器设备采购内部控制方面的漏洞。因此,仪器设备采购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BH医院多年来在仪器设备采购中一直坚持“过程审计、过程监督”,使采购活动透明化、阳光化。具体流程是:成立由审计部门负责人为组长、职工代表为组员的五人审计小组,对于8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采购活动,由于每次采购仪器设备不同,成立由院领导班子、使用科室负责人、使用科室成员代表、设备科负责人,审计小组、财务科负责人、医院办公室负责人、记录员等构成的XX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小组,由使用科室提出仪器设备购买计划,设备科接到购买计划后,进行市场调研,论证该项目购买可行性,同时,审计小组也进行市场调研,重点关注设备市场价格,设备品牌与厂家、规格型号等,财务科进行经济可行性论证;3个部门完成市场调研与可行性论证后,将该项目提交院长办公会,由院班子讨论决定该项目是否进行采购;该项目决定采购后,由设备科与供应商进行初步谈判,选定3-5家设备供应商,谈判重点是设备的品牌与厂家,设备价格,规格型号,初步报价等;设备科谈判结束后,由设备科牵头,组织召开XX设备采购议标会,参加者有医院XX设备采购工作小组成员与筛选初定的供应商,会议主要由设备科和审计小组分别汇报前期工作成果,主要有设备品牌,市场最低价、设备性能及售后服务等,这个环节供应商不参与。在工作小组成员对该项目涉及的情况熟悉后,由审计小组审核供应商的资质,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参与该项目的议标活动,分别由各供应商讲解自己的产品,工作小组成员重点关注设备的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售后服务及报价等,待各供应商讲解结束后,工作小组成员召开闭门会议,重点是每个成员发表各自的观点,确定出最终购买的设备品牌与价格,如果未能形成统一意见,宣告此次议标会结束,待进一步考查后,择期再次召开议标会。如果形成统一意见,则邀请提供符合采购要求(设备品牌与价格)的供应商进行二次报价,以选定品牌和最低价格为标准确定最终达成意向的供应商,设备科对参与的其他供应商从价位和品牌有个排序,作为第二或第三意向候选人。自达成采购意向的一周内,将该项目的整个议标过程及结果在全院范围内由审计小组成员负责公示,一周之内员工对公示结果没有不同意见的,一周之后通知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整个采购过程全部结束。如果公示期间有不同意见的,根据所提意见的不同,比如对设备价格有异议的,由设备科与达成意向的供应商进行再次谈判,如果未达成一致,则由设备科与审计小组选择第二或第三候选人进行谈判,直到达成一致意见,由审计小组再次进行公示。直到没有意见后再签订购买合同。BH医院的CT、彩超、CR、DR、MR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中大型设备,都采用议标竞价方式进行采购,形成集体决策意见,由审计小组最终完成该项目的全过程记录文书,作为档案予以保留。BH医院多年来坚持仪器设备公开透明的采购过程,这样的做法逐渐在供应商的圈子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供应商也愿意以高质量、低价格、优质的售后服务与医院合作,实现双方的稳步发展和共赢。

2.BH医院付款业务内部控制

付款是医院在对采购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BH医院对付款业务有严格的规定:所有购进的医用耗材自发票收到之日起先挂账3个月,3个月后开始付第一笔款项,以此类推;仪器设备的付款方式在采购合同里有明确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付款,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提前付款。具体流程是:采购部门根据合同规定的时间,首先填写付款申请单,注明付款的事由、申请付款的单位、付款金额、经办人签字;然后由主管院长审核签字;主管院长审核签字以后,由设备科提交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根据付款申请,重点审核付款是否符合条件,对符合付款条件的,测算可以付款的资金是否足够,签署是否付款的意见;这一环节完成后提交院长审核签字,院长签字后由财务部门作出付款计划书,注明每一笔款项具体的付款时间和金额,最后交由出纳按照付款计划书付款,所有的有约付款都以银行转账支付。

三、BH医院采购业务和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改进措施

1.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1)按照行业“九不准”要求,强化采购领域反商业化贿赂的意识。医院的商业贿赂行为主要有医疗机构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采购活动中,收受生产、经营企业及其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或回扣的行为;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标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企业和经销人员给予的各种名义的财物的行为等,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BH医院纪委部门定期对医院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反商业贿赂思想教育,识别各种商业贿赂形式,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杜绝商业贿赂事件发生。

(2)建立供应商优胜劣汰机制,不断优化供应商组合。BH医院目前占用各类供应商资金的周期较长,这就需要稳定与各类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简化支付程序,不要人为设置复杂的付款流程;加强信用管理,尤其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止坏账发生;同时针对所在地区医疗市场集同业竞争情报,不断优化供应商组合。

2.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1)加强预付账款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对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2)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努力做到提早收款,延迟付款。建立准入与淘汰制度(产品质量、资金实力等)、提高付款条件(延长付款期,调整月付款总量)。对有约付款在不影响商业信用的前提下,尽量延迟付款,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BH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属于企业主办,其规模与业务量与高一级别的医院无法相比,但是从医院管理角度,在内控方面有共同点。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庞大而复杂,本文对BH医院主要业务流程内控方面的分析,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内部控制是完美的。本着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改善自己的不足是这篇文章写作的目的,也希望有对医院管理有兴趣的人士多提意见,批评指正。

相信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对公立医院现行内部控制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管理者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鸿雁,刘力.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资金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6(12).

[2]鞠春光.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新西部,2010,1(14):43-59

[3]徐小琳.浅议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11,1(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