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

数学大班教案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1篇

活动名称:有趣的单双数

活动要求:

        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花片、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花片”

我们小朋友很喜欢玩花片,今天老师就用花片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花片的游戏好吗?(好)请小朋友每人抓一小把花片,数一数有几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教师挑几张2、4、6、8、10贴在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教师挑几张1、3、5、7、9)贴在黑板上)。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那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那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3、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4、寻找单双数――游戏“捉迷藏”

(1)让幼儿找出自己身上成双和成单的东西。让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成双和成单的物品。

(2)在其他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单双数。现在他们就想我们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画面)单数和双数就躲在这幅美丽的画里,你们找找看画里的哪些动植物是双数,哪些动植物是单数,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等会来告诉大家好吗?

(3)谁先来介绍给大家听,你找到哪些动植物是单双数?(个别幼儿介绍)我知道小朋友都想介绍给大家听对吗?好,现在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单双数。(生生互动)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2篇

2、本次教学通过活动方式进行:

活动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小动物、背景图、幼儿操作纸、笔

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开始了,森林里的动物都来参加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它们各自有几个?

(2)幼儿分别说出每个动物的数量。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进入绿色们的要求:狂欢节的管理员说,这次动物这么多,(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需要分批进入,首先绿色通道的是一种动物里能两个两个结对的可以优先入场。教师先示范小动物两两结对找出单双的方法:依次了解2个兔子、10只猴子、8只猪、4只公鸡、6条蛇(2)还有一些一种动物里剩下一个的要从红色通道进入,他们分别是:7只鸟、1只老虎、三只小老鼠、9只蝴蝶、5只松鼠(3)还有很多小动物想参加,管理员说忙不过来,请小朋友来帮忙。

幼儿操作,根据能力操作材料的分配,圈完贴上墙。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3篇

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爱好。以下是我整理的一班级数学教案,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一:《7,6加几》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主动主动参加学问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洁数学问题的力量。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爱好。

教学重点:

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依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的组成嬉戏。

2、完成数的组成和口算。

二、情境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很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很多同学宠爱的水果,你喜爱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三、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猜想,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让生经受用小棒来感知过程。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同桌沟通,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7+5=12

总结算法:

方法1:从7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7看做10。

10+5=1515-3=12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2、对应练习

这里还有几个果子,让我们来摘一摘吧!(出示算式)

7+4=()6+7=()7+7=()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小结:4+7,由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

7+6=136+7=137+5=125+7=12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示。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商量沟通。

总结方法:

方法1:从6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6看做10。

10+5=1515-4=11

对比观看: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像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像?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4、对应练习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觉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6+6=6+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日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预备。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二:《8加几》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学问必需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学校数学学习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育同学思维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猜猜看“你真棒”手势

2、口算

9+()=108+()=107+()=106+()=105+()=104+()=1010+5=()10+3=()10+8=()

3、聪慧屋

3=2+()4=2+()5=2+()6=2+()7=2+()8=2+()8+()=108+2+1=()

师指8+()=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4、凑十法口诀

一九一九好伴侣,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热,四_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日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说:同桌沟通,发觉信息,提出问题

生说:信息:一组领了8瓶橙汁,二组领了7瓶橙汁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橙汁?

信息:一组领了6瓶矿泉水,二组领了7瓶矿泉水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师问:同学们通过第一个信息跟问题,知道怎样列式吗?(板书:8+7=)

师问:8+7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新问题.现在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同桌说一说商量一下。

指名用小棒演示说计算方法。

(2)自主合作,探求新知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假如没有小棒,计算8+7应当怎么想呢?

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认真想一想,再小组沟通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同学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②计算8+7时怎样想?

引导同学说:这样想:

①先把8凑成10,把7分成2和5,

②8加2等于10,

③10再加5等于15。

(4)其他计算方法汇报

(5)方法优化

(6)总结:凑十法口诀:8加几不用怕,借个2凑成10,计算起来对又快。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今日我们讨论的是8加几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先想想8加几怎么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伴侣,想认识他吗?出示:潇洒哥图片。

师:今日,我们要和潇洒哥一起进行闯关嬉戏。

1、第一关:摆一摆,算一算。

(1)8+6=8+5=

(2)圈一圈,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菠萝,右边摆6个菠萝.(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6=

师问:8+6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6时,为什么要把6分成2和4?

(3)其次关:解决问题,看图列示

(4)第三关:开放题

8加几的算式你能写出哪些?把你想到的写在纸上。

看算式,找规律。

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

规律:

1、其次个加数每次多1,结果每次多1

2、8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其次个数少2

四、课堂总结

1、计算8加几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2、8加几与9加几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三:《9加几》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提示:

允许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敬重同学的选择。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2.感受口算9加几有不同的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多向思维力量,进展共性。。

教学重点:

会口算9加几。

教学难点:

使同学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索过程。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同学预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同学每人预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日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学问,有信念学好吗?

主题图导入法:老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同学提出数学问题。老师:同学们,这是一节体育课上同学活动的场景,请大家观看,图中小伴侣们都在干什么呢?

同学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嬉戏的,还有跳绳的。老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依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对同学的回答分别赐予确定,然后点题。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问,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同学体会所学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

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课件出示复习题)

10+1=10+4=10+2=

10+5=10+9=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老师点出答案。假如同学回答不上来,赐予鼓舞指导。新课标第一网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10

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导入法适合班级状况不太好的状况或者计算练习不够的班级。有老师提出“在课前复习阶段可以先行练习让同学圈出10朵红花等活动”,目的是渗透“凑十法”。我以为不是很妥。认真分析本课教材,我们可以发觉,教材主题图中明显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思想,这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课教学中,让同学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9加4等于几,其目的也是让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预设的目的是让同学消失“从1数起”、“接着9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假如课前过于强调“圈十”,同学有了这一剧烈刺激,唯恐在探究9加4等?的环节中很难消失多种方法了,这与新课程及教材意图不符。当然,当同学在探究中得出“凑十”方法后,老师的确应当强调“圈十”这一过程,并指导同学动手圈一圈,让同学有个明确的表象。

三、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以下教学接着上面的主题图导入法来开展教学

1.教学例题1.

老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同学回答后板书:9+3

老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连续板书:9+3=12)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同学独立思索后同桌或者小组沟通自己的思索过程。

然后全班沟通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红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蓝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小男孩的方法。

老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鼓舞同学大胆说。

同学:我这样算……

老师:刚才大家介绍了许多方法,都很好,翻到教科书第70页,看看你的方法和书上哪个小伴侣算的一样?

同学回答。(略)

【设计意图】用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例1,充分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在培育同学多向思维力量的同时使同学获得胜利体验。

师小结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算起来又快又准?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说一说。(师留意组织课堂中的小组商量,避开一个孩子说其余的都在玩的状况消失)

谁到展现台上演示这种算法?

指名演示,依据同学完成的状况适时评议。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算法写出来,大家留意看。(有的老师认为应当让同学自己思索写出算法,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费时费劲难度不是一点的大)

师: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凑成10,最终10+2得12.师边写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凑十法”。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吗?下面再来试着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吧。

课中活动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条腿。

【设计意图】消退课中的疲乏现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利于学习后面内容。

2.教学例2

老师:解决了饮料瓶数问题,我们又来看小伴侣的嬉戏图(出示主题图中小伴侣嬉戏部分),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指名回答:有9个小伴侣在做嬉戏,又来了5个,一共有多少个?

老师:求一共多少个,怎样列算式?谁会列?(板书:9+5=)

老师:请用你喜爱的方法算出9+5。

同学自行计算。

老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同学回答:我这样算……新课标第一网

预设

方法一:接着数,即从9往下数5个

方法二:把9凑成10(看大数,分小数)

由于9和1凑成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在算10+4=14

方法三:把5凑成10(看小数,分大数)

由于5和5凑成10,所以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在算10+4=14

方法四:把9看成10,10+5=15,多加了1,所以要从15里把多的1减去,即15-1=14

老师:大家真聪慧,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看来学得不错。用凑十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看,这么多同学喜爱凑十法,说明这种方法的确很好,大家要多多用法这种方法,而且凑十法,也有两种凑法,被同学们都发觉了,你们真聪慧。

【设计意图】让同学叙述自己的算法,既巩固了所学学问,又培育了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四、巩固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同学计算后摆一摆并写出得数后集体订正。同学可能有多种摆法,如摆成两行,下面一行7个,上面一行6个,然后采纳跳数的方法,2,4,6,8,10,12,用加上多出的1个,共13个。教学时应鼓舞同学多种摆法,依据摆的方法所对应计算思路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计算9加几时,辅以摆一摆的操作活动,加深同学对9加几的计算方法,格外是“凑十法”的理解。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对着9加几的算式,根据图中供应的方式,进行计算,强化算理。同学计算后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还应引导发觉规律:横着看,第一排都是连加,都有9+1,其次排,都是一步计算;竖着看,结果都相同。都是9+几

五、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同学回答。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足球专选教学 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对比 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58-04

传统的足球专选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书本上的战术内容,以讲授的形式和黑板表达的形式来教授学生,这称之为传统教学法。而足球专选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则是对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和学生自身或身边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说明,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为分清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优劣,本文拟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为研究对象,对足球专选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

研究方法:一是文献资料法。查阅足球案例教学法和其他体育项目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和文献。二是访谈法。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的部分教练员和队员进行访问。从访谈中了解到,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5运与06运足球专选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07运、08运和05体足球专选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三是比较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5运、06运足球专选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运、08运、05体足球专选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四是问卷调查法。对常规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所需要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指标。调查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85%。五是数理统计法。应用IBM计算机和EXCEL应用程序,对案例教学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获得科学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足球专选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1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法下,教师通常是采用教科书上的足球战术内容,运用讲授法和黑板演示等形式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讲解和示范,然后给学生布置训练内容和训练任务,督促学生去完成。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听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按照教师所布置的训练内容和训练任务,依次完成。

2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对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和学生自身或身边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说明,从中积累吸取经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刻板反复地将理论告诉学生,也不是单一孤立地将理论传授给学生。案例教学法所强调的是,能力的获得在于学生自身吸取的经验,而不是学生用记忆和背诵的方式去获得教师讲授的内容知识。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往往是对案例进行解析和引导;学生则对一些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再经过教师的解析和引导,从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

3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它重视的是学生的参与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强调系统的理论阐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方法,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显现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没有机会表现的个性特征,如胆量、反应能力、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力等。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与教学,完全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常见的灌输式教学和被动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利用案例给出的各种条件,主动去识别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大量战术知识和战术基本概念来解释案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学生也可将这些知识作为回答问题的支撑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促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前沿信息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无形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以下特点;其一,案例教学引用的都是真实、生动、鲜活的例子,这使得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会被课堂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此往往会主动开动脑筋,引发思路。其二,案例教学是对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这些事件中感悟出不同的道理,吸取经验,从而激发出自身的创新能力。其三,案例教学法不只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还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设计或是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去分析讨论,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是互动的。其四,案例教学的形式不是让学生独立学习,而是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与教师集体参与合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五,案例教学是从学生自身或身边发生的案例中进行思考,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探索,并从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

(二)足球专选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情况

1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方式的对比情况。具体见表1。

从表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对比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教法注重的是以教师为核心,一切以教师的安排为主,学生是遵从者,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地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用引导的方式去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摸索和实践以及自我评价。

2 实验班级在实验之前与实验之后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级(05运、06运足球专选班)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之后学习兴趣、专业技术运用、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实践、战术意识、团队意识、球队的凝聚力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见表2。

从表2实验班级实验之前跟实验之后的对比可以看出,05运与06运足球专选班在学习兴趣、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战术意识以及学生相互交流和球队凝聚力方面,在实验之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表明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的技战术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团队意识和凝聚精神。案例教学法比起传统教学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3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技术课上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级的学生以及对照班级的学生在技术课上交流、呼应、讨论、观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调查,并对此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3。

从表3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首先,实验班级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比对照班级更多地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呼应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这说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实验班级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比对照班级更善于观察到比赛的发展趋势和发现己方与对方出现的问题。这说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能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阅读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实验班级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比对照班级更能快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教练的意图以及教练布置的技战术内容。这说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4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理论课上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实验班级的学生以及对照班级的学生在理论课上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4。

从表4中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理论课上的对比情况来看,在理论课上,实验班级的学生要比对照班级的学生更善于进行讨论和分析,更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回答老师的提问。比起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理论课上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学生和老师互动性更强。

5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足球联赛所取得的成绩的对比情况。本人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历年来在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5。

从表5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足球联赛中所取得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班级05运取得过2次冠军,1次亚军和1次季军的好成绩,而06运也取得了1次冠军、1次亚军和1次季军的成绩。与对照班级相比,从体育学院取得的成绩上看,实验班级很明显地高于对照班级。这表明,案例教学法比起传统教学法成效更显著,是可行的。

6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人选校队及参加全国比赛人数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历年来人选过校队的人数,以及参加过全国比赛的人数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6。

从表6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入选校队及参加全国比赛人数对比的情况来看,实验班级入选过校队及参加过全国比赛的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级。这表明,案例教学法在提升学生个人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上,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三)足球专选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结果分析

1 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它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实践,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强调,单一地进行理论讲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比起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案例教学法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不再是纯粹讲授基本原理,而是用实证性的教学给予学生说服力,让学生信服。学生在这种真实、直观的教学方式刺激下,往往能够充分动员他们所掌握的各种与此相关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案例教学法所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平时的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剖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特殊、典型的案例和事件,而这些案例和事件在发生之后,学生对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于是学生会具有不同的启发,积累不同的经验,从而可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技术课、理论课上的情况以及人选校队人数和参加全国比赛人数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足球专选教学中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而且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得更灵活更全面。但我们也应注意,案例教学法在拥有自己优势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完善。

1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一是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案例教学法都是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是真实的,这对于学生来说就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更能让学生信服。二是更具有直册性。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情景教学,所以学生可以更直接地看到和体会到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三是更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主要的参与者是学生,而教师是组织者,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形式,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与同学、教师相互之间达成互动。四是更具有实践性。案例教学大多都是利用真实典型的案例,以及发生在学生平时训练和比赛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能更好地将之运用到实践中。五是教学形式更多样化。既有实战观摩、多媒体观摩又有模拟、讨论等教学模式,这使得教学生动。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不足。其一,由于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一些经典的案例、学生自身的案例来说明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教学方式比较多样化,而且要求灵活多用,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比较容易忽视主题,滥用一些缺乏针对性的案例。其二,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大量地收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介绍给学生,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收集和整理案例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探讨、介绍案例、引导学生等,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课程。其三,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和设计问题的难度较大。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不能凭空想象或者随意捏造和杜撰,而且还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一定根据,确保案例的真实和严肃,因此难度较大。

3 采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没有比较固定的形式,但是案例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所选择的案例有着很重要的联系,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在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所教授的知识和内容相结合。二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同时,还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三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来设计案例教学模式。四是在选择案例或讨论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和严肃性,避免滥用案例,脱离学生学习实际,背离实际理论。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班额;数学教学;导学案;运用措施

农村教育的发展愈加迅速,导学案在数学小班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愈来愈高。下面主要通过导学案的运用意义引出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应用现状论述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导学案的运用意义

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后,制订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基本内容与学习目标,给学生布置预习目标,定期在课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小班教学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农村,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造成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学案在此项教育模式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导学案的应用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带动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在农村小班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切实度不足

目前,很多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如小班课堂上预习内容的讨论,只是少部分学生参与了讨论,这不利于小班教育的发展。

2.针对性不足

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育水平的缺失。教师按照指定的导学案,教导学生预习、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围绕教学中心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针对性,把握不住重点,影响数学教学。

3.导学案引导性不足

农村小班数学导学案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散漫,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不少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恰当引导,最后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偏行。

4.学习延伸性不足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逐渐应用于小班教学,但是有些教师对该种学习模式有不少误解,如不少教师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布置一定的导学任务,并且认为只要学生将导学案内容弄懂就是达到目标了,其实不然,学习需要适当的课外延伸,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成熟见解引导学生延伸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资源,因此学习延伸性不足的现状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

三、导学案运用问题的措施

1.采用适当的竞争奖励措施。教师应引导学生丰富学习模式,适当地增加竞争奖惩措施,激励学生争优,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抢答,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优胜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以引导为主、鼓励为辅,利用小班导学案教学模式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2.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研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数学习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最有效的预习,使学生可以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把握各单元的数学学习重点。例如可以这样出题:5.4*2=0.2*();36+54=18+(),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

3.加强教学引导和课外延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学习重点,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积极引导学生,努力结合生活实际实现高效教学,如平均数的教学问题,可以用全班学生的身高进行实例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积极参与其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还可以通过分小组进行教学,小组选出组长,带领学生分工测量统计组员身高,并求出平均身高,将“平均数”概念融进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综合表现,如完成速度、完成质量等进行小组评比。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数学知识的延伸。课外延伸能够很好地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课内外的知识融合,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深度,同时还能够利用课外的趣味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导学案在农村小班中的不断深入,响应当今教育大纲的号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自律,努力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高年级数学的教育水平,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际数学应用能力,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福军.警惕“学案”导学陷入“低效”的漩涡[J].数理化学习,2012(1).

[2]陈蓓.中学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12(1).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6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地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很好地符合了学生学习与认知的自然规律,遵循教育教学原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在高中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与实践。

1.1学案的概念

学案指由教师依据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既呈现了教学主体内容和教学结构,又为学生提供了可供研究的问题、练习,除此之外还关注数学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等。学案是学生在自学、探究、讨论、练习、整理、复习与反思等学习环节作为有据可依的学习材料。

1.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学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学案源于教案,二者都是由教师设计的,并指向共同的教学目标。教案较学案最大的不同在于教案注重课堂环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构思,是课堂教学的纵向设计,有利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进程。更主要的是以“教”为目的,较少考虑学生“学”的感受。

1.3学案的重要性

学案侧重知识面的拓展与教学过程中辅助材料的提供,是课堂教学的横向设计。其优点是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地辅助教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案很好地充当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载体和平台。[1]学案完整地记录并呈现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联结新旧知识,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开放的形式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2.1学案的主要组成

学案的内容构成一般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课内练习、回家作业等,但学案中的栏目大小、名称可能不同,如有的分为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学习指导、课内练习四部分[2],有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准备、导学指路、学习巩固、创新舞台五部分[3],还有的分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六个部分,或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读书思考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课外阅读七部分[4]。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我校数学教研组所编写的学案主要包括四部分,具体为:(1)课题、课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课前准备;(3)课堂流程;(4)课后练习。

2.1.1课题、课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案的第一部分采取开门见山的形式将以上内容交代清楚,2.1.2课前准备

主要针对学生近一段时期内易错的概念和知识点设置一些问题和习题,请学生课前完成,突出先学后导的思想,目的是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动地位上。题目的难度合理控制,习题既有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1.3课堂流程

首先提供学生近期易错知识点的变式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提高查漏补缺的有效性。

然后通过典型例题通解通法的分析,体现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同时规范书写过程。在师生合作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与学双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

最后是课堂练习部分。在课堂例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变式练习,力求课堂上暴露的问题,当堂解决。再次为学生点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练习过程中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想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2.1.4课后练习

这部分内容的作用类似课后作业。仍然以大纲、考纲为依据,难度适中,紧扣当天课堂主题,与课堂练习相结合,重点仍是课堂上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这部分练习可针对学生学习程度不同,设置有梯度的选做题。即照顾差异,又利于共同参与,坚持层次性原则在学案中的使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知识内化整理的机会。

2.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问题服务的,要与研究对象具有适宜性。[5]因此本课题采取了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设计一系列相关题目,采用不记名方式,请学生回答,详细了解我校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情况。

2.2.2师生访谈:考虑到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对于学生的访谈工作主要放在假期。选取班级中数学成绩好、中、差的不同学生展开调查。此时学生没有了学业的压力,交谈比较随意,能够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及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对教师的访谈主要放在周二下午。这个时间段是我校规定的数学组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访谈在活动室进行,多是同一年级组的三四位教师一起交流和讨论,气氛宽松融洽,被访的教师较能畅所欲言。

3.实验分析

3.1实验假设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提高。

3.2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的高一年级的6个平行班级。这6个班级进入高中时班级中考平均成绩相差不到0.5分,无显著差距。其中3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与另外3个班级形成对比。

3.3实验过程

实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测。将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的以高一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析实验班与控制班的现状。第二阶段:实验干预。在实验班采取学案导学教学实验,控制班进行常规教学,为期一年。第三阶段:后测。实验班与控制班参加期末考试,分析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习现状。第四阶段:6个班级都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期一年。再次分析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习现状。

3.4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验之前,实验班与控制班的两次考试各项指标差别无显著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对实验班采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且对控制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后,各项指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高二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3个实验班的均分比3个控制班的均分高出了6.2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平均高出26.4和34个百分点。

4.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该模式对教学的影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于我校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改变是显著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生,在2011年高考中数学成绩取得了喜人的佳绩。

在该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较高,必须注意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达成度;(2)对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引导介入的时机、程度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金月.学案导学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王会.中学生物学教学“学案”的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1(5):8-9.

[3]贾伟合.关于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6):32-35.

[4]崔纪伟.学案教学中如何实施导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9):67-72.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7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医学院2005级预防、管理专业本科生。将所有同学分为2组,其中实验班33人,对照班24人。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改革的实施基础理论教学时数为50学时,同一老师,同一授课方式,从而保证2个班的同学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是完全一样的。在分组的实验课上,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做题练习,并结合理论知识讲授。实验班则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案例,采用案例讲授,根据对论文中的实验设计方案、数据分析方法的讨论,来提高学生解决科研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考核本学期授课结束后,由教师统一命题,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包括卫生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统计方法应用2个方面的考核,以检测学习效果。试卷由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评阅。

1.2.3统计分析对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所有统计方法应用SPSS19.0实现。

2结果

(1)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t=0.25,P=0.8056),表明“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法并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见表1。

(2)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统计应用能力测试方面有明显差异(t=2.84,P=0.0064),表明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统计理论,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见表2。

3讨论

3.1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数据分析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案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法在对学科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上没有明显区别(P=0.8056),但案例教学即实验班的学生在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统计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班。因此,在实践性较强的卫生统计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传统教学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只重视将知识灌注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案例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案例的讨论中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以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科研实例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自学的能力。逐渐认为统计学其实是很实用、很有趣的一门课程[3]。

3.3案例讨论提高学生正确选择实验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针对当前统计学方法被误用、滥用现象严重的现状,尤其表现在医学期刊中统计分析错误较多的现状,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结果。本次实验班在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亦发现众多的期刊论文中存在实验设计或统计方法错误的情况,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着重进行了讨论。从公开发表的医学论文中的各种错误实例进行讨论,使学生“虚拟地”置身于科研第一线,使学生感受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科研实例,由于所讨论的内容均来自于实际科研工作,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的热情,通过个人分析和与他人讨论或辨析,对问题可以有比较全面、准确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合理选择统计方法的能力[4]。从而可减少学生在未来从事实际科研工作中应用统计学方法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增强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3.4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什么是新课改;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研究;教学疑问

随着全省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中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高中新课程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为此,我县自2011年以我校为试点,开始推行“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然而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家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尚未树立起来,受高考的压力,旧的东西不肯放手,课时严重不足,即使有些老师大胆尝试改革,课上给学生一定探究的时间,但基本知识落实的时间少,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最后掌握的效果也不佳,这些问题令人担忧.

面对大家为难的现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改革,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是值得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从相关文献出发,结合自己一年多的教学经历,进行梳理并作简要述评.

一、什么是新课改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什么

通过研究相关的期刊文献以及两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构建的教学模式,从内涵上看,该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生本课程.对于该教学模式,很多同仁提出疑问:它是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而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思想呢?笔者认为,其实不然.观点有二:第一,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生本课程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第二,早在先秦时期的孟子就提出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其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获得高深的造诣,靠的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主动勤奋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的牢固,就能使知识积累的丰富[2] .因此,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是体现生本课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另一位重要人物也提出:“教育的核心主体应该是学生,他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1]

我国的这场课程改革是国家行为,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有健全人格,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全面而有个性的人,应当说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理想。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人都知道数学学科是培养一个人会思考的学科,数学是为自己学的。它的统领地位不可替代.责任觉醒的第一表现是行动,我们首先借助各种研训活动,引领教师以改进的态度审视以往的教材,质疑以往的课堂,让教师在反思对比中认可新课程.教学上,提倡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该探究时探究,该训练的训练,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对待这场改革我们的态度是:“积极推进,确保质量” .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基础,那么如何打好基础呢?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写主要研究编写原则及学案呈现的内容.

(一)导学案编写原则及呈现内容

1. 编写原则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学案的设计首先要尊重这一点,做到知识与趣味的有机结合.举个例子:在数学归纳法的引入时,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然后让他们自己通过刚才的游戏,自己去找出数学归纳法和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的共同点,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后,高中数学课程很多概念性的课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找到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去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更应该去发现生活中数学,多学习交流,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第二,在编写时要注意量的原则.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思维性、抽象性明显高于初中,为此再设计学案时,不需要思考和难度大的问题没必要去设计,题目不在多,在于精;第三,教师们普遍反映许多内容不知把握到怎样的程度。它既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系到课程理念和教材编写意图的贯彻.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多少学者都认为:他们围绕教材内容把握的度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对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也达成了共识,即:倡导低起点,高观点的数学指导思想,低起点是指找准学生的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面向全体学生,高观点是站在知识体系的整体高度,渗透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3] .

例1.求函数定义域、值域的问题坚决不深挖洞,做到必修1的复习题水平。如P45页第2题.已知非空集合 ,试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特别提出对符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不做讨论.

例2.对抽象函数单调性的讨论也只做到必修1 P45该复习参考题B组题第6题水平.“⑴已知奇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试问:它在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对抽象函数也仅仅做到教材:习题2.2 P75页 B组第5题的难度.

例3.对含参数问题的讨论也仅研究到课本P83复习参考题B组第3题水平.“对于函数 :(1)探究 的单调性;(2)是否存在 使得 为奇函数?

2. 呈现内容

不同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内容或基本框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提法自然不同.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制应体现在“导”上,要考虑“导什么(学习内容)”、“怎么导(学习方法)”,因此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如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类比、推理、反思、讨论等),至于呈现的形式则可以多样化.

(二)教学模式

一份学案编好,审核后,对于学案有如下的操作方式:即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学生具有差异性,每个课堂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侧重学生的自学及展示,课堂主要是小组的汇报,教师适时提问点拨,有的侧重学生的讲解及思考,课堂主要是小组的讲解,教师适时评价,有点更注重问题的拓展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有的更注重学生的数学交流和数学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不同,选取或设置的教学模式就会不同.但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到底孰优孰劣,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合作、探究” 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大家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的依据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学科特点,自主性学习的理论.

(三)实验设计

1. 实验对象:2011年下半年笔者同事主要课程是高中数学必修1及必修3,教授班级为同层次的两个重点班高一三班及高一5班,其中两个班的基本情况如下:

2.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等组设计法,高一三作为实验班,高一五班作为对照班,通过分析前侧、后侧的试验数据来分析“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模式对实验班及对照班两个班的影响程度。

3. 实验程序

前侧: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 后侧:期末考试的成绩;

实验要求:该同事同时同样的教材,辅导资料进行教学.

4. 实验结果分析

利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4],采用 ,结果如下表,下表是实验班及对照班的前侧及后侧平均分比较( ).

通过表1,我们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前侧数据中实验班均分比对照班差,后侧中实验班均于对照班没有明显的区别,从均分我们看出这种教学方式对高中数学的效果不是特别出彩,从显著性上看前后侧显著性不是特别明显,说明此种教学方式还有待改进及提高.当然,教学实验需要一定的周期,其成效还需长时间的实践验证.

四、“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有待研究问题

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实行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疑问。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并结合我们教学中的疑问,作如下整理: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哗众取宠还是真正有效

有研究者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形式化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并未能摆脱‘满堂灌’的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贯彻.有的教师则是向另一极端发展,把‘学案’等同于讲义,以练代讲,所有的课都上成了练习课,使‘学案’沦为学科知识点和重点习题的汇编,功能等同于学习辅导用书.”[5]“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 “导学案的实施会导致学生看书过程的缺失;导致学生文本提炼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笔记过程的缺失;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6]

(二)“自主、合作、探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

有研究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使“教师从原先的孤立封闭状态走向流动合作。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构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共同体中共享信息,互动交流,使教师合作文化得以提升.”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导学案的使用会导致部分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下降.”导学案往往是备课组内所有教师共同使用的,但是其设置却常是某位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一定符合组内每位教师的风格.[5]

“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存在争议或问题是正常的现象.这种问题我相信不会持续太久,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升入,高中数学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 高红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l.

[2] 顾继玲.数学“学案导学”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2012.12.

[3] 张慧英. 基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人教网,2010.

[4]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浅 [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证实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 研究主体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体为80名来自六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一班是实验班,采用学案导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二班是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级各有40名学生。两个班级由同一个老师教了半年,学习状态稳定。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每周有八节英语课,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两个班级在实验前的英语阅读水平几乎是一样的。以上条件保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本次研究的工具主要包括:前测试、后测试、调查问卷、采访和统计软件。在实验前后,在试验班里发放调查问卷,以调查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态度。前测试试卷和后测试试卷都是由四篇阅读理解组成,总分为40分,要求学生在35分钟之内完成。在实验开始前,前测试试卷分别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以了解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后测试试卷仅在实验班进行,用来测试学案导学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调查问卷一共有14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态度;二是关于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和策略;三是关于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2.数据收集

试验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进行,前调查问卷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80个学生均在30分钟之内完成,80名学生均完成调查问卷,所有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都是有效的,当实验结束的时候,两个班再次做同样的调查问卷。前测试和后测试分别在新学期开始时和结束时进行,试卷收上来进行批改、统计分数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3.数据分析

(1)前测试结果分析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具有相同的英语阅读能力。

(2)后测试结果分析

对比表1和表3可以发现,采用学案导学的实验班,在试验结束后,平均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对比表2和表4可以发现,控制班的前测试结果和后测试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控制班的英语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三、结语

通过调查问卷和测试结果分析,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一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学案导学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效;二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动机和热情;三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英语阅读技巧;四是学案导学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希望将来有更多学者投身到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中来,共同探讨高效地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雪峰.(2006). 通过学案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2]范增民.(200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

[3]高变英.(2006).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博士学位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选课制 信息化管理 资源优化 信息化描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86-03

选课制的核心理念来源于德国学术自由原则并依此发展起来的学习自由思想。选课制之所以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原因是选课制能让学生感觉知识面的拓宽,视野的开阔,治学的主动性得以增强,兴趣爱好以及特殊才能在教育中受到尊重。

正因为此,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不但倡导选课制,甚至还采取了选专业制。新生入校按照大类统一学完基础课,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这样的举措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为深化软件复用的科学理念,避免重复开发,商业化通用教务管理类软件“选课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它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喜欢的课程、任课教师,并自动生成选修课班级,将复杂的“选课制”教务管理事务处理得井然有序。

虽然选课信息管理系统能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自动生成选修课班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集中在过多的教师申请开设同一门课程时,系统的处理结果不尽如人意;选同门课程的学生人数过度分散,选修课班级人数达不到最小值,学生被迫放弃喜欢的课程,选课自由得不到最大化满足;班级人数达到了各校规定的最小值,却远小于教室能安排下的最多学生数,学校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

一、“选课制”信息化管理

选课制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的课程,是计划外的课程设置,教务管理事务复杂性尤为突出。学生的选修课与不同系部安排的必修课常有冲突,导致排课管理瓶颈;学生的选课情况无法预计,教学资源分配难度加大。将复杂的人工管理交给计算机完成,可以大大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针对各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商业化通用软件“选课信息系统”受到各校的普遍推崇和青睐。

我国近年来在选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知网查询到的选课系统参考文献提到的信息系统设计主构架,大部分与目前的商业化通用选课信息系统类似。参考文献对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多位教师同选一门课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改进方案鲜有提及。

下面,以我校的商业化通用选课信息系统为例,对其处理过程作具体的分析和描述。

(一)开课和选课的预处理

1.错开式开课。利用教育资源的空档,开设选修课。教师和多媒体教室的空档,通常在双休日、晚上或者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段。利用这些时间段开设选修课可以解决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开课时间与各院系开设的必修课相冲突之矛盾。

2.最大化利用教室资源。开课班级学生数的最大值与教室容量一致,这样的预处理方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设备资源,对于资源紧缺的高校很重要。

3.对学生选课时间段的预处理。如果有太多的学生同时间段选课,会造成网络拥挤和堵塞。将不同年级学生的选课时间段错开,避免所有学生同时间段选课造成网络拥挤和堵塞。

4.设置有效性判断。如果学生所选课的上课时间与课表有冲突,显示信息,拒绝学生的选课请求,提示学生重新选择。

(二)信息系统处理流程描述

1.管理制度描述。

(1)不允许学生选择与课表中的必修课时间段相冲突的课程。

(2)第一轮选课结束后,如果教师申请开的选修课班级“人数”

(3)第二轮选课时间段的选课范围:在第一轮选课结束后,“人数”处于[n,m)区域内的选修课班级(设m为开课教室能容纳下的最多学生数)。

(4)第二轮选课时间段过后,保留“人数”处于[n,m]区域内的课程班级,将选课结果加入到学生学习课表和开课教师教学课表中。

2.数据库描述。

(1)设yx为“预选选修课班级”数据库,其属性有:教师名,课程代码,课程名,开课班级,开课时间,上课教室,人数(最小值n,最大值m)。

(2)设zs为“正式选修课班级”数据库,其属性同yx数据库。

3.常规选课信息处理过程描述。

(1)将教师开课申请记录录入yx。

(2)开放合法时间段学生选课入口。

(3)学生选课,如果所选课程的开课时间与学生的课表时间相冲突,要求学生另选。

(4)如果没有冲突,系统对yx中的“人数”属性计数处理。

(5)若yx中的人数=m,系统自动关闭该班级学生选课请求,将yx的相关记录移动到zs数据库中。

(6)选课时间段过后,关闭该时间段学生的选课功能,重复(2)-(5)。

(7)所有学生的选课时间段过后,删除yx中人数

(8)公布不足人数的选课班级号码,通知开课教师。学生进入补选环节。

(9)进入二轮选择,重复(3)―(5)。

(10)二轮选课时间过后,将yx中的“人数”属性值>=n的记录移动到zs数据库中。

(11)清空yx,留下一学期选课使用。

(12)将zs数据库中的相应数据复制到学生学习课表及教师教学课表中,选课结束。

4.定义“常规选课函数”。将上述过程描述中由计算机完成的步骤,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代码,定义为“常规选课函数”。

(三)存在的问题

选课系统可以方便地生成选修课班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过多教师申请开同一门课。

由于选修课与提前制定计划的必修课不一样,选修某门课程的学生人数通常无法预计,存在着变数。教师开课班级是否过多,在选课前是无法断定的,只能取决于学生完成选课后的结果。所以当多位教师同时申请开设一门课程时,选课信息系统的运行结果通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1.多位教师申请开同一门课,生源分散,容易导致每个选修课班级学生人数

2.多位教师申请开同一门课,会导致虽然没被取消课程(班级人数≥n),但是所有开课教师班级人数均

3.由于多位教师申请开同一门课,学生们对上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并不了解,无法断定该选哪个教师的课。

4.外地的学生们想利用星期六的时间到市区购物、玩耍,更愿意选择晚上开课的班级,导致星期六开课的教师公选课报名人数少。开课后,学生经过听课比较,假如喜欢另一个开班教师的授课方式,会导致某些班的公选课出现听课人数远大于班级实际人数的现象,给任课教师的教学管理带来困惑。

二、改进方案

(一)改进方案概述

1.排序。对yx设置“往届学生评估分”的数值型属性,以“往届学生评估分”为第一关键字,“人数”为第二关键字进行降序排列。

2.合并。如果出现班级人数过于分散的情况,将排序在最后的记录,经过学生同意后,合并到前面的记录中。直到各班级人数达到最大化,最后一个班级“人数”在[n,m]之间。

3.移动。将班级“人数”=m的班级移动到zs数据库中。

4.删除。删除yx中班级“人数”=m的记录,以及经过合并后“人数”字段值为0的班级记录。

5.循环。循环操作2-4,直到yx数据库记录只剩下一条。如果这条记录的“人数”≥n,将其加入到zs中,如果人数

(二)改进方案的信息化处理描述

1.信息化预处理。

(1)数据库结构的修改:为yx数据库添加一个“往届学生评价分”的数值属性。

(2)逐条比较yx数据库记录的“课程名”属性值,如果不相同,不处理。

(3)若相同,设计教务管理数据输入对话界面,完善数据库记录,填充yx数据库记录中“往届学生评价分”的属性值。

2.信息化过程描述。

(1)学生按照正常选课程序选课(如前描述,略)。

(2)逐条比较yx数据库的“课程名”属性值,如果“课程名”属性值唯一,转跳执行常规选课函数。

(3)执行常规选课函数第一轮选课的内容。

注意:执行过程中不删除yx中人数

实现:将常规选课函数第一轮选课的程序段复制,删除掉“删除yx中人数

(4)执行常规选课函数中的二轮选课部分的内容。

实现:将常规选课函数第二轮选课的程序段复制,将该程序段定义成一个子函数后,直接调用。

(5)对yx数据库中“课程名”字段值相同的记录,以“往届学生评价分”属性值为第一关键字,“人数”为第二关键字从高到低排序。

(6)将排在最后的记录,经过学生同意后,添加人数到前面人数

(7)如果最后一条记录的人数不为0,循环执行(6)。

(8)直到最后记录的“人数”属性值=0,删除最后一条记录。

(9)将满足“人数”字段值为m的记录,从yx数据库移动到zs数据库中。

(10)判断yx数据库记录是否只有一条记录,若“否”,循环(6)-(9)。

(11)若“是”,判断该记录的“人数”属性值,若0≤“人数”属性值

(12)若n≤“人数”属性值≤m,将该记录移动到zs数据库中。

(13)结束选课。

3.定义“改进方案函数”。将上述描述中的步骤,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代码,定义为“改进方案函数”。

(三)新课选课方案

对于新开课,学生并不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效果,选择教师的选修课存在着盲目性,或者只能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选择班级,如前面所述,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晚上上课,对星期六开课的任课教师有失公正。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方案来解决。

方案1:

1.第1次开课,以选课人数多的班级作为开课班级。

具体做法:在上述信息化预处理过程中,将yx数据库中“往届学生评价分”的属性值填充为0。

说明:在执行“改进方案函数”的排序环节时,由于第一关键字“往届学生评价分”的属性值均为0,导致属性值相同,则以第二关键字“人数”降序排列。

2.第2次开课,换第1次由于“人数”少未能开课的教师开课,依次类推。

说明:保证每个教师都有机会给学生上一次该门课程的选修课。

3.所有开课教师均有“往届学生评价分”数值时,再次执行“改进方案函数”。

说明:这样可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也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方案2:

由申请开课的教师上一次学生试听课,介绍自己的教学方式,由学生比较后选择。

三、结束语

信息化处理使选课制复杂的教务管理工作变得井然有序。面对信息化处理过程中多名教师同开一门课出现的问题,在现有的商业化通用选课信息系统基础上,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的信息化处理方案进行了描述,即通过排序、合并、移动、删除、循环等信息化处理手段,使得选课结束放弃喜欢课程的学生人数

此外,对于新开课,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采取“轮回法”,保证每个开课教师都有获得一次开课机会后,调用改进方案算法函数。第二,由申请开课的教师上一次学生试听课。这两种方案充分重视了学生对教师的评分依据,符合选课制尊重学生选课自由,公平公正的原则,解决了学生盲目选课带来的系列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学校对选课制的认同,商业化通用选课制信息系统会受到普遍的欢迎。如何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对选课制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细化、改进、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论文中的改进方案和信息化实施过程描述,对采用商业化通用选课系统的学校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慈仙.高校专业自主选择机制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2(23)

[2]黄明东,冯惠敏.学术自由制度构建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比较研究――一种制度视角的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0(8)

[3]石玉玲,高协平.基于学习自由理念下的地方高校选课制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12(2)

[4]谷辉,徐婧.浙江大学学分制选课方法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5)

[5]聂晓霞,肖建平.以选课方式的创新促进个性化培养的探索――以中南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小班化;案例;教育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家长重视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家长想方设法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名校,再加上适龄学生人数的减少,很多学校招生越来越少,同时学校教师资源充足,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优秀教学资源,办好教育,从而产生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在全国屡见不鲜。

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城乡接合处,由于地理位置、名校效应等原因,优胜资源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为了办好教育,把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25~35人,向全国有名小班化学校观摩学习,也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我担任了数学课教学与班主任任务,经过三年的不断揣摩与探索,我觉得小班化益处多多。

首先班级人数少,任课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比如,数学课,一个概念的复习提问,2~5分钟班级四分之一的学生可以被抽背到,新课的探索环节,四分之一的学生可以被提问,黑板巩固练习环节,一半学生可以参与。整节课每个学生完全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班级人数少,可以让每个学生担任一个班级职务,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能力。最后,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对于学生出现的任何问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都可以一一进行指导。比如,一个数学题,基础好的学生掌握了,基础薄弱的学生,任课教师可以用课下时间及时指导。以上这些在名校实施起来很困难,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上课时间和教师精力的有限,每个学生被充分照顾到不现实。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很可能就被忽视,久而久之就会掉队。

三年的摸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案例一:学生甲,小学基础扎实,但不拔尖,喜爱画画,性格内向,不聪明,但是很听话,家长对她期望很高,希望她考取重点高中。摸透了她的情况,从初一开始,我就让她担任文艺委员,锻炼她能力的同时提高她的交际能力。因为她不够聪明,学习成绩仍然不拔尖,但我一直鼓励她、支持她,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指导,各科老师也是如此,三年她学得很稳,最后考上了重点高中,同时结交了知心的朋友。这类学生多半没有自信,老师要多鼓励和表扬。

案例二:学生乙,小学基础不够扎实,活泼,聪明,但爱玩,家长稀里糊涂,对她的学习关心不够。她偏爱文科,爱记爱背,不太愿意做理科题,有些懒,回到家里学习不够自觉,家人也不督促。这种情况下,老师每天多提问她,尽可能地让她当天消化新知识点,对于错题,给予及时纠正。三年不断的督促,她也考上了重点高中。这类学生聪明,学习效果显著,多半自大,易骄傲,要及时沟通以防翘尾巴,注意多鼓励与施加压力。

案例三:学生丙,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贪玩,家长对其不管不问,自己也没有目标。各科老师依然不离不弃,最后考上了二类省示范高中。这类学生学习没有毅力,容易半途而废,对待他们需要耐心,思想工作要反复抓,给他们创造梦想,鼓励的同时施加压力。

案例四:学生丁,基础极其薄弱,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只想混毕业。像这样的学生,不能只要求他们学习,应该重点培养他们怎样做人,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待这类学生需要更多的耐心,刚柔并济。

这四个案例,代表四类不同的学生,最后他们都有适合自己的去处,他们都是小班化教学的成果。因为学生人数少,老师有时间与精力去抓住学生的特点来拯救这些孩子。小班化教学,学生的特征与教师的努力有机结合,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

小班化是时代的产物,有它的优势,我觉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同样可以搞好教学,办好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和学新.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评论,2002(1).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会计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经济法也是会计初级、中级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税务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学好经济法对学好会计专业、通过职称考试、资格考试等均具重要意义。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经济法,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通常认为,案例教学生动活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比传统教学方法号。但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如何运用,仍值得探讨。下文以一个保证案例来进行诠释。

一、引用的案例

林某从某担保公司借款100万元,请利康酒店、保利商行二家公司共同作保。在合同书中利康酒店和保利商行均声称:“若林某不能还款,愿代为履行”,并签字盖章。后债务到期,担保公司要求林某还款,林某声称不能还款。担保公司鉴于林某和保利商行一直经营不善,资产不多,遂直接告利康酒店,要求其代债务人还本付息,并承担违约责任。利康酒店提出如下抗辩:(1)原告应先林某要求其还债;(2)即使林某不能还,也应将保利商行列为被告,因为利康酒店曾与保利商行达成协议,若林某不能还款,双方各分担50%;(3)保证书上写明“代为履行”,因此,即使有责任,也仅限于偿还本金,不能承担支付利息的责任和违约责任。请逐一评价利康酒店的抗辩理由[1]。本案例主要考察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考察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分;第二,考察共同保证人的责任问题;第三,考察保证责任的范围问题。

二、案例于课堂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连续使用了该案例三年,分别适用于会计专业2013级、2014级、2015级,每一个年级三个教学班级,每个班级用了不同的方法。1班运用了理论先行的教学方法。通常一节课前30来分钟讲述保证的相关理论知识,后10分钟左右讲述该案例。2班运用了案例先行的方法。通常该堂课的前20分钟由学生去看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案例,后面的时间师生互动探讨案例,最后做总结,讲解理论。3班同样运用了案例先行的方法,但与2班又有所不同。上课之前,就把案例布置给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预习书本相关内容、思考案例。上课时一开始即进入师生互动环节,持续约30分钟,剩下时间进行理论讲解。

三、案例运用的效果

从教学效果来看,三个班级有所差异。第一,案例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学生在听课时还是非常认真的,能够跟随老师的节奏起舞。第二,在互动的过程中,1班回答问题时准确率最高,基本上能够回答出:利康酒店为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利康酒店与保利商行达成的协议有效,但不能对抗债权人;利康酒店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止于还本付息,不包括违约责任。2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是不能准确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且不知道考察什么知识点。3班学生活跃度明显比1班、2班高,互动过程中也能明显感受到比1班、2班同学考虑问题更全面,并且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新问题。第三,从课后的相类似的案例作业来看,3个班级的同学做得都是非常不错的,但1班的作业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中规中矩,话语的组织都能明显看出受老师影响的痕迹,而3班的作业,明显思维更活跃,有着自己的理解。第四,连续三年每学期期末,都考试了一个同类型的案例分析题,分值10分。从案例分析题的得分来看,三个班级的差距明显。3班大多数同学得分为9分以上,2班大多数同学得分在8分左右。1班大多数同学得分在6分左右。

四、案例运用的思考

从上述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经济法教学课堂中插入案例的运用,的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二,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先讲理论,再评述案例,最终效果并不好。其实在理论先行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没发挥出来,对于理论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并未真正理解,所以虽然在学习该理论时似乎掌握得很好,但由于并未经过深刻思考,印象可能比较淡然,导致考试结果不佳。第三,案例教学的第二种方法,效果也不是非常好,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用于思考的时间不够,自然思考的不是很周到。为此,我们可以把案例小型化,多用选择题式的案例题,应该可以解决该问题。第四,案例教学的第三种方法效果最佳,其原因在于: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比前两种方法,都多花费了大量时间;正因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所以经过师生互动、讲解后,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靠。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时间冲突问题:一方面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课时不多,但内容繁多,案例教学更显得教学课时过少;另一方面,如果案例、理论都通过课前预习的话,则意味着在经济法这门课程上花的时间多了,自然其他课程花的时间就少了,冲突需要调解。第二,少数与多数的问题: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互动过程,多数学生都不能参与进来,怎么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职师范 案例教学 教学效果 问题与策略

[作者简介]佟凤仙(1966-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理论基础。(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46-02

一、引言

高职师范专业以培养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目标,采用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已满足不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运用实践性强的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教学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在高职师范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能激发师范生学习教育理论兴趣,培养师范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提高师范生合作和沟通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重点探讨高职师范案例教学法当前存在定位问题与相关提升策略,为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提供有效的建议。

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发挥师范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不过,尽管案例教学对师范生培养有很大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案例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类课程案例资源比较匮乏,针对性不强

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能否提供适合师范生的教学案例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师范生对于课堂案例评价究竟如何呢?下面我将分别阐述。首先,从案例的针对性出发,只有10.7%的学生认为课堂课题的案例符合教育实际情景,针对性强,并认为有些案例如“范跑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他们对教育理论找到了现实的结合点。有68.4%的师范生认为课堂上呈现的案例有时符合教育现实,但大多数没有针对性。有20.9%的学生认为案例完全没有针对性。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有7位教师在谈到案例教学遇到的困难时,都提到案例选择空间小,撰写案例难度大。

(二)教师缺乏引导技巧,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不到位

在对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中,45.7%的师范生认为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有效地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在对学生的访谈中,被访者多次提到,教师引导失误,致使讨论没有效果。有些教师对案例教学角色转换和适应不够重视,加之缺乏教学经验,造成教师角色期待与教师角色实践发生偏差,形成“角色差距”。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从传统的讲授者向案例的提供者转变,教师除了提供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外,还集多重角色于一身。访谈中有6位教师谈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短时间很难适应案例教学工作。

(三)案例教学缺乏良好实施环境

案例教学对环境的要求可分为班级规模和教室的桌椅排列两个方面。我国由于高职师范生人数多,教师缺乏,再加上教室、教学设备以及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班级规模往往过大,班级学生人数在30人以上。对此,分别选取一个68人的大班和31人的小班进行观察,发现小班的学生案例讨论中,纪律明显好于大班,同时,45分钟内,大班只有15人发言,18人参与小组讨论,而在小班中,23人发言,28人参与案例的讨论。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大班授课形式不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在教师的访谈中,很多教师都认为,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学生主动发言相对较少,造成只有比较固定的少数同学会自由发言,达不到互动的效果。我国传统的课桌椅排列方式是秧田型,在这种课堂中,就座于前排学生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之间互动较多,就座于后排位置的学生参与互动少。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以这种排列方式势必会使得前排学生与后排学生难以进行交流,不利于案例教学的实施。

三、改善案例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调查研究结果,笔者借鉴国外案例教学一些有益经验,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一)科学选择适合师范教学案例,积极构建师范课程案例库

案例教学资源库可以说是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和教训库,由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典型教育案例组成,而且需要不断更新。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有关部门统筹规划。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适合师范教学的案例,在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的时候,可以采取以校为本,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由专家参与逐步引领构建的策略。

1.学校通过教师直接撰写和收集案例的方式积累校本案例资源。研究发现,在谈到师范生需要什么样的案例时,提到“生动案例”“真实案例”“教师亲身经历或发生的案例”次数最多。为了改变当前师范教学案例缺乏的现状,急需要一线教师参与案例的编写和收集,应鼓励教师到中小学考察,根据师范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撰写真实教育案例。在撰写教学案例前,教师应首先对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并且应该阅读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借助录音、录像等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实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撰写。同时在收集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处处留心,及时收集。教师可建立自己的收集册,把收集到的案例教学资源归类后存入。其二,注明出处,以备查阅。对收集到的案例要及时注明出处,可备使用时查阅、核对。其三,适当整理,以备使用。所收集到的案例,大多是原始形态。在收集到案例后,可根据使用的意图做出或简或详的分析,附在所收集的案例后,以便有针对性地使用。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积累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努力做到共享案例资源,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案例资源库。

2.专家参与校本案例的考核和审查,建立高级师范案例数据库。从更高的层面来说,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更需要做好案例分类整理工作。这需要专家参与选择针对师范生的有效案例,在对校本案例进行考核和审查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原则:从教育类课程内容来说,既需要一系列的专题性的案例,又需要整合各方面教育理论知识的综合性案例;从案例课程功能来说,选择的案例既需要培养学员分析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又需要培养学员在实际教育情境中具体决策与采取行动的能力。总之,整个师范专业的案例以及各门相关课程的案例都应该统筹安排,专业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最终形成体系。

(二)多渠道完善案例教学引导技巧,做好案例教学角色转换

在案例课堂中,高效能的案例教师总是善于巧妙引导讨论,而不是控制支配案例讨论。在善于引导的教师的教学中,对案例的讨论是自由衔接的讨论,起承转合处体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高水平的教师引导,需要注意两点:其一,加强课前准备工作,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讨论的具体方式,制订案例引导计划。引导计划主要包括案例呈现的程序、讨论的时间、应当达到的目标、介入的标准及方法等。这需要案例教师能够预测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明确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职责和角色,确定自己介入案例讨论的时机等。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理解案例所涉及的关键问题的概念框架或基本理论,营造出自由、开放的气氛,耐心等待热烈讨论情形的出现。其三,在教学后应该反思案例教学过程,可以自我录音、录影来改善,也可以听取学生的反馈,以作为改进参考。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角色观念,扮演案例讨论的引导者和案例分析的组织者角色:(1)案例讨论的引导者。对于师范教育理论课程,因明确它是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养的重要渠道,因此积极引导学生以教育学的立场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对教育现实的关注;同时对小组发言人的语言、教态等都要作适当的引导,为以后师范生能有规范的教态和教师语言打下基础。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应重述或回述学习者的观点,将学习者个别的言论改为全班共享的语言,而不是下结论,或对学习者的观点进行评价。(2)案例分析的组织者。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在案例分析时间的把握、案例分析形式的多元化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注意。有的案例可以随堂讨论,而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可以进行辩论,不一定都要完全采用既定的形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换。

(三)精心营造最佳环境,促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在班级规模方面,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班级人数控制在25人左右可以让师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如果班级无法在短时间内调整,建议在教学时间方面,要保证学生必要的预习和准备时间,以使其对问题作深入而细致的思考,避免课堂讨论草草收场而影响效果。在时间分配上,通常精心选择4~5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公开讨论,其余的作为课外作业完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案例讨论的基本方法,又节约了每门课程进行案例分析时所占用的课堂时间。在探索最佳案例教学课桌排列方式时,选取一个自然班,分别采用秧田型、马蹄型和圆形课桌排列方式。结果发现,最适合案例教学的桌椅排列方式是马蹄型课桌排列和圆形课桌排列。与传统座位排列的课堂相比,马蹄型的空间构成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在圆形座位排列的课堂中,从空间特性上消除了座位的主次之分,有利于师生的平等关系的形成。案例教学的桌椅排列应根据班级规模的大小及其实际的需要而采取多样化的座位排列方式,既可选其中一种,也可选几种加以混合。

此外,案例教学可适当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在美国,多媒体等高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已广泛运用于案例教学,效果显著。在教育类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和计算机模拟、网络技术等结合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让他们看到自己所作的各种决策所产生的教学后果,并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与责任。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以它的高度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等特征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也是当前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随着案例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案例教学也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继续加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程乐,冯文全.案例教学: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

[2]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董静娟,王金峰.论案例教学[J].科技信息,2009(29).

[4]勒玉乐,宋乃庆.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汪虹,王丽玲,刘玉珍.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14篇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现代学前教育的最重要实施形式是

A.社区学前教育 B.托幼机构教育

C.家庭学前教育 D.大众传媒教育

2.学前教育具有“公有公育”特点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

A.现代社会 B.工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农业社会

3.罗伯特·欧文于1809年开办的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教育机构,名为

A.人格形成学园 B.品格形成学园

C.体格形成学园 D.性格形成学园

4.儿童最早的社会交往对象,也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是

A.幼儿园教师 B.产院的护士

C.幼儿的父母 D.幼儿的保姆

5.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概括为新手、进步的新手、胜任型、能手、专家五个阶段的是

A.布鲁纳 B.伯林纳

C.贝尔纳 D.加德纳

6.已有研究发现,5—6岁是幼儿

A.口语学习的敏感期 B.掌握词汇最快的时期

C.语言学习的敏感期 D.掌握数概念的期

7.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青春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学前期

8.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内涵是

A.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 B.托幼机构中受教幼儿的数量

C.托幼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 D.托幼机构办园成本的降低

9.现代(当前)我国的托幼机构一般包括

A.托儿所、幼儿园 B.托儿所、幼儿班

C.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 D.托儿所、幼儿班和学前班

10.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家庭教育主要对象是初生到

A.10岁的孩子 B.14岁的孩子

C.16岁的孩子 D.18岁的孩子

11.儿童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

A.大自然 B.家庭

C.社区 D.托幼机构

12.我国托幼机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明显的是

A.小学化、成人化 B.小学化、专业化

C.贵族化、专业化 D.贵族化、成人化

13.决定幼儿园班级活动运行特征的主要是

A.幼儿的游戏活动 B.幼儿园领导的指示和计划

C.幼儿教师的活动 D.幼儿的兴趣活动

14.我国幼儿教育被纳入国家规划发展始于

A.唐朝末年 B.明末清初

C.清朝末年 D.民国初年

15.解放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等解放区创办的一种新型的幼儿教育机构,名为

A.育婴堂 B.保育院

C.幼稚园 D.保养所

16.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尚的动机是

A.对幼儿有爱心 B.喜欢在幼儿园工作

C.对教师职业向往 D.忠诚于人民的幼儿教育事业

17.“全纳式教育”的兴起始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8.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是

A.经验型教师 B.专家型教师

C.家长型教师 D.知识型教师

19.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

A.40平方米 B.50平方米

C.60平方米 D.80平方米

20.教师对幼儿影响的是在

A.师幼互动的教学活动中 B.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C.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D.幼儿的体育活动中

21.目前,从多数国家来看,幼儿班级的编班基本上是

A.按兴趣编班 B.按年龄编班

C.按能力编班 D.按性别编班

22.以分组活动为主,满足不同年龄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这种生活指导方法适合于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混合班

23.现代的行为辅导观点认为,幼儿行为辅导应当是一种

A.矫正性教育 B.治疗性教育

C.发展性教育 D.干预性教育

24.幼儿园课程这个词,被我国幼教界普遍使用的时间是

A.20世纪上半叶 B.本世纪初

C.20世纪下半叶 D.上世纪末

25.建国以来影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种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一般看法是

A.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 B.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

C.幼儿园课程即教学进度 D.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26.20世纪80年代,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提出的0—8岁儿童教育方案,即

A.“皮亚杰课程模式”方案 B.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C.确保“提前开端”计划方案 D.早期教育适宜发展性方案

27.创办燕子矶幼稚园、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8.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

A.“个别差异” B.“智力差异”

C.“兴趣差异” D.“气质差异”

29.在获得师幼交往、教育活动、物质环境的使用情况等资料的最基本方法是

A.与幼教人员交谈 B.向幼教人员发放问卷

C.在活动室进行观察 D.查阅托幼机构保存的材料

30.整个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中心环节是

A.评价组织准备 B.评价方案准备

C.评价实施 D.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幼儿教育观

32.幼儿园物质环境

33.整个教学法

34.小组教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内容。

36.简述专业化幼儿教师的特征。

37.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实践要点。

38.简述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集中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论述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40.评述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体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数学大班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ACCESS;案例驱动;教学改革

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功能强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解数据库技术。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引进案例分析,有助于合理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可帮助学生对项目背景、业务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等过程进行系统的学习。

1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将ACCESS列为二级程序设计考试的可选语种之一,大多数学校将ACCESS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中施受(师、生)双方所持有的理念、教学方法的设计等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在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目前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库理论为主,另一种是数据库的基本应用为主。前一种内容设计架构主要着眼于提升学生在数据库方面的理论素养,但这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有“舍本求末”之嫌;后一种情况虽然在内容设计上强调“学以致用”,但要么是以比较陈旧的案例作为训练的素材,例题设计陈旧,要么就把实验内容设计得过于复杂。

第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程教学中虽然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课程上的教授、教师往往过于侧重理论,一味讲解各种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等,且往往缺乏新颖、有趣、精简的课堂案例设计。

第三,等级考试引进后带来的新问题。等级考试中ACCESS语言的引进,本意是为了加强ACCESS语言的应用推广。不料它引发了一个副产品,教学中教师为考而强调基本概念和语法,只讲解无忧软件中的例题等,根本讲不透,学生为考而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很少涉及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几近荒废。通过对最近几年考试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综合编程题30分题中,满分只占20%左右,即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故此种种,再加之各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素质已呈逐步下降趋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教学中施受(师、生)双方所持有的理念――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自然而然形成并流传,几乎难以纠正。

显然,ACCESS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如箭在弦,势在必行。我们认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以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标,以案例本身的更新和案例教学法的优化来驱动这一改革。

2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1]。案例驱动是将知识点分解到若干实际案例,使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变成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变成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剖析理论知识,理解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讲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时,大多数教师都从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开始讲解,如关系数据库、对象、类、属性、事件、方法等,然后再讲窗体、报表。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理解难度太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3]。如果采用案例驱动教学,给学生先介绍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从实际的例子入手,让学生掌握设计用户界面,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再引出界面所需的数据。而输入数据时要注意各数据的类型匹配,再讲解基本概念,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专业术语。

2.1案例设计

教师设计案例时,必须把握教学内容,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设计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符合实际教学要求,难度适中。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实现各章节内容的嵌入,促进学生的自修能力让学生成为主体[4]。案例设计要有连贯性,讲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发现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扩展[5]。

将学生成果纳入案例教学,对历年学生创造程序进行评优,挑选最优秀的程序设计项目。在教学中演示给新生,分析案例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进而引出该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对案例完善和扩展;最后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案例组织

案例的设计非常重要,如何对案例进行合理编排与组织使学生能够接受与理解也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Access中程序设计是用VBA来实现,所以我们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VBA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及编程思想。用最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案例,如循环语句可以设计学生成绩评定等级的案例。

案例组织应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知识点由浅入深,有效扩充的原则。案例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可以有选择性的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案例,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由老师参与一起分析案例,有目的地训练他们如何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6-9]。

案例组织最重要一环还是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各个案例之间联系、把握各章知识点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与总结。教师在课后认真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容易出错环节,整理容易出错的案例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实现整个案例教学进程的有效调控,确保教学的质量。

2.3案例实施

案例实施最重要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提前将下次课案例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对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分析。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与评定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存在的疑问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3经典项目案例分析

3.1教学大纲的要求

1) 掌握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步骤;

2) 表结构的设计与字段属性的设置;

3) 表之间的关系设置。

3.2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提前设置一个案例场景,描述如下:

“一所高等院校进行扩招以来,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减轻教师批改的工作量,让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到教学案例设计当中。因此,学校教务处委托你开发一个‘试卷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学生无纸化考试。包括考生管理、教师管理、试卷管理、成绩查询管理等。现在,作为一名程序设计人员,要求完成试题表与答题表的设计。

3.3分析问题

1) 试题表与答题表的信息,方便以后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通过建立数据库来存取试题和答题信息;

2) 如何设计试题表的结构,如何设计答题表的结构。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结构。

3) 在建立表的结构时,如何合理的设计各字段的属性,包括类型、大小、主键等?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3.4解决问题

1) 根据案例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数据表的设计。具体参考操作步骤如下:

Step1:根据案例要求,教师规划出试题E-R图,如图1所示。

在此参考步骤中,根据图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要设计属性1、2、3和4;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答题E-R图”,并引申出关系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联系、域等基本概念。

Step2:根据E-R图,规划出试题数据表的数据字典,如表1所示。

Step3:根据数据字典,在ACCESS数据库中创建testque表,并输入测试题目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实践:①题目字段类型为什么要设置为文本型?它的大小为可以设置为10吗?从而引出ACCESS中的中英文字符长度相同的概念。②将题号的数据类型 “数字类型”更改为“自动编号”类型,输入数据时是否更快捷?(请学生自行体会)。③题号字段为什么要设置主键?它的值能不能重复?(教师可在此引导学生进入答题表的建立,并强调试题表与答题表之间的联系)。

3.5课堂总结、学生独立设计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表的步骤,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设计表结构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掌握建立表的操作步骤,明白了表的设计过程以及表之间的联系,易于理解实体、属性、域等概念,为后续的程序设计奠定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对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未纳入案例的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独立设计案例,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表记录输入后,教师提出根据试题表中记录如何实现批量修改、批量删除,从而引出操作查询设计。

4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案例驱动教学法,能更加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验证过程中,选取不同专业的新生,分为4个班,文科、理科各有两个班。甲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乙班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教学后4个班级都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等级考试,考试内容分为笔试和机试两部分,统计成绩如表2所示。

以上统计显示,文科笔试乙班比甲班及格率高12%,机试乙班在基本操作题和简单应用题正确率平均80%,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强于甲班3倍以上。理科笔试乙班比甲班及格率高20%,机试乙班在基本操作题和简单应用题正确率平均96%,综合应用能力强于甲班2倍以上。

5结语

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采用案例驱动方法,可以增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数据库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所在专业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调查证明,采用范例引导型教学、师生互动教学,以综合实际案例为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式教学是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值得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去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冬梅,王爱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09(16):126-129.

[2] 袁维新. 影响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探析[J]. 教育科学,2003,19(1):41-44.

[3] 庞晓琼. 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62-64.

[4] 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等. 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8(6):16-18.

[5] 黄永灿,徐甜. 案例驱动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 广西轻工业,2009,25(4):169-170.

[6] 李宏图. 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探析与实践[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90-93

[7] 常梅,李迎秋,李永. 案例驱动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22):82-84.

[8] 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等.构建综合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J]. 计算机教育,2009(12):110-112.

[9] 黄陈英,曾俊,黎明. 教育技术在“Access数据库应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 20(10):73-75.

Cases-driv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CCESS Programming

LIANG Hua, CHEN Zhen, ZHANG Bo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 Changsha 41020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