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抓住课文中的兴趣点提问

学生喜欢老师在轻松的氛围中上课,那些死板毫无生气的课堂不受欢迎,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找出课文里的知识点,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提问。如,有一个学期的期考改卷中出现一道文言文的翻译题,“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童趣》),竟有学生就把“盖一癞蛤蟆也”译成:盖住了一只癞蛤蟆。评卷至此,在场所有老师忍俊不禁。教师不妨将这个片段告诉学生,以激发其学习兴趣,相信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学生的关注点找到,兴趣点找到,课堂就活了。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故事发生时间与我们相去两千多年,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惠子相梁》一文的教学,为了提起兴趣,可以这么问:“庄子和惠子犹如两个老顽童,那么庄子是怎样绕着弯子骂惠子的?”而第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可以提问:“庄子真是鱼肚子里的蛔虫吗?他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呀?”这一问勾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学也就容易得多了。以上两个例子是文章内容本身有趣的,而对于一些看来没那么有趣的课文,也可以提炼出有趣的问题来。例如,《核舟记》一文是说明文,介绍了明代的一颗核桃上的雕刻。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设计课堂提问:“这长不足一寸,高约两粒黍米的核

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真正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四)实践创作型

这种类型的综合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编一份手抄报》首先指导学生了解出版报纸的相关知识。包括版面设计、报头设计、内容编排、插图花边等。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最后进行评比或展出。再如,《编演短剧》选取一个适当的题材,成立编写组,集体构思剧本。也可以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在自荐的基础上成立剧组,确定导演和演员。请戏剧表演的专业人士或有经验的老师、家长担任艺术指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排演。演出前,设计出节目单,做好宣传工作。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运用水平,培养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三、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向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内容涉及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所使用的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诸如调查访问、归纳整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都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课程改革过程中所提倡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宗旨。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工作将对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可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困难。比如学习戏剧。戏剧是学生们接触比较少的一种文学样式,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戏剧的起源、分类、要素、角色等相关知识,形成对戏剧的基本认识,然后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编演课本剧。这样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知识的运用能力。其次,语文学习中的迁移能力、拓展能力通过综合性学习得以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向生活学习语文,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的一个双向的过程。例如学生开展过“文学采风”活动之后,可以让他们继续对本地少数民族风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进行探究等。

(责任编辑韦淑红)桃雕刻,它‘奇’在哪里,它‘巧’又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既有趣,也涵盖了文章的大部内容。

二、采用文言文的主旨归类的类别提问法

所谓类别提问法,是指将初中阶段文言文进行主旨归类,按不同的类别有针对性地提问的一种方法。初中文言文若以主旨归类,大致可分为:1.学习篇,如《论语十则》《伤仲永》《送东阳马生序》等;2.山水篇,如《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等;3.言志篇,如《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等;4.战争篇,如《得道多助》《曹刿论战》《公输》《唐雎不辱使命》等;5.治国篇,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等;6.人物传记篇,如《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等;7.寓言神话篇,如《夸父逐日》《狼》《愚公移山》《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等。对于学习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引用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然后提出问题,这样不仅拓展知识面,还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提高课堂的效率。如课文《伤仲永》的教学,可引用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提出问题:“方仲永是怎样从一个天才少年,一步一步沦为庸才的呢?”这种问法总比“课文里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分哪三个阶段”要来得有趣。同样,《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引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诗句,或的名言:“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由此提问:“谁来谈一谈作者早年求学碰到什么磨难?”这样教师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出来,省时又不费神。另外,有关战争类的篇目,引用名人名言也可行。如《公输》的教学可引用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名言提问:“墨子有克敌制胜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采用比较法来提问

比较法提问,即在课文中知识点对比强烈的地方,教师可以用两两比较或多个比较的办法来提问,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岳阳楼记》中的对比强烈,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提问:“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喜’从何来?”让学生进行比较。而以“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较进行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与“迁客骚人”相比有何高尚之处?这种问法属于篇内比较提问。篇和篇之间比较的教学也可采用,它的好处是能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反复地阅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在比较中获得知识。如,《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文同属山水名篇,先教前者,后者的教学可提问: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前文描绘了山水之美,后者描写了月夜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谢中书书》是表达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欣赏月光的喜悦之情和遭贬谪的悲凉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四、采用图表法提问

图表法提问是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文章里相关的知识设计成图表的形式来提问的方法。此提问方法常用于文章层次结构分明、情节发展清晰或者人物形象的阶段性表现明显等情况。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厘清复杂的情节,找准知识点,也便于学生在感悟中获得深刻的记忆。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是邹忌用自家的小事喻国家大事,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建议的故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列表,问:请同学们用关键词写出表格中的几个“三”来。

111213三问

三答1妻1妾1友三比1妻私我1妾畏我1客有求于我三赏1上赏1中赏1下赏三时1令初下1数日后1期年之后三态1……五、思维扩张式提问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对策;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是实现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一,古人逸闻趣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出自古代大文豪之手,而这些古人都有很多逸闻趣事。因而,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备好课,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古人的逸闻趣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情景,以课文内容为导线,巧妙地引出相关话题,向学生讲解该篇课文作者的逸闻趣事,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能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这是坡写的,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之前,先向学生讲讲东坡肉的由来。第二,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比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以《醉翁亭记》为例,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设置背景情境。以课文内容为纽带,设置不同的背景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中描写宾客欢宴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展示出来。这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课堂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二、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其主体,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陈涉世家》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发表对课文主人翁陈涉的看法。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去分析文中陈涉的个性特点,具有的品质,比如,有胆有识、胸怀大志。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充分了解文中人物形象,还能培养他们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注重字词的积累,深化探究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加大学生字、词掌握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首要前提,学生不仅要理解、掌握课堂教师讲解的内容,还要多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扩大自身的阅读量,比如,《岳飞全传》《古文观止》。教师在给学生推荐重要文言文读物的同时,一些重要的地方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要让学生把课堂中学习的文言文知识灵活应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埋下了伏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深化探究学习。以《愚公移山》为例,教师可以举办相关的辩论赛,“愚公移山精神可取与否”。在辩论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愚公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探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该方法的时候,教师也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多阅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随着教学方法的优化,课堂教学效率、质量都有所提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新课标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创新意识主体性学习文化拓展想象力

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新需要,引发出的一种创造性动机或愿望。它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动量、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它是整个创新过程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其与思维关系上来讲,就是使人们的思维具有一种对于现有条件、状况重新思索的冲动和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结果,思维发展同语言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条理性、清晰性、准确性、简练性正是其思维的直接反映。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字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古代劳动人民思维的结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思维习惯、思维模式的最直接的体现。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能表现出现代语文教育对古代优秀思维的继承和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不难看出,文言文教学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有着密切的作用。

一、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在于一种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更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代言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语文教师转,围绕着语文教材和教师教案转。这种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思维的发展,大大阻碍了语文学科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教学思想模式,要注重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文言文发展的规律,尊重语言的继承性、持续性和语言所具有的思想性,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尊重传统与教学创新的统一,充分发挥个性化的文言文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使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开拓性、联想性结合起来,真正地发挥语文在重新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中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主体性学习,主要表现在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几个方面。独立性,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独立生存、独立学习生活的精神。而自主性,应着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并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种研究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它和创新意识中所具有的最大特征—独创性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认识到主体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兴趣和独立的思维习惯,来激发由此而产生的创造性。

吸工之侨献琴》文言的难度并不太大,学生完全可以在书下注解的帮助下,对原文的意思做出准确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还以标准译文的讲述为重点的话,显然会压制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机会和兴趣。因此在教学的策略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形式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培育自主、合作、互动、探究性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循序渐进地化解重点难点,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优化全程教学。如:对于文言意思的理解,可以通过个体自译,同桌对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对于章节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课堂短剧,也可以举办自由评说的课堂活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教师从作断纹、作古获,埋诸土等方面进行发散思维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造假的喜剧、爱假的悲剧、助假的闹剧,从而得出有爱假的,才有造假的,根除造假,先莫爱假的结论。这样才真正地体现了主体性学习的宗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主体性精神成了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再现。学生在这堂饶有趣味的文言文课中,不仅学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习得了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相对独立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自主进人文言课文的情境,领会其中的深奥之妙,并升华为一种领悟力和理解力,也许这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开始。

三、文言文教学中深层次的文化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而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先秦的“百家争鸣”,各种学说莫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此后千百年来思想的发展更是无比丰富,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反过来,文言文的教学应该重视深层次的文化拓展,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一个人文的环境。

中学大量的古诗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展示的道德情操,《过零丁洋》所凝聚的民族气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的聪明睿智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深思……凡此种种,都会对阅读者带来人格力量和思维模式的巨大震撼。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这种导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维开拓,这种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只有在这种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才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化的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再如《鸿门宴》中,对于项羽的描写和塑造,是建立在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伟业之上,也是项羽日后势衰、该下之围、乌江自列的预兆,司马迁所倾注的,不单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扬刘抑项的寓意,相反是对如此历史背景之下,英雄人物悲剧命运的揭示。如果不对史迁“互文”记事写人的方法进行挖掘,不对《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乃至整部《史记》等作进一步拓展,就不可能理解这种英雄悲剧的意义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品人物之问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课文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条件。只有对传统文化量的占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拓展,才能实现质的创新性的飞跃。《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意识的开拓性特征也就表现于此。

四、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意识的翅膀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教学方法的革新

要想学好文言文,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在优秀的教学方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才能积极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学有所得。

1、可采取合作式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水平,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出一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教师布置学任务,通过小组间组员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习文言文,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教师可以事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比如:作者的生平简介,重点词汇的意思以及课文翻译等,组长负责把这些任务分配给组员,组员内部做好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在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让组内展开讨论,发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中心意思的理解,然后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看法。通过这样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动员了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2、通过表演的方式增添课堂学习气氛

文学本身就属于艺术范畴,用生动的表演再结合现成的台词,把文章内容生动地展现在眼前,寓教于乐,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鸿门宴》这一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剧本,教师可以分配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刘邦、项羽、张良等,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深入理解资料后,背好自己的台词,在台上结合自身动作生动地为大家展示鸿门宴的场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文言知识,还能再现历史画面,真实地感受到历史文化。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文章,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文章,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特别选取优美或者富有哲理性的段落让学生背诵或者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

例如:《归去来兮辞》就是很优美的、极富哲理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一旦领悟了其中的意思,就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希望把文章融入自身的骨髓里,并把其中的名句名篇利用在生活中,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初中生 作文教学 语言能力培养 有效途径

前言:语言能力受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但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生理或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形成的一种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个体语言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提供给初中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的语言素养

(一)巧用词汇,营造优雅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一个最大的魅力就是,普通平常的词汇通过巧妙地组合就能成为优雅、生动的语言。比如“写”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词汇,但通过巧妙地组合和应用,就能成为优雅的语言,例如在“大雁在天空中写满回家的喜悦”中,“写”字就显得很生动,使整个语言就变得优雅起来了;还比如“惹”字也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词汇,但在“春风把柳树惹得生机蓬勃”中,一个“惹”字就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生动优雅的春日场景,何其传神!初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为同学展示出每一个普通平常的字的优雅的一面,让学生在实际语言中体会词汇的奥妙,为学生巧用词汇,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打下基础。

(二)选用形象的语句,形象地表达语意

语言的另一个魅力就是,对于同一个意思,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同样是表达乐观、开朗的意思,我们们可以说“心向阳光、消除忧伤。”,我们还可以说“把潮湿的心情在太阳下晒干,将忧伤锁在抽屉里。”,前一种表达就显得很平淡,而且概述性太强,而后一种表达就显得形象、具体、生动,它给人展现出一个具体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同时顿生美感。形象的语句能够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力,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选用形象的语句,向初中生展现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能力。

(三)选用鲜活的词语,凸显语言的新意

鲜活的词语能够使人们语言表达的内容更鲜活、更形象。选用一些与语言表达的内容相联系的词汇能够使表达更鲜活、更形象,同时还能凸显语言的新意。比如,“弯弯的小路上,教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犹如他清晰的板书。”,在这个句子中,教师与“板书”是有联系的,看见“板书”,我们就不免想到老师的形象,因此这个句子表达的内容就很鲜活、很形象了,同时这个句子又很具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四)巧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如果我们在语言表达中善用修辞,那么我们的语言表达就显得多姿多味,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初中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巧用修辞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等。比喻的修辞手法能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有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初中生如果能够善用修辞手法,就会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生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表达的节奏更分明、更有气势,初中生如果能够善用排比句,就能够在叙述事情或者表达情感时更有表现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五)引用诗文,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中国是一个诗文的国度,遗留下许多经典优美的诗文,这对我们的语言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初中生重视诗文的引用,让初中生熟读和背诵诗文,这对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初中生在语言表达的时候能够引经据典,就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加语言表达的效果。

二、鼓励初中生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初中生作文中多是套话、空话、假话,很少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初中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言能力。

(一)开展情境作文课,激发初中生的真情实感

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初中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写作,让具体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初中生的真情实感,给初中生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比如在刮风的日子让初中生描述一个风中的景物;在下雨的日子让初中生描述一个雨中的场景;让初中生凭窗远眺,然后描述远山、远空等。初中生在这种具体的情境中看见那些具体的景物和场景,难免会产生真情实感,也更容易通过作文或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开展情境作文课对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鼓励初中生表达个性化语言

初中生对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暗示都会暗记于心,在作文课上更是如此。比如,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夸奖了某一个同学写的句子,其他的同学就认为这个句子非常好,在下次的作文中也要用这个句子,这样初中生就会慢慢地失去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同时在作文或语言中也会慢慢地失去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尽量不要给学生造成这种暗示,要突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鼓励初中生表达个性化语言。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的空间和环境,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并适时给予鼓励,这样就能培养初中生个性化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双.浅谈初中生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左秀华.初中学生作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有效策略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始终都维持尴尬的教学状态,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不管教师讲得有多卖力,学生总是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学生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缺乏兴趣,而且在思想上觉得文言文根本没有任何用途,只是比较陈旧的死板文字。教师未摆脱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先领读,再逐句翻译,然后进行语法分析,串讲全文,注重语文教育所具备的工具性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下,文言文当中包含的浓厚的文化内涵并未被真正挖掘,课堂教学更是枯燥乏味,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初中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较短,并未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总觉得非常难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日积月累,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教学效果难以强化。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文言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1让文言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很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有一定的相通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累积了大量名言警句和成语,还有很多学习方法和知识经验,这都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基础。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运用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消除学生与文言文之间存在的距离感和学习文言文存在的畏惧心理,清除文言文知识学习时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因为长期以来学生被动接收,很厌烦文言文学习,要想转变这种状况,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例如教学《隆中对》一文时,笔者让学生讲讲所了解和掌握的有关三国人物的相关故事,并谈谈影视剧当中所塑造的三人人物形象,再讲讲对这些三国人物有哪些看法,学生的这些经验和教学过程有效衔接,实现了寓教于乐,学生更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隆中对策出台的前后过程。

2.2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于文言文学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在掌握文章涵义的同时,在熟读的前提下流畅地背诵,教师就要让学生无时无刻感受文言文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板报、走廊等地书写一些古人的格言或名人名句,或者文言文课文当中的名句等,让学生每天都能看到文言文知识和文言文课文当中的语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慢慢受到文言文知识的影响,喜欢上文言文学习。同时,教师还可组织班级或年级的文言文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转变学生对文言文认识的同时,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当中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文言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3从古人人闻趣事着手,引入文言文学习。初中语文当中的文言文课文大多是古代文豪的著作,古人有着许多奇闻趣事,在相关文章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古人的人闻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兴趣十足的情况下再引入文言文课文的学习。例如:讲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笔者讲述了关于东坡肉的由来的趣事,在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时,转到课文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4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文章背景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例如:讲授作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时,笔者便运用多媒体设备,根据文章的内容创设古人宴请宾客的饮酒情境,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播放,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再让学生把酒宴上人们的情态用自己的行为或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在听觉和视上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兴趣投入到课文学习当中。

3.结语

文言文可谓是我国的国粹,学好文言文对于学生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因为文言文和白话文存在的异同,给一些处于发展阶段的初中生带来了学习困难。一些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无味且死板难懂,久而久之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和文言文失去了兴趣。笔者分析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并探讨了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学生更深切地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所谓的激励性语言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者是激励,不仅是对学习好或者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语言上的激励,更要对那些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或者一时难以回答出问题的同学及时给及鼓励.这样优秀的学生会充满自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水平;中等或者偏差一些的学生也在教师的及时鼓励下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主动学习获得数学成绩的提高,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也极大增强了中等以及偏下学生的自信心.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灵活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性的语言的使用在教学上体现为一种激励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现代教学发展要求,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改变数学课堂较为枯燥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激励性语言的意义

激励性语言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代表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与支持,也代表教师对于学生寄予的希望与激励.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其实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学生没法正确回答问题时,多给学生一些鼓励,适时给予一些善意的提示,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独立思考以及学习的快乐;当学生钻进牛角尖,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想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多一些耐心,给予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想清楚问题的实质;当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质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解题方法等都进行大胆质疑.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多加使用激励性语言也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尊重;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与维持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应用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更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喜爱与支持;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应用可以促使数学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三、分层次激励的实践

1.教师的教学层次教师完成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一般要进行课前的备课、课堂讲课、布置作业以及作业讲解,在这四个过程中数学教师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层次的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例如,教师在备案过程中可以备案激励教学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上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鼓励;布置作业时要对题型进行设置,通过题目的不同难度系数来提高学生的自信,使获得较好的学习巩固效果;在作业讲解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错误进行修正,耐心讲解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加油.2.学生的学习层次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并且是分层次的,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因材施教才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

3.学习内容的激励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以及学习内容的难度都是逐渐增加的,前面知识的学习为后面更加难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整个数学体系是较为科学的,学习难度也是慢慢递增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题型之间的学习难度也是分层次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支持,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不同困难,带动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作业与辅导层次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制定的,通过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业的布置主要是分为基础性的题型、巩固性题型、提高性题型、拓展性题型.教师根据作业的不同难度进行针对性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辅导,有效应用激励性语言.

四、案例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前提。对于传统文言文来说,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翻译,将文言文课上成翻译课,这样就会使课堂变得极为枯燥。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说,应该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依据文言文自身所具备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以便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采取文言文诵读的方式、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互相提问的方式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以及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牢固性。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也是较为单一的模式,先对文章作者进行介绍,然后诵读、对语句进行疏通,之后就是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相应的课后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将“三个中心”作为教学的基本点。其一是将知识作为中心,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其二是将教师自己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只关注灌输;其三,是将课文的诵读作为中心,在课堂上只强调学生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三、灵活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如果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比如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帮助学生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所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设置,不断引导学生探求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重视诵读培养学生感知力

通过对文言文文本的诵读进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是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对文本进行诵读、熟读是首要任务。对文言文进行反复地诵读,将无声的文字幻化成有声的语言,直至读出感情,读出作者的心声,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境界,这种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1)要仔细听读课文,这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环,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声情并茂,教师要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2)要明确节奏、合读课文,也就是要学生边标画节奏,边对课文进行泛读,要在读的过程中将文章大意弄清楚,这样才不至于将句子读破;(3)要分读课文,可分组也可竞赛,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朗读的良好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秦宣青.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神州:下旬刊,2011(06).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所谓的激励性语言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者是激励,不仅是对学习好或者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语言上的激励,更要对那些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或者一时难以回答出问题的同学及时给及鼓励.这样优秀的学生会充满自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水平;中等或者偏差一些的学生也在教师的及时鼓励下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主动学习获得数学成绩的提高,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也极大增强了中等以及偏下学生的自信心.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灵活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性的语言的使用在教学上体现为一种激励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现代教学发展要求,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改变数学课堂较为枯燥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激励性语言的意义

激励性语言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代表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与支持,也代表教师对于学生寄予的希望与激励.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其实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学生没法正确回答问题时,多给学生一些鼓励,适时给予一些善意的提示,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独立思考以及学习的快乐;当学生钻进牛角尖,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想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多一些耐心,给予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想清楚问题的实质;当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质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解题方法等都进行大胆质疑.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多加使用激励性语言也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尊重;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与维持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应用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更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喜爱与支持;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应用可以促使数学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三、分层次激励的实践

1.教师的教学层次教师完成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一般要进行课前的备课、课堂讲课、布置作业以及作业讲解,在这四个过程中数学教师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层次的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例如,教师在备案过程中可以备案激励教学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上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鼓励;布置作业时要对题型进行设置,通过题目的不同难度系数来提高学生的自信,使获得较好的学习巩固效果;在作业讲解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错误进行修正,耐心讲解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加油.

2.学生的学习层次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并且是分层次的,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因材施教才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

3.学习内容的激励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以及学习内容的难度都是逐渐增加的,前面知识的学习为后面更加难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整个数学体系是较为科学的,学习难度也是慢慢递增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题型之间的学习难度也是分层次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支持,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不同困难,带动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作业与辅导层次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制定的,通过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业的布置主要是分为基础性的题型、巩固性题型、提高性题型、拓展性题型.教师根据作业的不同难度进行针对性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辅导,有效应用激励性语言.

四、案例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国培;经历;感受;收获

我从2011.10.至2011.12.参加了2011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参加工作二十几年了,初次参加国培,我感受颇深,收获也很大。

首先,自从注册成为了玉林市初中语文二班的一名学员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下载了 “广西初中语文学员学习计划”,并打印了一份下来,然后按照学习计划里的各项安排,在工作之余,认真地坐在电脑前,开始学习。领略国培的魅力,而且按计划周密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参加国培,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参加的是初中语文的培训学习,学习了七个课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与评价》、《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文言文教学与设计》、《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这些内容,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每个课程,里面都有详细的培训安排,还配有视频,清楚明白。学习过程中,我经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这些课程,直接涉及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让人受益匪浅。

1.先说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这个课程里,我感受最深的是里面讲到的作文修改这一块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在班级论坛上发了帖,和学员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我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从我从事语文教学这些年来有限的经验中我觉得,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或互相修改作文,既可以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是我们学校现在一个语文课题的负责人,其中《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于是,我除了深入钻研有关修改的知识,和学员一起讨论。还把课程中作文修改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摘录下来:如在原文上修改的保持原意、语言表现力的文从字顺、内容和结构的调整要注意表达顺序等。并及时把学到的理论有效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上,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也算是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添砖加瓦。关于写作修改,我记得在完成国培作业时我特地提到这一点,并表示从实践中可知,懂得修改的同学,不单写作能力强,语文成绩也会提高。我还就作文修改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疑问。事后我看到了辅导员的留言,意思是可以从写作的要求出发等。对于这,我是非常感激的。是国培,让我学到了我迫切需要的知识,并帮助我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2.除此之外,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尤其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个难题

在学习中,除了初中阶段重点的记叙文,应用文和议论文是个难点。有些农村初中生连写个请假条都错漏百出,确实需要我们老师加强指导。我感受较深的还有课程中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应该说,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可以陶冶情操,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化文化精华为学生的人格力量。通过这次国培,我认真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设计,丰富了文言文课堂指导模式的应用,如朗读感知、疏通文意、理解主旨、鉴定感悟、积累迁移等。经过我认真的学习,在完成相关作业,自己提交一份教学设计与反思的作业时,我精心设计各环节,结果在这一项作业中我得到优秀,取得该项作业满分的成绩。也使我在教学中有了借鉴。国培,真的让我受益良多。

3.另外,我还要谈谈《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这门课程对我的启示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模因论;初中;英语写作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主要研究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过程。模因论研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且被广泛应用到翻译学、语用学、认知学,外语教学等领域。但模因论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研究范围过于片面化,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文试图将研究视角转移到初中英语教学。“写”是初中英语学习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之一。所以本文试图以模因论为视角,探讨其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因和语言模因

Meme一词最早是由Richard Dawkins在The Selfish Gene的最后一章中提出的。Meme源于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复制和模仿是模因的两大特征。模因与基因很类似,基因通过遗传繁衍,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人们的日常沟通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也是一种模因,语言模因是靠语言复制而传播的。语言模因可分为内容不变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和形式不变内容不同的表现型基因。模因传播有四个周期:内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成功的语言模因应具有实用性强,意义合理,具有时代气息等特点。他们将旧模因复制,通过变异或重组,从而获得具有新意的语言信息。语言模因论的提出,对语言的传播及衍化做出了全新的阐释。

二、初中英语写作现状

为解决初中英语写作现状,首先我们剖析一下中学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多数中学英语教师忽视写作教学的指导,很少做出系统性的写作教学计划。作文评改也只是草草了事,教师对写作的淡漠也导致学生不重视写作,写作便成了英语教学中被漠视的一个环节。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对写作出现抵触焦虑厌烦等症状。同时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导致无何下笔,一下笔就错等不良现象发生。一些学生甚至直接先用汉语构思再译成英语,作文中会出现许多用词不当,语法不对等问题。总之,学生普遍都存在写作动机不高,写作兴趣很低的特点。但是大纲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方法解决现存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是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模因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1.重视文本筛选与背诵

何自然指出,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背诵不但不应放弃,而且还应大力提倡。模因论的复制特点也要求我们重视背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模因”复制的前提是要有可复制的“模因”,模仿写作是读写结合的最基本形式。所以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便于背诵和模仿的典型文本。这些典型文本应新颖,易懂,便于记忆且易被中学生接受。背诵是语言模因复制的最佳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储备,积累可模仿的英语写作材料。头脑积累的越多,在实际写作中输出的就会越多,所以当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仿写不是对模因复制过程百分百的拷贝,而是将语言模因进行重组。

2.创造性的使用语言

各种语言学习都是对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当学生有一定写作基础后,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语言知识积累情况,鼓励学生加强对语言模因的灵活重组,结合语言模因的两种表现形式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相同的内容,比如“漂亮”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用pretty,beautiful,saucy,brilliant,等不同程度的表达漂亮的意思。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背经典套用句型,如:Alo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______,______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our dally life。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大量的辅导与练习,学生们一定会写出结构条理,内容丰富的作文,从而爱上英语写作。

3.注重作文评改

待学生完成作文后,作文评改也是关键环节。英语教师应该采取学生自检-学生问互评-教师批改的评改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也可以从其他学生的作文中学到许多好的表达方式,同时汲取别人在写作中犯过的错误,这样也减轻了教师评改作业的负担。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难点 问题对策

引言: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加文学那么简单,往大里说,它在培育健康的“中国人”的思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往小里说,它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依托,是提高其文化学识、促进其个人修养的最直接的工具。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对未来我国国民素质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探究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并进行对策探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师教学有力而充电不足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可谓是专注,体现在上课要求学生纪律、考试要求学生成绩、学校教研比赛等要求被重视,但是,很少有语文教师专注于自己的教学素质提高,可见教师自我充电的不足

1.2学生学习有力而兴趣不足

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谓是“表面积极”,学生们以识字多为傲,背诗快为好,写作得分为优秀,但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大多数回答都是“学校安排了就学”、“为了获得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动机,可见学习兴趣的不足

1.3教学目标有力而效果不足

目前初中语文的教材可谓精彩、观察教师的教案,大多数的教学目标设定中都有“学生情感、态度发展”这一项,可见教学目标之远大。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仍逃不开“背”字决,究竟这些远大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使不得而知的。

2.初中语文教学难点解析

2.1语言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

语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是语言运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两方面:第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但是测验上表现并不好;第二,学生学习成语词汇和一些优美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作文中少有体现,学而不会用,可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就其根本,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初中教师本也脱不开关系。虽说在教学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师本身语言运用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试问,教师本身文学功底弱,平时语言没有艺术感,如何要求学生对语言灵活运用?

2.2阅读和作文教学效果低

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语能力的两项重要教学内容,但从整体上,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比较低,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对于“学过的”文章阅读能力很强,但在课外阅读课上表现都不尽人意;第二,初中生的作文已经出现“模板化”的趋势,学生对基本文体能构建基本框架,但是成文干涩,缺乏美感。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根本的兴趣,出了课堂不看书,写作文不运用创造力,想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成长难上加难。

2.3语文教学根本目标难达成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还定在“夯实基础知识”上,尽管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整体表现是“只会考试”。语文教学拘束在课堂里,教学和学习拘束在书本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教学参考为主,离了教参就无所适从;学生与语文的接触除了“听课”、“做卷子”、“考试”再没有别的方式,教师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没教到;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氛围,学生对语文的人文精神没学着,致使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难以达成。

3.应对初中语文教学难点的对策

3.1语文教师重视自身文学素质的提升

一项对初中语文教师“自我充电”方式的调查显示,82%的语文教师平时的“学习”就是看看教学参考书,新增文学作品、报纸和书籍,初中语文教师们借口“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看,这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仅维持在入职时的水平;再来讲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无非是说和写,语文教师的说仅在课堂,写仅在教案,评论学生作文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权威,而教师自身又何曾在写作上下过功夫?语文教师当然不用当作家,但是长期疏于练笔,又如何为学生做语言运用的榜样?笔者建议,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需要从日常积累上提升,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写作,将有限的时间放在自身素质的实际提高上面,积极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教研组自发出刊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3.2构建快乐艺术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快乐艺术课堂即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课堂之中发挥创造力,以突破学生学习受条框拘束,兴趣低的问题。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中,师生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中的阅读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对学生们讲述了鲁迅身世、其他文学作品、鲁迅的生平轶事等。学生们津津有味的听着,之后教师连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学生们共同讨论“鲁迅的文学作品共同性有哪些?”、“文学对时代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称文学为文化瑰宝?”。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莘莘学子化身为文学评论家,讨论结束后,师生又回到阅读问题解答上,这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运用见解更加独到。

3.3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以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为骄傲,使语文教学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而教师将教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熟记再一股脑的搬给学生,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达不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因为语文课堂缺乏最根本的人文气氛。建议语文教师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例如,组织学生去郊游,在郊游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作文练习,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来源于生活,达到言之有物;又如,以班级或年组为单位,举办读书会,或者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参加读书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再如,以语文教学中的某些人文精神为主题举办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接触文化精神的过程,从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透漏出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人文素质教学方面困在困难。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自身文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建构快乐艺术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创造性,以多种形式的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相信这些改变,能够帮助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6-10.

[2]邱小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思考与对策[J].学知报,2010(01):26-27.

[3]郝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3):96-97.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还极大拓宽了初中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文言文的教学难度,构建轻松愉悦的文言文课堂氛围,还可以实现学生互助探究学习,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初中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在电子课件中展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图片,让初中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有所了解。然后这样开展教学: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

二、注重朗读技巧,品味文学作品意蕴

文言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锻炼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初中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更好的激励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时,要让初中生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首先给初中生进行范读,扫除初中生学习时的文字障碍。然后再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轻声跟读,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我会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初中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还要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培养师生感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苏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时,我先让初中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我进行归纳和总结,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5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和注解中没提到的可以提出质疑,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教学时有很多初中生提出问题,比如桃花源美在何处?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还有的初中生对文章的主旨提出质疑,到底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四、阅读课外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宏观意义。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意义重大。学习语文文言文是对中国历史的尊重,同时是作为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义务。司马迁曾说过“有国者,无不知《春秋》”,充分说明了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时文言文作为中国历史的承载者与见证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最基本要求。第二、文言文教学的微观意义。中华文明文化底蕴博大精深,中国的四大名著举世闻名,均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想了解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就要对语文文言文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因此,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变得尤为重要。再者基于语文文言文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文言文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据的分值比率也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无论是基于宏观意义还是微观意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育的意义重大。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2.1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缺乏文言文教学情境是阻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因素,由于文言文在生活中与学生产生的交集较少,造成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孙权劝学》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情境,将课堂布置成适合孙权与吕蒙对话的场景。教师先让学生自行对教学内容加以理解,并稍以指导。然后教师使学生上台进行分角色对话,学生分别站在孙权与吕蒙的角色上将《孙权劝学》所表达的意义先用现代汉语进行表达,然后用文言文的形式再进行演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刻的掌握了教学内容及科学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文言文学习效率。

2.2注重课外阅读,增加知识积累

学习的进步是将知识的积累从量的积累转化成质的飞跃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增加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为学生文言文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论语》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使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找孔子的其他一些言论进行阅读与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以拿到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教师运用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从而大量的积累了文言文知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必将使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事半功倍,进而为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也打下基础。

2.3加强课后复习,保证学习质量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对策分析;策略思考;成才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需要从文言文本身特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来思考和提升文言文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文言文育人功能。

一、培养积极的教学态度

教学双方对待文言文教学的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在语文的教学互动中教学方应该有积极的教学态度,学习的一方也应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对语文教师来说正确且积极的教学态度是始终保持工作热情,为教好学生而刻苦钻研文言文知识,努力改进文言文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最好的文言文教学条件的前提。对初中学生来说,积极的学习态度则主要表现在能够独立自主地参与文言文教学过程,不断丰富和累积文言文基础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与语文教师进行良性互动。

二、丰富文言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想讲一堂生动形象且内容丰满充实的文言文课程,需要准备的教学内容绝不止语文课本上那几篇文章,还应包括许多外延知识,比如文言文涉及的典故出处等。由此可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对文言文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备课充足,累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论语》十则的时候不仅要对课本中的论语十则的内容、语言和释义等牢固记忆,还需要具有将基础知识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行为之中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家还需要对《论语》的来历、意义以及主要内容等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论语》十则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深入剖析和理解儒家思想,对孔子的“仁”有更多认知和了解。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开拓眼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让教师在授课时有更多可讲的内容,也让语文教师能够引经据典地为学生讲解文言文内容。

三、提升文言文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直观而突出的,为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积极寻找实践验证合适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在做的事情。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探究式教学方式、情境创设式、课堂互动式、小组合作式等。此外,语文教师最好还能对文言文教学形式改革的方向有所了解,能明白怎样去做才能在教学中达到最大效果。例如,在教授《观潮》一文的时候不仅要对观潮内容、解释进行详细解说,还要根据《观潮》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从钱塘潮涨潮图片、涨潮视频等内容中对钱塘潮有一个简单印象,也让学生对观潮和学习《观潮》产生兴趣。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观潮》的场景、钱塘潮的壮观都描述得惟妙惟肖,教师采用情境创设的形式逐渐深入到思想层面上的理解才是最恰当的选择。

四、做好文言文中重点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有难有易,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也都有所不同。根据这种不同,大家在学习初中文言文时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文言文内容要求重点记忆、深层剖析,有些却只需要记住基本释意能阅读赏析即可。对初中学生而言学好文言文也需要对这种不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的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也需要对文言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文言文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记忆。例如,八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五和第六单元,语文教师在对这单元内容进行教学时,也需要对文言文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加强对重要内容的教学传授力度,避免出现教学困难的问题。此外,在开展文言文教学工作时,还需要将这两个单元内存在的各种文言文类型进行细化划分,掌握诗、词、歌中真正重要的部分。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安排中能够被称为重点的主要有韩愈的《马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望岳》和李白的《登黄鹤楼》等。

五、及时解决文言文教学困难问题

在初中教学中出现教学困难现象有着各种原因,但这些原因的存在并不能成为文言文教学困难的理由。教师在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时必须对教学困难问题进行重点关注以便能及时找出可以补救的方法,有效防止“拖后腿”的行为出现。这也是一种变相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大家为提高教学效果全力解决教学困难问题的例子屡见不鲜。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对策时需要做的事情包括:第一,从教学困难产生的原因,自主分析,主动探索和实施“根治”的方式。第二,摆正态度和思想观念,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和要领。第三,及时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或个别存在的文言文教学困难问题。例如,在教授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发现有教学困难问题出现便会主动与学生谈心找出困难原因,然后加以解决。面对《出师表》这篇文章,教师就应估计到这篇文章出现教学困难的原因就是记忆量大、典故多等,解决的办法便是多阅读几遍,并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当我们遇到不同的教学情况时,对文言文教学对策的思考也有所不同。不过,只要教师的思路正确,每一种对策思考都将有助于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就会在文言文教学的路上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2012(1).

[2]赵明亮.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扬州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