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1篇

这些同学认为平时使用的导线(铜线)电阻很小,实验的电阻元件都是完成的,只需一个个连接入电路中就可以了,而且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于是普遍地认为“电阻不能做导线”致使不能正确判断电路中的故障。

例1:两个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灯L1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后,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这可能是灯L1出现了,也可能是L2出现故障,若电流表没有示数,而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其故障可能是。有此错误认识的同学解答为:断路;短路;L2短路。

例2:如右图是李华连接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为零

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8V

D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8V

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A。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导线都是有电阻的,导线越长电阻就越大。

误区二:断章取义

在电学一章中,各种概念定律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有些同学往往在学习中对概念定律的认识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行为。

如: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先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实验再进行分析归纳推导。但是有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只记住了实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R成正比,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忽略了它的前提条件“在通电电流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又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特点时,有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到实际应用时就变成了“电压跟电阻成正比”的错误认识。而对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的认识到了实际应用时却变成了“电阻跟电流成反比”了。最后干脆就一起了欧姆定律,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多么悲惨的事呀!

因此,我们对电学中概念定律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要断章取义,同时还要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误区三:死记公式

由于电学在初中物理中占的比例较大,知识面广,公式比较多。学习中,很多同学都以为只要记住了电学公式就行了,往往忽略对公式表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1:已知:电阻R1=10Ω,R2=20Ω,(1)先将两电阻串联,求串联后电阻?(2)若将两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又为多少?

解错过程:

已知R1=10Ω,R2=20Ω

(1)由,

R总==6.6Ω

(2)由R总=R1+R2

R总=10+20=30Ω

分析:本例题考查同学们对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认识和应用,由于该生过分强调自己记住公式,但不理解公式所表述的内容,最后造成乱用公式的错误现象。

例2:小宁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小灯光上面的字样模糊,但已知其额定电压是2.2V或3.8V。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当他认为小灯泡接近正常发光时,再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小宁经过思考、分析后,重新实验,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0Ω)。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分析:本例考查同学们对电功率推导公式的理解应用能力,由于该生只记得电功率公式却不理解公式的应用要求:“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造致在使用数据时出现“张冠李带”的错误现象。

由此可见,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但要熟记公式,还注意如下几点:

(1)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2)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3)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4)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5)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电学的时候,对基础的概念定律和公式要有正确全面的理解,切忌形而上学的学习态度。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理;电学;误区

有一句话道出了理科各科的特点:“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特别是电学不好理解,面对物理就像是雾里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调查,发现有此感觉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同样走进了如下学习的误区中,本文希望通过对误区进行标识,帮助同学们走出学习的误区,提供参考的方向。

误区一:电阻不能做导线

这些同学认为平时使用的导线(铜线)电阻很小,实验的电阻元件都是完成的,只需一个个连接入电路中就可以了,而且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于是普遍地认为“电阻不能做导线”致使不能正确判断电路中的故障。

例1:两个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灯L1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后,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这可能是灯L1出现了,也可能是L2出现故障,若电流表没有示数,而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其故障可能是。有此错误认识的同学解答为:断路;短路;L2短路。

例2:如右图是李华连接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为零

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8V

D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8V

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A。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导线都是有电阻的,导线越长电阻就越大。

误区二:断章取义

在电学一章中,各种概念定律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有些同学往往在学习中对概念定律的认识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行为。

如: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先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实验再进行分析归纳推导。但是有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只记住了实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R成正比,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忽略了它的前提条件“在通电电流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又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特点时,有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到实际应用时就变成了“电压跟电阻成正比”的错误认识。而对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的认识到了实际应用时却变成了“电阻跟电流成反比”了。最后干脆就一起了欧姆定律,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多么悲惨的事呀!

因此,我们对电学中概念定律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要断章取义,同时还要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误区三:死记公式

由于电学在初中物理中占的比例较大,知识面广,公式比较多。学习中,很多同学都以为只要记住了电学公式就行了,往往忽略对公式表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1:已知:电阻R1=10Ω,R2=20Ω,(1)先将两电阻串联,求串联后电阻?(2)若将两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又为多少?

解错过程:

已知R1=10Ω,R2=20Ω

(1)由,

R总==6.6Ω

(2)由R总=R1+R2

R总=10+20=30Ω

分析:本例题考查同学们对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认识和应用,由于该生过分强调自己记住公式,但不理解公式所表述的内容,最后造成乱用公式的错误现象。

例2:小宁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小灯光上面的字样模糊,但已知其额定电压是2.2V或3.8V。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当他认为小灯泡接近正常发光时,再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小宁经过思考、分析后,重新实验,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0Ω)。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分析:本例考查同学们对电功率推导公式的理解应用能力,由于该生只记得电功率公式却不理解公式的应用要求:“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造致在使用数据时出现“张冠李带”的错误现象。

由此可见,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但要熟记公式,还注意如下几点:

(1)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2)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3)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4)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5)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电学的时候,对基础的概念定律和公式要有正确全面的理解,切忌形而上学的学习态度。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物理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现在的物理教学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物理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尽管物理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第一,硬件设施不足。目前的物理教学以实验探究为主,但是学校的物理实验用具等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使得一部分的物理实验没办法完成。物理学习中,参与探讨是学习的关键,物理实验是最主要的参与探讨的途径,由于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完成,使得学生无法参与物理相关知识的探讨,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第二,自主学习时间缺乏。物理学是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来学习物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但是纵观初中教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缺乏,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影响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三,中考教育的影响。尽管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考试制度依然存在,学校还是十分重视升学率,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这样一来,中考教育以及教育成绩就限制了物理教学目标的全部有效实现。

2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应用

2.1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学习中,基础和重点就是欧姆定律,其在电学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在电学中有三个基本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这一关系,欧姆定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三个要素进行控制,以明确的方法保证其中一个要素不变,进而研究其他两个要素的变化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电阻不变,将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观察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电阻的值不变,就需要固定电阻值,这样一来,研究变化关系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实现改变导致两端的电压;二是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这两种方法的实施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和电压之间是何种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导致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研究电阻和电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电阻的改变可通过更换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来实现,这个研究过程的实施方法同样有两种:一是采用统一的电源,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的电阻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保持电压表的读数不变,在滑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2.2用控制变量法学习电阻

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电阻的学习要以电流和电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在学习电阻之前,必须保证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学习。当物理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电阻知识时,可以将控制变量法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顺带复习以前学过的电流和电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阻时就会变得容易。

3结论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考物理试题

 

题目:(2010北京市中考)如图9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0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8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1V中国论文网期刊网。则电阻R2的阻值是 Ω

点评:这道中考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灵活应用、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以及串联电路中电压变化量与电流变化量和定值电阻的关系,还考查了学生对电路分析能力。此题技巧性尤为突出,应是一道难题。您不凡也试一试。

解析一:状态一: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电压表V1测的是定值电阻R 1=2Ω与滑动变阻器RA的电压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设为U1A=4V;电压表V2测的是定值电阻R 2与滑动变阻器RA的电压,设为U2A=10V。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可得:

I=U1A/(R1+RA)=U2A/(R2+RA)即:

4V/(2Ω+RA)=10V/(R2+RA) ……………………①

状态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电压表V1测的是定值电阻R 1=2Ω与滑动变阻器RB的电压,设为U1B=8V;电压表V2测的是定值电阻R2与滑动变阻器RB的电压,设为U2B=11V。同上可得:

I=U1B/(R1+RB)=U2B/(R2+RB)即:

8V/(2Ω+RB)=11V/(R2+RB) ……………………②

状态一、状态二,电源电压不变,即状态一、状态二总电压U相等,则:

U=[U1A/(R1+RA)]×R2+U1A=[U1B/(R1+RB)]×R2+U1B 即:

[4V/(2Ω+RA)]×R2+4V=[8V/(2Ω+RB)]×R2+8V……③

由①、②、③联立得:

4/(2Ω+RA)=10V/(R2+RA)

8V/(2Ω+RB)=11V/(R2+RB)

[4V/(2Ω+RA)]×R2+4V=[8V/(2Ω+RB)]×R2+8V

解此方程组可得:R2=8Ω、RA=2Ω、RB=14Ω

解析二:状态一: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R1两端电压U1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2的示数U2A,即:U1=U-U2A=U-10V;R2两端电压U2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1的示数U1A,即:U2=U-U1A=U-4V。电阻R1、R2电流相等,则:

I=(U-U2A)/R1= (U-U1A)/R2即:

(U-10V)/2Ω= (U-4V)/R2………………………①

状态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R1两端电压U1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2的示数U2B,即:U1=U-U2B;R2两端电压U2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1的示数U1B,即:U2=U-U1B;电阻R1、R2电流相等,则:

I=(U-U2B)/R1=(U-U1B)/R2即:

(U-11V)/2Ω=(U-8V)/R2………………………②

由①、②、联立得:

(U-10V)/2Ω= (U-4V)/R2

(U-11V)/ 2Ω= (U-8V)/R2

解此方程组可得:R2=8Ω、U=12V中国论文网期刊网。

解析三:由分比定理得:

R=U/I=(U2-U1)/(I2-I1)=ΔU/ΔI 即:

R=ΔU/ΔI

根据此公式可知:要想求电阻R2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只求出ΔU2、ΔI2即可。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电阻R2两端电压变化量就是等于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量,即:

ΔU2=U1B-U1A=8V-4V=4V

电阻R1两端电压变化量就是等于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量,即:

ΔU1=U2B-U2A=11V-10V=1V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可知:

ΔI2=ΔI1=ΔU1/R1=1V/2Ω=0.5A。

所以:

R2=ΔU2/ΔI2=4V/0.5A=8Ω

解析四: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 U1/U2=R1/R2

由分比定理可推出:ΔU1/ΔU2=R1/R2

由解析三可知:ΔU1=1V、ΔU2= 4V、R1=2Ω

将数据代入公式ΔU1/ΔU2=R1/R2 可得:

1V/4V=2Ω/R2

解此方程得:R2=8Ω

注:本题推导公式R=ΔU/ΔI以及公式ΔU1/ΔU2=R1/R2。在解电学动态变化习题时,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其引伸和推广,可速解一些中考难题。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万有引力,电磁力,重物悬吊实验

 

我们知道,早在几十年前,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已经提出了统一场论;一直以来许多科学家,为了把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统一起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引力理论与经典电磁理论是格格不入的初中物理论文,因而也给统一理论制造了难以克服的障碍,所以许多科学家试图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统一它们,因而提出了超弦理论,虽然理论的推导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确越推导越复杂,许多问题至今仍然无法解决,因而许多科学家也在进行反思,是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不对,本人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总结出一个能够验证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力的实验初中物理论文,即重物悬吊实验,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实验器材:1、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或合金容器(在金属容器的上方设置一个圆形的上盖,可以放入或拿出重物;在上盖的中央设置一个圆形的小洞,可以来回穿过绳子)。2、放金属容器的绝缘物体,3、重物,4、绝缘的绳子,5、吊重物用的滑轮,6、拉力计。实验目的:验证统一论。实验步骤:第一步:把金属容器放在绝缘物体上论文提纲格式。第二步:把滑轮固定在金属容器的正上方。第三步:把绳子的一端穿过滑轮和金属容器的上盖、拴在重物上。第四步:拉住绳子的另一端,将重物吊起,放入金属容器内。吊在金属容器的中央初中物理论文,然后盖上容器的上盖。

第五步:将拉力计的一端固定,绳子拴在拉力计的另一端。第六步:记下拉力计的刻度(即重物的重量)。第七步:给金属容器充上尽可能多的大量的同种电荷。

实验结果:如果电磁力与万有引力(重力)是同一性质的力,电磁场与引力场(重力场)是同一性质的场,那么当金属容器的表面充满大量同种电荷的时候,金属容器外的电磁场与引力场(重力场)就能够发生自动的相互中和论文提纲格式。这时的引力场就可以看做是一种电磁场;重力(引力)就可以看做是一种电磁力。根据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原理,可知金属容器内的场强应该处处为零,因此重物在金属容器内所受外力的合力应该为零,因此拉力计的刻度会自动归零。反之,如果它们不是同一性质的力,当导电金属容器表面充满大量电荷后初中物理论文,容器周围的电磁场和重力场(引力场)就不能相互中和,容器内重物所受的重力与电磁力就不会相互中和,拉力计的刻度就会保持不变。当然根据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可知,实验的预期结果应该是第一种,重物在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容器内,受到的重力与电磁力的合力应该为零,拉力计的刻度归零。

参考文献:

1、《相对论》,作者;(美)爱因斯坦著;周学政,徐有智编译;出版日期:2007年10月第一版。2、《大自然的基本力:规范场的故事》,作者(美)黄克孙著;杨建邺、龙芸译。出版日期:2009.08。3、《统一场及动体电磁理论》,作者肖军;出版日期:2008.08。4、《相对论一部开启现代科学及哲学思维模式的书》,作者:(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易洪波李智谋编译,出版日期:2006年11月第一版。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考物理试题

 

题目:(2010北京市中考)如图9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0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8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1V中国期刊网。则电阻R2的阻值是 Ω

点评:这道中考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灵活应用、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以及串联电路中电压变化量与电流变化量和定值电阻的关系,还考查了学生对电路分析能力。此题技巧性尤为突出,应是一道难题。您不凡也试一试。

解析一:状态一: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电压表V1测的是定值电阻R 1=2Ω与滑动变阻器RA的电压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设为U1A=4V;电压表V2测的是定值电阻R 2与滑动变阻器RA的电压,设为U2A=10V。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可得:

I=U1A/(R1+RA)=U2A/(R2+RA)即:

4V/(2Ω+RA)=10V/(R2+RA) ……………………①

状态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电压表V1测的是定值电阻R 1=2Ω与滑动变阻器RB的电压,设为U1B=8V;电压表V2测的是定值电阻R2与滑动变阻器RB的电压,设为U2B=11V。同上可得:

I=U1B/(R1+RB)=U2B/(R2+RB)即:

8V/(2Ω+RB)=11V/(R2+RB) ……………………②

状态一、状态二,电源电压不变,即状态一、状态二总电压U相等,则:

U=[U1A/(R1+RA)]×R2+U1A=[U1B/(R1+RB)]×R2+U1B 即:

[4V/(2Ω+RA)]×R2+4V=[8V/(2Ω+RB)]×R2+8V……③

由①、②、③联立得:

4/(2Ω+RA)=10V/(R2+RA)

8V/(2Ω+RB)=11V/(R2+RB)

[4V/(2Ω+RA)]×R2+4V=[8V/(2Ω+RB)]×R2+8V

解此方程组可得:R2=8Ω、RA=2Ω、RB=14Ω

解析二:状态一: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R1两端电压U1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2的示数U2A,即:U1=U-U2A=U-10V;R2两端电压U2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1的示数U1A,即:U2=U-U1A=U-4V。电阻R1、R2电流相等,则:

I=(U-U2A)/R1= (U-U1A)/R2即:

(U-10V)/2Ω= (U-4V)/R2………………………①

状态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R1两端电压U1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2的示数U2B,即:U1=U-U2B;R2两端电压U2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1的示数U1B,即:U2=U-U1B;电阻R1、R2电流相等,则:

I=(U-U2B)/R1=(U-U1B)/R2即:

(U-11V)/2Ω=(U-8V)/R2………………………②

由①、②、联立得:

(U-10V)/2Ω= (U-4V)/R2

(U-11V)/ 2Ω= (U-8V)/R2

解此方程组可得:R2=8Ω、U=12V中国期刊网。

解析三:由分比定理得:

R=U/I=(U2-U1)/(I2-I1)=ΔU/ΔI 即:

R=ΔU/ΔI

根据此公式可知:要想求电阻R2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只求出ΔU2、ΔI2即可。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电阻R2两端电压变化量就是等于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量,即:

ΔU2=U1B-U1A=8V-4V=4V

电阻R1两端电压变化量就是等于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量,即:

ΔU1=U2B-U2A=11V-10V=1V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可知:

ΔI2=ΔI1=ΔU1/R1=1V/2Ω=0.5A。

所以:

R2=ΔU2/ΔI2=4V/0.5A=8Ω

解析四: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 U1/U2=R1/R2

由分比定理可推出:ΔU1/ΔU2=R1/R2

由解析三可知:ΔU1=1V、ΔU2= 4V、R1=2Ω

将数据代入公式ΔU1/ΔU2=R1/R2 可得:

1V/4V=2Ω/R2

解此方程得:R2=8Ω

注:本题推导公式R=ΔU/ΔI以及公式ΔU1/ΔU2=R1/R2。在解电学动态变化习题时,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其引伸和推广,可速解一些中考难题。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信息技术;物理实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教师把信息技术引入学科教学中,希望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活化教学模式,增添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经常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物理教学,取得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成果,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与应用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下面对此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初中物理学科有很多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这些知识过于抽象,为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难度。一些学生死记硬背,当时记住了,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因为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集声、形、光、电、画、色等元素于一体,具备动画模拟、动态呈现等功能,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转换成生动的形象,把静止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1]。例如,讲电压、电流等内容时,由于这些内容是不可观的,且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消化。有了信息技术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电流、电压转化成可观的水流、水压,用水流、水压象征性地表示电流、电压,这样一来无形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而多媒体有着庞大的信息量,其中有很多优质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些优质资源引入初中物理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这有助于学生展开高效的学习活动。

(三)创新教学模式初中物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倘若一直采用传统的板书+口语讲解的教学模式,一些过于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可能难以说清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而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其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可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黑板书写板书,写清概念、定理、公式、原理等理论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再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动态呈现知识的由来、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这样,就把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

(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信息技术具备声像结合、图文并茂、情景交融、人机交互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全部精力,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进而提高其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态度投身于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显示功能,把抽象、静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形象,并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视频或动画方式呈现出来,使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例如,讲“光的色散”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一些物体在不同光照下的不同呈现形式,把书本上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的视频形象,消除知识的枯燥感与无趣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进一步优化情境教学,发挥情境教学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声、形、电、色等元素创设声像结合、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仿若真实的、有趣的、探究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把要讲的知识点融入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讲“机械能的互相转化”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了一段视频,其内容是流动的水流带动水轮机转动,而转动的水轮机产生电能。学生看到视频后,对水轮机产生电能的原理产生了好奇心。然后,笔者顺势提出:“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符合教学内容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探究课程内容。

(三)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对于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如概念、定理、公式、原理等,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才能理解记忆[4]。但是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发展阶段,主要靠形象思维认知事物,且缺乏丰富的想象力,所以理解抽象物理知识上有一点难度,使这些内容成为教学难点。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原理等物理知识转化成生动、动态的形象,直观呈现抽象的知识内容,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辅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知识,以突破教学难点。例如,讲“电动机、发动机的原理”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模拟方式动态呈现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动画直接看到工作原理的具体过程,无须想象和运用逻辑思维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工作原理,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很多物理知识都需要学生亲自操作物理实验才能获得。但是实际操作中,影响物理实验效果的因素很多,如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度、有限的课堂时间、不恰当的实验操作、反应现象的瞬间性与微小性等,稍微不慎,就可能降低实验效果[5]。为了保证物理实验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视频方式展示物理实验的全过程,通过暂停、倍数、投影等操作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加快或放慢多媒体视频动画播放速度进行教学,使物理实验过程具有可观性,一些微小、瞬间消失的现象能够及时被学生观察到,同时又能减少实验误差。例如,讲“牛顿第二定理”一课时,笔者以往经常用小车运动的物理实验来呈现牛顿第二定理,但是小车的运动时间和速度控制起来较难,很容易形成实验误差。对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动画模拟小车运动的实验过程,把小车运动过程放缓、放大,使学生直观观察到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 初中电学 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的设定,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酝酿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本文,笔者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所总结出的多种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在初中电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 教学联系实际,利用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处都有电学知识的存在,所以说初中电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极为密切的,而教师便可以通过电学的这一特性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在学习电流这一节时,简单的电路图上标有开关和电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电灯是亮的?”“为什么开关处于这种状态,电灯会亮?”等一系列的问题,预习过的学生会适时的给出答案。但是这种答案仅仅限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层面上,对于实际运用却还是缺乏相应的认识,有些甚至还要通过死记来记住这样的结论。所以,这种理论化的知识点问题,完全可以被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取代。教师完全可以以教室内的电灯与开关为教学实例,以开关的开与关来控制教室电灯的亮与黑。而这一直观的现象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真实感,还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这也就让理论知识更加形象,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能让学生在求知欲的趋使下,从理论的根本上把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从而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且物理教学内容枯燥且抽象,实验是形象化、具人化教学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在必须的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同样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必备方法。为此,我们来看一个以研究电阻、电流与电压三者之间关系为目的的教学实例: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滑动时,安培表的读数 ,伏特表的读数 ,当滑片p向b端滑动时,安培表的示数 ,伏特表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电阻实验来完成。而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先以几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及认真观察的积极性:1.就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2.多种不同电阻值的电阻器,如果根据一个特定的电阻开展实验,还应配备些什么仪器。学生通过实验,便会发现当变阻器滑片P滑向a端时,安培表读数数值变大,伏特表的读数值变小,而向b端滑动时,安培表和伏特表则呈现相反的变换趋势。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不仅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还从直观的实验表象上,在问题的诱导下学到了必要的知识,一举两得。

三、 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行之有效的教学技术同样能为问题情境教学提供条件,从而帮助教师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如今,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为各种课程教学创造了更加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也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基础。而在物理电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来进行教学技术选择。例如,教师在教授电流这一知识点时,因为电流在日常生活中是实际存在的,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以实际表现图形来使电流流动现象形象化与直观化,从而让学生对电流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要知道,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形象,而且声形并茂,不仅能形象化抽象的知识,还能以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四、 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抽象难懂,并且初中学生对抽象物理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足,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种种难题。当然办法总比问题多,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便是其中之一。而教学实践证明,电学部分的学习,更应该进行问题情境的设定,而且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电学的同时,能够提高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提高物理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另外,学生还能从这样的理论指导实践中所享受到的成就感中提升对物理的认识,最终提高电学学习兴趣。而学生也就在形成的这样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基础上,牢牢掌握各种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胡海棠.充分运用情境教学,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J].教师.2010(27).

[2]郭丽萍.问题情境教学在初中电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1(8).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6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逐渐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以灌输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展的需要,而实验教学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课堂实验教学很有必要。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在具体实施时所获得的实验效果并不太好, 进而导致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有所降低, 这一问题应当及时制止和解决, 以免影响教育改革,降低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1.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国内的初高中院校大多设有专门的实验室,其目的就是为了辅助物理、化学、生物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 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 以物理课堂为主阵地, 借助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物理的学习乐趣,纠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能力。从大面上概括,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辅助物理课堂教学,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物理知识加以理解, 还是贯彻落实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这一思想,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将八年级上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

3.1 重视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 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看起来效果很好,实际上却阻碍了学生潜能发挥, 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将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 或变为学生独立进行,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2 采用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教师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在课堂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 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3 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具有清晰、直观、交互、实时的特点,在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物理实验、解释物理现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物理学当中一此演示实验、物理现象等做成多媒体课件,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还能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特别是一此变化迅速、转矫即逝的物理现象或实验过程, 我们用眼睛根木没办法观察清楚,如果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 就可以将其清晰、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这样将会弥补其不足有效地提高课堂实验效果。

3.4 理论联系实际。《全口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明确指出:"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口常生活的关系。"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口常生活用品, 进行物理实验和探究活动。就地取材、巧用身边小物品制作一此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手段的创新,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纵榜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全息教学;初中物理;运用

一、全息教学理论与物理教材处理

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根据全息教学理论来严格地审视现行的物理教材,教材中安排的知识与例题和现在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从中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各个地区之间,不论从人口素质、经济发展,还是从师资配备、学生来源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一本物理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覆盖这些差距很大的地域和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怎样去使用教材,怎样充分地发掘现行的物理教材中所蕴含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现行的物理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初中物理教师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物理教学的思想来看,问题是物理的核心,然而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也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去进行解决问题,得出理论,再安排例题和习题来对理论进行运用的模式进行编排的,一个章节是这样,一本书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章节都按这样的模式去编排呢?

这正是符合了全息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发展重演的问题。因此,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大体上就是在简明地演示着人类探索、认识和发展物理的历史。再从初中物理教材的整体安排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物理知识点的选择还是知识的编排,都与全息教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其发展重演的特点非常明显。由于物理教材的编排,是在重演着物理知识发展的历史,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去全面领会到教材的编写的意图,要根据全息教学理论的要求去引导学生们简明、高速地去认识人类探索物理的过程。

二、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运用全息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课型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

新课改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内容方面转变到物理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课型合理地选择与搭配,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重演在现,激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首先带领学生对静电屏蔽进行了实验,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用电吹风吹头时,电吹风其对电视信号有影响,那么是不是静电屏蔽不完全成立?”于是带领学生们又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手机放在一个密闭的纸盒内,用另一部手机呼叫,学生们听到了响声。再让同学思考,如果将手机放在前面做过实验的金属笼内,是否能听到铃声? 多数学生根据静电屏蔽原理猜测肯定不能。然而将手机放进铁笼后,仍能听到铃声。学生们都感到疑惑,难道静电平衡理论有误?针对这种现象让大家思考了“静电”二字,然后向学生们解释手机信号是一种电磁波而不是静电,其属一种交变的电磁场,遇到金属网时,金属网会感应出同频率的电磁波,只是强度变小,因此在仍能听到笼中手机铃声,也解释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吹风机对电视信号有影响。这样通过对物理知识重演再现与对比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物理教材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物理教材中的安排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各个知识点都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会掌握的相对熟练,而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其似懂非懂,这样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物理教师在运用全息理论时,不要一味的按照一个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另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掌握的好一些,有些学生掌握的差一些,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方式,既要照顾那些掌握知识差的同学,也要让掌握较好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向同学讲解“测量”的知识点时,对与学生来说这个相对知识点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因此教师在运用全息教学论时,可以先向学生对所要内容的主旨,主要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仔细讲解,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很容易对测量知识进行掌握。而在向学生讲解“光学规律”时,学生对其中的规律和容易混淆,如果物理教师还按照讲解“测量”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既要向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也要带领学生对个规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

3.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有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的兴趣,而有的评价方式可能使学生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全息理论,并且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对了要给与肯定的评价,而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要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去评价,用全息理论去告诉他,其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再去进行探讨,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了不足,也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全息教学论是一门用全息理论来研究教学系统本身固有的全息规律的新学科,它将会开拓出教学理论研究的一片新天地。而全息教学论在初中物理科学中的应用,将会使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完善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的认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候成亚.《全息论及其方法论意义》,《天府新论》2003年第1期

[2]陈传康.全息学与全息地学.科学技术与异证法.1993.(5):13一1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物理学史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6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领悟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介绍欧姆对科学的执著,欧姆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做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找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在学习电流的单位时,介绍安培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专注精神,让学生对电流的单位-安培印象更深刻;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多的探索实验,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揭示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能的开放和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讲解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教育。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

二、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当今世界需要精英努力,但更需要团队合作。粒子加速器、火箭、航天飞机、空间站之类的项目,单凭精英们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团队合作。

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基于实验器材及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考量,都是通过学生分组完成实验的,因此,可以借助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中,邀请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感觉到自己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也需要他们共同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很多物理结论都是建立在对物理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总结基础上的。教学中可利用对实验结论的探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得出的成果要比个人努力所得出的结果更完整更接近真相。学生参与讨论过的实验结论,远比个人默写背诵更易理解与记忆,而且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更能帮助学生养成团队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三、在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物理概念、定律、原理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很多的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教师不仅要把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教给学生,而且要把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领悟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阿基米德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原理等,这些原理、定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告诉学生:月球绕着地球转,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地球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中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再比如,在学习生活用电时,告诉学生电能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在学习核能时,告诉学生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缓和了能源危机,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影响,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的方面来为人类服务,同时又要尽量减少不好的方面给人类带来危害。在物理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复杂的物理知识通过几条基本原理、定律把它们组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指导学生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四、在物理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以及误区分析

1.部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教育中得到大力提倡,但是在一些地区应试化教育还很严重,因此在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些物理老师只是把考试结果放在首要位置,只是注重升学率的高低,而没有素质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真正的物理知识。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如果一味地追求学生的考试结果,而不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细心观察能力、综合科学素质以及关于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的培养,会给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上造成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学的都是书上物理,不能投入生活中使用,纸上谈兵,不能完成具体的物理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2.单一的实验室教学

在每个学校都会设有实验室,虽然一些老师会为了节省学生抬头做题的时间而把实验课省略过去,但是面对物理考试中的物理题目,老师还是会“科学”地安排时间,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简单地进行了解。例如,为了节约时间,老师会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一起进实验室。一般来说,学生都会按照老师课前讲解的具体实验原理,再按照实验步骤来完成,这样一来要完成一个实验前后也不过20分钟左右。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会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步骤,而学生只是按照步骤、数据匆匆完成实验,不仅不能对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到完全了解,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理解整个实验过程,因此,这样的实验课是没有意义的,同样不会促进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1.改变教师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

作为初中物理的实验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在理论教学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做到很好的引导教学,还要在实践教学动手能力方面帮助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生处于好动敏感的青春期,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成长特征,通过实验的丰富有趣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物理实验课与理论并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加了解物理实验的目的、过程、设计、所需要注意的细节等,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实验中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标对教学模式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一改传统教学中的老师传授占课堂大部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性。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学会主动学习,从而逐渐培养起科学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营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有对物理理论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通过对理论课的讲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探究,通过对实验过程作一简单介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性知识都做到更好的掌握。

例如,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实验教学中,有很多都是有关电流、电压等的问题,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他们注意解决电学问题时的注意事项。首先,我们要正确找到题目中的电源所在以及电源的正负极,从而找到电流的正确流向,以保证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正确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对待,电流表可视为电路中的导线,而电压表可视为电路中的断路。同时,在实验的开始还要提醒学生开关所处的状态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小问题,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的结果又影响很大,同时又是容易忽略的。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对实验细节的注意,从而加强他们对实验的学习。

综上所述,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很好的引导,更重要的还是要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进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为学生学好物理理论知识打好坚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把物理实验教学放在重要地位,使学生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邹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05).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13篇

1.内容台阶———初中重记忆高中重理解

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方式及内容要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重记忆、重静态的描述,内容浅显直观,以定性分析为主,并且图文并茂.为了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材料中提供轶闻趣事,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这为以后的高中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高中物理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重理解、重动态的描述,并以定量计算为主,物理概念相对抽象、严密,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要求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台阶.

2.衔接台阶———初中高调高中吓唬

正因为初中物理重基础,重记忆,初中教师会在第一节课上高调宣称“物理不难,会背就行;丢了难题,还有70(总分为80分)”,而且这一论调能在后面的多次考试中得到反复验证,扎根于学生脑海.对比地,高中物理教师一般会通过比较高、初中物理的差异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本意无可厚非,但事实却表明,这对学生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让学生觉得高中物理难学.如果为再引起学生重视而将首次考试难度提高,那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就会被彻底催毁.

二、解决———高、初教师齐努力

1.初中教师要启下

把握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让知识如行云流水般地平稳过渡.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呈螺旋状上升的,无论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有力、热、光、电等几大板块,只是要求、难度各异.初中教师应明确初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是不严密的,应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点的局限性.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对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各个时刻的运动快慢和方向都不同,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为高中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衔接起来.例如,欧姆定律的内涵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外延是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即全电路欧姆定律.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衔接.由于初中生在思维上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初中物理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并且图文并茂,加强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教材中也不乏有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要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概括等过程,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实现从“实物”到“质点”的跨越.教师要把科学方法的教学放到比知识的教学更为重要的位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教师要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促成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

2.高中教师须承上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学习 环境设计 应用

初中物理是中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到的自然科学学科,在传统的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生是难以接受这门新的课程的。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教学的目标,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是初中物理教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一、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物理是学生面对的一门新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求知欲望,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预习不是简单的将书本内容浏览一遍,而是要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地探究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当了解学生的普遍知识基础,提出适当的问题,布置学习任务和目标,为探究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在学习《物体的沉与浮》一课时,教师应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明确预习目标,设计合适的探究问题,可以以煮汤圆为例,让学生观察煮汤圆的过程,向学生提出问题:“刚放下锅的汤圆为什么会沉下去”、“煮熟后的汤圆为什么又会浮起来”、“如何使煮汤圆的时间变短”、“怎样做能够有效节省煮汤圆所用的燃料”等等。这样做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性。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做实验来创设,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现象来作为问题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的问题情境越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实验:让玩具小车三次从同一个斜面高度滑下,探究小车在三个不同平面上运动的速度和距离。通过做实验,指导学生总结结论。很多同学都能很快得出结论。把学生得出的结论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结论相比较,让学生比较差异性,并判断谁的结论更为准确。这样做,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兴趣,并更加积极努力的进行问题探究,这正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从实验和生活实际中获取的知识,往往感受会更加深刻。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让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促思维,让学生努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同时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能够逐步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学生要高效率的进行学习,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并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在教学中,要结合各种实验课,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尽可能地将学习方法和具体内容明确化。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操作实验,进而更愿意自主的探究学习。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学习“平面镜成像”时,首先指导学生共同讨论,然后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接着再根据实验情况进行分组讨论,这个时候的讨论,学生已经有了实验根据,讨论就会更加积极。最后各小组总结、归纳平面成像的特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经常性地按照这样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四、指导探究过程,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的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构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应在一旁做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惑,分析难点。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要研究讨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美丽的“天鹅湖”创设情境,揭示舞台声音的大小和灯光强弱都是由电流控制的,电流越大,声音越大,灯光就越强,紧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是什么影响电流的大小变化的?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讨论,得出电压和电阻会影响电流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做实验时要运用到那些方法?应当设计什么样的电路来研究?等等。通过教师不断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实现了探究学习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对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就是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昌东.试析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现途径[J].今日科苑.2010(14)

[2]高晓伟.刍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7)

[3]朱兆跃.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误区浅探[J].数理化学习.2010(11)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教学;教学效率

一、前言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重要影响,考虑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物理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实验性内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采用,能够有效解决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满足初中物理教学需求。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应使交互式电子白板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科技含量,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因此,我们应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提高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利用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就是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并形成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局面,使电子白板成为老师与学生相互联系的有效终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统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电教设备,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统多媒体教学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主要区别在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更加先进的交流平台和使用终端,而这些是传统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终端设备,能够有效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能够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从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来看,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来看,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实际难度,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物理教学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我们应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其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从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来看,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并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电压》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电压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借助他们实验探究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水压形成过程的F1as,与电压比较,建立了电压的概念。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的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要低,便于老师迅速掌握,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能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众多定理和概念,这些定理和概念均比较抽象,不但学生理解起来费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觉得难度很大,为了保证物理定理和概念能够更容易理解,通常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会采用实验教学或者教具辅助。但是考虑到普通物理实验开展起来准备时间长,教具辅助教学效果也不明显,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成为了必然选择。采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许多理解起来难度大的定理和概念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定理和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初中物理《组装电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路的连接,教师打开电子白板自身的资源库,利用电子笔对选定的一组实验器材进行拖动、缩放,调整位置,让学生共同参与,反复练习,让学生按要求在白板上连接电路图,最后让学生组装实际电路。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改理念,便于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物理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物理必须提高教学实效性并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实现教学创新才能有效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之外,积极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也成为了重要的方式。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改变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创新,使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有助于整体教学成绩的提高。目前来看交互式白板的应用,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在教授《焦耳定律》这一课时,学生已经有了电学的基本知识,在探究影响电热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出实验探究电路,但是设计的方案有些单一。而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作用,通过播放视频、利用电子多功能笔截图、拖拉等设计实验探究过程,再利用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很顺利地推导出焦耳定律公式,达到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的目的。

目前来看,初中物理教学的特殊性主要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具体要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基于这一现实需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实际物理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满足新课改要求,提高教学实效性和教学效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终端设备,使交互式电子白板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促进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从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来看,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此,我们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大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丁兴富;李敬东;;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进程――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前景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2期

[2]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3期

[3]付卫红;李万春;刘建华;;从教育传播理论来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胡先喜;;发挥电子白板优势,创设语文高效课堂[J];成才之路;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