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

统计工作方案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目标任务

进一步健全档案工作制度,规范基层统计资料管理,努力实现统计档案工作法制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统计档案作用,优化统计形象,更好地为乡经济发展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统计档案工作规范化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乡“统计档案规范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成员:。

三、统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及要求

1、综合档案盒:(1)本单位在日常事务中形成的与统计工作相关的各种发文(红头文件及非红头文件)、各种会议材料、会议纪要、规章制度、计划、总结等资料;(2)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统计管理登记证、统计从业资格证;(3)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印发的针对本单位主要业务并要执行的文件及上级领导的指示、讲话等资料;(4)其他与统计工作有关的重要资料。

2、专业档案盒:按照各专业制定的统计档案规范要求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建盒。(参照各专业要求执行)

3、装订要求:各专业档案盒必须使用县局统一印制的封面标签。按档案装订规范要求整理装订。档案盒建好后要存放于统计专用柜内。

四、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7月份):拟定乡统计档案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上报县局,并下发乡所属有关单位。

2、第二阶段(7月至11月):认真组织实施“统计档案规范年”各项活动。积极应对县统计档案规范年活动领导组办公室不定期进行的检查或抽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确保活动效果。

3、第三阶段(2011年12月):按部就班地对我乡统计档案规范年活动进行半年和年终自查,认真总结经验。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按照《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统计法制工作要点的通知》、辽宁省统计局《20*年全省统计法制工作要点》的工作部署,20*年全市统计法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三个贴近,四个转变”的统计工作指导思想,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市统计中心工作,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实行依法统计,保障全年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出色完成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统计法制工作新局面。

一、深度调研,为统计法规的修订建言献策

1.积极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家统计局修订统计法律制度。按照省统计局和市人大的工作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召开修改《统计法》座谈会、研讨会,以及在互联网上参与全国人大统计法修改工作,广泛征求各区、县(市)及开发区对《统计法(修订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对即将启动的《统计法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制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统计法律法规的修订积极建言献策。

2.全力配合修订《辽宁省统计管理条例》前期调研工作。结合统计法制工作实践,组织区、县(市)及开发区针对《辽宁省统计管理条例》在法制工作中的适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并着手准备对地方性统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

3.继续对我市各区、县(市)及开发区统计基础工作、法制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深度调研,为切实解决区县(市)及开发区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思路。

二、创新统计普法模式,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

4.因地制宜,抓住机遇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把握《统计法》审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出台时机,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重要时点,有重点地开展统计普法宣传。

5.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创新统计普法宣传形式。结合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等重点调查工作,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报刊、杂志等传媒,向被调查单位和社会公众宣传统计法律知识,强化全民法律意识,保障统计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按省统计局的部署将在下半年组织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创新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积极鼓励创新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统计普法宣传形式,搞好统计普法宣传。

6.重点开展政府统计系统普法教育工作。各区、县(市)及开发区要结合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司法通〔20*〕156号)的要求,制定对领导干部的统计普法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

开展统计法制业务培训。做好政府系统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知识普及和依法行政教育,提高统计执法能力。以《统计法》审议通过为契机,对全市各区、县(市)及开发区、乡镇、街道的统计法制人员进行分层次,分批次的集中培训,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基本内容、统计执法检查程序、统计违法案卷制作、模拟执法检查并考核验收,宗旨是提高检查、办案技巧。

7.做好全市统计“五五”普法的考核验收工作。20*年是“五五”普法的考核验收年,市统计局将根据省统计局统一部署,在下半年开展全市统计“五五”普法的考核验收工作。各区、县(市)及开发区要认真做好考核验收准备工作。

三、转变执法观念,发挥统计法律保障作用

8.今年统计执法的重点是以各项普查和专项调查为中心,以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为目的,对在各种法定调查中拒不履行统计职责、拒报和瞒报统计数据的违法单位进行检查,情节严重的依法处罚,为全市统计工作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全市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以区、县(市)及开发区为主,在各自的职权内积极做好上级转办、督办、群众举报的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化解矛盾,纠正统计违法行为。

9.继续实行各区、县(市)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目标责任制。各区县(市)统计局全年至少直接查处统计违法案件6件以上,市局全年至少直接查处8件以上。市局各业务处要及时发现统计违法行为,及时提供统计违法案件线索,配合局法规处完成对违法单位的执法工作。

10.实施重大违法案件曝光制度。对于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违法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要进行通报批评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提高统计执法办案的威慑力,维护统计法律的尊严。

11.继续开展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认真执行统计违法案件及其查处的报告、备案制度。各区、县(市)及开发区要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向市局报告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情况,建立统计执法检查名录库、统计违法单位名录库,做好立案报告、结案备案工作。坚持对违法单位回访检查制度。

四、加强领导,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2.统计法制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充分认识依法统计的重大意义,把依法统计作为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切实推动依法行政的进程,建立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统计的能力和水平。

13.依法行使统计行政职权。积极建章立制,依法行使工作规范制定权、调查项目管理权、信息公开权、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行政处罚权,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和监督。

14.加强统计法制基础建设。健全统计执法检查机构,加强统计法制人员配备。各区、县(市)及开发区要由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人员负责统计法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建法制检查机构,保障统计法制工作的资金投入。各区、县(市)及开发区统计局要将普法、执法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保证法制工作必备的经费支出和设备。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规模以下工业统计范围的划分: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和全部个体工业单位。

二、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开展的时间:

从年5月起开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全面统计工作。每月5日前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一)、(二)》表盖章后报区中小企业局发展规划科,同时报一份Excel电子文档。

三、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工作的措施:

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采用全面统计调查的统计方法。各镇、街道办事处实行属地统计。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规模以下工业不仅是我区工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挖掘潜力,提高全区经济总量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数据更是我区工业经济、园区经济在全省、全市评先评优统计数据的重要补充。因此各镇、街道办事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一丝不苟的做好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上报工作。

2、建立台帐,逐级汇总。

由各镇、街道办事处将工作层层分解至村(居)委会,从本月起各村(居)委会统计员应对本辖区内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按照统计口径、范围进行逐一登记。按照附表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台帐(一)、(二)》的格式建立台帐。再由各镇、街道办事处统计员根据台帐过录汇总至《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一)、(二)》。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变动频率较快,统计员须及时补查,始终做到不重不漏。每月5日前将附表三、四上报至区中小企业局发展规划科汇总。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各企业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各镇、街道办事处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按照“统一设计,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属地统计”的原则,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指定专(兼)职的镇(街道办事处)级统计员、村(居)级统计员,原则上要求统计员的工作调动不能太频繁,确保统计队伍的稳定。(请将附表六《规模以下工业统计人员联系表》于5月25日前报区中小企业局发展规划科。)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实施在地统计的必要性

在地统计是指县(区)政府统计部门对坐落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单位,除少数难以按区域划分其经营活动的单位外,不论其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经营方式,均依法由其所在县级行政区域的政府统计部门行使统计职能。根据**行政管理体制的实际,普陀山管委会和市新城管委会两个具有区域管理职能的市级部门(以下统称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对所在区域的各类单位实行在地统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区内工业企业进行统计。

实施在地统计,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和评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利于县级政府全面了解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科技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区域管理,落实有关考核责任;有利于完整核算统计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便于县级统计数据的横向可比,壮大区域经济,提高知名度;有利于落实和发挥各级统计部门的工作职能,便于对总体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把关,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态势。

二、实施在地统计的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在地统计,进一步理顺统计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完整核算统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现城市特点的新统计体制,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

三、实施在地统计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国民经济按区域核算原则。全市在地统计按4个县(区)实行国民经济区域核算,强化区域统计工作,满足各县(区)政府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需求。同时,为满足普陀山管委会和市新城管委会掌握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需要,在定海区、普陀区的其中数中单列市新城管委会、普陀山管委会有关统计数据。

(二)坚持职责明确、合理分工原则。实行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统计机构的分级负责、合理分工,进一步理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

(三)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原则。在地统计必须确保统计工作不断、不乱,保证统计调查对象不重、不漏,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坚持循序渐进、配套改革原则。考虑到县(区)统计机构和人员力量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地统计采取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法,加快研究和推进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法配套改革。2008年底全市实现在地统计。

(五)坚持推进信息化原则。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逐步推行网上直报,努力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计资源的采集与社会共享。

四、在地统计的实施范围与内容

(一)在地统计的实施范围为坐落在各行政区域内的中央、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居(村)委会所属的单位,无主管单位(含私营、个体等,下同),外地在舟单位等。单位坐落地是指实际生产经营(办公)所在地。全市各类法人单位按坐落地划归所在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进行统计;产业活动单位原则上随其归属的法人单位进行统计,有些专业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实际情况,在行政上实行垂直领导、在财务上实行统一核算、在业务上难以按区域分割的单位以及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单位等,暂不列入县级在地统计范围,由市统计局与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市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在以后实施过程中逐步明确。

(二)在地统计的实施内容为国家、省、市统计局统一制定实施的年报、定报等政府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基本单位调查、农业、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服务业、能源、固定资产投资、人口、劳动、社会、科技等统计调查制度的相关内容。各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统计也应按在地统计的总体要求,推进此项工作。

五、在地统计的实施步骤

在地统计推进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

(一)2007年底前为准备、布置阶段。市、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共同完成对确定的在地统计范围单位的划转、清查,确定统计调查范围和调查内容,疏通统计调查渠道及工作关系,建立统计制度。2007年底前在维护好名录库的基础上,建立两套字典库,一套为原报送渠道单位,主要用于2007年年报;另一套为按在地统计划转后单位,主要用于2008年定期报表。条件具备的有关统计专业,2007年年报会议时,年报定报可直接以在地统计方式转给县级政府统计部门,暂时难以实行的按原渠道报送,在2008年一年内过渡完成。2007年年报统计数据除以原管理模式出数外,市统计局还将按在地统计原则进行数据的区域分解。

(二)2008年为过渡阶段。主要是对部分的专业、单位、统计调查方法暂时难以实行在地统计的实行过渡,逐步实施在地统计,稳妥解决在地统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08年执行定期报表时,条件成熟的专业,直接实行在地统计,报表直接报送县级政府统计部门,由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审核、计算、汇总数据,在地统计数据。暂时难以推进的专业,在继续按原口径统计的同时,还要按在地原则进行分区域的数据分解,作为今后出数据时的基数。

(三)2009年初起为全面推行阶段。2009年初,即2008年年报开始,全面组织实施在地统计,划入在地统计范围内的调查对象,所有报表统一报送所在地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有关统计数据,并对有关历史数据进行相应调整。

六、在地统计实施以后统计工作的职责分工

按照统筹兼顾、分级管理、强化各级职能,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上下之间、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关系的要求,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工作职责分工为:

(一)市统计局负责全市统计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国民经济核算和审核县(区)国民经济核算;负责国家和本市普查及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的组织实施;负责全市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和各项统计报表制度的制定;负责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设和维护;负责全市统计资料的汇总、评估及上报;负责全市统计数据的、提供及资料的开发应用;负责推动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法制建设、统计基础工作及企业统计规范工作;负责组织推动全市统计科研工作;负责对全市各部门的统计业务指导、培训和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等。在地统计推进过程中,市统计局负责全市在地统计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的制定,组织全市统计单位的划转。

(二)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负责本区域统计管理工作;负责本区域生产总值核算资料的提供;负责本区域各项普查和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负责本区域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负责对辖区内包括中央、省(部)、市属等所有单位及个体户统计资料的采集;负责对本区域统计数据的审核、汇总、评估、上报及等工作;负责本区域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法制建设及统计科研工作;负责对本区域各部门、乡镇(街道)及基层单位统计业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组织本区域统计机构应承担的调查任务和分工;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各项有关工作,规范工作程序。

(三)乡镇(街道)统计机构要根据县级政府统计部门的统一要求,负责本辖区调查单位的各项普查、统计调查数据的采集、审核与上报工作;负责社区、居(村)委会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和辖区内企业的统计规范工作。在地统计推进过程中,各乡镇(街道)统计机构要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业务上接受所在区域县级统计机构指导,完成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

(四)市级有关部门及承担社会管理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根据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分工,继续承担有关政府统计任务及目标管理统计任务。同时,根据本部门管理的需要,按照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系统、本行业的各项统计制度与统计调查;负责向同级政府统计部门提供本系统、本行业的专业与区域数据,满足政府综合统计所需的统计业务资料。在地统计推进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在地统计工作的实施,协助各县级政府统计部门与所属单位建立工作关系,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实现统计报表向本部门和所在县级政府统计部门的双轨报送。

七、实施在地统计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实施。实施在地统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等方面予以支持,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根据在地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要进一步充实、加强县(区)统计力量,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统计网络。普陀山管委会、市新城管委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设立或明确与在地统计相适应的职能处室,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同时县(区)统计局要加快统计事务所、统计等机构的建设,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大统计工作站(中心)的建设力度。

(三)加强宣传,依法统计。要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对开展在地统计的社会宣传和动员,使广大统计对象充分认识和了解在地统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任务要求,积极支持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各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法制意识,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统计,从法制上保障在地统计工作的稳步推进。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市、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切实做好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工作责任性强、职业道德好、综合业务素质高的统计队伍,适应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市统计局要推动全市统计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报表数据处理程序的规范管理,继续加强统计报表联网直报工作,组织推动企业网上直报,努力扩大联网直报的工作面,保证统计信息网络的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全县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在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县直各单位、省市驻宕有关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一)全县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具体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等。

(二)县直部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县直各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及所属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本单位、部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年12月20日前报送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三)乡镇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各乡镇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并报送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四)省市驻宕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省市驻宕单位及其所属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不纳入本县各级统计范围,其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汇总、分析报告抄送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备案。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一)基础表。

基础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各公共机构填写、上报。各乡镇、各部门所属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公共机构汇总后逐级上报至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再由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汇总后报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二)综合表。

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供县本级公共机构汇总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有二级机构的由主管部门填写后报送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供各乡镇汇总本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各乡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填写,汇总本行政区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报送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经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汇总县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及各乡镇《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后,报送市政府办公室。

(三)台账。

台账包括《公共机构基本情况统计台账》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公共机构基本情况统计台账》主要记录公共机构基本信息的(年)变化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主要记录公共机构使用的各种能源资源的逐月(年)消耗量及费用。各公共机构须逐月按时填写台账。

三、统计数据采集方法

(一)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集。

各乡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和县直各单位、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全面统计、整理本行政区域、本级公共机构的数量,据实填写建筑面积、用能人数公车数量等其他信息。坚决杜绝少报、漏报公共机构数量的现象。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采集。

1、电耗数据。电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电耗,累加获得总电耗。

2、水耗数据。水耗数据采集分两部分:一是自来水,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自备井水,按照自备井实际水消耗情况获得水耗的数据。两部分相加获得总水耗数据。

3、煤耗数据。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煤消耗量,累加获得煤耗总量。

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采取两种采集方式:一是集中管道供应的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二是对分户购买的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累加获得消耗总量。

5、汽油消耗数据。填写本单位统计周期内办公使用的汽油实际消耗量和费用。“其他用油”应填写因冬季供暖、日常烧制饮用开水等所需的汽油消耗量。汽油消耗量和费用等于公务用车、其他用途车辆的汽油消耗量和费用及因冬季供暖、日常烧制饮用开水等所需的其他汽油消耗量和费用的总和。

6、柴油消耗数据。填写本单位统计周期内办公使用的柴油实际消耗量和费用。“其他用油”应填写因冬季供暖、日常烧制饮用开水等所需的柴油消耗量。柴油消耗量和费用等于公务用车、其他用途车辆的柴油消耗量和费用及因冬季供暖、日常烧制饮用开水等所需的其他柴油消耗量和费用的总和。

7、煤油消耗数据。填写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的煤油的实际消耗量和费用。

8、热力耗热量数据。填写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的热力消耗量和费用。热力消耗量和数据从热量计量装置上获取。未安装热量计量装置的只填写费用。

9、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相关数据。填写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太阳能光电利用系统、浅层地热能利用系统等相关数据。

10、其他能耗数据。填写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使用的其他能源数据,消耗量参照应折算系数折算成吨标准煤。

11、公共机构合署办公区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已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的,由各公共机构分户采集、填报;未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或分户不彻底的,应在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参考用能人数、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等因素,对能源资源消耗量进行合理分摊,分别填报。

四、统计数据填写、审核

各公共机构应指定专门能耗统计人员(以下简称“统计员”),统计员应当具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负责本行政区、本部门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的采集、报表的填写和报送。

各公共机构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认上报的能源品种、计量单位、换算方法等内容符合统计规定,且数据无误后,才能加盖单位公章并按程序报送。

各乡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及其县直各单位应当分别对同级和所属公共机构上报的数据进行复核,并定期抽查,确保上报的能源资源种类、计量单位、消耗量及费用等符合制度规定。

实施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网络报送时也应参照上述程序严格进行审核和复核。

五、报送周期与时限要求

(一)各乡镇实行季度报送。各季度的汇总数据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报送时限为每季度末次月的10日前,全年汇总数据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于次年元月10日前报送县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

(二)县直单位实行月度报送。县直各单位、部门分月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并于次月10日前报送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月报填写当月发生数据。

县直各单位、部门部门所属公共机构分月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县直各单位、部门按季度、年度汇总填写《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季度汇总情况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于次季度前10日内报送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全年汇总情况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于次年元月10日前报送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报送县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的汇总报表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均需报送纸质原件(一式两份)和电子版。

六、数据分析

各公共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本系统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用能设备运行情况等,对电、水、煤、气、油等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价。

各乡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及其县直各单位应定期对本地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数据同步报送。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主要用能设备变化情况。

(二)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指标的变化趋势。

(三)人均能源资源消耗、单位建筑面积能源资源消耗、公车能耗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同比分析,主要能耗指标较全市同期对应平均指标的偏离程度及原因分析。

(四)教科文卫体等同类公共机构比较分析。

(五)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降低(升高)原因分析。

(六)下一步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一、工作机制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做好本单位的业务统计调查工作。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区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召集各乡镇(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第一产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二、主要内容

(一)第一产业统计范围、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第一产业包括以下5个门类:(1)农业;(2)林业;(3)牧业;(4)渔业;(5)农、林、牧、渔服务业。

农业、牧业报表实行定期报送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2月15日前上报乡镇基本情况表、行政村基本情况表(每5年报送一次),3月5日前上报一季度畜牧业报表、第一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5月8日前上报春季作物估产报表,6月8日前上报农作物夏播面积报表、春季作物实产报表、上半年畜牧业报表、第二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8月5日前上报农作物秋播面积报表、夏季作物实产报表,9月5日前上报前三季度畜牧业报表、第三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10月15日前上报全年农作物预计报表、全年畜牧业生产预计报表以及第四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12月20日前上报年报。

畜禽监测调查实行月报与季报相结合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每月(季)的20日前。

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实行季报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2月5日、6月5日、8月5日、10月15日前。

农村住户调查实行月报与季报相结合制度。《现金收支日记账》、《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台账》实行月报制度,乡镇(街道)每月10日前上报数据;《农村住户劳动力就业情况季度调查表》实行季报制度,乡镇(街道)每季上旬(3月10日前、6月10日前、9月10日前)上报数据;《年报一次性调查一套表》乡镇(街道)12月15日前上报。

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社保局等相关部门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区统计局。

(二)组织实施。

区统计局负责指导开展第一产业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第一产业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第一产业统计报表。

各乡镇(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第一产业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科技局等作为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要负责做好农业、林业、渔业、耕地面积、食用菌季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及年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加强考核。

按照《关于印发区2012年度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严格考核制度,落实考核责任,确保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

三、工作要求

第一产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第一产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第一产业统计工作。

2.做好统计保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从事第一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第一产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一)统计是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统计是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认识国情省情市情、制定政策规划、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宏观调控和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统计信息,对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研判形势,把握发展趋势,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统计是引导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统计反映科学发展成果,服务科学发展决策,引导科学发展实践,监测科学发展进程。建立和完善服务于科学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方法,对于引导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统计是体现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面。统计机构是政府信息重要平台和窗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反映政府的公信力。现在社会各界对统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统计数据不仅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而且影响到个人投资消费,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积极做好统计数据诠释工作,对于维护政府统计机构权威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二、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

(四)强化政府统计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强化对统计工作的领导职责,定期召开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统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尽快解决服务业统计、能源统计、基层统计和社情民意调查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明确承担服务业统计职责的相应机构和人员,按照政府统计机构的要求报送服务业统计资料。制订加强全市基层统计工作的规划,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抓好规划的落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履职到位。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和统计巡查制度。市政府将统计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和部门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畴;统计、经信、商务、住建等部门要共同研究,制定“三上”企业统计工作考核与奖励制度。市统计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组成巡查组,定期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限期整改,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

(五)完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与协调性评估制度。市统计局要进一步完善全市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与协调性评估制度,要加强对全市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和协调性的分析评估,加强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规范统计数据采集、数据评估、数据使用等工作流程,建立完善本县(市、区)、本部门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六)规范部门统计工作。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部门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部门统计分工和“谁主管,谁负责统计”的原则,认真履行统计管理职责和权力,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标准和地方调查项目审批制度,建立健全部门统计工作体系,加强部门统计的基层基础建设,确保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各部门(行业)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应由其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人员负责,杜绝“一门多数”或“数出多门”。各部门公布统计资料,应事先送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核定,未经核定或与政府统计机构的数据不一致的,不得擅自公布。

(七)提升统计服务能力。要在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上下功夫,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力推进统计制度方法和统计调查手段改革,建立健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统计工作的敏锐性、准确性、主动性和全面性。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努力提升统计服务各级党委、政府的能力,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八)健全基层统计机构。依照《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规定,乡镇(街道、产业园区)应当设置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人员,依法履行统计工作职责,做到应统尽统。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所辖乡镇(街道、产业园区)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指定人员负责本居住地区的统计工作。企事业单位设置综合统计机构,也可配置专职或兼职综合统计人员,或委托统计机构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九)规范基层统计工作。基层统计填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统计制度,认真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指导基层统计填报单位依法承担统计工作,配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加强统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实行统计人员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实行统计持证上岗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力争5年基本实现全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依照省统计局规范乡镇(街道、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基层统计工作的标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各部门要对照不足抓落实,力争2年内全市所有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实现规范化,努力实现“统计有人抓,事情有人做,人员有资格,工作有制度”的基本工作目标。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各部门要开展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检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加快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步伐,提高统计整体工作水平。

(十)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是政府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统计部门会同机构编制、工商和民政等部门,建立统计资料、行政登记资料报送和共享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确保名录库资料全市共享和高效运转。实行基本单位准入制度,坚持“先进库,后有数”,加强源头单位统计数据的管理。

(十一)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纳入规划,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资源,加强全市统计信息化应用与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市、县、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2012年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统计机构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市统计局按照省统计局制定的市(州)统计数据库和网络的基本标准和运行规则,建立健全全市统计数据库系统和统计信息化系统,建立健全各部门统计信息共享制度。保障全省统一的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在全市的正常运转,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企事业单位的联网直报和统计机构数据处理要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积极推动企业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设备,加快企业联网直报进程。

四、推进统计法制建设

(十二)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各地要将统计普法宣传列入当地的普法规划。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统计法纳入教学内容。各级普法机构要定期检查统计法的宣传教育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统计普法宣传教育,使广大调查对象自觉履行接受统计调查和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增强干部群众的统计法制观念。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切实增强统计法律意识,带头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支持保障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报告和监督的职权。

(十三)建立健全统计执法体系。统计执法体系是加强统计管理和开展统计执法的基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明确统计检查机构或配备监督检查人员,明确其执法权限,保证各项统计法规有效实施。

(十四)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各地要建立专业抽查、专家核查、统计巡查、执法检查的统计综合执法监督体系,构建统计执法检查的长效机制。监察及法制部门要通过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协助统计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必要时可提请纪检监察机关参与执法检查和案件处理。

五、强化统计保障

(十五)加强组织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保障,保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变动,应事先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乡镇(街道)统计员的调动,应征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征求所在地政府统计机构的意见。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一年来,全国统计系统的网站工作在国家统计局党组和各地统计局、各调查总队的领导下,经过全系统网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统计网站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提供在线统计信息服务以及统计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列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国家统计局党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发挥网站在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平台作用。一年来,国家统计局门户网站按照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规划栏目,落实信息,将信息公开目录列入的59项全部上网,并较好地完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在网上办事方面,国家统计局“两审批”(部门调查项目审批、涉外调查审批)、“一认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实现网上办理。数据采集等统计业务网上办理工作已在工业、房地产业、批零贸易业等统计领域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各省级统计局、调查总队积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省级统计局网站都开设信息公开专题栏目或信息公开相关内容。省级统计局的信息公开工作在当地省直部门评比中名列前茅。

在提供网站信息服务方面。国家统计局内网及其子网日均信息近100条。门户网站及其子网日均信息40条。经过多年的信息积累,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内外网站的信息容量已经达到80G,成为为全系统统计工作服务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国家统计数据库作为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现存约600多种调查报表、9000张数据报表、3500个统计指标、120万笔统计数据,并不断改善查询方法,方便用户使用。为了更好地拓展信息服务内容,国家统计局内外网站经常调整栏目结构和网页布局,信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门户网站推出了视频访谈节目,邀请相关专业司的负责人解读统计数据,解说统计工作,并回答网友关心的统计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社会公众正确理解统计数据和统计工作,展示了网站多媒体性的优势,社会反响较好。正是由于信息量的不断增大,网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门户网站的日均浏览量突破25万人次,重要数据日的浏览量达到40万人次。各省级统计局、调查总队网站不仅努力丰富信息内容,扩大信息服务范围,还在网站功能探索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海市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外网荣获“上海市第四届优秀网站”称号,省局外网在省级网站评比中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在推进网站统计宣传方面。国家统计局门户网站和各省级统计局、调查总队网站围绕统计中心工作,普遍强化了宣传功能,更积极、更主动、更具创造性地开展了统计宣传工作。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网站在经济普查子网开展的网上调查、在线考试、在线征文等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第二次全国Ramp;D资源清查子网开通仅一个月,就各类信息200多条,充分发挥了网站传播功能,扩大了普查工作的影响范围。国家统计局网站开设的青年宣誓活动、新《统计法》颁布实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专题网页,介绍统计历史,传播统计知识,吸引了社会关注。特别是在新中国60华诞前夕,第一次自主开展“统计抒怀――我们一起走过”网上征文活动,畅谈统计人的所感、所悟,引起了广泛兴趣,投稿积极踊跃。省局网站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占有的信息资料,针对用户的兴趣,自主组织编发各种专题信息,获得很好的社会评价。

在统计网站业务建设方面。为了有序、高效地推进网站工作,国家统计局建立了《信息上网规定》等一系列网站建设和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网站运行体系。绝大多数省级统计局、调查总队都加强了网站业务建设,建立了信息报送考评制度,规范了信息采集、编辑、审核、等工作流程,既明确了各信息报送单位的职责任务,也明确了网站编辑人员的角色定位,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等省级统计局还对地市级统计网站整体工作进行考评,获得很好效果。在网站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建设上,19个省级统计局、调查总队与国家统计局采用同一个系统,等省局和北京局队进行了系统升级改造。各单位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都加强了网络安全工作。

在统计网站队伍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4个省级统计局成立了专门的网站管理机构;有7个设立了职能相对独立、人员相对固定、挂在相关处室的网管办、信息办等办事机构。许多调查总队也在积极整合机构职能,设立网站管理或信息管理处室。这些单位大都制定了网站管理制度,完善了网站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总编辑、责任编辑、编辑和联络员的职责体系;绝大多数单位配备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网站工作人员;许多单位都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了实际支持。为了保障网站工作质量,各单位还加大了对网站编辑的培训力度。国家统计局举办了全国统计网站编辑业务培训班,收到了好的实效。一些地方还创新培训方法、扩大培训内容、改进交流形式,努力提高网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全国统计系统已经有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网站队伍。

一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统计网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国家统计局党组,向全国统计系统网站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进一步提高对网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政府网站建设,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政务公开的客观要求。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化引入政府工作,建立政府网站,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能够更便捷地传递政府管理信息,更快速、更广泛、更深入、更低成本地完成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能够更直接、更迅速地反馈社会公众信息,提高政府正确决策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政府的自身形象和凝聚力,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网站公开信息,将与政务相关的各种法规制度、政策措施及时公之于众,实现资源沟通与共享,从而使政府行政行为有效地置于公众的监督下,是依法行政的必要举措。利用网站公布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好、传播范围广、保存时间长,既能随时利用,又能深层挖掘,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公众,比传统的传播方式更适合承担日常信息职能。统计网站是统计部门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平台。

统计网站建设,是提高统计信息服务能力,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的重要环节。当前,统计数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要求我们既要生产出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提供更多的统计信息服务,同时也要求统计网站做好数据和指标的诠释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统计数据的解读,对公众的质疑及时正面给予回应,做好解疑释惑和舆论引导,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数据生产的过程,全面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增加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统计网站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统计的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加强统计网站工作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统计网站建设,是运用网络媒体加强统计宣传的迫切需要。建设好统计网站,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统计信息,“第一时间”获知社会公众反映,还可以“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阵地。今年7月24日,局长在中国信息报社全国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信息报》、中国统计信息网等统计系统的新闻宣传媒介,是国家统计局领导全国统计工作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使全系统及时全面地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指令,统计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国家统计局党组关于统计改革和建设的重大决定,国家统计局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宣扬统计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从而使统计事业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实现统计工作步调的高度统一,激发统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局长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统计网站在统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统计网站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要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统计网站是统计系统在网络上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办好统计网站,有利于促进依法统计,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扩大统计宣传效果,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保障公众对政府统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统计网站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围绕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这个核心,牢固树立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的理念,着力突出政府统计特色,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指导,增强网站信息服务功能,发挥网站统计宣传作用,努力把统计网站办成统计系统信息的重要窗口、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统计宣传的重要载体。

第二,要加强对网站建设的统筹规划。要把统计网站建设放到统计改革发展的全局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中,着重从政务信息公开、统计信息服务、公众参与以及网站功能设计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政务信息公开要注重全面性、时效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不仅公开办事结果,而且公开办事过程。统计信息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一体化”的服务平台。要逐步扩大公众参与,逐步完善领导信箱、在线投诉、民意征集、在线访谈和公众留言等参与的渠道和栏目。网站功能要体现政府网站的功能定位,体现服务的理念和统计的特色。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对各级统计网站工作发展目标、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出总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第三,要进一步增强统计网站的信息服务功能。要加强网站信息内容保障。信息是网站的核心所在,开发信息资源,做好内容保障是网站的基本任务。要制定信息采集、编辑、、管理和考评的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和责任。要努力扩大信息的广度与深度,更详细地诠释统计制度和统计数据,进一步利用网络传播统计知识。围绕不同时期的统计工作重点和公众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统计网站权威信息,营造良好的统计舆论环境。要采取用户需求调查、网站流量分析等方法,认真研究不同对象的用户兴趣,用不同的网络语言满足多层次的用户需求。要更多地利用直播、视频、论坛、在线调查等优势功能,不断增强统计网站的信息服务功能,扩大应用服务领域。

第四,要进一步发挥网站的统计宣传功能。局长指出:统计部门各新闻宣传媒体要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扬长补短,稳定扩展自己的读者群和受众,创建自己的特有风格,创出自己的特有品牌。中国信息报作为国家统计局主管的全国性报纸,中国统计信息网作为国家统计局的门户网站,要在传播诠释统计数据、报道统计改革和发展进程的时效性上狠下功夫,力争使其成为传播诠释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平台,成为推动指导统计工作的重要手段,成为交流统计经验、媒介统计内外的重要阵地,成为动员民众参与统计调查的基本渠道。中国统计信息网要像编发报纸那样经营门户网站,及时更新内容,提高水平。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局长的讲话精神,树立网站统计宣传的理念,积极探索网站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切实重视和发挥统计网站在统计宣传方面的功能。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一、快速应急机制的适用范围

全区统计系统的快速应急机制是指在全区范围内发生的严重影响全区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安全的特殊情况,如波及范围较大的地震、洪涝、急性传染病等自然灾害或重大经济突发性事件,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地方党委政府急需了解和掌握这些事件的影响问题时,全区统计系统所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工作方式。

二、快速应急机制的组织构成及职责

*区统计局成立全区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各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由区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领导小组决定批准启动快速应急机制。应急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机制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快速应急机制工作预案和应急统计调查方案;组织实施全区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预案和应急统计调查方案;协调全区统计系统人力、物力、财力;在必要情况下,组织对发生突发事件的统计系统进行紧急支援。主要职责为:制定应急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生活的保障和灾情信息的采集及上报工作,在必要情况下,组织对发生突发事件统计系统进行紧急支援,建立值班制度,确保区委、区政府政令的畅通,确保全区统计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等。统计业务工作组由综合科牵头,主要职责为:启动应急统计调查项目,组织灾区灾情统计分析等。各街道统计科也应成立相应的统计快速应急机制领导小组,结合本街道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各街道统计科应急机制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全区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办公室的指导下,贯彻执行街道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工作预案和统计调查制度,统筹安排和组织本街道的快速应急统计工作。

三、快速应急机制的主要内容

*区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全区实施阶段性的信息报送制度和应急统计调查制度,全面系统地反映在特殊情况下,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运行情况。信息报送制度和应急统计调查制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各街道统计科报送的突况信息制度。发生紧急情况的街道统计科,应在24小时内,通过电话、网络或传真,向区统计局值班室报告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如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影响范围等。区统计局值班室在接到街道统计科突发事件的报告后,经局主要领导批准后向市统计局总值班室报告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影响范围等情况。发生情况的街道统计科还应根据区统计局要求的频率及内容续报相关信息和统计数据。

(二)建立国民经济发展预计调查报告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适时启动这一机制。在此期间,区统计局要在每个月度的下旬,根据部分企业或地区的调查资料,提出当期工业生产情况、消费品区场情况、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等主要方面的预计数据,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提供有关的信息。要充分利用网上直报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特殊情况下经济运行状况。由于此类数据是根据部分企业对生产经营情况预计的结果或抽样调查取得的资料来对整体数据进行预计和推断,此类数据只作为内部参考,不公开使用。

在特殊情况下,全区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启动后,要及时启动街道的统计快速应急机制。

(三)建立全区统计系统的快速专项调查制度。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区委区政府的需要,适时启动这一机制,主要以开展一些专项快速调查,了解有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对国民经济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和预计情况。调查可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网上直报、电话调查等方式,具体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快速专项调查制度采取快速制定、快速批准下达、快速上报的方法执行。启动统计快速应急机制获得的统计信息和分析意见主要报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考,有些信息经批准后也可向社会公布。

(四)充分利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力量和信息网络,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区统计局根据特殊情况和区政府的需要,适时启动这一机制。区政府有关部门向区统计局提供的预计数据,只供内部研究使用,不对外。

四、快速应急机制数据管理的应急系统

(一)加快统计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现有的区统计局与各街道办事处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快速调查应急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备份系统。

(二)提高有关设施的快速应急能力。对现有设施,特别是网络设备、通讯工具、应用系统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以保障各种设施在突发事件中或特殊情况下的正常运转和应急任务的执行。保障企业网上直报系统的正常运行。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一、统计监审工作

(一)统计监审的组织实施

统计监审工作将严格按照统计监审工作规程,在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法制科会同有关专业科室协同部署,有序实施。

(二)统计监审的时间

从2013年4月份开始至9月底结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统计监审的对象

(1)工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电器有限公司、机电有限公司

(2)房地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置业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服务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4)劳动工资:市中学、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市图书馆

(5)批零住餐:工艺品有限公司、市有限责任公司、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6)建筑业: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建筑有限公司

(四)监审内容

1、统计基础建设情况。包括统计机构设置、统计人员配备和持证上岗、统计普法教育、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统计制度和基础工作情况;

2、统计方法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3、相关统计:工业、贸易、服务业、劳资、房地产、建筑业等相关统计指标数据的质量。

二、统计数据质量查询

为切实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对统计数据异常及相关经济指标不匹配的地区(或单位),进行统计数据质量查询,被查询的单位必须书面答复有关查询事项,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实现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动态监督。

三、协调配合上级部门的统计执法检查

认真协调配合上级部门对本地区的统计执法检查,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检查单位如有重复,及时调整计划。

四、其他有关事项

1、统计监审工作依法履行统计监督检查职能,按照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统一计划,规范操作。由法制科组织协调,提前通知被监审单位,监审结束后由专业监审人员提交统计监审工作报告,并依据监审情况作出统计监审结论和处理建议。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档案;统计;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档案统计工作包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完整的实践过程。通过统计调查,收集和记载反映档案和档案工作中有关特征的统计资料;经过统计整理,把这些反映个体特征的统计资料,过渡为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最后对经过整理的系统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把握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现状 发展及其内在规律,为今后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原始数据和参考。

1做好档案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1、档案统计工作,是我国档事业建设和档案工作中的一项要基础工作,是每一个机关、团以及馆(室) 了解和掌握档案的成、管理、利用等情况及档案事发展规模的重要手段。2.档案统计工作,是档案行管理部门制定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的需要,是检查其执行况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本单位的领导制定工作计划和修定规化及开展档案工作提供了必备的参考凭据。3.档案统计工作,是对档案工作自身实行自我监督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全面性督察,我们档案工作做的程度如何,均在档案的统计工作中得到一定显示。4、们档案工作的每一个节,均需档案统计工作的密切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同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是达到档案文件安全、完整、齐全保管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当今科学、电子、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显档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2档案统计指标体系及其种类

单个档案统计指标,只是档案及档案工作总体现象的某一极小部分的抽象,它不能完整、全面和准确地揭示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本质。要了解和研究档案及档案工作总体现象,就必须使用一套相互联系的档案统计指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档案统计指标,组成一个整体―档案统计指标体系。档案及档案工作现象本身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档案统计指标之间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一个档案部门是人力、物资、资金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提供利用等相互联系的整体运动,用一系列档案统计指标反映和研究档案工作的情况,就组成了档案工作统计指标体系。又如档案库藏量一入库量一移出量一鉴定剔出量一封存量一销毁

量,这也叫做档案统计指标体系。档案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比统计指标的概念更为重要,统计指标是泛指一般性概念,而统计指标体系则是有具体对象的、反映了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概念。

由于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相互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的认识目的也不相同,反映这种相互联系的档案统计指标体系也是多种多样,有不同的种类。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档案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档案专题指标体系。

档案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档案和档案工作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基本情况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反映全国的,用来掌握全国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对全国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第二层次是反映省、市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的,它可以理解为第一层次档案统计指标体系的横向或纵向分支。设计这类档案统计指标时,既要考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特点,因为它要对其进行服务和监督检查的;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全局要求和纵、横两方面的联系。第三层次则是反映基层的,比如各种企业和事业单位。这类指标体系有双重任务,既为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服务和监督、检查,同时又要符合部门、地区的以及整个国家的档案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档案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是针对档案工作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类档案工作问题而制定的。例如,档案利用工作统计指标体系、档案库藏量统计指标体系、企业档案工作情况统计指标体系、档案馆基本情况统计指标体系等等。

3做好档案统计工作

做好档案统计工作措施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三性一化”。“三性”就是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一化”就是标准化。所谓准确性, 就是保证数字的准确性。这是统计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如实反映情况, 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表格、每一个栏目、每一组数字, 不能马虎草率, 否则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所谓及时性, 就是要建立起档案统计制度, 使档案统计工作纳入正常工作轨道。各级各类档案馆、室的统计工作要做到制度化, 逐步在全国档案系统形成一个上下贯通, “条块结合”的档案统计网络。目前, 有些单位对档案管理部门印发的档案工作统计表不及时填报,有的经多次催要, 仍不填报, 影响了整个汇总工作, 给领导决策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所谓科学性, 忽是档案统计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要求, 应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 去收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 使

各项目之间保持合理的逻辑关系。档案统计标准化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档案统计工作制度。国家档案局通过档案统计年报的推行, 已逐步把全国档案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起来了。地方也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编制本地区档案工作统计报表, 把档案统计纳入本地区统计的序列之中, 各专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 编制本专业档案工作统计表, 或采取其他方法, 对本专业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各级各类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统计工作, 都要做到制度化, 逐步在全国档案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统计网络; 二是统一报表格式。经过国家统计局批准制发的《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年报》己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列入国家统计项目。它与条例一样, 具有法规性。它规定了比较科学和具体的指标项目。地方的档案统计报表要以国家统计局批准制度的“统计年报”为标准, 统一指标项目、分类项目和统计报表格式; 三是统一计量单位。目前在档案统计中, 计量单位比较混乱, 仍反映着档案工作中的手工管理水平和一些传统作法。为了使档案统计工作与全国以至于国际间标准化一致起来, 在计算档案数量时应该采用长度“米”来测量档案竖排的长度比较科学。诸如“公斤”数、“箱”数、“捆”数以及“卷”、“册”、“袋”、“盒”等都只能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档案做辅助统计,而不能做为统一使用的计量单位。如接收档案进馆前安排库房倒架时, 只能用长度“米”来做计量单位, 其他非长度单位都不能做倒架的准确依据。计算库房面积时应以“平方米”做为计量单位, 而不能用“间”、“层”、“栋”做计量单位。此外,在计算档案提供利用情况时,对调卷数量、利用人次等都应做出统一的计量单位。

4结束语

随着档案统计实践的不断深入,对档案统计理论的需求越来越高。档案管理学中关于档案统计的理论知识相当医乏,已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统计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应引起重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和统一档案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统计不仅有科学、真实、可靠、翔实的数据,而且要为档案事业科学管理和发展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形势分析、专题报告、建议书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统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12篇

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36号)精神和省政府下发的“三个方案”的要求,市统计局、市国资委(工业办)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市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市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三个方案”),已经年8月2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建立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很艰巨。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以下简称“三个体系”),是确保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三个体系”的重要意义,按照“三个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为全面完成节能目标奠定基础。

二、扎实做好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基础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节能统计制度。市统计局要加快制定节能监测统计制度,完善统计调查表、核算方案、质量控制及数据评估办法等配套措施。同时,要指导帮助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能源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做好各项节能统计工作。二是加强节能统计业务建设。有关职能部门要抓紧建立安全、灵活、高效的能源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等一体化节能降耗统计信息系统。三是各用能单位要依法履行统计义务。用能单位要全面加强节能计量、记录和统计,从能源计量仪表配置、商品检验、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等基础工作入手,扎实做好能源统计、核算工作,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如实提供、按时报送能源统计资料及相关信息。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13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围绕提高统计服务能力、数据质量和公信力为目标,以“整治庸懒提绩效、马上就办优服务”为主线,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实践,转变统计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注重工作实效,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统计保障。

二、组织领导

绩效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为切实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进一步调整充实市区统计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绩效管理组织领导、方案制定、自我评估、研究分析和督促落实等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三、绩效管理指标内容

根据《中共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荔委办〔2014〕40号)精神,区统计局被列为第二系列(区直政府部门)绩效管理范围。现结合本单位实际,确定2014年我局绩效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为:

(一)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

(二)履行统计局工作职能,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目标情况;

(三)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业务工作等自由裁量权运行情况;

(四)本部门自身建设情况。

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从业务工作实绩和自身能力建设两大部分来设定。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4个一级指标和部分二级指标考评内容,拟定2014年度市区统计局绩效评估指标考核体系(具体见附件)。

四、绩效管理实施步骤

(一)全面动员部署。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中共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动员部署我局绩效管理工作。

(二)设定工作方案。根据《中共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具体从工作内容、年度计划、完成时限、形象建设和预期效果,制定2014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于8月15日前报送区绩效评估办。

(三)目标细化分解。围绕设定的绩效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提出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工作时限、序时进度和预期目标,形成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体系。认真做好考核指标相关资料的采集、数据分析等各项准备工作。

(四)目标分析监控。对照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建立绩效目标工作落实月度台账,加强绩效分析,推进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人每月5日前对照各自所负责任务指标,将上月绩效目标工作台帐报送林少丹处。

(五)指标数据采集。按照区2014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中确定的绩效评估指标及数据采集责任体系,对由我局牵头负责采集的数据指标制定相应考评方案,于12月31日前报送区绩效评估办。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于2015年1月20日前报送。

(六)自我绩效评估。按照工作方案确定的绩效管理考核指标,开展绩效自我评估和分析,于2015年1月5前将自评报告报送市效能办。同时认真准备、积极配合迎接区绩效评估办开展考核评估验收工作。

(七)强化结果运用。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将绩效结果运用同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对年度绩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被省、市、区效能办察访核验扣分和因工作失误导致指标未能完成的批评教育,并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五、工作要求

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工作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务必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确保质量,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文件和配套制度,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绩效管理工作作为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做文明人”、“妈祖故乡文明人”、“美丽·美丽心灵”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道德讲堂建设等活动的重要举措,作为践行“三个提高”和统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坚持“一把手”负责制,抓好动员部署,加大宣传力度,研究制定落实的措施和办法,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明确责任,增强合力。全局干部职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科室要按照一级指标、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细化分解的要求,既要把握评估的内容,又要明确各自工作任务,积极融入,履行职责,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同时,要建立评估结果双向反馈制度,深度分析、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资料采集、网上公开、数据分析工作,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有效运作、有序开展。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14篇

对我镇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的对象是在镇内的法人单位和农村住户中16周岁及以上居民。调查的范围为我镇所有行政村、驻地单位。调查时点为2015年10月20日24时整。

二、任务分工

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是省委组织部安排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调查任务重,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各部门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落实,突出重点,优化方式,创新手段,认真做好调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

1、党建办:负责全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全面工作。统筹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财政所、招商办、农业办、民政所、统计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等部门共同做好全镇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负责对镇人才资源统计部门及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3、财政所:做好统计调查工作经费落实工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4、统计所: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做好人力资源调查业务指导审核、微机录入等工作。

5、民政所:负责做好全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统计调查工作。

6、农业办:负责做好全镇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查工作。

7、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金融等部门: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进行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督促全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及时填报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报表。

三、组织实施

1、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

2、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全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方案,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进度和目标要求。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各环节完成时限。

3、动员部署。10月28日组织召开全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4、加强培训。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5、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取得调查单位和个人的理解与支持。

6、开展调查。动员会议结束后,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村、各企业要迅速启动调查工作,整个调查工作11月17日前全部完成。

7、汇总统计数据。汇总人才资源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评估。纸质表格经单位法人(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于11月17日前上报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上报电子统计数据。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后,于11月20日前报县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组织保障

1、高度重视。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党建办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本次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协调解决相关经费,营造宣传舆论氛围,确保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牵头安排部署本次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认真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全程掌握工作进度,加强审核把关,确保数据科学合理、真实准确。

3、经费保障。财政所要强化工作保障力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4、统计所、民政所、农业办、经济发展办公室要按照任务分工认真组织开展工作,加大对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指导力度;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金融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办事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加强协作,共同做好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

统计工作方案范文第15篇

一、实施步骤和目标任务

企业一套表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通过整合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标准和业务流程,实现调查单位通过互联网报送电子报表到国家统计平台,各级统计部门在线验收并汇总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根据国家和省统计局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工作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保成功”的思路,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1、全面实施阶段(年10月—年)。从年年报和年定期报表起,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以下简称“三上”企业)实施一套表制度。为确保数据不断、不乱,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初期,采取“双轨报送”的方式,即电子报表网上直报与纸质报表逐级汇总上报同步进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转为单轨运行。

2、巩固提高阶段(年—2015年)。一套表实施范围由“三上”企业逐步扩大至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国民经济行业的抽样调查企业,即“三下”企业。同时,将生产价格统计、景气调查、采购经理调查等抽样或重点调查内容和部门统计内容纳入一套表范围,实现统计业务调查一体化。

二、组织方式

1、统一部署。全县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由县统计局统一安排部署,按照统一要求与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统一培训。县统计局要对从事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资质内建筑业统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实施企业一套表的调查对象,进行网上直报操作和业务培训。

3、统一认定统计调查单位。按照“先进库,再有数”的要求,凡没有进入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的企业不作为一套表的统计调查单位。统计调查单位的认定、调整与维护、基本信息更新,均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

4、统一使用优化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全县统一使用国家统计局一套表数据处理软件平台。

5、统一组织联网直报。纳入一套表范围的调查单位统一采取联网直报方式向国家统计数据中心报送数据。调查单位按统计部门的统一要求,及时填报基层表、审核和上报数据、接受数据查询,进行修改数据等工作,待改革完成后,不再接受按原报送方式上报的基层表。

6、分专业审核数据,在线加工处理数据。一套表采取分专业的数据审核方式,统计部门相关专业按职责权限对接收数据进行审核和验收,对审核未通过的数据退回查实;企业按照退回修改通知书的要求对有关数据进行核实、修改,重新上报,直至验收通过。统计部门相关专业要借助统一的软件平台,按照权限汇总处理相关专业数据,完成综合表和汇总表。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实施这次统计改革,成立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统计局局长、工信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城建局、房管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旅游局、民企局、开发区管委会、编委办、国资办为成员单位的县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统计局,由县统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

2、密切协调配合。县统计局和各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明确任务分工,划分工作职责。统计局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制定方案、软件开发应用、平台建设、企业培训、数据采集、审核上报和数据汇总等工作;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及时向统计局提供本部门企事业单位变动的行政记录,协助统计局定期做好调查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确认工作;发改、工信、城建、房管、商务、旅游、国资办等部门,要加强对工业、建筑、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信部门负责工业企业;商务部门负责批零贸易企业;旅游部门负责住宿餐饮企业;城建部门负责建筑企业;房管部门负责房地产企业),确保每一个调查单位有一个主管部门负责联络。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原则,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落到实处,共同推进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

3、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认真做好对本辖区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企业的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向调查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讲解实施一套表的目的意义,取得调查单位及各方面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要逐个检查管辖的调查单位是否具备网上直报的条件,是否按要求配备计算机设备,能否连接互联网并确保网络畅通,是否明确单位分管领导和指定具体责任人,确保企业能顺利实现网上直报工作。

(2)强化企业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各主管部门要对管辖的调查单位逐个进行检查,对不能满足一套表改革要求的企业,要指导和督促他们按照要求完善会计、统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制订统计管理制度。

(3)进一步核实企业单位名录库。要确保企业单位字典库的不重不漏、机构代码法人名称和属性代码准确无误,为企业顺利开展企业一套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精心组织培训。县统计局要安排责任心强、悟性高的专业人员参加省、市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新统计软件平台操作,具备指导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分组检查指导。各乡镇区要精心组织好对企业一套表调查对象的网上直报操作和业务培训。各有关部门要协助通知企业人员积极参加培训,确保调查单位参训率达100%,确保企业统计人员人人都会网上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