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监督指导 发展 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09

Reconsideration of University Archives Supervision Work

LI Fuqin

(Wuhan University Archive,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University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both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long-term work constantly to improve the results achieved, but also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university archives consequent huge number, variety, quality, and data is incomplete, varying the size of the phenomenon. These problems can not be addressed promptly and effectively, have a serious impact will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rchives.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 archives,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rchives.

Key words supervision; development; guarantee

1 正确认识监督与指导的关系

“监督”就是监察督促,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对本部门的档案行为是否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检查内容包括档案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储存条件、保管措施、档案归档、管理办法、资源利用等档案工作。对没能按规定办的要严格督促执行,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领导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所以,监督具有强制性。“指导”就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等档案业务工作进行指导。不具有强制性。其内容主要包括,档案工作中所出现问题:如具体业务、技术问题、技能问题、传播方式,文件归档程序、档案管理规范化、档案化、标准化、档案管理科学化工作等,传授大家怎样做。监督和指导工作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工作,但它们是互相作用互相联系的,是围绕一个目标和任务而开展工作的,是互不分割的基本职能和互联关系。

2 加强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1)是新形势下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新要求。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档案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档案监督指导工作要本着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全面提高高校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职能作用,认真对各类档案机构、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检查和评估,对档案工作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作指导,这对档案建设和发展其意义深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档案指导工作,强化档案的行政职责,提高档案监督指导水平,是各级档案机构、档案部门,搞好档案建设的重要任务。

(2)是贯彻《档案法》的具体体现。监督指导工作要本着宣传法律法规,提升全社会的档案法律意识。《档案法》赋予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职责和使命。贯彻落实档案法的监督指导以及依据给予的权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针对档案馆(室)的基础设施建设,馆藏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服务利用情况,档案妥善保护及安全等方面进行督查,要以档案管理部门行为为主体执法监督的这一主要形式对内部制度建设,法律法规的规范条例,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互相督查,联合调查,专题调研和重点抽查等方式实行执法监督检查。以档案管理部门行为为客体的执法监督检查,则通过自觉接受政府、人大、司法及社会各界指导检查来落实,认真贯彻履行监督职责,使档案管理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常规化的轨道。

(3)是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高校档案馆及管理部门都要认真行使监督职能,根据情况成立档案行政监督指导工作小组,必须做到五个方面的步骤:一听、二看、三评、四反馈、五整改。其内容包括:档案事业的经费情况、馆舍建设经费落实情况、专业队伍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情况、档案保管条件情况、设施设备现状、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情况等。全面掌握情况,规范考核内容,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调研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各级档案机构和部门,按照《档案法》去执行。使档案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得到根本保障。

3 监督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多种原因,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档案实施细则不配套。从目前的执法情况来看,在档案中监督指导工作中出现的许多法律法规问题却缺乏相应配套的法规细则,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执行,没有法律依据。如:《档案法》第十条:“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从内容上看虽然也规定了罚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和便利,就不按照规定的移交时间或内容来移交,更有甚者拒绝移交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这给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档案文件资料收集不能保证齐全完整。

(2)监督管理力量不够强。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监督宣传这个舆论阵地。在普及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的知识上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无下工夫,力度不够,档案法律意识淡薄。二是执法手段比较弱。在执行档案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中,许多实际工作中的情况需要由其他部门来行使执法权。所以这就制约了执法监督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档案监督指导思想认识不一致,对于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认识不足,在执法过程中碰到问题就不能正确地面对,怕麻烦,怕困难。四是执法监督队伍不完备。在档案局、馆一般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由于人员少,导致执法监督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执法主体显得无能为力,这样就会影响档案执法监督不能顺利开展。

(3)监督指导工作的不全面。在档案监督指导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意见不统一,认识上有差异,其主要是反映在档案馆藏建设上,重藏轻用,重量轻质的观点,由于有这样一种思想的存在,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是在档案监督指导过程中存在着只求稳,不求新,不求齐,怕出问题怕出麻烦的想法。这样使许多档案人员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盲目将各种不要求归档的文件和材料列入到归档范围,这样就增加了工作量,导致监督指导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4)监督指导工作的不统一,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是整个档案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档案馆每年都会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对各个院系部门负责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学习和学和辅导;另外,在整体档案指导工作中,也要要求档案指导人员对每个兼职档案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对每个系统部门又要开展学习和辅导,这就造成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重复性。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没有明显的效果,使监督指导工作的效率不高。

(5)监督指导队伍的不专业。高校各学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要求配备非专业的学生帮助处理办公事务,这些非专业的学生也要负责处理档案工作。他们都不是档案专业的学生,所以对档案知识和档案工作的程序和掌握程度不高。这样,使他们只能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和任务,碰到问题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也缺乏一般的档案知识,所以,导致在档案监督指导人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指导工作任务。

(6)档案人员的不专职。在高校档案整理工作中,大多数部门不能做到专人专职,这些兼职人员没有认真长期做好档案工作的思想,所以在档案管理,档案建设,档案发展不能提出很好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设性的意见。有时在工作中,由于兼职专心不够,特别是在档案移交时间不是很充足,时间很紧,档案的纳入,档案的分类,显得很粗糙。

4 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新探索

(1)加强法治宣传,做好监督指导。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各种形式有效地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好电台、电视台、广播、报纸等舆论阵地,要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地开展档案法制教育展览和知识竞赛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档案法》,增强法制意识。特别是高校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要有档案法律法规意识,促进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

(2)加强档案执法主体建设。一是要强调执法主体,明确规定行使处罚权,才能为开展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创造条件。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努力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关心,解决执法人员的行政编制。二是建立档案执法监督网络系统。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应当设立负责执法监督机构。在重点部门和单位要聘用专职人员,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执法监督网络体系。三是优化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按《档案法》以及有关规定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注重培养优秀的现代型的档案执法人才,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强、工作作风硬、业务能力精的执法队伍,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3)做好档案监督指导工作要有专业专职。专业是做好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第一,专业。档案专业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学科。没有专业知识就不懂得档案工作的流程和方式,就不能很好地把握监督指导的标准和方法。第二,专职。有了专职人员,他能把所有的精力(学习精力、工作精力)投入到现实档案工作中去。由于对档案监督工作的规定,方式,程序和规范都比较熟悉,这有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障。第三,专业专职。在搞好档案管理,档案的建设和发展中,能提出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在工作中,能分清层次,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类型各异的档案,专职专员显得特别重要。例如:在教学和实践调研中,所形成的科研成果,而且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科研成果,它与普通的文书档案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专业专职人员准确地把握这些成果的类别,能合理地分类建档,完成这一工作。

(4)建立多样性人才培育机制,做好人才储备。人才是关键,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动力。高校档案馆是以服务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为理念。高校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档案馆资源信息服务。特别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重要。高校档案馆要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机制上做好文章,要做出培育计划。第一:校内培训。对于那些专业知识扎实的,认真负责的,积极大胆工作的,有培育前途的年轻人,按照不同层次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第二:校内校外培训。根据高校档案馆的发展需要,要把那些积极肯干的,有能(下转第27页)(上接第19页)力的好苗子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到国外或校外进行学习。在培训和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为他们的学习尽可能地提供方便,使他们能安心学习。第三:建议在校档案馆专业大学和研究生当中,挑选一定比例的人才作为储备。档案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在档案馆学习过程中,可以注重发现人才,跟踪考察,重点培育,把那些有能力刻苦学习,积极肯干,综合素质好的学生作为储备人才。这有利于档案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5)加强交流,促进联系。加强档案人员之间的联系。促进密切交流,是搞好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不但要与本馆人员相互交流,而且还要与本院系部分的兼职档案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一般来说,档案馆的工作流程把那些整理好的、分类好的、鉴定好的档案在高校档案信息网站上公布。但是,各院系兼职的档案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会注意到或者去查看所公布网站上的信息,一旦出现,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例如一些标准规范要注意什么问题,怎样处理和解决些问题或办法等等,一旦没有及时查看,就会耽误时间。因此,要求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人员,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兼职人员进行联系,做到交心谈心,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及时处理好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正确理解和认识档案监督指导的重要性,树立大档案意识的观念。

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是档案事业健康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搞好档案管理提高档案整体质量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正确认识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在高校建设和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在高校档案建设中的作用,为开创新局面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闵素芬.探索高校档案馆一种新职能――指导档案专业学生实习[J].北京档案,1996(3).

[2] 董君,郭炳和.高校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内外,1996(4).

[3] 金银海,田仁福.目前高校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N].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4] 李慧云,孙波.谈如何做好高校档案鉴定工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

[5] 赵宪珍,赵明.怎样做好高校档案业务指导工作[J].兰台世界,2008(17).

[6] 胡晓彤,高鸿雁.对高校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几点认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二)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监督材料

(1)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

(2)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

2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3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

4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6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

7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2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四、两级管理的实施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层层的管理而实现有序的实施。因此,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是这产行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的组织保障。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一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困难。站综合档案室则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各科设兼职档案员,在站档案室的指导下进行站级业务档案的归档及科级业务档案的管理。这样的档案工作网络使业务档案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管理。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站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围的规定,经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各科站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站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区分;第三,严格科级秋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已有。

3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各科兼职档案员大多熟悉本科室的业务,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学分评定,以提高他们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档案室人员也要主动指导科室立卷和编目。

4推行责任制,加强考核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第二条医药卫生档案,是指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从事医疗、防疫、科研、教学、生物制品、生产、药品管理、卫生行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医药卫生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便于开发利用。

第四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必须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的发展计划,在档案机构、人员配备、经费、库房等方面给予保证。

第二章档案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第五条医药卫生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卫生部档案处在办公厅领导下,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档案工作,并对部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地方各级医药卫生档案机构负责管理本部门医药卫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应有1名领导同志分管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七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档案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和统一管理本部门形成的全部档案(病历档案除外)。规模较大、内部机构和下属单位较多、负有监督、指导和检查任务的单位,应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设立档案馆或综合档案室;对下没有指导任务、但本部门档案工作任务较重的,应设综合档案室(处或科级);设立档案馆的具体条件可参照1989年国家教委的第6号令执行。规模较小的单位可视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设档案馆的应配备工作人员8-12人;设档案科、室的,应配备工作人员3-6人。

综合档案机构的设置,按有关规定报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同时报所在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医药、卫生部门单位档案馆具有双重职能,既是收集、保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又是本单位档案工作职能管理部门。

第九条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的基本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制定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本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及有关资料;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有关档案;

(四)负责编辑档案参考资料,编制各种检索工具,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工作;

(五)加强档案工作的横向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积极开展档案信息交流及学术研究活动;

(六)负责对本单位或所属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七)负责收集档案利用效果的反馈信息,宣传利用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档案工作影响,增强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积累档案、利用档案的意识。

第三章档案工作人员

第十条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档案事业,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并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技术水平和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十一条档案工作人员(包括以做档案工作为主的兼职人员),均属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其业务能力的考核、技术职务的评定和晋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实行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任命制),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档案工作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

第四章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

第十二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制度,并纳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每项重要的医疗、防疫、科研、教学、药品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

第十三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工作要与本部门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实行"四同步"管理,即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时应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第十四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对科研成果、产品规划与试制、基建工程等项目进行鉴定、验收时必须有档案部门参加。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会同档案部门,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未经档案部门检查或经检查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的项目,不能通过鉴定、验收,科研成果不予上报。

第十五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应实行文件材料形成单位及科研课题组立卷归档制度。由立卷人按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和保管期限表系统整理组卷,编排张号,填写卷内目录和案卷标题,经立卷单位负责人检查,装订后向本部门档案室移交。卷内目录和案卷标题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书写。

第十六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一)党政管理方面

凡是本部门党、政、工、团,包括纪检、人事、保卫、财会、基建、生产、科研、外事等单位和临时机构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收、发文(电)和内部形成的会议文件、会议记录、纪要、重要电话记录、各类统计报表、出版物原稿和样本、剪报(不另行文的)等文件材料,以及反映本部门工作活动的影片、照片、录音带、录相带等声像材料,均应收集齐全,立卷归档。

(二)医疗技术方面

凡是医疗单位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医疗技术的法令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医疗计划、总结。

3.处方章印模。

4.各类报表和统计分析资料(包括计算机盘片等)。

5.医疗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6.医疗质量调查和监督检查中形成的文件。

7.突发事件、传染病暴发流行抢救工作记事、照片、录象、总结等文件材料。

8.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来信来访调查分析,医疗事故鉴定书和处理意见。

9.新疗法、新技术的鉴定及实施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10.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医案原稿、中药炮制等。

11.传统的药物标本、成分、配方、工艺等材料。

12.制剂处方单、质量检验报告、药检证书及制剂配剂的有关材料。

13.住院及门诊病历和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登记本以及病理切片、照片、图纸、X光片等(单独存放保管)。

14.医疗单位开展医疗合作形成的协议书、合同、聘书等。

15.地方病、职业病及肿瘤、心血管病等疾病防治的专题材料。

(三)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方面

凡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部门所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有关卫生防疫和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流行报告、防治方案、规划、总结、监测点、防治点记录数据等有关材料。

3.传染病暴发流行防治工作记事、照片、录像、总结等文件材料。

4.疫情报表和统计材料。

5.青、少年健康检查、生长发育和调查分析总结。

6.青、少年学习、生活保健用品监测及学校卫生标准技术材料。

7.计划免疫效果观察以及异常反应、事故调查处理等有关材料。

8.消毒杀虫剂专题计划、实验数据、图表、实物标本及总结材料。

9.卫生监督规划、审查意见书、技术性总结及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环境卫生监测等材料。

10.食品卫生标准、规划、技术报告、审核意见书、批准证书及城乡居民营养调查、食物结构、食物成分表。

11.食品卫生监测、重大食品污染、食品中毒典型案例等有关材料。

12.射线防护、计划设计方案、实验数据图表、专题调查总结报告、仪器制作等有关材料。

13.放射事故(包括核武器、核电站)损伤救治方案、救护措施及远后期观察材料。

14.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测定及劳动条件评价、职业病防治、急、慢性职业中毒报告、报表和统计数据。

15.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材料。

16.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卫生处理技术材料。

17.国境卫生检疫管理材料。

(四)妇幼卫生方面

凡妇幼卫生部门所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有关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2.妇幼卫生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工作总结。

3.妇幼卫生工作年报表。

4.妇幼卫生工作中考核评比标准及综合性评价材料。

5.妇女多发病防治材料。

6.青春期及绝经期调研材料。

7.孕产妇死因研究材料。

8.围产保健信息网监测及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研究材料。

9.女工保健卫生学调研材料。

10.计划生育手术规范化管理材料。

11.婚前保健、优生、遗传调研材料。

12.0-7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材料。

13.0-3岁营养性疾病患病率及分析材料。

14.四个月以内婴儿3种不同喂养率的调研材料。

15.有关儿童保健课题及调研材料。

1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

(五)科研方面

按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

(六)教学方面

按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关于《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执行。

(七)药品、生物制品监督、检定和生产技术方面

凡药品、生物制品监督、检定、生产部门形成的以下文件材料应收集归档。

1.有关药品监督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药品标准(国家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审评材料、批件或批复。

3.新药及新生物制品审批、审评记录、批件。

4.药品抽验报验结果、汇总和公报材料。

5.重大假药、劣药案件原始调查材料、处理结论和有关批复及来往文件。

6.执行药品监督任务的原始记录、报告和批复。

7.国外厂商申请进口药品注册的申报材料和批件。

8.生物制品产品计划、规划设计任务书、产品试制说明书、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现场考核及临床试验观察记录、协作合同及完成情况报告等。

9.生产及技术检定记录。

10.产品质量及经济技术指标完成统计及说明。

11.生产检定规程、细则、生产工艺、产品目录、说明、规格及使用方法的有关材料。

12.生产及检定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有关材料。

13.生产及检定工作管理办法、定额指标及责任制等有关材料。

14.药品质量考察检定中的实验数据记录及临床观察中所形成的有关技术材料。

15.安全生产制度、规定、规范、统计报表、工作安排、总结及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等有关材料。

16.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方面材料。

(八)基本建设方面

按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九)仪器设备方面

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十)出版物方面

包括出版社、健康报社、医学会、医学院校、医学科学部门出版的书籍、报纸、杂志、其他学术刊物以及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一)财会方面

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十二)其他医药卫生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十七条归档时间:

各医药卫生部门的文书档案,应在次年6月底以前移交档案室。医学院校应在次学年度寒假前归档,科研、医疗卫生技术和基建档案应在项目及技术工作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

第十八条几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医疗、防疫、科研等工作项目由主办单位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之外,应将复制本送交主办单位归档保存。

第十九条各医药卫生部门的个人在从事各种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向本部门档案室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档案室的档案应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档案部门可通过征集、代管等多种形式进行收集。对于个人向档案部门捐赠档案的,各医药卫生部门应予以奖励。

第五章档案的管理和库房设备

第二十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对接收的档案进行分类、排列、登记、编目及必要的加工整理。

第二十一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对接收的档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划分保管期限和密级。对保管期限的变动、密级调整和需要销毁的档案提出建议,报本部门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要建立保密、保管、借阅、统计等项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所在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二十三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应根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经常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因档案管理混乱、工作失职给档案工作造成严重损失的,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必须为保管档案提供专用档案库房,库房门窗要坚固,并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要有防盗、防火、防光、防腐、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安全措施。对存放声像等特殊载体的档案要配备恒温、恒湿设施。档案库房要指定专人管理,以保证档案的安全,延长档案寿命。

第二十五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有计划地为档案部门配备复印、录音、照像、录像等设备,同时结合本单位业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六章档案的利用与开放

第二十六条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按《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划分开放与控制的界限,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第二十七条医药卫生部门档案馆的档案应向社会开放。开放档案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个人在说明利用目的和范围后,均可查阅属于开放范围的档案。

(二)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利用档案,需经有关主管部门介绍。

(三)外国机关或个人要求利用档案,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向社会公布档案,需经本单位及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权公布。

第二十八条凡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和专利的档案,不得对外开放。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和复制尚未开放的档案,需经档案部门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需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查阅绝密档案需经分管档案工作的行政领导批准。

第三十条各医药卫生部门的综合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主要供本部门利用,其他部门查阅需持单位介绍信,经综合档案室或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管理;执法;业务指导

一、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沿革

在计划经济时期,档案行政管理应用的主要手段就是指令性的业务指导,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得到落实。因此必须认识到在计划经济时期,指令性的业务指导模式有效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人们也将其叫做业务指导,但这种指导具有一定的强制特点,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它就是法,就是命令,下级部门一定要遵从与执行,开展档案工作与业务建设就是在行政命令的状态下实行的,属于强制执行。这一现象并不只是表现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当中,而是计划经济时期所有行政机关都有的行政特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不再适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要求淘汰指令性的管理做法,而实行依法行政。在这种变化当中,档案部门处于改革的前沿。随着指令性管理逐步转变为依法行政,及时出台了《档案法》,在法律上明确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转变管理职能的重要性与准确定位。随着当前推行依法行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在模式上实现了转变,不再依赖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业务指导而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依法行政为主。行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也不再规定为一个单独的部门,而成为业务指导与法规两个部门。但在传统思想与习惯的作用下,这种转变还没有完全落实到行动当中,特别是在当前的基层,依然实行着指令性的业务指导这种管理做法。

二、法定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简释

依据《档案法》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地的档案事业,同时具有指导与监督当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责任。”从中可以明确,档案行政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社会档案事务,但不是管理实体档案或档案工作。也就是说这种管理主要是管事而不是管理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更不能管理当中的某一个人。也可以这样说,档案行政管理主要负责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工作和事。而管理不重视结果,重点关注的是管理过程。在以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只是重点指导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提高档案工作人员水平,使其能够做到科学管理内部档案实体,而没有认识到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所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面临着大量的困难,虽然也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但却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三、如何才能做好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一)档案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行政。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求首先做到依法行政,档案行政管理也适用于这一点。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当中的依法包括《档案法》,但还包括关系到档案事务的一切法律法规。《档案法》具有核心地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中首先要遵守《档案法》,但需要提出的是,其中的内容和要求原则化严重,不具备明确的操作措施,所以在实行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应用一切关系到档案事务的法律法规,只有做到上述这些,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才能使档案行政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有统计数字显示,在河南省与“档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17部之多。这些与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适用于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这些法律法规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档案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到位”问题。

(二)档案行政管理必须遵循分级管理的原则。

依据《档案法》要求,档案行政管理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同时明确指出了不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与权限。所以,在实际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依据法律规定去落实,不然就有可能出现“越位”现象。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业务考核指标中把村级建档工作下发到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如果县级档案管理部门将其理解为一项重要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实行亲自入村开展指导与帮助,但其实这种做法不符合上述管理规定,没有遵守自身行政管理职能的规定,属于管理中的“越位”。而应该采取的做法是,以《档案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基础,对乡镇、民政部门的档案机构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也可以这样认为,在实际开展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要以《档案法》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与档案管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规范性管理。真正做到分级管理,实现对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工作,做到这一点,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就不会出现“越位”现象。当前,很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设置了业务指导与法规科,业务指导部门不适宜再沿用当前名称,而可以称其为“档案管理指导处与档案指导处”,主要负责档案行政指导、行政奖励、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不拥有强制性行政职能。法规处(科、股)履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监督等职责,负责制定档案业务标准、规范、政策等,主要行使强制性的行政职能。

(三)增加机构,加强内部监督。

加强内部监督是保障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的必要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设档案执法处(科、股),或者统称“档案执法队”,专门履行强制性的行政职能,其中,对查处违法案件没有决定处置权。法规处(科、股)则主要履行档案行政监督、审批档案执法队查处的档案违法案件、制定业务标准等职责,履行对同级档案馆和下级档案部门的行政监督检查、查处档案违法案件和行政监督等职责。“档案管理指导处(科、股)”履行档案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的行政职能。

【参考文献】

[1]杨凯.浅议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动因[J].档案管理.2013(01).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管理;执法;业务指导

1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沿革

在计划经济时代,档案行政管理一直是以指令性的业务指导为主的管理模式,档案行政管理的职能是以行政命令式的档案业务指导来实现的。不可否认,指令性的业务指导行政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那时,虽然称之为“业务指导”,但这种“指导”带有指令性,这种指令性具有行政强制性,因而,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法”,就是“命令”,必须坚决执行,档案工作和业务建设主要是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命令式的业务指导强制执行的。这并不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独有的特征,而是计划经济时代,一切行政机关共有的行政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指令性的管理模式渐渐地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依法行政。对于这种变化,应该说档案部门还是很敏感的。在指令性管理向依法行政转变的初期,就制定颁布了《档案法》,为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转变管理职能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律基础。

随着依法行政的实施,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由计划经济时代指令性的业务指导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依法行政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行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也由业务指导一个部门分为业务指导和法规两个部门。但是,受传统思维和习惯的影响,这种转变基本上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上,尤其在基层,指令性的业务指导为主的管理模式依然大行其道。

2法定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简释

档案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行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必须明确,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只能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凡是超过法律规定的档案行政权力和档案行政行为都是非法和无效的。因此,正确理解和行使档案行政管理法定的职能尤为重要。对县级以上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档案法》第六条作了明确规定,《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八条又进一步具体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三)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四)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对这些职能可归纳为两种行政行为:一是抽象行政行为,即制定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二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即对有关部门监督、指导、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这里的“监督”,是指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方面依法做好档案工作。“指导”是指通过业务上的辅导、咨询、政策的阐释,使有关方面做好档案工作。[1]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具体的档案行政行为来说,“监督”指的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指导”指的是档案行政指导,而不是指令性的业务指导。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属于强制性行政行为,档案行政指导属于非强制性行政行为。

档案法规规定的档案行政管理的监督和指导职能,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监督和指导的职能。这里的“监督”,是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纠正其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的一种内部监督的法定职能。这种职能就是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它的实施是多样的,常用的有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执法争议协调、行政执法检查,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制等,其中,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是最重要的档案行政行为之一。但它不属于行政执法,而属于行政监督。这里的“指导”则仍是行政指导,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指导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档案法规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同级档案馆、下级档案馆和下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查处档案违法案件的职能。

档案法规还规定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些具体的行政职能,如,对出卖、转让、赠送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审批等,对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有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行为的处罚等,这些具体的行政职能有: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

3档案行政管理的档案法定范围

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是有限的,档案行政管理的档案法定范围是有边界的,超出这个范围就有违法之嫌。档案行政管理的档案法定范围就是《档案法》中规定的档案范围,《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也就是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档案范围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档案法定定义,不同于档案的学理定义,它比档案的学理定义的范围要小。二是如何确定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范围。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那么,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是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制定具有规章性质的办法与标准,明确这类档案的具体范围。如,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及附件《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等,国家档案局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制定的《关于人民法院诉讼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等。对于非国家所有的档案具体范围的确定,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具体划定本地区非国有档案的范围。如,《江苏省非国家所有档案管理办法》等。

由于档案行政管理的管理范围只在“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方面有效,因而,只有那些产生和保管“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才是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范围。这个范围说明不是所有的产生档案的领域和这些领域产生的所有档案都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范围。这个范围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行使职能的前提,这个前提必须清楚。对超出这个范围而行使的档案行政行为要慎重,否则,就有违法之嫌。

4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辨析

4.1档案业务指导职能辨析。档案业务指导职能是计划经济时代指令性的业务指导管理模式的产物,随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深入,取而代之的是档案依法行政职能。计划经济时代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已经寿终正寝,尤其是在档案法规已经明确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情况下,按照依法行政对行政机关是“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最基本要求,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就不再是合法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如果还要坚持行使这种职能,就有违法之嫌了。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基本上包含了档案行政管理的所有职能,包括制定标准规范、监督、指导和执法等职能。依法行政下的档案业务指导实际是行政指导,其内涵缩小职能弱化,档案行政指导并不等于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指导主要是业务上的辅导、咨询和政策的阐释,对被指导单位不具有任何强制性,被指导单位没有义务必须服从档案行政指导,档案行政指导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服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依然盛行,尤其是对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执法的含义的理解上。档案业务指导依旧是指令性业务指导的含义,要说有变化只是把执法的内容分了出来,而执法却被理解为单纯的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由此,也就衍生出一些错误的观念与认识。有档案执法与档案业务指导平行说、[2]档案执法是业务指导保障说、[3]档案业务指导是档案执法基础说,[4]硬是将档案行政执法与档案业务指导这两个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问题、不是同一性质的管理模式问题拉到一起。在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业务指导保障的思想驱使下,使档案行政执法职能沦为保障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实施的辅助手段,使档案行政执法失去了本来面貌,失去了应有的职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从《档案法》颁布到《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全实行行政职能的转变。

4.2档案行政执法职能辨析。转变职能,就是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要转到依法行政上,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执法。档案行政执法是行政执法的一部分,按照行政法学的说法,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档案行政执法,就是档案行政机关为贯彻、执行法规而采取的一切行政行为,既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为贯彻、执行法规,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即抽象行政行为。也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依法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直接采取的削弱权利、加重义务的行政处理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还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采取的档案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狭义的档案行政执法,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有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等强制性行政行为。而档案界一般认为的档案行政执法,则仅指对具体违法行为的查处。此认识显然有误。   档案行政指导必须坚持合法、准确的原则,不能把档案行政指导变成档案行政误导,档案行政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如果产生档案行政误导,造成行政相对人受损害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3档案行政管理监督与指导职能的辨析。《档案法》中规定的“监督”和“指导”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日常行使的主要法定职能。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属于强制性行政行为,主要是解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做不做的问题,解决这些机构必须依法建立档案工作、归档保存应当保存的档案、确保档案的安全等,解决“面”上档案工作最基本的问题,是最低要求。档案行政指导属于非强制性行政行为,主要是解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会不会做、做得好不好的问题。对于会不会做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业务上的辅导、咨询,提供多种档案管理方法供其选择而不能强制实行。档案行业标准基本上都是推荐性标准,如《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就是推荐性标准。对于做得好不好的问题,实际是解决“点”上的问题,通过如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证等办法来实现,起示范引导作用,是最高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自愿的,不能强制实行。

4.4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现象。由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实现职能转变,也没有厘清职能,造成履行职能上的一些“越位”和“缺位”现象。表现为:其一,对于民生、专门、民营企业、农村等档案工作,一方面,在档案业务指导管理模式下,对做好这些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对这些档案工作,国家、国家档案局和有关部委颁布了大量的法律、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据对《法律图书馆》(law-lib.com/)的不完全统计,从《档案法》颁布至今,国家档案局颁的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36部,国家档案局与各部委合颁的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24部;部委颁布的行业档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139部,共199部。其中,大部分是民生和专门档案范畴的。这些法律法规既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依据,也是监管的内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本应通过自己或者联合有关部门依法行使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等职能的方式来督促做好这些档案工作,但是,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其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本应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这种行政执法检查纠正其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并促进其依法行政的实施。但是,这方面也几乎是空白。其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同级档案馆和下级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查处档案违法案件的职责。但是,这方面的档案行政执法还几乎是空白。如果说,“局馆合一”的体制是造成对同级档案馆的档案行政执法空白的理由,那么,对下级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执法空白就没有理由了。面对如此多的空白,颇值得深思。

5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内部职能划分的思考

要实现依法行政职能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调整、厘清、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职能上。

5.1在现有的机构内按照依法行政的职能重新划分职责。现在,大部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都内设有业务指导和法规部门,业务指导部门最好改变名称,可改为“档案管理指导处或档案指导处(科、股)”,履行档案行政指导、行政奖励、培训、宣传教育等职责,主要行使非强制性的行政职能。法规处(科、股)履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监督等职责,负责制定档案业务标准、规范、政策等,主要行使强制性的行政职能。

5.2增加机构,加强内部监督。加强内部监督是保障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的必要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设档案执法处(科、股),或者统称“档案执法队”,专门履行强制性的行政职能,其中,对查处违法案件没有决定处置权。法规处(科、股)则主要履行档案行政监督、审批档案执法队查处的档案违法案件、制定业务标准等职责,履行对同级档案馆和下级档案部门的行政监督检查、查处档案违法案件和行政监督等职责。“档案管理指导处(科、股)”履行档案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的行政职能。

5.3县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划分。由于县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人员比较少,大部分未设法规部门,面对这种情况,也只有“一套人马”行使不同性质的全部行政职能。当然,业务指导股应改名为“监督指导股”,但需要清楚地分清不同性质的行政行为职能,在一次实施行政行为时,不能实施两种不同性质的行政行为。也即在实施档案行政指导时不能同时实施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等。否则,就有“钓鱼执法”之嫌。这只是权宜之计,长远办法,只要条件成熟,应将强制性的行政职能与非强制性的行政职能分开。

注:本文为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档案法立法思想与立法原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07BTQ027

参考文献:

[1]郭树银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释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8.

[2]艾鸿举.强化档案执法监督 完善档案业务指导[J].辽宁档案,1993(11).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管理;执法;业务指导

1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沿革

在计划经济时代,档案行政管理一直是以指令性的业务指导为主的管理模式,档案行政管理的职能是以行政命令式的档案业务指导来实现的。不可否认,指令性的业务指导行政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那时,虽然称之为“业务指导”,但这种“指导”带有指令性,这种指令性具有行政强制性,因而,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法”,就是“命令”,必须坚决执行,档案工作和业务建设主要是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命令式的业务指导强制执行的。这并不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独有的特征,而是计划经济时代,一切行政机关共有的行政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指令性的管理模式渐渐地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依法行政。对于这种变化,应该说档案部门还是很敏感的。在指令性管理向依法行政转变的初期,就制定颁布了《档案法》,为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转变管理职能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律基础。

随着依法行政的实施,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由计划经济时代指令性的业务指导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依法行政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行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也由业务指导一个部门分为业务指导和法规两个部门。但是,受传统思维和习惯的影响,这种转变基本上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上,尤其在基层,指令性的业务指导为主的管理模式依然大行其道。

2法定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简释

档案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行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必须明确,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只能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凡是超过法律规定的档案行政权力和档案行政行为都是非法和无效的。因此,正确理解和行使档案行政管理法定的职能尤为重要。对县级以上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档案法》第六条作了明确规定,《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八条又进一步具体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三)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四)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对这些职能可归纳为两种行政行为:一是抽象行政行为,即制定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二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即对有关部门监督、指导、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这里的“监督”,是指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方面依法做好档案工作。“指导”是指通过业务上的辅导、咨询、政策的阐释,使有关方面做好档案工作。[1]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具体的档案行政行为来说,“监督”指的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指导”指的是档案行政指导,而不是指令性的业务指导。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属于强制性行政行为,档案行政指导属于非强制性行政行为。

档案法规规定的档案行政管理的监督和指导职能,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监督和指导的职能。这里的“监督”,是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纠正其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的一种内部监督的法定职能。这种职能就是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它的实施是多样的,常用的有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执法争议协调、行政执法检查,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制等,其中,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是最重要的档案行政行为之一。但它不属于行政执法,而属于行政监督。这里的“指导”则仍是行政指导,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指导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档案法规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同级档案馆、下级档案馆和下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查处档案违法案件的职能。

档案法规还规定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些具体的行政职能,如,对出卖、转让、赠送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审批等,对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有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行为的处罚等,这些具体的行政职能有: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

3档案行政管理的档案法定范围

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是有限的,档案行政管理的档案法定范围是有边界的,超出这个范围就有违法之嫌。档案行政管理的档案法定范围就是《档案法》中规定的档案范围,《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也就是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档案范围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档案法定定义,不同于档案的学理定义,它比档案的学理定义的范围要小。二是如何确定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范围。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那么,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是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制定具有规章性质的办法与标准,明确这类档案的具体范围。如,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及附件《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等,国家档案局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制定的《关于人民法院诉讼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等。对于非国家所有的档案具体范围的确定,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具体划定本地区非国有档案的范围。如,《江苏省非国家所有档案管理办法》等。

由于档案行政管理的管理范围只在“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方面有效,因而,只有那些产生和保管“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才是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范围。这个范围说明不是所有的产生档案的领域和这些领域产生的所有档案都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范围。这个范围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行使职能的前提,这个前提必须清楚。对超出这个范围而行使的档案行政行为要慎重,否则,就有违法之嫌。

4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辨析

4.1档案业务指导职能辨析。档案业务指导职能是计划经济时代指令性的业务指导管理模式的产物,随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深入,取而代之的是档案依法行政职能。计划经济时代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已经寿终正寝,尤其是在档案法规已经明确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情况下,按照依法行政对行政机关是“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最基本要求,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就不再是合法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如果还要坚持行使这种职能,就有违法之嫌了。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基本上包含了档案行政管理的所有职能,包括制定标准规范、监督、指导和执法等职能。依法行政下的档案业务指导实际是行政指导,其内涵缩小职能弱化,档案行政指导并不等于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指导主要是业务上的辅导、咨询和政策的阐释,对被指导单位不具有任何强制性,被指导单位没有义务必须服从档案行政指导,档案行政指导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服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指令性的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依然盛行,尤其是对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执法的含义的理解上。档案业务指导依旧是指令性业务指导的含义,要说有变化只是把执法的内容分了出来,而执法却被理解为单纯的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由此,也就衍生出一些错误的观念与认识。有档案执法与档案业务指导平行说、[2]档案执法是业务指导保障说、[3]档案业务指导是档案执法基础说,[4]硬是将档案行政执法与档案业务指导这两个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问题、不是同一性质的管理模式问题拉到一起。在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业务指导保障的思想驱使下,使档案行政执法职能沦为保障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实施的辅助手段,使档案行政执法失去了本来面貌,失去了应有的职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从《档案法》颁布到《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全实行行政职能的转变。

4.2档案行政执法职能辨析。转变职能,就是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要转到依法行政上,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执法。档案行政执法是行政执法的一部分,按照行政法学的说法,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档案行政执法,就是档案行政机关为贯彻、执行法规而采取的一切行政行为,既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为贯彻、执行法规,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即抽象行政行为。也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依法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直接采取的削弱权利、加重义务的行政处理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还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采取的档案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狭义的档案行政执法,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有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等强制性行政行为。而档案界一般认为的档案行政执法,则仅指对具体违法行为的查处。此认识显然有误。

档案行政指导必须坚持合法、准确的原则,不能把档案行政指导变成档案行政误导,档案行政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如果产生档案行政误导,造成行政相对人受损害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3档案行政管理监督与指导职能的辨析。《档案法》中规定的“监督”和“指导”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日常行使的主要法定职能。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属于强制性行政行为,主要是解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做不做的问题,解决这些机构必须依法建立档案工作、归档保存应当保存的档案、确保档案的安全等,解决“面”上档案工作最基本的问题,是最低要求。档案行政指导属于非强制性行政行为,主要是解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会不会做、做得好不好的问题。对于会不会做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业务上的辅导、咨询,提供多种档案管理方法供其选择而不能强制实行。档案行业标准基本上都是推荐性标准,如《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就是推荐性标准。对于做得好不好的问题,实际是解决“点”上的问题,通过如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证等办法来实现,起示范引导作用,是最高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自愿的,不能强制实行。

4.4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现象。由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实现职能转变,也没有厘清职能,造成履行职能上的一些“越位”和“缺位”现象。表现为:其一,对于民生、专门、民营企业、农村等档案工作,一方面,在档案业务指导管理模式下,对做好这些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对这些档案工作,国家、国家档案局和有关部委颁布了大量的法律、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据对《法律图书馆》(/)的不完全统计,从《档案法》颁布至今,国家档案局颁的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36部,国家档案局与各部委合颁的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24部;部委颁布的行业档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139部,共199部。其中,大部分是民生和专门档案范畴的。这些法律法规既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依据,也是监管的内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本应通过自己或者联合有关部门依法行使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等职能的方式来督促做好这些档案工作,但是,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其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本应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这种行政执法检查纠正其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并促进其依法行政的实施。但是,这方面也几乎是空白。其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同级档案馆和下级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查处档案违法案件的职责。但是,这方面的档案行政执法还几乎是空白。如果说,“局馆合一”的体制是造成对同级档案馆的档案行政执法空白的理由,那么,对下级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执法空白就没有理由了。面对如此多的空白,颇值得深思。

5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内部职能划分的思考

要实现依法行政职能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调整、厘清、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职能上。

5.1在现有的机构内按照依法行政的职能重新划分职责。现在,大部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都内设有业务指导和法规部门,业务指导部门最好改变名称,可改为“档案管理指导处或档案指导处(科、股)”,履行档案行政指导、行政奖励、培训、宣传教育等职责,主要行使非强制性的行政职能。法规处(科、股)履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监督等职责,负责制定档案业务标准、规范、政策等,主要行使强制性的行政职能。

5.2增加机构,加强内部监督。加强内部监督是保障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的必要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设档案执法处(科、股),或者统称“档案执法队”,专门履行强制性的行政职能,其中,对查处违法案件没有决定处置权。法规处(科、股)则主要履行档案行政监督、审批档案执法队查处的档案违法案件、制定业务标准等职责,履行对同级档案馆和下级档案部门的行政监督检查、查处档案违法案件和行政监督等职责。“档案管理指导处(科、股)”履行档案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的行政职能。

5.3县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划分。由于县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人员比较少,大部分未设法规部门,面对这种情况,也只有“一套人马”行使不同性质的全部行政职能。当然,业务指导股应改名为“监督指导股”,但需要清楚地分清不同性质的行政行为职能,在一次实施行政行为时,不能实施两种不同性质的行政行为。也即在实施档案行政指导时不能同时实施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等。否则,就有“钓鱼执法”之嫌。这只是权宜之计,长远办法,只要条件成熟,应将强制性的行政职能与非强制性的行政职能分开。

注:本文为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档案法立法思想与立法原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07btq027

参考文献:

[1]郭树银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释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8.

[2]艾鸿举.强化档案执法监督 完善档案业务指导[j].辽宁档案,1993(11).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监督指导;精细化管理

一、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最早可追溯到“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真正实践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其最大优势是可以极大提高企业具体管理目标实现的精准性,缩短解决问题的程序。精细化管理实质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精确规划、精确决策、精准控制和精细考评[1][2]。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主体即高校档案部门,抱怨监督指导工作阻力大、成效低、归档问题重复出现等;客体即高校内部各归档单位,对档案工作总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要么嫌多事,要么嫌监督指导不到位。这些问题和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监督指导工作欠“管理”,尤其是欠细化、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等精细化的管理。

二、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内部管理现状,笔者以广东省高校为样本,专门做了抽样问卷调查以做参考。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出来的广东省高校包括本科、专科、高职、独立学院、职工高校、电大等,共计168所[3],笔者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并结合工作交流中的信息积累,分析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现状如下:

(一)高校档案部门推进监督指导工作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九条规定企事业单位要“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高校参照执行的国家档案局令第13号《机关档案管理规定》的第十条规定,机关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对机关各种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教育部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指出高校档案部门有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的职责,第十四条还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这些都为高校档案部门开展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

(二)现代科学交叉融合发展为档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机遇。人类为了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科学及相应的实践活动日益趋于交叉融合。档案学的学科包容性强,呈现了历史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技术等多视角的研究[4],为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指导。这些都为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成为可能。

(三)精细化管理具有内在的优势。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具有把组织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5]。这种工具作用蕴含的方式和理念适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四)高校内部各归档单位对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有着持续的高需求。有人类实践活动的地方就会有档案和档案工作。高校内部各归档单位的监督指导需求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并且具有持续性和潜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应用,高质量、高层次的监督指导需求日趋增多。

(五)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缺乏精细化的内部管理。一是缺乏精细化的岗位责任制。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缺乏细化的岗位要求、职务分析和责任规定,容易导致岗位设置中只有工作内容,而没有工作责任,很难做到量才分责和量才授职,降低了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实施效果。二是缺乏合理、准确、细致、灵活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难以精确评价什么是“做了”“做完了”“做好了”以及“怎么做的”,档案监督指导过程管理缺依据、效果管理缺准绳。三是缺乏科学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高校档案部门内部缺少对监督指导工作人员更细致的考评、总结和奖惩,易导致工作任务的落实流于形式化,只有工作内容的描述,没有工作效果的分析、考量和评价,形成了没有改变和创新激情的工作“舒适区”。

三、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转变思维模式,培育“精细文化”。高校档案部门内部从上到下要求每个人从细微处着眼,每个岗位、每份工作都应求精求细,把细节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和服务意识变为全员的自觉意识。通过培训、宣导等方式,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基础[6]。

(二)建立精细化管理支撑体系。1.梳理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细化、可行性强的规章制度是高校档案部门开展监督指导工作的基础保障,依法监督、依归指导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对科学和法治的遵从。2.制定精细化的工作流程。高校档案部门针对监督指导工作的常规工作事项、重点跟进事项、专项工作等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宏观和微观、固定和机动相结合,制定相应工作流程,并且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总结优化。如事前沟通调研、细化工作内容,事中严谨细致、不走过场,事后及时收集反馈、登记总结、定期回访等是开展工作的宏观流程,针对某项工作需要可以制定更细化的工作流程。通过优化的工作流程实现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全程管控和高效能运作。3.完善岗位职责体系。高校档案部门应改变粗放、固化的档案监督指导职责体系。责任是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得以落实的最有效的内在驱动力,权责清晰、责任明确,督查和追责措施到位,才有可能精准完成各项工作。首先总结日常工作、重点工作、临时工作等事项,以此为依据,细化岗位和责任。其次,在工作团队中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沟通,了解每个人对自我及其岗位的认知,根据实际情况对岗位执行规范和其他事项做进一步的确认。最后明确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工作职责,并细化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督查、追责、奖惩事项。4.搭建精细公平的考评激励机制。在有规章制度保障以及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相互制约的情况下,采取考核、奖惩等手段,有利于培育和推进高校档案监督指导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基于每个人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能力,本着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和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对每项工作有落实、有考评、有奖惩。其次,注重考评结果的合理应用。将考评结果与人员的奖惩、任用、升级等挂钩,真正达到以考评促管理、以考评促落实,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三)创新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一是宏观管理与重点指导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同时,帮助各归档单位理顺问题,形成可操作性强的长效机制;二是点与面相结合。在开展常规的全校范围普及性的培训和指导的同时,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三是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在面对面、手把手式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如制作微信小视频推送、专题视频教学、搭建档案监督指导数据管理系统等,使监督指导工作更便捷易懂;四是独立开展与联合协同相结合。结合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联合校内其他部门开展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可以减小工作难度和阻力,缓解高校档案部门人员、技术、设备等不足的问题。

(四)改善人员结构体系。一要健全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人才建设政策机制,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出台培养、评价、管理、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二要基于精细化管理重点引进和培育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规划者、引领者和管理者,营造崇尚科学和法治,上下一心追求精细的工作氛围。三要储备经验丰富、专业化、有敏锐精细化管理思路的管理体系搭建者。提升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所必需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考评激励方案等一系列的支撑体系必须由专业人员经过细致的调研、分析、协作才能出台,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调整、优化。四要培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繁杂的、实操性高、技术性强的具体档案监督指导业务离不开对精细化管理理念接受度高、档案专业好、执行力强的综合型的工作队伍。

(五)加强互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针对高校内部各单位工作内容多样、兼职档案员岗位变化快的问题,高校档案部门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分片包干等方式面向各归档单位,建立兼职档案员登记更新制度。通过建立工作交流群、及时通报档案工作动态、发送业务操作指南、校外培训通知、意见收集等方式建立不间断的日常互动,以确保归档渠道的畅通。

(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高校档案部门通过日常的沟通联络、固定的登记回访、重点的调研分析等措施,一方面收集监督指导对象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及时听取部门内部每个成员的心声、工作心得及意见。通过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优化管理措施,实现良性循环,从而逐步形成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七)坚持专业性要求,不照搬其他模式。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最基本的要求是精准有效地对接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求,即精、准、细、实,并坚持长期推动、持续改进,以实现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效果最大化、管理精确高效、内部运行清晰规范。结合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专业性特点,在实践过程中,要避免下面两种偏差:一是过于追求量化,导致难以操作和持续;二是过于依赖流程、规范和技术,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并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造词核电文档;监督;监查;管理

1 文档管理监督监查相关规定

1.1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

必须对工作的执行和验证所需要的文件(如程序、细则及图纸等)的编制、审核、批准和发放进行控制。控制措施必须包括明确负责编制、审核批准和发放有关影响质量的活动文件的人员和单位。负责审核和批准的单位或个人有权查阅作为审核和批准依据的有关背景材料。

1.2 ASME NQA-1-2004 Quality Assurance Requirementsfor Nuclear Facility Applications.The preparation,issue,and change of documents that specifyquality requirements or prescribe activities affecting quality such asinstructions,procedures,and drawings shall be controlled to ensurethat correct documents are being employed.Such documents,includingchanges thereto,shall be reviewed for adequacy and approved forrelease by authorized personnel.

1.3 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质量管理体系中章节4.2.4的要求进行控制。

在遵循国际相关法律法规及文档法规前提下将文档管理程序和文档管理活动纳入项目质保大纲针对项目实际制定了几十项文档管理程序,保证文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对文档活动的收发、上传系统、属性录入、数据更新等各环节进行流程控制及标准化管理,并通过程序进行固化。做到“一起按程序办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据可查。”

2 文档监督监查分类及内容

2.1 对项目部内部检查

文档管理中通过定期的文档自查,发现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发现文档管理体系的缺失或薄弱环节,并结合相关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文档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套臻于完善并利于执行的文档管理制度体系。对项目部内部各部门进行文件归档工作的检查,能有效控制国核联队示范项目部文件控制管理板块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文件管理前端质量过程控制,保证后续项目文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1.1信息文档部文档内部自查

依据文档相关程序文件等建立文档内部自查机制,每月自查一次并形成月度自查报告。

自查的对象和内容:

2.1.2对各部门文件归档工作检查

依据公司归档计划制定的通知要求及项目部相关程序文件等建立了对项目部各部门文件归档工作检查机制,编制年度项目部各部门文件材料归档计划,依据年度归档计划中各部门所列归档文件范围对各部门文件归档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项目部年度归档工作报告。将所形成报告在整个项目部内,督促各部门及时完成归档工作。

2.2 对承包商文档专项监督、质保监查

EPC总承包商在项目文档管理中负有对分包商文档工作的业务监督、指导的职责。为有效控制国核联队示范项目各承包商文档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尽量保证承包商的文件符合归档要求,确保其产生的文件和记录准确有效,并能符合核电文件质保要求。对承包商文档进行专项监督及质保监查。检查内容包括文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材料形成、收集整理的标准性及文件传递的及时有效性等。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要求及时整改,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抓住文档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对有问题的分包商要及时进行指导,组织文档相关培训,对执行文档制度力度不够的单位要帮监结合,必要时可指定奖罚措施。

2.2.1对承包商文档专项监督

根据相关程序要求,对承包商进行文档专项监督,编制文档管理专项监督计划,根据监督计划按时对现场土建、安装承包商进行文档专项监督。。

监督内容包括:

1.文档组织机构及人员

2.文档管理程序体系建设

3.文档管理设备、设施

4.文档工作运作

5.实体管理部分,包括函件收发、工程技术文件传递、归档计划等

2.2.2 配合质保监查,对承包商开展文件控制要素检查

依据ASME NQA-1、HAF003文件控制要素、EJ/T 1225-2008 核电文件档案管理要求、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要求。程序文件(SNG-HX1-GAP-B0003 《质量保证监督程序》,配合质保对承包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联合监督检查及监查。

检查内容包括:

1.检查是否有程序规定对文件的形成、发放和变更都予以控制,已保证使用正确的文件

2.对合同双方的沟通渠道以及接口流程控制予以评估

3.文印管理

4.文件变更的控制

5.文件保存要求

6.文件保存条件

7.电子文件管理

8.设计文件分发及回收的及时性

9.记录收集与整理

3 提高文档监督监查效能

为了能提高监督监查效能,使文档监督检查工作能切实起到作用,可结合以下方法:

1.除了监督监查计划制定时参照进度计划制定,还及时结合实际进度情况,及时调整滚动的月度监督监查计划,定期调整年度监督监查计划。

2.编制标准监督监查提问单,持续丰富提问单内容并在内部共享。

3.做好日常监督监查,如日常文件^程控制并做好记录对问题实时处理。并将日常文档监督监查与专项监督监查相结合,按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监查活动。

4.日常工作中与被监督监查方保持融洽的工作关系,监督监查时对发现的问题描述属实、客观且证据确凿。

5.积极开展经验反馈活动,包括对于相关行业、其他项目的经验教训或良好实践进行学习。

4 结束语

做好核电项目文档监督监查管理工作:既要做好对项目部内部检,对承包商文档专项监督、质保监查。对承包商文档专项监督,配合质保监查,对承包商开展文件控制要素检查,信息文档部文档内部自查,对各部门文件归档工作检查,提高文档监督监查效能。

参考文献

[1] 张霞.信息时代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13)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档案 归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档案资料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是抗震防灾、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也是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改建扩建、审计稽查、维护权益的可靠信息和凭证。

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大量的新建筑物不断涌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档案数量也与日俱增,因此,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的归集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势在必行。

2011年10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档案归集管理的通知》(建办[2011]161号),对切实做好建设工程档案,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重点项目、城市地下管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档案资料的归集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就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档案归集管理的通知》中的重点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总的来说,可依据《通知》的要求从管理责任、指导督促、管理制度、管理程序、执法监督五方面积极着手:一是领导重视,人员到位,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二是加强指导督促,确保建设工程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三是健全制度,切实把工程档案归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四是依法严格规范建设工程档案归集管理程序;五是加强建设工程档案归集管理的监督检查和执法查处。具体的一些重点做法可以有:

一、领导要重视,制度要健全,人员要到位,切实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学习贯彻传达部署《通知》的各项要求和举措;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工程档案的归集管理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并作为各级领导和各相关单位年度考评的考核指标之一,切实将工程档案归集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情况纳入监督内容,并要求工程项目是否取得工程档案认可文件作为出具监督报告的内容之一;

(四)各地应尽快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尚未设立的,相应行政主管部门应抓紧设立,切忌虚设岗位或占用编制,要把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切实落实到位;各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认真履行建设工程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责,提前介入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控制,提供服务;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认真履行行业培训职责,全省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

(五)各建设单位要切实履行建设工程档案报送(移交)的法定责任和义务,把工程档案编制工作纳入合同管理、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指定专人及时做好工程档案收集、整理、报送(移交)工作。

二、切实做好建设工程档案归档工作,确保真实、准确、完整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指导督促建设单位确保建设工程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尤其是做好涉及结构质量安全的勘察报告、设计及其变更、地基处理、建材检测、施工试验、隐蔽工程验收、竣工图等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二)各级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要以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归集和查询利用为核心,及时开展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工作,形成的地下管线档案成果,要抓紧建立管线信息系统和动态管理机制。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讯等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地下专业管线图。

(三)应避免档案归集范围和内容缺失。注意把省、市重点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等建设工程项目资料纳入工程档案统一管理;应加各区县和小城镇建设工程档案的归集工作,加速推进我省中小城市城建档案工作的开展。

三、切实把工程档案归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各级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通知》精神,尽快出台配套法规,并提高立法规格;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工程备案管理机构等相关机构也应在各自相应的法规中纳入保障工程档案归集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

(二)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将工程档案归集管理工作切实纳入到业务管理程序当中:规划部门在核发规划许可证前应查验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文件(告知书);核发规划验收合格证时应查验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建设主管部门在核发施工许可证前应查验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文件(告知书);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查验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明文件;房管部门在办理房产证时应查验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备案部门在办理备案时应查验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明文件;财政部门在办理工程决算时应查验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在工程项目参与评选鲁班奖、詹天佑奖、省优、市优等相关奖项时,考评时应查验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城管(市政公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建立工程档案归集的配套工作机制。

(三)重点工程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等建设工程项目应纳入工程档案归集工作的统一管理,各建设单位应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四、依法严格规范建设工程档案归集管理程序

(一)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前,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将工程竣工后需移交的工程档案内容和要求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并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档案移交责任文件,未签订责任文件的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二)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当提请城建档案馆(室)对工程档案进行验收。工程档案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备案机构应当查验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明文件;未取得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明文件的工程,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五、加强建设工程档案归集管理的监督检查和执法查处

(一)各级城乡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每年组织一次城建档案专项执法检查;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 防疫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指在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分别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 1?将卫生防疫业务档案纳入站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站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 2?将业务档案分为站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监测档案分别为站级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 3?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站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定期向站档案室归档,交由站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积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站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一)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 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 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

?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 (二)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 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 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 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 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卫生监督材料

? (1)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

? (2)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

? 2?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 3?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

? 4?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

?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 6?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

? 7?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 1?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 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 2?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 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 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 防疫的日常需要。

? 四、两级管理的实施

?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 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层层的管理而实现有序的实施。因此,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是这产行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的组织保障。

?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一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 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困难。站综合档案室则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 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 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各

科设兼职档案员,在站档案室的指导下进行站级业务档案的归档及科级业务档案的管理。这样的档案工作网络使业务档案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管理。

?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 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站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 围的规定,经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各科站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站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区分;第三,严格科级秋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已有。

? 3?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 各科兼职档案员大多熟悉本科室的业务,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 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学分评定,以提高他们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档案室人员也要主动指导科室立卷和编目。

? 4?推行责任制,加强考核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卫生防疫一务档案两级管理的原则

防疫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指在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分别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卫生防疫业务档案纳入站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站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站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监测档案分别为站级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站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定期向站档案室归档,交由站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积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站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一)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二)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监督材料

(1)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

(2)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

2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3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

4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6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

7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2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四、两级管理的实施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层层的管理而实现有序的实施。因此,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是这产行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的组织保障。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一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困难。站综合档案室则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各

科设兼职档案员,在站档案室的指导下进行站级业务档案的归档及科级业务档案的管理。这样的档案工作网络使业务档案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管理。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站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围的规定,经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各科站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站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区分;第三,严格科级秋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已有。

3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各科兼职档案员大多熟悉本科室的业务,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学分评定,以提高他们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档案室人员也要主动指导科室立卷和编目。

4推行责任制,加强考核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一、卫生防疫一务档案两级管理的原则

防疫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指在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分别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卫生防疫业务档案纳入站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站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站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监测档案分别为站级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站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定期向站档案室归档,交由站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积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站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一)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二)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监督材料

(1)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

(2)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

2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3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

4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6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

7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2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四、两级管理的实施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层层的管理而实现有序的实施。因此,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是这产行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的组织保障。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一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困难。站综合档案室则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各

科设兼职档案员,在站档案室的指导下进行站级业务档案的归档及科级业务档案的管理。这样的档案工作网络使业务档案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管理。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站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围的规定,经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各科站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站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区分;第三,严格科级秋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已有。

3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各科兼职档案员大多熟悉本科室的业务,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学分评定,以提高他们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档案室人员也要主动指导科室立卷和编目。

4推行责任制,加强考核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贵州;高效;推进;县级;档案;项目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334-01

2009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档案局将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范围,2010年10月29日,以发改投资〔2010〕258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旨在解决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馆舍面积不足等问题。《规划》出台后,贵州省档案局积极谋划,迅速行动,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规划内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一、贵州省县级档案馆现状综述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省、地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全省有86个县(市、区、特区)均先后修建了独立的档案馆馆舍。但是,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原有的档案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严重制约了县级档案馆法定职责与社会责任的正常履行。主要反映在于:一是部分档案馆亟须重建或迁建。一些档案馆由于选址、设计以及年代久远等原因,现在已成为危房;一些档案馆由于城市发展规划需进行迁建,大量档案长期存放在临时过渡房中,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二是大部分县级档案馆规模偏小,档案库房严重饱和,不能正常开展到期档案的接收工作,严重制约了贵州省档案资源建设。2009年5月,随着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贵州省已有86个县(市、区)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占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总数(88个)的97%以上。“十二五”期间纳入中央支持的项目有37个县,2010年以来,全省启动的第一批县级档案馆建设正在有序实施,部分县市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已投入使用,尚有部分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二、沿河档案馆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沿河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是中央资金投资项目,是沿河县“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也是沿河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文化标志性工程。该项目由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铜仁市广远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项目总建筑面积4102.4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为1722平方米,总用地面积9659.35平方米,占地面积3380平方米,设计层数为七层双电梯,抗震等级为六级。2011年底完成地勘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2012年2月完成招投标, 3月1日开工,10月中旬工程封顶,除前期孔桩基础超深和恰逢雨季以外,项目主体工程历时83天完成任务。沿河县级综合档案馆完全按照规范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建设,2012年底至2013年初室外装修和灯饰亮化、绿化工程结束。2013年,县政府投入600多万元,对档案馆进行内部装修和招投标购置密集柜(700m?)、电梯、网络监控和办公设备等,2013年9月,内外装修管库和办公室布置任务全部完成,10月顺利完成搬迁,11月1日入驻新馆办公。

三、沿河档案馆建设项目主要做法

一是当好领导参谋、获得政策倾斜。从开始编制项目、到项目申报、项目组织实施等全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局领导班子都及时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让领导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充分认识实施县级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让领导帮助拿决策、定方案,从而获得政策上、资金上的倾斜。在中央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中央专项资金于2013年才全部到位),从县财政备用金里提前划拨地方自筹资金150万元,让项目得以提前开工,从而赢得了时间。

二是搞好部门协调、疏通关键环节。档案馆项目指挥部经常保持纵向与省档案局项目办、省发改委、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和市档案局汇报沟通;横向与县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努力解决好落实配套资金和建设用地等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组织和统筹,为下一步强势推进县级档案馆建设铺平了道路。2010年以来省市档案局领导亲临沿河县视察,关心新馆筹备事宜和开工建设情况,领导们深入基层调研,帮助沿河解决了综合档案馆项目申报、选址、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具体困难。

三是做好精心安排、组织科学实施。项目工程一开始动工,档案局就以档案馆项目工程指挥部为中心,与施工方、监理方分别出台一系列档案馆建设管理方案和措施,从管理体制、前期工作、建设实施、项目验收、资金管理、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规范和强化项目的科学管理。就建筑功能设计、建设工期、施工安全、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等方面做了仔细的规定,确保了项目的科学规范实施和安全廉政管理。

四是敢于先行先试、实现“四个确保”。开工建设之前首先成立了档案馆项目建设指挥部,切实发挥项目指挥部的作用,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务必要抓紧抓好,切实做到科学设计、科学选材、科学施工、科学管理。二是确保项目施工安全。要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和控制,抓住安全重点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施工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治施工安全隐患,全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的关键问题,坚决防止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三是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自开工以来,我们就重拳出击,紧锣密鼓的抓好施工建设,实行指挥部成员每10天一次推进会,化解了“孔桩基础超深、适逢季节性雨季”等诸多难题,创造了“10天1层楼”的好成绩。四是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务必将地方匹配资金和中央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实行专门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进度拨款,把廉政工作贯穿到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特别是二期资金未按时到账,工期又不能停止,及时向县政府汇报,从县财政备用金中借款400万元,保障工程有序推进,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工程管理部,太原 030003)

(Taiyuan Taiga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Taiyuan 030003,China)

摘要: 工程项目档案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周期长,这就要求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健全机制,提前介入,及时跟踪,收集完整,提高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三项指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archives cover a wide scope, lots of content and long period. This request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archives work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mechanism improvement, early intervention, timely tracking, complete collection, to improve the filing rate, complete rate and accuracy rate, so as to be benefici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http://

关键词 : 工程项目档案;“三率”;措施

Key words: engineering archive;"three rate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033-02

作者简介:陈贵娥(1966-),女,山西灵丘人,馆员,1997年毕业于山西电大档案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

0 引言

随着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愈来愈大,生产经营与工程建设项目交叉进行也愈来愈多,而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业主单位大多会将很多精力投入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合同、造价、进度、质量、安全及现场施工管理等环节上,对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工作却很容易忽视。加之参建单位和人员数量多,分布面广,流程繁琐,因此与普通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更具有挑战性。面对严苛的工作要求,我们首先要提高思想意识,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领导要率先垂范,监督和强化工程档案机制建设,做到提前介入,实时跟踪,全面搜集,使工程档案归档工作由原来“工程建设期间抓工程,工程结束以后抓档案”的事后控制,转为全程动态控制,将档案管理关口前移,使善后工作变为前置条件,确保工程项目档案真实完整,准确无误。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程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就如何提升工程项目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三项指标,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提出如下观点,供同行商榷。

1 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是衡量工程项目建设档案工作水平的标准

工程项目建设档案是反映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是企业档案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建设档案,涵盖了从工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勘探,到招投标、投资控制、进度计划、安全质量、施工过程及管理以及竣工验收等多个流程,期间每道工序所用材料、人员数量等细节全部囊括其中。那怎样衡量工程项目建设档案工作的水平呢?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的归档率,档案的完整率和档案案卷质量的准确率一般作为衡量档案工作的关键指标,业内主要根据这三个指标来综合评估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水平。

早在1996年4月,国家档案局就颁布了《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该法规给出了具体的档案管理体系评估标准,即归档率和准确率必须达到100%,完整率应该达到90%。归档率是前提、是基础,缺少了归档率,其它两个指标就会失去依托;完整率是归档率的深化和细化,它直接反映出档案资料的实用价值;准确率是“三率”的核心,没有准确率,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档案的凭证作用不但无法保证,有时甚至会起负作用。因此,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2 做好收集工作是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档案“三率”的基本保证

归档工作是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首要环节,因此归档率在三项指标最为重要。在提高工程项目档案归档率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按照“超前介入、同步管理、依法治档、从严要求”的方针,保证工程项目档案的“三率”达到100%。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工程建设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工程档案收集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即一级管理网络由企业档案部门领导挂帅,专业员分系统进行指导监督管理验收工程项目档案;二级管理网络由项目经理部领导负责,收集职责落实到工程各专业员,项目专职档案员负责指导并兼任工程项目档案收发管理;三级管理网络分别分解到设计勘探、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总工负责,各专业员配合,专职资料员负责工程项目档案过程收集、竣工后整理和移交管理。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部成立之时,必须设置档案资料室和配置档案管理设施、设备,设立专职档案人员,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制度、归档标准、质量及进度要求,确保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过程同步。

②要依据工程项目建设档案收集涉及面广,周期长,难度大等档案形成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按照“三率”指标采取科学的档案搜集办法。有的档案资料形成周期较长,需要参考投资计划划分时间区段进行搜集整理,也可以按照工作阶段或工作内容来划分。另外,还要核查当年年度已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是否全部归档,并在签订设计、施工、监理合同时,明确工程项目档案的版本、份数、质量及移交方式,保证所有资料全部归档。

③制定工程项目档案编制规范。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密切联系各职能部门,从监理、造价、施工等部门选调经验丰富的专家组建课题组,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和国家、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文件的规定以及“三率”指标,编制一套适合本单位的《企业档案归档范围和案卷组成标准》,为企业内部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 把控工程项目竣工档案形成全过程,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档案“三率”的根本保证

工程项目建设的原始资料和技术档案是全面鉴定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依据,是以后工程项目维修、改扩建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有助于我们总结施工经验,提高技术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工程档案管理应贯穿于从项目规划、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为确保工程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达到收集齐全、内容真实、数据可靠,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做好事前策划工作。工程项目档案的完整率是衡量每个案卷内归档材料是否齐全的指标,它反映的是档案案卷内归档材料的完整程度,所以它是一项重要指标。档案管理部门在收到施工图纸后,要与工程管理部门共同根据工程的专业、规模,划分单位工程,对每个单位工程中所包含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进行了预划分,经过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的认可,把资料划分为工程项目管理资料、工程项目质量保证资料、工程项目评定资料,明确工程资料收集范围,作为资料收集整理的依据,为工程项目档案案卷有较高的完整率打好基础。

②参与过程监控。为确保资料收集及时,数据真实准确,做到资料与工程同步,形成对工程实体及资料的过程检查制度,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参加企业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性监管,分别对不同阶段项目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列入工程进度考核,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与档案形成积累同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预定目标实现。

③加强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业务指导。从源头入手,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专职质量及资料管理人员,有专门存放资料的场所,提出归档要求,定期进行培训、检查、督促、完善。在编制监理规划、专业监理细则、各项监理管理制度(包括资料收集、验收管理制度)以及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等各环节,指导监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

4 把好项目竣工档案验收关是提高工程项目档案“三率”的措施保证

①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指导监督监理单位要对以下资料的同步性进行严格审核验收,确保资料与实体基本一致。一是工程项目管理资料,这部分资料主要形成于施工前,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等,对于这部分资料主要审查针对性、时效性及对施工管理的指导作用。二是工程项目保证资料,包括各种原材料、设备合格证、各类试验检测记录、测量、沉降记录、隐蔽记录等,这些资料与工程强制性条文都具有对应性,是确保结构主体安全及设备稳定运行的过程管理资料,也是资料审核验收的重点。三是工程项目质量评定资料,依据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的划分,重点检查这部分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及项目负责人验收记录的合规性,与工程项目评定资料的对应性。四是加强设备随机资料的接收,根据设备合同中的设备清单,提前设定设备随机资料接收目录,实行有依据接收。

②案卷质量的合格率也是工程项目归档工作不可忽视的指标。按照“工程完工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要求工程管理部门组织由档案管理部人员参加的交工验收协调会,提出工程项目档案验收要求和存在问题。并以国家标准为依据,按照国家对科技档案工作的要求,以《科学技术档案卷轴构成一般要求》为标准,制定工程项目档案案卷的整理规范。同时开办档案整理培训班,将工程项目档案的整理规范,向工程技术人员及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做出明确的解释,必要时档案工作人员还要上门指导、实际操作。

③做好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项目档案的整理编目、组卷等工作。在竣工验收阶段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形成的资料由项目经理部按照单位工程进行整理、编目、组卷,经监理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审核,将合格的档案资料移交业主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

5 实例分析

太钢档案部门在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中实践了以上做法,为保证此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山西省首项金奖项目)创造了条件。此工程估算总投资165.78亿元,建设工期30.5个月,参加工程建设的中外单位共计88个(设备厂家52个,施工单位36个)。档案部门与太钢提出的将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建成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精品工程”相匹配,推行档案人员“首问负责制”,承担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包括项目资料的收发、查阅、保管,成为工程建设项目成员,参加设备开箱,随时参加工程例会给予业务指导和定期检查评价、监督验收,不仅使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前移,而且直接参与整个施工全过程,实行预立卷制度,统一存放于工地档案室,以保证工程完工后,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还对未能按要求完成竣工文件编制和整理工作的建设单位考核工程质量保证金。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档案工作实现了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核查、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管理,以“四个同步”为主线贯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保证了工程项目档案齐全、完整、准确“三率”达标。

6 结论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的管理流程,才能确保工程建设期间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与准确,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http://

参考文献:

[1]许安泰,刘秀凤.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J].城建档案,2009(12).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archives cover a wide scope, lots of content and long period. This request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archives work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mechanism improvement, early intervention, timely tracking, complete collection, to improve the filing rate, complete rate and accuracy rate, so as to be benefici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关键词: 工程项目档案;“三率”;措施

Key words: engineering archive;"three rate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033-02

0 引言

随着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愈来愈大,生产经营与工程建设项目交叉进行也愈来愈多,而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业主单位大多会将很多精力投入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合同、造价、进度、质量、安全及现场施工管理等环节上,对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工作却很容易忽视。加之参建单位和人员数量多,分布面广,流程繁琐,因此与普通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更具有挑战性。面对严苛的工作要求,我们首先要提高思想意识,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领导要率先垂范,监督和强化工程档案机制建设,做到提前介入,实时跟踪,全面搜集,使工程档案归档工作由原来“工程建设期间抓工程,工程结束以后抓档案”的事后控制,转为全程动态控制,将档案管理关口前移,使善后工作变为前置条件,确保工程项目档案真实完整,准确无误。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程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就如何提升工程项目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三项指标,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提出如下观点,供同行商榷。

1 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是衡量工程项目建设档案工作水平的标准

工程项目建设档案是反映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是企业档案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建设档案,涵盖了从工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勘探,到招投标、投资控制、进度计划、安全质量、施工过程及管理以及竣工验收等多个流程,期间每道工序所用材料、人员数量等细节全部囊括其中。那怎样衡量工程项目建设档案工作的水平呢?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的归档率,档案的完整率和档案案卷质量的准确率一般作为衡量档案工作的关键指标,业内主要根据这三个指标来综合评估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水平。

早在1996年4月,国家档案局就颁布了《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该法规给出了具体的档案管理体系评估标准,即归档率和准确率必须达到100%,完整率应该达到90%。归档率是前提、是基础,缺少了归档率,其它两个指标就会失去依托;完整率是归档率的深化和细化,它直接反映出档案资料的实用价值;准确率是“三率”的核心,没有准确率,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档案的凭证作用不但无法保证,有时甚至会起负作用。因此,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2 做好收集工作是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档案“三率”的基本保证

归档工作是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首要环节,因此归档率在三项指标最为重要。在提高工程项目档案归档率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按照“超前介入、同步管理、依法治档、从严要求”的方针,保证工程项目档案的“三率”达到100%。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工程建设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工程档案收集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即一级管理网络由企业档案部门领导挂帅,专业员分系统进行指导监督管理验收工程项目档案;二级管理网络由项目经理部领导负责,收集职责落实到工程各专业员,项目专职档案员负责指导并兼任工程项目档案收发管理;三级管理网络分别分解到设计勘探、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总工负责,各专业员配合,专职资料员负责工程项目档案过程收集、竣工后整理和移交管理。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部成立之时,必须设置档案资料室和配置档案管理设施、设备,设立专职档案人员,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制度、归档标准、质量及进度要求,确保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过程同步。

②要依据工程项目建设档案收集涉及面广,周期长,难度大等档案形成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按照“三率”指标采取科学的档案搜集办法。有的档案资料形成周期较长,需要参考投资计划划分时间区段进行搜集整理,也可以按照工作阶段或工作内容来划分。另外,还要核查当年年度已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是否全部归档,并在签订设计、施工、监理合同时,明确工程项目档案的版本、份数、质量及移交方式,保证所有资料全部归档。

③制定工程项目档案编制规范。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密切联系各职能部门,从监理、造价、施工等部门选调经验丰富的专家组建课题组,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和国家、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文件的规定以及“三率”指标,编制一套适合本单位的《企业档案归档范围和案卷组成标准》,为企业内部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 把控工程项目竣工档案形成全过程,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档案“三率”的根本保证

工程项目建设的原始资料和技术档案是全面鉴定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依据,是以后工程项目维修、改扩建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有助于我们总结施工经验,提高技术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工程档案管理应贯穿于从项目规划、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为确保工程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达到收集齐全、内容真实、数据可靠,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做好事前策划工作。工程项目档案的完整率是衡量每个案卷内归档材料是否齐全的指标,它反映的是档案案卷内归档材料的完整程度,所以它是一项重要指标。档案管理部门在收到施工图纸后,要与工程管理部门共同根据工程的专业、规模,划分单位工程,对每个单位工程中所包含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进行了预划分,经过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的认可,把资料划分为工程项目管理资料、工程项目质量保证资料、工程项目评定资料,明确工程资料收集范围,作为资料收集整理的依据,为工程项目档案案卷有较高的完整率打好基础。

②参与过程监控。为确保资料收集及时,数据真实准确,做到资料与工程同步,形成对工程实体及资料的过程检查制度,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参加企业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性监管,分别对不同阶段项目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列入工程进度考核,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与档案形成积累同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预定目标实现。

③加强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业务指导。从源头入手,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专职质量及资料管理人员,有专门存放资料的场所,提出归档要求,定期进行培训、检查、督促、完善。在编制监理规划、专业监理细则、各项监理管理制度(包括资料收集、验收管理制度)以及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等各环节,指导监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

4 把好项目竣工档案验收关是提高工程项目档案“三率”的措施保证

①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指导监督监理单位要对以下资料的同步性进行严格审核验收,确保资料与实体基本一致。一是工程项目管理资料,这部分资料主要形成于施工前,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等,对于这部分资料主要审查针对性、时效性及对施工管理的指导作用。二是工程项目保证资料,包括各种原材料、设备合格证、各类试验检测记录、测量、沉降记录、隐蔽记录等,这些资料与工程强制性条文都具有对应性,是确保结构主体安全及设备稳定运行的过程管理资料,也是资料审核验收的重点。三是工程项目质量评定资料,依据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的划分,重点检查这部分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及项目负责人验收记录的合规性,与工程项目评定资料的对应性。四是加强设备随机资料的接收,根据设备合同中的设备清单,提前设定设备随机资料接收目录,实行有依据接收。

②案卷质量的合格率也是工程项目归档工作不可忽视的指标。按照“工程完工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要求工程管理部门组织由档案管理部人员参加的交工验收协调会,提出工程项目档案验收要求和存在问题。并以国家标准为依据,按照国家对科技档案工作的要求,以《科学技术档案卷轴构成一般要求》为标准,制定工程项目档案案卷的整理规范。同时开办档案整理培训班,将工程项目档案的整理规范,向工程技术人员及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做出明确的解释,必要时档案工作人员还要上门指导、实际操作。

③做好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项目档案的整理编目、组卷等工作。在竣工验收阶段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形成的资料由项目经理部按照单位工程进行整理、编目、组卷,经监理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审核,将合格的档案资料移交业主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

5 实例分析

太钢档案部门在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中实践了以上做法,为保证此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山西省首项金奖项目)创造了条件。此工程估算总投资165.78亿元,建设工期30.5个月,参加工程建设的中外单位共计88个(设备厂家52个,施工单位36个)。档案部门与太钢提出的将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建成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精品工程”相匹配,推行档案人员“首问负责制”,承担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包括项目资料的收发、查阅、保管,成为工程建设项目成员,参加设备开箱,随时参加工程例会给予业务指导和定期检查评价、监督验收,不仅使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前移,而且直接参与整个施工全过程,实行预立卷制度,统一存放于工地档案室,以保证工程完工后,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还对未能按要求完成竣工文件编制和整理工作的建设单位考核工程质量保证金。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档案工作实现了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核查、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管理,以“四个同步”为主线贯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保证了工程项目档案齐全、完整、准确“三率”达标。

6 结论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的管理流程,才能确保工程建设期间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与准确,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安泰,刘秀凤.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J].城建档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