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

财务调查报告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公司概况

二、具体情况

我对公司进行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玻璃制品在全国近千家市场的需求由实用型逐步向审美型转变,由吹制产品逐步走向压制产品。玻璃制品必须有超前认识,否则就落后于顾客的需求,就会导致跟着市场跑,必须做到随着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的观念去生产新型产品,异型产品,是企业的不败之路。

我认真、仔细地了解日常财务操作的全过程。我亲手帮助出纳人员做一些我能做的事,学习如何开具支票等票据、如何根据原如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登记现金、银行日记帐、月底如何根据银行对帐单与帐户核对,向主管会计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分析,学习了很多我原来不懂的东西。近几年来,该公司通过稳步发展度过了物价猛涨这一关,虽然公司效益不太可观,但社会效益极大。经调查,公司拥有300多名职工,每月工资发放30多万元。公司是怎样走过来的呢?主要有3个方面。

2.开拓国际市场,2006年新增加了澳大利亚新客户,主要客户信誉高,每次货款都能按时回笼,此款解决了流动资金这个大问题,为再生产奠定了基础。

3.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各车间、各工序都制定了开支预算、节约有目标的制度,2006年生产费用为9600000元,比上年度减少500000元,严格控制在公司制定的费用支出的比例中。

我在考查中还学习和了解了公司的有关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有了更深更具体的认识。出纳的主要职责包括做好公司现金、票据及银行存款的保管,出纳作记录,建立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审核现金收付单据、积极配合公司开户银行做好对帐、报帐工作,协助主办会计做好各种财务工作,完成总经理及主管经理交办的各项工作。主管财务经理主要职责包括定期核算全公司的经济财务状况,组织编制和审核会计统报表,按上级规定时限及时组织编制财务各项预算和结算。及时向各级领导提供真实的会计核算资料,管理好资金的出入,及时做好资金回笼,准时进帐,存款保证开支合理供给等工作。

三、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成果及经验

(一)从会计基础工作做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算等各方面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公司根据行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统一制定了会计凭证,对财务票据实行专人管理。

(二)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公司2002年建厂至今已6年,公司能积极适应和解决人员流动、变更劳动力及技术人员的变动,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了生产的运行。注册资金变动和行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情况对分类目录进行归集。

(三)完善了会计报表的编制和管理制度。编制的会计报表符合各级领导的需要,保证了公司领导内部管理的需要,并按月、季、年提供财务报表资料和财务报告分析,给董事会、总经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会计、出纳履行了各自的职能。

(四)完善财务预算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公司各部门实行用预算管理,并报总经理批阅,加强会计监督,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利地控制和杜绝了一切不合理的开支,达到降费用增利润,各项开支预算制度的实施也促进了财务工作制度化。

四、对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及建议

(一)公司内部管理的报告内容不完善,细节问题有遗漏。

(二)公司成本核算,在生产费用上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消费部分。

(三)资金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科学化货币回笼及支出存在不及时现象。

(四)利用电算化管理,提高电算化管理水平是今后财务努力的方面。

五、经调查对公司财务管理方面提出的建议:

(一)财务人员应综合运用书面、口头形式及电子形式的会计报告,向公司管理层报告有全局性、专题性、分析性的信息。管理者应能充分理解和有效运用报告形式,重要财会的报告,根据报告采取对策。

(二)加强资金管理。为了奖金停滞,使所有的资金形成全力,及时追外债,及时办理贷款利息手续,对外欠多年的货款采取特殊的办法解决,时间越长,货款越难追回。

(三)公司要做到人人关心成本管理。对做出成绩的给予奖励,严格控制各环节的成本核算,并建立考核制度,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部门。

(四)财会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网络。形成从售前管理,售后服务,成本核算,资金管理各类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公司概况

二、具体情况

我对公司进行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玻璃制品在全国近千家市场的需求由实用型逐步向审美型转变,由吹制产品逐步走向压制产品。玻璃制品必须有超前认识,否则就落后于顾客的需求,就会导致跟着市场跑,必须做到随着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的观念去生产新型产品,异型产品,是企业的不败之路。

我认真、仔细地了解日常财务操作的全过程。我亲手帮助出纳人员做一些我能做的事,学习如何开具支票等票据、如何根据原如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登记现金、银行日记帐、月底如何根据银行对帐单与帐户核对,向主管会计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分析,学习了很多我原来不懂的东西。近几年来,该公司通过稳步发展度过了物价猛涨这一关,虽然公司效益不太可观,但社会效益极大。经调查,公司拥有300多名职工,每月工资发放30多万元。公司是怎样走过来的呢?主要有3个方面。

2.开拓国际市场,2006年新增加了澳大利亚新客户,主要客户信誉高,每次货款都能按时回笼,此款解决了流动资金这个大问题,为再生产奠定了基础。

3.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各车间、各工序都制定了开支预算、节约有目标的制度,2006年生产费用为9600000元,比上年度减少500000元,严格控制在公司制定的费用支出的比例中。

我在考查中还学习和了解了公司的有关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有了更深更具体的认识。出纳的主要职责包括做好公司现金、票据及银行存款的保管,出纳作记录,建立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审核现金收付单据、积极配合公司开户银行做好对帐、报帐工作,协助主办会计做好各种财务工作,完成总经理及主管经理交办的各项工作。主管财务经理主要职责包括定期核算全公司的经济财务状况,组织编制和审核会计统报表,按上级规定时限及时组织编制财务各项预算和结算。及时向各级领导提供真实的会计核算资料,管理好资金的出入,及时做好资金回笼,准时进帐,存款保证开支合理供给等工作。

三、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成果及经验

(一)从会计基础工作做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算等各方面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公司根据行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统一制定了会计凭证,对财务票据实行专人管理。

(二)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公司2002年建厂至今已6年,公司能积极适应和解决人员流动、变更劳动力及技术人员的变动,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了生产的运行。注册资金变动和行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情况对分类目录进行归集。

(三)完善了会计报表的编制和管理制度。编制的会计报表符合各级领导的需要,保证了公司领导内部管理的需要,并按月、季、年提供财务报表资料和财务报告分析,给董事会、总经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会计、出纳履行了各自的职能。

(四)完善财务预算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公司各部门实行用预算管理,并报总经理批阅,加强会计监督,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利地控制和杜绝了一切不合理的开支,达到降费用增利润,各项开支预算制度的实施也促进了财务工作制度化。

四、对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及建议

(一)公司内部管理的报告内容不完善,细节问题有遗漏。

(二)公司成本核算,在生产费用上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消费部分。

(三)资金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科学化货币回笼及支出存在不及时现象。

(四)利用电算化管理,提高电算化管理水平是今后财务努力的方面。

五、经调查对公司财务管理方面提出的建议:

(一)财务人员应综合运用书面、口头形式及电子形式的会计报告,向公司管理层报告有全局性、专题性、分析性的信息。管理者应能充分理解和有效运用报告形式,重要财会的报告,根据报告采取对策。

(二)加强资金管理。为了奖金停滞,使所有的资金形成全力,及时追外债,及时办理贷款利息手续,对外欠多年的货款采取特殊的办法解决,时间越长,货款越难追回。

(三)公司要做到人人关心成本管理。对做出成绩的给予奖励,严格控制各环节的成本核算,并建立考核制度,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部门。

(四)财会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网络。形成从售前管理,售后服务,成本核算,资金管理各类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目的和意义

为了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公司概况

朔州路桥一分公司,位于朔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便捷,现在职工75个,虽然公司内部人员不多,但单位财务会计机构内部工作岗位设置是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关于不兼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内部岗位分工是按照经办、审核、复核、审批四分离原则确立的,在岗位设置与业务分工中坚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该公司财务科

设有财务负责人1名,会计1名,出纳1名,保管1名,其主要是核算公司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报告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计算、报告财务收支和业务开展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实践调查的内容与过程

主要针对内部财务制度是否健全。

根据以上安排我进行了实践调查,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在第一个周的时间里,我对公司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其次,在第二周的时间里,我认真的学习了日常财务操作的全过程。跟公司出纳人员学会了如何开支票、电汇等票据,如何根据原始凭证并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每月月底如何根据银行对账单与财务软件上的银行存款余额账户进行核对并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向会计主管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报表的分析。最后,在第三个周的时间里,我学习和了解了公司的有关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岗位主要职责有了具体认识。

1、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人员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及时地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满足各方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责。

2、实行会计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行政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

3、拟订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4、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5、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三、实践调查的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该公司岗位设置,账册设置基本齐全,记载及时,基本上做到了账账、账证、账实相符。账务做到了日清月结。财务人员均取得了专业证书,都能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没有发现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

行为发生。而且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我还发现该公司有几点好的做法:

(一)岗位设置与分工虽然该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合理的设置了会计工作岗位,坚持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确保了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基本做到了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相分离;资料录入与审核记账相分离;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分工,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票据管理票据是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因此,空白票据是由专人去保管,保管票据的人员没有参与银行的全部印鉴章的保管,这也遵循了不兼容职务分离的原则。票据保管人员对票据的领用和使用上严格遵守了票据管理条例,基本上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使用,对因填写错误而作废的票据,做到了全部联次保存。记账人员在会计账簿的摘要中对已使用的票据号码作了记录,以便随时检查已使票据号码的连续性。另外,未经批准公司财务人员没有发现擅自将票据背书转让、擅自签发空白支票,对已经开出的银行本票、汇票等,做到了随时关注使用情况,期满后立即进行了使用余额的核对和记录。每月还由专人将银行对账单与账簿记录进行核对,还将票据的使用情况与银行对账单有关记录一一核对,做到了账证相符。加强票据管理是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中该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票据保管制度,做到了专人保管制度;专库保管制度;专账保管制度;保管交接制度;定期盘点制度。

(三)资金管理一是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执行了国家现金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对现金收入,如:银行提取的现金、职工归还的各种借款、其它收入等,按银行规定的库存现金限额,超出限额部分及时的送存银行,禁止挪用现金和白条抵库等现象发生。二是出纳办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是以会计审核确认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的。职工个人预借的现金都是经过领导签字批准后,才予以支付的。三是出纳员对已办理收支业务的原始凭证都分别加盖了收讫和付讫戳记。同时还及时的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了日清月结,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四)经费管理加强财务审核制度,建立严格的支出审核制度,对于办公费、印刷费、宣传费、设备购置费以及按规定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每一项开支,都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给予了报销。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的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主管领导审批,财务人员审核后才能给予报销。加强资金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严格按照支出计划执行,坚持按制度办事,抵制了不合理开支,杜绝了浪费现象。

四、实践调查的总结与体会

(一)改进公司财务会计方面的建议

1、为了促进公司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规范财务工作,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

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严格制定一套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2、公司会计核算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3、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4、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务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公司秘密。同时要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力度,财会人员的再教育主要是通过自学和每年一次的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来完成。致使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慢,涉猎不够广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工作的发展。

5、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做到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6、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7、建立会计档案,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数据都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保管和销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该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应当在保留原有好的做法的基础上,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涉及到的新领域进行不断修改、补充与完善,以保证公司所需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更加畅通、合理、高效。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 村级财务现状

1、 财务档案得到规范的管理。

以前村级的财务档案都没有得到规范管理,如:记帐凭证上的回行针、大头针已锈,也不取掉,没有装订成册;讲究点的就拿张报纸或塑料口袋简易装一下,不讲究的就散放一堆;有的财务档案被雨水打湿,字迹也看不清楚;有的被老鼠啃掉,如要查看有关财务资料,半天都找不到。现实行制后,各种帐册、票据有了专人的保管,分类编号,装订归档管理,并实行了档案查阅登记手续的程序。

2、摸清各村村务的家底。

本镇大多数的村在未实行委托制前,根本就没有认真对各项往来款项、固定资产作过清理,帐目含糊不清,时间拖得过长,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固定资产有其名无其实,无专人管理,无安全存放,存在这些现象,给村级集体资金流失创造条件,集体资金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应收、应付的款项也不及时兑现,失去信任感,给群众干部带来不良的影响。我镇托管中心在村级财务移交前进行了认真调查,清理了各项往来款项和固定资产,在清理进程中能兑现的及时兑现;能作调整处理的及时处理,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存放地,专人保管,确保村级资金的安全。

3、收入来源明白。

我们对村干部、群众反映的个别村瞒报集体资金收入,收入不进帐的现象作了一次调查清理。了解近年来各村从区级部门、镇级部门和其他社会单位对该村的补助、捐赠款项是否入帐;本级收入应该收多少,实际已收到多少,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调查,并对未入帐的部分进行了一次追缴,现以入帐。给了干部、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4、支出民主化。

在未实行委托之前,村级的各项支出基本上都是由村主任或支部书记一个人签字说了算,未征求村支两委其他同志的意见,或未通过社员大会讨论,搞得村支两委的其他同志意见较大,群众不满意。现实行委托制度后,按委托办法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甚至各村在某些项目的支出票据上,或正常的业务支出票据上,同时有村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签字,方能做帐,实行了公开、民主的办法,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

5、财务实事求是,按时公开。

在未实行委任代表以前,村级财务有时不按时公开,公开的内容有时不齐全,应付了事,经不起群众的监督,老百姓不满意。现实行制以后,实事求是,按时公开,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有问题及时作了认真的调查、解释、纠正和处理。

6、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我镇制定了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出纳岗位责任制、报帐员岗位责任制、收支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以及会计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章立制,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开支审批核准、财务处理程序、财务公开的时间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委托的认识不够。

大多数的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始终抱着“村民自治”管理的观念不放,认为实行委托是取代了村级财务的自,受到限制,得不到自由。不象以前那样,村级想怎样管理就怎样管理,无视有关财经的规章制度。

2、报帐员履行的职责力度不够。

少数村级报帐员都是以村支两委主要领导的意见来对付村级财务管理,发生的财务没有按实际的事实来处理,变向合理、合法化时有发生。报帐员起不到应尽的职责,即起到了“”的作用。

2、 审计力度不够。

认为本镇各村的财务收入都无其他资金来源,全靠镇级拔付的资金来维持工作,村级有点资金收入都不多,认为没必要进行审计。根据上级要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须进行调查、审计的事项,有时讲求人情,走一下过场,应付了事,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职责。

三、今后的工作和建议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 调查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18-02

一、概述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带着如何进一步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任务,我对我市的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情况及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会计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档案管理混乱

目前,农村的会计人员呈现年龄老龄化结构。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村委的财务档案完全就像乱纸一样,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2.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有待提高

现农村会计人员持证率已达100%。随着财务软件的实施以减轻了工作量,但基层工作人员人数少,委派会计只能每天加班加点工作,没有机会去参加职业培训。这样就步伐慢了,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使农村财务管理应该朝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迈进。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3.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确,但有15%的村不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更有甚至有些村的领导说花钱的事他说了算,制度虽然农经站定了但实际还是村委会在自行支出。制度成了样子,应制定有约束力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4. 会计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从会计人员学历结构看,具备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30%,中专学历的占总人数60%左右,具备职业高中学历的占10%。由此可见,会计队伍总体文化素质不高。

5. 固定资产漏登严重

通过调查,有56%的村存在固定资产漏登现象。主要有村小学、道路、低压改造等。

三、通过调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 有些村领导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财务收支混乱

由于有些村领导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懂法,不学法,造成财务管理制度在一些地方不能很好地执行,形成了财务管理的诸多漏洞。有的地方的财务人员丧失原则,对集体资金采取未批先支,迫使审批人员对一些不太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拒绝支付,财务收支相当混乱。

2. 部分村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尽管有关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确,但有的村领导根本没有把财务管理制度当回事,更有甚者还千方百计地对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横加阻拦,这就大大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3. 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在调查中有27%完全是新手,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

4. 固定资产流失形成的原因

有56%的村把这些支出都体现在了当期的费用中,而没有计入在建工程,在工程结束后转入固定资产。致使村集体的账目中不能正确反映集体资产,形成了村集体固定资产流失。

5. 民主理财组织不健全

15%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认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有“无尚大”的权力,要么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是流于形式,一味与村“两委”对着干,不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农村财务不实施监督,从而使民主理财小组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建议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应定期听取农经中心及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汇报,提高认识,制定完善对策,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

2. 坚持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近年来,为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各地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制度大多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些制度该具体的要具体,都必须进一步完善。

3.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要加强对村会计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充实、更新财务管理知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首先要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对村级会计的任用、调换、免职等,必须履行考核报批手续,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坚持任人唯贤。

4.加强审计,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审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把审计关。要审查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及真实性,对违规违纪的支出单据拒绝入账,审计出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决不姑息迁就。

5.切实抓好财务公开,重视实际效果

要加强对财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不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要追究村干部的责任。对公开未按规定程序、内容不规范、搞形式化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要重视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的同时。

6.完善约束机制,增强民主意识

必须要有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才能切实搞好农村财务管理。既要完善奖惩措施,也要搞好以民主理财小组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参与意识,使农民明白参与理财的重要性,积极反映有关情况,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6.1村账乡代管,会计人员由乡镇经管干部担任或统一聘任,一个人负责几个村的会计业务,各村设报账员。几个村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我市实行这种模式的乡镇较多,约有78%,其中我市大西渠镇做的比较好。

6.2会计委托。会计委托工作刚刚起步,且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还少有实行。

6.3会计委派、出纳村委会聘用。会计人选由乡镇经管站委派,出纳由村委会选举乡镇农经站组织考试,最后由乡镇经管站对考试成绩合格者进行考核,。我市农村已采取此种模式。

五、总结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民群众反应强烈。中央领导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批示,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切实解决这些新问题,所以应针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特点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管理办法》2006年农业部办公厅颁布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一、 村级财务现状

1、 财务档案得到规范的管理。

以前村级的财务档案都没有得到规范管理,如:记帐凭证上的回行针、大头针已锈,也不取掉,没有装订成册;讲究点的就拿张报纸或塑料口袋简易装一下,不讲究的就散放一堆;有的财务档案被雨水打湿,字迹也看不清楚;有的被老鼠啃掉,如要查看有关财务资料,半天都找不到。现实行制后,各种帐册、票据有了专人的保管,分类编号,装订归档管理,并实行了档案查阅登记手续的程序。

2、摸清各村村务的家底。

本镇大多数的村在未实行委托制前,根本就没有认真对各项往来款项、固定资产作过清理,帐目含糊不清,时间拖得过长,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固定资产有其名无其实,无专人管理,无安全存放,存在这些现象,给村级集体资金流失创造条件,集体资金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应收、应付的款项也不及时兑现,失去信任感,给群众干部带来不良的影响。我镇托管中心在村级财务移交前进行了认真调查,清理了各项往来款项和固定资产,在清理进程中能兑现的及时兑现;能作调整处理的及时处理,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存放地,专人保管,确保村级资金的安全。

3、收入来源明白。

我们对村干部、群众反映的个别村瞒报集体资金收入,收入不进帐的现象作了一次调查清理。了解近年来各村从区级部门、镇级部门和其他社会单位对该村的补助、捐赠款项是否入帐;本级收入应该收多少,实际已收到多少,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调查,并对未入帐的部分进行了一次追缴,现以入帐。给了干部、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4、支出民主化。

在未实行委托之前,村级的各项支出基本上都是由村主任或支部书记一个人签字说了算,未征求村支两委其他同志的意见,或未通过社员大会讨论,搞得村支两委的其他同志意见较大,群众不满意。现实行委托制度后,按委托办法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甚至各村在某些项目的支出票据上,或正常的业务支出票据上,同时有村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签字,方能做帐,实行了公开、民主的办法,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

5、财务实事求是,按时公开。

在未实行委任代表以前,村级财务有时不按时公开,公开的内容有时不齐全,应付了事,经不起群众的监督,老百姓不满意。现实行制以后,实事求是,按时公开,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有问题及时作了认真的调查、解释、纠正和处理。

6、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我镇制定了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出纳岗位责任制、报帐员岗位责任制、收支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以及会计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章立制,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开支审批核准、财务处理程序、财务公开的时间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委托的认识不够。

大多数的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始终抱着“村民自治”管理的观念不放,认为实行委托是取代了村级财务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得不到自由。不象以前那样,村级想怎样管理就怎样管理,无视有关财经的规章制度。

2、报帐员履行的职责力度不够。

少数村级报帐员都是以村支两委主要领导的意见来对付村级财务管理,发生的财务没有按实际的事实来处理,变向合理、合法化时有发生。报帐员起不到应尽的职责,即起到了“”的作用。

2、 审计力度不够。

认为本镇各村的财务收入都无其他资金来源,全靠镇级拔付的资金来维持工作,村级有点资金收入都不多,认为没必要进行审计。根据上级要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须进行调查、审计的事项,有时讲求人情,走一下过场,应付了事,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职责。

三、今后的工作和建议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按照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工作要求,为实现“两手抓、两促进”,把主题教育成果和实际工作绩效相融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沉下身子调查研究。本次根据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1〕8号)和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川财基﹝2015﹞4号)要求,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在巩固基层政权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强农惠民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调研,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层(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机构设置。至2018年底,全市198个乡镇单独设立财政所,146个乡镇设立核算(支付)中心。共有人员658人,其中:公务员295人,财政补助人员356人,聘用人员7人。

(二)基层(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构人员管理不统一。如通江县、平昌县实行“县乡统管、以乡为主”的模式,人员机构全部由乡镇管理,财政仅承担业务培训指导。巴州区、南江县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恩阳区除扩权强县试点镇的乡财政所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调整职务任免实行以乡为主,其余乡镇财政所人员调整、职务任免以财政管理为主。

(2)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目前“乡财县管”模式中,乡镇预算由县乡两级共同编制或县级代编,乡镇没有自主权,实际上剥夺了《预算法》规定的乡镇政府的预算管理权,使“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原则无法真正落实。二是削弱了乡镇政府的职能。财政手段是政府进行调控的重要杠杆,财权与事权并行,但乡镇政府没有真正的财量权,每做一件事都要看上级的资金安排和要求,无异将政府捆住了手脚,政府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三是形成了财政支出的“双审批”。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的各项支出,都是由乡镇财政和县级财政的双重审核,影响了乡镇政府的相应权限。四是影响乡镇挖潜增收的积极性。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的财政收入总量变小,几乎忽略不计,“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目标实现主要依赖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逐渐形成等靠要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镇发展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乡财县管”后,由于管理更加精细,导致工作量大,管理程序增多,必然导致行政成本上升,办事效率降低。

(3)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是对上级各部门安排的交通、水利、农业等项目,乡镇财政所不能参与管理,对所报账单位支出的真实性无法很好掌握,只能审核票据的合法性。二是监管工作有待加强,还存在监管意识不强,监管能力不足的现象。

(4)队伍不稳定。一是人员流失严重,近年来,乡镇财政干部因种种原因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其他部门,而这些被提拔和调走的干部,大都是业务骨干,但为了他们的前途着想,财政部门不得不忍痛割爱,如通江县有一年招收10名财政人员,两年内调离9名,2017年杨柏镇仅有一名财政人员且年龄在55岁以上,现在也只有两名财政干部,不仅承担乡镇财政管理核算职能,还正当村级财务管理核算职能。南江县2015年有14个乡镇财政所无人员,其中寨坡乡财政所会计核算中心均无人员。加之我们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待遇不高,更难长期留住人才,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到基层财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了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岗位设置不全。部分乡镇均存在所长、会计、出纳“基本岗位设置不全,一人多岗”的现象。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基本原则

1. 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坚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合理划分县、乡两级政府支出责任,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监管责任落实出发,将适合乡镇管理的事务全部下放,并赋予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实现财权与事权统一。

2.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结合乡镇财政收入、城镇建设规模、社会事业发展、工业总产值等综合因素,分类调整县乡财政体制,扩权强镇试点乡镇率先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乡镇分步推行,其它乡镇统一实行“收入上缴、支出核定、专项补助、结余留用”财政管理体制。

3. 财力下移,重点保障。财政支出坚持“财力下移、缺口上移”,足额保障乡镇和村级组织基本支出财力,凡是上级安排的建设项目不得要求乡镇配套资金,凡是上级出台的政策性增支项目不得要求乡镇承担。

4. 协同推进,信息互通。凡是在乡镇实施的项目,各部门要事先征求乡镇意见,由乡镇向上申报。凡是下达到乡镇的政策性补助和项目建设资金,县级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主动及时将立项和资金文件传递到乡镇。

(二)科学界定职责职能

(1)履行预算管理职责。预算管理是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乡镇财政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县区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要求,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细化预算编制。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保障顺序,将本级政府所有收支编入预算,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不列赤字,不新增债务,留足预备费,并按法定程序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确保乡镇和村级(社区)组织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等必要的支出。

严格预算执行。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定期向同级人大和县区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切实增强预算约束力。及时公开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收入征管。协助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主动做好非税收入征缴管理,防止收入流失。

(2)履行资金监管职责。乡镇政府是辖区内财政资金监管的责任主体,乡镇财政具体履行监管职责,将各级各部门安排用于辖区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实行分类监管。凡是本级财政预算支出、上级拨付的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和民生保障资金,由乡镇财政直接监管,重点加强补助性资金和项目类资金监管。凡是上级部门直接实施并实行县区报账制的项目,由乡镇财政协管,参与项目事前的立项申报、事中的实施巡查、事后的评估验收,其监督审核意见作为上级有关部门项目立项和报账的重要依据。凡是国家和省级财政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实行县级报账制的专项建设资金,一律不得实行县级报账制,把项目实施权和资金监管权还给乡镇,市、县确定的个别重大项目需直接监管的除外。

严格执行制度。落实中央财税改革政策,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全面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公务卡消费制度等改革政策。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民生建设资金,全面推行支出绩效管理,做到决策科学、管理精细、民主监督。

强化监管措施。建立公示制度,对各项惠民补助资金,要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形式及时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抽查巡查制度,对纳入监管范围的财政补贴资金,要深入农村和农户对发放标准、补助对象、发放程序、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抽查;对项目建设资金,要深入项目点开展巡查,实地查看执行进度。

建立内审机制。乡镇要成立以人大、纪检、财政、工会等部门组成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定期对本级财务和上级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分析、评价。

(3)履行乡村财务和资产债务监管职责。乡镇财政是乡、村财务的监管主体,是乡镇债务的化解主体,是乡镇资产的管理主体。

加强乡镇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和会计核算。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进村级财务“村财民理乡监管”模式,每个乡镇要明确一个村级财务会计核算机构,确定1-2名专(兼)职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并与每个村(社区)级组织签订记账合同。每个村要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会审,对社账进行抽查。乡镇财政要加强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人员业务培训。

加强资产管理。强化乡镇国有和城镇、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做到实物与价值管理相统一,村级组织对建设类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形成的资产要进行登记造册,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债务管理。对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系统锁定的乡镇债务,要通过清收债权、盘活资产和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等方式筹集资金偿债,对化债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严禁新增债务和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凡违反规定新增债务的,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责任。

 (4)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贴近农村、贴近群众和直接服务“三农”的优势,强化公共服务。

落实惠民补助。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补贴资金申报、认定、审核等基础数据台账,实行惠民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机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加大政策宣传。充分发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作用,加大财税法律、法规和强农惠民政策宣传力度,完善补贴政策、标准和金额等公示内容,确保惠民补贴资金政策透明、分配公正、发放公开,提高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支持经济发展。采取财政贴息、保费补贴、政策奖补和PPP模式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调动农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支持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三)合理划分支出范围     

合理划分乡镇事权和财权,实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各县区要根据乡镇发展和管理需要,坚持方便基层和群众的原则,统筹安排,分步下放县区部门驻乡镇办事机构的管理权,依法分批下放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权。各项财政政策和财力要向基层倾斜,到2017年底前,将适合乡镇自主管理的支出全部下放到乡镇。上级安排的民生保障和发展类专项资金,县区要如数安排到乡镇。乡镇财政基本支出责任应包括下列几项,县乡两级财政可根据财力状况增加保障范围。

(1)乡镇人员支出。主要包括政策规定的在职人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含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优待补助、因公致残人员的伤残补助、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人员工作补助等支出。

(2)乡镇公用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培训费、网络维护费和办公设备购置等。

(3)村级组织运转支出。主要包括村(社区)组干部报酬、办公经费、服务群众经费等。

(4)专项保障经费支出。主要包括重大会议(含党代会、人代会)、党建工作、乡人大代表活动、政协联络组工作、纪检办案、人武部工作、资金监管工作等专项经费。

(5)其他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包括乡村基础设施和场镇街道维护、环境卫生整治、乡风文明建设、防灾应急救助、安全生产监管、维稳信访调解、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四)调整完善体制机制

(1)积极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乡镇增收促支积极性,对市委、市政府2014年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的16个乡镇和2015年确定的8个成长型建制镇,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单项指标中税收收入(全口径)达到500万元、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万、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并具备条件的乡镇,分步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科学建立收入分享机制。各县区要科学划分乡镇固定税、共享税、非税收入分成比例。原则上辖区内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入省财政返还县级部分、土地出让金扣除政策规定的各项基金和成本后的净收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所有非税收入县级留成部分100%返还乡镇。

合理确定收入基数。原则上以乡镇近2-3年实现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剔除一次性增减因素)平均数,作为体制调整后的补助基数。

(2)探索建立“收入上缴、支出核定、专项补助、结余留用”财政管理体制。不具备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乡镇,各县区要在确定乡镇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统一预算编制口径,在坚持法律主体地位、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六不变”的原则下,建立“收入上缴、支出核定、专项补助、结余留用”的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收入全额上缴。乡镇辖区内实现的财政收入全额上缴县级金库或县区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基本支出科学核定。县区对乡镇的基本支出财力补助按乡镇人员编制、幅员面积、辖区人口、与县城的交通距离等综合因素进行科学核定,并以核定补助额上浮1-3%作为乡镇机动财力,以上浮后的补助数确定为乡镇财政体制补助基数,于上年11月份前告知各乡镇。

专项支出据实补助。县区安排用于乡镇的各类专项资金,除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资金外均直接补助到乡镇。

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乡镇财政体制补助基数一经确定,若无国家出台重大的人员支出增支政策,年度内一律不作调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结余资金原则上用于消化债务和结转下年使用。

(3)建立基本财力保障和收入稳定增长激励机制。县区财政是乡镇基本财力保障的责任主体,市县两级应建立奖补机制。从201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   万元的乡镇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对县区落实基本财力保障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对乡镇财力进行补助。

建立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乡镇新增政策性人员支出由县级以上财政承担,乡镇公用经费标准不得低于县级部门预算的平均水平,村(社区)组干部报酬和公用经费不得低于省政府规定标准。加大村级公益性建设投入力度,用好用活村级“一事一议”和农户投工投劳政策,支持村级开展公益事业活动。

积极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各县区对乡镇要建立科学、完善、全面的转移支付办法,确保乡镇支出责任所需财力得到保障。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乡镇,其辖区内实现的一般预算收入全额安排支出后,基本支出财力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给予保障。实行“收入上缴、支出核定、专项补助、结余留用”财政体制的乡镇,其所有支出由县区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给予财力保障。

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激励机制。各县区要对乡镇建立以“税收增长激励、消赤减债以奖代补、缓解乡镇困难补助”等激励约束机制。对未实行“分税制”的乡镇,将其辖区内实现的税收收入县级留成部分增量的20-50%安排给乡镇,将非税收入县级留成部分的60-80%安排给乡镇,由乡镇自主安排支出。将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到乡镇。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组织收入、强化管理、消赤减债的积极性,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五)健全机构稳定队伍

(1)健全财政机构。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要求和依法行政需要,每个乡镇必须设立财政所,为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各县区编制管理机构要综合考虑乡镇规模大小、经济发展状况、公共服务强度等因素,在给乡镇下达人员编制时单列财政所行政编制,每个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不得少于3人,实行“分税制”的乡镇和城区街道办事处财政所编制不得少于5人。

(2)规范管理方式。乡镇财政所由同级党委、政府领导,接受县区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乡镇财政干部实行“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方式,乡镇政府要发挥管理的主体责任和作用,主要负责干部的考核、任免和奖惩等行政管理工作,对财政干部年度考核应书面征求县区财政部门的意见,对财政所长的任免应书面征得县级财政部门同意;县区财政部门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主要负责干部的政策、业务培训和区域内调动的审核工作,干部在县乡财政系统内调整岗位的,由县区财政部门书面征求乡镇意见后按干部管理程序办理。

(3)加强队伍建设。财政工作专业性较强,财政人员专业化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通过适当解决乡镇财政干部政治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措施,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新招考录用有最低工作年限的人员,在工作年限未满前不得调动,市、县级部门不得随意从乡镇财政所借用人员。对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优先充实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对长期在乡镇财政所工作的行政编制老同志可优先解决非领导职务,人社部门对取得专业职称的事业编制财政干部给予优先聘用。市、县区财政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定期轮训、持证上岗”的要求,创新培训方式,对乡镇财政干部每3年轮训1次,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廉洁自律的队伍。

(六)切实加强业务指导

(1)配强业务指导力量。市、县区财政部门要成立指导和管理乡镇财政的内设机构,配强专职人员,负责指导乡镇财政建设、建立乡镇财政考核和激励机制、研究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建立完善乡镇和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指导乡镇财政改革和信息公开等工作。县区财政部门要建立对乡镇财政直接联系点制度和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巡查制度。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按照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工作要求,为实现“两手抓、两促进”,把主题教育成果和实际工作绩效相融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沉下身子调查研究。本次根据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1〕8号)和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川财基﹝2015﹞4号)要求,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在巩固基层政权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强农惠民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调研,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层(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机构设置。至2018年底,全市198个乡镇单独设立财政所,146个乡镇设立核算(支付)中心。共有人员658人,其中:公务员295人,财政补助人员356人,聘用人员7人。

(二)基层(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构人员管理不统一。如通江县、平昌县实行“县乡统管、以乡为主”的模式,人员机构全部由乡镇管理,财政仅承担业务培训指导。巴州区、南江县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恩阳区除扩权强县试点镇的乡财政所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调整职务任免实行以乡为主,其余乡镇财政所人员调整、职务任免以财政管理为主。

(2)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目前“乡财县管”模式中,乡镇预算由县乡两级共同编制或县级代编,乡镇没有自主权,实际上剥夺了《预算法》规定的乡镇政府的预算管理权,使“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原则无法真正落实。二是削弱了乡镇政府的职能。财政手段是政府进行调控的重要杠杆,财权与事权并行,但乡镇政府没有真正的财量权,每做一件事都要看上级的资金安排和要求,无异将政府捆住了手脚,政府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三是形成了财政支出的“双审批”。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的各项支出,都是由乡镇财政和县级财政的双重审核,影响了乡镇政府的相应权限。四是影响乡镇挖潜增收的积极性。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的财政收入总量变小,几乎忽略不计,“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目标实现主要依赖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逐渐形成等靠要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镇发展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乡财县管”后,由于管理更加精细,导致工作量大,管理程序增多,必然导致行政成本上升,办事效率降低。

(3)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是对上级各部门安排的交通、水利、农业等项目,乡镇财政所不能参与管理,对所报账单位支出的真实性无法很好掌握,只能审核票据的合法性。二是监管工作有待加强,还存在监管意识不强,监管能力不足的现象。

(4)队伍不稳定。一是人员流失严重,近年来,乡镇财政干部因种种原因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其他部门,而这些被提拔和调走的干部,大都是业务骨干,但为了他们的前途着想,财政部门不得不忍痛割爱,如通江县有一年招收10名财政人员,两年内调离9名,2017年杨柏镇仅有一名财政人员且年龄在55岁以上,现在也只有两名财政干部,不仅承担乡镇财政管理核算职能,还正当村级财务管理核算职能。南江县2015年有14个乡镇财政所无人员,其中寨坡乡财政所会计核算中心均无人员。加之我们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待遇不高,更难长期留住人才,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到基层财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了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岗位设置不全。部分乡镇均存在所长、会计、出纳“基本岗位设置不全,一人多岗”的现象。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基本原则

1. 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坚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合理划分县、乡两级政府支出责任,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监管责任落实出发,将适合乡镇管理的事务全部下放,并赋予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实现财权与事权统一。

2.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结合乡镇财政收入、城镇建设规模、社会事业发展、工业总产值等综合因素,分类调整县乡财政体制,扩权强镇试点乡镇率先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乡镇分步推行,其它乡镇统一实行“收入上缴、支出核定、专项补助、结余留用”财政管理体制。

3. 财力下移,重点保障。财政支出坚持“财力下移、缺口上移”,足额保障乡镇和村级组织基本支出财力,凡是上级安排的建设项目不得要求乡镇配套资金,凡是上级出台的政策性增支项目不得要求乡镇承担。

4. 协同推进,信息互通。凡是在乡镇实施的项目,各部门要事先征求乡镇意见,由乡镇向上申报。凡是下达到乡镇的政策性补助和项目建设资金,县级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主动及时将立项和资金文件传递到乡镇。

(二)科学界定职责职能

(1)履行预算管理职责。预算管理是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乡镇财政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县区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要求,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细化预算编制。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保障顺序,将本级政府所有收支编入预算,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不列赤字,不新增债务,留足预备费,并按法定程序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确保乡镇和村级(社区)组织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等必要的支出。

严格预算执行。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定期向同级人大和县区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切实增强预算约束力。及时公开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收入征管。协助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主动做好非税收入征缴管理,防止收入流失。

(2)履行资金监管职责。乡镇政府是辖区内财政资金监管的责任主体,乡镇财政具体履行监管职责,将各级各部门安排用于辖区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实行分类监管。凡是本级财政预算支出、上级拨付的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和民生保障资金,由乡镇财政直接监管,重点加强补助性资金和项目类资金监管。凡是上级部门直接实施并实行县区报账制的项目,由乡镇财政协管,参与项目事前的立项申报、事中的实施巡查、事后的评估验收,其监督审核意见作为上级有关部门项目立项和报账的重要依据。凡是国家和省级财政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实行县级报账制的专项建设资金,一律不得实行县级报账制,把项目实施权和资金监管权还给乡镇,市、县确定的个别重大项目需直接监管的除外。

严格执行制度。落实中央财税改革政策,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全面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公务卡消费制度等改革政策。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民生建设资金,全面推行支出绩效管理,做到决策科学、管理精细、民主监督。

强化监管措施。建立公示制度,对各项惠民补助资金,要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形式及时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抽查巡查制度,对纳入监管范围的财政补贴资金,要深入农村和农户对发放标准、补助对象、发放程序、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抽查;对项目建设资金,要深入项目点开展巡查,实地查看执行进度。

建立内审机制。乡镇要成立以人大、纪检、财政、工会等部门组成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定期对本级财务和上级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分析、评价。

(3)履行乡村财务和资产债务监管职责。乡镇财政是乡、村财务的监管主体,是乡镇债务的化解主体,是乡镇资产的管理主体。

加强乡镇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和会计核算。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进村级财务“村财民理乡监管”模式,每个乡镇要明确一个村级财务会计核算机构,确定1-2名专(兼)职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并与每个村(社区)级组织签订记账合同。每个村要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会审,对社账进行抽查。乡镇财政要加强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人员业务培训。

加强资产管理。强化乡镇国有和城镇、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做到实物与价值管理相统一,村级组织对建设类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形成的资产要进行登记造册,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债务管理。对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系统锁定的乡镇债务,要通过清收债权、盘活资产和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等方式筹集资金偿债,对化债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严禁新增债务和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凡违反规定新增债务的,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责任。

 (4)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贴近农村、贴近群众和直接服务“三农”的优势,强化公共服务。

落实惠民补助。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补贴资金申报、认定、审核等基础数据台账,实行惠民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机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加大政策宣传。充分发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作用,加大财税法律、法规和强农惠民政策宣传力度,完善补贴政策、标准和金额等公示内容,确保惠民补贴资金政策透明、分配公正、发放公开,提高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支持经济发展。采取财政贴息、保费补贴、政策奖补和PPP模式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调动农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支持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三)合理划分支出范围     

合理划分乡镇事权和财权,实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各县区要根据乡镇发展和管理需要,坚持方便基层和群众的原则,统筹安排,分步下放县区部门驻乡镇办事机构的管理权,依法分批下放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权。各项财政政策和财力要向基层倾斜,到2017年底前,将适合乡镇自主管理的支出全部下放到乡镇。上级安排的民生保障和发展类专项资金,县区要如数安排到乡镇。乡镇财政基本支出责任应包括下列几项,县乡两级财政可根据财力状况增加保障范围。

(1)乡镇人员支出。主要包括政策规定的在职人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含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优待补助、因公致残人员的伤残补助、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人员工作补助等支出。

(2)乡镇公用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培训费、网络维护费和办公设备购置等。

(3)村级组织运转支出。主要包括村(社区)组干部报酬、办公经费、服务群众经费等。

(4)专项保障经费支出。主要包括重大会议(含党代会、人代会)、党建工作、乡人大代表活动、政协联络组工作、纪检办案、人武部工作、资金监管工作等专项经费。

(5)其他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包括乡村基础设施和场镇街道维护、环境卫生整治、乡风文明建设、防灾应急救助、安全生产监管、维稳信访调解、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四)调整完善体制机制

(1)积极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乡镇增收促支积极性,对市委、市政府2014年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的16个乡镇和2015年确定的8个成长型建制镇,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单项指标中税收收入(全口径)达到500万元、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万、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并具备条件的乡镇,分步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科学建立收入分享机制。各县区要科学划分乡镇固定税、共享税、非税收入分成比例。原则上辖区内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入省财政返还县级部分、土地出让金扣除政策规定的各项基金和成本后的净收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所有非税收入县级留成部分100%返还乡镇。

合理确定收入基数。原则上以乡镇近2-3年实现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剔除一次性增减因素)平均数,作为体制调整后的补助基数。

(2)探索建立“收入上缴、支出核定、专项补助、结余留用”财政管理体制。不具备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乡镇,各县区要在确定乡镇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统一预算编制口径,在坚持法律主体地位、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六不变”的原则下,建立“收入上缴、支出核定、专项补助、结余留用”的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收入全额上缴。乡镇辖区内实现的财政收入全额上缴县级金库或县区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基本支出科学核定。县区对乡镇的基本支出财力补助按乡镇人员编制、幅员面积、辖区人口、与县城的交通距离等综合因素进行科学核定,并以核定补助额上浮1-3%作为乡镇机动财力,以上浮后的补助数确定为乡镇财政体制补助基数,于上年11月份前告知各乡镇。

专项支出据实补助。县区安排用于乡镇的各类专项资金,除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资金外均直接补助到乡镇。

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乡镇财政体制补助基数一经确定,若无国家出台重大的人员支出增支政策,年度内一律不作调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结余资金原则上用于消化债务和结转下年使用。

(3)建立基本财力保障和收入稳定增长激励机制。县区财政是乡镇基本财力保障的责任主体,市县两级应建立奖补机制。从201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   万元的乡镇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对县区落实基本财力保障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对乡镇财力进行补助。

建立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乡镇新增政策性人员支出由县级以上财政承担,乡镇公用经费标准不得低于县级部门预算的平均水平,村(社区)组干部报酬和公用经费不得低于省政府规定标准。加大村级公益性建设投入力度,用好用活村级“一事一议”和农户投工投劳政策,支持村级开展公益事业活动。

积极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各县区对乡镇要建立科学、完善、全面的转移支付办法,确保乡镇支出责任所需财力得到保障。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乡镇,其辖区内实现的一般预算收入全额安排支出后,基本支出财力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给予保障。实行“收入上缴、支出核定、专项补助、结余留用”财政体制的乡镇,其所有支出由县区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给予财力保障。

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激励机制。各县区要对乡镇建立以“税收增长激励、消赤减债以奖代补、缓解乡镇困难补助”等激励约束机制。对未实行“分税制”的乡镇,将其辖区内实现的税收收入县级留成部分增量的20-50%安排给乡镇,将非税收入县级留成部分的60-80%安排给乡镇,由乡镇自主安排支出。将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到乡镇。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组织收入、强化管理、消赤减债的积极性,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五)健全机构稳定队伍

(1)健全财政机构。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要求和依法行政需要,每个乡镇必须设立财政所,为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各县区编制管理机构要综合考虑乡镇规模大小、经济发展状况、公共服务强度等因素,在给乡镇下达人员编制时单列财政所行政编制,每个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不得少于3人,实行“分税制”的乡镇和城区街道办事处财政所编制不得少于5人。

(2)规范管理方式。乡镇财政所由同级党委、政府领导,接受县区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乡镇财政干部实行“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方式,乡镇政府要发挥管理的主体责任和作用,主要负责干部的考核、任免和奖惩等行政管理工作,对财政干部年度考核应书面征求县区财政部门的意见,对财政所长的任免应书面征得县级财政部门同意;县区财政部门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主要负责干部的政策、业务培训和区域内调动的审核工作,干部在县乡财政系统内调整岗位的,由县区财政部门书面征求乡镇意见后按干部管理程序办理。

(3)加强队伍建设。财政工作专业性较强,财政人员专业化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通过适当解决乡镇财政干部政治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措施,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新招考录用有最低工作年限的人员,在工作年限未满前不得调动,市、县级部门不得随意从乡镇财政所借用人员。对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优先充实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对长期在乡镇财政所工作的行政编制老同志可优先解决非领导职务,人社部门对取得专业职称的事业编制财政干部给予优先聘用。市、县区财政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定期轮训、持证上岗”的要求,创新培训方式,对乡镇财政干部每3年轮训1次,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廉洁自律的队伍。

(六)切实加强业务指导

(1)配强业务指导力量。市、县区财政部门要成立指导和管理乡镇财政的内设机构,配强专职人员,负责指导乡镇财政建设、建立乡镇财政考核和激励机制、研究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建立完善乡镇和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指导乡镇财政改革和信息公开等工作。县区财政部门要建立对乡镇财政直接联系点制度和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巡查制度。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和附注。会计报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数字反映,附注是对报表数字的文字说明和注释。实践中信贷人员应看完整的财务报告,不能光看会计报表不看附注,附注中隐含着大量的经济活动信息;看会计报表不能只看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应该尽可能看全套的完整的财务报表(含成本表等),最起码一个年度要有一份全面完整的企业财务报告。但在实践中由于企业的原因或是信贷人员的原因或其他原因,往往只看三张表,就表论表,干巴巴的,当然无法吃透企业的全面真实情况,造成调查不深入,分析难到位。

企业财务报告是一个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全面最终的、综合的价值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最终要以数字形式体现在财务报告上。虚假的财务报告传达的是企业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如果信贷人员依赖这样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必将导致信贷人员对借款人偿债能力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如何分析辨识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是一个合格信贷人员的基本功。以下从企业为何作假,如何作假,银行怎样识别三个方面作一分析。

(一)企业为何要作假(或粉饰)财务报告

根据多年来的信贷实践和对各类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企业在财务报告中进行不真实的反映,无非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归纳如下:

1.为了完成考核目标或绩效考核,达到保职位、保待遇、保福利等目的;

2.为了银行贷款或争取授信,把财务报告做得漂亮些,迎合银行的信贷标准;

3.为了进军资本市场或融资需要,进行财务报告的深加工;

4.为了应对税务问题,少缴税,晚缴税甚至偷逃税款而不惜做假账、编假表;

5.为了获取重组改制利益,骗取商务合作、甩掉债务而进行造假;

6.为了获取国家专项资金或补贴,做出迎合有关政策的报表;

7.为了企业自身管理层的利益(如维持市价、获得期权收益、企业形象等);

8.其他。

出于以上种种动机,企业财务报告可能会成为一个“泥人”,会根据需要变幻出不同的形状。或利润大增,或利润大减,或收入猛长,或成本大增等,资产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都不是真实的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一个真实的财务报告无论大小、收人多少、利润高低,都应该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银行信贷调查强调的是客观、真实,看报表首先确定的是其真实性,只有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各种分析才能发挥作用,否则,财务报告不真实,你的各种分析工具分析出的结论可想而知,能否作为信贷决策的依据。银行不怕企业的报表难看,怕的是数字不真实。任何一个企业都要面对各种风险,银行分析的是企业的预期,是未来,而不是过去。有风险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看企业是否有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应对风险的措施及预案。过去的良好业绩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说明企业未来就一定好。当前的经济越来越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变数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的两头(供应和销售)也越来越需要重视,面对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环境风险及自身管理风险越来越现实。这些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风险因素时刻存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时刻产生影响。如果靠造假来迎合一时之需,将是得不偿失,舍本求末。看一看近些年来一些公司由此引起的诉讼、索赔、摘牌、破产、清盘、倒闭等结局,无一不与财务报告造假有关,无一不是其自食其果的结局。

(二)企业如何作假(或粉饰)财务报告

1.假账真做。既企业编制虚假的经济业务,之后按照会计处理流程进行下去。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上不断揭露的某些企业就是采用大量的虚构销售收入及交易的方式造假,给各方债权人及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令人震惊和痛心,教训深刻。

2.账实表假(改表不改账)。即直接改造报表数字,不改变账面数字。完全是在糊弄报表使用者,如被发现则以笔误、差错掩饰,打补丁了事,蒙混过关。

3.打球。利用现行的财务制度赋予企业的权利,在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确认上玩“能耐”,使得数字多也行,少也行,高也行,低也行,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以至于有些会计人员形象地幽默“利润是算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甚至出现有些不会配合当权者的业务人员无法继续干下去的现象,要么穿着玻璃小鞋(看不见,能觉着)。

4.操纵各项计提。会计上有八项计提(坏账、减值),目的使得企业做实资产,防范风险,储备后劲。但有的企业念歪了经,人为地、随意地操纵计提工具,达到调节资产、利润的目的。

5.连环行动。现在有些企业的产权关系、股权关系、关联关系等复杂而隐蔽。不良企业会在关联关系上“玩太极”,在关联交易上“玩花哨”,将资产、利润等利益在关联方之间倒来倒去,“合理”转移,达到各方“按需”而用。

6.金蝉脱壳。利用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股权重组、企业改制的时机,随意调节、捏造会计数字,将包袱甩给老企业,将优质资产重新注册为新企业,悬空银行资产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造成债权人有账要不回。

7.避重就轻。在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中,有意隐瞒或有债务(或有事项),有意隐瞒关键的重要信息,或打时间差,在信息披露上“后改前”、“打补丁”,造成企业股价的“猴性”波动,损害投资者利益。

8.其他手法。

(三)怎样识别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1.通览财务报告。根据掌握的企业基本情况,按照一般的逻辑进行总体把握分析。考虑企业内外情况、所处行业状态,同业竞争程度、宏观面走向、企业管理层以往的诚信度、当地媒体评价等,以一个信贷专业人员的职业敏感进行职业判断,形成总体概括。这样可以初步发现企业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点,对重大的报告项目标注“红旗”标志,为以下的详细分析点明方向。

2.研读审计报告。在日常信贷实践中一般都要求企业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信贷人员要对审计报告的结论进行认真研读。审计报告的四种结论意见分别昭示着企业的四种可否信赖的财务报表。首先,要看审计报告是无保留意见还是其他三种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在分析时对无保留意见也要具体看是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还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其次,要看审计报告的明细,特别是会计报表项目的明细,从明细反映中找出问题和重点。再次,将审计调整后的会计报表和审计前的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其差异的程度是否对最终判断产生影响。对保留意见型的审计报告,要看审计师保留的是什么意见,有必要的话信贷分析人员要进行二次审核,作出取舍,其程度是否影响到债权的安全。对审计师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企业当然还是“慎贷”的好,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3.利用会计钩稽关系验证。会计报表是一个逻辑整体,自身带有钩稽捻子。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都有钩稽对应关系,从这些对应关系出发,可以进行报表真实性的逻辑验证。

4.反向验证。即通过其他相关报表验证。如通过纳税申报表验证收入的真实性,通过财政报表验证利润的真实性,通过查验会计凭证,核对账簿验证会计报表数字的真实性(发现是否账实表假、假账真做)。通过银行现金流量验证利润增长的真实性。通过行业指标的一般变化验证企业指标的个别变化是否正常。

5.指标分析。通过计算一系列的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进行比率分析,一般可以发现异常变动,揭示风险。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报告 披露 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 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WWW站点数约15153个……不久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财富》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 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 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 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 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

2.互联网的特性导致网上财务报告产生了许多在传统传播媒体(印刷媒体)下不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受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发现网址和进入难易、披露信息的数量、信息传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载和分析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受信息消费者“网上冲浪”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此项暂未列入本次调查)。据观察,各调查对象的网站状况、披露策略和披露结果很不一致。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我们应该提醒信息提供者,他们的网上仍应遵守现存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免误导读者或发生潜在问题。同时,在衡量和评判网上报告优劣之时还应结合考虑网上报告的特殊性,对此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事务协会的《“最佳互联网年度报告”指南及简要说明》中列示的最佳实务要求值得借鉴。这份最佳实务的要点包括:(1)年度报告要能独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网站。(2)提供及时的信息。(3)能发挥电子媒体的杠杆作用,而不仅仅是复制报告的印刷版本。(4)应考虑电脑的屏面效果,而非页面效果。(5)灵活地使用pdf文件,使报告易于下载。(6)规定醒目的标志(路标)和网站图。(7)适当的提示能有效地导航。(8)保存历史记录,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9)具有反馈机制。(10)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投资者协会。(11)使用多币种和多语言,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12)提供价格信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趋势。(13)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也为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英特尔、微软等在网站中留给使用者公司财务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址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ü?チ??岣卟莆裥畔⑾喙匦缘呐?Φ龋?庑┚?橹档梦颐茄?啊O啾戎?拢?颐堑耐?媳ǜ嬖谂?都际鹾捅ǜ婺谌莸确矫娑蓟褂写?慕??br> 3.关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由于目前网上财务信息的本实施管制者监控,且网址中的内容又可以经常变换。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离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或增减原按法定要求进行的披露。因而,对信息者应进一步明确其提供信息的责任;使用者应关注所读信息的可靠性;监管者应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如开展网上审计;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存档性财务信息网点,以牵制公司网站中的财务披露。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不致于承担太大的牺牲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风险。

4.关于网络会计研究。网上财务报告实践发展很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看来网络会计的研究和对网上财务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滞后于实务,现应大力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实务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年

2 《电子发展与决策》第1期第5页

3 J Figg.Study Urges Online Reporting Standards, The Internal Anditor, Feb.2000

4 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的通告.1999.12.28

5 上海证券报.2000.6.29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报告 披露 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 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 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 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 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 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

2.互联网的特性导致网上财务报告产生了许多在传统传播媒体(印刷媒体)下不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受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发现网址和进入难易、披露信息的数量、信息传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载和分析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受信息消费者“网上冲浪”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此项暂未列入本次调查)。据观察,各调查对象的网站状况、披露策略和披露结果很不一致。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我们应该提醒信息提供者,他们的网上仍应遵守现存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免误导读者或发生潜在问题。同时,在衡量和评判网上报告优劣之时还应结合考虑网上报告的特殊性,对此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事务协会的《“最佳互联网年度报告”指南及简要说明》中列示的最佳实务要求值得借鉴。这份最佳实务的要点包括:(1)年度报告要能独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网站。(2)提供及时的信息。(3)能发挥电子媒体的杠杆作用,而不仅仅是复制报告的印刷版本。(4)应考虑电脑的屏面效果,而非页面效果。(5)灵活地使用pdf文件,使报告易于下载。(6)规定醒目的标志(路标)和网站图。(7)适当的提示能有效地导航。(8)保存历史记录,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9)具有反馈机制。(10)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投资者协会。(11)使用多币种和多语言,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12)提供价格信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趋势。(13)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也为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英特尔、微软等在网站中留给使用者公司财务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址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üチ岣卟莆裥畔⑾喙匦缘呐φ龋庑┚橹档梦颐茄啊o啾戎拢颐堑耐媳ǜ嬖谂都际鹾捅ǜ婺谌莸确矫娑蓟褂写慕?br> 3.关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由于目前网上财务信息的本实施管制者监控,且网址中的内容又可以经常变换。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离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或增减原按法定要求进行的披露。因而,对信息者应进一步明确其提供信息的责任;使用者应关注所读信息的可靠性;监管者应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如开展网上审计;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存档性财务信息网点,以牵制公司网站中的财务披露。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不致于承担太大的牺牲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风险。

4.关于网络会计研究。网上财务报告实践发展很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看来网络会计的研究和对网上财务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滞后于实务,现应大力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实务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年

2 《电子发展与决策》第1期第5页

3 j figg.study urges online reporting standards, the internal anditor, feb.2000

4 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的通告.1999.12.28

5 上海证券报.2000.6.29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报告 披露 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 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WWW站点数约15153个……不久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财富》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 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 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 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 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

    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县村社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农村财会队伍建设逐步得到重视。村会计队伍得到优化配备三台县村会计708名,其中委派会计80名,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镇乡22个,会计委派涉及的村304个;建平、中新、中太等镇乡在县农业局组织村会议培训的基础上,另行对村社财会人员作了业务培训。

(三)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大面积执行落实

(四)集中保管村社财会档案资料工作初见成效。按照三纪发[]11号、三农知[]13号等文件规定。目前,大部分镇乡已落实了村社财会档案资料由乡镇统一保管的制度,有效遏制了会计变动不移交档案资料和会计资料丢失、霉变等问题。

(五)部分镇乡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比较具体。如新鲁、中太等镇乡制定的村社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内容较具体,可操作性强。

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镇乡管理人员不落实,认识不到位,村社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困难。乡镇机构改革,镇乡不设农经干部编制,原农经干部分流到其他岗位。目前,一些镇乡从事村社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从未干过此项工作而根本就不懂村社财务管理的新手,有的虽是熟悉业务的原农经干部,但由于分流后新岗位的工作任务重,导致其难有时间和精力抓好村社财务管理工作,致使村社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得到落实。

(二)部分地方村会计人员变动频繁,新手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村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差,责任心欠缺,个别镇乡委派会计反映报酬偏低,存在思想情绪,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仍有部分地方民主理财工作不够落实,财务公开欠规范。一是部分地方民主理财小组未履行审核支出凭证的职责,已入账的支出凭证上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章;二是部分地方财务公开欠规范,未逐笔公布财务收支,公开内容粗糙不易看懂,有的因记账不及时而无法公布,有的村公开栏损毁未及时修补,有的村公开栏做在村民房墙上,被秸杆农具遮挡无法观看。

(五)审计工作难开展。由于镇乡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机构和人员不够落实,加之缺乏必要的审计工作经费,大部分镇乡的村社财务审计和村干部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开展。

措施及建议

(一)认真落实好镇乡农经工作管理人员。建议三台县人事部门在人员调动、招录时,从素质方面尽量考虑镇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从事农经管理工作的人员配备问题,给缺乏农经管理干部的镇乡配备好有相应业务技术专长的管理人员;建议镇乡人民政府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好农经工作管理人员,做到人员到位、思想认识到位、业务开展

到位,确保农经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村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村社会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调换,村社会计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镇乡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考核批准,报县农经部门备案。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镇乡,必须选聘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担任委派会计。村主要干部的直系亲属不得任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

(三)加强培训指导和检查考核。县农业主管部门及各镇乡人民政府均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强化监管,切实加强村社财务管理。

(五)进一步做好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一是要严格执行村社财务工作流程规范。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章,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具意见,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章,再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二是每季度末次月20日前,必须按规定的审核程序将村社财务收支以便于群众观看的形式向村民逐笔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撤地设市以来,根据市、区职能划分,市区范围内的高中归属市管理,现共有四所高中学校,分别是中学、二中、师专附高、职高。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集聚,就学需求不断增加。为确保初升高比例,提高公民素质,市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地缓解了就学压力。通过对近几年来市属高中学校教育经费运转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提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对促进高中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合理分配财政资金,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今年3月份,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市直属的四所高中学校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人员情况。四所高中共有教职工828人,其中在职724人,离退休104人;共有210个班,在校生9829人。

(二)资产负债情况。四所学校共有资产总额1536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3234万元,流动资产993万元;负债总额为2087万元,其中银行贷款为1100万元;净资产为13084万元。

(三)收支情况。四所高中总收入为6366万元,经常性收入(不包括基建拨款,包括择校费收入)为5502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补助收入为1876万元,占经常收入的比例为34.1%;经常性支出总额为5655万元,超支153万元,其中中学结余19万元,师专附高超支220万元,二中结余43万元,职高结余50万元。

(四)教职工收入情况。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不包括基建支出)的比例为65.1%,其中中学76.75%,师专附高53.99%,二中67.49%,职高60.18%。四所高中在职教师年平均综合收入为44494元,其中中学45167元,师专附高35164元,二中44391元,职高46708元。

(五)财务管理情况。四所学校都建立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奖金福利分配制度,经费支出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度。会计资料基本做到真实、合法、完整,报销手续齐全。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五种不良现象:

(一)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有些学校认为,财务会计工作是总务部门和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学校只要搞好日常教学管理,抓好升学率就可以了,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会计人员对新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不了解,只关心资金库存、不注重资金性质,不善于监督管理。

(二)不动产管理不善。在资产管理方面,目前多数学校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认为只要把“钱管好就行了”,管理意识淡薄,固定资产维护差、报损率高,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部分学校未按照规定处置固定资产,未经批准就随意购置、出租、处置资产等。随着政府对高中学校基本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固定资产在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三)预算执行不规范。多数学校能够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及时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但在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专项资金与正常经费混用、扩大支出范围、人员经费占用公用经费,公用经费占用专项经费、占用往来款等问题,没有做到按预算计划使用财政资金、及对资金运用进行分析、评价、监督,失去了编制预算的意义和作用。

(四)代管资金管理粗放。学校基本上能够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并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专户。但是在代管资金的管理方面就明显不足,代管费没有按年级、班级进行认真、详细的核算,而是笼统记帐,超范围使用代管费。在学期终了未进行清算,使“专款专用,及时结算,多退少不补”成为一纸空文。

(五)核算和监督职能不到位。《会计法》规定,会计有两个基本职能,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而现今学校中,往往只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人员只记记帐,算算帐就行了,忽视会计的监督职能,未能就资金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学校年度预算收支未实现平衡,经常性经费出现红字。且学校负债金额大,4所学校共计负债1483万元,及时清偿债务有一定的困难;奖金、福利发放不规范。目前对各校发放名目众多,而课时补贴、奖金等又没有规定的标准,学校之间存在互相攀比情况,致使事业经费运转紧张,经常性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比例过大,人员支出总额连年快速上升,严重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增加了财政压力。

2、教育择校费管理较乱。根据丽计费管253号文件规定,择校费应专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而四所高中普遍存在择校费与正常经费捆绑使用的情况,与批复预算时要求的择校费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不符。

3、基建经费管理不规范。四所高中学校目前都有基建项目,只有丽中单独开设基建账户,且四个学校均未按照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设立基建账分账核算。由于行政经费和基建经费混用,导致经常性经费对基建经费的占用,严重超支,如师专附高超支了220万元。单独开户的因没有事前监督的手段,也存在移用基建资金现象,如丽中共从基建户划转133万元到行政户用于弥补经费不足。

4、未按规定提取和支付助学金。按照有关规定,高中学校要按学费收入的10%提取助学金,其中70%要用于困难学生补助。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四个学校均未按年度预算批复的要求提足助学金,提取的助学金也只发放了一部分,应付未付的助学资金越滚越多。

5、会计核算不够规范。①专项收支基本未单独核算,市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的专项经费、省补助的项目经费基本上都没有按规定单独核算,无法反映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各项目如同虚设。②会计科目使用不够规范,如择校费、代管费的收支、住房公积金的扣缴等会计核算业务做法五花八门,没有按有关规定使用会计科目。③会计核算不够明细,如“事业支出”科目下未设二级科目核算,不同科目的收支并入同一笔凭证,不利于准确反映会计信息,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材料。④科目设置不规范,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设置未按财政部的文件要求作调整,仍按的规定设立“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各科目。⑤会计科目的年终结转不规范,如“事业结余”科目余额年终未按规定结转到“事业基金”科目,而是结转到下年度使用。⑥资金支付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学校财务报销未能按财务管理规定取得正式发票,白条子给予报销的情况较多;一些大额支出采用现金支付。

6、固定资产购置未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手续。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在购置教学设备等属政府采购范围的物品时,意识淡薄,未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手续,违反了《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

三、加强高中学校财务管理的若干建议

促进高中教育事业发展是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供给要充分地满足社会需求,建成一批质量高、条件好的示范高中,大幅度提高高中学校教育质量,并积极鼓励各种力量办学,逐步建立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高中段教育事业中肩负重任。特别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正在建立,财政资金的使用重点将逐步转移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上来。高中教育作为社会公共需求的重要内容,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之一。财政部门要认识发展高中教育事业的重大意义,切实转变财政职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从经费供给和加强支出管理两方面入手,必须充分认识到经费保障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相适应,资金的供需矛盾是长期存在的,仅仅一味地强调增加投入,不仅现有财力不允许,而且在管理缺位的情况下,还会陷入投入越多,浪费越多的怪圈。通过强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同样多的钱办更多的事。

(一)继续加大市财政对高中学校的经常性经费的投入。四所高中学校属定额补助性质,市财政对四所高中学校的经常性经费定额补助1876万元,占学校经常性总收入中的34.1%。由于高中学校教学资源紧张,部分学校扩班并增加了许多教师,如定额补助基数未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年度收支平衡难度的加大,出现经常经费占用了专项经费、助学金和择校费等情况,影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为此,市财政在总支出零增长的情况下,按编制内教师年人均3万元的标准增加高中学校定额补助基数8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高中学校的经费状况,也为加强择校费等资金的专项管理创造了条件。今后学校在编制内增人财政相应增加定额补助,并随新的增人增资政策的出台相应调整补助标准。

(二)积极向省财政争取补助,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近几年来,省财政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对县市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了多项专项资金,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学校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如丽中和职高应根据新丽中、新职高的建设规划,向省财政争取教育基建资金;二中、师专附高应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工作;职高还可以争取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和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补助资金等。市财政将多渠道筹措资金,按规定要求做好省补助项目的配套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得高中学校的教学条件、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加强对学校分管财务校长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校领导的管理意识,提高理财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关键。建议采取业务研讨、实地考察、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定期进行财税、会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交流,切实提高学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会计人员核算与监督的职能作用。

(四)探索财务管理的事前监督机制和教育、财政部门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机制。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务支出制度,克服一方面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问题,建议将四所高中学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或财政集中支付教育分中心管理,统一采用“金财软件”,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远程报账、自主核算”的模式,重点对学校的专项经费预算执行、奖金福利分配和学校负债规模等方面进行事前控制,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高中学校的经常性业务指导,规范教育经费管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实行工资统发,规范奖金发放。随着财政经费补助定额的提高,建议将高中学校纳入工资统发范围。同时规范学校各类奖金发放的名目和标准,各学校不得任意提高奖金、福利发放标准,或占用各种专款来发放奖金、福利,努力解决学校间教师待遇相互攀比的问题。

(六)建立绩效跟踪评价和定期检查制度。对高中学校的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完善考评体系,确保专项资金合理使用,并以此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同时对高中学校的财务运作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学校切实解决存在问题,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

财务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主任离任审计中发现,当前我乡村级财务管理突出以下问题。

1、财务制度不完善。有的村没有制订财务管理制度,有的村财务管理制度与现行实际情况不适应、不配套,出现脱节,有的村虽有财务管理制度,但缺乏资金收入、使用及效益措施,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健全、规范,接受群众监督乏力。村干部往往都掌握有一定的经济大权,既管钱又用钱,收不入账,公款私存私用。有些村随意借村集体收入,借钱后给一张白条,有的甚至连白条也不给,不断出现违纪现象。

2、账薄设置不规范。一些村会计各自为阵,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记帐方法不统一,账账不符、账款不符、账实不符、有账无证、有证无账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村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专项支出等项目记录不全。因没有完整的财务记录,既不能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和全面反映本村的财务活动状况,也不利于财务公开和财务监督。

3、会计手续不齐全。有的村财务原始凭证不规范,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事由,无审批人签字。一些出纳收付款后不及时记账,仅凭脑子记忆,甚至凭印象自制凭证,盘点库存时,现金不是多就是少。

4、凭证审核不严格。财务开支本应由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而有的村支书签、主任也签,签批不问清红皂白,来者不拒,明知超标准或开支范围不合规,因怕得罪人,故意大开绿灯。

5、财务收支无预算。有相当部分村年初资金收支无计划,往往是有钱乱花,无钱借花,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是年终决算一片红。

6、会计档案不健全。许多村根本没有村级档案室,会计档案资料无法集中管理,会计资料只好长期放于会计或出纳家中。一些会计人员不按规定装订发票,年终将帐本和单据用报纸一包,随便乱丢。换届后干部变动时不办理移交手续,各管各的包包账,造成账簿和凭证丢失、鼠咬、虫蚀和霉烂。

7、资金使用不合法。有的请客送礼,有的公款旅游,有的滥发实物、补贴、资金,甚至还存在着干部挪用、侵占公款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或较好的村,问题尤为突出,支出结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8、会计队伍不稳定。有的财会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选为村干部,有的不愿挂个会计把自己捆在家里,而外出打工不愿从事会计工作。加之村会计一般随主要干部变动而变动,一任书记,一任会计,变更频繁。且相当一部分村财务会员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窄,业务素质差,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综合分析核算能力,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难以起到监督管理财务的作用。

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本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症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忽视财务管理。一些村负责人头脑中没有财务管理这根弦。一是工作忙无暇顾及;二是对财务管理认识不清;三是怕管紧了不好办事。因而,对农村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滋生和助长了某些违法乱纪行为。

2、制约措施乏力。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形同虚设,组长多数有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兼任,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挫伤了群众民主理财的积极性,客观上助长了部分人员违法乱纪的侥幸心理。

3、收支管理不严。一是缺乏内部监督,村级会计大多是村干部,无法独立行使职权,不能发挥财会监督作用。二是缺乏外部监督。监督村级财务实际是个空白带,这就给法制观念淡薄者有可乘之机,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4、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农村财力人员大都文化不高,未受过专业培训,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差,连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财经政策、法规都不懂,记账时漏洞百出、笑话连编。

三、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规范我乡村级财务管理。

1、加强领导,强化法制意识。领导重视是抓好村级财务工作的关键,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特别是乡村主要领导应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支持财务工作,为农村会计人员撑腰壮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增强法制观念。

2、明确归属,强化监管职能。《会计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乡财政既有分配职能又有监督职能,由其监督管理村级财务工作是顺理成章的。其理由是:一是乡财政所作为乡财政的综合部门,大部分工作都要与村组打交道。因此,对其财务进行监督管理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村财务是农业财务的组成部分,纳入乡财政管理,有利于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监督和考核。三是乡财政所有相对充足的人力,并在经济管理、财务处理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监督管理村财务工作是完全可行的。

3、完善制度,强化约束机制。一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应着重抓好从村级收入计划到资金使用、资金监督等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建设。包括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管理制度,定期向财政部门报表制度,收入、支出帐目公开制度,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制度等。二是严格管理制度。要坚持钱帐分管,会计管帐,出纳管钱的原则,严格审核原始凭证的手续是否齐全(事由、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做到帐款相符,帐物相符,帐帐相符,日清月结。三是要坚持支出一支笔与村委会集体审批相结合的方法,彻底杜绝人人用钱、个个批钱的混乱现象。四是完善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审批制度。财政所应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分析测算村级当年预算收支情况,形成收支计划报同级党委、政府、人大审批下达,村级必须遵照执行,并定期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强农村财务监督,重点检查是否有擅立收费项目,财政部门审批的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私设小钱柜;是否坚持一支笔审批原则。同时,要实行干部离任必审,财务人员交换必审,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必审,有重大问题的人或事必审的四审制度。每审必须一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根据情节严重,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应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