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

节能改造论文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利用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生产装置的管理水平和节能降耗已是各企业首选的手段之一。高压变频节能技术随着国内一些生产厂家研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接近世界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并以产品性能稳定、价格适宜深得国内企业广泛接受和应用。

巨化集团公司热电厂#8炉为280T/H锅炉,采用双引风机式,风机型号为Y4-60-11N022.5D,配置功率为630kW,电压为kV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风门采用档板调节,正常运行开度为50%左右,形成档板两侧风压差,造成节流损失;同时风机档板执行机构为大力矩电动执行机构,故障较多,风机自动率较低。为此我们对引风量调节进行变频调速技术改造,以达到节能降耗及提高调节自动化水平。现就改造过程中的一些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2变频器容量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变频器容量大小的选择与电动机容量相同,这样能满足电机在额定出力内进行不同转速的调节。但在现实生产工作中,根据实际运行工况来选择合适的变频器容量,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节省变频器投资及减少配套设施。我们根据我厂#8炉引风机的配置及正常运行工况,了解到当时设计人员考虑风道内装有脱硫装置以及档板开度在70%左右调节特性较好,所以配置了630kW的电机。同时我们也对额定工况下引风机功率进行了分析,在各种工况下引风机功率都不会大于350kW。我们认为如果采用变频调速,风门全开,节流损失会较大减少,风机的功率将更不会大于350kW。为此,选择容量为400kW的变频器应能满足上述风机在各种工况下不同转速调节的要求。

3采用变频调速后的效益预测

利用变频器作为风量的调节器,最直接的效益就是节能降耗。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的改造对象进行初步分析计算,以了解改造后节能的投资回报率及风机运行的一些基本参数。

采用变频调速的主要特点是消除或减少档板的节流损失,节能的效果与风机的性能、运行工况、档板的开度等有关。下面就例举我厂#8炉风机改造测算情况作一介绍。

3.1引风机的性能曲线

3.2引风机的实际测量

3.3利用相似理论分析风机采用变频后的参数

图1中AB曲线是风机性能曲线,在近似额定转速下,表示风机流量与风压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运行工况中表2所示,风机全压、流量参数只需在图1中C点运行。在没有改造前,风机电机转速不能变,只能靠风门节流。采用变频调节,风门全开,可根据工况所需的风机全压、流量来改变转速。根据风机相似理论,风机性能参数之间关系为:

Q/Q0=n/n0

P/P0=(n/n0)2(P/P0)

式中:Q—风机流量

P—风机全压

n—转速

ρ—介质密度

根据上述关系以及表2所示的运行工况,风机变频后的运行性能曲线下移为图1(abc)所示,其关系式为:

Qa=QAn/n0(1)

Pa=PA(n/n0)2(ρ/ρ0)(2)

Qb=QBn/n0(3)

Pb=PB(n/n0)2(ρ/ρ0)(4)

3.4相关参数估算

(1)表2工况下转速计算:

从图1(abc)性能曲线所示,为了方便计算,近似认为性能曲线成线性关系,即:

(Pc-Pb)/(Qc-Qb)=(Pa-Pb)/(Qa-Qb)(5)

由(1)~(5)式可求得变频后的风机转速为:

(2)风机全压效率估算:

风机有效功率=全压*流量/1000

风机全压效率=有效功率/轴功率

由表1提供的工况A和工况B数据可得,风机的全压效率为0.785和0.726。因此变频调速后的风机全压效率可按0.75进行估算。

(3)变频调速后功率估算

风机有效功率=全压×流量/1000

风机轴功率=风机有效功率/全压效率

电功率=风机轴功率/(变频器效率*电机效率)

其中:变频器效率取0.96,电机效率取0.95。

计算后参数汇总见表3。

3.5效益估算

对比变频调速前后的电功率:#1引风机减少电功率230kW,节电率为67.8%;#2引风机减少电功率195.65kW,节电率为61.7%。

以上是理想条件下的节电率。在实际运用中,为了考虑变频器故障切换为工频运行时,风门需保留它用。变频调节运行时风门尽管全开,还有一定的阻碍,影响计算结果。另外,各种运行工况的不同,节电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实际节电率要比以上估算结果有一定的出入。但从以上结果来看,节电显著,值得改造。

4变频器性能的选择

利用变频调节技术无疑要在原有的回路中加装一套变频调节设备,也就是说如该产品性能不好,将增加一个设备故障点,影响机炉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变频调节器的性能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在选择时除了考虑一些常规的性能指标外,还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设计上是否相对有其特点,选用的元件是否稳定、成熟;产生的谐波分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电源短时中断恢复时对其影响程度;个别元件故障时能保持短时间的运行等功能。

目前,市场上高压变频器产品较多,变频调节类型也有多种。一般说来,国外有的产品其元件及性能应较好,但价格较高,同时与用户意见的交流、售后服务较为困难。

我们在对风机调节系统改造前,收集、了解了国内一些调节装置的资料,并进行了比较,最后选择了北京利得华福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其主要特点有:

(1)该装置由移相变压器、功率单元和控制器组成。移相变压器副边绕组分为三相,21个功率单元,每相由7个功率单元串联构成,每个单元的主回路相对独立,可等效为一台单相低压变频器,便于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

(2)每个功率单元电路为基本的交-直-交单相逆变电路,整流侧为二极管三相全桥,构成30脉冲整流方式,通过对IGBT逆变桥进行正弦PWM控制,得到每个单元的输出。然后将每相7个单元的输出串联成星形接法,通过对每个单元的PWM波形进行重组,得到阶梯正弦PWM波形。这种波形正弦度好,dv/dt小,谐波分量少于国家规定标准。

(3)当某一个单元出现故障时,内部软开关自动导通,将此单元旁路,由其他单元的继续运行。

5引风机变频器的控制与调节

我们所应用的HARSVERT-A06/050变频器可通过在控制柜门“远控/本控”开关的切换实现“本机控制”与“远方控制”。我厂“远方控制”与原有的DCS连接,在引风机控制画面中增加了变频器画面,与变频器输出接口联接,进行数据通讯,运行人员可以通过DCS中的画面对引风机和变频器的工作电流、转速以及运行、停止、故障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另外,变频器的控制调节还通过负压调节器接受炉膛负压信号和来自送风系统的前馈信号,综合运算后经手、自动切换单元输出4~20mA到变频器的控制端,调节变频器输出电源的频率,从而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改变引风量,达到稳定炉膛负压的目的。

与常规的控制调节系统比较,系统结构、运行操作方式基本不变,主要区别在于由调整引风门开度改为调节引风电动机转速。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运行,当一台变频器故障时,联跳相应引风机开关,短时出现单边运行。将故障变频器隔离后,引风电动机可切换为工频运行,风量仍由风门档板调节。

6系统调试

变频器安装后,投入系统运行前还需进行必要的调试,其目的主要是检查所选择的变频器其性能、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主要内容有:

(1)具备条件:

a)相关变频器工作的一、二次设备安装、组态完毕;

b)变频器柜内变压器耐压试验、直流电阻测量合格;

c)6kV电缆、变频器闸刀柜内支持瓷瓶、避雷器等试验合格;

d)检查各接线正确、紧固;

e)变频器参数设置正确;

f)引风机等机务设备具备试车条件。

(2)试验项目:

a)闸刀闭锁功能试验:主要检查出线闸刀和旁路闸刀的机械闭锁功能;“高压允许合闸”闭锁功能;防止带负荷拉合闸刀功能。

b)静态调试:将变频器控制电源送上,引风机开关处于试验状态。检查“本机控制”(触摸屏控制)、“远方控制”(DCS控制)时的开关动作状态及变频器面板、DCS画面上的各种状态显示是否正确对应。

c)动态调试:引风机开关、变频器柜将正式通电。分别检查“工频旁路”状态以及“变频控制”状态下,在DCS上或变频器面板上操作引风机、变频器的启、停、调是否正常,转速、电流是否下确;在“工频旁路”状态时与“变频控制”状态时的转向是否一致;在“变频控制”时人为模拟故障保护动作、信号是否正确。

d)带负荷试验:主要了解正常运行工况下引风机、变频器的风量、电流、转速(频率);检查变频器额定输出电流时的电机转速、变频器频率。以便确定变频器的“始动频率”值以及是否投用限流功能。

e)动力电源切换试验:变频器在正常运行时,电源发生短时波动或工作厂用电中断备用电切换成功,这时变频器应不发生跳机。

7变频改造后的效果

(1)效益比较:

我厂#8炉#1、#2引风机于2003年7月1日改变频调节正式投用,7月8日测试数据如表4:

从表2、表4中可以看出,经变频改造后,在满足锅炉负荷约260T/H燃烧的情况下,风机输入功率明显减少,分别由339.00kW、317.00kW降到162.00kW、167.143kW;风机单位电耗也由1.282kWh/t、1.219kWh/t降到0.608kWh/t、0.623kWh/t,节电率分别为52.57%、48.89%,每年可节省厂用电200多万kWh。

(2)改为变频调节后,对其它设备的影响有:

a)避免了电动机启动时对电机的冲击损害。

b)提高了引风机的自动控制能力。

c)由于转速的降低,对风机的叶轮、轴承等寿命得以延长。

8结束语

我厂变频装置于2003年7月1日正式投运以来,由于其他原因变频器正常中经历了电源中断切换、单边引风机变频器运行等异常情况的考验。北京利得华福公司生产的高压变频器以其可靠的运行性能及良好的节能效果深得用户的信赖,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2篇

拆除并更换现有4台罗茨风机,项目实施后现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设备稳定性增强,设备维修成本降低,设备运行能耗降低。更换后具体指标要求如下:1)风机供风量及出口压力保持不变,标准状态下最大供风量Q=1800m3/h,压力P=147KPa。2)风机整机运行效率大于80%,叶轮效率大于90%,年运行耗电量节约15%~20%。3)风机出口最高温度不得超过环境温度+60°。4)风机集气罩外监测噪声≤85dB(采用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GB/T2888—91)。

2工程特点及难点

鼓风曝气是废水好氧处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水深越深,充氧能力越强,氧利用率越高,从理论上讲,风机出口风压越高,水池越深,对于废水站充氧曝气越有利,但受流体升压原理、机械加工精密度及设备性价比的限制,污水处理用风机设计出口压力小于1个大气压(10m水柱),好氧池水深设计低于10m,在该条件下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最好。部分钢厂焦化废水处理站好氧池池深及配套风机式。宝钢焦化废水处理站有好氧池6座,每座长×宽×深=16.00m×16.00m×11.6m(地上5.3m,地下6.37m),有效水深10.67m。此水深相比较国内焦化废水处理站好氧池池深多为7~8m,有效水深6~7m的条件,对风机的要求更高。合理选择风机的类型,是该节能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难点和关键因素。

3工程设计

3.1风机选型

鼓风机由转子、轴、叶轮、轴承、同步齿轮、联轴器、轴套、机体、底座、系统等部分组成,按类型可分为:离心式风机、罗茨风机、回转式风机和水环式风机。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离心式风机或者罗茨风机,离心式风机又分为多级离心式风机和单级离心式风机两大类,根据工况不同均有实际应用。各类风机的优缺点说明,为节约用地、增加设备稳定性、提高效率节省能耗,本次设计采用单级离心式风机替代罗茨风机的方案。单级离心式风机主要有涡轮传动式、磁悬浮式、空气悬浮式三种。磁悬浮式及空气悬浮式单级离心风机对小风量低压力工况运行效果最好,造价低,经济效益最明显。在出口压力大于10m的工况下无运行实绩,原因在于随着风量增大,压力升高,产品成熟型号的变少,设备稳定性变差,当配套电机用电量高于200kW时,需要增加高低压变频器,导致价格陡升,价格优势不明显。项目综合考虑一次性投资、运行稳定性等因素,本次改造采用涡轮传动单级离心式风机(以下用离心式风机)的方案。

3.2主要设备参数

1)曝气用离心式风机共设计3台(2用1备),标准状态下单台风量Q=6900m3/h;出口风压P=147kPa,配套电机N=315kW,电压3kV,保证系统最大供风能力不变。风机含本体及进口扩压消声器、出口柔性接头、放空消声器、放空电动阀、出口止回阀、整机隔声罩、现场控制柜及集中控制柜、专用工具及随机备品备件。风机吸排气系统选择带进出口导叶,具备进出口导叶连动控制功能。风机配套油路系统及风管的控制及保护。控制采用现场操作,中控室监控的控制方式。2)离心式风机出口温度夏季极端气温100℃,远远高于好氧池实际控制水温33~35℃,需在每台风机出口增加空气换热器,换热器处理风量6900m3/h,换热器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设备进口压力1.47MPa,出口压力1.40MPa,换热器用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单台换热器循环水用量15m3/h,进口温度33℃,出口温度45℃,循环水就近从地下3m管沟中接出。3)罗茨风机为容积式风机,出风主管径DN400,风管流速30m/s。改用离心式风机后,若风速过高会导致实际流量—压力曲线发生偏移,离心式风机无法在高效区运行,设备故障率高、能耗高、使用寿命减少。因此需控制风主管流速理想流速8~10m/s,保证喘振裕度在100%~110%,需将出口主管径更换为DN700,管材采用不锈钢304管,路由不变。从风机出口汇总后爬升经过缺氧池顶部达到好氧池后分入各用气支管。

3.3工艺布置

风机区域占地面积312m2,长×宽=26.00m×12.00m。原地拆除4台罗茨并更换为3台涡轮传动单级离心式风机,单台设备基础长×宽=5.20m×2.60m,空气换热器安装在出口管道上。为保护设备防止潮湿,顶部加盖挡雨棚,棚内设计5t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1台,跨度8m。

3.4节能分析

不同的运行工况,离心式风机在不同流量对应的运行功率。根据现场实际运行要求,对标准状态运行用电对比,结果如下:1)极端工况(占全年1/4)风量为13800m3/h时,罗茨风机开3台,离心式风机开100%,年用电量:罗茨风机为578.16×104kW;离心式风机为457.27×104kW。2)正常工况(占全年3/4)风量为9180m3/h时,罗茨风机开2台,离心式风机开66%,年用电量:罗茨风机为385.44×104kW;离心式风机为15.36×104kW。3)年综合节约电量=离心式风机用电量—罗茨风机用电量为82.79×104kW。综上所述,采用离心式风机对于节约用电效果好,年节约用电可达82.79×104kW,年节约用电19.09%。按工业用电单价0.79元计,年节约费用65.4万元人民币。

4工程投资及运行效果分析

4.1工程投资

该工程总投资约1000万元(不含增值税),其中:设备费约700万元,建筑安装费约120万元,动产类材料费约100万元,其他费用约80万元。

4.2运行效果分析

设备投入使用后,运行稳定,离心式风机整机运行效率达到82%,叶轮效率95%,隔声罩外1m噪声82dB,夏季出口温度为100℃,节约年用电量19.09%。总体指标满足改造目标的要求。设备更换前,罗茨风机每年需要大修更换轴承,年维护总费用为36万元。设备更换后,离心式风机1年仅需更换1次油过滤器滤芯及2次进口空气过滤器滤芯。可节约设备维护费用32万元/年。综上所述,采用离心式风机替换罗茨风机,实际运行费用可节约97.4万元/年。

5结语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3篇

济水苑小区(一期)位于济源市济源大道与愚公路交叉口,共19栋楼,总建筑面积为10.6万m2。小区竣工时间为2003年,均为6层,砖混结构,项目采暖能耗偏高,但部分用户室内温度不达标,用户满意度极低。通过调查分析,该小区外墙采用240mm厚烧结粘土砖,未做保温,外窗为单框单玻普通铝合金推拉窗,屋面保温材料为50mm厚挤塑聚苯板;小区建筑的供热系统是传统的上供下回双管系统,未进行分户计量,大部分散热器支管上未设置温控阀;采暖系统供热为城市集中蒸汽供热,经小区换热站送至热用户,换热站内未安装热计量及调温装置,小区部分楼栋热用户室内温度未达到设计温度,室外供热管网系统存在明显的水力失衡现象。为了降低采暖能耗,提高人体热舒适度,该小区节能改造势在必行。

2、节能改造内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前应首先进行抗震、结构、防火安全评估,对不能保证继续安全使用20年的建筑不宜开展建筑节能改造,或者对此类建筑应同步开展安全和节能改造。小区节能改造工程于2012年4月开始,2012年10月结束。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2.1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

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应以温度调控和热计量为手段、实现建筑节能为目的,优先实行热源计量和楼栋计量。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既要满足室温可调和分户计量的要求,又要满足运行和管理控制的要求。该小区原建筑的供热系统为上供下回双管系统,末端为散热器采暖,供暖用户均未安装热计量表,大部分散热器未设置温控阀,用户不能自行调节室内温度。本次改造为用户每组散热器安装温控阀,在采暖用户入口安装调节阀、过滤器、户用热量表及回水管截止阀。

2.2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

热源的节能改造方案应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锅炉、热力站所采用的调节手段应与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相适应。室外供热管网改造前,应对管道及其保温质量进行检查和检修,及时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及部件。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当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达不到要求时,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该小区热力站位于小区内,通过集中供暖为整个小区提供热源,热力站内共4组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循环水泵8台,未安装总热量表、变频器、气候补偿器等装置。室外供热管网运行以来,部分管网腐蚀,承压能力降低;保温结构出现破损、同时有些管道阀门漏水,调控不灵活,部分并联环路压力不平衡,出现冷暖不均的现象。本次改造在热力站一次供水管段安装总热量表,循环水泵配电柜安装变频器,热力入口安装平衡阀,更新部分管网、阀门,对破损的保温结构进行修复。见图3、图4。

2.3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可根据建筑所处的气候区、结构体系、围护结构构造类型的不同有所侧重。改造前应首先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保温材料的厚度,以及相关的构造措施和节点做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应首先考虑透明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必须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安全、防火和主要使用功能。

3、节能改造效果计算与分析

通过对该小区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小区用户能够自行调控、按需用热,提高了供暖房间的舒适度,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得到了增强,降低了采暖能耗。具体分析如下:

(1)实现了热用户自行调控、按需用热

据了解,小区未进行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之前,用暖费用一直实行按面积收费,用户不能自行调控,室内温度较高时,只能开窗散热。不仅用户采暖费用得不到公平合理收取,而且冬季大量燃煤供热造成了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小区用户可以按每天每个家庭的起居、上班规律适时调整温度,实现自行调控、按需用热,从而节省了采暖费用,节约了能源。经实际运行后统计,改造后该区域的平均供热能耗量下降25%。

(2)提高了供暖房间的舒适度

由于小区部分管网存在水力失调,导致系统流量分配不合理,造成某些区域用户室内温度不达标,有时还需要开空调辅助加热,降低了供暖标准和房间的舒适度。通过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整个管网供热基本达到了热平衡,克服了“大流量,小温差”的不合理现象,有效的限制了近端流量,使远端用户达到预定的采暖效果,经现场实测,远近端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6℃-22℃,有效地提高了供暖房间的舒适度。

(3)增强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小区竣工时,外墙未做保温,外窗为单框单玻普通铝合金推拉窗,仅对屋顶做了保温处理,部分墙体出现水泥皮脱落、外墙涂料风化褪色的现象,原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

(4)降低了采暖能耗,提高了小区居民的满意度

由于改造前小区供暖无计量装置,因此根据热力公司计量收费统计表明:该小区未改造前2012年度冬季采暖耗气量0.8万蒸吨,改造后2013年度冬季采暖耗气量0.44万蒸吨,同比耗气量节约45%,节能效果显著。同时,根据该小区物业公司对在住545户的调查,对本次改造工程非常满意的用户为234户、满意的用户为207户、比较满意的用户为104户,分别占总户数43%、38%、18%,非常满意和满意率为81%,为下一步节能改造工作的推行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示范效应。

4、结论

(1)通过采用围护结构保温、中空玻璃、供暖系统改造、分户热计量等节能技术后,该小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显著提高,改造前后节能率达到45%,节能效果显著,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和期望。①机械工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行业,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技术装备,它的发展更是需要大量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人才,机械工程教育模式必须与快速发展的机械工程技术相适应。从事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和运行机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大力推行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概论与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原理等多门学科的内容。②③同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也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仅凭根据教材进行理论讲解和习题练习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学生不能真正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途,更谈不上如何应用。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本文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金工实习、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2 改革内容与举措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上述特点,为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

2.1 加强金工实习教学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工程材料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基础课,是机类与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④机械金工实习包括车工,铣工,特殊加工(线切割,激光加工),钳工,砂型铸造等实践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按照本校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金工实习在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在后,由于没有针对性地建立两者的有机联系,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是孤立、片面的进行,无法真正达到金工实习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任务提前,在进行金工实习时,安排专业教师详细讲述金工实习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并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金工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指定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解、辅导和答疑,深化实习内涵,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金工实习并不是孤立的,提高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将来的理论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优化改革课堂教学体系

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让学生深入、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考虑到该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本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素材,在保持原有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以大量的图片、三维动画与实际加工影像等,丰富形象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进行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变单一教学模式为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3 构建实验教学新模式

目前本课程的实验内容包括: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测定、机床主轴箱拆装实验等,多半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⑤通常是由专门的实验员教师进行题目的下达、内容的指导和成绩的评定,实验员教师无法了解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深度,专业课教师不能真正掌握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同时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原理,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但没有设计性实验相辅助,就会欠缺了对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以下改革:(1)对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如刀具角度测量等)进行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过程中,结合课堂的讲解情况与实验员教师进行内容的协调与安排,由实验员教师提前下达任务,学生在动手操作验证后讲解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给出必要的理论支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2)增设创新性实验环节,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验室现有设备设计实验,由学生自主搭建实验平台,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改革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是对该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⑥通过这两个实践环节,将学生们的课堂理论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进一步验证,可更好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接触到真正的企业生产,将对零件、刀具、夹具、机床等装备的认识实现从理论到实物的转换,借助课程设计中进行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总结与应用,实现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查、巩固和加深。

本文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进行题目选编、时间进度改革、典型零件和夹具的建模与仿真等多项内容改革,⑦并将课程设计融合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和生产实习中,提前下达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生产实习的过程中熟悉设计任务,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

3 总结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涉及到教师的创新素质、学校的创新环境,还和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有关,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为配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检验改革成效,以笔者指导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2011级本科生十个班级为试点班级,从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项目”(项目编号:QX2013224)的研究成果;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资源库”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刘秀莲.培养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索[J].中国电力教学,2013(16):30-31.

② 王素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③ 张树森.机械制造工程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④ 傅水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7):24-26.

⑤ 朱从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6-7.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暖通空调;节能系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8-0095-02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和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而且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总能耗中已占据大部分。能源在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暖通空调在节能技术的改造。本文主要从既有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方面展开以下论述。

1 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1)从设计角度而言,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设计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热量、温度及水力等方面控制困难,从而使暖通空调系统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建设费用大、耗能多,而且还会对用户的节能目的及日常采暖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还会使能源出现一定程度的浪费;

2)从管理运行角度而言,暖通空调的工作人员对施工不够重视,某些时候,相关管理人员还把暖通空调的施工看作次要工程,此外,许多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较低,某些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只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相关操作,从而不能使某些技术问题得到更好的解进而使系统的运行管理出现错误,进而导致耗能的增加。某些单位领导认为只要设计及施工达到相关标准,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就会达到技术要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操作施工人员对暖通空调进行操作的时候,不能对系统进行较好的控制,从而使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较多能耗。

2 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方面的改造

2.1暖通空调在供热系统方面的节能改造

按照系统原来的供热形式,可把其改造成垂直和水平式两种系统,即在原来垂直顺流形式的条件下,在顺流单管系统热力入口及每根立管所在位置加上温度的控制设备,以使暖通空调系统在改造后能够对局部系统及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还可以在热力入口位置对系统总热量进行计算,此改造方法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原来的系统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因此,给室内装修所带来的影响较小,而且还能使整个节能系统的改造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2]。

此外,还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暖通空调的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一是加设垂直双管,二是加设跨越管。加设跨越管时,主要在散热器的水平支管间位置加设,把之设置为和散热器成并联状态,而且还要把2~3通的恒温阀设在散热器旁边,从而使其能够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来对散热器中的热水流量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使用户对室内温度进行自主控制,才能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对某些公共住宅或建筑,通常把蒸发式或电子式的热分配表装在每组散热器中,从而对暖通空调系统所耗费的热量进行计算,当然,还可以把热量的计量设备安装在室外热力的入口处,从而对系统热量进行有效计算。

2.2暖通空调系统型式的节能改造

1)风管系统在节能方面的改造。风管系统的作用是把暖通空调系统内的空气分配并输送到各空调房中,因此,它在空调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风机是空调风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消耗的电能是比较多的,它能有效克服空气在分配及输送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因此,如何使空调风管系统所消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在既有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中有着重要意义;

2)排风系统中能量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在暖通空调系统中,新风系统所消耗的能量是比较多的。为了使室内空气能够保持较好质量,通常需要对新风量的供应进行有效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耗能的增多。新空气进入到室内的同时,室内也会排出相应的具有冷特性或热特性的空气[3]。在大多数建筑中,空气从室内排出的时候,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对排风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回收,尤其是对具有较大新风量的既有建筑的排风热进行回收,可使新风所耗费的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下降;

3)系统气流组织在节能方面的方式。气流组织在室内空调的制冷及制热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对暖通室内工作区域内的气流速度、温度、湿度及能耗等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暖通空调的设计及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气流组织是否合理在室温及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位置[4]。对送风系统而言,气流组织达到相关标准时且有一定合理性时,其在送风方面的效果才会更好,才能使室内的余湿余热及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与灰尘得到更好的消除。

4)冷热源在节能方面的改造。对暖通空调冷热源的形式进行选择时,应先对初期资金、能耗标准、使用寿命、运行资金、当地能源结构、可靠性、安全性、建筑特征、运行管理的方法、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及分析。从节能方面而言,对暖通空调的冷热源进行设计或改造时,都应在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根据节能的相关指标,应尽可能地选用对能量具有较高利用率的热源系统及装置。严寒地区的地下水、蒸发冷却技术、天然冰及太阳能等天然冷热源都可用来作为暖通空调的冷热源,和其他能源相比,它们在制冷及制热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对空调系统型进行节能改造时,可优先选用上述天然冷热源。

3结论

能源的分配与使用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能力在既有建筑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方面的改造作了简要论述,以为同行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方面提供相应参考。

参考文献

[1]浅谈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及新能源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234-236.

[2]关于建筑暖通空调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201-205.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6篇

水泵;现状分析;技术方案;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TH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08-02

一、现状分析

1.水泵运行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水厂承担公司生产、生活用水的前端处理任务,是保证水质质量的主要和关键工序之一,包括取水、投矾反应、沉淀排泥、加压等生产工艺。投产70年代,期间电气系统进行升压、高压柜改造,部分水泵机组进行变频改造,但水泵比较落后,效率低。主要体现:

(1)水泵机组投产70年代,期间电气系统进行升压,部分水泵进行改造,但仍采用SH系列双吸卧式离心水泵,效率低。

(2)部分水泵机组出口闸门仍采用人工调节,通过抑制水泵的工作效能来调节流量和控制供水管网压力,能量省耗大。

(3)由于出口压力不能连续稳定控制,水泵启动瞬间管道承受压力大,容易造成输送管道破裂故障,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2.水泵运行现状调查

(1)泵站有四台水泵机组设计供水量为11万m3/d。两用二备,实际供水量为8万m3/d,未达设计产能,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启度来实现调节流量的目的。2007年底泵站投入变频器控制系统,变频调速系统对4#泵电机进行变频控制。一般情况下,运行2#与4#泵,1#、3#作为大流量时的备用泵。

表一:2009年1-6月各机组运行平均压力表(略)

表一显示1#、2#、3#都处于压闸状态,(闸门全开压力通常为0.26~ 0.28Mpa),而查阅4#运行记录也显示并未满负荷运行,由此可见,二台同时运行的机组在枯水季节富余大量工作能力,每年从四月开始,江水水位将会逐步上涨超过泵的顶部,吸程能耗将会大大减少,而供水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而在每年12月―次年3月枯水季节泵出口压力高于0。4Mpa,或变频调频频率低于38HZ水泵机组因超过标准吸程而出现水泵掉水现象,在涨水季节从每年4-11月,由于水位高于水泵泵顶,无论怎么压闸或降低电机转速都不会出现水泵掉水现象影响到供水安全性。

二、水泵节能方案制定

由上述现状调查和工况分析可见,通过减少和消除水泵出口闸门的调压闸时间,可提高水泵效率,进而达到节能,可实现水泵节能,特别进入涨水季节后,节能的空间将更大,针对现状,经过对工艺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方案:

(1)改变离心泵的转速,如采取变频调速,我们一泵4#已采用,虽节能效果明显,但该方法要做电气改造,成本高,要报请审核计划需较长时间,一时难以实施。

(2)调节水泵出口闸门,调节可靠,简单易行,不需增加任何调节设备,但不经济,不能满足要求。

(3)采用“三元流动理论[1]”水泵高效节能技术对叶轮进行改造切削叶轮,在不动设备基础、管路、电机的情况下,即可使改造后泵组实际运行达到能提高整个泵组效率,降低供水单耗效果。

该方法就是将离心泵叶轮外径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切削,查阅资料本岗位水泵叶轮的最大切削量为10%(原叶轮直径为550MM,也就是再节削50MM还能保证其功效),切削叶轮成本低,加工费千元左右,工艺简单,且能有效节能。叶轮直径与流量、转速、功率之间的关系:Q′/Q=D2′/D2,

H′/H=(D2′/D2)2N′/N=(D2′/D2)3

经过反复比较论证,选择切削叶轮节能方案作为本次论证课题。

在机组选择上,根据以往数据为基础,考虑季节长江水位等因素,选择将2#泵叶轮进行二次切削。2#泵一次切削时叶轮直径切至526MM,二次切削至510MM。

三、节能效果评价

确定节能方案后,通过分析论证确定其可行性后,于3月3日将2#泵叶轮进行二次节削,并安装投入运行。从本日起,泵班对2#机组进行了每日数据采集记录,并与2008年同期同压比对,作了专门的节能记录。

从3月3日截至6月30日,2#机组共运行1513小时10分,与2008年同期同压比,累计节能33399kWh。

表二:2009年与2008年各项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二显示09年3月比08年3月单耗减少0.0134kWh/m3,5月因1#机组参与运行超过08年5月0.0032kWh/m3,6月减少0.0041kWh/m3。

切削叶轮后电机电流降低1-3A,节约电能每天W=(1-3)104=(415.68- 1247.04)kWh

全年平均节电:300*(415.68- 1247.04) = 124704~374112kWh

按0.58元/kWh计算,切削后年创效

(124704~374112)kWh.58元/kWh=(7.2 - 21.6)万元其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四、结束语

通过对水厂水泵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叶轮进行二次切削技术改造的方案,并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泵类等设备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节能相比投资小,见效快,可以在条件不具备的泵站应用,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当然,每一项技术改造的实施要与现场设备、工艺相结合,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考察研究、试验,以确保技术改造达到预期效果。

[1]刘殿魁.射流-尾迹三元流动理论及其应用[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

[2]江汉大学测量与控制技术研究所,自来水投矾人工神经网络自动控制系统,2010.11.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影响深远,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体现资源节约的规划理念,成为城市规划管理者及设计者面临的新的课题。本文通过重庆市利用闲置商场改建为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成功实例,探讨了资源节约型的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设模式,介绍了采用高新技术节约资源的先进理念,最后经过分析比较阐明其显著的节约成效。

城市空间的创造不外乎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创造新的空间,另一种是现有空间的再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旧建筑的空间资源再生利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新建投资和拆除旧建筑的费用,缩短建设周期、减少拆除旧建筑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城市垃圾,同时还有益于保护城市文脉,又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新型空间。与此同时,有关理论也层出不穷,例如美国哈普林的再循环理论、《内罗毕建议》和澳大利亚的《巴拉》等都对旧建筑空间的改造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这些实践和理论也对我国重大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和现实意义。近期完成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工程就是体现资源节约型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设的范例之一。

一、建设背景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处于先导地位,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和关注。为此,重庆市委、市府决定筹建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将其列为全市重大社会文化设施之一,希望透过规划展览馆这个“窗口”,展示重庆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引导外来投资、考察、观光者便捷地了解重庆的市情,并搭建起政府决策与公众信息沟通的平台。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位于重庆市朝天门广场,总建筑面积约6万m2,其中展示面积约3万m2,会议、办公、餐饮等附属建筑面积约2万m2,车库面积约1万m2。朝天门广场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是重庆市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区位十分重要。该广场于1998年建成,集建筑与景观广场于一体,建成后为城市提供了新的景观点,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然而广场下建筑部分却因可达性差、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和功能定位不当等因素闲置多年,造成资源的浪费,成为城市建设的缺憾。

经充分研究论证,市政府做出了将朝天门广场建筑部分改造成规划展览馆的决定。这样有三点好处:一是盘活闲置资源,变废为宝;二是利用现有建筑节约了土地资源、建设资金及时间;三是朝天门地区是重庆城市建设的起源地之一,在此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具有普遍的场所认同感。

二、改造原则

整体性原则—保持建筑基本原状的情况下,对建筑室内、外环境做综合改造。大众性原则—布展策略一改传统布展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的多种展示手法,让市民喜闻乐见,寓展于乐。

节约性原则—合理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突出改造重点,在建筑设计、施工及布展中采用先进技术及材料,不仅在建设过程中控制成本,还要保证展馆运行的节约性。

效益性原则—展馆建设始终注重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平衡。

三、重庆规划展览馆规划设计

1.建筑改造

建筑改造分为外部环境改造和建筑内部改造。建筑外部环境改造措施包括:整合交通流线,增设人行天桥和朝千支路,周边建筑环境综合整治,朝天门城市广场改造及增加绿化和市政设施,对展览馆建筑外立面(及灯饰)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建筑内部改造包含扩大中庭空间,对管网系统进行改造,根据展示要求进行了空间分隔,增加竖向交通通道。

2.空间布局

展馆布展面积近3万m2。主入口设在三层总馆处,总馆分为序厅、重庆概况、历未来2020、国土房屋、交通规划、其他专项厅和中央商务区,贯穿重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二层为都市核心区模型及40个区市县、1个开发区展厅;一层为商业临时展厅;负一层为停车库。二三层展示流线围绕二层上空的892m2主体模型呈环形组织。空间分隔一反惯用的规则形态,采用穿插与变形手法,展示空间收放有制。按照不同展示主题分区采用不同的色彩主题,将建筑空间、结构、展品与灯光音效视频紧密结合。展馆面向多元化的观众,展品与展场相互介入,注重展览的游戏性与教育性、互动性与参与性、临时性与固定性的结合。

3.人性化设计

展馆对人性化的关注一方面体现在完善的配套设施、无障碍设计、提示系统三个部分:大到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通往广场的电梯、会议室及休闲廊等附属设施、门口的儿童游戏室等,小到精心设计的提示系统、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手机加油站。另一方面体现在展馆的公众参与性强,展示的内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展示方式采用大量高科技互动游戏的方式,寓展于乐。

4.新技术的运用

展馆既有传统的展示手法,又采用了大量新媒体技术及互动项目,不少展示手法为国内首创。展示设备含LCD显示器132台,等离子27台,投影仪及背投31台。尤其是13个互动游戏项目让展览变得生动有趣。主体模型采用程序控制的专业灯光、音响进行展示。

展览馆中央控制系统达到了国际化展览馆的中控管理水平,可以对总馆及41个区县展厅的强弱电及信息项目进行中央控制,整个系统按照编制的程序运行,实现无史文化风貌、三峡厅、山水园林城市、重庆人值守和自动运行。展馆在区县馆展区的隔断采用新型隔音涂料,广泛采用定向声源,有效解决了声音干扰问题。

5.节约型效益的体现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厂;热动系统;余热;蒸汽;节能;潜力

1 热动系统节能优化概述

热动系统节能优化是综合以热动系统为全局研究优化对象,通过对系统优化和节能潜能分析,来研究探讨整个热动系统的改造方案和节能潜力大小,从总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热动系统的各项节能措施,以求得到尽可能大的节能效果。在拟定或设计热动系统时,若先对热动系统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能够从中发现缺陷,寻找最佳的优化改造方案,使系统在设计阶段就达到热经济性最高的效果,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电厂运行机组的热动系统及其运行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处理,能发现热动系统的结构缺陷,寻找各种改进措施,提供改造热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这是热动系统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热动系统节能技术的可行性

2.1电厂热动系统节能属于电厂节能减排工作的新研究领域,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也是节能理论与节能技术相结合的新产物。在改造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对系统主机设备进行改造,仅需对相关结构进行添加备件或采用新技术来完成节能工作。广泛开展热动系统节能工作,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2对于新研发设计出来的热能发电机组,可以在初始阶段通过合理配套、优化布设来进行节能工作;而对于已经投入生产运作的发电机组,可通过节能诊断来监测能量损失,获取能耗指数,相关数据的指导运行来进行优化改造,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2.3热动系统的节能工作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得到重视。我国缺少一些完整的节能优化方面理论知识和优化工具;存在着热动设计方面系统结构与连接方式不匹配的现象;因为运行操作和维护不当的原因,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会导致经济性达不到标准要求。因此,热动系统节能理论及节能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及充分的可行性。

3 系统节能分析与优化改进

3.1 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发电厂排烟温度都很高,装有暖风器的锅炉,排烟温度可达二百摄氏度左右,排烟热损失占锅炉热损的主要一部分,对此充分利用的话,可以节省一大部分能源。应用热力系统节能理论,正确合理地利用余热及其技术改造,将余热通过特制节能器在热力循环系统中回收利,从而降低排烟温度,提高效率。该特制节能器是一种特殊连接的热交换装置。节能器连入热动系统后能使排烟余热直接利用于热动循环,对资源充分利用。

3.2 化学补充水系统的节能技术。对于装有抽凝式机组的发电厂,化学补充水进入热动系统的方式通常有打入除氧器和打入凝汽器两种。化学补充水打入凝汽器时,可以初步实现除氧效果。在凝汽器中加装一套装置,使得补充水以雾态形式进入凝汽器,可达到改善汽轮机真空、提高回热经济性、减少高位能蒸汽量效果,因此,能提高装置的热经济性。

3.3 锅炉排污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电厂的锅炉排污率都很高,锅炉排污系统采用单级排污系统,锅炉连续排污经连续排污膨胀器扩容后回收少量的二次蒸汽热量,排污热水直接排放,锅炉定期排污经定期膨胀器扩容降压后直接排放,锅炉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均存在余热资源损失和水资源损失,并造成热污染及水质污染。

3.4排污热水应该被充分利用。通常采用热力系统的连续排污扩容器来回收部分热量,达到提高热经济性,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如果态建模理论,将数学技术与模型预测方法想融合,运用到母管制供热机组性能计算上,为供热机组的运行管理节能降耗提供依据,可以提高电厂的整体热经济性。

3.5 厂用蒸汽系统改造技术。蒸汽系统改造技术是对原设计的蒸汽系统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系统蒸汽冷凝液的余热,并代替了低压蒸汽,该技术能节约大量低压蒸汽并对冷凝液的余热简论坚持货币,完善外汇制试议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毕试议分子筛ZSM―23分子筛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再加装一个排污冷却器,扩容后的污水仍然可以被进一步充分利用,便可最大限度提高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

3.4 母管制给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技术。运用相关技术,对母管制给水系统进行优化调度分配,采用动态建模理论,将数学技术与模型预测方法想融合,运用到母管制供热机组性能计算上,为供热机组的运行管理节能降耗提供依据,可以提高电厂的整体热经济性。

3.5 厂用蒸汽系统改造技术。蒸汽系统改造技术是对原设计的蒸汽系统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系统蒸汽冷凝液的余热,并代替了低压蒸汽,该技术能节约大量低压蒸汽并对冷凝液的余热进行合理利用,有效降低低压蒸汽使用及能量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3.6 供热蒸汽过热度的合理利用技术。电厂通常采用喷水减温的方式,通过将高热能降低为低热能的行为的方法,将过热蒸汽降为微过热蒸汽送给热用户,产生浪费。供热蒸汽过热度的工作原理是将供热蒸汽过热度的热量通过特殊装置不断的加入热力系统,使其在汽轮机中做功,完成了过热度热量的利用和转换。获得能量级的作功,达到了节约燃料的目的。

合理的利用过热度能获得大量的经济效益,它既可以使凝汽机组的循环热效率提高,又能使背压机多排汽,产生多发电、多进汽的良好效果。

4 火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技术潜力

热动系统的节能是通过对系统进行监测诊断和优化分析,采用改进系统结构和连接方式的方法,提高运行水平,在提高电厂经济型节约成本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避免了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热动系统的节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目标。对热力系统优化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对系统主设备进行改造,通常是通过系统切换和运行方式的调整便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火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具有巨大潜力。

总之,电厂热动系统节能是电厂工作的新兴领域,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节能潜力大,经济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电厂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大力提倡和推广电厂热动系统节能技术,广泛开展热力系统节能工作,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宪军,赵思懿.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分析与改进[J].科技博览,2007,1.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9篇

对一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增减几门课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专业改造牵涉到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良、课程的改设、实践体系的建构、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等。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 教育 理论指导下实现自觉,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而已。

马克思实践观为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启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构,有效地促进人的 发展 ,从而实现人的价值。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二、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应用性改造

一个专业的改造不能仅仅是修修补补,如果这个专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那就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在新定位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作全面的调整。

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专业定位,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进行应用性中文专业的定位,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在原来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方向,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中文专业实现应用性的基本导向,更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中文专业的应用性定位应该在处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在遵循专业教学 规律 的基础上,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并使各类型课程科学组合。形成“基础+ 方向应用模块、非独立实践环节课程+ 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即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但适当压缩学时,增加应用性的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除了在一些课程内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还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

除基础课外,专业课程体系相应调整为三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由于各自定位的差异,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的设置: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这样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讲‘宽口径’,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专业了,学生什么课都选,没有一点专业归宿,恐怕也有问题。弄不好就是‘万金油’,就更是浮躁了。口径过宽,基础就不可能厚。”温儒敏的这段话当然也值得我们深思。

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改革的关键。要能够按照新形势下的课程设置来开课,对于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教师的这一局限将成为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关键所在,而这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主动地适应改革的需要。其次,应采取教师轮训的方式,将教师送到将来学生就业的行业或岗位进行先行培训,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或一些对口用人单位进行“锻炼”或“兼职”,弥补应用性能力差、与社会隔膜的缺陷。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跟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和实践案例,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煤矿建筑;传热系数;热惰性值

自“十二五”以来,我国相关部门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1],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煤炭资源开采行业是“高能耗”行业之一[2-3],也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研究对象。据相关统计资料可知,目前我国煤矿建筑处于一个相对“高碳化”发展阶段,煤矿建筑耗能占煤矿行业总耗能的42.2%,其中,采暖、制冷、通风等几个领域的耗能又占煤矿建筑耗能的77.3%,因此,本文将从夏季隔热、冬季保温措施出发,研究煤矿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措施。

1研究思路

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煤矿建筑运行采暖制冷设备显然会造成使用能耗增加,CO2排放量增大,因此,国内外有关专家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设计[6-8],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经验措施。本文将以山西运城某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先进的建筑能耗建设软件Doe-2分析其热工性能,然后结合实际热工模拟结论,就各项热工变量进行改造分析,提出几项符合实际的节能改造措施,然后采用简化生命周期(LCA)理论,借助Doe-2计算各项措施的节能效果,通过比较确定最终方案。

2研究对象热工性能分析

2.1研究对象选择

据统计,山西运城煤矿建筑以20世纪90年代建筑为主,本文选择的是于1999年建成的某煤矿生产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见图1)。该楼共6层,占地面积约7229.3m2,共有办公室85间、采暖制冷设备92套,该楼南、北朝向窗户面积比最高,分别占有37%与33%,东、西朝向窗户面积比最低,分别占有16%与14%,该楼未设空调。

2.2研究对象热工变量分析

将研究示例对象热工变量分析结果列于表1。根据表1,可见本次煤矿建筑节能改造措施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各层楼梯口封闭性较差,楼梯口廊厅空气与建筑外对流控制性较差,建筑体形系数为0.33;(2)外墙的窗/墙面积比仅为21.5%,且外墙未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导致外墙传热系数K值与热惰性值D较高;(3)屋顶缺乏有效的隔热、防止太阳辐射吸收措施,导致屋顶传热系数K值与热惰性值D较高;(4)所有窗框均由热传导性较高的铝合金窗框构成,窗户玻璃也采用热传导性较高的普通白玻璃,导致外窗的传热系数较高;(5)从图1中可看出,外窗未设置任何遮挡措施,外窗的遮蔽系数SC较高。

3节能改造措施分析

根据示例对象热工分析结果,提出7种合理的技能改造措施(与前文2.2节中改造措施分析相对应),然后与基本方案(无改造措施)进行比较:(1)措施0:采用原设计方案,不进行任何措施改造,以此方案作为节能改造对比基础方案;(2)措施1:通过在1楼楼道口增设1扇楼道门、在2~6楼各楼道廊厅各增设8扇(每层南、北朝向各4扇)的措施,来控制楼梯间的空气对流,改变楼梯间封闭参数,同时,也将示例对象的体形系数由0.33降为0.29;(3)措施2:措施1中增设了楼道口窗户,因此,增大了外墙的窗/墙比比例,同时,采用先进的浅色发泡聚丙烯隔热材料涂抹外墙,降低建筑物外墙的热传递,外墙的传热系数K值与热惰性值D分别降为2.07W/(m2/K)与1.52;(4)措施3:屋顶增设隔热层,并铺设胶粉聚苯颗粒隔热保温浆料,屋顶的传热系数K值与热惰性值D分别降为2.76W/(m2/K)与1.67;(5)措施4:将铝合金窗框更换为塑钢材料,将窗户玻璃更好为白玻璃,外窗的传热系数K值降为1.65W/(m2/K);(6)措施5:安装活动百叶纶棉隔热布窗帘,外窗在夏天的遮蔽系数增大为0.75;(7)措施6:组合措施1~措施5。

4计算结果

采用LCA理论,借助Doe-2,将措施0~措施6的节能减排情况详细列于表2。分析表2可知,在单项措施中,措施3与措施2的节能减排效果最明显,可见煤矿建筑中主要的热传递都是通过外墙与屋顶产生,同时,建筑结构的体型系数直接影响了建筑内外的气体交换,因此,措施1也能产生较为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在综合各单项措施后,示例建筑的年能耗由697965kW•h/a下降至419978kW•h/a,降幅达到39.83%,年CO2排放量由10588kg/a下降至5337kg/a,下降幅度达到49.59%,效果十分显著。

5结论

本文在国内外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选择煤矿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山西运城某煤矿办公楼为例,通过热工变量分析,相应地制定了5项单项措施以及各项措施汇总,最后借助Doe-2将各措施进行了对比计算,得到了以下结论:(1)根据示例建筑的热工变量分析,总结了外窗的传热系数K值、体形系数、外窗的遮蔽系数SC值、屋顶的传热系数K值、屋顶的热惰性值D值、外墙的传热系数K值、外墙的热惰性值D值等主要改造热工变量,并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工程措施;(2)从单项措施来看,措施3、措施2的节能减排效果最为明显,这两项措施的节能率依次为26.16%与19.35%,减排率依次为26.83%与17.56%,由此也可见,单独依靠单项措施,往往效果有限,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3)在综合各单项措施后,示例建筑的年能耗由697965kW•h/a下降至419978kW•h/a,降幅达到39.83%,年CO2排放量由10588kg/a下降至5337kg/a,下降幅度达到49.59%,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同类既有煤矿建筑改造提供借鉴与依据,同时,也可为类似煤矿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陈德明 单位: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顺妮.水泥-混凝土体系环境影响评价及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3]陈红,郝维昌,石凤,等.几种典型高分子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3):545-549.

[4]赵平,同继锋,马眷荣.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04,13(6):1-7.

[5]中国建设部.GB50096-199,住宅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张志敏.河南省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思考[J].中州煤炭,2007,(2):21-26.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11篇

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简要的回顾”、“城市改造的提出:三个角度的探讨”、“城市改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城市改造、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必要的澄清”为题依次展开论述。这种结构安排是符合历史和逻辑顺序的。因为有了城市的历史发展才会有城市化,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不足才会产生城市问题,而城市问题的存在才使城市改造问题的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城市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城市问题不断产生并得以解决的过程,而城市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城市的改造。根据产生层面的不同,城市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城市化而带来问题,如“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以及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病”等,这很大程度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另一种是由于单个城市的衰退而引出的问题,典型的如城市的物质老化、结构衰退或功能衰退导致的问题,这类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入微观层面。针对这两种城市问题,笔者把城市改造定义为两种,即广义的城市改造和狭义的城市改造,前者涵盖宏观性与微观性的城市问题的解决,后者主要针对微观性的城市问题。当然,这种划分只是为了理论研究的方便,现实中的城市问题显然是浑然一体而不分彼此的。 城市问题因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动态地看的确如此)引起理论研究的极大兴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城市某一或多个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长期的积累形成了有关城市研究的多个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等等。本文试图从城市改造角度把不同学科有关城市问题产生和解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这项工作并不指望能够建立起什么理论框架,只是希望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较为丰富和较有条理的资料准备,这且算作是此项研究的理论意义。我国的工业化路程还没有走完,城市化发展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接受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并且要极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决定了我国城市问题的解决要比发达国家当年复杂的多,困难的多,本文将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改造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是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总结有关城市改造的国际实践和相关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希图对有关城市改造的一些一般性的规律进行初步性的总结,进而运用这些一般性的东西去分析和考察我国的城市改造实践,看是否能够发现些什么问题,从而为我国的城市改造和发展提供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导 论 导论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简要的回顾”、“城市改造的提出:三个角度的探讨”、“城市改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城市改造、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必要的澄清”为题依次展开论述。这种结构安排是符合历史和逻辑顺序的。因为有了城市的历史发展才会有城市化,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不足才会产生城市问题,而城市问题的存在才使城市改造问题的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简要的回顾 在这一节笔者首先回顾了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城市发展特点,以便为后文研究的展开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其次,对有关城市化的基本理论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梳理,这种梳理包括区分了广义的城市化涵义与狭义的城市化涵义的不同;围绕诺瑟姆发现的S型曲线介绍了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强调指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不仅可以分为三阶段,还可以分为二阶段、四阶段等;城市化不仅在时间上有其阶段性的表现形式,而且在空间上也有其相应的表现形式,如结合城市化方式来考察表现为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和就地型城市化,结合时间过程来考察表现为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和城市化地区。再次,从单个城市角度分析了城市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指出单个城市发展演变具有两种内在调节机制,即结构内自发调节机制和结构——功能相适调节机制,在这两种调节机制的基础上城市的发展是由结构性调适和功能性调适这两种调适方式来协调和平衡的。 1.2 城市改造的提出:三个角度的探讨 这一部分分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目的是为城市改造的提出奠定问题基础。这部分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从城市化的历史过程角度总结,指出由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可能导致一系列城市问题产生,如“过度城市化”或“滞后初城市化”。其次,从单个城市角度来总结城市问题的产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12篇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历史建筑的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到历史建筑保护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层面。1999年,澳大利亚编制了《巴拉》,依据本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提出“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强调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应该注入“相容”的功能。这一概念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2003年国际颁发的《有关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对产业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更新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标准。

一、产业类建筑改造的实践发展

随着历史保护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业遗存得到了更好更多的保护,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也达到了全新的阶段。设计师们利用创新的设计手罚,赋予了历史建筑新的生命。产业类历史建筑不再是文明衰落的象征,而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城市形象的多样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和北美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与地段保护工作比较成熟,有十多处工业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体改造模式。1965年,美国的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在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GhirardelliSquare)将一个巧克力工厂改造成为一个集娱乐、居住、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购物广场。这是第一个产业建筑商业性再利用的成功案例,运用了建筑再循环理论。该项目在改造之初就本着对原有产业建筑充分尊重的原则,并镶嵌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使得人们在享受娱乐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建筑带来的历史底蕴。很快,吉拉德里广场作为商业性改造的成功典范,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效仿,比如波士顿昆西市场(QuincyMarket)改造,将码头仓库区改建为商业综合体,又如着名的旧金山渔人码头,将军工厂改建为展览中心。这种改建模式甚至影响到世界的其它区域,比如澳洲的岩石区也是直接套用这种改造模式。

“阁楼”(LOFT)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美国自发式地探讨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苏荷(SOHO)区的改造是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作为世界的艺术中心,许多艺术家租用了租金低廉的苏荷(SOHO)区的旧产业建筑,他们运用全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将它们改造成适合自己工作和居住的多功能空间。阁楼(LOFT)公寓充分利用旧产业建筑的大柱网大开间进行灵活多样的围合式分割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建筑的高荷载承受能力。新肯考迪亚码头的改造是历史建筑改造为公寓楼的成功范例。综合区域模式改造。鲁尔工业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将旧产业园改建为景观园区非常成功的例子。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历时4年将一个废弃颓败的旧工厂改造成一个综合休闲公园。鲁尔工业区中还有许多将单体建筑、厂区群体建筑及设施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层面的改造模式,例如将历史建筑改建为博物馆、展览馆的模式,还有将产业建筑中的大空间改造成多功能综合活动中心的模式、将很多建筑设施上设置餐饮空间模式等等。

二、产业类建筑改造的现实意义

1.生态价值的体现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物质原料约一半以上都用于建造各类建筑及辅助物,建筑业对环境污染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全球每年排出的温室气体中,有三分之一源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可见,要减少建筑从建造到使用、再到最终解体的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最核心的是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城市废弃的产业类建筑物质价值大于其功能寿命,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不仅比新建建筑成本节省许多,还免除了大量的拆除成本,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2.自身的适宜性

产业类历史建筑代表着某一时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是城市产业历史文化的见证者。虽然他们自身功能寿命大多完结,但是其空间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其物质寿命和精神寿命仍在,这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一方面,空间结构适宜。产业厂区规模大,占地多,建筑单元之间又留有弹性空间,为整体规划提供很大的发挥空间。厂房、仓库等产业建筑多为大跨度、大开间,非常适宜进行空间和功能区域的重新划分,创造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强的空间。而且产业建筑结构荷载要求严格,其房屋安全质量较高,其结构都可以满足多种民用建筑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类历史建筑体量庞大,在城市中成片存在,在城市空间形成历史街区形态,其特征明显具有很大的识别性,易成为该城市区域的中心。若将这种历史地段成片开发,能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3.商业利益的吸引

大多废弃的产业建筑虽然功能寿命结束,但其物质寿命依然存活。将产业类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拆除费用,而且节约了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时间。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成功实施还能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吸引了很多开发商和设计师对其投入。

延伸知识:毕业论文的论证方法

选题确定,材料提炼之后,应研究论证方法。即用材料说明题目,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为此,应遵循下述论证方法和逻辑规则。

1.论据必须真实可靠

论据是论证的基石,必须真实可靠论据来源于客观实际,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客观事实,是反复推敲无懈可击的真货。任何浮光掠影、金玉其外的材料是绝对不可取的。

2.不得采用循环论证法

循环论证就是用某个命题的自身来证明这个命题,自己证明自己,只是换个说法,这是不合逻辑规则的。例如,用“人吃饭为了不饿’’这条道理来证明“人饿了就要吃饭”这种现象,就是循环论证。

3.论证要合乎逻辑

论据和论点存在着内在联系,文章应当揭示这种联系,得出合乎规律性的结论。这种规律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真理。揭示真理就是论文的使命。如文章只凭观察和经验,将偶然的表面现象推断出某种论点或观点,则这种论点或观点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汽温调整

1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设备简介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是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引进于2001年,系统配置与现电设备相比较为落后,炉膛的设计采用的是单炉膛的H形口漏斗式,在填料的方式上设计为露天布置,传送带输送的模式,采用的万利达的低速煤炭碾压机和高速磨煤机结合的煤炭粉碎装置,利用负压曲直吹式煤粉吹送机进行燃料的供给和氧气的输送,锅炉燃烧器的对称分布,采用对角线布置的方法,锅炉燃烧器的摆动式为四角切向,煤粉从露天顶部传送口进行补料,燃烧室从上到下有六层燃烧过滤层,在没层设置燃烧室,最上层为12个,最下层为4个,煤渣的运送和降尘采用的机械喷雾的方式,每个单独的燃烧器上有6个独立式的煤粉喷嘴,采用间隔分布共同工作的形式,保证煤粉的滞空时间和燃烧的充分,独立设计也是为了燃烧的充分性和经济性,最上面的一组煤粉吹风口斜角45度角直吹方式,主要是抑制氮化物和硫化物的生成,二次风中的一部分是热膨胀气体,自下而上贯穿6层炉膛,其余为送风口供气送入燃烧器。

2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升级概述

旧锅炉的改造是系统工程,是当前最为经济的升级方式,在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升级中采用了高级复合式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保留了原先的燃料供给系统和炉渣灰尘处理系统,将煤管道的设计分为直线式和曲线式排布,在冷却系统中添加了水冷系统,燃烧室进行了独立分割设计,实现了用电高峰期和用电低潮期的终端输出控制,在煤粉吹口的设计上将原先的6层直喷设计改为对向设计,在煤粉的四周重新设立氧气输送口,煤两层设立辅助进风口,辅助进风口采用双向对称的偏置设计,在锅炉底部添加鼓风箱,每层设立3个高位燃尽风喷嘴。

3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出现的问题

在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首要的问题是汽温达不到预置温度,在高负荷工作状态下温度上升缓慢,在变负荷工作中出现汽温急剧下降的状况,不能满足正常的工作要求,与改造前的工作温度设定有很大的差别,原锅炉的正常工作汽温在551℃左右,能够正常的运作,改造后汽温的再热蒸汽出口的温度出现不均衡的现象,高侧的蒸汽的温度达到531℃,低侧温度在55℃,都低于正常工作设定温度,不能进行正常工作,达不到改造后预期效果,燃烧室温度出现偏差效应,对发电机组的损耗加大,限制了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功能和效率的提升。

4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过程

4.1 调整方式的确定

在进行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中,采用了综合调整法进行整体改造锅炉的调整,首先通过收集的燃烧器工作效率与汽温、摆角的相关性数据,分析摆角与燃烧器汽温的关系曲线,进行试调。调整煤粉吹送机的吹送效率与频率,改变供电效率与煤粉吹送机的反馈函数,增大通风和排气管道口径,降低炉膛内不燃烧物体的玷污系数,降低排烟温度,对炉膛冷却系统增强水冷的效率,分析炉膛的炉渣量与排烟温度的关系,调整辅助风口的风速与风口角度,对二次风进行调整。

4.2 调整工作的实施

试验中运用了工作负荷为600MW的锅炉燃烧器,在进行工作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找到主要影响汽温调整的关键因素进行调整,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最高的是燃烧器的摆角、吹灰频率、煤粉细度以及氧气的供给量,在实际调整中,采用局部调整,多次实验的方式,首先进行燃烧器工作汽温降低的问题进行调试解决,在热温度出现偏差主要是由烟道和冷却系统有关。因此,进行利用改善烟气在炉膛内的气旋方式,采用左右同时过滤的烟道改进设计,对再热温度不足和出现偏差的问题进行修正。最后运用整体调试的方法,对燃烧器、吹灰频率、煤粉细度和氧气的供给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对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效果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得到合理的工作运行状态。

4.3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结论

(1)在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在燃烧器的冷却方式上增强水冷的效果,加强了燃烧室内部自我清理炉渣能力,防止炉渣沉积,影响氧气的进气量和煤粉燃烧效果,对尘土悬浮密度的降低有显著效果,降低了除尘水雾喷射装置的使用频率,减少吹灰实现全面吸热的能力,保证炉膛供热的均匀性,满足炉膛出烟温度适合当前设计要求和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的正常运行。总体上说,通过对旧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实现了降低氮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提高了锅炉防结渣的能力,对煤炭的使用要求降低,加强了环境适应性,对供电的调节能力大大加强,燃烧器摆角调整实现了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的显著提升,符合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的设计工作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燃料的利用率有所提升,对供电功率控制的精确度提升了一个台阶。

(2)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中辅助风嘴主要的作用是强化作用,缓冲二次风箱与炉膛之间的压力差,保持两者的压力均在410KPa左右,压力差在±40KPa浮动,有效地解决了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不平衡的问题,实现燃烧室工作的稳定性与调整过程的线性变化,在研究中发现,辅助风口开启过大(供风量过大),会导致煤粉提起燃烧,降低能量的利用效率,从而影响再热器的吸热,对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的提升有不良作用,考虑到在压滑作用下会造成再热温度出现温差,改造后解决了负荷变化后出现严重超调的问题。可以得出结论: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任君,司徒有功,马军,等.大唐南京发电厂2×660 MW机组湿法脱硫装置“石膏雨”的治理[A].第七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2]邹磊,岳峻峰,宁新宇,等.基于CFD计算的净烟气烟道内烟气流量测点的选择[A].第七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3]杨定龙,胡斌.燃煤锅炉SCR法烟气脱硝增效改造实践及探讨[A].第七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陈红亮.基于PID模糊控制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七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基因改造;伦理问题;研究现状;社会价值

一、基因改造的基础理论

脱氧核糖核酸(DNA)携带着生物的遗传讯息,基因改造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把脱氧核糖核酸(DNA)从生物中分离出来,进行重组。透过高科技删除或增加不同的染色体,改造后的基因得以在受体内起作用,以干预生物体遗传特性。

二、基因改造的现状

美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批转基因婴儿,这30名健康宝宝在出生前都经历过一系列基因科学实验。科学家对两名一岁孩子的基因指纹进行检测后证实,他们已经遗传了三名成年人的DNA,其中包括两位女性和一位男性。这些孩子已经获得了额外的基因,并且已将这些基因与自己的生殖细胞实现结合。这一事实也意味着他们可以将这些修正后的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后代。该事件在美国甚至在全球都激起了关于伦理的激烈争论。2005,美国芝加哥生育遗传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经通过生殖技术使一名在植入母亲子宫前就剔除了癌症基因的婴儿降临人世。

三、基因改造的伦理问题的研究现状[1]

对于人类进行基因改造这个“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对于这个问题的伦理研究也成为热门。[2]

有专家对这一问题持乐观的态度。因为人类在创造高新技术的同时,也会制定适当的规则来管理这些技术。当人类自身不能管理自己时,自然也会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许多科学家将眼光放在如何界定基因改造和基因创造上。由于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从理论上讲,人类的4000至5000种疾病都可以从基因即遗传上找到原因,那么为了治疗这些人类的疾病,也都可以采用这种受精卵(胚胎)植入子宫孕育前,甚至生殖细胞(、卵子)结合前(人工授精前)的诊断和剔除致病基因,使人类告别所有的遗传疾病。那么,这种方法是不是设计婴儿或创造超人呢?为了治病还是为了改造人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区别和界线还是有的,这就是看一种技术是为了治病还是改造自然进化的人。显而易见,用这样的标准就可以看出,如果那种想移植他人的基因,如黑人想移植金发碧眼及白皮肤的基因来改造自己,或相反白种人想移植黑人耐力好、爆发力强的基因来改造自己,或者更进一步想要移植动物如虎、豹的基因来改造人种,这毫无疑问就是转基因人或创造超人。[3]

也有专家对这个问题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当这种改造不符合自然进化规律时,自然将会无情地进行报复。更何况,有时对疾病的治疗也是违背自然的,因为健康和疾病在某种情况下,就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4]

基因治疗是以基因为药物来治疗疾病,从基因水平上对缺损基因进行修补、置换或调节,基因治疗是最根本、最彻底的治疗,其结果就像是给基因做了一次手术。有人形容基因治疗为“分子外科”。目前,基因治疗局限在体细胞,用于预防或治疗疾病,体细胞已经分化,不会将遗传改变传递到下一代,而基因治疗生殖细胞则可能影响下一代。目前,由于基因治疗还处在探索阶段,由于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我们很难预料生殖细胞基因治疗给未来世代带来的负面后果,我们也不知道未来世代是否同意。随着基因治疗的发展,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也应该逐步放开,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是解决一些遗传病的唯一有效办法。预防比治疗风险小,成本低,如果父母愿意而且期望,为什么不可以呢?至于未来世代的同意如同其他就医问题,不是一个特殊间题。其次,基因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不是增强和提高。这里的增强不包括免疫力的增强,而是指非医学上的增强和提高,是指用于改善人的品质,对人各方面进行按需改造,在特定的方面提高能力,如使人长得更高、寿命更长,使人更聪明、长得更漂亮,使人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等。目前基因治疗的研究还只局限在医治疾病方面。体质的改良还存在着争论,如基因治疗使身体过分长高会不会引起全身不平衡,增强记忆会不会引起情绪不稳定、干扰其他性状?基因治疗塑造的运动员会不会在运动能力加强的同时,影响其他身体器官健康?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与未来世代未必相同,我们有什么理由按照我们的意愿改造或设计下一代?

也许在未来的游泳池里、田径场上,就有很多基因改造的运动员,他们可能会跳得更远,跑得更快,也许他们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是这就违背了基因早期应用的原则。如此推广,按照滑坡理论,出于商业目的,基因治疗甚至会产生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如:对毒物特别敏感,用于检测环境诱变剂;没有痛觉,没有疲劳,从事特殊职业;特别残忍,用作杀手。对于非医学目的的基因治疗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难料。因此,对于非医疗目的的基因增强或提高,不论是体细胞还是性细胞,在目前原则上应该禁止。当然,我们必须看到,伦理道德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只要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科学的探索是没有的。

四、基因改造的伦理学研究意义

任何一次人类的科技发现或发明,是否应加以应用和推行,首先要衡量其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长期发展的利弊大小。尤其是对现代高新技术,在没有获得充分依据表明其从根本上对人类有效和有利的情况下,在没有对其技术和社会伦理后果做出充分评估与预测的情况下就匆忙行事,将很可能铸成危害人类的大错。毋庸置疑,基因伦理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1.通过判定善恶,基因伦理可以发挥道德评价作用[5]

科技道德原则和规范一般不能直接对科技人员的行为发生作用,而只能通过科技道德评价表现出来。所以,对科技人员在基因领域的研究及相关行为应首先进行善恶判定,即通过科技道德评价对科技人员的行为作出评判来明辨是非。这也是道德评价的首要作用。如果科技人员的行为符合基因伦理与基因研究的道德规范,人们就会对其做出善的评价;反之,如果违反了基因伦理及其有关道德规范,人们就会对其做出恶的评价。如根据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中的公正对待人和尊重人的原则,任何强迫性的优生规划和对遗传病患者的歧视行为都被判定为不道德的行为。因为这种出于不良目的进行基因治疗鼓励增强性状的做法,可能会导致道德滑坡,势必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如果将基因研究用于治疗人类的疾病和解决生态问题,人们会赞扬此类行为,给予高度的道德评价,因为它将造福于人类,是善的受社会鼓励的行为。

2.作为道德杠杆,基因伦理可以调节人们的行为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操纵自然。然而,有能力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又是一回事。在这里,显然还有一个道德制约问题,人类的行为要受道德杠杆的调节。道德评价的调节作用,就是通过道德评价调节科技人员的道德行为。这种调节具体表现为两种方式,即外在的调节方式和内在的调节方式。外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等方式对科技人员的道德进行善恶褒贬,从而达到调节道德行为的目的;内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指科技人员通过内在的道德信念来评价自身的道德行为。例如,在基因研究中,社会舆论是不支持克隆人的,许多国家也发表了不支持克隆人的声明,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科技人员就会遵循基因伦理调节自己的行为不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许多科技人员已经认识到,在不能确信研究可以满足和保护实验者的安全要求时,用基因疗法进行医疗实验和治疗病人的行为有可能会伤害人,就不会用人做实验,而自觉地把基因疗法用于已有案例技术保障的医疗上,努力为人类的生命健康造福。

3.明确价值导向,基因伦理可以引导科研的方向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换言之,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道德来把握方向。良好的道德环境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危险除了要靠科技的力量来解决外,还要靠道德来制约。历史表明,科学技术成就作为财富,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但也可能违背人们的初衷,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基因技术同样如此。正如以上所说,基因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对于基因技术本身来说,它只是工具和手段,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掌握它的人。而人们在社会中是有善恶等差别的,要使基因技术的运用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就需要发挥基因伦理和道德的导向作用。通过社会舆论,可以警戒那些不顾人类尊严把基因研究成果用于改良人种甚至毁灭人类的刽子手,使他们受到道德的审判和惩罚;同样,正义的呼声也会唤起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并引导他们把研究成果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改善生态环境等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上。[6]

要展开基因伦理研究,就必须分析基因伦理的存在基础。基因技术的价值负载是基因伦理的存在之基。首先,基因技术是一种主体技术,这使其运行具有了伦理意义;其次,运用技术排解人类生活中的苦难、扩大人类自主选择权,构成了基因技术的文化要求,并蕴涵着基因技术的三个伦理本质,即基因技术是一种”器官投射”的人造物,体现着关于自然的价值观,负载着社会价值取向。再次,循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到,基因技术的价值负载以及由此展开的基因伦理思考,体现在认识生命、改造生命到创造生命这三大层次中。作为一种对人性的看护和生命的守望,基因伦理研究并不是要束缚基因技术的发展,而是体现技术为了人类的重要保证。[7]

五、探究问题

人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和体现的价值与基因没有直接联系。所谓的基因好坏并不代表人的价值。我们不能因为凡·高患有严重的精神病而否认他的伟大艺术成就,更不会因为霍金患有肌肉萎缩症,一辈子离不开轮椅而否定他的伟大科学成就。在艺术、科学或哲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对于所从事的领域无比执著,在常人眼中也许古怪、不合群,甚至不可理喻,他们的基因也许并不“优秀”,甚至有不少“坏基因”,但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爱因斯坦、爱迪生幼年并不聪明,但是他们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我们在今天还在享受他们为全人类的贡献和恩惠。身体健康,头脑灵活,拥有“优秀”的基因,还是自私自利,甚至犯罪累累,难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既然基因并不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进行人工的手段干预,而不能选择顺其自然?

参考文献:

[1]戈斯登.设计婴儿[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吴琼,吴永忠.基因时代的若干人文反思[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1).

[3]樊浩.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J].中国社会科学,2006(01).

[4]李·希尔佛.复制之谜——性·遗传和基因改造[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江世亮.纵论基因和基因伦理[N].文汇报,2004-07-22.

节能改造论文范文第15篇

对一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增减几门课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专业改造牵涉到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良、课程的改设、实践体系的建构、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等。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自觉,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而已。

马克思实践观为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启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构,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价值。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新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杜威强调“知行统一”和“行”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实验科学的进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为‘做’的产物,否则就没有所谓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理解”。即通俗的理解:“做中学”,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取向。

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有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或符号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往往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不能以正规的形式传递,它是一种连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也不能清晰地表达的知识,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和个体性。它的获得主要不是靠读书或听课,而是需要亲身参与体验。这一新的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促使我们重新评价专业实践教学的价值。没有个体缄默知识的参与,没有实践,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理解其真谛。

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应用性改造。

一个专业的改造不能仅仅是修修补补,如果这个专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那就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在新定位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作全面的调整。

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专业定位,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进行应用性中文专业的定位,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在原来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方向,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中文专业实现应用性的基本导向,更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中文专业的应用性定位应该在处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在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并使各类型课程科学组合。形成“基础+ 方向应用模块、非独立实践环节课程+ 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即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但适当压缩学时,增加应用性的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除了在一些课程内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还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

除基础课外,专业课程体系相应调整为三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由于各自定位的差异,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的设置: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这样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讲‘宽口径’,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专业了,学生什么课都选,没有一点专业归宿,恐怕也有问题。弄不好就是‘万金油’,就更是浮躁了。口径过宽,基础就不可能厚。”温儒敏的这段话当然也值得我们深思。

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改革的关键。要能够按照新形势下的课程设置来开课,对于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从现职教师情况看,大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教授、副教授职称,但缺乏与所授课程相应的社会实践经历,对社会于中文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知之不详,不能充分胜任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这一局限将成为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关键所在,而这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主动地适应改革的需要。其次,应采取教师轮训的方式,将教师送到将来学生就业的行业或岗位进行先行培训,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或一些对口用人单位进行“锻炼”或“兼职”,弥补应用性能力差、与社会隔膜的缺陷。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跟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和实践案例,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