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

调研工作思路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问题及现状

我段地处黄河北岸,管辖着京广、新荷、新焦等1000.72公里的线路设备,且多数职工家居农村。随着车间工区管辖范围不断扩大,施工作业里程不断延伸,集中修和专业修等新的作业方式不断出现,在职工思想中出现了较为突出的“三多”情况:

一是职工长期在外地参加施工的时间多。比如在全段范围内开展的集中修施工中,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工作地点变换快等实际,职工需要长期在外地作业,如果不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导致部分职工思想情绪波动,从而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是沿线职工异地工作、两地奔波的多。现在车间管辖较大,有的甚至跨市跨县,给职工的实际生活带来不便。而职工素质参差不齐,职工思想动态不好掌握,如果不正确处理好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将直接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

三是职工对改革形势不理解,思想上产生波动的多。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职工对铁路改革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有些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对车间和班组的正常工作造在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滞后。

二、方法与对策

面对这些新事务、新问题,段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原则,按照“提前预防、及时掌握、消除隐患”的总体思路,紧跟形势的发展,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把准职工思想的脉搏,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在生产一线车间党支部实施了思想政治工作三级预报反馈制度。

一是车间分析定调。每个季度初,由车间党支部组织支部委员、工长、党小组长、政工员召开车间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广泛征求和倾听一线职工对车间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整改措施。同时,根据本车间的生产任务、季节气候、改革发展等实际情况,对所辖职工队伍可能出现的思想动态进行提前分析、具体评定,形成决议,以党支部通知单形式书面下发到各班组、党小组,使班组和党小组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防,从而实现问题由“事后解决”到“事前防范”的转变。

二是班组落实反馈。各班组、党小组接到党支部下发的通知单后,根据通知内容,结合本班组、党小组的实际情况,召开班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分析会,对通知单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定向研究,确保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并于每季度末25日前填写职工思想动态《反馈单》,向车间党支部反馈落实情况和职工最新思想动态。在具体落实中,我们还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方法,对班组在外施工一周以上,或遇急、难、险、重、新等任务,大多数职工思想产生波动时,工长或负责人每周上报一次《反馈单》。因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及时书面上报《反馈单》的,工长或负责人可采取口头、电话、网络等方式上报职工思想动态,事后补报《反馈单》。特别是当遇到突发性事件,工长或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用最快的方式向党支部上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三级联动互控。车间党支部根据班组、党小组反馈的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制定措施,解决班组、党小组反映的问题,研究下一季度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和热点,填写《思想政治工作预报通知书》,下发至班组、党小组,并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库,进行分类落实。对于职工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党员大会、职工大会等形式,进行专题讲解;对于部分职工关注的问题,采取家访、谈心、“开小会”等方式,对其思想进行疏通和引导;对于急事和特事,采取快速处置、现场解决的办法,与职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超出车间党支部职权范围的问题,及时向段党委进行汇报,为段党委下达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意见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打造段党委、车间党支部、班组党小组思想政治工作三级联动平台。

四是结果追踪考核。党支部将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反馈落实情况与党小组考核验收情况相结合,每季度末对党小组考核验收时,按照考核标准对三级预报反馈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将考核检查结果做为党小组、班组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及时上报职工思想动态,有效预防恶性突发事件的有功人员,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经济奖励,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党支部上报段党委进行奖励;对于落实不力的班组和党小组,与其自控型班组创建和经济责任制考核相挂钩,从而形成班组生产工作与党小组党务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增强了班组与党小组工作的互融性。

三、效果和启示

思想政治工作三级预报反馈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段、车间、班组“三级组织”的“整机联动”,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控制力的整体提升,有效的推动了各项工作“同频共振”。为一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活力,使党支部能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制定措施,更加有效的调动了党员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启示一:职工思想动态“三级反馈”制度的宗旨就是在思想上贴近职工群众,在行动上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事和难事。是在在感情上与职工群众融为一体,使职工群众思想上与党组织产生共鸣,此制度在段党委、车间党支部、班组党小组之间搭起一个沟通平台,缩短了各级党组织和职工群众之间的距离。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一年来,在县委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调研科按照办公室"大调研、大综合、大督查、大信息“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决策、服务基层,突出重点,讲究质量,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__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业务学习,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坚持学习理论知识。我们除参加办公室统一组织的集中学习教育和科室自学等活动外,还坚持与综合科每月开展一次业务相关知识讲座,有效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县域经济、和谐社会等理论知识的认识,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全年共参加学习144次,参与主讲8次,撰写笔记达20多万字。二是深入学习业务知识。针对科室人员人数少、任务重等困难,组织科室人员对科室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学习,同时通过参加活动、岗位练才、召开科室材料研究讨论会等方式加强了学习交流,确保了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三是积极学习技术知识。科室人员通过参加培训、自学及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了无纸化办公和网络知识学习,所有人员均能熟练运用网络、博客等形式进行无纸化办公。

(二)充分挖掘潜力,工作效能进一步凸现。一是建立了调研项目库。保障了办公室各科室选准调研课题,节俭时间,写出高质高量的调研文章,为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打下了基础。二是完善科室制度。完善了调研材料收发、内部信息报送、每周学习等制度,确保内部运作规范有序,办事和行文程序紧凑快捷。三是加强协作联络。进一步加强了与各级各部门和外地县区调研材料交流的联系,实现调研材料报送和分发无纸化,大大节省了调研材料报送、下发的成本和信息交流传递的时间。

(三)坚持“质”“量”并举,调研报告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安排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20余次,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了解各方面的反映,按照突出现实性、深刻性、指导性的要求,努力写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调研报告,为领导出台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参与了新农村的试点工作,调查了对外招商政策的落实情况,了解了全县发展坑塘经济的潜力和前景,摸清了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县委出台新农村建设政策、发展坑塘经济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和工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同时,我们总结出了一大批全县的工作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其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公安命案防范、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田水利建设、我县物流企业和平安建设情况等调研报告,分别被范县大河网,河南商都网、中广网和《濮阳未来与发展》等转载和刊用。

(四)服从全局需要,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服从办公室大局工作需要。在搞好日常业务、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全力参与办公室“大调研、大综合、大督查、大信息”工作,完成了全员办信息的上报任务,全年共上报信息136篇(条),被省市委采用10条,向《濮阳日报》报送通讯稿件16篇,已刊出5篇,在办公室刊物和网络上发表领导署名文章多篇;二是服从办公室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各种临时性任务。我们始终秉承只要是办公室的事,就是调研科的事,强化集体荣誉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先后参与了各种会议的筹备、各种接待的准备、有关领导的汇报及其他工作;三是服从办公室全方位协调内外关系、服务全局出发,完成市委调研科交办的多项调研任务,并报送了书面材料;完成了党史大事记资料的征编工作,初步形成了2万余字的大事记初稿,为《中国共产党范县革命史》一书的编写做好了前期的资料准备;正确处理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端正服务态度,主动热情服务,较好地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调研科在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将继续紧紧围绕县委的工作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搞调研,服务决策谋大事”的思想,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高标准、高质量搞好“三服务”,努力建一流团队,创一流成绩。

(一)突出工作创新,增强工作能力

继续加强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省市县文件的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工作能力为目标,推动调查研究工作创新开展:一是推行量化考评。通过上报和谐范县等刊物和媒体的文章,量化考评,科学客观评价科室人员的工作实绩,以此为依据对先进者进行表彰并激励暂时落后的同志加强学习、迎头赶上。二是开展以岗炼才。配合办公室将新进人员安排到调研科锻炼,促使科室工作人员成为熟手、能手、多面手,全力做好“大调研、大综合、大督查、大信息”工作。三是组织轮训。加强对县直部门和乡(镇)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指导,联系他们参与重要调研活动的开展和撰写等工作,通过组织轮训,使调研工作与部门、乡镇工作人员合作更加融洽、工作更加高效。四是开展基层调研。积极参加各种组织活动的基层调研,学会善于思考基层问题,将基层调研成果融合到办公室工作中,避免当前容易出现的调研文章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吻合的问题。(二)明确工作目标,做好领导参谋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一、适应形势要求,重新调整民政工作的宗旨

宗旨就是旗帜,就是方向。只有确立了科学、正确的宗旨,才能指导各项民政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走弯路,甚至南辕北辙。19*年召开的全国第10次民政会议,将民政工作的宗旨确定为“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应当说,在当时形势下,这一提法是比较准确的,为一段时间以来民政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笔者认为,加入WTO之后,如果继续沿用这一提法,已不合适。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WTO的一系列规则是西方市场经济几百年发展的产物,加入这一洪流,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将更加市场化。同时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可以预期,我国的政治生活也将更加民主化。政府的职能将进一步转变,企业将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第三部门”越来越走向社会生活的前台。所有这些都将对民政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按照西方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加入WTO之后,一个区域的经济应根据本区域的自然禀赋,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应当搞大而全、小而全。因此,“入世”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这有可能使我国的失业率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同时入世后各种市场主体将全方位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这一方面意味着各种机会的增多,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风险的增大。在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社会弱势群体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进一步扩大。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老百姓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花钱,才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种经济主体才能甩开包袱,全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们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工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进一步上档次、上水平,以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其次,被称为“草根民主”的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基层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实践,被很多研究者看作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起点。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必将以此为起点向更高层次延伸。因此,民政部门一定要站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高度去重新审视城乡基层民主自治组织的建设工作。

第三,加入WTO后,我国众多的规模狭小的分散的“小农”和各自为战的各类企业,如不能借助“第三部门”的力量实现整合,提高组织化程度,就匹马单枪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无异驾着孤帆扁舟与现代化的联合舰队相抗衡。要相对改变不利地位,我国的农民和各类企业必须在自愿、民主的前提下组成各种专业性的合作社、协会等中介组织,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扩大交易规模,提高谈判地位,降低交易成本。这就需要按照真正的合作制原则(即采取自愿结合的办法而不是行政的办法)建立合作组织,以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架起桥梁、系好纽带。另外,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也同样面临着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民间组织,以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组织化程度的问题。民政部门作为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理应站在WTO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对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培育、管理力度,做“第三部门”的“助产士”,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组织化程度。

总之,加入WTO后,就民政部门所承担的职能看,不仅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而且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等任务,也日益迫切地摆到了民政部门的面前,其作用也日益彰显。推动城乡民主政治建设涉及到公民的民利,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更是迫切地要求全面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自由结社权。所有这些,都已大大超出了“基本生活权益”的范畴。如果继续沿用这一提法,只能挂一漏万,使民政工作整体上出现方向性错误。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加入WTO之后必须对民政工作的宗旨作一个更加鲜明、更加科学的定位,这就是“依法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我们知道,人权包括生存权和发展权。民政部门所承担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职能关系到公民的生存权;而落实公民的民主自治权和自由结社权则是生存权得到保障后“人的全面发展”的又一重要前提。因此可以说民政部门的工作与“人权”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应该看到,就民政部门的职能看,它所保障和维护的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因此,民政部门维护和保障的只能是“基本人权”。这是符合同志“七一”讲话精神的。在这个讲话中,他提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维护公民基本的生活权益,更主要是要维护和保障公民全方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各项政治权利。确立这样的工作宗旨,民政部门在工作中就不仅应当一如既往地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第三部门”的培育管理上。

二、适应形势要求,重新调整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发展思路

党的十四大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民政部门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有利于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府独立办社会福利事业的局面,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客观要求。但加入WTO之后,笔者认为应当对“社会福利社会化”进行再思考。

首先,应当明确哪些工作能社会化,哪些工作不能社会化,不能简单地一“化”了之。如目前民政部门承担的农村五保供养和群众优待工作,其经费来源都是从农民手中收取的“三提五统”。纵观当今世界,尽管WTO限制各成员国为提高本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农业和农产品进行补贴,但各国无不想方设法突破限制,以保护本国的农业。最近,美国总统小布什就不顾WTO成员国的强烈反对,毅然签署了对本国农产品进行补贴的法案。而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对农业实行的一直是负补贴。据有关资料显示,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每年仅“剪刀差”一项就从农业拿走1000多个亿的资金,与此同时,农民还要承担沉重的费税,其中就包括五保供养、群众优待等项经费。加入WTO后,这一状况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变的话,我国的农业将不堪一击,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并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矗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要扶持农业的发展,在显性补贴必然要面临WTO各成员国普遍反对的前提下,最符合规则的选择就是消除“剪刀差”,减少甚至免除农民的不合理税费负担。这就要求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将五保供养和群众优待等面向农民的“费”,改为面向全社会的“税”,列入财政预算,由政府承担起来。另外,社会救助除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慈善事业外,其责任主体也应该是政府。事实上,从法律的角度看,对上述工作对象的保障,本来就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宪法》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不应该以“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名义继续转嫁到农民或其他社会组织身上。但这并不是说社会福利社会化不可行,相反,政府在承担了它应当承担的责任后,应当将一些社会能够承担的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和项目交由社会承担,大胆、彻底地从具体事务中退出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福利社会化才有其现实意义。

其次,应当与时俱进,创新制度,创造与社会福利社会化相适应的政策环境。笔者认为,加入WTO之后,按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社会福利和服务事业不仅应走社会化之路,而且应走产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政府原则上不应再兴办具体的社会福利项目,而是作为一个产业由社会按市场化的原则来兴办和管理。不仅国内资本可以办,国外资本同样可以进入。应当由政府保障和服务的工作对象,可以采劝花钱买服务”的办法,由政府出资,由社会办的福利项目提供服务。当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管理等措施,来确保服务质量。但目前,真正按照这一思路付诸实施的却微乎其微。各级民政部门仍习惯于直接投资兴办各种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和项目,如福利院、敬老院、军休所等等,结果是既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且还要供养一大批工作人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体制障碍。比如,目前上级民政部门下拨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是针对具体的福利服务设施和项目的,因此,下级民政部门要想争取到这部分资金,就只有建设施、上项目这条路可走。二是利益障碍。如殡葬行业,由于有可观的“盈余”和利润,目前仍被牢牢地垄断在民政部门手中。如果仅从民政部门的角度看,这样做可以取得较大的垄断效益,但如果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看,垄断带来的后果只能是整个产业的萎缩,是不利于殡葬业充分发展的。同时,如果继续维持现行做法的话,民族资本就难以尽快进入并迅速占领市场,剩下的就只有等外国资本家依靠雄厚的资本,根据WTO的市场开放原则,来瓜分这一市场了。真到那时,悔之晚矣!因此,排除障碍,重新设定与WTO规则接轨的社会福利服务业的市场游戏规则,是目前民政部门的紧迫任务。当然,这需要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调整,但民政部门起码应当为决策者当好参谋,以推动相关政策的尽快调整。

三、适应形势要求,重新调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村民自治领域广泛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工作,并带动了其他“三个民主”的发展;在城市各地广泛开展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也应当看到,这与加入WTO以后我国政治民主化将有一个较大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社区(事实上,我国的“村”是更加符合社区本意的“社区”)发展的状况看,政府一般是将其作为民间组织来进行管理的,在发展空间上是完全自由和放开的,因而他们的社区是居民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任务和使命也完全来源于社区居民。但在我国,情况却完全不同,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社区的设立、撤消、区域划分、变更等都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社区居民没有发言权。这必然会造成社区的建设与居民的现实需要脱节。因为,无论政府部门主观上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比社区的居民更加了解与谁有更多的共同利益,与谁有更多的心理认同,对哪一个社区有更大的归属感,等等。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政府都是出力不讨好。除此以外,由于基层政府的职能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目前的社区离真正的自治还相去甚远。从村民委员会的角度看,尚难以摆脱来自乡镇政府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干预,如村委会的各种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一般都是由乡镇政府制定和下达的,村委会干部的误工补贴标准也是由乡镇政府确定的。在财务管理方面,部分地区以实行“村帐双管”之名,变相地剥夺了村民委员依法管理属于村委会财产的权利。在城市,政府各部门则完全把居委会当作自己的“腿”,各类事务性工作都通过居委会来完成,居委会实际上已失去了居民自治的功能。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加入WTO之后政治民主化的顺利推进。因此笔者认为,入世后,政府应完全彻底地从社区自治领域退出,还社区以充分发育的自由空间。目前,民政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借鉴外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搞好超前性的政策研究,推动有关法律政策的修改和完善,以尽快建立起有利于社区发育的法律框架。

四、适应形势要求,进一步调整民间组织管理的思路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55个民族本专科生16782人,分布于23个学院,360个班级。本科生中男生8728人,占52.01%;女生8054人,占47.99%;预科生413人,占2.46%;少数民族学生9709人,占57.85%。

学校有专职学生政治辅导员27人,兼职辅导员、班主任515人,专兼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327;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中,男329人,女186人,党员376人,群众61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40%;31-40岁的占21%,41-50岁的占20%;本科学历占41%,硕士学历占37%;初级及以下占37%,中级职称占23%,副高职称占10%。

问题和不足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的聚增,学生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学生管理中的管理理念、方式和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学校学生工作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经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生工作者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关键性问题。

受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许多原来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也明显地暴露出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与学生需求难适应的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较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灵活,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同程度存在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现象。

(二)在管理理念方面。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更侧重于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为重点,而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如果学生管理工作只要求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管住”学生,企求统一的培养标准,强调一个声音,一个步调,追求一种风格,一种色彩,就会忽视大学生主体受教育的客观差异,这样就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管理方法不当。

(三)在管理队伍方面。我校目前专兼职辅导员与本科学生师生比为1:327,专职辅导员的配备状况与教育部1:200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虽然近几年来学校共选留了27名辅导员。从年龄结构上看,辅导员年龄结构偏轻,我校专职辅导员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63%,31-40岁的占37%,缺乏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从职称结构方面看,辅导员职称偏低,我校专职辅导员初级职称的占67%,中高级职称为33%;从专业结构上看,思政、教育专业方面的人不多,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培训。

(四)在管理方式方面。我校制定了很多奖惩规定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设定一定的奖励方法、民主的操作机制,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效果明显,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学生奖学金个别奖项目评定不能很好量化;资助金由于受奖励体制的限制,“输血式”资助多,“造血式”资助少;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和资助金的育人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业指导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等问题。毕竟教育应该坚持以平等的理念,希望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而真正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正是一种平等、自由、竞争的环境,我校目前管理制度建设中这种“人本意识”体现的不够明显。

(五)在管理对象方面。学生主体的位置还没有被真正摆在位置上,而是把学生作为客体来对待,不是围绕学生自身的需求来做安排,而是作为管理的对象。高等教育应转换思路,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为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空间和价值选择机会,在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人格自由的成长,以开阔的眼界,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去不断地开拓出崭新的世界。

(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榆中校区还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建成时间短,地理位置偏僻,地缘性文化氛围也比较淡漠。榆中校区远离城区,交通不便,学生接受的知识单一,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少,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比较困难,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学生社团太少,活动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活动参与率比较低,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影响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产生问题的根源

深刻剖析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固然有工作过程中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在全面理解、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上还有一定差距。

(一)无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学生管理中的的问题,无论指导工作还是思想作风中的不足,所有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在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存在忙于事务性工作、突击阶段性工作而有所放松的现象,缺乏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存在急用先学的实用主义倾向,缺乏站位全局进行系统学习、深入研究、理性思考;存在一知半解的肤浅问题,缺乏带着问题学、有针对性地学。正是由于对科学发展观学得不深不透,导致在落实科学观上有时不够自觉,思想认识水平不够高,全神贯注地抓科学发展的意识和氛围还不浓,系统地谋划、部署和落实科学发展还有差距,在全面抓、深入抓、具体抓上仍有一定差距。

(二)学生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出现,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一方面,联系实际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差距。尚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僵化的思维习惯,跳出民大看民大、站在全国看民大不够,大胆探索和创新不够,工作中还有凭感觉思考、凭经验办事的现象。另一方面,抓学院领导思想解放的制度和措施不够到位。虽然能够对解放思想经常抓、长期抓,但真正从深层次问题上解难题相对较少;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办法和措施较少。

(三)一些问题从表面上看出在学院,出在个别学院和领导身上,但从深层次上反映出在工作指导上的差距,特别是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上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面对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从体制和机制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修订和完善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规定办法,但从总体上看,还有一些影响和制约学生工作的因素和问题,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新理念带来的重大变化理解不深刻,对如何发挥制度建设在引导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如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制度机制研究不及时。

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有了科学观的指导,我们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信心更加增强。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学校学生工作实际,继续解放思想,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重点在五个方面大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学生工作发展,努力引领学校学生工作走好科学发展之路。

——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化“主阵地”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目前开设课程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族院校还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一课程体系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民族院校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祖国观、宗教观,不但要弘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要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不但要热爱本民族,而且要`热爱中华民族,正确认识本民族与中华民族、各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一是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大学生较为普遍的思想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呆板、单调、一言堂、照本宣科,如同“填鸭”的“注入式”。要实施“启发式”、学生参与、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三是在发挥“主渠道”的同时,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各个方面。

强化“主阵地”意识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报栏都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工具和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目前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改变了以往熟悉的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如何抢占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教育,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阵地”建设主要是“阵地”内容的建设,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科技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教育网站、报刊、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弘扬主旋律。要搞好内容建设,关键在人。要特别重视学生骨干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些“阵地”建设,使他们在学习之余得到锻炼和提高,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

——充分利用有效载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精神”是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文明成果,校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精神和校风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具有启迪、激励、影响学生的言行的作用。不同的学校既有不同的硬环境,如校园建筑、设施和风物,也有不同的软环境,如教风、学风和校风,从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学校的校训是“勤学、敬业、团结、创新”,勤学,即勤奋学习。敬业,即对事业的精神和态度。团结,即一种美德,是凝聚力的象征,是大学精神,特别是民族大学不可缺失的一种成分。创新,即超越和突破。要根据学校传统,发展未来、办学特色、文化内涵等,不断提炼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建设良好校风。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园景观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育人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景观激发学生爱校热情,在公共场所营造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让学生参与楼宇、道路、景点的命名及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环境认同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团学组织、学生社团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多民族文化资源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各民族学生相互认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文精神,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纪念节日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运动会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优秀三好学生”等争先创优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在此特别要注重活动的学术性、知识性、科技性,提高活动的品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一是要加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内容的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方面要有经费投入,提高实习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二是要开展社会调查。围绕相关问题确定选题,对社会调查的途径、过程加强管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出较高水平的社会调查报告。三是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为载体,象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实践服务内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等公益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四是要开展科技发明,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新能力。五是要开展勤工助学,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特别是假期和双休日,接触社会,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重视学生心理疏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世界各国政府都重视就业问题,西方国家各政党竞选纲领的主要内容及民众评价政府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就业。高校的主要任务和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就业,就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就不能说我们很好的贯彻了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素质不相适应,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这是总的形势。毕业生就业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解决的,但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一是加强就业指导。通过专兼职队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二是提供信息服务。毕业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足够的需求信息。毕业就业服务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信息服务,应千方百计广开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毕业生的推介。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毕业生推介力度,学校在举办全校性招聘会的同时,各学院应积极主动举办与学院专业相结合的专场招聘。要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走出去,有重点的推介毕业生。四是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竞争力的实质就是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素质问题,这就要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毕业实习、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五是加强宣传,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工作。要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大学生村官”、应征入伍、自主创业、贫困生就业援助等方面的各项政策,使毕业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表现,以科学的心态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指导服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和心理健康栏目、心理讲座等,使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要建立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制,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要做好新生、毕业生、家庭贫困生、学习困难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当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个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工作条件等问题。

——关心贫困家庭学生,推进学生党员发展

关心贫困家庭的学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对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学校学生70%来自西部,60%来自民族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贫困生学生7048人,占总数的42%,特困生学生3356人,占总数的20%,关心、关爱这一弱势群体,是各级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关心。要通过各种渠道,给他们以经济上的资助,如国家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等,这些奖助学金的评定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坚持向贫、特困学生倾斜。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原则上均为贫困生设立,让学生承担学生自律、后勤服务、校园秩序维护、公益劳动等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各级团学组织还应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的工作,在确保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和校园管理,不影响学生自身学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在节假日从事家教、社区服务等校外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学生自己劳动,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

高度重视在大学生发展党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学校目前学生党员占学生数的10%;毕业生党员占毕业生数的22%;最高的学院党员占23.3%,最低的学院党员占学生数的5.3%,这个比例总体与其他高校相比还是较低。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培养高素质可靠接班人的要求。特别是民族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回到民族地区,对这部分人的培养教育如何,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边疆的稳定。各级党总支一定要从这一高度认识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指导下,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一、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使大学生党支部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设和谐校园的战斗堡垒,使学生党员成为学生中的模范和骨干。

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既要严格标准,又要敞开大门,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党员队伍。发展学生党员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潜力,不求全责备,党员不是完人,到党组织还要不断培养、不断教育、不断提高。发展学生党员的基础是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没有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就没有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从新生入学开始,重视此项工作,加大各党校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数量。发展党员一定要坚持程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培养教育、考察和审批等重点环节上要严格,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推优”的作用,要积极尝试和探索学生党建工作以学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思路,条件成熟的,可以让学生任支部书记,要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维护民族高校稳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市位于**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口、素称“三峡门户”、“川鄂咽喉”,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道路地名作为地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市的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和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而给**道路地名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现就**城区道路命名现状与工作思路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道路地名基本情况及特色

**市城区人口135万人,面积0.4万平方公里,城区道路现已命名的道路298条,其中大道7条、路232条、巷59条。这些道路地名是**城市的历史“化石”和现实的“名片”,记载着**城市的发展,体现城市的风貌。内涵丰富的城区特征,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城区道路地名,使其道路地名的特色更为鲜明。

(一)层次分明,棋盘形结构的通名系统。现有的7条大道是城区道路的主轴线,暨沿江大道、夷陵大道、东山大道、发展大道、城东大道、夷兴大道、猇亭大道,依次与珍珠路、云集路、胜利三路、胜利四路、解放路、东湖一路、西陵一路、港窑路、正大路、黄金路等主干道相连,纵横交错,形成了城区最主要的骨干交通网络。以路作为地名通名的有232条,占城区道路街巷地名的 70%以上,路是通名系统中数量最多,连接大道、街巷的骨干,以巷(里)作为地名通名的有59 条,是通往机关、学校、厂矿、医院、商场等单位及居民区的必经之路。这种以大道、路(街)、巷(里)通名区分街道层次的特点:一是“通名定级”,**城区现有道路街巷总数为298条。根据不同的通名分为“大道”:路宽在60米以上,长度在10000米以上的道路;路(街)指宽度在10-20米的道路;“巷、里、弄”一般用于宽度在10米以下的道路。区分道路街巷等级,有利于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二是“序数地名”或称“区片地名群”起到了“大地名共知、小地名易找”的作用。如东湖片有东湖一、二、三路,西陵片有西陵一、二路,胜利片有胜利一、二、三、四路。三是“方位地名”定位定向,易找易记,方便群众。如环城东路、环城南、环城北路。四是“主从地名群”式的结构,即以一个主地名派生出多个地名。如西坝路,派生西坝一、二、三、四路,福绥路派生福绥横路,四新路派生四新横路等。

(二)丰富多彩的道路街巷专名特色。**城区集天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化工程于一体,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道路街巷地名。一是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依山傍水,道路多因此命名。如沿江大道,因沿长江构建而得名;东山大道,因傍东山而得名;樵湖一、二路,因紧靠樵湖岭得名;滨湖路,因滨临南湖而得名;方堰路,因此路原有堰塘而得名。“江、湖、堰、山、岭”突出了**城区地貌特征。二是以历史人文命名。地名是历史、文化及地理风貌和特征的反映。**历史悠久,曾使用过西陵、夷陵、峡州、宜州、东湖等名,故道路就有夷陵大道、西陵一路、东湖一路等地名。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在修沿江大道时消失),就是因此处原建有**古城的东、南、北段城墙而得名。**的山清水秀,使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为之陶醉,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如墨池巷,相传东晋文学家郭璞、宋代文学家坡、黄庭坚,因学书常到此处一池内洗笔,以致使池水变为黑色而得名。尚书巷,相传明工部尚书刘一儒曾在此居住得名。中书街,因明中书曾在此立中书坊得名。学院街,因清朝建有贡院(即学院)而得名。三是以掌故得名。据史载,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掌故丰富多彩,地名也因此得名。如杨柳一巷,传说此巷有一位老太婆曾救过“王”张献忠父亲的命,张献忠寻找恩婆的标记就是太婆门前的杨柳树,此巷因此得名。夜明珠路,相传古时曾有一神仙路过此地,见这一带山川秀丽,不觉流连忘返,倚石而卧。次日神仙一觉醒来,即飘然而去,不想竟将一颗宝珠落在沙河河口,从此,人们每到夜晚便见这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故名。

二、道路地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道路地名工作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懈的努力,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一)法制建设滞后。现行的地名管理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自颁布实施至今已20多年了,许多条款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名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明,管理范围不清,造成多头管理。多头管理引起管理混乱,工作无法落实,影响工作正常运行,造成地名使用和管理中的违章违规行为法律责任不明,执法艰难。

(二)地名意识淡薄。近年来,城区道路地名命名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从现实状况看,随意简化、滥用、错写标准道路地名,有的地方未对道路地名进行认真论证,不履行申报批准备案手续,就擅自对外公开使用未经 批准道路地名,道路规划暂用名代替标准道路地名现象仍然存在。这些不规范甚至错误的道路地名很容易被约定俗成流传下来,而且纠正的难度相当大,造成道路地名混乱,影响地名工作正常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不便。

三、道路地名工作思路

规范道路地名是顺应时展的要求,符合民情民意,有利于规范城市管理、美化城市环境、方便群众生活交往,有利于社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加快水电旅游名城的建设步伐。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着**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道路地名适应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各级地名管理部门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城市发展现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道路地名工作的新路子,积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地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加强地名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使道路地名工作有法可依、有禁可止。同时,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规范道路地名的意义,提高全民地名意识。

(二)强化道路地名规划。

道路地名规划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对城市新生道路地名作出科学规划,对现有道路地名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城市规划与地名规划同步进行。道路地名规划除应遵守《地名管理条例》及省、市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循名符其实、规范有序、雅俗供赏、好找易记的基本方针。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市位于**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口、素称“三峡门户”、“川鄂咽喉”,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道路地名作为地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市的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和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而给**道路地名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现就**城区道路命名现状与工作思路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道路地名基本情况及特色

**市城区人口135万人,面积0.4万平方公里,城区道路现已命名的道路298条,其中大道7条、路232条、巷59条。这些道路地名是**城市的历史“化石”和现实的“名片”,记载着**城市的发展,体现城市的风貌。内涵丰富的城区特征,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城区道路地名,使其道路地名的特色更为鲜明。

(一)层次分明,棋盘形结构的通名系统。现有的7条大道是城区道路的主轴线,暨沿江大道、夷陵大道、东山大道、发展大道、城东大道、夷兴大道、猇亭大道,依次与珍珠路、云集路、胜利三路、胜利四路、解放路、东湖一路、西陵一路、港窑路、正大路、黄金路等主干道相连,纵横交错,形成了城区最主要的骨干交通网络。以路作为地名通名的有232条,占城区道路街巷地名的 70%以上,路是通名系统中数量最多,连接大道、街巷的骨干,以巷(里)作为地名通名的有59 条,是通往机关、学校、厂矿、医院、商场等单位及居民区的必经之路。这种以大道、路(街)、巷(里)通名区分街道层次的特点:一是“通名定级”,**城区现有道路街巷总数为298条。根据不同的通名分为“大道”:路宽在60米以上,长度在10000米以上的道路;路(街)指宽度在10-20米的道路;“巷、里、弄”一般用于宽度在10米以下的道路。区分道路街巷等级,有利于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二是“序数地名”或称“区片地名群”起到了“大地名共知、小地名易找”的作用。如东湖片有东湖一、二、三路,西陵片有西陵一、二路,胜利片有胜利一、二、三、四路。三是“方位地名”定位定向,易找易记,方便群众。如环城东路、环城南、环城北路。四是“主从地名群”式的结构,即以一个主地名派生出多个地名。如西坝路,派生西坝一、二、三、四路,福绥路派生福绥横路,四新路派生四新横路等。

(二)丰富多彩的道路街巷专名特色。**城区集天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化工程于一体,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道路街巷地名。一是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依山傍水,道路多因此命名。如沿江大道,因沿长江构建而得名;东山大道,因傍东山而得名;樵湖一、二路,因紧靠樵湖岭得名;滨湖路,因滨临南湖而得名;方堰路,因此路原有堰塘而得名。“江、湖、堰、山、岭”突出了**城区地貌特征。二是以历史人文命名。地名是历史、文化及地理风貌和特征的反映。**历史悠久,曾使用过西陵、夷陵、峡州、宜州、东湖等名,故道路就有夷陵大道、西陵一路、东湖一路等地名。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在修沿江大道时消失),就是因此处原建有**古城的东、南、北段城墙而得名。**的山清水秀,使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为之陶醉,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如墨池巷,相传东晋文学家郭璞、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黄庭坚,因学书常到此处一池内洗笔,以致使池水变为黑色而得名。尚书巷,相传明工部尚书刘一儒曾在此居住得名。中书街,因明中书曾在此立中书坊得名。学院街,因清朝建有贡院(即学院)而得名。三是以掌故得名。据史载,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掌故丰富多彩,地名也因此得名。如杨柳一巷,传说此巷有一位老太婆曾救过“八大王”张献忠父亲的命,张献忠寻找恩婆的标记就是太婆门前的杨柳树,此巷因此得名。夜明珠路,相传古时曾有一神仙路过此地,见这一带山川秀丽,不觉流连忘返,倚石而卧。次日神仙一觉醒来,即飘然而去,不想竟将一颗宝珠落在沙河河口,从此,人们每到夜晚便见这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故名。

二、道路地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道路地名工作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懈的努力,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一)法制建设滞后。现行的地名管理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自颁布实施至今已20多年了,许多条款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名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明,管理范围不清,造成多头管理。多头管理引起管理混乱,工作无法落实,影响工作正常运行,造成地名使用和管理中的违章违规行为法律责任不明,执法艰难。

(二)地名意识淡薄。近年来,城区道路地名命名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从现实状况看,随意简化、滥用、错写标准道路地名,有的地方未对道路地名进行认真论证,不履行申报批准备案手续,就擅自对外公开使用未经 批准道路地名,道路规划暂用名代替标准道路地名现象仍然存在。这些不规范甚至错误的道路地名很容易被约定俗成流传下来,而且纠正的难度相当大,造成道路地名混乱,影响地名工作正常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不便。

三、道路地名工作思路

规范道路地名是顺应时展的要求,符合民情民意,有利于规范城市管理、美化城市环境、方便群众生活交往,有利于社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加快水电旅游名城的建设步伐。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着**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道路地名适应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各级地名管理部门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城市发展现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道路地名工作的新路子,积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地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加强地名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使道路地名工作有法可依、有禁可止。同时,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规范道路地名的意义,提高全民地名意识。

(二)强化道路地名规划。

道路地名规划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对城市新生道路地名作出科学规划,对现有道路地名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城市规划与地名规划同步进行。道路地名规划除应遵守《地名管理条例》及省、市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循名符其实、规范有序、雅俗供赏、好找易记的基本方针。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关键词:资产处置 工作思路 调研 改进

随着农行完成逾8000亿元不良贷款剥离及注资,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信贷资产质量显著改善,为农行的成功上市铺平了道路。农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家国有银行,以前的银行,包括中行、工行、建行,都是最后不良贷款交由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来进行处置。农行这次的不良贷款,是由财政部和农业银行建立共管帐户,财政部委托农行成立专门的资产处置机构进行清收。对于农行而言,加快财政部委托不良资产的处置,既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也是拓展收入来源,加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资产处置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当前,农行资产处置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在深入分析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任务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有利方面:一是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扩大内需,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有利于制定和实施整体的不良资产解决方案,提高各类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三是有利于通过整合当地多方面信息资源,以及在金融、财务、司法等领域的资源和其它各种社会关系资源,依托专业清收队伍,以专业技能和操作手段,提高了资产处置的力度;四是有利于集约经营管理,节约清收费用和人力资源。

不利方面:一是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尤其是我国经济内生性变化带来的周期性调整压力可能会明显大于往年,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已经显现,出口增长压力较大,消费增长趋于放缓,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赢利能力明显下降,客户现金流趋紧,不利于贷款清收;二是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不良资产剥离后,客户心态会发生变化,存在逃废债倾向;三是地方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利益分配等原因,不同程度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四是虽然近年来执法环境有所改善,但执行难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尤其政策性放款如供销系统、公共事业单位执行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资产处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委托资产质量低下,清收难度大。损失类贷款占比较高,经过多年的清收,并且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依法清收等等,剥离的不良贷款的清收难度很大。

二是地方政府保护。近年来,由于企业转制等诸多原因,导致职工上访事件增多,地方政府为保持稳定要求有关部门在处理企业资产时要做好稳定工作,结果造成在执行企业资产时难度很大,执行不下去。

三是存在逃废债现象。由于农行股改不良资产剥离,经过媒体等报道,目前,贷款客户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存在拖、赖债等现象,所以在清收过程中要比剥离前付出更大的精力,采取更强更有力的措施。

四是剥离的个人客户笔数较多,金额较小,分布区域广,管理和清收难度较大,缺乏更为有效的清收措施。

五是贷款正常维护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和费用,而预期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在成本和效益之间权衡,也是一项难以抉择的现实选择。

三、资产处置的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推进,我行的资产重组和财务重组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正稳步推进IPO融资上市,业务经营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结合总行制定的3510战略目标,将“风险控制”理念贯穿于资产处置全过程,充分考虑风险与收益平衡,致力于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确定我行总体工作目标:即最大限度收回不良资产,降低处置成本,提高处置效率,实现处置收益最大化。

管理目标:全面落实风险管理责任体系。不良资产抓降、监测、控制有机结合,实行客户、风险管理、资产处置等部门的一体化管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快资产处置工作职能转变,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将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变以往的事后补救式被动管理为事前、事中风险隐患的预防。

人员目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资产处置专业队伍。实行精细化管理,选聘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员工专职负责委托资产处置工作,同时配备懂经营、会管理、理念新,道德水准高的管理人员。

经营目标:实际剥离的委托不良贷款,在充分尽职调查核查的基础上,形成真实可信的估值结果。通过尽职调查和估值,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定价依据,研究个案处理办法,制订全年乃至今后三年的处置计划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当前资产处置工作重点:

1.制定处置工作实施细则。认真研究即将出台的委托资产处置相关制度、办法,结合我行委托资产实际状况,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必要的细化,研究探索委托资产处置的有效模式。

2.落实处置工作责任制。委托资产实行分户到人,双人管户原则,明确主要责任人,负责分管客户的资产处置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和债权的日常维护。

3.了解掌握客户资产现状。认真开展尽职调查,形成全面的债务分类和回收可行性分析报告。深入了解与债务关联的可执行资产状况,对委托处置客户进行分类排队,确定潜力客户、一般客户、无效客户,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置手段,使资产处置方式、方法更接近于实际,实现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

4.确定处置清收工作重点。处置工作优先放在处置周期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上。一是对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限制企业采取坚决措施,防止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对上述企业造成冲击,导致资产迅速减值,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二是借股改之机存在逃废债侥幸心理的客户。三是产权制度变革、借款主体资格变更,特别是政策性破产企业,避免企业变更或破产造成债权的终结。

5.加大处置工作力度。分别采取依法清收、领导包大户、责任清收、减免表外利息等有效方式,集中人力、法律、费用等有效资源,确保清收工作取得实效。

四、资产处置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结合剥离后的工作,明确部门人员职责和各单位的管理责任,树立大风险管理观念,实现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关口前移,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

2.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完善资产处置考核约束措施,制定不良资产监测考核细则,强化监测职能,严格考核。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一、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1.高校中教学与科研关系简述

对于高校来讲,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永远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如果可以协调好,那么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也会有条不紊,而且学校的办学质量、服务社会的能力都会进一步增强;如果协调不好,那么高校的教学进程与科研工作就会相冲突,结果不但科研搞不好,教学质量也会受影响,最终使得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受到影响;对于高校教师个体来讲,情况也是一样,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凡是那些可以把教学与科研关系处理好,使他们和谐的为自身服务的教师都是那些最优秀的教师。凡是那些处理不好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展的关系,或者混为一谈,或者偏废某项工作的绝对不会是优秀的教师,而且不但教学搞不好,科研也不会搞好。所以,我们一般在高校中看到的都是要么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展的都有声有色,这是优秀教师,而另外一种就是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展的都不好,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因为教学耽误了科研,或者科研耽误了教学的问题,而是不能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所致。

2.协调高校中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意义

教学与科研在高校的发展中来说,表面看上去,是属于两方面毫不重合的问题,但其实不然。高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单纯的教学,会使学校的教学没有基础;单纯的科研会使学校脱离办学宗旨;而教学、科研搞不好服务社会的职能肯定无法行驶,因为服务社会要通过优质的教学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教育,通过精湛的科研为社会提供理论和物化成果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在高校这种特殊环境下,教学与科研的本质相异但它们又的确是共同存在的,不仅相互渗透,而且还成为了高校服务同一目标的两项基本职能。新时期,协调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某位教师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或者某所高校获得更多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而是成为新时期高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高校中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从二者的对立来说,高校做为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主要机构,首先是要把教学摆在首位,只有把教学搞好才能谈得上“教书育人”,否则教学水平不行,那么高校最基本的只能就无法行使好。但显然,教师大量的时间都用来搞教学,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必然会影响从事其它工作的精力,首先就是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如果教师大量的精力都从事科研工作,而有的科研工作还是需要野外调查,或者长时间驻外,这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部分科研工作季节性很强,会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的集中,工作强度大,必然会使这一段的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第二,从二者的统一来说,高校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过程,既然涉及知识,就需要知识与时俱进,不断的发展,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换言之,科研也需要融入更多创新的理念,尤其是一些与科研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或者学科,必然会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更多新理念、新技术的融入才能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才会使学生感觉知识更加真实。而科研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科研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必然无法持续发展。因此,教学中必须要融入科研,科学研究是使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前沿成果及时反映到大学教学内容中来的基本保证,可以使教学工作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以支持教学中理论的进一步创新;科研中也需要融入教学,让科研工作从教学一线吸取到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以促进科研中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

二、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深入协调开展的思路

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做为高校来讲,不管科研能力强弱,都要开展科研,目的在于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生动。在这方面来讲,学校首先就要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制度基础,让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时有据可循。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坐班,也就是有课时需要上课,没课时也需要到指定的教研室或者系办公室去“坐班”。显然,全系(教研室)的教师没课的时候都坐在办公室,或许对研讨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效果,可以交流教学经验,但对于科研工作的开展来讲,则毫无益处。因此,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对教师的约束,比如有的教师有科研工作,就可以适当放松其坐班的时间,或者在教师可以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甚至可以不用坐班,让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去开展科研工作。

2.创新职称评定机制

在现有学校体制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依靠考核教学与科研工作来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进而为教师确定职称。而不少学校都存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状况,因为科研可以明显的量化,比如获得了多少科研经费、取得了几项专利、发表了多少篇不同水平的论文、承担了多少不同级别的课题等。这些科研方面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可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可以从职称上获得升迁的优先权,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获得很多收获,因为科研经费下拨后,一般学校要提取一部分科研管理费。另外,有了科研项目之后,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荣誉,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声誉,可谓是一举多得。但教学工作则不然,这个很难被量化,教的好或者不好,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可以衡量,再者教的好或者不好,并不能立竿见影地反映在学校的发展中,而且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也很难把教学水平量化出来,大部分学校只能依靠教学工作量的多少来评比一下。而教师的收入、地位都与职称紧密相关,关系着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教师们对职称都非常重视。因此,要想保证教学与科研在教师心目中有同样的重要性,那首

先就要从源头上也就是职称评定的时候,不断优化教学衡量的量化指标,把学校对教学与科研的重视都明确地反应在职称评定之中,引导教师协调发展教学与科研。

3.优化排课行课模式

高校一般都实行排课制度,即这学期的期末排下学期的课程,这样为的是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好处。但相对于科研工作来讲,教师要想协调和发展好教学与科研工作,必须要腾出一定的精力,尤其是针对一些季节性强的学科,类似农学类的大田栽培试验、水利类学科中的野外水质监测、大气科学学科中的野外空气质量监测等都存在很多的季节性和随机性。比如农学类的大田试验,遇到雨天,可能某些指标就需要加测,遇到高温天气可能就需要浇水或者遮荫等处理措施。而这往往都会和排课冲突,这时学校就需要通过优化排课行课模式来协调教学科研工作。具体来说可以针对某些季节性很强,而且科研工作可能比较多的时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下减少排课数量,也可以在一些科研工作多的时期尝试安排多人授课的方式,让几位教学经历相似,教学水平相当的教师同时担任一门课程的讲授,这样可以使教学开展得更为零活。同时根据教学实践显示,适当地更换认可教师,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再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利用学生对新教师的好奇心,完全可以弥补学生更换教师带来的听课习惯问题,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构建科研与教学工作协调开展的平台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关键词]资产处置 工作思路 调研 改进

随着农行完成逾8000亿元不良贷款剥离及注资,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信贷资产质量显著改善,为农行的成功上市铺平了道路。农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家国有银行,以前的银行,包括中行、工行、建行,都是最后不良贷款交由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来进行处置。农行这次的不良贷款,是由财政部和农业银行建立共管帐户,财政部委托农行成立专门的资产处置机构进行清收。对于农行而言,加快财政部委托不良资产的处置,既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也是拓展收入来源,加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资产处置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当前,农行资产处置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在深入分析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任务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有利方面:一是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扩大内需,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有利于制定和实施整体的不良资产解决方案,提高各类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三是有利于通过整合当地多方面信息资源,以及在金融、财务、司法等领域的资源和其它各种社会关系资源,依托专业清收队伍,以专业技能和操作手段,提高了资产处置的力度;四是有利于集约经营管理,节约清收费用和人力资源。

不利方面:一是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尤其是我国经济内生性变化带来的周期性调整压力可能会明显大于往年,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已经显现,出口增长压力较大,消费增长趋于放缓,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赢利能力明显下降,客户现金流趋紧,不利于贷款清收;二是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不良资产剥离后,客户心态会发生变化,存在逃废债倾向;三是地方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利益分配等原因,不同程度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四是虽然近年来执法环境有所改善,但执行难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尤其政策性放款如供销系统、公共事业单位执行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资产处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委托资产质量低下,清收难度大。损失类贷款占比较高,经过多年的清收,并且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依法清收等等,剥离的不良贷款的清收难度很大。

二是地方政府保护。近年来,由于企业转制等诸多原因,导致职工上访事件增多,地方政府为保持稳定要求有关部门在处理企业资产时要做好稳定工作,结果造成在执行企业资产时难度很大,执行不下去。

三是存在逃废债现象。由于农行股改不良资产剥离,经过媒体等报道,目前,贷款客户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存在拖、赖债等现象,所以在清收过程中要比剥离前付出更大的精力,采取更强更有力的措施。

四是剥离的个人客户笔数较多,金额较小,分布区域广,管理和清收难度较大,缺乏更为有效的清收措施。

五是贷款正常维护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和费用,而预期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在成本和效益之间权衡,也是一项难以抉择的现实选择。

三、资产处置的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推进,我行的资产重组和财务重组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正稳步推进IPO融资上市,业务经营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结合总行制定的3510战略目标,将“风险控制”理念贯穿于资产处置全过程,充分考虑风险与收益平衡,致力于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确定我行总体工作目标:即最大限度收回不良资产,降低处置成本,提高处置效率,实现处置收益最大化。

管理目标:全面落实风险管理责任体系。不良资产抓降、监测、控制有机结合,实行客户、风险管理、资产处置等部门的一体化管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快资产处置工作职能转变,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将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变以往的事后补救式被动管理为事前、事中风险隐患的预防。

人员目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资产处置专业队伍。实行精细化管理,选聘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员工专职负责委托资产处置工作,同时配备懂经营、会管理、理念新,道德水准高的管理人员。

经营目标:实际剥离的委托不良贷款,在充分尽职调查核查的基础上,形成真实可信的估值结果。通过尽职调查和估值,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定价依据,研究个案处理办法,制订全年乃至今后三年的处置计划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当前资产处置工作重点:

1.制定处置工作实施细则。认真研究即将出台的委托资产处置相关制度、办法,结合我行委托资产实际状况,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必要的细化,研究探索委托资产处置的有效模式。

2.落实处置工作责任制。委托资产实行分户到人,双人管户原则,明确主要责任人,负责分管客户的资产处置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和债权的日常维护。

3.了解掌握客户资产现状。认真开展尽职调查,形成全面的债务分类和回收可行性分析报告。深入了解与债务关联的可执行资产状况,对委托处置客户进行分类排队,确定潜力客户、一般客户、无效客户,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置手段,使资产处置方式、方法更接近于实际,实现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

4.确定处置清收工作重点。处置工作优先放在处置周期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上。一是对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限制企业采取坚决措施,防止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对上述企业造成冲击,导致资产迅速减值,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二是借股改之机存在逃废债侥幸心理的客户。三是产权制度变革、借款主体资格变更,特别是政策性破产企业,避免企业变更或破产造成债权的终结。

5.加大处置工作力度。分别采取依法清收、领导包大户、责任清收、减免表外利息等有效方式,集中人力、法律、费用等有效资源,确保清收工作取得实效。

四、资产处置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结合剥离后的工作,明确部门人员职责和各单位的管理责任,树立大风险管理观念,实现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关口前移,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

2.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完善资产处置考核约束措施,制定不良资产监测考核细则,强化监测职能,严格考核。

3.发挥协同作战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原经营行的人员优势和信息优势,协调原经营行与委托资产处置经营部的协同工作,对已落实还款计划的委托资产还款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对悬空债权承债协议进行落实,使其有实质性的进展。

4.加强资产风险防范。强化监管、强化检查,提高制度的约束力。以人为本,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加大监管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实行客户寻访双人及登记汇报制,收贷收息客户到行,内外勤分离;抵债资产收取审查、审议审批程序化;处置项目审查审批制,通过市场寻价、合理评估,处置损失认定适当,严格处置方式,坚持公平的市场运作,确定拍卖保留底价,对中介机构实行公开或邀请招标,协议处置实行“阳光”操作。对我行的实物资产权属情况进行重新确认,特别是防止抵债资产产权过户风险和看管风险,杜绝接收后资产因管理造成的人为减值。

5.注重贷款时效维护。加强贷款诉讼时效管理,使我行的到期未到期债权始终置于司法保护之下。及时向债务人或担保人发催收通知书、律师函等形式延续诉讼时效保全债权;密切重点行业产权制度变更,争取最大限度获得破产债权的清算额度,避免企业破产成为我行债权的终结日。

6.加大以下几种委托资产的清收力度:借款人有还款能力但拒不还款的赖债行为或各种恶意逃废债行为的;借款人虽无还款能力,但有可变现资产暂未变现的;借款人虽无还款能力,但保证人有能力和有资产的。

7.加大诉讼执行力度,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对委托资产进行处置清收。组建诉讼案件管理团队,实现对本行委托不良资产诉讼案件的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已涉诉的客户进行梳理,区别已胜诉在执行、已胜诉未执行、已尚未判决等情况,加强与县区两级法院的沟通,尽量加快判决及执行速度,尽早处置,取得清收效果。对债权债务关系明晰、诉讼时效有效、借款人确有可执行财产的不良资产项目,收集相关资料,制定项目处置预案,在充分论证效益评估的基础上,确有必要诉讼的,果断诉讼,力争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和快执行。强化诉讼时效管理,明确时效管理责任,建立诉讼时效台帐,采取各种催收措施保证诉讼时效的连续,维护我行的权益。

8.对政府干预形成的或有公务员参预形成的委托资产采取向借款人单位发函、公开曝光等措施,借助社会舆论的压力促使其还贷。

9.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商,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老陈欠贷款的解决途径,使不良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

五、对资产处置工作的建议

一是建议出台有针对性的清收政策,根据借款人的还贷能力和贷款方式出台包括减免息、打折、打包、拍卖债权等清收政策。

二是建议出台减免税费等优惠措施,使资产处置效率高、收益大。

三是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密切配合资产处置工作,对财政担保的不良贷款由财政部门合理安排资金偿还不良贷款,同时对其他政府或企业贷款财政部门也可协调清收工作。

四是建议在严防道德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加快处置抵债资产措施,对于抵债手续存在瑕疵、自然贬值速度较快(厂房、车辆、原材料等),不再深挖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最大程度地减少这部分资产损失。

参考文献: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一、当前高速公路治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检测设备不够完善,还有部分设备未达到科技治超的要求。自20__年11月份我省在高速公路大力开展治超工作以来,先后经历了便携地磅和固定动态磅的检测使用过程。为提高检测速率,后来还安装了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但由于动态磅准确率有一定偏差,司机多易采用跳磅、扭磅、冲榜、走s等作弊手段违规过磅;自动识别系统的安装,虽然较好的减轻了治超员的工作强度,但个别时候出现的识别系统识别率低、容易出错等问题,仍不能达到高效率的要求。

(二)、治超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治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治超人员文化水平低下,对治超政策学习理解不够透彻,对司机政策解释不到位,影响着整个治超工作的开展。

(三)、治超工作的法规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仍需健全。从治超工作开展以来,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了多项治超规章制度,并于20__年10月编写了《超限治理工作制度汇编》。但是,我省目前还没有一套较为完备的治超法规体系,对于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除了列入黑名单,没有更多明确的责任追究办法。

(四)、非法改装车辆及液压装置超限车辆违规操作。自20__年11月高速公路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以来,个别治超站屡次发现货运车主在车轴上隐蔽安装“千斤”、“气囊”逃避超限检测的伎俩,干扰正常的治理超限超载秩序。目前,受利益驱使,个别大件公司安装电子开关控制的液压系统,在通过检测站时按照预先制定的重量逃避超限管理。当前在治超工作中又有一种披着“合法外衣”的新型逃避检测的设备——狼狈,被一些不法利益的承运司机运用,将严重超限车辆驶入高速公路,造成公路设施的损坏,在出口由于受设备限制,这些车辆的通行造成通行费的严重流失。

(五)、信息相对封闭,文化生活单调,不利于治超人员的全面发展。当前我省高速公路治超检测室还不够配套,仍然使用的是活动房,在一定程度上给治超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治超员在八小时之外,文化生活还相对比较单调,对外界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

二、急需解决的办法和主要对策

自治超工作开展以来,我省的治超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针对上述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超限运输治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总结两年来高速公路治超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平时工作经验,我们经过认真分析,积极探索提出如下对策:

(一)、坚持科技治超,完善检测设备,不断更新检测设备。要不断完善检测设备,定期联系宝鸡四维公司,电子公司和省公路研究所校验设备。同时,各站要设立设备维护员,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完好。力争达到“装备精良化”的根本要求。

(二)、坚持人文治超,加大治超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治超队伍的全面素质。我们建议上级职能部门能加大公开招聘力度,严把治超队伍进入的门槛,要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强、作风纪律严、业务素质精的大学生以及从部队转业复退的军人吸收进来。要加大人员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各站应开展治超员“星级评定”,坚决清除不合格的治超人员。要加大人员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治超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真正能打硬仗,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治超队伍。

(三)、坚持制度治超,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法制化建设水平。建议上级职能部门能加强调研,不断完善《超限治理工作制度汇编》。各站可以结合本站工作实际为治超人员配发规章制度和应知应会手册。同时,为打好治超工作攻坚战,要不断推动治超规范化进程,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立足于高速公路自身发展的实际,尽快出台有操作性的地方性治超法规制度。同时,对于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应落实责任追究制,真正使治超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四)、坚决遏制非法改装车辆及液压装置超限车辆违规操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虽然私装“千斤”、“气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稍微留心还是非常容易判别。而液压多轴车辆却相对隐蔽,这种装置工作原理是多轴车辆驾驶室安装一个经过改装的电子开关,它通过预先设定好的系统与各轴连接,在车辆通过地磅时将重量前移,承载轴过磅时只能称量出很小的一部分重量,有经验的治超员称其为“地蛇爬”。在前期,治超工作中多轴车通过地磅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设备看到轴载重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由于版本升级检测室根本不显示多轴车辆各轴的承载重量,我们建议各站在检测此类车辆时,要求值班班长全程监管,安排班长坐在司机驾驶室实行专人监督检测,尽量保证检测数据与车辆实际重量相符。同时使用静态称重设备进行称重,是避免和杜绝该类车辆检测作弊的最有效方法。我们建议在主线和省界治超站安装静态称重地磅,同时,协调上级办证部门统一规范多轴车进出站点。在主线或省界站对于列入黑名单违规操作液压装置多轴车辆不予办理超限运输证,禁止行驶高速公路。同时对于出口的多轴车辆,可充分发挥收费治超联动机制,有条件的可在静态磅称重。而狼狈是一些为谋取不法利益的承运司机运用的手段,在普通半挂车辆安装的一种装置,添加狼狈是为了承运大件货物顺利通行高速公路,可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现在利用狼狈办理超限运输通行证,逃避超限车辆检测的一种手段,而狼狈是加装在半挂车头与车箱之间的一种装置,可随时拆除加装后可增加两组排轴线,使办证吨位达到100吨,为承运大件不可解体的货物带来便利,例如普通6轴半挂车辆在未办理超限运输通行证时,通过超限站时标准为55吨,办证认定标准为60吨,加装狼狈后办理超限证通过超限站认定标准为100吨,在上道后可在服务区拆除狼狈后正常行驶,在下道时造成车证不符或严重超限等情况,对治超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此提醒下道各收费站认真核对车辆实际称重信息和超限证办证吨位,避免减少通行费的流失,确保颗粒归仓。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一、近年来开展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以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个地方发展快慢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牵头人。因此镇党委在党支部书记配备上采取群众推荐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尽量从本地选拔优秀人才带领群众谋发展。全镇==个村,从村内选拔支部书记==人,对于无成熟合格人选的=个村实行从行政干部中派支部书记的做法,这样不仅做到了村村有支部书记,还很好地发挥了党支部书记的模范作用,有序引导各村稳步发展。

=、发挥党员电教阵地的作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各村党支部一月一次集中全体党员集中收看党员电教片,并开展讨论,既让党员们汇报了思想,又让他们受到了教育,在学习中增强了党性,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了自觉性,在工作中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长期坚持五事制度,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亲和力。五事制度的实行,群众最拥护的是说事制度,通过这个制度的推动和落实,把长期积累在群众心中的怨气、怒气和不满给抖出来了,并且由村干部协力进行解决,给了群众满意的答复和合理的说法,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让群众感受了领导才是他们的主心骨,主持公道还是干部。

=、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农村无职党员搭建了发挥余热的舞台,让一度混同于一般群众的普通党员重新亮明了身份。因人因事而异,把每个无职党员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做他们乐于做、能做好的工作,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作用。这次活动开展以来,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体现了党员先进一面,还让群众看到了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事实,改变了少数群众对共产党员的消极看法。

=、通过开展“双建双带”活动,让部分村经济跃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双建双带活动让村集体、民营经济、党员和农户成为有机整体,在发展经济上互促互进,增强了发展的活力。

二、当前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矛盾和问题

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期,各级党组织均围绕中央提出“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抓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又为党的建设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和矛盾仍然很多。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矛盾和问题同在。

=、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机遇主要是政策形势好,政策气候氛围浓厚,从上至下都在唱同一个调子的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并且各级党组织都采取了一定的形式,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设备配置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组织部门还给予了一定的投入,目前,基层党组织达到了活动有阵地、办公有场所、开展活动有设备的效果。

=、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矛盾和问题。尽管各级党委非常重视组织建设,但是建设的投入与现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基层党员干部的需求,存在活动的宽泛性和实用性的矛盾,不为群众认可。

三、====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借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之东风,结合开展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基层实际,制定“适用、管用、有用”的工作措施和目标,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结合村支两委换届,把好调强配齐村支两委班子关。干部到位后,定期组织村主职干部到县镇、参加培训、轮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政治水平。有计划地组织村主职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为基层培养优秀经济型人才搭好平台。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加大干部城乡交流力度。把群众公认能办事、办实事的乡镇干部交流到县直单位,把县直部门的年青优秀人才交流到乡镇一线工作中来进行锻炼,调动各个层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当前高速公路治超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治超工作的法规建设仍须健全。从治超工作以来,省厅、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治超工作制度,经过各级的积累和完善,制度建设相对完备,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建立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必须加大治超法规建设步伐,在目前情况下,我们省地方行政和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文秘站:治超工作法规体系。如__省人民政府近日出台了《__省道路货物运输源头治理超限超载暂行办法》和《__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执法人员自身存在的安全威胁依然突出。__省治超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先后有3名治超人员牺牲在治超执法岗位上。从治超工作开展至今,全国有240多名治超人员,因司机殴打和冲撞治超检测站致伤或致残。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影响治超工作向纵深发展。__高速治超工作开展以来,发生严重冲撞站点事件3起,有4人被打伤住院。这个问题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治超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车托”不断翻新花样逃避打击。一些小团体和个人出于利益的躯动,无孔不入,变换花样,设法逃避治超打击,在高速公路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如有些“车托”设法买通个别意志薄弱的治超员,用给超限超载车辆垫板的方法通过检测。还有个别司机经常采取“跳秤”的方法通过检测,在逃避治超检测的同时,还寻机闹事,制造事端。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治超工作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必须加以及时集中治理,预防导致治超形势逆转,破坏治超工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

二、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总结高速公路治超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

(一)必须加快治超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步伐。目前,治超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建议我省应该立足于高速公路自我发展的实际,从长效机制建立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更具有操作性的地方性治超法规制度,使治超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必须加大治超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力度。要严肃治超队伍进出的纪律和进入门坎,建议上级职能部门加大公开招聘力度,把一些政治素质强、作风纪律严、业务素质精的大学生和部队转业复退军人吸收进来,促进治超队伍整体素质跃升。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为加强对明年及今后一段时间重大问题的研究,超前谋划明年各项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决定利用11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围绕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在街道开展大调研活动。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街道重点调研课题

1、街道发展资金平衡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要点提示:针对街道建设发展资金流量大、平衡难的现状,围绕街道长远发展建设资金平衡要求,分析街道资金平衡现状,提出街道短期以及长远发展资金平衡的途径和对策。

2、在太湖新城快速推进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稳心留根工作。

要点提示:围绕太湖新城建设,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所面临的难题等方面,提出思路与措施,提升稳心留根的实效性。

3、街道功能业的布点、策划与争取。

要点提示:根据太湖新城规划要求,统筹考虑街道范围内功能业的布点,提出项目策划争取的途径及建议。

4、提高街道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效益的研究。

要点提示:在总结街道集体资产清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制约街道集体资产运行效益的各类因素,以“规范、完善、有序”为要求,从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入手,研究提出加强管理、提升效益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

5、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内涵的思考。

要点提示:以全力打造与新城核心区相吻合的建筑精品为目标,从建筑的形态、建筑的品质、建筑的内涵、环境的协调等方面,研究提升城市品位、建设水平的策略。

6、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要点提示: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制定城市管理的目标,以及思路举措,切实提升街道城市管理水平。

7、社区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要点提示:按照现代化城市新型社区的要求,研究街道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管理创新上提出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措施。

8、促进街道、社区集体财力稳定增长的方法与途径。

要点提示:随着太湖新城快速推进,街道也将处于加快发展的最后机遇期,突出以项目为抓手,对如何促进街道、社区集体财力稳定增长提出思路和对策。

9、打造街道社会事业亮点品牌。

要点提示:围绕为辖区居民提供给高质量、高水准的配套服务,重点研究如何抓好社会事业的发展,分析现状,提出打造社会事业品牌亮点项目的思路与途径。

10、在转型转轨条件下的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要点提示:在分析街道现有干部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围绕转型转轨的新要求,按照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提出街道中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1、干部队伍作风效能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要点提示:针对当前工作对干部队伍提出更高要求的实际,治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慵懒散慢等作风,明确干部队伍作风效能建设的要求,研究推进落实的思路、举措。

12、提升街道内外宣传影响力。

要点提示:结合街道实际,重点从题材挖掘,宣传报道,建立机制等方面入手,研究提升街道内外宣传影响力的方法与途径。

13、街道维稳工作机制研究。

要点提示:针对街道目前维稳现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按照“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突出问题街道解决”的原则,重点研究如何加强矛盾预防、化解、稳控工作,建立维稳工作新机制。

二、社区发展特色课题

各社区要着眼明年发展以及自身的发展特色,调研本单位明年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不要面面俱到,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亮点、可供操作,调研题目自定。

三、相关要求

1、调研课题要紧密结合街道实际,突出明年工作重点,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各调研课题的分工领导要高度重视,对调研课题认真研究和部署,抓好调研中的把关、协调、组稿等工作。

3、调研活动主要采取分工领导和分管部门内部研讨、向周边地区学习、集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一般不各自组织到基层走访。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1.农村基层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抓手

群众路线的主体包括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基层是群众路线得以真正实现的土壤。首先,运用群众路线,实现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需要干部和群众密切联系、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农村基层干部是与群众距离最近、关系最亲的党的干部,在农村基层践行群众路线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抓手,是党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基本、最基础的部分。人民群众是群众路线必需的参与者,人民群众的主体在基层,基层践行群众路线就理所当然是党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第一线。其次,“一切为了群众”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是我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群众路线的价值主体是人民群众,基层群众是群众路线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从群众中来”意味着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获取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手资料,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吸取群众的智慧,基层群众就成为调查研究的主要范围和主要对象;“到群众中去”,是将从群众那里获取的智慧转化为政策方针运用到群众当中,对症下药,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基层群众是方针政策的实施对象,也是群众路线理论自身的结点。由上可见,农村基层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抓手。

2.农村基层贯彻群众路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矛盾往往根源于基层,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实现社会的稳定有赖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赖于民心顺、民心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有赖于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社会基础,更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群众问题解决不好会威胁到社会稳定,乃至动摇党执政的根基。因此,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基础的最好途径是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妥善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满意,确保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尊重和捍卫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要就是要防止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正确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能够抓住群众矛盾的症结,更好地协调民众的利益关系,发现解决社会问题的规律,对症下药,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的决策,最终将社会矛盾控制在社会稳定能够承受的的范围内,确保党的执政之基的稳定。

二、农村基层贯彻群众路线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干部的群众思想认识层面不高

在农村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是践行好群众路线的前提。党与群众的关系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党是群众的领导者,群众则是党的服务对象,因此‘群众路线’要求党同时领导并服务群众,而且所谓‘走群众路线’就是领导者通过‘群众路线’来服务群众。”①反观现实,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党和群众关系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党对群众的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也浅薄地停留在了解、认识、意识层面,停留在讲得好、说得好的表面层次上,没有将群众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没有上升到信念的高度,这就意味着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内源动力不足,导致相当一部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冷淡,深入群众的主动性不够,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不足,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感不强。服务群众理念的缺失和淡薄,不能够保证将群众路线真正运用到具体的、实在的工作当中,这种没有上升到信念的认识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持久性,使得践行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大打折扣。

2.农村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作风存在问题

干部作风直接影响党群关系,事关人心向背。影响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关系的主要有作风、享乐主义做法和慵懒作风。首先,农村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依旧存在。“官本位”的官为主体的思想导向,与服务群众的以群众为主体的理念相冲突,不仅导致干部与群众关系的疏离,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作风屡见不鲜,干部看重自己,高高在上,看轻群众,远离群众,支配群众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方式依旧存在,服务群众的认识不够深刻,服务群众的责任感淡薄,等待群众主动反映问题几乎成常态。其次,“物本位”思想的外在体现鲜明。基层干部在工作当中唯利是图,乐己之乐,以满足自身物质追求为出发点“联系关心”部分群众,没有从义务的角度出发看待服务群众的工作责任,不是以全体群众的客观实际出发,缺少对所有群众真实需求的洞察与感情的交流,嫌贫爱富,更愿意为有利可图的群众“服务”,对普通民众的疾苦置若罔闻、漠不关心。再次,慵懒作风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实际成效。“进村不进社,进社不入户,入户不调查”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干部出于“躲避麻烦”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干部对群众生活状况和群众问题加以主观判断的情况时有发生。

3.农村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落实不到位

群众工作重在落实,但在实际情况中,落实方面依旧存在问题。首先,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以文件学习忙、工作应酬忙为借口,缺少调查研究;有的干部认为自己在基层,自认熟悉当地群众的情况,不需要调查研究;纵使有调查,当中仍旧存在调查态度不严肃、调查行动不落实、调查内容不全面、调查结果不真实、光调查不研究的现象,主观认识不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唯心不唯物,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损害群众的利益,影响党群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其次,敢于担当是干部走好走实群众路线必备的品质。在谈到好干部的标准时就指出,“要将敢于担当作为可贵品质,”②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标准之一,是衡量干部工作能力的标准之一,但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群众工作唯上不为实,持推诿态度,害怕压力、不敢较真,害怕责任、患得患失,害怕困难、避重就轻。再次,党的方针政策畅通下达到群众当中是解决相应群众问题的先行因素,群众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利益诉求有效上传是完善群众工作的必要条件。群众路线实现的是全部群众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个别特殊群众。但是,将党的政策向部分群众传达或者进行干部内部享有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群众的意见建议置之不理或者歪曲报告群众情况屡见不鲜。

三、农村基层群众路线问题的解决

1.端正对群众工作的思想态度

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前提就是要有清晰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有坚定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信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端正才能行为自觉。”③基层群众工作对干部过硬的工作能力的要求不容置疑,端正态度对正确践行群众路线、做好做实群众工作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要摆正对群众的态度。党的执政地位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广大群众赋予的,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可替代的,“任何力量代替不了群众的力量,任何执政资源代替不了群众工作。”④干部不仅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更要敬畏人民群众的力量,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群众工作无小事,要将群众的事情摆在首位,而不是将文山会海摆在群众工作的先头。其次,要端正服务群众的态度。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干部要主动服务群众,而不是干部被动等待群众反映问题。群众路线就是通过服务群众的途径和过程实现的,服务群众是责任,实现群众的利益诉求是群众路线最终的目的。干部不仅要有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和信仰,要有真正的人民公仆的意识和作为。再次,重视端正态度的作用。端正服务群众的态度,享乐思想、官僚思想就会有所淡化,增进服务群众的责任感,为自己服务、为特殊群众服务的行径就会有所减少。因此,把握好思想态度的总开关、端正对群众工作的思想态度的作用,不仅仅是态度改观,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作风转变。

2.正确做实群众工作中的调查研究

调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一、课题任务及责任分工

1、发展外向型经济对策研究调研目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正深刻地影响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作为地处内陆的如何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凸显国家赋予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争取在向西开放中有更大的作为和新的突破,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调研重点:深入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大机遇和现实条件,研究如何吸引外部资本和先进技术引进来的战略,利用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发展走出去,提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产业、优化方向、现实路径和降低发展外向型经济风险的对策选择,实现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踏步走出去。牵头人:杨志武牵头部门:省商务厅参加部门: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住建厅、省政府金融办新区牵头人:孙筱伟新区牵头部门:综合保税区筹委会新区参加部门:党政办、经发局、建设局、招商一局、招商二局、金融办

2、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调研目的:促进六大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产业引导力。充分发挥区位及产业基础优势,大力推进石化等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调研重点: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产业园区管理模式、项目运作模式、基础配套和产业发展重点,提出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路、对策和措施。牵头人:赵春牵头部门:省发改委参加部门:省政府研究室、省工信委、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体育局新区牵头人:张爱胜新区牵头部门:经发局新区参加部门:党政办、教科文局、卫生局、各产业园区指挥部办公室

3、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及对策研究调研目的:了解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与林地管护长效机制的建立情况,摸清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新区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对策。调研重点:新区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新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新区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新区林地资源保护。牵头人:石卫东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加部门: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新区牵头人:郭庭天新区牵头部门:农林水务局新区参加部门:党政办、经发局、建设局、环保局、教科文局

4、市场体系建设思路及对策研究调研目的:进一步加快新区市场体系建设,尽快制定新区中长期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并完善商业网点规划,有效促进新区商贸服务业发展,使商品流通效率大为提高,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调研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生产生活资料一级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市场,金融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技术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商贸运作方式及体系等。牵头人:杨志武牵头部门:省商务厅参加部门: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政府金融办新区牵头人:马骁新区牵头部门:招商一局新区参加部门:党政办、经发局、金融办、社保局、各产业园区指挥部办公室

5、城镇化建设思路及对策研究调研目的:进一步理清城镇化的现状、工作思路、建设时序、典型特色等问题,对于加快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新区人口集聚,推动新区产业发展,打造全省城镇化发展先行试验区,为全省城镇化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调研重点:研究如何以城镇化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打造全省新型城镇化的试验区;研究如何围绕核心城区和三个乡镇,根据不同的发展时序和规划布局,走具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社保、就业、上学等问题,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牵头人:杨咏中牵头部门:省住建厅参加部门: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政府金融办新区牵头人:任银光新区牵头部门:建设局新区参加部门:党政办、组织部、经发局、公安局、社保局、金融办、三个乡镇

二、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调研准备(4月底)结合省委各调研组确定的重点内容,由党政办牵头做好推进建设调研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形成主张(5月15日)在省市调研组到来之前,新区各牵头部门要提前形成自己的、符合新区发展实际的思路主张及具体建议意见,争取纳入省上的调研成果之中。文字材料于5月15日之前报党政办,党政办汇总整理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核,送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把关。

第三阶段:配合服务(5月-8月)1、新区党政办牵头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落实省委调研组来调研具体安排,新区各牵头部门做好各调研组的具体对接服务。2、新区各牵头部门做好材料上报和实地考察配合工作,将推进建设调研工作的具体建议向各调研组进行汇报。3、省委调研工作结束后,新区各牵头部门在全面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和听取省委调研组意见的基础上,做好调研工作的回顾总结。

三、工作要求

1、新区党政办负责与省委办公厅沟通衔接,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做好调研活动的总体协调、组织领导等工作,党政办副主任张瑞刚同志为总负责人。

2、新区各牵头部门负责与省上各牵头部门沟通衔接,组织协调各参加部门,配合省上做好调研工作;各参加部门要积极配合,抽调熟悉调研方面政策和业务的同志参加。各牵头部门和参加部门要选派指定调研联络员一名,名单于5月10日前报新区党政办政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