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显著特点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旅游市场营销教学创新做了一些尝试。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教学创新实践教学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最初主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与教学经验,近年来根据我国的旅游企业需求变化及各高校教学资源的情况有所变通。对于旅游市场营销这门集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的课程来说,要求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又能学而不死、学而能用,其教学体系应该有所创新。

1旅游市场营销理论教学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将旅游市场营销学的一般规律、原理与旅游企业营销现象结合起来,深入、系统地阐述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是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的,技能培养需要什么,理论知识就学什么,这是问题的实质与关键;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旅游企业营销岗位的培训内容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在就业前更容易掌握旅游企业的营销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

2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的创新

2.1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个具体项目为例,从项目的旅游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研、目标市场的确认、市场定位、营销方案的确定到项目的预算与控制可以全程模拟,也可以局部模拟营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教师在确定了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并选编好案例材料后,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案例,可以提前几天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以充实论据。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独立发言、小组讨论、自由提问等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对大量的旅游营销案例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之既可以掌握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分析问题与沟通能力。

2.2激励教学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其实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极强的表达欲,只是有些学生敢于表现,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担心说不好被老师、同学笑话而采取沉默的方式,但如果点到他们的名字强迫其发言他们则讲得很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状态、心理,控制课堂节奏,这对教者与学者同样重要。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接受你,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然后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优点,竖起你的大拇指,同时原谅他们的小错误并委婉地指出来。

2.3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用大量的图片、影音等图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强化同学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拍的图片以及平时录制的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电视节目等影音资料不断地、适当地做到课件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开课前给学生观看录制的一段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节目,节目内容是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遨游网销售经理,节目里谈到了销售经理的职业描述:负责旅游产品的推广、销售渠道的拓展等等,这些都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相关。在视图、视听的效果下,可以让学生在享受中愉快地学习。

3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

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现在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和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两个方面。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环境分析等。我们可采用理论讨论、实践报告等实践教学方式来进行,以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讲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可布置学生就旅行社拟推出的某条新旅游线路进行市场环境分析,这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亲自上街对市民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市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撰写报告书。这种课内实践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应该加强与旅游企业的联系,扩充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从而使旅游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活动更贴近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让学生有机会接近旅游企业真实营销现象,还可以检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脱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与旅游企业营销实践的要求相符。

4旅游市场营销考核方式的创新

学科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客观上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试能手,素质教育下必然涌现一批高素质的奇才。我国高等学校旅游市场营销学成绩的考核基本上是以期末试卷上的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客观上导致学生忽视实践锻炼和平时表现,而只重视考前一周理论知识的突击复习,这种考核方式下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和控制。因此要创新旅游市场营销学考核评定方法。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由教师提供多个命题,给学生充分的选择和准备时间,让他们递交一份完整的营销方案,成绩的高低就由方案的创新性、可操作性来决定。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是完不成一个好的方案的,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意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关颖婧.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5(11).

[2]李日欣.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探讨.商业经济,2007(1):1.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1.1实训教学定位不准,实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学更不能脱离市场。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不清楚体育市场营销专业相关岗位需要学生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多数体育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课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产品”销售方面的实训,而不是让“社会企业”介入,基于“市场需求”来开展实训。这导致体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多停留在校园内“体育产品”促销这一内容,较为单一。高职院校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未根据市场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来设置。多数实训内容都是与相应的理论课程相匹配,例如:推销技巧,或者选择易于操作的“体育用品业”来开展教学。专业教学中不少课程都是围绕“体育产品业”来开展。实际操作的结果造成各科任教师的实训内容相互交叉,重叠较多、衔接不当。

1.2实训基地严重匮乏

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训教学的优劣,影响着人才培养的结果。高职实训教学基地,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构成。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十分重视实训基地建设,而学校的资金投入有限,学校在综合权衡下,通常将资金投入给予部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而对于体育市场营销专业等非重点专业,投入少,甚至没有,使得各学校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匮乏,难以依靠学校的投入建成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难找到对应的岗位来满足学生大面积的实训。实训基地匮乏,致使理论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

1.3实训方式单一

实训条件的不足,制约了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项目的开展。高职院校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多数实训教学都是立足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多数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填鸭式”,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完成实训任务,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在采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纵使教师选择的是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但学生不欢迎。主要原因是案例选择不贴切、不实用,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乐于接受的案例为学生自身周边知晓的中小企业和国内响当当的知名企业案例。情景模拟教学,通常在教室内模拟完成。此教学方式对环境要求较高,学生在头几次的情景模拟中参与热情高、兴趣浓厚,但时间一长,由于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真切感,学生的兴趣度会渐渐减退。

1.4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师资匮乏

体育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与市场营销专业有相通之处,核心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推销技巧、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分析及商务沟通与谈判等,外加需要学生掌握体育方面知识的课程,如:体育广告策划、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该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不仅具有较好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还需熟知与了解体育市场营销销售与管理的操作过程。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多数是转行而来,专门从事体育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少,多数都是内部消化,由体育教师转型而来,其体育市场营销专业所要求的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功底薄弱,专业素养并未能达到专业教学水平的标准。其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尤其在体育市场营销实践经验上有所欠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实践知识把握欠佳,因而不能很好的传授学生所需的实践知识,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与高职院校强调的重实践不相协调。

2提高高职院校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对策

2.1科学定位实训教学,开拓丰富多彩的内容

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体育产业营销相关岗位,通过对体育产业营销相关岗位核心能力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以建设全真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实训教学的层次与体系,安排实训教学的内容。目前,体育产业营销课程的实训活动多停留在校园内“体育产品”促销这一阶段。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体育产业所包含的范围,涵盖了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体育、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不仅仅是体育产品这一范畴因此,体育产业营销实践的范围过于单一。

2.2多层次,广门路,解决实训基地建设难题

针对高职院校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在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资金困难中的难题,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来解决。第一,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将政策适当倾斜于体育市场营销专业,校自筹经费建立模拟实训室。第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引进企业解决校内实训室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有利的条件,如:利用场所和空间,吸引企业进来投资。第三,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第四,申报区、省级示范基地。

2.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2.3.1案例教学法

教师们结合自身周边中小企业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自编案例用于教学,其教学效果颇佳。针对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特点,与时俱进的选择一些国内典型性案例,如:同学们都熟知的案例、网络热议的案例吸引学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3.2情景模拟法

建议学校建立校内高仿真实训基地,教师充分利用实训室的仿真环境把社会活动搬进课堂,让同学们到高仿真的工作环境中,认识、了解、掌握所学的体育产业营销知识,锻炼体育产业营销运作能力。通过到实训室进行情景模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的推销技巧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商务沟通与谈判能力等核心职业岗位能力,为学生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3社会实践法

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实践要求教高。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能使学生了解体育产业营销各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各环节的工作流程,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为真正提高学生体育产业营销实践能力,需让学生到实际环境中历练,而实现该过程的方法即为社会实践法。实施社会实践法的方式,一方面是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市场调查、体育产品促销、体育赛事运作、促销方案策划等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联系相关的教学企业,让学生到企业的真实环境中锻炼、提高。

2.3.4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体育路跑项目营销时代的到来,让汽车行业、体育行业及其他行业客户捕捉到了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智美作为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先行者在“2014广汽丰田广州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中,成就了一批合作企业在市场营销上的共赢。广汽丰田通过体育营销手段,建立健康向上的品牌形象,与最直接的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体验式营销,现场数万人的狂欢让企业传播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关注!广州马拉松赛事上,特步再度出击,成为广州马拉松体育服装赞助商,这是特步体育营销策略的又一次升级。作为一个运动品牌,特步一直将体育营销摆在重要位置。在这方面,特步积累了多年的体育营销经验,从赞助西甲、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NBL(全国男子乙级篮球联赛)到与广州马拉松赛的战略合作,特步的每一项营销活动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因此,在2014年以及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特步将继续坚持体育赛事营销策略。这也是特步今年比较重要的大型互动营销活动之一。

二、市场竞争策略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适应行业竞争的规律和法则。竞争能够促进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中的提升。只有树立明确的竞争观念,灵活运用价格和非价格的竞争手段,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新、人新我廉、人廉我转的原则和方法,制定竞争策略,必须对竞争环境和竞争形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得心应手。与此同时,我们在竞争环境上也要受到来自社会及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因素。如: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献略》所述,一个企业通常都存在来自5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即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压力、潜在的可能加入的同行业对手的压力、供应厂商向前发展的压力(由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发展成自己生产产品)、购买者的压力、代用品生产者的压力。例如,美国耐克公司生产的“NIKE”牌运动鞋,由于新颖的外观设计,使用功能的创新和独特,加之精美的外包装等,其价格虽然昂贵得惊人,但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青少年对此无比钟情。而“李宁”则以价格优势向国际品牌夺取市场,以产品质量优势夺取挑战者“安踏”、“匹克”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三、体育营销战略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加强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程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模拟实践方法研究,探讨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改革。从而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拓展工学结合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提出了建议和实施步骤。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缺乏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因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多,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较少,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务操作,更不会从事具体的营销实践活动,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效果,致使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只有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甚至把教室就设在实训场地,实行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有利于使学生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与市场营销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缺乏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型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

    (三)缺乏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受传统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高低。很多营销手段在别人运用的时候效果明显,而当自己照搬照抄的时候其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别人成功的营销手段的同时,没有创新,市场营销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具体的方法手段则必须具有创新。

    二、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熟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别;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属性基础上,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新途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更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三、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设想

    (一)模拟实践方法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

    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

    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学校”是各个小组要开发的市场,各小组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营销方案。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调研;二是进行市场营销宏观与微观环境分析;三是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四是制定STP 营销战略。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出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五是制定4PS策略。选择适合的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进入“学校”这一市场,并通过选择适当的销售地点,制定相应的促销手段,为各小组赚取利润。

    2.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务操作阶段。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货、销货。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为小组赚取利润。

    3.第三阶段:实践总结

    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对小组营销方案的实施,既可以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总结出营销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营销方案进行修正与补充。

    (二)需注意的问题

    1.经费。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

    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

    2.相关政策支持。 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5(35)

    [2]郭英红.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7(26)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市场营销理论为视角,结合体育赛事的本体特性,对体育赛事营销活动的本质以及营销观念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体育赛事营销过程是一种服务过程,是商品交换的过程,体育赛事营销的实质是一种整合营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式营销、互联网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城市营销等一系列创新赛事营销观念。

关键词:体育赛事;营销;观念创新;本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597-03

将体育赛事视为一种商品进行营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体制的客观产物和必然选择。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体育是高度集权下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表现为政府对体育管理的完全垄断以及经费的单一性投入,具有强政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随着经济运行机制的变革,将体育竞赛推向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其变革的进程中,营销观念的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命题,因此,结合市场营销有关理论,对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属性以及营销观念创新进行探讨和研究,对提高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

1.1 体育赛事营销是一种服务过程 体育赛事营销即把传统的营销原理和过程运用到体育赛事产品以及借助体育赛事本身来营销的非体育产品的营销活动。体育赛事营销活动过程通常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是直接向消费者营销体育产品或服务,即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如比赛门票的销售、纪念品的销售等;二是借助体育赛事对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营销,即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如企业赞助、场内外企业广告宣传、赛事无形资产销售等。因此,贯穿体育赛事营销全过程的实质内容理应是一种服务,必定要以服务为价值取向,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欲望为最终目标。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形的任何活动或利益。”[1]赛事营销过程就是向企业主和一般消费者分别提供以无形产品为主的活动或利益。另外,体育赛事,又称竞赛表演,其本身的性质就是提供服务性产品的生产企业。格鲁诺斯(Chrestin Gronroos)认为:“服务一般是以无形的方式,在顾客与服务职员、再到商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2]通过体育竞赛表演服务性产品的营销,使其成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满足一般消费者“娱乐”需求的“商品”,从而为解决企业和一般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体育赛事营销活东的终极目标。

1.2 体育赛事营销是商品交换的过程“市场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基础上的交换关系”[3],而交换则是市场形成的条件和基础,买者和卖者,需求与供给构成市场的基本架构。市场营销理论告诉我们,市场营销是通过商品交换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活动,而商品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进行生产的劳动产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是这样论述的:“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就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产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6]因而,市场营销要实现“满足需求和欲望”的目标,完成商品的“社会的价值”,其手段只能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体育竞赛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生产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不是纯粹地为满足某个俱乐部或教练员或运动员的单一性“原始竞技”的欲望,而是体育赛事生产目的的多元化。因此,虽然体育赛事在其营销观念、营销模式以及营销过程上比传统商品的营销更具复杂性和特质性。但是,从营销的角度分析体育赛事产品的营销过程,其本质亦是商品的交换过程。实现体育赛事产品的商品价值的惟一途径是进入市场,围绕市场的开发与形成体育赛事市场条件的不断拓展,运用有效的营销模式,通过交换的手段,最终实现体育赛事产品的营销目的,实现体育赛事营销的生产目的多元化。

1.3 体育赛事营销的实质是一种整合营销 体育赛事营销的实质是一种整合营销,从营销理论上讲它整合了交换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众多资源,其次赛事举办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资源,既有场内,又有场外的,既有观众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赛事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图1),而这些都通过体育赛事而达到了有效的整合。体育赛事为企业提供了商机,使企业有走进特定目标人群的机会,形成与观众的有效互动,在体育赛事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了有效营销的活动平台。

2 体育赛事营销观念的创新

营销观念认为营销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使顾客的付出更具价值、质量和满意。营销观念的着眼点是顾客,必须紧紧围绕市场,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提升顾客的价值,实现与消费者的互惠双赢。只有在营销观念上不断创新,体现出多元化和复合性的营销形态,才能做好体育赛事营销工作。

2.1 体育赛事营销与体验式营销 从本质上说,体验营销是一个消费过程,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又是这一过程的“产品”,消费者因主动参与而产生难忘的体验,当消费过程结束的时候,消费者的记忆将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愿为这种体验付费,因为它是快乐的、宜泄情感的、不可复制和不可转让的。当人们走进赛场观看比赛,精彩的赛事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一系列的真实充满激情的体验、公平竞争的体验、民族(团队)自豪感的体验等。美国著名的《哈佛管理评论》杂志认为:体验是一种创造观念经历的活动,体验营销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管理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经历活动。因此体育赛事营销本身就是体验式营销,提供给消费者的体育赛事服务产品,可以最直接地满足其追求体验的欲望,因而使得体育赛事营销蕴含着体验营销的过程。

2.2 体育赛事营销与互联网营销 进行互联网营销是当前体育赛事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网上促销的方式灵活多样,为浏览者增添乐趣,许多知名网站(如ESPN、CBS SponLne、CNN/SI)因其合作电视台的频频报道而人气倍增。美国国际管理集团(1MG)投资建设的CBS SportLine网站为网友提供了与Tl-ger Woods等体育巨星交流的机会。皇家网络公司(北美最大的在线体育赛事网络公司)已经与NBA和美国棒球联盟(MIB)签订了网上转播合同;2005年3月份,该公司向MLB支付了2000万美元,获得了为期3年的网上转播权,并同时取得了与NBA的类似合同。互联网营销打破了主要依赖电视机构宣传的局面,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美国国家足球联

盟(NFL)、美国小职业棒球联盟(MIB)、美国全国汽车比赛协会(NASCAR)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0C)等将通过无数网络与非网络渠道与公众建立联系,体育爱好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当今社会,充分认识互联网营销的价值,将体育赛事营销的广泛有效开展。表1列出了互联网营销对体育赛事营销公司的销售促进作用。

2.3 体育赛事营销与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原指大自然的一种色彩成分,将“绿色”用于经济领域,其含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个行业或一项产业,也可以是一种经营哲学或一种行为观念。绿色营销从广义上讲,泛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因此,广义绿色营销又可称为伦理营销;而狭义绿色营销则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探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重自然生态平衡。”[5]体育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深入到社会每一个阶层,直到家庭和个人。体育赛事营销就是企业在赛事营销活动中主动寻求消费者的兴趣过程中,探求企业利益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互动。在体育赛事营销的这种特殊的营销活动中互动协调就是一种赛事举办方――企业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其次体育赛事活动,是在一种公平、公正、团结拼搏的体育道德规范的约束下进行的,它可以给人良好的道德和伦理的熏陶以及给人精神的愉悦、健康的促进,这种对社会大环境的促进是任何一种营销形式无法比拟的。最后,体育产业是“无烟”的工业,是“绿色”的产业。因此,体育赛事营销是一种具有绿色营销内涵和特征的营销活动。

2.4 体育赛事营销与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以建立和管理关系为基础的营销理论。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是指为了保持长期的优先权和业务经营而与关键顾客(如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活动”。[6]因而与其它营销观念不同的是,它更多地强调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和战略过程的协同性,注重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因此,从本质上讲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发展消费者与企业及其产品之间的连续性的交往,以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产品持续销售。体育赛事是一项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是个人无法进行,单一群体也不能形成规模的。因而要成功举办一次体育赛事,特别是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其市场运作的过程相当复杂,需要与社会方方面面建立联系,构建广泛的信息通道,建立与多级组织或企业互动互利的关系(图2);其过程的本质就是由赛事活动中互动性上升到互利性,当前赛事中表现出因为市场的需求而改变比赛的案例,如乒乓球比赛中因为更加利于观众、以及转播,把小球改为大球。这种变化就是反映出在关系营销下的体育赛事营销注重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和反馈的及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众多体育赛事中最耀眼的明珠。自奥运会引入商业运作机制以来,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各种方式来加强人们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和广泛参与。奥林匹克赞助计划(即“TOP”计划)的诞生,培养了一大批国际企业的忠诚追随与赞助者,如:“可口可乐”、“耐克”、“三星”等。国际奥委会将奥林匹克全球赞助商视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伙伴,即明确奥委会与赞助企业的互动与互利的关系。因此,有理由认为,体育赛事营销是为了培育和提升体育赛事品牌,而与消费者、企业等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依存关系的活动。

2.5 体育赛事营销与国家(城市)营销 确切地说,国家(城市)营销理论并不是纯粹的营销理论,而是市场营销学与发展经济学相融合的一种理论。它是将国家(城市)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企业与消费者行为紧密结合,借用营销战略的分析方法,构建一个国家(城市)创造财富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框架。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国家(城市)营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更多的国家(城市)通过其地理、文化、政策等优势和特色来推销自己,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来宣传自己,努力提升国家威望,打造“国际都市”形象。近20年来申办奥运会成为众多城市梦寐以求的愿望,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从巴塞罗那到亚特兰大,从悉尼、雅典到北京,每一个城市的胜出都要经历数次的失败和艰苦的努力,世界杯、欧锦赛、美洲杯等等体育赛事的申办同样充满着艰辛和失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体育竞赛引入商业化运作机制以来,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带来巨额的盈利收获,这是有目共睹的,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或城市,其行为目的要远远高于这些、大于这些。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对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个国家和城市提升整体形象和竞争力,打造“国家品牌”和“城市品牌”的良好契机。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拥有雄厚实力和一流的产品仍显不足,还需要拥有企业所属国家或城市在国际上的高美誉度和强影响力。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是需要国家或城市这一大品牌的支撑,国家和城市这一大品牌打响了,企业的小品牌才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才会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 小结

体育赛事营销是建立在市场营销理论体系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营销模式,是市场营销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新的概念,同时也成为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视点,是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延展和体育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是一种集合多方资源的整合营销,在赛事营销过程中体现出服务营销的特色,这种营销本身就是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过程。基于上述几点认识,我们应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不断创新体育赛事营销观念,洞察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与核心,建立体验营销、互联网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国家城市营销与体育赛事营销的内在联系,丰富体育赛事营销的理念,形成体育赛事、赞助商、传播媒体、筹资渠道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无疑对促进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的健康、快速发展起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第8版.中译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克里斯蒂・格鲁偌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纪宁,巫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

[4]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缺乏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因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多,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较少,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务操作,更不会从事具体的营销实践活动,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效果,致使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只有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甚至把教室就设在实训场地,实行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有利于使学生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与市场营销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缺乏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型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

    (三)缺乏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受传统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高低。很多营销手段在别人运用的时候效果明显,而当自己照搬照抄的时候其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别人成功的营销手段的同时,没有创新,市场营销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具体的方法手段则必须具有创新。

    二、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熟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别;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属性基础上,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新途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更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三、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设想

    (一)模拟实践方法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

    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

    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学校”是各个小组要开发的市场,各小组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营销方案。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调研;二是进行市场营销宏观与微观环境分析;三是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四是制定STP 营销战略。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出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五是制定4PS策略。选择适合的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进入“学校”这一市场,并通过选择适当的销售地点,制定相应的促销手段,为各小组赚取利润。

    2.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务操作阶段。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货、销货。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为小组赚取利润。

    3.第三阶段:实践总结

    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对小组营销方案的实施,既可以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总结出营销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营销方案进行修正与补充。

    (二)需注意的问题

    1.经费。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

    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

    2.相关政策支持。 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5(35)

    [2]郭英红.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7(26)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药院校;市场营销;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24-03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学子步入中医药院校的非中医药专业学习。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医药本科院校非医药专业的招生规模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01年为3.62%,2010年为18.5%[1],这充分说明非医药专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我国新医改的逐渐深化引发了医药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由此,医药市场营销在现代激烈市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多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予以了高度重视,认识到在新医改新常态新竞争中,优秀的医药营销人才是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然而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药营销人才需要经过系统培养、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就成为了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建设较为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现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校企合作模式下此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一、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概述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对医药行业细分基础上新设立的应用型专业。相对于其他医药专业,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历史中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定、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更是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医药行业新环境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诚信品质,熟练掌握医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 和专业技巧,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制订(医药)企业总体营销计划以及发展战略目标,依据医药行业市场变化随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制定公司品牌管理与发展策略;能独立进行业务谈判,从事(医药)企业广告、市场调研、企业策划、销售管理、基层销售等职位的应用型人才。

二、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跨国公司蚕食我国的医药市场领域的步伐;另一方面,随着 “回归自然”、“生态健康发展”理念的强化,引发了人们对天然药物的追捧热潮,而这些变化无疑给医药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进而对此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快速适应这些新变化,有必要认识到现有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目前,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一)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作为湖中医大的一个新建应用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其行业特色性而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有所区别,但发现现有课程设置把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照搬到中医药院校中,再加上一些医药方面的课程,生硬地拼凑在一起[2],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行业特色课程、医药类课程相互之间的耦合不够,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二)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

在现有课程设置上,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主要开设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与学校其他专业统一设置。专业主要课程有“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3],而医药方向的课程比较少,仅有“医学概论”、“药学概论”等作为专业限选课进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从课程体系来看,课程涉及面较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市场营销方向和医药方向两个专业的教师是分开的,因而传播理论知识的交叉点自然就会很少,全凭学生自己去耦合这些知识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可能不是社会真正所需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

此外,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总学时为2720),必修课占主要地位(2128学时),达到总学时的78.2%,远远高于国外50%的水平。而选修课偏少(592学时),占总学时的21.8%,不超全部课程的1/4,跨学科、跨专业、跨系的很少。

(三)理论课与实践课配置欠佳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理论性相对偏弱,且实践内容不同于学校的医药类专业。但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偏多,而实践课程偏少,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严重脱节[4]。即使有些课程安排了实践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相关实践教学的条件限制,老师们基本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实践指导,而无法亲临市场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四)过于强调专业学科教育,忽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其是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扩大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5]。相关研究也证实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但现有课程体系中,特别重视营销管理的专业核心,过早地给学生进行专业定性,且教学过程完全是按照单纯学科的自身内容进行的,而语言、历史、文化、科学技术、逻辑思维等方面通识教育比较缺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

设置策略

在各种数字新媒体时代,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因此,新形势的发展对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教学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要求营销专业的教学不止完成理论的教学、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营销的创新思维,营销动手能力。而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质量培养,注重在线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6]。从实践来看,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7]。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一般只有校方和学生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校企合作模式,把企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把企业引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校方、企业共同参与,学生互动”的格局。因此,我们可以把校企合作概括为“教学三要素,学习两课堂”。

(一)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校企

合作项目特点

为探索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教育部推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湖中医大管工学院从2014年开始,启动“卓越营销师”培养计划,寻求与企业合作,加强(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每年暑假在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中从大一到大四,选出部分学生进医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旨在让学生从大一时起就能学习与市场对接、与社会接轨,避免学生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探索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策略

为了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顺利实施,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1.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可分成“学校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企业课程”三大模块。学校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根本,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战略视野;培养专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掌握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学校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校企共建课程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保障,是课程体系结构的重点,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在掌握学校课程体系下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校企共建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产品管理”、“分析渠道管理”、“广告策略”、“营销策划”等。

企业课程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认知就业所需的专业岗位技能,熟悉和适应就业岗位环境,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2.在原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重新组合“学校课程”的构成。学校课程设置不能脱离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基础课程应重视文科基础课程、科学技术基础课、商科基础课程。因此,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应做如下调整与改革:(1)合理增加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教学,以此培养大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以至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2)合理加强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专业理论课程上,授课内容应该以越简明、越通俗易懂越好,关键是把要求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融汇到解决实际的企业管理问题中,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线性代数”的学分,但需增加与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竞争力相关的“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课程的学分。(3)聚焦专业核心课程,打破以往教学计划中拼凑的课程体系,以医药行业特色为背景,以营销管理的理论为支撑,增设医药学专业的前沿性课程,把医药学专业前沿性课程与营销管理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3.根据学校特色、师资力量与企业资源,共建“校企课程”模块。(1)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关课题,由课程授课教师和企业专职人员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以“产品管理”课程为例,合作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拟定企业产品(线)规划项目,将项目的实施与学校“产品管理”课程相结合,企业产品部门负责人与学校授课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并共同组织教学。(2)校企分别担任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其中,理论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讲授,实践部分由企业人员负责指导。如“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就可以采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进行教学。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应该使各种教育资源更加优化,课程模块设置更趋科学,比例结构更加合理,课程应用性更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高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洋,张智兵.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育发展过 程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

[2]申俊龙,陶林.论高等医药院校非医药类专业的课程设 置[J].中医教育,2005,(1).

[3]冯夏红,肖晗.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 究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2).

[4]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

[5]李惠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0,(1).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8篇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缺乏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因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多,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较少,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务操作,更不会从事具体的营销实践活动,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效果,致使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只有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甚至把教室就设在实训场地,实行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有利于使学生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与市场营销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缺乏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型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

(三)缺乏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受传统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高低。很多营销手段在别人运用的时候效果明显,而当自己照搬照抄的时候其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别人成功的营销手段的同时,没有创新,市场营销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具体的方法手段则必须具有创新。

二、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熟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别;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属性基础上,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新途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更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三、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设想

(一)模拟实践方法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

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

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学校”是各个小组要开发的市场,各小组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营销方案。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调研;二是进行市场营销宏观与微观环境分析;三是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四是制定STP 营销战略。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出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五是制定4PS策略。选择适合的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进入“学校”这一市场,并通过选择适当的销售地点,制定相应的促销手段,为各小组赚取利润。

2.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务操作阶段。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货、销货。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为小组赚取利润。

3.第三阶段:实践总结

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对小组营销方案的实施,既可以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总结出营销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营销方案进行修正与补充。

(二)需注意的问题

1.经费。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

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

2.相关政策支持。 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2]郭英红.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7(26)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体育营销 营销策略 发展困境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体育产品逐渐被推上经济舞台,进入商业化操作领域,人们在消费体育产品的同时,享受到了体育所带来的精神鼓舞。“体育营销”无疑是这一系列社会价值产生的重要推动工具。

体育营销之理论内涵剖析

体育营销最早起源于西方,1978年美国《广告时代》杂志最早使用体育营销一词。体育营销通常用以形容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商业促销行为。从广义上而言,体育营销包含两种涵义:营销体育和以体育为媒介的营销手段。其中,营销体育是指“体育组织通过与其他组织之间通过产品、价值的创造与交换来实现体育组织自身需求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①即体育组织通过在重大体育赛事中与其他市场组织间的价值交换行为,从而实现组织本身自我营销的一种手段。以体育为媒介的营销手段是指在专门体育营销原理的指导下,将体育理论运用于体育产品与非体育产品的营销过程中的营销行为。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实物或资金赞助等途径,与体育组织、赛事主办单位、体育明星等组织与个人建立商业联系,获得相应的参与权利,同时通过广告、报纸、杂志等舆论宣传平台,以品牌核心定位为基准进行社会宣传,建立品牌形象,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营销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营销的理论内涵应该包括营销中的“体育”与“非体育”两个部分。从产品差别化理论的研究视角而言,“体育营销”中的“体育”是指体育产品的策划者与管理者为开拓体育产品市场,以差异化的方法将相关产品加以整合。体育营销中的“体育”部分产品差异化就是指在营销过程中管理者与策划者通过实施有效的促销方法或手段,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产品选择,以此引发市场对“体育”产品的不同偏好。体育营销中的“体育”部分实质就是管理者针对产品发展规划而制定的差异化营销方法的集合。

而体育营销中的“非体育”部分就是指决策者在实施营销方案的过程中,以“体育”为媒介,为产品注入“体育”元素,充分传承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实现品牌的价值精髓所在。体育营销中的“体育”与“非体育”部分是两个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

我国企业体育营销的现状与发展困境分析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在体育营销过程中已积累了相关经验,不少体育产品已开拓了海外市场。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难发现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模式还比较僵硬。通常采用一些机械化的营销模式处理,或简单地利用明星效应代言广告,或者牵强地将产品与体育扯上关系而缺乏企业本身的宣传特色。有些营销模式单纯追求短期效应,缺乏对产品本身的长远规划,产品后期的市场影响力锐减。体育营销是一种大成本的投资方式,企业归根结底是一个营利性组织,因此体育营销必须注重效率与发展战略问题。

企业市场定位模糊,长期战略规划缺乏。中国企业的市场化化运作模式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于目标定位、战略选择,企业尚缺乏长远市场规划,因此,在体育营销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多数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时往往以销售额、知名度作为衡量营销策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并且容易孤注一掷,难以发挥品牌后期市场号召力。比如,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中国队历史性地亮相世界杯战场,中国一些品牌纷纷参与营销活动。一时之间“健力宝”、“第五季”等品牌进入公众视线,获得较好的市场关注度与品牌知名度。但是在世界杯结束之后,这些品牌一下子离开公众视线,并逐渐淡出市场。究其原因,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品牌发展意识,一旦缺乏重大的赛事环境,企业就失去了赖以为继的市场根基。

体育营销模式单一、观念落后。体育营销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当前企业营销策略的通常做法就是利用赛事本身的吸引力进行社会宣传,或者是利用明星代言效应,提升品牌社会知名度。但是这样的宣传手法一方面使产品宣传落入俗套,无法突出产品特色;另一方面会引发公众审美疲劳,无法实现预期宣传效果。同时,体育营销理念相对滞后。现在的营销理念更多的呈现出企业功利性的价值追求,而无法传达服务社会的公共理念。并且对于产品本身缺乏全方位的包装与宣传,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市场需求,难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效应,企业资源严重浪费。

企业体育营销管理水平较低,体育营销动力不足。国外的体育营销之路相对于我国发展较早,其推广模式与管理水平较为成熟。通常在重大体育赛事的营销宣传中公司都会成立专门负责营销活动协调与管理的机构,比如汽车制造商通用公司就拥有这样的管理团队专门负责营销管理事宜。但是目前国内企业一方面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尚未具备足够的管理能力,因此在体育营销环节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国内企业通常将注意力集中在营销行为本身,而忽视了对营销活动的管理与策划,缺乏系统的管理意识,致使整个过程行动混乱,组织效率低下,并且由于缺乏统一指导与协调规划,活动后期明显呈现动力不足的现象。

体育营销法律意识淡薄。体育营销作为一种市场营销行为,应当受到来自市场与国家法律的双重监督与约束。但是体育营销在我国毕竟还只是一个新兴事物,各项制度发展较为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欠缺,企业本身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淡薄。目前,国家工商总局、体育总局、广电总局等单位先后就广告宣传活动、赛事转播权等相关问题做出官方回应,并制定出了相关制度予以公示,但是这些法规远无法满足全部市场需求。在体育营销过程中,一些不良营销事件、侵害消费者权利事件频繁发生。不仅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同时也挫伤了企业体育营销的积极性。因此无法实现企业短期的营销目标与长远的社会目标。

我国企业体育营销思考与未来展望

我国企业要实行体育营销模式,走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运用系统、科学的营销方法,全面、合理的市场定位以及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建立正确的体育营销组织架构,确立企业体育营销价值观念,实现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

体育营销必须转变营销思维,树立新的营销理念。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写道:“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新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需要的是定制生产、有目的的传播,以及合适的价格。数字革命赋予消费者和企业一系列全新的能力。”②企业体育营销过程实质是一个社会化的参与过程。企业作为一个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必须考虑到其他社会公众、社会团体与组织、新闻媒体等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公共情感、公关因素等细节。企业要吸引消费者兴趣、引导消费者消费,就必须凭借企业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制定新策划与新方案。现代企业的体育营销方式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品牌形象与市场份额,功利性、目的性特征较为明显,对于公众情感与社会影响关注较少。企业不能仅注重个体利益,更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必须打破单一的宣传方式,要从传统的依靠明星效应吸引市场购买力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突破时间与空间因素的限制,利用人在兴奋状态下的记忆优势,在比赛暂停期间插播广告,加深观众对产品的印象。同时本着发扬民族精神,增强国民体质的社会原则,积极开展体育赞助活动,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奠定稳定的营销环境基础。体育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体育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社会舆论的支持。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与体育之间已超越简单的报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协作发展的模式。企业作为市场营利主体,将体育营销作为一种营利手段,必然需要依靠媒体的力量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利用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获得社会认同。体育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传播对象,而体育的营销策略的成功也需要媒体的配合与宣传,两者的联合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双赢效果的必然组合。这种“注意力经济”使得体育与媒体必须紧密配合,共同发展。

实现体育文化与品牌形象的相互融合。品牌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必须拥有强大的民族文化做支撑,使品牌具备民族特色与传统风格,为形成差异化营销模式奠定基础。文化的魅力在于它拥有一种社会感召力与民族感染力,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良好的文化涵养是产品本身民族特色与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以体育产品为媒介,将体育文化融入品牌文化中,形成鲜明的品牌特色,由此引发社会共鸣,使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注释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改革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市场营销理念正植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论证了市场营梢战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一套运行机制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在实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时策。

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正经历一次新的洗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类典型的非营利组织,其运作可以像营利组织一样运用市场营销理念。而站在市场营销战略视角的高度尤其作为一种机构运作战略,高等教育如何去“功利化”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保持特有的人类高深学府的精神殿堂,不至于丧失大学的“自我”,已成为制约当前高等教育行业整体实力提升的‘瓶颈”。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场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抉择和挑战,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使高等教育贴近市场,提高办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战略管理的内涵及在高等教育机构的运用

l.1战略管理的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是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首先提出来,他指出运用战略的思想是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随后,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最为突出是3个基本学派。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战略规划学派,他们主张: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过程,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制定的战略计划。二是20世纪80年代的竞争管理学派,他们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为代表。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主要来自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两大因素。三是20世纪90年代早期基于资源、能力和知识的战略管理学派。在1990年以普拉哈德和哈梅尔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为标志.兴起了战略理论中的“核心能力学派”。企业能力理论指出,企业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基于此理论脉络,笔者认为战略管理的内涵就是实施、控制及产品竞争、整合的系列运作过程,尤其战略作为一种重大的、长期的甚至是全局性的组织决策和方案,在制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借鉴不同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中,我们应该善于根据管理环境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加以有效的分析及运用。

1.2市场营销战略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运用

自现代市场营销学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基于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反映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营销战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必须定位精确,保证营销目标与策略的协调。对于高等教育改革而言,高等教育营销战略就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目标需求和创造需求所作的战略规戈9,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就是在分析外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寻求市场机会,了解环境威胁.把握自身发展优势和劣势,结合高等院校的发展战略,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机构在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时,主要基于4个因素:营销目标、营销策略、市场需求及综合环境。当这4个因素聚合在一起时,既能生成强大合力,推动整个高等院校的运作机制,又能根据每个环节分化出各矢力进行相互作用,进而更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市场需求,直

至促进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见图1)。从图1中读者不难看出,在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运行机制过程中,营销目标与营销策略和市场需求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而综合环境并不游离于其“三角关系”之外,却貌似成为一个独立体,控制着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位置,并也直接作用于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各个要素之间都具有独特的功用,但彼此又发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效应。

综上所述,对高等教育机构而言,高等教育营销战略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目标及策略,并尽可能地分析自身整体运行的综合环境的前提下,重组、再造高等教育机构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高等教育机构目标的、互动的及协调的市场营销。

2中国高等教育对市场营销战略所作出的响应

2.1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根据市场价值取向的指引,以战略的眼光实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并有效地利用有形和无形资源,理顺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并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市场,加强政府、高等教育市场、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在竞争和合作中.推动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与此同时,市场营销理论在营利组织中经过50年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观念、工具、程序及经验,这些系统的架构和机制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引进市场营销战略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营销理论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高等院校及其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市场机制的潜作用而自发地引人营销观念和营销管理手段来提高自身发展的适应性,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这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营销战略提供了实践经验。

2.2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1)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毛人学率从1998年的9.8%跳跃到2004年的19%。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人大众化水平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基于此背景,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要在市场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效输送合格的产品,必须制定积极的营销日标,运用一定的营销策略,解决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危机,例如高校的经费筹措、生源市场的抢占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等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给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市场调节机制的宏观环境,高等教育只有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挥好市场中的教育价值规律,才能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培养人才。而当前我国教育服务买卖双方地位的变化,又在客观上促使高等院校办学理念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内部体制的改革。为此,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成为众多高等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开始在教育市场领域内兴起了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及互派留学生的开放格局。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深层次、多角度的国际竞争,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还很低,有必要通过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很有必要运用营销理论与方法,加强对宏观环境和自身现状的合理定位,制定恰当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3实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困境及对策

3.1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困境

第一,观念上的偏见及对高等教育属性认识的误区。一方面,市场化的营销战略不可避免地助长了高等院校办学过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造成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怀疑和排斥,他们往往认为营销只是商业的专利,高等教育开展市场营销战略只会破坏高等院校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而把高等教育场所涂抹成商业化色彩的推销“集中营”。另一方面,有些人始终认为高等教育属于非营利性质,因而不适用营销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高等教育旧有体制惯性作用的制约。虽然,高等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和改革,但是高等教育旧有体制依然保持强大的惯性作用,诸多弊端在高等教育领域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从而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顺利开展。在现有体制上,依然能看到政府包办高等教育各种权利,无法落实高等教育的自主权,以及引领国际教育的“自治”理念,导致高等教育机构不能按照市场的价值规律,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第三,高等教育市场培育不健全,缺乏能动性。高等教育市场在管理和微观运行机制上一直未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缺乏灵活应对市场的价值规律。例如如何使高等教育在需求市场中找到多样手段,有效控制教育产品的供需平衡;如何在高等教育市场机制运行中,协调好政府、市场、高校三者间的利益与冲突;以及如何克服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的高专有性和垄断性。从我国高等教育现有水平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市场培育还有待于完善,并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市场准人的弹性力度。

3.2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对策

(1)改变观念,增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意识。首先,高等教育要纠正高等院校是知识殿堂和非营利组织不需要营销的认识偏差,正确认识市场营销理论对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性。其次,高等教育教育要以面向世界为前提,树立开放式办学的生存观,以其广泛的人才、学术、文化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来进一步促进本国高等教育未来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再者,要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主动适应市场,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益和质量。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品牌;品牌营销;体育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奥运经济的催生下,各类体育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发育和发展起来。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市场这一特定市场环境下企业品牌营销运作的分析,为各类企业应对奥运经济,关注体育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实践操作方法。

1品牌营销及其作用

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竞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市场竞争的焦点从最初的单个因素竞争(如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等),提高到更高层次、综合性、全方位的竞争。这种竞争集中表现在品牌的竞争,即争创名牌的竞争。

1.1品牌的概念

所谓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竞争者。品牌是整体产品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代表着经营者交付给购买使用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同时,品牌又是多层次、内容丰富而深刻的象征,品牌的含义可分为六个层次: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在品牌各层次含义中,最深刻、最持久的应是体现产品的价值、文化和个性的深度层次特征,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实质。

1.2品牌营销的概念

品牌营销——即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从整体产品的概念出发,以品牌的表面层次特征代表,积极营造品牌深度层次的价值、文化和个性特征,使消费者透过品牌认知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实现预期目标的整个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包括生产、管理、宣传等各项商务活动。

在现阶段的体育市场上,各种品牌的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对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吸引力量。其中,有不为消费者熟知的品牌,有广大消费者都知晓的品牌,有为消费者接受度较高的品牌,也有为消费者偏爱并具有很高忠诚度的品牌等等。如何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体育产品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对自己品牌产品的价值、文化和个性有全面的了解和爱戴,应是体育市场经营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1.3体育市场经营中品牌营销的作用

在我国,体育市场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类市场,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产品交换场所,反映着体育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交换关系。随着体育市场的发展和营销渠道的演进,更多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各类体育产品在体育市场上不断涌现。如何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使自己的体育产品脱颖而出,为广大消费者认知和喜爱,就成为市场供应者和经营者最大的挑战。为此,设计出一套既能反映其产品特征又具有时代感的商标,已远比强化商品的异质性更为重要。在现代体育市场经营过程中进行品牌营销,实行品牌化经营战略,无论对于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于体育市场经营企业开拓市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体育消费是一种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身体、精神、文化享受的消费形式,体育消费的群体一般都有一定的范围。与其它日用品相比,体育产品的品牌化特点更显突出。因此,体育品牌资产含有较高的超越生产、商品、和有形资产以外的附加价值。良好的体育品牌形象、品牌中所体现出的体育价值、体育文化特征等能够成为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者保持和提升体育市场地位的最重要因素。

(2)在体育市场中进行品牌营销可为消费者提供全面认识、了解体育产品的机会,使消费者获得利益。体育市场上的品牌化,有助于体育消费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加工整理、存贮有关产品及品牌的大量信息,增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自信心,增加品牌联想,提高使用的满意度,稳定与保持正常的体育消费心理状态。

(3)在体育市场经营过程中进行品牌营销可为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品牌营销能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

(a)获得较高的知名度。一个品牌只有在消费者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才能得到推广的机会。

(b)获得较高的美誉度。高知名度加上美誉度,才能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最终产生。

(c)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保持和扩大顾客群体,使得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d)获得较大的信誉价值。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和经营企业及其品牌的体育产品可拥有更好的商誉和形象,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营效益。

(4)品牌营销能够营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达到体育市场的不断提升。在体育市场竞争中展开品牌营销,能够促进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推出更多的名牌体育产品,这推动了体育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最终使体育市场不断繁荣。

2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

在体育市场经营中进行品牌营销可运用不同策略,最基本的有以下六种形式:

(1)个别品牌名称策略:即企业对自己经营的体育产品组合中的每一个产品项目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或标记。(2)整体品牌名称策略:即对产品组合中全部的产品项目采用同一个品牌名或标记。(3)系列品牌名称策略:即对按大类产品项目进行品牌或标记的设定。(4)企业品牌和个别品牌名称连用策略:即企业名称与产品品牌联合运用,使企业和品牌相结合。(5)品牌扩张策略:即在已成功经营品牌的基础上,附加不同的产品系列。(6)多品牌策略:即企业对一个相同的产品项目使用两个以上品牌。

应当指出,上述不同的品牌营销策略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体育市场实际经营运作过程中,应根据体育市场发展状况、企业自身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等选择最适宜的体育品牌营销策略方案。在以往的体育市场品牌营销运作取得成功的案例中,当属可口可乐、健力宝以及李宁最为突出。以上品牌在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可口可乐采取的是整体品牌策略;采用的是企业品牌和个别品牌名称连用策略。可口可乐公司虽有醒目、美年达、可口可乐等系列品牌产品,但广大消费者在体育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却只有“可口可乐”这单一品牌。与其在品牌营销运作方式上相似的品牌还有百事可乐。百事可乐近几年在体育市场的投人比较大,它是中国足球最大的体育赞助商,绿荫场上随处可见其POP广告展牌,球员身上穿的球衣也印有其标志,同时百事可乐也借助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锲机,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赖,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好感,美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销售量猛增,居高不下,大有取代可口可乐的势头。健力宝、李宁二者同属健力宝集团,是在中国关注体育事业发展最早的品牌,其崛起也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分不开:1984年,健力宝通过赞助中国奥运会代表团远征洛杉矶奥运会,使其赢得“中国魔水”的美誉而名扬海内外;而李宁这一品牌则是健力宝集团在体育产业方面寻求更大发展的产物,其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也是从体育市场品牌营销开始的。

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企业在体育市场品牌营销方式的运用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企业进入体育市场,可以利用的锲机有:

(1)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和经营权,内含冠名权、冠杯权、广告权、广播电视转播权,竞赛表演活动的名称、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的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

(2)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名称、标志的专有权、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如“奥运会”的文字及其商用商标。

(3)体育组织、团队和名人的声誉。

(4)体育场馆、设备的租赁权、土地使用权。

(5)体育的发行权、专营权和销售权。

3结论

3.1转变思路。明确认识

品牌营销效果明显,作用突出。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品牌营销的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来适应现代体育市场的发展。

3.2制定规划。突出重点

品牌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应在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实施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突出重点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应早做规划,长远谋虑,利用科学合理的战略,充分发挥品牌价值,重点突出品牌文化,争取消费者的认同,谋求经济效益。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改革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市场营销理念正植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论证了市场营梢战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一套运行机制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在实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时策。

    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正经历一次新的洗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类典型的非营利组织,其运作可以像营利组织一样运用市场营销理念。而站在市场营销战略视角的高度尤其作为一种机构运作战略,高等教育如何去“功利化”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保持特有的人类高深学府的精神殿堂,不至于丧失大学的“自我”,已成为制约当前高等教育行业整体实力提升的‘瓶颈”。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场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抉择和挑战,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使高等教育贴近市场,提高办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战略管理的内涵及在高等教育机构的运用

l.1战略管理的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是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首先提出来,他指出运用战略的思想是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随后,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最为突出是3个基本学派。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战略规划学派,他们主张: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过程,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制定的战略计划。二是20世纪80年代的竞争管理学派,他们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为代表。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主要来自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两大因素。三是20世纪90年代早期基于资源、能力和知识的战略管理学派。在1990年以普拉哈德和哈梅尔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为标志.兴起了战略理论中的“核心能力学派”。企业能力理论指出,企业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基于此理论脉络,笔者认为战略管理的内涵就是实施、控制及产品竞争、整合的系列运作过程,尤其战略作为一种重大的、长期的甚至是全局性的组织决策和方案,在制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借鉴不同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中,我们应该善于根据管理环境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加以有效的分析及运用。

1.2市场营销战略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运用

    自现代市场营销学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基于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反映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营销战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必须定位精确,保证营销目标与策略的协调。对于高等教育改革而言,高等教育营销战略就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目标需求和创造需求所作的战略规戈9,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就是在分析外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寻求市场机会,了解环境威胁.把握自身发展优势和劣势,结合高等院校的发展战略,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机构在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时,主要基于4个因素:营销目标、营销策略、市场需求及综合环境。当这4个因素聚合在一起时,既能生成强大合力,推动整个高等院校的运作机制,又能根据每个环节分化出各矢力进行相互作用,进而更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市场需求,直

至促进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见图1)。从图1中读者不难看出,在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运行机制过程中,营销目标与营销策略和市场需求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而综合环境并不游离于其“三角关系”之外,却貌似成为一个独立体,控制着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位置,并也直接作用于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各个要素之间都具有独特的功用,但彼此又发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效应。

    综上所述,对高等教育机构而言,高等教育营销战略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目标及策略,并尽可能地分析自身整体运行的综合环境的前提下,重组、再造高等教育机构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高等教育机构目标的、互动的及协调的市场营销。

2中国高等教育对市场营销战略所作出的响应

2.1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根据市场价值取向的指引,以战略的眼光实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并有效地利用有形和无形资源,理顺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并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市场,加强政府、高等教育市场、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在竞争和合作中.推动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与此同时,市场营销理论在营利组织中经过50年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观念、工具、程序及经验,这些系统的架构和机制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引进市场营销战略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营销理论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高等院校及其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市场机制的潜作用而自发地引人营销观念和营销管理手段来提高自身发展的适应性,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这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营销战略提供了实践经验。

2.2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1)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毛人学率从1998年的9.8%跳跃到2004年的19%。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人大众化水平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基于此背景,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要在市场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效输送合格的产品,必须制定积极的营销日标,运用一定的营销策略,解决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危机,例如高校的经费筹措、生源市场的抢占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等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给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市场调节机制的宏观环境,高等教育只有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挥好市场中的教育价值规律,才能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培养人才。而当前我国教育服务买卖双方地位的变化,又在客观上促使高等院校办学理念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内部体制的改革。为此,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成为众多高等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开始在教育市场领域内兴起了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及互派留学生的开放格局。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深层次、多角度的国际竞争,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还很低,有必要通过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很有必要运用营销理论与方法,加强对宏观环境和自身现状的合理定位,制定恰当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3实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困境及对策

3.1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困境

    第一,观念上的偏见及对高等教育属性认识的误区。一方面,市场化的营销战略不可避免地助长了高等院校办学过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造成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怀疑和排斥,他们往往认为营销只是商业的专利,高等教育开展市场营销战略只会破坏高等院校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而把高等教育场所涂抹成商业化色彩的推销“集中营”。另一方面,有些人始终认为高等教育属于非营利性质,因而不适用营销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高等教育旧有体制惯性作用的制约。虽然,高等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和改革,但是高等教育旧有体制依然保持强大的惯性作用,诸多弊端在高等教育领域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从而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顺利开展。在现有体制上,依然能看到政府包办高等教育各种权利,无法落实高等教育的自主权,以及引领国际教育的“自治”理念,导致高等教育机构不能按照市场的价值规律,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第三,高等教育市场培育不健全,缺乏能动性。高等教育市场在管理和微观运行机制上一直未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缺乏灵活应对市场的价值规律。例如如何使高等教育在需求市场中找到多样手段,有效控制教育产品的供需平衡;如何在高等教育市场机制运行中,协调好政府、市场、高校三者间的利益与冲突;以及如何克服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的高专有性和垄断性。从我国高等教育现有水平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市场培育还有待于完善,并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市场准人的弹性力度。

3.2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对策

    (1)改变观念,增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意识。首先,高等教育要纠正高等院校是知识殿堂和非营利组织不需要营销的认识偏差,正确认识市场营销理论对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性。其次,高等教育教育要以面向世界为前提,树立开放式办学的生存观,以其广泛的人才、学术、文化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来进一步促进本国高等教育未来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再者,要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主动适应市场,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益和质量。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职 市场营销 教学模式 方向

一、进行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市场营销人才的脱颖而出。我国中职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但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与现在市场营销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市场营销教学教条化,还是照本宣科,忽视了市场营销本身的特点即市场营销的社会实践性,难以体现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应有的职业教育特色。如何培养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营销人才,这是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有认真贯彻“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才能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中专层次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并更重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所以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目标要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及其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整和改造是势在必行。

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市场营销的实践环节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更多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等原因,导致了在市场营销课程中以讲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实质上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目的的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以理论教学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较少。即使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的课时,也只是简单的课堂内的模拟、校园实训、参观或者撰写简单的文字材料。

2.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与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仍然使用着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尽管使用了多媒体和课件等教学手段,可是仍然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以理论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现在的初高中教育差别不大。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专业课程管理的僵化,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难以与社会需要适应。随着目前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营销类型,如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医药营销、服装营销、保险营销等,各种营销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明显不同,而中职学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忽视了结合行业实际的实践教学,学生对于行业知识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很弱。造成“企业急需人、有人不能用”的局面。

3、教师素质方面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不是营销专业出身,而是从其它专业转过来的,而年轻教师虽然是营销专业毕业,但是又是出大学校门进中专校门,教师也缺少实践经验,纸上谈兵,与市场营销实战相差很远。

4、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

中职学校生源不足,入学没有分数限制,而且在初中学习成绩稍好一些的学生不选择市场营销专业,而中考成绩比较差,甚至初中没有毕业,爱闹爱动的学生选择市场营销专业的比较多,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课堂上精力集中的时间短,上课爱说话,玩手机,自律自控能力较差。

三、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1、提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只有认真贯彻“能力为本,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扎实践行“做中教、做中学”的新的中职教学理念,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培养出市场上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多动脑、勤实践,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应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市场营销的课堂“活”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案例分析中找答案,在完成任务中找答案,在问题中找答案,在表演中找答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实际能力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把深入企业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并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担任实践导师,通过举办讲座、专题报告会和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学习来自企业一线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增加其真实感受。

3、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

目前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缺乏市场营销实战经验。因此,需要寻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进企业,为企业开展咨询策划和培训工作,丰富学术内容,使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企业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播;同时将获得的实践经验和实战案例回馈到理论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战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另外,学校可以定期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营销精英来学校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弥补市场营销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

4、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对刚入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他们对市场营销专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行为,对学生进行说与写和礼节礼仪方面的专项练习。说与演讲及商品推销相结合,写与商业应用文相结合,培养学生推销能力、营销方案的撰写和设计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能力之后,个人素质就会显著提高,将来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总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能让中职学生适应这个社会,就要从学校的教学入手,我们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适合企业需求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中职学生在就业时不再迷茫,能尽快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参考文献:

朱佳: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实施途径探析[J],中国教育创新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教育;市场营销;教育改革方向

应用型本科教育重在“应用”二字,它是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旨在应对新的经济、人口、教育、就业形势下传统本科教育的不足。希望构建能够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模式。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在全国的高等院校之中开设数量庞大,生源严重过剩,但是现实是劳动力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极高,却很难人职匹配,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个别地区长期处于人才过剩和企业缺人的双重尴尬局面,所以在国家大力推行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际,市场营销专业理应一马当先,先行改革。

那么,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教育改革“路在何方”?我们以北京吉利学院为例来探究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教育改革方向。

北京吉利学院(原北京吉利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由吉利集团于2000年创办。升本之前北京吉利学院一直都有市场营销专业,该专业多年来一直下设在商学院,其时官方称谓为市场营销高职专业和营销管理自设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前,汽车营销专业由汽车学院开设,后经学院间统筹、校务会审定,汽车营销专业被并在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之下,成为其一个方向。市场营销专业是北京吉利学院第一批升本的专业,恰逢国家推行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所以,商学院在领悟国家精神、洞察外部形势和评估内部资源之后,决定对市场营销本科专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顺应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即充分融合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双方优势,合理预测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方向,最大限度利用集团和学校历年来形成的资源优势,打破学院、专业、校企界限,实现学院合作、专业课程互通、校企资源对接,让通过市场营销本科教育的学子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发展。

北京吉利学院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培养方向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营销策划和营销管理(即营销执行力)三大核心能力;在行业选择上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汽车营销、金融营销、文化产业营销及互联网营销为主要选择方向),通过科学的营销职业规划,在进入各类企事业单位后,能够成长为市场分析研究、市场推广、销售、营销策划、咨询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型人才;通过培养,激发部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能,提升其创业管理能力。

具体来讲,北京吉利学院市场营销本科教育改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培养

在专业培养上,我们培养三大核心能力,聚焦四个模块的行业实战,见(表1)。

我们打通学院间课程,实现资源共享。由几大学院共同商讨教学标准、共同统筹课程资源,在学院间实现互利共赢,既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充分发挥各学院的学科优势,而且实现多学科互补、节省课堂资源。

二、模块设计

在模块设计上,我们聚焦“四大行业”的选修模块。见(表2)。 这四大模块都是北京吉利学院通过调研市场上需求的热门行业,同时也是本校的优势资源所在。吉利集团优势首选汽车方向,汽车营销的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都有成熟的资源可以利用。金融是近几年的热门,金融专业也是本校本科专业,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同时在参加部级的各种金融赛事中都连连夺冠,专业非常成熟。互联网与文化产业更是当今的主流,同时也是学校重点发展的方向。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与这些专业对接正好实现了强强联合,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选择空间和学习机会。

三、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强化实战训练,建立“营销实战综合训练营”,内容涵盖:市场营销管理沙盘模拟、大客户营销管理沙盘模拟、市场调查模拟(软件)、营销策划(新产品市场推广方案、广告策划等)、销售管理情景模拟(压力训练、人员推销、促销计划与组织)、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商务谈判模拟等等。

营销实战综合训练营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它在学生学完基础理论知识之后,集中四周的时间打造学生的综合实战能力。通过对毕业前的学生进行营销素质训练、营销能力训练、营销思维训练,把学生顺利地送入工作岗位,使他们具有市场营销岗位所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团队能力、营销技能和系统思维、营销管理的能力,能够全面适应岗位的要求,并且蕴含岗位发展潜力。

四、案例教学

在案例教学方面,我们有两个创新:开设《市场营销案例专题》课程,教学由骨干教师轮流主持;开设《专家话营销》课程,由多名企业专家轮流主持(沙龙式),年轻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消化、吸收。

五、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基础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战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基础理论教学我们一贯声情并茂、图文结合,这在以往的高职教育中就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案例全部来源于现实,失败的、成功的都会仔细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还原历史、分析成败,让学生在了解前人的经历经验基础上能够用最前沿的营销理论解决即将面对的现实;实战训练方面我们强调沙盘教学,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商场的激烈景象,这是本校的一大特色,通过沙盘演练,学生能够完好体验市场环境分析、资源整合配置、营销策略制定、团队成员组织、财务风险控制、战略规划调整等环节。多位一体地操练,使学生在趣味中练就系统思维能力和营销技能运用能力以及营销心理抗压能力。

六、师资培养

如果把毕业生比喻成产品,那学生入校之初就是初级品或者称为待加工品。学校是个工厂,老师就是负责加工的师傅。师傅的本事、本领、理念、方法决定了产品的众多方面。北京吉利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对接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就业上,还体现在允许教师到企业挂职、提供教师各种线下、线上的培训机会,不仅有兄弟院校的交流,更有校企合作的深度沟通。虽然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投入和扶持的力度,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环境使教师更好地发展,打造出优良的产品回馈社会。

当然,这六个方面的改革还在探索当中,肯定会有修正和补充,但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本身也在不断探索与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教育改革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广。

【注 释】

本文多次引用了北京吉利学院商学院院长彭于寿教授的关于“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的思路.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策略

一、体育营销的内涵

完整的体育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形态:体育实体本身的市场营销,以及企业借助体育主题和资源进行的市场营销。所谓体育实体,指自身拥有体育资源的赛事、组织机构、团体等,譬如足球、篮球联赛,体育赛事组织者,体育俱乐部等。体育实体本身的市场营销,是这些资源所有方针对他们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而进行的市场营销行为,企业的体育营销,无论采取何种具体方式,想要取得成功的效果,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到体育营销策略必须与整体的市场战略相吻合。偏离企业整体策略而实施的体育营销,结果往往是资源的浪费。不同的体育资源具有不同的市场针对性,因此,体育资源的选择及其相对于企业战略的价值的评估,也是取得成功的重点。在获得体育资源所赋予的权益后,需要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营销的完整效果。

体育实体的营销提升体育资源的价值,促进着其在社会、商业环境中的形象和影响,也使其成为值得企业去借助的营销资源,同时,体育实体的市场营销在推动体育资源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与这些体育资源相联结的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体育实体的营销与企业体育营销之间这种种微妙关系相结合,便促成了体育与企业之间的整合体育营销。

二、品牌国际化的国内外企业现状

品牌国际化是企业在进行跨国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推出国际化的品牌,并占领世界市场的过程。在国际上,列世界10大品牌之首的可口可乐公司,其品牌建设的成功与体育营销密不可分。从1907年可口可乐公司就开始赞助美国的棒球比赛,从1985年第一期国际奥委会合作伙伴赞助计划起一直是这一计划的核心成员,它还是国际足球联合会的长期合作伙伴,以及其他许多国际和美国体育组织和赛事的热心赞助者。韩国的三星集团也可谓是体育营销的典范,其品牌的提升几乎完全来自于体育营销。“TOP计划可以说是三星体育营销的最高策略,通过它,三星使其品牌价值上升到2002年的世界第34位,品牌价值高达83亿美元,成为该年度世界品牌价值提升最高的品牌。”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使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成为必然。又由于我国国际体育顶级赛事承办的增加,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战略提供了良机。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企业牵手体育赛事,希望通过体育营销方式开始其品牌国际化道路。联想集团2004年3月26日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第6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这也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海尔集团电脑冠名澳大利亚老牌篮球队墨尔本老虎队,同时聘请该队著名球星担任海尔笔记本电脑的形象代言人。这些举动成为我国企业体育营销的大手笔,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开创了先河;但是,体育营销目前在我国还属于初级阶段,无论是营销网络还是资金实力,以及营销战略都难以与国外大公司相提并论。

三、我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资源的商业管理、运营水平偏低

作为体育营销的灵魂——体育资源,若其拥有和开发者不能很好地在各方面实施整体开发,其价值当然无法得到体现,故而也无法协助企业良好地实现体育营销策略。甚至有可能由于无法满足企业对价值的需求,而根本形成不了市场吸引力。除了2008北京奥运以外,无论是国内的体育赛事、团队、或运动明星个人,都一定程度地为之困扰。2005年中超足球联赛的“无冠名”现象,正是这一问题最典型的体现。在世界范围,无论是世界杯、奥运会等全球的大型赛事,还是英超、意甲、NBA等顶尖的区域赛事,能够做到长足的飞跃,都离不开电视媒体的发展和支撑。进行体育营销的企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与体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更大规模的媒体效益,而电视媒体仍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手段。在电视媒体无法展现体育资源有效的曝光和价值的情况下,体育营销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最佳效果。

2.缺乏体育营销价值的评估依据

如何准确地评估一项体育资源的营销价值,这即使在国际上都还是一个有些难度的话题。在国内,对体育赞助等模式的营销价值的评估,可以说还处于一个接近空白的状态。除了近两年出现的一些按照国际模式制作的媒体和调研数据,在体育营销当中,几乎找不到可以参考和依赖的量化信息。这种情况下,体育资源所有者难以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来体现资源的价值;而营销企业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往往带有性,对营销行为带来的实际价值,也缺乏有效、科学的分析。

3.体育营销人才的缺乏

国内体育营销市场存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据北京奥组委官方统计,截至2005年中,其对专业体育管理、营销人才的缺口达3000余名,而全国同类人才的缺口超过万名。到2008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超过3万。目前,国内具有高级、海外专业背景的体育产业人才仅能以百位计算。这相对于日渐火热的体育市场,可谓是杯水车薪。

4.对体育资源整合不足

体育营销属于一种整合营销。既然是整合,就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及合理的方式,来实现策略目的。国内企业在体育营销的过程中,往往对体育项目所赋予的资源和权益利用不足。赞助一个体育项目的企业往往在看重场地、服装、肖像及媒体权益等静态资源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动态资源,即体育项目所有方自身进行的市场营销资源的整合。举例而言,英超的曼联是世界第一大足球俱乐部,沃达丰成为其主赞助商可以获得强有力的静态资源。按理说沃达丰应该知足了,可事实上不然:在曼联俱乐部面向全球实施的“OneUnited”推广计划中,为满足沃达丰的营销要求而做的工作占了很大篇幅。这是充分调动体育资源的能动性而获得最大化营销利益的一个范例,遗憾的是在国内鲜有所见。5.缺乏长期的体育营销战略

当国际品牌把大型的体育项目纳人体育营销战略,成为品牌建设的有机部分并提前几年开始筹划时,我们的企业大多关心的仍是一时的知名度和销售目标。在一些表面的细节上,如赞助合同的期限,国际品牌对体育项目的赞助期限,少则三五年,多的甚至超过十年,而国内企业更倾向于一年一签的模式。进行体育营销的一些企业带有一种不成熟的心态:把体育简单地作为实现其短期目标的一种传播介质,而非一种市场策略资源。这种营销方式,无论对于企业自身市场策略的实现,还是对于体育资源的长期发展,都是一种不利的行为。

四、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策略的对策与建议

1.加深对体育营销的价值认识

企业开展体育营销的出发点是要借助体育建立和加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即通过把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融入到企业及其品牌当中,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其品牌产生认同。世界许多知名企业正是基于对体育营销价值的深刻认识成功地通过体育营销树立起了其全球性的品牌形象。国内企业虽然也开始意识到了体育营销的巨大魅力,对体育营销日益热情和敏感,但在营销的认识上还不到位,在营销的策略上尚显稚嫩,在营销的运作模式上也还欠成熟。

2.加强体育营销管理,创新体育营销组合策略

我国企业必须加强体育营销管理,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体育营销的风险性。面对外国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体育营销组合创新。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言:“新经济的发展要求新千年的营销手段必须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营销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整合体育营销既要善于选择先进的有穿透力的媒体,要有超前的震撼力的策划或广告创意,让体育精神和现代化的产品完美结合,使消费者和广大受众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企业理念,进而达到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目的。

3.坚持长期性、系统性、文化性

毋庸置疑,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单通过支持一二次大规模的体育运动是无法进行核心“价值传递”的,必须是在与自己产品相对应的运动领域内,找到该项运动与产品的内在结合点,长期持续地投放下去,才有可能形成效果。它要求企业在体育营销战略的指引下达到资源重新整合,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从而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文化性是体育营销的内容和高层次表达,是体育营销的灵魂。体育产品的核心利益是身体健康、社交互动、消遣娱乐、家庭和睦、追求知识、审美和消除生活乏味等等。因此,体育产品所提供的核心利益具有无形性、动态性,消费者感受的经验性和主观性。而企业体育营销只有体现出适合各种文化层次、各种审美情趣、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需要的文化特色,才能吸引人们广泛地参与。体育营销究其实质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文化精神生活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宝亮:体育营销决战中国[N].中国经济导报,2001-07-26

[2]吴军磊:体育营销中的品牌决定论[Z].中国营销传播网,2004

[3]张华鑫田坤: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战略[J].体育科学,2005,25(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