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23-01

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创新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北华大学系省属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属于应用型人才,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两千余名土木工程领域的毕业生,我们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专业办学目标,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线适用、落地生根”的办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除了相应的培养方案,结合工程实际和行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行业和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外,拥有或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

1 关于双师型教师

所谓双师型教师,就目前研究者观点与表述可以概括为如下六种观点:一是“双证”说,这种说法认为凡是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说或者叫做“双素质”,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第三种是“叠加”说,与前两种相比,此观点比较折衷,也比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十双能”;四是“双职称”说,要求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五是“双层次”说,认为教师既要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从专业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最后一种是“特定”说,这种观点只是指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一特定的情况就是当前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背景,“双师”的提法就不再有意义,因为普通教育同样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结合有些学者的论述可将其概括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双职称型”,即教师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应取得工程师职称;另一种是“双素质型”,是指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诚然,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不一定强,实践经验丰富不一定适合教书育人。许多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同时拥有工程师和教师系列职称,然而我们看中的“双素质”,也即是“双能说”,教师既要拥有理论教学素质,胜任教书育人,又要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职称的高低不是决定因素。其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具备‘工程师’经历与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高校教师朝向高学历高层次化发展,许多高校更是朝向博士化发展。对于土木工程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领域,很多毕业生要从事生产施工、工程设计等实践工作,硕士也好,博士也罢,几乎都是出了校园又进校园,自身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与技能,如何能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更有效的胜任即将面对的实践岗位呢?

2 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不断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符合学校“一线实用、落地生根”的办学特色定位,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较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满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我们采取“外引内塑并举”的方式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延聘或者返聘退休离岗的师德好、教学效果好、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乐于为人才培养发挥余热的老教师,即可量才量力用于理论或实践教学,又可用以培养年轻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聘请他校在岗或已经退休的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客座教学,择专题内容以案例教学、技术报告的形式集中讲解。

(2)选聘企业界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讲授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或将专业技术课实践性的内容提取出来由这部分‘教师’承担。学校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与符合聘用条件的兼职教师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并颁发聘书,一旦聘用,相对稳定。聘用考核及过程考核跟踪而行。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生产、实习的指导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操作技能、考评员等相关技能的培训考核,取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及各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4)注重加强教学-教科研-生产实践结合。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师与企业相结合、教研课题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应用相结合。使人才培养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研的发展,并培塑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50-04

一、调研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管理和发展制定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具有导向、引领和定位的作用,其中的部分指标是原则性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专业标准》重在指导教师的专业管理和专业发展,职后发展是其关注的重点,而职前培养及教师资格准入则无法参照之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中职专业教师专业标准势在必行。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开发项目。

对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而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强,既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不仅许多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即使来自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欠缺。

因此,如何界定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范围,如何明确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成为教师标准建立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笔者利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济大学的资源,针对全国25个省及直辖市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研实施

(一)调研路线

经过多次研讨,本研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研路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文献调研分析结果、邀请专家咨询后,研究小组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进行了专门化方向划分,然后提炼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及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能力要求,再提取各专门化方向能力确定具体能力构成。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广泛检索,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从中汲取营养和养分,以增强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具体思维方法,以各种逻辑方式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

2.问卷调研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项目组针对调研内容,经过专家咨询论证会,分别编制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网络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规模和现状,收集教师群体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技术参数,以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通过问卷对在岗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方面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支持。

3.德尔菲法调研

针对访谈的部分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开展调研。研究小组拟定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调研对象进行征询,调研对象则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调研对象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4.专家咨询

研究小组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和职教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观点进行咨询。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研

本次调研共涉及教师142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75人,其中包括25个省、市、自治区(调研涉及的省级行政区及人数如下:黑龙江省38人、上海市22人、山东省10人、江苏省7人、云南省7人、浙江省6人、福建省6人、内蒙古自治区6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贵州省4人、河北省4人、山西省3人、四川省3人、重庆市3人、吉林省2人、辽宁省2人、安徽省2人、甘肃省2人、北京市1人、海南省1人、河南省1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1人、天津市1人)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135人,占95.07%)。从学历上看,以本科为主(123人,占86.62%),硕士毕业生为16人,占总人数的11.27%,所获学历专业与教学专业一致性较高,仅有15人(占10.56%)所学专业与教学专业不一致,所获学历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有54人(占38.03%)。从职称方面看,受访教师中具备中高级职称者为113人,占79.58%。从专业方向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方面看,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有91人,占64.08%,所获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中注册建造师人数最多,有61人,还有76人所获资格证书与职业实践能力匹配程度较高。

(二)专业能力构成

1.专门化方向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几个专门化方向,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

本研究邀请了142位一线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进行反馈,经过数轮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4个专门化方向的分类,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划分的,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有较多教师认为应该划分为独立的专门化方向。我们经过研讨后认为,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列举,故将此专门化方向删除。

2.核心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数个一级指标,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8个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门化方向能力分成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监理三个专门化方向能力,分别进行二级指标的调查,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统计结果如表3―5所示。

四、调研结论

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综合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监理。可将建筑工程测量专门化方向划归至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

综合以上专门化方向的能力需求,结合德尔菲法调研结果(见表2),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绘图能力、建筑工程测量能力、地基与基础施工能力、主体结构施工能力、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建筑设备安装能力、建设工程费用计算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各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根据德尔菲法调研结果划分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能力、钢筋翻样与加工能力、模板翻样与加工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信息与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专门化方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

建筑工程监理专门化方向:建设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阶段监理能力、建筑工程检测与复验能力。

调研结论汇总如表6所示。

基于以上调研成果,笔者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此为基础,可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概而言之,本研究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研发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本次调研,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其职业能力的构成。

二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研发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使其更具现实针对性、实施可行性和培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宫雪.论基于国际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32-37.

[2]孟建银.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任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10):45-47.

[5]王立科.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标准的制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41-45.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个人简历

2005年7月毕业于盐城市步凤中学;

2008年6月毕业于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2012年1月毕业于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函授);

本人工作的八年期间,政治上、学习上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工作实践中虚心学习,善于总结,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从未间断过继续再教育。

二、再教育情况及学术水平

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先进知识来充实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主要参加如下一些学习:

2010年取得了造价员资格证书;

2011年取得了助理工程师资格。

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不断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探究,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并结成了自己想法。

三、主要工作业绩情况

本人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作,2008年7月至今一直在盐城市建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造价咨询部工作,主要负责工程预结算工作。工作中不断学习其他同志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主要完成的预结算项目主要有:亭湖高级中学5#、6#宿舍楼工程(土建)工程量清单及预算编制;现代物流园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公共服务中心大楼BT工程项目管理;苏东翡翠园南园8#楼工程(土建)工程量清单及预算编制;城南新区聚亨路小学扩建工程(土建)工程量清单及预算编制;飞潮环保技术办公、生产楼工程(土建)预算编制;水岸名都·紫荆苑17#楼工程(土建)工程量清单及预算编制;光电产业园科技孵化区15#厂房工程(土建)工程量清单及预算编制;伯乐嘉园12#、15#、16#楼工程(土建)结算审核;鑫海置业阳光星辰小区3#、5#、6#住宅楼土建工程结算审核;江苏汉阳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接建工程结算审核;中智环保3#、4#厂房工程(土建)结算审核等。

四、奖励情况

2012年度被本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2013年度被本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廉洁职业工作者”;

2014年度在盐城市工程造价管理处组织的《盐城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决赛中获团体一等奖;

2015年度在盐城市工程造价管理处组织的“全省建设系统工程造价员职业技能竞赛盐城地区选拔赛”获三等奖;

2015年度在江苏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组织的“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程造价员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一等奖;

2015年度被本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五、论文、著作及实例

1. 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2. 工程造价指标研究

六、申报理由

以上是本人的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对照有关规定,本人符合工程师职称申报条件,其中:

1、政治、职业道德表现优秀,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2、学历、资历符合要求;

3、继续教育: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能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且达到规定的要求;

4、专业理论知识符合要求;

5、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符合要求;

6、业绩、成果要求符合要求;

7、论文、著作、实例符合要求;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以身作则,并能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在工作中,我讲敬业,比奉献,团结同志,绝对听从领导和学校的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

二、教育教学方面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教师被赋予这个光荣称号的时候,教书育人便成了他的天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1世纪,中国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所有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年轻的中职教师,为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把学生培养成才,我始终在努力地尝试、探索,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工作中,我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中心,以“爱”——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为主旋律,用“心”谱写自己的教育篇章,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臻成熟、完善,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俞孔坚,2002)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的设计(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而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

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仍在主要承担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那是因为中国景观设计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只有同时经过掌握关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双方面知识、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人地关系和谐的城市。

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

与环境艺术(甚至大地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与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3.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

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 )。

景观设计师的称谓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于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为职业称号(Newton, 1971)。Olmsted坚持用景观设计师不用在当时盛行的风景花园师(或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不仅仅是职业称谓上的创新,而是对该职业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扩充和革新。

景观设计师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和园丁(Gardener,对应于Gardening),风景花园师(或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对应与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处在于: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景观设计师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决不是某个层面(如视觉审美意义上的风景问题);景观设计师的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及可持续的问题。他是以土地的名义、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名义,以及以人类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名义,来监护、合理地利用、设计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

4.发展中的景观设计专业

与建筑学一样,景观设计职业先于景观设计学的形成,在大量景观设计师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便是景观设计学。

农业时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称为风水),农业及园艺技术,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等,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的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但景观设计学决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的造园艺术,或园林艺术,也不能等同于风景园(林)艺术(Landscape gardening)。

正如算术之于数学,中国的针灸之于现代医学,不能同日而语一样,任何一门源于农业时代的经验科学或技艺,都必须经历一个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进行脱胎换骨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工业时代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化带来的人地关系问题。早在1858年,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坚持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成为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当时普遍采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造园,或译为风景园林),从而为景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辟的一个广阔的空间,绵延100多年。

同样的理由,Olmsted给这个专业和学科定义的空间决不应是景观设计学科当今发展的界限。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另一位美国景观设计学科的领袖人物McHarg就是针对当时景观设计学科无能应对城市问题和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而扛起生态规划的大旗,使景观设计学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类和地球的前沿。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城镇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都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都将要求重新定义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可持续理论、生态科学、信息技术、现代艺术理论和思潮又都将为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我们既没有必要用新瓶子去卖老酒,更不应该用老瓶子去装新醋。

但无论学科如何发展,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天地)、人文的关怀(人)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神)。 [参考文献]

俞孔坚,2002,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1:14-17。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俞孔坚,2002)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的设计(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而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

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仍在主要承担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那是因为中国景观设计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只有同时经过掌握关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双方面知识、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人地关系和谐的城市。

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

与环境艺术(甚至大地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与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3.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

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 )。

景观设计师的称谓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于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为职业称号(Newton, 1971)。Olmsted坚持用景观设计师不用在当时盛行的风景花园师(或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不仅仅是职业称谓上的创新,而是对该职业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扩充和革新。

景观设计师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和园丁(Gardener,对应于Gardening),风景花园师(或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对应与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处在于: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景观设计师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决不是某个层面(如视觉审美意义上的风景问题);景观设计师的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及可持续的问题。他是以土地的名义、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名义,以及以人类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名义,来监护、合理地利用、设计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

4.发展中的景观设计专业

与建筑学一样,景观设计职业先于景观设计学的形成,在大量景观设计师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便是景观设计学。

农业时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称为风水),农业及园艺技术,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等,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的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但景观设计学决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的造园艺术,或园林艺术,也不能等同于风景园(林)艺术(Landscape gardening)。

正如算术之于数学,中国的针灸之于现代医学,不能同日而语一样,任何一门源于农业时代的经验科学或技艺,都必须经历一个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进行脱胎换骨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工业时代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化带来的人地关系问题。早在1858年,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坚持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成为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当时普遍采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造园,或译为风景园林),从而为景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辟的一个广阔的空间,绵延100多年。

同样的理由,Olmsted给这个专业和学科定义的空间决不应是景观设计学科当今发展的界限。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另一位美国景观设计学科的领袖人物McHarg就是针对当时景观设计学科无能应对城市问题和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而扛起生态规划的大旗,使景观设计学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类和地球的前沿。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城镇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都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都将要求重新定义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可持续理论、生态科学、信息技术、现代艺术理论和思潮又都将为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我们既没有必要用新瓶子去卖老酒,更不应该用老瓶子去装新醋。

但无论学科如何发展,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天地)、人文的关怀(人)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神)。

[参考文献]

俞孔坚,2002,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1:14-17。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土建 高职教育 定位 培养 体系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十所高等职业院校,土建类只有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十年过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得到蓬勃发展。截止2008年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有1184所,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河山,高等职业教育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土建类高职又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很多问题是基础性问题,有些问题已十分严重,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充分重视,不主动研究对策和解决办法,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行业、企业的要求脱节,势必将影响到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和问题

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土建类高职院校26所,部级示范院校建设高职院校4所(黑龙江、四川、内蒙古、徐州),在100所部级示范建设院校中有83所开设了土建类专业。其它各级各类开设了土建类高职教育专业的院校多达1036所,在校生65万余人,学生半数以上集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专业,其学校之多、学生人数之多为其它专业少见。

土建类高职教育之所以发展迅猛,笔者认为其主要动因有三:第一、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第二、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认可;第三、建设行业蓬勃发展,有较好的就业和较高的收入。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办学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2、培养方案学科教育烙印过深;3、教学基础条件较差;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只是学校一厢情愿。

二、几点思考

(一)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国际上通常把人才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类型,学术型人才主要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工程型人才主要进行工程开发设计,技术性人才主要完成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管理,技能型人才主要完成实际操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下简称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同的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有不同需求和不同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有区别的,可以是技能型,也可以是技术型。对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可研报告和建设方案分析后发现,凡是以手艺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培养目标均定位为技能型,如加工制造、维护维修、养殖种植等等;凡是以工程技术管理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培养目标均定为技术型,如土建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交通工程等等。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只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无论培养技能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都符16号文件提出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土建行业人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勘查设计人才,主要完成工程设计工作;第二、施工技术管理人才,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第三、操作工人,从事手艺性体力型工作。这三种人才分别对应于国际人才分类中的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

从人才需求的市场角度分析,土建行业对工程型、技术性和技能型三类人才的合适比例大致为1:10:50。根据建设部统计,全国土建设计和施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约4000万人,照此比例设计人员应有66万,施工管理人才应有656万,操作工人3278万。实际情况是目前共有专门人才320万人,所谓专门人才是指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中专以上学历者。专门人才中除去从事设计勘察工作的66万人,仅有254万专门人才在施工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姑且不谈254万专门人才是否都能达到技术型人才的水平,仅在数量上就差了402万。如此巨大的缺口,是造成近年来土建类高职教育招生异常火爆的直接原因。

从土建行业的特点看,一个现代建筑产品越来越体现出设计个性化、功能多样化、使用人性化的特点,生产过程涉及专业多、单体造价高、生产周期长,同一建筑产品复制可能性极小。因此、一个技术管理人才要完成一个合格的建筑产品,必须具备施工组织、工期设计、质量保障、造价控制、施工安全等多项职业能力。怎样用三年时间完成培养任务,使学生完全具备岗位必须的职业能力,是当前土建类高职专业教育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综上所述,根据土建行业的人才分类、市场缺口、职业要求和培养可能,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上,按照施工现场岗位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进行培养目标定位。

(二)区别于学科型教育,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知识系统、理论扎实、基础宽厚,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在本科阶段完成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土建施工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职业能力指标是:掌握一级建造师“应知”理论知识,能进行一般结构计算,熟练阅读施工图,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检验方法,熟悉工艺标准、工序流程和质量标准,熟悉定额,能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施工。

近年来,施工企业对毕业生提出了“三个必须”:即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多项职业能力,必须熟悉施工全过程,必须直接顶岗。

显然学科型教育难以达到“三个必须”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三系统、三阶段”人才培养体系是较为成功的。

“三系统”是指:基本知识理论教学系统,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系统,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系统。

基本知识理论教学系统重点在于知识的传授,通常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可较好地解决高效率、大规模知识传授问题。

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系统有三部分内容,实(试)验、工种实训和现场参观。通过实(试)验掌握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通过工种实训学习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现场参观了解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过程。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系统是建立在上述两个系统之上的综合提升性训练系统,是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关键环节,是核心,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出训练方案,使学生能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操平放线并组织钢筋、摸板、架子、砌筑等多工种作业,按进度提交材料计划、设备工具计划、劳动力计划等,完成内业资料作业。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该系统全面训练学生的多项职业能力,使其具备必须的岗位综合能力,为顶岗实习做好最后准备。

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几个典型问题。1、理论教学系统追求“深、细、难、广”,回到学科型教育的老路。要不重蹈覆辙,就必须牢牢以两个够用为度:即以岗位职业能力规定的“应知”内容为度和再学习的基础知识够用为度。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第一、高职学生应具备小高层框架结构建筑的结构计算知识,第二、具备二级结构工程师考试的再学习基础,由此便可以十分清楚前续课程如高等数学、力学、结构等课程的教学深度。2、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系统容易出现轻动脑重动手的倾向,把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工种训练,事实上除了测量,由于抄平放线是一个施工员的基本功,要求熟练掌握而外,其它工种应以感受性训练为主,绝对不能以熟练为目标,训练的重点必须在放在熟悉质量标准和掌握质量检验方法上。3、综合训练系统必须请企业专家参与系统设计,做到真实性、代表性、多功能性、规模性、和开放性。即设备、材料、工具、工序、工艺、标准必须和施工现场一致;科目必须是土建类有关专业的典型项目;能多岗位多角色训练;能按建制班展开训练;能对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三阶段”是指:前四学期完成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第一阶段;第五学期完成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为第二阶段;第六学期到工地顶岗实习,是第三阶段。

通过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革命性改造,这种以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多项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具备岗位综合能力,和传统的“三段式(基础课+专业科+毕业实习)”相比,“三系统、三阶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同样都是在第六学期到工地,但实习效果却大不一样,见下表:

(三)加快指导性政策研究,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还要有好的政策,政策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保障性政策,重点在资金上要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需要;第二类为发展促进性政策,带有保证基本办学条件的强制性条款,如各类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等等;第三类为办学指导性政策,如指导性专业目录、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

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下简称“教指委”)和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近几年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有关教学文件,十分有效地指导了各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下一步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要深入研究,并尽快出台指导性政策。1.制订专业设置基本条件,除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控制性指标的基本要求而外,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专业教师最小基数、专业图书资料基数和生均数,校内实训基地基本配置方案等等。

2.明确各专业的基本匹配数,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土建大类包含建筑、施工、管理、设备、市政五类共27个专业,较为全面的考虑了专业主导性、相关性和匹配性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只开办了一两个热门专业,缺乏支撑和匹配,学生接受的是一种“残缺性”教育,这种情况需亟待改变。

3.宏观调控各专业招生规模,目前在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装饰工程技术三个专业学生规模太大,要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确定各专业合理的培养量,避免进一步加剧土建类人才结构性失衡矛盾。

4.加快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在教指委的组织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开展了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对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因此、该项工作应当尽快在其它专业展开。

5.制订“双师素质”标准,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质,发达国家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有明确的规定,职业经历和业绩占有很大权重。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法》对高校教师学历有明确规定,教学水平评估体系对教师也有学历学位指标,16号文件首次明确了要加强教学团队“双师结构”建设和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但目前对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中的专业职业素质一直没有量化标准,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教师的专业职业素质并加以量化:第一、专业对口率,教师的第一学历必须是本专业,否则应该通过专业补课并经考核合格;第二是职业吻合度,把教师的本专业企业经历年限和从事教学工作年限量化,可以反映出教师在行业的介入深度;第三是水平符合度,同时考虑教师工程技术职称等级与教师职称等级,可有效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技术水平;第四是能力复合性,根据教师取得的相关注册资格(如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监理、造价工程师等),可直接体现教师的多项职业能力水平。

专业职业素质标准是衡量职业教育教师水平的核心指标,应当纳入专业设置基本条件和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

(四)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职业教育成功与否,企业参与至关重要。从职业能力标准、教育标准的制订、培养方案编制、课程设置整合、实训工位设计、综合训练方案,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就业接收等等,无一不要企业参与,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家大力提倡、学校高度重视、师生积极。但现在基本成了学校的单相思。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学校的所有想法都会给企业增加麻烦、提高成本、干扰生产、影响利润。这是当前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企业的教育义务并在税收上保证了企业的利益,从体制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喜的是,我国正在编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开始考虑解决这一问题。

在现今我国的法律框架下,校企合作的体制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客观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建立有效机制、寻找有效途径、通过有效手段来促进和加深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双方的需求分析

从校企双方的不同需求来看,企业对学校有九个方面的想法:⑴招聘企业所需要的人才,⑵通过学校了解到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⑷能利用学校的设备为企业完成生产性试验,⑸能参与科研课题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并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的职称,⑹解决企业职工培训和学历提升,⑺解决企业职工子弟读书,⑻能参与学校的基本建设,⑼通过学校搭建技术和产品推广平台。

学校对企业有八个方面的想法:⑴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用人需求,⑵了解企业技术进步状况,⑶了解企业业务及技术发展动向,⑷了解企业管理体系、运行机制,⑸希望企业参与教学并提出教改意见,⑹希望能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为教学服务,⑺希望能利用企业的设备完成实验、实训,⑻希望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和就业。

出发点是:学校想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并尽可能发挥其教育功能,企业想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并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共同点是: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合作就能提升对方。

结点是:资源利用。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成功的前提是:建立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有效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

2.校企合作的三大基础

供需基础:企业的人才主要靠学校培养,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输送到企业,构成了人才培养――使用的供需主渠道。

学脉基础: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大多是由具备行业背景和特点的学校培养,使企业对这类学校有较高的认可度。

根本基础:企业能拥有高素质人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学校能培养高素质人才可发展壮大,高素质人才是链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而只有通过合作,高素质人才方可脱颖而出,双方才能共同受益。这是校企合作的根本基础。

有共同点,建立了机制,清楚了基础,剩下就是怎样做的问题了。学校要制定出校企合作的远、中、近目标分步实施,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在满足教育需求的同时能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再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把校企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结语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客观的评价土建类高职教育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思考,制定科学的教育标准和先进的培养方案,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建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建类高职教育发展道路,高效率、大规模培养土建类技术型人才,通过几年的努力,可望较好缓解中国建设行业施工一线技术管理人才紧缺矛盾。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工程造价指的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人才。那么你知道造价工程师的简历怎么写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工程造价师求职简历模板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工程造价师求职简历模板1姓名:

目前所在:

龄: 27

户口所在: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高: 172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重: 65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工程造价师/预结算经理:造价员\预算员,其它类:其它类:

工作年限: 1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000以下

希望工作地区:

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__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9-07

专 业 一: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专 业 二: 造价员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6-09 2009-07 __技术学院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高级电工(维修类)

2008-11 2009-01 __职业培训学校 造价员 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本人是2009年毕业,但从2008年11月份离开学校,到现在已经两年,在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广州市血液中心工地实习一年,在实习期间本人参加了造价员培训班,并且已通过2009年的造价员考试,拿到造价员证书。

由于工作原因也参加施工员培训,并拿到施工员上岗证。

2、在校期间懂得多方面专业知识:建筑制图、中央空调、给排水、电工基础、供配电、综合布线等,也拿到电工上岗证、制冷中级证、CAD绘图中级证、电工高级证。

3、从2009年10月份进入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工作至今,在本公司当任机电安装监督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亦注重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具有高度的纪律性,生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不求安逸的工作环境,保持吃苦耐劳,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奋斗,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忠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利益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实习期间得到上级的认可表扬,工作之外,大量学习建筑类的书籍,以便以后的发展,争取明后年拿到二级建造师。

工程造价师求职简历模板2姓 名: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

学 历: 大专

第一外语: 英语

住 址:

电子信箱:

求职意向:

目标职位:工程造价师/预结算,结构/土木/土建工程师,建筑工程治理/项目经理

目标行业: 建筑与工程,房地产开发

期望薪资: 面议

期望地区:

到岗时间: 新岗位能够多长时间内到任

工作经历:

2007/01—现在 __ 公司所属行业:建筑与工程

工程部 结构/土木/土建工程师

主要职责:

1) 对所分管土建单位和单项工程按建设生产计划的完成负责。

2) 对所分管土建单位和单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及安全治理合理性、科学性、公正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

3) 对土建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和经济性负责。

工作业绩:协同项目部同仁圆满完成__工厂三期厂房的建设任务。

2004/06—2006/12__集团

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工程部 土建工程师

主要职责:负责公司工程项目进行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分项工程及市政、园林等本专业技术治理工作,负责对本专业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文明施工治理、合同治理、信息治理工作;协同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及公司总体布置情况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负责控制土建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进度,确保土建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完成。

工作业绩:担任房产公司土建工程师,负责__五号地块“四高”示范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本项目被评为市优质工程!

2003/03—2004/05 __公司

所属行业:建筑与工程

工程部 结构/土木/土建工程师

主要职责:

我的工作要求我编制好各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交底;并且在工程施工当中要把握好进度、质量及安全的平衡点,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

工作业绩:__名邸1号、3号楼。

项目经验: 2007/11—至今 __有限公司新建厂办工程

项目描述:__第二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位于__市新区经十二路以西、__厂区以南,占地面积120亩。

新建厂区总建筑面积38898m2,建筑物主要包括:制罐厂房及成品仓库、行政办公楼、化学品仓库、污水处理间、废料打包及废铝库、消防泵房、木托盘维修处、传达室、出厂车辆等候区、访客停车场、职工汽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处、木托盘堆场、化学品室外堆放场、垃圾堆放场以及厂区道路和绿化。

责任描述:

1、对所分管土建单位按建设生产计划的完成负责。

2、对所分管土建单位的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及安全治理合理性负责。

3、对土建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负责。

2007/01—2007/113M__三期厂房项目描述:本项目为框架结构工业厂房,基地面积54381m2,总建筑面积27735m2,建筑层数4层局部5层,建筑高度24m

责任描述:对所分管土建单位或单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及安全治理合理性、科学性、公正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对土建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和经济性负责。

2004/06—2006/12 __

项目描述:本工程为__市“四高”小区,共56个单体工程和2个地下车库,总面积13万平方。

责任描述:根据合同的约定、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严格监督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土建工程检查验收,对土建工程质量负完全责任;解决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设计、施工及现场的工程涉外关系。

2003/03—2004/05 __名邸1#、3#楼

项目描述:工程位于__路,共7个单体、3个车库;本工程都是高层建筑,其中6#楼被评为“__”工程,1#楼及3#楼都被评为区优质工程!

责任描述:本人在项目中担任施工员兼预算员,主要工作是负责施工技术的设计,施工质量的控制以及施工成本的核算!

教育培训:

2003/05—2003/11__大学 工程造价治理 大专

1999/09—2003/05__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 大专

2003/05—2003/11__大学 预算员相关课程上海市预算员证

证 书:

2007/05 二级建造师合格

2005/09 初级工程师 __5号地块

2004/05 助理工程师 __名邸3号楼

2003/12 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土建)合格

2003/06 国家施工员证书合格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

自我介绍:

有五年的工作经验,熟悉建筑行业各项操作规范;性格开朗、有很强的沟通学习及适应能力。个性率直,做事沉稳……

工程造价师求职简历模板3基本信息

名:

别:女

出生日期:1987.11.05

族:汉

户口所在:

目前所在:

毕业院校:__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面貌:团员

最高学历:大专

所修专业:工程造价/商务管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资料员,预算员

希望地点:

希望工资: 面议

自我评价

本人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待人亲和,做事认真负责有条理;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强,面对挫折不灰心,善于通过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并且_!热爱生活,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希望。

教育背景

主修课程

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建筑施工组织、土木建筑制图、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招投标管理等。

商务管理、人力资源、品质管理、市场营销、营销策划、电子商务、公关礼仪等。

实践经历

2006年8月 ——__餐饮连锁服务员——体会到生活之不易,无论做什么都需认真努力、脚踏实地。

2007年2月、2008年2月、2009年2月——__批发部临时售货员——在最基本的买卖当中学习与人交流的技巧,并且学到了很多销售技巧。

2008年3-5月——自主创办学生家教班——与同学一起经过市场勘察,消费者调查,寻找地点、生源等过程,我体会到创业之艰辛,同时也明白有的事情光靠一个人是做不成的。

2009年12-2月——__外汇管理股兼职文员在单位兼职的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习到很多企业文化,更加学会了如何与工作伙伴和平共处,一起进步。

2009年2-4月——__卫浴业务员——期间跑了很多地方,见识了各类不同的人群,学习到待人处事的礼节和道理等。

2009年4月17-20——参加__购房节,先想.美家展位推销员通过与前辈们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并且收获了很多策划宣传方面的知识。

所获奖励

“天一杯”__省高中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多次获得__市团委征文比赛奖项。

语言能力

英语四级

计算机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级

其他技能

AutoCAD中级、C1驾照

工程造价师求职简历模板4姓名: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婚姻状况: 未婚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应聘职位: 工程造价师/预结算:预结算工程师/造价师

工作年限: 3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__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务: 预算主管

工作描述:

1、负责公司所承建的__二期三项目的对甲预结算工作,此项目为__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熟练操作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及其合同的管理,跟踪编制对甲的签证变更报价,督促现场做好相应记录,积极开展对甲索赔工作,编制每月对甲的进度款,负责对甲变更的单价报审,负责审核对分包单位的单价,具有较为良好的谈判能力。

并组织对分包单位的招标工作。

2、负责__项目的对甲签证变更结算工作,按照合同进行索赔;

编制每月对甲的进度款,审核对分包单位的单价;指导核算员与分包方对帐。

3、参与了__学院改扩建工程及__现代服务聚集区B标工程的投标,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商务标,运用投标技巧参与市场化的竞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__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务: 预结算员

工作描述:

在__项目部从事土建预结算员,负责编制住宅楼及商业楼的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以及结算,进行单价分析,所作的结算误差率不超过1%;编制单项工程的两算一控,锁定成本,按照公司的内部定额控制工程的成本以及编制标底价;编制单位工程的竣工成本分析;协助预算主管完成对甲的各项工作。根据清单计价规范编制了一栋建筑面积为两万多平米的住宅楼工程量清单,编制标底价,并协助合同部门完成招投标工作。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__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 学士 毕业- __

所学专业一: 工程管理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经过工作实践,我掌握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程序、方法以及技巧,拥有现场的工作经验,有较为良好的合同管理能力、索赔能力及招投标技巧,本人性格开朗,吃苦耐劳,有耐心,敢于面对挑战并喜欢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具有系统的工程造价管理知识体系。

工程造价师求职简历模板5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身材: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工程造价师/预结算:水电预算员   工程造价师/预结算 土建预算员

工作年限: 3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希望工作地区:

个人工作经历:

__年3月至__年11月在__医院筹建处担任土建预算员;

__年12月至__年12月于__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担任水电安装预结算员,负责过的项目有:

1、__学院一期工程,包括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食堂、教工公寓,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水电总造价1600万;

2、__A1-A6栋,每栋地址2层、地上32层,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水电总造价9300万元;

3、__大厦1-3栋,每栋地下2层、地上25层,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电气总造价1300万;

4、__外贸大厦改造工程,地上9层;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水电总造价300万元;

5、审核___、___、___等项目结算。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__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所学专业: 工程造价管理

受教育培训经历:

__年9月至__年7月就读于__大学

__年经过培训和考试取得安装造价员证

__年经学习取得建筑专业二级建筑师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能熟练应用__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__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对水电安装预算、土建预算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对装修工程定额、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市政工程定额都有一定了解;熟悉水电工程现场操作程序和施工工艺,对清单和招投标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详细个人自传

机会只光顾有准备的人,因为记得这句话本人一直积极向上,认真学习,谦虚好问,不甘落后于他人;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人和事是本人一向的做人原则;本人为人诚恳,性格开朗,亲和力强,具有特别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各种预结算、AUTOCAD,OFFICE等软件。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土力学;精品课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57-02

天津农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做了长远规划,并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其中“土力学”课程就是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之一。土力学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土木工程专业等工程学科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介绍土的组成及物理性质、土的渗透性及渗流、土中应力、土的压缩性及地基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土坡稳定性分析、地基承载力等工程建设及相关科研领域中经常涉及的问题,这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工作基础。[1]因此,笔者对“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推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无疑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笔者课程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阐述了对“土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目的是给从事土力学教学及相关工作的同仁以参考。

一、改善教学条件

1.改善教学环境

学校为改善教学条件,在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为配合网络平台的构建成立了网络中心、多方筹措资金提升完善实验室建设等,使学校教学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显现。土力学是工程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培养优秀的工程类人才,适宜的教学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及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是重要的保障体系。

2.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决非仅就一堂课而言,它是一个教学系统工程,是学校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多方因素积极联动的结果。在以上诸多因素中,师资队伍建设则是精品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2]因此,我校加强了教师队伍培养,要求精品课程负责人必须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梯队,并按比例配备实验、实训人员。通过几年的努力,土力学教学从最初3名专业教师,发展到专职教师达到6名,专业辅导教师1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到70%以上,高级职称的占43%,平均年龄39.14岁。教师的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双师型教师占到30%以上,教师积极参加学院的教科研课题研究,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工程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边讲边练,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是培养具有出色教学水平的教师。无论是学术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都需要以先进的教育观念为先导,以系统的教育理论为保障,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因此,我校近几年通过引进一定数量的青年硕士、博士,同时通过自主培养“双师型”教师来充实壮大师资队伍。青年硕士、博士是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科研能力强。“双师型”教师既具有高等学校教学的专业技术职务,如讲师、副教授,同时又具有与从事专业教学相一致的技术职称,如工程师、高级技师等,[3]他们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这样的组合是保证形成一流师资队伍的“双刃剑”。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因此,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让这些专业水平高的硕士、博士教师尽快成长,培养他们具有爱岗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锻炼他们的教学基本功,笔者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一是“传、帮、带”,让他们以助教身份参与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二是督导教师听课,教学督导侧重对青年教师承担的课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青年教师;三是通过教研活动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四是组织他们观摩听课,积累教学经验。

3.下大力气提升改造实验室

室内实验教学环节是土力学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大,特别是在省部共建实验室项目、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等实验室的建设模式下,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已投入大量资金。土力学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家资金,伴随着“土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全面提升实验仪器、设备档次,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提高良好的实验条件。[4]根据实验需要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设施,配备了专职实验师,实验条件得到一定的提升,到目前已具备了良好的实验设备、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土力学实验室在成立之初只有老的直剪仪5台,固结仪5台及及其它相关仪器设备。到2012年,土力学实验室形成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开放实验室,并可进行3个设计性实验,3个综合性实验,每年完成200余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及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与部分学生的创新项目试验任务。现拥有三轴仪2台,电动直剪仪10台,固结仪5台,击实仪10台,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10台,锥式液限仪5台,电动振筛机5台等,不仅能够满足校内基本技能训练的需要,还能满足学生技能拓展(特长生学习和课余开放性实验)需要,保证了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土力学实验改变了传统的以验证理论实验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教学改革,搞好分层次教学、多方式实践的特色教学,开展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是加快土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5]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

土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力学中分离出来至今不过近百年历史,所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学科。近年来,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并被广泛地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然而,目前仍存在部分教师工程实践经验欠缺,教学内容空洞等问题。[6]而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要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为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笔者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明确了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确定了“土力学”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积极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跟随土工试验技术发展与行业动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大量引入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删减了过时的内容与做法,加大工程案例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增大实践教学力度。同时为了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自2005年开始,部分进行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图片等的制作,并将《土力学实验室》对外开放,形成了以课堂讲授、实验实践、项目模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主要参考书,在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应突出重点,讲授难点。在熟悉内容、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以最有效的方式将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7]

2.实践教学

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应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要求。针对“土力学”课程特点,在努力抓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笔者强化实践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在土工学实验室开展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液塑限实验、压缩实验、直接剪切实验、击实实验等室内实验,课堂边讲授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便增加学生直观认识。每次到实验室做实验时,首先讲解基本原理,再安排演示仪器操作并讲解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开始试验。实验中做到每人必须动手操作,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和工程设计项目,并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点,让学生熟悉图纸以便对实际工程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同时注重结合书本知识促进相互的理解;通过组织学生到工程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对土力学理论与工程问题密切相联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正确运用土力学知识分析工程问题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试验并开展与土力学有关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加大综合性、创新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训练的比重,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科研活动。

三、优化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选择

笔者在土力学教学中经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教师演示规范操作)、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法、分组练习法、学生操作等方法。通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学内容都是采用两种或以上教学方法,起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使本来单调、乏味的课程学起来轻松愉快,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改进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的平等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一些基本知识,如概念、原理、理论外,更重要的是激励或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结合所讲授内容,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广泛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8]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土力学课程特点是知识点多、公式多、图表多等,对于这些内容的讲解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不方便,而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表现力丰富,它把大量的文字、图形等信息的输入移到了课前制作课件从而节省课堂上写板书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同时强调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可能把教师所要讲课的内容完全展示出来,应该有选择性地去利用;同时笔者知道土力学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较枯燥,在教学中尽可能将一些相关工程案例、最新研究成果、学科前沿动态等结合讲课内容介绍给学生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教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建立督导听课制度,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并对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积极开展评教活动,40岁以下教师还要上交听课体会的书面材料。

2.合理改进考核方式

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考核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如课堂讨论、答辩等,要避免学生为了分数围着教师转,抱着书本啃,把学习当成负担而不是乐趣。考核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笔者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期末考核分为四个部分:平时作业、上课出勤、试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卷面。平时作业占总成绩 15%,课堂考勤占总成绩10%,试验操作及报告占总成绩15%,期末卷面成绩只占总成绩 60%。同时完善土力学考试题库建设,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每次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小结,考试结束都要进行试卷分析,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四、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相关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实验指导、习题、授课录像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因此,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也成为了土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其资源丰富、方式灵活的特点,很好地辅助了课堂教学,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土力学网上教学资源主要由这样几个模块组成:课程概况、教学指南、学习资源、教学录像、互动交流、工程案例分析等。课程概况模块包含土力学课程定位、课程教学内容、土力学发展简史、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内容。教学指南模块则主要由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教师上课录像等组成。学习资源模块包含PPT课件、练习题、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册、期末复习等。教学录像模块包含实验录像及动画(制作中)。互动交流模块在网络教学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里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答疑,避免了答疑教室不好找,答疑时间不好定等问题。这些模块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土力学网络教学资源结构体系。值得注意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仍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电子邮件、微信、QQ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追踪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笔者的努力,“土力学”已逐步发展成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施稳定、教学内容先进、教师梯队合理、教学手段先进、注重社会服务的课程。教学中重视“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力求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9]

参考文献:

[1]曹玲.土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S1):193-195.

[2]付义,胡占奎,王国宏,等.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24-25.

[3]任君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5,(5):70-72.

[4]王俊杰.工程类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10-114.

[5]黄瑞,曹洁,周红莉.电工电子实验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76-77.

[6]付超,陈金如,陈世锋.浅析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1,37(25):240-241.

[7]孙静,赵安平,刘洪波.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7):318-319.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71-02

优势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重点突出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于2015年11月,获得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立项,被列入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和首期试点专业群。立项后,我院持续加大对该专业的资金投入,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学科竞赛带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新探讨。

一、优势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优势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围绕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活动紧跟经济发展,提高学生对行业,如设计、施工、监理、评估部门等认识,减少理论学时的同时,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另一方面按专业方向规划CAD、PKPM、BIM、仿真、模拟等开放式的教学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形成“课堂为生产单位提供知识服务,反过来,生产单位反馈行业标准促进教师的教学;生产单位完善实训内容和实训基地建设,反过来实训基地为生产单位提供演练平台;课堂学习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反过来校内实习基地按需调整教学内容,提供教学改革方向”的“课堂+实训基地+单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独立学院教师主要来源于刚从高校出来的研究生,虽然具备了较高的学历和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实际经验,导致所学知识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阻碍了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我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便其更好地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具体做法如下:(1)每学期派遣1―2名老师外出生产单位挂职;(2)每年派遣1―2名老师外出国内名校进修;(3)寒暑假派遣3―4名老师去企业挂职;(4)鼓励在职老师考取博士;(5)每年从生产单位引进1―2名高职称人才。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确保实习质量,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在原有的实验室基础上,增加土木模型实验室、道路桥梁实验室、空间数据实验中心。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经与学校协商,已预留三块用地(具体总平面布置图、效果图如下)建设简易的实训楼。其中1#主要用于岩土原位测试试验、结构基础模型展示等,2#实训主要作为结构钢筋加工、钢筋绑扎实训等;3#主要用于砌体结构实训、以及土木工程相关模型展示。实体模型主要包括: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基坑支o、木结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水电暖通工程等实体模型。

四、校企合作建设

校企合作需要学院、公司、社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就学院而言,实现企业合作,一方面可以丰富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另一方面能提升学院在社会上的品牌。对企业而言,最需要和最紧缺的就是有经验的人员,校企合作后,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程案例,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合,学生毕业时已经具备了工程操作经验,这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对于教师而言,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工程实践的环境和机会,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上,提供了模拟实战教学环境、强化了专业应用技能、增强了对专业实务动态的了解。对学生而言,参与校企合作,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掌握最新应用技术、获得工程实践机会,毕业后能迅速胜任企业岗位需求。

五、学科竞赛带动专业建设

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过程和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等,并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总结交流,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改提供借鉴。为推动学科竞赛带动专业建设,可在校内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如大学生结构模型竞赛、BIM比赛、CAD设计比赛、平法识图比赛、力学竞赛等,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试验能力、团队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通过近几年学生竞赛结果,教师的教学应重视实践教学,相应增加与学生未来工作相关的软件技术课程:

1.软件综合实训课程:此课程采用设计院模式,在学生有一定CAD绘图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绘制一套完整的建筑图和结构图,图纸的要求均按正式施工图要求的标准。

2.平法识图课程:针对目前施工设计单位平法应用广泛的情况,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平法课程,让每位学生均可以看图、识图,大幅度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

3.开设BIM(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根据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BIM(建筑信息模型)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专业率先在广西开设BIM方向的课程,使学生能学习到行业前沿知识。

4.实践课程改革:生产实习由单一的顶岗实习改革为学生自主创业和顶岗实习并存的模式。改革加大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成效,为毕业后就业、创业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六、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障碍

实现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下:

1.部分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上依赖理论性教材且偏重理论教学,短期内无法达到应用型教学的要求。

2.由于学校自身教学条件、人事制度等原因,高级职称、实践性教师引进较慢。

3.由于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比如校内实训中心未建成,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未能有效地实施。

七、结束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是否为用人单位所需要,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应建立优势特色专业,提高独立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师型队伍,加快实习实训建设和校企合作建设,以学生竞赛促进教研教改。同时,一定要紧跟地方发展,办出特色品牌,强化工程实践应用,培B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继兵,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3,(01):45-47.

[2]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84-85.

[3]振华,贺建,潘海泽,吴伟东.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为例[J].四川建材,2016,(01):305-308.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uperiority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of Independent College

LI Yue-xia

(Bowen College of Management,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1篇

工程技术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限制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关于工程师的职称论文

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综述

摘要:本文回顾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的三个时期,分析论述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最后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地质环境 地质勘测 方法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发展回顾

50年前,中国没有专业的工程地质人员,少量简单的道路、桥涵、房屋等建筑设计中的地质问题,主要由土木工程师凭经验确定解决方案,有时也聘请少数地质师进行咨询。至于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地质,由于没有建设什么现代意义上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就谈不上相应的地质勘察与研究,尤其是大坝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勘察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也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壮大,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20世纪50~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建设了许多水坝,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如淮河流域的梯级水坝,板桥、石漫滩、响洪甸、梅山、佛子岭等,黄河上的三门峡、浙江的新安江、资水的柘溪、广东新丰江、江西上犹江等。

(2)2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兴建了一批有代表性且规模较大的大坝,这一时期的工程建设及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全方位地为提高中国大坝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水平提供了条件。

(3)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国政府为进一步综合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相继决定兴建当今最引人瞩目的三个巨型水利水电工程,即雅砻江二滩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和长江三峡工程。这三大工程的成功建设,标志着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已登上世界水坝建设工程地质研究的前沿。

2、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从决定因素和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壳稳定性、地表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3方面的内容。地壳稳定性主要由地球内因影响下的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性;地表稳定性是地面由于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外因条件下结合内外动力工程地质作用的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指水利工程影响范围内地基岩土体的稳定性。

(1)地壳稳定性

地壳稳定性是在地球内因、外因及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断层移位、一些临界稳定性坡体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水库诱发地震等地质现象的加剧或诱发。我们主要从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来调查研究影响系统应力场和渗流场重新分布的规模和强度,从而获得这些工程地质现象发展的预测资料,稳定性破坏的空间范围,稳定性趋势的时空关系,预测其稳定破坏的相对时间,提前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现有的工程地质破坏现象进行应力应变反演算反分析,找到影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人为的外力作用来协调,达到系统的稳定。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影响地壳稳定性的突出因素是全新活动断裂和地壳升降运动,最重要的是由于现有的水环境平衡状态的改变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现象,造成应力场和渗流场的重新分布,以求达到系统的能量平衡和结构稳定。

(2)地表稳定性

地表稳定性则主要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动力工程地质现象和地面沉陷、黄土湿陷、砂土液化、水库边岸再造等各种地表变形破坏,还包括地表岩土体的性质变化(地下水位上升促使的沼泽化、土壤盐渍化等)。主要调查研究和预测这些工程地质现象的发育规模、发展速度及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来防止或减弱这些变形破坏。

(3)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主要是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问题。这里的地基稳定性不仅仅指水工构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而带有区域性的地基稳定性。坝基的稳定性除了承载能力和变形问题,还有坝体的抗滑移问题(坝基岩层的产状对坝基的抗滑移稳定性影响很大)。水利工程的地基不仅承受水利构筑物本身的自重,还得承受水自重及由于水的作用形成的各种荷载作用,接受这些荷载后地基必产生一定的变形来平衡,以应力能转化为应变能。特别是对于岩基,在荷载作用下,既有岩石的弹性变形,也可由岩石的塑性变形或者沿某节理裂隙发生剪切破坏引起基础沉降。软弱夹层或节理也是抗滑移稳定的主要研究对象。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

(1)钻探

钻探仍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手段。随着工程建设的地基条件日趋复杂,许多特殊的地质问题,如软弱(泥化)夹层的层位确定及取样,砂卵石地层特别是巨砾、漂砾地层的钻进,砂砾石层取样,砂层取原状样,特硬地层如燧石层、石英砂岩地层的钻进,钻孔岩心定向等问题,依靠常规的钻探方法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国外解决类似的特殊地层钻进问题,有的有成熟的设备机具,但价格很昂贵;有的则还没有可靠的方法加以解决。在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中,中国的工程师本着为生产服务、自力更生的原则,为解决上述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批在实践中获得良好效果的成果,包括:大口径钻进技术、金刚石套钻取芯技术、金刚石钻具砂卵石层中钻进技术、液动阀式双作用冲击回转钻进设备、各种类型的砂层和软土层钻进及取样技术等。此外,在绳索取心、破碎地层取芯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缩小了和国外技术的差距。

(2)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应用观测仪器测量被勘探区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和地质解释来推断和发现地下可能存在的局部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位置、埋深、大小及其属性的科学。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①重、磁位场勘探。重、磁位场勘探是最古老的一种物探,相对于地震勘探而言,其精度和可靠度较差。目前,由于一些高精度的重力仪、磁力仪的研制和应用,使得重、磁位场勘探的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神经网络技术等在重、磁位场勘探中的应用,以及磁性矢量层析成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使重、磁位场勘探在上个世纪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地质勘测中应用较少。

②地震勘探

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较多的为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其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目前,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发展较快。

③电磁勘探

包括天然场源的电磁测探(MT法)和人工场源的连续的电磁波勘探(EM法)等多种方法。近年来,电磁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④电法勘探

主要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可分为稳定电流场理论、交变流法理论两个分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是电阻率法。

⑤地球物理测井

20世纪90年代,由于数值模拟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测井技术成为可能。另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钻孔彩色电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91mm钻孔发展到50mm的钻孔,并可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文献:

[l]张悼元,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l981.

[2]谭周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A].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丛(4).北京:地质出版社,l987.

看了“工程技术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限制”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3.2017上海中级职称论文要求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土建类专业 “双师素质” 师资队伍

[作者简介]黄志良(1965- ),男,江苏溧阳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孙静华(1963- ),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胡冬艳(1982- ),女,山东济宁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江苏 常州 213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终身发展的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JA114017,课题主持人:孙建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质量直接决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建立一支职业素养较高、专业实践能力较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各高职院校首要思考的问题。

有关“双师”内涵的表述众说纷纭。“双师素质”是在“双师型”之后出现的术语,是对“双师型”内涵的深层次诠释。“双师素质”既包括获得的“双证书”“双职称”等对“有形”资格的认定,还包括对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无形”资格的认定。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界定的标准。“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综上,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应能及时把握建设行业发展最前沿领域的动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系列中级职称;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开设土建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首先,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分析,为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笔者访谈了3所国家重点建设的有土建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使问卷设计更加有效、科学,提高了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向国内30所具有土建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师资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108份,问卷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3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双师素质”师资基本信息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调查院校的“双师素质”师资的一般年龄、学历层次、职称、来源和所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所任教专业的对口度如何等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双师素质”教师大部分是中年教师,学历集中在本科层次,职称绝大部分是副高职称,来源渠道大部分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双师素质”教师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少,所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所任教专业的对口性不是百分百吻合,许多教师具备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缺乏与证书相一致的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来源渠道单一,少部分“双师素质”教师有名无实。

2.“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认识、认定与考核评价调查结果与分析。(1)“双师素质”内涵。28.54%的调查对象选择“双证书”;71.46%的调查对象选择双能力(较强的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2)“双师素质”资格认定。对于在贵校是否有较科学的“双师素质”评定标准的问题调查中,78.57%的高职院校选择“没有”;21.43%的高职院校选择“有”;对于贵校“双师素质”教师资格的有效期的调查,17.66%的高职院校认为是长期有效,82.34%的高职院校认为在一定时期内要对其进行动态考核,重新认定。(3)“双师素质”考核评价。在贵校是否有“双师素质”教师激励机制调查中,57.14%的高职院校有激励机制,42.86%的高职院校没有激励机制。在贵校每年的教学质量先进评比中是否考虑“双师素质”的这一问题调查中,35.71%的高职院校选择“否”,64.29%的高职院校选择“是”。在贵校“双师素质”教师年度考评中比重最大的评价指标(多选)的调查中,71.43%的高职院校选择教学能力,只有9.62%的高职院校选择社会服务能力。

对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各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评价标准认识的偏差以及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目前大部分院校将“双师素质”教师简单地定义为“双证”“双职称” “双能”教师;“双师素质”标准缺少科学有效的操作细则,从而影响“双师素质”教师资格的认定和质量;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较科学和完善的“双师素质”考核评价相关的办法和制度。

3.“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调查结果与分析。(1)在贵校“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调查中,80.38%的教师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19.62%的教师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不足80%。(2)在对您认为要成为“双师素质”教师有哪些困难的调查中,52.58%的教师选择无实践锻炼的机会,20.35%的教师选择学校激励政策不健全。(3)在您认为学校在“双师素质”培养上的经费投入的调查中,10%的教师选择很好,80%的教师选择一般,10%的教师选择较差。(4)在您认为影响“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因素(多选)的调查中,93.76%的教师选择“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制度不完善和培养制度尚不健全,85.21%选择缺少“双师素质”教师在职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在“双师素质”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内涵和认定标准上存在诸多歧见;培养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流于形式;缺乏对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导致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对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不足,缺少“双师素质”教师在职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绩效评价体系的滞后致使“双师素质”教师的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实现等。综上所述,诸多原因严重羁绊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脚步。

三、对策及建议

1.强化制度保障。(1)健全法律法规及经费保障机制。“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教师本人多方的密切合作。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现有的《职业教育法》虽然对职业教育义务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执行力度不强。我国应制定适用于高职教育“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法律法规,通过政策引导,调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培养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此外,还需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增加“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资金,并设立专项培养经费。(2)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向“双师素质”发展的内驱力。首先,要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据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特殊性,出台与之相应的职称评审标准,应把专业技能考核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还需适当降低学术方面的要求,从而真正体现出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的区别。其次,要将“双师素质”教师的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奖励和进修机会等方面直接关联起来,激发教师争取“双师”资格的积极性;增加“双师素质”教师的待遇,给予“双师素质”教师评优方面的优先权,并建立专项经费,用于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和奖励,形成一种明确的“利益激励机制”,保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2.完善认定和考核体系。《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诠释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反映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对“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理解。但仔细研究会发现,现行的“双师素质”认定标准还存在问题:一是认定标准过于简单,缺乏融合教师教学活动所需的相关能力要求,二是量化指标不全面且界定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缺乏动态考核和目标激励,一旦认定无需再努力。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认定标准要按不同类别和级别进行构建,并设立初、中、高三个等级;要将知识、能力、素质等教师个人基本教学技能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技能竞赛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作为认定标准,最终由行业专家和学校共同鉴定其“双师素质”资格。在考核体系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适当加大实践技能的权重系数,对其教育科研论文的考核也应突出教学实践与改革、实用新技术等方面,再结合相关定量、定性指标,为“双师素质”教师的考核提供科学的参考标准。其次,要建立动态的认定及审核机制,“双师素质”教师资格不能采取终身制认定方式,要进行动态考核,对原取得的认定资格进行评审,以保证教师的能力能适应学校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3.拓宽引进和培训途径。(1)多渠道引进兼职教师,并确保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学校应积极从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和操作技能强,且熟悉行业发展情况,并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或管理办法,以保证兼职教师的稳定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首先,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待遇和考评等方面的工作;其次,要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兼职教师信息数据库,强化兼职教师的管理;再次,要加大引进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来优化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师资结构;最后,还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增加兼职教师的归属感,从而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2)拓宽培训领域,增加“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的机会。高职院校亟需建立开放培训机制和拓宽教师培训领域,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和学习。制定教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或管理办法,培养在职硕(博)士研究生的暂行规定等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锻炼,让其负责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或参与校内实训教学设施的建设等工作;鼓励教师考取与本专业相关性较高的执业(职业)资格证书,并为其报销费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要重视对兼职教师的后期培训,特别是教育理念、教学艺术、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学富有成效;安排教师到企业全职顶岗锻炼,与企业深度合作,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和技术研发与服务等工作,加快教师向“双师素质”靠拢的脚步。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数学建模 教学实践 建筑工程 模块化教学

对于高职数学课的任课老师来说,高职数学需改革早已是共识,从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与手段都需改革,但真正付诸实施的少,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本文笔者都是从事数学及建模教学的一线老师,还有建工专业老师,积累了很多数学与建工相融合的经验。本文就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职建筑工程类数学课中,重构高职数学课,以期对同行有借鉴意义。

一、高职院校数学建模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是,源于本科,自然成为本科数学的压缩版,完全的公理化体系,对于生源本来就不太理想的高职院校来说,内容偏难,教师传授的方法与手段也略显陈旧。因此,对于注重实用性的高职院校来说,数学课往往不受重视,能少开就少开,能不开就不开,数学课的空间被严重挤压。

而数学建模就是将各专业中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其素材本来就脱胎于实际问题,其实用性更是与高职教育的理念相契合。另外,高职数学建模不仅弱化了数学理论体系的严密性,突出其实用性,不再是空对空的理论,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去探索、发现,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仅提振了学生学习数学、钻研科学的兴趣,更为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打开了知名度,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职数学课的空间。

二、我校数学建模与建工专业结合的实践教学的经验

我校数学建模课已开展了几年,在平时教学中,任课老师倡导学生将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微积分)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与实际应用问题联系起来,逐渐形成自己的建模能力,提高自己应用数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老师也通过数学建模课,将数学理论、思想、方法通过数学建模逐渐渗透到我校招牌专业――建筑工程中,并与建工专业老师共同探讨建工类数学建模案例,积累诸多的建筑类相关素材,并将其加工整理为微积分模型,一方面增加了《工程数学》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我校现在正在实施数学课改革,就是将模块化教学引入进来,数学课不再是以章节为单位,而是以模块为单位,例如将微积分分成函数模块、极限模块、导数模块、积分模块、微分方程模块等。每个模块分若干案例,例如导数模块分成导数意义案例、近似计算案例、最值案例等,每次课要完成案例中的几项任务,由任务驱动案例,进而带动完成一个模块。例如:函数最值模块就分成开区间案例和闭区间案例,而开区间案例可由例如建筑力学中最大安全系数等相关专题作为若干任务。而案例的完成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

目前重构后的课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慨叹微积分在各领域的应用广泛性与深入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建工数学教学探索与案例

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不是简单的“插入”,即将数学建模的例子插入数学课中,或用几个学时讲解几个数学模型例子。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但远远不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而且这些应用实例往往会与课程的知识体系割裂。应当在不影响微积分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尽量充分地与建工专业有机结合,达到真正融入的效果。

接下来通过微积分中某些模块中代表性的案例说明我们具体的做法。

案例1:极限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结合:

以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龄期的关系为例,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的增长不断发展,最初7~14d内强度发展最快,以后逐渐缓慢,28达到设计强度,28后强度仍在缓慢发展,增长过程课延续数十年之久。

对于学生来说就很难理解,实际上随着天数无限增大,混凝土的强度岂不是也在无限增大,但是强度再增大都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这实际上就是微积分中的极限理论。而上述案例便可作为建工专业学生讲授极限理论时引入的问题,接着再进一步引入极限的理论。

案例2:积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结合:

以计算混凝土的方量为例,下图是一个圆柱体的框架柱:计算混凝土方量时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运用二重积分的方式得到混凝土的计划使用方量(数学计算式子)。

求解过程实际上运用的就是微积分中的定积分理论,若用微元法将其加工整理还可得到任意构件的求解思路。规则的构件如此,推而广之,如果涉及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构件,应用积分的方式计算混凝土的方量更是既快捷又准确。

案例3:概率与极限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结合:

任何一幢建筑物都是由屋盖,楼板,梁,墙(或柱),基础等构件组成,这种构件在房屋中互相联结,互相支承,合理的构成各种形式的平面或空间体系,起到建筑物的骨架作用。这种骨架,称为建筑结构,简称结构。结构的安全、稳定、耐久在设计与施工中是需要考虑的至关重要环节。事实上,从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在建筑计算理论方面,正是运用了数学中的概率及极限理论才让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手段发展到如今的先进水平。

近代:20世纪40年代:考虑砼塑性性能的破坏阶段计算方法,采用了单一的安全系数;50年代:极限状态计算,规定了极限状态,有三个系数,荷载、材料系数和工作条件系数(1966年规范)。

近来: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计算法,89年规范(GBI10-89)及现今使用的规范(GB50010-2002)。

以上只是笔者重构建工类数学课过程中的部分例子,而在高职教学里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建工类数学教学中肯定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路子。

以上仅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自己的思考,更是近年来积累的经验。希望本文能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国瑞.高职数学教学问题及出路初探――基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历年数学教学的分析.学习月刊,2015.5.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作为高职院校能否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内涵建设时,要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创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建筑业的施工特点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在原有“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了“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元合作,实施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实现毕业证与上岗证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校企合作制订培养计划,按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要求考核学生,实现学校与企业双元合作;打破了传统学期设置,实施工学交替,每年在施工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提前了解自己未来工作的岗位要求,较好地解决高职院校存在的学生“厌学”或者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差的问题,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真正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同时,在学生的工作学期,教师随学生到企业顶岗,每学年专业教师将有2~3个月的时间到企业锻炼,解决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时间不足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促使学校构建符合土建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1.土建类专业实习基地的管理体制。被批准为土建类专业实习基地的各建设企业:(1)张挂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实习基地牌,并可在国内外的交流中使用此称号;(2)有一名企业领导负责教学工作,并设立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及兼职学生实习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的人员;(3)把教学工作列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4)兼职教学人员,享有在高职院校借阅图书资料、进行科研协作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权利,可参与高职院校组织的教材与实习指导的编写工作。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对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要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1)政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企业在资质年审条件中加上接收学生实习的要求,对承担学生实习任务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费减免。以适当的形式确认土建类高职院校作为行业内企业进行职业资格鉴定、企业员工、再就业培训的培训基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出台企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逐步建立起岗位准入制度。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师下现场锻炼的培养成本分担比例。(2)企业。原则上一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才能作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企业应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对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学生的管理,配备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企业为参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学生培训及管理创造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提供满足一定规模实习学生基本的食宿条件,建立针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企业每年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和教师下现场挂职锻炼。企业按照学生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期间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实习报酬。(3)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并符合企业相关岗位的用人要求。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建立与企业稳定的交流合作平台,引入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进行课程改革。定期为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规模、实习实训内容等信息,便于企业按要求做好相关准备。设立实习专项经费,提供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所必需的相关费用。实习期间,学校派专职教师到现场协助企业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确保实习实训的实效。学校跟踪企业的技术革新,主动与合作企业联合进行应用性科技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4)学生。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必须有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便于到企业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参与企业相关岗位的技术管理工作,通过实习达到提高技能的要求。学生进入企业之前要办理保险手续,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转贴于

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还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法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以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和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及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两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双师计划”,抓好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聘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派专业教师去企业、聘请工程师进学校,引导教师不断深入企业一线挂职、合作研发、技术服务和实践进修,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指导核心技能训练、兼职授课、举办讲座、开设论坛;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以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加强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建设。在待遇上向“双师型”教师和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倾斜;在政策上把参加专业实践作为专业教师晋级的一项考核指标;在管理上确定教师的专业实践目标,通过过程监督、述职、答辩进行目标考核。对那些将实用新工艺、新技能、新技术流程、新管理方法融入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教师在评优评先、年终考核、职称评聘上优先考虑;鼓励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使企业欢迎教师到企业锻炼;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短期、长期(半年以上脱产)相结合的办法,周密安排教师实践进修的计划,所有的实践尽可能安排到深度合作企业,让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在人员的安排上,重点安排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参加实践进修。对新教师,要求进行一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后,方可参加职称评定。同时加强对专业实践的考核,规定实践结束后教师需要填写专业实践鉴定表,并提交专业实践日志及实践申请表中目标任务的支撑材料等,还要在本部门进行不少于60分钟的实践情况专题汇报,学院统一组织专家对脱产实践的教师进行鉴定,在职称评定体系中给予不同的分值。

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实习基地;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65-02

人才,就像木材,培养它贵在因地而改,依时而变,这样才能用其所长。因此,不同区域的土木工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因时因地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和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学校和学生实现“双赢”,为国家的血脉里注入新鲜的血液。可见,地方性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尤其重要。

首先,要明白地域之间的差异。比如,我国东西部的土木工程高校的人才培养就有很大不同。西部地区虽然高校比较多,但土木工程起步晚,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经济长期不发达,信息较落后,思想比较保守,人才缺乏等。现在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找到了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程实际需要,从而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东部地区则集中了我国大部分人口,与西方人口规模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土木工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优良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每个地方性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以及办学优势和办学经验,面向区域产业确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果一味地去模仿,去走别人的老路,只会走向死胡同。

其次,要确立自己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要时刻关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了解相应信息。因为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护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所以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了解更多的前沿信息和问题。在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地对本校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

同时,每年也要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就业方向进行调研,分析土木工程人才主要流向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还是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侧重点。因为这样能使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得到保证,就业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王道。

而且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如果是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和师资力量选择一种方向进行对口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热情与日俱增。需要注意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一,许多高校存在教学内容丰富、课时受限的现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许多弊端。如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繁杂,它需要大量的课时才能讲好,而不少高校将测量学时压缩至54个学时,课时受限就无法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存在很大局限。

第二,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土木工程许多课程是专业课的基础课,其实践意义远大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活动一般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目标,然而教学大纲提供的教学内容复杂,实践操作忽略,教学重点没有集中突出,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现在许多高校开设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没有实践教学内容作支持,学生对理论知识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还不会操作经纬仪、水准仪。

第三,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新意。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陈旧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实践性教学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科学思维的环境。适当加入一些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联系课堂所学内容,活学活用。

由此可见,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是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最后,要认识到地方性土木工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为了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精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的教师队伍要有崇高的师德,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年龄、职称结构搭配合理。教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人才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才能胜任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大多数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并没实际工程经验,他们往往是毕业后从一个校门迈进另一个校门。而且一些高等院校过分看重教师的学历,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但是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则自动忽略了。

为了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应该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才能以岗位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体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才能不断扩展教学内容的知识宽度,最终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应该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相应的职业精神。

地方性高校还应建立实习基地来巩固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土木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加土木工程建设的能力,从而增强民事工程实践能力。组建土木工程实践团队,培养学生深入工程实践,进一步为学生的工程建设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

为了加强学生主修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理论课程和检测技能,培训项目应包括工程测量、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技术等方面。这些都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保证传统的工程技能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这就使学生毕业后避免由于缺乏工程经验,不能上岗工作的情况。

与此同时,通过实践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工程测量的实践能力,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基地可谓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以社会的需求为主要前提,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其培养模式在各个方面还有待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虽然大部分土木工程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是都应当以社会需求为主要的导向,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实践基地,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翟安英,成建平.创新人才培养的概说与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4).

[2],刘冰峰.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与统一性[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