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责任是为人师表”。所谓师表就是教师的师德行为和意志品质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典范。教师是为人师表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道德人格乃至为人处世的要求比对一般人高,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光荣。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是数学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培养和传递传播的过程,还是以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知识修养、道德情操、为人师表、作风仪表、治学精神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它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数学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社会道德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独特的而又高尚的体系。

教师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人格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爱是蕴涵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是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限于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而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把新方法、新知识、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特别是对于很多的后进生,他们在知识掌握上的暂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各种智能的低下,而只是意味着学生目前展示的是他们在学习上的的智能弱项,他们展现出的不是自己的能力的全部,也意味着他们的各种潜能还未被全部开发,他们的强项还未被完全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质。一个数学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无法掩饰自己的缺点的,教师所有的品质都会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生。教师的言教要让个学生信服和佩服,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身体力行,使学生耳濡目染,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事初中数学教育阶段的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初中数学教师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的在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准绳、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特定倾向。随着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个体逐渐认识到职业道德对自己从业的价值和意义。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认识到学生的 独特性,尊重、理解、相信学生。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各种能力的获得都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存在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去确定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营造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数学课堂上的民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问题和规律,培养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入的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能全面“唤醒”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生以全部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发挥出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的主体能力,使学生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在主动、全面的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利用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给予学生在各种能力上充分的肯定。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数学教师要营造出自然和谐的谈话氛围,同时还要乐于倾听,给学生以表现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在实施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师生的交往互动情况的具体进程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地把握课堂,给学生留下自主体会和领悟的空间,给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空间。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我任教的江苏省射阳实验中学的初一(11)班、(14)班,两个班级为平行班,均有60人,共有120人被试。两个班级人数、性别以及原有的兴趣水平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成绩没有明显偏差,数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和教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初一(11)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极力采用创设有效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初一(1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通过两个方面来评价:分别是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兴趣水平。第一次对比是在半个学期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期中考试测试,第二次对比是在整个学期结束后,利用期末考试进行测试。成绩测试和调查在内容、时间、方式上相同。数学学习成绩通过数学考试,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数学试卷,并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阅卷。数学兴趣水平则通过我自己设计的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来测试。此表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共设计了10道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以及数学课的兴趣,对数学及数学作业的态度,学习数学的焦虑程度。被调查学生根据题中所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相应情况,按是否进行判定,分别赋分值1或是0,通过累计总分,来反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变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学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在完成期中和期末两次数学考试后,统计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分别从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从两次考试前后成绩整体来看,每个班级的成绩均有提高,可能由于试卷难易度的影响或其他原因导致。第一次测试结果说明:经过半个学期的不同方式的教学行为的实施,两个班的平均分成绩已经开始有差别,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开始有区别;等到整个学期结束后,第二次测试结果,已经可以发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无论是平均分,或及格率和优良率的对照。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创设情境教学的实验干预以后,实验班的成绩大幅攀升,明显好于对照班,创设良好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非常有效。

(二)数学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时学习水平和兴趣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发放《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实验班60份,对照班60份,指导学生填写并且全部有效回收。测试卷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评判,累计总分后求平均数,以此反映检测学生的兴趣水平的差异情况。测试结果显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显著差异。期中阶段,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开始优于对照班,到了期末阶段,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已经明显好于对照班,并且兴趣提高的幅度也高于对照班。因而可以认定经过一个学期的情境教学试验后,实验班的数学兴趣水平显著提高。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很受学生的喜爱,教师更应基于情景教学理论,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发高质量的有效数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寻找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行为有效性意识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实施教学行为过程中,应当具有有效性意识。教师应该具有“学习时间有限”的意识,也就是说,提高初中生学习有效性不能单独依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意识,提高时间效率的观念,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去占用学生很多额外的学习时间,而且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上。数学教师巧妙地将教学时间与学生主动学习时间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媒体信息等手段,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有的放矢;要难度适宜,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自主思维,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注意各个学习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具有新意,既可以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保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激发学习主体能动性

新课改指出,数学教学应由重“教”转向重“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变“教”为“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学行为的目的之一。初中数学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具有灵活性,照本宣科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应改变“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角交给学生。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学过程气氛宽松、自然,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力参与进去,教师不断改进授课方式,使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创新与信息化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1.设计中缺乏人文性的内容

这主要体现在在教学目标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很多时候初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的教学就是从知识性出发,由知识过渡到具体的应用——做题。因此在以往数学课主要的任务就是做题、解题。当然这样设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其中缺少了人文方面的一些影响,课堂的形式必将会过于的单一。

2.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的缺乏

在很多时候在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最为困难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寻找某节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一般教师,就是直接的在课标中找到一段话将这个环节应付过去,至于这些话的含义教师很少的过多的探究和思考。将这部分的设计最为一种形式和模式来看,实际上这部分是对一节课宏观、整体上的一种升华和知识、技能的提炼,这也是教师其基本素质中一个主要的考察标准之一—教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有效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从导入环节入手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导入环节的作用很重要,这个环节是新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也是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课堂知识学习的重要环。在这个环节中实际上是可以渗透一些人文思想的,例如在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中,就可以将我国关于经济增长、物价下降等方面和正负数运算有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由此来渗透一些关于人文化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思想、态度。当然这样的应用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的环导入环节的设计方面多花一点心思,尽量的实现一些育人与情感教育方面的知识。

2.教师应该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并钻研课标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07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所以研究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发展.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还未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十分落后.

1.农村初中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够系统

从2012年开始,初中数学学科又进行新一轮教材改革.教材从内容到结构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所以,有些教师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几年来,教材的频繁变化,使学科教师很难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大部分学科教师只能熟悉一两个年级的内容,例如,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梯形”的内容,旧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介绍得很详细,但改版后,这部分内容被删除了.这样不利于学科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

2.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多仍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就教材照本宣科.根本不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顾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高高在上,没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太差.例如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内容,都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和利用电脑制作课件的能力.这是很多初中农村数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总之,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比较差.

3.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还需努力提高

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存在误区,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的事情,与教学一线的教师无关,使得很多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总结,多种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调查表明,很多农村初中学校没有一个专业教师,缺少学科带头人,很难开展校内的学科教研科研活动.加之数学学科教材变化速度快,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很难潜下心来钻研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的进取心,他们对教育教学科研没有多大兴趣,能不写尽量不写教研文章,更不用说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了.上述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加强个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趋势,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学习和培训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已被“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所代替,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所以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的研修,还要利用假期参加高一级的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培训.例如参加新课程教材培训班,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每次教材修订的变化,及时调整教法与学法.除此之外,还应参加本科函授、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攻读教育硕士、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等.

2.加强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记》说得好,“相观而善之谓摩”,它倡导的是一种互相学习切磋,而各有补益的思想.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来取之所长,而补己所短.这主要体现在平时学校举行的教研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中.例如本人参加本学期教研组课题为“正方形的判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各个教师就在教学质疑与讲台上下智慧互动,使大家都取得很大的收获.当然,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参加各级数学教学研讨会、数学学术报告会或讲座、数学学会与数学教学研究会等专业组织的有关主题活动,与学科同行及有关人员切磋交流获得提高.

3.加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是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最好方法.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才能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还应引入“学生反思”.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最有发言权的评判者.他们受到教师最长期直接的影响,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比一些“临时听课”的专家的看法更加全面和细致.反思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总结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应改变教研观念,善于把平时的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心得、案例撰写成论文,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对自身专业迅速发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伟. 试论边远山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兴文县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为例[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1).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3]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J].师资培训研究,2003(1).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师 新课程理念 调查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开展规模巨大的课程改革。本次数学课程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知识技能”目标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三个过程目标的载体。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目前,呼伦贝尔市承担基础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理念把握的怎样?数学教学过程中落实得如何?这将直接影响呼伦贝尔市的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来自呼伦贝尔市各地区13个旗县(市)的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在学习、研究和践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经历对数学的火热思考,而且应该提高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为了了解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借助于呼伦贝尔市个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来到呼伦贝尔学院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我对参加听课的67名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共计提出三个问题:

1.您在每天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经常做数学实验吗?各举出一个数学定量试验和定性试验的例子。

2.您认为祖冲之和刘徽的工作有什么不同?谁的工作更重要?

3.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数学科学有两个侧面,您是怎样理解的?您以前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二)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现场发下67张问卷,要求每位教师独立回答自己的想法和意见。67张问卷及时全部回收。

(三)调查对象

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师,来自于呼伦贝尔市的13个旗县(市)。样本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被调查的教师为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教师。

(四)调查步骤

二、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1:(1)做过,但不经常;(2)不知道;(3)以前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通过老师今的讲解懂了部分。

教师2:(1)不做实验;(2)刘辉的重要,教授的方法,祖冲之是成果,对于我们而言,方法更重要;(3)没思考过;

教师3:(1)不做;(2)同样重要;(3)不理解,以前没思考过;

教师4:(1)不做;(2)我认为祖冲之重要;(3)不知道;

教师5:(1)不做;(2)不研究此类问题;(3)理解的不够深入;

教师6:(1)不做数学实验;(2)刘徽的重要,他教的是方法,祖冲之的是成果,方法更重要;(3)没考虑过,没思考过;

……

教师67:(1)做过,用三角形纸膜,撕开求三角形内角和;(2)不知道;(3)我不会。

(一)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师学习、践行新课标的状况

1.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过程目标部分强调学生探索:“学生要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但是,调查发现100%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实验的概念不理解。

2.新课标的理念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调查结果表明:43.3%的初中数学教师不知道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3.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教材体现了波利亚关于数学科学具有归纳、演绎二重性的思想。但是,调查结果表明:有71.6%的初中数学教师明确表示对这一问题没有思考过,还有22.4%的初中数学教师回答不知道波利亚关于数学科学的两个侧面。

(二)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不理解

调查结果表明:有100%的初中数学教师没能举例说明数学的定性和定量试验。其实,数学教学中,在论证定理的正确性之后,常给学生一些满足定理条件的例子,去验证定理。有时也常给学生一些不满足定理条件的反例,从而去强化定理的条件,这些都是定性试验。例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命题时,常用割补法将三角形进行割补,这就是定量试验。初中数学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数学实验,那么,必将影响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验、观察等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也就很难理解新课标的理念。

2.初中数学教师不知道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张奠宙在《数学教育学导论》里强调: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的教育形态。认为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往往来自于个别范例和具体活动;强调火热的思考,应该提高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我们在运用数学是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也要强调刘徽的地位,因为他的成就不是一个具体成果,而是一整套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数学教师不知道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将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

3.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不够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归纳的机会或条件。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得到一个模型,再运用模型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调查发现71.6%的初中数学教师回答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效。

三、对调查所发现问题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实验的概念不理解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师之所以对数学实验的概念不理解,其主观原因是对数学方法论等相关理论书籍阅读的较少,暴露了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理论基础的薄弱。初中数学教师们常常讲观察、实验,但是对数学实验的概念不求甚解,教研风气浮躁,仍然忙于对应试教育的常规问题的解答中,对新课程的理念重视不够。客观原因是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忽视对基本理论问题的学习,教学研究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对数学方法论的学习不够。理论的欠缺必然要抑制课程改革的成效。

2.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的原因

新课程的理念一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但是调查发现43.3%的初中数学教师不清楚是一个具体的研究成果重要,还是一整套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观念重要。这说明对新课程的理念的学习不够,受传统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范例的解答和思考,教育教学研究还没有上升到数学方法论的层面,对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程度有待加强。校本课程对数学史的学习和研究的较少。

3.初中数学教师对教材编排体系的归纳演绎二重性重视不够的原因

对教材编排体系的归纳、演绎二重性不了解,原因是中学数学教师对教材的学习、研究不够,对经典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研读较少。阅读面较窄制约着教师的知识面。例如,绝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没有阅读过被誉为二战后的经典著作,波利亚的《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数学发现》。这些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思想不为初中数学教师所了解,这将为数学课程改革造成巨大损失。也是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把握教材编排体系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中学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切实把握相关的教育理念。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要深入研究,涉及的数学教育理论要切实把握,广泛阅读各种教育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各中学的教研组活动应该把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读书结合实践谈体会,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2.切实把新课标所提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落到实处。把一般化、特殊化、归纳法、演绎法、类比等数学思想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研究,在教学中把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落实在各教学环节中,教会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责承负责教研的工作人员,筛选出重要的理论书籍推荐给中小学教师阅读。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经常阅读一些经典的著作,从中汲取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系,知道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四、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制约初中数学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看似小的问题,仔细研究发现它们非常重要。例如,初中数学教师每天都在做数学实验,却不知道这是在数学实验。正是对这些关键概念的不求甚解,制约着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今后,笔者对这一课题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张奠宙,李士,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承上启下。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是继承了幼儿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并为高中和以后数学教学打下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性和反叛性,因而他们对于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都会觉得厌烦而不愿意学习,这也就增加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但是,初中学生却具有灵活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非常高,这也就让初中的数学教学找到了突破点,总的来说,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这个阶段从事初中教学的教师,就必须要能够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寻求更好的突破,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案。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传统的那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了。现代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将教学的主角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并给学生们提供足够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以便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去,将学生们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最终,让学生们从以前的“老师、父母要求我要好好学习”的思想观念,转变为为了探索知识的魅力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和问题

1、以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课堂上以讲授为主,课后让学生们沉浸于书山题海之中的教学方式,他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轻车熟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们应付考试。从而不愿意再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而初中学生们好动,缺乏耐心,这样的讲授教学很难长时间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从而教学效果难免会打折扣。

2、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与启发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宝贵的45分钟,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着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没有一点心意,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当学生们开小差时,老师就提一两个学生答不上的问题,从而警示那些开小差的学生。这些问题没有任何启发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缺乏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对于好动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很讨厌的。这样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难免表情茫然,由此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3、忽视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们长期在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很难对数学产生任何的兴趣,更不用说主动地去研究学习数学知识了。从而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数学知识,缺乏自学能力和对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对于数学问题,也只能用老师教授的常规方法去解决,而对于一些形式新颖的题目,往往就无从下手了。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新设想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由应试教育想素质教育转变,从而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们自主学习转变。让学生们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前,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竞争,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先进行预习,通过阅读老师给定的一些资料,来进行自学研究。这样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好胜心,为了使得自己的小组中赢得胜利,为了自己能够从学生们脱颖而出,必将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然后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们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答案,老师再针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还能逐渐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堂教学增加与学生互动,进行启发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也要求老师能够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而进行实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初中学生们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们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此,老师们在教授初中数学知识理论时,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们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们能时刻被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吸引。对一个理论知识将接受,应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再相互之间讨论,老师适当地给予提示,从而让学生们能够自己找到最终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时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知识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学习的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要对数学知识理论进行讲授,还应包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与练习。教材上对数学题目的解法只是一般的解法,但是很多数学题目都是有着多种解法的。因此,老师们在讲解了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与解题办法后,就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来寻找不一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们养成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们遇到困难的题目,能够从不同道路去思考,从而最终找到解决题目的办法。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题目进行改变,逐步加深难度,让学生们来一步步解答。然后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来对一个题目进行拆解,形成新的题目,从而让各小组来竞争,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自学的能力,还能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甚至还能不断挖掘学生们创新的潜能。

总结

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时代要求我们能够用于创新,大胆实践,而传统的教育方法只会逐渐束缚学生们的思想,形成定式思维。而作为未来的社会主角的初中生,所要面对的问题都是未知的,不是任何问题都有可以借鉴的案例。因此,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们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先让教师转变观念,根据学生们的身心特点,不断对新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增加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们创新地解决问题,对学生们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毕渔民,孙文英.新课程教学设计(数学).[S].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期刊论文,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6)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00-02

数学是初中一门必修的课程,又是大部分学生的短板。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应试性,教学手段简单传统,导致学生的思维较为闭塞,遇到问题就等着教师讲解,然后死记硬背记住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新课改,核心在于“新”,要敢于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活力 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传统的课堂往往是“填鸭式”教学,整个课堂期间都是教师来讲、学生来听,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使得整个课堂毫无生气可言。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课堂的安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传统的课堂遇到重点和难点都是由教师来讲解,学生只管死记硬背,根本不去多想几个为什么,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独立思维。合作学习是遇到重点、难点时让学生先自行思考、互相交流,大家在前者回答的基础上不断地延伸。这种课堂模式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管答得对与错,都应鼓励继续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对教师的解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更深入的问题,再让学生思考。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更用心地备课,以回答学生的创新性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复习,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合作学习的时间远远不足。可能在一开始还让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和交流,但是当时间不够时,就不考虑学生的讨论结果而直接讲出答案,这样进行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初中数学进行合作学习模式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在课前做好课堂规划,分配好教学、讨论的时间,课堂上不能只是由教师讲,也不能只是学生讨论,而是教师安排好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完后给出反馈。

教师没有起带头作用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师中老教师较多,他们接受新事物较慢,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内容原理性强,让学生自主开发思考探究的地方很少,因此,很多W生对化学课程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上课进度较快,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数学的很多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在学校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前提,是保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为中心的现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摒弃“填鸭式”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成绩好坏或者个人喜好进行课堂提问,应尊重学生的区别,因材施教。

学生参与不积极 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角色对换,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中心地位,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也要转变以往的学习态度。以往的课堂上,学生不习惯积极思考,一味等着教师传授知识。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要求教师上课充分为学生“留白”,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小组之内、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和交流。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与学生增加互动,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的进入状态,收获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益处,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

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分配合理是保证小组讨论的重要前提,教师不能因个人喜好,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开,也不能任由学生的喜好而随意自行组队,应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进行分组,对每个学生的职责进行分工,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督导、专家、外联等。组长负责安排每个学习任务;发言人负责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记录员负责记清楚每个小组讨论时遇到的突破点和难点;督导负责监督大家的学习态度,如组内同学思想涣散应及时汇报给教师);专家一般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负责指出大家回答问题时遇到的错误;外联负责与其他小组之间进行沟通和讨论,并把新的想法告诉小组成员。这样的课堂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应在讨论过程中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情况,并把握好课堂的纪律和动向。

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资源 要想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合作学习模式,保证初中数学设施齐全是重要前提,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都需要准备充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这种资源,在讨论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给小组成员。组内交流后整理每个成员的想法,然后组间传阅资料,最后交给教师做点评并指出问题;而不是以往在课堂上,教师操作、学生观看,一遍即可。

4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虽然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偏理论性较多,但是与生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下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相联接,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还应当注意有效提问问题,提问所设置的问题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有启发性,学生由浅入深逐一攻克,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取新的信息,提高分析能力。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提问前应引起学生的注意后再进行提问,如当教学到达提升处、教学矛盾时,都是呈现问题的好时机。对于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些问题,应该通过提问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分析。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可适当变换提问的角度,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 结束语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飞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1世纪之后,更是得到迅猛进步。我国向来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初中数学课程作为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是大势所趋,但是初中数学课堂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用高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本文强调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针对合作学习现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高效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良杉.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95-196.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导学;深度发展;学习进步;研析

教师在课堂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数学知识的传授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以及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深刻的指导,从而达成预设的教学愿景。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探知水平和能力与对应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之间具有差距,而这一差距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实践来弥补。但笔者发现,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为消除这一差距,采用题海战术和强制灌输等单一方式来予以消除,其效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应该切实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科学的导与学的双边活动,推动教师教学进程和学生学习效果,达到导学相长的目标。在新课程改下,初中生要实现数学学习深度发展,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做好导学工作,指导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知、深刻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效能和学习技能的进步和发展。鉴于以上认知,本人现从教师指导引导角度,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深度发展做简要议论。

一、在新知认知疑惑时有序“导”

坚实的数学知识素养,是学生主体学好数学学科、探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条件和有效保障。认知掌握新知是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但初中生由于认知探知能力与现阶段教材所提目标要求之间不对等,导致初中生在认知新知内容时、掌握数学新知内涵时经常“中断”,导致学习认知活动无法继续深入延续进行。此时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引导点拨作用,针对初中生学习认知新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的予以指出,并通过设置启示性、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初中生一起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和分析活动,从而促使初中生能够在预设轨迹上正确前行、深入探知。如“知识点学习探知中,教师要求初中生组成合作探知小组进行该知识点的学习实践活动,并出示学习探知的任务和要求。教师在深入初中生学习探知活动中,发现部分初中生探知该知识点时存在”疑惑,导致其探究新知活动无法开展下去。此时,教师发挥自身指导作用,采用师生交流的形式,设计如下引导过程:

通过上述的引导活动,能够促使学生主体自己更为独立深刻的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的预期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上述教师引导进程中,初中生面对教师的有序讲解和引导以及自身的探究思考,对所存在的疑惑得到有效消除,并进一步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点的深刻内涵,有效提升了初中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推进了他们学习探知的进程,为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积淀了坚实的数学知识根基。

二、在探究研析卡壳时及时“导”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实践学认为,学生主体学习数学学科的过程,就是探究研析的前进进程。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丢掉自身应该旅行的职责,面对学生主体的探究实践活动“视而不见”,甩手不管。而应该对

初中生数学探究实践活动进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引导。特别是针对初中生数学探究出现的卡壳现象进行实时有序的指导和讲解,帮助和引导初中生对所探究的任务和过程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汇总,从而找寻出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帮助和推动初中生更加深入、更为有效的研究和探析。

问题: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点E在AD上,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

初中生感知解析数学问题,初步认识到解决该问题需要运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数学知识点内容。

教师组建探究问题学习小组,组织初中生结合该问题的解答要求,进行小组内的学习讨论活动,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活动。在此进程中,教师发现不少初中生在解答“_定三角形全等”要求时,受到阻碍,不能深入进行下去,此时,教师及时开展引导和讲解活动,组织初中生对问题条件以及涉及要点予以“复习”,向初中生明确指出:“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相等的边角关系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出是两三角形全等是关键”,学生借助于教师的指导,认识到:“由AB=AC,AD是角平分线,即可利用(SAS)证出ABD≌ACD,同理可得出ABE≌ACE,EBD≌ECD”。从而得到有效解答的途径为:“主要是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在此讲解指导过程中,教师发挥了自身“解疑”、“点拨”的功效,针对初中生探究存在不足予以及时指点,从而让初中生进一步明晰了探究路径和方向,推动了初中生探究实践活动进程。

三、在学结评价时科学“导”

学生学习活动及效能是否高效,需要教师予以科学的指导和点评。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评价总结学生学习得失和表现,是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教师展现主导特性的一个有效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要及时的引导初中生对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剖析,组织开展批评和相互批评活动,指出他人在学习解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在阶段性总结评价时,对初中生的学习表现和解题情况进行评判,多用正面、积极的教学语言,少用否定、训斥的评判口吻,在指出学生缺陷的同时,还要引导初中生回顾和反思“为什么”出现不足的根源,从而帮助初中生养成和形成正确的思考研析习惯和方法。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能是根本必备任务之一,要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作用,科学组织有序导学活动,推动初中生深入学习、深刻研析,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湛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黄绍轩.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性思维的培养[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3]张雪芬.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特点;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15-01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做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初中数学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反映了一些教学弊端,比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尽如人意,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所以,为了能够解决这样的一个现状,在以后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和改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改善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内容。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1、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科学教学工作开展后的结果。对于初中教学而言,它的教学目标将被许多因素所影响和决定,这些因素包含很多,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目的,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时候,就应该围绕着学生而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想法来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对于数学产生浓厚的热情。

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包含很多,其中主要是代数、几何为主要教学内容,这是因为代数和几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最多的原因,而且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还对高中和大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整个高中和大学数学的一个基础,而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完全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大和改善。所以,因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特点,将初中数学推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教育家开始关注初中数学的重要原因所在。

3、初中数学教学对象的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所针对的对象特点,将会直接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对象还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时期,其头脑智力发展的特别迅速,也正是因为这种发展时期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别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什么事情都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对于知识也处于一种渴求的状态。在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但是,如果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对,会造成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抵触和消极的对待数学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对象的特点,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困难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1、讲授模式

教学模式是通过语言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对重点进行深入讲解的教学行为。虽然讲授模式属于基础教学模式,但并不排除使用教具,讲授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老师要精心备课,将教学内容逐步划分,以便良好的控制教学过程,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扩大教学水平,学生可能会产生怀疑,设计适当的估算方法和情景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理解,准确地使用语言将教学内容生动地表达处理,甚至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教的概念模型一般都是全面的,但是学生们并不熟悉。教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先将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解释,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老师教的优势,就在于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确保能够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系统性的知识传授,缺乏经验的新教师,不知道学生的疑问在哪,也不知道学生为什么有疑问,这样就失去了针对性。初中学生还在智力发展阶段,他们对数学缺乏抽象概念和结构的认知,因此,需要教师使用数学教具,以弥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问题。教师教授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活动少,但是初中数学教师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可以使用讲授教学模式与其他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2、师生谈话模式

教师和学生谈话模式是指不是直接从教材上照搬知识,而是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师生谈话模式比较适合班主任发现问题,对学生向着预定目标进行诱导。例如,要定义一个概念,制定一个结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此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将问题变成师生之间讨论的话题,教师成为谈话的组织者,学生则是谈话的讨论者。一般谈话的模式就是,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一般是一个多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了解明白问题的含义;其次,教师要平衡一个平等的氛围,让学生们之间互相讨论研究,教师起到启发学生、扩宽学生思路的作用;最后,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对自己的想法要敢于表达,无论对错,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行总结,告诉学生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让学生在谈话中学会数学知识。

3、学生独立探究模式

学生探究模式是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并进行探索,最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学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但不排除教师或其他学生偶尔的意见。通过阅读和调查,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实验、做练习的方式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在我国主要用于学生自己读课本,在自己的脑海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做的是最后的整理和总结。例如,必要的最后的总结和抽象的概括。在这种教学模式目前也被我国多个数学教育学者所运用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利用学生的自主研发模式,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然后向全班宣布,给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设立目标,让学生来实现这一目标,完全自由选择。教导所花费的时间的一个学生到一个最大的一个独立的查询来完成同样的任务。由学生自己主导的制定学习计划,最后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敬改,吴翠兰.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及模式探讨[J].教育战线,2011.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数学 教学活动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1 前言

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使更多的数学教学内容可以被包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所提供的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数学学习。多媒体应用下的数学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情绪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许多初中数学教学没有重视起多媒体的积极作用,依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因此,笔者选择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2 利用多媒体,促进概念教学形象化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因此,许多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认为数学概念很难理解。概念是一个较为基础的思维单位,要使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就必然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概论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从感性与理性的角度对数学概念进行分析与理解。但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过于关注从理性角度进行概念教学,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条件注定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学生无法从感性的角度对数学概念进行分析,会越学越糊涂。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利用,让教师进行生动形象的图形制作,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利用直观与形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个性记住概念的特点,对数学概念进行物化。

比如,在学习有关轴对称的概念时,让学生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单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明确概念内容的。但在利用多媒体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对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图片进行呈现,将图形的对称轴进行标明。在形象化的图形配合下,教师的讲解可以得以简化,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所以说,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利用可以使许多问题得以轻松解决,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 利用多媒体,促进数学学习兴趣化

兴趣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经常会成为课堂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教师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讲解着,而学生则没有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负面影响。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不尽相符,所以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多媒体的出现以及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利用,使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教师对多媒体进行有效利用,可以让初中数学教学从“要学生学”转变到“学生要学”的局面。

比如,在讲解有关多姿多彩的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形的相关图片,也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些与图形相关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学习内容上。这样,多媒体就成为了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大大激发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利用多媒体,促进数学学习自主化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培养项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与应用,可以使数学教学的效率快速提高。利用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新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实现自主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掌握速度与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课件放在一个公共的网络平台上,让学生在课下可以进行自主下载与学习,对课堂上没有能够正确理解的地方进行反复学习。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校园网对数学知识体系进行了解,完成教师规定的数学练习以及数学作业。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加强网络技术使用技能,利用网络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便利。

比如,在讲解有关一次函数的知识时,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堂教学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明白函数的意义。在课前,教师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精心的制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一次函数知识体系;课后,教师将课件置于公共网络空间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针对一次函数,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找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归纳总结性的作业,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与自主探究,因此,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

5 利用多媒体,促进数学教学创新化

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抽象化与严密化,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对数学知识进行传递,更要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对于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活动的创新有着积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促进学生找到主人翁地位、提高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都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产生影响。

比如,在讲解有关几何的相关知识时,初中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不强,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不同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明确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对图形进行随意的剪裁与移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图形的转换关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6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意在对学生的形象与抽象思维、创新能力等进行有效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引导学生全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学活动也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而多媒体的运用打破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僵局。

(吉林省东丰县横道河镇和平中学,吉林 东丰 136314)

参考文献:

[1]张书明.谈现代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11):214.

[2]杨光树.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必要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196―197.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初等数学;主要内容;教育价值

一、 主要内容

《初等数学研究》是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系的专业必修课,它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联系密切。“初等数学”可以分为“传统的初等数学”以及“现代的初等数学”,本书所讨论的初等数学就是指现代的初等数学。“初等数学研究”所包括的内容:

其一,用现代数学、古典高等数学考察传统的初等数学,理解“中学数学”的理论基础;

其二,掌握与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其三,用“生长”的观念探讨与延伸一些初等数学问题。

本课程从中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把基本问题分成若干专题进行研究,在内容上适当加深与拓广,在理论、观点、思想与方法上予以提高,使中学数学教师具有严谨、系统的初等数学理论与基础知识,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解题技巧。

二、 主要教育价值

1. 利用《初等数学研究》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用高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等数学中的内容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用高观点分析,才能提高学生对初等数学的认知结构的层次,从而掌握中学数学的规律。如数系这一章是初等代数的重要内容。学生基本上是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关于数概念的扩展的知识。在高师,除了在数学分析中学习实数理论外,关于数的概念扩展再也没有系统提到过,高师的学生仅靠这些知识是绝对不合格的,初等代数中数系这一章让学生掌握了数的发展规律,从而将来能适度地处理中学教材。

例如自然数理论的建立若用群、环、域的观点,可使学生对数系的发展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并且使学生调整了对中学时代建构的认知结构,提高了认识层次,增强学习目的性,因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 利用《初等数学研究》的特点,突出课程的“研究”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弗赖登塔尔曾提出,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是:(1) 能独立地运用当今数学的基本方法;(2) 能向学生提供理解当今数学结构所需的基本知识;(3)能对怎样应用数学知识作 一些讲解;( 4) 对于如何进行数学研究有初步的概念。初等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形数并举,方法多样,题型复杂,最适用于解题方法的研究;初等数学的发展,一直以来是和科学方法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初等数学问题,又给初等数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此外,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关系密切,都决定着初等数学领域中的科研课题,因此在《初等数学研究》的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特点,结合教学活动,提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2.1 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引导学生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把握初等数学的内容和方法

初等数学中的题目有很多,如何从分散的解题过程中,提炼出一般性的方法,反过来再用一般方法来指导解决具体问题,这些对于中学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初等数学研究》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比如在初等几何部分,解决的关键在于“分析”,也就是分析关键点、线的位置。而有些图形需要进行几何变换,由于变换的思路以及规律不同,使部分教材失去它的作用。经过研究,笔者向学生推荐 R M I 原则,引导学生在分析时把思路集中在寻找一个恰当的映射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那么许多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2.2 正确指导学生解题,培养学生解题研究的能力

《初等数学研究》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地照搬照抄地做题为主动地去研究题。为此可利用波利亚的“怎样解题 ”表,引导学生按这个表探究问题。或是把问题分类,让学生进行专题研究。例如对于一题多解的题目,把低维变成高维,一元变为多元后,结论是否成立等等。学习初等几何证明,则研究数学的逻辑,采用多种证明方法进行研究、对比。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使学生初步掌握解题研究的方法。

3. 利用《初等数学研究》在培养人的智能方面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3. 1 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加强合情推理的教学

初等数学虽然比不上高等数学抽象,但它的综合性强,比较灵活,形数并举可以多角度分析,因而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定义―定理―证明”的学习模式是学生学习中的通病,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学中过分重视逻辑推理而忽视合情推理。因此,

在《初等数学研究》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上。

在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这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材中的初等数学知识都是数学家创造性工作的结果,教师应当通过参考数学发展史、数学家传等揣摩数学家的创造过程,在课堂上再现数学家的创造过程,而具体的证明、计算过程则都在课本上,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完成。按数学家的创造过程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活学活用,还受到了一次合情推理的训练。

3.2 在教学中加强联想,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块 ”,动用思维块

在初等几何的学习中,尽管你把定义、定理、公式都背得滚瓜烂熟,可遇到题目可能照样无从下手。经过研究,凡是解初等几何题的能手,在他们的头脑中都存在着许多基本题,也就是“思维块”,一遇新的问题,迅速联想,找到与思维块的联系,解题思路就很清楚了。这种构造、运用思维块的能力为培养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ABC的两边AB、AC上分别向外侧作正方形ABEF和ACGH,连结BG,CF,则AFCCBG,这就是一个思维块,这个思维块可用旋转或三角形全等变换证明。在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并通过学生自觉的总结,建立自己的“思维块 ”,充分发挥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等数学研究的教学思想、教学要求等各个方面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只要充分发挥好课程与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初等数学研究的教育教学价值,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军,涂荣豹.初等数学研究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8-9.

[2]田果萍.解读《初等数学》的课程标准[J]. 教育技术及教学研究,2007(06).

[3]杨之,劳格.初等数学研究问题三议[J].中等数学,1992(01).

[4]梅向明.中学数学体系[J].数学教育学报,1992(01).

[5]沈文选.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尝试[J].数学教育学报,1998,07(02).

[6]徐利治,王前.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J].数学教育学报,1994(01).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类思想 教学渗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1-02

数学分类思想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分类思想所应用的范围是具体的,所研究的对象也是具体的。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现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分类思想,同时也要在讲解数学题时把分类思想渗透到当中。通过这种方法,主要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运用。

一、重视教学过程分类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分类意识

分类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会对自己穿的衣服进行季节分类、风格分类,我们也会对自己所用的工具进行分类。生活中的分类思想会方便我们的生活,把分类思想与初中数学相结合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在生活中本身就具有分类思想,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对分类思想的把握程度把生活中的分类思想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比如数学教师在对图形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相互关系或者图形之间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像三角形就可以依据三角形的形状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这种分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了解到三角形的特点,而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分类方法,进行解题。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定理,法则,公式,习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的分类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就一道应用题的不同解法展开讨论,同时总结归纳针对某一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通过这种分类讨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避免出现大的错误,弥补在思考问题时出现的漏洞。

教师在对“有理数”这一章进行讲解时,需要反复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分类的思想,增强学生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答题方法,从而通过渗透这种分类思想,加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

二、教授不同的分类方法,增强初中生思维缜密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教学在研究数学分类思想上有很多不足。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如何把分类思想运用到初中教学中逐渐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之外还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分类方法,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数学题。在这里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根据数学的概念进行分类,第二种是根据数学的法则或者性质来进行分类,第三种是根据数学题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例如在数学不等式中,就有关于分类思想的渗透。在(k-1)・x>k・k-1不等式中,是需要对k-1是否大于零进行讨论的,如果不加以讨论,就不能得到争取的答案。因为既可以k-1>0或k-1=0也可以k-1

三、强调在实践中学生的分类讨论,提高学生整体能力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思想,也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逻辑,同样也是解题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分类思想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重点,同样也是难点。分类讨论的本质是思想的划分,把要讲述的数学问题划分成不同的领域问题,分类研究,总结统一性和差异性,分类求解,然后统一整理。初中数学中的讨论问题往往是学生做题的一大难点,遇到这类问题就无从下手,造成此类题型的正确率偏低,教师要从初中抓起,引导学生建立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自觉运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

初中的一些概念往往是分类定义的,所以应用概念做题时,就要进行分类讨论,如:几何问题还有代数问题。初中经常有些题目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学生做这种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漏解现象,所以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还有取值问题,一些题目中在讨论取值中会出现不同而使问题答案不同,要从不同角度讨论问题的取值,缩小取值范围。几何问题同样需要分类讨论,一些文字语言不能表达图像的形状,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

教师要认真钻研,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哪方面的知识,学生面临分类问题时出现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类思想的渗透。首先要在教材中给学生们指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很好的避免错误的发生。初中生的分类讨论思想还不是特别强,教师应该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分类的原因和分类的顺序。同时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只有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学生的记忆才深刻。

总而言之,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作为初中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一种数学思想,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具体的数学题型总结归纳出分类思想所应用的范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分类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依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从而得出争取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丽贞.从分类思想的角度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1.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浙教版 数学 教学效率 策略

一、前言

结合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状况来看,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数学课堂的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率仍然比较低下,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而教师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仍有待改善。因而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目前初中数学的最终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提高其教学效率出发,本文将就以浙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效率。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开展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开展一种讨论事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师本身应当为课堂营造一个较为轻松的讨论环境,重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以及其课堂主体地位,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并且教师本身要积极地融合到这一讨论氛围之中,完成融洽的师生合作。另一方面,在开展讨论式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必须要为学生群体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的积极作答,因而能够通过这一问一答来加深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印象。与此同时,也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群体之间通过合作讨论来进行交流学习,既可以弥补学生自身一些尚存的知识点不足,也可以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合作精神。而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并通过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其对于学科知识的感受、分析、观察以及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会在正式课堂学习之前进行课本知识的预习工作,通过事先的文章内容熟悉,能够大致了解自己的知识盲点、难点,从而能够有目的性、有重点地进行后续的课堂学习。而在课堂的实际听讲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是注重把握初中数学老师的讲课难点和重点,并根据老师的讲课速度来完成笔记工作,将一些难重点进行标注,并结合先前的预习工作来加深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印象。而在老师讲课结束之后,学生也应当能够做好复习工作,简单地说就是要能够回顾老师在课堂之上所将的重点知识内容,能够重新进行公式推导、习题演算等,并且在课外也能够通过多做典型例题习题来检验其自身的学习效果。

3.注重教学过程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不同于其他学科,初中数学学科往往涉及到很多的函数图象,而这些函数图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难懂的,因而函数图象本身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因而为了能够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等使数学学科知识不再抽象且枯燥。通过将原本静态的学科知识转化成为动态立体的画面,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将大大提高,而其学习效率也将随之提高。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及时进行难题搜索,可以快速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通过提高了对于课堂实践的利用。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只能是一种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并不能利用其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师生合作

首先,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本身对于学习是由着较为强烈的表现欲的,但是同时初中学生的自我把控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之上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经常出现随意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则应当看到学生这一表现欲的积极一面,通过正确的引导将其表现欲引导到学科学习之上,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其次,教师在强调课堂纪律的同时,也应加强一种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教师应当能够从学生的独特见解中提取一些自己可以借鉴的要点,从而弥补自身的经验不足,使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再者,作为教师,要有提炼教材的意识,深刻地挖掘教材,提取精华的部分,在板书设计和讲授中,能详则详,便于学生理解。

三、结语

不同于我们一般的认识,其实数学学科本身是一门科学艺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中对于数学的一种枯燥难懂的认识,而应当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改革目前的数学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支行总来,并善于应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效率,最终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总而言之,现阶段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只有不断地强调这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渐培养起其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努力使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数学能力的培养之我见教育心理学[J],扬州教研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70-02

初中作为学生们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阶段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和家长们尤其重视这一时期学生的教育教学,数学在所有的学科知识中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自然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引起极大的重视和关注。

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1.学生们一直处于紧张、疲倦的学习状态。在初中这一重要的学习阶段,青少年正处于无论在记忆力或是理解力都比较强的时期,因此,老师们会加强对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尤其是数学这种需要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理解力的重要学科,老师们自然不会放松他们的关注点,而初中数学又是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这使得学生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初中数学,学生们一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且这种紧张氛围对于具有叛逆倾向的青少年来说造成一定影响,使他们感到疲倦,对学习尤其是初中数学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一旦学生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导致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这种情况在许多初中学校是比较常见的。

2.老师们“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初中数学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老师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但是有的老师只知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种传统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思维模式,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单一,课堂的活氛围也不够活跃。学生们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完全压抑了自己的个性,没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老师们只是通过许多数学练习题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不仅不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而且安排各种考试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但是有的时候会收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

二、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提高它的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系列的叙述。

1.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虽然不能遵循“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但是课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只有打好了理论知识的基础,才能拓展初中数学其他方面的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掌握扎实牢固的课本知识,是其他方面活跃性思维的重要来源。因此,老师们要对学生进行多遍的基础性知识的复习和考查,如在留一些课后练习题之余,给学生们出一些课外的练习题,进一步地牢固所学知识,尤其让同学们记住一些数学公式、证明题模式和一些比较典型的练习题。

2.活跃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们逐渐对初中数学失去兴趣的状况,要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丰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如给学生们讲像华罗庚、高斯这样的大数学家背后刻苦励志的故事,以便让他们对数学家们产生崇拜感,并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老师们也可以与同学们积极产生互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和大胆思考,培养他们在数学方面的思考精神和探索创新的精神,这也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的具体要求。

3.老师们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是决定一件事情是否能在一个完整系统中得到最大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教育教学,这需要一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教学原则。因此初中数学老师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以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首先,要遵循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虽然老师们的教学内容对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学生所消化和吸收的知识能量是不一样的,由于自身学习成绩的差异和其他方面原因上的不同,学生们的数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老师们要对学生们同等对待,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对他加以照顾和重点培养,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差就对其不理不睬,忽视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这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其次,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原则。这也就是说,在有教无类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适当地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优势,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和优势制定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同学充分地了解自己,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温暖的关心,培养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再次,要遵循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原则。理论知识当然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讲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数学知识,那么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得不到灵活的应用,这不符合数学的根本精神。数学理论本来就要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老师们要加强学生们在具体实践中的训练。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在这些比赛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做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实验,将数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具体灵活地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去。这样通过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应用的相结合,巩固加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寓教于乐中达到双赢的目的。

最后,要遵循“温故知新”的原则。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就是说所学的知识需要经过反复地温习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在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适时地组织安排一场数学考试或者是实践训练,考查学生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自己课堂教学上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也会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上,“温故知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每一个老师和学生应遵循的原则,这样可以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5篇

一、“一坛两室”: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1.成立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搭建教师成长互动平台。

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平台。为此,笔者从成为教研员开始,就着手谋划构建本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成长交流的新平台,以此加快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三年后,以“我的成长规划”为主题,以“成就自我,振兴港城初中数学教育”为核心理念的“连云港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成立。该论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青年教师树榜样、明方向、指路子、促发展。同时,该论坛在凤凰数学网上建有“连云港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成长论坛”专题贴,解决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在2008年进行的全市“十百千”龙头工程评选活动中,全市共有9名初中数学教师被评为“百名教学能手”,全部为该论坛成员。在2008年举行的连云港市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共有35名论坛成员参加第二轮比赛,占第二轮总参赛人数的四分之一,最终有33人获奖。在2010年市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中,有26位论坛成员被评为连云港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

2.组建初中数学协作研究工作室,搭建教研协作联动平台。

青年教师的发展仅有论坛互动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构建协作平台。为了使青年教师的发展更具指向性,我们于2008年成立了连云港市初中数学协作研究工作室,工作室由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研究组、模式构建与有效教学研究组、数学实验与实践活动研究组、考试命题与试题评价研究组、教材教法与教辅建设研究组组成,成员由市初中数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省市优质课获奖者、教坛新秀、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人员共计130人构成。

该工作室将名特优教师、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混合编组,每组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使得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骨干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名特优教师的言传身教,有一批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

3.成立“孙朝仁中学数学港城名师工作室”,搭建骨干教师高位引领平台。

我市于2011年成立“港城名师工作室”,笔者申报的“孙朝仁中学数学港城名师工作室”入选其中。名师工作室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做导师,出高徒。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既是工作室的负责人,也是工作室成员的导师。今天的工作室成员极有可能成长为明天的领衔人,今天的工作室领衔人极有可能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名师。二是重引领,求实效。名师工作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领教师加速专业成长,引领课堂教学改革。采取上研讨课、开展学术论坛、组织教师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引领,力求有实效。三是多研究,出成果。实践能力提高了,研究能力提高了,辐射能力提高了,就是出成果。我们名师工作室以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动手‘做’数学――数学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单位资助课题“初中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为抓手,采取项目推动策略,市内与市外联动(与南京、徐州、盐城等市教师合作),校际间齐动,给青年教师“搭台子,引路子,压担子”。

工作室成立两年来,开展了十余次主题研讨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编著了《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撰写“数学实验”主题论文二十余篇。成员中有1位教师被评为教授级高级教师,7位教师被评为市“333工程”高层次人才,3位教师入选市“港城名师”,2位青年教师在2012年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全省共8名一等奖),2位教师成为市“首批学术领军人才培育对象”(全市中小学仅16位)。

二、“一体两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1.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搭建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平台。

青年教师的成长主要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因此,我们的“一坛两室”活动都以“课”为载体,要求执教研讨课的青年教师,每一节课都要从细小处着眼,从微观上改起,敢于提出新想法,勇于实践新设计,教案有自己独特的构思,解决问题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考虑;通过备课、说课、研课、上课、看课、评课等活动,提高自己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为青年教师搭建全国、省级教学交流展示平台。2007年,笔者作为江苏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专家组成员,指导与审核初中数学的录像课教学设计。连云港市作为承担录像工作的4个市之一,有12节课的录制任务。借此机会,我们组织了由10个人组成的团队,有的负责备课,有的进行脚本撰写,有的进行课件制作,分工协作,共同打造这12节课。2012年,笔者与团队成员参与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解读》系列节目,完成了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案例设计、授课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

我们还为青年教师搭建全国、省级赛课展示平台。近几年,在全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我市选送的5位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在2010年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举办的“首届新课程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中,我市选手张红老师作为江苏省唯一代表参加现场比赛,经过说课、上课比赛,最终获得特等奖。这是我市历史上教师赛课的最好成绩。

2.以课题研究为左翼,搭建教师成长项目推动平台。

笔者认为,要想“教”得有效,必须引导教师开展研究,只有研究才能使“教”更有意义,也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我们采取项目推动策略,引导和带动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此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及时把听课与研讨的感受记下来,并从理论依据上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从实施环节上做进一步的补充修正。

我们承担了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深化初中数学课改的行动研究”的子课题“动手‘做’数学――数学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利用此契机,我们从初中数学协作研究室中选取二十余人,成立了课题研究组。至今课题组已经开展专项活动三十余次,开设“数学综合与实践”研讨课二十余节,收集与整理“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案例32个,编著《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科书5册,参与编著《动手做数学的实践与创新――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两本书,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品位。为了深化对数学实验的研究,笔者于2012年申报课题“初中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获教育部立项。

3.以论文撰写为右翼,搭建教师内涵发展“自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