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宁夏大学 学生 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Consumption Situation of Ningxia University

ZHAO Ruihong, WEI Honglong

(Ningxia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activity,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the macro level and micro level to improve the people's living level. Ningxia University as northwest inland provinces of Ningxia only "211"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set up complete, student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research of Ningxia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and consumption concep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ingxia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0 引言

消费是指消费者有意识地使用、消耗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这里的消费主要讲生活消费(即居民消费或家庭消费),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消费目的),通过吃饭、穿衣、文化娱乐等活动(途径)对消费资料和服务(消费对象)的消费。

宁夏处于中国西北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消费与购买能力均较弱。而作为宁夏地区的唯一一所“211”大学,宁夏大学的专业设置齐全,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宁夏大学学生的消费情况对于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宁夏大学本科学生120名,兼顾理工类学生与文史类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00%,其中有效问卷111份,有效率为92.50%。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男生80人(72.1%),女生31人(27.9%);区内学生78人(70.3%)、区外学生33人(29.7%);城市学生45人(40.5%)、农村学生66人(59.5%)。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同时借鉴了网络上的相关问卷,从多个维度对宁夏大学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问卷实际信度0.534,参考信度0.464,信度一般,效度较好,具体信度值见表1。

表1 可靠性统计量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回收后的111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17.0对不同性别、生源地、户籍类型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描述统计;对不同性别、户籍类型的学生在具体消费情况、相关消费情况及消费均分三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检验;对其他因素进行了其他相关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比较

男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是2.73,女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是2.58。将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均分T检验

由表2可得,在具体消费情况均值这个维度上,T = 1.02,P = 0.31>0.0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因此,男生和女生在具体消费情况均值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比较

区内学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是2.64,区外学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是2.78。将不同生源地的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均分T检验

由表3可得,在具体消费情况均值这个维度上,T = 0.93,P = 0.36>0.0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因此,区内学生和区外学生在具体消费情况均值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户籍类型学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比较

城市学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是2.88,农村学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是2.55。将不同户籍类型的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户籍类型的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均分T检验

注:(* P

由表4可得,在具体消费情况均值这个维度上,T = 2.52,P = 0.01

2.4 关于学生上网的相关

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与网络关系密切。他们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与网络密切相关。上网费用占据了学生整个消费的一个固定部分。那么,上网形式与上网费用有无关联,有多大的关联呢?具体见表5。

表5 学生上网形式与上网费用的相关

注:**.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5可知,学生的上网形式与上网费用存在显著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传统的上网形式,如有线校园网与有线电信网等逐渐被wifi等无线网络所取代。无线网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减低了上网费用。

3 分析与讨论

3.1 性别对消费情况的影响

一直以来,由于人们的刻板效应,普遍认为在相同条件下男生的消费水平应该高于女生。表3的数据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具体消费情况上的均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似乎有悖于传统观点,但仔细思考,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子女的教育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到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对于子女的生活费更是提供得充足、到位。无论男生、女生,在此问题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3.2 生源地对消费情况的影响

生源地就是学生的来源。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宁夏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笔者仅将生源地做了区内和区外的划分,而区外又包括东部沿海地域、西北内陆地区、中部地区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从这一维度上讲,问卷的设计不甚合理。

表3的数据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具体消费均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人们的观念转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及独生子女的增加有关。无论区内还是区外,家长同样关心子女的受教育质量,以及为受教育提供条件的生活费提供。

3.3 户籍对消费情况的影响

户籍类型表示的是学生来自城市还是农村。长期以来,随着我国城乡二元差距的存在,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城乡差距不是缩小而是逐步扩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远远多于农村,消费水平同样远远高于农村。

在这种条件下,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消费水平也低于城市大学生,这一情况在表4中也得到了验证。

农村的大学生因为从小生长的环境,意识到农村的贫困和赚钱的不易,他们更加具有节俭的意识,这在本问卷的其他试题中也得到了验证;而城市学生从小就占据着优质的资源,在周围高消费氛围的影响下,他们的消费水平整体上较高。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情境;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教学情境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一、基于教学情境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理念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心理的基础心理学理论与营销策略,以及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科学方法和工具,为学生将来实际从事营销管理和其他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课程主要研究消费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提供依据。研究侧重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分析研究不同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其影特征响因素,为制定合适的营销战略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制定营销战略,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高消费者的购买频率,目的是为企业创造顾客和利润。消费者行为学是所有的营销方法之母,因此理解消费者行为是制定营销战略的关键要素,是解决营销实战问题的一把钥匙。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情境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教学情境为导向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以营销知识传授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各类营销具体项目中完成相应的教学情境,从学习情境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基于任务导向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实施

(一)情景教学的内涵。情景模拟式教学是指通过学生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

(二)《消费者行为学》情境教学改革实施。《消费者行为学》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课程,理论教学无法加深学生对消费行为规律的认识,以往的实践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无法使学生感受到消费的实际情况,多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消费过程为体验,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体验模式和系统的体验设计,也达不到和理论相结合的效果,所以合理体验模式的选择和系统设计是消费者行为学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关键。

情境教学设计安排,以教材为起点,以补充案例、视频等实际工作资料为台阶,以能力训练为手段,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进行情境教学。

1、情境模拟教学形式

(1)角色模拟。角色扮演体验,就是根据设计好的剧本,安排学生扮演场景中的销售人员、消费者、营销经理等角色,然后进行仿真表演,模拟消费环节、消费冲突、购后行为等场景,实际操作中进行情境设计、情境分析、仿真模拟以及学生评议与总结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应变与反应能力。

(2)案例重现。讲企业真实的以及现实生活中案例,由学生模拟当事人,根据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案例选取时,选择学生熟悉的企业与品牌,让学生有更深的感触,感觉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

(3)知识变现。在理论课程讲授完后,要求学生利用某一理论用生活中具体的消费经历来进行展示,反映出消费者在需求确认、信息收集、方案评价、购买决策以购后评价几个环节的情境,深入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是模糊的概念清晰化。

2、情境教学实施步骤

(1)情境确定。选择某一情境主题,并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情境设计,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行情境场景与道具的准备,还需要教师对于情境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这是情境教学的关键点。

(2)情境模拟。根据提供的情境,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模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脱离主题随意发挥。同时,注意模拟时间控制,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做好模拟过程中突况和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案。

(3)情境评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情景模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可以由模拟小组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体会分享,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营造一种互相学习,竞争进步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对情境模拟进行点评,对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对整个情境教学做到首尾呼应。

3、基于教学情境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内容改革。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分析的研究工具和规律,甚至能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做出一定的预测,制定一些实用的营销策略,根据目标去制定教学的具体内容。(表1)

4、基于教学情境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考核标准改革。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课堂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的评价;目标考核是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以公平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使学生更注重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40%,其中课堂表现占40%,包括参与角色扮演,讨论发言情况进行评价;课后参与占60%,包括各学习情境单元模块的作品(自我个性与自我意识与自我消费行为分析报告、分析我国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差异、家庭不同形态消费行为差异、我国区域文化对消费行为影响以及区域消费行为差异、分析一则广告心理作用过程等)。目标考核占学生成绩的60%,以试卷考核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并能做到灵活运用,以及消费心理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方法的掌握,达到能独立开展消费心理研究和灵活运用消费者行为学促进市场营销活动良性发展的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薛静.浅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商务沟通”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9.10.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乘数理论;经济增长

一、引言

当前,处于后经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数据显示,GDP增速10.3%,高于2009年。但是应该注意到这与我们国家的强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推动有直接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刻不容缓。可以预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根本之路。根据凯恩斯理论消费理论,消费需求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有直接关系,消费需求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消费越高。可见,要想提高消费,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二是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是由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决定的,在本文中,主要分析观察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

二、相关理论回顾

1.凯恩斯消费理论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其消费函数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前消费是当期收入的函数,这里的收入是当期绝对收入水平,故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也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其用公式表示为:,式中表示当期消费,表示收入,b即边际消费倾向,其意义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增加的多少,且b=。a表示的是自发消费,是与收入无关的,则是引致消费,是与收入正相关的。一般来说,0

2.相对收入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而得名。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考虑到更多的现实因素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该式中,是财富的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的财富的比例,是实际财富,是工作收入的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的工作收入的比例,为年工作收入。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一个结论,整个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例会影响总消费与总储蓄。比如,社会中的年轻人与老年人所占比例大,则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较高、储蓄倾向就较低;中年人比例大,则社会的储蓄倾向较高、消费倾向较低。

显然,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不一样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或注重长时期甚至是一生的生活消费,人们对自己一生的消费作出计划,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大满足;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则把一定时期的消费与该时期的可支配收系起来,是短期分析。

4.乘数理论―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意义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给出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考虑三部门的情况,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该式中,表示自发消费,表示自发投资,表示政府支出,=MPC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税率,是政府转移支付,是定量税。以上各个变量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GDP。和均表示自发的量,一般来说其值比较固定,,和均是宏观调控的可控制变量,只有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可直接调控的外生变量,并且其还会影响其他可控变量。

在上式中,我们定义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显然,

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本文中用表示。则:

=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

令M=,有,从数学上看,一定时,越大,越大。同时,和是正相关的,即越大,在一定时,越大。

三、我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计算整理了1978年到2008年间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具体结果见表2。在表2中,TC表示最终消费;APC表示最终消费的平均消费倾向;MPC表示最终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C1表示农村居民的消费额,MPC1表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C2表示城镇居民的消费额,MPC2表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C3表示政府消费,MPC3表示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

注:本表按照当年价格计算(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库,1978―2008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从表2可以看出,最终消费的MPC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下降的幅度突然增大,2002年已经低于0.5。2003年到2008年间,其有降有升。APC大体上也是下降的,不难看出,在0.5水平上左右徘徊。此外,农村居民的MPC1在改革开放之初比城镇居民和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都高,可是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很大,到2009年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只有0.04,1978-2009年间期间甚至有负值出现。相比之下,城镇居民和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稳定。从表2也可以看出,GDP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MPC的增长速度,这会严重影响财政政策的效应,阻碍拉动内需。

为了分析,本文建立如下模型。,表示最终消费额,表示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相互对应的的边际消费倾向。结合表2中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方程的统计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性质,且没有自相关和异方差性。0.49178是TC的边际消费倾向,经济意义是每增加一元的收入中有0.49178元用于消费支出。

从上面分析得知,城镇居民和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较稳定,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90年代后期下降的速度较快,降幅大。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化。为了说明这种现象本文建立如上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估计。先观察下面收入―农村居民消费额的散点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存着明显的分界点。在分界点之前,其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分界点之后。本文选取1995年作为分界点,1978-1995做一个回归,1996-2008做一个回归。利用表2数据和Eviews软件,得到如下结果: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上面三个回归方程都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性质,均可以通过检验。此外,1978-2009年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0838,在1978-1996年时为0.16高于0.0838,1996-2009为0.055,低于0.089。可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不仅较低,而且下降明显。

应该注意到,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相应的带动最终消费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研究了101个国家的资料并且发现,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美元增加到1000美元的时候,其相应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611,相比之下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然而平均边际消费倾向远低于国际水平。

四、我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因探析

1.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明显。根据凯恩斯理论,收入越高,其边际消费倾向越低。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群体。这种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最终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

2.传统的消费习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积极性。由于传统消费观念的束缚,农村居民没有超前消费的意识。

3.农村居民要考虑孩子的升学,买房等问题,另外农村居民的养老也是没有保障的,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农村居民没有能力去积极消费。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更好的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大力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资料表明,对于收入较高的群体,其基本消费趋于饱和,其上升空间较少。但是低收入群体不同,其基本消费不能得到满足,边际消费倾向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确保其基本生活消费得到满足,从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千方百计的提高农民的预期消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心理。拥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居民消费才可以更加的放心消费。相比之下,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会出现不敢消费的的情况。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村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提高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积极性对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大。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美)Gujarat,i D.N.经济计量学纲要[M].张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吴克烈,李江简.消费函数中的边际消费倾向[J].社会科学研究,2004(2).

[5]秦顺乔.周永祥.边际倾向递减规律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5(11).

[6]尹向飞.陈柳钦.基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消费函数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情消费;消费动机和结构;影响因素

一、研究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时代的来临使得国家间逐渐世界化,中国人的消费观正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八零、九零这两代人之间体现的最明显,他们崇尚新颖、追求时尚,享受超前消费,推动着消费观念和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群体的结构发生着变化,大学生作为有劳动能力但却为非劳动者的特殊群体,规模在逐年扩大,社会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大学校园的社会化使得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人情往来迅速频繁和深入,请客吃饭、聚会娱乐、送礼等现象在大学生之间已普遍存在,并且花费也在逐年增长。随着时代和观念的转变,功利性的人情往来逐渐压倒友谊性的人情往来,金钱在学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消费对大学生的交际起到决定的影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研究将根据实地的调查,探讨大学生的基本人情消费情况以及影响人情消费的相关因素。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思考,我将所研究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这一概念界定为大学生用于人情往来的礼仪性消费,主要包括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人员之间为了感情交流或者其他目的而进行的诸如送礼、请客吃饭、聚会、恋爱花费、旅游等消费。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研究方式,以偶遇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回收率约为77%。

(二)理论假设

大学生人情消费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是彼此之间交换物质性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的社会互动,由于性别和年龄的不同,大学生人情消费各有特点。大学生的人情消费,是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中进行,也是为了与他人建立某种联系而进行的消费行为。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性别和年级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根据实际经验假设男生更好面子,其日常人情消费高于女生,并且假设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交友多、社交范围广,人情消费相对较多。

假设二:朋友圈的人数和对朋友的重视程度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假设朋友圈中人数多并且对朋友重视的大学生比朋友圈中人数少,对朋友不重视的大学生人情消费更多。

假设三:是否参与相关竞争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假设参与社团、竞争党员积极分子的大学生比不参与到其中的学生人情消费要高。

三、当代大学生人情消费的结构与动机

(一)大学生人情消费资金较为充足,且多来自家庭供给

所调查的231名学生中,有93.9%的学生把生活费作为人情往来资金,并且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有父母提供生活费用,他们的可支配生活费在600-1500元的大学生占到了调查总量的70%以上。他们把可支配生活费的20%以下用于人情消费的占69.3%,有47.2%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活中用于人情往来上的消费增加金钱开支。而人情消费过程中支付花销方式选择AA制的学生有一半以上,还有37.2%的学生选择大家轮流支付的方式,只有个别学生选择大部分由自己或者朋友支付。

调查显示,学生大部分的可支配生活费由家庭提供,他们的生活费能够满足基本日常生活,一般都高于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大部分的学生把生活费中20%以下的部分用于人情消费,基本上是属于理性的人情交往,人情消费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的金钱开支加大,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采取AA制和大家轮流支付的付费方式。

(二)大学生人情消费结构以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为主,并逐渐多样化发展

所调查大学生中,日常人情消费最多花费在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这两方面,所占比重超过70%,在答谢帮助自己的人和旅游方面的花销基本相等,占到11.3%,其他诸如送礼、求人办事等花销,所占比重均低于10%。

表4.1 大学生样本的人情消费结构分布表

人情消费结构

聚会娱乐 请客吃饭 赔礼道歉 答谢 有求于人 过节送礼 其他

个案数 201 149 16 98 18 29 2

应答次数百分比 39.2 29.0 3.1 19.1 3.5 5.7 0.4

应答人数百分比 87.4 64.8 7.0 42.6 7.8 12.9 0.9

合计 N=231

数据分析显示,所调查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结构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花费在请客吃饭和聚会娱乐方面,并且请人吃饭时平均最高开销相对较高。在送礼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对朋友看情况的送礼,而且在认知上认为应该送朋友礼物,笔者认为,礼物的平均最高价位比较高。在聚会方面,各种朋友聚会娱乐经常去的场合均有涉及,并且除了个别学生大部分朋友在异地,聚会还是比较频繁的。

(三)大学生人情消费中的个人人情消费较多,方面涉及较广

笔者把大学生人情消费分为用于集体的人情消费和用于个人的人情消费,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有46.3%的被调查者的人情消费大部分用于个人的人情消费。用于个人的人情消费项目中某人送礼占到19.7%,答谢帮助自己的某人占到31.9%,请一个人吃饭所占比例最高,为38.9%。

所调查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中,大部分是用于送礼、答谢、请人吃饭的个人性质的人情消费,也有小部分用于老乡会、生日会、朋友和社团聚会、请几个人吃饭的集体性人情消费。无论是集体的人情消费还是个人的人情消费,涉及的项目都比较多,日常人情消费需求较大。

(四)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日趋复杂

在调查的所有同学中可以看出在积极的友谊性较强的动机选择上,有50%以上的人比较同意或非常赞同;在消极的功利性较强的动机选择上,有50%以上的人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30%以下的人比较同意或非常赞同。另外,有不少大学生的选择是不能确定,这说明有些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是模糊的、可改变的。

笔者认为总体上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是单纯的、积极的,为了加深友谊而进行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动机是不单纯的和模糊的。所以,目前大学生,至少是笔者所调查学校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还是很纯粹的,但这一观点笔者不敢推论到其他学校,不同种类的学校大学生人情消费动机也有所不同。

四、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大学生因性别和年级差异而呈现不同的人情消费状况

在对假设的验证中,对性别与请人吃饭最高费用进行检验分析时sig=0.006

(二)大学生拥有朋友多少及重视情况直接决定其人情消费

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假设朋友多,并且对朋友重视的学生在人情消费上的花费更高。在对朋友圈人数和请人吃饭最高费用的相关分析中,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检验,r=0.123,sig=0.062

(三)大学生参加社团数目越多,其人情消费的花销越大

有竞争就有“潜规则”,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社会交换,而进行交换就需要相应的消费。因此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和社会交换假设参与到相关竞争(参加社团数目、竞选党员积极分子)中的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的花费更高。

1.参加社团数目。假设参与的社团数目越多,大学生人情消费的花销越大。在对参与社团数目和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进行相关分析时,r=0.144,sig=0.03

2.竞选党员积极分子。笔者假设竞争党员积极分子的大学生其人情消费比不竞争党员积极分子的学生花销要大。在对是否竞争党员积极分子和人情消费占生活费比例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时,方差不齐性,sig=0.002

以上述检验为基础,把性别、年级、朋友圈人数、对朋友的帮助程度、参与社团数目和是否竞争党员积极分子与人情消费占生活费比例、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请人吃饭最高费用、送礼最高消费等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中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和请人吃饭最高费用能够建立有效回归方程,并且通过t检验,得出sig(值)小于0.1。有效回归方程为: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144.595+33.425*年级+15.024*社团数目;请人吃饭最高费用=305.234-126.601*性别+89.176*党员。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年级和参加社团的数目均对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有影响,但年级的影响大于参加社团数目的影响;同理性别和是否竞争党员积极分子也对请人吃饭最高费用产生影响,并且二者的影响是反方向的。

五、结语

总体来说,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大学生人情消费资金较为充足,且多来自家庭供给;大学生人情消费结构以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为主,并逐渐多样化发展;大学生人情消费中的个人人情消费较多,方面涉及较广;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日趋复杂等结论。揭示出了所调查大学生群体的人情消费的结构、动机和基本状况。通过验证假设,得出当代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状况受到学生性别、年级、朋友圈人数的多少和对朋友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参与社团和相关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个结论。

从研究来看,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基本上是理性、合理的,他们已经形成一套稳固的、基本的人情消费观;他们的人情消费状况符合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整体状况,并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在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跟随时代步伐,接受新鲜事物是必然和可取的,但作为成年人,要审时适度,学会判断和分析,理性对待消费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做一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但又不盲目跟潮的理性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军.农村人情消费的经济学思考[J].消费经济,2004(4).

[2] 王亮.浅析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消费[J].社会纵横,2006(10).

[3] 李昊远,宗彩娥.大学生人情消费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2011(23).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居民消费;理论基础;具体影响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目的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其社会效应,从而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从经济层面探讨该项政策的重要意义、落实情况非常有必要。就目前来说,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的研究还非常的少。因此,本文主要就这一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

一、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基础

消费支出水平变动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是消费研究的重点,理性人假设前提下,相关研究人员采用消费函数对消费支出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讨论。只有建立在整个社会基础上的消费函数才具有研究意义。该消费函数主要包括社会总消费及总投入两个主要变量,它们分别是社会个人消费及投入的总和,通过分析总体数据能够反映个体的情况。这种研究方法需要在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下展开:居民个体消费支出由消费行为决定、个体居民处于理性消费状态、个人消费行为具有可加性。

长期以来,西方的经济学家都十分重视消费理论的研究,目前来说,国内外产生的与居民消费有关的理论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等几种。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认为,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居民的绝对收入情况,收入增加,消费支出水平提高,利率对于最终消费影响较小,居民消费边际倾向递减。他认为,短期内,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二者关系较为稳定,如果单纯依靠居民消费,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出现消费停滞不前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利用下述公式描述:C=A+αY,C表示的是居民的消费情况,Y指的是居民的收入情况,A为常数项,α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产生促进了欧洲许多高福利国家的诞生。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同样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假说之一。他认为正确分析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对消费者的收入来源进行严格的区分,他将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情况归为暂时性和持久性两类,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奖金、捐赠等可以归为暂时性收入,工资等则属于持久性收入,持久性收入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较大。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类会对自身的一生的收入及消费行为进行规划,通过储蓄的手段将财富平均分配到工作期和非工作期。养老保险等死和会保障对于个人可以包成“引致退休效应”和“财富替代效应”,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之下,个人养老储蓄的动机变弱,可能会导致个人消费增加。同时,“引致退休效应”作用下,可能会使得居民产生提前退休的冲动,退休前一段时间消费行为可能会减少。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基础。

二、农村养老保险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1.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收入差距、家庭人口数量、社会保障制度等等都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就明确指出,人们的消费及支出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生命周期假设中也将永久性收入作为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因素,居民的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物价上升自然会制约居民的消费能力。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77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2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92元,由这一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比较单一,且十分不稳定,因此增长缓慢,消费能力自然较低。

物价水平对于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商品零售价指数较高,居民购买单件商品花费的金额增加,因此居民的消费行为被抑制。尤其是在居民的收入增长比较缓慢时,商品的零售价格越高,居民生活质量越低。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相差2.73倍,尽管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总体而言,城乡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及部分落后农村地区的居民消费依然停留在生存型消费阶段,消费能力较弱。家庭人口数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行为,现阶段我国逐渐走向人口老龄化阶段,虽然孩子数量减少,但每个家庭的老人数量在增加,家庭负担的老人和负担的孩子系数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情况,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预期,降低居民储蓄倾向,推动边际消费倾向增加。

2.农村养老保险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

r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缓解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其摆脱传统的家庭养老、储蓄养老的模式,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强农村居民对于未来收入及支出的预期信心,预期收入比较乐观时,农民的当期消费可能会增加。尤其是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下,政府的投资力度增加,这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后,由于养老保险的收益率增加,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必然也会有所提升,能够为农村家庭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这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人的消费活动本身具有连续性及阶段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的消费阶段,人的消费状况不同,理性的消费者在收入高于平均消费时会更愿意积极的消费,反之则选择储蓄,因此许多居民在退休前一段时间会减小消费。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养老金的给付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情况、居民的预期收入心理,有利于缩小收入的差距,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另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影响居民对于社会环境的看法、增加居民的消费信息,最终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农村养老保险推行情况、居民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社会保障制度推行较早、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区域,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而社会保障制度推行较晚、保障水平较低的区域,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情况都比较低,社会保障机制及公共设施建设也都不够完善,因此大部分的农村居民都存在着和过渡的预防储蓄动机,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初期,缴费期居民消费挤出的现象可能比较明显,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会逐渐减弱,消费的信心会缓慢增加,边际消费情况也会提升,最终会对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简单的介绍了绝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等几种与居民消费有关的理论,就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探讨了农村养老保险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尹华北,张恩碧.社会保障覆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2011(07) .

[2]吴淑定,邓小丽.社会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19).

[3]陈亚欧,万山.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行为生命周期模型[J]. 海南金融.2012(10).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化消费;区域;人口;差异;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在我国越发凸显。与之相应,文化消费问题,作为扩大和拉动内需的重要方面,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文化消费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有赖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愿望的提高;而另一方面也在于,正如党和政府指出的那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执政党和政府对于文化的认识的质的提升,这种认识也正与马斯洛著名的消费需求层次理论相应和,根据他的理论,更为高级的精神性需求(诸如审美、自我实现等等)有待于相对低级的生理性等的需求满足之后才会出现――我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如今恰已到了这个阶段。

但也应当看到,与目前仍然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以及各个区域之间文化传统和习俗的差异相应,当下我国在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方面,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由于消费主体在年龄、职业等方面的不同,其文化消费行为也可能显现出差异性。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当下,如何统筹安排文化产业的布局,从而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文化消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此,如何通过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考察,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当下正在进行的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于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活动有一个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在这个整体把握之下,还要对于国内各区域间、各不同的消费主体间的文化消费活动的差异性有一定的认识。

综观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消费研究的总体状况,可以说,其中关于文化消费的理论问题、文化消费状况的实证性研究、以及各种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方案等,均已有所涉及,并取得了相当成果。但是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个两极化的趋向:一方面是一些宏观性的国家文化消费状况研究,这种研究往往过于宏观,对于文化消费统而论之,我们无法从中得出相应的文化产业推动方案来;另一方面一些地域性的研究或针对某个群体的研究,在研究问题的具体性和针对性上,有很大的价值,但却无法使我们获得关于我国文化消费的整体状况的认知,从而也就无法在宏观上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由此本研究试图做出一些尝试,以弥补宏观与微观研究之间的裂痕和空白。实际上,随着我国文化消费活动的日益繁荣和文化消费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们已经大体上把握了各个具体的文化消费活动类别,有些像影视产品的消费等还得到了十分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

由此本文第一个试图考察的问题就是:在整体的全国语境内,各个具体的文化消费活动,其参与情况到底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在宏观语境下照顾到具体消费情况的问题,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消费类别的差异性概况。

接下来值得追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各种不同的文化消费活动,是否存在地域差异的问题。比如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是否甲地区的人们更倾向于参与而乙地区的人们就没那么热衷于参与?而欣赏影视作品是否毫无地域差别,是一个全国性的热门文化消费?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对于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安排文化产业的结构,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都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对总体性的文化消费行为的比较做更为细致深入和全面的考察,本文接下来要研究的不同问题是:在对于各种不同的文化产品的消费问题上,不同年龄段之间,以及不同的职业群体之间,其差异性状况是怎样的。这是更为进一步的细化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我国文化消费活动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首都北京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时,采取了将北京单独列出的方式,本文将在最后对于北京市的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有一个单独的分析论述。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指标。调查指标的确立。依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九大分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与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体育、娱乐业分类标准,本文将文化消费划分为以下十项文化消费活动: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欣赏影视作品、观看艺术表演、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收藏艺术品、游览名胜古迹、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消费饮食产品。

(二)调查方案。通过印象博观网络科技(北京)提供的新浪微调查平台采集样本。北京以外省市按照区域配额采集样本,男女比例以1:1加权处理。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10日-15日,共回收有效数据6207份。

(三)样本构成的基本描述。本次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样本为6207份,部分问卷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据问卷信息统计,受访民众中,男性占49.1%,女性占50.9%。样本年龄分布20岁以下为1.50%、21-30岁为36.80%、31-40岁为39.80%、41-50岁为17.00%、50岁以上为4.90%,年龄多集中于20-40岁之间。

从学历来看,受访民众中初中学历占1.7%、高中、中专或职中学历占10.1%、

大专学历占24.9%、大学本科学历占54.5%、硕士、博士学历占8.8%。

(四)中国区域地理细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专家意见法,作者综合了4位专家和文献研究的结果,把中国分为7大文化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华中。同时,由于本研究以北京市居民文化消费情况为着重研究对象,因此对北京市的调查数据单独进行了分析。具体分组情况见下表:

行政区划中未包括香港、台湾、澳门,这主要是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所以未研究香港、台湾、澳门3个地区

三、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差异性比较分析

(一)文化消费活动的总体情况。整体居民对于十项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度呈现较大的差异。

首先,较为大众化的文化消费活动是游览名胜古迹,参与度最高;而收藏艺术品是最为小众的,参与度最低。

其次,游览名胜古迹、消费饮食产品和欣赏影视作品是整体居民参与最多的三大文化消费活动。

第三,十大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度可大致分为四大梯队。第一梯队为游览名胜古迹,参与度最高,达到七成以上;第二梯队为消费饮食产品和欣赏影视作品,均有六成以上的居民参与;第三梯队包括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观看艺术表演、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六大类,参与度在三四成左右;第四梯队为收藏艺术品,参与度仅为16%,是十大类中最小众的文化消费类别。

1、我国不同区域文化消费参与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首先,相较于其他地区,北京地区文化消费参与度最高。在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观看艺术表演、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收藏艺术品、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消费饮食产品这七大活动中均占最高比重。其次,在欣赏影视作品方面,西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方面,西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游览名胜古迹方面,华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

在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参与度排名前三的均是北京、西南和华南地区。

2、不同年龄居民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情况差异大。首先,年龄轴两端居民消费热情高,21-40岁区间的居民热情相对来说较低,消费市场有待加强。收藏艺术品、参观艺术展览的消费主体是50岁以上的人群,且与其他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差异大,优势明显。游览名胜古迹的消费主体是41-50岁人群,其次是31-40岁,20岁以下人群消费比例最小。

欣赏影视作品这一活动明显呈现低龄化,20岁以下群体参与欣赏影视作品活动的占比达到最大,其次是21-30岁,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欣赏影视作品的行为变少,呈现负相关。

3、不同职业居民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具有不同特点。在十项活动中,企业管理人员在八项活动中占比均为最大,其次是事业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在参观艺术展览、游览名胜古迹、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观看艺术表演、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均占较大比重。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占比重较大。离退休人员在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中占比重较大。

3、北京地区居民文化消费特征分析

四、结论与分析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重要载体,并为我国中长期扩大消费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文化消费在我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文化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文化消费在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很低。通过本次全国性调查,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整体现状以及区域差异有了宏观的把握,从而为我国制定文化消费政策提供参照。

第一,十大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度可大致分为四大梯队。第一梯队为游览名胜古迹,参与度最高,达到七成以上;第二梯队为消费饮食产品和欣赏影视作品,均有六成以上的居民参与;第三梯队包括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观看艺术表演、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六大类,参与度在三四成左右;第四梯队为收藏艺术品,参与度仅为16%,是十大类中最小众的文化消费类别。

第二,我国不同区域文化消费参与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地区文化消费参与度最高。在欣赏影视作品方面,西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方面,西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游览名胜古迹方面,华北地区的参与度最高。在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参与度排名前三的均是北京、西南和华南地区。

第三,不同年龄居民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情况差异大。年龄轴两端居民消费热情高,21-40岁区间的居民热情相对来说较低,消费市场有待加强。收藏艺术品、参观艺术展览的消费主体是50岁以上的人群,且与其他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差异大,优势明显。游览名胜古迹的消费主体是41-50岁人群,其次是31-40岁,20岁以下人群消费比例最小。欣赏影视作品这一活动明显呈现低龄化,20岁以下群体参与欣赏影视作品活动的占比达到最大,其次是21-30岁,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欣赏影视作品的行为变少,呈现负相关。

第四,不同职业居民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具有不同特点。在十项活动中,企业管理人员在八项活动中占比均为最大,其次是事业单位人员。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占比重较大。离退休人员在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中占比重较大。

第五,在文化消费参与度最高的北京地区,在欣赏影视作品、消费饮食产品方面,女性有更大的消费意愿;男性对收藏艺术品意愿更强;在观看艺术表演中,中青年人占较大比重;在消费饮食产品中,41-50岁的居民有更大的偏好;在欣赏影视作品中,学生占最大比重,离退休人员占比重最小;在观看艺术表演与收藏艺术品中,企业管理人员占最大比重,离退休人员占比重较小;收入越高,对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热情就越高;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居民在各项活动参与情况中参与度都比较低。

五、对策建议

(一)明确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四大梯队”现状,巩固消费热点,刺激消费冷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应针对“文化消费四大梯队”制定不同刺激策略。例如,位列第一、二梯队的游览名胜古迹、消费饮食产品和欣赏影视作品三项活动是消费热点,需要继续巩固这一现状;而参观现代建筑及景区、观看艺术表演、购买书刊杂志等出版物、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购买特色文创产品这六大类的消费市场有待加强,应向第一二梯队看齐;针对消费冷门――收藏艺术品,应切实有效扩大消费人群,扩展收藏艺术品的消费市场。

(二)树立文化消费均衡发展意识,以文化消费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稳固北京地区消费市场,加强其他地区文化消费市场建设,突出各自文化特色。依据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北京地区仍是我国文化消费热点城市,可适当把北京地区大流量的消费人群引向其他地区,带动其他地区文化消费,促使我国文化消费均衡发展。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7篇

在全社会提倡并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是实现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进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一般来说,在全社会建立生态消费模式应从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消费这两方面入手。对于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或惩罚的措施来引导其发展循环经济项目,采用环保节能技术。但企业不得不考虑这样做导致的成本的上升,从而影响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消费者的支持。因此,从根本上说企业在生产上追求循环经济的动力源泉是消费者,只有消费者愿意生态消费并肯支付由此而可能导致的溢价,并通过市场传递给企业,才能形成全社会生态消费的需求。城市居民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其生态消费行为对于全社会生态消费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消费行为实际上包括两类行为。一是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的行为,二是消费过程中有利于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行为。前者实际上还可以细分为两类行为,一是购买既有利于环境又有利于消费者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生态环保型商品,如有机食品,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二是购买仅有利于环境而对消费者自身安全和健康无影响的生态环保型商品,如由拥有减排处理技术的造纸厂生产的纸张,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消费者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动机是从承担社会责任角度来考虑的,需要观念的支持,这也是建立生态消费模式的瓶颈所在。本文仅关注居民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的行为,并分别分析影响居民购买这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行为的因素。

1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对生态消费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消费的合理内涵。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阐明生态消费的概念、生态消费与相关概念如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可持续消费等的辨析。二是政府在推行生态消费模式中的作用,主要从宣传、法律法规、税收、补贴等方面要求政府给予重视[1]。三是城市生态消费体系的构建。李扬帆等[2]构建了扬州市的生态消费体系,并制订了居民生态消费的行动计划。在生态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方面,王建明等[3]通过对武汉市居民在消费时是否选择具有生态标识、包装可循环处理的商品的情况做了调查,认为性别、婚姻、年龄、就业状况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生态消费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更多的学者选择无公害或绿色食品作为研究居民生态消费行为的对象,认为消费者的年龄、收入等个体特征及对相关食品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4]。崔春晓和宣亚南[5]对生态标识食品的研究则具体到无公害鸡蛋,得出的结论认为受教育程度、性别及对鸡蛋安全的关心程度对消费者生态标识鸡蛋的购买选择影响显著,而收入水平仅对无公害鸡蛋的购买行为影响显著,但有反向作用。国外的文献中鲜有生态消费的提法,而关于可持续消费的文献则浩如烟海。这说明国外将生态消费的合理内涵置于可持续消费的范畴之中。消费者生态消费的各种心理因素是国外实证研究中主要关注的内容之一[6~7],其次就是对消费者生态消费的态度以及生态消费的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8~9]。总之,国外对生态消费的研究趋向于数量分析和实证分析,而这正是国内研究目前最缺乏的。

2生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消费者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是一种生态消费行为,影响这一行为的因素有多种,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消费者对生态消费认知因素、生态消费政策因素、生态环保型商品特征因素以及消费者个人特征因素。

2•1生态消费认知因素

消费者对生态消费认知因素包括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从众影响以及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三个方面。(1)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是指消费者对生态消费这一消费理念或消费模式的认知程度,即消费者对生态消费是否了解以及有多大程度的了解。(2)从众影响。是指消费者在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时是否受大众影响,即是否有别人购买我也买的从众心理。(3)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所谓环保标识,是一种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环保标识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这类产品。但是也有许多不法分子弄虚作假,伪造环保标志欺骗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对于商品的环保标识的真实性产生置疑。

2•2生态消费政策因素

生态消费模式的建立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对这种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的宣传。政策宣传状况是反映生态消费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2•3生态环保型商品特征因素

生态环保型商品的特征因素有许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态环保型商品的质量状况。消费者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要支付一定幅度的超过普通商品价格的溢价,而该商品的质量或性能只有达到甚至超过普通的同类商品,这是消费者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基本条件。

2•4消费者个人特征因素

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月收入。(1)年龄。从理论上说,年龄对生态消费行为的影响的指向并不明确。消费者年龄越大,信息接受能力较差,对生态消费的认知程度可能较低,因而其选择生态消费的意愿可能越低;也有的消费者年龄越大,积累的经验越丰富,社会责任感更强,选择生态消费的意愿可能也更强。(2)性别。一般情况下,男性接受教育和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要较女性多,男性风险承受能力、信息接受能力和决策能力要较女性强。因此,性别差异在消费者选择生态消费行为的意愿上会有所差异。(3)文化程度。通常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事务和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其视野也更为开阔,社会责任感也越强烈。因此,文化程度对于消费者选择生态消费行为的意愿会有所影响。(4)家庭月收入。一般来说,收入高的家庭,其家庭成员对价格较高的生态环保型商品的支付能力也高。但其是否有支付意愿还不能确定,但家庭月收入应该对消费者选择生态消费行为的意愿会有影响。

3实证模型、样本情况及变量设定

3•1实证模型

本文研究的是城市居民选择生态消费行为的意愿,其含义为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包括愿意和不愿意两种情况。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消费者选择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的意愿受以下四大类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生态消费认知、生态消费政策、生态环保型商品特征以及消费者个人特征。在此,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以下函数形式:居民选择生态消费行为的意愿=F(消费者对生态消费认知,生态消费政策,生态环保型商品特征,消费者个人特征)+随机扰动项本文以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作为因变量,即0-1型因变量(愿意参与,定义为y=1;不愿意参与,定义为y=0)。设y=1的概率为P,则y的分布函数为:f(y)=Py(1-P)1-y;y=0,1(1)本文采用二分量logistic模型,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范围内,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回归参数进行估计。式(2)中,Pi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的概率,i为消费者编号;βj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j为影响因素编号;m表示影响因素的个数;Xij是自变量,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种影响因素;α为常数项;u为误差项。#p#分页标题#e#

3•2样本情况

本文数据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实地调查得到,调查问卷共有16个问题。调查对象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南岗区、道理区和道外区的消费者,调查地点选择在百货商店、超市、建材市场。共发放问卷30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89份。

3•3变量设定

本文在调查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生态环保型产品时,主要选择消费者对生态消费认知变量、生态消费政策变量、生态环保型商品特征变量以及消费者个人特征变量来考察。消费者对生态消费认知变量包括: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从众影响以及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生态消费政策变量包括:政策宣传状况;生态环保型商品特征变量包括:商品质量的质量程度;消费者个人特征变量包括: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模型变量说明见表1,各变量的统计学描述如表2和表3所示。

4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4•1模型运行结果

本文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首先将因变量Y1和所有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居民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回归模型,称模型一,结果如表4。然后将因变量Y2和所有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居民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回归模型,称模型二,结果如表5。

4•2讨论

表4中的Logisitc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的是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的城市居民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状况。统计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以及政策宣传状况在1%水平上显著;消费者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在5%水平上显著;商品质量的可靠程度和文化程度在10%水平上显著;其他变量均不显著。表5中的Logisitc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的是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的城市居民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状况。统计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以及政策宣传状况在1%水平上显著;消费者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商品质量的可靠程度在5%水平上显著;性别在10%水平上显著;其他变量均不显著。

(1)消费者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从表4和表5显示的回归结果看,消费者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对其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都具有积极作用。对生态消费了解程度越高的消费者,越倾向于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模型一消费者对生态消费认知水平的Exp(B)值高于模型二,说明认知水平对消费者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作用高于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消费者对生态消费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生态环保型商品的理解和判断,决定了他们对生态环保型商品的价值的评判和消费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

(2)消费者对环保表示的信任水平。从表4和表5显示的回归结果看,消费者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对其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都具有积极作用。对环保标识信任水平程度越高的消费者,越倾向于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模型一消费者对环保标识信任水平的Exp(B)值高于模型二,说明信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作用高于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不难理解,如果消费者对环保标识不信任,他们就不会去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

(3)政策宣传状况。从表4和表5显示的回归结果看,政策宣传状况对消费者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都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两个模型中该变量的Exp(B)值都较高,说明政府对生态消费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是否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

(4)商品质量的可靠程度。该变量在两个模型中都显著,但在模型二中更显著一些。商品质量的可靠程度对消费者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都具有积极作用。生态环保型商品的质量和性能的可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对它的购买。

(5)从众影响。模型一的结果显示从众心理和行为对消费者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影响为负方向,说明消费者在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时并不从众。模型二的结果从众心理和行为对消费者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影响为正方向,说明消费者在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时从众。但是,从众影响两个模型中都不显著。

(6)性别。从表4和表5显示的回归结果看,性别对于消费者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影响显著,而对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但对于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虽然也是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购买,但影响并不显著。

(7)文化程度。从表4和表5显示的回归结果看,文化程度对于消费者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影响显著,而对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文化程度高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但对于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文化程度的影响却是负方向的,不过,影响不显著。

(8)年龄。正如前文所分析,年龄的影响并不明确。从表4和表5显示的回归结果看,年龄的影响为负方向,说明年轻人购买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倾向更高一些,但是影响不显著。

(9)家庭月收入。从以往相类似的实证研究看,收入水平对消费行为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表4和表5的规划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对消费者是否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影响很小,而且对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影响呈负方向作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被调查者以中等收入水平为主,而且消费者对生态消费认知水平普遍较低。

5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居民为例,利用289个样本数据,通过分别建立居民购买对环境和自身都有利的生态环保型商品和对环境有利而对自身无影响的生态环保型商品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态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居民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政策宣传状况、商品质量的可靠程度对居民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都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正方向影响。性别和文化程度分别是居民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和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比较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根据以上结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居民对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有效消费水平,促进居民生态消费模式的建立。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8篇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范文一

××市居民家庭饮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XX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XX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品类属情况。在有效样本户中,工人320户,占总数比例18.2%;农民130户,占总数比例7.4%;教师200户,占总数比例11.4%;机关干部190户,占总数比例10.8%;个体户220户,占总数比例12.5%;经理150户,占总数比例8.52%;科研人员50户,占总数比例2.84%;待业户90户,占总数比例5.1%;医生20户,占总数比例1.14%;其他260户,占总数比例14.77%。

(二)家庭收入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本市总的消费水平来看,相当一部分居民还达不到小康水平,大部分的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样本中只有约2.3%的消费者收入在XX元以上。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市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商家在定价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1)从买白酒的用途来看,约52.84%的消费者用来自己消费,约27.84%的消费者用来送礼,其余的是随机性很大的消费者。

买酒用于自己消费的消费者,其价格大部分在20元以下,其中10元以下的约占26.7%,10~20元的占22.73%,从品牌上来说,稻花香、洋河、汤沟酒相对看好,尤其是汤沟酒,约占18.75%,这也许跟消费者的地方情结有关。从红酒的消费情况来看,大部分价格也都集中在10~20元之间,其中,10元以下的占10.23%,价格档次越高,购买力相对越低。从品牌上来说,以花果山、张裕、山楂酒为主。

送礼者所购买的白酒其价格大部分选择在80~150元之间(约28.4%),约有15.34%的消费者选择150元以上。这样,生产厂商的定价和包装策略就有了依据,定价要合理,又要有好的包装,才能增大销售量。从品牌的选择来看,约有21.59%的消费者选择五粮液,10.795%的消费者选择茅台,另外对红酒的调查显示,约有10.2%的消费者选择40~80元的价位,选择80元以上的约5.11%。总之,从以上的消费情况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基本上决定了酒类市场的规模。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泰福大酒店是大家最看好的,约有31.82%的消费者选择它,其次是望海楼和明珠大酒店,都是10.23%,然后是锦花宾馆。调查中我们发现,云天宾馆虽然说是比较好的,但由于这个宾馆的特殊性,只有举办大型会议时使用,或者是贵宾、政府政要才可以进入,所以调查中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对象很少会选择云天宾馆。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二)建议

1、商家在组织货品时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2、对消费者较多选择本地酒的情况,政府和商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实现城市消费的良性循环。

3、由于海鲜和火锅消费的增长,导致城市化管理的混乱,政府应加强管理力度,对市场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城市文明建设。

范文二

一、调查方案

(一)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手机销售商和手机制造商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学生对手机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调查对象:在校生

(三) 调查程序:

1. 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 进行网络聊天调查。随机和各大学的学生相互聊天并让他们填写调查表;

3. 根据回收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根据样本的购买场所、价格及牌子、月消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手机月消费分布的相应参数;

(2) 根据各个同学对手机功能的不同要求,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打扰一下,帮我填一个表可以吗?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手机消费的需求,我特地展开了此次的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帮我完成这份市场调查.,将您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1.您目前拥有手机吗? ( )

a.有 b.没有

2.您的手机牌子是什么?

a.诺基亚 b.摩托罗拉 c.三星 d.索尼爱立信  e.cect f.夏新 g.其他( )

3.您购买手机的场所是?

a.商场 b.专卖店 c.网上订购 d.其他( )

4.您喜欢的手机牌子是什么?

a.诺基亚 b.摩托罗拉 c.三星 d.其他()

5.购买手机, 您认为合适的价位是多少?

a.500—1000元 b.1000—1500元 c.1500—xx元 d..xx元以上

6.您购买手机的主要用途是用来什么?

a.发短信 b.打电话 c.打游戏  d.其他

7.您购买手机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a.外形 b.功能 c.价格 d.品牌 e.其他

8.若您要更换手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您最想使用下列哪种类型的手机:

a.智能手机 b.拍照手机   c.音乐手机   d.普通手机

9.您的手机主要用来?

a.打电话 b.发信息 c.玩游戏 d.上网

10.您现在或曾经使用哪些手机功能?

a.文字短信  b.彩信  c.手机摄影 d.无线上网e.下载游戏  f.ems

11.您将来会尝试使用哪些手机业务与手机功能?

a.文字短信   b.彩信   c.彩铃  d.手机广播信息   e.手机摄影   f.手机报纸  g.手机小说   h.手机电影/电视   i.游戏   k.gprs   l.手机交友

12.您觉得手机对你的生活来说:

a.很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比较不重要 e.一点都不重要

13.您作为顾客,希不希望厂家配送配套的手机套、手机链?

a.希望 b.不希望

14.您希望手机厂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a.校内维修    b.学生专卖店 c.手机专卖店

15.请简单描述您理想中的手机

第二部分 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一)根据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6%、摩托罗拉18%、三星25%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二)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作为学生我对这个群体做了一些了解,对于我们共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手机市场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抢占市场。下面我们就来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1. 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1) 没有经济收入;

2) 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

4) 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朋友的影响。

5) 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烟草消费;影响因素

In habitant tobucco consumption levecanf in fcuence factor.

LU Jian-Yi,LIU Jian-Xun,ZHANG Yue-zhong,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and Preven tion in Gong yi,451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omprehends the Zhengzhou inhabitant tobacco expense condition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 So a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tobacco controls.Methods The tobacco consumer of 20 different places of six kinds has been selected stochastically in Zhengzhou, Using the unified questionnaire, the interceptio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n by the investigator who received specialized training. The investigation data be record with EPI 3.01 and carri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the software of SPSS10.0.Results Individual month of tobacco expense of Cigarette consumer is average 181.77 Yuan, accounts for individual month of income 6.64%,the family average month expense is 267.42 Yuan, accounts for the family month income 3.01%.81% buyer is uses in oneself expending,15.2% is helps the family member or the friend purchases,3.8% is uses in seeing somebody off or other reasons. Expends the low-grade cigarette primarily,a 5 Yuan box most accounts for 41.14%. The tobacco consumption level rises along with the household income increase, meanwhile the tobacco change of price, the age, the years of schooling, the marital statu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tobacco consumption level. Discuss The tobacco the harm has known to the health for the people, but Zhengzhou inhabitant tobacco expense condition quite is still serious, develops vigorously controls the smoke health education, the enhancement public place bans opium smoking the management dynamics, promotes the science effective no-smoking method positively, enhances the tobacco price to be helpful to control the tobacco expense and tobacco harm.

【Key words】Tobacco expense; Influence factor

吸烟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郑州市居民烟草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履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5年9月对郑州市六类20个不同场所的烟草消费者进行了拦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居民区、商业区杂货店各2个、居民区、商业区私人烟草专卖点各2个、2个国有烟草专卖店、3个大超市、3个大商场、4个娱乐场所等六类20个不同场所的烟草消费者。

1.2 现场调查方法及内容调查内容包括烟草消费者的一般特征、购烟情况等。

1.3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用EPI 3.01 进行录入,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烟草消费者基本情况

本次共对1 008名香烟消费者进行了拦截调查,其中男841名,女167名,分别占83.4%、16.6%,平均年龄36.74岁。

2.1.2 烟草消费者购烟原因81%的购烟者是用于自己消费,15.2%是帮助家属或朋友购买,3.8%的是用于送人或其他原因。

2.1.3 消费国产烟与进口香烟情况858吸烟者对消费国产香烟与进口香烟情况进行了明确回答,其中844名吸国产香烟,占98.4%,只有1.6%的消费进口烟,说明当今郑州居民的烟草消费以国产烟为主,其中红旗渠品牌消费量最大。选择国产烟的主要因素是烟草的味道、价格和个人习惯。

2.1.4 不同价格香烟消费情况及价格增长对烟草消费者的影响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居民烟草消费水平以中低档香烟为主,其中5元1盒的最多占到41.14%,其次是10元1盒的消费者占21.33%,而10元以上1盒的仅占2.68%, 见图1。

虽然多数消费者认为香烟价格变化,不会对其最常消费的烟草品牌、烟草消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烟草价格上升会使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其他品牌的香烟或戒烟 见表1。

2.1.5消费场所对个人与家庭烟草消费水平的影响购

烟者个人月烟草消费平均181.77元,占个人月收入的6.64%,家庭平均月消费267.42元,占家庭月收入的3.01%。

不同场所的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六类场所中无论个人或家庭均以大商场的消费水平最高,分别为218.58元、350.68元,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店消费水平最低,分别为142.41元、215.65元 见表2。

2.1.6 文化程度对烟草消费水平的影响 随着消费者文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个人或家庭的月均烟草消费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大专以上学历的消费者个人月消费水平增加了41.45%。被调查对象个人月均消费均在家庭月均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均在60%以上,其中大专以上烟草消费者个人消费占家庭消费的69.69% 见表3。

2.1.7 消费者年龄对烟草消费水平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烟草消费水平逐渐上升,到40岁年龄组达最高水平,50岁以后逐渐下降;家庭消费水平到50岁年龄组达最高水平,60岁以上的烟草消费者的家庭消费开始下降。个人消费比重以30岁年龄组最高,达到81.14%,60岁以上年龄组最低仅为51.05%。

2.1.8 婚姻状况对烟草消费的影响 在婚、离异/分居的消费者个人消费明显高于丧偶或未婚人员,特别是未婚的消费者个人月消费水平仅占家庭烟草月均消费的53.69%,而离异/分居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达到82.12%。

2.1.9 家庭收入水平对烟草消费水平的影响 无论是个人和家庭烟草消费月均水平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升高,收入>5 000元的家庭个人消费是家庭收入

3 讨论

吸烟是恶性肿瘤、脑卒中、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造成居民疾病负担上升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流行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列入重点控制领域。加强对烟草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履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导公众戒烟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全球11亿吸烟者有3.5亿在中国,其中青少年烟民达5 000万,中国2000年有近100万人死于烟草所致的疾病,但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目前的烟草流行趋势,未来50年中国将面临着烟草使用带来的巨大的健康危害[1]。中国目前存在吸烟低龄化的倾向,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1.1%。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烟草消费者开支吸烟的平均年龄17.9岁。

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烟草消费者购烟主要用于个人消费,而帮助他人或其他原因购烟的仅占19%,烟草消费者的吸烟率为85.6%,不同购烟场所的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对健康有害已为绝大多数消费者认知,但是购烟者的吸烟率居高不下,在购烟者的工作场所或工作场所室内有禁烟规定的比例只有36.2%~40.6%,昭示我们公共场所控烟措施的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烟草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收入的影响较为明显,烟草消费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从不同购烟场所的消费水平看,个人消费大商场居第一位,这可能与购买香烟品牌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大商场出售低价位的香烟较少。高学历烟草消费水平较高可能与个人的收入、吸烟量和社会地位有关,大专以上每天平均吸烟量为19.7支高于其他人群。30~40岁年龄组的人群个人的消费水平较高,可能与生活压力较大和社会活动较多有关。

大力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加强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力度,积极推广科学有效的戒烟方法、提高烟草价格有助于控制烟草消费、控制烟草危害。

参考文献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10篇

下午好!我是金融学专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师。下面我就论文的相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民收入连续几年获得稳定增长,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当前,农村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农村,而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本课题通过分析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策略,可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使我国农村需求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实现繁荣。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农村消费信贷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应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当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定性的研究阻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从调研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情况入手,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状况,针对制约我国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和农村消费需求和消费信贷需求的特点,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状况,指出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缺少足够的信贷支持,从侧面说明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现状,提出目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还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落后于经济的变化发展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开拓创新,推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等若干对策。

与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创新的之处是对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11篇

摘 要:作为高考的常考题型,推论式选择题要求学生能根据已知信息或命题推出新的命题或观点。本文在研究近年高考真题的基础上,把推论式选择题分为“由表及里”、“由因推果”、“以果溯因”、“问计寻策”、“比较择优”、“归纳主题”等六类,并相应地提出每一类型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推论 选择题 类型 解答

何小阳,男,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中学一级教师;范淑娟,女,福建省泉州现代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经常出现推论式选择题,如2011年北京卷第35题、广东卷第25题,2012年福建卷第30题、北京卷第35题,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第15题、北京卷第30题,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第13题、广东卷第27题、山东卷第27题、安徽卷第1题、北京卷第32题、天津卷第3题、福建卷第33题等。作为高考的常考题型,推论式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命题推出新的命题、观点,这既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能力,又突出考查了学生逻辑、辩证和发散思维等能力,体现了高考素养立意的命题思路。为提高今后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高考真题为范本.对推论式选择题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一、“由表及里”类

“由表及里”类推论题是指要求学生由外在的现象推论内在的本质,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该类型题往往通过文字、数字或图表等情景揭示某种社会现象,要求学生对该现象能反映、说明的道理和观点进行正确的推论。

【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工13)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答“由表及里”类推论题,首先应正确获取和解读情景信息,能够从题干的情景中获取正确推论的有关信息,情景若是以图表或数字呈现的,应把数字语言、图表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实现由定量到定性的转换。如本题,变化图反映的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形,其中人均用于日用品的消费支出增长率稳中有降,而人均用于奢侈品的消费支出增长率则不断提高。其次,运用所学知识对解读的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理解和判断,从而为推论出其隐藏的深层次、本质性的问题做准备。最后,对题肢进行甄别,通过排错、排无关联,选出正确答案。如本题以消费支出变化作为主题,可调动的知识主要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该国日用品及奢侈品消费支出都增长但增长率有差异,意味着该国居民享受资料的消费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这些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变化是无法说明消费观是否理性及收入差距是否扩大。最后,通过对照题肢,排除无关题肢,能够从这些变化推论出的内在观点是③④,正确答案为D。

二、“由因推果”类

如果某个现象的存在会引起另一现象的产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联系,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另一现象引发的现象叫做结果。“以因推果”类推论题就是指从被研究现象出现之后才发生的各个情况去推论它可能的结果。该类型往往以文字或图表数据揭示某种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推论该现象可能引起的影响。

【例2】(2014天津卷3)根据下图判断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推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C.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解答“以因推果”类推论题,首先应确定题干所揭示现象的内容或实质。其次,依据所学知识,确定题干的现象与哪一个或哪几个题肢间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存在着上一环与下一环的传导关系。最后,根据因果逻辑关系,选择正确选项,排除错误、无关或因果倒置的选项。如本题,题干所揭示的是2014年以来同量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总体呈增多趋势,这表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美元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它会引起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提高,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同时引起进口商品的成本提高,不利于我国进口。因此,符合题干所揭示的现象及因果逻辑关系的是D。

三、“以果溯因”类

“以果溯因”类是对“由因推果”类的倒置,要求从被研究现象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各个情况中去寻找它的原因。该类型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引起题干所揭示现象的发生或变化的原因、情形进行推论,题肢与题干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例3】(2014福建卷33)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l向S2平移(

)

①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

②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

③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

④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与“以因推果”类相类似,解答“以果溯因”类推论题,首先应明确题干所揭示现象的实质,即是什么现象的问题。其次,对照题肢,依据所学知识,确定哪一个或哪几个题肢所列情形与题于现象之间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最后,根据因果逻辑关系,做出正确选择。如本题,题干曲线图的变化所揭示的是M商品在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需求曲线由Sl向S2移动,即消费需求减少。接下来,对题肢逐个排查,寻找符合关系的。当M商品是汽车时,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商品,在一般情况下,汽油价格上涨,人们对汽油的消费需求会减少,这会引起人们对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的需求也减少;当M商品是大米时,面粉与大米是互为替代品,在一般情况下,面粉价格下跌,人们对面粉的需求量会增加,这会引起人们对大米的需求减少;当M商品是商品房时,在一般情况下,房贷利率下调,购房成本降低,会引起人们的购房需求增加;当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时,在一般情况下,会引起M商品价格上涨,这不符合曲线图所反映的M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形。因此,能与题干构成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是①②,正确答案为A。

四、“问计寻策”类

“问计寻策”类推论题是指由某种现象或问题推论出解决的对策或合理的行为选择。该类型要求学生以题干呈现的现象或问题为前提条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从备选题肢中推论对策,解决问题。

【例4】(2011广东卷25)2011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是(

)

A.增加现期消费

B.提前归还债务

C.持有债券

D.增加储蓄

解答“问计寻策”类推论题,首先应明确现象、发现问题。其次,应明确作答的主体限定、知识限定及目标任务。然后,根据知识范围、主体、目标任务,综合运用知识推论出解决的对策或合理的行为选择。本题题干反映CPI上升、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的现象,这说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纸币贬值、物价还会继续上涨的问题。限定主体为消费者,目标任务应是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如何尽量减少损失。根据消费者如何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尽量减少损失这一目标任务,对题肢逐个分析。A项“增加现期消费”,即将未来要购买的商品提前购买,以防未来物价继续上涨、纸币继续贬值,这是合理的经济行为选择,故A项正确。通胀有利于债务人,因为纸币贬值,同等数量的纸币的购买力低于通胀前,因此通胀预期日益强烈,延迟归还债务更加划算。故B项排除。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若债券利率和储蓄利率不变,债券收入和储蓄收入会相对减少,如果债券利率和储蓄利率低于通胀率,消费者的实际收益将为负值,因此C、D项也排除。

五、“比较择优”类

比较就是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高下或异同。“比较择优”类推论题往往将比较的内容以文字或图表形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发现对象本身的变化或对象之间的异同,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做出合理的推论与较优的选择。

【例5】(2014安徽卷1)读下图。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甲乙两国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

)

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答“比较择优”类推论题,关键是要审读信息,准确发现“比较的主体、比较的内容、比较的方式、比较的标准、比较的目的”。比较的主体既可以是同一个对象,也可以是对象之间;比较的内容指比什么,在哪些方面比;比较的方式分横比与纵比;比较的标准即比较的依据,以什么为衡量尺度;比较的目的即为了什么而比,这几个方面对做出正确推论与较优选择具有指向性作用。如本题,比较的主体是甲国与乙国,比较的内容是粮食生产与肉类生产,比较的方式是横比,比较的标准是劳动生产率,比较的目的为了更好发挥相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与贸易。观察图表,对比甲乙两国粮食与肉类的劳动生产率可知,甲国生产粮食与乙国效率较接近,而生产肉类的效率则远远不及乙国。因此,可推论出:在对外贸易中,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更具比较优势。对乙国而言,乙国生产肉类的效率是甲国的两倍,而生产粮食的效率与甲国差不多。因此,可推论出:在对外贸易中,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更占优势。可见,正确答案为B。

六、“归纳主题”类

所谓“归纳主题”类推论是指以个别性、特殊性的现象为前提,要求推论出一般性、共性的主题。该类型的题干提供了某些现象,要求对它们的共同主题进行推论,题干的材料与题肢的观点之间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例6】(2014山东卷27)某同学为一次政治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据此推断,该次政治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 )

A.政党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SAS;k均值算法;校园一卡通;消费分析

数据挖掘使用一定的算法从实际应用数据中挖掘出未知、有价值的模式或规律等知识,整个过程由数据准备、数据挖掘、模式评估、结果分析和运用知识等步骤组成[1]。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校园一卡通系统中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但系统缺少相应的分析工具,无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因此,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消费情况和消费行为,了解学生之间消费的差异性,为学校制定各种奖励政策提供依据。

1 目标与设计方案

1.1 设计目标

文章以山东某高校2014年4月校园一卡通消费数据为基础,利用SAS软件,采用聚类分析,对学生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文章目标为通过对消费数据的聚类分析,学习学生的月消费金额、消费次数,掌握学生消费规律,了解学生之间消费的共性和差异性,总结学生的高、中、低消费情况,为学校制定各类政策提供依据。

1.2 k均值算法

根据给定的n个对象或者元组的数据集,构建k个划分聚类的方法。每个划分即为一个聚簇。该方法将数据划分为k个组,每个组至少包括一个对象,每个对象必须属于且只属于一个组[2]。

k均值算法[2]如下:

(1)将所有对象随机分配到 k个非空的簇中。

(2)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并用该平均值代表相应的值。

(3)根据每个对象与各个簇中心的距离,分配给最近的簇。

(4)转到2,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准则函数或者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可以是以下任何一个:没有(或者最小数目)数据点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没有(或者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误差平方和(SSE)局部最小。

1.3 方案设计

文章设计方案分为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结果分析三部分。其中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探索、数据填缺。

2 数据处理

数据获取:

原始数据来自于校园一卡通2014年4月份数据。定义10:30之前为早餐时间,10:30-14:30为午餐时间,14:30以后为晚餐时间,在以上时间段内的消费行为视为1次消费,文章共获取35196条数据。数据属性包括:姓名、性别、学生所在院系、月消费总额、月消费次数、月消费平均额度、早餐消费总额、早餐消费次数、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消费总额、午餐消费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晚餐消费次数、晚餐平均消费额,如表1所示。

3 数据探索

文章中用于聚类分析的消费属性包括:月消费总额、月消费次数、月消费平均额度、早餐消费总额、早餐消费次数、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消费总额、午餐消费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晚餐消费次数、晚餐平均消费额,以上属性均属于连续变量。数据探索包括变量压缩、数据标准化。变量压缩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解决变量的共线性问题,数据标准化将花费等属性进行标准化,从而保证聚类过程的准确性。

3.1 变量压缩

变量压缩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解决变量的共线性问题,变量压缩结果如图1所示。

经过分析后,系统最终将变量分为5类,在每组中,我们使用1-R?鄢?鄢2Ration属性最小的值所对应的变量,所以最终决定使用午餐消费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平均消费额变量作为聚类属性。

3.2 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是解决变量之间不同单位、不同变异程度的问题,在文章中午餐消费次数单位为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平均消费额单位为元,所以在SAS软件中采用极差方法对午餐消费次数、午餐平均消费额、晚餐消费总额、早餐平均消费额、午餐平均消费额进行标准化。

4 聚类

采用SAS中两步聚类过程,首先采用快速聚类将数据聚类成50类,然后对50类进行聚类分析。根据业务分析,最终确定取聚类个数为5类。

5 结果分析

聚类结果后共将分为5类,图2为聚类后的各项数据指标,包括各个聚类的人数、均值花费、最大花费、最小花费等。从聚类中分析,人员主要集中在两类中,可以看到以下结论:

第一类聚类包括18650人,早餐、午餐、晚餐平均消费16、22、22次,平均消费5-6元。此聚类中人数占总人数的53%,消费情况适中,此类人员多在校内就餐,因此食堂在日常运营中保持目前的操作情况即可,另外可以推出5-6元套餐用来提高销售额;

第二类聚类包括512人,早餐、午餐、晚餐平均消费19、15、11次,平均消费7-8元。由于此类人员午餐晚餐消费次数较低,但平均消费额度较高,因此可以判断此类人员多数在校外就餐,因此食堂在日常运营中可以推出7-8元的套餐,提高食物质量,以吸引这部分学生;

第三类聚类包括16029人,早餐、午餐、晚餐平均消费7、10、7次,平均消费6-7元。此聚类中人员占45.5%,由于此类人员午餐晚餐消费次数较低,但平均消费额度较高,因此可以判断此类人员多数在校外就餐,因此食堂在日常运营中可以推出6-7元的套餐,提高食物质量,以吸引这部分学生;

第二、三类人员多在校外就餐,但第三类人数占有率较高,因此应针对这部分学生制定相关策略,提高校园内就餐率。

通过聚类发现学生的平均消费额度在5-7元之间,消费低于此额度的学生可视为低消费人员,学校可以针对此情况制定补助政策。

6 结束语

通过对学生的月消费信息进行聚类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行为以及学生之间的消费差异,商户可以针对学生的消费额度制定相应的消费策略,为学校制定各种政策提供相应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佳.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黄雯.数据挖掘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3]欧阳烽.基于SAS的Web使用日志用户聚类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

[4]王哲.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

[5]乌文波.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电子商务潜在客户[D].浙江工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仲晓芳(1984-),女,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女子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

张义(1983-),女,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理工大学,在校研究生,数据管理与数据安全。

庞胜楠(1987-),女,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女子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互动研究。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西部;农户;收入;消费

一、前言

2009年,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包括提高农产品补贴、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一系列刺激农民消费需求的政策。然而,一些学者对这些措施是否应该实施表示了疑虑,如复旦大学张军教授在《经济参考报》撰文称“由于中国统计制度的缘故,内需不足的情况被大大地高估了”,并进而认为中国不存在所谓的“内需不足”。华中科技大学的贺雪峰教授认为“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将会使农民陷入更大的贫困”。这些善意的提醒使我们注意到了刺激消费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从理论上讲,负面效应的大小与农户的富裕程度、消费去向有重要的关系,如贫困的家庭将生产资金用于购买奢侈消费品,将会对下一年度的生计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情况就会不同。将所有农户视为一个整体去判断消费政策的优劣无疑是不合适的。

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及农户非农活动和外出务工活动的增多,农村中农户收入不平等状况在加剧,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层。目前,在大多数文献中,划分社会层级的主要工具是职业及收入,一些研究表明高收入阶层由于基本消费都已得到满足,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阶层受收入限制,潜在消费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消费倾向也较低。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应高于其他收入阶层,是消费的主体(李春玲,2007)。然而,以职业及收入划分农村的阶层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农户在消费模式上有非常谨慎的特征,面对未来不可预期的灾难,往往有大量的预防性储蓄,收入状况并不能反映家庭的生活实际(邰秀军等,2009);二是目前农户家庭的收入越来越多样化,使收入情况难以厘清,用收入作统计指标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因此,选择职业地位和收入水平作为社会分层的主要指标,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已有的社会分层研究成果中,消费分层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李培林、张翼,2000;李春玲,2007)。消费分层作为一个与社会地位密切相连的替代指标,更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分层的实际状况。在食品、衣着、住房、用品、交通、闲暇等各个消费领域,目前消费分层体系都真实地存在着(马林芳、王建平,2007;李怀、程华敏,2010)。因此,本文将同时选择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作为农民分层的依据,对样本户家庭的资产状况、生计策略及其后果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了解不同生活状态农户家庭的消费潜力及政策影响,并探讨有效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途径。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山西师范大学“农户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课题组和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农户生计和环境”课题组于2010年元月联合在陕西省安康市山区的农户调查,调查提供了安康市3个县36个行政村1106户家庭在人口统计、资产、收入、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方面的详细数据。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发展在于同时使用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对样本农户进行了分层,并使用这两种分层的结果对处于不同层级农户的资产结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比较分析。本文内容包括五部分,其后续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设计,包括调查地、调查过程的简要说明、调查数据的简要描述和数据的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是对收入分层后农户资产、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第四部分则使用消费分层对农户资产、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一部分对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的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给出了简要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二、收入分层的分析结果

本节将人均收入5000元以下,人均收入5000元-10000元和10000元以上的农户界定为低收入户、中收入户和高收入户,并对全部样本分成三类子样本,比较分析其资产结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特征。

(一)不同收入层农户收入结构的比较

在前期的试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由于山区气候特点,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油菜、小麦和玉米;非农收入主要包括养殖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政府发放的各种补助及其他收入。不同收入层农户收入结构的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1可知,在农户的农业产量方面,三个收入层农户的玉米平均产量都较多,接下来产量顺序依次是水稻、小麦、油菜。在农户的非农收入来源方面,三个收入层农户都是外出打工所占的收入最高,分别为6232.43元、16069.61元和27288.58元,都占到全部非农收入的60%以上。从各种补贴来看,低收入层获得补贴的比例比高收入层的要多,这可能和政府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关。在其他收入来源中,明显高收入层在这方面所得收入要多于中、低收入层农户,这可能是因为高收入层农户手中有些能够提供其他经营活动所用的本钱,从而能够获得一些其他经营性收入。

(二)不同收入层农户消费结构的比较

在问卷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农户在2009年的各种消费支出,不同收入层农户消费结构的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家庭月食品消费上,三个收入层农户在食品上的消费差异不大,月消费都在500元左右。在家庭年生产性消费上,随着收入层的提高,对生产的投入增大,分别为716.74元、746.28元、873.02元。

从家庭年消费情况来看,三个收入层农户的消费用在盖房、家电上最多,其他消费项按照投入的多少排序也多相同,依次是人情往来的礼金、子女上学、医药费、服装娱乐、生产技能培训。在目前家中的最大支出方面,三个收入层农户的收入花费最多的都是建房,所占比例分别为55.85%、60.80%、54.36%;接下来是子女上学的花费占到第二位。这说明了调查样本中的农户在消费结构方面,用于固定资产的花费比例过大,这可能会影响到消费结构中其他方面的消费,至于是否有影响、影响大小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农户一年当中花费最多的事情上,三个收入层关于子女上学、盖房、请客送礼方面的花费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用于看病的花费。调查样本中的农户在教育、医疗等上的开销仍比较大,这可能与农村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太完善有一定关系。另外请客送礼方面花费大说明在某种程度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会增加对交往性消费。

三、消费分层的分析结果

本节将家庭月食品消费300元以下,家庭月食品消费300元-500元之间和家庭月食品消费500元以上界定为低消费户、中消费户和高消费户,并将全部样本分为三类样本户,比较分析其资产结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特征。

(一)不同消费层农户收入结构的比较

不同消费层农户收入结构的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不同家庭食品月消费区间的农作物总产量无明显趋势,其中玉米产量较多,产量分别为588.11公斤、664.22公斤和597.31公斤。尤其是要注意的是食品月消费500元以上家庭的小麦平均产量为120公斤,与前两项相比明显降低。对于第二项非农业收入,家庭食品月消费与非农业有明显的正向关系,即家庭的非农业收入越高,家庭食品月消费额也越多。其中,三个消费层中都是外出打工收入所占数额最高,分别为12196.27元、12196.48元和14073.94元。

(二)不同消费层农户消费结构的比较

不同消费层农户消费结构的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家庭月食品消费上,三个消费层月消费平均额分别为233.32元、452.80元和766.83元。在家庭年生产性消费上,随着消费层的提高,对生产性消费的投入增大,分别为667.58元、697.84元和860.06元。

从家庭年消费情况来看,三个消费层农户的消费用在盖房、家电上最多,其他消费项按照投入的多少排序也多相同,依次是人情往来的礼金、子女上学、医药费、服装娱乐、生产技能培训。在目前家中的最大支出方面,三个消费层农户的收入花费最多的都是建房,所占比例分别为51.72%、55.42%和61.69%;其次是子女上学的花费占到第二位。这点说明了调查样本中的农户在消费结构方面,用于固定资产的花费比例很大,这可能会影响到消费结构中其他方面的消费,至于是否有影响,影响大小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农户一年当中花费最多的事情上,三个消费层关于子女上学、盖房与请客送礼方面的花费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用于看病的花费。调查样本中的农户在教育、医疗等的消费仍比较大,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当前农村中的消费热点。

四、结论和政策启示

目前,随着中国农村农户生计形式多样化的发展,农户间资产、收入、消费的不平等状况在加剧,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社会分层。传统的使用职业或收入分层方法已不能满足于对中国现阶段农户研究的需要。本文同时使用了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方法,利用陕西省安康市3个县1106户山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的资产结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使用收入分层的研究发现,不同收入层的农户在所拥有的住房面积、住房结构、电视、洗衣机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所拥有的电冰箱、空调、电脑等资产上存在着差异,高收入层农户的拥有比例要多于低收入层农户的拥有比例;在收入结构上,高收入层无论是农业收入的平均值还是非农收入的平均值都要高于低收入层;在消费结构上,高收入层和低收入层在食品消费上并没有差异,但在耐用品消费、子女上学、医药费、社会交往、娱乐和培训上都表现出了差异,其中,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子女上学的支出反而减少,这可能是因为家庭收入高的家庭需要依赖于子女的工作。另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耐用品(如盖房或购买家电)的消费会很明显的增加。使用消费分层的研究发现,高消费层和低消费层在目前所拥有的住房面积、住房结构和电器上并没有差异,但在交通工具如摩托车、电动车上存在着差异,高消费层的农户拥有的比例要高于低消费的农户;在收入结构上,不同消费层在农业收入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非农业收入上,高消费层农户在养殖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等收入上明显要高于低消费层农户。在消费结构上,高消费层的各子项目的消费水平均要高于中低消费层的消费水平。

尽管本文的研究只是对现有社会分层研究的一个补充和新的尝试,但本文的结论对现有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仍有启示。目前,政府在农村消费市场上的“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等政策并没有区分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依据本文的结论可以在商品结构上做出有差别优惠的新尝试,如对于低收入和低消费层次的农户,在电视、洗衣机等目前有较高普及度的电器中给予较高的补助,对于高收入和高消费层次的农户,在电脑、空调等目前农村还不是很普及的电器中给予补助。另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随着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户的住房消费会大幅增长,因此,适时开展农村的住房信贷也可能是未来消费政策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学者们关于农村消费市场是否需要刺激的学术讨论提供初步的证据,研究发现,不同阶层的农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家庭依据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确定了消费去向。因此,本文的研究并不支持一些学者认为刺激消费政策对农民有害的观点,当然,在进一步的实证之前,对这一观点仍需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李怀,程华敏.消费分层:一个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j].江汉论坛,2010(1).

2、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j].中山大学学报,2007(7).

3、李培林,张翼.消费分层:启动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4、邰秀军等.中国农户谨慎性消费策略的形成机制[j].管理世界,2009(7).

5、马林芳,王建平.消费分层:社会发展视野中的社会分层[j].广西社会科学,2007(11).

6、我们真相信国内消费不足吗?[eb/ol].凤凰网,2009-12-31.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对数多元回归

消费活动是可以量化的需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探讨、分析社会消费水平的规律,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消费水平的研究,经济学中有著名的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即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本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对于影响消费水平变动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探究,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模型设定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衡量。对于消费水平,常用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等变量去衡量。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能更准确、全面的反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现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而需要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78年可比价格计量的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做回归分析。所以选用“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去衡量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数据的选择。本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变化趋势,因此选择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同时为了减小价格因素的影响,采用对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因此以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必须要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除此以外,根据经济理论,还有众多因素可能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最重要的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它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扩张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的。但是,为了减小价格因素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而需要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78年可比价格计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人民财富、社会总资产增加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扩大再生产的必然要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直接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失业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反映整体经济状况,从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因此,本文将“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模型形式的设计。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设计模型,考虑到数据间的差距较大,所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Y)与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进行回归分析,并将方程形式设定为一次对数回归模型。

数据来源

本文获取1978-2009年各指标的数据,如表1所示。

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根据本文建立的模型:

InYt=β1+β2InX2t+β3InX3t+β4InX4t+β5InX5t+β6InX6t+β7InX7t+ut

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回归方程:

(二)模型检验

经济意义的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37613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014395%;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292557%;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减少0.019675%;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登记失业率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减少0.022774%;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118284%。解释变量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同,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统计推断检验。拟合优度:从回归结果看R2=0.998564 R2=0.998219,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t检验。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25时得临界值2.060。其中,InX3、InX4、InX5、InX6系数t统计量的绝对值小于临界值,说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InX2、InX7系数t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说明“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F检验。给定α=0.05,在F分布表中的自由度为6和25的临界值约为3.05,由表中得到F=2896.829大于临界值,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联合起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由回归结果看出,该模型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显著,但是当α=0.05时,X5、X6系数的t检验不显著,这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部分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分别做lnYt对lnX2t、lnX3t、lnX4t、lnX5t、lnX6t、lnX7t的一元回归,回归结果表明lnX3t、lnX5t、lnX6t引起多重共线性,应予剔除。最后修正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回归结果为:

异方差检验。Goldfield-Quanadt检验。分别按照解释变量lnX2t、InX4t、lnX7t的递增型排序,构造样本容量n=12的子样本区间,用OLS法得到结果后,定义样本区间为21-32,用OLS法得到结果,根据结果计算F统计值,分别为1.185597、1.758101和1.778105,在α=0.05下,各F统计值均小于临界值F0.05(8,8)=3.44,所以不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White检验。用EViews作White检验,辅助回归模型中有交叉项,得到检验结果。由White检验知,在α=0.05下,查χ2分布表,得到临界值χ20.05(6)=12.5916,比较计算的χ2统计量与临界值,因为nR2=5.748802小于χ20.05(6)=12.5916,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自相关检验。图示检验法。用EViews作残差图,如图1所示。从残差图中可以看出模型中存在自相关,故模型中t统计量和F统计量的结论不可信。DW检验。从回归结果得到DW=1.126316,n=32,k=3,取显著性水平α=0.05,查DW统计表可知dL=1.24,dU=1.65,模型中dL

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修正,使用Yt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得到Yt=0.3364805Yt-1,可知ρ=0.364805,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

对广义差分方程进行回归,由回归结果可得回归方程为:

其中,lnY*t=lnYt-0.364805lnYt-1,lnY*2t=lnX2t-0.304805lnX2t-1,lnX*4t=lnX4t-0.364805lnX4t-1,lnX*7t=lnX7t-0.364805lnX7t-1。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减少了1个,为31个。查5%显著水平的DW统计表可知dL=1.23,dU=1.65,模型中DW=1.638179

由回归结果可得新的回归方程为: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再减少了1个,为30个。查5%显著水平的DW统计表可知dL=1.21,dU=1.65,模型中DW=1.775741>dU,说明广义差分模型中已不存在自相关,不必再进行迭代。同时可见,R2、t、F统计量也均达到理想水平。

由差分方程式有:

β1=2.013408/(1-0.364805)*(1-0.496598)=6.296653,

β2=0.299817/(1-0.364805)*(1-0.496598)=0.937636,

β4=0.207438/(1-0.364805)*(1-0.496598)=0.208487,

β7=0.154054/(1-0.364805)*(1-0.496598)=0.145599.

所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模型的最终结果为:

lnYt=6.296653+0.937636lnX2t+

0.648733lnX4t+0.481782lnX7t

协整检验。用EViews对lnX2t序列、InX4t序列、InX7序列和lnY序列做ADF检验,结果表明,均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对InX2t的一阶差分序列、InX4t的一阶差分序列、InX7t的一阶差分序列和InY的一阶差分序列做ADF检验,结果表明,均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继续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对ut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结果如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τ检验统计量值为-4.821812,小于相应临界值,从而拒绝H0,表明回归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InX2t、InX4t、InX7t和In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消费水平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

InYt=β1+β2InX2t+β4InX4t+β7InX7t+γut-1+εt

用OLS法估计误差修正模型,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

上述结果表明,模型中存在自相关,会夸大所估计参数的显著性,但误差项的t统计量不显著,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取决于上一期消费水平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系统不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结论

本文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受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还受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因素的影响。

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确实存在影响,这是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本文研究结果同样反映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政府可以通过增加低收入者、无劳动能力者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越高。通过增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本文未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证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城市登记失业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影响可能过于间接而被剔除。虽然模型的建立在理论上来讲是合理的,但是还有贫富差距、人口结构等因素没有考虑,所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模型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Olivier Blanchard.宏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袁原,王新国.新疆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1(4)

4.吴蓓蓓,陈永福,于法稳.基于收入分层QUAIDS模型的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4)

5.杨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

6.王玲玲,马骁.我国民用汽车需求的计量经济模型及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1)

7.朱振亚,张小青.经济转型期城乡居民消费地区间非均衡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4)

8.辜予薇,易昆南.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8,28(4)

9.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消费;农民工;影响因素

消费,是指“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对农民工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消费是农民工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和生产技能而消耗的物质财富。从而在分析农民工消费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农民工的可支配财富,即可供农民工消耗的“物质财富”的数量;二是,农民工的消费选择,即农民工怎样使用这些物质财富,或者说,他们怎样排列其需求满足的顺序。

一、农民工的收入

消费的前提是消费者有可供支配的财富。一般而言,消费者可供支配的财富取决于其收入状况。根据2008年1月的《2007中国农民工(蓝领)报告》显示,2007年国内农民工月收入达到1200元左右,根据全国40个城市30897个有效样本的统计,64.2%的农民工月工资在800~1500元之间,其中有37%的农民工月工资在800~1200元之间,27%的农民工月工资在1200~1500元之间。而“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即月平均收入为1851.7元。也就是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收入比农民工收入高650元或者50%左右。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决定了他们的可支配财富较少,消费选择受 限。

二、农民工的消费构成

农民工的消费构成,反映现实中农民工满足自己需求的情况,是影响其消费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钱雪飞认为,农民工的基本消费构成应该包括房租、水电气费、伙食费、各类管理费、交通费、文化学习费、娱乐费及其他费用八项。严慧在其硕士论文中将农民工的消费分为食品和住房、家庭消费、文化娱乐及通信费用四个方面。严慧所说的家庭消费,包括补贴家用、养育子女和人情往来方面的支出。从钱雪飞和严慧的观点来看,钱雪飞考察的是农民工在工作地的消费,而严慧同时考察了农民工的家庭消费。当然,严慧可能也是出于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比较才考察这一项目。那么问题是,家庭消费属不属于农民工消费中应该考察的内容?如果从农民工打工的动机或目的来看,满足家庭消费肯定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就消费的定义,或者说与满足农民工自身的需求和提高农民工自身的技能来看,农民工的家庭消费更适合作为影响农民工消费的一个因素进行考察,而不是作为农民工消费的一个构成部分进行考察。同时,在钱雪飞的研究中他将房租和水电气费分开进行考察,将伙食费单列;而在严慧的研究中只列食品和住房一项,其中包括了钱雪飞所考察的三项内容。我们则倾向于将房租和水电气费进行合并,作为住房消费进行考察,而伙食费或者说是食品开支,我们则认为以单独进行考察为宜。另外,严慧所考察的人情往来方面的支出,如果单就农民工而言,我们则认为应归入家庭消费,作为影响农民工消费的外部因素进行考察。

因此,我们认为农民工的消费构成应包括住房消费、食品服装消费、医疗消费、通信交通消费、学习培训消费、娱乐消费等几个方面。其中,前四项属于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消费,第五项学习培训消费属于生产性消费,最后一项属于闲暇消费。

三、影响农民工消费的因素

通过上面的考察,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考察影响农民工消费的因素。第一个层面是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这大致决定了农民工最大可能消费的财富的数量。第二个层面是农民工家庭的影响,即农民工的收入除去家庭开支以后,剩下的财富才是自己可以消费的,或者说在自己的收入中要拿出多少供家庭消费,是决定农民工消费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个层面是农民工怎样使用剩下的财富,哪些因素影响农民工自己的消费安排。

1.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

多数研究认为,农民工的收入受到户籍制度、自身素质、工作种类、用工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了农民工进入一些收入较高的行业就业。农民工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职业培训,导致他们不能适应大部分高收入行业的要求。从农民工从事的工作种类来看,研究普遍得出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有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报酬低等特征。另外,农民工就业的非正规性和有些企业明目张胆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等状况,还会造成他们收入的不稳定。这一方面会影响到农民工的直接收入,同时也会让他们在进行消费支出时更加谨慎和保守。

2.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因素

农民工的收入不可能全部用于自身消费。因为他们“不得不把收入的大部分积攒下来寄(带)回家乡,用于家庭的消费”。据王曼的研究,储蓄基于农民工的打工收入的模型为:“储蓄=22.1394+0.606×收入”,并且在王曼的调查中有68.5%的农民工储蓄的目的就是积攒钱财,寄回家盖房子、结婚、供养孩子上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这也说明,即便是在农民工将大部分收入用于家庭消费,农村家庭可用于消费的资金也远少于城市居民。因此,我们认为农民工的家庭状况特别是有无房屋修建计划、是否要结婚或有无将要结婚的子女、有否正在接受教育的儿女(特别是有否正在或将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有无老人需要赡养等情况,是影响农民工消费的重要因素。

3.影响农民工消费的个体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个体消费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打工年限、生活的非家庭化、城镇居民的示范效应发挥不了作用等是影响农民工消费的重要因素。其中,打工年限很可能是通过影响农民工的收入而间接影响他们的消费选择,而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民工的消费可能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通过收入的影响对他们的消费选择产生的作用。另外,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闲暇时间)、工作地点(与市场的距离)等因素,也必定会对农民工的消费选择起到一定作用。

四、讨论和建议

制约农民工及其家庭消费水平的核心因素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农民工家庭的住房开支和教育开支,另外,医疗开支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和社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农民工的消费水平。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技能,帮助农民工进入更高收入行业就业。其次,加强劳动立法和执法力度,特别是加大劳动执法力量,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和足额取得合法收入的权利。再次,打破户籍区隔,促进农民工居住地向城市转移,这样,一方面可以集中农民工的住房开支,提高农民工及其家庭住房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问题。最后,在住房、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对移居城市的农民工家庭给予政策优惠,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

作者单位:潘洪涛 西南大学

陆 林 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