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1篇

感谢我的导师杨成教授,能成为您的学生我一直倍感幸运与自豪。杨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一直激励着我前进!感谢杨老师对学生慈父般的关爱与督促;感谢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感谢杨老师为我们创造各种实践学习的机会;感谢“信传楼403室家的温暖”!我们不会只是成为老师的“孩子”,还要成为老师的骄傲!

感谢我们信息传播学院院长陈琳教授,能够遇到真心为学院负责、为学生负责的院长是我们最大的幸运,感谢老师对我们严格的要求,感谢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感谢您为我们争取来京学习的机会,感谢您每次来京时都要挤出时间与我们几个学生交流,感谢您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教育技术学事业做出的无私贡献!陈老师坚持不懈的精神时时激励我们,也时时警示我们自己的努力仍然不够,自己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会在您的指引下继续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感谢教育技术学术泰斗、精神领袖何克抗教授,是您让我们懂得什么叫“顶天立地”。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吴娟老师、马宁老师、陈玲老师、蔡苏老师、庄秀丽老师,谢谢各位老师对我在实验室学习过程中关怀和帮助;感谢李燕艳老师、傅骞老师在论文开题时给予的意见,同时感谢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教诲!

感谢信息传播学院王太昌教授,每一次与您的畅谈都让我信心百倍。您豁达的人生观会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信传人!谢谢您爷爷般的关怀和鼓励!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感谢信息传播学院的马德俊教授、刘行芳教授、于素云教授、徐明教授、汪颖博士、王帆博士、李子运老师、朱守业老师、黄如民老师,感谢各位老师辛勤的指导和无私的鼓励!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每一位同学,感谢两年来的相伴!感谢北京师范大学2010级教育技术学硕士班的同学们,和你们在一起学习的六门课,我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感谢信传学院2009级教育技术学硕士班的每一位同学,研一在一起上课、学习、游玩,我们同学情永在!感谢陈立钢、殷旭彪两位大哥的鼓励!感谢王斌、艾文斌、吴明超、刘刚、陶秋荣的哥们情谊!感谢室友康红为、王矗,能遇到你们是缘分!感谢许艳丽、张露丹,你们懂得!

感谢学习元小组的每一位兄弟姐妹,感谢杨现民博士如兄长般指点我学习、工作,祝您和您的家人幸福平安,祝您在教育技术学领域有更大的作为!感谢程罡博士指点我们成长,感谢庄君明师兄、王志军师姐的帮助,感谢陈敏、孙晓申、贾勇、宋杰、胡智杰、郑庆思、唐瑶、李山,同在一个小组,大家相处和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感谢杜国、阳秀玉、张非也、肖菁的理解!能和你们在一起学习、工作、研究,是我的福气!

感谢Yang-community的每一位兄弟姐妹,感谢顾玉荣、王蔚、董莉、彭振宇,仍然记得杨老师说的那句话,我们组一下子多了四棵漂亮的小草,需要某朵花好好映衬!(注:09级四位女生同门名字中都包含草字头,唯一的男生成了花朵)希望四位早日找到人生伴侣,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

感谢丁杰老师、胡永斌老师,感谢两位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感谢王运武师兄和嫂子,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祝福你们!谢谢庆思、郑姝、军国和庆英!特别要感谢高辉、叶荣荣,谢谢你们对我的迁就和包容!一起进入XZNU,一起来到BNU,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里面的艰辛!衷心祝福你们找到好的工作!

感谢宗文,闫寒姐,你们不厌其烦的听我讲陈谷子烂芝麻,帮我不断认识自己!感谢宏钰,我们互相解开心结,互相鼓励!感谢慧璐、小虫,注定一生最懂彼此!感谢有你!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感谢赋予我生命,感谢对我的教诲,感谢不辞辛劳的为我和弟弟提供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谢谢你们教我认识每一个字,学会说的每一句话,教会我每一个做人的道理!还要谢谢小我七岁的弟弟程星宇,姐姐相信你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所长!我爱你们,不论今后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坦然的去面对,开开心心生活!谢谢你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借用居里夫人的一句话表达我当前的心情: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2篇

感谢我的导师杨成教授,能成为您的学生我一直倍感幸运与自豪。杨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一直激励着我前进!感谢杨老师对学生慈父般的关爱与督促;感谢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感谢杨老师为我们创造各种实践学习的机会;感谢“信传楼403室家的温暖”!我们不会只是成为老师的“孩子”,还要成为老师的骄傲!

感谢我们信息传播学院院长陈琳教授,能够遇到真心为学院负责、为学生负责的院长是我们最大的幸运,感谢老师对我们严格的要求,感谢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感谢您为我们争取来京学习的机会,感谢您每次来京时都要挤出时间与我们几个学生交流,感谢您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教育技术学事业做出的无私贡献!陈老师坚持不懈的精神时时激励我们,也时时警示我们自己的努力仍然不够,自己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会在您的指引下继续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感谢教育技术学术泰斗、精神领袖何克抗教授,是您让我们懂得什么叫“顶天立地”。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吴娟老师、马宁老师、陈玲老师、蔡苏老师、庄秀丽老师,谢谢各位老师对我在实验室学习过程中关怀和帮助;感谢李燕艳老师、傅骞老师在论文开题时给予的意见,同时感谢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教诲!

感谢信息传播学院王太昌教授,每一次与您的畅谈都让我信心百倍。您豁达的人生观会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信传人!谢谢您爷爷般的关怀和鼓励!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感谢信息传播学院的马德俊教授、刘行芳教授、于素云教授、徐明教授、汪颖博士、王帆博士、李子运老师、朱守业老师、黄如民老师,感谢各位老师辛勤的指导和无私的鼓励!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每一位同学,感谢两年来的相伴!感谢北京师范大学2010级教育技术学硕士班的同学们,和你们在一起学习的六门课,我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感谢信传学院2009级教育技术学硕士班的每一位同学,研一在一起上课、学习、游玩,我们同学情永在!感谢陈立钢、殷旭彪两位大哥的鼓励!感谢王斌、艾文斌、吴明超、刘刚、陶秋荣的哥们情谊!感谢室友康红为、王矗,能遇到你们是缘分!感谢许艳丽、张露丹,你们懂得!

感谢学习元小组的每一位兄弟姐妹,感谢杨现民博士如兄长般指点我学习、工作,祝您和您的家人幸福平安,祝您在教育技术学领域有更大的作为!感谢程罡博士指点我们成长,感谢庄君明师兄、王志军师姐的帮助,感谢陈敏、孙晓申、贾勇、宋杰、胡智杰、郑庆思、唐瑶、李山,同在一个小组,大家相处和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感谢杜国、阳秀玉、张非也、肖菁的理解!能和你们在一起学习、工作、研究,是我的福气!

感谢Yang-community的每一位兄弟姐妹,感谢顾玉荣、王蔚、董莉、彭振宇,仍然记得杨老师说的那句话,我们组一下子多了四棵漂亮的小草,需要某朵花好好映衬!(注:09级四位女生同门名字中都包含草字头,唯一的男生成了花朵)希望四位早日找到人生伴侣,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

感谢丁杰老师、胡永斌老师,感谢两位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感谢王运武师兄和嫂子,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祝福你们!谢谢庆思、郑姝、军国和庆英!特别要感谢高辉、叶荣荣,谢谢你们对我的迁就和包容!一起进入XZNU,一起来到BNU,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里面的艰辛!衷心祝福你们找到好的工作!

感谢宗文,闫寒姐,你们不厌其烦的听我讲陈谷子烂芝麻,帮我不断认识自己!感谢宏钰,我们互相解开心结,互相鼓励!感谢慧璐、小虫,注定一生最懂彼此!感谢有你!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感谢赋予我生命,感谢对我的教诲,感谢不辞辛劳的为我和弟弟提供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谢谢你们教我认识每一个字,学会说的每一句话,教会我每一个做人的道理!还要谢谢小我七岁的弟弟程星宇,姐姐相信你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所长!我爱你们,不论今后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坦然的去面对,开开心心生活!谢谢你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借用居里夫人的一句话表达我当前的心情: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3篇

1.1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主要突出科教结合,通过学科前沿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着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是与行业紧密结合,突出职业导向,考核及评价与行业资格标准尽可能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研究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专业知识应用的职业能力。总之,在素质结构方面,两者是科学家与实干家的区别,从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来说,是开展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

1.2学习要求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要求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承担本学科的科研、教学(或)临床工作,具有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学位论文要求的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专业技能实践,以增强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硕士研究生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应基本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达到执业中药(药)师注册申请的专业技术要求;能胜任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注重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及训练,同时亦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科研工作,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任职能力考核,任职能力考核内容须与行业资格标准衔接。

1.3培养方法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实行研究生处、二级学院、学位点共同管理,导师(导师组)全面负责的模式,课程学习所占比例较专业硕士大;专业学位硕士坚持与实践和应用结合,采用“校-企合作”、“政、校、行、企”合作的“双导师制”培养方式,理论课程教育在校内完成,实践环节到产业部门实施,所选的课题要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及服务于社会的实际需求。学分方面学术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学术活动学分为主,专业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实践能力学分为主。设置课程学术学位应根据学科内在逻辑来设置,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者之间的课程结构体现层次性、衔接性和递进式,形成一种纵向深化为主的知识结构,而专业学位应符合专业人士的职业需求,进行多元化综合性教育,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等人文教育。

1.4论文选题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多立足本专业研究领域进行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创造性、理论性,提出新发现、新方法、新理论,解决新问题;而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应紧密结合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对中药产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和研究课题,论文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1.5就业方向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多继续攻读博士,或到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中药学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而专业学位硕士多到生产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从事技术、产品开发、管理与销售、质控监管等工作。

2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及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分析

2.1两种培养类型的意义

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仅是两种不同培养方向的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种重要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种强调学术研究,一种强调应用实践,没有优劣之分。认为专业学位硕士文凭“含金量”不如学术学位硕士,或者认为学术学位硕士不能获得高薪资工作而不如专业学位硕士的观点,都有失偏颇。中药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传承和发展既需要教学科研人才,也需要从事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两种培养方式需要并行共举,不能相互取代。

2.2目前存在的不足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多为单一导师指导研究生,导师知识和精力有限,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学术交流的范围较小,研究生课题研究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了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属于新设学位类型,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较低,培养机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和生源不足,没有成体系的培养模式可供借鉴,从招生选拔的方式到整个培养过程皆因未能走出学术型研究生模式而遭诟病,课程设置多参考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课程的应用性及实践性不强,不符合培养需要,部分课程缺乏相应的教材,仅有学术型的教材或授课教师的讲义或提纲,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和专业实践的偏离。另外作为职业指向性较强的学位类别,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必须与执业中药(药)师资格证书制度紧密联系,目前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更缺乏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2.3改进方向

对于学术学位硕士,应改变目前单一的导师制度,改为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既有利于扩大信息渠道、扩充知识面,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增强学术学位硕士的实践能力,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扩大学术交流范围,给予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对于专业学位硕士,应加大宣传力度,认识到设置专业学位是出于中药学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也是适应国内外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办学机构应各方配合,确保物资经费、师资配备,做好专业学位的相关工作,要充分借鉴国外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先驱院校的经验,立足中药学学科发展现状,突出自身特色,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充分体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规格之间的差异,即使同一门课程也应名同而实异。最后,还需要社会各界推动,实现专业学位硕士学历或学位与国家执业中药(药)师资格的挂钩,推进国际中药职业标准化资格认定。

3结语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11-02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检验学业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从选题到最后成文定稿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来进行思考、研究和撰写提炼,是一项系统的科研工作。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加强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目前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一般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等环节。本文对硕士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计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匆忙,开题把关不严。开题报告是对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首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学位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论文能否做得下去的问题。但目前很多研究生临近开题才与导师协商论文选题,导致开题报告时文献综述不全面,无具体的实施方案,出现选题过大,甚至个别选题偏离本学科范畴的现象。另外,开题报告无统一规范的评判标准,有的考核老师提问随意,缺乏实质内涵,未能切实起到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的作用,开题报告把关不严。

2.中期检查流于形式。中期检查是保证论文研究进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硕士研究生和导师的一种潜在督促。中期检查时一般要求研究生填写中期检查报告,对前一阶段论文所做的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明确后期的研究计划。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往往研究生填完中期报告导师审核签字就算通过,没有组织严格规范的考核,中期检查流于形式。

3.论文撰写研究生态度不端正。研究生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执行者,研究生的态度直接关系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好坏。但目前很多研究生只关心就业,从入学起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就业有关的资格考试或实习中,忽视自己的研究能力的锻炼,对自己的硕士论文要求低。平时很多研究生对科研研究或科研工作处于放松状态,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不够重视,导致硕士学位论文整体结构不合理,工作量不足,实验数据缺乏,格式混乱。甚至有的研究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存在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在学位论文最后阶段,研究生往往对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置之不理,不再花精力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导致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不能提高。

4.导师指导力度不到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学位论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指导作用。但目前高校研究生导师教学和科研压力都比较大,工作忙,经常疏于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有的导师忙于自己的业务,把研究生当作劳动力使用,做一些对提高科研能力帮助不大的工作,使研究生投入学位论文工作的精力不足,导致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合格。有的导师在论文送审前才开始审阅,对不成熟或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不是阻止学生提交评审,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学位论文能通过评审。

5.论文评审制度不完善。学位论文评审一般采用双盲评阅和公开评阅两种方式。双盲评阅一般由学校研究生部将论文送给校外同行专家或对口高校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送审论文中不含研究生及导师的个人信息,评阅专家与论文作者和导师均不了解对方情况。公开评阅由学科或导师直接送给校内外同行专家,送审论文中包含研究生、导师的个人信息。2011年以前,我校一直采用一本双盲评审和两本公开评审相结合的论文评审制度。但是公开评审的评阅方式中,有些评审专家不能充分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对论文总体评价成绩过高,使学位论文评审的公正性缺失。另外,由于学位论文评阅只是模糊的文字表述和论文整体的评价结果,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评阅的难度,影响了客观性。由于公开评审有失公正性,同一论文的评阅成绩,会出现较大区别,使研究生和导师对评价结果产生异议。

二、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改进措施

1.进行选题管理,分批开题,严把开题关。为避免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之前匆忙选题的现象,研究生入学后就应与导师协商学位论文选题,并于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初初步确定学位论文选题,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和方案论证。为使师生重视开题,学校实行分批开题制度,第一批为第二学期末进行,第二批为第三学期初进行。为保证开题报告质量,首先,要求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先填写开题报告表,在导师组内进行开题论证,经论证通过后才能参加开题报告。其次,开题报告由各学科以研究所为单位分小组公开组织,考核小组至少五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老师组成。再次,学校制定了开题报告评价体系,要求考核小组从选题和文献综述、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开题报告撰写情况和答辩情况等五大方面进行考核,并对每方面的具体评价要素进行了细化,便于考核小组客观评判。另外,学校要求考核小组形成书面意见,对研究生论文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估计,对不足之处提出意见。研究生需根据考核小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填写开题报告修改反馈意见情况,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课题研究,不合格者需重新开题。以上措施,增加了研究生和导师对开题报告的重视,有效防止了开题报告把关不严。

2.建立中期检查反馈整改制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于第四学期进行,学校要求除研究生填写中期检查报告外,各学科需根据学科自身特点采取现场演示验收、材料评审、PPT汇报等不同形式组织检查。检查结束后,各考核小组需根据研究生的论文进展总结和分析情况做出成绩评定,并给出书面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书面意见由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汇总后反馈给研究生和导师,导师需指导研究生根据考核小组意见在后续工作中采取改进和补救措施。对于问题比较多的研究生,需整改后重新中期检查。

3.建立严格的预答辩审查制度。为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提前把关,学校建立了严格预答辩审查制度。参加预答辩的研究生除修满学分,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外,还需达到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研究生需取得学科规定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业绩;第二,硕士学位论文格式需通过学科组织的格式审查;第三,论文中涉及到的实验装置、软件和实验数据等需通过学科组织的实物现场验收。预答辩的组织各学科严格按照正式答辩的要求进行,并且通过预答辩者需根据预答辩考核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导师审核同意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未通过预答辩者,延入下一批次毕业。经过实践,严格的预答辩审查制度促使研究生和导师对硕士学位论文增加投入,有效防止了论文送审前才临时包佛脚,促进了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4.引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有效防止硕士学位抄袭现象,学校自2009年开始在全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启用CNKI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送审前都必须参与学术不端检测,文字复制比大于20%的论文延入下一批送审。经过实践,该措施对打击学术不端和学术抄袭行为效果非常显著。

5.规范和完善论文评审制度。为保证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公正性,学校不断改进论文评审制度。首先,对论文评审方式进行改进,为防止论文评审走过场,2011年我校将原来的1本双盲评审和2本公开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2本论文双盲评审的方式,论文送审工作全部由学校研究生部负责,并对有争议的论文进行加送,保证了论文评价的公正性;其次,对论文评审体系进行了优化,评价体系由以前单一的整体评价改为整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求评审专家对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知识与能力、工作量与创新性、写作能力等5方面进行评价,减少论文评价的客观性。再次,盲审意见返回后,要求研究生根据盲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并针对评审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逐条写明修改反馈情况,导师审核通过才能参与答辩。通过以上措施,减少了论文评审的主观性,保障了评审的公平性,增加了研究生和导师对评审的重视。

6.建立学位论文过程考核督导制度。为规范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学校将教学督导制度引入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由学校各学科领域有一定威望的专家组成。各二级学院组织各学科对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过程考核前,需将考核安排报学校研究生部,研究生部安排督导组成员到考核现场随机抽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经过几年的督导实践,我校各二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过程考核基本规范,促进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7.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为提高研究生对其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对导师的监管力度,学校将学位论文过程考核结果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参考条件,并且每年评选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对获得优秀学位论文的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励,同时对其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奖励。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学校实行弹性学制,优秀的研究生可以提前毕业,不合格的研究生延期毕业。另外,每年进行校内学位论文抽检制度,抽检比例不少于当年毕业人数的20%。

三、结语

实践证明,学校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措施的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保障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近年来,中国计量学院参加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抽检成绩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其中2011年抽检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均为全省高校第一。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 学位论文 选题

0 引言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硕士论文选题还比较粗疏,影响论文质量提升。一些学者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展开了研究。徐金平(2006)对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一些硕士论文选题盲目求“大”、求“新”、求“异”,或者论文选题过于平淡,体现不出应有的开拓性。[1]周毅(2009)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即根据研究目的、实力、条件、兴趣和独到见地,结合地方特色、社会实际、学术价值和科学发展趋势选题,“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原则。[2]雷伟伟、袁占良(2008)探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3]吴赞敏、梁旭巍(1997)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的关系[4]。孙国强(2007)[5],李志义、刁玉玮(1995)[6]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选题时,研究生既要从不同来源确定选题,又要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选题技巧。以往研究主要是把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一个抽象的一般概念进行研究,即不根据专业特征对一般学位论文共性进行分析,对某一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深入分析较少。随着公共领域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程度的加深,行政管理硕士有更多“文章”可做,这些“文章”选题质量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截至2014年10月30日显示被引用过的2011至2013年行政管理硕士(学术型,下同)学位论文样本的选题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1 研究框架及假设

20世纪90年代,行政管理专业归属发生变化,即从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脱离,成为独立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由原先的理论型向实务型转变[7]。斯托克斯不赞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分法,他提出了四象限体系分别是,高基础、低应用的波尔象限、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双高的巴斯德象限,以及双低的以训练为目的的象限。[8]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选题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解决问题导向,与此同时,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有较高期望。解决问题导向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经验主义方法收集资料。按照行政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将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非经验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参与观察、受控田野调查或实验法。[9]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运用经验主义方法会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他们可能会转而借助于非经验主义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文献法。虽然采取文献法能够低成本、便捷地收集资料,但不利于硕士研究生创新,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可能成为一些人“加工论文”的工具。论文相互借鉴、模仿,大量选题重复。本文提出假设: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 “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2 类目及样本选取

根据研究目的,同时,在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分析类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层次。研究主题划分为行政理论、城市治理、行政体制、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政社关系、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政府规制、公共政策、电子政府、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政府职能等子类。研究层次借用W・理查德・斯科特(W.Richard Scott)提出的研究组织的三个分析层面,即社会心理层面、组织体层面和生态群层面[9]。其中,社会心理层面关注个体行为;组织体层面关注组织结构和过程;生态群层面关注环境中的组织群。本文的分析单元是文献题名、年份、出版者等。在进行样本分类时,不可避免的参杂了主观判断因素,为提高分析的信度,在导师、同学中背对背进行相同数据分类。减少主观判断成分。

本文在“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当中,分年度筛选出一级学科代码为“120401”(即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论文,按照被引用次数进行排序。对其中被引用过的论文进行分析。其中,2012年、2013年被引用过的论文共495篇,全部抽样。由于时间越长,被引用次数也随之增加,如2011年当年知网平台收录的论文,当年被引用1次,在随后的两年可能再次被引用,因此,2009年至2011年被引用论文总体规模大,为方便研究,采取系统抽样方法,选取458个样本。样本容量为953个。

3 结果与分析

3.1 硕士研究生选题偏好分析

如图1所示,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政社关系、公共服务领域,其他领域的选题则比较分散,每一主题的样本占比都不足10%, 7.56%的选题难以归类。

①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研究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社区等公民自组织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公共服务外包、公民参与等问题。其中,研究社会组织的占35.03%,涉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培育,如《云南省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研究》、《我国基金会的资金管理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现状及问题研究》等;社会组织作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过程,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等;以及准政府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等职能,如《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工会职能定位研究》等。研究社区治理的占24.08%,研究社区治理的样本中51.52%对某个案例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我国城郊撤村建居社区治理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麦子店社区为例》。此外,这一类的研究还包括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如高校去行政化、医院“管办分离”;村民自治、公民参与等问题。

②研究公共危机以及网络舆情。涉及的范围包括公共危机的诱发机制,政府同其他主体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的治理,其中,公共危机的研究以为主。如《我国的发生机制研究》、《征地拆迁引发的及其对策研究》、《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③研究政府提供文化、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区域、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以下简称为“公共服务”)。专门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样本21个,占这公共服务样本总数92个的22.83%。研究公共服务的样本呈现出地域化、本土化色彩,针对西部地区,或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研究,如《西部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问题研究》。有2个样本介绍国外经验,分别是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新加坡住房制度。此外,养老问题的研究较多,其次是就业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

从研究层次上看,近五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生态群层面的研究。研究生态群层面的样本数405个,占总数的42.50%;研究组织体层面的样本数366个,占总数的38.41%;研究社会心理层面的样本数126个,占总数的38.41%;其他样本数56个,占总数的5.88%。由此可见,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将政府置于外部环境当中,与外部环境、其他主题互动的外部视角。研究政府自身的内部视角占了较小份额。

不难看出,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层次与近五年热点问题存在相关性。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上升,公共部门对公平性、回应性赋予更高的价值,需要理清政府权力边界,给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仍然强调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尤其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者一般将“治理”理解为一种角色关系,将好的治理理解为多元主题的共同治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增加。研究这类角色关系的论文占总体的比重由2009年的12.03%上升到2013年的65.42%。

行政理论研究数量很少,只有三篇论文,分别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描述。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会对相关理论进行表面化的引用,如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论文,堆砌引用治理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而文章主体部分脱离理论展开,理论游离于文章之外,“两张皮”现象较多。行政管理专业更多体现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一门“科学”。

3.2 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分析

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较为集中。前已述及,选题偏好集中在三个研究主题,而其他研究主题样本数量较少。以“公共财政”为例,每年“公共财政”的选题样本数占当年样本总数的比重都不超过5%。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较为单一,缺乏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内容,对公共预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公共预算的透明性,如《公共预算透明保障机制构建研究》、《预算民主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政府预算的研究》等。选题呈现出两极化趋势。此外,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也比较突出。如表1所示,同一选题下存在多个样本。

对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选题的集中重复情况的分析验证了假设,即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4 选题质量提升对策

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紧趋政治热点、社会问题,基础性研究较弱,理论应用堆砌、表面化;集中、重复的选题较多,选题结构失衡,多数停留在“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阶段,研究价值不高。究其原因,首先,硕士研究生原著阅读量有限。硕士研究生对原著缺乏兴趣,仅仅针对热点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二手资料对理论进行零散化的理解,由于缺乏理论积淀,难以上升到一定层面。因而对理论的应用呈现堆砌化、表面化。

其次,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实证研究“短板”。习惯于采用非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收集二手资料,在知网、万方等平台收集期刊、论文资料后,进行整理、修改。通过非经验主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相比实证研究更加简单便捷,但过多的依赖二手数据写作论文,难免造成研究的重复,而且许多论文都仅仅是对前人研究的成果稍作修改,并非对现有成果的发展和创新。可以预见如果研究生没有从意识上消除对二手数据的依赖,在研究中不愿意实践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未来的论文质量将大打折扣。

以上分析可知,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质量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硕士研究生经典阅读意识。目前的激励机制,易导致研究生过分关注、参加课题、学术会议数量,潜心钻研原著的时间和兴趣减少。可以考虑适当改进目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二是倡导研究生实证和创新精神。消除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对二手资料的过度依赖,为硕士研究生创造多途径开展问卷、访谈等经验研究,增加用于课堂外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了解现实问题,同时,优化研究生课程设计,增加计量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等课程,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数据挖掘、深入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金平,韩延伦.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1:42-45.

[2]周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原则及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34-41.

[3]雷伟伟,袁占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56-57.

[4]吴赞敏,梁旭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方法与论文质量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03:29-32.

[5]孙国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03:21-23+27.

[6]李志义,刁玉玮.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浅议[J].高等教育研究,1995,04:15-16.

[7]何艳玲.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研究:中国行政学研究评述[J].公共管理研究,2007,00:21-42.

[8][9](美)W.理查德・斯格特(W.Richard Scott),杰拉尔德・F・戴维斯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高俊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2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题“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号:2004JY01)的阶段性成果。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硕士论文选题还比较粗疏,影响论文质量提升。一些学者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展开了研究。徐金平(2006)对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一些硕士论文选题盲目求“大”、求“新”、求“异”,或者论文选题过于平淡,体现不出应有的开拓性。[1]周毅(2009)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即根据研究目的、实力、条件、兴趣和独到见地,结合地方特色、社会实际、学术价值和科学发展趋势选题,“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原则。[2]雷伟伟、袁占良(2008)探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3]吴赞敏、梁旭巍(1997)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的关系[4]。孙国强(2007)[5],李志义、刁玉玮(1995)[6]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选题时,研究生既要从不同来源确定选题,又要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选题技巧。以往研究主要是把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一个抽象的一般概念进行研究,即不根据专业特征对一般学位论文共性进行分析,对某一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深入分析较少。随着公共领域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程度的加深,行政管理硕士有更多“文章”可做,这些“文章”选题质量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截至2014年10月30日显示被引用过的2011至2013年行政管理硕士(学术型,下同)学位论文样本的选题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1研究框架及假设

20世纪90年代,行政管理专业归属发生变化,即从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脱离,成为独立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由原先的理论型向实务型转变[7]。斯托克斯不赞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分法,他提出了四象限体系分别是,高基础、低应用的波尔象限、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双高的巴斯德象限,以及双低的以训练为目的的象限。[8]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选题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解决问题导向,与此同时,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有较高期望。解决问题导向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经验主义方法收集资料。按照行政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将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非经验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参与观察、受控田野调查或实验法。[9]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运用经验主义方法会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他们可能会转而借助于非经验主义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文献法。虽然采取文献法能够低成本、便捷地收集资料,但不利于硕士研究生创新,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可能成为一些人“加工论文”的工具。论文相互借鉴、模仿,大量选题重复。本文提出假设: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2类目及样本选取

根据研究目的,同时,在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分析类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层次。研究主题划分为行政理论、城市治理、行政体制、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政社关系、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政府规制、公共政策、电子政府、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政府职能等子类。研究层次借用W·理查德·斯科特(W.RichardScott)提出的研究组织的三个分析层面,即社会心理层面、组织体层面和生态群层面[9]。其中,社会心理层面关注个体行为;组织体层面关注组织结构和过程;生态群层面关注环境中的组织群。本文的分析单元是文献题名、年份、出版者等。在进行样本分类时,不可避免的参杂了主观判断因素,为提高分析的信度,在导师、同学中背对背进行相同数据分类。减少主观判断成分。

本文在“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当中,分年度筛选出一级学科代码为“120401”(即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论文,按照被引用次数进行排序。对其中被引用过的论文进行分析。其中,2012年、2013年被引用过的论文共495篇,全部抽样。由于时间越长,被引用次数也随之增加,如2011年当年知网平台收录的论文,当年被引用1次,在随后的两年可能再次被引用,因此,2009年至2011年被引用论文总体规模大,为方便研究,采取系统抽样方法,选取458个样本。样本容量为953个。

3结果与分析

3.1硕士研究生选题偏好分析

如图1所示,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政社关系、公共服务领域,其他领域的选题则比较分散,每一主题的样本占比都不足10%,7.56%的选题难以归类。

①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研究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社区等公民自组织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公共服务外包、公民参与等问题。其中,研究社会组织的占35.03%,涉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培育,如《云南省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研究》、《我国基金会的资金管理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现状及问题研究》等;社会组织作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过程,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等;以及准政府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等职能,如《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工会职能定位研究》等。研究社区治理的占24.08%,研究社区治理的样本中51.52%对某个案例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我国城郊撤村建居社区治理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麦子店社区为例》。此外,这一类的研究还包括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如高校去行政化、医院“管办分离”;村民自治、公民参与等问题。

②研究公共危机以及网络舆情。涉及的范围包括公共危机的诱发机制,政府同其他主体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的治理,其中,公共危机的研究以群体性事件为主。如《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及其对策研究》、《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③研究政府提供文化、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区域、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以下简称为“公共服务”)。专门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样本21个,占这公共服务样本总数92个的22.83%。研究公共服务的样本呈现出地域化、本土化色彩,针对西部地区,或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研究,如《西部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问题研究》。有2个样本介绍国外经验,分别是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新加坡住房制度。此外,养老问题的研究较多,其次是就业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

从研究层次上看,近五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生态群层面的研究。研究生态群层面的样本数405个,占总数的42.50%;研究组织体层面的样本数366个,占总数的38.41%;研究社会心理层面的样本数126个,占总数的38.41%;其他样本数56个,占总数的5.88%。由此可见,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将政府置于外部环境当中,与外部环境、其他主题互动的外部视角。研究政府自身的内部视角占了较小份额。

不难看出,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层次与近五年热点问题存在相关性。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上升,公共部门对公平性、回应性赋予更高的价值,需要理清政府权力边界,给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仍然强调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尤其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者一般将“治理”理解为一种角色关系,将好的治理理解为多元主题的共同治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增加。研究这类角色关系的论文占总体的比重由2009年的12.03%上升到2013年的65.42%。

行政理论研究数量很少,只有三篇论文,分别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描述。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会对相关理论进行表面化的引用,如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论文,堆砌引用治理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而文章主体部分脱离理论展开,理论游离于文章之外,“两张皮”现象较多。行政管理专业更多体现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一门“科学”。

3.2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分析

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较为集中。前已述及,选题偏好集中在三个研究主题,而其他研究主题样本数量较少。以“公共财政”为例,每年“公共财政”的选题样本数占当年样本总数的比重都不超过5%。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较为单一,缺乏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内容,对公共预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公共预算的透明性,如《公共预算透明保障机制构建研究》、《预算民主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政府预算的研究》等。选题呈现出两极化趋势。此外,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也比较突出。如表1所示,同一选题下存在多个样本。

对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选题的集中重复情况的分析验证了假设,即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4选题质量提升对策

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紧趋政治热点、社会问题,基础性研究较弱,理论应用堆砌、表面化;集中、重复的选题较多,选题结构失衡,多数停留在“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阶段,研究价值不高。究其原因,首先,硕士研究生原著阅读量有限。硕士研究生对原著缺乏兴趣,仅仅针对热点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二手资料对理论进行零散化的理解,由于缺乏理论积淀,难以上升到一定层面。因而对理论的应用呈现堆砌化、表面化。

其次,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实证研究“短板”。习惯于采用非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收集二手资料,在知网、万方等平台收集期刊、论文资料后,进行整理、修改。通过非经验主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相比实证研究更加简单便捷,但过多的依赖二手数据写作论文,难免造成研究的重复,而且许多论文都仅仅是对前人研究的成果稍作修改,并非对现有成果的发展和创新。可以预见如果研究生没有从意识上消除对二手数据的依赖,在研究中不愿意实践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未来的论文质量将大打折扣。

以上分析可知,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质量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硕士研究生经典阅读意识。目前的激励机制,易导致研究生过分关注、参加课题、学术会议数量,潜心钻研原著的时间和兴趣减少。可以考虑适当改进目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二是倡导研究生实证和创新精神。消除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对二手资料的过度依赖,为硕士研究生创造多途径开展问卷、访谈等经验研究,增加用于课堂外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了解现实问题,同时,优化研究生课程设计,增加计量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等课程,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数据挖掘、深入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金平,韩延伦.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1:42-45.

[2]周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原则及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34-41.

[3]雷伟伟,袁占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56-57.

[4]吴赞敏,梁旭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方法与论文质量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03:29-32.

[5]孙国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03:21-23+27.

[6]李志义,刁玉玮.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浅议[J].高等教育研究,1995,04:15-16.

[7]何艳玲.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研究:中国行政学研究评述[J].公共管理研究,2007,00:21-42.

[8][9](美)W.理查德·斯格特(W.RichardScott),杰拉尔德·F·戴维斯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高俊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2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题“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号:2004JY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7篇

第一条 MBA论文可以是案例分析型论文、调研报告型的论文或专题研究型的论文。

第二条 为进一步提高MBA论文质量,加强MBA论文工作的管理,MBA论文选题由全院内具有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老师提出。各位老师所提出的论文选题应注意以下方面。

1、论文选题符合MBA教学的特点和规律。MBA的中文名为“工商管理硕士”,论文选题必须考虑该专业的特点,应结合行业经济、企业管理的特色。

2、论文选题应是对实质性问题的研究,不要将题目出得空洞。如“中国国有企业问题的研究”、“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问题研究”等题目都过大、过空,不符合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对MBA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3、教师出题应考虑MBA的学位特点、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色,不要任意的跨专业出题或超越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般来讲,教师所提供的选题范围不应超出自己所在专业的范围。如在企业管理专业任教的教师,原则上不能跨专业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的选题,更不能出金融、保险方面的选题,反之亦然。

4、根据MBA的培养目标,MBA论文的撰写要求结合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证研究、注意数量的分析,要强化结合学生工作实际。

5、论文选题提交(包括教师更新的论文选题)的时间为每学期的期中之前,由MBA教育中心上网公布,逾期将不予受理。基于以上的意见,MBA教育中心可以对不符合要求的选题给予适当处理。

第三条 MBA学员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学员可根据MBA教育中心网上各位导师提供的MBA论文选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工作经历等选择1~3个论文选题或导师作为论文选题志愿。

2、MBA教育中心根据学员所选的第1~3个选题顺序或导师编制学员论文选题汇总表,为每位学员分配一名指导教师。为确保论文指导的质量 ,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一般在同一年级同一性质的班(包括F-time MBA、P-time MBA和集中班)指导的论文篇数不能超过6篇。对学员的第一志愿比较集中(超过规定的人数或论文指导篇数)的导师,MBA教育中心应首先让第一志愿的导师优先挑选或确认学员;对于“落选”的学员,MBA教育中心将遵循学员的第二、三志愿并采取同样的方法让导师确认。对于3个志愿都“落选”的学员,MBA教育中心将通知学员重新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文献调研、相关技术发展水平、具体实验室条件、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决定,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论述了以问题作为开题报告中心和整体思路的观点,分析了开题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1开题报告的作用和整体思路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硕士研究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个学期末或者第四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也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开题报告,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议评审《开题报告书》.暨南大学2002年1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并启用新版开题报告书的通知》.一般,对开题报告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同意论文开题;对于尚有不足的,需要修改报告.有的要求书面回答开题报告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于不合格者,必须重做开题报告,通常只有一次重做报告机会,而且在一个学期以后.在审核开题报告时,若评议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养前途的研究生,则认为不宜进入论文阶段,通过中期筛选淘汰.有的单位还要求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尤其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可是,对如何做好开题报告的文章很少见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开题报告比硕士生开题报告要复杂得多,以下只针对硕士生开题报告加以论述.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1)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4)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1]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问题是指事物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期望状态的差异,是与存在、发展、创造、成果等相关的一个概念.马斯洛[2]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波普尔的理论中,认为科学研究起于问题,止于问题.这二位科学家,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表述不同,对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看法却是相同的.文献调研的目的,除了掌握情况,丰富知识,提高文献综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在研究生开始接触科学研究之初,就要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在文献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在开题报告之前,文献调研的同时,研究生应该尽量熟悉实验室情况,尤其是相关系统和关键设备.在研究生提出研究进度后,需要指导老师修改确定,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缺乏实际经验,另一方面是向指导老师学习怎样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会上,如何安排完成研究工作通常讨论较少.实施方案对实际有效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开题报告的评价

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侧重点不同,对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种评价标准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0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动态,10分;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20分;研究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10分;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30分;已有工作基础,10分;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5分;参考文献,5分.检验开题报告优劣的最终标准是实践结果.在学位论文完成以后,回首开题报告,可以看出科技情报是否收集得全面深入,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成果是否明显,结果和设想有多大差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对照开题报告和实际进展,能够不断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则开题报告这一阶段的培养作用就达到了.我院2001级的一位应届本科毕业的核物理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其开题报告根据学生特点,论文选题确定为d-t中子穿透铁球伴生γ射线泄漏能谱实验研究,涉及加速器、液体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mcnp计算程序、n-γ分辨、核探测电子学系统、屏蔽设计等基础单元技术.研究工作围绕γ射线泄漏能谱,采用实验方法,辅以理论计算,以如何获得精度更高的系列核数据为中心,对研究生进行系统训练.实际情况与开题报告计划一致性良好,在执行过程中按计划顺序进行.今年5月份答辩时,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8个硕士研究生中,该论文是唯一获得全优的.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文献调研、相关技术发展水平、具体实验室条件、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决定,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论述了以问题作为开题报告中心和整体思路的观点,分析了开题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1开题报告的作用和整体思路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硕士研究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个学期末或者第四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也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开题报告,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议评审《开题报告书》.暨南大学2002年1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并启用新版开题报告书的通知》.一般,对开题报告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同意论文开题;对于尚有不足的,需要修改报告.有的要求书面回答开题报告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于不合格者,必须重做开题报告,通常只有一次重做报告机会,而且在一个学期以后.在审核开题报告时,若评议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养前途的研究生,则认为不宜进入论文阶段,通过中期筛选淘汰.有的单位还要求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尤其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可是,对如何做好开题报告的文章很少见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开题报告比硕士生开题报告要复杂得多,以下只针对硕士生开题报告加以论述.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1)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4)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1]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问题是指事物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期望状态的差异,是与存在、发展、创造、成果等相关的一个概念.马斯洛[2]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波普尔的理论中,认为科学研究起于问题,止于问题.这二位科学家,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表述不同,对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看法却是相同的.文献调研的目的,除了掌握情况,丰富知识,提高文献综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在研究生开始接触科学研究之初,就要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在文献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在开题报告之前,文献调研的同时,研究生应该尽量熟悉实验室情况,尤其是相关系统和关键设备.在研究生提出研究进度后,需要指导老师修改确定,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缺乏实际经验,另一方面是向指导老师学习怎样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会上,如何安排完成研究工作通常讨论较少.实施方案对实际有效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开题报告的评价

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侧重点不同,对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种评价标准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0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动态,10分;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20分;研究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10分;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30分;已有工作基础,10分;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5分;参考文献,5分.检验开题报告优劣的最终标准是实践结果.在学位论文完成以后,回首开题报告,可以看出科技情报是否收集得全面深入,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成果是否明显,结果和设想有多大差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对照开题报告和实际进展,能够不断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则开题报告这一阶段的培养作用就达到了.我院2001级的一位应届本科毕业的核物理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其开题报告根据学生特点,论文选题确定为d-t中子穿透铁球伴生γ射线泄漏能谱实验研究,涉及加速器、液体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mcnp计算程序、n-γ分辨、核探测电子学系统、屏蔽设计等基础单元技术.研究工作围绕γ射线泄漏能谱,采用实验方法,辅以理论计算,以如何获得精度更高的系列核数据为中心,对研究生进行系统训练.实际情况与开题报告计划一致性良好,在执行过程中按计划顺序进行.今年5月份答辩时,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8个硕士研究生中,该论文是唯一获得全优的.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10篇

硕士学位论文是申请MPAcc学位的重要依据,重要性不必多言,其一方面代表作者学术研究水平,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中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另正如《财务智慧》一书的作者吴建斌博士所言,能写长文章的人也一定善于做好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学位论文也代表着暨南大学MPAcc学位教育水平,是衡量学校MPAcc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现阶段2007级MPAcc学员正在为学位论文写作做准备,而做为已完成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的2006级MPAcc学员,有几点关于论文写作的心得体会愿贡献出来。

1、 认真阅读和领会《关于案例研究论文的几点说明》

白华老师曾经在学校MPAcc网站发表过《关于案例研究论文的几点说明》,其中写到“全面深入地理解一套理论,通读正反各方对其评论,掌握其要义,最好还能指出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办法。在此基础上将其运用于某一领域,提出一个运用这一理论的应用性框架。然后用这一框架去分析案例,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或能指导案例公司的工作;或是反过来检讨理论和框架本身的问题”,反复阅读及领会这段话的含意,对于我们的论文写作可以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2、 选好题目

按照学校要求,MPAcc学位论文应为案例研究类型,即以我们自己目前正在从事或曾经从事的工作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这样资料搜集较为容易,写作起来能得心应手,答辩时也能对答如流。正如罗其安老师所言,我们所写的论文应该是没有在这个案例单位工作过的人肯定写不出来或很难写出来的。

我从1996年10月起从事营销财务工作,1998年5月进入创维公司营销总部从事财务工作,对营销财务工作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所以就以创维公司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为案例研究对象来撰写了学位论文,并在资料搜集及论文写作过程中感觉比较得心应手。

3、 积累素材

根据自己的选题,下载权威性期刊(如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近几年所刊载的相关文章及他人的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来阅读,对于其中可为我们借鉴的内容,则集中摘录到一个Word文档中作为素材积累起来,并按照参考文献的内容要求备注出处,这样在我们的论文中一旦加以引用,就可以在参考文献部分加以清晰准确地列示。此外,还可以从这些文章或论文后面所列出的参考文献中方便快捷地寻找我们感兴趣的阅读目标。

4、 尽早完成初稿

完成了初稿,与导师沟通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另外,因为一个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不仅有MPAcc,还有MBA及全日制学生,为了能得到导师较好的指导,应该是尽早完成初稿并发给导师,我认为最好能在8月底之前完成初稿,这样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几次修改,则论文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和提高。如白华老师极为认真而不厌其烦地对我的论文多次提出修改要求,我的论文经过六稿修改才得以最终定稿。

5、 遵守论文格式要求

MPAcc论文有着较严格的格式规范,遵守此论文格式规范,可以使论文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并体现出作者的学术修养,即使在论文初稿阶段,我们也应该严格遵守论文格式要求,例如初稿也需要有文章目录、图表目录。导师具有丰富的论文指导经验,通过目录就能从大的方面发现我们论文存在的不足。

6、 熟练掌握Word

学位论文有几十页篇幅、几万字的内容,其目录、图表编号、章节编号均应该是自动生成,而非人工录入,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Word的相关技巧,通过Word这一工具,可以使论文内容修改及格式排版变得较为轻松自如。

7、 借助校外图书馆资源

在论文写作阶段,已经不再去学校上课,所以我作为家在深圳的学员,使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就显得有点鞭长莫及,此外学校图书馆还会在寒暑假期间闭馆或缩短开馆时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借助社会图书馆,如我主要借助深圳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这两家图书馆也有丰富的馆藏及电子资源供读者免费借阅、使用。即使是家在广州的同学,如果离学校距离较远,也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或广州图书馆的资源。

8、 与导师多汇报、多沟通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11篇

撰写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的方法

第一, 了解自己研究对象的一般性问题以及直接跟自己的研究主题相关的原始文献资

料。(注意:原始资料和参考资料完全不同)

第二, 查找文献资料:确定文献的出版日期、版本、年代、页码和作者信息等收集全

面。

第三, 撰写研究计划。注意根据资料提出研究问题,并试图根据这些材料来对所提出

的问题进行回答。

第四, 材料分析:对材料背景进行分析。比如:你所研究的原始神学材料是在什么情

况下写出来的?写作的过程和程序怎样?作者当时的思想世界是怎样的?这些

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会深刻地影响你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

第五, 深入研究原始材料:仔细阅读原始材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分

析。

第六, 原始材料的分析:这里要注意“系统和内在”的分析方法,注意主观跟客观的

区别。分析中要注意材料内容的四个层次性。其一是单独概念的分析:分析某

个概念在原始文献材料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和地位。分析这个概念及其配对

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核心关系(如信仰论、信仰和信任、相信的关系),古典神学和哲学的概念及其在文献材料中的使用,以及在意义上互相接近的概念,注

意,如果该概念的使用不同于普通的情形,应该把这种特殊性分析出来。其二,

单独论断的分析:文献材料中的论断是什么?这个诊断是清楚的还是含糊的?

这个论断是作者本人的观点,还是他对其他人观点的描述?这个论断是一个强

烈还是柔弱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作者生活的环境里是正常的观点吗?这个观点

怎样跟古典哲学和神学的解决途径结合在一起?这个论断的表述中包括根据吗?如果有根据,那是什么样的根据?其三,是论证的分析:原始文献材料中包含

了什么样的论证?这些论证是如何以论据的材料来证明论题的?作者是从哪里

找到自己的论据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论证有系统性吗?这些论证

有正确的起点和理论前提吗?论证的因果关系符合逻辑吗?不同的论证之间有

矛盾或冲突吗?其四,先见(即出发点、背景假设和理论前提)的分析:作者

把自己的思想建立在什么样的哲学和神学传统(本体论、认识论、解释学或语

言哲学)之上的?这个整体结构能怎样帮助人们对术语和论证进行理解?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把自己的思想建立在连贯的哲学传统之上,(若研究者能指

出这一点并且加以证明,这本身也就是系统神学分析的成果了)。一般情况之下,基本理论的前提和假设起点可以从材料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即可以从论证和

语境中分析出来)

第七, 大纲提要

第八, 撰写初稿:先为每一章勾画轮廓大纲,清楚注明如何在每个小节按照逻辑进行

论述,以达到每章能够涵盖所需要的部分。注意章节转换时的衔接问题,在转

换时应该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外在的衔接桥链的形式。必须要确定的是,你的分

析是真正建立在原始材料之上的。在每章每节进行转换之前,要进行小结。

第九, 从事研究和写作。特别注意你的论证、主题的逻辑性分析、层层递进分析论述

和自然的表述风格。需要注意的是,系统神学界公认的和普遍接受的观点不要

你再次进行论证。注意,你不能简单地以你自己的主观观点来批驳或支持你所

研究的学者的观点,你必须通过概念、论断、论证或前提的分析解剖提出证据

来,向读者证明你所研究的学者的学说是如何可信或如何站不住脚的。论述要

力求明确和简洁。

4006006988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医学硕士;学位论文;数理统计;调查

摘 要:目的 分析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数理统计应用情况. 方法 随机抽取2000/2001年100位河南医科大学应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对其中数理统计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论文中采用单因素设计者占94.0%,多因素设计占6.0%,应用正确率为96.6%;论文中使用经典基本数理统计方法为97.9%,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为75.7%;应用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进行适用条件判断,而应用非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则是推断结论有误. 结论 应加强硕士学位论文的数理统计设计和审查工作.

Keywords:medical master graduates;thesis;statistics;in-vestigation

Abstract:AIM Analysis case of using statistical theory in the thesis of2000~2001master graduates.METHODS 100thesis of this year’s medical master graduates in Hena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taken out randomly.Their theoretical scor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ealth statistics in their thesis were analyzed.RESULTS Master graduate has grasped the theory of health statistics preferably.The abso-lute majority,namely97.9%of the total students,have used the basic statistic method in their thesis,75.7percent could use statistic method correctly.The main problem arising in using parametric test is that they hadn’t judged the applying condition,while in non-parametric test is that the conclusion is wrong.CONCLUSION Ought to strengthen checkup health statistical in the thesis of master graduates.

0 引言

数理统计的应用正确与否是论文科学性的重要标志.近年在医学学术期刊(包括国内著名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著,数理统计方面还存在问题,甚至导出错误的结论[1-4] .数理统计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已成为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硕士研究生的重视.为了解医学硕士生学位论文中数理统计的应用情况,为课题的统计设计和论文审查提供科学依据,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作者随机抽取河南医科大学应届硕士学位论文100篇,对其数理统计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000/2001年河南医科大学共有医学硕士研究毕业生222人,应用随机数表随机抽取100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初稿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验设计类型、使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及使用的统计学工具,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查.结果推断利用SAS(6.12)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设计类型 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单因素设计的比重较大,占94.0%,统计学设计正确率较高(Tab1).

2.2 统计学方法 论文中使用经典的基本统计学方法的占绝对多数,为97.9%(856/874),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为75.7%,且不同的统计学方法之间的正确应用率存在着差别.应用参数统计方法者518次,应用正确者357次,正确应用率为68.9%;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者346次,应用正确者305次,正确应用率为88.1%.对参数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低于非参数统计方法(χ2 =35.8,P

表1 硕士论文的实验设计类型及正确应用情况 略

表2 论文中应用的统计学方法分布及正确应用情况 略

表3 获取结果时使用的计算工具 略

2.3 数理统计问题 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在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中的构成不同,应用参数统计时出现的问题是未进行使用条件判断者159次,未正确应用统计方法者9次,推断结论有误者19次;而应用非参数统计时出现问题是未进行使用条件判断者8次,未正确应用统计方法者14次,推断结论有误者21次(两者相比χ2 =48.31,P

3 讨论

在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教学中,开设数理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研究生正确地应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解决医学研究中如何科学地进行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推断问题.传统的经典的和基本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仍然是当前硕士研究生进 行科研工作的统计学方面的主要工具.论文中采用的完全随机、配对及配伍等单因素设计的比重较大占94.0%,多因素设计占的比重较少为6.0%,总的来说,其统计学设计的正确率是比较高的.说明学生对统计学设计理论比较重视并能正确应用.论文中使用经典的基本统计学方法占绝对多数为97.9%(856/874),主要为t检验、F检验、χ2 检验及秩和检验等,这与这些方法成熟、简单明了且实用性极强有很大关系,而近些年来新发展的比较前沿的统计学分析方法[5-12] ,由于对设计要求严格,使用过程复杂,非专业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而实际应用较少.这提示在今后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除应继续进行基础部分内容的学习外,还应加强新的统计学方法和使用条件的教学力度.

论文中以基本的经典的统计学方法为主,但实际应用时的正确应用率仅为75.7%,且不同的统计学方法之间的正确应用率存在着差别,对参数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低于非参数统计方法.经进一步分析,应用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进行适用条件判断,而应用非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则是推断结论有误.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数理统计学有着其独特的逻辑性,概念多、公式多且连贯性强,众多的公式和分析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有着严格的适用条件.传统的教材编写和教学重点是统计学方法的计算技巧,其结果容易将学生引导到仅注重学习统计计算方法上,忽略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对资料的综合分析.所以t检验、F检验等经典的统计方法虽看似简单,但要正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学生来说仍有相当难度.秩和检验等非参数统计由于其适用条件较参数统计宽松,使得其正确应用率高于参数检验,而并非学生对非参数检验掌握的比参数检验更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完善与普及,各种复杂的统计计算不必再用手工计算.本次研究表明大部分人(91.0%)通过应用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及SAS获取结果,这些结果比手工计算的更准确、更规范,所以各种统计方法的计算过程大可不必细致介绍,而要重点介绍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加强资料分析实践,提高硕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Wang GS,Qian GS,Yang XJ,Huang CJ,Wei H.The statis-tics of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s in clinical research pa-pers in China [J].Di-san Junyi Daxue Xuebao(Acta Acad Med Militaris Tertiae),1997;19(2):163-165.

[2]Chen P,Zu SX.The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used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J].Anhui Yike Daxue Xue-bao(Acta Univ Med Anhui),1998;33(2):108-110.

[3]Fang JQ,Ling L,Zhang MR.Frequently appearing statistical mistakes in recent medical articles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J].Zhongshan Yike Daxue Xuebao(Acad J Sun Yat-sen Univ Med Sci),1999;20(4):314-318.

[4]Wang Q,Zhang BH.Current use of statistical methods in five cor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J].Zhonghua Yixue Zazhi(Natl Med J China),1998;78(3):230-233.

[5]Zhang GK,Yao C,Xu YY.Contrast between two schools of thought on hypothesis test [J].Zhongguo Weisheng Tongji(Chin J Health Statist),1999;16(2):85-87.

[6]Shang L,Xu YY,Hou RL,Zhang SP,Zhou YR,Chen CS.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fitting centile curves for growth standard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6):676-678.

[7]Li XS,Ni ZZ.On the problems of fitting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for hierachically structured data in medical research [J].Huaxi YikeDaxueXuebao(J WestChina Univ Med Sci),1999;30(1):59-62.

[8]Li XS,Zhang WT,Ni ZZ.Multilevel models in analysis of crossover design [J].Zhongguo Weisheng Tongji(Chin J Health Statist),1999;16(5):273-275.

[9]Li XS,Liu QY,Ni ZZ.Meta analysis using multilevel models [J].Zhongguo Weisheng Tongji(Chin J Health Statist),1999:16(3):133-135.

[10]Sun XW,Fang JQ,Yang XF.Number-theoretic method for pa-rameters estimation in multivariate nonlinear regression with ap-plication [J].Zhongguo Weisheng Tongji(Chin J Health Statist),1999;16(1):6-7.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13篇

1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1.1论文相对简单

国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中指出: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论文大部分与工程硕士从事的工作相关,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有实际的应用背景和使用价值,但深度不够。就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约占80%,硬件设计约占10%,图形图像处理约占5%,其它约占5%。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所使用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工作量相对不足。

1.2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相近题目较多,有的相关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做。这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因为很多工程硕士来自不同单位的同一部门或同一单位的同一部门,他们的工作背景十分相似,工作内容十分相似,所开发使用的系统在功能、技术上都有相似之处。

1.3论文对国内外现状不了解,先进性不足

工程硕士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绝大部分是中文文献,英文文献较少,有的论文中几乎没有;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时间较旧;一些学生在论文中很少提相关研究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工程硕士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缺乏了解,所做论文先进性不足,创新少或基本没有创新。

1.4论文写作不够规范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各培养单位都给出了统一的格式。但是从提交上的论文来看,工程硕士论文写作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英文摘要翻译错误较多,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未标出,论文内容格式不一致,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等。有的工程硕士论文中不区分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为一谈,不突出重点。

2原因分析

2.1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考取工程硕士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学成后为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出贡献。但是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为了评职称、或为了涨工资、或为了升职,只想拿一个文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学习,在做论文过程中不认真做论文,甚至有找人替做论文的现象。

2.2导师指导不到位

工程硕士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毕业论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导师实行双导师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师指导体制,可以发挥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方优势共同指导工程硕士。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这种体制却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校外导师基本不起作用,有的学生在提交论文之前临时找一个校外导师。在整个论文阶段,工程硕士和导师联系很少。

2.3培养单位管理欠缺

高校作为培养的主导单位,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地过程管理体制,以利于对每个工程硕士培养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要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角度去重视这个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把工程硕士办成一个产业,一味扩大规模,追求效益,而忽视了质量。

2.4企事业单位应重视

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扶持。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作为工程硕士的实际使用方,对高层次人才有需求。企事业单位应该为自己单位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给予一定的脱产学习时间,尽早为工程硕士配备校外导师等。

2.5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不到位

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派遣相关员工到高校参加工程硕士学习,高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纽带,给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只有双方联合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好工程硕士。但实际工作中,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较少,基本处于脱节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

3应采取的措施

采取培养单位、企事业单位、导师(校内导师和单位导师)、学生等多方面齐抓共管,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3.1学生自身

选题时,多阅读相关文献,对论文的国内外研究工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解在相关方面国内外研究已到达何种水平。多思考别人已经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改进或采用其它方法能更好地解决,别人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加以拓展,别人在其它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能否应用到我们的研究中改进我们的工作。尽量做一些带有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工作,不要做一些重复性的简单研究工作。

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别人的研究工作和自己的研究工作分开,首先阐述别人的研究工作,然后重点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别人的不同和创新。

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规范意识,按照培养单位要求的规范格式来写,参考文献在论文正文的引用位置一定要标出,参考文献引用位置要与引文内容一致。英文翻译一定要合乎语法规则,专业名词一定要使用恰当。

3.2导师职责

指导老师负责工程硕士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导师的指导、监管和治学作风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负责。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工程硕士在职的特点,充分发挥校内老师理论知识扎实和校外导师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各自优势,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是双导师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单位在选拔工程硕士导师时应当注重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在遴选时使用不同的遴选条件,在工程硕士校内导师遴选时要注重学术水平和实际项目经验并重,尽量选取两者兼而有之的作为工程硕士导师。不要把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加遴选直接作为工程硕士导师,这样做没有注意到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不同,不利于工程硕士质量的提高。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导师指导工程硕士是不合适的,但指导高校教师可以。

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的遴选现在没有完善的机制。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一起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实际情况确定遴选标准。工程硕士的培养对企事业和培养单位都是有利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提高自身人才素质的提高,培养单位可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工程硕士校外导师应选择企事业单位中实际参加项目的高级技术负责人,由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共同遴选,发放聘任证书并给予较好的待遇。

工程硕士、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应经常互动,交流意见,共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虽然身处异地,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技术的普及,使得异地在线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对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电子邮件、飞信等为异地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3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培养单位应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规范培养流程,对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1)开题答辩

开题是论文工作的开始,是学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调研,写出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后进行的工作,开题工作目的是对学生选题的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难度、工作量、先进性等进行评估,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题目。

开题工作应由培养单位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开题小组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列席旁听,可以参与讨论。开题工作要召开专门的会议,学生先对自己选题的内容做阐述,然后开题小组的校内、企事业单位专家提问,提出意见和建议。选题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阶段。开题工作要当场形成集体评议,开题小组专家、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要在集体评议书上签字确认。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的集体评议书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2)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在两位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完成。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求学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定期(每周一次)交流,交流阶段性的进展、在论文完成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不需要每次都见面交流,可以共同通过网络交流。每次交流要形成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论文进展、期间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都要存档,作为对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考核的依据。

3)论文查重

剽窃别人论文、科技成果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必须防止。为防止剽窃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一些部门开发了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查重软件。培养单位应当购买相应软件,学生提出论文答辩申请后要求学生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并使用防剽窃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查重。发现抄袭行为,不允许答辩,培养单位和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情况对学生和校内导师、企事业单位导师予以处罚。

4)论文盲评

论文写作完成后,答辩前培养单位要组织学生论文盲评,盲评一般要两份论文,为了盲评效果少受其它因素影响,最好两份都校外盲评。盲评两份都不及格,不能答辩,根据盲评意见继续修改论文。盲评两份都合格,可以参加答辩。盲评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要再送第三份盲评,第三份盲评不合格,不能答辩,第三份盲评合格,可以参加答辩。所有盲评意见反馈给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备案存档。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论文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首先由学生针对论文内容陈述,然后专家提问,学生回答,最后专家根据论文写作情况、答辩情况、培养单位提供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集体评议书、论文定期工作报告,综合后给学生论文成绩。论文成绩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论文和答辩给出。论文工作是一个过程,应该结合论文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给出论文成绩,这样才更加合理。从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发现论文工作的整个轨迹,才能发现学生写出的论文是否是学生本人所作,是否是学生本人的创新。答辩形成集体决议,由答辩专家集体签字。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6)加强考核制度

对导师的考核。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联合对校内、校外导师考核,对指导认真,水平高的导师应予以奖励,鼓励先进,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不认真负责,水平较差的导师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导师资格。

对学生的考核。对于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论文质量高,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论文有抄袭,找别人做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的学生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学籍。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积极总结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借鉴优秀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先进经验。把现有工程硕士教育办好,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使工程硕士真正得到企事业和社会的肯定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王伟,吴信岚.从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看环境工程硕士的文献需求[J].情报探索,2010(10):79-82.

[2]郑林华,袁继兵,向良军,等.对指挥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44-46.

[3]王霁,杜璟.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86-89.

[4]刘伟,郑永果,闫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问题的探讨[J].才智,2008(5):7-14.

[5]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等.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6]徐玲芳.社会服务视角下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标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53-54.

[7]李博.培养卓越工程师:比较视野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4):79-82.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14篇

1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论文相对简单 

国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中指出: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论文大部分与工程硕士从事的工作相关,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有实际的应用背景和使用价值,但深度不够。就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约占80%,硬件设计约占10%,图形图像处理约占5%,其它约占5%。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所使用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工作量相对不足。 

1.2 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相近题目较多,有的相关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做。这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因为很多工程硕士来自不同单位的同一部门或同一单位的同一部门,他们的工作背景十分相似,工作内容十分相似,所开发使用的系统在功能、技术上都有相似之处。 

1.3 论文对国内外现状不了解,先进性不足 

工程硕士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绝大部分是中文文献,英文文献较少,有的论文中几乎没有;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时间较旧;一些学生在论文中很少提相关研究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工程硕士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缺乏了解,所做论文先进性不足,创新少或基本没有创新。 

1.4 论文写作不够规范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各培养单位都给出了统一的格式。但是从提交上的论文来看,工程硕士论文写作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英文摘要翻译错误较多,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未标出,论文内容格式不一致,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等。有的工程硕士论文中不区分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为一谈,不突出重点。 

2 原因分析 

2.1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考取工程硕士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学成后为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出贡献。但是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为了评职称、或为了涨工资、或为了升职,只想拿一个文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学习,在做论文过程中不认真做论文,甚至有找人替做论文的现象。 

2.2 导师指导不到位 

工程硕士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毕业论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导师实行双导师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师指导体制,可以发挥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方优势共同指导工程硕士。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这种体制却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校外导师基本不起作用,有的学生在提交论文之前临时找一个校外导师。在整个论文阶段,工程硕士和导师联系很少。 

2.3 培养单位管理欠缺 

高校作为培养的主导单位,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地过程管理体制,以利于对每个工程硕士培养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要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角度去重视这个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把工程硕士办成一个产业,一味扩大规模,追求效益,而忽视了质量。 

2.4 企事业单位应重视 

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扶持。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作为工程硕士的实际使用方,对高层次人才有需求。企事业单位应该为自己单位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给予一定的脱产学习时间,尽早为工程硕士配备校外导师等。 

2.5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不到位 

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派遣相关员工到高校参加工程硕士学习,高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纽带,给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只有双方联合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好工程硕士。但实际工作中,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较少,基本处于脱节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 

3 应采取的措施 

采取培养单位、企事业单位、导师(校内导师和单位导师)、学生等多方面齐抓共管,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3.1 学生自身 

选题时,多阅读相关文献,对论文的国内外研究工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解在相关方面国内外研究已到达何种水平。多思考别人已经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改进或采用其它方法能更好地解决,别人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加以拓展,别人在其它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能否应用到我们的研究中改进我们的工作。尽量做一些带有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工作,不要做一些重复性的简单研究工作。 

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别人的研究工作和自己的研究工作分开,首先阐述别人的研究工作,然后重点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别人的不同和创新。 

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规范意识,按照培养单位要求的规范格式来写,参考文献在论文正文的引用位置一定要标出,参考文献引用位置要与引文内容一致。英文翻译一定要合乎语法规则,专业名词一定要使用恰当。 

3.2 导师职责 

指导老师负责工程硕士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导师的指导、监管和治学作风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负责。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工程硕士在职的特点, 充分发挥校内老师理论知识扎实和校外导师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各自优势,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是双导师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单位在选拔工程硕士导师时应当注重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在遴选时使用不同的遴选条件,在工程硕士校内导师遴选时要注重学术水平和实际项目经验并重,尽量选取两者兼而有之的作为工程硕士导师。不要把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加遴选直接作为工程硕士导师,这样做没有注意到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不同,不利于工程硕士质量的提高。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导师指导工程硕士是不合适的,但指导高校教师可以。 

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的遴选现在没有完善的机制。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一起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实际情况确定遴选标准。工程硕士的培养对企事业和培养单位都是有利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提高自身人才素质的提高,培养单位可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工程硕士校外导师应选择企事业单位中实际参加项目的高级技术负责人,由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共同遴选,发放聘任证书并给予较好的待遇。 

工程硕士、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应经常互动,交流意见,共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虽然身处异地,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技术的普及,使得异地在线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对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电子邮件、飞信等为异地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3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培养单位应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规范培养流程,对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1)开题答辩 

开题是论文工作的开始,是学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调研,写出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后进行的工作,开题工作目的是对学生选题的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难度、工作量、先进性等进行评估,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题目。 

开题工作应由培养单位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开题小组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列席旁听,可以参与讨论。开题工作要召开专门的会议,学生先对自己选题的内容做阐述,然后开题小组的校内、企事业单位专家提问,提出意见和建议。选题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阶段。开题工作要当场形成集体评议,开题小组专家、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要在集体评议书上签字确认。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的集体评议书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2)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在两位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完成。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求学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定期(每周一次)交流,交流阶段性的进展、在论文完成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不需要每次都见面交流,可以共同通过网络交流。每次交流要形成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论文进展、期间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都要存档,作为对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考核的依据。 

3)论文查重 

剽窃别人论文、科技成果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必须防止。为防止剽窃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一些部门开发了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查重软件。培养单位应当购买相应软件,学生提出论文答辩申请后要求学生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并使用防剽窃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查重。发现抄袭行为,不允许答辩,培养单位和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情况对学生和校内导师、企事业单位导师予以处罚。 

4)论文盲评 

论文写作完成后,答辩前培养单位要组织学生论文盲评,盲评一般要两份论文,为了盲评效果少受其它因素影响,最好两份都校外盲评。盲评两份都不及格,不能答辩,根据盲评意见继续修改论文。盲评两份都合格,可以参加答辩。盲评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要再送第三份盲评,第三份盲评不合格,不能答辩,第三份盲评合格,可以参加答辩。所有盲评意见反馈给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备案存档。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论文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首先由学生针对论文内容陈述,然后专家提问,学生回答,最后专家根据论文写作情况、答辩情况、培养单位提供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集体评议书、论文定期工作报告,综合后给学生论文成绩。论文成绩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论文和答辩给出。论文工作是一个过程,应该结合论文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给出论文成绩,这样才更加合理。从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发现论文工作的整个轨迹,才能发现学生写出的论文是否是学生本人所作,是否是学生本人的创新。答辩形成集体决议,由答辩专家集体签字。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6)加强考核制度 

对导师的考核。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联合对校内、校外导师考核,对指导认真,水平高的导师应予以奖励,鼓励先进,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不认真负责,水平较差的导师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导师资格。 

硕士学位论文范文第15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master's thesis 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problems in academic disser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master's thesis on management, mak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evaluates the academic dissertation quality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

关键词: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质量;评价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practical master on management;academic dissertation;quality of the thesis;current evaluation situa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69-02

0 引言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MBA和MPM等专业学位,管理类应用型硕士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能够直接反映研究生的学习成果和专业领域研究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反映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因此,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便于实施的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1]。

1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现状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大多数沿用学术型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虽然基本能够对学位论文进行基本评价,但是由于应用型学位论文与学术型学位论文写作的方法、目标的不一致,导致评价指标上的差异。

1.1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问题 随着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制定的有关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制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的瓶颈,目前论文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有:①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开题仅看开题报告,评价论文选题如何;中期审查大多也只是查看中期报告,不能检查监督论文内容完成程度;答辩看重的是论文成果,忽视论文产出过程,对提高论文质量难起作用。②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硕士学位论文都是由专家评审,因为每个专家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很容易出现评价的论文相同而结果不同的结果[2]。③指标对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特点考虑不够充分。比如,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用价值[3];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以往的评价体系都没有体现这些特点。

1.2 学位论文评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论文质量相关的评价因素随着硕士论文的实际状况的发展变化而改变,下面就从几方面分别阐述论文质量评价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应用型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缺失[4]。现在的硕士学位论文评价基本上沿用了以往学术型论文评价体系,针对学术型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因此,并不符合应用型学位论文的特点和要求。②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制度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以往学位论文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完善的学位论文产生评价制度,能够严格论文产出过程,提高论文质量。③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监督。由于评价制度的执行过程缺少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存在着执行不力的情况[5]。④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环境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6]。

2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管理类应用型硕士的培养特色,结合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和特点,将学位论文评价因素分为学位论文教学条件及管理、学位论文教学过程和学位论文效果3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二级、三级指标,建立如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评价总分计算方法:

评价指标标准划分为A、B、C、D四档,表中只给出A、C两档的标准,低于A高于C为B,低于C为D;每项得分=分值×等级系数(等级系数:1.0?芏A>0.85、0.85?芏B>0.7、0.7?芏C>0.4、0.4?芏D?芏0);评价总分为每项得分之和。根据建立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就可以对某一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从3个一级指标以及下设的各二级、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一个总评分。

3 结论

评价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手段,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不仅是对学位论文本身的评价,客观、公正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学位论文教学条件及管理、学位论文教学过程和学位论文效果三个方面。根据本文建立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某一高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应的得分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已达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仍未结束,仍需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征航,毛旭东,刘万科,陈锴.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179-180.

[2]朱霞,卢润德.浅议经济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J].各界文论,2007(6):53-54.

[3]王桂荣、赵敏.管理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石油教育,2012(3):62-65.

[4]李光玉.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