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

硕士毕业的论文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1篇

一、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论文应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硕士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学科教学(英语)除外),字数一般在10000字左右。

二、硕士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一)题目:能概括整个硕士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二)、摘要(中外文):硕士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800字左右),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或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在摘要的最后另起一行,相应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8个。外文摘要另起一页打印。推荐阅读>>>硕士毕业论文的各个部分怎么去写

(三)、目录:应是硕士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简明扼要。章、节、小节分别以一、1、

(1)等数字依次标出。所标页码应与正文一致。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2篇

硕士生毕业论文 答辩,作为导师对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集体指导,已经成为惯例。上周六,实验室对10位即将毕业的硕士生进行了全天时间的 答辩,按正式答辩的顺序和时间要求进行。由于受平时学术交流,进展汇报强调细节交流的影响,大部分同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汇报内容。 答辩的结果令我满意的很少。总结起来,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下:

 

1、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不清楚,让人听不出研究的价值所在。

 

2、汇报提纲完全按硕士毕业论文章节构成,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归类和整合。汇报提纲(内容)之间,无承前启后及过渡性语言。

 

3、对汇报内容不太熟悉,PPT文字描述太多。

 

4、过于强调细节,如数学公式的推导等,而忽视了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及结果的测试分析等。

 

5、汇报总结中,未直截了当地呈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6、忽视取得的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情况等一带而过。

 

7、无致谢。 

 

由于答辩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各异,有偏实验科学的、有偏硬件设计的、有偏算法和软件设计的。如果不讲究答辩策略,可能会造成“做的好,不如讲得好”的结局,从而影响答辩成绩。我的建议(15分钟左右)如下:

 

1、课题概述(2-3分钟):阐述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即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主要介绍课题来源、研究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从而引出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回答“为什么要做?”

 

2、课题内容(8-10分种):主要突出:1)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采取的措施;2)实验结果展示及分析。文字描述多了,会影响讲解思路,也会给人不熟悉内容的印象;公式推导多了,这不是答辩老师所感兴趣的(感兴趣的评委自然会看你的纸质论文)。同时,可能占用了后续展示主要成果的时间,让评委看不到你最后的“干货”。——回答“怎么做的?”

 

3、课题总结(1-2分钟):1)直接以按序号形式列出所开展的工作;2)创新点与贡献,即提出了什么方法或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实现了什么功能?有创新的强调创新,无创新的强调工程应用价值。课题展望或存在问题可一带而过,如果评委需要追问,后续回答问题时阐述即可。——回答“做到了什么程度?”

 

4、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等。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3篇

(一)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局等部门、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孙玉卫博士)

(二)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培养。

三年来,在课题设计、现场、实验室工作、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导师给予了悉心和无私帮助。导师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谢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洁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宝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贾存显老师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指导和支持。

衷心感谢李士保老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诸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丁树奇站长、赵民书记及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患者追踪、样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洪庆、郑文贵、李林贵、周英智、杨艳芳、郑国华等在学习、生活、实验室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科学院施胜芳老师、刁玉涛同志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潍坊市妇幼院妇科周兰英医师在提供CytoThin宫颈取样专用毛刷、缓冲液、预实验所用样本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潍坊医学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刘汝清老师、整形医院唐胜建主任在标本超低温存放、宫颈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阳性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陈会波博士)

(三)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的精心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对导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精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关怀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王永杰副书记、姜希宏副书记、李士葆老师等在业务与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姜宝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贾存显老师、王洁贞教授等在我学习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山东省科学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师、黄海燕老师等在我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验室邢杰大夫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所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标本采集中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章丘计划生育服务站、诸城计划生育服务站、岱岳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无棣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领导与有关人员在现场与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涛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师兄弟、师姐妹王志萍博士、郑国华博士、陈会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杨艳芳博士、房学强博士、郑薇硕士和黄克锋硕士在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感谢在我学习、生活及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刘洪庆博士)

(四)

本课题是在导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在生活、工作、学习、研究等各方面的无私帮助。王老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认真勤奋、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都将使我终生难忘,并时时鞭策我努力工作,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发向上。

特别感谢流行病与卫生研究所的王洁贞教授在本课题的统计学分析方面给予的指导。

本课题整个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王桂亭老师、宋艳艳老师、姚苹老师、许洪芝老师、龚忠发老师的无私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薛永磊、王小凡、王战勇、任桂杰、陶泽新、宋绍霞、张文强、吴冰、刘晓丽等师兄、姐、弟、妹的无私支持和帮助,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帮我完成了实验以及论文中的部分工作,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特别感谢我的师姐王战勇在我的实验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

本课题还得到了卫生Du研究所的谢克勤教授、于丽华老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研究所的王束玫教授、汪心婷老师、免疫学研究所的马春红教授、学院的王凤山教授、刘一红同学、李媛同学、腾莉同学、徐洋同学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同学张翠丽、孙秀彬为我的课题提供的帮助。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温红玲博士)

(五)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毕振强主任医师在我硕士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的悉心和帮助。他对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导导师王志强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他们不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关心我的生活。两位导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我会牢记终生,它将一直Ji励着我将来更好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各位领导的支持。特别感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的王显军所长、王玫所长给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其它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的课题在那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师、姜宝法老师、贾崇奇老师、贾存显老师的热忱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李建同学、房学强同学、杨丽萍同学、刘兆兰同学给我的无私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

最真诚的感谢对我理解、支持、帮助的各位!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的理解、支持和关心,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马卫胜硕士)

(六)

看似漫长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了,心里实在舍不下山大这美丽的校园,更舍不得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

三年前,我怀着无尽的遐想,来到山大,来到卫生教研室,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们的关爱和教研室同事们的无私帮助

衷心感谢导师丁守銮副教授,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高度的敬业精神,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让我感到惭愧。在我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虽远在国外,却无刻无刻不在鞭策着我的学习,给予我勇气和动力去继续完成我的论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衷心感谢导师王洁贞教授给予我学习生活中的教诲和在毕业论文上的极大帮助

衷心感谢本教研室全体老师和同学曾给予我热情的帮助

衷心感谢师兄孙秀彬三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衷心感谢山东学院田金方老师在时间序列知识方面给予我的

衷心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写论文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衷心感谢那些曾默默支持过我的朋友,在这里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

三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不得不将要和大家说离开,但是,一想起

曾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像今天这样感动,这种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王强硕士)

(七)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尊敬的导师王洁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来,导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果断干练的作风、诚挚谦虚的品格和宽厚善良的处世方式,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效仿。导师在我的学业上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我许多教诲和,将使我终生受益。多年来,导师还在生活方面给予了我诸多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使我在感Ji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对本研究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鼓励。薛教授勤奋的科研作风、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和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真正体现了一位学者的风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山东省CDC的康殿任和王志强医师,以及莒南县和平邑县CDC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本研究的资料收集还得到了山东省CDC陈仁友、张晓菲、郭婕、范轶欧和袁群医师以及本教研室孙林博士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学习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本教研室老师和同学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每当我在学业上受到挫折时,总能从他们那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关心我和照顾我的男友,在地图测量、论文资料整理和图像绘制过程中,他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爱护我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诚挚的谢意!(张娜硕士)

(八)

本课题是在导师于素芳副教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顺利完成的,导师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三年来,您使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在学业上不断求索;学会了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您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宽以待人的处世风范,我会牢记终生,并将永远受益。

本课题从设计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还受到卫生Du研究所谢克勤、赵秀兰教授、于丽华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劳动卫生和卫生学研究所李杰教授、李国珍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无私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特别感谢宋福永师兄、宋美芳同学、乔春霞同学,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配合,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感谢师弟和师妹们的帮助和合作,希望我们的友谊永存。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支持和鼓励,使我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谢谢!(易超硕士)

(九)

三年紧张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硕士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衷地感谢尊敬的导师蔺新英教授的谆谆教诲。三年来,蔺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蔺老师的心血。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工作作风,都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本论文是在蔺老师的精心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实验的进展以及文章的修改等环节,蔺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谨向蔺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课题在实施中,得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两腺科马宏岩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师和同学热情的帮助与支持,还要感谢病Du所的姚平老师和Du理所的于丽华老师以及实验中心的郭冬梅和王淑娥老师,他们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蔺新英教授和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的人们!(赵妍硕士)

(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涯里,曾经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同学和同事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谢克勤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胸襟坦荡,他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三年来,学习上谢老师对我严格要求,精心,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论文的指导意见,帮助确定论文的主题,从论文的主题、内容、到整体的结构都给予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谢老师不惜休息时间,细致、耐心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他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难以忘怀,受益非浅。

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开展期间,还得到赵秀兰、赵丽、张翠丽、于丽华、朱振平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还得到王青山、张利平、郭新、宋福永、周贵珍和潘光兵等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所有这三年学习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们!(朱英建硕士)

(十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徐凌中教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从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到论文的撰写等全程的悉心和帮助,对导师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王兴洲老师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给与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对本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荆丽梅、杨学来等同学在资料收集与分析讨论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帮助,给予了许多方便,在此表示感谢。

在现场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卫生局、威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威海市卫生监督所、文登市卫生局、文登市卫生防疫站、乳山市卫生局、乳山市卫生防疫站、荣成市卫生局、荣成市卫生防疫站的有关领导在现场组织协调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还要感谢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各市(区)参与本次的全体人员。

最后,特别感谢威海市卫生局对本项目提供的特别资助以及有关领导给予的高度关注。(高校教师侯淑军)

(十二)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真诚感谢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师兄XX硕士,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感谢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的互助合作,正是集体的努力才使得项目进展顺利。

由衷感谢我的室友同学,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4篇

硕士毕业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毕业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毕业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职教师; 硕士学位; 借鉴伴

随着国家对职教师资建设的大力发展,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问题开始得到关注。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05 年, 国家重点、省级重点、普通中职学校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仅为1.5%、1.1%、1.1%。

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以下简称中职硕士) 的问题十分关注。基于此,本文横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借鉴, 纵向从学位定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国际上已提出了多种理念和践行方式, 相关研究及经验丰富多彩

1. 学位定位。国际上普遍将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定位为专业学位范畴, 又叫职业学位。其对应的职业要求为有较高的专门技术层次, 有独特的知识领域, 有严格的入门标准和鲜明的实践性; 一般在具有鲜明职业背景的学科领域中开设, 主要授予受到过高水平专业训练的人才。但事实上, 目前对该学位的命名并不统一。200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UNESCO杭州宣言》中提出针对职教师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职业教育国际硕士学位; 2005 年12 月在中国天津召开的东亚及东南亚国际职教教师教育硕士学位标准的开发与应用国际会议上提出国际职教教师教育硕士学位( Master Degree in TVTE)的概念, 以及德国学者克莱门特提出的职教理学硕士( Master for Engineering for TVTE) 概念等。

2. 课程设置。课程是培养中职教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近年来, 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芬兰Jyvaskyla 工艺学校的Pekka Kamarainen 教授在2004 年11 月的杭州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以下简称TVET) 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框架; 2005 年12 月, 在天津大学主办的东亚及东南亚国际职教教师教育硕士学位标准的开发与应用国际会议上, 德国Frank Bunning和Klaus Jenewein 两位学者提出TVTE 硕士国际课程框架及其标准; Indoneisa 教育大学学者MasriamBukit 提出TVTE 硕士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实施标准。推荐阅读:法律多元理论毕业论文

3. 培养模式。发达国家在培养包括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时突出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德国的以二元制模式为基础的二次考试资格模式, 即第一次国家统考, 鉴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之后经过两年的预备教师期或实习实践后, 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 这是对学生经验与能力的验证。

通过了国家两次统一考试, 学生才能获得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 乌克兰工科教育学院学者ArtuykhStanislav Fedorovich 提出4+1模式, 即四年工科院校毕业生增加1 年心理学和教育学培训; 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学院高级首席教师Les Simpson 提出返回模式, 即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学习1 至2 年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可见, 各国培养模式对于生产实践技能及教学技能两种技能均给予关注。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6篇

产生是如何查阅,要对几个知名数据库了如指掌,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另外国外的数据库如Springer,非林格尔等,对于英文文献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文献的格式怎么写,也需要进行了解,给大家推荐一个快速复制参考文献格式的方法,即用百度学术。

一、关于阅读文献

通过看一些网上关于读文献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文章我对这件事从态度上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从他口中说出来在让我在加深了以往认识的同时又多了些设身处地的感觉。

1.文献量要大,虽然我也知道,但是没有实际的感觉,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要读研究领域内的几乎全部文章,至少也有几百篇。他举H师兄的例子,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读了上千篇文献,使他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因此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硕士,写文章非常厉害,现在是优秀的教师。可以说读文献阶段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但又是无法跨越的,这里面恐怕蕴含着量变导致质变的原理了。>>推荐推荐《在毕业论文中导师的重要性》

2.对待文献的态度,为什么我总觉得我想研究的问题都有人研究过了?要想有所创新,在读文献的时候就一定要以批判的眼光去分析它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要时刻在想“是这样么”或是“这样对么”或是“能否用其他方法来解决”,所谓“不破不立”就是这个道理。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认为文献都是完美的,那么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了。虽然爱因斯坦说世界上99.9%的论文都是垃圾,他本人也只写过10篇论文,但是仍然要而且不得不采取渐进式创新的方法,就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7篇

首先,检测有必要吗?

许多人会认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是用一个字和一个字写的,他们没有复制任何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抄袭检测。如果你这么认为那是个大错误错误是。首先,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在提交论文时提交检测报告,因此他们必须测试并下载报告并提交给学校。另一方面,即使您自己编写论文也可能存在重复,特别是对于可能重复的较长术语和公式,这些将由系统计算!

第二,为什么学校现在需要检查?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蒸发装置,MVR,蒸发

 

蒸发设备广泛应用于制药、轻工食品、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等行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使为蒸发设备提供热源的蒸汽成本不断增加,蒸发设备是生产系统中蒸汽消耗较大的设备,蒸汽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设备运行成本急剧增加。因此,降低蒸发装置的蒸汽用量对于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蒸汽透平压缩机的技术日渐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各类气体介质的压缩及输送。在本世纪初,国外已能够生产大型蒸汽压缩机。主要的蒸发器生产厂商德国GEA 公司已尝试将大型蒸汽压缩机应用于管式蒸发装置并取得成功,该公司的MVR蒸发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国内外目前尚末将此技术应用在板式蒸发装置上。我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具有大型板式蒸发装置生产能力的企业,如果能将此技术成功应用于板式蒸发装置,则其产品极具竞争优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本文在研究了国外最先进蒸发技术及离心式蒸汽压缩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将MVR技术应用于我公司大型板式蒸发装置的工艺方案,此MVR蒸发器将可以不用蒸汽作为加热热源,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压缩二次蒸汽循环蒸发,极大的降低了蒸发设备能耗。

1机械蒸汽浓缩法及其原理

MVR(MechanicalVapor Recompression)蒸发装置二次蒸汽机械压缩法是指利用涡轮发动机的增压原理、经特殊流体设计而组成的二次蒸汽机械增压式蒸发系统的简称。在这种工艺系统中,密闭容器内经加热蒸发生成的二次水蒸汽,通过蒸汽压缩机时被再压缩增压至较高温度的高压蒸汽硕士毕业论文,此高压高温蒸汽再被用于蒸发设备的加热热源,进入蒸发器的加热腔继续蒸发,实现电能到热能的转换,这样的蒸发装置不再对外界蒸汽能源的依懒与摄取,循环传热的过程中增压后的蒸汽做为蒸发器的加热热源后也得以迅速冷凝,成为洁净蒸馏水。压缩机以提高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的压力来达到二次蒸汽更高温度的凝结。这种提高了压力的蒸汽,会提高潜在的热能,然后再重新返回蒸发器来进行加热,从而制造出更多的二次蒸汽。这样,热能被持续的重新利用,而不易损失[1]。

进行完热交换的蒸汽冷凝成纯度很高的水,被收集出来,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再被压缩,作为下一循环的热源。如此循环,多级蒸发后的液体从蒸发器底部排出。因此,只需在系统冷启动时导入热源,采用电加热或少量蒸汽预热物料即可使蒸发器开始正常循环运转。在蒸发器中,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所有的蒸汽都被回收,再用高压风扇加压后作热源之用,不需要额外的蒸汽或冷却水,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2 多效蒸发器与MVR蒸发器对比

2.1 多效蒸发工艺

张永生(1975-),男,甘肃临泽人,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蒸发换热设备设计及研制工作。

在多效蒸发装置中,新鲜蒸汽为第一效的加热热源,而第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不进入冷凝器,而是作为第二效的加热热源得以再次利用,这样可以将新蒸汽消耗有效降低约50%。重复利用此原理,三效、四效、五效、六效蒸发装置可进一步降低新蒸汽消耗,这样的六效蒸发装置,理论上蒸汽消耗可降低至15%。

第一效的最高加热温度与末效的最低沸点温度形成了总温差,分布于各个效,从而形成温差分布。结果,每效温差随效数增加而减小。所以为达到指定的蒸发速率必须增大加热面积。初步估算表明,用于所有效的加热面积随效数成比例增加硕士毕业论文,这样一来蒸汽节省量逐渐减少的同时,投资费用显著增加。多效蒸发器直接加热热流图见图1。

图1 多效蒸发器直接加热热流图

2.2 TVR板式蒸发技术

TVR(Thermal VaporRecompression)热力压缩,是指用高温高压的工作蒸汽将低品质乏气再压缩重复利用的技术。其关键设备是由蒸汽喷射器来完成,是一种能量转换的装置,高温高压的新鲜工作蒸汽进入喷射器,由喷嘴高速喷出,将静压能转换为动能,由于射流和空气之间产生卷吸作用和紊动扩散作用,把吸入室的气体带走,使该处产生局部真空状态,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分离器分离出的二次蒸汽被吸入,随同高压高速流体被带入喉管,与之混合,并进行能量交换,形成中等品质的蒸汽,进入加热室当作加热蒸汽使用,来加热料液。

蒸汽喷射式热泵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稳定、价格低廉、节能等特点。使用蒸汽喷射式热泵,当引射比为1:1时,效能上相当于增加一效蒸发器,工艺流图见图2.

图2 TVR热力压缩流程图

2.3 MVR板式蒸发器蒸发流程

机械蒸汽再压缩时,通过机械驱动的压缩机将蒸发器蒸的二次蒸汽压缩至较高压力和温度。因此压缩机作为热泵来工作,给蒸汽增加能量。

配备有机械蒸汽再压缩型热泵的蒸发装置,在一般的操作条件下仅需要很少的能量输入,是一种开放式的系统,而TVR热力压缩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喷射压缩器只能压缩一部分蒸汽,动力蒸汽的能量最后通过冷却水作为残余热量被移走。在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中,所有的蒸汽被压缩到一个较高的冷凝压力,热流图如图3所示。

图3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过程热流图

板式蒸发器是由板式加热元件组成,浓缩液自加热元件表面自下而上,又从上而下流过,与加热板片进行热交换,受热的料液在加热板片表面形成薄膜,由此而蒸发,蒸发表面产生的蒸汽离开加热元件的侧面上升,所以几乎不过热地送至离心式压缩机。蒸发的二次蒸汽被压缩机经一次或二次压缩,变成较高温度品质的蒸汽,再送到蒸发器内部加热元件中作为加热源。为了消除压缩机中蒸汽过热现象硕士毕业论文,要不断地向压缩机内注入少许的蒸汽冷凝液,因为压缩过程蒸汽变成过热,为了把温度降低到与压缩机排出压力相当的饱和温度。加热蒸汽在蒸发器加热单元中凝结成水,排出后部分送至预热器中用来加热待蒸发物料,少部分送至离心压缩机中去消除过热[2]。

3 MVR在板式蒸发系统中的应用

MVR系统与板式蒸发系统的组合中,其工艺可以设计为单效蒸发,也可以实现多效蒸发,具体情况需根据MVR系统能提供的最大压缩温差来决定。

在高速透平压缩系统中,由于其应用齿轮组技术,叶轮转速较高,可以实现较大的压缩比,故其压缩后温差较高,蒸发系统可以采用顺流工艺,即压缩系统的蒸汽吸入口与排出口间可以实现多效顺流,其工艺简图如图4。但此压缩系统由于其主轴转速较高,故叶轮直径较小,压缩蒸汽量较小,对于较大蒸发量的蒸发装置,此系统难以满足其工艺要求。

图4 顺流工艺简图

在离心式压缩系统中,驱动装置电机直接与叶轮轴相连,叶轮转速相对较低,可能实现极大蒸汽量的压缩,但此装置缺点为温差t 低。如果实现多效连续蒸发,则各效间温差较低,影响系统的蒸发效率。但由于其蒸汽压缩量大,可以实现并流蒸发,工艺简图见图5。

图5 并流工艺简图

为了弥补由于采用离心式压缩系统而导致温差过小的缺点,可采用多级压缩,即应用2个或3个离心式压缩系统串联结构,使压缩系统蒸汽进出口压缩比增大,而蒸发系统可采用串联式结构,而各效蒸发器间可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温差,工艺简图见见图6。

图6 二级压缩顺流工艺简图

以双效板式蒸发装置为例,蒸发量为10t/h的双效板式蒸发装置,每小时需新鲜蒸汽4.5吨,成本约675元,采用MVR机械压缩系统后,无需蒸汽加热硕士毕业论文,电费成本只需100元,MVR系统蒸发器运行成本仅为普通蒸发器运行成本的六分之一。在乳品工业中可以设计小型到中型的单效MVR蒸发器,其热效率非常良好,可以相当于3效MVR涡输压缩机蒸发器,每0.75kW可除45kg到68kg水分[3]。一般情况下,供给能量达到蒸发能量的7%~8%,即可满足额定蒸发的生产需求[4]。

MVR系统蒸发器一般采用离心式低t压缩风机,因其成本较低,蒸发系统可以设计为单效大流量蒸发,其蒸发温度可以控制在55℃,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温蒸发,尤其适合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这种新型热泵蒸发装置在正常运行时,除原料预热使用极少量蒸汽(约为原料的2%)外,不需要其它的蒸汽热源。当然,压缩机一定要靠电来驱动,会产生额外的电耗[5],其工艺图见图7。

图7 双效MVR板式蒸发装置工艺图

4 结语

相对于普通的蒸发设备,MVR蒸发器具有单位能量消耗低、工艺简单、实用性强、蒸发温度低、适合热敏性物料的蒸发等优点,与板式蒸发器极强的传热效率相结合,将使MVR板式蒸发器具有极强的技术优势,对节能减排及促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燕平.单家寺油田稠油采出水回用锅炉,石油规划设计[J],2008.5,19(3):20-22

[2]Bubnik, Z., et. al, Chemicaland Physical Data for Sugar Manufacturers and Users ,Sugar Technologists Manual[J], , 8th edition, Bartens, 1995,2:200-204.

[3]李锐.火电厂废水处理新设备的应用[J],电力环境保护,2008,24(6):1-3.

[4]金世琳.带有机械再压缩(MVR)的蒸发器,食品机械[J],1990.2 :25-28.

[5]李承志.蒸汽再压缩式蒸发器,氯碱工业[J],2003.6,6 :18-20.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蒸发装置,MVR,蒸发

 

蒸发设备广泛应用于制药、轻工食品、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等行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使为蒸发设备提供热源的蒸汽成本不断增加,蒸发设备是生产系统中蒸汽消耗较大的设备,蒸汽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设备运行成本急剧增加。因此,降低蒸发装置的蒸汽用量对于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蒸汽透平压缩机的技术日渐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各类气体介质的压缩及输送。在本世纪初,国外已能够生产大型蒸汽压缩机。主要的蒸发器生产厂商德国GEA 公司已尝试将大型蒸汽压缩机应用于管式蒸发装置并取得成功,该公司的MVR蒸发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国内外目前尚末将此技术应用在板式蒸发装置上。我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具有大型板式蒸发装置生产能力的企业,如果能将此技术成功应用于板式蒸发装置,则其产品极具竞争优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本文在研究了国外最先进蒸发技术及离心式蒸汽压缩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将MVR技术应用于我公司大型板式蒸发装置的工艺方案,此MVR蒸发器将可以不用蒸汽作为加热热源,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压缩二次蒸汽循环蒸发,极大的降低了蒸发设备能耗。

1机械蒸汽浓缩法及其原理

MVR(MechanicalVapor Recompression)蒸发装置二次蒸汽机械压缩法是指利用涡轮发动机的增压原理、经特殊流体设计而组成的二次蒸汽机械增压式蒸发系统的简称。在这种工艺系统中,密闭容器内经加热蒸发生成的二次水蒸汽,通过蒸汽压缩机时被再压缩增压至较高温度的高压蒸汽硕士毕业论文,此高压高温蒸汽再被用于蒸发设备的加热热源,进入蒸发器的加热腔继续蒸发,实现电能到热能的转换,这样的蒸发装置不再对外界蒸汽能源的依懒与摄取,循环传热的过程中增压后的蒸汽做为蒸发器的加热热源后也得以迅速冷凝,成为洁净蒸馏水。压缩机以提高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的压力来达到二次蒸汽更高温度的凝结。这种提高了压力的蒸汽,会提高潜在的热能,然后再重新返回蒸发器来进行加热,从而制造出更多的二次蒸汽。这样,热能被持续的重新利用,而不易损失[1]。

进行完热交换的蒸汽冷凝成纯度很高的水,被收集出来,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再被压缩,作为下一循环的热源。如此循环,多级蒸发后的液体从蒸发器底部排出。因此,只需在系统冷启动时导入热源,采用电加热或少量蒸汽预热物料即可使蒸发器开始正常循环运转。在蒸发器中,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所有的蒸汽都被回收,再用高压风扇加压后作热源之用,不需要额外的蒸汽或冷却水,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2 多效蒸发器与MVR蒸发器对比

2.1 多效蒸发工艺

张永生(1975-),男,甘肃临泽人,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蒸发换热设备设计及研制工作。

在多效蒸发装置中,新鲜蒸汽为第一效的加热热源,而第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不进入冷凝器,而是作为第二效的加热热源得以再次利用,这样可以将新蒸汽消耗有效降低约50%。重复利用此原理,三效、四效、五效、六效蒸发装置可进一步降低新蒸汽消耗,这样的六效蒸发装置,理论上蒸汽消耗可降低至15%。

第一效的最高加热温度与末效的最低沸点温度形成了总温差,分布于各个效,从而形成温差分布。结果,每效温差随效数增加而减小。所以为达到指定的蒸发速率必须增大加热面积。初步估算表明,用于所有效的加热面积随效数成比例增加硕士毕业论文,这样一来蒸汽节省量逐渐减少的同时,投资费用显著增加。多效蒸发器直接加热热流图见图1。

图1 多效蒸发器直接加热热流图

2.2 TVR板式蒸发技术

TVR(Thermal VaporRecompression)热力压缩,是指用高温高压的工作蒸汽将低品质乏气再压缩重复利用的技术。其关键设备是由蒸汽喷射器来完成,是一种能量转换的装置,高温高压的新鲜工作蒸汽进入喷射器,由喷嘴高速喷出,将静压能转换为动能,由于射流和空气之间产生卷吸作用和紊动扩散作用,把吸入室的气体带走,使该处产生局部真空状态,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分离器分离出的二次蒸汽被吸入,随同高压高速流体被带入喉管,与之混合,并进行能量交换,形成中等品质的蒸汽,进入加热室当作加热蒸汽使用,来加热料液。

蒸汽喷射式热泵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稳定、价格低廉、节能等特点。使用蒸汽喷射式热泵,当引射比为1:1时,效能上相当于增加一效蒸发器,工艺流图见图2.

图2 TVR热力压缩流程图

2.3 MVR板式蒸发器蒸发流程

机械蒸汽再压缩时,通过机械驱动的压缩机将蒸发器蒸的二次蒸汽压缩至较高压力和温度。因此压缩机作为热泵来工作,给蒸汽增加能量。

配备有机械蒸汽再压缩型热泵的蒸发装置,在一般的操作条件下仅需要很少的能量输入,是一种开放式的系统,而TVR热力压缩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喷射压缩器只能压缩一部分蒸汽,动力蒸汽的能量最后通过冷却水作为残余热量被移走。在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中,所有的蒸汽被压缩到一个较高的冷凝压力,热流图如图3所示。

图3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过程热流图

板式蒸发器是由板式加热元件组成,浓缩液自加热元件表面自下而上,又从上而下流过,与加热板片进行热交换,受热的料液在加热板片表面形成薄膜,由此而蒸发,蒸发表面产生的蒸汽离开加热元件的侧面上升,所以几乎不过热地送至离心式压缩机。蒸发的二次蒸汽被压缩机经一次或二次压缩,变成较高温度品质的蒸汽,再送到蒸发器内部加热元件中作为加热源。为了消除压缩机中蒸汽过热现象硕士毕业论文,要不断地向压缩机内注入少许的蒸汽冷凝液,因为压缩过程蒸汽变成过热,为了把温度降低到与压缩机排出压力相当的饱和温度。加热蒸汽在蒸发器加热单元中凝结成水,排出后部分送至预热器中用来加热待蒸发物料,少部分送至离心压缩机中去消除过热[2]。

3 MVR在板式蒸发系统中的应用

MVR系统与板式蒸发系统的组合中,其工艺可以设计为单效蒸发,也可以实现多效蒸发,具体情况需根据MVR系统能提供的最大压缩温差来决定。

在高速透平压缩系统中,由于其应用齿轮组技术,叶轮转速较高,可以实现较大的压缩比,故其压缩后温差较高,蒸发系统可以采用顺流工艺,即压缩系统的蒸汽吸入口与排出口间可以实现多效顺流,其工艺简图如图4。但此压缩系统由于其主轴转速较高,故叶轮直径较小,压缩蒸汽量较小,对于较大蒸发量的蒸发装置,此系统难以满足其工艺要求。

图4 顺流工艺简图

在离心式压缩系统中,驱动装置电机直接与叶轮轴相连,叶轮转速相对较低,可能实现极大蒸汽量的压缩,但此装置缺点为温差t 低。如果实现多效连续蒸发,则各效间温差较低,影响系统的蒸发效率。但由于其蒸汽压缩量大,可以实现并流蒸发,工艺简图见图5。

图5 并流工艺简图

为了弥补由于采用离心式压缩系统而导致温差过小的缺点,可采用多级压缩,即应用2个或3个离心式压缩系统串联结构,使压缩系统蒸汽进出口压缩比增大,而蒸发系统可采用串联式结构,而各效蒸发器间可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温差,工艺简图见见图6。

图6 二级压缩顺流工艺简图

以双效板式蒸发装置为例,蒸发量为10t/h的双效板式蒸发装置,每小时需新鲜蒸汽4.5吨,成本约675元,采用MVR机械压缩系统后,无需蒸汽加热硕士毕业论文,电费成本只需100元,MVR系统蒸发器运行成本仅为普通蒸发器运行成本的六分之一。在乳品工业中可以设计小型到中型的单效MVR蒸发器,其热效率非常良好,可以相当于3效MVR涡输压缩机蒸发器,每0.75kW可除45kg到68kg水分[3]。一般情况下,供给能量达到蒸发能量的7%~8%,即可满足额定蒸发的生产需求[4]。

MVR系统蒸发器一般采用离心式低t压缩风机,因其成本较低,蒸发系统可以设计为单效大流量蒸发,其蒸发温度可以控制在55℃,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温蒸发,尤其适合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这种新型热泵蒸发装置在正常运行时,除原料预热使用极少量蒸汽(约为原料的2%)外,不需要其它的蒸汽热源。当然,压缩机一定要靠电来驱动,会产生额外的电耗[5],其工艺图见图7。

图7 双效MVR板式蒸发装置工艺图

4 结语

相对于普通的蒸发设备,MVR蒸发器具有单位能量消耗低、工艺简单、实用性强、蒸发温度低、适合热敏性物料的蒸发等优点,与板式蒸发器极强的传热效率相结合,将使MVR板式蒸发器具有极强的技术优势,对节能减排及促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燕平.单家寺油田稠油采出水回用锅炉,石油规划设计[J],2008.5,19(3):20-22

[2]Bubnik, Z., et. al, Chemicaland Physical Data for Sugar Manufacturers and Users ,Sugar Technologists Manual[J], , 8th edition, Bartens, 1995,2:200-204.

[3]李锐.火电厂废水处理新设备的应用[J],电力环境保护,2008,24(6):1-3.

[4]金世琳.带有机械再压缩(MVR)的蒸发器,食品机械[J],1990.2 :25-28.

[5]李承志.蒸汽再压缩式蒸发器,氯碱工业[J],2003.6,6 :18-20.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10篇

一.简述

设计学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研究怎样保证设计优良性和高效性。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大至国家事务,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胜利项目,很大水平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布置,这些与我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设计先进国家。已取得比较幼稚的结果,呈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发明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偏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效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

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只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布置,科学综合的处置,发明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效果业已幼稚,但如何在众多不同偏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论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效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效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论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呈现。某种水平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谋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沛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附一.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Stepto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11篇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再谈下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

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12篇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再谈下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

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如何选择MBA硕士毕业人员

论文关键词: MBA硕士毕业论文 人员

有些在职mba硕士对毕业论文写作一窍不通,但是面临毕业还需要写出学术性的相关论文,遇到这种情况,大部人都回选择硕士毕业人员帮忙完成。市场机构繁多,不同的论文收费尽不相同,这导致论文需求者选择服务时无从下手。现在星火论文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靠谱的选择依据。

选择MBA硕士毕业的时,务必找到专业的人员,这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很多人在选择时,只注重价格因素,却忽略了对方的专业性与否,mba硕士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在写作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作者语言表达要求非常严格,如人员不够专业,论文根本就无法通过院校考核的,最终延长毕业时候甚至无法毕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服务是需要货比三家,但是不能只注重价钱不看对方的专业性。优秀的论文收费不会过低的。

除了以上以外,选择MBA硕士毕业服务时,一定要对具体的情况有所了解,特别在具体的付款流程和写作流程方面,这与我们自身的利益有直接关系。很多人在交易过程中忽略了这方面问题,导致后期本应该免费修改的论文,最终收费修改。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创新能力;企业实践;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张建斌(1966-),男,陕西岐山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屠远(1981-),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刘维平(1965-),男,江西吉安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周全法(1966-),男,江苏溧阳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编号:2016-ZX-424),主持人:周全法;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ZZ16_08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B-a/2016/01/2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57-0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以下简称“特需项目”)工作。开展此“特需项目”的目的是“服务需求、创新模式、突出特色”,主要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紧扣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一批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高等学校,依托其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优势学科,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特需项目”的实施,激发了试点高校办学活力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有关行业领域在特殊人才需求上的矛盾,适应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m应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5年多来,全国63家试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论文改革等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为我国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典型案例。

作为首批“特需项目”试点高校的江苏理工学院之一,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主动契合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再生”、“绿色装备制造”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和科研格局,在资源再生利用、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再制造、循环经济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色,为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领域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特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江苏理工学院在开展“特需项目”以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紧密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和相关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硕士,以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

在“特需项目”中设立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背景是国家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考量。从2010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提升硕士和本科层次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特需项目”设立并实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硕士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愈显紧迫。然而,由于大学的行业属性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弱化,企业与高校之间原先存在的行业纽带已经不复存在,硕士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壤逐渐消失,即使是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也已经出现严重困难,因而在“特需项目”的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工程硕士的工程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大问题。

江苏理工学院在30多年的本科人才培养中,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证书”毕业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所有的工科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应知”和“应会”考试取得劳动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工、高级工),工科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行业性一直未弱化。借此基础,江苏理工学院提出在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必须把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工程硕士培养的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专业(领域)的行业属性定位、与行业产业和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打折扣的工程领域实践和工程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基于这样的工程硕士培养理念,江苏理工学院在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尝试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四结合”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以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将工程硕士的企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科技创新和就业进行有机整合,企业为每个选题提供一定的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到该企业就业,继续从事企业实践与论文阶段未完成的科技创新活动。

图1 “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

(一)课程学习阶段

在课程学习阶段,相关课程的设置原则是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强化应用,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打好理论基础。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实验操作以及技能培训等环节,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2]。在此阶段,每位工程硕士的企业导师必须给研究生开设专业领域相关专题,介绍专业领域新动态、新技术、发展趋势,强化工程硕士的工程概念和创新意识。此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是研究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确定未来的企业实践单位、工程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内容、毕业论文(含设计等)选题以及职业规划和就业计划。

(二)企业实践阶段

在“四结合”培养模式的实际运行中,企业实践、学位论文和毕业就业环节都在相关企业进行。在企业实践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围绕本领域的工程实际开展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通过岗位实习、工程体验、综合训练、技术研发等环节,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运用领域专业知识,开展企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3]。

(三)学位论文阶段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在企业实践之前的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位论文必须在企业实践时完成,学位论文还要与企业实践、科技创新和未来的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论文选题必须结合企业、产业和行业实际,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第一导向,注重技术性、工程性,兼顾学术性。通过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领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和工程创新等能力。

(四)毕业就业阶段

从就业角度来看,工程硕士的企业实践以及在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和学位论文工作,是工程硕士和企业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过程。学校通过对毕业研究生、实践企业和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审视、反思学校对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过程及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同时获取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需求信息,进而反馈予学校,优化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完善管理服务。

实践表明,“四结合”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热烈欢迎,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人才招聘易、留住人才难”的难题,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阶段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找工作、影响论文质量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优质就业的难题。

二、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一)进一步健全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运行机制

江苏理工学院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优化的《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紧贴服务需求、培养过程体现能力要求”的培养思路,据此修订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高标准制订了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完善出台了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导师聘任管理办法、研究生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毕业质量跟踪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同时,专设了研究生企业实践管理办公室和项目实施经费,从而为“四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企业实践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围绕特定的专业领域,以研究生为主体,以企业实践基地为载体,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过程。工程硕士企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制不同,实践时间理论设计为半年到1年不等。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其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实际运行中,研究生实践、论文和就业环节都在相关企业进行,实践的时间得到有效延伸。在“四结合”培养模式的企业实践过程中,研究生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不再因为课程、实践以及论文等环节而分段,而是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进行有机整合,连贯、深入地进行实践与研究,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进行无缝对接。由于企业实践项目能大大激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探索能力,其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能很好结合在一起,学生更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胆尝试。同时,双导师共同引导研究生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设计解决方案,学会通过观察、实验、调研等活动对问题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鼓励研究生将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从实践成果来看,以江苏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科研成果丰硕,参与申请专利30余项,参与技术研发项目20余项,参编著作2本,50余篇,在上海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的赵洁同学被全国工程教指委评为第三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共100名)。近年来,“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和企业基地参与的项目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三)学位论文质量和毕业质量明显提升

“四结合”培养模式中,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是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为学生选定的,一般是行业或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保证了学位论文与企业实践具有很好的延续性、融合性。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的应用课题、工程实际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工程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形式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技术改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论文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突出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位论文实行双指导和双盲审,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1〕11号《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要求进行评审。

从学位论文质量来看,以江苏理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共计44人,其中,21人选题与实践内容选题直接相关,17人在实践企业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其中,毕业论文盲审优秀率29.5%,而按“四结合”培养模式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论文盲审优秀率高达52.9%,占全校优秀率的69.2%。不难看出,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实践成果丰硕,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优于其他研究生。

(四)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四结合”培养模式中的校企深度协同,让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有很高的质量和效率。因为企业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中实践、论文、科技创新和就业等环节,实现了几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将校企深度合作和协同育人贯穿于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让研究生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与实践活动中去。毕业生就业时,由于对实践企业比较熟悉,不用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研究课题,所学的内容也与工作内容高度一致,研究生乐于到所实习企业就业,同时企业也需要这样一个对企业文化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工作,这就形成了企业与毕业研究生就业双赢的局面。

从就业情况来看,江苏理工学院两届工程硕士毕业生70多人中,有23人留在原实践单位就业,通过举办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返校交流等活动,学校得到了双方关于“四结合”培养模式毕业生的反馈。其中,用人单位高度评价了这部分毕业生,认为采用“四结合”模式的研究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更加明显,在企业中更有干劲、取得的成果更多;而毕业生们在返校交流中也提到,“四结合”培养模式已成为助推自己全面成长成才的“加速器”,在这种模式下的毕业生一到单位便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五)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导师水平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关键因素,实施“双导师制”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必然要求。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中,一方面,校内导师的遴选除了对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外,还要考察其实践能力以及与行业、企业联络和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聘请行业内的领军人物、技术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并以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与校内导师交流工程硕士指导经验。此外,设立导师组,由领域内学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的导师担任组长,负责小组内其他导师的日常培训与管理,使导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学校实施导师“能力提升计划”,定期组织校内导师到行业内知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进行进企、进站工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升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根据“四结合”模式的需要,学校加大工程硕士培养经费,增加企业导师的辅导报酬,为工程硕士培养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导师考核制度,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专业领域的产业和行业属性得到显著强化

加强研究生企业实践是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学校陆续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联合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电梯学院、机械研究总院江苏分院等行业学院,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行业等主体和人才培养培训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升学校行业知名度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行业背景。

在此过程中,学校以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互惠互利樵则,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多途径建设实践基地,有效拓宽了研究生选择实践企业的渠道。目前,学校已与5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包括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常州市润源经编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无锡市派克重型铸锻有限公司等。其中,已有28家单位成功获批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导师和研究生可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在众多实践基地中选定实践企业,进入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和论文阶段。2016年,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江苏省优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该公司每年可容纳5-10名研究生进行企业实践,并可根据学生意愿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

江苏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自2012年以来的四年多探索实践中,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以环境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企业实践、学位论文、预就业、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有机衔接,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生实践创新课题和毕业论文选题,企业为每个选题提供一定的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指导下从事企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工作,并在此过程中签订就业意向。从已毕业的两届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跟踪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和企业均对此模式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四结合”培养模式提出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解决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研究什么”、“培养什么能力”、“毕业后如何服务特需”和“如何高质量对口就业”等问题,为培养行业和企业急需的硕士层次的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余国江,杨冰玉.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路径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9-13.

硕士毕业的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如何选择MBA硕士毕业人员

论文关键词: MBA硕士毕业论文 人员

有些在职mba硕士对毕业论文写作一窍不通,但是面临毕业还需要写出学术性的相关论文,遇到这种情况,大部人都回选择硕士毕业人员帮忙完成。市场机构繁多,不同的论文收费尽不相同,这导致论文需求者选择服务时无从下手。现在星火论文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靠谱的选择依据。

选择MBA硕士毕业的时,务必找到专业的人员,这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很多人在选择时,只注重价格因素,却忽略了对方的专业性与否,mba硕士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在写作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作者语言表达要求非常严格,如人员不够专业,论文根本就无法通过院校考核的,最终延长毕业时候甚至无法毕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服务是需要货比三家,但是不能只注重价钱不看对方的专业性。优秀的论文收费不会过低的。

除了以上以外,选择MBA硕士毕业服务时,一定要对具体的情况有所了解,特别在具体的付款流程和写作流程方面,这与我们自身的利益有直接关系。很多人在交易过程中忽略了这方面问题,导致后期本应该免费修改的论文,最终收费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