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1.有利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不仅仅存在与会计行业中,我国现阶段的很多领域都面临着诚信缺失的风险,会计行业中的诚信缺失仅仅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典型表现,因此,对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研究对整个社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诚信不单体现在个人道德体系中,还是一个集体的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社会公德的表现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总体上讲,社会诚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重要领域,而经济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对于经济诚信来说,会计诚信又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如果会计诚信出现趋势,则必将会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想要使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健全完成,便需要首先解决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缺失问题。

2.有利于提升会计道德水平

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诚信是最为重要的基本内容,其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守秘密,并对会计相关工作做到完整真实的核算与统计,不弄虚作假。诚信是树人之道,更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在会计行业中,诚信更是从事相关职业活动的根本,也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和核心内容。在整个会计职业体系中,都是以诚信为主体,向其他职业内容进行扩散的,因此,诚信始终贯彻在其他会计行为内容中。也正因如此,如果会计行业中出现诚信缺失,则必将会对会计行业的其他职业道德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性降低。所以,想要会计道德水平能够有所提升,便要先将诚信问题解决。

3.有利于发展我国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社会经济实际上可以被定义为“信用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与诚信道德密不可分。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与人产生交易活动都是通过合同来实现的,合同可以将其认定为一种契约形式,而诚信便是订立契约的核心基础。在市场经济进行交易活动的过程中每个,会计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任何一个单位或组织,都需要构建相应的会计部门,设立相应的会计人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也与日俱增,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完善,也使得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了合理分离,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账、算账,而是承担起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所以,想要让市场经济能够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一定要构建起健全的会计职业道德诚信体系。

二、诚信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的地位

1.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诚信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最灿烂的瑰宝,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中,已经将其转变成为人们内在的人格品质,是我国精神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想要做好的首要原则便是诚信,但会计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相关从业人员诚信缺失的现象,从而造成会计的相关信息不真实,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出现对经济问题的误判,进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诚信可以分成诚实与守信两部分,诚实是守信的内在表现,守信是城市的外延形式,两者之间互为依存、密不可分。而会计的诚信则主要涵盖三个主要方面,分别为高尚的职业操守、高超的会计技能、高效的会计服务。在会计诚信中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在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的过程中,爱岗敬业是工作的首先前提,诚实守信的工作的核心基础,而其他多方面的相关内容都是诚信的具体表现形式。

2.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的主要作用

在职业道德体系中,诚信不仅仅占有主要地位,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都在体现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除诚实守信之外的其他方面,包括爱岗敬业、客观公证、提升技能、高效服务、保守秘密、廉洁自律、管理责任、遵循准则、依法办事等。以爱岗敬业为例,要做到爱岗敬业中的相关要求,便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一个人或许并不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但如果其具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思想重心转移到工作中来;相反,如果一个人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不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便很难将思想中心完全放到工作中来。换句话说,如果将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分割开来,那么爱岗敬业也仅仅是一句空话。

三、会计行业中存在诚信缺失的主要因素

1.政府诚信存在缺失

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的诚信之所以出现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诚信存在趋势,在社会大方面的诚信体系建设中,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政府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始终都在努力构建诚信政府的百姓形象,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仍然存在一部分失信于民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我国社会诚信制度的构建。造成政府诚信缺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一部分政府官员存在权利滥用的现象;其次,政府在工作过程中的民主性与公开性有待提升;再次,政府部门对相关人员的权利监督机制存在欠缺;最后,政府部门的人员在政策与法律方面的意识薄弱。诸如以上因素的影响,社会整体性的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对会计诚信制度的构建产生消极影响。

2.市场环境的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本身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以及滞后性等方面的缺陷也暴露无遗。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内部的组成主体都以竞争方式存在着,而企业的根本经营目的便是追求利益上的最大化,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在面对诚信与利益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后者。这样以来,资源的流向便越来越趋于少数企业,进而形成市场垄断,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也不得不运用不合法的方式来获取相对平等的机会,这也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会计制度的不健全

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诚信问题出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或集体中的会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当前企业在任用会计从业人员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其一,企业固有员工,在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后,在企业中担任会计职务,这类会计比较容易受到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约束,也相对容易受到企业人际关系的制约,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常常会选择前者,在制作会计报告的过程中作假。其二,会计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人员,这类会计在工作独立性方面虽然相对较强,但从个人利益的角度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的制约,降低审计标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社会诚信意识不强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传统的价值体系已经不再完善,但新的价值体系却还没有建立起来,现阶段我国的诚信意识呈现出淡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很多封建落后观念还深植于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中,如“无奸不商”的封建观念,使得很多人在诚信方面的意识淡薄。另外,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政府活动中对会计职业道德诚信也体现的很少,社会上充斥着“重利轻信”的思想,导致了社会大众的诚信缺乏。5.监督机制存在缺陷除上述原因之外,监督机制的欠缺也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出现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企业中的直接负责人也是对企业起管理作用的核心人员,而会计报表的制定也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因此,伪造或变造会计报表的情况便屡见不鲜,很容易导致投资者对经济活动的错判。6.诚信缺失成本较低因为监管机制的欠缺,导致很多企业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即便有,处罚力度也相对较轻,因此,很多企业在衡量违法成本与收益所得以后,还是会选择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伪造或变造财务报表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四、会计行业中诚信缺失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1.对经济秩序的干扰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便是一种“信用经济”,而诚信是支持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坚持诚信,才能够将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在人力上都能得到有效利用。但如果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便会导致职业道德的丧失,尤其是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会计行业中,一旦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投资者的对经济活动的判断便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社会动荡。

2.对股东利益的损害

资源配置体系中,市场经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将经济中心向股市中转移,企业也在股市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如果企业中存在诚信缺失,便会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导致股票投资的可信度降低,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为构建起诚信建设耗费了非常大的精力,但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诚信缺失的代价相对较小,社会环境也因此恶化。如果长期以来会计诚信缺失得不到有效解决,便会影响到社会的其他行业,进而使经济市场的秩序昂是,对社会整体环境产生影响。

4.对会计行业的污染

会计行业中诚信缺失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涉及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还会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造成行业整体性的形象受损,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严重污染。

五、解决会计行业中诚信缺失的主要措施

1.强化构建政府诚信

前文提到,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诚信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有着基础与保障的中不要作用,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强化构建政府诚信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强化构建政府诚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强化政府政策的诚信,在政策的制定、实行以及完善过程中,都要以民为本、诚信处事;其次,强化政府法制的诚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构建健全的法制行政体系;再次,强化政府行政的诚信,将传统的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最后,强化政府经济行为的诚信。

2.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在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缺失的方法;第二,加强企业会计部门的问责制度,提升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与岗位责任意识,在最大限度内降低企业出现会计工作失误的几率;第三,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相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相关数据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构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自律

对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其也是社会的一个主要主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体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会本能的趋向于前者,因此,在道德心理上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意识的相关强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自律,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要强化会计工作人员对道德的认知,还要营造出一个相对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会计从业人员从心理上正确认识会计职业道德,完善职业诚信。

六、结论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老子也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把"本真"看作精诚之极至。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在当时社会经济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条件下,市场交往不发达,诚信更多停留在"自省"、"自律"程度。因此,重农轻商,重义轻利是其主要特征,诚信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但如今的情况截然不同了,会计诚信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现实物质利益联系如此紧密。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们对于如何建立市场制度的认识很有限,大多是书本知识,经过近20年的实践,使我们懂得了建立市场制度最根本的是两条:一是"产权明确",产权不明确就无法交换,资源优化配置就无法实现;二是"交换必须平等、自愿、没有欺骗",如果不自愿、不平等、不诚信,市场就会提供错误的信号,资源优化配置也无法实现。如果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搞市场制度的目的就没有实现,市场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没有了。因此,不搞欺骗,讲求诚信,是建立市场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

1、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传统文化的诚信强调"克己复礼",那么现代诚信则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上,生产、运输、赊购、赊销等都存在委托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使交易链条中断。如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就是其发展的基础。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无法发展。而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

2、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

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被誉为"腌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为了守信,他赔本收购,后来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但他坚信"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他的腌黄瓜、番茄酱全球闻名。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质的成功。

3、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诚信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是影响会计诚信水平的经济原因

非诚信行为的成本,包括受法律惩罚的成本、受舆论批评的成本和受良心谴责的成本。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创建初期,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计划经济时期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已不再适用,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尚未健全,这就给不讲诚信的人有空子可钻。北京工商大学曹冈教授曾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美国人,现在中国办公司。过去我以为他是非常诚信的,例如在微软发行新的操作系统时他买了两套,因为他有一个台式机、一个便携机,绝不为了省钱做亏心事。来到中国以后,别人买盗版电影光盘,他不买,但有时跟着别人看,以后是借来看,现在自已己经拥有700张盗版光盘。如何解释呢?这个人一年间就由道德变得不道德了吗?诚信作为一种人的品质,是具有稳定性的。偶尔或一时的行为,并不足以说明一个人己经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品德。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水土异也。曹教授认为:首先,法律环境不一样,我国只惩罚盗版光盘的生产者和贩卖者,几乎不惩罚使用者,因为法不责众;其次,社会环境不一样,舆论很少批评使用者,使用者人多力量大;再有,周围许多人部这样做,入乡随俗,本人良心上可以承受。不诚信的利益大于其成本,导致了非诚信行为。具有诚信品质的人,也会做非诚信的事。经常做不诚信的事,就会渐变成不诚信的人。因此,与其让人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如让人别做骗人的事。防止发生欺骗行为的办法,就是让欺骗的成本超过欺骗的收益。而我们对于非诚信行为的法律惩罚,总体上力度不够,但还不是关键问题所在。主要是谁承担惩罚的成本有诸多问题。我们的国有、集体单位的产权主体未能人格化,即使是公司制企业,其中属于国有或集体的股份的权利和责任也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人。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使得惩罚对象不明确。国有企业(法人)受惩罚,实际受损失的人是谁?不清楚。针对会计造假的舆论批评,总体上批评这种现象的多,针对特定企业或个人的少,舆论批评的成本未能"分摊"到具体对象;至于良心谴责成本,由于造假的普遍性,许多人的良知己经麻痹。因此,非诚信行为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非诚信行为的收益包括货币与非货币的收益、当前与将来的收益、有形的与无形的收益等。会计造假的受益人很多,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的职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同时,非诚信行为的收益高而成本低、风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觉地恪守诚信原则呢?在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时,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两者的差距越大,社会平均的诚信水平越低。整个市场诚信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会计诚信水平的下降。

维持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

诚信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

1、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

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是用非市场力量抑制市场制度的弊端。

(1)从有关会计的法制建设来看,目前需要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问题。所谓会计法治的"精确制导"是指:明确由什么人启动对会计欺骗的诉讼程序,改变"民不举、官不纠"的局面,使违法企业浮出水面;明确规定会计真实性的具体法律标准,降低名义上的要求,锁定少数违法企业和最恶劣的行为,解放大多数企业;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唯一责任人,把会计人员解脱出来,集中打击关键目标;明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瓦解两者的欺骗联盟。此外,为了改进会计的法制建设,还需要研究司法会计,提高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

(2)从有关会计的政府监管来看,需要解决监管的责任问题。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就是要解决防止造假,惩处造假,以及严格执法问题。过去企业都有上级主管,企业出了任何问题上级都要受牵连。上级对企业的监管是预防性的,逐级监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很困难。现在上级没有了,监管的责任转移到综合部门。综合部门的权力很大,但只管"灭火"不管"防火",只有假冒伪劣商品生产出来,已经上市,甚至死了人或媒体已经曝光,或者领导人有了批示,这些部门才开始行动。预防性的监管责任应当归属于谁?监管部门不作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如果不明确,就无法改变当前没有人承担责任的局面。

(3)从有关会计的制度规范来看,与会计造假有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频繁的会计制度改革,破坏了会计数据的连续性,每一次改动必然给企业提供一次洗牌的机会和造假的手段。因此,会计技术规范的出台要慎重,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2、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

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认定。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目前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已经给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谴责大多是针对整体而非具体企业,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我们还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因此,要在法律上明确,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属于言论自由,不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于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

从有关会计诚信现状来看,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要完成的大事。规模先进的信息数据库将记录着大量企业与个人的资金往来与商品交易的种种资料,可以提供客户查询,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记录,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消费贷款、个人信用卡服务以及人才聘用等,将受到制约。相反,为鼓励获得守信等级高的企业将可优先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或为其提供高额度的贷款。一些专家还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现实情况,制订可实际操作的《信用法》。尽管这需要时间,但是势在必行。就现阶段而言,要很抓行业监管,查处虚假行为,增加失信者的成本。

经济学家萧灼基讲过一则小故事,颇有意味:一位留学生在国外乘公共汽车逃票,当时并没对他罚款,他自以为洋洋得意,谁料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已被记录在案,虽然学习成绩优秀,求职却遇到障碍。他因小失大,后悔不及。

这则故事令人回味,也令人深思,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之后,我们的信用制度也会完善,到那时人人讲诚信,社会将是何等公允、公正、公平?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3、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不诚信的人终究要倒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非诚信行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是饮鸩止渴,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企业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会计人员。我们长期以来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和业务水平,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实上收效甚微。用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来减少会计造假,是隔靴搔痒,作用将十分有限。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一方面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诚信缺失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诚信情况不容乐观。会计审计工作者常常以牺牲诚信为代价以获得自身高额利益。加强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将对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大有裨益。

2关于会计审计诚信的概述

会计审计的诚信关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但是近年来会计审计人员诚信缺失的事件时有发生。会计审计的诚信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从自身方面来看,企业会计审计人员为了从企业账目中获取利益,常常虚报公司的支出情况,在支出报表中增加一些条目或者增加各项支出的款项。同时对于公司的收入也适当报低,进而达到“贪污公款”的目的;其次,从公司来看,为了躲避检查或者少交税,公司就会对一些“非法款项”进行洗白处理,对账目进行粉饰,一些会计审计人员因为职业素养不够,常常听之任之,这也是会计审计人员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

3当前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诚信环境,会计信息不对称

首先,会计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往往比企业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状况,为了巩固其地位,企业管理者常常通过“做假账”来给企业投资者营造一种公司盈利的假象。且企业投资者离生产一线较远,大多只负责公司的重要决策,查看公司经营状况大多只能通过查看公司账目来获知,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者有机可乘,企业管理者若缺乏监督人员,就会丧失诚信环境,最终导致诚信缺失。其次,会计信息在披露的时间上也缺少时效性,大多中报、年报都是历史信息,公布时间与发生时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差内,就很容易发生虚报债务与资金的情况,且间隔时间越久,就越难以查证。

3.2会计审计制度不健全

我国企业会计审计的聘任大多由经理层负责,经理属于公司的管理层,这也为企业管理层收买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土壤。因此,企业管理层与会计师因为利益关系就会产生一份虚假的审计报表。同时,在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中,大多数学校都只重视其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升,忽略对其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很多会计师在面对金钱权力诱惑时难以自持,造成了会计审计的道德缺失情况时有发生。

3.3会计审计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很多报表都是经过电脑整理并保存的。同时,在会计重要审计信息在生成、存档、传送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遭到不法分子的偷窃、拦截、篡改。加之,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对其进行约束,会计审计工作的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障。从软件防护的方面来看,会计审计系统缺乏相应的安全控件,不能对漏洞和病毒进行查杀,且安全监测装置较为落后,安全级别很多。将会计审计资料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就极有可能被更改。除此以外,会计从业者若缺乏相应的电脑操作知识,因为其不合理操作导致文件损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4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首先,会计审计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我国的法律制度还有一些漏洞,会计行业规范的处罚力度还不是很严格,且监管方式较为单一,这就在法律层面让会计工作者有“空子”可钻。其次,缺乏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系统。因为会计审计工作大多有经理直接任命,且对其负责。经理作为管理层,常常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买通会计师,让会计审计报表与管理层的利益相符,会计审计报表失真。且报表公布时间较迟,这就对企业内部对报表的监督与审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企业内部要建立起独立的内部审计系统(不附属于管理层),委派专职人员对会计进行监督才有可能减少虚假报表的出现。

4加强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的措施

4.1优化会计审计诚信环境

要优化会计审计的诚信环境,首先要从会计审计工作者的教育入手,在培养会计审计从业者时,不忽略对其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训。加大诚信的宣传力度,使其成为行业规范;建立健全对诚信会计审计工作者的奖励制度,让优秀会计师发挥其模范作用,引领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之风。更为重要的是,在会计行业内要加强对不诚信工作者的曝光,并建立诚信黑名单,将不诚信且情节严重的会计工作者列入黑名单,永不再录用,这也能发挥对会计工作者的警示作用。

4.2建立健全会计审计制度

首先,应该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都不甚健全,经理在会计审计工作时有着极大的权力,且因为经理层对公司的运作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利用职务便利和经济手段操控会计审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会计审计监察部门,能够由企业投资者指派专业人员,且直属于企业投资者,这不仅将大大减少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更能有效地监督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其次,在法律层面也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补充,摒除其中不适合会计审计发展的内容,对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诚信状况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让会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3创建安全的会计信息环境

首先,安全的会计审计环境的创建离不开对会计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对其进行相关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操作计算机进而为会计工作服务,推广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其次,应该对会计审计系统进行升级换代,使其适应会计工作的发展,同时对系统内部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减少黑客入侵造成的会计审计报表被偷盗篡改的概率。更为重要的是,软件开发者,应该积极研究出一套与会计审计系统相配套的软件系统,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就是提升整个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4.4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制度破除了管理层(经理)对会计直接聘任的传统,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派遣,保证了企业对会计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避免了管理层与会计沆瀣一气的情况的发生。会计人员由企业所有者委派,是新时期会计聘任的重大突破,对企业所有者更清晰了解企业运营情况,规范会计审计工作,减少不诚信情况的发生大有裨益。

5思考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写会计审计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会计审计相关的基本训练,小编为大家推荐介绍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会计越发展 政治越文明——论会计审计的政治环境及其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之我见

3.当前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研究

4.论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

7.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之我见

8.世界银行充分肯定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成就——解读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

9.浅析会计审计中的会计核算方法

10.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11.政府购买会计审计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

12.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研究动态:国际视野与无形资产视角

13.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4.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

15.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分析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17.公允价值计量:中国引入绿色GDP理念和环境会计审计的重要前提

18.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19.探析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20.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对策探究

21.关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22.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

23.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研究

24.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会计准则趋同与会计审计跨境监管——由中概股风波谈起

25.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26.关于现代会计审计技术的思考

27.国际会计公司成员所的审计质量——基于中国审计市场的初步研究

28.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价值的研究

29.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价值的研究  

30.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31.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审计监督和风险防范

32.对会计审计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与环节设计探讨

33.谈提高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的措施

34.我国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5.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

36.会计审计以及会计财务核算浅析

37.探究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38.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

39.会计审计在企业经济效益探讨

40.分析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

42.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43.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现状与未来

44.会计审计制度改革中审计稳健性的概念体系构建

45.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46.提高企业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

47.面向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研究

48.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49.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0.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分析  

51.会计审计对工程财务管理的促进意义研究

52.会计审计的风险影响原因分析和信息化审计对策探微

53.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的研究

54.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分析

55.对于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

56.解析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

57.探析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对策的分析

58.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59.论企业内部会计审计

60.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与信任机制重构

61.探讨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62.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

63.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的历史丰碑——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上的发言摘要

64.简析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及建议

65.探讨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的重要性

66.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相关思考

67.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68.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若干研究论述

69.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意义研究

70.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1.浅析在国营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当中的经验

72.海峡两岸会计审计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以福建省先行先试为平台

73.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74.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考量

75.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76.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的提高途径分析

77.企业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8.美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其启示

79.国际会计审计及其监管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对策——欧盟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综述

80.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81.对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的若干思考

82.解析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

83.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84.探究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

85.现代经营理念下企业的会计审计问题及对策

86.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

87.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88.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中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89.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弈分析

90.探析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91.探讨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

92.新会计审计准则对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

93.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94.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

95.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有效策略分析

96.会计审计工作对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路径构建

97.会计独董、治理环境与审计委员会勤勉度

98.会计信息化审计方法初探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会教学;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诚信教育就是指会计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度,真实、完整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可靠性、相关性等的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但在信息传递越来越快,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中国与国际逐渐接轨时,我国却出现了许多会计不诚信现象,面对会计诚信存在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提高会计诚信度。

一、目前会计诚信存在问题

(一)财会教学中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财会教学中,注重的仍是学生的会计专业教育,而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较少。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以致于培养出的财会学生存在人格缺陷。一旦走上社会,便形成了一个专而不红的群体,进入财会领域后,相当部分不但全无职业道德而言,而且会运用其专业知识和现代操作技能,更加隐蔽地扮演着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二)伦理道德价值观的歪曲

由于整个社会上价值观歪曲,信用度下降,出现许多人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和极端功利主义行为。不再认为诚信是美德,而认为谁诚信,老实办事谁就要吃亏。有些企业在招收财会人员时就看你会不会造假给企业偷漏税,并以此来评价会计人员能力高低和谈给会计人员的薪金待遇。很多会计人员也认为太诚信,不会受企业、领导重用,甚至可能无法生存,所以在此影响下,很多人就丧失了诚信,做起了危害国家、社会、公众的失信人。

(三)财会人员易受利益驱动,丧失诚信

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时,相当多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好“技术处理”以使单位负责人意见得以“巧妙”实施。在面对外部监督时,甚至作好所谓“协调” 、“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于流于形式。另外,现实生活中,许多贪污、受贿、行贿、大吃大喝都通过会计之手。我国有些大公司发生的触目惊心的财务欺诈案,如银广厦、麦科特公司的财务造假都是会计人员由于受到利益驱使、丧失诚信所致。

(四)会计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

会计制度不健全,使实际工作中折射出的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我国对会计造假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也极少影响到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从而使许多人铤而走险进行会计造假。

针对以上会计诚信存在问题,作为社会信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其诚信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人重视,很多人曾提出立法和监管齐下扼制非诚信会计行为但这一方法并不可行。其一,法律制度完善需要时间,况且法律制度完善并不代表非诚信的会计行为会减少直至消失。其二,仅仅依靠监管也不能根本解决假帐问题,由此可见会计诚信问题不仅仅是法制完善和严格监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会计诚信的教育问题。

二、财会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对财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学校毕业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却缺乏会计法规观念、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因此财会教学中在传授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中要加强财会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告诉学生将来大部分人都要走上会计岗位。而《会计法》第5条规定“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而客观公正也直接体现了会计人员的诚信。未来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也将会带来会计市场的一体化,这就增加了对透明、可比、及时、可靠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需要,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我国未来会计的上岗者应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遵守法规、诚信做事。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把会计诚信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始终向学生灌输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德,诚信是金。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二)财会教学中紧密结合会计法律法规

财会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算账,记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依法把关守口。

因此在讲授会计系统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内容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企业在核算应收、预提、待摊项目时,会计可不可以人为地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来制造虚假业绩。

(三) 聘请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实例讲解,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

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它的很多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财会教师大部分对理论钻得较透,而对实例不熟,因此教育中说服力不强。

(四)充分利用有关会计诚信的案例丰富会计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由于财会专业课程对会计诚信方面的知识没有深入的开展。而大部分教师讲授时也较多注重把书本理论讲透,同时注重把理论转为一般的动手操作,注重教学任务是否按质按量地完成,而很少真正透彻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一旦踏入社会面对复杂的会计事项应如何坚持会计原则,书本上没有答案,平时也未想过怎么做,一下子就没了招数。这时就很容易根据领导的指示和按照原来会计的操作进行,根本不可能会想这样做是否违法了。

(五)会计诚信教育要创新,要体现时代化的要求

会计诚信教育如果采用传统填鸭式方式,收集的案例是过时的不贴近实际的案例,学生不仅不能真领会,甚至会反感,不想听。因此会计诚信教育应根据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搜集新的案例,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讲解,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即会计诚信教育要体现时代化的要求。

要做到会计诚信教育符合时代化要求,教育过程也要创新,首先是会计诚信教育思想现代化。会计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般的职业道德观念,还要具有良好的会计诚信理念和公正、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从容面对。这就要求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是综合化的。因此,会计诚信教育也应创新进行,可以从多方面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可以进行场景模拟教学,进一步让学生融入会计这个角色去更好地探讨解决方案,同时让学生学会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起来系统化地分析和思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综合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处理会计事项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卢永华.关于诚信与会计的辩证思考.财会月刊.2003.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信用;信用短缺;诚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

1.我国会计呈现信用短缺现象。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我国会计信用的丑闻,而它给我们所带来的危害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据调查显示,我国经常会有一些企业由于缺乏信用而导致出现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额度,这个金额已经相当于中国的年财政收的37%了。

2.“会计信用短缺”带来严重后果。会计信用的短缺不但使社会公众在投资方面的风险加大了,而且在法律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方面遭到损害,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方面也遭受破坏,并且还使得会计行业在社会中的形象损害了,最后导致社会公众对于会计的信用问题产生了怀疑。在会计信息屡次出现失真的事件让们敲起了一个警钟,就是对于会计诚信的建设的问题上一定要加强,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影响我国会计诚信的因素

1.企业个人利益驱动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方面还不完善,种处规章制度还没有完全的理顺,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供参考。但是对于有章而不循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仍然较为普遍,这种现象就导致了有些企业为了获得一部分小小的个人利益,趁机混水摸鱼,根本不按国家对于会计制度的统一规定的有关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这一原则上进行执行。

2.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有很多法律都涉及到会计诚信的问题。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很多的相关法律。但是在这些执行者中真正能受到处罚的现象很少。

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影响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我国法律环境中存在的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有关会计诚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是会计诚信无法可依的主要表现,还有就是公司对于提供了虚假的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较轻,执法不严谨,这就对于会计造假方面更加得助纣为虐了。

4.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在我国现阶段,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是不是很高,在做事方面也能够实事求是,严格遵守会计的职来道德和坚持依法办事的基本原则,甚至有的会计人员还利用职务所带来的方便,挪用公款,中饱私囊,还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和名利所带来的利益和生活上、物质上的享受,在物质和权利的诱惑下,就经不起考验了,最后彻底沦陷了。

三、加强我国诚信会计建设的建议

会计诚信的建设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的重要基础,也是对于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适应的需要,更是一个企业想要获得胜利的最有力的武器。

1.科学构建企业内部主体体系

规范我国的会计行为和充分落实会计诚信体系的最重要的保障和措施就是要构建出科学的合理的企业主体和形成完善的会计诚信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完善的结构制度,对于现代企业的相关制度也要充分的落实;二是在对于改善公司权力间的相互约束方面,要对于经营者的权力、业绩、薪酬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进一步的紧密联系,实现具有科学合理性的权力制衡制度;三是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公司业绩评价制度,对于那些追求虚名上的评比、排序和认证等做法要减少,要把企业的长远利益的重点放在业绩上。

2.严格构建政府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我们应该把保障会计诚信的行为发展成当今社会的共同行动的目标,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府对于会计诚信问题的监督和管理方面,明确对于会计诚信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有政府有关部门应负的责任。要建立会计诚信监督管理体系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的全方位的会计诚信等级制度;其次是我国的会计管理部门应当要建立一个专门针对会计诚信的执法稽查部门,具体实施办法要像是对于机动车驾驶员因违规而被处罚性质的监督管理制度;然后建立一个对于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在关于诚信方面的档案;最后对于会计中介组织和会计人员的诚信行为要给予激励和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的约束。

3.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想要构建会计诚信的保障体系就必须要立法先行,加强对于会计诚信立法和执法的建设要做到:一是对于与会计诚信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要做到尽快的完善和补充,具体实施跟会计诚信行为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在会计执法和诚信理财中的职责以及由于失去信用而造成的严重的经济损失,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中介组织、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等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是执法的力度要加强,规范执法的行为。要严厉惩罚那些对理财失信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单位负责人或是会计人员。

4.系统构建会计人员教育体系

加强会计诚信保障的重要措施就是要构建会计诚信教育体系。首先在教育的对象的不应该只局限于一般的财会人员;其次在教育的内容上,一定要以“以德治国”、“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当做教育的重点,对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要突出体现出来;第三在教育的方法上,要用理论来联系实际,要做到边学、边用、边改;第四在教育的体系构成上,要构建出一个全面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第,这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中,也要以会计诚信为中心,进而突出对于会计诚信的思想教育。

四、结论

怎样处理好我国的有关会计诚信的问题,彻底解决“会计信用短缺”的现象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当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很重要的,应做到以下几点: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制约机制;制定出合理的有关公司治理方面的结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的领导和会计人员一定要自觉遵守会计诚信机制,真正的做到“明礼诚信”。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共机努力,我国的“会计诚信短缺”问题一定能得到彻底的根除。

参考文献:

[1]郭兰英,叶,仇国英.会计信用道德建设问卷调查与对策思考[J].财会通讯,2010(10).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会计审计 诚信问题

诚信作为会计行业的规则与根本,也是会计业务合法、合规开展的基础,对于会计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会计行业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我国会计行业社会诚信缺失严重。特别是会计行业业务处理进入信息化,为各种会计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对于会计审计诚信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关注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提高会计审计诚信度,已经成为完善会计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措施,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管理问题分析

(1)对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重视不足。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诚信会计审计在规范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导致企业的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缺乏相应的约束,各种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时有发生。

(2)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环境有待优化。现阶段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方面,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会计审计诚信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会计审计文化氛围。这就导致一些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经常出现一些弄虚作假的会计审计违规问题。

(3)当前会计企业审计信息安全问题较多。当前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已经步入信息化阶段,信息化的会计审计工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但是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容易产生各种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会计审计信息很容易出现被篡改或者是泄露的问题,再加上一些会计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或者是违反授权违规操作,都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出现会计审计诚信缺失的问题。

(4)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缺乏诚信教育。当前一些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侧重于会计审计工作专业知识以及业务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而忽视了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诚信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势必会造成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发生。

二、企业会计审计诚信体系建设措施研究

(1)完善会计审计相关诚信制度的建设。健全系统的制度建设也是会计审计诚信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建设,重点是要推行企业的会计委派制度与会计审计制度。通过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外部压力而出现会计业务弄虚作假行为,进而在企业会计工作上建立诚信审计新秩序。其次,在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方面,还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制度的建设,重点治理会计审计工作中的信息作假行为,通过严肃处理会计审计违规人员,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树立诚信信条,实现会计审计工作应用的功效。

(2)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建立信用档案。为了确保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在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上可以借鉴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的做法,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建立个人诚信档案。通过个人诚信档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记录与评价。并可以采取设置诚信等级,实时动态管理,进而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形成约束,让会计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诚信建设的重要性,进而让会计审计人员对违规审计有所顾忌,提高违规审计成本,避免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失信行为的发生。

(3)优化会计审计诚信环境的建设。确保会计审计诚信,必须在企业内部进行会计审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对于会计审计诚信环境的建设,首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经济环境与管理环境进行优化,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强制措施,并对会计审计管理方法与手段进行强化约束,通过在企业内部构建有利于诚信实施的空间,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

(4)确保企业会计审计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也是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会计审计诚信机制建设也应该注意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可靠。首先,应该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通过强化对于会计审计信息的检查与监督管理,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可靠与准确,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度。其次,应该注意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对于涉及到会计审计信息方面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登录操作上,应当设置相应的授权登录、加密处理以及权限设定,通过这些措施避免会计审计信息出现篡改或者丢失的问题,为会计审计诚信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5)培养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理念。当前一些企业在开展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诚信缺失,除了企业环境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定位不准以及诚信理念价值观不正确造成的。因此,必须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诚信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诚信价值的教育培训,让企业的员工认识到诚信理念不仅仅是会计审计工作的要求,更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通过诚信教育,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让会计审计人员准确地定位自己,进而降低会计审计道德风险,确保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开展。

三、结语

诚信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确保会计审计质量更应该将审计诚信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应该按照会计诚信审计的要求,营造会计审计诚信环境,优化会计审计诚信机制,进而确保会计审计工作诚信价值观的树立,推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为辽宁大学医院)

参考文献

[1] 范h.会计信息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J] . 财经界(学术版),2012(7): 48-49.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8篇

一、会计诚信缺失:一个国际性的难题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在西方,“真实与公允”被当作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企业对外财务报表必须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四个基本质量特征,并把“可靠性”作为四项质量要求的核心。在现实中,可靠性集中体现在“真实反映”。可见,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正因为此,我们才对会计真实性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向社会各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在会计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诺。而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这种承诺给予了充分信赖,所以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由此可见,会计信息之所以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并运用,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诚信予以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诚信成了会计的立身之本,朱镕基总理的“诚信为本”道出了会计真谛。但是,会计的现实恰恰把它对社会的这一基本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不要说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层面上,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确实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1999年底,财政部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

200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它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达70多亿人民币。在这样背景下,我们的总理把“不做假账”作为新成立的国家会计学院“校训”,实在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不管人们对“不做假账”的总理训示作何理解,就笔者看来,这与其说是总理对全国广大会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不如说表露了他对中国会计的一些失望。2001年12月30日,中国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6号——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要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不仅应聘请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聘请获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似乎中国会计审计界已到了非请洋人看病不可,非吃西药不能“康复”的地步了。但是,引进了洋会计师,中国会计审计问题是不是就有解决的希望呢?我看未必。2001年的美国不平静。“9.11”事件彻底地改变了美国对外政策,而紧追其后的全球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更改变了我们对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2002年新年钟声敲响之时,美国电讯业巨头——环球电讯公司宣布进入破产程序。据美国联邦保险公司(FDIC)报告,2001年美国上市公司的破产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257家,比2000年增加46%。令人震惊的是,15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竟有5家宣布破产。这5家公司除安然公司外,还包括宝丽莱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美国环球航空公司。这些昔日风光无限的公司之所以一下子成为秋风落叶,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其会计严重造假。如此看来,美国作为国际经济领头羊和国际会计楷模,其会计的诚信也并不咋样。

那么,洋会计师的工作质量是不是肯定会高于中国本土的注册会计师呢?上述安然、环球电讯的破产案中,作为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扮演着很不光彩的角色,尤其是安然公司的会计作弊,竟得到了安达信的默认。就是这个安达信,作为中国证监会和财证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执业质量也令人失望。仅2001年,原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地企业——杰威国际涉嫌虚增资产及利润,安达信受到香港证监会及会计师公会的调查,又因客户科龙、格林柯尔、欧亚农业涉嫌业绩不实问题,安达信执业水准受到人们的怀疑。作为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另“四大”——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这几年都因执业质量问题,或受到处罚,或陷于诉讼,或受到质疑,或失去客户。作为国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龙头老大,执业质量尚且如此,其它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看来,指望洋会计师介入保证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想法可能过于简单了。洋会计师介入的直接后果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大大增加,而这些高昂的审计成本能否为高质量会计信息所补偿,尚不得而知。可见,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丧失诚信原则,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通弊。中国会计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会计诚信原则可以顺利得到贯彻。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夏事件也好,美国的安然事件也好,皆反映了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孤立地讨论这些事件对整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启示,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十分肤浅的。因为,这些事件反映出来的会计造假手法,已早为我们熟悉。他们并没有什么创造,但是他们造假却能轻而易举成功,这才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同时,因为这些事件,笼统地讨论会计诚信问题,也是空洞的。会计诚信并不是一个抽象的道德问题,而有其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是政治背景,撇开现实环境去侈谈会计诚信原则,得出的种种结论和看法,不会对解决会计诚信问题有任何积极的指导作用。令人遗憾的是,这两种倾向目前表现得比较严重。

二、会计有无诚信?

会计诚信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诚信是会计作为账房先生对主人应尽的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诚信义务具有了社会属性。随着经济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两权分离现象的广泛出现,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控,成为市场资源配置是否有效,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作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会计身上,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所有者,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尤其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一旦丧失诚信,则必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英国1720年的南海公司事件,美国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都是会计诚信原则沦丧引发严重社会经济后果的典型案例。然而,会计诚信原则不会自动地光顾人间。恢复会计诚信绝非可以一蹴而就。当务之急,首先要找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实原因,并作出深入的理论分析,为解决会计诚信失缺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

寻找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无非是制度的原因、监管不力的原因、会计人员素质的原因等等,但现有的分析没有深入到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理,因而无助于会计诚信问题的顺利解决。研究问题的困难在于,会计历来就不是独立自主地处理各项业务的,尤其是对外报告事务。就数字角度单单地看会计,任凭会计怎么作为,结果只能是O,0写得再多也只能是0。但会计在现实中往往依附于某种力量,或者说是在某种力量支配下处理事务,这种力量究竟是来自于总经理、董事长、还是政府官员,不同场合或许不同。但客观地存在于会计实务中并对处理具体业务有主宰效能的这种力量,在会计这个0前面加上了一个1。自从有了这个l在前面引路后面鞭策,会计O就不再是毫无意义了,后面这个0的多少完全取决于1的意志。我们从会计准则逐步建立完善的历史中,从现代审计制度的逐步健全的进程中,不难看出,人类社会有关会计规范的一切努力,无非是为规范这种0与l的关系,使1知道并尊重0,而0又能在准则允许的框架内做到既维护自己的原则(主要是诚信)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l的需要。因此,对普遍存在的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能简单地论定为是会计人士道德沦丧,事实上,我们的会计真的一点也不想做假账呀!中国会计在业务中往往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①之中。按博弈论的说法,囚徒困境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那么,中国会计中的“囚徒困境”现象是不是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尽管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样客观存在,但在现实中它并不成为会计囚徒困境的原因。那么,造成会计尤其是中国会计“囚徒困境”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是自于缺少一个真正的委托人。

从本质上讲,会计囚徒困境导致了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而会计诚信原则的产生,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无处、无时不在的契约关系。契约成为现代社会各种关系的一种本质要求,不管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物质的,甚至是心理的,都客观上要求具有契约性质,不然,所有的关系将会土崩瓦解,整个社会的各种关系就不复存在。会计在现代成了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市场与企业,管理者与公司职员,甚至包括企业与政府、客户、消费者之间契约关系的基础。尤其在证券市场上,良好健全的会计制度是证券市场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正因为在经济信息的纵向(企业上下)与横向(人与人、企业与外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契约关系的委托方恰恰又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有效保护委托方利益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块基石,那么,消除委托方的信息劣势就成为必需。现代会计制度恰恰充当了消除委托方信息劣势的角色,完整的会计信息有效地满足了委托方监管方的基本需要。会计诚信原则正是基于此才成为会计生命的。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并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委托人变彳寻.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不幸的是,没有委托人(或不存在确定的委托人)已成为现今世界一种较为普遍的现实,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会计造假问题泛滥成灾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著名法学家麦克尼尔(I•R•M蚓他il)以研究现代契约关系权威身份向我们描述了现代社会新型契约关系: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这种研究与我们以前熟知的马克•J•洛、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丹尼尔•贝尔、欧内斯特•戴尔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企业组织学等不同角度研究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即公司的实际权力已掌握在作为人的经理手里,所有者的权力变得非常脆弱。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于委托关系较为确定的时代。人类一旦进入了只有人而没委托人的契约关系时代,原有的会计诚信实现机制就遇到了挑战。以往有确定委托人的时候,总会有一股持之以恒的力量来督促会计履行诚信原则;而高度自由流动的委托方则会非常冷漠地对待会计诚信原则的履行状况,有时甚至希望会计丧失诚信原则,从而搏取个人的利益。道理显而易见,委托方确定不变,他们必然关心会计的诚信,因为这事关他们的明天;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他只关心今天自己的利益,因为明天他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显然会计作弊往往是有利于今天的委托方,正因为如此,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获得了委托方的一致默认。当然,对于明天的委托方而言,这肯定是一种灾难,但真正关心企业明天的委托方,在今天是找不到的。因此,会计造假损害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在西方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受害者的犯罪。”(查尔斯.吉布森)会计诚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缺失的,而会计造假随之开始大行其道。中国可能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不存在确定委托方契约关系的国家②,因此探讨此背景下的会计诚信问题,就不啻是对中国会计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中国会计研究对世界会计理论发展的一种贡献。

三、时现时隐的会计诚信

在没有委托人的世界,会计诚信原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确立会计的诚信原则并使之在实务中得以切实体现,是现代会计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其实,没有委托人的难题并不是现代才存在,更不是现代才为人们发现。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吸收了1620年美国各部落盟约的特点,那时,他们首先面临着一种困难,至高无上的权力来自于谁(即第一委托人),有人说是人民,但是人民的权力是谁赋予的呢?他们巧妙地界定给了“上帝”。最高的最初。的权力来自于上帝,而人民只是分享这种平等、互助和互利的权力。于是,宗教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他们以上帝的名义对现实人类进行各种规劝。人类进入2l世纪,没有委托人的世界更为现实地普遍存在,几千年的文明史已充分证明,上帝不能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人们也不能让会计对上帝负责。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根本上说,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走向“文明”的内在要求。法国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和伦理学与政治科学院院士阿兰•佩雷菲特,在《论经济“奇迹”》一书中,详细考察了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四个国家经济出现奇迹的具体原因,提出这些众多原因中最为重要和共性的一条是竞争和诚信。竞争强调社会自由流动和追求创新,诚信突出对他人信任和负责并积极协作,而“货币自由交换与分配和自主契约”是实现并充分体现竞争与诚信原则的主要形式。作者认为,信用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提,而会计正是维持信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他介绍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利用会计有效协调内外关系的做法:“阿姆斯特丹分公司占有(母公司——联合东印度公司)投入资本的一半,泽兰分公司占25%,其余份额在鹿特丹分公司、代尔夫特分公司、霍恩分公司和恩克森分公司之间分配,约各占1/16,各分公司的自主管理权得到充分尊重。从印度返回要确定货物装船的份额,分公司的账目分开记账,建立一种赔偿制度,这样保证透明度。在各个分公司之间,责任明确,分工完善。弄虚作假、掩掩盖盖毫无意义,甚至没有它们的位置。”那时候,会计是多么的诚信。正是这种会计诚信,确保了整个公司的顺利运转,事过10年,著名的葡萄牙商人杜阿尔特•戈迈斯•索里斯还对荷兰这种诚信力极高的会计赞叹不已,他夸奖荷兰人建立了一套会计总账,每个分店都有分账,否则,就不能维持“它的信用”。17世纪荷兰出现的经济辉煌,折射出荷兰人的精神气质:言必信,充分信任个人和集体。正是“普遍存在的互相信任带来的绝对安全感”,才铸造了荷兰奇迹。可见若会计缺乏基本的诚信,则企业间交易、国家间贸易、金融市场的现金流动都将出现一个比一个大的“黑洞”,最终企业破产、金融市场崩溃、国家混乱。

另一角度看,会计诚信的缺失似乎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现象。其原因,可从市场经济中始终存在的垄断现象中寻找。法国另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1985)对此有过十分精辟的分析。他重申了区分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集中表现为垄断的竞争,而市场应该是自由的竞争。“市场受竞争制约,那些进行的交换是平等的,而资本主义制造和利用垄断局面,……弄虚作假是这个结构的特性之一。资本主义不会在任何弄虚作假面前退缩。……,资本主义是个作弊的机制”,更像个大。而在上,只存在游戏规则,毫无诚信可言。可以这样认为,西方市场经济哺育了会计诚信原则,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又对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了严重威胁。当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融为一体时,会计时而诚信时而无信就成为一种非常正常的状态。进而言之,市场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会计尚未达到足够诚信的程度,会计诚信原则会时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会计至今恰恰又尚未具备真正完全抗御各种干扰的能力。会计诚信的时而缺失,正是市场经济还未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的一个标志。看来,努力克服最终消除垄断,是确立会计诚信原则的重要途径。令我们充满信心的是,虽然人类社会一再经历着垄断并缺乏诚信的磨难,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则始终未变。250多年前,本杰明•富兰克林把信用即“沉默”和真诚规定为人生必备的十三品德之二,诚信成了人格完善的两大目标。240多年后,Bi斛髑s和B18l【ely(1996)运用价值量表,在12个国家对567名经理就经营价值观作了一次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确实存在,但“负责(信用)”、“诚实”、“正派”、“大度”等是共认的价值观(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2001),诚信成为企业经营的基本准则。

但现实中,会计诚信往往又是在一定范围内成立的,比如在家庭内部、企业内部及政府内部,会计诚信原则的实现可能比较容易。但是如果超出特定的范围,尤其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间,实现会计诚信则会阻力重重。对此,现代日本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福泽渝吉的一段衷告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各藩人民不见得不知道,在藩与藩之间的交往上不免存有自私心,这种情况对外藩而言固然是私,只是对藩内来说就不能不叫作公,这就是各藩的私情。……大公无私值得推崇,如果西洋各国根据大公无私的精神对待我们,我们当然欢迎,绝不拒绝。不过,要想做到这一步,首先必须象我国废藩那样废除全世界的政府,……,只要世界上有国家有政府存在,就无法消除各个国民的私情,……,彼此便不得不以私情相待。”(福泽谕吉)这样看来,只要不同国家、民族、企业存在,只要企业间存在竞争关系,经济及会计上绝对实现诚信可能是种空想。目前,这种诚信度的提高,依靠的是跨国经营、交叉持股及股权分散,最终进入在经济上找不到确定委托人的世界。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需,但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会计诚信产生了各种扭曲性的影响。可以这样理解,会计诚信是与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紧密相依的。但市场的“三公”在世界各国迄今尚未得以真正实现,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表现为“三公”原则实现程度上的差别,因此,会计诚信原则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难免打了或多或少的折扣。我们现在所要解决的,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现实条件下,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诚信原则。

四、回来吧。中国会计诚信!

正如上述,中国可能是没有委托人契约关系条件下会计诚信缺失的典型。解决这类问题,按权威的观点,只能应用社会契约论原理。按社会契约论观点,“企业本质上是群体活动。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关系的核心在于一些基础价值观,如可靠、信守诺言等”(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我国经济生活中在会计诚信问题上存在着什么样的“超规范”,我国现阶段在执行会计诚信原则时,应赋予各单位以什么样的“道德自由空间”,如何解决我国会计诚信问题上社会各方的相互冲突。

“超规范”(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人们对会计诚信问题的一致理解(共识)。经济伦理学认为,经济交往必须由一种道德框架作为基础,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道德框架是“诚信”。诚就是尽职负责,信表现为相互信任,充满自信。这种基本道德框架就构成了我们所要探求的会计诚信问题上的超规范。这样的超规范,表现人们对“诚信”问题的一致认可,不论是自我判断还是评价别人,符不符合诚信原则无疑是首要的标准。实务中,会计诚信的超规范应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实体性诚信规范。对符合与不符合诚信原则要有明确统一的基本标准,为实务中坚持(或抵制)、制裁(或谴责)会计诚信原则或失信行为提供依据。其二,结构性诚信规范。对不同情况下会计诚信的评价明确判别尺度,为对具体实务会计诚信原则贯彻情况作出判断提供依据。其三,程序性诚信规范。对会计诚信原则履行的必要环节及其工作标准作出明确,为人们了解并切实履行自己在会计诚信原则过程中应有的权力和义务提供依据。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在会计诚信问题上的“超规范”似乎可作如下概括:1.实体性诚信规范分为两大方面:对外会计报告以是否符合国家的财会法规制度为唯一标准;对内会计报告以是否真正满足了制度上规定的内部管理需要。2.结构性诚信规范,集中表现在继续经营、企业发展、破产清算等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会计是否真正达到了现行法规、制度的基本要求。3.程序性诚信规范,突出表现在信息录入、加工、报告或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采用的各种方法是否真正达到现行法规和制度的要求。把这三个方面作为我国会计诚信原则实务标准基本内容,以及判定一个具体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及会计工作是否贯彻了诚信原则的标准,应该是恰当和可行的。

在具体会计实务中,我国会计人员在执行诚信原则问题上应享有多大的“道德自由空间”(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呢?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对我国应有所启迪。会计方法从混乱的各自为政,到准则规范的有限选择,及至逐步缩小会计人员选择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空间,表明会计道德自由空间应越来越小。我国这几年开始重视培养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其背景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会计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力。但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但利用会计政策操纵会计信息的问题随之日益严重。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现实,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得过细、过死,会严重损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统一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会计处理一定自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得不到保障。真实与相关,可以认为是现代会计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但严酷的现实又迫使我们不得不在两者之间作出有所倚重的选择。最为理想的选择,最好能找到一个两者皆能保障的好方法,一方面应给予单位以一定的“道德自由空间”,能使各单位在这样“道德自由空间”里自觉地回归于会计诚信的超规范标准体系之内。但这谈何容易。按企业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寻求会计诚信“道德自由空间”的恰当范围,必须揭示我国各单位在执行会计诚信原则时的“真实规范”是什么。

真实规范不同于伦理规范。伦理规范代表人们的一种价值判断,解决行为对不对问题;真实规范代表人们的行为倾向,解决实际行为如何发生问题。真实规范与伦理规范往往会产生冲突,会计诚信原则的理论与实务恰恰正是如此。一方面当问起人们会计造假对不对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是对的,伦理规范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就在唾骂会计作假的人群中,就有人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这就是真实规范与伦理规范存在着的尖锐冲突。我国会计体现的真实规范已向伦理规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会计个体和会计个人,决定其行为倾向的是真实规范,而我国会计实务体现出来的真实规范恰恰证明会计诚信原则并没有成为广大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大家知道,不做假账是会计的基本要求,可以认为是会计的“伦理规范”,然而在我国不少地方和单位,招聘会计人员尤其是财务负责人,往往把会做假账作为一个重要的素质要求。这表明我国会计的“道德自由空间”与“超规范”已严重对立。会计作为个人一旦介入某个单位,必须彻底忘记会计的“超规范”,而接受这个单位“道德自由空间”的约束,逐渐地做起假账。尽管会计人员做假账时或许隐隐地产生内疚和自责,会计“超规范”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而对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做了假账,不管违心还是主动。由此可见,由于我国一些地方、单位领导层对会计存在着各种模糊认识,直接干扰会计正确履行职责,导致了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的真实规范严重背离伦理规范,会计人员陷于不得不做假账的境地。总之,在目前的会计“道德自由空间”条件下,会计除了无可奈何地做假账外,已别无选择,除非他不当会计,从会计行业中彻底退出,才能与做假账无缘。回到本文的前头,我国会计“囚徒困境”的形成恰恰就在于存在着一个与伦理规范相向的“道德自由空间”。赋予这种“道德自由空间”以正确的“真实规范”,应该成为我国会计研究和今后会计改革所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银广夏事件后,我国舆论界一致认为应严惩假账责任人。有人甚至提出乱世用重典,以做效尤。但按我们上面的分析,由于我国的法律尚未建立在对目前我国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真实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非常有针对性地出台各种解决会计人员两难境地的各项法律,因此,即使按现行法规对假账发现一个严惩一个,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诚信原则绝对不可能在“高压”政策下确立。中国会计的“道德自由空间”得不到更新或复原,假账盛行之风就难以杜绝,会计就永无诚信可言。对此,仅有强硬的法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秘鲁学者赫尔南多.德.索拉指出:“当大多数人遵守法律时,政府就能有效地执行法律,并且相对成本低廉地打击少数破坏法律者;但是,当破坏法律的现象大规模出现时,没有哪个政府当局强大到能够控制住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执行越来越来没有效力,作为个体的人就有动力去追寻他自己的利益,而根本不会理睬什么书面的限制。”我们对假账的惩治已非一日,会计工作秩序已整顿过了,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已作明确规范,《会计法》及时作了修改,出台了会计准则及统一会计制度,难道还不足以管住假账吗?但事实上,严厉的法规若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的现实,有效地解决单位领导人唆使会计作假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9篇

一、会计诚信缺失:一个国际性的难题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在西方,“真实与公允”被当作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企业对外财务报表必须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四个基本质量特征,并把“可靠性”作为四项质量要求的核心。在现实中,可靠性集中体现在“真实反映”。可见,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正因为此,我们才对会计真实性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向社会各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在会计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诺。而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这种承诺给予了充分信赖,所以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由此可见,会计信息之所以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并运用,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诚信予以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诚信成了会计的立身之本,朱镕基总理的“诚信为本”道出了会计真谛。但是,会计的现实恰恰把它对社会的这一基本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不要说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层面上,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确实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1999年底,财政部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

200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它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达70多亿人民币。在这样背景下,我们的总理把“不做假账”作为新成立的国家会计学院“校训”,实在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不管人们对“不做假账”的总理训示作何理解,就笔者看来,这与其说是总理对全国广大会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不如说表露了他对中国会计的一些失望。2001年12月30日,中国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6号——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要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不仅应聘请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聘请获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似乎中国会计审计界已到了非请洋人看病不可,非吃西药不能“康复”的地步了。但是,引进了洋会计师,中国会计审计问题是不是就有解决的希望呢?我看未必。2001年的美国不平静。“9.11”事件彻底地改变了美国对外政策,而紧追其后的全球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更改变了我们对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2002年新年钟声敲响之时,美国电讯业巨头——环球电讯公司宣布进入破产程序。据美国联邦保险公司(FDIC)报告,2001年美国上市公司的破产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257家,比2000年增加46%。令人震惊的是,15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竟有5家宣布破产。这5家公司除安然公司外,还包括宝丽莱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美国环球航空公司。这些昔日风光无限的公司之所以一下子成为秋风落叶,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其会计严重造假。如此看来,美国作为国际经济领头羊和国际会计楷模,其会计的诚信也并不咋样。

那么,洋会计师的工作质量是不是肯定会高于中国本土的注册会计师呢?上述安然、环球电讯的破产案中,作为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扮演着很不光彩的角色,尤其是安然公司的会计作弊,竟得到了安达信的默认。就是这个安达信,作为中国证监会和财证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执业质量也令人失望。仅2001年,原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地企业——杰威国际涉嫌虚增资产及利润,安达信受到香港证监会及会计师公会的调查,又因客户科龙、格林柯尔、欧亚农业涉嫌业绩不实问题,安达信执业水准受到人们的怀疑。作为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另“四大”——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这几年都因执业质量问题,或受到处罚,或陷于诉讼,或受到质疑,或失去客户。作为国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龙头老大,执业质量尚且如此,其它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看来,指望洋会计师介入保证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想法可能过于简单了。洋会计师介入的直接后果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大大增加,而这些高昂的审计成本能否为高质量会计信息所补偿,尚不得而知。可见,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丧失诚信原则,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通弊。中国会计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会计诚信原则可以顺利得到贯彻。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夏事件也好,美国的安然事件也好,皆反映了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孤立地讨论这些事件对整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启示,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十分肤浅的。因为,这些事件反映出来的会计造假手法,已早为我们熟悉。他们并没有什么创造,但是他们造假却能轻而易举成功,这才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同时,因为这些事件,笼统地讨论会计诚信问题,也是空洞的。会计诚信并不是一个抽象的道德问题,而有其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是政治背景,撇开现实环境去侈谈会计诚信原则,得出的种种结论和看法,不会对解决会计诚信问题有任何积极的指导作用。令人遗憾的是,这两种倾向目前表现得比较严重。

二、会计有无诚信?

会计诚信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诚信是会计作为账房先生对主人应尽的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诚信义务具有了社会属性。随着经济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两权分离现象的广泛出现,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控,成为市场资源配置是否有效,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作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会计身上,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所有者,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尤其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一旦丧失诚信,则必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英国1720年的南海公司事件,美国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都是会计诚信原则沦丧引发严重社会经济后果的典型案例。然而,会计诚信原则不会自动地光顾人间。恢复会计诚信绝非可以一蹴而就。当务之急,首先要找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实原因,并作出深入的理论分析,为解决会计诚信失缺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

寻找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无非是制度的原因、监管不力的原因、会计人员素质的原因等等,但现有的分析没有深入到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理,因而无助于会计诚信问题的顺利解决。研究问题的困难在于,会计历来就不是独立自主地处理各项业务的,尤其是对外报告事务。就数字角度单单地看会计,任凭会计怎么作为,结果只能是O,0写得再多也只能是0。但会计在现实中往往依附于某种力量,或者说是在某种力量支配下处理事务,这种力量究竟是来自于总经理、董事长、还是政府官员,不同场合或许不同。但客观地存在于会计实务中并对处理具体业务有主宰效能的这种力量,在会计这个0前面加上了一个1。自从有了这个l在前面引路后面鞭策,会计O就不再是毫无意义了,后面这个0的多少完全取决于1的意志。我们从会计准则逐步建立完善的历史中,从现代审计制度的逐步健全的进程中,不难看出,人类社会有关会计规范的一切努力,无非是为规范这种0与l的关系,使1知道并尊重0,而0又能在准则允许的框架内做到既维护自己的原则(主要是诚信)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l的需要。因此,对普遍存在的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能简单地论定为是会计人士道德沦丧,事实上,我们的会计真的一点也不想做假账呀!中国会计在业务中往往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①之中。按博弈论的说法,囚徒困境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那么,中国会计中的“囚徒困境”现象是不是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尽管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样客观存在,但在现实中它并不成为会计囚徒困境的原因。那么,造成会计尤其是中国会计“囚徒困境”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是自于缺少一个真正的委托人。

从本质上讲,会计囚徒困境导致了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而会计诚信原则的产生,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无处、无时不在的契约关系。契约成为现代社会各种关系的一种本质要求,不管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物质的,甚至是心理的,都客观上要求具有契约性质,不然,所有的关系将会土崩瓦解,整个社会的各种关系就不复存在。会计在现代成了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市场与企业,管理者与公司职员,甚至包括企业与政府、客户、消费者之间契约关系的基础。尤其在证券市场上,良好健全的会计制度是证券市场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正因为在经济信息的纵向(企业上下)与横向(人与人、企业与外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契约关系的委托方恰恰又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有效保护委托方利益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块基石,那么,消除委托方的信息劣势就成为必需。现代会计制度恰恰充当了消除委托方信息劣势的角色,完整的会计信息有效地满足了委托方监管方的基本需要。会计诚信原则正是基于此才成为会计生命的。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并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委托人变彳寻.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不幸的是,没有委托人(或不存在确定的委托人)已成为现今世界一种较为普遍的现实,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会计造假问题泛滥成灾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著名法学家麦克尼尔(I•R•M蚓他il)以研究现代契约关系权威身份向我们描述了现代社会新型契约关系: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这种研究与我们以前熟知的马克•J•洛、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丹尼尔•贝尔、欧内斯特•戴尔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企业组织学等不同角度研究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即公司的实际权力已掌握在作为人的经理手里,所有者的权力变得非常脆弱。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于委托关系较为确定的时代。人类一旦进入了只有人而没委托人的契约关系时代,原有的会计诚信实现机制就遇到了挑战。以往有确定委托人的时候,总会有一股持之以恒的力量来督促会计履行诚信原则;而高度自由流动的委托方则会非常冷漠地对待会计诚信原则的履行状况,有时甚至希望会计丧失诚信原则,从而搏取个人的利益。道理显而易见,委托方确定不变,他们必然关心会计的诚信,因为这事关他们的明天;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他只关心今天自己的利益,因为明天他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显然会计作弊往往是有利于今天的委托方,正因为如此,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获得了委托方的一致默认。当然,对于明天的委托方而言,这肯定是一种灾难,但真正关心企业明天的委托方,在今天是找不到的。因此,会计造假损害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在西方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受害者的犯罪。”(查尔斯.吉布森)会计诚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缺失的,而会计造假随之开始大行其道。中国可能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不存在确定委托方契约关系的国家②,因此探讨此背景下的会计诚信问题,就不啻是对中国会计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中国会计研究对世界会计理论发展的一种贡献。

三、时现时隐的会计诚信

在没有委托人的世界,会计诚信原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确立会计的诚信原则并使之在实务中得以切实体现,是现代会计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其实,没有委托人的难题并不是现代才存在,更不是现代才为人们发现。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吸收了1620年美国各部落盟约的特点,那时,他们首先面临着一种困难,至高无上的权力来自于谁(即第一委托人),有人说是人民,但是人民的权力是谁赋予的呢?他们巧妙地界定给了“上帝”。最高的最初。的权力来自于上帝,而人民只是分享这种平等、互助和互利的权力。于是,宗教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他们以上帝的名义对现实人类进行各种规劝。人类进入2l世纪,没有委托人的世界更为现实地普遍存在,几千年的文明史已充分证明,上帝不能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人们也不能让会计对上帝负责。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根本上说,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走向“文明”的内在要求。法国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和伦理学与政治科学院院士阿兰•佩雷菲特,在《论经济“奇迹”》一书中,详细考察了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四个国家经济出现奇迹的具体原因,提出这些众多原因中最为重要和共性的一条是竞争和诚信。竞争强调社会自由流动和追求创新,诚信突出对他人信任和负责并积极协作,而“货币自由交换与分配和自主契约”是实现并充分体现竞争与诚信原则的主要形式。作者认为,信用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提,而会计正是维持信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他介绍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利用会计有效协调内外关系的做法:“阿姆斯特丹分公司占有(母公司——联合东印度公司)投入资本的一半,泽兰分公司占25%,其余份额在鹿特丹分公司、代尔夫特分公司、霍恩分公司和恩克森分公司之间分配,约各占1/16,各分公司的自主管理权得到充分尊重。从印度返回要确定货物装船的份额,分公司的账目分开记账,建立一种赔偿制度,这样保证透明度。在各个分公司之间,责任明确,分工完善。弄虚作假、掩掩盖盖毫无意义,甚至没有它们的位置。”那时候,会计是多么的诚信。正是这种会计诚信,确保了整个公司的顺利运转,事过10年,著名的葡萄牙商人杜阿尔特•戈迈斯•索里斯还对荷兰这种诚信力极高的会计赞叹不已,他夸奖荷兰人建立了一套会计总账,每个分店都有分账,否则,就不能维持“它的信用”。17世纪荷兰出现的经济辉煌,折射出荷兰人的精神气质:言必信,充分信任个人和集体。正是“普遍存在的互相信任带来的绝对安全感”,才铸造了荷兰奇迹。可见若会计缺乏基本的诚信,则企业间交易、国家间贸易、金融市场的现金流动都将出现一个比一个大的“黑洞”,最终企业破产、金融市场崩溃、国家混乱。

另一角度看,会计诚信的缺失似乎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现象。其原因,可从市场经济中始终存在的垄断现象中寻找。法国另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1985)对此有过十分精辟的分析。他重申了区分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集中表现为垄断的竞争,而市场应该是自由的竞争。“市场受竞争制约,那些进行的交换是平等的,而资本主义制造和利用垄断局面,……弄虚作假是这个结构的特性之一。资本主义不会在任何弄虚作假面前退缩。……,资本主义是个作弊的机制”,更像个大。而在上,只存在游戏规则,毫无诚信可言。可以这样认为,西方市场经济哺育了会计诚信原则,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又对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了严重威胁。当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融为一体时,会计时而诚信时而无信就成为一种非常正常的状态。进而言之,市场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会计尚未达到足够诚信的程度,会计诚信原则会时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会计至今恰恰又尚未具备真正完全抗御各种干扰的能力。会计诚信的时而缺失,正是市场经济还未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的一个标志。看来,努力克服最终消除垄断,是确立会计诚信原则的重要途径。令我们充满信心的是,虽然人类社会一再经历着垄断并缺乏诚信的磨难,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则始终未变。250多年前,本杰明•富兰克林把信用即“沉默”和真诚规定为人生必备的十三品德之二,诚信成了人格完善的两大目标。240多年后,Bi斛髑s和B18l【ely(1996)运用价值量表,在12个国家对567名经理就经营价值观作了一次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确实存在,但“负责(信用)”、“诚实”、“正派”、“大度”等是共认的价值观(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2001),诚信成为企业经营的基本准则。

但现实中,会计诚信往往又是在一定范围内成立的,比如在家庭内部、企业内部及政府内部,会计诚信原则的实现可能比较容易。但是如果超出特定的范围,尤其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间,实现会计诚信则会阻力重重。对此,现代日本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福泽渝吉的一段衷告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各藩人民不见得不知道,在藩与藩之间的交往上不免存有自私心,这种情况对外藩而言固然是私,只是对藩内来说就不能不叫作公,这就是各藩的私情。……大公无私值得推崇,如果西洋各国根据大公无私的精神对待我们,我们当然欢迎,绝不拒绝。不过,要想做到这一步,首先必须象我国废藩那样废除全世界的政府,……,只要世界上有国家有政府存在,就无法消除各个国民的私情,……,彼此便不得不以私情相待。”(福泽谕吉)这样看来,只要不同国家、民族、企业存在,只要企业间存在竞争关系,经济及会计上绝对实现诚信可能是种空想。目前,这种诚信度的提高,依靠的是跨国经营、交叉持股及股权分散,最终进入在经济上找不到确定委托人的世界。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需,但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会计诚信产生了各种扭曲性的影响。可以这样理解,会计诚信是与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紧密相依的。但市场的“三公”在世界各国迄今尚未得以真正实现,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表现为“三公”原则实现程度上的差别,因此,会计诚信原则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难免打了或多或少的折扣。我们现在所要解决的,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现实条件下,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诚信原则。

四、回来吧。中国会计诚信!

正如上述,中国可能是没有委托人契约关系条件下会计诚信缺失的典型。解决这类问题,按权威的观点,只能应用社会契约论原理。按社会契约论观点,“企业本质上是群体活动。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关系的核心在于一些基础价值观,如可靠、信守诺言等”(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我国经济生活中在会计诚信问题上存在着什么样的“超规范”,我国现阶段在执行会计诚信原则时,应赋予各单位以什么样的“道德自由空间”,如何解决我国会计诚信问题上社会各方的相互冲突。

“超规范”(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人们对会计诚信问题的一致理解(共识)。经济伦理学认为,经济交往必须由一种道德框架作为基础,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道德框架是“诚信”。诚就是尽职负责,信表现为相互信任,充满自信。这种基本道德框架就构成了我们所要探求的会计诚信问题上的超规范。这样的超规范,表现人们对“诚信”问题的一致认可,不论是自我判断还是评价别人,符不符合诚信原则无疑是首要的标准。实务中,会计诚信的超规范应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实体性诚信规范。对符合与不符合诚信原则要有明确统一的基本标准,为实务中坚持(或抵制)、制裁(或谴责)会计诚信原则或失信行为提供依据。其二,结构性诚信规范。对不同情况下会计诚信的评价明确判别尺度,为对具体实务会计诚信原则贯彻情况作出判断提供依据。其三,程序性诚信规范。对会计诚信原则履行的必要环节及其工作标准作出明确,为人们了解并切实履行自己在会计诚信原则过程中应有的权力和义务提供依据。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在会计诚信问题上的“超规范”似乎可作如下概括:1.实体性诚信规范分为两大方面:对外会计报告以是否符合国家的财会法规制度为唯一标准;对内会计报告以是否真正满足了制度上规定的内部管理需要。2.结构性诚信规范,集中表现在继续经营、企业发展、破产清算等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会计是否真正达到了现行法规、制度的基本要求。3.程序性诚信规范,突出表现在信息录入、加工、报告或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采用的各种方法是否真正达到现行法规和制度的要求。把这三个方面作为我国会计诚信原则实务标准基本内容,以及判定一个具体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及会计工作是否贯彻了诚信原则的标准,应该是恰当和可行的。

在具体会计实务中,我国会计人员在执行诚信原则问题上应享有多大的“道德自由空间”(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呢?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对我国应有所启迪。会计方法从混乱的各自为政,到准则规范的有限选择,及至逐步缩小会计人员选择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空间,表明会计道德自由空间应越来越小。我国这几年开始重视培养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其背景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会计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力。但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但利用会计政策操纵会计信息的问题随之日益严重。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现实,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得过细、过死,会严重损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统一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会计处理一定自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得不到保障。真实与相关,可以认为是现代会计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但严酷的现实又迫使我们不得不在两者之间作出有所倚重的选择。最为理想的选择,最好能找到一个两者皆能保障的好方法,一方面应给予单位以一定的“道德自由空间”,能使各单位在这样“道德自由空间”里自觉地回归于会计诚信的超规范标准体系之内。但这谈何容易。按企业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寻求会计诚信“道德自由空间”的恰当范围,必须揭示我国各单位在执行会计诚信原则时的“真实规范”是什么。

真实规范不同于伦理规范。伦理规范代表人们的一种价值判断,解决行为对不对问题;真实规范代表人们的行为倾向,解决实际行为如何发生问题。真实规范与伦理规范往往会产生冲突,会计诚信原则的理论与实务恰恰正是如此。一方面当问起人们会计造假对不对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是对的,伦理规范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就在唾骂会计作假的人群中,就有人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这就是真实规范与伦理规范存在着的尖锐冲突。我国会计体现的真实规范已向伦理规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会计个体和会计个人,决定其行为倾向的是真实规范,而我国会计实务体现出来的真实规范恰恰证明会计诚信原则并没有成为广大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大家知道,不做假账是会计的基本要求,可以认为是会计的“伦理规范”,然而在我国不少地方和单位,招聘会计人员尤其是财务负责人,往往把会做假账作为一个重要的素质要求。这表明我国会计的“道德自由空间”与“超规范”已严重对立。会计作为个人一旦介入某个单位,必须彻底忘记会计的“超规范”,而接受这个单位“道德自由空间”的约束,逐渐地做起假账。尽管会计人员做假账时或许隐隐地产生内疚和自责,会计“超规范”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而对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做了假账,不管违心还是主动。由此可见,由于我国一些地方、单位领导层对会计存在着各种模糊认识,直接干扰会计正确履行职责,导致了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的真实规范严重背离伦理规范,会计人员陷于不得不做假账的境地。总之,在目前的会计“道德自由空间”条件下,会计除了无可奈何地做假账外,已别无选择,除非他不当会计,从会计行业中彻底退出,才能与做假账无缘。回到本文的前头,我国会计“囚徒困境”的形成恰恰就在于存在着一个与伦理规范相向的“道德自由空间”。赋予这种“道德自由空间”以正确的“真实规范”,应该成为我国会计研究和今后会计改革所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银广夏事件后,我国舆论界一致认为应严惩假账责任人。有人甚至提出乱世用重典,以做效尤。但按我们上面的分析,由于我国的法律尚未建立在对目前我国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真实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非常有针对性地出台各种解决会计人员两难境地的各项法律,因此,即使按现行法规对假账发现一个严惩一个,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诚信原则绝对不可能在“高压”政策下确立。中国会计的“道德自由空间”得不到更新或复原,假账盛行之风就难以杜绝,会计就永无诚信可言。对此,仅有强硬的法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秘鲁学者赫尔南多.德.索拉指出:“当大多数人遵守法律时,政府就能有效地执行法律,并且相对成本低廉地打击少数破坏法律者;但是,当破坏法律的现象大规模出现时,没有哪个政府当局强大到能够控制住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执行越来越来没有效力,作为个体的人就有动力去追寻他自己的利益,而根本不会理睬什么书面的限制。”我们对假账的惩治已非一日,会计工作秩序已整顿过了,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已作明确规范,《会计法》及时作了修改,出台了会计准则及统一会计制度,难道还不足以管住假账吗?但事实上,严厉的法规若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的现实,有效地解决单位领导人唆使会计作假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军队会计;诚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诚信是一种商业活动过程中,人们所要遵循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不光是经商活动,包括做人和做事都需要讲诚信。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其具体也需要讲诚信,这种诚信本身是一种制度下的诚信,同时这种制度也是会计诚信的基础,制度要通过有效执行洪湖才能实现真正的诚信。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到,军队会计诚信首先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其行为准则与制度的执行也密切相关,本文把军队会计诚信从制度、管理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解构,力图用经济学规范分析方法探求军队会计诚信的内在机理。从理论分析方法来看,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可“委托―”理论,本文也将用这一理论也进行分析。

一、基于“委托―”理论的军队会计诚信分析

“委托―”理论,即所谓的契约理论已经成为现代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所研究的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显明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此外,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人。正因为存在不同经济人的角色,所以在这些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引起了委托人和人利益的偏离和冲突,就是所谓的“委托―”问题。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委托―”包含隐蔽信息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隐蔽行为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风险”问题)隐蔽信息问题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借委托人观察监督困难而采取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隐蔽行为问题是指签约后,由于委托人无法准确地观察或臆测到人的行为,致使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委托人的决定。

从我军现行编制体制上,可以见得上下级财务部门之间也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委托―”关系,从制度层面上可以看出:上级财务部门为会计监管部门,代表的是上级的利益,可以看成是委托人;下级财务部门则可以看成是人。由于监管部门无法具体从事会计活动,这就形成了人成为”内部人”,监管部门成为“外部人”的现象。由于存在多层监管链条,也造成了一些约束激励制度传导作用减弱,更加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剧,结果就是各下级单位的内部人控制趋势也必然越来越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可能过多的考虑是本单位的利益,而忽略了上级单位或者说是全军的利益。所以,这种情况下单位所谓的“内部控制人”在本单位可以造成权力缺乏制衡,在单位外缺乏约束,为操作会计信息创造了条件。从实际选人用人情况看,一般会计人员往往与单位领导关系较为密切,这也为一些变相操作提供了一定空间。所以说,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问题,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单位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诚信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委托人与人效用目标的差异分析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会计 诚信问题 会计诚信缺失

可以说会计的诚信问题既是道德问题又是经济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是债权人、出资人还是投资者甚至是政府,都开始关注会计的诚信缺失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会计诚信是保证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针对会计诚信缺失问题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会计诚信的基本意义

我们一般认为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对日常诚实守信行为的总结。在会计行业,诚信意义重大,会计从业者有建立社会诚信和维护自身诚信的责任。会计行业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以经济记录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控制性,可以说会计本身就有保障社会经济秩序和维护社会诚信的作用。原财政副部长也认为会计与其他领域一样,都是以真实为核心,追求正确的认知客观事物。而百度词条也这样解释:当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出现了会计诚信,会计诚信是传统诚信的延伸和发展,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遵守诚实守信的准则。

二、会计诚信的背景和特点

(一)会计诚信的背景

最初会计的主要作用是记录经济交易,目的是为组织和个体的经济交易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诚信逐渐变为了一门具备很强专业性的独立学科。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会计不仅是一项技能同时也体现着一定的价值指向。对于会计的最初目的就是为组织或者个人提供可靠的经济交易信息,同时会计从业者还要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和意见,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人员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贯穿诚信;同时会计也体现了经济主体的价值取向,肯定了经济主体合法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对于会计人员本身也有价值取向,在工作中势必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取向结合到会计行为中,因此会出现会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对于诚信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找到解释。诚信实际上是诚和信两个独立但是意义相同的概念,在古代,诚信的意思就是可靠、真实,也是为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从“言出必行”、“一言九鼎”等成语就能看出古人对于诚信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现在,诚信的内涵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变,简单来说,诚信代表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信守承诺、信任他人;二是实事求是,是内在的品质道德。

(二)会计诚信的特点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诚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相互性,诚信并不是一个单向行为,而是需要群体或者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诚信。不论是建立诚信还是维系诚信,都需要双方或者多方的行为,一方破坏诚信就会破坏整体诚信关系;普遍性,诚信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在经济生活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是处处存在的,例如群体之间的群体诚信和个体之间的个体诚信,还有存在于社会活动之间的社会诚信,正是因为诚信无处不在,才反映出诚信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诚信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道德准则的必需条件之一;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并存,诚信之所以有稳定性,因为建立诚信并不是一个短期、简单的过程,主体之间要建立诚信关系,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从陌生到最后的相互信任,需要多个不同的阶段,虽然形成过程很复杂,但是形成后具备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也是很难维持的,主体的主观性对维系诚信有决定性影响。

三、改善会计诚信问题的策略

会计人员的诚信水平对企业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水平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实现会计人员的道德自律。

(一)强化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

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解决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会计诚信问题,就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第一,在这个信息、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会计人员或多或少的会受到诱惑,利益驱动和多元化的观念对会计人员造成影响,因此诚信缺失也是必然存在的结果。我们必须以诚信作为主流价值观念,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在诚信的大环境下,会计人员也会反省、约束自己的行为;会计人员诚信缺失是具有目的性的,需求正是这种目的的实质,我们必须尊重会计从业人员,同时对会计诚信缺失行为给予坚决的否定和严厉的处罚,让会计人员对诚信缺失产生敬畏,才能不断强化自身的诚信意识。

(二)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诚信制度

企业是会计人员重要的工作环境,而这个环境也会影响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例如提高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就能有效促进会计诚信;强化会计审核程序,尽量减少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和缺陷,建立诚信的工作环境;完善奖罚制度,对于不诚信的会计人员,如果确认存在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惩罚和处分,督促会计人员提高诚信意识水平。

(三)政府应强化法制建设

法律能够对民众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因此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是提高诚信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强制的法律措施控制违背诚信原则的个体或群体的权力,提高违背诚信的违法成本,通过强制手段促使会计人员形成诚信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针对目前企业存在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应从多方面着手,会计人员、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共同努力,建立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艺.企业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8).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会计诚信 诚信缺失 会计道德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朱F基总理曾在长海国家会计学院作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题词,这不仅仅是对学员、对会计工作者的勉励,更是对会计诚信的深刻阐述。具体来讲,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所必须要有的职业操守,其主要体现为:一是会计人员应具备非常高的职业道德,能够爱岗敬业,并且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非常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二是会计人员应具备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三是会计人员应熟悉会计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具备该方面的法理知识;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服务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经济活动具有复杂化与多样化的特点。面对外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会计诚信是保障企业降低各种风险的关键,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治理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多起会计信息虚拟造假事件曝光,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会计诚信,怎么样来妥善地解决会计诚信问题,成为很多学者与专家的研究课题。

会计诚信缺失会破坏整个市场秩序。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使得投资者难以有效地甄别,很容易出现投资决策失败的情况。缺乏客观性的会计信息,使得决策者的分析、判断与预测都失效,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会计诚信缺失很有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经济泡沫出现,给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安全隐患。缺乏真实的会计信息数据,我国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相关宏观政策难以实现预期效果。针对这些我们可以确定,无论是从社会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还是从会计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治理会计诚信缺失问题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深层原因

随着各项法规的健全,我国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有所缓解,但未能根治。笔者认为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法制建设不到位

法制建设不到位是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一方面,我国该方面的法律不够细化,相关的法律条文过于笼统;另一方面,我国对于会计诚信缺失的惩处力度不够。法律只重视单位的惩罚,忽视个人惩罚。很多情况下,都是运用单位内部惩罚的办法,缺乏威慑力。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诚信方面都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现存的监管部门独立性不强,相关工作人员也缺乏责任意识。内部监管受到上级领导的干预,很难独立,即便是发现问题,也无法纠正;外部监管机构多运用以缴代罚的机制,这使得很多人铤而走险,大肆进行会计信息造假。

(三)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运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各方面仍不够完善。很多企业领导者为了达到经济利益目标,丧失原则,未能按照法律要求来记录会计事项,人为控制成本费用。这样做,同时也给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大危害。

(四)企业职权划分不科学

在很多国有企业中,董事长与总经理对企业负有决策职能。但是这些人往往是政府所任命的,企业监事会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难以发挥监管功能。很多企业领导人为了更好地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而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对会计信息造假。会计账面上出现利益虚增的情况,严重危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治理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有效路径

通过上述有关内容我们可以确知,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目标及企业职权分配的不科学都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从这些原因出发,依据当前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提出有效的治理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基于上述有关原因,应当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治理会计诚信缺失需要依托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来进行。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提升会计工作者的思想觉悟,有效地减少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一是加强诚信教育工作,为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对企事业单位加强诚信教育工作,减少其造假冲动;三是对政府公职人员提出更高的诚信要求,令其堪当表率;四是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强教育,使得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得到提高。

(二)推行责任委派制

责任委派制能够提升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从而对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企业构建合理的委派制度,明确主体职责,并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随时加以调整。与此同时,会计委派制的范围也应该进一步扩大,从而为会计诚信提供长久的制度保障。

(三)构建完善的会计行业审计制度

会计行业审计制度的构建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注册会计师方面。全面完善注册会计师法,进一步提高会计师的诚信标准;二是会计事务所方面。健全外部审计制度,提高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管力度。除了这两方面,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推进行业协会的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应与行业协会保持良好的关系,双方共同构建起注册会计师与会计事务所的诚信档案体系。这样一来,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必然会减少很多。

(四)构建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

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能够为执法人员的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能够有效地减少会计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这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出具必要的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同时,还应加强执法力度,提高会计诚信缺失的成本,运用法律的威慑力来减少该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公开与公示的力度,起到教育与警示的作用,从而减少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出现。

五、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在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过程中应从这些原因出发,有目的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如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制度、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会计诚信缺失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治理会计诚信缺失不仅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相关学者与专家应进一步展开研究工作,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共同为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工作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芳.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途径[J].经济师,2014(08).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13篇

1.诚信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内心

学生的思想分歧很大,仅凭诚信教育很难令人真正的信服。因此,教育切忌空洞,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选取身边的小事例,通过身边的事例、亲身的体验来深入到学生内心,进行有效的教育。

我选取了与学生联系紧密或了解的事例: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安徽阜阳“毒牛奶”事件;海尔公司的诚信与危难;签名售水果的故事;北大教授剽窃他人论文事件。通过这些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产生思考的冲动,能积极地参与诚信的探讨。

2.直面难点,激发学生深层的理性思索

对于诚信,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内心中都想诚信,但在现实中,却戴着世故的面具,处处提防,事事算计。所以,要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就无法回避难点问题,否则教育就会走向表面化、形式化。

我设计了“诚信调查”环节,有六道题:(1)在考试时,看到别人在作弊,你也有作弊的冲动吗?(2)在老师布置很多作业,来不及做的时候,你会怎样?(3)在考试过后,看到别的同学因作弊而考好,受到表扬时,你如何感想?(4)如果有抄作业或作弊现象,对你影响最大的原因是什么?(5)如果你捡到了1000元,你会交还给失主或上缴吗?(6)你认为讲诚信对你的发展有好处吗?这些问题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难题。

根据调查结果,开展讨论,抓住诚信教育的难点:(1)为什么孩子比较真诚,长大后就会欺骗了呢?成长是否就意味着丢弃真诚?(2)诚信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要求?发展是否要以背叛诚信为代价?针对这两个难点,我在BBS讨论中发了两个帖子:“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诚信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要求?”引发学生讨论,并对于学生这两方面有代表性的意见加“星”,分出两大阵营,展开焦点辩论。最后,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启发学生“对长期与短期利益的思考与比较”,突破教学的难点。

3.通过正反事例对比,在争辩中获得有效的教育

道德理想与现实环境的距离,当代多元的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导致很多学生对诚信产生疑问,在现实的环境中本能地自我保护,却迷失了对长远利害的辨别。因此,运用鲜明的正反事例的对比,可让学生在争论中提高判断力。

在“问题反思”环节中,开始时我引用了六个材料,让学生看过再讨论,后因六个材料看的时间太长,也没有针对性、对比性,不容易集中问题讨论,所以,我抛出了对比鲜明的两个事例:“上海思源中学的无人监考制”与“期末直击校园作弊――诚信为何变得如此沉重”,在对比中反思,引起学生发言的冲动,有话可说。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我发了两个帖子:“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诚信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要求?”从孩子与成人的对比,诚信是道德要求或是发展的需要的对比引发讨论;讨论过后,运用加“星”的形式划分为两大针锋相对的阵营,展开面对面的辩论;在相关资料中,也选取了正反事例,正面事例有:“签名售水果”、“海尔公司的诚信与危难”,反面事例有:“安徽阜阳的‘毒牛奶’事件”、“美国安然事件”、“北大教授剽窃国外名教材”。

4.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注重隐形教育

诚信教育单靠一节课是无法达到效果的,需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诚信氛围,在生活中,注重隐形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长期、深入的教育。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14篇

广义的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而对于我们广大的金融会计行为者来讲,诚信就是要求诚恳待人,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义务,也就是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为金融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偏不倚的会计信息。

二、金融会计诚信存在的不足及其根源

当前,金融会计诚信面临严峻形势,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普遍存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出现了不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问题,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金融会计诚信问题,这不仅仅是道德倒退能够解释的,它与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都有着密切联系。

1.高校诚信教育的不足。随着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和道德要求的越来越高,高校对会计人员的教育更是面临着挑战,不仅专业的教育是一大问题,而且道德的教育更是应注重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可分为:(1)老师自顾自地讲,学生只要负责听就是了;(2)老师在黑板上写笔记,学生就要在下面拼命地抄;(3)老师出题考试,学生就要把老师指出的重点背熟,以便考试过关。这3点不仅是专业教育的方法,也是道德教育的方法。虽然每所高校都设置了《思想道德教育》、《邓小平理论》等课程,但老师也只是按照上述3种方法教学,学生基本上就是考试时记住了书上的内容,考试过后就一个也记不住了。就算个别的记住了也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理论,并没有把它运用到实际中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经济利益的引惑。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狂,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能骗到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职务、薪金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能会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成了虚假金融会计信息产生的导火线。

三.解决金融会计诚信问题的办法

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维护金融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不仅需要从立法、制度改革上着手,也要从每个金融机构做起,从每个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做起,从每个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做起。

(一)完善金融会计的各种法制

强化会计立法的权威性和惩戒性,并提升诚信缺失的成本,这无疑会使那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会计造假者知难而退,达到有效的事前控制的效果。

1.增加诚信立法,提升会计诚信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会计诚信问题目前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现行的法律都没有明确和直接地提出“会计诚信”的概念。而针对会计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不仅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意愿和期望,同时出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显现了政府、立法、执法机构及社会公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2.强化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计造假的法律责任,减轻会计人员造假压力。《会计法》在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将会计人员也纳入会计法律责任。

(二)完善金融会计内部监管制度

要建立金融会计诚信,仅凭高压是远远不够的。有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还需要金融领域加强自身监管,改善自身诚信环境。

1.健全会计制度,建立独立金融审计体系。应在金融业内建立更加独立和专门的审计系统。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构造独立的金融审计体系。将各金融机构现有的审计部门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审计机构,按照经济区域分布,各个金融机构的最高审计机构设在其总部。审计机构的费用、审计人员的人事、工资、组织关系等实行完全垂直管理。对其审计事项实行责任追究制,只要是经过审计的事项无论什么时候出现问题,原审计人员和领导都要负责。这样可以使审计行为更具独立性和内在动力,从而使存在的问题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曝光并得到处理,以保障我国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2.提高对金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效率。应进一步强化上级财会或内审等职能部门对管辖范围内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突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进行预防、纠正。要坚持原则。落实问题缜密严谨。划分责任有理有据,每一次检查都要落实责任人,将经济处罚与道德惩戒有效地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检查质量。宁可少检查一次,也要绝对保证检查的质量。要组织政治责任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精干力量,认认真真地查,彻彻底底地查。在处罚力度上,一定要”下重手、动真格”。绝不姑息迁就,确保会计监督效果得以提高。新晨

(三)对学生进行金融会计诚信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机构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在专业上,还在道德素质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毕业学生来说,用人单位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人才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诚信教育应该从传统的老师讲,由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老师讲、学生主动理解的模式。

从古至今,诚信就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它是人们自我修身的境界,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会计信息失真不管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要避免这种危害,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人们的诚信水平。

一个民族有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依附与支撑,即民族精神,同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繁荣也有着它的内在动力——会计精神。提高金融会计诚信教育水平,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好的会计人员就会更真实地为企业、国家等提供信息,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地帮助。甚至于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很多经济危机都是会计的不诚信造成的,因此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水平,才能使我国金融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毓生.2003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回顾[J].财会通讯,2004,(1),

[2]周丽.浅议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J].海南金融,2005,(3).

[3]曹志萍.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的构建[J].江淮论坛,2005,(1).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第15篇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credit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of accounting credit construction at university, and propose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关键词:会计诚信;现状;改进措施

Key words: accounting credit;the statu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43-01

0引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且越发严重。会计诚信的缺失给企业、合作对象、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投资者都带来了巨大危害。会计诚信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会计诚信的缺失有很多原因,比如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利益驱动、惩罚力度不够等,但是,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人员诚信素质是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关键,而教育是基础。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一号公告中指出“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反思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在重建会计诚信时能做些什么。

现在,人人都在讲诚信。诚信是什么?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升华的结果,是道德的完美。会计的诚信关系着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正如我国现代会计的奠基人、杰出的会计教育专家潘序伦先生所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教育界承担着对会计工作者进行诚信教育的重任,因此必须从高校会计专业开始,对会计工作者进行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1导致诚信教育现状的原因

1.1 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不良倾向给诚信教育带来阻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求职时择业功利性倾向严重,即讲求实惠,如片面追求高收入,片面追求有利于个人发展,讲个人需要多,讲究奉献社会少,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当个人利益和社会需求发生矛盾时,首先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目标短视,自身人生价值缺失。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面对利益的诱惑和就业的压力时选择造假。

1.2 会计本身的特点及局限性随着企业中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大量涌现,会计的工作准则及方式都在不断的更新中。2006年财政部相继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标志着我国构建起了一套企业会计准则完善体系。新的准则针对某些事件的会计处理方式并没有给出特定的处理方式,而只是制定了相关标准,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但是不能够违背准则的标准。这样就使得会计的工作方式更加自由,让他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职务上的便利。也就更需要在高校开展本科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作风过硬、恪尽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的会计人员队伍。

2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2.1 会计教育片面的重视技能教育,忽略职业道德培养目前传统的会计教育方式片面的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进行会计教育的时候,很少有学校开设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课程,即便有的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也只注重公德教育,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诚信意识的目的。

2.2 对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高校会计教育,多强调会计教学质量,追求学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至于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度如何,学生毕业后的诚信表现如何,有没有做假账,却不算在学校教育成果中。至于如何在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更是缺乏详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

3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措施

3.1 优化教育环境学校的育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诚信教育。学校首先要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诚信的校园氛围。通过倡导、赞扬、鼓励诚信的行为,贬抑、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学生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通过公共道德课程的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从学生的入学教育到日常教学、毕业前教育和毕业后追踪,各个环节都要加强会计诚信教育,让诚信教育真正融人大学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

3.2 完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育中轻职业道德建设的观念,进一步完善会计的课程体系,增设会计诚信教育的有关课程,如《会计诚信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案例》等课程,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现象予以讲述,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诚信教育可采取“基础课―案例教学―专家讲座―社会调研实践―职业测试”多元化的模式,拓宽与完善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课程体系。

3.3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最终实施者,其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教育榜样和典范。教师的个人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以正直、诚实、严谨、科学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还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做到师者,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在教学中,时刻不忘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形象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3.4 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会计诚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还应当组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比如组织团体讨论、辩论会、角色模拟、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相关信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或网站收集各种案例。应当建立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平台,如可以通过知心信箱、电子网络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还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会计职业道德,更加适应即将面临的社会角色。学校还可以聘请单位会计人员、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税务人员、司法人员等专业人员开展讲座,以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风险的防线。

3.5 毕业生跟踪调查,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高校教师应在学生毕业后,详细了解每个毕业生在会计工作中的诚信状况,对学生的会计诚信状况进行深入、详细、系统地研究,为我国会计诚信教育提出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玉英.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09,(2).

[2]赵红荚.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