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

烹饪专业论文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1基础差,缺乏学习语文兴趣与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具有巨大的力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语文十分重要。中职烹饪专业学生以男生为主,他们往往对语文、英语之类的学科缺乏足够的兴趣,更无法提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烹饪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在小学与初中没有打好,因此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稍有困难便会选择逃避,在这种情况下,兴趣难以被激发,还会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学生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各行其是,无法营造安静、奋进的学习氛围,即使是想要好好学习语文课程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也会被影响、感染,最终语文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老师教学困难。另外,缺乏学习语文兴趣与习惯,学生就不能主动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专业学习与日常生活当中,进而产生“语文无用”的错误认识,学习热情渐消,形成恶性循环,成为语文厌学生。

1.2教材相对较难

当前职教版教材与普高人教版教材对于中职烹饪专业语文教学来说,适用程度低。对绝大部分烹饪专业学生来说,教材难度偏高,并且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对教材内容缺乏兴趣,难以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学得十分吃力,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自信心受到打击,同时,老师也难以推进教学进度。改善这种情况不能一味降低教材难度,而是应该根据烹饪专业学科特点,编纂出适合本专业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与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

1.3思想意识方面轻视文化课

思想意识决定学习态度,当前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专业课学习而轻视文化课学习,认为自己到中职的学习目的就是学习一技之长,视野过于狭窄,不能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促进作用。除以上原因外,从教育者角度分析,一方面一些中职教育工作者从思想意识层面也重专业轻文化,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他们所掌握的语文教学模式僵化,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将烹饪专业学科特点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2中职烹饪专业语文教学策略思考

对中职烹饪专业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与探讨,要综合考虑学生厌学语文的多方面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将语文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把握专业脉搏,提高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适当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加人生活化元素,还要构建起科学、系统、有效的语文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不断改进烹饪专业语文教学。

2.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具相当强的目的性,必然对本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浓厚兴趣,然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相对薄弱。因此,为促进学生学习语文,首要是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起学习自信心,这可以从专业角度来考虑,把语文教材进行改进、创新,将内容与烹饪专业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多方面、立体化实训,课堂上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多一点师生的互动生成;少一点理论性的阐述,多一点鲜活事例的剖析;少一点课堂的坐而论道,多一点实地的情境教学。例如通过“听”的训练来使学生记忆烹饪过程中的要点并能够复述,通过“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介绍菜品等,通过“写”的训练让学生写操作程序报告、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求职信等很切合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需要的形式来检测他们语文的学习情况。

2.2鼓励积极参与,让学生体验快乐

当前基础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中职教育亦当如此。烹饪专业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以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活动并亲身参与,例如创新菜品并取菜名,由全体同学来讨论评价,在思想的碰撞中找寻灵感的火花,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2.3教师深人专业,共同把握专业脉搏

教师要重视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的联系,通过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现有专业知识库,与学生共同把握专业脉搏,不断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与内容,使其更加贴近时代,贴近专业学习。

2.4提高课程工具性,拓展课堂内容

语文实则是我们认识世界、体悟生活的工具,在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将课堂延伸到其他领域,例如菜系历史、营养等方面,通过对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开拓他们的视野。3.5构建科学的语文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应该重过程性评价,轻终结性评价;重发展性评价,轻诊断性评价。规避应试教育的弊端,采取现场演示、即兴演说等多种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专业技育旨。

3结语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04-02

近年来,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也逐渐提高,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技能型劳动者,不少行业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如餐饮行业,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已挑起行业的大梁,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却越来越困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说的功夫、读的兴趣和写的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专业学习。

一、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记流程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针对“听”的专题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听清要点、听懂言下之意等,能够通过复述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语文教材中所举例子一般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并不易掌握,往往敷衍了事,实际训练效果不佳。为此,对于烹饪专业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认真“听”一节专业课,认真记录该节课学到的一道中式烹饪家常菜的制作流程,并在语文课上对所记录内容进行复述,由教师检验“听”的成果,比一比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复述最清楚,评判专业课教师对烹制中的细节介绍是否到位。要求学生在专业课上做好内容记录,一是内容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学生往往能积极对待;二是他们为专业课的内容复述作准备,这就促使他们课前预习,在专业课上“听”得认真,记住重点,关注细节,到了语文课的内容复述时才能表述流利、讨论热烈,从而实现了语文课与烹饪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课基础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每道菜的烹制流程。

二、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说的功夫――介绍菜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多“说”,不喜欢朗读课文、发言不积极,不注重口语训练。过去,在语文课口语考试中,烹饪专业的学生得分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低,他们认为今后的工作环境是在厨房认真做菜,不需要与他人有太多的言语交流,对自己“说”的能力并不重视。对于语文教材上的口语训练内容如自我介绍、模拟求职面试,对他们来说太大众化,缺乏实际意义。笔者结合烹饪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当今社会对厨师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一名优秀的厨师不仅要能烹制一道好菜,还应该能将一道佳肴的妙处介绍出来,为食客带来听觉的享受,并提高各种菜系的文化听品味。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对会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学生明白:好菜也是需要包装的,能用美丽的词汇介绍美食的妙处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此时,笔者适时提出要求,好厨师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由此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烹饪流程的兴趣了,学生往往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学会介绍不同菜系的烹制方法,或介绍不同美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愿说、不屑说,到大声说、抢着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读的兴趣――取菜名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读书缺乏兴趣,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很难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那就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笔者在引导烹饪专业学生进行阅读时,仍然是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现有的一些通用菜名加以改革,取一个新菜名,新菜名或要有文化底蕴,或有时代特点,或有诗情画意。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但慢慢就在课文中找到灵感,取出一些较有创意的菜名,如将普通野菜汤重新命名为“我愿意是激流”、扣肉双吃命名为“将相和”、杂粮包命名为“那些年”等,在取菜名的环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天马行空的取菜名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意,而创新和创意的源泉就在于多学习、多阅读,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对专业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书籍,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写的能力――列写菜谱

中职语文考试的作文部分,学生大多都是写得很少,甚至空白。用学生的说法就是“语文课最不愿意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烹饪专业的学生采用练习写菜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刚开始,学生认为列菜谱很简单,但真正动笔后才发现要写好一个详细的菜谱也不容易,因为菜谱的菜名、原料、烹制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要一一写清楚就有点难度,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列菜谱的练习中不断地增加词汇量,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菜谱写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进行专业学习,要将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精彩,才能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储德发.试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专业渗透――以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5)

[2]杨峰明.浅谈烹饪专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方文化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 (10)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烹饪专业课“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对“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学模式的过程,教学模式的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讨,以及其如何实施的策略。

新时期烹饪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烹饪是文化、是艺术、是融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实用科学技术,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饮食文化的智慧与知识的结晶,它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理论工艺体系。传统的烹饪专业教学是“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烹饪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要改变传统烹饪教学的以书本为本位,以老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的弊端,构建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基础的、表面的、朴素的知识而能触类旁通、视野开阔,成为“有文化、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有创新”的新一代厨师。本文就“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一初探。

一、“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质疑、设悬极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随之产生。“质疑——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要起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作用,具体在教学过程中:

1.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研究教材吃透精神,运用“模块”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原理进行设置质疑,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2.“质疑——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启发和鼓励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经过收集资料、课堂演示,获得新知识,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二、“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

“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设计,一方面要遵循教学大纲提出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和学科特点;另一方面要注意适当有弹性,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别差异,它是以质疑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展开教学的,其过程如下:

1.创设质疑情景。根据教学发展需求创设对学生是真实的质疑情景。设置质疑情景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质疑情景。

2.确定质疑问题。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并从情景中选出与当前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探究式学习的载体和核心是“质疑”,学习活动是围绕“质疑”展开的。因此确定的质疑问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出与学习目标直接有关的问题,从而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如从“鱼圆下锅后下沉浮不起来”情景中引导学生确定加盐量的问题和鱼茸搅拌问题。

3.启发自主探究。根据确定质疑问题,每位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质疑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和思路,如需要收集那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并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如:鱼块制作中出现鱼丝短、鱼丝扁、花纹不清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解答,提示学生从学过的刀法和做过类似的菜肴去分析,斜刀剞时刀与原料的角度和鱼丝的长短有什么关系,直刀剞与斜刀剞的刀距大小和鱼丝的形态有什么关系;剞刀深度与原料的花纹清晰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相互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解决质疑问题的想法、观点、方案和过程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其见,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整,加深每一个学生对质疑问题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新热情,使他们在积极的互动中构建知识的意义。如鱼块制作中出现鱼丝短、鱼丝扁、花纹不清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中国烹饪》、《四川烹饪》、《东方美食》等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刀与原料的角度小、鱼丝长,角度大,鱼丝短;有的学生认为直刀剞与斜刀剞两者刀距一致时,鱼丝成方形,两者刀距不一样,出现鱼丝扁形;还有学生从剞刀的深度分析,剞的太深,原料切断,没有花纹,剞的太浅,花纹不清晰;还有的学生认为用花刀可以制作松鼠桂鱼、珊瑚鱼。通过现场表演,验证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质疑结论评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思维从散发走向聚合,最终教师总结,得出解决质疑问题的方案,即正确的结论。同时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及表达交流水平等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6.训练内化巩固。在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之后,紧扣教学目标,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新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促进认知结构的内化,并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同时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正确、科学,使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延伸提高。

三、开展“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

实践证明:“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符合烹饪专业学生好奇、大胆、敢于尝试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尝试用已有的烹饪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应用上取得了异常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结论的获得和知识的应用等过程,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2.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主地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学会用各种方法思考问题,尝试用学到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课堂由过去“老师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刻苦训练,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不仅巩固了专业思想也大大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探索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途径去寻找信息,学会了整理和归纳信息,通过交流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气氛,开阔了思路。提倡标新立异,发挥聪明才智,尝试应用已有的烹饪知识与经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烹饪专业 《烹饪美术》 课程开发

中国烹饪技艺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常说的烹饪菜点的色、香、味、形、质、养,与美术有关的就占了三项。在目前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多以师带弟的形式传授烹饪技术,培养的学生仅仅满足一般的厨师要求。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缺少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所学知识难以满足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审美需求,更谈不上对烹饪工艺的发扬和创新。因此,授好烹饪美术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试谈谈对课程开发的看法。

一、专业课程布局方面

《烹饪美术》课程教学应占专业课总课时的25%左右,主要分为基础美术课和工艺美术课两部分。基础美术课主要是通过美术基础性练习,让学生掌握美术绘画的常识和技巧,培养事物的整体塑造力,主要有素描、色彩课等。工艺美术课学习是烹饪美术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课堂学习实践,学生掌握烹饪工艺美术造型和烹饪作品美学知识,并将图片选择、色彩搭配应用于烹饪工艺实践中,包括烹饪美术技法、烹饪色彩搭配技艺、烹饪冷拼造型技法、菜点造型设计等。

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素描课理论:素描的常识和写生步骤,在美术实体造型中的作用及常用的绘画原理。主要通过对石膏、陶罐、水果的素描写生练习,学生掌握简单的白、灰、黑的线条表现力和空间实体塑造力。

色彩课理论:色彩的形成相环、三原色、间色意义作用,色彩的调和对比,空间实体搭配的知识。主要是对色相环冷暖练习、色彩的调和、色彩的情感、作色技巧练习等。

烹饪色彩搭配技艺课:色彩在烹饪中的作用,烹饪原料色彩搭配及对饮食者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和变化等。原料在烹饪中的运用及通过烹、炸、煎、煮等工艺前后颜色的变化,烹饪技艺中的色彩调配与应用的规律和方法等。课堂练习:各种冷暖色的烹饪原料搭配练习,如大红椒、番茄、红枣等暖色原料与青蒜、西芹、黄瓜等冷色原料的比调练习。原料烹制的色彩变化对比练习,如大虾、生蟹烹前是灰色,烹后变成金红色。烹饪冷暖色调料应用,如番茄酱、辣椒红油等,冷色调料的应用,如葱、蒜、青椒的应用及无色汤料的练习。

烹饪冷拼造型技法课理论:冷拼造型图案规律,动植物、风景动态变化表现手法。冷拼图案的特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单一拼盘、花色拼盘是原料搭配的表现形式,如瓜果、菜叶、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热菜肴设计中的重复排列及围边、围花的应用。课堂练习时,先从临摹再到设计的纸上练习,继而进行原料的拼摆练习,多以蔬菜、水果拼盘等实物练习。而其中的字体设计主要讲述美术字在烹饪中的作用,练习时主要应用在中餐热菜、冷拼、糕点中,如福、禄、寿喜庆吉祥等字样。

菜点造型设计课讲述了烹饪造型的美学原理、艺术表现的具体手法,在烹饪工艺中的应用,冷菜拼盘的形式,花卉、动物、风景的造型,瓜果等原料雕镂技巧和造型的综合应用等。课堂练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加以瓜果、蔬菜雕刻的实物训练,特别是一些传统喜庆菜肴和拼盘,如花开富贵、福寿延年、荷塘秋色等作品。

三、专业课程教学方面

《烹饪美术》是一门艺术美学、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过程就是专业知识理实一体相结合的过程,有别于其他美术教学,强调实用性、示范性、技能性,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美食文化艺术的熏陶。通过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生动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热情。烹饪专业学生大多没有美术基础、缺乏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应因材施教、由浅入深、耐心细致地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

四、专业师资建设方面

中职烹饪专业是一个技能实用型专业,目前大部分高职中专院校都设有此专业。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烹饪美术教师,有的只是美术专业教师兼课,美术课安排较少或不够合理,或根本没有这门课程。某些美术教师对烹饪工艺、烹饪原料的性能不够了解,没有很好地突出烹饪美术教学的特点,不能将实用美术与烹饪工艺相结合地讲授,使美术课没有发挥烹饪专业中应有的作用。烹饪美术教师除具备应有的美术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烹饪专业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实践技能。同时学校要为他们学习烹饪工艺知识提供条件,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吸引一批教师从事烹饪美术教学工作。

中国是美食之乡,饮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合理制订烹饪美术教学计划、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才能培养既具有美术知识,又有较高烹饪技能的新型厨师,这才是烹饪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只有这样中国烹饪工艺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明扬.餐饮美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国家统编教材.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专业 远程网络教育 全日制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专业远程网络教育全日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烹饪专业,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男生,比较活跃,本身基础就不是很高,这样在让他们静下心来学习专业知识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会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巩固了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掌握和对烹饪专业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锻炼。以往,在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上专业知识,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实操课,使得部分学生只知道理论,实际操作能力很差;也有部分学生操作能力很强,但是专业知识确是很薄弱,这种现象就渐渐导致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断裂。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得人们注重于吃的健康,吃的安全。科技的不断提高,也影响着烹饪行业的发展。食品营养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烹饪人才时,不仅只抓学生的烹饪专业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抓紧对学生培养食品的健康安全和营养的专业意识。在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传授烹饪美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要了解,如对健康饮食的营养学领域有所了解,就会把烹饪的技巧与合理的营养搭配起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从被动学习的观念转换成主动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教授烹饪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学生更快更稳固地掌握烹饪技巧。

二、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成效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烹饪行业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烹饪专业的教学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随之完善,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提高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设置良好的教学课程,加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经济大潮中的竞争力度。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通过快速的网络发展,渐渐地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例如,多媒体技术就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利用此技术,不仅能够生动地进行室内教学,还能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历史,同时更直接的对比国家与国家饮食文化的不同。这种教学方式就更全面地、更生动地、更近距离地让学生学习到烹饪知识,激发学生对烹饪的热情,调动了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随机应变能力。烹饪这个职业是一个特殊的工种,它不但要求学生将专业的烹饪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紧密集合起来,当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发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效的真实的环境中体会烹饪带来的快乐。中等职业学校不仅在学校建设实习场地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还应该在学校以外与企业相结合,实现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俗话说,学校是培养学生的第一课堂,社会中的企业实际操作就是第二课堂。学校的办学资源有限,与校外企业相结合弥补了资源的不足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学生在企业中通过不同临时老师的现场指导,亲自动手现场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使得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情况和所学专业的要求有了清晰明确的了解,进而在自身的专业知识上、自身的综合素质上、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上和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定位上都能够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面对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健康勇敢地投入到烹饪这个行业队伍中去,快速地去融入社会需求中。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学校可以给学生组织一些社交训练,在校外组织美食节,让学生自己进行从始至终的完成自己的烹饪作品,由大众来做评委,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来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学生到生活中进行实际调查,总结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和标准,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社会对这一行业工种的认可,学生自身能够意识到烹饪这个行业的情况,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烹饪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才能够努力创新,发挥自身潜在的烹饪潜能。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成效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参考文献:

[1]王雪松.浅探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学实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6).

[2]刘志刚.烹饪专业教学课改初探[J].吉林教育,2010,(19).

[3]胡姚菊.浅谈如何提高烹饪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3-02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2005年申报并获批的,2009年开始招生,发展至今有5年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年轻的专业。专业下设4个方向,烹饪营养、餐饮管理、西餐面点及师范教育。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作为新开专业,专业的发展受老牌烹饪高校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我们立足安徽,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全国,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总结这几年专业的办学经验、成果与教训,立足专业长远发展之考量,我们仍需为烹饪高等教育发展提建议,谋划策,为专业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一、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提出的培养能够从事大中型烹饪企业的烹饪工艺组织工作,能够从事科研,能够从事教学工作的“三合一”式人才培养目标,现今看来科研能力培养这方面最薄弱。用季鸿昆先生当初的分析,从事烹饪方向的科学研究需要教师、学生具有广博的生理、化学、生物、物理以及一系列技术科学知识。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等因素,并没有重视烹饪专业的科研发展,直至近些年,烹饪专业的科研活动才初露头角。维持烹饪专业长期而稳定的科研活动发展,需要从多方努力,下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提几点建议。

1.基础课程设置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以高等教育形式发展烹饪教育,是烹饪中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因经验缺乏,烹饪专业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普通高等教育思路为指南,专业教育方面则沿用烹饪中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加以扩展或是加深。基础理论课设置方面主要以自然科学为参考,开设生物化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大学数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自然科学的烹饪基础课程在它们原来的领域里并不深奥,但把这些课程与烹饪结合却是比较困难的。烹饪高等教育过程中曾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提升关系不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理由而大批砍掉这些基础课程,直到近些年,烹饪高等教育往科学化、高学历化发展口号的提出,这些基础课程才慢慢有选择性地被恢复。

2.教材选用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高等教育经过31年的发展,不论是生源素质还是教育者的专业、文化素养较之初有了很大的成长,我们不仅要培养高素养的技术能手,更需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素质职业能手,这是新时期我国烹饪事业往高新科技之路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专业教材的选择上更需用心。烹饪专业现用教材较混乱,不少专业基础课教材是在中高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如烹饪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烹饪化学》即由原来高职《烹饪化学》改编而来,教材内容上存在很多错误;有些专业方向课程的教材甚至是直接沿用高职教材,如《营养配膳与设计》、《现代厨房管理》等。我们需要高质量的符合普通高等教育需要的专业教材,因此,我们需要将人才拧成一股绳,重新探讨烹饪高等教育的教材的修订,走出发展的一步。

3.毕业考核方式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专业学生取得高等教育毕业和学位证书至今无统一标准。有些高校采用毕业考的方式考核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情况,在修完四年本科所需要的学分基础上,毕业考试合格者即可获得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现如今,烹饪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统招生)时代,采取毕业考的方式已然不再符合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的要求,因此近些年有些学校采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比如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经过两年的试行与验证,表明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是可行的,可选课题较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师资、科研基金方面的不足,实验设备不齐,等等,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将更加得心应手,毕业生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烹饪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培养“三合一”人才的培养目标。

4.实验室建设应跟上发展步伐。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从生源素质到师资力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师资方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烹饪与营养教育教研室有教工8人,具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5人。师资力量相对较厚实,可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却跟不上发展步伐,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满足正常或是较高水平的研究需要,学生做毕业论文、老师做科研大多靠外借,严重制约科研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二、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

烹饪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服务于这个行业,因此其职业属性是非常明确的,但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以安徽科技学院的为例,提几点意见与建议。

1.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协调统一。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可明显发现理论课程开设偏多。以专业方向课西餐制作课程为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30实验课学时为6,这种理实学时搭配明显重理论课教育;对于学生需重点掌握的一些专业基本功,如刀、勺、翻锅、面团调制等实训课程在学时数安排上虽不少,但大多集中在学期末的最后两个星期集中上课与理论课联系不够紧密,且因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多进行小组练习无法做到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这种偏“文”式人才培养在学生就业实习时很容易暴露弊端,当实习单位没有那么多管理或是行政岗位职缺时,大部分学生是被安排进一线岗位的,学生心理上容易有较大的落差,职业认同感急剧下降,不愿意实习或是频换单位实习的现象较常发生。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校对时,我们要充分结合这些已显示出的问题,因地、因时制宜,做到理实协调的统一。

2.继续推进与深化产学研合作。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安徽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其产学研合作办学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与优势力量,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专业与企业联合办学,办企业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人才,企业注入资金,借助学校的专业师资,帮助解决企业问题,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企业也经常性派领导、专业技术人才进学校课堂,帮助深化人才培养。这种以社会企业或是单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专业的职业属性,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研室,在产学研合作办学中获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帮助解决企业不少疑难问题,获批国家专利7项,指导学生申报部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课题几十项。我们现在或将来需要做的是:继续推进并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创建产学研合作联盟或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专业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3.学生企事业单位实习效果评价由结论式向过程式转移。安排学生进企业或是单位进行实习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时间安排上,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学生进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时间为一年。作为校内人才培养方,我们的学生进了企业,对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方方面面的监管不能完全放手,认为学生进了企业一切都由企业接受管理。我们教师作为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应确确实实为学生校外实习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如:以周为基本单位,收集学生周实习报告,重点关注学生实习心理变化,实习中所遇各种问题,在能力范围内及时与企业沟通,保证学生实习工作的顺畅;以月为单位,指导教师进企业与学生面对面做阶段性工作汇报,针对普遍或是突出问题进行心理或是技术指导,并指导与帮助学生做好实习资料的整理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切实帮助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能力。

三、与时俱进,革新教育教学方式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区别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或是教师课堂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有限的4年本科学习教育生涯中,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解决及实际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是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大力倡导的能力本位教育。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对我们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及更高的要求。以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传授课本知识,这种“填鸭式”、被动式教学法已然不再适应或是满足能力本位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的教育观、教学法应与时俱进,哪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培养人才,达到或是超出预期目标,我们就该勇敢地革新,而不是坐在传统的板凳上观望别人探索。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与教研能力及水平,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这些方向着手进行教法改革,相信我们定能培养出优质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S972.1-4;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74-01

一、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发展历史

1.萌芽阶段

随着我国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逐渐加深,20世纪40年代前后中国烹饪学校教育的形式渐渐出现。医学类院校陆续开设了营养卫生学方面的课程,一些高等学府和师范学校也增设了食物化学、烹饪等专业,烹饪方面的书籍也相继出版,我国的烹饪教育逐渐走上了学校教育的轨道。

2.开创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职业教育从北京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始兴办,烹饪专业是从1983年开始出现的。同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现为江苏商业专科学校)创建了中国烹饪系,招收了全国第一批烹饪工艺专科班学生,这在全国开创了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的先例。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的大批烹饪专业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宾馆、饭店等用人单位的好评。

3.探索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我国烹饪职业教育的探索发展阶段。我国开设烹饪专业的职业学校不断增多,烹饪专业发展迅速,并且在数量上开始趋于饱和。90年代初期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职业教育理论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块式教学,相继传入我国,烹饪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烹饪专业的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结构开始调整,广大职教工作者开始从职教理论、教学模式、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借鉴国外职教理论,结合我国国情,逐渐构建出我们国家的职教体系。

二、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

课题组通过在学生和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发现,烹饪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普遍不感兴趣,尤其是烹饪英语、烹饪化学等课程,由于基础较差,大多听不明白,而不愿意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表现在技能实训方面,初期还比较有积极性,对实训课兴趣浓厚,而真正到了实训阶段,往往表现为一看就会、一学就错、过后就忘的局面;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的质量。

三、影响烹饪专业教学的主要因素

1.教学管理不统一

烹饪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专业课教学中的关键。一些职业学校的烹饪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量较大、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不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现代烹饪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还有一些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知识结构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2.实训场地和设备不够先进

烹饪专业的教学要求实训场地必须具备一定的面积,实训教室采光通风良好,给水、排水、供电、供气、油烟罩一应俱全。一些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实训场地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拥有一些新型的厨房设备,但离烹饪标准化实训室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仍需加大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使用。

3.实习原料经费不足

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技能水平,就需要经常动手进行实践练习,而实习经费是保证学生动手实践的根本保障。职业学校实习原料费收取的标准一般较低,物价的持续上涨,现有的实习原料费满足不了实习教学的需要。由于实习经费的限制,一些学校只好加大理论课的教学工作量,减少和压缩学生的实习课授课时间。实训经费的不足,练习时间的不充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技能训练的效果。

4.实习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不高

烹饪专业的实习属于消费性实习,学生的实训产品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或者直接出售,有些产品则不具有回收价值。如进行整鸡、整鱼出骨练习的实训课,取下的整片鸡肉或鱼肉可以直接用来制作菜肴,也可以作为半成品直接出售;而制作花色拼盘等剩下的边角料,则不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学生实习产品的回收利用一直是困扰烹饪专业实训课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将消费实习转化为生产实习,尽可能减少烹饪原料的浪费,节约实习经费,值得广大烹饪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尝试新的发展思路。

5.实训课学生人数不宜过多

烹饪专业进行技能课训练时,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体化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会直接影响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操作,课堂纪律如果不注意维持,过于吵闹,学生随便乱走,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练习的效果。在实行一体化教学的课堂当中,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

四、烹饪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育人能力

一名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较高的教学能力,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传授。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可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等,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

2.加大专业建设力度,调整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学校开设文化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文化基础,开设技能课是为了将专业课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课程设置合理化。可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采取考试课或考查课的形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优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烹饪专业教学在实际进行当中需要进行积极探索、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只有处在动态的过程中,才能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资源库课堂教学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职;烹饪教学;新举措;师资队伍

一、调整专业设置,规范烹饪教学

现阶段,烹饪专业主要划分为西餐与中餐两个方向,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要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专业调整,规范烹饪教学。在具体实践中,首先可建立一支业务技能强的教学管理小组,加强对已制订的烹饪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严格的审定。其次,可采取模拟企业实操场所的方式,对教学场地进行合理布局,结合情景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小实际烹饪工作与教学实操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素质。最后,在中职烹饪教学中,还要建立起一套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烹饪教学的反思,提高烹饪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资引进,组建专业师资队伍

烹饪专业的实际操作性较强,需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长期的实践中促进烹饪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中职院校可综合考虑烹饪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职称等因素,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从企业中引进具有创新意识、业务能力强、高技术水平的骨干人才,承担学校的部分教学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升其课堂驾驭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

三、有机结合校内研究与校外实践

转变轻文化重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强化校内的教研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其烹饪专业的理论教育,加强专业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并加强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优选教学方法,建立知识共享的教研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烹饪专业知识。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交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到企业中进行到岗实习,使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得到充分运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要综合分析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难题,优化烹饪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满足社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冠寻.试析当前形势下中职烹饪教学的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本文探索了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科知识的效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13篇

高职烹饪教育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烹饪教育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不仅培养了大量的高级烹饪人才,更是促进了烹饪业、餐饮业的繁荣发展。尽管高职烹饪教育蓬勃发展、一片繁荣景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各种先进的烹饪设备的发明、烹饪方法的使用以及国外烹饪方式的引入,对于中烹饪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使目前高职烹饪教育的现状以及所具有的问题暴露无疑。

烹饪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的不合理性。就目前高职烹饪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而言,主要设置有烹调工艺学、烹饪原料学、营养卫生与安全、中式面点工艺学、热菜制作、冷菜工艺、中式面点制作、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厨政管理等众多课程,其重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热菜、冷拼、雕刻、中西式面点等烹饪技能的培养。就课程设置而言过于宽泛和笼统,对于学生特点以及喜好过于忽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对于课程内容由于受到教材、师资等方面的限制,课程内容比较老旧,对于新的烹饪方法、技巧以及烹饪的创新不足。并且对于食品营养搭配、厨政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过于忽视和肤浅,仅仅停留在形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烹饪专业教师的缺乏。目前高职烹饪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来自于扬州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来自于酒楼、饭店的名厨。这两类烹饪教师各有其特长和缺点。如来自于高校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但是缺乏丰富的烹饪实践能力;而具有丰富烹饪经验的名厨,对于烹饪理论的讲解以及烹饪方法、营养配餐等理论提炼和理论研究就显得相对捉襟见肘。由此可见,目前高职烹饪专业的教师综合能力相对不高,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全面发展的老师相对较少,严重影响了高职烹饪教育的质量。

实践模式单一、效果不佳。目前烹饪专业的实践环境主要是校内的模拟实践和训练,校外企业合作让学生进入酒店进行实战演练。但是就目前学校内部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方式而言,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手工知足和师徒传承的教学方式,而对于先进的机械化、电子化、智能化的厨房设备应用较少。另外对于烹饪技能的传授仍然是靠经验以及单纯的技能传授,即只知如何做,而不知为何做,对于相应的技巧和烹饪技艺缺少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总结,不利于烹饪技艺的传承和教育。

高职烹饪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针对目前高职烹饪教育所出现的状况和教育弊端,烹饪教育不仅是对烹饪技艺的传承,更重要是对于烹饪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烹饪教育不是简单的实践教学,更要注重理论培养、烹饪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烹饪创新人才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烹饪教育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首要任务是对于目前的师资状况进行优化,对于目前烹饪师资情况进行分类培训,提升相应教师的烹饪技能和理论素养。另外重视和加强对于学生的理论教育,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研究,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烹饪的综合管理人才培养。鉴于目前烹饪教育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过于重视,而对于食品营养搭配、营养配餐等忽视,这与目前人们对于饮食营养的重视程度相违背。随着人们对于蛋白类、蔬果类、油脂类等均衡摄入的重视,以科学的营养理论为基础,追求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另外对于烹饪材料、烹饪器具、人员调度等厨房管理等方面教育也势在必行。

传统与西方烹饪教学融合与创新。中国传统美食和烹饪博大精深,讲究色、香、味、型的烹饪技艺。对于传统烹饪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烹饪对于食材的选择的重视、精湛刀工对于烹饪的影响以及精湛的烹调技艺,而且要对于熊掌、猴脑等现代不允许的烹饪方法和食材进行改良和创新,既能保留传统的烹饪方式,又不违反现代的法律法规。另外随着东西方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交流和融合,世界各地的烹饪技艺的传入与中国传统的烹饪方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烹饪方式,促进了新的烹饪技艺的产生。因此高职烹饪教育是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烹饪教育。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技校 烹饪教学 改革

技工教育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发展到今天,在各行各业的从业大军中,技校生以其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现在,国家和有关部门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技工院校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12月,总书记亲临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视察,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的科学论断,技工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当然也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烹饪专业教学是一种职业教育,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文化课基础,还要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一、烹饪专业教学的现状

烹饪专业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素质较低、能力较弱,教师普遍感到上课缺少激情,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普遍存在。烹饪专业技能课教师不是文化水平偏低,就是烹饪技能较差,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得到一技之长。专业基础课教师虽然精通某一专业理论,但对烹饪技能课教学却缺乏深入了解。师徒式的传统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存在教师操作演示和经验传授,学生以模仿、继承为主的局限性,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生本”精神,有碍学生的发展。

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第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工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烹饪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餐饮行业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订专业培养计划。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烹饪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餐饮业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遵循技工教育基本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餐饮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第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创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三、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

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育人能力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能够吸收最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教学成果,并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上有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够经常发现、研究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但一些教师只是把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有的干脆照本宣科,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无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一,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一切职业行为的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才会有高度的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为人师表。

第二,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是否有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传授。如参加“双师型”培训,入酒店、饭店进行“顶岗”培训。教师要具备较广泛的边缘学科知识,才能丰富课堂内容。烹饪专业教师除了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有烹饪化学、营养卫生、成本核算、厨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2.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优化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文化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文化基础;专业理论课和烹饪专业的烹饪原料知识、烹调理论、面点理论、营养卫生、成本核算等以应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它对实现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能课,是专业课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课程设置合理化。可以将烹饪专业的语文、数学、政治、计算机、体育、英语、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刀工技术、烹调技术、教学菜、面点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作为必修课,采取严格的考试制度;将烹饪化学、烹饪美学等作为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采取较为宽松的考查方法。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将文化课学习、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要求文化课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烹饪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平时安排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增加实践机会。

3.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优化学生专业意识

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掌握技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专业学科知识有效地与学生的兴趣、知识背景相结合,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宽容的态度代替专横严厉的态度,创造良好的氛围,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帮助其树立专业意识。烹饪专业毕业生除个别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外,绝大部分以参加就业为主要方向,他们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技能外,还要有适应社会竞争的心理准备。学校可以通过相关专业成功人士的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活动,有效地推进技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为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4.优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探索、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只有处在动态的过程中,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教学、分组讨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指导教学等方法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般理论课可以根据内容选择讲授法,科学、系统的论述教学内容,推理性较强的课可采取以师生相互提问为主的谈话法或小组讨论法,通过推理,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技能课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现场指导法、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由教师引导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开展讨论、探讨,以取得科学结论,掌握实践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技工学校烹饪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2]韩枫.烹调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周宏.烹饪原料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本文探索了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科知识的效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