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

安装工程师论文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梯安装;安装技术;中专学校;电梯专业人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56-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明显变化,全国各地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导致电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针对目前社会发展对电梯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国各地很多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开设电梯专业。在电梯专业中,电梯安装课程是最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它对于了解电梯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中专学校电梯安装教学策略。

一、电梯安装工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电梯安装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中专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电梯安装工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电梯安装工必须参加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培训、考核,并持证上岗,其能力与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安全责任意识,熟悉现场安全急救知识;二是熟练掌握电工、钳工装配以及电焊操作技术;三是掌握电梯的基本原理,电梯各零部件安装工艺要求;四是了解电梯的电气原理图,并能熟练布置电梯安装接线,熟练排除电梯常见故障。

二、电梯安装课程的教学现状

电梯安装这门课程比较特殊,必须实操与理论相互结合,以培养中专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近几年,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把原先在校学习三年制,改成2.5+0.5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半在学校学习语数外、专业课知识、专业技能,最后半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专业课中,“C械识图”课程的学习是让学生能够看懂图纸,为今后看懂样板图、井道平面图、机房布置图打下基础。“电工基础”“电子线路”课程让学生熟悉电气原件与电路分析,能够方便了解电梯的电气部分。“电梯原理”课程详细讲解电梯机械部分与电梯电气部分,学生在这门课中能学习到电梯导轨、层门、轿厢等机械部分安装知识。而安装集训一般分2次进行,每次3周,模拟现场井道进行训练,教学内容包括样板放置、导轨安装、轿厢拼装等机械安装。在电梯安装课程教学中,必须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有时教师因为专业能力所限,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三、电梯安装课程的教学建议

针对电梯安装工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及电梯安装课程的教学现状,中职学校应该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

(1)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电梯安装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课程,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电梯安装教学过程中,一般先阐述相关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讲解的理论知识进行电梯安装专项实践,之后再讲理论,再实践,如此循环进行,直至电梯安装完成。比如轿厢拼装,先向学生阐述轿厢在电梯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讲述轿厢拼装的注意事项及安装方法,随后安排学生进行轿厢拼装实践。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新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让学生自己边学习边实践,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实践目的,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部分中专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对电梯安装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实行大班制,学生较多,层次不同,教学环节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比如根据中专学生认知特点,选择观摩或借助动画、视频、仿真软件、电子设备等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3)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熟练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了解电梯所用的新材料、电梯安装新技术及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要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多方面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向从事电梯行业的老师傅学习。三要广泛地学。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电梯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和专业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结束语

电梯安装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中专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电梯安装工艺、安装技术,为中专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国家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针对电梯安装工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以及电梯安装课程的教学现状,中专学校应该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师要通过精心教学,使中专学生熟练掌握电梯安装技能,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丹.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电梯安装与维保专业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基础 一体化课改 电工技术工作岛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成都市技师学院(成都市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第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其重点专业之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学校对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者分段实施,在教学上各成体系。理论课程在教室里完成,理论教师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而实训课程在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虽能动手操作,但对理论知识了解甚少,而且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应的实训课程并不在同一时段。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得不到合理统筹,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成都市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作为学校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中的重点专业,自2012年起,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将传统的17门专业课程整合为10门专业课程,整合后的10门专业课程全部为一体化课程,以下以电工基础课为例介绍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1.课程改革

首先将电工基础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课程名称修改为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积极推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在一体化设备及场地开展实训活动的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训练,以实际操作训练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备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场地。成都市技师学院采用了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电工技能工作室。该电工技能工作室不仅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而且融入了企业现场管理的诸多因素,将工作室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工作区、示教区、物料管理区、讨论区、资讯区。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过程在相应区域内学习和工作,体验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电工技能工作室多媒体主控台的设计非常实用,该主控台除了控制工作室内各工作岛及其他教学设备电源外,还备有视频网络系统,教师可随时监控工作室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备使用异常情况。另外,多媒体主控台的VGA切换器课也可方便切换投影不同电脑设备的画面,在展示环节的应用十分便捷。

在电工技能工作室,可开展“照明电路安装与线路敷设”“动力系统电路安装与线路敷设”“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装调与维修”“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装调与维修”“机床电气线路安装、测绘、运行与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子任务的教学活动。针对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这门课,学校选取了“家庭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教室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公共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工厂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户外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3.教材编写

在开展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一体化教学之前,学校组织教师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了具有本专业特色并适用于电工技能工作室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电工技能工作室配备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采用任务引领、角色扮演法、演示法、卡片张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好组织、引导、协调工作。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1.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学习,课堂的主体也由老师变成了学生。

每次上课,教师都会引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接到任务以后,分组讨论怎样完成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提出问题,思考“怎样做和为什么做”,再通过查阅、收集咨询区资料来解决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团队意识。最后的评价打分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此外,企业7S管理制度在一体化课堂中的融入,让学生提前体验了现代企业的工作氛围,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学生真正体验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学效果显著。

2.培养了师资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的综合能力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专业课教师不仅仅要能讲解理论知识、进行操作,还应该会创设工作场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一体化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因此,一体化教学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都市技师学院通过本科生培养项目、研究生培养项目,鼓励教师提升学历;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培训项目、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评员培训项目等,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对本专业教师进行“传、帮、带”,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学校拥有了一支能胜任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

四、小结

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只有把握好以下三个建设重点,才能取得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首先,必须建设一体化教学工作场地,其次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教师队伍,最后开发出一套适用于所建设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场地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船体装配工艺;理实一体化;探索;实践

船舶建造与维修专业开设的《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船体装配工种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树立一定的专业意识,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普遍问题。

1 《船体装配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本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目前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方法落后,不适应当代职业教育。通常以老师为中心,在教室运用课本,粉笔,黑板照本宣科,讲授《船体装配工艺学》理论知识,内容单调,往往理论课很长时间后再安排到车间进行实训教学,甚至跨学期。安排实训内容单一,仅安排焊接、气割实操。缺乏综合技能实训,这就造成理论和实训脱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填鸭式”。

1.2 中职学校学生多是中招落榜生,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力差年龄多在15-18岁之间,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由于生源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知识吸收。如学生数学三角函数、几何知识、空间思维能力等较差直接影响了船体装配测量、装配施工图识读等教学。

1.3 教材滞后于生产实际,甚至脱节。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造船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设备更新、工艺改进。《船体装配工艺学》教材中的一些工艺方法已在实践中落后,甚至淘汰,在教学中存在内容“过时”或不贴近生产实际,不能学以致用。更不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述问题影响教学质量,造成学校培养的船体装配工种学生难以适应现代造船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教学实践,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通过技能训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由“双师型”素质教师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让学生边学专业理论边学习操作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实现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围绕实习课题讲解,用理论知识指导职业技能的学习,所授理论知识结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为了掌握操作方法、完成实训操作任务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准备

3.1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整合课本知识,注重实用原则,采用模块化

根据大纲和培训目标要求,在深入了解造船企业的船体装配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着知识够用、会用原则,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现有理论和实践教材进行整合,对理论偏深,内容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如删除装配基础知识中的船体建造的外部条件、铆接知识、装配工序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将教材整合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安全要求等三个模块知识。每个模块设置相关课题,每个课题又有若干个项目组成,包含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如:基本技能模块内容设置装配工具,气割,焊接,火工矫正,起重知识等五个课题。装配工具课题有划线工具,度量工具,手工工具等三个项目。知识目标:熟悉各装配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技能目标:掌握各装配工具的使用技能,进行安全文明生产。内容浅显易懂,简洁明了。

3.2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职业氛围

将理论教室、实训室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营造船体装配生产一线真实职业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感性认识。在实训场地设置授课场所,构建既能集中听讲,又利于分组实训的教室,理论教学区配置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操作区配备装配操作工具、仪器设备以及操作耗材。把部分设备放在理论教学区进行讲解和演示,如装配工具、装配测量仪器使用等。对于重型设备,借助模型演示。如分段、总段的装配工艺,船台的装配工艺等。对实训中装配工艺操作不具备现场操作条件的利用计算机图片展示、仿真动画、视频播放以及到船厂现场参观教学增加职业体验。

3.3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培养过硬师资,突出“双师型”

理实一体化教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技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艺,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老师完成。这就要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教师“会说不会做”,实操教师“会做不会说”的弊端。本人作为《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师,每年都利用暑期到造船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并参加各种造船工艺培训讲座等。学习掌握船体装配新工艺,熟悉新设备,紧跟企业工艺技术发展步伐。更新知识,勤学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先后获得船体装配高级工、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为《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

4 《船体装配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考核评价等。现以船体装配教学中的专业技能模块―分段装配课题―底部分段装配项目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4.1 在理论教学区集中学生,通过投影仪播放课件,展示底部分段实物模型,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先讲解底部分段类型,在船体上的位置,组成构件名称,表示符号,装配过程,质量要求等基础理论知识。再通过制作分段模型,增加感性认识。

4.1.1 识读分段工作图及相关数据。将学生分组,以某船厂700TEU集装箱船205P\S底部分段为例,每组分发该分段工作图,【设问】该分段的结构组成?先安排学生自主识读和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段基本情况介绍。让学生对照图纸,一一解读。

4.1.2 熟悉分段装配工艺过程。在学生充分识读图纸信息的基础上,【设问】该分段的分段装配工艺过程如何?安排分组讨论,介绍船厂的实际装配施工工艺过程,从胎架制作到构件定位装配,再到完工检测,对照传统工艺进行分析和讲解,强调工艺的革新。

4.1.3 制作分段模型,模拟装配过程。在学生充分识图和熟悉工艺过程的基础上,运用牛皮纸进行模拟胎架划线和制作,分段外板定位,划线,安装纵横构架,完工测量等分段模型制作,体验装配过程。制作过程中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合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每组制作完毕,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存在问题,结合现场如此操作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改正。使学生对工艺理解上升理性层次。

4.2 在实训操作区进行技能训练,增加职业体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4.2.1 教师强调操作要领,装配工手工工具的使用,焊接、气割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等。

4.2.2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分解步骤,说明原因。

4.2.3 学生分组,一般3~5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配合教师,模拟生产安排本组实操。

4.2.4 指导学生随老师操作顺序识图、划线、切割、定位、焊接、检验等。

4.2.5 学生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操作方法,安全以及劳动态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辅导,如学生划线方法,夹紧顺序,定位测量,焊接间距,气割质量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2.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复练习,可将装配定位好的试件运用气割拆除,可以重复使用耗材,也可锻炼气割和定位焊技能。

4.2.7 课堂测评。项目训练结束,采用口试和操作技能测试相结合进行测评。口试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提问底部分段的结构名称,外板如何定位,构件装配方法等,通过学生回答,了解其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学生进行装配现场操作,并进行现场打分,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4.3 组织现场观摩教学,安排学生到船厂进行观摩,观看底部分段装配生产工艺过程。丰富职业体验。与现场技术工人进行互动,让所学知识技能对照生产实际,得到升华。

4.4 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准确把握学习情况。教学过程中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进行, 在每个教学课题结束后,进行学生考核评价,考核时注重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实践能力,《船体装配工艺学》教学中采用理论40%,实操6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后教师进行分析存在问题,提醒需要改进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在知识和技能上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

5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改善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现场快速准确读图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装配测量、焊接、气割、火工矫正等动手能力大有提高,近年来学生在船体装配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中通过率高达95%以上。安全操作意识也加强了,在装配实践教学和实习中均为零事故。实习和就业单位普遍反映学生船体装配岗位在顶岗实习中,“上手快”,表现突出,就业后,“磨合期”缩短。

6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特点,由于还在探索实践的初级阶段,同时也受到教学管理理念、“双师型”师资水平、教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等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局限,特别是在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中,大型船体装配教学分段,起重设备,音响设备等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置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今后在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中,定会取得新的进步,为船舶行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中职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梯.船体装配工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2]金仲达,吕学奎,车冬华,闵微.船体装配工艺与操作[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特色,如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专业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必要的措施。

1.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对化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随着 现代 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 工业 的 发展 ,过程装备越来越趋向大型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流程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与过程进行要求必须实施精确的自动控制,这是过程装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根本保证。将“过程”、“装备”与“控制”三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过-装-控一体化”,已是化机专业改革的必然。

根据 教育 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正式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以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其两翼(简称‘一体两翼’)”的大类学科交叉型专业。这并不是专业名称的简单改变,而是要求赋予专业以新的内涵,因此应结合内蒙古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和特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慎重确定专业的培养方案,做出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以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之需要,并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2.专业建设思路

内蒙古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04年获得批准,于当年招收第一届学生,现已累计招生四届八个班共计300余人。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总体框架,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过装控一体两翼”的总体架构,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涵盖学科领域宽、柔性大、适应性强的专业,能够培养21世纪内蒙古及全国 经济 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专业建设规划

校院领导非常重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动员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已安排购置了75万多元专业必需的实验设备,学院已购买数量可观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过控系全体教师均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究,集体讨论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

3. 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原专业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均毕业于原化机专业或机械专业,过程控制或过程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比较欠缺;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总数90%以上),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且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因此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当务之急。学院采用的办法是:

(1)引进硕士以上专业对口的高学历人才。

(2)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或攻读高一级学位。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评比和研讨,对教学质量差的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他们帮助和指导。支持专业课教师参加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教学和科研能力。由此逐步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研究生以上占100% )、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45岁以下占80%,高级职称占50% )、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3. 2.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参照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总体框架,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生化、煤化工、机电及劳动安全部门等领域中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研究及开发等工作。

按此培养目标,结合内蒙古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如表1所示,其由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两大部分组成。基础理论知识包含人文基础、科学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三方面,以科学技术理论为重点,人文基础和实践基础辅之。科学技术理论包括公共理论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专业知识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方向知识以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设计和过程流体机械为主体,过程工程原理与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为其两翼,并增设煤化工技术及装备等专业课程,以突出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3. 3.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

根据“一体两翼”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弹性大、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1)增设控制类有关课程,满足专业拓宽的需要。如开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使学生掌握过程装备控制学科的有关知识,以适应过程装备大型化、自动化的需求。(2)加强理论基础、淡化专业。将专业课学时数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如对过程流体机械以解决选型和应用为主,将课时由72减少至48左右;增加流体力学及粉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理论基础课程;同时开出适当的专业选修课,如有限元原理及应用、过程装备cad、药物制剂工程与设备、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过程装备密封技术,以增加专业的柔性。(3)加强外语、 计算 机基础教学。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增开过程装备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使得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较深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4)加强实践性环节,积极创造条件。如增设工程教育实践,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4.专业教材使用与更新情况

为了规范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保证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按新专业的要求全部采用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煤化工技术及装备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编写。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整合,使之更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

3. 5.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采用比较式、启发式教学,讲课中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以提纲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学与教师课堂讲授、指导、答疑相结合。

在教学手段上,也积极进行探索。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与过程流体机械等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图片资料讲解,加深学生对过程设备结构的认识,节省在黑板上画图及板书的时间,以提高授课速度并充实授课内容;过程装备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需要增加典型容器的制造工艺,可用观看录像来代替课堂的抽象讲解;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被作为学院重点课程予以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cai课件和研制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 计算 软件以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3. 6.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划情况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工 科学 生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规划与安排。

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如表2所示,鉴于实验经费投入数量有限,大规模地进行实验设备的购置不切合实际,在利用相关院系实验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主要计划先期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基本专业实验要求的压力容器综合实验、空压机性能测试及超声探伤实验、过程装备结构拆装实验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实验四个实验室。第一期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用于购买实验设备的经费约为75万元,其中压力容器综合实验装置我们使用南京化工学院李健教授研制的专利产品——压力容器三合一验证性实验装置,其特点是结构设计巧妙,试件易得,实验效果良好,实验数据误差较小,价格仅为通用压力容器实验装置的二十分之一,许多高校如东南大学在使用该实验装置。通过第一期的建设,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实验室第二期建设正在拟申报之中(含过程装备与控制仿真实验、过程装备密封实验装置、煤化工技术及装备实验装置等),相信经过两期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观,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校 教育 与社会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选择了区内外一些优秀 企业 作为实习基地,如南京紫光精细化工厂实训基地、南化集团、天津碱厂、神华集团煤化工基地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厂里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毕业设计( 论文 )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完成工程师素质基本训练的一个关键性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一方面制订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另一方面注重指导教师自身工程实际知识的加强,再者依据培养目标选好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教师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从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相信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实践探索,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将会获得较大改善与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递增,师资队伍建设渐趋合理优化,为积极准备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点的申报创造条件。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特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均有望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 文献 :

[1] 程树珍.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 2003, 1(75): 57~58.

[2] 陶秀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 2005, 5: 91~93.

[3] 喻九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04, 3(81): 17~19.

[4] 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2: 165~169.

[5] 张锁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 工业 学院学报, 2004, 3: 59~61.

[6] 余历军.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功能与基地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6(58): 95~98.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特色,如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专业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必要的措施。

1.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对化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随着 现代 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 工业 的 发展 ,过程装备越来越趋向大型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流程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与过程进行要求必须实施精确的自动控制,这是过程装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根本保证。将“过程”、“装备”与“控制”三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过-装-控一体化”,已是化机专业改革的必然。

根据 教育 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正式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以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其两翼(简称‘一体两翼’)”的大类学科交叉型专业。这并不是专业名称的简单改变,而是要求赋予专业以新的内涵,因此应结合内蒙古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和特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慎重确定专业的培养方案,做出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以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之需要,并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2.专业建设思路

内蒙古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04年获得批准,于当年招收第一届学生,现已累计招生四届八个班共计300余人。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总体框架,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过装控一体两翼”的总体架构,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涵盖学科领域宽、柔性大、适应性强的专业,能够培养21世纪内蒙古及全国 经济 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专业建设规划

校院领导非常重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动员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已安排购置了75万多元专业必需的实验设备,学院已购买数量可观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过控系全体教师均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究,集体讨论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

3. 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原专业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均毕业于原化机专业或机械专业,过程控制或过程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比较欠缺;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总数90%以上),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且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因此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当务之急。学院采用的办法是:

(1)引进硕士以上专业对口的高学历人才。

(2)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或攻读高一级学位。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评比和研讨,对教学质量差的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他们帮助和指导。支持专业课教师参加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教学和科研能力。由此逐步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研究生以上占100% )、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45岁以下占80%,高级职称占50% )、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3. 2.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参照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总体框架,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生化、煤化工、机电及劳动安全部门等领域中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研究及开发等工作。

按此培养目标,结合内蒙古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如表1所示,其由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两大部分组成。基础理论知识包含人文基础、科学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三方面,以科学技术理论为重点,人文基础和实践基础辅之。科学技术理论包括公共理论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专业知识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方向知识以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设计和过程流体机械为主体,过程工程原理与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为其两翼,并增设煤化工技术及装备等专业课程,以突出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3. 3.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

根据“一体两翼”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弹性大、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1)增设控制类有关课程,满足专业拓宽的需要。如开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使学生掌握过程装备控制学科的有关知识,以适应过程装备大型化、自动化的需求。(2)加强理论基础、淡化专业。将专业课学时数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如对过程流体机械以解决选型和应用为主,将课时由72减少至48左右;增加流体力学及粉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理论基础课程;同时开出适当的专业选修课,如有限元原理及应用、过程装备cad、药物制剂工程与设备、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过程装备密封技术,以增加专业的柔性。(3)加强外语、 计算 机基础教学。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增开过程装备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使得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较深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4)加强实践性环节,积极创造条件。如增设工程教育实践,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4.专业教材使用与更新情况

为了规范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保证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按新专业的要求全部采用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煤化工技术及装备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编写。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整合,使之更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

3. 5.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采用比较式、启发式教学,讲课中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以提纲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学与教师课堂讲授、指导、答疑相结合。

在教学手段上,也积极进行探索。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与过程流体机械等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图片资料讲解,加深学生对过程设备结构的认识,节省在黑板上画图及板书的时间,以提高授课速度并充实授课内容;过程装备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需要增加典型容器的制造工艺,可用观看录像来代替课堂的抽象讲解;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被作为学院重点课程予以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cai课件和研制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 计算 软件以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3. 6.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划情况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工 科学 生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规划与安排。

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如表2所示,鉴于实验经费投入数量有限,大规模地进行实验设备的购置不切合实际,在利用相关院系实验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主要计划先期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基本专业实验要求的压力容器综合实验、空压机性能测试及超声探伤实验、过程装备结构拆装实验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实验四个实验室。第一期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用于购买实验设备的经费约为75万元,其中压力容器综合实验装置我们使用南京化工学院李健教授研制的专利产品——压力容器三合一验证性实验装置,其特点是结构设计巧妙,试件易得,实验效果良好,实验数据误差较小,价格仅为通用压力容器实验装置的二十分之一,许多高校如东南大学在使用该实验装置。通过第一期的建设,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实验室第二期建设正在拟申报之中(含过程装备与控制仿真实验、过程装备密封实验装置、煤化工技术及装备实验装置等),相信经过两期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观,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校 教育 与社会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选择了区内外一些优秀 企业 作为实习基地,如南京紫光精细化工厂实训基地、南化集团、天津碱厂、神华集团煤化工基地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厂里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毕业设计( 论文 )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完成工程师素质基本训练的一个关键性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一方面制订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另一方面注重指导教师自身工程实际知识的加强,再者依据培养目标选好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教师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从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相信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实践探索,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将会获得较大改善与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递增,师资队伍建设渐趋合理优化,为积极准备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点的申报创造条件。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特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均有望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 文献 :

[1] 程树珍.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 2003, 1(75): 57~58.

[2] 陶秀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 2005, 5: 91~93.

[3] 喻九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04, 3(81): 17~19.

[4] 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2: 165~169.

[5] 张锁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 工业 学院学报, 2004, 3: 59~61.

[6] 余历军.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功能与基地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6(58): 95~98.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模具专业 拆装与测绘 一体化教学

随着先进模具产业的发展,模具技术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学校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存在误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面对模具制造与加工行业对技能强又理论强的一体化人才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进行模具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模具拆装与测绘的一体化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一、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模具拆装与测绘作为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模块化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将对模具结构原理进行讲解,同时进行模具拆装及模具测绘。教师应告别单一的理论课或者单一的实训课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并对于模具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更深的理解。模具拆装与测绘中的模具测绘相当于现在的逆向工程,通过模具拆装与测绘过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模具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还可以在数控铣加工中进行模具模拟加工,为今后模具设计和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技师学院高级技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车铣刨磨的加工能力,按照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实施的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机械加工能力和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模具专业知识的讲授。模具拆装与测绘是一体化教学中的一个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将对于冷冲模具和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进行讲解,并通过模具拆装与模具装配使学生看到模具结构的真实形象。教师还要带学生到模具制造实训室观察模具注塑和模具冲压操作演示以及简单模具型芯的仿制。学生在学习了安全知识并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下,由授课老师指导,可以进行注塑模具和冷冲压模具的装卸,并可以进行注塑成型和冲压成型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学生的切身体会对以后模具设计和加工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模具拆装和测绘一体化课程动手多,同时测绘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二、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合理,教师的教学将很顺畅,学生学得也有兴趣,反之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高级技工班学生对于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比较厌倦,但喜欢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且他们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因此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课程设计将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理论知识,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兴趣。

学生在刚开始拆装模具时兴趣很浓,但是当他们在拆过一次以后,就会失去新奇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学生兴趣出发,在讲到落料模具时,带领学生到模具制造实训室进行4~6个课时的冲压操作训练。这样使学生感觉自己就像工厂一线的冲压操作工。对模具的安装和调试,要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产品的质量需要学生自己保证。有时模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磨损,需要让学生对模具进行修复,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为了更好地观察模具的结构原理,教师带领学生到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室进行模具拆装。教师先对模具结构进行讲解,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具内部结构,对各个结构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模具结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教师进行拆装演示,在拆装过程中,讲解拆卸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操作事项。这样学生在观察模具的拆装中,经过每一次拆装过程都能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模具测绘时也会遇到拆装教学中类似的问题,他们在刚开始测绘第一套模具时,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完成任务,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安排拆装测绘任务,学生会感觉很枯燥。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模具拆装与测绘课程中增加学习模具制造的部分内容。为了在合理的课时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模具制造,主要制造模具的凸、凹模零件,并使用原来拆装的模具、模架进行调试和试模。这样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完成一套模具的制作任务,而且努力做好模具,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试验,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模具测绘中,不仅学会了模具测绘,而且也掌握了模具制造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工技师论文论文撰写要求

一、电工技师论文的作用及分类

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论文是其在总结研究本职业(工种)领域中的有关技术或业务问题时,表达其工作或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综合实用性文章,是维修电工技师从事本职业(工种)的学识、技术能力的基本反映,是科学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总结的文字体现,也是个人劳动成果、经验和智慧的升华。技师专业论文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撰写者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追求和探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文字存在形式,撰写技师专业论文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电类技师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一般电类技师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按电类技师论文具体涉及内容的主要有:维修电气经验总结类、技术革新类、新产品开发类和四新技术推广类。

二、电工技师论文撰写的要求

撰写电工技师专业论文,既是一个艰苦的思考、探究和再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对工作实践、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1.注意论文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科学性来自对客观事物周密而详实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研究论述的基础。

2.注意论文的翔实性。电工技师专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确实是属于自己的。那么,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普遍的承认,就一定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就应该在已掌握的大量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关键证据来证明。

3.内容正确、语言简明。撰写技师专业论文应当力求言简意赅,无多余的字句。对论文的内容不要进行艺术性渲染和夸张;切忌不适当地夸大个人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贡献;更不能将技术问题的争论引入政治观点。同时,在撰写技师论文时,要注意按照撰写格式进行撰写,并熟练应用。

三、电工技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选题必须立足于总结工作成果与实践紧密联系上。在对已获得的大量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写作的基本方向。

1.论文的选题原则:准确恰当、提高创新和可行实用。

(1)准确恰当。论文的选题要提得准确恰当,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确实是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题一定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领域相结合。

(2)提高创新。创新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以推动本职业(工种)的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选题时必须注意选择位居本职业(工种)较前沿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选择补充前人学说的课题;选择突破禁区的课题;选择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课题,即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验证或论证来解决本职业(工种)中的老问题或疑难问题的课题。

(3)可行实用。可行实用性原则是指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完成的把握,同时也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个人能力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方法

(1)选择能发挥本人特长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都具有相当长的本职业(工种)专业工作的经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技术特长;而预备技师在学校学习4~5年,理论知识特别是新技术的知识非常充实,但实践经验欠缺。

(2)选择具有突破性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对于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如果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处,加以研究,就能形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论文。

(3)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所谓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是指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用武之地的课题。例如,用现代电气技术改造机床的电气控制问题、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问题及电梯的技术改造和维修技术问题等。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

3.论文的推荐选题

(1)典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材料分拣装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2)典型低压电气柜的设计。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动力控制电气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变频调速控制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总计量配电箱设计、安装与调试。(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某通用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安装与调试;某学校生活区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4)电子技术应用设计。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晶闸管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5)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和LCD的电子钟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等。(6)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Z3050型摇臂钻床PLC改造;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PLC改造;T68型卧式镗床PLC改造;B2012A型龙门刨床PLC、变频器改造等。(7)楼宇自动化技术及维修。电梯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无塔供水系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等。

总之,加强对电工技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可使他们通过论文的写作,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为高层次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2]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M].维修电工技师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8篇

相关注册执业资格对环设专业毕业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1.注册机电工程建造师资格的取得要求环设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2002年12月国家人事部、建设部联合颁布《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2]111号)》,明确指出对建造工程项目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在该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的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机电工程项目中电气工程、管道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动力设备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筑消防工程、电梯工程、防腐绝热工程等施工程序、施工技术及调整的要求,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如招投标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采购管理、施工资格管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成本管理及试运行管理)。

2.注册安装造价工程师资格的取得要求环设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1996年8月国家人事部、建设部联合颁布《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6]77号)》,该文件指出凡从事于工程建设活动的建筑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价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核(查)、控制及管理等岗位上配备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该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工程部分)》及《安装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的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管道工程、供热、供水、通风、空调及燃气专业工程、电气专业工程、自动控制及仪表专业等安装工程常用的材料;掌握上述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掌握上述安装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熟悉上述安装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上述安装专业工程计量实务;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3.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取得要求环设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1996年8月建设部、人事部联合颁布《建设部、人事部关于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建监[1996]462号)》,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建设工程监理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进入全面推行阶段。该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专业知识内容前面两个注册师考试大纲中已完全覆盖。

某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体系的完善

注册机电建造师、注册安装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制度的实施对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针对注册机电建造师、注册安装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所需的知识,区域性高校现行的环设专业课程体系须进行必要的完善,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方面增加与之衔接的相应知识内容。现对某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体系的完善进行探讨。

1.基础课方面在原设置的主要课程:马列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上增设必选课“建筑法律法规”。

2.专业基础课方面在原设置的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备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等基础上增设“动力设备工程概论”课程。

3.专业必修课或限选课方面在原设置的主要课程:空调工程、供热工程、通风工程、建筑给排水、燃气输配、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设备预算、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等基础上增设建筑消防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课程。在原“建筑环境测试”课程中增加设备试运行调试的知识内容;在原“建筑设备工程预算”课程中增加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建筑设备工程造价的编制内容,并突出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在原“建筑设备施工技术”中增加动力设备工程、电梯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等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内容。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9篇

机电安装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任职以来一直从事机电安装工作,在工作中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的这么多年来能够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能并能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一切工作安排,在机电安装工作管理当中积极探索并总结也初步完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绝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也能圆满的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现将近几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人2012年2月参加工作,入职于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三部安装分公司到2013年7月,在省直机关保障房项目(4#小区)1、2号楼担任电气工长及安装项目副经理,负责电气专业技术、材料计划并组织劳务施工;期间通过二级建造师(机电专业)考试;该项目配合土建取得“陕西省级文明工地”和“陕西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称号;2013年1月到2013年4月,负责西安雁塔监狱拆迁及西安雁塔监狱配电室、水泵房改迁项目安装工程,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2013年7月到2019年4月,负责皇甫庄二期改造工程(兴庆御园)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2015年5月到2016年10月,在银川河东机场扩建项目担任总工长,协调各专业工长并分配各专业工程施工任务;期间被评为助理工程师;2017年4月到2018年7月,负责省直机关保障房项目(4#小区)6号楼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期间被评为工程三部优秀团员;期间QC《提高明装消防箱安装一次合格率》获全国二等奖;QC《提高暗装配电箱预埋一次合格率》获省级二等奖;2018年7月至今,负责陕西省崔家沟监狱整体搬迁工程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期间通过一级建造师(机电专业)考试;被评为工程三部2019年度先进个人;期间QC《提高明薄壁不锈钢环压连接一次合格率》获省级三等奖;在此工地施工过程当中配合土建项目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工地”验收及“省级文明工地”验收;在此工地施工过程当中从管理角度安全、质量、进度方面的管控都得到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一直认可和好评。

除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以外本人还不忘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在平常的工作当中还不断接受关于建筑业的新事物比如:BIM技术的学习及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参观学习及应用,智慧工地的学习与应用;在工作当中时刻不忘学习在取得专业资格的同时与2014年报考专升本并于2016年顺利取得本科学历;自2015年通过助理工程师评审后一直积极参与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从2016年到2020年共完成继续教育学习400课时圆满完成各年度继续教育学习;在计算机模块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先后完成4个计算机模块的学习并通过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并于2018年5月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刊物上发表《建筑机电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在2019年7月经同行两位专家评审论文《室外综合管网雨季施工要点论述》;在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后一直被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三部聘任至今,且在被聘任期间年度考核一直为“优秀”;其实在现实工作当中不仅要做好自身方面的学习与巩固还要对同行及先进事物的学习,抽空多到同类行业的示范工地学习,多于同行业内专家交流,多查阅国内外关于建筑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运用到相应的专业领域;在任职期间一直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的考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奖励。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本人始终不忘记自己所担任的使命及承担的责任,一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尽管担任助理工程师已有几年但我始终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要求自己并以一名工程师的职责履行义务,这些年学习了也成长了但在专业技术的道路上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抛弃不放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始终还积极探索用于进取为工程行业奋斗终身。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0篇

在高校中,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必须的专业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经济性、技术性以及综合性。该课程以安装工程计量计算和合理计价为教学重点,并涉及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建筑施工图识读等教学内容,对施工单位、工程预算、建设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造价管理工作而言意义重大。而高校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及相关实践能力并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所以,研究并构建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教学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教学的关键内容。

1 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企业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思想的,因此其教学目标可具体分为三点。一是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相关知识与方法;二是能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应对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计算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三是素质目标,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性能力以及严谨的处事态度。

2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的特征

2.1实践教学的基础性

通常,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会采用向学生演示的形式,同时贯穿讲解理论知识,这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模式。有些教师为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还会选择角色互换法、情景教学法等。

2.2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进行基础性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知识与方法。这阶段,教师就开始第二阶段的应用性教学。在这个阶段,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一些他们学习过的工程图并指导他们根据工程图进行计算。有些教师还会让学生模拟投标并表扬鼓励那些给出正确投标报价或标底的学生,在增强其信心的同时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2.3实践教学的综合性

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需要提交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综合体现学生对工程理论知识、经济基础知识的最佳形式,学生必须按照其任务要求学习工程造价的清单计算范围、定额基价等,而后再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给予答案。

2.4实践教学的创新性

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顶岗实训。这个阶段的学生虽掌握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并通过毕业设计等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实际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会因环境等因素有诸多变化,进而他们所掌握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问题。所以,学生还需进行顶岗实训,这是实践教学与其他形式教学的一个不同之处,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可更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安装工程与计价实践教学的保障策略

3.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对于高校有关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即非教学的唯一目标,也不是验证教学理论的附属内容,它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兼顾教学理论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技能训练,将二者融合成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既可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应对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系,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法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直观度,重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综合能力,进而实现学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3.2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往的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教学以单项训练为主,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单一技能无法完全应对工程中各种综合且复杂的实际问题。对此,高校应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设置综合性的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训练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局意识,如让学生参与整个安装工程;其次,逐步实现实践教学课程综合化,一般高校校内的实践教学的安排会根据学科而定,但这种方式未能考虑到学科之间关系,若是将关系紧密、能互相影响的课程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安排在同一个学习时期,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性就会提高并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教学可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教学安排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解决综合问题的技能,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3.3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从院校和系两方面着手,如实践教学宏观方面的要求与准则由学院负责,而微观方面的实施细节由系(部)负责。因此,对于实践教学质量而言,直接负责教学管理内容的系(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学校还应制定考核实践教学质量的办法,如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与准则,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再者,为实践教学内容而购置相应的设备。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内容的实践需要大量的软件与仪器为支撑,只有具备这些设备才能模拟相应的场景,而实践教学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最后,全面开放学校的培训基地。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技能训练,提升操作技能,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一个保证。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的教师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可着重考虑从事过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的人员,这些人拥有的实际经验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开展。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安装工程造价;专业;教研室建设;问题;途径

安装工程造价专业是近年来高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热门专业。安装工程造价专业的热,一方面来源于近些年国家对智能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安装工程涉及的电气、给排水、通风空调和综合布线等分支内容都与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源于BIM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土建模型和水电风分支模型在“碰撞”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便捷。安装工程造价专业成立后,教研室建设是首要的任务,也是关键的环节。如何建立好安装工程造价专业教研室,这是笔者想讨论的问题。

一、稳健的教师团队

一般一个专业教研室的建设,会设置教研室主任一名,由拥有一定职称和水平,年富力强,有团队领导能力,愿意为专业建设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同志担任,主要负责专业建设的日常组织和领导工作。职称和水平不能太低,不然水平低不能服众,职称低也容易在日常工作中为评定职称花费过多精力,同时引出不必要的争名夺利,影响团结的事情。如果需要并有条件,还可以设置专业带头人一名,由年纪相对年长,有实际工作经验,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同志担任,主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拟订,专业发展方向探索,新老师指导,专业科研攻关等问题。此人可以不承担日常管理工作,但是对专业发展的眼光和判断,需要准确老辣。一个专业建设,承担专业课程授课的团队一般需要三个以上的主要授课教师。作为持续发展,要有意识地培养年轻老师,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先从普通专业课上起,逐渐向核心专业课过渡,培养期间要有意识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主动下企业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二、重要事项民主集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一般是由专业带头人拟定,教研室主任负责审核。一般由于此两人都是职称、知识、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制定出的计划一般没有大问题。不过,个别课程的设置难以做的考虑周全,尤其是开课时间和课时分配。特别是某些新开课程,难以做到让教研室所有老师认同。我的意见是,可以让教研室的老师参与进来,教研室主任定出开会时间,布置调研方向和题目,由专业带头人提供初稿,大家在讨论前充分调研,带着思考开会,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专业带头人负责阐述和解释,有效争议可以进一步调研,无效争议可以表决,特殊情况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可以拥有决定权。这样,既保证了民主,能够及时吸取广大老师的建议,又可以保证集中,必要时果断决定。新开课程是专业建设过程中避免不了的事情。总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行业的需要,企业的诉求,及时开设一些新课。作为安装工程造价专业,尤其如此。这些课程的开设,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开在第几个学期,前期课程是什么,后续课程是什么,课时是多少,讲述的主要内容怎么选择,考核的方式是什么,由哪位老师来上等等一系列问题。最关键的是,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否会影响相关课程,对相关课程内容的影响,课时的影响。这些问题,在开设之前就要讨论,就要考虑清楚,一般专业建设过程中对课程要建立“引入、评价、改善、退出”的有效循环机制。

三、教研室的文化建设很重要

高职院校的老师一般上完课就可以离开学校,一方面,老师们见面的机会和时间很少,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较为浅薄,人情味略少,造成凝聚力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彼此之间了解比较少,相互难以更多地深入为对方考虑,在当下社会,教师之间容易造成隔阂与误会。鉴于这样的现状,教研室的文化建设就相当重要。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安装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如果想并且愿意付出额外劳动的话,应该是可以在教学之余从事类似专业咨询服务,造价咨询服务,专业人才培训等工作。加上专业发展日新月异,备课不足就会被淘汰,老师对职称评审还需要不断进行科研投入精力。所以专业课教师实际上在课外仍然难以轻松愉悦的休息。这种情况下,适时的教研室会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是教学经验的交流,可以是专业工作的集中探讨,可以是教学资料的集中抽检,可以是放下心里包袱的开怀交流,甚至可以是一些集体运动以增强彼此情感。一个积极向上,彼此相互帮扶,有团队感荣誉感的队伍,才是解决困难的有力武器。

四、教研室的科研与评比

安装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典型问题。科研问题,对其他专业是问题,但是对安装工程造价专业而言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安装工程造价专业是新兴专业,教材、论文、技术都处于高速增长的变革期,在这个阶段,只要老师们有想法,科研成果还是比较容易取得的。评优争先是个问题,个人建议可以言明,一方面主要考评地是大家的付出,多劳多得,多上课,多参加教研室活动和教研室建设,多做出科研成绩和比赛成绩的优先考虑,这一点要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就慎重强调;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大家需求,比如职称评审、家庭困难、发展瓶颈等等。总之,一切尽量公开、公平。以我的经验而言,“轮流坐庄”、“一言堂”甚至“不记名投票”的方式从效果上来说,都不是很好。总之,安装工程造价专业是目前火热的专业,大家看到了它的发展前景,也请要明确它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很多地方。我们只有大胆开拓,勇往直前,才能使它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杨文娟.关于“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方向”专业建设的分析[J].甘肃科技,2013,29(16):57-58.

[2]黄丹.“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建设———以《安装工程预算的编制》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13,(05):48.

[3]孟锋,王晓晨,章鸿雁.三二分段高职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27):38-39.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网络平台;课程教学;研究

引言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作为高职类院校建筑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包括的内容量又大,因此,如何教好该门课程,使学生牢固掌握安装预算的知识,使课堂所学的内容,课后能随时温故知新,并能将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工作,越来越成为教师们关注的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的要求,因此为课程教学提供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一种趋向。

一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1.教材更新慢,严重滞后 。

这些年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造价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能与之跟上相应的发展,在2008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03版清单计价规范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了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850500-2008,2010年又更新了2003版安装预算定额,出版了2010版安装预算定额,这表明了我国建筑业逐步与国际化市场相接轨的动态和与时俱进的决心,同时也拉开了由主流的定额计价模式向清单计价模式过度的帷幕。当前国际社会上的主流计价模式是以清单计价为主,而我国绝大多数的安装预算教材还都是依据以前的综合基价定额编制的,牵涉到清单计价的内容部是一笔带过,没有作为重点内容阐述。另外,我国市场的很多教材甚至还是以03版安装预算定额为基础编制的,这样教材的定额和学生正在使用的定额无法与之相对应,此外,学习清单综合单价时,用的还是老的清单编码。更严重的是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少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不断涌现,而教材内容的所谓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内容上的更新变化却显得相当的滞后。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依据教材的章节内容按序的进行讲授。学生往往是按照教师的授课思路学习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涉及到的室内给排水、采暖工程、室内强弱电工程等且各专业工程量计算规则各不相同,学生需要记忆和学习内容很多,传统模式下,被动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杂乱且没有条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困难。概括起来被动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课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使教法与学法统一,没有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考虑问题。这样使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难学,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有些甚至基本没有。

(2)与实践的结合性差。授课主要是有关理论的内容,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在学生对所学的很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也不了解工程实际的施工做法的情况下,学习起来感觉就比较空洞、不知所云。

3.教学内容量大,而且要结合实际图纸,师生都存在相当大的压力 。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在我们学院的学生是大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的,大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的《建筑构造与识图》教材往往偏重于土木工程的土建方向,对安装工程的室内给排水水、采暖工程、室内强弱电图纸涉及很少,讲解得也不深,甚至一笔带过。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学院对该门课程的课时量安排有限,周课时量只有五节,且只安排了一个学前,而在一学期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在授课《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同时,又必须在课堂中不断的补充安装工程识图的相关知识,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些结合工程实际的图纸也只能泛泛而谈。

二 网络平台教学对上述问题所发挥的作用

1.网络平台上精选最新最优质的教材 。

由于实际上课中,教师基本上只选一本教材进行授课,甚至有些教材的目录介绍和里面的内容可能有很多出入,介绍得很精彩,但实际上里面的内容陈旧、空洞。但在网络平台上就不一样,老师可以把很多最新出版、工艺最新的的教材放在网络平台上,有些甚至可以上传相应的课件,这样可以把更多的优秀教材介绍给学生,当然造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一般都无法结合各地现有的定额和计费标准,因为这种情况,实际教学中,即使教师看到了一本其他省的很优秀的教材,但由于定额和计费标准不一样,也只能忍爱放弃,但网络平台不一样,教师可以把当地的定额和计费标准的电子稿上传网络平台,以便学生参考使用。

2.采用实际项目图纸案例教学 。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几乎是老师讲一节学生掌握一节。这样就很容易把一个整体的内容片面化、零碎话,学生学完整本教材内容,拿到一整套图纸,仍是无从下手,甚至识图都不知从哪开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某个实际已经发生的项目图纸为例:可以为本校某栋教学楼或者宿舍楼等为例,笔者在授《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时,分别用了一套已经施工完的室内给水工程和一套办公楼的电气工程图纸为例,给学生布置造价任务,让一部分学生以业主的身份计算工程量清单.另一部分学生为施工方的身份进行报价。这样在有了任务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充分调动起来了,当然在有限的授课周期内要想计算完这么多图纸是很不现实的,我们可以把图纸放上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课后自行完成图纸的算量和计价然后以提交作业的形式提交给平台,以便教师批阅。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提高效率 。

学好《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首先必须要学会识图,这样就需要识读大量的给排水、采暖工程、电气工程、消防工程等施工图,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和教室有限的空间内,教师无法做到对这么图纸的进行一一讲解和分发,若有了网络平台后,我们事先把这些施工图载入网络平台上,有些图纸甚至可以局部做些识图的动画,这些矛盾就可能引刃而解了,同时也有效加深学生对识图流程的理解,识图能力解决了,安装计量与计价内容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三 结束语

网络平台为《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无论从其发展的方向和提供的功能来讲,网络平台教学模式的使用都为该门课程的改革和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思路,但由于现在还在起步和摸索阶段,仍需继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高其优势,充实平台的内容,争取不久将来,为该门课程的改革取得更好更大的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黄占芳. 《安装工程计价与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7:772~786

[2] 王领. 高职高专院校《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研究[J]. 科教论坛, 2011, 08:35~36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理实一体化 实施 提高 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17-03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时间、地点、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和实训车间融为一体,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为一体,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一体,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主要介绍了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常识及常用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低压电器的使用、安装与调试,能完成各种机床电路的规范安装、调试与维修,并掌握相关的技能。由于该课程内容多、重实践,所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较多的课时,并且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该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将授课的重心放在技能的训练上,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按“理实一体化”要求调整和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二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中职学校对电工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理论知识精讲,技能训练为主体的思路,对原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全部放进实训室进行,由传统的“理论+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学、做、评”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此,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整合为四大模块19个项目进行一体化教学,每个项目都给出相应的技能操作规范及知识点,使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并且通过实际线路的安装,掌握安装规范和故障判断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沟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力拖动线路控制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技能点:

(一)安全用电常识

1.安全用电常识及触电急救。教学主要知识点:安全电压、电流;触电形式;触电急救方法。教学技能点:模拟触电的形式;触电急救模拟。

2.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教学主要知识点:电工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教学技能点: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旋具、钳具、验电笔、电工刀)。

3.常用仪表的使用。教学主要知识点:万用表、钳形表的正确使用。教学技能点:万用表的使用;钳形表的使用。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安装、调试与维修

1.安装与检修手动正转控制。教学主要知识点:三相电源的常识;低压电器的识别测试与安装(断路器、熔断器、按钮、接触器、电动机);电路安装知识。教学技能点:三相电源的电压测量;低压电器的质量判断;手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2.安装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热继电器的常识与安装调试;接线图的识读。教学技能点: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3.安装与检修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倒顺开关常识与安装。教学技能点: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4.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电路原理。教学技能点:线路安装与检修。

5.位置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教学主要知识点:行程开关的原理与安装;位置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位置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6.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教学主要知识点:自动往返原理。教学技能点: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7.顺序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顺序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顺序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8.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检修;QX3型自动Y-启动器原理及使用。教学技能点: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QX3型Y-自动启动器控制电路的安装。

9.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机械制动原理;电力制动原理;电容制动及再生发电制动常识。教学技能点: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10.双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电动机变速原理;双速电动机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

(三)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安装、调试与维修

1.CA6140车床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教学主要知识点:控制变压器的原理及质量判断;电气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CA6140车床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2.Z305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教学主要知识点:中间继电器、组合开关的使用与检修;电气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Z305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

3.M7130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硅整流器、电磁吸盘、欠电流继电器、接插器的使用;电气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M7130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

4.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电磁离合器的使用;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学技能点: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

5.20/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电路原理。教学技能点:20/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

(四)变频器调试系统

变频器线路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变频器常识与工作原理。教学技能点:变频器控制线路安装。

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自觉清洁工位的习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可以采取分段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第一阶段主要讲解模块1,采用:“讲、演、练、评”的模式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要点,然后演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遍,学生练习的时候,老师巡回指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如果同一个问题有3位及以上的学生存在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整体提示一遍,让学生能顺利的进行下一步骤。最后是评价,评价的过程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模式(学生都有虚荣心,都希望自己的成绩是“优秀”,如果严格评分,许多同学的分数都不会理想,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鼓励式评分,学生可以得到他们满意的成绩,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动手才能获得相应的成绩,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该阶段要注重电工操作规范的讲解与要求,学生在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时候,老师提醒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的纠正过来,少数的学生在多次提醒后,也能规范操作,并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主动清理工位、整理工具的习惯。

第二阶段讲解模块2第4、5、6、7项目,采用:“项目任务布置必要知识点讲解学生按任务书安装电路自行检查教师检查通电试运行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打破原书先讲元器件,再讲电路安装的模式,应在用到新器件时再讲解新器件的电气符号、作用、型号、安装要求及质量判断,这样学生学习完器件后立刻使用,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理论讲解与实际检测同步能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元器件。布置任务时,配套给出任务书,在任务书上给出电路图与接线图及安装的具体步骤,学生只要按照步骤安装就能顺利的完成整个线路的安装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安装完成后学生利用万用表先自行检查,刚开始时,学生基本上不知道从何下手,最好的也只是检查有无短路及外观检查有无出错,但是当老师检查时,学生都会注意去观察老师检查的位置与检查方法,无形中会让学生学会故障判断的方法(如果老师在检查时一面查一面讲解效果会更好),通电试运行最好在教师的监督下,由学生完成,既锻炼了学生,也保证了安全。当电动机按照要求旋转起来的时候,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第二阶段后,从第8个项目起可采用:“项目任务布置必要知识点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安装步骤及电路接线教师检查、纠错电路安装自行检查教师检查通电试运行知识拓展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如果每次都是由老师给出安装步骤及方法,学生会产生依赖,拿到新的电路就无法解决。让学生分组讨论安装步骤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增加学生间的友谊,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解决1个电路后,学生会逐步地掌握电路安装图的识读与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本组设计的步骤及安装图绘于黑板上,指出每一组存在的问题,学生再按照正确的步骤及线路安装,就能正确地安装完成电路。在通电试运行后由老师对知识进行拓展,既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使学生学会故障判断的方法,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评价时该阶段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形式评定学生的成绩。

通过以上“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讨论及实践后,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基础中等的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任务,优秀的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到电力拖动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没有了上课睡觉、耍手机的现象,解决了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习惯差的现象,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4篇

摘 要:服装工程是培养服装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多元化人才的专业。既要求他们有一定理论知识来导航企业,也要求他们有一技之长。针对该专业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学科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关于服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方案。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队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毕业设计的模块化。每个模块中都安排了相应的子模块,通过子模块的具体实施,体现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保证方案的顺利实现,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加快现代化的人才培养进程。

关键词:服装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 模块化

服装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和理论水平较高的综合性服装专业,其人才是能引导企业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明显不同于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学习的服装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而培养的是多元化服装人才。随着服装科技进一步发展,服装行业竞争日趋剧烈,企业要求更多专业人才进入该领域,希望学生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在最近的几年企业任聘中,基本在服装工程专业上提出的是这几方面的人才:服装生产与跟单、服装生产管理、服装销售与外贸、服装品牌策划、服装打版与CAD等。从中可看出高校培养服装工程人才的几个方面。全国有十多所服装院校在办服装工程专业,学校要办出特色,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办出我校服装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人才培养之路。经过多年对服装工程专业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决定实施人才的模块化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和毕业设计的模块化,使学生既有整体素质,基本功扎实,也有个人特长,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教师队伍的模块化

其实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模块化。“名师出高徒”,好教师是培养好学生的根本保证。什么是教师队伍的模块化?最初它来源于计算机的模块化设计,现在人们利用它在各个方面。这里主要是根据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几个方面将一个专业的整体教师相应分几个群体,每个教师分别属于它自己的一个群体中,他对这个群体中的多门课程应该有专长,和传统的一个教师只能传授一门或有限的课程有明显区别。比喻在以前的排课中就发现有的老师在讲完服装结构课后因不熟悉工艺部分而不愿意上服装工艺课,只能安排另外老师来上。这样造成了后面的老师对前面老师的内容不熟悉而完全按自己的一套内容和办法来授课,如果内容不相吻合,使学生觉得迷糊,既对前面的结构内容认识不够,也对后面的工艺操作感觉费劲;甚至有的部分是重复的,影响效率。因此很有必要整合这两门课由一个老师来担任,这样在结构课上一知半解的可在工艺课上进一步理解,通过工艺课也可发现结构中不合理的东西,且在工艺课上也不需重复结构课的内容。在学生完成过一件服装的加工后,再对其他服装的加工只需讲解关键和不同部位加工方式,肯定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势必教学效果明显好转。作为教师要较好地上好多门相关联的课程,这要求他有多方面知识。模块化人才培养首先对过去单一学科型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每一位教师应是既懂理论又熟悉实践的专业多面手。针对现行教育的教师,要很快适应模块化教育,开始肯定不适应,因此首先要从教师培养开始。可从两方面入手:

1、鼓励老师继续进修和下厂锻炼,实践能力较强的老师继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较深而实践差些的老师下厂为期一段时间的实习。为了保证现行的教学安排,这种学习和锻炼一定要分期、有计划地安排。

2、一个专业的支撑实际上要靠教学、学科两方面,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为了配合教学分块,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在不同的学科分块中,参入相应的科学研究。这一项很重要,不参加学科研究的老师肯定成不了一位好老师,最多是一个很尽职的老师。所以要多鼓励老师参加科学研究,以提升老师整体素质,保证模块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在高等教学中,人们利用模块化来改变传统独立和分散的课程设置模式,而是集中一段时间由教师负责把几门相关联的课程或实践过程揉在一起,根据实际时间段或内容设计几个子项目作为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含一个时间段的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样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将相关联知识的整个内容完全学会,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如早几年排课出现过这种现象:大学二年级安排了市场调查,到了四年级才学市场营销,这种颠倒顺序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市场调查时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调查,也不知道设计什么样的调查内容是科学的。结构课和工艺课上课的时间段,中间隔得很长,结果结构课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工艺课才开始上,往往在工艺课上又要重复结构课内容,这样效益很低。所以在传统的课程里,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把本身联系非常密切的两块内容割裂开来,为典型“单科教学”,且课程时间安排的跨度大,甚至时间上顺序颠倒,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脱节,学生学习效率低,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最近几年,我们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将过去只是认为“服装工程学生应培养成服装企业的工程师”的理念提升为“服装工程学生应培养成服装行业的导航者”。在新的专业培养指导思想下,我们不断改革和调整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模块化课程设置。它的优点主要体现为:一是时间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将相关联的多层次知识迅速融会和贯通;二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时间跨度,增大了传授知识的信息量;三有利于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迅速指导实践,丰富了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在模块化的实施中,将整个内容分六个模块:公共基础知识的模块、化学与服装材料知识模块、结构与计算机知识模块、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设计与品牌策划模块、营销与外贸知识模块。

转贴于

1、公共基础知识的模块

公共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根据国家淡化专业,拓宽基础知识的精神,任何高等教育都必须重视这一块领域的知识。有许多课程是国家已经规定,我们不能改动的。在这个模块中可分四个子模块:数学、英语、政治与哲学、机械与电工。这个模块主要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上完,一年级可适当加强数学模块,也就是数学课时适当多些,到了二年级加强英语模块,因为这个时间段已开始大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实施这种课程安排,发现服装工程学生的第一次四级过关率明显提高,已由2000年的54%提高到2005年的74%,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化学与服装材料知识模块

其实这一模块具有专业基础的作用,该知识在其他的模块中也要运用。通过与毕业学生交谈,他们说做营销与外贸最怕的是老外立马叫你对他的定单喊价,这需要你有丰富的知识,尤其是服装材料的识别、面料的等级及相应的价格,如果你在这一块不熟悉,喊高了价别人不给你做,喊低了价你赚不到钱甚至亏本,因此这一模块的知识对服装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很有好处。它主要由三个子模块组合在一起:应用化学、服装材料与新型服装面料、服装舒适性与服装整理学。这些知识可集中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之间。应用化学虽然安排内容不是很深,但对后面几门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在课程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我们安排了先基础后提高的程序,让学生在学习时不觉得困难。

3、服装结构与结构CAD知识模块

现代企业常常采用服装CAD打版,因此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CAD,很有必要将服装结构课程和结构CAD知识统在一块。服装结构方面的知识比较多,在课程安排上要比其他模块复杂些。这里按时间先后顺序总共安排八个子模块:基础缝制、裤子结构与工艺、计算机基础与服装CAD、裙子结构CAD和工艺、衬衫结构CAD和工艺、女装结构CAD与工艺、男装结构CAD与工艺、童装结构CAD与工艺。每个子模块又包括若干单元内容,如基础缝纫模块包括手工针法、衣服各个部件的缝制等;裤子结构和工艺模块包括裤子结构原理、裤子结构分类、裤子结构变化、裤子工业纸样与推版、裤子制作工艺;接着安排计算机基础与服装CAD模块,这样安排是保证学生能利用裤子结构进行CAD的实例操作;后面的五个子模块均要利用CAD操作讲解相应款式的结构原理、种类、变化,接着类同裤子一样进行工业纸样打版与推版、工艺制作。实际上基础缝纫是最基础的内容,是服装学生入行的第一门课程,裤子结构与工艺模块是服装CAD模块的基础,而他们三者都是学生学好后面五个子模块的基础。特别要注意,第二个子模块的服装CAD有很多系统,这里先讲解各系统的共性及其特点,重点操作一个最简单的系统,然后让学生熟悉。后面的五个子模块最好安排至少两个不同的老师上课,各位老师必须采用一套不同的CAD系统讲授,很自然地让学生可掌握至少三套不同CAD系统,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

最近几年,企业在服装工程专业招聘的跟单学生占到30%的比例,因此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该模块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教学与企业生产直接挂钩,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它包括3个子模块:工业制版、推版和工业裁剪、成衣工艺与生产实习、服装生产管理。每一子模块要集中讲授、指导实训和参观实习的方法进行,要突出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理念在生产中的运用。在这一模块学习中,学生感觉收获很大。

5、服装设计与品牌策划模块

考虑品牌策划是未来就业方向,学生也应该学习有关服装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了四个子模块:色彩与服饰图案设计及手工印染、服装设计与服装设计CAD及服装效果图、立体裁剪、服装品牌策划与服装品牌形象督导。第一子模块中,色彩课程先安排,在服饰图案设计中要运用色彩知识,通过图案来体现色彩,手工印染是前面两个知识点的实践,在这门课中注意要制作手工印染的服装作品,让学生体现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模块中服装设计先讲部分设计基础知识,接着安排设计CAD,在CAD课程中插入设计的剩余部分知识作为实例讲解,最后服装效果图要完全利用设计CAD授课。服装品牌策划与服装品牌形象督导模块知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课程,但是要利用前面三模块,所以安排在最后时间短。

6、营销与外贸知识模块

现在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剧烈,产品要走出国门,他们急盼有既懂英语又有服装知识的人才进入企业。恰巧服装工程学生有英语特长,因此就业营销与外贸工作是大多数学生的首选。我们必须尽快加强该模块。该模块设立三个子模块:服装市场营销与市场调查、服装陈列、服装英语与服装外贸。市场营销一定要包括这几个知识点:市场环境分析与市场调查方法,市场细分与目标定位、企业营销组合策略、国际市场分析等,特别要强调市场调查方法。根据学生反馈,调查方法是品牌拓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服装陈列包括:陈列色彩规则、卖场规则、照明设计、顾客形象分析、导购人员的专业形象、职业店长培训、销售技巧、卖场管理与运作等。这一模块的课程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多展示案例和现场指导,达到情景交融,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毕业设计的模块化

回顾多年来的服装工程学生的毕业设计,发现这样几个问题:有时强调了服装设计,而学生的款式设计平淡乏味;有时强调了工艺部分,而学生的层次培养不高;有时采用课题方向、服装厂设计方向、服装设计方向同时进行,也感觉后两个内容效果不好,尤其是服装厂设计方向,因学生没有学习过机械制图和Auto-CAD,论文水平明显不高。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强烈感觉毕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就业分配,和他们未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反复思考,不断寻求新的毕业设计方向。根据新的课程设计,我们将毕业设计方向也实施模块化。

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仿真企业工位 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模块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57-02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计算机通信专业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等多个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为后续本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教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的主板、CPU、硬盘、显卡和内存等一些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等,考试方式基本上也是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和硬件发展的新技术相结合,缺乏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学生对技能操作掌握不精,不能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电脑故障,主要体现在动手能力不强、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因此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这种现象使我们意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为此,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我们进行大胆探索,引入一种仿真企业工位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模块的教学实践,以实际需求为教学目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二、教学改革的理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是当前诸多高职院校促进教学改革的热点。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依据该课程的特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基于仿真企业中的真实工作岗位,以及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按三级台阶在工位上实施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模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工作中完成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内容的学习,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组成、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依托企业工位共享企业在行业中发展的最新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探索适应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的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专业创新等不断深入、完善的知识体系。立足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树立“教学并重”、“学为主体”的“情境教学考核”的理念,以新的实践性教学考核模式为突破口,对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进行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模块的教学实践

(一)建立校企合作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学校创建了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主要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建立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维护实训室和计算机系统安装与软件使用实训室。具体措施是: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维护实训室的建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把企业淘汰或学校的旧设备包括显示器、硬盘、主板、电源和主机箱内的各种板卡、芯片和数据线等硬件设备作为学生拆机和装机实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硬件组装和“系统点亮”测试的实训任务,与此同时还完成查找故障、检测故障及排除故障等实训任务。而计算机系统安装与软件使用实训室的建设则用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组成软件安装及使用实训室,可完成操作系统、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等实训任务。具体做法是:把实训所需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各种板卡驱动程序等都放在服务器上,然后利用网络设备按功能划分组成局域网并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硬盘分区、格式化、系统安装、工具软件使用等一系列的实践技能操作。

(二)依托企业工位实施三级台阶教学

1.实施一级“入门”台阶教学。根据企业工位和岗位能力要求,该课程可整合为6个模块,分别是微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组装与CM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系统维护与工具软件及笔记本电脑组成与维修等。这6个模块是由20个任务来驱动,学生是在完成模块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每个模块又是由若干个任务组成,如安装操作系统模块主要分5个任务: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升级、多操作系统得安装、各类设备驱动程序的下载与安装;系统备份与还原等。以硬件组装为例来说明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充分运用。首先,在学生开始学习硬件组装前,教师先通过仿真软件演示组装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微机硬件组装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通过PPT课件和微机硬件实物的展示,由老师讲解微机硬件知识并演示组装过程。在完成硬件组装后,再播放教学视频,使学生对硬件组装过程有更加完整和清晰的理解。看完教学视频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实践微机硬件组装。

2.实施二级“硬件管理员”台阶教学。对于组装过程中的难点部分,特别是主板接口的认识和USB接口的安装可通过模拟软件来帮助大家解决疑难。最后,为了巩固和检测学生对硬件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还可通过网络课件的在线测试系统来完成对知识的检验。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不仅推动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课堂教学,而且对课后教师辅导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网络课件正是以它突出的特点把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方便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下载PPT课件、模拟实训、在线装机和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完成课后的自主学习。

3.实施三级“硬件工程师”台阶教学。通过留言板和课程博客专栏的使用,加深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方便师生答疑解难,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硬件技术和发展动态,使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更新,紧跟时展的步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以职业素养的培训为核心,以职业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型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知。

(三)学生自主模块学习的教学改革

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讲清思路、突出重点、引导开拓的作用。教师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不管是安排自学、讲解重点和难点,还是组织课堂讨论或在讲授中穿插讨论,都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原来“满堂灌”的过程改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比如学习计算机故障诊断这个内容可采用情境教学中的故障模拟法:模拟工作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故意设置诸如计算机无故黑屏、蓝屏、重启或者数据丢失等诸多的计算机常见故障,依据故障现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自己判断故障原因并给出故障解决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检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激发创新性思维并最终使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达到企业工位的能力要求。而对于学习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和调试这个内容,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开始。具体措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采用网络课件辅助教学。实施中,我们可以把一个综合的硬件安装项目分成各件部件的安装,主要包括主板的安装,CPU、显卡和内存条的安装,硬盘和各种外部设备的安装,数据线和电源的安装,其他外接设备的安装和机箱面板的连线及安装后“系统点亮”加电测试等6个任务来操作。每个任务完成后都由安装本人和项目小组长进行检查,最后由实验老师综合确认,这样以此类推最终完成加电检测及整个安装过程。这种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不但可以保证实验设备的完好性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成功率,同时还可把一个困难复杂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授给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给予纠正和解答,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组装与调试。

(四)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

考试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考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并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考核的重点,除了内容外我们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自主型创新教学课程考核是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以动手操作为主、理论答卷为辅,加强综合知识和思维创新的考核。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性能指标、硬件的选购、配机方案的设置进行综合理解和运用。可采用粗放式的考核方式,由学生到电脑市场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做配机方案的分析、论证。模拟客户需求,按目前电脑市场行情,按高、中、低档要求分析客户需求按最优性价比做配机方案。而理论考核可采用选择、填空、判断、解决问题等方式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考核是考试的重点,以模块方式设置实践操作环节,每一环节都作为考试范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环节。考试方式可采用临时抽签方式,由抽签决定学生操作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注重每一环节的操作训练,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依托企业工位的真实工作过程,按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仿真真实工作过程建设课程教学实训室,在校企双边环境下,融合专兼职教师的特长开展教学活动,专兼职教师在取长补短中建设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教材融声像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一体,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型学习的能力,把握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最新技术,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自主创新教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瑞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M].北京:机工业出版社,2012:190-194

[2]王志刚.电脑组装与维护[M].北京:电脑报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29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