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1方法

1.1.1选择与培养健康教育督导员选择健康教育督导员,其准入标准是:护理师及以上职称,在本专科工作5年以上,是本专科的专科护士,有外出接受专科培训的经历,能就各专科的疾病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熟练电脑及网络应用技术。对督导员进行培训,包括健康教育技能,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人际沟通技巧,病房健康教育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健康教育单张的设计以及发放时的宣教技巧。邀请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较好的病区及专科护士现场介绍健康教育经验。要求督导员能善于收集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存在问题与健康教育服务部分析并协商解决的办法,能就不同的病种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健康教育督导员还要担当本病区出院患者的跟踪随访工作,在随访过程强化本病区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使患者出院后能达到自理和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

1.1.2加强与督导员的联系沟通针对健康教育督导员上班三班倒的状况,健康教育服务部设立Q群与督导员联系,临床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患者的反馈,健康教育个案分享等均可以通过Q群与健康教育服务部专职人员和全院健康教育督导员沟通交流。对于患者的反馈,健康教育服务部专职人员做好记录,并及时与科室协商解决。

1.1.3开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对于工作繁忙的科室,细化健康教育单张的内容,最大限度减少临床健康教育的时间;制订适合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住院服务指南,常见治疗饮食,专科常见检查指南,常见专科治疗、护理指南;专科常见疾病治疗配合及康复、保健指南等,放在每个病房供患者阅读后签名,管床护士进行质控,以保证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对人力较为充足的科室,由病区健康教育督导员集中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1~2次/周,每次时间约40min;到患者床边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同时利用这个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间进行相互交流,督导员解答患者的问题。

1.1.4更新健康教育单张内容,增加新病种健康教育单张由于临床专科的病种越分越细,且每种疾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内容都不尽相同,这给临床护士健康宣教增加了较大的负担。为此,在健康教育单张设计上我们根据疾病制订,与具有高级职称的专科医生与健康教育督导员一起制订健康教育单张内容,对于涉及到饮食、药物、检验项目等内容时,与医院营养部、药学部和检验部门医生的合作,力求健康教育内容正确性和真正符合患者需求,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当科室新收新病种时,与健康教育督导员一起,查阅资料,制订新病种的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张,增加护士和患者阅读兴趣,达到强化健康教育的目的。针对罕见病种的健康教育,要求病区健康教育督导员对此类患者加强反复教育和宣教,出院时打印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发给患者。

1.1.5开展老年慢性病患者讲座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老龄化趋势的愈发明显,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健康的主要问题。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知道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很多;同时,老年人因为年龄问题,又是健康教育知晓率最低的人群。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疾病护理与预防方面的需求是出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主要的护理需求。集中相同病种的出院和住院患者,邀请医院医疗专家就各疾病的饮食健康、安全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家庭自我护理常识、功能性锻炼等方面内容进行讲授。这种集中式健康教育讲座不仅普及了院内大量的慢性病患者,并满足了大量本市出院患者的需求,在讲座结束后,他们可以自由向讲课的专家提问,并能得到满意的回答,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健康教育讲座后举行病友会,由专科护士主持,让患者就讲座内容结合自己的病情和生活状况作交流,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与医院网络中心合作,把每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内容挂网,便于患者能随时上网阅读。

1.1.6设置健康教育交流园地将病房健康教育宣传栏作为护患交流的平台,健康教育督导员引导患者或家属阅读,并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将宣传栏设出一角分享患者提出的健康教育问题,健康教育督导员针对问题做相应的解释和说明,达到护患交流的效果。同时,健康教育服务部和科室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对宣传栏进行更新,以保证宣传栏内容贴近临床和患者的需求。

1.1.7质量控制制订健康教育质控表,将健康教育作为每天常规的质控内容,由护理组长负责落实质控。同时设立每月的月报表,内容包括病区健康讲座及小课、举办健康咨询活动情况、一对一宣教情况、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及健康教育宣传单张的派况等,健康教育督导员每月填好相关的内容通过网络发给健康教育服务部,健康教育服务部做好汇总上报护理部。

1.2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住院期间您知道您的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吗?您知道本病区健康教育资料的用途及取阅位置吗?您是否有阅读过病区的健康资料?护士有否派发健康教育资料给您?您清楚怎样使用床头呼叫机吗?您了解医院的作息、陪护、探视、卫生、安全、请假制度吗?您在检查前或检查时(如胸透、心电图、B超、CT等),能了解相关检查的目的及配合要求吗?您在进行特殊检查前或检查时(如穿刺术、造影、胃肠镜、鼻内窥镜等),清楚相关检查的目的及配合要求吗?住院期间您对您的饮食要求和饮食目的清楚吗?您对您住院期间所使用药物(包括口服、注射、输液等)的主要作用了解吗?您对您住院期间使用的特殊药物(如化疗药、激素、扩张血管类药、抗结核药、抗排斥药等)的注意事项清楚吗?您知道该怎样向护士及时反映自己的病情吗?您在接受护理时,对护理操作的目的及配合要求了解吗?住院期间对自己的、休息、活动和/肢体功能锻炼的要求及目的清楚吗?您对出院后有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及随诊等注意事项清楚吗?答对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调查者为健康教育部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6009份,回收有效问卷5988份,回收有效率为99.65%。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描述。

2结果

健康教育部1年期间(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举办健康教育讲座88次,有6009人次参加,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6.70%(5790/5988)。

3讨论

健康教育服务部作为全院健康教育统筹的一个部门,在健康教育的落实、协助病房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健康教育的质控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本院健康教育服务部成立于1998年,在14年的健康教育管理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健康教育管理经验,制订了临床健康教育提供了健康教育的标准、宣教资料及健康教育指南,在增进患者健康、减轻痛苦、促进康复等方面起着较大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种的多样化以及临床专科护理的发展,临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级医院评审中要求医院的健康教育必须能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适宜的指导内容和方式;有符合专业特点的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健康促进等资料,方便患者自理;提高临床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本院健康教育部根据卫生部等级医院对健康教育的要求,同时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制订一系列贴近临床和患者的措施

①健康教育服务部统筹管理全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而真正的实施者是病房的健康教育督导员,督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健康教育服务部在制订贴近临床的健康教育措施时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健康教育督导员。针对督导员的状况重新设定督导员的准入标准,在保证专科工作年限同时尽量选取高学历、有专科护士进修背景的临床专科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督导员,专科护士是临床专科护理发展的骨干力量,她们制订专科流程,对专科疾病知识非常熟悉,同时,她们善于学习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国外先进的专科护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同时,健康教育部还通过培训,提高她们宣教的沟通技巧,多方位满足临床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

②健康教育单张和健康教育宣传栏是临床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别对于工作量较大的科室,完善这两方面的管理能保证患者得到最基本的健康教育知识。由高级职称专科医生参与健康教育单张内容的制订,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宣教单张的临床实用性和准确性,让单张内容真正贴近临床和患者。同时,在宣传栏上设立护患交流园地,让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的管理,方便科室和健康教育服务部收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改进健康教育流程,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③针对科室实际的工作量制订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流程,有利于工作量大的科室节约健康教育时间,使护士有足够的时间护理患者。针对专科特色制作的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功能锻炼的项目进行详细讲解,患者能学以致用,配合健康教育单张的内容,患者能全面了解住院过程的治疗和护理程序,提高饮食、锻炼和服药方面的依从性。而对于人力较为充足的科室,健康督导员能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开病友会,对全区患者进行床边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详细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问题和提议,及时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并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④老年患者年龄大,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需要护士进行多次反复的宣教,且效果不明显。集中相同病种老年患者进行讲座教育,由知名专家对疾病治疗和护理进行讲授,课后对患者的疑问现场咨询和提问,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提高了他们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讲座后由专科护士召开病友会,在病友会上,患者可以相互交流治疗和护理的经验,有问题时及时得到专科护士的指引,加深他们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主要针对教师、学生及部分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家访情况。我校现有教师96名,学生1857名,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约80份,收回约60份。问卷显示:进行家访的21名(截止问卷收回时,其中仅进行过一次的15名,占25%;进行这两次及以上的6名,占10%)认为家访能够及进疏导了学生的心理困惑,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58名,占97%;认为家访取得积极意义的55份,占92%;认为家访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占2%。随机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问卷要求学生、家长共同完成),收回100份。问卷显示:有教师来进行过家访的30名,占30%;其中,认为教师及时疏导了心理问题,增强了与教师的感情和对教师的认同的29份,占97%;认为家访没有达到任何作用的1份,占3%;从未进行过家访的70份,占70%;其中,能够希望教师能及时进行家访的89份,占89%;不希望或不欢迎教师家访的8份,占8%;希望取消家访的3份,占3%;希望继续加强家访的80份,占80%(其中希望家访能够帮助指导心理问题的87份,占87%)。学生家长不认同的4份,占4%;认为有必要继续开展家访或加强的80份,占80%,认为没得必要开展的2份,占2%,如果能够用一种方式取代家访认为通讯、网络联系的53份,占53%。问卷显示老师基本上都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但更倾向于采用电话、网络方式;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及时进行家访,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疏导自己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自己喜欢的老师;家长希望老师能进行家访,但前提一是家长有空,二是学生没有犯事,三是教师不会找麻烦即批评学生,四是尽量不能让别人议论。由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到,89%以上的学生比较认同家访,92%以上的老师以为可以开展家访行动,但最好是通过通讯、网络的形式,89%以上的家长同意家访,但对家访具有比较传统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家访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对家访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必须发动教师积极行动,学生积极参与、家长积极配合。

家访与学生心理健康

(一)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影响密切相关。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除去先天遗传、后天疾病和较大的精神刺激等因素外,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认为教师表现出来疏忽和冷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公正,教师给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对学生教育失当,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因此,我认为适应开展家访活动可以有效消减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二)如何开展家访学校应积极提倡鼓励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教师进行家访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还能通过家访,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社会价值观。班主任家访不可趋炎附势,这是与教师称号相违背的。要多走访弱势群体的学生家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一视同仁,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的心理健康的无声教育。家访不可只是“告状”,埋怨学生的不足,而应是向家长和学生传达无限细微的关怀,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将事半功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楷模,教师能否捧出自己的一颗火热的爱心,是能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条件。教师的爱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必不可少的支撑点,教师慈母的心怀和良师的风范,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敬佩的偶像。学生在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的黄金时期,对人生的诸多问题充满着思考,但由于知识不丰富,社会层面狭窄,生活经验欠缺,人生观尚未形成,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在顺境中督促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不足,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学习;在逆境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的最集中最根本的体现。家长和社会应对家访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家访并不一定是针对“坏”学生的。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家访活动,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调查问卷也显示多数家长是欢迎家访,但不能让家访影响自己的“经济事业”,从而将此项工作一味地交给教师。针对此种情况教师更应加强家访,通过家访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用行动来让家长努力摒弃此种想法。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康促进;学校体育;健康教育

一健康促进基本理念的产生及概述

健康促进的理念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被提出的,直到近几十年来人们面对的健康威胁逐渐增多,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健康促进的理念才得以受到重视。健康促进理念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标志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健康促进时代的开端,也使健康促进理念得到不断传播和发展。健康促进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和改善人们健康状况,其面对的对象是整个人群,即全人类,实现的途径是通过不断的健康实践。健康促进是要将一切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的领域以及政策法规整合到一起,共同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服务。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健康促进作为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人们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动一切力量形成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条件,促进人们自觉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

二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实行健康促进的意义

(一)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是实施健康促进的有效载体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实行健康促进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生活的关键时期,决定了他们是实行健康促进的最佳目标人群,从学生抓起健康教育问题是目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的可塑性非常高,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容易产生波动,是一类易受影响的人群,所以容易形成不好的健康及行为习惯。学校作为学生主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进行健康促进教育的最佳场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未来,是健康促进的重要使命。学校要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将体育健康教育作为健康促进实施的有效载体。(二)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不仅是实施健康促进的有效载体,也是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学校要在体育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健康促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增加健康促进的内容。学校健康促进,主要是指由学校促进健康,学校要以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健康为最终教学目的,为学生提供完善的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以及成熟的健康知识体系,为学生创造安全健康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健康促进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的健康促进作为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求学校作为传授知识的地方,也要求学校成为学生获取健康的场所。因此,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健康促进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致力于健康知识的传播,树立学生健康的理念,并最终落实到健康的行为。

三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实施健康促进的特点

(一)健康促进重在实用由于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实施健康促进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情景要求,因此健康促进的模式要重在实用,适合学生的健康发展。关于健康促进的理论模式有很多,但我们要选择的健康促进模式要具有一定的成熟度,能够对健康促进进行分析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的健康体育教学,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所选取的健康促进模式要以健康为主线,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感知到自我健康的状态,能够感知到健康促进行为的优势。学校健康促进模式为健康促进行为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模式对学生的健康促进行为进行评价与指导,但由于学校健康促进模式针对的是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所以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健康促进模式的有效性。(二)课程设置合理化科学化健康促进是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其课程的设置必须科学化、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健康教育这一终极目标,实现健康促进体育课程更好的实施与应用。虽然到目前为止,学校的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已经进行了几次改革,但还是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依旧缺乏趣味性,失去了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真正的本源,失去了健康促进应有的实效性与科学性。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体育课程的设置还是相对保守,毫无创新,没有对体育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不要因为学生对某些体育项目缺少兴趣就忽视,也许有些项目在初次接触后会令人比较厌烦,但我们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旦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后,便会受益终身。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还要多安排些学生一旦接触就会喜欢上的体育项目。实行这一课程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三)健康促进评估注重整体学校是实施健康促进教育的关键场所,但目前对于如何在学校体育健康教学中评价健康促进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对于健康促进的评估,有三个主要的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我们要如何界定体育健康教育的活动内容,即哪些活动是可取的,哪些活动是不可取的。其次是如何界定体育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即哪些方法是可取的,哪些方法是不可取的。最后是评估体系对实践的指导能力。由于健康促进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对于健康促进的评估要相对全面和注重整体。对于评估方法的选择,不仅要体现教师健康促进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还要体现学生健康行为的改变和健康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要体现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四)健康促进重在指标价值健康促进的价值标准在于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的健康状况是评价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有效指标,也是学校推行健康促进的价值指标。选取的价值指标的合理性关系到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政策要求。从我国目前的学生健康标准的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取的价值指标,处于测试阶段,有一定的难度性和不可控制性。其次,价值指标的结构不合理,目前关于学生的健康标准和健康评价指标多反映学生的速度与力量,而缺少身体灵敏度和协调性的指标,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的时期,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学习,构建合理性科学性的价值指标评价体系。学校要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指标的倾向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健康价值指标更好的在实践水平得以实施,全面推进学生的健康促进问题。

四健康促进理念引起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健康促进的理念引导着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事业的改革,影响着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要求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变成学生的终身体育目标。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促进所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把健康促进的理念导入学校体育改革的教学策略中,不仅能够体现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体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将终身体育作为学生的目标,了解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密切关系十分重要。学校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大环境,应努力倡导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体育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改变不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所谓终身体育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树立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理念,形成健康的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最终实现终身体育,使学生受益一辈子。(二)以行为干预理论为依据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呢,学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不能够只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运动以及运动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运用体育方式,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督促学生养成稳定的体育行为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健康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关键在于有干预行为理论作为依据,核心在于出现行为改变。学校引入健康促进的教学理念,将其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并运用行为干预的理论与方法,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引导指正,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以体育行为干预理论为依据,可以分析体育健康行为的形成因素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体育健康行为的促成因素,实现对体育健康行为的综合干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改变不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科学的健康体育生活方式。(三)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整体改革为内容健康促进理论,不仅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还有利于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利于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形成。构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要以推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整体改革为内容,弥补原有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形成较为完整的,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相关策略。学校健康促进教育是健康促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延伸,是以体育活动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的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策略。依据健康促进理论,以体育活动为手段,通过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科学的体育教育环境,提供合适的体育健康服务,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最终获得健康的体魄,并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随着健康促进教育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学校必须要建立起以健康为目标的体育健康教育体系,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健康的科学的体育教育活动,创建健康的舒适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健康促进的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在健康促进的实践中养成健康生活行为,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健康人才。

作者:杨清华 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林莉,孙仕舜,董德龙.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8:71-74.

[2]陈海燕,杨燕,吴念.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学校体育应对措施[J].浙江体育科学,2012,04:56-59.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增加教学的直观效果,激发幼儿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幼儿对语言和文字的认知能力还较差,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初期。因此,我们负责幼儿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抓住幼儿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便提高幼儿对健康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幼儿十分喜欢直观、形象、动态的健康知识信息,喜欢在人机互动的活动中汲取新知。”我们教师必须利用好幼儿的这一特点,科学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资源的动态展示,利用白板的人机交互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小小火炬手”的教学时,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安排了火炬传递的环节。教师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图片展示,让幼儿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图片的刺激感知火炬传递的方法。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让幼儿彻底明白火炬传递的规则,教师让幼儿到前边通过课件演示火炬传递方法。幼儿通过对课件的使用,逐一展示了火炬交接、原地传火炬、接力传火炬、小小火炬手等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幼儿自己的展示,尤其是通过人机互动,更能有效地激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使他们深刻理解了火炬所代表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生活课程资源自制玩教具辅助课堂教学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健康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幼儿都喜欢玩玩具,也喜欢自己制作玩具。”我们幼儿健康教育教师更应当利用好幼儿的这一优势特点,科学整合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资源,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玩教具。课上利用教师或者是幼儿制作的玩教具辅助课堂教学,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要求幼儿在展示过程中边展演边讲解。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幼儿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综合提高幼儿的健康素养。比如,在进行“玩飞盘”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玩玩具的特点,提前布置任务,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飞盘。几天后,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游戏环节,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飞盘进行游戏活动,可以是头顶飞盘走一走,双腿夹着飞盘跳一跳,把飞盘抛出去再接住等等。为了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大组,进行飞盘大战游戏。每个小组成员分成两组,相距4米面对面站着,在教师发出口令“开始”时,幼儿将飞盘抛向对面的本组同学,以此类推,看哪组先完成抛飞盘任务,教师对完成得好的组进行肯定。同样还可以设计飞盘过河、飞盘回家等游戏环节。通过小游戏活动锻炼了幼儿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让幼儿体验学习健康知识的重要性,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利用多媒体等电教媒体设备优化教学方法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第个幼儿的特点,在一个班上,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实践证明,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师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3、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三、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幼儿处境。3、支持幼儿。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五、创造一个能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环境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要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幼儿品格,除应当在幼儿日常教育中观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用耐心和关心去影响孩子,通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其次应当关注幼儿的负面情绪反应,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三、构建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教育性原则

是指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社会精神文明的特征,以及它的时代性和进步性。所以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中的人与事的不满言行、错误观点甚至敌对情绪与态度,教育者不应随便附和他们的观点和思想情感,而应该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明辨是非,帮助他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排除各种心理困扰、解除心理问题症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迪和共产主义人生理想的教育。可以说,教育性原则比较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贯彻教育性原则,要求做到: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和观点作指导,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有选择的借鉴西方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能照搬照抄。其次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结合起来,使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思想觉悟的培养与提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发展。再次,重视正面的启发教育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远大理想。

二、全体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直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确立与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是与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客观条件和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惟有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如果只是面对个别学生,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即便是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维护受到忽视,结果新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从而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另外,面向全体的原则还基于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带有普遍性,相应的,其心理需求也具有共同性,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用集体的方式进行。当然,面向全体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忽视个别。实际工作中,还要考虑在实施这一原则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效益。

贯彻全体性原则,应注意:首先,教育者要了解和把握所有学生的共同需要,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的所有活动;另外,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三、差异性原则

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贯彻差异性原则,首先是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习差异、思想差异和心理差异等等;其次是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灵活采用不同方法、手段和技术,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等,具体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再次是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提炼,增强个别教育的实效。

四、主体性原则

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而直接地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主体性原则要求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处在被动的地位,教育就成为一种强制,变得毫无意义。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要达到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这一活动,此目的方可达到。另外,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学生追求的需要得到满足。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做到: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都要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现实生活和存在的问题为基准,以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提高为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助,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也不能替代学生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五、整体性原则

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的目的。从社会价值取向看,它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学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而人的心理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而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协调性等综合因素出发,全面把握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来采用相应的教育与辅导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富有成效,更有意义。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做到: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教育活动时刻要关注学主人格整体的完整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要从整体、全局、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把内外因、主客观、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诸因素综合起来;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与辅导要采用综合模式,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和技术。

六、保密性原则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1.1健康教育的内容

根据疾病的种类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执行单,执行单的内容包括:入院宣教、专科护理宣教、检查告知、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相关的健康知识等。具体内容有教育方式、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和家属、宣教时间、护士签名、效果评价、评价时间、护士签名等。

1.2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按照执行单的内容,采用传统口头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家属存在的问题给予随机指导,执行情况根据患者的意愿而定。试验组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使用健康教育路径执行单,在患者入院后的不同阶段,采用口头式宣教、书面资料、图文照片及床边示教等方式,每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化、个性化及持续性的护理健康教育。

(1)手术前

给予入院宣教告知,介绍床位医师、责任护士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给予专科护理指导、饮食指导、术前功能锻炼、预防呼吸道感染等。责任护士根据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宣教,如术中配合注意事项、有效深呼吸、术后预防打喷嚏的方法、放置引流目的与注意事项、术后表达疼痛和减轻疼痛的方法等。护理人员应督促、辅导患者或家属,按时执行并及时行效果评价。

(2)手术后

根据手术与疾病的特征,介绍术后活动的目的、方法,手术及麻醉后不适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咳嗽时保护切口的方法、饮食指导等。责任护士在宣教时,对患者疑惑的地方应反复讲解,突出内容的连续性,让患者或家属在治疗期间获得系统性行动指南,准确理解临床护士传达的指导信息,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健康服务。执行效果评价,不足者给予强化教育。

(3)出院

康复及出院指导,包括术后肢体功能锻炼、饮食指导、伤口的护理、用药指导、特殊护理指导、复诊告知等。要求患者能够复述内容,回家后执行,出院后1~2周内给予电话回访。

1.3效果评价

宣教后,两组患者分别在执行单的效果评价栏如实填写掌握情况,结合病历每月统计分析,以临床观察与患者回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项考评内容均施行3个等级评价制,包括掌握、部分掌握、不理解,并从多个方面观察患者对健康教育宣教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工作满意度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对照组8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为51.61%,试验组125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为80.65%。试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6,P<0.05)。

2.2健康教育宣教知识掌握程度情况比较对照组70例患者掌握了健康教育宣教知识,掌握率为45.16%,实验组115例患者掌握了健康教育宣教知识,掌握率为74.19%。试验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5,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个人行为。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系统性不够,无论是知识量还是认知程度均已无法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不能充分发挥患者或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且宣教方式多是采取口头教育的方法,患者或家属难以将所有内容理解记忆,导致执行力欠缺,达不到宣教的目的。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患儿来我院门诊就诊时,对于愿意加入我科微信群的患儿家长,由我科门诊护士负责将患儿的家长加到微信群并指导其使用微信功能。之后,家属带领患儿在我科办理住院登记、预约手术时间,观看我科制作的小儿腹股沟疝健康教育宣传片,随后可离开病区,术晨7:00办理入院手续。

2实施微信教育

由5名责任护士根据所分管患儿的具体情况发送健康教育内容和提醒微信,根据患儿家属反馈信息及时指导;对于无信息回馈的患儿家属,电话提醒查看微信。术前1d16:00发送微信,内容包括晚餐的选择、禁食水时间、避免感冒等。手术当日9:00发送术后注意事项、观察要点、进食时间及食物选择、药物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出院当日8:00发送活动注意事项、药物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复查时间、专家坐诊时间等。术后1周微信提醒复诊及问候,患儿家属有疑问可随时微信咨询。

3评价方法

①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调查内容根据健康教育内容设计,主要包括:饮食、活动、药物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等10个条目,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对计0.5分,选错或不选均不计分。总分4~5分为知晓,2~3分为部分知晓,0~1分为不知晓。于出院前发放问卷,发放问卷752份,均有效回收。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包括因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的手术延期、伤口感染、阴囊血肿、伤口渗血。2结果出院前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700人,部分知晓41人,不知晓11人;因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延期手术1例,阴囊血肿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7%。

4讨论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1.1一般资料:对妇科2012年1~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按床号顺序分为实验组(1~16床)和对照组(17~32床)。在收治患者时采取入院先后顺序按单双号进行安置床位,单号安置为实验组,双号安置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评估病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有效的整改措施。两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查找影响病房标准化管理的原因:①护士在工作中没有全局的观念和管理的意识,最高的要求是完成每班的工作,忽视了病房管理;②晨间护理质量差,忽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③入院时接待不热情、态度生硬,未介绍物品放置位置、设施配置及使用方法、探视制度、与主管医护人员联系的途径、未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未讲解或指导患者和家属阅读相关规章制度等造成患者和家属不配合病房管理;④巡视病房次数少,未对患者进行监督和指导。

1.2.2制定改进措施:①入院时态度亲切、称呼恰当,能使患者尽快消除陌生感,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介绍住院环境、设施配置及使用方法、探视制度,介绍物品放置位置并主动帮助患者将物品放置到位;②晨间护理时首先询问患者夜间休息情况、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活动及饮食,按照晨间护理标准完成每日的晨间护理。指导患者和家属主动进行配合,共同保持病房整洁、安静。③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病房管理相关知识,培养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根据护士长每日检查两组病房管理质量、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进行检查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检查的质量对个人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根据护理工作的完成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先进个人评选。④护士长在巡查时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保证环节质量。⑤护理人员对所管的患者经常巡视,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觉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强了自护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⑥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除加强业务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外,需有高度的责任心,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从内心配合病房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1.3评价效果指标:①床单位整洁,各种物品放置到位,环境安静、安全。②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疾病认知。③患者对护士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中患者的满意率测评采用我院制定的行风评议卡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主动参与病房管理,病房的标准化程度、掌握疾病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疾病认知、对住院满意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护士要掌握整体护理的观念,领会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对于眼病患者的重要性。护士除应掌握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教育学和其他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明确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和适应能力而开展的护理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传授其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让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促进患者病症康复和预防复发,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实现情感交流,从而了解患者的健康需要、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2健康教育

2.1手术前健康教育

眼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眼病患者多有思想顾虑和紧张心理,常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而影响以后的生活,因此,必须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满足患者被关注的欲望,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了解手术前用药和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解除患者的疑惑,缓解其不安与恐惧心理,纠正其存在或潜在的紧张恐惧意识。对于伴有糖尿病、心脏病、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白内障、青光眼或眼底疾病患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方式多交流、做好宣教,使患者心情放松,避免患者因精神紧张而造成血糖、血压较大波动及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使血中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多、造成血糖升高;对于伴有血脂高的眼病患者,要指导其进食低脂、易消化、低糖的食物,多食用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对于文化层次低、认知功能和视力、听力、记忆力均下降的老年眼病患者,要反复向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交代,多交流、多举例说明,尽量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思想有所准备,以减少因精神紧张而诱发心梗,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眼压及全身情况,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2.2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与健康指导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眼压变化,观察有否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情况,告知患者术后24h内禁止下床活动,不能剧烈咳嗽和用力大便,要保持心情舒畅,排除烦恼,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肃静;嘱患者术后当日进流食如米汤、蛋汤、牛奶、豆浆等,然后逐步改为软食、普食,多吃水果、蔬菜;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咳嗽,并为患者指导示范做深呼吸、吞咽动作。对于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密切注意其血压变化,注意有无头痛症状,嘱其饮食不能过饱、不能吸烟,充分休息;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有无心慌、气短、出汗、全身无力等低血糖现象;对于某些病情稍好一些就不遵医嘱、护嘱的患者,要告知其病情复发和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护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活动,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要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以达到患者术后尽早康复的目的,既要为患者减轻痛苦、又要减少费用开支,如对特殊患者可采取一对一式教育,对同种疾病患者可采取分组式教育;对单眼手术患者可采取实物教育、阅读宣传手册教育、示范教育等,对双眼手术患者采取讲解、举例说明教育等,语言要形象、生动。

2.3出院健康指导

对于已治愈即将出院的患者也要开展健康教育,可采取反复交流,发放宣传单、小册子等书面文字材料等方式,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是防止病情复发的关键,指导患者了解出院后病情复发的症状、体征,以便及时复诊;嘱患者养成避免疾病复发的良好习惯,如禁烟酒、避免过劳、保持良好情绪等。

3体会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度过,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一个小学生最初在课上捣乱,可能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如果教师重视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进而调整自己和班上同学与这位学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给这位学生以积极的关注,并不失时机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合理方式是什么。很快,这位学生课上捣乱的那些行为问题不见了,而变成一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相反,如果以传统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这位学生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这位学生很容易就被纳入坏孩子的行列。而且由于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没有被觉察和得到满足,他将免不了还会继续捣乱。久而久之,由于长期被当成坏孩子,这位学生也就会自认为是坏孩子,并真的捣乱起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小学校开展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与好评。根据几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我们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

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97年我校参加了北大儿童心理学系许政援教授主持的《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因素的研究、鉴定与培养》。在许徐教授和中科院心理所专家的指导下,对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智能、认知、个性、社会交往等70项测试与调查,对个别心理障碍明显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和训练。我们还建立了充满温馨气息的心理咨询室--"向大自然敞开心扉"。

在70项测试的基础上,我们又和美国宾法夕尼亚大学合作,在俞大维博士的指导下,筛选出48名同学,征得本人和家长的同意,分为四组,由我校两位经过培训的年轻教师从98年9月11日开始"乐观人生课程"。经过半年的培训,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同学明显感到自信心增强,心理承受水平提高,开始能够进行一定的情绪调节。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心现健康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生机,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心理健康教育仅对一部分发现问题的学生有点为时已晚,应面向全体,防患于未然。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一、研究的目的与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3、学会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神奇效果。

4、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了解一些评价他人的技巧。

5、学会和谐地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培养良好的个性。

6、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二、设计研究方案

1、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针对自己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地选择教材内容,开展组内研究。

2、根据年龄段,选择切入点。由于学生的年龄段不同,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就各个相同。因此,我们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以心理导向教材为依托,我们选择了低年级:《你能坚持多久》、《聪明的我》。中年级:《了解兴趣》、《怎样看待他人》。高年级:《尊重他人》、《寻找快乐》这六课书进行了全校的专题研究。

三、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讨,我们达到了这样一种共识: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是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l、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潘东辉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法:首先放起轻松优美的音乐,然后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款款而谈:"同学们好!伴着悦耳的音乐,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了轻松愉快的小学生心理导向的课堂,谁愿意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或最喜欢的学科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你的欢乐……"这样,使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老师。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如六年级的《寻找快乐》一课教师播放了一段配乐故事《国王与农夫》,听后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国王"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而一贫如洗的农夫整天在地里干活却觉得非常快乐呢?这正是这节心理健康课要讨论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文,反复思考得出:国王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它欲求过高,而农夫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经常想着那些比自己还不幸的人。从而使学生悟出了寻找快乐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欲求"。

3、激烈地争论,在雄辩中明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明辨道理。如在四年级《怎样看待的人》一课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了这一方法。首先教师播放了一段录像,然后让学生针对片中的"小刺头"对小组长小明的评价:"臭美,不关心同学,不爱帮助人,批评人粗鲁、骄傲。"展开激烈地辩论。正方、反方各自举出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也是各抒己见,相持不下。那么到底哪种意见是正确的呢?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来到"智慧泉"边的森林里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即将报考杂技学校的小猴子写评语的。(小动物们给小猴子写鉴定,既看优点,也看缺点)这时再引起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讨论:"小刺头"对小明的评价有没有片面、偏激的地方呢?经过讨论,孩子们的认识像无数条上溪汇入江河一样走到了一起。从而得出:①评价他人要从事实出发,既看优点,也看缺点。②不能从自己的好恶去评价别人,要客观、公正。启思明理水到渠成。

4、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相结合,产生情感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实话实说"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扮演主持人、特约佳宾、观众,模拟生活情景,实话实说,坦白内心。孩子们那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赞美与致谢;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歉意与忏悔,催人泪下。这一课在五年级连讲了三个班,每到这个环节都出现了高潮,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都有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花,真正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5、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导向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四年级《尊重他人》和五年给《寻找快乐》的教学中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同学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总结出了一条条评价他人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找到了寻求快乐的心理防卫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换个环境;降低欲求;幻想成功;肯定自我;转移注意等等。使学生明确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界上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6、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如: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的最后,老师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朝夕相处的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让我们在这千禧之年到来之际,把忧愁、烦恼留在旧的一年,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境,朝气蓬勃,携手走向新世纪。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7、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寻找快乐》一课中,一个男孩子勇敢地讲述了自己心中最隐秘的故事,他说:"我父母在我四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可是他们一直瞒着我,前几天才告诉我。听了以后,我非常地恨他们,躲进了自己的小屋不理他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快乐与不快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况且离婚是他们俩大人的事,并不说明他们不爱我,再说还有大姑疼我,我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听着这个孩的内心独白,老师热泪盈眶,充满深情地对他说:"你真是个敢于面对生活、勇敢、善于调节自我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今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会勇敢乐观地面对,蔡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愿意做你永远的朋友!"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坚信,这一刻将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老师真挚的话语,同学热烈的掌声将永远激励他战胜困难的勇气。

8、精心设计的结束语,升华、启思、充满激励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总结式。例:《怎样看待他人》"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一位曾有几千名科学家参与的登火星计划中承担重任的华人科学家说过:"人才最重要的是合作精神。未来社会的创造,需要我们在各方面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他人,正确地看待自己。"

②期望式。例:《尊重他人》"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日寒。"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交往中尊重他人,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赢得更多的朋友,人人做受大家欢迎的人。

③启发式。例:《了解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同学们,现在的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基础,让我们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出示投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④祝福式。例:《寻找快乐》(伴着"祝你平安"的乐曲)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不平之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你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你就要降低欲求,寻找快乐;当你不被别人理解受到委屈时,你就要转移注意,消除烦恼;当你考试没考好时,你就要对自己说,不要紧,下次再努力。这样你就会心里充满阳光,脸上绽出甜蜜的微笑。请记住: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老师衷心地祝愿同学们: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愉快健康地成长!

四、总结与讨论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心理健康课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知、体验、明理、反思、迁移、运用的过程,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平等性原则。我们要求老师在课上与学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如: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的最后,老师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朝夕相处的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让我们在这千禧之年到来之际,把忧愁、烦恼留在旧的一年,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境,朝气蓬勃,携手走向新世纪。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2、尊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言行,呵护学生的人格。

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

4、参与性原则。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心理训练全过程。

5、目的性原则。心理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学生原有心理水平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疾病基础知识情况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预后等内容。心理教育此类患者病后大多有不良的心理反应,初期多表现为焦虑,易激惹,后期则出现抑郁,悲观等情感障碍,因此,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很有必要。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健康行为是指朝向人类健康期望且客观上有利于健康的行为[4]”,如合理膳食、规律的作息等。合理膳食:为控制体重,降低血脂、血压,嘱其低盐清淡饮食,盐每日低于5g;食材搭配应少荤多素。在烹制方法上也应有所约束,如烹饪食物时少用盐或酱油淹渍,少用焖、炒、炸、烧等方法,尤其是油炸。多用炖、煨、蒸、煮、熬、凉拌等方法。炒菜时,要严格限制食用油用量(20~30g),不能太油腻;多食水果、蔬菜等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后再活动,以减少血液粘稠度,以利血液循环;建议多食用一些有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洋葱、绿豆、苹果等;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嘱其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嘱其戒酒,如果难以戒断,应严格限制每日酒精的摄入量(20~30g)。但应绝对禁止长期大量饮用各类酒水或含酒精的饮料。嘱其严格戒烟。起居训练:制定作息计划,形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鼓励参与社交活动,或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利自身康复。遵医行为:指导患者严格遵从医嘱,合理、按时、按量服药。如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经常自测血压并坚持服药,禁止自行随意减少或增加药量。合理利用社区保健服务:定期测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严密观察自身动态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潜在危险。统计分析组间样本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结果显示,干预组复发2例,复发率3.2%,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22.4%,经统计学处理(χ2=10.0874,P=0.0015),两组复发率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健康教育对降低脑梗塞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见表1)。

3讨论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48例,均为女性。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8.3±5.5)岁。这些患者在本院组织的病理检查中都被确诊为乳腺疾病,均需开展乳腺手术。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7.05±9.79)岁,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8.75±9.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额外的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具体情况如下。

1.2.1建立持续健康教育团队

持续健康团队主要有护士长、护理组长以及相关护士组成。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乳腺疾病健康教育专门培训,使患者可以对乳腺疾病知识熟练掌握。人员选择,主要使用考核方式。

1.2.2热情的教育态度

患者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热情接纳患者,把医院的治疗设施以及优秀医生情况对患者和其家属介绍清楚。消除患者入院治疗的恐惧的心理,快速适应医院环境,促进治疗的开展。与此同时,提供患者相关的咨询必要资料,主要是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对疾病认知情况。

1.2.3开展手术前、后的教育

术前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手术方式以及过程需要怎样配合医生等,让患者对医院设备以及医师的技术进行了解,可以增强其接受治疗的信心。在患者进行手术后,要及时告知患者怎样才能加快手术后迅速恢复,快速缓解因为手术带来多种不适。

1.2.4术后住院期间的护理教育

安排护理组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每月进行1次,主要内容是医师与护士为患者讲解乳腺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疑问耐心解答。每个月进行1次患者间互动,目的是让患者间有充分的交流,可以分享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心得,不同程度上使得患者信心提升。交代患者出院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开展健康教育内容的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掌握方面的情况。对于护理后的并发症出现和在医院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于不同时间点的ISQ值运用方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对相关疾病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等都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持续健康护理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支气管哮喘;儿童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慢性肺部疾病。哮喘的病因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1]。哮喘可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婴幼儿哮喘发病率明显上升[2]。为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复发、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对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8月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也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08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均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年龄1~12岁,男58例,女42例;其中,有过敏性诱因的82例,有感染性诱因的15例,无明显诱因3例。

2健康教育的方法

2.1口头教育

向患儿家长讲解哮喘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哮喘与遗传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患儿一般多为过敏体质,有的患儿还具有哮喘家族史,同时,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作性又受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如外在过敏原、感染等都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有直接的影响。让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2书面教育

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挂图、黑板报等形式在病区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教育,使其对哮喘的发生原因、用药知识、发作时的处理及预防有初步了解。

2.3示范教育

利用工休座谈会,播放哮喘相关录像,反复示范、耐心讲解,教患儿及其家长练习呼吸运动,以强化膈肌呼吸,达到有效呼吸的目的;手把手教患儿及其家长在疾病缓解期正确运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以控制哮喘。

3健康教育内容

3.1发作时教育

发作时应让患儿卧床休息,抬高床头40°~60°;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病房内应光线充足,要开窗通风换气,且病室内不放置花草,以免加重哮喘发作[3]。鼓励患儿做缓慢的深呼吸,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在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时,嘱咐患儿张嘴深吸气,使药物尽量多地吸入支气管,然后慢慢呼气,并及时遵医嘱用药,避免哮喘剧烈发作。

3.2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选择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等,能帮助修复因哮喘而受到损害的肺泡、提高抗病能力,忌食鱼、虾、蛋及辛辣食物等。

3.3预防知识教育

研究表明,运动锻炼在哮喘患儿中是安全有效的,根据陈利民等[4]的报道,指导患儿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可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疲劳过度、淋雨受凉或精神方面的刺激,以防哮喘发作;教患儿及其家长确认哮喘发作的诱因,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如吸入粉尘、羽毛、棉花、食用鱼、虾、蛋、奶等;指导家长辨认哮喘发作的早期征象,如刺激性干咳、连打喷嚏、流泪、胸闷等先兆症状。

3.4心理卫生指导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需长期用药,加之家长的溺爱,患儿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孤独、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缺陷等,因此,要鼓励患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克服自卑情绪,培养良好的个性,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焦虑等诱发因素。

3.5出院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及患儿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停药,应正确使用止喘气雾剂,并定期复查;止喘气雾剂应随身携带,一旦出现发作先兆,立即喷吸,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居室环境要注意清洁,房内力求简单、被褥经常换洗,以降低室内尘螨的浓度[5];日常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受凉,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遇有呼吸道感染应及时诊治。

4结果

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健康教育后,知道儿童哮喘可防、可控的97(教育前63)人;了解诱发哮喘危险因素的97(教育前38)人;主动采取措施、积极求医、减少发作次数的94(教育前57)人。

5讨论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不仅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6],如何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是研究的热点。现代医学认为,哮喘的预防重于治疗,治疗哮喘的目标是控制哮喘而不是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7]。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哮喘防治的知、信、行的程度,懂得了哮喘病因的消除和控制方法,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自我监护疾病的能力,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哮喘需要长期、规范地坚持使用药物,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单独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则无法达到长期、稳定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观察最仔细,掌握相关哮喘病防治常识后,能及时采取措施,使病情得到及时的控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提示,正确的健康教育对缓解病情、预防复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和新明.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32,72.

[2]刘贺临.GINA方案加服糖皮质激素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28-30.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3,42(2):101.

[4]陈利民,徐琳,张美兰,等.儿童哮喘的心理治疗与保健[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3):121-122.

[5]王明英.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