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

成长教育论文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新课改,新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努力探索生本教育的实践途径,把生本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 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本,而且在整个体系上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认为“教育的要义,最终不是着眼于自己如何聪明,而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本质――让别人变得更为智慧”,进一步强调了教育职能和学生本体两者的高度统一。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语文教师作为传承文明、讲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育主体,就更应该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束缚,把生本教育理念纳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生本教育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流“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育教学不再过分注重“死”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活的知识”的运用,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建立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转变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更新教学理念的情况下才能适应生本教育的需要。

二、 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完美其人生。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现代文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仅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更丧失了理解文章的能力。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研究、讨论,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更好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就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变成学生“天性学习”的辅导力量,不做“执鞭”的“耕民”,而成为真正的“生命的牧者”。教师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走出旧的教学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天性张扬的平台,既革新更要革心,做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发掘者、操作者。不要“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角色,才能实现教师的解放,学生的解放,教育的解放,才能体验到“阵痛后的快乐”。

三、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固然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决不能理解为教师就可以完全不讲了。如教授《永遇乐》,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元宵节上你分别读出了怎样的李清照,请大家按如下形式展开思路,组织语言:“我读出了的李清照,是通过词中的(句)看出来的,尤其是此句中的 (字、词)更能表现她的心境,因为……”。这样的问题既有教师的精心“预设”,又能让学生有主动的“生成”,可见教师不是不“讲”,而是重在研习思路的梳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多下功夫,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和“导”相得益彰。

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本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合作体现了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需要构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还是教授《永遇乐》:“在对文本内容探究后,对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了解后,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花,一种颜色,一支乐曲来形容李清照,你分别会选择什么,请简要描述。”这个问题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又可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既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注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教学。

学生学习语文,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而教又是为学而存在,为学而服务的,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平等意识,变“教师权威者”为“师生共同提高”,努力使“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①周艳玲、邵琛琛著《“生本教育”理念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第3期

②《生本教育的概念和特点》[EB/OL].省略/List.asp?ID=933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以下是我的报告的课件的内容:

重视家庭教育,好好经营未来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培育心灵

2.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家长要帮助孩子化解不适应,但绝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随从。

思考:

你能有效地陪伴孩子的还有几年?

孩子18岁的时候你希望他寸步不离你还是希望他能独立生活、顶天立地?

孩子已经到了叛逆期,怎样安然渡过?

二、给家长的几条建议:

1.请不要唠叨,坚持“说一遍原则”。

不断催促的结果:孩子会知道妈妈会不断提醒,等她发急了我再做不迟,之前的提醒没多大实际意义。到最后,真正来不及的话,妈妈还会帮我。

2.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起码要营造一个没有暴力的氛围。

父母吵架对孩子来说是一件让他毛骨悚然、噩梦连连的事,恐惧可能伴随他一生;

父母吵架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父母吵架让孩子潜意识里对婚姻没有向往。

不要在孩子面前喊累,不要在餐桌上大骂社会。

3.在孩子看书、学习时不去打扰他

4.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让孩子承担应承担的责任。

当你要帮助孩子时首先要思考:我的行为是不是让他自己更强大。

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看管,独立生活在社会上,自我管理能力又从未建立起来,心智没有成熟,这是家长置孩子于危险境地。这是因为父母没有远见,不负责任,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放手。

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并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5.出现问题时先考虑孩子的感受

孩子闯了祸,你要坚定地对孩子说:“这不是你一个人事,这是我们大家的事,我们一起来面对,好吗?”

作为父母,当孩子向我们诉说时,我们通常根本就不问他发生了什么事,自顾自地跟孩子讲一通大道理,这些话称为“正确的废话”。结果只是孩子跟你的距离越来越远。

6.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跟孩子交流,千万不能应付他。

在与孩子沟通前,心里默念:我在这里。

不管多晚回到家,多累,都要先和孩子聊聊天;如果孩子睡了就去摸摸他的脸,拍拍他的头……

父母不懂孩子,再多的陪伴也是丢失。

7.别抱怨,只鼓励。

你不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都不要说;你希望孩子成为的,就不断地重复。

你所抱怨的都会成为现实,你希望的全会落空。

8.成为爱学习、爱反思,善于控制情绪的榜样。

方法单一,只因为学习不够,准备不足。想一想,你为孩子读过几本书?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当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你就是在改写家族的社会遗传密码。

结论:

1你的孩子是你四十五岁以后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2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得到父母的无条件的爱,就算犯错也会被接纳,在一个平和的氛围中改错,并且能得到必要的帮助。

3父母亲的头衔一辈子没有下岗的时候,好父母的评价标准也要用一辈子时间来考核。

推荐四本书: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规矩与爱》、《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健康成长的杀手锏

 

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多种多样,人们一致强调学校和教师对幼儿教育影响的重要性及主导作用,但却常忽视了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杀手锏~~~家庭教育。

研究证明,人生的头六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六岁以后所有发展阶段的总和。而早期教育与其说给孩子许多东西,倒不如说是让孩子失去许多东西。为了不让孩子失去更多,这就要求提高家庭教育素质。因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素质左右着孩子的未来,也是影响他一生的、最重要的老师。

那么,父母该如何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呢?众多学前教育专家指出: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中,捕捉儿童身心发展各个阶段的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经研究调查显示:“人对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小到几乎觉察不出的事,都具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则要求甚严和细心,具体来说家庭教育要做到以下十戒:

一:不要瞧不起孩子。有时候家长也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到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三:不要贿赂孩子。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四: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有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孩子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幼儿教育论文,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五: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核心期刊。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六: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明,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八:不要纵容孩子。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自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更不要对孩子说反话,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还很弱,若在他犯错误时说反话则会误导孩子,使他遵循、认可“反话”。

十: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假如你希望一个2岁的孩子同5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应极力践行这十戒,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发展,有个美好的未来,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这就要求父母应充分认识孩子的性格特点,充满爱心,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个孩子。为了孩子,做到这十戒,我们又有何不可!为了孩子的未来,提高家庭教育的素质,利用好这个杀手锏,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校长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统帅和灵魂,其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思想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等各种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质量和前进速度。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学校的比重远远大于城市,因此,农村学校的发展水平反映和制约着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但作为学校的领头雁,农村学校校长的整体素质如何呢?这个特殊又至关重要的群体的现状怎么样?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校长的整体办学水平?这些都是教育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参与了省级重点课题《贵州农村中学校长现状调查研究》的研究,通过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市区部分农村中学校长进行抽样调查,认真分析和研究农村中学校长的发展现状,以期加深对农村中学校长的认识和了解,积极探求一条加快其专业化成长的思路和途径。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市区62位在职校长、副校长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正校长21人,副校长41人。

2、研究内容:农村校长的年龄、族别、学历、政治面貌、工资、工作时间、家庭等情况;参加专业培训、课题研究、和业余生活等情况;并重点就校长的才华、业绩、困惑、烦恼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重点采用了抽样法、访谈法、问卷法和统计法。

二、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

(一)、队伍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

30岁以下的8人,占调查总人数13%;30―40岁35人,占调查总人数56%;40―50岁17人,占调查总人数28%;50岁2人,占调查总人数3%。总的来说,农村中学校长的年龄结构年青化,中青年校长占了大多数,学习和提高的空间还比较大,当然更需要不断成长和不断成熟。

2、学历结构

调查表明,本科学历25人,约占总人数的40%;大专学历35人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约占总人数的57%;中师学历2人,约占总人数的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历层次基本达到,但仍显底蕴不足,第一学历为本科和专科的比例较少,如按初中教师提高标准来说,有大部分校长的学历还需要提升,专业知识素养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

3、职称结构

调查表明,中高职称4人,约占总人数的6%;中一职称38人,约占总人数的62%;中二职称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小高职称6人,约占总人数的10%;小一职称4人,约占总人数的6%怎么写论文免费论文。从职称来看,中高职称占了78%,说明农村中学校长的职称水平较高,但初级职称的比重触仍然不小。

4、民族结构

汉族51人,约占总人数的82%;少数民族11人,约占总人数的18%,涉及仡佬、苗、彝、土等民族。遵义市有几个民族自治县,汉族校长占了主流,少数民族校长的比例也较大。

5、政治面貌

共产党员51人,约占总人数的82%;非党人士11人,约占总人数的18%。校长重视政治修养的培养。

(二)、校长素养及待遇情况

1、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参加过科研课题人数为24人,约占总人数的39%;没有参加过科研成果课题人数为38人,约占总人数的61%。大多数校长没有参加过科研课题研究,更不用说老师了,说明农村科研和教研工作存在较大问题,必须加强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

2、情况:

平均一年/篇为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二年/篇为28人,约占总人数的45%;三年/篇为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未明确为14人,约占总人数的23%。从情况看,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农村校长规划思考、总结反思、感悟创新、经验推广等的主动性不够,意识和能力不强。

3、工资待遇:

调查表明:月薪1500―2000元为16人,约占总人数的25%;月薪2000―2500元35人,约占总人数的57%;月薪2500―3000元9人,约占总人数的15%;月薪3000以上为2人,仅占总人数的3%。从整体工资待遇来看,农村校长工资水平偏低,这也较大地影响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研中,我还深入对抽样校长的工作时间、身体状况、业余时间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并重点就校长最能展示才华工作、最得意的业绩和最困惑、最烦恼的事等内容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表明,农村校长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业余活动单调等现象,困惑和烦恼集中表现在工作和心理压力大、待遇低、资金不足、教师不配套、办学条件差等方面。

三、农村中学校长队伍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通过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我市农村中学校长整体年青化,有较强的精力和干劲,发展的后劲和空间大;工作务实,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上,工作强度大;敬业精神强,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但无庸讳言,就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学校长整体队伍现状而言,其发展和成长的任务还很艰巨。

1、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市农村学校的条件普遍艰苦,除地域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不高外,还伴随着教育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缺口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师资数量和质量差缺等诸多人为因素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致使办学效益不高,社会影响不大,校长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不足,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体素质有待更进一步提高。在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同时,对校长继续教育的培训不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校长,参加理论研讨和管理实践提高培训的机会不多,有的参加过岗位培训后,就没有参加过其它提高培训,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得不到更好的提升。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办学思想陈旧,这是制约学校发展和校长成长的又一个“瓶颈”,办学要有思想,教育要有创新,这些都与科研分不开,不潜心研究教育,只会吃老本,只会苦干蛮干是不行的。要重视学历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升,进一步增强校长的办学底蕴。

3、职业倦怠倾向较为严重。辛苦勤奋,得不到对等的理解;努力付出,得不到对等的认可;高风险高压力得不到对等的待遇;发展前景茫然;成就感不足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农村校长职业困惑和倦怠的诱因。同时,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校长事业激情不高;由于缺乏流动机制,在同一单位工作时间过长,校长的工作热情不足;由于缺乏监督检查机制,校长工作责任感不够等等,凡其种种,农村校长的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得到关注和重视。

4、管理和办学环境亟待改善。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但在实现中,校长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和影响,使其不能更好地兑现教育思想和管理意愿。学校和校长的行政化倾向越来越大,行政、社会事务过多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影响了校长对教育发展的专注性;教育体制、机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严重地束缚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人事、工资改革,职称评聘等教师核心利益致使管理矛盾凸显,工作难度大,校长被推到风口浪尖;农村地区对教育认识不够,对教育重视不够,家长松懈,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矛盾较大,校长的办学精力受较大制约等等,办学环境给农村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5、学校的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因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资金缺口大,教育投入不够;设施设备差缺严重,有的维持常规的教学秩序都困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学科不配套,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怎么写论文免费论文。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办学水平,校长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加快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和途径

农村学校和农村校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加快农村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是农村教育能否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1、建立校长培养机制。作为“一校之魂”,校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影响学校发展。要建立较为完备的校长培养制度,将校长继续教育纳入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校长培训不但要提升理论,更要实践指导,要把理论研讨与挂职学习结合起来,彰显办学思想,提高办学效率;校长培训还要在事业心、责任感上下功夫,培养校长的职业精神,能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一定会充满工作热情的。

2、建立校长激励评价机制。实施“名校长”工程,大力推行校长职级制,弱化校长的行政级别,彰显其职业化功能;逐步提高农村校长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不断增强校长的职业成就感,坚定其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对校长的督导、监管,提高校长过程管理的水平。

3、建立校长合理流动机制。实现镇乡流动,甚至可以尝试县际交流,引入更多办学活力,优化办学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互补;进一步健全完善用人制度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减少行政干扰,真正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思想,让有真才实学的校长有目标、有盼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环境。引导校长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诊断,深化和规范细节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4、努力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加大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城乡均衡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科学合理地给校长放权,给予更多的办学自主,充分发挥其管理智慧和工作积极性;形成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整治的长效机制,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尽可能帮助校长清除外界影响;突显学校的育人功能,减少学校行政性和社会性事务,让学校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稳定的同时重视发展,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

总的来说,作为学校发展的“舵手”,农村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还需要提高,推进其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道路还很曲折和漫长,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不断强化培训、理顺机制、创建环境、加强督导、激发斗志,快速提升校长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实现学校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努力奋斗。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校长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统帅和灵魂,其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思想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等各种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质量和前进速度。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学校的比重远远大于城市,因此,农村学校的发展水平反映和制约着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但作为学校的领头雁,农村学校校长的整体素质如何呢?这个特殊又至关重要的群体的现状怎么样?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校长的整体办学水平?这些都是教育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参与了省级重点课题《贵州农村中学校长现状调查研究》的研究,通过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市区部分农村中学校长进行抽样调查,认真分析和研究农村中学校长的发展现状,以期加深对农村中学校长的认识和了解,积极探求一条加快其专业化成长的思路和途径。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市区62位在职校长、副校长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正校长21人,副校长41人。

2、研究内容:农村校长的年龄、族别、学历、政治面貌、工资、工作时间、家庭等情况;参加专业培训、课题研究、和业余生活等情况;并重点就校长的才华、业绩、困惑、烦恼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重点采用了抽样法、访谈法、问卷法和统计法。

二、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

(一)、队伍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

30岁以下的8人,占调查总人数13%;30―40岁35人,占调查总人数56%;40―50岁17人,占调查总人数28%;50岁2人,占调查总人数3%。总的来说,农村中学校长的年龄结构年青化,中青年校长占了大多数,学习和提高的空间还比较大,当然更需要不断成长和不断成熟。

2、学历结构

调查表明,本科学历25人,约占总人数的40%;大专学历35人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约占总人数的57%;中师学历2人,约占总人数的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历层次基本达到,但仍显底蕴不足,第一学历为本科和专科的比例较少,如按初中教师提高标准来说,有大部分校长的学历还需要提升,专业知识素养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

3、职称结构

调查表明,中高职称4人,约占总人数的6%;中一职称38人,约占总人数的62%;中二职称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小高职称6人,约占总人数的10%;小一职称4人,约占总人数的6%怎么写论文免费论文。从职称来看,中高职称占了78%,说明农村中学校长的职称水平较高,但初级职称的比重触仍然不小。

4、民族结构

汉族51人,约占总人数的82%;少数民族11人,约占总人数的18%,涉及仡佬、苗、彝、土等民族。遵义市有几个民族自治县,汉族校长占了主流,少数民族校长的比例也较大。

5、政治面貌

共产党员51人,约占总人数的82%;非党人士11人,约占总人数的18%。校长重视政治修养的培养。

(二)、校长素养及待遇情况

1、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参加过科研课题人数为24人,约占总人数的39%;没有参加过科研成果课题人数为38人,约占总人数的61%。大多数校长没有参加过科研课题研究,更不用说老师了,说明农村科研和教研工作存在较大问题,必须加强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

2、情况:

平均一年/篇为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二年/篇为28人,约占总人数的45%;三年/篇为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未明确为14人,约占总人数的23%。从情况看,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农村校长规划思考、总结反思、感悟创新、经验推广等的主动性不够,意识和能力不强。

3、工资待遇:

调查表明:月薪1500―2000元为16人,约占总人数的25%;月薪2000―2500元35人,约占总人数的57%;月薪2500―3000元9人,约占总人数的15%;月薪3000以上为2人,仅占总人数的3%。从整体工资待遇来看,农村校长工资水平偏低,这也较大地影响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研中,我还深入对抽样校长的工作时间、身体状况、业余时间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并重点就校长最能展示才华工作、最得意的业绩和最困惑、最烦恼的事等内容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表明,农村校长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业余活动单调等现象,困惑和烦恼集中表现在工作和心理压力大、待遇低、资金不足、教师不配套、办学条件差等方面。

三、农村中学校长队伍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通过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我市农村中学校长整体年青化,有较强的精力和干劲,发展的后劲和空间大;工作务实,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上,工作强度大;敬业精神强,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但无庸讳言,就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学校长整体队伍现状而言,其发展和成长的任务还很艰巨。

1、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市农村学校的条件普遍艰苦,除地域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不高外,还伴随着教育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缺口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师资数量和质量差缺等诸多人为因素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致使办学效益不高,社会影响不大,校长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不足,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体素质有待更进一步提高。在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同时,对校长继续教育的培训不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校长,参加理论研讨和管理实践提高培训的机会不多,有的参加过岗位培训后,就没有参加过其它提高培训,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得不到更好的提升。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办学思想陈旧,这是制约学校发展和校长成长的又一个“瓶颈”,办学要有思想,教育要有创新,这些都与科研分不开,不潜心研究教育,只会吃老本,只会苦干蛮干是不行的。要重视学历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升,进一步增强校长的办学底蕴。

3、职业倦怠倾向较为严重。辛苦勤奋,得不到对等的理解;努力付出,得不到对等的认可;高风险高压力得不到对等的待遇;发展前景茫然;成就感不足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农村校长职业困惑和倦怠的诱因。同时,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校长事业激情不高;由于缺乏流动机制,在同一单位工作时间过长,校长的工作热情不足;由于缺乏监督检查机制,校长工作责任感不够等等,凡其种种,农村校长的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得到关注和重视。

4、管理和办学环境亟待改善。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但在实现中,校长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和影响,使其不能更好地兑现教育思想和管理意愿。学校和校长的行政化倾向越来越大,行政、社会事务过多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影响了校长对教育发展的专注性;教育体制、机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严重地束缚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人事、工资改革,职称评聘等教师核心利益致使管理矛盾凸显,工作难度大,校长被推到风口浪尖;农村地区对教育认识不够,对教育重视不够,家长松懈,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矛盾较大,校长的办学精力受较大制约等等,办学环境给农村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5、学校的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因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资金缺口大,教育投入不够;设施设备差缺严重,有的维持常规的教学秩序都困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学科不配套,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怎么写论文免费论文。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办学水平,校长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加快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和途径

农村学校和农村校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加快农村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是农村教育能否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1、建立校长培养机制。作为“一校之魂”,校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影响学校发展。要建立较为完备的校长培养制度,将校长继续教育纳入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校长培训不但要提升理论,更要实践指导,要把理论研讨与挂职学习结合起来,彰显办学思想,提高办学效率;校长培训还要在事业心、责任感上下功夫,培养校长的职业精神,能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一定会充满工作热情的。

2、建立校长激励评价机制。实施“名校长”工程,大力推行校长职级制,弱化校长的行政级别,彰显其职业化功能;逐步提高农村校长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不断增强校长的职业成就感,坚定其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对校长的督导、监管,提高校长过程管理的水平。

3、建立校长合理流动机制。实现镇乡流动,甚至可以尝试县际交流,引入更多办学活力,优化办学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互补;进一步健全完善用人制度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减少行政干扰,真正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思想,让有真才实学的校长有目标、有盼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环境。引导校长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诊断,深化和规范细节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4、努力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加大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城乡均衡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科学合理地给校长放权,给予更多的办学自主,充分发挥其管理智慧和工作积极性;形成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整治的长效机制,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尽可能帮助校长清除外界影响;突显学校的育人功能,减少学校行政性和社会性事务,让学校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稳定的同时重视发展,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

总的来说,作为学校发展的“舵手”,农村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还需要提高,推进其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道路还很曲折和漫长,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不断强化培训、理顺机制、创建环境、加强督导、激发斗志,快速提升校长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实现学校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努力奋斗。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园地处白鹿塬脚下,是一所远离闹市的院校幼儿园。学院周边有白鹿塬的山坡,又有灞河滩的河流,有万亩樱桃园,有农村、农田。学院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营院里植被茂密,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幼儿园是西安市绿色幼儿园。多年来,我们借助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创建我园“环境育人,快乐成长”园所文化。科学的办园理念,突出的办园特色,使一批又一批孩子在这绿化、美化、儿童化的环境中,成为富有爱心、积极合作、乐于表达、喜欢探究、动作协调、富有想象,有较强自我服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优秀儿童,他们从这里起航,奔向他们精彩的人生!

一、游戏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要晓得空气、阳光是生命的根源,运动、游戏是健康的要素。”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我们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在绿化、美化同时,更重视安全化、趣味化,也就是儿童化,重视环境与儿童的关系,让环境吸引幼儿游戏、探索。院子不仅有滑梯、秋千等大型玩具。在依山而建的幼儿园,靠山的围墙是护坡。我们将护坡做成幼儿园特有的护坡,让它安全、绿化、美化,更要成为孩子喜欢的可游戏、可玩耍的趣味护坡。我们将护坡修成两层,在中间的层面一半用植物带处理,不同的树木和攀爬的植物将护坡遮住,生态、环保、安全美观;另一半设置触觉跑道,让孩子们登上2米多高的护坡,不仅可以居高展望,观赏院落美景,还能在30多米长的护坡上锻炼脚底感知和身体平衡。脚下路面一会是松软的草地、一会儿是坚硬的石板、一会儿是膈脚的石子、一会儿是舒坦的木板路……走路就是在游戏,就是在锻炼!站在地面,触手可及的护坡是攀岩墙、壁画、创意墙。攀岩墙的作用不用多说。说说我们的创意墙,孩子们可以用手蘸上颜料尽情涂抹作画,也可以用从白鹿塬取回的黄土和泥,投掷作画“秋天的果子”,也可以用报纸蘸了颜料或涂抹或投掷作画,每次孩子穿上创作大褂时都会无比开心。

二、劳动的环境

小孩子都是爱劳动的。为他们留一块种植园地,和老师、家长一起种菜,浇水、拔草。自己种的豆子、自己剥,煮的稀饭比任何时候喝的都香。

在扩建伙房时,我们为孩子们修建了体验室,让他们扎上小围裙,用真实的面团包饺子、做花卷,制作做自己设计的馍馍,加工熟了一起分享,那种味道比任何厨师做的都美味!

每学期开学,孩子们都带一盆花放在班上的植物架上,自己浇水,修剪打理,观察记录,放假带着自己的花盆回家接着照看料理,看看谁的花开学还能再来幼儿园。孩子们不仅系统地观察植物生长,养成劳动习惯,而且陶冶他们的情操,养成做事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每到丰收的季节,我们组织孩子到农田采摘,挖红薯、拔萝卜、摘南瓜、采棉花、搬玉米都是孩子喜欢的劳动。

三、科学的环境

为孩子们创设了科学发现室,孩子和老师一起探索科学的秘密。利用周边环境,拓展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走进田野,寻找大自然的礼物――挖野菜;走进果园,发现果树拉枝,一起探讨果树拉枝的秘密;走进农家做客,认识劳动工具,品尝农家菜肴;远足活动爬山,白鹿塬上放风筝,灞河滩里捉螃蟹;秋天带领孩子到草地扑捉昆虫,制作标本,让他们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科学教育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研究》是我们永久的课题。到超市购物,感受数学生活的应用,观察物品的包装……

组织亲子活动,让孩子关注自然,热爱自然、认识自然。每年的植树节,我们组织全园亲子活动,“我和小树做朋友”,“我给小树浇浇水”。孩子们和家长一起选好树朋友,回家一起制作漂亮的挂牌,一起系在树枝上,一起浇水,共同期盼春暖花开,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在户外的墙上安装墙面游戏,让他们在玩耍中体会色彩的变化、感受科学发现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在操作和探究中,在猜测和论证中,感知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艺术的环境

注意幼儿园整体环境的美化,让他们在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和活动。幼儿园有天然草坪、有学院唯一的空中花园,后院沙池边的洗手台富有儿童情趣的荷叶状,排水的沟渠填满石子,水从石头缝间排走,孩子们在旱渠上或跨域、或行走、或玩弄石子,享受在专为他们设置的生态艺术环境中。幼儿园的植物做到四季常青,鸟语花香。

观赏园外大自然的美景,春天带孩子们观赏麦田,行走在漫山遍野的花海之中,欣赏樱桃花;夏天,到停机坪去描画真实的飞机,到龙泉湖写生;秋天观赏秋叶的变化,踩踏落叶感受树叶沙沙响,捡落叶制作做树叶粘贴画……白鹿塬上,龙泉湖边,孩子们取回泥土,加上报纸屑、盐、油,自己和泥,制作泥塑,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在草地边的台阶上,让大人们欣赏他们的创作,感受他们的童趣。

为孩子们创建全园共享的美劳室,让他们欣赏艺术、大胆创作,太高他们的高审能力。

幼儿园的搂廊用孩子们活动的精美照片配上教育名言,用画面告诉教师、家长,孩子是环境中最美丽的风景,他们是优美环境中的主人,环境因他们更加生动、迷人。

以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科学地利用周边环境,拓展幼儿生活活动空间,开阔幼儿视野。用心打造幼儿园室内外环境,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乐园。环境育人,快乐成长的园所文化已经成为我园的鲜明特色。我们坚信,以此为切入,用心做幼教,深入领会和践行陈鹤琴教育思想,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我们的明天将充满希望、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我告诉学生,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美德,缺少的只是发现好人好事的眼睛!如果周围的人都讲道德,讲道德并不会付出额外的代价,那人们就会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相反,如果周围的人都不讲道德,讲道德会付出代价,人们就可能远离道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才成长凡事先计厉害,这样误读道德现实的直接后果就是给心灵打上“防火墙”,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自信”。于是我们看到,老人摔倒搀还是不搀,孩子被撞扶还是不扶,门前积雪扫还是不扫,这些原本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反倒成了“问题”。其实,同学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都集中在对徐砺寒同学和车主身上,而他母亲和班主任的话语却没有得到重视。于是接着我让同学们去阅读徐砺寒母亲和他班主任的话语,引导同学们认识到,诚信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徐砺寒和一个好车主,更需要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诚信对公共关系、职业道德、企业和政府的重要性”上。同时告诉他们,不论为官、经商还是做人,都必须要坚持诚信,这样才能赢天下。正如徐砺寒自己所说“: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负责。”

我们应该感谢徐砺寒,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整个社会好好上了一堂诚信课、一堂责任课。其内在的道德和修养显得愈发珍贵,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正在人才成长的价值观。这样一种道德现实,再一次激发了我们的道德自信“:诚信中学生”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他能够做到的,我们也应能做到。让学生明白建设诚信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他们应该在这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感动不如行动。从知识到情感再到行动,至少能够表达出行动的意愿,这也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也希望有千千万万个徐砺寒式的同学不断涌现。

虽然《人贵诚信》这一课时结束了,但我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关注着、传递着“诚信正能量”。我一直跟踪这一话题,一有新的报道就及时传递给学生。让人欣慰的是,此事在扬州无形中产生了一个“蝴蝶效应”,扬城不断出现“诚信字条”,从普通市民到保安、清洁工人等在岗人员,一场理解、感动的善举接力,一传十,十传百,从而传遍整个社会。而且“,扬州好人”的不断涌现,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正能量。这一张张字条,从一种自发的行为,到职业的坚守,拓展至更广的范围。通过市民自觉自律,这样的正能量得到传递,将扬城“诚信之风”推向又一高潮。善举背后的“蝴蝶效应”是一种很强的凝聚力,我温暖你的手,你温暖他的手,最后所有人的手感觉到了温暖,然后,紧紧地拉在了一起;善举背后的“蝴蝶效应”也倾注着一种诚信原则和社会道德的力量,我信任你,你信任他,最后所有人都互助互信。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同样要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和谐发展”等,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了能够衡量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就得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素质教育评价包括身心、行为、态度、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其评价必须是全面和客观的。注重素质教育的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行为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对自然的应变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增长等等。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幼儿的自尊感。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崇拜程度甚于幼儿自己的父母,他们渴望教师关注并赏识自己。故而,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用赞赏的目光关注幼儿,对幼儿的表现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迁移,不失时机引导幼儿快乐活动。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有鼓励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友善的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成长气氛里。以真诚关怀和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形成安全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好幼儿,首先必须了解幼儿。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细心体会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对幼儿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作出客观的评价,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二、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幼儿

课程理念明确规定,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可见,素质教育有否面向全体幼儿,是衡量是否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尺,树立面向全体幼儿发展的观点是对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每个幼儿在身心、品德、行为、态度、知识及能力等多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缺点,因此,对不同的幼儿在其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出的评价必须是全面和客观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不能有歧视心理,更不能厌恶或弃之不管,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引领全体幼儿健康成长。

三、精心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

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享有素质教育的权力。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首先,我们教师要精心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设施。要为幼儿设计好各类游戏,如结构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及角色游戏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安全的游戏材料及场地,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关注游戏的进程,因势利导,使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最大化。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选择游戏,创编游戏,让幼儿在没有强制和束缚的游戏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在创新思维能力上得到增强。其次,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活动,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感受自然界奇妙变化,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爱,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

四、结语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学校;沟通

一、“幸福短信”,传递鼓励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手机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现在,很多教师使用家校路路通,给家长发送一些我们的教育活动和请家长配合的工作,以便家长在家督促孩子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来传递“幸福短信”.那么何谓“幸福短信”呢?幸福短信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平日能够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然后及时通过短信反馈给各位家长。譬如,“您的孩子最近进步特别大,他能够积极举手发言了,还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告诉他,他是一个聪明又能干的孩子!”一条条真挚、热情、鼓励的短信,让我们与家长之间形成了和谐、理解、包容的氛围,缩短了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距离,也使得面对面交流时的不自在随着无线短信的空中传递变得温馨而又贴心了。听到教师能够如此夸奖孩子,相信家长们心中无不充满喜悦与感激。

二、“新的切入点”,让家长走进幼儿心灵

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强项,建立家委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吸纳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不同的家长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我们吸收家长加盟教师队伍,与教师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整合资源的力量。如,瑶瑶的爸爸是牙科医生,我们把他请进我们的课堂,让他来给小朋友讲解认识牙齿的名称、牙齿的基本结构、牙齿的作用和如何保护牙齿等多方面的知识。医生爸爸几乎将他的牙医诊所搬进了我们的活动室,还为所有的小朋友检查牙齿和教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样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也能发挥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家长们的主人翁意识,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三、有效沟通,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现阶段的家长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师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而更多的家长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得到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这是家园合作的前提。如,独生子女在家里非常娇惯,要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玩具比幼儿园还多,造成孩子玩玩具时不能专心玩一种玩具,而是玩两下这个,就去玩那个。长此下去,孩子缺乏耐心专注地做某一件事情。我建议家长在一段时间内,只提供给孩子一两件玩具,让他们对这一两件玩具玩得精心,玩出花样,然后再换。()或请家长带孩子多进行美术活动的涂色练习,从短时间一点点过渡到长时间,培养孩子做事的耐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产生了信服。

四、班级网站,沟通零距离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校长教育话语;突破;重建;融合;中间地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2-0050-03

在当前学校场域中,我们面临着建构校长教育话语的重任。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教育的未来,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认清三者的分工造成教育的分离,重建政策、理论与实践全新的“中间地带”,解放思想,突破理论瓶颈,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是我们遵循教育规律、投身课程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

一、命题的核心――“中间地带”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命题

教育工作有三个层面: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在当前的教育语境中,这三方面的话语权分别被官员、学者、校长把守着,分工十分明确。这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非常明显。当下的情况大有改观,新课程改革渐入佳境。教育决策与理论研究的“指挥所”开始搬到教育实践的前线。

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当新课程改革渐入佳境时,也预示着这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在历史的拐点上,在教育政策话语、教育理论话语、教育实践话语渐进融合的过程中,三者交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地带,可称之为教育管理者的“中间地带”。这种“中间地带”应是教育政策话语、教育理论话语、教育实践话语基于学校的融合,而且会使校长队伍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模型的建构――基于“中间地带”的逻辑判断

“中间地带”首先是基于“事”之上,它是从事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实践的人在做教育这个“事”的时候形成的,也就是说他们做了“交叉”的事,如图,我们从这个模型中可以形象、直观地看到做这三件事时存在的一个“中间地带”。

既然“中间地带”的事有人在做,那么它是什么人在做,他们是些什么人,这些人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成就如何?不难发现,这些先行的“拓荒者”都是有所建树的。

这些在新课程改革初始阶段就踏进“中间地带”的都是些“三栖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抢占了教育的制高点,他们清晰地看到了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关联,并认真地对待了这些关联,他们也就首先拿到了“话筒”,拥有了课程改革的话语权,这些都是基于学校的建构与融合,既然是基于学校的,那么从教育管理成本的角度,我们又如何看待校长的角色与学术担当呢?

三、担当的意蕴――给力“中间地带”的时代诉求

“中间地带”的真实存在,重构校长教育话语,具有厚重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正处在寻求突破的攻坚阶段,它迫切需要一大批上层次、上水平的校长引领教师继续前行,把新课改成果不断向纵深推进。“中间地带”这个概念的建构,为校长的教育话语重建,试图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同时,为新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拓展新的空间,以期在理论领域发出一点“草根”的声音,这是对新课程改革植根学校土壤实践的理性应答。

(二)是倡导教育家办学的应然追求

倡导教育家办学,培养“教育家型”校长,这必然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校长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发生重大改变,这是涵养未来“教育家型”校长底蕴的要求。因为对一个教育家而言,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不能割裂。单纯的教育政策制定者造就不了教育家,单纯的教育理论家也算不上教育家,单纯的教育实践者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教育家型校长应该是政策、理论与实践的三者复合体。教育家队伍必定是以校长为主体的,“教育家型”校长必须是进入“中间地带”开采这座富矿的校长。

(三)是提升校长专业化水准的必然要求

校长对教育实践话语的过度追求,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教育政策与教育理论的关注,长期的“偏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使校长专业化水准所必需的要素失去了均衡,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原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江苏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必然要求重构我们校长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校长专业化水平,重塑优化校长的公众学术形象,与时俱进,这是每位校长的不容回避的责任,是校长智慧生命成长的再一次精神突围,这应该成为校长自身综合素养建构的文化自觉。

四、智慧的力量――基于“中间地带”的校长教育话语重建

(一)拥有思想――校长教育话语重建的坚强基石

在校长教育实践的话语中,追求什么样的教育境界,基于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理解和教育理论素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实践智慧。“以人为本”“儿童立场”“教师立场”,理应成为校长教育实践的工作方向,也应然成为校长管理思想的内核。校长的全部教育实践、教育管理,其生命来源是校长对教育思想、对教师和学生以及对校长自身生命成长的认知与追求。正是对这些教育思想的凝视,使校长更能深刻地洞察教育的内涵。校长对教育的远见卓识也应来源于此,也正是校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其拥有教育话语权无可争辩的地位。当追溯这种思想源头时,校长会发现自己站在了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勾画的诱人风景的“中间地带”,校长话语的重建也为此获得了力量源泉。校长所站的“中间地带”坚硬的基石,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话语融就的“合金”,同时这也让校长拥有了一座教育的“富矿”。

有思想才会有所担当,因为这些思想基因里往往蕴涵着校长对学校发展、民族教育与文化的深刻印记,它会自觉地溶在其教育主张里,滋养其学术魅力,承载起校长的学术责任、管理责任与领导责任,有效建立起校长教育智慧话语的逻辑基础与逻辑判断,同时,重建校长学术地位与公众形象。

(二)潜心治学――校长教育话语重建的根本路径

“学习赋予校长灵性,承载着校长的理想之舟”。校长要重建教育话语,不仅要有智慧的实践底色,而且要有雄厚的学术功底。而“潜心治学”则是为校长重建教育话语打底子的根本路径。

任何办学思想的拥有、经验的获得、信息的摄取、观念的改变、水平的提升和学术地位的建立,都与潜心治学密切相关。校长学习的过程就是其智慧积淀的过程。学习是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的命脉,是修养、立言、立行、立功、立德的关键,也是成才、成名、成功、成就的不竭动力。校长必须从政策、理论、实践层面研究教育,看待教育,以期从教育问题的全面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宏大背景之下,自觉地把政策、理论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正确思路与行动,提升自身洞察教育观念、破解教育难题的能力与水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就是要与有思想的人对话,与有智慧的人交流。学习的范畴不只是狭隘的政策学习,向理论学习,也包括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然学习。通过学习,在积淀校长教育智慧的同时,也丰富着校长教育话语的深刻内涵,培养着其对教育的情感,追寻着对小学校长办大教育的价值认同。

(三)遵循规律――让校长的教育话语弥漫厚重的人文情怀

对教育的一切想象力,都应源于校长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校长对教育规律的把握程度和认知水平,决定着其教育目标追求与教育境界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办教育是不容违背的教育“天道”。因此,如何让教育规律在校长的外显的教育话语中弥散厚重的人文情怀,给学校教育烙上人性的印记,这是校长时刻要琢磨的事。

坚持“以人为本”,将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归结到“教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这一根本规律上来,它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文化自觉,应该成为校长更为宽广的文化胸襟和核心价值追求。

(四)超越自我――让校长的教育话语生命永葆青春

成功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对校长而言,开辟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间地带”,重构校长的教育管理话语,需要其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是对校长自身的挑战。如果校长能够对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三者的思索成为自己的一种工作方式,真正进入这三方的“中间地带”,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教育话语,那么也就不会丧失面对任何教育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五、三种教育话语基于学校融合的愿景

“中间地带”在哪里?三者的融合之路怎么走?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应具有什么样学术担当,校长教育话语的重构应寻求一种什么样的语境认同?这是我心中存在已久的、思索已久的命题,虽然不能给出一个答案(因为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应更看重追寻的过程赋予我们的心灵的愉悦,甚至痛苦。我想,“中间地带”的构筑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它对沉睡在我们校长心灵深处的思想与理论的一种深切唤醒,对教育基于学校的理想化诉求,是校长个人教育认知的自然流露。

肖川教授曾说过: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过一本让人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人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一个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我们就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借用肖川先生的话,那么这样的校长就很难称得上是一个智慧的管理者,也很难拥有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教育话语。

总之,三种教育话语的智慧融合源于思想,发端于学习,归宿于人本,迈向“中间地带”是一个苦苦追寻的过程,它是展现在远方地平线上的美丽图景,寄托着校长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in School

SHI Zuo-bing

(Yish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Guanyun 222200, China)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大家好!

在2008年7月9日召开的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我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我被推选为学会会长。如今,五年过去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即将完成它光荣的历史使命而被载入史册,新的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即将诞生,这是一个意义非凡值得纪念的好日子,也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充满向往的好日子,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刻。现在,我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谨代表过去的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对学会近几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常务理事作简要汇报。

一、确定了学会发展方针和工作思路

为更好地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学会工作,一开始,我们便商讨和确定了学会工作的发展方针和工作思路。即①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及制度建设,形成一种有利于学会稳定发展的新机制;②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强队伍建设,外引内聘,邀请有关专家、领导作为学会顾问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③以继教科研为重点,构建我会和谐活跃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出一批能在湖南省及至全国产生影响的继续教育科研成果;④围绕学术研究,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创新学会工作,开展好对内对外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等。五年来,我会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践行和达到了我们的工作目标。

二、规范了学会机构和制度

五年来,围绕学会建构,我会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为原有的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更具科学性、权威性的建构。 我们聘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特级教师,长沙市教育学院院长肖万祥同志担任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聘请全国知名校长、特级教师,长沙市明德中学范秋明校长担任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二是根据湖南省教师培训现状,新成立了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先生担任会长。正因为有了这些新的建构,有了专家、领导的加盟,我会声誉鹊起,工作开展更具声色和效益。三是不断完善我会管理制度,几年来,研究会先后制定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财务工作制度》《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对所属专业委员会管理的意见》等制度,它既确保了我会有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的良好机制;又从文件发放、财务管理等方面入手,规范了学会内外工作,使学会工作严格按照省民政厅、省社科联及挂靠单位要求,加强了自身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并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四是努力形成每年到各地轮流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的制度。为各地提供一次展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成果的机会。五是依托湖南省远程培训网络,扩大学会影响。现在,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平台上,我会设置了学会概况、学术交流、学会信息栏目,并有专人负责信息动态的更新维护,使学会活动的动态信息传递进入快车道。我们的学术活动除了定期召开的学术活动及会议外,还有学会网站这样的“永不闭幕的学术交流”。

三、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

各位常务理事,本届理事会所走过的五年,是我国教育史上值得记载的五年。我们目睹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专业标准》等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明确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和任务;领略了党的十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的精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省教育厅领导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我会下属的四个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职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与特点,认真研究,积极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如何抓住机遇,谋生存,求发展, 近年来,我会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分别是2010年衡东年会,2011年长沙年会,2013年新化年会。在理事长肖万祥先生领导下,会议一次比一次开得好,一次比一次开得有效。省市县领导,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省内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代表,成为每一次会议的参与者和话语者。每一次会议都有省教育厅领导到会作指示,或有全国知名教师教育专家、或有教育部师范司领导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就教师培训机构职能转型、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培训模式等做主题发言。可以说,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是高规格、高质量的,紧密结合新形势的教师培训工作研讨会;是从政策、理论与实践等不同层面,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使命、途径与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研讨会,是面向全省的、针对教师培训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会。

(二)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自范秋明校长任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以后,他就成为了创建湖南特色办学模式,推出湖南名优校长先进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的“追梦人”。至今为止,每年推出一届“校长论坛”活动,每一届都有不同主题、不同形式,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届论坛的主题是:“校本培训与学校发展”;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第三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特色办学”;第四届论坛的主题是:“校长的办学理想”;第五届论坛的主题是:“校长的课堂领导力”。每次的校长论坛都得到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的全力支持与亲临指导,得到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与省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每次的校长论坛规模大、规格高、主题鲜明、学术品位高。采用了校长与厅长、校长与专家、校长与校长对话辩论形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且分中、小学设立分会会场,各位校长均有精彩的经验介绍,各位专家均有主旨鲜明的主题报告,校长与领导、校长与专家、校长与校长之间激烈的思想火花碰撞,使得每一届论坛都成为了研讨与探究湖南省中小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思考与实践相联,成果与经验共享,追求与探索并存的大讲堂。这种多元、互动、思想先进、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形式新颖的校长论坛,为湖南省更好地开展校长培训,探究名优校长的专业成长道路,创新中小学办学模式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范式。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委员会的工作

五年来,利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平台,我会坚持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围绕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坚持开展推介湖南省在新课程实施、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成果,举办了多次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学术活动。

例如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举行了湖南省“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初中数学教学观摩暨专家导评活动”,在长沙市育英小学举行“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了“促进体育教师更新观念,扩大视野,提升体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为主题的美国学校体育讲学团来湘讲学活动,在长沙市新东方酒店举办了全国艺术课程(音乐、美术)教学与教师成长研讨会,在株洲市景弘中学举办了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名师论坛暨课改名校――景弘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场观摩活动”。

这些活动紧扣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既有美国著名大学终身教授讲学,又有中央教科所的专家、浙江师大的教授、《中国教师报》副主编的讲座,还有全省各市州、各学校主管教学教研的相关领导人,以及各学校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的积极参与,开展的活动直击新课程课堂教学,新颖而富有创意,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受一线老师欢迎。

(四)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百年名校长沙市一中,我会成功举办了“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暨首届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首届理事会吸纳了包括省会几大名校及其所属学校在内的100多所优质中小学校为理事单位,吸收了100多名校长和1000多名教师为首届理事及个人会员。来自全省各市州的500多名教师代表以及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廖湘生副巡视员、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长沙市一中以及省继教中心全体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首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 以“爱心・责任・智慧” 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全国著名教育学专家、省内外知名班主任发表了主旨演讲,带给与会老师诸多的启示和心灵的震撼。

2012年11月,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以“生命・使命”为主题。在长沙市铁路一中举办2012年年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教育厅领导廖湘生同志、贺安溪同志、以及学会部分领导出席开幕式。论坛有全国著名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以及我省德育专家、长郡中学、长铁一中、邵东县二中、长沙市博才咸嘉学校、长沙市实验小学的名优班主任(名校长)演讲。近700名中小学教师参会学习,反响非常好。《湖南日报》《红网》《中国教育网》等十余家媒体对本届论坛予以了报道。

(五)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一年一度的论文评审工作

论文评审是我会的传统项目。我会极为重视,评审工作一年比一年做得好。五年来,我会保证了学术论文的质量,保证了论文评审的公正性,评审工作规范、细致、严谨。一是论文评审只在总会进行。所有的分会不进行收费论文评审。二是每年评审出的优秀论文,都推荐到相关杂志和网络学习空间予以发表,特别注重了成果的宣传、推广与应用。三是各市州常务理事主动参与这一工作,积极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围绕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系教学实际撰写论文参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论文质量也不断提高。经学会评出的论文,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的论文,成了他们评职称时的过硬材料。还有不少文章被部级刊物转载。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界一直在寻求自身的变革。但由于对语文教育本质认识不清, 虽然出现了许多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但这些改革几乎都属于语文学科内部的教W技术变革,没有真正着眼于培养人的教育实验,没有进行真正的人本教育改革,不可能有本质的突破。改来改去又回到原来的起点,因此,语文教学亟须进行一场着眼于人的教育的深刻变革。

1982年8月21日,因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我只身来到湖北宜都西南山区一个名叫 “石门坎”的村校。学校门前正对着一座大山,当地人叫独柱山。接待我的是一位王姓民办教师。他从家中拿来两捆稻草,把我引进正对着独柱山的一间土屋,帮我铺好床,说:“今晚,就你在学校住。”生平第一次,我单独一个人,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度过了难忘的一夜。

转眼到了秋收季节,与学校只有一桥之隔的王老师家正在收割晚稻。学校也放了农忙假,我就到他家帮忙。晚上,留在了他家吃饭。我们喝了一点山里人用龙王洞的泉水酿制的美酒。三杯下肚,酒劲上来了,王老师的话也多了起来。

“小杨啊,我家有许多古书呢,你看不看!”说着,他拿出一本王氏宗谱说,“我太公的太公,也就是宜山公,叫王永彬,是前清敕授的修职郎,大文学家,著有《围炉夜话》等多部传世奇书,教了很多有名的学生。”

带着几分好奇,走进他家的阁楼,我惊呆了:一口陈旧的清式漆木书橱里,放着《易经》《诗经》《论语》《孟子》《纲鉴易知录》等的残本。

第一次,我看到这么多的古书,很是惊讶,一次次地抚摸这些刻本,两眼放出贪婪的光芒。王老师见我不肯离去,拿了又放,放了又拿,很慷慨地送给我6本盖有王永彬长子“王海琴”印签的《纲鉴易知录》。我小心地翻开书页,书中还夹杂着几根半截子稻草,满是岁月沉积的味道。

印有王海琴印签和王氏读批的《纲鉴易知录》残本

从此,农忙时我帮王老师家干活,他则把祖传的古籍借给我看,让我有机会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读到一批十三经的残本。

石门坎,一待就是4年。白天教书,早晚游山,夜里读书,几乎断绝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过着一种妙契自然的隐读生活。岁月如梭,从那时算起,如今已有30多年。对镜自照,虽已两鬓斑白,但度过了一个读书人最值得追怀的30年。

30年里,我每天早晨六点起床,用一小时读书,走到哪里,读到哪里,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三部经书,翻检了一遍,广泛阅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

长期的传统文化阅读,让我对中国古代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开始思考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教学究竟如何做,这孕育了我最初的人本教育研究意向。

恰在此时,我有幸读到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先生的《性格组合论》(198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兴奋不已,第一次从理论上思考作为人的教育的本质。后来,我又接触到李泽厚先生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和“情本体”论,更加坚定人本教育信念。从那时开始,我订阅了30年的《文艺理论研究》《哲学研究》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长期关注前沿学术研究成果,系统探索人本教育理论,相继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或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人本教育论》《生态课程论》《阅读互动论》等系列论文,为语文人本教学实践打下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了前面的准备,从1997年开始,我把人本教育理论系统地运用于语文教学,用6年的时间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完成一轮完整的实验。2000年,我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表了《语文教育人本论》,正式提出语文人本教育的主张,后又对语文人本教学进行全面介绍。从那以后,我多次在全国中语会组织的大型活动中,在湖北省新课程培训和浙江、湖南、贵州、福建等省的国培项目中,执教语文人本教学的示范课,不少课例,如《中国石拱桥》《胡同文化》《漫话清高》等入选全国新课程培训精品教材,创造了大量经典人本教育案例。

历经30年的理论准备、20年的实践探索、10年的充实完善,我完成了《语文人本教育》研究专著,形成系统的人本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题词“百年语文,趋归人本”,顾振彪先生作序,该专著于2012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先后获湖北省第六届教育科研学术论著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中国写作学会学术论著一等奖,“语文人本教学”获2014年教育部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形成人本教育理论

2003年,我向全国中语会第八届年会提交《人本教育论》,正式阐明人本教育主张,被大会评为一等奖,入选全国中语会编辑的《新时期语文课程理念和实践》,2005年由开明出版社出版。这一理论认为,中国现代教育是在传统学堂和书院式教育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教育的成功经验发展起来的,就其过程而言,大致经历了“原生时代”“物本时代”两个阶段;就其发展趋势看,必将走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时代”。“人本”的“本”是根本、中心的意思,所谓人本,即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成长、发展为根本,以立人、帮助人获得成功为准则。基于这一认识,我提出“把人当人、让人像人”的人本教育理念,主张通过“关怀人性,发展人性;顺天而教,适性而育;人文固本,立德立人”来实现真正的人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核心理念。

(1)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本的教育观。人本教育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力求通过有效的教育让学生的潜在资质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以此作为学生未来立命、立人、立业的基础,以实现人生价值。

(2)遵循人的生命成长规律的教学观。人本教育以人的生存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为依据来规划和安排教育内容,确定教育方式和方法,充分地把人当人,并努力地让人进入人的状态,自立自为,不断地实现人的自我构建和完善。在这里,一切物化的手段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以往那种不分对象差异一刀切,一统的教材、教法体系被打破,一个模式的大班级式教育转向因人所需、因人而异的个体性教育。

(3)以促进人的成功为基础的课程观。课程的终极目标是育人,任何学科教学都应为人的成才、成长、成功服务。每个人都有自己借以立命、赖以生存和发展、享用终身的“本领”。就人的终身发展看,只有有利于他@个“本领”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最终对其才是有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借以立人、赖以成为自己的特点和与之相联系的“成才之道”,因而每个人也就应该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教育服务,走上这个“成才之道”。人本教育课程正是顺应人的这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终极关怀。从理论上讲,它是针对个人需要的完全个性化的教育,人本性、个性化、有效性为其显著特点。

2.创立语文人本教学

把语文人本教育理论运用于语文学科教学,我创立了一种着眼于人的培养和发展的全新的语文人本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这种教学以人类学、成功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人本教育特色。

一个中心,是指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培养和发展人,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怀人性,发展人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个人生存和立命的基础。人性中有许多善端和恶端,一般会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来。一个实施人本教育的优秀教师,一定善于巧妙地捕捉时机,采用语文的方式,将它们定格,指导学生观照,发现其中的善恶美丑,引导学生去恶向善,发展美好的人性。(2)开启智慧,完善人格。人格和智慧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根本。人本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从人的成功基础看,健全的人格和智慧是人建功立业的根本。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凸显国民人格特征的典型案例,教师可采用语文的形式,把它们定格下来,引导学生反思其中的是非曲直,自然明白做人的基本原则。长期接受这种教育,学生就能舍去劣根性,完善人格,走向智慧人生。(3)凸出人本,张扬个性。学习的本质是为了完善和发展自我,语文教学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要。因此,语文人本教学提倡因人而教,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快速成长,并力求使现实的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够产生长远影响。

两个基本点是指,语文人本教育必须坚持语文的学科性和课程资源的多维性这两个基本点。(1)学科性。语文人本教学有人本教育的创意,但必须采用语文教学应有的方法,充满语文的情趣。如果偏离这个原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就不是语文教学了。简言之,只有采用语文方法进行的人本教育,才是语文人本教育。(2)多维性。语文人本教学走出以往“唯教材是语文”的狭隘圈子,确立了“人本”的崇高理想之后,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几乎都可以按照人的教育的需要去深度开发,采用语文教学的方法来教学,产生令人震撼的育人效果。语文人本教学需要利用多维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的做人教育,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利用语文教材进行人本教学。现代语文教学,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下的语文教材教学。在人本教育的视野里,教材仍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好课文仍是人本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但人本教学的方法与一般的语文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区别。首先,教师要站在人的终身发展的高度确定课堂教学立意,教学活动应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其次,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人的学习规律,运用人本学习理论,采用语文学习固有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和育人的效果。

二是利用传统文化进行人本教学。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人本教育最宝贵的资源。在综合考虑学生精神文化需求、阅读理解能力和个人成长所应接受教育的基础上,要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确立教学目标,精选经典文本,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将人本教育的方法用于语文学科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原。

三是利用社会生活进行语文人本教学。要站在人本教育的高度,以学校、家庭、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情境、重要活动、重大事件为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不但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而且能大大提高语文教育效率,改善语文教学状态,为人本教育实践提供许多经验。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方法论 语文 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在一定意义上,一门学科的方法论水平,可以成为衡量这门学科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而方法论的发展也必将成为促进学科成熟度提高的最根本手段。”语文作为学科教育的中流砥柱在教育改革的宏大背景之下自然要将方法论的研究纳入到当前的学术视野中来,以求与文学课本身的完善与成熟,这是语文教育之繁荣与创新的最佳突破口。

1.新课程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欠缺

1.1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指导下的研究目标定位有失偏颇。“从哲学的文化类型上说,现今世界上有两种哲学:一种是认识论哲学,一种主要是存在论哲学。”传统语文教育研究倡导注疏,而现代及当下语文教育则进行本质主义的研究。众所周知,二元对立是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本质主义则是一种典型的主客二分的唯科学认识论模式。相对而言,存在主义抵制二元对立,推崇以人为本。本质主义研究务实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关乎人本身的历史文化过程的实践生成性与意义可塑性,将语文教育物化,从而割断了语文教育作为人的活动与世界整体性的关系,其结果就是语文教育很难达到相应的哲学理论高度。

1.2语文教学研究方法论缺乏历史延续性。语文教育研究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但其中并不存在一条连贯的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轨迹。传统与现代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二元对立,加之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几经断档,并未自成系统。换个角度来讲,传统与现代应该是一脉相承的。美国学者希尔斯教授在其经过二十五年潜心研究而撰成的专著《论传统》中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他认为作为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以表意象征的方式使人类的代与代之间、历史阶段与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连续性和统一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1.3缺乏具体研究的理论高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语文教育研究以政策解读、经验总结、工作汇报为主要方式,无理论性可言。研究者很少到实践中作研究,是典型的书斋式研究,缺乏实证精神,理论建构缺乏现实依据,只能从宏观上进行泛泛的“完全正确”的大理论论述。按照形式逻辑规则,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外延越大则内涵越小,因此其理论缺乏可信性与可操作性。

1.4具体研究方法缺乏系统,导致研究方法选择上的主观性。目前,我国教育研究使用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方法、试验方法、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比较方法、因素分析方法及个案分析方法等。这些基本方法作为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育研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但研究者从未在理论上深入领会这些方法的真正内涵。

2.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方法的欠缺原因

2.1概念范畴混乱。任何学术研究首先要理清所据概念范畴之含义,然后研究才有可能,语文教育研究尤应如此。传统语文教育研究讲求意会领悟,现代语文教育中简单的经验主义或主观臆测使语文教育研究所使用的一些感念范畴始终飘忽不定。仅“语文”二字就让研究界争论不休,无法在学术的层面上达成共识,研究者各自遵循自己的思路,无法在同一概念范畴内进行平等对话,从而阻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

2.2非逻辑的理论体系。逻辑性是衡量一种理论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由于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不足,语文教育研究虽多点开花,但却始终无法形成逻辑性的理论体系。虽然语文教育学(或语文教学法)改名称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但从其深层实质来看,整个语文教育研究尚未真正自成一体,依然是各研究小领域各自为战,如阅读研究、协作研究等等,而没有立足于人,将语文教育作为文化整体加以逻辑性的理论架构。

2.3语文价值与意义的沦丧。在一定程度上,价值与意义是某件事物存在的唯一理由。语文教育研究作为一项学术事业,所追求的是语文教育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传统的注疏、“文以载道”是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并为其服务的;现代教育则是从政治思想教育立场和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出发强调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即使如今对语文教育价值与意义的反思也只是将语文功利主义工具观与人本(文)主义进行调和,其结果是刻意抛弃功利主义,同时却无法找到通达人文价值的路径,语文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暂时处于真空状态。

2.4学科地位的动摇。语文教育由于其研究方法论的不足,以及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由地令人担心其学科地位的存在,或许是杞人忧天,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文教育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目前都还处在变化的边缘,作为一个交叉型学科,研究方法论的不足将会动摇其学科的地位。

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方法论的运用策略

3.1关注与其他相邻学科的联系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广度都增强了,逐步从语文教学方法层面深入到语文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文化学层面,研究的视角也从单一的经验与思辨的研究发展到了从众多相邻学科的角度来分析、阐述语文教育的问题。尤其是二十世纪末由《北京文学》发起的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世纪大讨论是对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次较为全面彻底的总结与反思,似乎达到了语文教育研究理论的历史最高度。

3.2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语文教育研究多方借鉴,从西方的文学理论、系统科学、文化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阅读学、写作学、问题学、现代教学理论等学科汲取理论营养,在语文教育研究界已经掀起一股新的争鸣繁荣之风。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一、及时报道和平教育新闻,让百姓知晓我县教育大事

作为县级文化的宣传口舌,《和平教育》担任起我县教育系统的宣传工作,她从2002年12月创刊以来,几乎每期的头版头条都会报道当月发生的重大教育新闻。如总第2期的头版就报道了两则重大教育新闻:《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钟木邦书记赖志敏县长关心教育二、三事》、《召开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会议——黄文彬副县长到会并作讲话》。这两则新闻就很好地报道了当时和平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和平教育的发展的事实,让和平老百姓知晓和平的父母官是时刻挂念着老百姓的后代的。此外,《和平教育》也会从不同的侧面报道我县中小学的一些教育新闻,如总第11期的头版就报道《我县举行福和高级中学奠基仪式》的简要新闻,这则简讯让全县人民知晓:2003年12月22日,我县在福和高级中学校址举行了动工奠基仪式。市委书记梁伟发、县委书记钟木邦、县教育局局长王飞向以及深圳福田区政府领导等参加了奠基仪式。

二、适时刊登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全县教师紧跟时代步伐

作为县级教育刊物,《和平教育》成了全县教师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她会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结合我县的教育实际,适时刊登一些方针政策。如总第27期的第2版就整版刊登了市教育局苏晖局长的所作的重要讲话——《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创一流校风,争当排头兵”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让全县教师知道苏局长的讲话精神。

又如黄伟平局长亲自撰写论文论述文化育人的理念,他分别在《和平教育》总第76期、总第78期、总第81期、总第84期的头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其目的是让全县教师真正理解文化育人的内涵:一是文化育人目标:成人成才;二是文化育人理念:以文化的态度育人,以文化的内容育人,以文化的方式育人,以文化的活动育人,以文化的气韵育人,运用所有智慧育人;三是文化育人思路: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促规范,管理文化添内力,活动文化创特色,教研文化提质量,精神文化铸品牌;四是文化育人分类: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教学文化、教研文化、课程文化、体艺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德育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环境文化、校史文化、创新文化;五是文化育人核心:打造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六是文化育人阵地:课堂课外、校内校外。

三、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让他们尽显教育风采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能得到领导和同仁的认可,并且能够在教育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而《和平教育》就了却了大部分教师的心愿。我本人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在《和平教育》创刊之初,我就先后发表了四篇文章,其中我的处女作就在总第2期的第4版上发表,这篇处女作是一首小诗,其名为《教师颂》,因为是处女作,所以我终生难忘,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当年创作的这首小诗:为了列车飞奔,愿作沙石铺路。为了照亮别人,愿作发光蜡烛。为了后人攀登,愿作永久人梯。为了实现小康,哪怕千辛万苦。当年我拿到教育局寄给我的《和平教育》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有了初次发表文章的喜悦,更增添了我创作的信心。后来我在《和平教育》的总第11期、总第13期、总第27期上先后发表了三篇教学论文,分别是《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作文教学》、《“严”与“爱”》、《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这些论

文都是我从教10年来所总结出了的初中教育教学的经验,让它成为在《和平教育》上,一方面是为了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与同仁交流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

不仅我有这样的感受,相信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有同样的感受。去年我代替教育局办公室发放《和平教育》稿费给我的几位同事时,他们对我讲的一番话足以证明,他们个个都说:“我能在《和平教育》,就心满意足了,万万没想到还有稿费领!”

四、提升和平教育品牌,让《和平教育》走向世界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81-02

一、幼儿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教师成长与实践教师的发展,我想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幼儿园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集体活动,与生动活泼的幼儿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幼儿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二、教育实践是教师发展的主体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同时,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实践超越中拥有的。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教师发展与教育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教育世界的追问,这些都是教育哲学所应关注之事。而传统教育理论将这些问题概念化,因而产生了与实践的隔离。教师专业化成长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些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到鲜活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使教师对教育、乃至自身的存在c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创新、教师获得发展的首要条件。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所以,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有关教育思想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而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去理解教育,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味教育的问题。这可能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开端。

三、教师成长与文化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文化

教师发展与文化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两种文化对教师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专文化。大学文化对于教师的普通文化基础的形成、所教学专业文化的掌握、教育理论的理解、教育理论前沿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种大学文化又和教师所承担的工作有一定的距离,它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代替中专文化。

中专文化是十分宝贵的,它是广大师生学校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大学文化和中专文化的融合是教师发展所必须的。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要求教师之间结成伙伴,平等交流与对话,面向教育的问题与前景,一起探索,合作建构,不断创造出充满生机的新的教师教育文化。这应是共同创造。正是在这一教育文化创新过程中,实现双向激活,教师和幼儿都将获得发展。换言之,教师专业化成长显现成为教师文化的中心。

四、教师成长与研究态度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集中

教师成长与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人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同样,离开实践的研究也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所以,专业研究者回归实践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五、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

教师成长与评价教师的发展是在制度文化中进行的,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像任何事物一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显现出阶段性,教师发展的中心是专业成长。这种发展的阶段,成长的水平,都需要由制度来保障。教育评价就是一种重要的制度。

我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在当前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我不能不屑、不肯、不能静心读书学习。如果我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专业成长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因此,我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