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班级管理;班级

德育观察日记德育观察日记是人文思想、精神文明的聚合,旨在强调和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日记能够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触摸学生的思想动态,基于此适当点拨,有助于激励学生纠正并抵制日记中所针砭的不良倾向和个人恶习,增强自制力。同时,坚持德育观察日记记录以及合理使用,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引导班级内部正确舆论,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一、德育观察日记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端正班级良好风气。班级是一种类社会化的机构,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己与班级其他成员的比照,学会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从而全面了解“做人之道”。所以说,每日坚持记录班级德育观察日记,能够端正班级内部的舆论指导作用,指引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优良个性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班内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二)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还应重视素质、品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班级德育观察日记细致记录着学生日常学习和行为品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客观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与进步;同时,德育观察日记还能督促班级管理民主化发展,形成班主任、任课老师、班干部、学生之间的多渠道管理、互相监督的班级管理机制,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亦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于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

二、班级德育观察日记的记录方式

(一)要注意对细节的观察,发掘问题的内在成因。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成长环境都不同,因而学生与学生间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由此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德育氛围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记录德育观察日记的时间,不应仅限于在课堂上,而要覆盖学生每天的课余生活与学习,要注意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之间的关联度。其次,注意不仅要观察学生细节行为,还要分析诱发这些行为出现的原因,并详细记录,形成观察链条。通过这样不断地、细致地记录,有益于发现隐藏在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潜在问题,从而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实施纠正措施。比如,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笔者发现班上后排某男生长期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散漫,不仅上课时常走神,还经常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对此,笔者在对该学生进行整体了解和行为预判后,得知因该男生从小父母离异,由奶奶带大,长期在母爱父爱缺失的环境下长大,所以总爱在课堂上闹出一点动静来吸引别人注意。因此将其安排在了前排座位,并安排其担任小组长职务,此后该生课堂纪律和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改善。可见,通过德育观察日记的细节记录,能够对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分析与比较,从而预先推知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的发展轨迹,进而加以重点观察,准确解决。相较于其他德育方式,对端正学生思想认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更直接的作用。(二)要运用德育观察日记的结论,使之有效指导实践。班级德育观察日记并非仅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还包括通过不断观察、记录,形成完整的结论,以此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并从中发现班级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的德育因素,以此形成“德育引导———班级管理———德育引导”的良性循环,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在前述观察与记录之后,教师要将自己的德育管理思路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例如,笔者管理的班级近期转来一名外校的问题学生,自其进入班级的第一天,笔者就有留意他的行为点滴,并将一一记录在班级德育观察日记中。经过一段时期连续观察,发现这名转校生身上存在这些问题:说话粗鲁,举止不文明,不尊重老师,对同学也十分冷漠,还有着抽烟的坏习惯,因此在观察日记上将其划入重点观察对象。但并非就此作罢,而是在此基础上,将该生身上的问题逐条展开,深层分析。笔者利用周末时间前往该生家中走访,得知该生成长于单亲家庭,从小由父亲带大,经常跟随父亲去室,久而久之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在了解背景后,笔者为其度身定制了一套德育实施方案:从家长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在学习生活中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并安排他担任班中活动委员,鼓励其组织同学开展不同主题的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充实内心。慢慢地,在良好的德育氛围和文明礼让的班级风气影响下,该生逐渐改正了不良行为,并慢慢融入了班级生活,为人变得谦和有礼,还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三)要坚持长期记录,及时做好整理与教学反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但在实践中,德育观察日记的效果如何,不仅需要经历上述记录、实施等过程,还需要教师的坚持反思,及时改正。具体地说,这就要求教师在一段时期后,总结归纳日记载录的班级、学生问题和实际引导情况,并从中总结本段时间内的德育成效及不足之处,从中反省、吸取教训,有针对性地作出改正。例如,翻查上学期的班级德育观察日记,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德育表现都有记录在案,包括“德困生”的具体转变过程。经过一个学期的引导和纠正,很多学生有了明显进步。但经过翻查,笔者发现上学期忽略了对部分表现一直较优秀的学生的关注,使得这部分学生的优秀表现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许,也没能及时发现他们因年龄变化而出现的细微改变。为此,在总结与反思德育观察日记后,笔者加强了对这部分学生的观察,并及时给予了他们引导和鼓励,使得这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较之以往有了更大进步,甚至成为班级、年级表率。可见,整理与反思德育观察日记也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环节,对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亦是裨益良多。

三、总结与反思

德育观察日记是学生成长的忠实记录,也是学生道德长跑的里程碑,可使学生知悉自己的进步与失误,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而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却蕴含着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正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德育工作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教师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打持久战,通过班级日记使班级管理从制度化转向情感化,使班级组织人性化,根据每天的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斧正问题。希望本文对于“班级德育观察日记”的论述能为诸位同仁提供良好的德育思路,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生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营造更好的生活、学习的氛围。

作者:何瑩亮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德贤小学

参考文献: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班级管理;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制度都是通过班级来落实、推进的,因此,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成了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德育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无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对学校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我国初中目前的德育渗透效果来看,班级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问题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班主任陷入了“重智育,轻德育”的误区: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人格、道德品质的塑造,这种片面的管理理念必然会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2.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常处于高高在上的层面,学生只能被动地执行班级管理规范,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影响了学生配合教师管理的积极性;3.管理方法的单一:在班级管理中多数班主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忽视了榜样引导的力量,降低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影响了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效果。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理念

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树立德育理念,这样才能够推动德育工作的实施。例如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打破“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单一模式,将学生的道德品质纳入到参考范围内,从而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德育发展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从小事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强化班集体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形成责任意识,从而产生自觉维护班级卫生、帮助后进生突破学习难点,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意识,以提高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效果。

2.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的个人素质会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教师的行为品德低下,学生不仅难以对其产生信任,还会有样学样,做出有违德育教育的行为。相反,一个教师如果注重为人师表,自觉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学生们也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对自身的道德塑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些,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言传”,更要对学生进行“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可信度。

3.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践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许多学生迫于学习的压力埋头苦读,错过了参与实践的机会,这样的管理状态,只能让德育内容浮于表面,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重视实践的作用,例如根据不同的德育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深化理论理解;带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含义;为学生设计社会调查任务,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认识到集体合作的价值等。

4.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也逐渐被重视。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价值,并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例如在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选拔。此外,班主任还应该秉持着宽容的管理态度,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个性获得足够展现与发展的空间。

三、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理念,既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工作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用心去体会、去挖掘、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榜样的引导下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配合班主任不断推进班级德育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储茂平.关于初中班级管理的几点认识与做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84.

2.唐高明.走进心灵,让阳光洒满心扉――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华夏教师,2015(03):20.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加强班级德育建设网络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德育管理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要重视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育作用,实施网络信息技术与德育管理的配套合作制度,真正实现网络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我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利用网络广开德育教育资源,搜集名人事例演讲或视频讲座,时刻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强档栏目,下载德育片让学生观看,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设网络校园,开辟了班级文化,网上创办了校本文化一角“摘星采花集”、“成功者的足迹”等专栏,利用名篇名作来教育熏陶感化学生,使他们接受到良好的人文的感染,实实在在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成功的内涵。

二、突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性

抓好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整合班级管理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与班级建设间的结合,完善二者运行有机整合制度,让教师摆脱“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育人方式,侧重育人在“实用性”上下功夫。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我认为要有一套适合新课改的有效运行制度。首先,开展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应用操作技能。课程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离不开教师的技术及业务水平。老师们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教研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强化与落实。经过培训,老师能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及flash等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活动,也更能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育人工程了。其次,开展教研活动,用课件找准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结合点。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强调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讨教法,力争把最适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或者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案例、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我们鼓励老师自己制作课件,凸显结合点,通过示范课、座谈等形式进行交流,要求教师在德育结合点上把好脉。之后,学校将好的德育课件集中存档,建立学校的德育资源库,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最后,专门开辟班级论坛,鼓励老师上论坛交流网络信息技术,互相切磋课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存在的困惑。在论坛上,对德育分类,版主提出讨论的话题,鼓励老师讨论教研,广开言路,互相切磋,以此基础制定课件,进而在论坛上共享教研成果。信息技术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默契,也让家校、教师间的互动成为一种可能,学生在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接受班级建设的文化熏陶以及德育渗透。

三、总结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意义

职业院校中的班级不仅是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基石,更是学生迈向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发展的驿站,对职业院校学生提高知识技能和水平作用重大。因此,职业院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职业院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引领班级的共同理想建设。托克维尔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集体,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集体没有共同信念,就没有一致的行动,就会是一盘散沙,构不成集体。尤其是要建立一个欣欣向荣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必须用某种先进的思想把全班的精神武装起来。因此,在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倡导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共同制订和修订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班级共同理想,并进一步将这种共同理想渗透于班级管理过程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从三个价值方面为职业院校班级共同理想的建设指引了方向:第一,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有共同理想信念、共同价值目标、共同奋斗拼搏的班集体。第二,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方向出发,正确引导班级发展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建立自由、公正的班风,实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第三,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出发,明确学校、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2.指导班级的核心文化建设。班级核心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和血脉。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班级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认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创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精心组织一系列诸如“传统文化进班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向青春致敬——我们的核心价值”班级辩论赛、“中国梦——我的梦”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等等,同时开发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校园网等网络文化新阵地,积极搭建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精心培育班级核心优秀文化,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创建优秀班级核心文化。3.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职业院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知识丰富、理想信念坚定的优势,在学生中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及时疏导网络舆论,引领社会主流思潮,营造良好社会风气[1]。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教书育人中,学习和聆听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选、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最美教师张莉的先进事迹,强化价值观的榜样示范,为教师指明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向。4.凝聚班级的管理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班级力量,引领班级健康发展。要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就要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熟悉学生生活,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解他们所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逐渐形成团结向上、生机勃勃、勇于拼搏的班级精神。此外,班主任还要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明确班级发展方向,精心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诚信、友善等各种优秀品质。在组织各类活动中,班主任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平等、公正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而形成班内良好氛围,促进班内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注重以身作则,自觉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自己的文化知识,时时刻刻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信任你、尊重你、支持你,凝聚班级核心力量,班集体才能和谐、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意义

1.指导班级的德育课堂建设。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德育建设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在班级管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要注重内化于道德教化、外化于制度规范。在道德教化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建设作用,通过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逐步增强班级管理的德育效能。在制度规范方面,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的学风建设中,使本身相对抽象的价值观念能够转化成具体的班级管理制度,逐渐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班级管理的道德重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强化德育的个体功能,加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友善互助的道德情操。此外,还应该完善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内容体系,加大德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价值观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课堂效果。2.培育深厚的师德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提供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是培育师德最深厚的土壤。职业院校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帮助学生追梦、圆梦,指导学生成长成材,进而在校园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土壤。加强师德建设,坚定教师信念,规范师德品行,这是由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技术创新的使命,对教师的思想水平、道德境界、价值立场有着较高的要求。正如同志所说,广大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3],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塑造良好师德师风,才能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作者:杨华枝 单位: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学习发展篇

1、认识明确、思想转变,充分认识挂职学习的重要意义。

去年8月,当我参加挂职学习工作会议后,心情忐忑,当时我首先考虑到这样几个问题,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挂职我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适应新环境?到了新的岗位我该如何积极开展工作不负局领导众望?一年挂职学习后,我能为学校留下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里一遍一遍闪过,当我来到xx镇第二小学徐玲校长和学校中层领导热情接待了我,向我介绍了学校情况,并在工作上委以重任,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我意识到局领导的安排是让我感受城乡学校工作的异同,学习并发扬沙二小这所农村示范学校的管理优势,发挥好这桥梁作用,为自己能被组织选派到沙二小挂职学习感动自豪和荣幸。

2、坚持学习、业精于勤,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显着提高。

俗话说:“刀不磨要锈、水不流要臭、人不学习要落后”,只要不断学习,用正确的理论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一年中我除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培训、学习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xx发展规划纲要,对新时期我国的教育发展目标和重点有着更深刻认识,对如何在现工作平台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更深入思考。只有使自己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坚持党的领导,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同步发展,才能以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引领工作方向。在挂职的一年中,我参加了教育局第八期青干班学习,并担任小学二组组长。学习期间,各位专家讲座对我的管理工作有着深刻启迪,我积极大胆地在工作中融合实践,以优秀的理念与方法指导具体工作。所以,这一年是学习发展的一年,是自己在新环境和新平台中大胆开拓,发展迅速,逐步成熟的一年。

3、德育求实,教学求真,二小精神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

沙二小的德育工作之所以优于其它农村学校,在于学校能牢固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在学校工作中认真贯彻德育为首,教育为重的准则,在实践中进行德育体验,在学科中渗透德育,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实实在在的抓德育,成为农村学校中的德育强校。沙二小的教学质量多年来居于xx农村学校前列,这与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的真抓实干密不可分。学校制订了《六认真检查制度》等制度,做好《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等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沙二小课堂教学不变的宗旨,全体师生严格执行规定,落实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求实求真的二小精神使我感受到农村学校对教育事业的不懈努力,也让我看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校管理者,在沙二小一年锻炼学习中我深深地被这种教育最质朴的精神所感染,这为我今后教育道路树立下坚定不移的信念,无论在哪个岗位中沙二小精神都将不断激励我前行。

二、工作成果篇

两个学期我共听课60节,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全员德育指导》等多次专题讲座,编撰德育月报八期,整理汇编了《金点子案例集》和《好习惯德育校本教材》。发展了学校德育工作以“星”为载体的特色激励文化,组织开展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求真德育论坛、德育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推动了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每月推出一个班级文化建设典型。在学生德育方面积极贯彻教育局《迎世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等文件精神,开展丰富的校园节日和竞赛活动,在每月主题教育中评比表现优异的星星娃,活跃校园文化。辅导的严晓芳老师荣获苏州市主题队会十佳教案,并获全国铜课堂奖,杨琴老师荣获xx市主题班会评比二等奖。个人积极撰写了《四个好习惯,愉快适应一年级》《老师从桌上摔下后——谈德育时机的生成》《六项德育管理优化策略,提高德育工作执行力》等近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共有五篇论文获省级奖,五篇省级刊物。

1、惟真惟实、活跃文化,用一个理念培育浓厚德育氛围

初到二小,我就对学校原有德育工作的扎实规范感到钦佩。沙二小德育工作能切实遵循少年儿童道德的客观发展规律,贯彻局里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开展教育,成效显着。但是作为农村教育成功办学的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在辐射与带头上还略显不足,德育理念与特色并不鲜明。为推出沙二小德育工作亮点,我厘清德育工作思路,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主旨,以“惟真惟实”的工作作风践行学校人本发展的德育理念:第一,德育处室认真学习和领悟局里各文件精神,将上级精神指导学校工作方向。同时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勤下基层,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第二,加强学生的智育与德育有机融合,通过班主任、学科教师渗透道德教育,让德育无处不在,向全方位德育方向积极发展。学校德育工作队伍从上至下注重实干,抓对象,抓反复,抓方法,抓反思。德育质量有所提升,德育管理文化氛围的营造逐渐浓厚。

2、梯队建设,活动育人,两支队伍发展迅速。

班主任队伍是校德育工作的中流砥柱,班主任队伍的水平高低是影响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这一年中我重点抓好了班主任三级梯队建设:

一级梯队:骨干班主任。结合xx市学科带头人和教育能手的评选契机,激发骨干教师树立更高的目标,向市级骨干班主任靠拢。骨干班主任参与到班主任竞赛、班主任培训活动中,起到传帮带教的辐射作用。二级梯队:普通班主任。以班主任例会、学习培训沙龙活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论文写作活动,加强理论和方法指导,提升班主任业务水平。三级梯队:30周岁以内青年教师。开展了好习惯主题班会和晨会评比、反思征集、情境应答等活动,在实践中促使青年教师提高与发展。

每月我定期开展《小领袖成长营》培训活动,指导学生志愿者开展学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发展低年级学生参与护绿志愿者。组织班(队)干部学习班务队务工作学习,开展星星娃寻访活动,自主办好星星娃广播,在实践中提高了小干部的工作能力,树立优秀的学生榜样,带动班集体建设。下半年组建了一支60人队伍的中型鼓乐队,以嘹亮的锣鼓军号展现队员风采,丰富少先队阵地活动。

全校学生在“星星娃”影响教育下,形成人人争当星星娃的良好氛围。德育处集合大队部规划的争星要求和目标,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在晨会、班队会上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和评选活动。一年来共评选了240多名校级星星娃,十名年度“荣誉之星”,多名学生在市级及市级以上活动中获奖。培养出一大批文明礼貌,全面发展的沙二小星星娃。

3、重点突出、常规有序、特色鲜明,三项工作成效显着。

1)重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果。

衡量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主要还是要看学校的德育重点工作十分突出,常规工作十分扎实。为体现狠抓“质量”,走“求实”德育道路。这一年来,我狠抓德育队伍建设,深化主题教育活动,作好普法安全教育三项重点工作。

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上一学期开展了系列化的讲座培训、德育论坛研讨,提升教师德育理论素养,下半学期通过主题班会、情境应答等基本功竞赛活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展示风采。

在主题教育方面,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市教育局各文件精神,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次次有反馈的系列化德育活动,实施德育教化,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园安全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来德育处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星星娃广播、联合晨会、防灾专题片等宣传途径,教育学生关注人身安全,在校内校外都要具有安全意识,掌握防护自救的技能。在普法教育工作上通过法制副校长张文静警官和校外城管大队马正明书记,开展普法知识讲座,法制知识竞答赛,模拟小法庭,法制黑板报等活动,达到普及法制知识的教育目的。

2)常规工作有抓手、有创新、有活力。

一年来我通过班级名片、学习园地、班级板报布置与评比推动班级环境文化创建。并以班级文化规划和发展一班一品的班集体建设目标,促进班级体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增进我校优秀班集体群体的发展与壮大。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培育中,我继续挖掘三八节、学雷锋日等节日德育价值,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活动开展精、细、小,并注重整合与创新,深化对学生的影响教育作用。学校在上学期通过了三星级家长学校评定,家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学校举办家校教育主题周,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和亲子教育活动,并表彰优秀家长。这一系列工作促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发挥了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我以培养阳光星星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组建心理工作室,每日定时开放阳光小屋咨询辅导,举办心理教育主题周活动,通过校园橱窗和黑板报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检测。活动受到师生的欢迎,也切实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特色工作有改进、有深化、有影响力。

德育月报从xx年9月创刊每月一期,获得全校老师关注,月报宣传了德育理念,总结德育工作,交流工作方法,指导重点工作。德育金点子活动,则征集班主任工作优秀经验,并通过金点子交流、金点子案例集、十佳金点子颁奖典礼等,指引班主任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星星娃特色德育正在这一年中起步与发展。一是星星娃德育体系分化到每月的教育中,形成上下两个学年的基础德育规划。星星娃的评比,除建立了每月评比表彰制度外,还建立了年度荣誉之星评比表彰制度,形成从班级到校级,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育体系,增进星星娃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教育作用。结合好习惯主题班会与晨会竞赛,德育处将好习惯班会和主题晨会形成校本《好习惯星星娃德育教材》系列,指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主题班会和晨会中获得系统化的教育,为校本德育发展奠定良好根基。

三、建议展望篇

1、传承创新,以武育德,对沙二小今后德育工作的建议。

沙二小有着良好的德育基础,这一年来已形成较活跃浓厚的德育氛围,在此基础上建议能继续深化发展这种德育氛围,关注德育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完善。能进一步提升与拓展德育空间,加强学科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与协作,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德育管理人员配备,亦可通过培养德育骨干教师,明确责任与义务,参与德育研究与管理工作,缓解人员不足之困,提升班主任主体发展意识。

建议学校能继续发展武术特色,将德育与武术特色相结合,深度开发武术德育资源,弘扬道德,磨砺品质,使武术不仅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品牌,也成为推动德育再发展的新平台,使学校特色工作上下一致,协调发展,实现办学目标。

2、加强交流,合作强校,对我市小学德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本次挂职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城乡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城区学校的优秀管理经验值得在农村学校学习与运用,但农村学校也有着优秀的管理模式,值得城区学校学习借鉴。原城区学校德育优势在于教育平台高,教育活动丰富活跃,但缺点是注重结果轻过程,部分德育工作浮于表面与形式,班主任感觉压力过大积极性不高。现沙二小德育优势是班主任发展潜力大,学生可塑性强,德育工作精简,注实效。缺点在于创新意识较弱,总结经验,提升工作,促进发展的力度不大。所以希望局领导能通过多开展校际间的挂职交流、托管工作、德育协作组等活动方式,创造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以合作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强校策略,缩短我市城乡小学德育差距,实现德育均衡发展的积极目标。

3、目标明确,身先士卒,对个人今后管理工作的再认识。

教育管理工作的宗旨在于引领与服务。通过挂职锻炼,我对两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问题一:我要拿什么去引领?

领导者要不断地学习,学习管理,学习新知识,向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是提升管理智慧的源泉,现代领导学也告诉我们,领导者的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作为管理者学习和提高自身素养就像给光源充电,只有自身明亮了,才能把自己的光洁撒在周围,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除了以自身素质和良好形象去引领工作开展外,还需营造文化氛围来潜移默化感染全体师生,让文化环境成为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建构学校德育文化,发展德育内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升华的过程,在德育管理中必须用心,有意地去思考和行动,以文化引领教师的主动发展。

问题二:我为谁服务?

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宗旨。既然是为教师服务,就得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需。衡量任何一个工作的效益都有一个共同标准,就是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不能只追求走工作的“新”、“奇”、“特”之路,忽视教育本质的纯真质朴,对一些基础和常规工作避而不谈。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校 积极德育 德育工作站

一、创设德育工作站模式

要落实学校的德育主张,系部德育工作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我校尝试在系德育处和班主任之间成立德育工作站,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管理网络

德育工作站是系部德育管理的分支机构,主要由系德育处主抓,管理模式为系德育处—站长—班主任—班干部四级管理组织。系德育主任任总站长,年级组长任站长,班主任为成员,班干部为协助员。

(二)工作站职责

主要负责本站内德育管理目标的分解、本站班主任业务的培训、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违纪学生处理帮教等系列工作,将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传达给本站成员并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主要任务是根据系部德育目标和计划,组织系列活动,对重点学生实行跟踪教育,建立家长来访和老师家访档案;指导本站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负责站内各班级常规管理及检查督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学习成才,解答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调节个性成长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处理、纠正,辅助系部德育管理工作。

(三)工作站总体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能吃苦、能做事、能争优的“三有三能”的合格学生。

二、组建德育工作站团队

德育工作站由年级组成员组成。开学初,系部根据特点互补、以老带新的原则,将教师分配在相应的办公室,发挥每个老师的优势,尽量使团队合作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站长选举办法

由年级组推荐一名德育经验丰富、有一定威信并且有较强团队意识的老师为站长,经过系德育小组讨论后聘任,任期三年。目前各德育工作站站长都曾经获得过无锡市班主任能手、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无锡市班主任新秀、江阴市班主任能手等德育称号,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科学方法。

(二)德育工作站运作模式

开学初,各工作站按照学校和系部德育工作要求,制定本站德育目标和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站长对本站班主任进行指导、培训,定期召开例会,布置阶段性工作,分析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抽查站内班级常规,通过板报表扬或批评。学期末上交德育工作手册,完成各项德育资料整理和汇总工作。

三、开展德育工作站实践

(一)以工作站为平台,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工作既要有满腔热血,又要有先进的理念,只有在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指引下,才能将班级工作做好。组织班主任老师开展德育理念学习,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德育工作上台阶。

1.工作站内,站长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学习,传达学校和系最近的德育管理要求和近期主要工作任务,排好计划,定好负责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开设德育沙龙,与有困惑的班主任一起讨论商议,解决难题,共同提高。

2.系德育处每周召开站长会议,制定每周德育计划和目标。传达学校每周德育常规要求及相关活动计划,总结上周系德育工作,肯定进步,分析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系德育处组织全体班主任参加德育论坛,邀请知名班主任介绍班级工作的经验,讨论管理中遇到的困惑;组织部分班主任参加省市级培训。

4.邀请市级科研专家来系作讲座,提高班主任德育科研水平,鼓励班主任撰写德育案例及论文。共同制定课间操“四位”管理、宿舍“五化”管理、教室“六有”建设等系德育品牌管理方法。

(二)以工作站为载体,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

1.组织年级学生大会,特别注重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学生个人行为规范。站长召集本年级学生大会,讲解学校校纪校规、培养模式、评价机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加强班干部及学生会干部队伍的建设。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更是班级管理的协助者,建设一支有能力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站长每月组织班干部培训班、团员学习班,让班干部在培训中提高自己的觉悟。

3.关注后进生,转变后进生。工作站成立帮教小组,每个老师帮教两名后进学生;成立励志班,定期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经典,使后进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4.开展常规传统周活动。定期开展“宿舍卫生周”“仪容仪表打理周”“教室文化周”“包干区免检周”等常规活动,通过检查评选出先进,召开表彰大会,颁发流动红旗和奖状,鼓励各班级向优秀班级学习,形成班级之间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三)以德育工作站为依托,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德育工作站在系部指导下,根据主题每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1.各站开展学习高技能人才演讲比赛,人人学习高技能标兵。从本年级中评选出技能出色的学生,号召每个学生向身边的标兵学习,增强学生学好技能的信心。

2.借助全国“雷锋月”,以班级为单位成立雷锋组,进社区为孤寡老人做卫生、走向街头宣传交通安全。与江阴日报结对成立“暨阳义工”“义务磨刀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为人民服务的快乐。

3.开展拓展味运动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要求制作趣味运动会器具,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通过活动了解学生的内心,有助于开展班级各项工作。

4.开展“内务比赛”“课间操比赛”“晨跑比赛”“晨读比赛”“励志小故事比赛”等,以比赛促常规,进一步规范常规要求。

(四)以德育工作站为纽带,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及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是实施学校积极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根基。紧密结合家庭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才能使“提优补差”这一举措得到更好落实。

1.每个工作站每年组织一次家长会,分析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行情及发展趋势,及时将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和表现等信息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共同教育学生。

2.成立优秀学生家长委员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新潮奖学金”“十佳青年”“国家奖学金”“系部之星”等评比,并成立优秀学生家长委员会,让家长感受孩子的优异表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3.成立后进生家长委员会。针对平时表现不理想、思想波动较大、屡次不能达到常规要求的个别学生,成立后进生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到校,商议如何共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对班级内特殊家庭学生进行统计、汇总,特别是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站长和班主任一起家访,了解情况,对学生关心、引导,结成爱心帮教对子。

【参考文献】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年级负责制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 参与管理的原则 全员育德的理念 课程育德的方略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据此,德育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中学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趋势。为达成此目标,就必须提升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以年级为载体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级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1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意义

年级负责制,就是由同一年级的教师、班级组成担负教育教学等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把年级作为一个与处室(教务处,学生处等)平级的实体来进行管理。

在年级负责制下,同一年级的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且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因此更易创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

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构成

德育是一个立体。其工作应该是纵、横向交织的立体网络,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全面育人的格局。

2.1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横向构成

2.1.1“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

所谓“参与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因此,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能确实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在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必须遵循参与管理的原则。由于同一年级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信息渠道了解年级的现状,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因此更能主动承担促进年级发展的责任。而且在年级负责制下,教师个人目标与年级要完成的德育目标一致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群体易达成共识,年级德育目标也易为个人接受,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年级负责制下教师的自身利益和年级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参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地参与管理。

2.1.2“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

“全员育德”是从参与管理原则中提炼升华出的德育理念,全员德育要求教师做到“三全”,即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有一种思想,认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领地,德育是课外活动的主旨,将德育脱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视为班主任的专利。而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务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并非专属干班主任。只有全体教师都认同“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才可能从彼此封闭的学科教学中走出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1.3“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课程育德”是实现全员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年级各个备课组的要求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显性的课程育德,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隐性的课程育德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指的是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学校常规,教师的人格品质等。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体验和熏陶作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期待、爱心等都容易感染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显性课程育德。

2.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纵向构成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纵向由四条具体的实施途径构成。

2.2.1年级党支部一年级团支部一年级工会

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党员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率先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推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则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培养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提升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使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成为全年级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与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坚强阵地。

2.2.2年级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师

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小组,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上课时间,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从而切实做到显性课程育德与隐性课程育德双管齐下。

2.2.3年级学生会一各班学生干部一全体学生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年级学生会承担了年级管理中的许多具体事务,如对各班每日考勤、出操、卫生、寝室纪律等各方面的统计与评比或在各种年级活动中起协调组织的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整合各班学生干部资源,使年级学生会干部与班委干部协作管理,使年级管理的形式从纯粹由教师负责转换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年级学生会,可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监督的能力。

2.2.4学校一家长学校一学生家长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年级负责制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 参与管理的原则 全员育德的理念 课程育德的方略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据此,德育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中学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趋势。为达成此目标,就必须提升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以年级为载体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级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1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意义

年级负责制,就是由同一年级的教师、班级组成担负教育教学等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把年级作为一个与处室(教务处,学生处等)平级的实体来进行管理。

在年级负责制下,同一年级的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且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因此更易创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

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构成

德育是一个立体。其工作应该是纵、横向交织的立体网络,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全面育人的格局。

2.1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横向构成

2.1.1“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

所谓“参与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因此,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能确实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在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必须遵循参与管理的原则。由于同一年级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信息渠道了解年级的现状,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因此更能主动承担促进年级发展的责任。而且在年级负责制下,教师个人目标与年级要完成的德育目标一致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群体易达成共识,年级德育目标也易为个人接受,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年级负责制下教师的自身利益和年级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参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地参与管理。

2.1.2“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

“全员育德”是从参与管理原则中提炼升华出的德育理念,全员德育要求教师做到“三全”,即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有一种思想,认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领地,德育是课外活动的主旨,将德育脱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视为班主任的专利。而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务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并非专属干班主任。只有全体教师都认同“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才可能从彼此封闭的学科教学中走出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1.3“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课程育德”是实现全员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年级各个备课组的要求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显性的课程育德,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隐性的课程育德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指的是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学校常规,教师的人格品质等。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体验和熏陶作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期待、爱心等都容易感染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显性课程育德。

2.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纵向构成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纵向由四条具体的实施途径构成。

2.2.1年级党支部一年级团支部一年级工会

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党员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率先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推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则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培养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提升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使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成为全年级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与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坚强阵地。

2.2.2年级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师

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小组,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上课时间,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从而切实做到显性课程育德与隐性课程育德双管齐下。

2.2.3年级学生会一各班学生干部一全体学生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年级学生会承担了年级管理中的许多具体事务,如对各班每日考勤、出操、卫生、寝室纪律等各方面的统计与评比或在各种年级活动中起协调组织的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整合各班学生干部资源,使年级学生会干部与班委干部协作管理,使年级管理的形式从纯粹由教师负责转换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年级学生会,可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监督的能力。

2.2.4学校一家长学校一学生家长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年级负责制年级德育管理网络 参与管理的原则全员育德的理念课程育德的方略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据此,德育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中学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趋势。为达成此目标,就必须提升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以年级为载体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级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1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意义

年级负责制,就是由同一年级的教师、班级组成担负教育教学等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把年级作为一个与处室(教务处,学生处等)平级的实体来进行管理。

在年级负责制下,同一年级的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且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因此更易创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wWw.lw881.com

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构成

德育是一个立体。其工作应该是纵、横向交织的立体网络,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全面育人的格局。

2.1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横向构成

2.1.1“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

所谓“参与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因此,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能确实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在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必须遵循参与管理的原则。由于同一年级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信息渠道了解年级的现状,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因此更能主动承担促进年级发展的责任。而且在年级负责制下,教师个人目标与年级要完成的德育目标一致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群体易达成共识,年级德育目标也易为个人接受,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年级负责制下教师的自身利益和年级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参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地参与管理。

2.1.2“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

“全员育德”是从参与管理原则中提炼升华出的德育理念,全员德育要求教师做到“三全”,即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有一种思想,认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领地,德育是课外活动的主旨,将德育脱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视为班主任的专利。而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务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并非专属干班主任。只有全体教师都认同“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才可能从彼此封闭的学科教学中走出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1.3“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课程育德”是实现全员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年级各个备课组的要求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显性的课程育德,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隐性的课程育德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指的是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学校常规,教师的人格品质等。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体验和熏陶作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期待、爱心等都容易感染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显性课程育德。

2.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纵向构成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纵向由四条具体的实施途径构成。

2.2.1年级党支部一年级团支部一年级工会

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党员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率先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推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则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培养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提升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使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成为全年级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与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坚强阵地。

2.2.2年级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师

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小组,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上课时间,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从而切实做到显性课程育德与隐性课程育德双管齐下。

2.2.3年级学生会一各班学生干部一全体学生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年级学生会承担了年级管理中的许多具体事务,如对各班每日考勤、出操、卫生、寝室纪律等各方面的统计与评比或在各种年级活动中起协调组织的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整合各班学生干部资源,使年级学生会干部与班委干部协作管理,使年级管理的形式从纯粹由教师负责转换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年级学生会,可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监督的能力。

2.2.4学校一家长学校一学生家长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班主任是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小学班主任德育是以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为目标,以班级管理为载体。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德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班级德育对象的能力,掌握班级德育方法的能力,创新班级德育方式的能力,确立班级德育规范的能力,整合班级德育力量的能力。重视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班级德育工作,要以德育能力为核心,构建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能力;积极完善相关政策,为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

一、中小学班主任德育的特点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虽然是道德教育,但并不是道德教育的全部,也不可能实施对学生全面的、系统的道德教育。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班主任德育以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为目标

道德品质是为人类社会大多数人广泛认可和遵循的调节人们行为方式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依据基本道德调节的关系类型,即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及个体与自然,将道德品质相应地划分为个体与自我方面的道德品质、个体与他人方面的道德品质、个体与社会方面的道德品质及个体与自然方面的道德品质。当前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进入了一个以开放、多元为重要特征的社会转型时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新时期中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应是优秀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意识的综合体现。

(二)班主任德育以班级管理为载体

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是多方面的,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班主任的道德教育,并不是通过系统上课而是通过班级管理为载体而进行。因此,班主任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的,是因时、因事而进行的,针对性特别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通过发挥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落实与创新管理育人新途径。

二、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结构

关于德育能力,虽然我国学者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为大部分研究者所认同的概念,但是对德育能力的结构性形成共识,认为德育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1]德育能力是指运用个人知识、经验和智慧,把握、引导和控制所有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使之朝向德育目标形成的个性特征。[2]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德育能力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

(一)了解班级德育对象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最要紧的是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优秀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总是很了解的。”了解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学生本人(即姓名、生活习惯、气质、个性特点等),了解学生家庭和社会交际。了解学生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谈话、学生文本解读、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自我介绍。在实践中,中小学班主任主要采用谈话、观察、向科任教师及家长了解情况等途径获取感性认识,较少采用查看学生文本资料、问卷调查和学习相关资料等获取理性认识的途径。另外,在德育过程中,中小学班主任了解学生要注意把握学生的价值观。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价值观中的缺失必须加以引导,努力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班主任要树立了解学生的“”意识。如果对学生没有教育作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就不应该去了解学生,这就是所谓的“”。这些包括:学生的身体隐私,不愿披露的日记和书信等容易引起学生心灵伤害的负性事件。[3]

(二)掌握班级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班级德育中,中小学班主任教育与引导学生的方法,以谈心为主,然而体验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和引导方式运用不足。另外一项关于班主任教育方法的现状研究表明,仅有10.6%的班主任常采用移情方法。调查结果反映了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与学生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表明班主任在教育方法上强调灌输说教,忽视情感教育。[4]学校德育是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也是班主任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一般来说,德育方法可以归纳为认知取向的德育方法、情感取向的德育方法和行为取向的德育方法。谈心式的说服教育,是认知取向为主的德育方法。班主任与学生谈心除了要注意时机、方式、对象外,还应掌握务实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使学生口服心服。另外,中小学班主任还要注意综合使用各类德育方法,重视情感取向和行为取向德育方法,如挫折训练、角色扮演、人际交往训练、艺术陶冶、榜样模仿、质疑答疑、师生研讨、两难问题抉择、价值观辨析、开展实践活动,等等。

(三)确立班级德育规范

德育规范具有正向德育功能。陈桂生教授在《中国德育问题》中指出:“班主任工作归结起来便是组织班级教师集体和培养班级学生集体。”[5]可见,班主任核心工作就是组织和发展班集体。群体规范理论认为,群体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体。也就是说,班级是一个逐渐形成的精神共同体,是一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荣誉感且富含内聚力的群体。班级作为群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具有自己的组织管理规范———班规。班级德育规范(简称班规),是一种极微观的德育制度和德育规范,它是规范、引导每个班级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的所有规则。首先,班主任是确立德育规范的引导者。陶行知说过:“有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自始至终,心目中都有它在,平日里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优秀是教出来的》作者罗杰•克拉克教师年仅28岁,是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教师。他执教的学生都是来自美国最贫困的家庭,学校的资源也不丰富,但是他硬是一次次让自己所带的班级成为优秀班级。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于克拉克教师的教育热情及其制定的培养学生综合习惯的55条班规。其次,道德学习是以学生共同约定的行为准则为基础。对于道德学习来说,重要的不是“守什么规矩”,而是“守规矩的习惯与品德”本身。班规从制度化到走入学生的心灵,最终成为学生的一种文明行为,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确立班规的关键在于借助班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综合习惯;而中学确立班规的关键在于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构建民主精神。再次,执行德育规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德育规范的制定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成长,使其不断发展。所以,当学生违反规范时,班主任不能简单处罚了事,而是要尊重他们的个性,认识到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然后逐步进行引导。最后,要防范德育规范的控制型制度文化的倾向。德育规范在制定时若仅仅维持眼前班级的正常秩序,这种“近视化”的行为,就会导致“在班级中出现一种管理主义的倾向”。这种控制型的制度文化在很多中小学班规里都有很明显的体现。

(四)创新班级德育方式

班级德育形式和手段是影响德育过程的重要因素,形式和手段的僵化和老化都会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创新德育形式和手段,重在强化德育过程的渗透力和吸引力。班级德育过程的吸引力,就是指更新德育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班级德育过程的渗透性,就是将德育有机地融合于各类班级活动之中。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班级德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带来深刻影响。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班主任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设班级博客,利用QQ等网络工具,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其次,在班级活动中创新班级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占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班级活动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升班级活动的教育性、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发挥“活动育人”的独特功效。班会活动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自1998年起,国家教委以规章的形式明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这是教育行政部门以“指令性计划”的形式,专门分配给班主任的教育时段。其中,主题班会是班会中最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中心更明确,教育性更强。在班级文体、科技、读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班级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文体、科技、读书和社会实践活动。当代的班级活动越来越具有课程的品质,需要班主任教师系统规划、精心设计和严密组织。

(五)整合班级德育力量

班主任的专业化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班主任通过人际沟通和协调,主动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道德教育合力。班级德育应以班主任为主,由学校(师生、员工)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和社会教育力量构成班级教育合力。因此,班主任需要和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等进行沟通和协调,整合班级德育力量。学生既是德育的对象,也是德育的资源与力量。班主任教师一方面需要协调好学生之间关系,让个性鲜明的学生形成互补、互助的共同体;同时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家长是班主任班级德育的有力助手。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缝对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在调节班主任与家长关系时,班主任应起到主导作用。班主任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及时向家长反映和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家长交往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树立“边界”意识,不过分干预学生的家庭生活。

三、重视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

目前我国有400多万名中小学班主任。[6]由于中小学班主任都是学科教师兼任,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却忽视其德育能力的培养。从某种上意义上说,这种忽视也是忽视德育工作的一种表现。现实中一些教师确实存在着“不会做”德育工作的现象。因此,增强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是目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以德育能力为核心,构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

班主任专业能力是开展班级工作的关键。合理、清晰的能力结构既是研究班主任工作的需要,也是改善德育困境的举措。目前关于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能力的理论论述较多,缺乏实证性研究。以德育能力为核心,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框架。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能力要素主要包括:了解班级德育对象,掌握班级德育方法,确立班级德育规范,创新班级德育方式,整合班级德育力量。

(二)完善相关政策,为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要改革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是班级学生德育的重要负责人,而不是唯一负责人。当前我国中小学将教师队伍分为学科教师与德育教师两部分的做法,将“教书”与“育人”任务分离,是班主任德育工作压力增大,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制度的改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德育导师制、全员德育制),呈现出一种整合化的趋势,即中小学教师的“教书”与“育人”能力有效整合。其次,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德育能力的培养。当前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先天不足”。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师范生的德育能力十分欠缺。[7]目前关于在岗中小学班主任班级德育能力的培训内容很少涉及。通过培训,帮助中小学班主任学习与掌握德育规律,了解德育对象,通晓德育的方法、途径等,顺利完成学校德育的任务。最后,要利用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德育资源。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丰富,德育科研意识与能力较强。重视对优秀班主任的表彰,成立市、区、校级班主任工作室,完善学校班主任工作教研制度,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德育工作的认同感,促进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

作者:赵丽霞 武在争 阴山燕 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戴锐.德育能力综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2):37-39.

[2]韩传信,段多梅.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5(3):88-91.

[3]曾智昌.教师了解学生应有一定的意识[J].教学与管理,2005(31):29-31.

[4]谢红.班主任教育方法的现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28):33-36.

[5]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04.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任务,以务真求实为基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依据县教科委作部署和学校工作思路,以“质量、特色、发展”为主线,促进学校发展。本学期继续按照分工合作、岗位负责、分级督查、严查过程、量化结果的工作要求,以抓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为突破口,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打造特色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新思路,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圆满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工作思路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德育工作队伍,逐步形成全员德育的氛围。

2、积极构建完善高效的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德育管理网络,本学期按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逐级管理体系,分级负责,层层落实,严格常规检查,强化量化考评。

3、继续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真正形成班风正、学风浓、校风好的良好育人局面。

4、以德育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建国60周年,多渠道拓展校园育人环境,使学生爱校、教师爱岗,从而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氛围。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完善班主任例会制度。德育处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全校班主任会议,各年级每周定期召开年级班主任会议。通过班主任工作例会,开展理论学习、工作研讨、经验交流、个案分析、新老班主任结对等活动,同时传达布置上级会议精神和学校工作要求,对本周、本月班主任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以后工作提出更明确要求和希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全面实施班主任外出学习制度,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市、县级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校与校间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有计划组织班主任外出考察学习或聘请专家到校作专题辅导报告,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班级管理工作。

3、发挥骨干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好班主任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观摩课活动,用骨干班主任的成功经验去带动和鼓舞其他班主任,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风气,促使班主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以绩效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班主任量化考评细则》,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检查、考评力度,作为班主任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继续推行教师值日、红领巾值日岗制度,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进行小结,颁发流动红旗,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6、、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小广播每周播放,各个板块安排合理,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各班黑板报认真出刊,完成相应的期数,并及时记录好小样。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在学科中加强德育渗透,真正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形成全员育人、全员育德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师德修养,力求使每一位教职工都具备品质高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尊重学生、业务精湛的师德修养,坚决杜绝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发生。从而,达到用教师的言行引领学生,用教师的师德魅力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三)加强德育常规管理,继续优化校风班风。

德育常规管理是创建优良校风班风的基础,德育常规包括清洁、纪律、出勤、两操、集会、活动开展、就餐管理、公物管理、住校生管理、学生思想教育等多方面,本学期将强化德育常规工作管理,按“德育处---年段组长---班主任”逐级管理网络进行检查、量化考核,各年级成立学生会或大队部协助年级组长做好年级常规管理,各年级应高标准、严要求德育常规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认真落实常规检查反馈、督促工作,政教处每天不定时进行检查,并把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好与差及时进行通报或直接给年级组长进行反馈,及时进行整改,并把检查结果与个人评优、班集体评优结合起来,使学校德育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制度化,逐步建立德育常规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本学期,继续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学校德育规范,张贴到班级,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组织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月”主题教育活动和开展“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文明礼貌月”,开展以“文明礼仪伴我行”、“培养好习惯、塑造好性格”等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学生深入理解“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开展评优争先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并且,本学期政教处加大对违纪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讲究方式方法,让他们摈弃陋习。通过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推动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真正形成班风正、学风浓、校风好的良好育人局面。

(五)加强德育科研

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德育科研的研究,从班级德育管理、德育途径与方法、家校结合以及提高德育实效、德育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震后心理疏导等方面,针对问题,加强研究,形成对策。学期末每位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1-2篇,提高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36―01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引入“和谐”元素,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达到受教育者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遵循“成才先成人,立志先立德”的教育规律,提出了“和谐育人”的德育教育策略,在铸就学生高尚品德、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和谐育人”德育策略的内涵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校的“和谐育人”德育策略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即“和谐育人”德育策略旨在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规划学生的和谐人生。以和谐管理、和谐课堂、和谐生活为创设平台;以“一生好习惯、一生好追求、一生好行为、一生学技能、一生尽孝道、一生好心态”为基本教育目的;对应“六个一”目标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个性扬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自主管理教育”六个主题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铸造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和谐育人”德育策略的途径

1. 以主题教育为支撑,重视体验感悟。以主题教育实践为主体,将学生的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自省自悟,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我校“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

在”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习惯养成教育、个性扬长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自主管理教育”六大主题教育活动。在推行过程中,学校出台了“和谐育人”总方案和“六个主题”教育子方案,以“循环滚动、螺旋上升”的方式推行“和谐育人”工作。结合学生思想动态,每学期开展3个主题教育活动,一个学年为一个循环。在每个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学校都下发引导方案,各年级组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大赛、专题讲座、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活动;各班级以举办主题班(队)会、班级论坛、讲故事、办手抄报、写主题周记、布置家庭实践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2.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注重课堂渗透。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我校加强了“和谐育人”德育课程建设。开发了《皇甫学校“和谐育人”德育教育实践教材》《为生命喝彩 给人生加油――皇甫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读本》《磨砺意志 成就人生――皇甫学校励志教育读本》等“和谐育人”校本教材,开设专门的“和谐育人”课程,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体验中接受品德教育。

3. 以班级教育为阵地,促进自我完善。在“和谐育人”德育活动过程中,我校要求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一是在班级管理中全面推行“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提出班级事务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通过自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有责任意识、有管理意识、有集体意识、有班级荣誉感。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列出需要管理的班级事务,然后鼓励学生在管理事务的后面主动填上自己的名字,主动承担班级管理事务。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自悟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

4. 以家校沟通为延伸,反馈活动效果。学校在开展“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问卷调查、告家长书等形式征集家长对学校“和谐育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家校之间的德育共识,扩大德育工作的社会辐射范围,确保我校“和谐育人”德育工作沿着理想的方向运行。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活动

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教育为后续之路打下基础。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班主任的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作为六年级的数学老师,也作为六年级的班主任,笔者对班级管理――“活动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感悟颇深。

一、德育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

特级教师魏书生,同时担任过两个高三班的班主任,还任教两个高三语文教学,一年将近4个月在外讲学,讲学期间,从不找人代替上一节课,但所教学生考试平均成绩较平行班高出将近10分。作为高三语文教师,作为高三班主任,作为著名的讲师,高效率的班级管理、高超的教育艺术是他创造奇迹的重要因素。

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需要艺术,班级凝聚力是班级建设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班级凝聚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越强是班主任在与不在都一样的决定性指标。在班级管理方面,笔者首先抓住学校的一些比赛性质的活动,以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班级管理。如抓住元旦歌咏比赛、广播操大赛等的活动契机,在班级里积极发动和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从内心深处激发起为班级夺冠、为班级增光的又一有利机会。如2015年的元旦汇演,活动一提出,班级内就异常活跃,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也通过诗词朗诵、小品、相声等而积极参与。最后,采用自愿报名、小组遴选的方法,根据学校设立的奖项,每一个参赛项目评选出一个,旨在不贪多、图精,为凝神聚力“备战”,为夺冠打下基础。

在2015年的元旦汇演中,班级推出了黄梅戏 《谁说女子不如男》、京剧《变脸》、街舞等,这些曲目的选择,首先体现出“创新”。因为小学生的节目一般以古诗词的朗诵、流行歌曲的演唱等为主打节目,而小学生喜欢喜剧、舞蹈等的不多,参赛节目中京剧、黄梅戏是“冷门”,在比赛的现场,以国粹曲目――京剧《变脸》的扮相登台,表演者没开口、乐曲没响起,会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班级参加的4个节目,获得了殊荣。当宣布比赛结果时,班级学生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只要学生有活动,我们班始终以“永远第一”的口号和气势压倒“群雄”。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管理,活动不让步,学习也不落后,我们班不论大考、小考,均分、优秀率等都遥遥领先,成为学校的“明星班”。

二、德育活动―班级工作的基础

注重德育工作的落实,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除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我还创新德育的途径,如巧借一些特殊节日,不仅使德育成为常规工作,而且丰富和拓展了德育的渠道和途径。

如巧借“七一”建党节,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用资源,搜集并整理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材料,出一期特殊的板报,开一次主题班会,举办一个班级“红歌赛”,以“党”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党纲,了解党的诞生、党领导人民解放自己、解放全中国的历史。此外,类似的节日,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启发和感染,强化爱国意识,激发努力向上的决心和信心,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三、德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德育,应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作为班主任教师,应结合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抓住学科中可渗透德育的有利因素,巧妙渗透和点拨,实现德育活动、德育教学与学科学习的有效结合,进一步落实学科的德育。

如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于小高斯的发现1+2+3+…+100=1050的故事,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蛮干”,应善于“取巧”“走捷径”,其中简便方法的运用,可以事半功倍。借助于数学家的故事,渗透锲而不舍、贵在坚持的精神,渗透不怕苦、不怕失败和挫折的精神;借助于数学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意识;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借助于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变式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不能走进“死胡同”,应善于“另辟蹊径”,注重变通。

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细碎而具体。班主任工作应以德育为首,以活动促管理,注重学科的渗透,勇于创新,打造一流的管理模式,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英. 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活动

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教育为后续之路打下基础。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班主任的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作为六年级的数学老师,也作为六年级的班主任,笔者对班级管理――“活动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感悟颇深。

一、德育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

特级教师魏书生,同时担任过两个高三班的班主任,还任教两个高三语文教学,一年将近4个月在外讲学,讲学期间,从不找人代替上一节课,但所教学生考试平均成绩较平行班高出将近10分。作为高三语文教师,作为高三班主任,作为著名的讲师,高效率的班级管理、高超的教育艺术是他创造奇迹的重要因素。

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需要艺术,班级凝聚力是班级建设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班级凝聚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越强是班主任在与不在都一样的决定性指标。在班级管理方面,笔者首先抓住学校的一些比赛性质的活动,以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班级管理。如抓住元旦歌咏比赛、广播操大赛等的活动契机,在班级里积极发动和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从内心深处激发起为班级夺冠、为班级增光的又一有利机会。如2015年的元旦汇演,活动一提出,班级内就异常活跃,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也通过诗词朗诵、小品、相声等而积极参与。最后,采用自愿报名、小组遴选的方法,根据学校设立的奖项,每一个参赛项目评选出一个,旨在不贪多、图精,为凝神聚力“备战”,为夺冠打下基础。

在2015年的元旦汇演中,班级推出了黄梅戏 《谁说女子不如男》、京剧《变脸》、街舞等,这些曲目的选择,首先体现出“创新”。因为小学生的节目一般以古诗词的朗诵、流行歌曲的演唱等为主打节目,而小学生喜欢喜剧、舞蹈等的不多,参赛节目中京剧、黄梅戏是“冷门”,在比赛的现场,以国粹曲目――京剧《变脸》的扮相登台,表演者没开口、乐曲没响起,会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班级参加的4个节目,获得了殊荣。当宣布比赛结果时,班级学生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只要学生有活动,我们班始终以“永远第一”的口号和气势压倒“群雄”。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管理,活动不让步,学习也不落后,我们班不论大考、小考,均分、优秀率等都遥遥领先,成为学校的“明星班”。

二、德育活动―班级工作的基础

注重德育工作的落实,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除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我还创新德育的途径,如巧借一些特殊节日,不仅使德育成为常规工作,而且丰富和拓展了德育的渠道和途径。

如巧借“七一”建党节,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用资源,搜集并整理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材料,出一期特殊的板报,开一次主题班会,举办一个班级“红歌赛”,以“党”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党章、党纲,了解党的诞生、党领导人民解放自己、解放全中国的历史。此外,类似的节日,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启发和感染,强化爱国意识,激发努力向上的决心和信心,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三、德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德育,应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作为班主任教师,应结合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抓住学科中可渗透德育的有利因素,巧妙渗透和点拨,实现德育活动、德育教学与学科学习的有效结合,进一步落实学科的德育。

如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于小高斯的发现1+2+3+…+100=1050的故事,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蛮干”,应善于“取巧”“走捷径”,其中简便方法的运用,可以事半功倍。借助于数学家的故事,渗透锲而不舍、贵在坚持的精神,渗透不怕苦、不怕失败和挫折的精神;借助于数学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意识;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借助于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变式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不能走进“死胡同”,应善于“另辟蹊径”,注重变通。

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细碎而具体。班主任工作应以德育为首,以活动促管理,注重学科的渗透,勇于创新,打造一流的管理模式,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职 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而建立的,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还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班级管理是随着社会发展从教育管理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由于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想要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各不相同,导致人们对班级管理的定义和功能有不同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班级管理观。

二、班主任的素质

在一线进行教学管理的高职班主任直接决定着每位学生享受班级资源的程度,在分配班级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班级单位下的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享受公平的班级资源直接取决于班主任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并具有稳定性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而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势必影响班级的管理与教育, 错位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道德修养的不足之处及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教育的不公。

有相当一部分高职教师还将精英培训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教育培养思维还有相当大的市场,这种思想观念使得教师更加倾向于将优质资源分配给成绩好的所谓的精英,而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忽视与打压。这种现象在当今高职的班级管理中屡见不鲜,比如由成绩来进行班委候选人的确定,由成绩来确定班级的座位表,由成绩来确定学生是否有享有其他荣誉的先决条件。相当多的老师还存在着等地观念,将学生以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等级,以此作为分配教育资源的重要依据,比如根据学生对老师所做出的指令的认同程度向学生分成“听话的”,“漠视的”,与“反对的”三种,而在选拔班干部,分配学生荣誉时倾向于“听话的”这一类。而有些班主任则将学生按智力的高低进行分层,将一些竞赛机会分配给其认为智力高的学生,而被认为智力平平,或相对较低的学生则被剥夺参赛机会等。

(一) 价值取向

当代社会价值取向更加丰富多样,而教师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分配。有部分教师更加注重效率,更加认可强者,将其在社会上对强者的崇拜带入了校园,带进了班级管理中,使得班级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变得功利化。比如部分教师将学生的成绩作为相互攀比的工具,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变成了其谋求晋升的梯子等,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教育资源的分配必定是不公正的。更有部分教师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倾向于家世好的学生,而对贫苦学生不闻不问,将其边缘化。由以上例子可知,教师价值取向的错位是学生不能公平的得到教育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道德修养

教师的道德修养与班级的管理和资源的分配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说教师的道德修养是一项应常抓不放的思想建设工作。如若教师在金钱和利益上的道德修养不够则会在分配教学资源时对某些学生进行特殊的照顾和优待,不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如若教师急功近利,浮夸不实,则会导致教学资源倾向于其认为有能力的学生,比如在争取学校荣誉时,进行弄虚作假,损害部分学生利益,对其停课,或不允许其参加集体活动,将优势资源分配给某些所谓的精英学生等。如若教师的个人修养不够,气度不大,则会与学生斤斤计较,对“得罪”他的学生记恨在心,伺机报复,而对赢得他“欢心”的学生百般宽容,这样其不由地会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不公平的分配。由上可知,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育资源的分配。

(三) 行为习惯

高职教师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地决定着其分配教学资源的公平性。优秀的高职班主任应该认真细致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期全班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教学资源分配合理得当。然而有的班主任受常年行为习惯的影响而不甘于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管理的工作中去,而对学生经常进行高压管理策略,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动则批评,不深究原因,不使学生申辩,而对学生实行简单粗暴地教育方式,进行体罚,甚者进行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如此管班,何来教育公平。而有的板块主任为图省事,选出一套班委就放任自由,将班级各项大小事务全部交给班委处理,对班级不闻不问,甚至两三年不换一次班委干部,不与班级成员沟通交流,也许有的班干部得力,这样的班级管理的也挺好,但是却无从谈及公平性。由此可知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是班级管理中兼顾公平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2.科学文化素质

(一)专业文化素质

班主任作为班级责无旁贷的负责人定要让人信服,更要自信从容,毫无疑问,要给予学生一碗水,教师便要有一眼活的泉水。而教师的自信何来,专业文化素质必不可少。也正是有了专精的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才能更好地,充分地挖掘教育资源。而文化素质较低的教师是无法使学生获得均衡发展的,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的。

(二)教育理论素养

班主任要育好人,管好班,只有专业文化素质也不行。其班级管理的工作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一个优秀班主任必须兼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班主任的教育理论水平不高, 对学生来讲就会出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风险。如该奖励的不奖励,该惩罚的不惩罚,该鼓励的不鼓励,该提醒的不提醒。班主任在学生中不在有威信,家长会对优生来讲成了庆功会,对差生来讲成了批判会等。

三、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恰当性是一种检测,是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的一种相互监督和自我反省的物质基础,因此教育评价体系是否公平,完善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本课题将从教育评价所依的理念与所用的手段两方面具体分析教育评价在班级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正如教学评价一样,针对同一个学生,将其置于不同的评价下,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笔者深切体会到现行的教育评价往往过于单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权过度掌握在教育主体的手里,比如班主任,相关教育领导部门成员,虽然也有学生自主建立评价体系,但是因教师指导不够,或是重视不够,往往只是样子,没有深入实施。而在大部分班级管理中还是一言堂。从教育评价的内容来说,多是偏重于知识与纪律的评价,和对学生道德与创新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教育评价体系中,教师对教育资源进行的分配必定是不公平的,如此的教育反馈与指向也会使一部分学生觉得自我价值的淹没或否定。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 王汉澜著.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M].上海:学苑出版社,1996年.

[3] 万俊人.再谈教育公平问题「J].现代人学教育,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