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6篇

时间:2023-03-31 17:16:02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科特点;临床中药学;中药临床药学

中药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中药学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在中药临床药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使得中药在临床应用上更安全、更合理、更有效,本文主要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出发论证临床中药学和中药临床药学,从而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1研究临床中药学的意义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随着临床药学这一学科的成立以及西药的快速发展,研究临床中药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提高中药使用安全性,降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认为中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实际上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有毒中药,大部分的中草药或者是中成药制品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但是部分患者在服用了人参之后会出现四肢抽搐、低血钾的不良反应,所以通过临床中药学研究可以进一步减少中药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1];②提高中药材质量,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中药材在药性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中药材在成分组成、药效等方面也就会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临床中药学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不同地区同一中药的药品差异,提高中药材质量;③提高药效,节约中草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当前条件下,中药制品使用在医院占有一定的比重,对于治疗同一疾病的多种药品其性能、功效、主要成分、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不可能完全清楚,这就有可能造成药品的浪费以及药效发挥不明显等,通过中药临床研究,对于常见的中成药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促进药效发挥。总之,通过中药临床研究可以使中草药及其制品在应用中安全性更高、药材质量过关、药效发挥更好,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临床中药学和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及其关系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临床中药使用规律的学科,核心内容是中药制品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这一研究对于提高中药的用药安全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为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等提供有力的依据。中药临床药学指的是在中医药理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中药及其成品制剂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属于临床药学一个分支,核心内容同样是研究中药及其制剂有效性及合理性[3]。通过对临床中药学以及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进行阐述,它们都包含“中药”以及“临床”关键词,也就是研究对象具有一致性,两者的研究均是为了中药及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等。但是临床中药学在研究过程中侧重于临床各科用药的实践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则是在中药药物以及中医临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是以中医药理论作为指导,它属于临床药学一个分支学科,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侧重于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

3临床中药学的主要特征

临床中药学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①以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而独立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中医基础理论中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基础性学说,比如:阴阳学说、精气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养生等方面内容,这些对于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以人文本,重视中药治疗的理法性,提供了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②临床中药学属于边缘学科,具有一定的优势,医学不断发展,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当然互相渗透,对于临床中药学而言,既具备治疗学的内容,也具备药物学的内容,作为这两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具有优势,临床中药学在研究阶段,通过临床发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一定的效果,反过来应用于临床,再次观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此反反复复,促进了治疗学以及医药学的发展;③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具有复杂性,仅仅依靠单一的研究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研究中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在研究阶段,既要遵循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还要通过现代的一些手段进行研究,比如计算机技术等。此外,还需要不同部门之间互相配合,药材收购厂、制药厂、临床中药师等,多手段多部门联合研究才能促进临床中药学的发展。

4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内容

由于临床中药学的主要任务是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对于常见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此外,还需要研究不同的药物在联合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的有效性等。根据临床中药学的这些任务,在实际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的基础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基础理论尚不完善,而且部分内容具有抽象性,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完善,通过临床中药学研究,可将一些抽象的中医概念以及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异议的内容进一步证实,达到中医基础理论完整性和一致性;②针对性的药物配置,保证药物发挥最佳效果,单一的药物作用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在多种中药及其制品联合使用的过程中,药品之间会互相产生作用,可能会引起药效的发挥不明显,通过研究,可进一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配制最佳的药品,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合理的给药方法,减少不良反应,相同的药品在给药方法不同的条件下,治疗效果以及服药之后的不良反应是不同的,所以通过研究药品的给药时间、给药方式、给药量以及疗程等可以确定最佳的药品服用方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

5小结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临床中药学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而不是单一的研究方法开展工作,同时在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全面深入做好研究工作,使中药及其制剂在应用中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庆生,陈子珺,田芳.从学科特点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J].中药材,2002,25(1):49-52.

[2]张冰,吴嘉瑞,林志健.高等教育临床中药学科建设体会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141-143.

[3]刘明哲.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8):48.

[4]刘艳艳,梁磊,胡丽辉,等.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1):1237-1238.

[5]张冰,林志健,吴嘉瑞,等.临床中药学科知识框架与教育实践体系思考[J].药学教育,2015,31(1):22-26.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第2篇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药理学科的分支,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和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临床药理学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在体内处置过程以及药物对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同时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制定个体化治疗的剂量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临床药理学从根本上解释了药物治疗效应和不良反应的机制,并且和药物的临床应用紧密结合,是一门医学与药学、药理学与治疗学紧密结合的现代新兴学科。近年来,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备受关注,我们在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合理应用seminar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促进学生对临床药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1 seminar教学法

seminar教学法又称为研讨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某一课题结成研究小组,在大量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和广泛的学术探讨,从而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1]。seminar教学法最早起源于英国。 1737 年, 德国著名学者j .m.gesner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到德国哥延根大学中,本文由收集整理随后,seminar教学法对欧美等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seminar教学法目前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2-3]。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一所研究型创新大学要求必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我国很多大学在课

程教学中也采用seminar教学法,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4-5]。seminar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其核心是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术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深化学生对课程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6]。它主要分为老师指定题目的seminar、学生自选题目的seminar、报告+讨论式的seminar、讨论式的seminar和问题解决式的seminar等5种形式 [7-8]。seminar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listen(听得懂)、speak(讲得明)、read(读得懂)、write(写得好)。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够,分别在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临床药理学课程的讲授中应用了seminar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对比,我们对seminar教学法作出以下总结:

1.1 seminar教学法更注重互动性

seminar教学法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由学生占主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吸收,提高教学效率。

1.2 seminar教学法更具有激励性

seminar教学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整个研讨会由学生来完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3 seminar教学法更具有研究性

seminar法教学的内容在课本的基础上,由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学生自选题目,紧跟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查阅大量的书籍和研究文献,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seminar法教学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实用型的学生。

1.4 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seminar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参与的机会和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开展合作,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自信心。

2 临床药理学的飞速发展

临床药理学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其主要任务为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物的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提高病人治疗水平。因此,临床药理学是现代医学的医疗、教学与科研不可忽视的一门学科。近几年来个体化医学和循证医学概念的提出和应用,进一步丰富了临床药理学的内涵。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对我国新药的开发、新药的临床研究、创新药物平台建设、药品管理、医疗质量和医药研究水平的提高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临床药理学在新药临床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等方面的完善和推动我国新药创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效和不良反应的机制研究等方面也作出了显著成绩[9-10]。

我国临床药理学发展迅速,正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当规模的临床药理专业队伍,在新药研究、药物评价、教学、医疗、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咨询服务中发挥重要的学术骨干作用。广西医科大学也非常重视临床药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分别在各附属医院成立临床药学部和建立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承担各类新药的临床药理研究任务,汇集了药理学、临床医学、药学、化学、数学、生物统计等专业人员,为我区新药临床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分别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临床药学部和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建立教学共建单位,聘请附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为特聘教授,来为学生进行临床病例的讨论和指导学生在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临床见习工作,并培养了一批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除此之外,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定期开展临床药理学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各种临床药理学学术研讨会,积极促进临床药理这门学科的发展。

3 临床药理学课程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重要性

临床药理学是在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中应运而生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其主要职能包括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除此还承担了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与临床药师的培训。seminar教学法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这些为学生在临床药理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和条件。

3.1 临床药理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来自于临床实践,最终服务于临床用药。药物的临床研究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药物的临床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新药的临床试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主要包括: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并及时向药监部门进行汇报。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多数药物的药理效应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不同人群中服用同一药物,疗效有很大的差别。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间差异可以避免重大医药事故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seminar教学法可以通过病例讨论和运用临床药理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以及加深临床药理学知识的掌握。

3.2 seminar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性学习

近些年来,临床药理学的学科地位彰显重要,临床药理学的学科的发展对新药的开发、药品管理、提高医药质量和研究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根据临床药理学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把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seminar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查阅相关问题的大量资料和文献,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专业的知识[11]。

3.3 seminar教学法强调团队的合作

seminar教学法要求学生互相合作,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 应用seminar教学法能够集思广益,充分融汇大家的思路和知识,共同为临床药理学课程的学习输入新鲜血液。

4 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临床药理学课程强调实践,重视实际病例的讨论,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实施seminar教学法可以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际用药结合起来,并将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引进seminar教学中,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我们在进行临床药理学教学时,根据临床用药的分类分别将学生分为高血压病药物讨论组、糖尿病药物讨论组、精神性疾病药物讨论组、肿瘤疾病药物讨论组等若干小组。每两周举行一次研讨会,每次约2 h,各个讨论组轮流进行宣讲。讨论小组根据所学的课程和临床实际用药中发生的情况,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学术报告或病例讨论。研讨会以中英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可邀请教授、高年资同学和临床医生参加,还特别邀请附属医院的专家参加。比如,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也是肥胖或体重增加病人的首选用药,我们在临床见习中发现二甲双胍的疗效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服用二甲双胍后疗效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还发现二甲双胍对肺癌有一定的疗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举行一次seminar研讨会。首先由老师指定题目,然后学生先熟悉课本的知识,再根据临床实际发生的问题,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最后进行学术研讨,这个研讨会由糖尿病药物讨论组完成。

首先,由主持人—教师简要介绍本次seminar研讨会的主题——二甲双胍药物效应个体差异的研究进展(5 min)、同时介绍报告人员的安排和报告的进程。 其次,由报告人进行宣讲(30~40 min)。本部分是seminar的主体部分。 报告人针对报告的主题陈述自己的观点,通常称为presentation。报告人代表小组的全体工作(group work)。报告者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论述,对报告者的要求是表达要精确、简单明了、衣着整洁、态度上礼貌谦虚。然后,由点评人评论 (5~10 min)。在这一阶段,先请group work进行补充性发言,然后大家可进行包括提问、批评、建议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发言式评论,指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或多媒体演示中的错误,或要求报告人对某些内容进行解释,报告人一般只作简要的解释说明。接下来,由听讲者进行提问与辩论(15~20 min)。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presentation的主题进行交流,所有参加者可向报告人提问,对报告人以及group work的观点、论据提出意见,或对命题进行辩论。报告人及group work可以进行解释和补充,这是学术交流中最精彩的部分,可以充分展示group work的学术积累和思辨才智。在交流阶段,主持人调动大家的参与热情,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同时也要把握讨论的方向,使讨论紧扣presentation进行。最后,由主持教师对本次presentation进行评价与总结(5 min)。教师对本次seminar所取得的收获或对研究的问题进行

分析和总结。主持人要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工作进行鼓励。课堂结束时, 教师向学生发放评价单让学生填写,主要是为了收集学生对报告人所进行的presentation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方式、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的运用以及辅助手段的运用等。为改进学生的报告技能提供反馈信息。将学生的seminar报告论文装订成册,作为资料保存[12]。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第3篇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bout clinical pharmacy in our university

LI Yaling1,2 YE Yun1 HUANG Yilan1,2 LI Jun3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Anorectal Disease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education in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our school" for short) has been rapid, and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compar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st-class clinical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status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duca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education, study the new trends of the specialty in our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from the realitya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service clinical pharmacy personnel in accordance with its ow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linical pharmacy.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临床药学是一个医、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以患者为对象,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1],研究药物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应用方法及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是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等。临床药学已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和药学学科的新研究领域[2],它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推动了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文献查阅、深度访谈、电话咨询以及网络等多种形式对西南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国内、外一流大学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提高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建议,以期为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现状

我校于2013年开展了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学制学位:三年学制、毕业后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培养方式: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在教研室领导下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对研究生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独立工作能力等全面负责,侧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临床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具备药学、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交流能力,能够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从事临床药学实践和教育,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进行课题设计、从事临床药学创新研究的能力,能够在药品临床??用、研究、开发和管理方面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研究方向: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应用安全性研究、循证药学研究。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高等药剂学、医学科研方法学导论、外科学进展、循证医学、肿瘤基础理论、药物分析选论、内科学进展、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检索、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和专业课程(临床药理学、专业外语)及公共课、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论文答辩。实践教学分为教学实践和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学实践分为初级实践(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临床药学室等部门轮转3个月)、高级实践(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参与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轮转5个月)和专科实践(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临床药学某个专业方向进行较深入的专科临床药学实践,时间4个月)。

2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分析

2.1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优势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成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拥有临床药学研究生导师5名,都是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的高级双师双证导师[3];拥有3家直属大型三甲附属医院及30多家非直属三级教学实践基地,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具备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及优质资源。通过对我校临床药学相关师生广泛调查发现,他们均对招生就业情况评价较为满意,这与“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药学服务由原来的“以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4]以及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需求、药学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需求、学生就业背景需求[5]有关;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也较为满意,这与我校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较好的教师队伍有关。

2.2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不足

美国是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发源地,1957年美国密西根大学药学院的Donald Francke教授首次提出六年制Pharm.D.(Doctor of pharmacy)[6],国外发达国家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现己较为成熟,国内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中国药科大学是最早(2006年)获批设置临床药学专业的学校,我校的批准时间是2011年。由于我校地处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学科发展时间短,与国内一流大学及欧美相比,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尚不成熟:学制学位较为单一,培养方式合理,但很多?节未到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人才,与现代临床药学教育发展方向(服务型临床药学人才[7])有所偏颇,研究方向较少,需拓宽研究领域,课程设置无特色,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目前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还属于科学学位型培养模式,毕业授予理学学位,这与我国还没有独立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有关[6];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差,尽管应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但还有待提高;课程设置欠合理,教材实用性较差;见、实习安排不尽合理,临床药学实践范围较窄,时间短,偏重于药学研究、实验室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及用药咨询,而临床用药决策参与较少,不能适应现阶段医院药学、社区药学领域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8];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尚需修善,教师、学生国际合作交流机会少,很难跟上学科前沿。

3 建议

3.1 加快“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

目前我校是培养能够在药品临床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方面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临床药学专业以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服务型临床药学人才为目标,一个优秀的临床药学工作者应是健康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沟通者、引导者、管理者、教育者、监督者、控制者、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9]。培养服务型临床药学人才,更符合现代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我校临床药学教育应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教育理念转变,由培养“化学型药学人才”向“临床型药学人才”的转变,由“科研型”向“服务型”药学人才的转变。

3.2 建立多学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从目前国际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我国医疗机构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来看,我国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能胜任临床药学工作的临床药师,属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应开展专业学位型教育。目前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学制只有3年,授予理学学位,建议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逐步增设6年制本硕连读、8年制本硕博连读、5年制硕博连读,增设博士点,毕业时授予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学位,山东大学[10]、北京大学[11]开设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硕连读可为我校提供宝贵经验。这种多学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有利于节约培养时间,有利于课程设置的连贯性,更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与临床医生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学历学位、职称等各方面匹配并通力合作,更符合我国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学生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利于突显我校特色办学,实现我校品牌效应。

3.3 拓宽临床药学专业研究方向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只有4名,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更没有备注研究方向,作者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临床药学发展新方向及国内、外一流大学临床药学研究方向建议该专业导师及新增导师应向群体药物生物等效评价、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与治疗、个体化给药研究及药物代谢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新剂型与制剂新技术、药物基因组学、合理用药与临床药物评价、上市药物评价研究、临床药学服务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新制剂的开发和评价、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及给药方案设计、生物活性肽研究等方向拓展[12]。

3.4 广泛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如今互联网背景下,建议我校师生广泛利用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打造教学团队,有利于过程性评价[13]。教学方法与手段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建议教师联合应用讲授式教学法(L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14]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授课、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药学沙龙、实验、专题 讲座、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使临床药学教学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兴趣,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记忆,从而将教与学、学与用有效衔接,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素质紧密结合。

3.5 加强教师队伍团队意识,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交流平台

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师队伍来自药学及其相关学科,多为药理学、中药学等专科教师,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地将合理用药与临床问题有效结合,建议教研室对整个团队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医、药导师组制度,通过团队定期开展医学、药学沙龙(处方用药分析、专科用药解说、经方应用举例、典型案例探讨等)、专题讲座等,达到医药互动、医药互补、知识共融、医通药情、药知医意,增强双方共识,弥补学识漏洞,极大地提升教师队伍的关联度与支撑度。我校实践教学基地多,质量高,但其与教研室及导师联系不紧密,交流平台不完善,建议各实践教学基地与教研室及导师建立开放性、多媒体、多层次交流平台,让导师参与建议实践培养方案的制订,优化、整合学校与社会多种优质资源,构建学校、医院、医药企业多重实践教学平台,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3.6 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4类,复旦大学临床药学研究生课程分类和我校相似,但其教材选择和我们差距很大,而美国Pharm.D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药学相关课、医学相关课、临床药学相关课[15],作者认为美国Pharm.D研究生教育课程分类更为合理。建议加强学生药学、医学相关知识培养的同时,应重视临床药学相关课程的普及,建立针对性更强的选课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科学知识:公共基础课增设人际交流学、自我保护和人文素质、心理学、信息检索与写作;药学相关课增设药学伦理学、药物信息学、药物经济学、药物计量学、药物毒理学、药物流行病学、药学政策与公共卫生;医学相关课增设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重症医学、急诊医学;临床药学课增设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治疗学、循证药学、临床药学实践导论、药学监护、临床药物评价、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事管理。我校教学实践安排很为合理,临床药学实践共1年,实践范围较窄,时间短,毕业学生不具备独当一面的素质,不能满足医院药学、社区药学、促进合理用药等相应岗位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建议实践范围拓宽至社区、社区药房、社会大药房、药厂、实验室以及临床肾病科、ICU等科室,实践时间从1年延长到2年,半年理论课程结束后进入实践教学,理论课始终要与临床药学实践紧密协作、穿插进行,可将理论课以药学问诊、药学查房、药历书写、文献分析报告、临床处方点评、讲座、典型病例讨论、医学药学沙龙、多学科综合门诊、药学监护、用药宣教、ADR监测等形式安排在临床药学实?`环节中去,同时建立研究生培养校内、校外双导师制[16],使从事临床药学实践的学生与住院医师一样在临床科室轮转、管理患者、参与查房和会诊、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等,实现院校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无缝衔接,毕业时培训考核合格可授予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这对学校吸引生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就业顺畅,减少学生就业单位培养经费等不失为一个好举措。

3.7 规范生源,考核目标明确、形式多元化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第4篇

藏医药临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研究报告显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胆疾病、风湿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慢性胃炎的研究,按严格的科学要求做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其疗效显著,大大降低了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不愈而发展为胃癌的发病率。这项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西藏卫生战线上首次获得的最高部级奖励。不少藏草药及藏成药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由青海金诃藏药集团和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攻关课题——“七十味珍珠丸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传统经典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是藏医临床治疗各种肝胆疾病,特别是乙型肝炎的必备药品[2]。二十五味珍珠丸也是一种传统的藏药,对多年的中风、偏瘫、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极佳,不但被藏民誉为溶解血栓的“疏通机”,而且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此外,还有很多传统藏成药的药理和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研究。如仁青常觉、仁青芒觉、二十五味珊瑚丸、坐珠达西、九味牛黄丸、智托洁白丸、藏汴宝补肾丸、七味散、冰片九味散、檀香八味散、诃子十味散、熊胆七味散、石榴八味散等。当前,还有大量药方散落在寺院和民间,既无标准也不规范。很多藏药研究开发机构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远赴牧区、民间、寺院,搜集挖掘、整理藏药秘方、验方、组方,积极抢救保护传统藏药的民间宝藏,但仍有许多未发现的药方,值得进一步发掘。

存在的问题

临床研究基础薄弱,名词、术语缺乏规范从现有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藏医药的名词、术语、诊断等缺乏规范,导致沟通、交流的困难和研究结果的公信度较低。研究层次和水平偏低藏医药的疗效显著,凝结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对藏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藏药浴疗法、尿诊法、高原藏药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等方面作用显著,深受群众欢迎。但由于藏医药形成的文化背景、区域环境等的复杂性,藏医药临床研究基础薄弱,藏医药临床研究论文很大一部分属于个案报道或未进行随机对照研究[3-4];部分设随机对照的文献没有记载具体的随机方法和组间基线的情况,即使个别有记载也过于简单,甚至将随机、半随机和随意混淆。多数没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甚至部分没有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疗程不规范、缺乏统一性、样本含量小、可控因素差、缺乏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等问题的存在,常干扰藏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结论,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提供最佳证据,阻碍了藏医药临床医学治疗性研究水平的提高。临床特色技术缺乏规范藏医特色医疗技术作为藏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藏族人民群众乃至一些特殊人群的欢迎,确实解决了一些难治性疾病,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解决了现代医学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火灸、油脂擦涂、放血、金针、药浴、敷缚、藏医熨敷、药蒸等疗法,这些藏医特色核心技术为藏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中不少技术由于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其推广应用存在困难,极大地限制了藏医药走出藏区,服务海内外。现行的临床指导原则有悖藏医药理论特性目前,藏药尚无基于藏医药理论制定的藏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只能参考现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制定藏药成方临床试验方案,而这种做法在藏药研究实践中造成了诸多矛盾。①藏医在长期的医药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在药物认识和用药习惯上与中医药存在很大的差异;②藏药的药性理论及功效主治与中药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一些药物的独特效用与中医药认识完全不同;③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设计的研究方案和套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藏药临床疗效严重违背了藏医理论体系,也无法完全用所得的试验数据验证藏药临床的治疗作用。没有藏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藏药的发展只能削足适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藏医药研究方法思考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第5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医学科学和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学制类型

学制3-5年;报考类型分为全日制博士(含学术型、专业学位)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仅限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代码1051开头的),考生在报考时必须明确考试类型;考试类型一经确认上报国家卫生部考试中心后,不得更改;在职考试外语成绩为标准分(合格标准为300分),统考考试成绩为百分制。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医学类专业(含药学)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人员,医学类专业(含药学)或相关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在录取前能取得硕士学位)。如属跨学科门类报考,原则上须主持与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范围一致或相关省级以上课题或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均为第一作者,下同)。

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硕士学位后必须工作3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后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范围一致或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2篇。

在职人员攻读全日制博士(参加三门考试)必须工作3年以上,且原则上须主持省级以上课题或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录取时按“定向就业”类别。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参加一门外语考试)必须具有医学硕士学位,且获得硕士学位后在临床医疗第一线工作至少3年,学位申请前须具备住院医师第二阶段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考虑到全日制博士招生指标的限制,建议在职且已获硕士学位的医务人员报考。

3、有两位与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4、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凡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 “同等学力不能报考”、“1年以上工作经历可报考”等的部分导师、专业,请考生按备注要求选择报考。

四、报 名

报名日期:定于2013年12月1日至25日。

报名方式:网上报名与提交报考材料相结合

网报日期:2013年11月25日至2013年12月25日

第一阶段:应届生预报名

2013年11月25日至11月30日(10:00~22:00)

第二阶段:正式报名

2013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9:00~22:00)

报名程序:

一、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直接登录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页(单击进入)进行网上报名;

二、网报成功后下载《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含报考材料目录)》;

三、考生下载申请表后,应按要求逐项填写,并务必按报考材料目录要求送交以下材料:

1、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招收博士生情况登记表;

2、报考博士生申请表(含个人信息表、专家推荐意见、硕士阶段课程成绩等);

3、证书:往届生交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复印件(凡本校往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报考不必提供评议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应届生交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并必须在录取前(7月5日)补交硕士学位证、毕业证复印件;

4、以同等学力获硕士学位的考生交工作3年以上证明,且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的复印件;

5、医师资格证书(报考临床专业学位的考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

6、报考委托培养博士生的考生,现役军人报考,均需工作3年以上,由单位出示同意报考证明;

7、在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考生另交大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相片1张;

8、考生还须认真填写《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科研计划书》(含近三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计划书》报名时暂不交,留待面试时交导师组,由导师组作出评定,评定结果计入面试成绩;

以上材料1-7项内容应在2013年12月25日前(邮寄材料以邮戳为准)送交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研究生院招生办(具体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616室),经审查合格后网上打印准考证(2014年1月下旬)。逾期不予办理,提交材料或填写不全责任由考生自负,凡送我校的材料概不退回。

2014年全日制博士按学术型、专业学位招生类别分别填报志愿,同一学科,不同培养类型按不同的专业代码填写。如中医内科学,学术型代码:100506,专业学位代码:105118。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仅限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代码1051开头的),无名额限制,且不占导师博士招生指标,报名时须征得导师同意。

报名费用:报名费250元(含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全国博士外语统一考试报名费、面试费),通过邮寄报考的考生加收函报费20元。

五、考试

(一)全日制博士生

考试科目:外语(英语或日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外语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考试方式:考试分初试和面试。初试采用笔试,面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不同专业和培养类型进行实验技能和临床技能的考核。

(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考试科目:外语(英语或日语)(国家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分数线由国家划线(一般为标准分300分)。

考试时间:2014年3月中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通知为准)。

考试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课室楼(广州大学城校区)。

考生于考试前一天持身份证、准考证、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持学生证原件到我校研究生院报到。(考前网上公告报到须知)。

六、体格检查

考生必须在考试后由我校保健科体检,体检要求按《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及执行细则》执行。

七、录取

(一)报考全日制考生,根据考生的推荐材料和初试、面试成绩,并结合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由我校按规定择优录取。报考在职博士考生,外语成绩符合合格标准(有合格证编号),由我校直接发放入学通知书。

(二)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精神,从2014年起,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凡被我校正式录取的2014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须缴纳10000元/年的学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及收费方式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详细情况请密切关注后续公布的相关招生信息。

学校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奖助学体系,提高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待遇,形成有利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八、报考费用及学习待遇

考生报考所需一切费用(报名费、体检费、往返旅费、食宿费等)均由本人自理。

录取后在校学习期间的待遇按有关规定办理。

九、毕业生就业

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推荐就业、自主择业;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按协议书规定回原单位工作。

十、招生人数

本校2014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45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国家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单位代码:10572

地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

邮编:510405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020-39358482

联系人:程宾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

院所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4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药抗应激损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徐志伟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基础理论

招收卓越班报考

基础医学院

02

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黄水清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院

03

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

潘毅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院

04

中医药抗应激损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敖海清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院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7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病毒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王新华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温病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热研所

02

病毒性疾病的中医药研究

符林春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温病学

热研所

03

岭南温病研究

林培政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温病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4

①经方治疗疑难病症研究②伤寒论文献研究

李赛美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伤寒论

第一临床医学院

05

六经辨证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朱章志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伤寒论

第一临床医学院

06

①风湿病研究②《金匮要略》研究

林昌松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金匮要略

中医内科学或金匮要略硕士研究生优先考虑

第一临床医学院

07

①防治糖尿病经方的开发②含毒性中药的经方安全性研究

宋健平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温病学

科技园

100504

方剂学

1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调理脾胃方剂的临床运用与药理研究

施旭光

①英语②药理学③方剂学

中药学院

100506

中医内科学

8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药治疗脑病

孙景波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2

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王 奇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3

脑血管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梁伟雄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含西医神经内科部分)

第二临床医学院

04

中医药治疗肾病研究

刘旭生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5

中医药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增敏

吴万垠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6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吴焕林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7

中医药治疗肾病研究

汪 涛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8

COPD的中医证治研究

林 琳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含呼吸病部分)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5118

中医内科学

24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

冼绍祥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2

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刘小虹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3

中医药防治脾胃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邝卫红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4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研究

吴 伟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5

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刘凤斌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6

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汤水福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7

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临床与实验研究

左俊岭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8

中医治疗血证(血液病)的研究

杨洪涌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9

呼吸重症

孙志佳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

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陈志雄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临床工作2年以上

第一临床医学院

11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何羿婷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第二临床医学院

12

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黄 燕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含神经病学内容)

第二临床医学院

13

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蔡业峰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含神经病学内容)

第二临床医学院

14

治未病研究

杨志敏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5

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毛 炜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含肾病内容)

第二临床医学院

16

中医药辨治消化系统疾病

黄穗平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7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邹 旭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8

中医药防治肾病研究

李顺民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深圳临床医学院

19

中医药治疗内分泌疾病

李惠林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深圳临床医学院

20

中医药防治肝病

周小舟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深圳临床医学院

21

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

杜少辉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深圳临床医学院

22

心血管病临床研究

王清海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23

中医药防治疗脑血疾病的研究

黄德弘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附属广州中医院

24

中医脑血管病研究

谭 峰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附属佛山中医院

100507/105119

中医外科学

1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前列腺癌的中医优势治疗

陈志强

①英语②人体解剖③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0508/105120

中医骨伤科学

12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髋膝关节疾病基础与临床

樊粤光

①英语②人体解剖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

庄 洪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第一临床医学院

03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损伤

黄 枫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4

股骨头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

何 伟

①英语或日语②人体解剖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本专业硕士毕业,有三年以上工作(或研究)经验优先

第一临床医学院

0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

梁 德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至少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

第一临床医学院

06

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关节病

刘 军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7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诊治

林定坤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8

①骨关节病的防治②运动医学

韩清民

①英语②人体解剖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

09

脊柱病临床研究

林一峰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

10

骨质疏松临床研究

黄宏兴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

11

①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②中医骨伤科康复研究③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

杨海韵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骨伤科学

附属佛山中医院

12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病

许学猛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骨伤科学

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100509

中医妇科学

1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罗颂平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妇科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5121

中医妇科学

3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研究

许丽绵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妇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2

补肾活血法治疗妇科肿瘤及月经病研究

李坤寅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妇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

曹立幸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妇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0510/105122

中医儿科学

1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①小儿血证研究②小儿脾胃病研究

许 华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儿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0511/105123

中医五官科学

4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阮 岩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2

耳鸣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刘 蓬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五官专业

第一临床医学院

03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鼻咽喉疾病的治疗研究

李云英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耳鼻喉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4

鼻咽癌中西医基础与防治

周小军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附属中山中医院

100512/105124

针灸推拿学

9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①针灸原理研究;②针灸促进脑功能重组及大脑可塑性的研究

许能贵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2

①针灸防治亚健康;②针灸传统理论及其应用

张 宏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3

①腧穴主治作用及临床运用特异性研究;②不同刺激方式和刺激量对穴位主治的临床影响

李素荷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4

针灸治病机理研究

唐纯志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5

①针灸原理研究;②针灸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

易 玮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6

针灸治疗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柴铁劬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7

针灸治疗痛证研究

林国华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针灸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5124

针灸推拿学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8

针灸治疗痛症、妇科病、皮肤病及失眠的临床研究

陈秀华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第二临床医学院

09

针灸治疗痛症及抑郁症相关病症的研究

符文彬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0521

中医养生学

2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①养生本草研究②传统养生的管理(国际JCI标准的应用方向)

孙晓生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养生学

基础医学院

02

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刘焕兰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养生学

基础医学院

100522

中医心理学

2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现代研究

邱鸿钟黄 海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临床心理学

经管学院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20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王宁生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药理学③中药药理学

临床药理研究所

02

中药体内代谢

宓穗卿

①英语②药理学 ③中药制剂分析

临床药理研究所

03

中药免疫药理

王培训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药理学③医学免疫学

临床药理研究所

04

眼用药理

王宁生唐由之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药理学③眼科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研究所

05

中药免疫药理与毒理

周 联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药理学③医学免疫学

中药学院

06

①调理脾胃中药作用机理研究②脾胃虚实证辨证论治研究

李茹柳

①英语②药理学③中药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脾胃研究所

07

大肠癌启动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

文 彬

①英语②药理学③生理学

脾胃研究所

08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08-03

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以其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特色,为本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藏医药以其来自高原、纯天然,及天文历算与医学结合等独特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笔者拟对藏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研究现状

目前,藏医药在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政治局势稳定中越来越发挥出自身独特和应有的作用。一个以藏医医疗机构为主体、藏医药教育和科研为基础、藏药产业为依托的藏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并辐射到国内许多省份和地区,影响波及海外。

1.1 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民族医药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显示,“十一五”规划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藏区大力推进藏区藏医药工作,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区藏医院也加大了专病专科建设力度,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设立专病专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治区藏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山南地区藏医院外治科、林芝地区藏医院心脑血管科和昌都地区藏医院肝病科等多个专科已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据县以上藏医院有关统计表明,藏医治疗以常见病为主,其中对乙型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骨髓炎、皮肤病、风湿病疗效甚佳,门诊的治愈率一般在80.7%,住院的治愈率则可达85.2%,说明藏医在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症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1.2 藏医特色疗法得到临床推广应用

藏医具有很多特色医疗技术,如药浴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均甚满意,深受患者的欢迎;艾灸、火罐、药浴、放血等[1]也很有特色。目前,县级及以上藏医院基本上能够运用藏医艾灸、火罐、药浴、放血和牛角吸等特色和适宜技术,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的诊治。

1.3 藏药制剂特色明显,基本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研究报告还显示,部分县级藏医院及藏医科利用本地藏药材能够自制100多种常用藏药制剂,不仅满足本院(科)的临床用药需求,还可满足本辖区内的乡镇及村里的部分藏药需求。

1.4 藏医药临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研究报告显示,自治区藏医院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胆疾病、风湿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慢性胃炎的研究,按严格的科学要求做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其疗效显著,大大降低了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不愈而发展为胃癌的发病率。这项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卫生战线上首次获得的最高部级奖励。不少藏草药及藏成药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由青海金诃藏药集团和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攻关课题――“七十味珍珠丸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传统经典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是藏医临床治疗各种肝胆疾病,特别是乙型肝炎的必备药品[2]。二十五味珍珠丸也是一种传统的藏药,对多年的中风、偏瘫、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极佳,不但被藏民誉为溶解血栓的“疏通机”,而且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此外,还有很多传统藏成药的药理和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研究。如仁青常觉、仁青芒觉、二十五味珊瑚丸、坐珠达西、九味牛黄丸、智托洁白丸、藏汴宝补肾丸、七味散、冰片九味散、檀香八味散、诃子十味散、熊胆七味散、石榴八味散等。当前,还有大量药方散落在寺院和民间,既无标准也不规范。很多藏药研究开发机构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远赴牧区、民间、寺院,搜集挖掘、整理藏药秘方、验方、组方,积极抢救保护传统藏药的民间宝藏,但仍有许多未发现的药方,值得进一步发掘。

2 存在的问题

2.1 临床研究基础薄弱,名词、术语缺乏规范

从现有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藏医药的名词、术语、诊断等缺乏规范,导致沟通、交流的困难和研究结果的公信度较低。

2.2 研究层次和水平偏低

藏医药的疗效显著,凝结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对藏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藏药浴疗法、尿诊法、高原藏药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等方面作用显著,深受群众欢迎。但由于藏医药形成的文化背景、区域环境等的复杂性,藏医药临床研究基础薄弱,藏医药临床研究论文很大一部分属于个案报道或未进行随机对照研究[3-4];部分设随机对照的文献没有记载具体的随机方法和组间基线的情况,即使个别有记载也过于简单,甚至将随机、半随机和随意混淆。多数没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甚至部分没有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疗程不规范、缺乏统一性、样本含量小、可控因素差、缺乏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等问题的存在,常干扰藏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结论,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提供最佳证据,阻碍了藏医药临床医学治疗性研究水平的提高。

2.3 临床特色技术缺乏规范

藏医特色医疗技术作为藏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藏族人民群众乃至一些特殊人群的欢迎,确实解决了一些难治性疾病,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解决了现代医学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火灸、油脂擦涂、放血、金针、药浴、敷缚、藏医熨敷、药蒸等疗法,这些藏医特色核心技术为藏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中不少技术由于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其推广应用存在困难,极大地限制了藏医药走出藏区,服务海内外。

2.4 现行的临床指导原则有悖藏医药理论特性

目前,藏药尚无基于藏医药理论制定的藏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只能参考现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制定藏药成方临床试验方案,而这种做法在藏药研究实践中造成了诸多矛盾。①藏医在长期的医药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在药物认识和用药习惯上与中医药存在很大的差异;②藏药的药性理论及功效主治与中药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一些药物的独特效用与中医药认识完全不同;③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设计的研究方案和套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藏药临床疗效严重违背了藏医理论体系,也无法完全用所得的试验数据验证藏药临床的治疗作用。没有藏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藏药的发展只能削足适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3 藏医药研究方法思考

3.1 指导思想

3.1.1 继承是基础 藏医药是藏族人民几千年防治疾病的结晶,认真继承才能有发展的底蕴。藏医药千百年的发展证明其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基础,藏医药的内容包含一些现代科学的前沿研究内容,如藏医认为人体内“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在一年四季或者一日24 h的量或盈亏是不同的,即人体内环境是处于动态的,因此,对具体疾病的用药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药物必须在凌晨服用,有些药物必须在中午服用,有些药物必须在傍晚服用,这与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时间药效学”、“时间治疗学”等新的学科内涵不谋而合。研究藏医药,首先要继承藏医药的理论和特色,但继承不是唯一目的,在传承藏医药的规律和自身特点的同时不断创新,在解决当前生命科学中的一些问题中,发挥藏医药的作用,从而促进藏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入发展。

3.1.2 突破影响藏医药发展的瓶颈 藏医药的特色优势在于藏医药系统的理论、独特的治疗手段、特殊的用药理论、无法替代的药物资源;但同时必须看到,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恰恰是藏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薄弱和落后之处。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支撑藏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不能被现代医学理解和接受,已成为制约藏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瓶颈,解决这些关键技术问题,才可能在短期内使藏医药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3.1.3 以藏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藏医药研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藏医学与其他任何传统医学一样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如现代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西药在许多疾病治疗上取效迅速以及西医外科手术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等令藏医专业人员在很多情况下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如在诊断疾病的方法上,有了西医的检验、影像等定性定量的检验方法后,许多医生屈就西医诊断,藏医本身的脉诊、尿诊等内容慢慢淡化,趋于形式;又如,藏药的研究有些按照中药的研究方法研究,有些按照西药的研究方法研究等,均有使藏医药失去特色优势的危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藏医药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保持和发展藏医药的特色。

3.1.4 多学科融合是实现藏医药发展的重要条件 藏医药是本民族历代祖先长期以来在高原上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以博大的藏族文化为背景,融合了藏族古代哲学、天文历算、生物学和化学等知识,并同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时吸收其他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成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从社会、心理、环境的协调中去探讨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从现代的角度看,藏医学本身包含许多学科的知识,对藏医药只有应用多学科知识、手段、方法进行研究,才有利于揭示藏医药的内涵,促进藏医药的发展。

3.2 藏医药临床研究特点

3.2.1 以藏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藏医临床研究离不开藏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作用。必须充分认识、理解藏医学理论体系的自身特点及其防病治病的独特方法,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开展藏医临床研究工作。

3.2.2 在藏医临床实践中提出并且检验假说 临床研究要在临床实践中完成,不仅如此,藏医临床研究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的设计也大多来源于藏医临床的诊疗实践过程。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藏医临床研究的假说很少是来自动物实验的结论,这一点与西医临床研究有显著的不同。直接的临床研究结论避免了结论外推过程中从动物到人的种属差异,但同时由于研究因素不似实验研究中易于控制而可能增加人为的误差,也由于医学伦理的原因,有些从临床观察中提出的假说无法通过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3.2.3 临床研究操作的复杂性 ①人群选择的复杂性:临床研究诊断标准多建立在疾病诊断和证候判断基础上,疾病诊断多是参照西医的诊断,证候诊断遵照中医诊断,因此给临床研究带来操作上的双重要求;②治疗措施的复杂性:不同于现代医学,藏医治疗多数是复方、多途径给药、结合一些藏医药特色治疗技术,往往是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如内外治法合用、针药并用等才能取得最大治疗效果,单纯的治疗措施很少;③疗效评价的复杂性:治疗效应的综合表现给评价带来困难,单个指标的效应并不突出,评价指标往往是多重的,在多个指标上体现出治疗的持久性弱效应可以说是藏医药的特点,因此,评价终点指标和生存质量被普遍认同;④安全性研究的复杂性:迄今为止,藏医治疗措施仍是以植物、动物、矿物的天然药物为主,在藏医理论指导下,考虑药物的炮制使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因此,安全性评价重点应该针对引起安全性问题进行。但目前临床研究的安全性评价要求与西药的评价相同,而由于藏药组成的复杂性,给藏医药安全性评价带来困扰。

3.2.4 质量控制观念的薄弱性 藏医药发展历史受文化、自然、传承等习惯的影响,有设计的研究意识比较淡薄,研究中的质量控制意识更加薄弱。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如何遵循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伦理原则,怎样建立一整套操作规范好像只是医院药理基地的事情,临床医生很少关注。这种现实与目前重视临床研究和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需求的形势不符合。所以,在藏医药临床研究任务迫切,经费和项目支持较多,临床研究人员的研究素质和水平偏低、不足以应对研究的需要的情况下,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研究水平、短时间内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成为当务之急。

3.3 临床研究的任务

由于藏医学特殊的文化背景、生存条件等,其所包涵的内容可能更为广泛,因而藏医临床研究所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其中既包括对过去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学评价,也包括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藏医药有关疾病防治体系的问题。本着“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藏医临床研究。根据藏医药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目前可以藏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诊断方法、手段客观化的研究为基础,在藏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疑难杂症、传染病治疗方案,治疗方法、疗效及评价方法研究,藏医药方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的临床研究,藏医药方药临床应用规律的研究,藏医药养生、保健理论的临床研究等方面开展藏医药临床研究工作。

总之,藏医临床研究的任务就是在藏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学,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藏医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措施,发展藏医药,为防治疾病、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建立现代化的保健和疾病防治体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角加才仁.论藏医放血疗法对高脂血症的治疗[J].中国藏学,2010,16(4):150-154.

[2] 孙学华,陈静,李晓红.藏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2,8(2):17-19.

[3] 尕日毛.藏药真吾素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20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1):13-14.

[4] 杨全富,四郎卓玛.藏药珍珠七十味配合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经验[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11(1):4.

一键复制全文

将文档保存至本地,方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