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在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关注的都是语文或数学方面的成绩,并与重金挂钩。而音乐教育则好像被遗忘在一边的角落,显得那样的孤单无助。如果我们只重视主科而忽略了次科,尤其是音乐,就好像“拣到芝麻,丢了西瓜”。在教学机制转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主体改变、教学内容扩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音乐理念。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节。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善和提高学校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全面改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

二、促进交流,提高师生音乐素质

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这片贫瘠的土地里,我们不应该原地踏步或故步自封,要向那些优秀的学校学习。据我所知,县的教育部门也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教学,每个学期都举办音乐的方面的优秀课例,或请特级教师来上示范课。也举办中小学生的文艺汇演。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教师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使音乐的教学仍旧是老调子——改变不了。许多优秀课例无法推广下去,交流的目的是促进步,但只是讲,并不付诸实践,理论脱离实际。音乐是实践的艺术,离开了实践将是纸上谈兵。音乐实践活动会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大提高了音乐素质及其水平,这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因此,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如举办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建校学生合唱团、学生管乐队、舞蹈队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让大多数的学生均有受到各种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的机会,促进师生的交流学习,提高师生音乐素质。

三、丰富课堂教学,发掘学生潜能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农村小学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艺术专业方面的进修及提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体音美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同时,大力表扬和奖励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表彰在美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

二、抓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全面管理、强化全方位管理,对班级中音、体、美特长生的质量、数量与班主任管理和考核标准、经济效益挂钩,使班主任关心和支持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对音、体、美等艺术教师采取全面考核,对特长生的培养,采取特长生受奖的数量与教师经济效益挂钩、与资金分配挂钩,这样做,有效地减少来自家长和班主任对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的阻力,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与培养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美育真正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在活动时间上,保证每周一次,学校有主管领导专门负责活动,按时检查教案,跟踪记录,考核记录,制订活动措施与具体的管理办法。

三、抓环境,强化艺术教育氛围

首先是美化校园、香化校园、绿化校园、设置德育展板,如在走廊设置国学经典卡通画板,妙趣横生的卡通画面时刻激励学生审视自己的言行及学习美育知识的欲望及信心。其次是教室环境美化。如张贴校风、校训;张贴名人名言,人物头像,激励、启发学生,使学生时时自勉;设德育展板、评比栏及活动栏,通过评比提高学生对美的识别能力。

四、抓领域,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

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学校地处半山区,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更有金代的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王家磨房古人类遗址、水库等。学校利用广阔的社会课堂进行艺术教育,组织学生远足、登高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活动,让学生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

五、抓教师,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与能力

农村小学认真研究探讨提高教师艺术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指导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掌握教法,开展“互学”活动,对教师的教案、业务学习笔记定期进行检查,并深入课堂听课,跟踪指导研究课,认真评课,查课。积极进行教学教改实验,对音、体、美等艺术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程序、模式进行探讨,并从美育发展动态、教材设计入手,对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同时,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开展“评优课”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公开课、研究课,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艺术教育水平。

六、抓教学,强化艺术教育渗透

改革艺术课课堂教学,一方面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排课开课;另一方面,改变唱唱、画画的单调模式,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临摹教学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把艺术教育的主根扎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教育不光是艺术类学科教学的任务,每一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存在美的教育因素。如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动之以情,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得到人生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社会课在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人物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自然课的教学要清晰地展现出大自然的奥妙等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七、抓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技能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农村;中小学校

一、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硬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器件、软件等综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环境条件。硬件环境包括各种的教学器材、教学用具以及教学材料等设施,如: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电子教室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硬件设备,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软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小学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软件环境包括各类的可以观察和记录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监测动态的各类设备、设施,能够记录着教学任务的工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人文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学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等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三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没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将难以发挥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的“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但是在整个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经费短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更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行业的技术更新非常快,设备的新旧换代日新月异,一些信息化设备往往经过一两年就会淘汰。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滞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师对网络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够、认识的内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上存在几个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较多的误区导致产生的学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约效应,而且也不重视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观念。因此没有指定的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传统类型的教学,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来灌输式的教学,而不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开展教学。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几点对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在农村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并确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经费逐年的增加,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开展,同时学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专项经费中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支,考虑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做好经费使用的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备的采购等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些的开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够使农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实并顺利实施,也保证资金可以划拨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所更新,素质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创新、制度上加以改进,同时要进行观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无论是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职能部门都要进行教育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转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一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观念要转变。教育的管理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要首先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深入研究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明确发展思路,为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二是学校管理者的观念要转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运行、应用需要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是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者、开拓者,因此转变校领导的观念是解决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方向的问题,要唤起校领导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们知道如何去发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育信息化首先要着力于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针对农村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探讨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实际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由问题本身所引起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开拓的过程,在不断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路径可以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其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其自身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更具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静 单位: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李颖冰.小议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中学音乐教育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443.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质量家庭教育因素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全面发展观——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与“成绩至上观”

“全面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教育无用观”与“教育有用观”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毕业论文答辩。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3)“女子无才便是德”与“教育平等观”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念在中国存在了数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被封建家长奉为圣言。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一些农村这一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许多家庭教育者仍然不愿意将太多的金钱投入到女性受教育者身上。引用龚继红,钟涨宝的“家庭子女性别结构对家庭教育直接投资的影响”调查资料就能清楚的看到家庭在各项事务投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家庭男孩的教育。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农村长期以来积淀的思想观念是不无关系的,以男为重、重男轻女的行为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发生的,团体核心凝聚力的打造。“教育平等观”与之相对立,许多城市家庭是独生女,他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了男女平等观,并且在教育中实践了教育平等观。

3.家庭教育者自身状况

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来实施。因此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地位等因素也会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上直接发生,而且职业习惯也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2)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经验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教育经验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还需要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各类刊物中汲取经验教训,论文范文素质拓展活动在高职学生干部培训中的运用实例,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很多农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养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MPA,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3)与学校合作态度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及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合作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家庭教育者与学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馈信息,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教育,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二、通过改善农村家庭教育来提高中小学学校教育质量的建议

1.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这些错误观念不转变,家庭教育将难以有大的发展。“成绩至上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育无用观”等观念的存在使得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必须使家庭教育者转变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2.适当增加家庭教育投资

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经赶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农村家庭教育者还没有家庭教育的投资意识。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投资的意义,量力对家庭教育增加投资。

3.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多为严厉型或放纵型两个极端。在这样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下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积极引导但不可过于干预,包容其个性发展但不可过于放任,促使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4.建立一个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家庭教育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多是处于自发的、比较随意的状态,还没有科学、规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特别是实施这种教育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无论是在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经济方面的保障上都还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能帮助家庭教育者了解家庭教育功能,指导家庭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促进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家庭教育者多途径获得教育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家庭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参考文献:

[1]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4.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10.

[3]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龚继红,钟涨宝.农村家庭子女性别结构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J].亲年研究,2005,(3):19.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干农活;赏农景;记农事;写农民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最有影响、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强调生活是学生学习最广阔、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才能使知识不断由“有限”走向“无限”,才能使知识不断得到验证和“增值”。课程改革的今天,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显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生活资源,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可以使之呈现更多活力。

今年秋,响应教育局号召,有幸去金坛市水芹之乡――朱林镇中心小学支教。我所教的是一批淳朴的农村小学生,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和草草叶叶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和无限生机,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利用“山水田园”这些农村资源,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农村孩子受教育的独特优势。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孩子们到田野到果园去,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让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正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蕴含山水和田园的浪漫气息。

一、干农活,品尝艰辛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农村孩子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农业劳动,但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去做。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节假日和周末同家长一起干农活,把在干活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怎么做的说出来、记下来、画下来。这样,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宽阔了,对劳动的理解提升了。学生一旦对农村生活产生兴趣,就会有深刻体验,写起来就会顺手得多。只有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他们的生活才会充实起来,才学会做事、做人,才会表达和抒发出真情实感。

二、赏农景,亲近自然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于是,我们经常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按季节的变化把学生带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观察化冻的泥土、柳树的嫩芽、泛青的小草、回归的燕子、飘动的白云。只要教师增强生活教育的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去看去想去记,他们就会发现身边事物的无限美。学生写野花:“树叶还没长出来呢,路边、桥头,野花就开满了。有浅蓝色的喇叭花,黄色的芽花,白里透红的缚苗花,她们先把春天迎来了。”孩子一旦睁大眼睛去发现,去寻找,世界就像一个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呈现在他们面前!大自然给予他们学语文无穷的天地。

三、记农事,培养情趣

村村有故事,家家有故事。学生看到什么事,听到什么事,做了什么事,都要求学生收集起来。事无大小,鸡毛蒜皮,瓜秧豆菜,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就值得写下来。当然,孩子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会更容易些,像捉知了,跟妈妈去卖西瓜,下河洗澡摸河蚌……都可以写得童趣十足。写写身边的事也不难,邻居买了一辆新摩托车,家里两只大公鸡斗架,燕子在屋檐下筑了巢,稻子大丰收……至于他们听到的,如爸爸妈妈饭桌上说话,邻居乘凉时的闲聊,爷爷和村长的小小争吵,都可以从中捕捉到有意思的内容。哪怕只写短短几句,也有农村风情跃于纸上,成为宝贵的习作材料。

四、写农民,感受淳朴

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自有农家生活的小天地,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广阔天地,去寻找习作的丰富“原料”之矿,使农景、农事、农活成为丰富的习作源泉,自然而然农民就会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可爱的人”。为了让学生多角度表达,多种形式发散,多种类型联想,拓展习作空间,教师指导学生写农村的人和事时要做到“三不一

要”。“三不”即内容不论,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篇幅不限,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形式不拘,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要”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写,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束缚,当然会努力把自己采集的千百朵花酿出蜜来。我又组织了一个“雏鹰文学社”,办了一份手抄报“雏鹰文学”,凡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哪怕是几句,都可以在“雏鹰文学”上发表,并将优秀作文推荐给有关报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结合生活的教育,便是无用的教育。”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性灵性。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金林祥,张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一、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一)家庭礼仪教育意识淡薄。1.家庭对孩子礼仪教育方法失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成为了家庭关注的重点,家长们喜欢将更多的财力放到孩子身上。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尽量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对孩子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了懒散、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惯,他们不懂得分享、缺少责任感,也自然会产生不文明的行为习惯。2.父母育儿观念中缺少礼仪教育元素。农村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重“智”轻“礼”,认为智力发展不容忽视,而文明礼仪可有可无,等孩子长大自然会明白。家长注重智力等方面的投入,唯独不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二)小学礼仪教育流于形式。1.师资匮乏。农村小学礼仪教育被边缘化,没有授课时间的保证,也没有师资力量的支持,礼仪教育变成了课余活动。礼仪教育刻板、无趣,小学生“被”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行为,不能自主探究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2.教法不力。农村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多是为应付检查,缺乏系统性,多是通过班会渗透,教师很少将其融入就餐、打电话等日常生活之中。没有专门的教材,多是分散于思想与社会教学中。(三)社会环境对礼仪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礼仪教育尚未列入课程体系,未形成整体性规划,缺少政策支持,礼仪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公众人物的一些不雅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冲击了礼仪教育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与修养。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民族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我国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亲情、民俗和家规年年相续,代代相传,源源流长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的研究,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依据成为了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

通过四年多的实验,我们找到了一些造成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后,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倍感鼓舞,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民族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我国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亲情、民俗和家规年年相续,代代相传,源源流长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的研究,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依据成为了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

二、研究是意义

基于对我国农村传统家庭教育的反思和我校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传统家庭教育和当前的家庭教育在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大的理想抱负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正面影响,即正面教育作用,但也有许多的无法回避的负面影响,其中家庭教育的功利化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最大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功利化简而言之就是:家长替孩子设计人生,孩子们按照家长生存的经验和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解,为了物质上的生存而学习。家庭教育过分关注能实现个人物质愿望的学科成绩、考分,忽视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把学习的目标浅化为考上理想的学校,得到理想的文凭,得到赚钱的工作。个人理想、抱负倾向于自私自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我校是一所大部分学生是农村学生的乡镇中心校,文化经济相对落后,“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期望,这种期望出于亲子之爱,“爱之深、望之殷”,无可厚非。如果你问今天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重不重要”,大概很少有人不承认它们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正是由于家长那颗奔腾不息的功利之心,常常不自觉地跟孩子强调发展智力,抓好分数的重要,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思想道德建设客观上受到弱化,家庭、学校教育形成不了强大的合力,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是学校在“跳独舞”,德育工作“2>5”现象仍然严重;盲目的功利心导致了家庭教育手段的落后,导致了孩子品德修养的缺失,家庭教育往往体现出用物质刺激或简单粗暴的言行,这使得孩子学习的自主心理需求丧失,成为为家长学习的“奴隶”。孩子个人理想、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正确轨道的偏离,致使他们学习兴趣丧失,智育也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有重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国家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从而为孩子自主而快乐的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客观上成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瓶颈,成为了德育实效性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功利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研究,寻找家庭、学校未形成强大教育合力的症结所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有着较大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传统的文化精华,也有糟粕。自古以来,“学而仕则优”,读书都是当官,成为上流人士的途径,教育的功利化动因显露无遗。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上一穷二白促使人们更想通过读书找好工作来实现梦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好工作岗位有限,要想有好工作必须考上好的大学,促使人们把对孩子的教育目的理解为考出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对人的道德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功利化又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很早就有不少的专家发现并提出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了上海“80一代”、“90一代”和“千年一代”(指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的近千户家庭,结果显示,“重知识轻德育”——家庭教育功利化趋势已蔓延至“千年一代”,令人担忧;《新民晚报》2005年05月29日15:09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育儿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教育时评:教育功利化是价值观错位的体现(2008年10月28日11:08大众网-生活日报)等都是很好的研究基础,给我们的研究增添了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进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分析其具体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观原因。

(2)结合问题产生根源,结合实际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形成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模式。重点着力于对家长主观思想的改变,引导正确认识育子目标,形成育子的科学方法。

(3)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改变家长的功利化教育思想,寻找家庭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改变家庭教育中的错误思想影响、行为引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主要采用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弄清功利化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2)行动研究法。主要采用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家教培训等行动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3)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事物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一般实践上升为理论概括,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成果。

(4)文献法。利用文献法,检索与收集相关理论基础,加以继承与创新。形成新规律、新观点,创造出新理论。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04、5——2005、2)

(1)学习理论、收集文献资料,申报课题。

学习相关文章: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近千户家庭显示家庭教育功利化蔓延至“千年一代”;《新民晚报》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育儿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等,增强对课题的认识,明确研究方向。

(2)建立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实验分工。为了更好地的开展好实验工作,学校有专门的领导分管本课题工作,对实验教师的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工,做到了高度重视,认真管理。

(3)为了弄清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确定研究内容,进行了前期调查。

2、实验阶段(2005、3——2006、5)

(1)进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分析其具体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观原因。

我们采用了两人一组,到进行问卷调查、家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进行访谈后,进行了汇总分析,了解了家长的普遍认识,找到了产生家庭教育功利化的主要原因:

A、过分注重孩子的学识,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期间,新旧各种价值观念体系不断碰撞,实用主义的思想在中国很深蒂固。在新旧道德体系、思想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在转型社会巨大的压力及机遇面前,我们的家长们也极易选择一种实用的教育方法,即使在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也不例外。而正是这种倾向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在此背景下,极易形成一种家庭教育的误区。

为准确地摸清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课题组于2005年对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从问卷调查的96人中,认为孩子成才,最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的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仅有14人,占14.43%,认为“孩子的学识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的60人,占62.5%。家庭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程度可见一斑。

B.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和潜力,按照大人的主观愿望去规划孩子的未来

在本次的调查问卷中,涉及到这样一个题目,你孩子的成长道路,人生选择是由()决定的。96位被问卷的家长中,有35人选择了完全由家长决定,占36.4%,55人是家长建议,孩子选择,占57.2%,仅有6人是孩子自己选择。前两种回答,都有家长的参与成分而竟有36.4%的孩子的命运、前途和未来则完全是被家长所操纵,仿佛他们是家长们的私有财产,这是不尊重生命,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的表现,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后劲不足,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经济状沉的改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话为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感情倾注于下一代身上,父母们培养孩子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预期或多少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的色彩。

C、家庭教育过分关注个人物质愿望的实现,把学习的目标淡化为考上理想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

不少父母总跟孩子做这样的想象推理:你在班上要考不了前三名、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得不到高收入,得不到高收入,就过不上幸福生活,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昭然若揭。在这种功利性教育目标的驱使下,特别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大都十分迫切,大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甚至比学校还要苛刻,攀比心理往往使他们心态失去平衡,对子女的教育更是求全责备,学科学习(特别是所谓的主课)的成绩被相当多的家长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参照,学生的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种奢求‘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衡量孩子是否获得进步,主要应该看(),其中回答“学业成绩的变化”的家长有44人,占被调查者的45.8%,数量之大,可见一斑‘问卷6:你如果与孩子的老师交谈,你最喜欢的话题是()。回答:孩子的考试分数的有24人,占25%;问卷7:期末考试快到了,你怎样对孩子进行考前教育()。回答:考试一定要考好,成绩考好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有33人,占34.7%。一个个数据,铁一般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为数不少的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考分,把学习目标彻底地物质化,这样的思想潜移默化贯穿于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导致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淡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盲目的功利心使家庭教育的手段落后,孩子品德修养缺失,家庭教育往往表现出物质刺激式的简单粗暴的言行,这使孩子的学习自主心理需求丧失,成为为家长学习的“奴隶”。孩子的个人理想、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偏离正确的轨道,于是家长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在教育手段上,具体体现出:

a、以知识教育代替智力开发。形成“智育至上”、“考分至上”的思想,重视学识,忽视能力的发展。

b、智力开发代替素质教育。把智力开发作为孩子受教育的全部内容,轻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进退十分敏感,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不以为然,忽视孩子心理情绪的发展变化,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不注意孩子在各个时期中思维、情绪、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变化,教育方法死板、生硬,仅靠外部指令式的他律,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内在的动机和主动的自律精神。

c、轻视劳动教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因此,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不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好逸恶劳、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责任感,最终影响到学习本身,还导致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缺乏竞争力。

D、在儿女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意识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社会的进步,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许多家长深感知识浅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望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逐渐形成。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大显身手。优胜劣汰,时代的进步向人们提出了挑战。许多人开始感到知识不足,力不从心。随着大量国营企业的解体,大量企业工人的下岗,更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一种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油然而生,随着下一代的成长,家长们便把自身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望倾注在下一代身上。这时候父母们培养孩子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色彩。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使传统的家庭教育带上了功利化的色彩。因而出现了以“神童”教育替代儿童早期教育的倾向。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的培养一度成为教育热点。这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导致了儿童学习的厌倦,摧残了儿童的身体,影响了儿童智力的开发。出现10岁神童,20岁凡人的尴尬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F、传统的旧观念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文明思想已使封建时代许多陈腐的观念得以改变。人们不再有父母之命的婚姻,不再有男尊女卑的歧视。然而,“光耀门庭”“光宗耀祖”的思想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是根深蒂固的。特别现在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在“光耀门庭”“光宗耀祖”的思想驱使下,家长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第一,分数至上。他们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将来的状元,是学术界的精英。因此,不管子女的爱好,不管子女的特长更不管子女的智力一味的以高分、高能、高标来要求儿童。大有不把孩子培养成天才誓不罢休之能示。调查访谈中,有这样一道题:小刚过去一直是学校科技组的积极分子。读六年级后,他妈妈禁止他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说是要保证他考起重点大学。在交谈中70%的家长说小刚妈妈是正确的。因为孩子读书是大事,只有读了重点中学,读重点大学的希望才更大。文凭越硬工作越好。将来孩子过得好,家长才光彩。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孩子今后发展的做法正是我们农村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具体表现。这种家庭功利化教育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健康成长。阻碍了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实施。

G、特殊的家庭结构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因爱好、性格、意识的不同而离异,孩子归属一方管理。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倾其所爱,来弥补对孩子的愧疚。望子成龙的心情愈发迫切,把自己的希望寄于孩子一身,在学习上施加重压,兴趣上培养特长。什么美术班,英语班,电子琴,让孩子整天忙于学习,疲于奔命。孩子们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孩子样样学,结果样样都不想学。科科考,结果科科都考不好。家长急于求成,脱离孩子实际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过度的疲劳也使大脑记忆力减退。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哪里还有学习热情?玩耍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发泄是他们最大的快乐。试想这样的儿童怎能拥有坚强的意志?怎能有为祖国而发奋学习的动力?又怎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H、家长的文化素质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的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95%以上没读过大学。很多家长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由于素质的关系,导致在教育和辅导孩子时方式单一,态度粗暴;看问题缺乏全面性。认为孩子要跳出“农门”,要过好日子就必须考出高分。学习是唯一的成才方式;分数是唯一的追求载体;挣大钱,当大官是唯一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家长很少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很少关注孩子的品行、修养;很少关注孩子的为人、作风。为了分数,家长可拿电脑、游戏机、自行车、随身听等东西作奖品。这导致了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准绳。只为自己,不为他人。严重地影响了儿童世界观的塑造。

I、家长对“小皇帝”“小公主”爱的错位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孩子们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据调查我们新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孩子培养上所下的功夫也可谓史无前例。然而,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却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许多家长一谈到孩子的培养就想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认为只要盯住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学习,保证孩子学习就可以了。家长们热衷于“0岁方案”热衷于种种特长培训。其目的就是要叫孩子读一流的学校,将来干最好的工作,住最好的房子。

J、家长对新时期新型人才认识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大量私人企业应运而生,社会文化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家长茫然不知所措。错误地认为“人才”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单一的文凭。因此从小学开始孩子就得为获得文凭而拼命学习。他们忽略孩子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我校一名女学生,成绩很好,可她从不愿为班集体服务。理由是妈妈不许她当小干部,为了学习,家长要她“自己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其实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高超的专业水平,良好的道德素养,很强的综合能力,顽强的战斗意志的人。而这些都需要孩子在与人交往和集体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家长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对“人才”的误解。

K、家长的思想意识低下也是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

农村小学的家长多年生活在农村,小农经济意识强。由于学习少,思想落后,目光短浅。在教育子女上,他们只注重孩子当前的利益。忽视孩子今后的发展;只重视个人的利益,忽略孩子作为社会人的价值。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拿了别人的钱回家,是不会受到责骂的。他们的家长说:“只要学习好,这些是小事。”至于孩子在家不尊重老人,在校不尊重老师,家长看见只一笑了之。他们从不把孩子没有热心助人的品质,没有尊老敬老的品质,当成是自己教育的失败。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可以请家教,送去参加培训。功利化的教育,让儿童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纯洁,道德不高尚,人生观、价值观得不到很好的塑造。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矫正。

(2)探索改变现状的对策,形成操作模式

在调查了解清楚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后,我们开始了矫正策略的研究。课题组设计了家长指导的案例,实际的开展了家长培训,在现实家长培训工作中推广实验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导模式。

1、选择好培训内容,切实开展好家长培训

对于存在于家长中的共同认识要通过集中培训来予以转变。课题组在实验班级建立了家长培训机构,由课题组成员担任培训主讲,定期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

精心选择培训的内容。针对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我们着重选择以下几个主题进行培训:

a、家庭教育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b、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c、怎样正确处理“智和德”两者之间的关系;d、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习惯教育;e、如何调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f、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优化家庭环境。

按照培训序列安排进行认真的家长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改变错误的观念,促进家庭教育的改变。

2、开展好家长的个体辅导

针对家长的个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访谈、书谈活动,深入学生家长家里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

3、及时开展家长间的交流活动,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除了系统的培训活动外,我们还结合培训预期目标开展培训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让家长们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达到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效果。

(3)修正实验成果

3、结题阶段(2006、6——2008、8)

(1)、整理总结课题各种资料,做好结题准备

(2)、申请结题

4、实验成果推广

六、研究主要成果

通过四年多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进行了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实验效果是十分明显。

(一)调查了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出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

课题组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和书面问卷调查,广泛收集了家庭教育功利化产生的社会、家庭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的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调查报告。

(二)形成了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矫正对策》

在充分调查了解清楚家庭教育功利化产生的社会、家庭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后,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寻找矫正策略,通过反复的实验,形成了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矫正对策》。

(三)探索改变现状的对策,形成操作模式

课题组设计了家长指导的案例,实际的开展了家长培训,在现实家长培训工作中实验推广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导模式。

七、思考

通过本实验,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的工作还很多,实验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思想不断转变的过程。因此明天的路还更长,课题研究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报告——《“重知识轻德育”家庭教育功利化趋势已蔓延至“千年一代”,令人担忧》

《新民晚报》2005年05月29日——《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我对学校一年级12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了解到:学生自己整理书包的占58.2%,早晨自己穿衣服的占2.2%,自己叠被子的占1.6%,用餐时自己盛饭的占14.1%,自己每天步行到校的占5%。

由此引发我的思考:而今中国一大批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进入充满竞争的21世纪,将会惨遭淘汰。尤其是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劳技教育已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对小学生加强劳技教育呢?

1.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劳动课教学大纲》,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第一,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要培养学生真正爱劳动的习惯,要给予热情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第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如打扫办公室、批改作业等。有时还要带头劳动,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学生一起劳动,能空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如犯错之后罚擦黑板、摆桌子、扫地等,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2.重视劳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的主阵地,在每学期初,学校就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保证做到:劳技课,课表上有位置,行动上不被占挤。另外还要求广大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编排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挖掘每课内容和思想内涵,创设劳动教育的愉快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树立劳动观念。如在手工制作时,播放一支精选的音乐,营造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实践操作。其次,加强先进导向,进行技能指导。教师在课前先制作几个精致的手工制作,让学生进行观赏,激发学生浑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手愿望,然后,指导其手工方法,让学生自己操练。再次,展示劳动成果,让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3.开发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

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实践中,我们力争做到劳技教育的五个结合:

与自我服务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如教育学生自己削铅笔、包书面、整理书包、洗手洗脸、剪指甲、订钮扣、系鞋带、穿衣服、铺床叠被等。

与学校服务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大扫除劳动,让学生为美化校园、美化班级出力。如擦窗扫地、布置教室、植树浇花、冲洗厕所等。

与家庭服务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其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应该关心家中的事,做好父母的小帮手,培养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如:洗衣做饭、扫地洗碗、买菜购物等。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是自己的职责。要想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首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教育他们,处理好学生日常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理疑难,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某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令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头疼,平时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都做,只有作业不做,闹得邻里怕他,家长恨他,老师恼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通过细致观察,通过一次次家访的了解,决定采取如下“五步曲”教育挽救他:第一步是同他交知心朋友,千方百计接近他。当这个常遭白眼,备受歧视的心已变得坚硬而冷漠的孩子一次又一次从小事中感到教师是在用真情待他时,他睁大眼睛说:“老师,我真能改好吗?能考出好成绩吗?”这位老师因势利导热情地鼓励他,还跟他勾起了小拇指;第二步是用放大镜在他身上找闪光点,当他一个星期没迟到,当他背会了一小段课文,当他哪怕是做完整一次家庭作业,这位老师都在班上表扬他;第三步是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大肆宣扬他做过的点滴好事,让全班同学都喜欢他,关心他,用集体的友爱温暖他;第四步是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上课时不至于“开小差”、“坐飞机”;第五步是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既指出危险,晓之以理,又耐心细致,动之以情,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两年如一日对他,浓浓的关切与爱,彻底溶化了他心中的坚冰,毕业考试时,居然想不到他竟以班级总分前三的成绩跨入了初中的大门。毕业后他给他的老师寄来了一张贺卡,上写着:“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摘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这让这位老师感动了好久,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班主任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还有一位同学是班级的班长,成绩自然是没话说,但却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特别是女同学,对他是怨声连连,老师就告诉他,一枝独秀不算春,草的伟大就在于它总是一簇一簇、一片一片的,个人永远是集体的一分子,领头羊走不好怎能带领羊群找到肥沃的草地,班干部不以身作则,班级又怎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老师了解到他父母刚去广州做生意后,就更加从生活上,学习上的每一件小事关心他:书包脏了,为他洗干净;下雨了给他送去雨伞;生病了,带他去上医院;假日里,一起去拥抱大自然。老师让他觉得生活不再寂寞,渐渐地,他又开始关心班级中的每件事、每位同学了,又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称职的班长了。可见,教师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暖化他们冷漠的心,教育者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是自己的职责。要想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首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教育他们,处理好学生日常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理疑难,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某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令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头疼,平时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都做,只有作业不做,闹得邻里怕他,家长恨他,老师恼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通过细致观察,通过一次次家访的了解,决定采取如下“五步曲”教育挽救他:第一步是同他交知心朋友,千方百计接近他。当这个常遭白眼,备受歧视的心已变得坚硬而冷漠的孩子一次又一次从小事中感到教师是在用真情待他时,他睁大眼睛说:“老师,我真能改好吗?能考出好成绩吗?”这位老师因势利导热情地鼓励他,还跟他勾起了小拇指;第二步是用放大镜在他身上找闪光点,当他一个星期没迟到,当他背会了一小段课文,当他哪怕是做完整一次家庭作业,这位老师都在班上表扬他;第三步是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大肆宣扬他做过的点滴好事,让全班同学都喜欢他,关心他,用集体的友爱温暖他;第四步是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上课时不至于“开小差”、“坐飞机”;第五步是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既指出危险,晓之以理,又耐心细致,动之以情,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两年如一日对他,浓浓的关切与爱,彻底溶化了他心中的坚冰,毕业考试时,居然想不到他竟以班级总分前三的成绩跨入了初中的大门。毕业后他给他的老师寄来了一张贺卡,上写着:“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摘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这让这位老师感动了好久,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班主任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还有一位同学是班级的班长,成绩自然是没话说,但却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特别是女同学,对他是怨声连连,老师就告诉他,一枝独秀不算春,草的伟大就在于它总是一簇一簇、一片一片的,个人永远是集体的一分子,领头羊走不好怎能带领羊群找到肥沃的草地,班干部不以身作则,班级又怎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老师了解到他父母刚去广州做生意后,就更加从生活上,学习上的每一件小事关心他:书包脏了,为他洗干净;下雨了给他送去雨伞;生病了,带他去上医院;假日里,一起去拥抱大自然。老师让他觉得生活不再寂寞,渐渐地,他又开始关心班级中的每件事、每位同学了,又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称职的班长了。可见,教师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暖化他们冷漠的心,教育者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一)当前小学的教师结构以及业务水平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讲授知识者,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师会影响小学的教育状况。当前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首先是教师的整体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再有就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这两个问题对于农村的小学教育产生着不良的影响。就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表现如下,农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甚至于超过退休年龄的教师仍然在讲台上教书,因为各种各样原因的限制,农村的小学很少有人愿意来教书,在师资上学校得不到年轻教师的补充,教师的老龄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作为一个人民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老龄化的现象就表现出来了,同时对于工作的激情也会大大地降低,大不如从前,因此,这样的种种状况就会影响到小学教育的教学成果上,教师的年龄断层的现象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也是影响小学教育的一个问题。农村的小学教师有很多并不是专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很多是半路出家,直接开始教学的,这样的教育效果来说可能是不尽如意的,同时对于诸如美术、音乐课程的专业教师,农村的小学也是严重缺少的,很多的情况就是教师兼任,带着一门主要课程的同时兼任着别的课程,教师的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二)当前教学设备欠缺

农村的小学教育的不足也表现在教学设备的匮乏上,由于经费的问题以及其他各项原因的限制,农村小学中的设备是比较欠缺的,相比于城市的学校来说没有专业的电脑以及多媒体等设备,甚至于简单的实验教材器具也是比较匮乏的,这样的状况也会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

二、如何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针对这样的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的几点来着手改变农村的小学教育状况。首先,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农村的学生的家长以及学生都应该重视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理念上重视农村的办学,重视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小学教育而直接追寻更高层次教育的思想,忽视了基础根基就不会牢固,对于整个教育事业来说将会是一个损失。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应该重视是这个问题,采取各种各样的积极有用的实际措施投入到工作中来,保证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朝气。其次,应该重视小学教育中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优化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师资是一个学校的储备力量,有了良好的师资,相应的教学效果就有了保证。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帮助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能够及时地顺应与新的课程改革的浪潮,能够及时地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通过相应的培训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来,使得教师的专业的业务水平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还应该重视教师的年龄结构的变化,通过采取设立一些有益的条件来吸引年轻教师的加入,使学校能够有年轻力量的储备,这样对于学校的长久发展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多多地与临近的城市学校进行学习和联合,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逐步地有计划地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最后,就是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与教学的投入息息相关,所以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财政支持,在一定的情况下对农村的情况要相应地做出倾斜的政策,适当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用于增加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

三、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赏识教育,帮助小学生梳理学习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保证。有效的赏识教育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的应用,能够更好的维护小学生的自尊,保护和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鼓励暗示等,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农村小学赏识教育的课堂开展策略

(一)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关爱和尊重学生是赏识教育的灵魂,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兴趣、学习体验等,对现有的知识传授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造,以更好的赋予知识的个性化,让课堂成为小学生生命成长的一个乐园。学习评价作为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对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化,在了解小学生内心世界的前提下,学会与学生一起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敏锐捕捉学生亮点的能力,对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例如:在进行作文批改的时候,要善于使用“温馨批语”,诸如:“你真有心!”、“你是个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好学生!”“老师看了很感动!”等等温馨批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二)关注课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小学生良好合作探究意识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保证,然而小学生由于受到合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提供机会让小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并及时的鼓励。引导赏识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象、纠正他人的错误、吸取他人的长处、归纳众人意见等。从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开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教育学生学会倾听,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以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在教师的赏识和鼓励下学会表达。

(三)注重理性激励的应用

在课堂赏识教育过程中,理性的激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一些不切实际的表扬,一方面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激励的不正确认识,并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滞缓,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感觉教师对优秀学生是在敷衍,而对学困生是迁就的态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性激励的使用,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学习中的反馈信息等,教师要通过公证的评判,让小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心。理性的激励,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学习的心理,帮助克服不利心理对学习的影响。还要注重赏识教育的启迪性,通过启迪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思维等,开发学习潜力,让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更好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农村小学赏识教育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农村小学运用赏识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避免虚假表扬,在对小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时候,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表扬,让小学生切实的体验教师表扬的真实性。其次,赏识教育表扬的使用不能过于笼统,这是因为教师空泛的表扬,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喜悦的感受,而会让学生对教师的态度、语言产生疑惑。再次,在表扬使用的时候不能事事都表扬,而是善于捕捉表扬的时机,让表扬真正发挥激励作用。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强化赏识教育的效果。农村小学课堂赏识教育的开展,目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信息,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身上的不足,要在有效教育方法的帮助下,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领,帮助学生在认清自身不足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四、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一).师资力量薄弱。

1.第一点是老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的教学主力仍然是转正民办教师。这些人为农村教育奉献了一生,劳苦功高,但是也不能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原始学历大多是初中,高中很少,甚至于还有部分是小学毕业。最近几年,各个学校也补充了部分年轻教师,可扔摆脱不了“分不来、留不住、更新慢”的现状。

2.第二点是老师的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都在五十左右。爷爷奶奶辈是小学教育的主力军,这些人教育理念思想观念跟上社会的进步更难适应儿童的发展。年龄的上涨不代表阅历的丰富,反而缺少年轻人的新意与活力。农村教育缺少新的力量的推动。

3.第三点专业学科教师严重匮乏。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可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这些专业教师。因此这些学科在农村学校要么不开要么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流于形式,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了。

(二).教学设施落后由于这些年我们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太少欠账太多,致使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别越来越大。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目前偏远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停留在九十年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上。教育设施设备“普九”后基本没有补充充实更新过。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缺少经费的支持,农村的教育设施极其落后。一些教育必需的设施比如基本的体育设施、多媒体、实验器材很少甚至没有。由于基础设施的严重匮乏,导致许多教育内容以及教学管理不能正常的开展并完成.

(三).学生个人问题———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在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长时间的缺乏父爱母爱导致任性、偏执等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很好的在他们身上开展并得到相应的效果,使得教学工作的困难日益加剧。并且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许多儿童的思想顽固不化,身上带有不良的风气,这就给教学工作增加了困难,老师很难的去管理与教育。

二.做好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切实做好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为了使农村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政策向农村教育倾斜。当地政府应切实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不仅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积极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是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健全会对小学教育管理起到莫大的作用。因此,面对当前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维护,力图保证孩子们在一个较好的硬件环境中生活与学习。

(三).师资力量的扩充。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与农村教书的鼓励与支持,并相应的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支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是教育事业的最新成果。他们带着无尽的新鲜活力和与时代靠近的知识,让他们去农村教课最合适不过。其次,也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宣传,使这些大学生知道农村小学教育对于他每年的迫切需要与渴求,使他们懂得自己的社会作用。同时,也要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

(四).完善老师的管理运行机制老师作为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可控对象,如何管理老师,留住老师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工资作为一种调控老师的手段,要与老师的工作和相结合。充分尊重有能力,能者多劳的老师,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局势,让老师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切实必要性与紧迫性。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群体,缺少父母以及周围人的关心,从小心理就会产生变化与阴影。因而心理辅导就极为重要。一个好的心理教育不仅会改变孩子心里的整个世界,同时还会对他以后的健康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