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传统文化;融入

随着外语教学从单纯的语言教学向“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逐步得到加强。而我国的许多外语院校也在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等现实需要为目的的原则。河北传媒学院作为以艺术类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其外语人才的培养要充分理性地审视“艺术类外语人才的传统文化教育和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教育”的关系,在充分重视学生外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要有保护母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具有“中国认同和国际眼光、传播中西文化和传递中国声音”的艺术类外语人才。

一、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和外语教学的关系

为了更理性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语教学的关系,课题组在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组织了问卷调查。针对国际传播学院2014级和2015级英语、西语、葡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15名青年教师共计198余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0份。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虽然在语言学习中会有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但是母语的语言功底对外语学习有重要的积极作用。95%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加强汉语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学习。70%的被访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遭遇母语的“失语”现象,认为在外语人才培养中非常有必要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我们的外语类程在讲授语言专业技能和传播外来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从文化的相通性的角度来看,外语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对外传播方面远远不足。在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下,要培养传统文化素养深厚、语言能力突出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传承中国特色文化和进行文化艺术国际交流的需要。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语言之间有很多普遍现象,我们在学习外语时是以我们的母语为参照,外语及其文化所传递的信息必须首先经过母语文化“过滤”,其中的各种语言的、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必须以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背景,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发现它们的共性与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来看,大学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达方面却不尽人意。所以作为艺术类院校的外语专业人才,要成为国际交流的使者,承担“学习世界文化、传递中国声音”的跨文化交流的使命,就需要在语言文化学习中具有国家情怀和国际眼光。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外语教学中的途径

为了在人才培养中更好地融入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评价体系以及教师个人素养等环节进行改进。目前国际传播学院对英语,西语、葡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等本科专业的学生以及英语笔译专业硕士开设了跨文化交际、涉外礼仪、西方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课程,并且加强了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外语言比较等课程的比重。在教材选择方面除了选用国内高校较为权威的专业教材之外,也在自编教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也从传统的语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评价逐渐转向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以论题研讨和论文形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的方式正在被广泛采纳。课堂组织尤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互动式的教育模式。在这些课程开设一年以来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改善外语专业课教学存在的语言环境和交流的缺失的现象;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因素的了解和理解;强化我国艺术类外语人才保护母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切实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具有中国认同和国际眼光、传播中西文化和传递中国声音的艺术类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白俊杰.90 后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0).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特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语言,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可以说语言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工具,在人际交往中,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相处艺术,在人际交往中注意到语言的艺术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语言艺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然后就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使用语言艺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使用语言艺术提供了参考,非常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人际交往;语言艺术;真诚;夸赞;适当

1.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巧妙地语言进行交流是进行有效交谈的前提条件,巧妙地使用语言艺术进行人际交往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财富,一个人如果不善言辞,不懂得交往中的语言艺术那么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不利的,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人们进行语言交流,一个人可以没有多高的智商,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可以没有多高的学历,但是他一定要对自己的说话能力加以注意,在很多场合,我们都能听到很多人抱怨自己不会说话进而使很多本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可以说在职场中不会说话是大忌,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他也要会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很多时候也是徒劳的。

对于在校学生来讲学会使用语言艺术对于自己将要踏上的职场也是尤为重要的,语言表达得体,学会艺术的说话能够帮助自己的职业生涯顺利的发展,但是如果在说话时不懂得使用语言艺术那么很可能中伤别人,即使你可能出于好心但是还是会被别人误解,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不利于自己的人际交往,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使用语言艺术是一门大学问,对一个人的发展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人际交往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

2.1 语言使用要得体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是健康、积极的,这样的语言能够促进交流,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就是要求我们注意在人际交往中语言的使用应该得体恰当,当然除了语言内容是得体的,在交流时对对方所使用的称呼也应该是恰当的、得体的,恰当得体的称呼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为交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果在交流时对对方的称呼不得当,很容易在交谈的一开始就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配合,不利于谈话的有利进行,甚至会激怒对方,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语言的表达一定要学会“得体”。

2.2 表达方式要适当

在人际交往中,还需要对言语的表达方式进行合理恰当的选择,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多种,由于人们在交谈时,交谈的内容和目的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对于语言表达方式也没有具体的条条框框,而是根据实际语境合理灵活的进行选择,这里语言表达的内容包括语气的选择、修辞方式的选择、语句种类的选择,对于所要表述的观念对当然如果在表述时注意到这些基本的问题那么与对方的交流过程会使得对方感觉到舒服方接受程度比较高,如果对方愿意听,那么是非常有利于谈话继续的,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不要拐弯抹角,更不要对一些关键内容避之不谈,一定要讲清楚自己的目的和谈话的中心主旨,无论自己想要表达何种感受快乐也好,痛苦也罢,一定要恰当的表述出来,而不是机械的抱怨或者对对方有言语上的攻击。

2.3 说话应该合乎礼貌,适当的夸赞对方

无论是谁都想得到被人的尊重,当然在语言交流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达语言的过程中,注意礼貌,与人交际的过程中,礼貌是首要的,在语言表达中可以适当的多用“您”、“请”、“谢谢”等字词,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亲切友好,愿意进行交谈。当然还要投其所好适当的对对方进行称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赞,当然这里的“夸赞”不是溜须拍马。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真实的夸赞,在交往的过程中,多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对对方进行适当的夸赞,能够引起对方的兴趣愿意与你进行交谈,当然这里的夸赞必须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应避免引起争论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有些人性子急,脾气爆,一言不合就会与人发生争执,这样很难使得交谈顺利的进行,很可能导致对方不配合,所以这就需要注意在谈话时避免引发争论,在谈话时遇到意见不统一,应该采取协商、商议的方法解决,不能一味的进行争执,这样是毫无意义的,不会达到交谈的目的而且还会伤及感情。

2.5 交谈态度应该真诚

真诚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任何交谈都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的,在跟人进行交谈时,语气应该诚恳,对别人是坦诚相见,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并且信任你,愿意敞开心扉的与你进行交谈,可以说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只有真诚的交流才能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当然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机遇。

2.6 说话要把握时机

与对方交流时,应该学会察言观色,善于利用时机,例如在对方不开心的时候你去讲一些过分的话或者是请求对方做一些事情,那么很有可有会收到拒绝引起对方的反感,有些话在适当的时机讲出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善于把握说话的时机也是语言艺术的一种。

3.结语

综上所述,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和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保持心理健康、幸福生活的必要前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便捷的交际工具,人们可以用它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因此,不论从事任何工作,善于运用交际语言,就会给我们的交际带来生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文洲.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艺术[J].思维与智慧,2001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秘书 语言艺术 交际

秘书的人际交往是在一个社会单元中进行社会活动的特殊形式,在日常的工作中,秘书为实现工作活动的目的,几乎每天都在与周围的人发生着直接的交往联系。因此,对秘书而言,更加要求高的语言艺术修养,只有培养好的语言,才能辅助秘书把工作更好的完成。如果能够注意秘书语言的艺术技巧,则更能使语言富有生动性。

一、相关理论概述

1.秘书交际语言艺术概念

秘书是指处于单位的枢纽地位,主要从事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是领导的参谋与助手。秘书作为领导的左右手,要帮助领导处理一些日常事务,那么必定会接触到不同的人,秘书的交际语言艺术就成为了与他的工作所接触到的人之间必要的沟通方式。

秘书交际语言艺术在性质上应该归属于社会关系学的范畴,主要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语言交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于秘书而言,就是指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组织活动、协调工作,增进了解、促进合作的一种语言交际艺术活动,具有个体性、情感性、对应性的特点。

2.秘书交际语言艺术内容

秘书交际语言艺术就是对人的一种组织形态和语言表达方式,而这样的组织就是一种外在表达管理模式,一种语言表达管理的方法。

理解和领会的艺术。秘书交际语言艺术是一门学问,是关系人际关系成败的基础。秘书在进行交际语言艺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说服力、风度、礼貌,要做到对对方语言听得懂、听得快,听得准,记得牢。只有清楚领会他人的意图才能理解他人的立场,从而和谐融洽人际关系;

应变语言艺术。毋庸置疑,秘书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在单位内部,要协调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单位外部,则要代表单位的形象,协调好社会的各种关系,据此而不可避免面对形形的人,随时要应对各种各样的要求。秘书接触的人际关系多样化的现实,就要求秘书人员能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来处理不便与不和谐使之和谐;

控制自我情绪的艺术。秘书交际语言艺术要求秘书时刻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在不同的场合,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都应随机而动,而不是任性而为、随意而发。可以说,在秘书的工作中 “说话”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值得一提的是,在语言表达时秘书不要将消极负面的情绪带进个人的语言表达,以免给个人的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秘书交际语言意义

1.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体现个人价值

人际交往中,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在秘书的语言表达过程中,就要理性的处理与对方的语言交际关系,通过畅通语言表达渠道,实现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从而得到他人或组织的支持、鼓励,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2.营造愉悦工作氛围,激发创造灵感

秘书生活在鲜活的群体中,而群体生活离不了必要的交流、沟通,而营造健康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激发工作的创造灵感。因此,作为具有现代意识与精神的秘书,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巧妙运用语言艺术,上传下达,达到促进员工与管理层的和谐相处、激发积极性与创造力的目的。

3.理智评估自身,利于树立科学价值观与人生观

语言艺术的运用总是有具体对象和语境的。在一个单位内部,秘书常常与不同部门打交道,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秘书的语言交际对象与内容随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秘书在现实的交际实践中,改变语言艺术的运用方式,久而久之,面临不同的语言评价时,秘书就会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正确的评估自己,从而塑造自己的形象。

三、提升秘书交际语言艺术性对策

1.适应时空变化,灵活运用

秘书交际语言艺术实质就是正确处理如何和别人相处,这也是人际关系理论最终要解决重要问题。

秘书与领导关系。秘书是领导者的直接下属,为领导服务是其最为重要的准则之一。基于此,切实搞好与领导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秘书而言,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就应该适应时空变化,灵活运用。

一是在工作汇报的时候,基于领导的时间紧迫,所以秘书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这就要求秘书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予领导一个明晰的情况介绍,从而为其下一步的工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切勿“胡子眉毛一把抓”;二是沟通要及时。任何人都难免会犯错误,有的秘书就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以诚挚的态度,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以求得到领导的认可,化解之间的误会。但是有的秘书则在犯错误后,不去主动与领导沟通、交流,而是把话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使得领导对其产生误会,据此而言,沟通的语言艺术同样重要,需要秘书多加锤炼。

秘书与同事关系。秘书是联系员工与领导的桥梁,与同事的接触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同事关系,不仅可以促进秘书工作的顺利,而且还能使秘书左右逢源,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对同事有个清楚的了解,不要认为这是为了庸俗地“迎合” 同事,而是为了运用心理学规律与同事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处理同事关系,做好工作。

具体而言,在与自己的同事沟通的时候,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的苦衷。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背后议论同事,对于敏感话题,如果避免不了,在回答对方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作为一个秘书,应该明确,同事所做每一件事情,都一定有他的理由。对你看不惯的方面,你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和抱怨,更不要当面顶撞或争论,而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秘书与下级关系。与下级沟通成功与否,不仅影响下级对你的观感,甚至影响你的工作和前途。只有对下级怀有平等的心情,才能实现有效沟通。一是与下级沟通,要把握尺度,不能无原则地使用赞美的语言,要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符合环境与语境的基本要求,用词得当;二是与下级交谈时,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向下级叙述重要事宜,或回答下级提问时,一定要做到态度平和,不能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还应该目不斜视地盯着对方的眼睛,这种眼睛直视的语言交际技巧,就是在用眼睛说话,不但会增强语言的说服力,还会给下级留下精力充沛、光明磊落的印象。

对下级布置工作、任务,要慎重,看问题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同时要给下级留有申辩的余地,如果一味好辩逞强,说话不留情面,盛气凌人,则往往会让同事们敬而远之,影响沟通的效果。同时对于下级私人的事情,作为上级不能妄加评论,更不要妄加揣测。

2.夯实素质修养,恰当得体

新时代的秘书,就是具有深厚素养的人,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培养:

有协作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尤其是碰到一些敏感的话题要多加思考,切记主观臆断、出口伤人。

乐观态度。要有为别人圆场的精神,以心胸的宽广、大气、大度来面对工作中的一切,在沟通的时候,不论是同事、上级或是下级都要做到谦虚请教,认真聆听,平和讲话,适当倾诉,讲话留有余地。

情绪健康。克服浮躁情绪,仔细、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礼貌用语,用心倾听,诚恳待人。只有把细节做好,才能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端正诚恳态度,表达真实

接待来客是秘书的主要工作之一,秘书在进行语言艺术表达交际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诚恳的态度、真实的表达。无私、真诚的语言交流,可以给来访者带来快乐赢得对方好感,又能得到对方真诚理解和热情支持与帮助,有利于做好本职工作。

寻找共同语言。交往双方有共同话题,共同语言,共同体验和共同情感,就意味着交往有走向成功可能,寻找这样共同点就成为交往关键。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多元化集合当中,文化、民族、地域、知识、能力、职业、年龄、个人经历、思想观点都有可能相似,这也成为了语言交流的基点,这就要求我们秘书人员在平常工作中要细心留意,据访客的不同特性选择适当的言语,语言交际因人而异,以便更好寻求共同话题;

真诚以待。秘书的形象不仅代表个人,还有领导和单位的形象。在接待来访者过程中,就要在一定范围内敞开胸怀,言明所求,给予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取得信任,交往才会成功。虚假遮掩,或表现出极强自我保护性,对别人过于防范,都难于使交往成功。在一定条件下,应该采取“欲取之,则先予之”方法,合理地实施交往策略技巧,实现交往目。对我们秘书人员而言,要把握住一个尺度,那就是能言则言,不能言绝对不言;

善解人意,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要求正确适当的语言美,语言美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人际关系。成功交往者总是会善于听取对方言论,善于理解对方意见和意图,总是能站在对方立场上理解问题,从而达到增进双方友谊目的。

人类杜会中,人与人、人与杜会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交往中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协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前提。秘书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语言艺术。一个秘书的语言水平、语言质量与秘书的语言修养、表达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基于此,就要加强秘书的素质修养,增加秘书的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提高秘书说话的表达能力,从而发挥工作的最大性能。

参考文献:

[1]武佳纬,赵莉.浅析秘书人员的语言技巧[J].河北企业.2011(11)

[2]郭明兰.秘书说好六种话[J].秘书.2012(01)

[3]钟小安.秘书应巧用模糊语言[J].办公室业务.2012(02)

[4]魏利华.论秘书工作中的有效沟通[J].湘潮(下半月).2012(01)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语言测试 艺体类学生 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30-02

大学英语作为全国高校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几乎涉及的学生来自非英语专业的各种专业,涉及人数众多。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经历了很多的改革尝试,但目前没有哪种改革的成果得到普及。这说明大学英语的改革的很难有统一的模式。正因为大学英语公共课所涉及的专业很多,各专业之间的差别导致了学生们的对英语的需求不同。艺术体育类(简称艺体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学生所学的专业不但具有特殊性,学生本身的个性化色彩也较鲜明,因此对艺体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改革更要从其专业需求和学生个性特点出发,构建有特色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1 国际语言测试

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语言测试已经进入到了交际语言测试时期,更着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语言的教学法往往和语言测试方式紧密相关,语言教学的成效往往在测试中的得以体现,而语言测试的模式往往是语言教学法的导向。因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

语言的交际能力在目标语言的语境里能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国际化语言测试体系中雅思和托福这两种考试在考察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权威性。雅思托福测试听力、阅读、写作、口语模块的文章主要来源于国外较权威杂志、期刊、书籍、报纸,语料内容真实,文化背景强,贴近英语国家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休闲、风俗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讲解词汇、习语中所体现的特殊文化背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语料所表达的深层文化蕴涵,雅思托福的测试材料也可以给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和习俗提供非常好的学习语境。

2 艺术体育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

艺术体育类学生是凭借自身的艺术和体育特长进入大学,他们入学的英语成绩大多不高。国家现今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没有对艺术体育生提出明确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既要符合他们的语言水平,同时也要满足他们的实际的专业需要,为将来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艺术体育类专业特色明显,学生对英语需求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英语的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几种能力。而且,艺术体育类专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专业的国际化。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与世界各国有者越来越多的艺术和体育的交流。很多艺体类高校以及艺体类专业都与国外的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联系,旨在增加艺体类学生间的国际交流。在国际化的交流中,英语就是有效的交流工具,因此艺体类学生掌握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尤为重要。不能因为艺体生基础差就减轻对英语的重视,相反,应该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提高艺体生的综合英语交际能力。

3 基于国际测试模式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构建

基于国际语言测试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在本校自2008年开始,在部分学生以自愿的方式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地成效。每届学生在经过这种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后,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应用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该项目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但这项改革前期是在非艺术体育类本科生当中实践的,艺体类本科生从2016年第一学期才开始试行。艺体类大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薄弱,不能照搬其他非艺体类专业课程模式。艺体类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必须基于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艺体类学生能够接受的水平进行初期的课程设置。但在设置课程时,我们可以借鉴雅思托福考试的模式,分听力、阅读、写作、口语4个科目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交际能力。

由该校美术学院主动申请,我们首次在美术学院生中开设基于托福雅思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该校美术学院多个国际联合办学项目是他们提出主动申请开设课程的原因,也充分证明了艺体类专业对英语交际能力的迫切需求。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了美术学院64名学生,涉及7个专业,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如果感觉课程难度大无法适应,可选择自愿退出,在经历一个学期后,课程参与人数具体见表1。

从选择基于雅思模式的大学英语的专业分布看,绘画类专业人数相对较少,而艺术设计类学生偏多,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专业发展决定了他们对英语能力的需求。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只有3名同学申请退出课程学习,仅占总人数的4.69%,这说明艺体类学生可以适应并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基于雅思模式的艺体类课程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课程初期节选相对简单的雅思语料,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丰富的文化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采取了分组学习的模式,小组完成课前教室布置的文化背景资料查询以及成员间互助的基础句法知识的学习。这种小组模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既能唤醒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进入接受、同化新信息的时缸刺;又能弥补艺体类学生在基础英语知识上的不足,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和概括文化现象,洞悉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观念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补充讲解词汇、习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整篇文章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文化蕴涵。

课后,鼓励学生就有关的文化问题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反思、对比差异,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反应良好,普遍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有了提高,并且在这个课堂上基本看不到艺体类学生常有的迟到、睡觉等现象,旷课率几乎为零(病事假除外),这说明这项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

在该校,初期的基于国际语言测试理念的大学艺体类英语课程已经构建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当然,由于课程构建时间较短,还无法取得比较直观的学生权威语言测试成绩,这有待于进一步跟踪调查和统计。但从目前的课堂反应看,这项课程极大的激发了艺体类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系统而全面地提高了艺体类英语应用能力。基于国际化语言测试理念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值得我们在其他艺体类专业和其他艺体类院校中尝试。

参考文献

[1] 孙南南.国际语言测试视阈下的自主探究特色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98.

[2] 孙卓敏.文化语境视角下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以雅思教学为例[J].前沿,2012(24):148-149.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涵义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为基础,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联的情境,促动学生“进入”情境,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使外在的知识内化到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而具有真正的意义。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成长过程,不只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是主张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二)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英语教学与人本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全人”的发展和学习者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即体验式学习之时。学习者最有效的学习是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2]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另一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新的理解过程。该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体验哲学是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哲学根源。作为第二代语言学基础的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的感官和心智对外部世界体验认知的结果,遵循的是现实—认知—语言这样的过程。[3]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4]体验式外语教学是近年来由我国学者提出的与体验哲学倡导的体验认知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体验式英语教学最直接来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从体验到经验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具体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并将所获知识付诸事件中验证从而获得的经验。[5]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将学习定义为“经验转换以及经验的获得和转换结合中产生知识的过程”。[6]其包含四个阶段: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具体经历是学习者体验新的情境阶段;思维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的阶段;抽象概念阶段是学习者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转换成合乎逻辑的概念的阶段;主动实践学习是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的阶段。

(三)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特点

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在语言教学里的运用是外语教学理论的最新发展。[7]以此为基础的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必然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习者学习阶段的转变而扮演着多种角色,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引导、组织、监督和评估等。学生是交际者和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2.学习者的情感参与和知识系统的构建。体验式外语教学通过语言情景唤起学习者的内在发展需要和渴求,使学习者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并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使内心世界不断进步。其将教学的注意力从外在知识的传授方式转移到学习者内在经验的转换效果,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活动的真切和实用性。体验式外语教学要求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学生能力水平的活动情境,真实地、创造性地体验任务完成的过程,并转化为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学习过程自主性与合作性。体验式外语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以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同时,还强调体验中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互动中,体验语言交流的实际。

5.采用开放的、形成性的、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体验式外语教学通过多种途径,跟踪考察学生体验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多种因素,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进步与成功,形成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

二、艺术院校中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实施途径

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不足,大多达不到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要求;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兴趣不高,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练习上,轻视文化课学习;他们的专业个性化和实践性强,善于模仿和创造,实践活动繁多,活动较自由;他们的英语水平差异显著,不同专业、背景、水平的学生云集一堂。如何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教学手段大多还较为传统单一,教材建设还难以适应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的特点,评估机制还比较机械。针对以上艺术学院英语教学现状,基于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的特点,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艺术院校中开展体验式英语教学。

(一)设计贴近艺术学生生活的语言体验情境

贴切的语言体验情境是有效体验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学生建立原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感知、体会、理解和想象。教师首先要经常留意艺术学生的生活,善于将生活中的话题和语言交际形式引入课堂中,使学生产生共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语言素材,如教辅读物、网络资源、报纸杂志、广告标语、自拍创作等。也可以发动学生积极观察自己周围的语言情境并介绍到课堂。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语言描述、音乐渲染、图画再现、实物展示、角色表演等声像并茂地呈现情境。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

丰富适当的课堂交际活动是有效体验的基础。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交际活动,如模拟讨论、课件制作、素材查阅、面访调查、角色表演、游戏等,使学习者体验语言使用的过程。体验式英语教学中的活动应具有:

1.互动性和真实性。互动是交际的核心,学会互动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互动本身。[8]互动交际可以在学生间、师生间,也可以在学生与机器间进行。另外,语言作为实现社会交际功能的工具,必须体现真实的交际目的。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

2.自主性和合作性。教师应在活动中注意艺术学生水平的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活动是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常用形式,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安排下,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与评估,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自主体验,创造互动合作的氛围。

3.策略性和反思性。在体验式艺术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策略上的引导和反思,使学生不仅能体验学习的结果,更能体验学习的过程,更快地提高自主实践能力。

4.多样性与连续性。对教学活动进行多样地安排,将读写活动与听说活动、基础活动与拓展活动、交际活动与专业活动、探索活动与反思活动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综合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多样性的活动应根据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安排,保持连续性,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只求形式热闹,忽视教学目标的承接。

(三)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有效体验的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学生观念。艺术英语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要求》的精神,充分认识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体验为中心内容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心得报告、师生座谈等,引导艺术学生从过度依赖教师的传统学习方式向积极主动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转变。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如调查、访谈、案例分析、观察等了解艺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特点。还要了解相关艺术专业的知识和特点,懂得多媒体及网络的使用,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贴切的体验情境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再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优势,并注意角色的转换。教师应为学生的体验过程服务,不仅发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还应有效地担当起教学内容和场景的设计者、教学兴趣态度的调节者、语言使用的示范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策略的传授者、语言实践的组织监控者、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经验总结的启发者、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估者的角色。

(四)加快符合艺术英语体验式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与时俱进的体验式英语教材是有效体验的关键。教材应遵循《课程要求》,结合外语教学理论和艺术院校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具体来说应:

1.以有关艺术学生生活的主题为主线,安排课文和教学材料,创设贴切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保证信息输入的反复性和高频度,促使学生根据主题将新旧知识融合。

2.注重实用性,加强与艺术学生相关的实用听说和读写训练,如面试招聘、会展演出介绍、写生参观、新闻播音、名片、海报等。

3.注重体验过程和策略指导,要从任务的提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结果和评估等方面给予提示和样例,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在确定目标和重点的情况下,保证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语言技能的均衡发展和任务的连续性。

4.实现立体化设计,拓展语言体验情景。教材应配以网络多媒体支持,及时提供有关课程和学习等相关资源。

5.突出文化体验和德育培养。通过单元主题和活动的设计,使语言材料与文化、德育内容相融合,在提高艺术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

(五)改革艺术英语教学评估体制,加强形成性评估的地位

科学的教学评估是有效体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如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作业和单元测试、网上自主学习记录、学生自评和互评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座谈等加强形成性评估的地位。当然,形成性评估不能排斥终结性评估,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估的内容和功能才更具体、更完备,对学生的评估才能更公正、全面。

(六)有效发挥网络多媒体在艺术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有效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是有效体验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网络系统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一身,能实现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种交流,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网页、聊天工具、语音室、数据库、超文本等媒介,可以更好地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和进行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师生收集素材和学习资源、展示成果提供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认知和交际过程的模拟,可以使学生的体验过程更加直观。此外,多媒体网络技术拓展了课堂体验的时空,方便了师生的及时沟通和教师对学生的监督评估。但网络多媒体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以及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传统教学在情感交流和灵活性方面的特点,也要防止出现教师过度依赖课件、忽略对学生体验过程的指导、片面追求形式、迷失教学目标和重点等情形。

(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论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跨文化性及其影响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common language culture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aesthetics arts and artistic language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  李辉炎

By Li Huiyan

 

摘要:本文试分析英语美学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的跨文化性意识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从以人为本的人文角度去探索英语学习的动机、方式及方法内在动力,探讨其对教与学者乃至对世界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欲为抛砖引玉之举。

Academic thesis summary/ Abstract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common language culture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aesthetics arts and artistic language

This thesis/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history, status, role, and the innov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through analyzing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common language culture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aesthetics arts and artistic language [including speech, music (such as concerts and other music), recite and speech arts, the arts of humor, classroom language, literary, the awards, dance, fine arts and all kinds of films(movies) and televisions, dramas, videos, radio broadcasting and new media dance, museums, cultural heritage, film production, advertising and even computer game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or competitions shows, etc... ] and its influence of human-oriented humanistic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English as a true "Esperanto", and seek the ways of durative learning motive force- the new engine, reveals the effect of world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ore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wis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xchanges move forward.

 

关键词:  语言美学艺术  跨文化意识  艺术语言  文化的共性  激发动机

Keywords: aesthetics language art,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common culture, motivation (to stimulate)

 

一、             语言文化的共性——跨文化意识语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思想与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与其说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毋宁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

世上的语言成千上万,但除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语(gesture language)或脸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等辅助语言(paralinguistic)外,它们之间却鲜有共通到可以自然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只有在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本族语(native language),包括不同的人掌握了两门以上不同的语言,并在交际时同时使用同一语言交流,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而更具有沟通力与价值的则是以各种辅助语言为基础,结合科学语言发展而来的艺术语言及其语言艺术。例如音乐(会)、诗歌、美术及结合各类肢体、体态语言艺术的演艺、戏剧及竞技体育节目等等。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及语言文化即便有再大的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亦会有其共性(The commonness of culture)。而思想文化及语言文化的共性则大都集中并表现于其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的美学艺术上,即艺术语言(art language)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化的美学审美价值、美学意识以及艺术语言和言语艺术的创作与表现的过程中。这也正是各类语言的美学审美艺术(the art of aesthetic)的实用价值及意义所在,即语言美学文化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d awareness) 的共性与魅力。

 

二、思想与文化的瑰宝: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

 

1.  艺术语言与言语艺术释义

 

什么是艺术语言?著名语言学家骆小所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思维的言语形式”,并将其文境解释作“一种虚无之境”,“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是—个深层境界的创造……”。按骆小所所说,“语言学可分为科学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孙志刚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语言艺术化本质是语言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

邓瑶则将艺术语言释义为“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杨育彬却将之比作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是而,艺术语言当属跨文化共性意识的语言文化范畴。

 

从体现人类文明的语言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都应属于语言的美学艺术范畴,是交际语言的升华。交际语言则是艺术语言的基础及生存的基本养分。科学语言既有交际语言,也含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从属于生活的美好思想、文化及愿望的审美美学需要。

骆小所于1992年提出了艺术语言学,却将之定义为一门边缘学科。

他对艺术语言的解析可谓透彻。然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联系越来越密切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及思想文化越来越高的追求来看,如今的知识爆炸式信息化社会将人类社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了相辅相成和相互提高的互动发展关系。故而,艺术语言早已非纯粹的边缘学科或偏殿语言了。它已融入到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精神与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言的美学艺术则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与艺术语言一起构筑了美学语言文化。它涵盖了各类文学、艺术及各种语言艺术的表达、运用创造和创作,是生活美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比如:演讲、歌唱、朗诵艺术等,还有诸如语言的幽默艺术、课堂语言艺术、演唱会等音乐美学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等等。

2.美学语言艺术——艺术语言与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化意识形态上的语言文化差异,是以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各种形式呈现于世的。而文化意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以各语言之间的区别性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言文化则更多反映出了不同区域及地理环境里形态各异的人文思想、伦理道德以及风俗习惯。这种艺术审美价值的跨文化、跨民族、跨疆域共性,宛如一位妙曼婉约的美少女,又似一首婉转动听的音乐、诗歌,或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身处何时何地为何人所见闻,其欣赏及美学价值、结果和效果都是一样的。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唯有这种共性能够使人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越语言与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地理环境乃至基因方面的差异与障碍。语言的这种互通性特征,本文将之称为语言的美学艺术或美学语言艺术。这也是人类历史文化中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共性。她的主要表现形式除了前面所说的音乐(会)等艺术语言外(广义),还有各类戏剧,视频,广播,舞蹈,广播与新媒体舞蹈,文学艺术,颁奖(奖项)、美术,博物馆、文化遗产、电影制作、广告乃至电脑游戏及竞技体育节目等等。这类主流美学语言艺术文化,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绝佳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绝好外因与内力——由内在渴望、爱好以至追求而激发的内在动力。 总而言之,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即人类文明历史与历史文明的文化共性(the similarities in culture),它们涵盖了动态与静态的美学世界语言文化范畴。   三、真正的世界语——英语及其语言文化

英语语言文化则在近、现代和当代演变成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主流文化。英语也就相应成了全世界交流与传播流通以上形式与特征的这些主流语言文化及内容的主要手段,并为世人所周知、共用、共享和公用。

1.     英语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

 

作为世界上至今仍没有第二门语言可以取代的近、现代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即使曾屡次被世人欲以其它的语言取而代之(如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英语依然在近几百年来独自散发着其独特的光芒。

英语与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过被三次语言入侵及后来两大英语国全方位的扩张形成的。

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起,英语就开始了它的“世界语”之旅。她之所以成为世上最为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除了几个世纪来,以英语为母语和官方语言的英美两大超级大国在经济及政治制度、文化和思想高度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下的相续殖民扩张及与其相应的强力思想文化传播等因素外,世界对其语言美学的认识、接受及与其发展相应的极力推广与传播,亦成为其功成名就的极重要因素。一如对美与真理的感知、认同与追求一样——唯有在真与美的面前——譬如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前面,人类的心灵才能够毫无障碍的相通与相知,同时也激发了人们追求美的思想与欲望,成为人类追求理想的动力,更赋予了美学语言艺术无限的想象空间、激情与灵感,提高了美好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人们的思想、生活、憧憬和愿望。而思想乃至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若没有雄厚而强大、领先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为基础后盾是无法做到的。

英语就是具有这种独特美学艺术魅力的语言之一。其文学与艺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各个阶段:古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现代及当代的文学与艺术。而早在中世纪的杰弗瑞·乔叟(Geoffrey Chaucer)到文艺复兴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时期,英语就已经基本奠定了其文艺与艺术语言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与作用。这就是英语得以独领风骚并被经久不衰 “传诵”的真正原因——任何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不至于永久为世人所遗忘。这也正是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真与美达成的心灵与思想的默契与共识。故而,英语在近、现代社会完全扮演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和联合国主要官方语言(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 United Nation official language) 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在世界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吸取了其它先进语言的艺术精华而发展和确立的。这也使得它能够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通用语。

2.     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英语美学语言文化可谓是世界语言文化的奇葩。

一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再加上风靡世界的绅士风度和贵族气质,便足以使得英语得以全球化了。[这要求人们日常的言(谈吐)行举止得体且温文尔雅,文明且具感染力,使得人们更注重言辞的措词与修饰表达,以增强语言艺术的渗透性]。随之而来的则是雄霸世界美国及英语国家对世界思想、文化与经济的加速入侵与“传道”,以至英语文化成了世界文明近几百年沟通交流的主流文化。这也是英语语言美学艺术及其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的集中表现。

 

四、英语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对英语学习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英语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使得英语思想文化演变成了人类近、现代和当代的主流思想文化——特别是在各民族、国家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是展现无遗。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就连古罗马帝国时期也无法做到。

通过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欣赏、学习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营造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及思想与审美的氛围,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语言意识、语感与情感交流以及审美观、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拉近了各民族与国家间的距离,更使得咱们在追求民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竞争中能走在世界与时代的最前沿,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

这恰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故而,学习或是欣赏英语的语言文化,促进并提高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是思想开放与先进的表现。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都是在开放与沟通交流中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的。英语如果没有被多次的文化入侵,并依托先进而强大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为动力基础,在发展中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会有今天的历史地位。只要翻开不同时期的英语文学及艺术作品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五、英语美学艺术语言文化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由于英语的世界语言主导地位,导致全世界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连创建“疯狂英语”的李阳也不禁惊呼“整个亚洲都是英语学习的海洋!”

作为当今世界语言文化的主流,对其跨文化性艺术语言的学习、了解、欣赏及探索,不仅能够在其文化与艺术的天空获取充足的精神与思想的食粮,也体现了与世界沟通、交流及与世界发展同步或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所以,英语学习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是寓乐于教与学中。在学中享受对美与追求的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的乐趣。故而,教与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而是应该开放思想,大胆尝试,让学生去欣赏并享受艺术语言的快乐氛围与魅力。不必只为教而教,更不应该只教而不育;学生也不须只为学而学,而应乐在其(学)中,学而乐得其所。

人类对知识的渴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唯有在艺术与思想的氛围里人类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与学者不妨从美学艺术语言丰实的知识海洋里汲取足够的艺术等文化营养,满足自我的审美情趣与欲望,获取思想与精神的最大满足,让英语学习和课堂教学变成趣味的影视剧、音乐会、竞技体育等艺术语言的欣赏、演练、歌唱及演绎。如伴音配乐,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朗诵,不仅增强了理解,还充分展现了英语的韵律美、线形美和意蕴美。 

 

是而,教育机构与英语教师应多创造和谐而浓厚的语言文化及艺术氛围,通过艺术语言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创造欲望,从而更提高学习者的思想情操、审美及道德感情,增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意愿。

 

六、让英语语言文化成为文化交流与民族振兴的工具

 

    在华夏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之际,如何高效利用英语这一语言文化利器,将直接关系到民族振兴的速度乃至成败。英语既是全世界各民族沟通交流的国际语言,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发展中实现民族的宏伟目标,那么这一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不仅要为我们所正确使用,更应“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

  参考文献: [1]骆小所. 艺术语言: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2]孙志刚. 论语言艺术化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审美关系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瑶.语体学方法:艺术语言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李赋宁. 英语史[M].商务印书馆,1998.

[5]杨育彬. 艺术语言的美学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摘 要】 语言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提升,有助于艺术类大学生增强文化领悟力与传播能力,改善就业难、表达弱的问题,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以语言素养提升为切入点,探讨了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其途径,以期实现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相统一,达到语言素养的自觉,为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国际化传播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途径

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口语、书面语交际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掘语言素养的现实意义,将“说出来”的价值观转换为“做出来”的价值观;搭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平台”,引导大学校园文化,为艺术类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现实途径;实现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相统一,达到语言素养的自觉,实现“入耳、入脑、入心”。进一步认清培养文明交流互鉴人才的重要性,为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国际化传播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一、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现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1、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现状

当下艺术类大学生存在语言素养缺失的问题。通过本团队调查和问卷收集的情况看(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2份),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现状主要有词不达意(64人,占35.1%)、语用不规范(46人,25.3%)、缺乏沟通逻辑(46人,25.3%)、知识匮乏(18人,9.9%)等(如图1)。同时,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难度也引起了本研究的高度关注(如图2),其中价值观缺失(59人,32.4%)成为影响语言素养提高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关于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的缺失及其与价值观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本项目研究的首要内容。在研究这部分内容时,本团队基于现实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意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理想信念淡漠、价值取向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失、自我认知有偏差。

从社会情况来看,市场经济对艺术类大学生带来了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使其更容易混淆个人价值,产生利己观念。网络时代鱼龙混杂的信息使得艺术类大学生难以客观准确地甄别。随着艺术类专业的扩招,人才的过剩,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之学费昂贵,学习成本较大,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视,学生们也更加注重对专业学习的实效性,⒋罅康氖奔溆刖力花费在专业学习上,从而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

从国家层面,我国正处于思想文化多元、多变、交融、交锋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大学生语言素养的缺失有碍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中国气派。而对于具有创新、自信、年富力强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提高语言素养,那么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是巨大损失。

3、语言素养提升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语言素养包括四大要素:主体要素、主观要素、核心要素、客观要素。即言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动机、主观意图、辅助手段、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语言素养的培养及表现。语言素养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语言本身,也体现在知识的积累,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对价值是非曲直的鉴别。

语言素养对人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意识领域。要提高言语交际水平,作为主体要素的人,必须加强修养、积累知识、开阔眼界。语言素养对于人的知识储备、语商程度都有一定要求。同时,语言素养关乎的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还关乎到社会与国家构建安全的语言文化环境。关键语言人才的培养将决定国家未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决定“中国梦”的实现。

二、以提升语言素养为切入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及实施平台建设

1、策略

(1)注重母语文化积累,消解艺术类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冲突。学好母语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母语文化的积累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与国学社合作,开展“国学伴我行”的教育活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语言交际中,母语文化的丰厚对于传播母语本身的人文素养价值内涵有深刻意义。当前,世界意识领域空前活跃,面对他国强势的价值输入,加强母语文化积累,能够有效抵制多元价值观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语用能力,营造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空间。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中书面表达独特而又文化内涵深厚,在人际交流中语言运用的技巧作用更为突出。由党务中心在党员、团员的党课、团课培训中强化语言素养的重要性。尤其在党团日活动中,组织大家优先开展相关语言类活动。语言素养本身又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书面语言与口语运用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过程的大学生开展并深化拓展个性化教育,有助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上的提升

(3)诵读人文经典作品,突出文化育人功能。艺术类大学生之所以不善表达,是因为大脑中存储的信息量太少,因此艺术类大学生要提升语言素质就必须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包括人文学科,还包括人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中所积淀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与认识自我的思想精华。协会与校图书馆合作开展读书月活动,鼓励艺术类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参阅经典书刊。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还可以学习语言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透过文字的表相深入到思想的内核去摄取其中丰富的精神养分,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渗透。形成语言素养的同时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4)提升逻辑思维表达,发挥艺术类大学生主体能动作用。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较为被动,做事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从学习实际来看,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表达意识,培养心理素质能够从主体意识上使其掌握口语的基本要求、态势语言应用的基本要求、逻辑的基本知识等。通过与辩论队、校广播台、电视台合作,鼓励艺术类同学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思维的不断冲击碰撞中,提高语言逻辑表达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具备主动表达解决某些问题的意识。将语言素养主动性实现的思想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而为艺术类大学生主体实践意识提供思想引领。

(5)重视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训练课程,加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堂。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日常学习、社会交际还是面试求职,良好的表达能力均不可或缺。作为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高校,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更加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程,例如:普通话语言、口语表达艺术、沟通理论与技巧等,为健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实践课堂。

2、实施平台建设――成立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协会

协会管理由大学生语言交流中心――指导老师――学生工作处及其下设的秘书部、组织部、宣传部、实践部构成(如图三),负责协会的日常事务与基本运作。旨在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协会定期举行的相关活动及指导老师的专业培训为艺术类大学生在语言素养提升上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在与其他校内平台实践互动中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深入实践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语言素养。

三、拟解决问题

1、调查分析语言素养缺失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问题

研究团队发现,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对核心价值观不感兴趣,语言素养的缺失更使其不能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普遍认为核心价值观与艺术类大学生心理距离、现实距离很远,往往用“假大空”形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印象。同时艺术类大学生科学文化修养不足,在专业学习同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下,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教育也与专业的相比中显现实践力弱化问题。这就突出了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阻力环境。也是核心价值观落实不到位的根源之一。

通过研究团队前期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及走访接触,结果显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人际沟通存在障碍、口语表达模糊不清、书面写作能力匮乏。这些具化的问题又影响到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求职就业。

2、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关键问题

解决语言素养脱离专业学习的问题就要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青年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综合运用,增强语言素养教育的渗透性。我国不妨参照美国的做法,把语言素养教育渗透于历史、社会、文学、思想政治课、艺术等显性课程中渗透于校园文化与设施、校园与校外活动、管理、服务等隐性课程中,同样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不要仅仅依靠学校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的灌输来达到青年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这样,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增强的同时,其有效性自然也就提高了。本课题通过实践调研法对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现状进行了策略分析,以期为艺术专业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语言素养找到平衡点。

研究团队将成立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协会,把提升语言素养落实到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调查法及观察法,通过前期组织机制完善、以网络宣传为首,开展语言文化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推广,组织艺术类大学生在平台展示与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艺术作品,协会给予参与者专业指导老师的建设性提议,使参与的同学能更好的同受众描述自己的作品,无形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在作品创作中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中期协会还将举行各类交流活动,紧密联系校内丰富的学生组织平台,在社团联谊中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语言素养,也为项目后期施行搭建长期有效的研究阵地。

3、语言素养提升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段性成果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研究团队将以五大策略作为项目研究阶段的主要内容,以艺术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验法、实证研究法为研究方法,通过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协会平台的搭建、协会与学校各学生组织的合作,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提供更多实践平台,以期取得阶段性的提高。中期调查问卷发放后,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阶段性问题,不断更新策略,帮助策略科学化、系统化。通过后期调查问卷发放促使平台运营更完善、提升策略更为科学、践行价值观的方法更榫呋。平台组织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也为项目后期长远性发展提供了有效机制;不断跟踪完善研究策略,为项目的长远性实施提供了合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锐瑞.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2] 耿美香.浅析高校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3.07.

【作者简介】

梁 敏(1979-)女,汉族,陕西咸阳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语言艺术.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交际法;英语教师;教学技艺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23-02

基于英语习得自然环境的空缺,课堂成为中国学生英语获得的主要渠道,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关键。胡壮麟等认为在中国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英语获得可以分为完全习得、指导性习得和自学性习得(1994)。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的实践和研究一直为中国英语教学界的关注焦点,尤其体现于教学法的探索。具体的课堂教学技巧和艺术对于英语教学质量有关联,又与交际教学法分不开。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针对交际性英语课堂教学培养英语教师的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使教师能够驾驭跨文化交际性英语课堂教学。

一、英语交际教学法

英语教学法随英语教学的发展出现不同的派别,而交际教学法的盛行标志着英语教学法的成熟,它源于人类对语言研究和认识的进步。

1.英语交际教学法理论基础。英语交际法是现代语言学在英语外语教学的运用。现代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时使用,即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形式和结构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规范。例如,韩礼德的系统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交际功能是主要,因为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最终要为实现交际功能服务。英语交际法依托功能语言学理论来设计英语教学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目标培养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揭示语言社团的语言使用规则:语言交际的规范,即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为交际教学的语言形式和结构选择的理论依据。语用学研究语言认知—人们理解交际话语的机制。心理语言学则关注个体语言使用和获得的心理过程,即交际法所强调的学习者和学习过程。语篇语言学研究交际的单位,是交际法的语篇教学形式。

2.交际能力的内涵。交际能力是交际法的培养目标。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即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得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van EK认为外语交际能力应包括:语言能力,语言规范理解和表达意义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在社会环境中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理解和创造语篇能力;交际策略,解决交际障碍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理解目的语文化;社会能力,社会交际愿意和能力(张红玲2007)。外语交际能力能够全面反映外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文化因素和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外语教学本质和潜力。随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发展,外语交际能力随之发展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交际能力不但针对目的语交际,而且应包括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及其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习者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语言和文化障碍,进行有效地和谐地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努力的目标,它是外语教学新视角。

3.交际教学法。①交际教学法的含义。交际法,即功能——意念法,强调语言交际功能。外语教学过程和目标交际化,以运用语言来实现语言获得。语言运用即语言输入和输出:语言环境是母语习得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条件。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输入能推进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和变化(1985);语言获得是积极构建的过程,输入提供:语言学习的素材,内化处理语言,反馈和验证语言假设,激活语言知识和强化语言技能。语言输出则促进有效的语言输入:促使对句法的分析和理解;验证语言的假设;促进语言能力的内化和自动化;培养语篇技能;训练自我表达。语言输出能够满足学习者语言发展需要,因此交际教学法是现代外语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尤其适用于特殊用途语言教学和语言培训。交际是外语教学革新的出发点和归宿。②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交际教学法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有其突出的特点:教学过程交际化,即用中学习,用中习得,教学目的是教语言交际技能而非教语言和内容;利用实际任务来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实际场合恰当地使用进行有效交际能力;强调语言交际流畅性,包容性和灵活性态度对待交际中的语言形式错误: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学习者英语交际环境。交际教学法比较全面真实反映外语教育内在的机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③交际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交际法并非孤立,与众多外语教学法存在多种联系:对立关系,如翻译法与直接法;听说法与认知法;发展关系,如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共存关系。交际法在实际课堂中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法,而是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实现学习者外语交际技能的培养。

二、教师的课堂技艺源于交际法

英语交际法把交际作为教学目标,也把人作为教学中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始终贯穿英语教学,而教师教学技艺是交际性课堂活动前提。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语言作为一个传播思想的工具和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运用好语言艺术,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有利于受教育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语言艺术,不仅是理论的需要,也是实践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的含义

何为语言艺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少学者做出了解释。如刘玉瑛说:“所谓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目的,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而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独特、灵活、恰当的语言方式。”[1]郑晓舜认为:“语言艺术,或者叫作语言的艺术性,是指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现思想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完美的程度,即具有艺术性的程度。这里说的“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所以,换言之,语言艺术,也就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完美的语言方式。”[2]总体来说,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教育者把思想政治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根据受教育者和具体场合条件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巧妙运用富有创造性的、特殊性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理论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语言吸引人,打动人,就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范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语言要富有生动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气氛还不够活跃,有些教师教学语言较为沉闷,照本宣科,致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思维窒息,学习主动性消失。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心理学研究揭示,愉快的情感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油然而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要在语言表达上把握生动性的技巧,充分发挥语言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使语言的表达充满创造性,如文言文与现代语言的结合,中外语言表达的结合,充分调动语言潜在的多变性特点,避免一味材料转述。教师要在遵循内容严谨性上,适当运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以幽默多变的方式恰当地表达出来,给听者亲切之感,更易于理解。

(二)语言要富有针对性

教师讲话要分清对象,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只会造成“对牛弹琴”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语言表达就要“看菜吃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好不好,首先看教师能不能“看菜吃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师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过程中,把握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层次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理解大学生稚气未脱的状况,又要把其看成是独立自主、有主见的成年人,语言表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知识基础不同、接受理解程度不同及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等现象,教师要准确区分大学生的思想类别和层次,科学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表达目标,正确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力求将普遍性的要求同特殊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三)语言应避免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要不得!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反对搞形式主义,反对说空话装门面。他在列举党八股的罪状时,所列前两条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毛泽东的文章精练,口头讲话也很简要,始终坚持着语用学中的“关联准则”,即我们的言语必须与交际目的相关,必须能传递有效的信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同样要求教师语言要简明,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要向学生传递有用的信息,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遵循语用学的“质量原则”,即所说的话要确切、清晰地表现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思想政治理论传递的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科学的真理就需要科学规范的语言去阐述与传播。因此,教师必须在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基础上,遵循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既是一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运用语言传递信息、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和技巧。它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有效的配合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最佳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语言艺术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传播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乐于接受信息并积极参与到授课过程中,语言主体的老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将理性表达和情感投入相结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中的说理引导法与情感陶冶法相结合。思想内容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教师要自觉以理性为主导,坚持情理结合。将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理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善于运用历史和现实的生动事例,提高他们对问题分析和理性认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理性的教授过程中进行丰富情感投入,积极的引导和扩展学生感性情感流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授课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熏陶,达到推动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发展。

再次,教师应该保持一种幽默不失庄重的形象。语言是一个集语音、语调、内容、形象等为一体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交流媒介,语言表达主体的形象在语言艺术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语言表达主体在接受语言表达客体心中形象好,传播效果会比形象差的更为显著。作为向学生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一直被看作是较高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的人群,在学生眼中有着庄严的形象,备受学生尊敬。教师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还有对良好行为举止的彰显,是学生树立榜样最直接、最现实的主体。教师应该以适当的,得体的方式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准确把握幽默却不失重的度,规范其自身形象。

(二)充分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育需要教师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握好“双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发挥自身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建立“双主体”交互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地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质疑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语言表达过程中多采用第一人称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切感受到课堂是与自己有关的,乐于融入课堂中。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制度。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也是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形式,通过学生对教师语言的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做出工作调整,改进语言表达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采取阶段性不记名式反馈形式,让学生充分提出建议,教师通过反馈结果对课堂语言的应用进行及时调整,针对不同种类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反馈制度的建立方便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特点,制定课堂语言目标,采用有效语言表达技巧,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达到良性互动,这就为课堂语言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三)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语言艺术的社会环境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地书》是艺术家徐冰以“普天同文”这一普世理想为主题的艺术创作系列展示成果之一。该书整个出版行为成为徐冰有关“普天同文”主题艺术的一个有机过程。徐冰在出版该书的同时,还以装置、招贴、字库软件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同一艺术主题。在此,书的介质功能与其他形式的艺术展示处于同一的位置。作为书籍出版形式的《地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不是以展示书籍装帧设计的纯视觉形式表达,也不是以文字或图片阅读为目标的内容性承载。它处在两者的边缘,这使得《地书》的出版成为徐冰艺术元语言的涵涉对象。对于该艺术行为而言,“书”兼具媒介性要素与话语性要素。从这本书的封面就会发现,它解构了传统书籍阅读的方式。将生活中常用的指示性汇集成一套几乎人人可懂的“通用语言”。正如作者在书中自述,“二十多年前,我做了一本没人能读懂的《天书》,现在又做了这本谁都能读懂的《地书》。这两本书截然不同,却又有共同的创作态度;不管你讲什么语言,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这种平等和普世的理想才是这本书和这组艺术作品的表达主旨。而这一理想的实现手段,则是诉诸一种类语言通用语言符码。这个作品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已超越一个艺术本位视角,而回到人类交流这一更宏大的根本问题上来。基于此,本文不得不暂时放弃艺术形式论的视角,转而将他的作为置入人类符号交流的达成来讨论《地书》及其前作《天书》所提供策略可行性。

一、《天书》的非语言符号自觉

徐冰的艺术在不同场合被称为“符号艺术”。实际上,每一个艺术作品都不得不是一个符号文本,任何艺术家也本质上必须是“符号制造家”,何以徐冰独享殊荣?

恐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对“艺术的符号本质”的自觉状态。他几乎每一个作品都制造具有内在风格关联的符号。尤其是他以艺术家的直觉,切中了“后语言符号时代”的重要关键命题。以《天书》为例,他以文字的笔画为基本构成材料,但却是“非语言”的。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最庞大的表意系统,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局限性在于,语言的分化。在巴别塔语言中,人类因语言不通而丧失了通向天国的最后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天书》将语言的局限推之极致———那些看上去像文字的符号实际上仅仅具有视觉图像性,而不具有任何语言可读性。这种基于图像性的“反语言”立场让人自然而然地联系到米切尔提出的“图像转向”主张。两者从学术与艺术实践殊途同归,对语言与符号作了相似的思考。在徐冰的使用概念中,符号作为一种广义语言行为,是对传统语言文字樊笼的突破。米切尔也是反传统语言的,在他看来,根据语言学转向的模式建构的一种符号学可能无法处理基于“像似性”构成的图像。米切尔是理论先锋,徐冰是艺术践行者,两者虽然在观念细节上差异很大,但同样敏锐地觉察到现代人的“符号化生存”已非传统样式的语言所能涵盖。所不同的是,米切尔以理论家特有的严谨挑起语言符号与图像符号的矛盾。他承认语言是一种符号,并反对以语言为蓝本建立图像符号解释体系。徐冰恰恰相反,认为“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他以艺术家的直观对语言做了广义化的重新界定。两者最终同意,今天的符号是“非传统语言的”。

如果我们仍然用“语言”来界定徐冰艺术中的符号体系,则必然是“广义语言”范畴的,其在理论上对应的就是米切尔“图像转向”理论中提出的“后语言符号学”问题。徐冰的与众不同,首先在于他特别敏锐地追问了当代的“后语言符号”转向问题。故而他以《天书》表达自己对现存文字的反思,又用《地书》阐述超越巴别塔隔膜的“普天同文”理想。在艺术实践中,徐冰将日常生活中自发的符号使用转变为对这种使用合法性的反思。他试图冲破传统语言,借助非(传统)语言符号实现交流的大同理想。无论这个理想及其实现策略是否足够成功,其提出的问题是切中当下要害的。

二、《地书》的元媒介性

元,也可称“上层”或“超越”。《地书》的“元媒介性”是艺术家将文本内容解读置于一个低层次位置,并通过元语言压力制造浅层释义效果而获得的。常规地讲,《地书》可能是《天书》的退化。因为《天书》是无解的,是纯形式的,而他基于“普天同文”理想追求的《地书》———居然是可译可读的!它是艺术家用搜集整理出的一套“标识语言”写成的对艺术的符号文本。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对接受者趣味的折中———而任何妥协对于艺术都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种可译可解,有可能消解艺术的“元语言”压力,而令艺术作品自我退化成为一套“象形文字”国际读本。

所谓元语言压力,是一种“符号必有解”的释义冲动。当艺术符号文本的身份得到确认之后,必然以“艺术”这一身份作为元语言规则加以释义。在这一身份的框架下,“读不懂”也是一种意义解读方式。此时,它触及艺术的自反性命题———一旦艺术直接触及艺术本身的反思,它就成为一种“元艺术”———关于艺术的艺术。这大概是一切艺术创新的不变法则。无论是梵高、毕加索对于绘画语言本身的开拓,还是杜尚以小便池开启后现代艺术,都是既有艺术条框的突破。以此法则衡量艺术的开创性,则《天书》高于《地书》。《地书》这种以某种方式的规则编就的“国际读本”无处不在!比如城市生活中各种易懂的指示图标(它们本身即是《地书》的素材来源),再如至今仍然被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

但若对《地书》的解读仅仅限于“以非语言符号创作的一则可翻译(甚至无需翻译)为传统语言的类小说故事”则误读了艺术家。《天书》与《地书》均追求超越语言,前者诉诸无人能懂,而后者追求人人皆懂。人人皆懂并非人人都在“艺术”的意义上读懂了《地书》。人人读懂的只是以“国际读本”的解码规则译出的那个类小说叙述文本。实际上,这个文本的内容本身并非《地书》的艺术性所在。《地书》与《天书》同样有着触及艺术自身定义上层元语言意涵。《天书》通过“无解”来逼迫受众进入元层次思考;《地书》有了《天书》的铺垫无须再作这种强迫,而选择了貌似更为妥协的策略。但就艺术元媒介意涵而言,《地书》的这种选择不仅不比《天书》更易懂,反而设置了一层迷障。《地书》中那些无需翻译的符号仿佛一个香气四溢的诱饵,吸引阅读者按照设定的规则去翻译,进而获得以传统语言为蓝本的解读。这种设定,产生了一个互文关系。读者在艺术家设定的线路内游走,艺术家在这场艺术符号文本的共谋中成为造字的仓颉,成为此次沟通场域的主宰者。

从艺术家对符号文本的意图掌控来说,《天书》《地书》毫无二致。《地书》甚至是更复杂的元语言迷宫,它提供了一个供解读的假象。要获得有关它的艺术本真,需要观者超越对符号翻译猎奇本身的趣味,使自身随时既“在文本中,又超然文本之外”,进而在艺术元语言层次上建构与艺术家的会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书》诉诸“元语言暴力”的逼迫其实是更为简单直接;《地书》提供了不同的岔路,对受众而言更具“智性”挑战。《天书》的无解,使任何解都合法化,因而是一个开放文本,一个设问。而《地书》则对实现“普天同文”的宏大理想作了尝试,其艺术实践对《天书》的设问进行了回应,虽然这种回应不必然是一个有效结果。

三、“普天同文”与“超符号”悖论

《地书》的努力可能并不直接通向《天书》所设问题的答案。从技术上讲,徐冰实现“普天同文”的路径可能是方向性悖反的。《地书》试图建构的实现大同理想的方式,是借助“符号与所指代事物的所具有的直观关联”。艺术家一直在试图以这种“直观”超越社会性习得经验,甚至教育背景。《地书》中的那些图标符号的意义,貌似一望而知。这种策略的本质是依据符号的“透明性”(或称“像似性”)超越符号的规约性。透明性符号的直观特性在读图时代尤其具有诱惑力。然而,它真能实现吗?或者它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实现?

有机会面对徐冰艺术作品的人几无例外是受过教育且高度适应当代符号化生存状态的观者。我们已经在耳濡目染中练就了一套有关现代都市生活识别的习得技能。而当我们以“普天同文”的严格尺度来衡量时,其结果就完全不同了。这些收集自高度现代化的都市图标对于不具备都市生活背景的人来说,只是另一部《天书》而已。以右图《地书》中一段为例。心形状代表“爱”?穿裙子的那个是女人等等符号是非常显著的基于现代生活的习得约定。实际上,获得这些符号的识别能力绝非“无关教育背景”,而必须是将受众设定为“生存与当下地球村时代的都市并具有相应社会习得经验的人群”。艾科曾经指出,任何看上去“像似”的符号都是某种社会心理的约定结果。即是说,那些看上去自然而然地像“男人、女人、爱情……”的符号其实并不“自然”。其“显得自然而然”反而是一种假象,它遮蔽符号作为社会心理规约的本质特性。现实是,徐冰创造的并非超越语言的“普天同文”符号语言,而是当下都市生活符号方式的一种。根本不存在一套超符号的符号规约系统。一种符号的意义乃是其能被解释,而一旦有一套解释一切的元符号,谁来解释元符号?可见,超符号的符号本身即是一个逻辑悖论。任何符号系统只能处于与其他符号的并行地位,否则,符号的无限衍义将终止,一切意义都将从未发生。

从艺术与人类主体的自我确证关系来看,“普天同文”的雄心本身可能也与艺术符号的使命背道而驰。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但这是个从来未完成且永远也不会得到完全归纳的命题。因为,人作为符号的动物的独特性,并非指对一套既有符号系统的习得认知反应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可能不如电脑,甚至不如巴甫洛夫的训练有素的狗。人类主体性存在必须不断以符号体系的创新实现自我确证。

有时艺术被打扮得像上帝,但上帝的工作从来不可僭越。艺术缪斯不是上帝,徐冰也不是。无疑徐冰的艺术不断地“创作”了新的符号,但这些符号系统是生活与当下生活中的人们共同创造的。有时,艺术家像是拾荒匠,他精心地将人们生活中不经意的创造力集中起来展现给人们,让人们重新发现自我。有时艺术家又是堂·吉诃德,艺术价值在于这种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普天同文”所折射出来的普世关照,在于以不断创新的符号系统丰富人这一“符号动物”的主体性,以新的符号系统去丰富我们的意义世界。《地书》通过追问人的当下生存状态触及艺术本质与人的本质的方式是“符号自觉”———这正是《地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 外语教学 艺术化 作用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64-01

艺术院校是以各种艺术形式为专业,以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为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学校。而目前语言加专业的教学模式在艺术院校普遍兴起,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大部分的艺术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相对基础比较薄弱、外语学习能力较差,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现阶段的学习效果。那么采用艺术的手段,把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渗透到外语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结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外语知识,在艺术的感染中获得外语的认知和运用,做到外语与艺术的结合是有关重要的。

1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艺术化的依据

对于艺术化的内涵的理解是很广泛的,这里所指的艺术院校外语教学中的艺术化是指在形式意义的角度对艺术化进行扩展和细化。既以艺术为媒介,在艺术的范围内,采用艺术的方式、技巧和手段追求最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的一种方式。

外语教学是一门科学艺术。它与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形式是有区别的。外语教学是用概念、规律等抽象思维的方式表现, 而艺术则用色彩、线条、声音等形象思维去表现内容。可以说外语教学追求的是逻辑性,而艺术则是情感的表现。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元化的过程,它涉及学习者的兴趣、能力、教学环境等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同时,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学要面向的是不同专业背景条件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多元化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在遵循外语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中的各种原则和规律的同时,如果能够结合专业目标特点把外语教学与艺术的多元性特点相结合,用具有表现性、形象性、创造性和欣赏性的艺术方法和手段把外语教学变成可听、可视、可触、可感的内容,必将能全面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把知识、情感、意识协调统一,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效沟通,使外语学习成为一个高效的、愉快的、充满情趣的语言学习活动。

2 外语教学艺术化的作用

外语教学往往是先进行语言符号的教授,然后是语义的理解。但学习者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词、句型、语法形式的认知上,而不是语义。这就使外语符号和学习者想象思维很难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习效果。那么把艺术形式融入外语教学中,利用声音,影像的配合加强对知识的存储和记忆,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效的提高外语的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作用。

2.1 化解学习外语者的心理障碍的辅助作用

艺术化方式可以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很好地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创造出轻松的学习心态。学习者的心态越接近天真纯朴的儿童,学习效果就越好。艺术化的外语教学,可以无形中的改变学习者的心境,让有意识学习转换成无意识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一种亲切、轻松、愉快的气氛去感染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为语言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2.2 改变外语教学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作用

艺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很好的转移学习者的注意力,也可以改变外语教学中重积累轻运用的倾向。艺术化的外语教学,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学习者带入语言教学过程。使他们进入语言的交际角色,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情景的体验和情感的交流上,使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融为一体。

2.3 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克服概念和表象分离的状态的作用

艺术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艺术化的外语教学可以创造生动逼真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和生动的情景联系起来,推动语言运用的顺利展开。比如:在教学过程使用专业图片、录像等视觉形象,不但让学生从语音语调,还能从语言的表达的手势动作,表情等细节去全面学习。

3 艺术院校外语教学艺术化的应用原则

外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与学的交际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在外语教学知识的传授和接受中,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的艺术化形式把语言教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互动、情感上相互沟通,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和效果。但是,在这种结合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并不能一味的去强加艺术形式。因此艺术院校外语教学艺术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原则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艺术院校的学生以艺术专业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他们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体会到外语语言学习的乐趣。把音乐,美术,影视,表演等形式引入到外语教学中来,在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参与到学习中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使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艺术化教学的实施落到实处。

3.2 过程自然、流畅、主次分明

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学艺术化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尽可能的运用艺术化的形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不能为了艺术化而艺术化。任何外语知识的教授都要以学生学到语言,体会语境,实际运用为首要目的,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只是一种在教学上的辅助手段,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注意把握好艺术化程度的强弱,让所运用的艺术手段和形式顺应语言讲解和进程的需要,让手段和内容相辅相成,自然流畅。避免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的活跃性,生搬硬套的运用一些艺术化形式。

外语教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是由外语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用艺术化的手段和技巧完善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的实践,将会对艺术生的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把握好外语教学的这一发展趋向, 深化探索外语教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根据和方式,将会把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 束定芳.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2009(6).

[3] 陈建生.外语教学的理论的几点反思-来自外语教学的内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全球化视野下所必需的,不仅针对对外贸易而言的,更多的是可以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通常是指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际活动,而在当今社会,英语即英语语言规则体系和而应用交际能力即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当前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所以人们大幅度提高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艺术类学生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那就对自己的要求也更进一步,要求在其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来满足自身需要,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在日益进步的教学环境下,优化培养艺术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提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1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随着近几年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可以通过艺术类考试走入理想的大学殿堂,如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这类学生初中、大学英语时期大多都在训练,基本上没有系统地学习英语,所以这类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较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学生,英语课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艺术类学生的专业不同,英语成绩也有所不用,舞蹈系、美术系的学生英语高考成绩较低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的成绩。而舞蹈系和美术系的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特别是表演类的学生。因为考舞蹈、美术的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对英语学习时间与精力分配较少。这就造成这类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在教学大学英语选修课时,大部分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可以实践的机会,而且有些教师教授大学英语课的质量较差,常常只是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解,没有实践活动,这使学生在大学英语课中收获不大。而且我国外语教学的初期模式较为落后,过多偏重语言形式的讲解,缺乏实践与锻炼,如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精通英语语法规则,却只会认读,不会听说,外语交际能力严重匮乏。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手段,才使得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有所提高,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大学英语教师的情境教学创设不够生动,虽然许多教师正在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展开英语课堂教学,但是他们并没有掌握好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这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明显比较枯燥、死板,缺乏生动性,使学生对英语兴趣不大,最终使得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而且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张扬,不同于一般院校的学生,教师要注重细节,因材施教来进行英语教学。

2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定地位。因为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会涉及很多国外的知识,比如音乐系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就会涉及西方音乐史的学习等,而且国际交流活动在艺术类院校是很常见的,于是很多艺术类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交流演出,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英语直接交流能力。所以,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

2)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是多种多样的,学习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无论学习的方法或是学习过程,学学英语的益处是一样的。学习英语可以锻炼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们学学英语的过程中,对众多知识从认识,到了解,到精通,是一个逻辑锻炼的过程。通过学习的过程,学生们掌握了英语知识,在他们最终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就是他们的逻辑思维提升的结果。从小到大学习的英语知识数不胜数,到了大学英语学习内容更是丰富,想要从点到面地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学生们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学英语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引领学生们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从知识点的掌握,到对问题的思考,这就体现了英语的逻辑思维能力。

3)英语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每一个极其细微的单词都能够影响英语的表达效果。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更为复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严谨性。大学英语的学习是多样的,知识点的繁杂,知识种类多,这就需要学生们严谨地区分每个知识点的异同之处,并且经过不断地学习得以掌握,所以,大学英语需要学生们严谨对待。因此,大学英语不单单只是学科的掌握,也是培养人们严谨性的过程。

3优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3.1传统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结合

将传统教学方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完美结合,那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拥有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和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和传统教育课堂相互衔接,使学生对于英语知识有了深度的认识。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后,不仅将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起来,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2善用教学资源

虽然我国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及其教学资源不足,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师生共同受到了信息科技的洗礼,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的发展和QQ、微信等软件的开发,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方式受其影响,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是必然的,“互联网+”模式凭借形式多样,时间灵活、内容精炼等特点引起相关教育者的重视。将“互联网+”模式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对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好处尤多,在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能拥有更加高效的学习英语方法,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便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3实践教学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一般都是理论为主,然而相对于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来说,恰恰相反,大学英语的学习要求学生注重实践,要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写作等英语能力。英语的魅力,不仅在于聆听的美感,更在于脱口而出的美妙。所以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使学生与英语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技巧,从而使学生对英语有所把握。

3.4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学生学习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高等院校认真对待英语教师的选择和培训。教师的英语综合能力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提升,所以在教师的选择上,学校不光要看重教师的英语综合知识素养,还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大学英语课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将学生带入作品感受大学英语所表达出的情感,同时要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5课堂信息化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同时艺术类教育教学方式也不断改革,所以英语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是必然的。教师拥有较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课件来讲解大学英语,边播放边讲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大学英语的知识。所以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音乐老师,不仅要有较高的音乐教学水平,还要掌握一定信息技术,这样可以强化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高大学英语课的课堂教学成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3.6教育机构要给予支持

教育机构要支持新的教学方式的开展,在条件不足的学校,教育机构要为大学英语提供与教学相适应的硬件条件,比如说多媒体教室、教育试听教室等,能有效提供帮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保证了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能顺利进行,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对外交际水平,以实现师生拥有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有效地进行学习。使师生们能利用互联网的优质的教学资源来学习,使在教育课堂中师生能更好地讨论互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4总结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为主,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辅,使大学生能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生活、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来进行交流。同时学习英语,可以让艺术类学生完成跨文化交际,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实现自己自身梦想和价值的机会,同时为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英语的学习在当代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能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走向更远的道路,从而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王丽娜.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在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12):98-99.

[3]莫春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54-155.

[4]王璐.跨文化认知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8):52-53.

[5]程维娟.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25-126.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要求 教学艺术 语感培养 考评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48-03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是运用最广泛的语言工具。英语是我国教育教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我国,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学生自身发展和实际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艺术、语感培养、考评设想等多方面入手,“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形成情理交融氛围,增强教与学的效果,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进行考试考核检测,将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有机统一。

一、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是丰富自我素养、完善教学艺术的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随着学生对教学参与程度的提高,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着眼学生,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得到体现,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做学习的主人。

在英语教学中,应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及学习新方式,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加强语言信息输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着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情绪的兴奋点,强调培养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英语教师应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及寻找资源的途径,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注入活力。应促使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鼓励、互相启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贯穿学生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应变能力、认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而将课堂知识进一步活化,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英语课程教与学中,教师应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统揽全局,加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实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将课程的教学、培养计划、社会服务、海外游学、语言交流、人际合作等各方面作为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英语教师除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人格,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的感染力、良好的敬业精神、乐观的精神,为人正直,平易近人,以情动人,和蔼可亲,体态语言优雅。教师应通过自己内在丰富的文化知识及情感的表达,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注重交往互动。用良好的修养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掌握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用坦荡的胸襟、高尚情操去熏陶、感染学生;用心灵去感动学生、关爱学生;用真情激励学生和鼓舞学生。

二、教学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良好的英语教学艺术策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的课堂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语音的节奏、表达的情绪、写作的追求、阅读的享受等充分显示着艺术文化内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严谨而系统,提高灌输讲授的质量,又要掌握教学艺术,讲究艺术性,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学生主体的人格与个性,将艺术融入教学,不断地挖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特色,将正确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艺术感染力。恰当使用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艺术,使课堂充满知、情、意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对美的追求,体会英语学习中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

(一)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语言,是教师传导知识信息载体,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锻炼学生记忆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强化认知和拓展英语思路,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课堂的感染力的手段,是教师以人格魅力提升、知识魅力展示赢得学生爱戴、塑造自身美的形象、丰富自我素养、完善教学艺术的体现。

教学语言具有号召性和客观性。教学语言的质量反映着教师的基本素质。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教师用直观教学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英文歌曲导入法、电影电视导入法等,将教师、教材、教学融为一体,展现教学中的艺术感,体现学生是主体这一理念。教学用语应既准确又生动,既诙谐又幽默,规范准确,浅显易懂,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独具一格,匠心独运,富有情趣,亲切感人,充满活力。语调应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地完整表达,体现语言简明性、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优美性、丰富性、感染性、说服性的特点。应客观评价学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信任学生,宽容学生,给予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架起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绘形、绘声绘色进入创设的教学意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课堂中,彰显英语学习中艺术感染力的生动性。

(二)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无声的语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人体任何一个部位辅助语言交流的表情、行为或举止的表达,具有针对性、艺术性、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知识性、形象性的特点。

教师是教学的活动者。在教学的实际操练、形体学习训练中,教师正确使用体态语言,展示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艺术修养及表演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客观评价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性。教师真诚的目光,自信的言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亲可近的态度等,通过肢体动作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都能使学生更直观、立体地接受教师的正确示范和思维训练,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深爱、理解、欣赏与尊重,感受美的熏陶。

教师通过研究教材、教学设计、设计课堂重点难点等,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质量,实现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教学中采用多种导入法教与学,如角色扮演、身体语言的展示、故事性或趣味性的对话、会话录音、表情训练、知识竞赛、辩论赛、案例分析、模拟再现、音乐、游戏、朗读和背诵以及学生相互提示、点拨、启发式、咨询式和讨论等。采用富有艺术感染力、学生乐学的语言环境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大胆探索,感受艺术美。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美、音乐美的奇妙学习环境中,感受语言交际经历,享受成功的喜悦,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与学的艺术效果。

三、语感培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具有实用性和交际性。语言点的学习靠学生不断重复,重复是语言点、单词学习的关键。语言感知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词汇与语法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内容,促进语言学习,接受新知识。

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师生间的交往互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将教学过程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动态,为师生互动提供多元化的语言集合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增长知识,增强求知欲。按设定的情景结构表现出声情结合,自然地实现语言的感知、理解、内化、运用,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大胆思考、探究、体会、发声、实践,强化所学知识,增加语言学习实践和口语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接受丰富的语言环境影响,得到渲染和熏陶,培养语感。

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合理开展多媒体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大容量、高密度、多元化,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主动投入教学活动。采用直观教具,实物展示、放映幻灯、图片、挂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等教学手段,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力。例如,在英语角诵读优美诗歌散文,开展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赛、英语故事比赛,表演英语话剧、演唱英文歌、观赏英语影片,集中英语活动与分散活动穿插情景表演,将相关内容形象化,注重句子结构的剖析,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语感,体验教学实践活动效果。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觉听觉相结合,将视、听、说融为一体,将语法融入情景之中。

在经历趣味性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英语艺术的魅力。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英语的美,更多地接触英语,强化口头练习,让视觉和听觉更敏锐,标准的语音和语调声情并茂;善于表达,乐于表达,烘托英语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逐渐提升英语学习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口语应用表达能力等,将丰富创造情感与理性相结合;情感交流与情理结合,情景交融与学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内容的情节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从而升华为全新、优美、真实的语言。

四、考评方法

考评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考试考核是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一种检测手段,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必须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实现考试目的从保证知识掌握向促进创新素质形成的转变;实现考试内容从考核知识素质向考核创新素质的转变。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与评价,是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既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检测,也要将基础性寓于主体性之中;既要考虑到考试的严肃性,又要体现考试的生动性。

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须遵循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围,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评价形式多样化,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还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定期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好习惯,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写英语周记,参加英语讲座、网络自学、个人英语风采展示、小组讨论等,形成“教、学、考”互动强化管理,多方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进行考核。将听、说、读、写、译相结合进行全面的训练,将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

期末考试考核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观察、评价和监督。期末总评成绩由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网上学习和多媒体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纳入考核范畴,平时成绩包括单元测试、口语活动、课堂表现、网络自主学习、作业和考勤等,并适当提高其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建议40%~50%)。笔试和口试相结合、考与学相融合,两者(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49页)优势互补,发挥更好的检测效果。口语考核是一种有效的考试形式,是突出测试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灵活运用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创意、准备,采用基于单元主题的英语辩论、英语电影配音、自编英语短剧等,关注题目的背景和说话的语气和语调,以良好的心理状况、得体的仪表走上讲台,从中去体会提高自信的过程。笔试主要是突出理论学习和思想实际、写作能力的考核,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掌握常用的词汇和句型,有助于判断话题的范围,极大地提高理解程度。将考评过程动态管理,形成“教、学、考”互动,建立评价每个学生成绩的标准,公平、公正公开每项成绩。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逐步深入,对英语教师素质、对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很高的要求。英语的教与学必须将现代化创新元素与时代接轨;坚持英语教学创新,形成具备现代创新的教育教学的意识;将英语学习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完善,创造性的学习。展示自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锻炼,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重视英语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勤奋求真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促进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为其从事未来的职业做好相关能力的培养,做一名符合社会发展的具有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树棠.关于大学英语课培养英语言能力等情况的研究[J].外语界,1996(4)

[2]贾顺莲,周兆银,杨华盛.改革实习教学体系,提高实习教学质量高教论坛,2004(6)

[3]张永生,余镇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教育技术研究,2003(5)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词块理论 词块 艺术生口语教学

随着我国对高层次、高水平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对英语口语的熟练掌握,显然是一门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能在实际沟通中自如交流是英语口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然而艺术学生目前的口语状况是: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词汇量较小,语法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口语课上听不懂、讲不出,口语课堂常出现冷场现象。近年来,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重语法翻译法为主,教学环节主要是向学生输入词汇和语法。口语教学一般停留在简单的读说训练上,并不注重学生实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很少为学生设计出真实的交际情境,课堂上口语训练活动也很有限,影响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如何解决教学中教师耗时多学生收获少的矛盾,激发艺术学生口语学习的热情,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成为艺术生英语口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引入“词块”这一概念,依据“词块”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词块法的教学实践,认为词块与口语教学相结合,符合语言学关于语言习得及运用原则、语篇能力等方面的理论,有助于弥补艺术生英语交际口语教学的不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途径。

一、词块的定义与研究

早在 19世纪,词语成串出现的现象开始引起语言学者的关注。Becker认为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并不是以单个的词为单位,而是以事先预置好并频繁使用的多个词语的组合。词块又称作“程式化语言”、“词汇短语”、“预制语块”,是指一个具有一定结构、表达一定意义的预制的多词单位,它以整体形式被记忆储存,并在即时交际时被整体提取,而不需要使用语法规则来加工分析。(Wray,1999)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儿童、成年人在习得母语、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大量使用未加分析的语言板块的现象,以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完成交际任务。他们把这些词块整体记忆、储存、提取,并通过以后的分析来习得其句法结构。

二、词块在艺术生口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增强艺术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词块是长期使用中形成的习惯性语言构块,有相对固定的语法结构,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赵玉民,侯蕊,2008)在日常的口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提炼常用的短语和句型结构,为学生创设实际交际情景,并引导学生使用和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及听力课上也注意鼓励学生随时提取并作积累词块,以便于学生可在大脑中存储各种各样可用于实际交流的话题素材。学生们如果能在日常的学习中,认真地记忆所提取的词块,并在实际的语境正确的运用,就会逐渐树立信心去交流,消除自卑,克服不敢开口的心理,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2、提高艺术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词块好比预制件,拼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句子及连贯的语篇,英语口语的输入和输出都离不开这些预制件。词块是具有语用功能的语言半成品,是句法、语境和语义的统一体。词块可以帮助说话者和听话者把精力用在表达词块的基础上去创造更长的话语组织,而不是仅局限于单个的词(Nattinger,J.R.,&DeCarrico,J2000)。在具体生活情景进行口语交际时,学生可整体快速从大脑中提取,将语言生成的复杂程序减少,能及时对交谈者给予反馈。因此,词块法是英语口语学习中捷径,词块学习法既解决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搜索词语以及选择搭配词语的困难,又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笔者根据在英语口语的教学实践中认为,词块法口语教学尤其符合艺术类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合艺术类英语口语教学。在艺术生口语表达中,选词错误、词语搭配不当、语体与语境不符、中国式英Z等问题大量存在。因此在艺术生英语口语课堂上,运用词块教学法可以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路,实行口语教学变革,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地道的、生成性强的词块上,并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词块在真实情境中的语用意识。(陈怡,2007)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从讲解语法规则转移到词块的学习上,指导学生对在学习中积累的词块加以区分、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在口语课堂上设计话题场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情境交际,准确流利地运用词块表达自我。

参考文献:

[1]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in learner and native speakers[J].Language Teaching,1999,32:213-231

[2]Nattinger,J.R.,&DeCarrico,J.LexicalPhrasesandLan-guage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赵玉民,侯蕊.语块教学:改革英语口语教学的新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1).

[4]戚焱,夏B.背诵词块对英语写作和口语水平的影响[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1):92-103.

[5]戚焱,徐翠芹.词块教学对大学生二语口语流利性的影响[J].外语界,2015(6):26-34.

[6]陈怡.词块与口语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2007,26(1).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5篇

何为语言艺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少学者做出了解释。如刘玉瑛说:“所谓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目的,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而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独特、灵活、恰当的语言方式。”郑晓舜认为:“语言艺术,或者叫作语言的艺术性,是指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现思想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完美的程度,即具有艺术性的程度。这里说的“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所以,换言之,语言艺术,也就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完美的语言方式。”总体来说,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教育者把思想政治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根据受教育者和具体场合条件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巧妙运用富有创造性的、特殊性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理论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语言吸引人,打动人,就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范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语言要富有生动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气氛还不够活跃,有些教师教学语言较为沉闷,照本宣科,致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思维窒息,学习主动性消失。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心理学研究揭示,愉快的情感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油然而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要在语言表达上把握生动性的技巧,充分发挥语言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使语言的表达充满创造性,如文言文与现代语言的结合,中外语言表达的结合,充分调动语言潜在的多变性特点,避免一味材料转述。教师要在遵循内容严谨性上,适当运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以幽默多变的方式恰当地表达出来,给听者亲切之感,更易于理解。

(二)语言要富有针对性

教师讲话要分清对象,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只会造成“对牛弹琴”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语言表达就要“看菜吃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好不好,首先看教师能不能“看菜吃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师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过程中,把握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层次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理解大学生稚气未脱的状况,又要把其看成是独立自主、有主见的成年人,语言表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知识基础不同、接受理解程度不同及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等现象,教师要准确区分大学生的思想类别和层次,科学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表达目标,正确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力求将普遍性的要求同特殊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三)语言应避免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要不得!在《反对党八股》中反对搞形式主义,反对说空话装门面。他在列举党八股的罪状时,所列前两条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文章精练,口头讲话也很简要,始终坚持着语用学中的“关联准则”,即我们的言语必须与交际目的相关,必须能传递有效的信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同样要求教师语言要简明,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要向学生传递有用的信息,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遵循语用学的“质量原则”,即所说的话要确切、清晰地表现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思想政治理论传递的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科学的真理就需要科学规范的语言去阐述与传播。因此,教师必须在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基础上,遵循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既是一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运用语言传递信息、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和技巧。它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有效的配合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最佳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语言艺术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传播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乐于接受信息并积极参与到授课过程中,语言主体的老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将理性表达和情感投入相结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中的说理引导法与情感陶冶法相结合。思想内容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教师要自觉以理性为主导,坚持情理结合。将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理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善于运用历史和现实的生动事例,提高他们对问题分析和理性认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理性的教授过程中进行丰富情感投入,积极的引导和扩展学生感性情感流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授课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熏陶,达到推动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发展。再次,教师应该保持一种幽默不失庄重的形象。语言是一个集语音、语调、内容、形象等为一体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交流媒介,语言表达主体的形象在语言艺术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语言表达主体在接受语言表达客体心中形象好,传播效果会比形象差的更为显著。作为向学生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一直被看作是较高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的人群,在学生眼中有着庄严的形象,备受学生尊敬。教师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还有对良好行为举止的彰显,是学生树立榜样最直接、最现实的主体。教师应该以适当的,得体的方式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准确把握幽默却不失重的度,规范其自身形象。

(二)充分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育需要教师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握好“双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发挥自身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一,建立“双主体”交互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地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质疑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语言表达过程中多采用第一人称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切感受到课堂是与自己有关的,乐于融入课堂中。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制度。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也是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形式,通过学生对教师语言的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做出工作调整,改进语言表达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采取阶段性不记名式反馈形式,让学生充分提出建议,教师通过反馈结果对课堂语言的应用进行及时调整,针对不同种类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反馈制度的建立方便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特点,制定课堂语言目标,采用有效语言表达技巧,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达到良性互动,这就为课堂语言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三)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语言艺术的社会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然而,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这种显性教育方法逐渐不适合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大学生,甚至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不可否认,它为我们及时、适时获取最新信息提供了方便。但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消极作用。例如,越来越多的虚假新闻,炒作新闻及其有偿新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媒介腐败”的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败坏了大众传媒的社会正面舆论权威和社会公信力,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真理和真相的传播权威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导致学生一部分拒绝相信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一部分因受到这种负面舆论的影响逐渐丧失对国家的热情,社会事业的热情以及对社会大众的热情,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承担起社会正确舆论力量指导者的重任,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时代接轨,善于运用有效媒体语言。其次,教师要有辨别的能力,明辨积极媒体与腐败媒体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避免学生受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最后,教师要敢于同腐败语言做斗争,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应时展的信息,制定正确有效的语言目标,运用积极的舆论力量和舆论表达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