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提问技巧论文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提问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常见教学方法,也是课堂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提问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控制好教学进度、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问效果的高低与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成败存在密切的联系。中职生的语文基础一般比较差,对语文知识学习存在厌烦心理,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笔者近年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这项课题中进行了深入研究,颇有体会,认为教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适当掌握提问的技巧。

一、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发问

课堂提问不能脱离了教学目标,应该紧扣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及难点。要做好提问工作,教师应该先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什么地方该提问应该心中有数,切忌课堂提问太随意。比如,在讲解《药》这篇课文时,笔者就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了下面这样一个问题:“人血馒头可以当药吗?哪些人相信它可以当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快就吸引了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给予迅速集中起来了,进而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经学生认真思考,学生得出了问题的准确答案:老栓夫妇、康大叔、花白胡子等人相信人血馒头可以当药。随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为何出现这种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如此一来,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就更全面、更深刻,学生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等学习能力。

二、讲究问题的趣味性,巧设问题

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生的主要动力,也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主要动力。只有增强提问的趣味性,才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如何才能让问题更具有趣味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语文教师阐述问题必须用语规范,问题难度与适度必须适中,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第二,设计问题则应该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设计,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来。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可针对差生进行提问,较难的问题可以针对优秀的学生进行提问,中等难度的题目可以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在传授《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时,笔者就首先开办了一个学生喜欢的讲座,让他们了解胡同建筑―――四合院的特点,并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建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这样学生不但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还享受了语文带来的快乐。

三、运用发散思维,启发诱导

可以采用启发性提问,这种提问属于启发式教学之灵魂。通过启发性提问,可以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而发散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深入研究问题,启发学生获得比较多的方案或者结论。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平时对学生注重发散思维的锻炼与培养,则可以让问题较快地迎刃而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尝试应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答。比如,笔者在教《天净沙・秋思》时,要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并画一幅能够表达诗意的图画。而学生在作画时就如何表达“小桥流水人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应在房子前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学生认为不应绕屋而过……这样,学生的想像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诗的寓意。

四、结合板书进行提问

课堂上离不开板书的书写,而板书如果设计新颖,则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厘清文章的脉络,让教师更好地“教”,令学生轻松地“学”。比如,在传授《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可以在总结课文的时候设计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学生可以按照板书信息给出答案:从鸟的数量和品种多、鸟儿在这里自由自在生活以及无比欢乐的情景就可以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又从榕树之大、环境之美以及人们对鸟儿之爱这 3 个方面来说明“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结合板书进行提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美的熏陶;另一方面突破了该单元教学的重难点,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五、重视总结,综合评价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上,一旦提问结束,则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在总结中指出学生回答问题的优点,也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就非常重视总结这个环节,提问结束就给予学生评价,主要是从从“掌握知识的广度、理解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巩固程度、错误的数量与性质、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创见性”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千万不要草率地行事,也不要用“对”或“错”进行应付,不能采用放纵的态度进行总结与评价,否则会挫伤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失去回答课堂提问的热情。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有许多教师还是在照本宣科,没有科学掌握提问的思路与提问的方法,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新意,没有紧扣教学大纲,这样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提问,而是应该掌握一定的提问艺术,灵活巧妙地进行提问。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科学地提出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作答。相信教师只要平时注意积累课堂提问的技巧,则肯定可以做到巧妙提问,发挥出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问题讨论,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 窦冰,苏政波.对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 2015(24).

[2] 张彩霞.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5(6).

[3] 樊永祥.“艺术性提问”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成功(教育), 2011(14).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2篇

课堂教学中善于提问并且逐渐地提高问题所要求答案的难度和复杂性,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论是语文学科还是其他学科,都离不开提问这种教学手段。

(1)提问的内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首先需要思考好的是提问的内容问题。提问的内容不能够随意,不能够为了提问而提问。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着需要提问的和有必要提问的问题。到底哪些问题才是需要提问和有必要提问的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学生未知的或者尚不完全明确的,要能够在学生通往学习目标的途径中,让他们发现不能够很快地和直接地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者心理上的紧张。其二,它必须是学生想要弄清楚或者力图说明白的东西,要能够引起学生对它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探索欲望并且亲身卷入问题的探究之中,在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中作出努力和花费劳动。其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要能够让学生运用现在已经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经过努力探索能够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标,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够克服困难或跃过“障碍”而灰心丧气。

(2)提问的时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的动机不应该是为了体现表面上的师生互动和热闹课堂气氛,而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是课堂教学提问的较好时机。①导入新课之时。教材上的教学内容都是划分为一个一个地单元或者课题,每一个单元或者课题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单元与课题之间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在开始教学新的单元或者新的课题的时候,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这一个单元或者课题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在这种时候,教师就需要用比较巧妙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有的人把这种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叫做“引渡”,这是很形象的,没有这种“引渡”,学生难以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去。按照奥苏泊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出一种把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并且建立起相关联系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新学习的内容加以内化。而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把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并且建立起相关联系,就必须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之时。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的教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和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予以突出和强化。对教学重点进行突出和强化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设置恰当而精要的问题进行提问。③突破和解决教学难点之时。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什么地方是教学的难点,由教材结构、形式的现有认知水平以及教师教学的经验与技能技巧等因素共同决定。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难点没有得到突破和解决,就意味着教学进行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和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将大大地影响以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所以,在进行教学难点的突破与解决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恰当的提问。④检查学习效果之时。在课堂教学的后续阶段,教师需要检查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题,二是提问。

(3)提问的语言。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的时候,还应当注意提问的语言。提问的语言如果不恰当,会影响提问的效果。具体地说,教学提问的语言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正面陈述为主。采用正面陈述的语言,有利于把问题表达清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地使用陈述句从正面提出问题。②力求言简意赅。教师用来进行提问的语句应尽可能地言简意赅,把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的“疑点”表述得清楚明白。“问题点”表达得不清楚、不明白,含混不清,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回答什么和应该怎样回答。③尽量通俗易懂。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之一就是深入浅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进行教学提问时,应该尽可能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来表述问题。

(4)问后处理。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后进行恰当巧妙的教学处理是很有重要的。我们认为,问后处理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①群体思考,个别回答。提出的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考,然后由教师指名个别学生进行回答而不是让所有学生一起回答。②引导与帮扶相结合。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和复习旧知识就能够回答的问题,教师只作引导,不予以解答。难度较大,学生实在不能够解答的问题,教师应该进行点拨,必要的时候由教师进行部分解答。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3篇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老师们还是没有真正把握课堂教的技能,特别是课堂提问的技巧,致使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偏难,无趣,死板”,使生无从回答或无法回答,只好沉默是金,老师要救场,要完成本节课的教任务,就只有把答案自己说出来了,至于生听懂否,老师是不管的,他只觉得自己完成了教任务,已经尽到责任了。另外,老师提的问题“过简,过多,过滥”,使生随口回答出问题而无需多加思考,出现师生群情激昂,看似热闹有序的场面,但效果往往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纸上谈兵”。面对此种情形,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寻找症结。通过大量的听课评课,通过自身的多次实践,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是课堂教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生心智、促进生思维、增强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的效益。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高效的课堂是一曲优美的琴音,让人陶醉其中;高效的课堂是一杯清纯的香茗,沁人心脾。那么,如何设计课堂问题才能达成课堂教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目标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备课中首先要制定教目标,目标制定得好,在教过程中就能有明确的方向可行,而在课堂提问中,围绕目标的设计问题生可以轻松地进入新课,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如我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情况。(2)知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3)体会罗布泊的消逝引发的作者忧思之情。依据目标我设计的问题是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了?②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③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品读感悟。围绕这几个问题,生圈点勾画,很快就能回答出来。这样生在课堂上能够找出答案也就愿意回答问题了,围绕教目标,生不仅完成任务,而且课堂气氛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二、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生的习情趣

如何增强教的吸引力,磁石般地把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激发其习的兴趣,顺利完成教任务呢?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生感兴趣的问题时,往往会使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他们的思维这时会处于最佳兴奋点,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生脑海里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如在习《皇帝的新装》时,在分析课文过程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大臣、百姓看着皇帝在游行大典中赤身却无人敢说出真相,最后让一个小孩子来揭穿骗局呢?这是一个生们都很熟悉的童话故事,对于文本的情节,大家都了如指掌。但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提出来后大家也感到很好奇,于是引发了生们的兴趣,马上投入课文去寻找蛛丝马迹,认真思考,以获得答案。在课堂上,常让生感受到教师所提问题蕴含的疑问和趣味,才能充分调动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才能使生注意力集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习兴趣。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需要,按照教程序和课堂结构来精心设计,针对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有助于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的问题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性和条理性,将新知识通过巧妙的提问循序渐进地展现给生,才会使他们有清晰的层次感。教重点好像是电视的遥控器,只有掌握了遥控器的使用,才会选择自己心仪的频道,教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品出文本的精彩,就不真正提高教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难点,有针对性提出问题,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深钻教材,精准地把握文本的脉搏,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缩减课堂上的无谓回答,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中,就紧扣新装提出问题,全文是怎样围绕新装展开叙述的?这样就把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装的叙述中,在讨论中很快就发现新装是全文的线索,围绕新装写了“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议新装”这几个环节,课文的层次就一目了然了。再通过对这几个环节的分析,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性

《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原理,就是说,提问要像人爬楼梯,不能直上直下,而是要一阶梯一阶梯地上,这样先易后难符合生的认知规律,使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针对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思想品格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1)找出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议论性的句子。(2)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做了些什么事,体现了什么品格特点?(3)闻一多先生在后期又做了些什么事,体现了什么品格特点?(4)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内容分开的?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方式不仅非常容易解决问题,而且使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五、问题的设计要能创设引发创新思维的教情境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4篇

谈判的第二个重要技巧是巧提问题。通过提问我们不仅能获得平时无法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证实我们以往的判断。出口商应用开放式的问题(即答复不是“是”或“不是”,需要特别解释的问题)来了解进口商的需求,因为这类问题可以使进口商自由畅谈他们的需求。例如:“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your campany?”“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proposal?”对外商的回答,我们要把重点和关键问题记下来以备后用。

发盘后,进口商常常会问:“Can not you do better than that?”对此发问,我们不要让步,而应反问:“What is meant by better?”或“Better than what?”这些问题可使进口商说明他们究竟在哪些方面不满意。例如,进口商会说:“Your competitor is offering better terms.”这时,我们可继续发问,直到完全了解竞争对手的发盘。然后,我们可以向对方说明我们的发盘是不同的,实际上要比竞争对手的更好。如果对方对我们的要求给予一个模糊的回答,如:“No problem”,我们不要接受,而应请他作具体回答。此外,在提问前,尤其在谈判初期,我们应征求对方同意,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若对方同意我方提问,就会在回答问题时更加合作;二是若对方的回答是“Yes”,这个肯定的答复会给谈判制造积极的气氛并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效提问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即实效原则,适时原则,梯度原则,角度原则。

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2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种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激趣性的提问。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二是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n,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m公式

3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

此外,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亢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提到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养十分重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能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科学课堂中的提问。218.75.83.251/Article/{$UploadDir}200622714251667.doc.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6篇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运用问题

尽管提问技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但仍然存在问题设置不合理缺乏拓展拔高空间、设疑不灵活学生兴趣不高、缺少师生双向提问互动的现象。这些都需要相关人员做出探讨研究,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努力从各方面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问题设置不合理,缺乏拓展拔高空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句话道明了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却常常会出现教师为提问而提问,所提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要么是偏于容易,要么是过于复杂,简单的学生回答时思索能力锻炼不足,复杂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打消了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不到重点,也缺乏拓展拔高空间,提问所起到的效果也只是事倍功半。

2、课堂提问题目不灵活新颖,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的问题不灵活,缺乏新颖性。有的老师喜欢以一些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问题设置给学生,例如文章讲解必谈“中心思想”,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有的老师也常常以判断性的问题向学生提问,“对不对”“是不是”是这种问题的惯常用语,这种答案已经在问题中表明的提问形式思考价值不高,对学生也没有多大吸引力。

3、缺少师生双向提问互动

“疑”“问”不分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学生有疑有问才能构成课堂提问的完整结构。但事实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忽略了学生作为受教者主体性,只顾自己讲,有的甚至满课堂的问,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提问互动。这种现象导致教师强加学生所学内容,学生所接受的很多并不是自己所缺乏的,引发学生讨厌提问、拒绝回答的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要将“重视学生参与”从理论层次上升到实践高度,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相关策略及具体应用

1、提问循序渐进善于运用提问技巧

所提问题循序渐进,善于运用提问技巧,注重提问拓展拔高空间,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所设问题的水平,所问问题具有引导性,能一环扣一环,逐渐引申问题高度。例如在《范进中举》一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以“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思索本文讲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再以“范进中举到底是科举制度体系下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后有老师引导学生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的拓展,最后有老师拓展式提问,以“不同时代的教育制度给人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这个问题将学生带往更为广阔的思考领域。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生地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探究与阅读思索的意义所在。

2、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爱因斯坦有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巧妙设疑,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芦花荡》时就老头子无论执行什么任务,都不带枪,即使时为大女孩报仇也没有带枪这一细节,向学生巧妙精心设问:“这是不是反映了老头子鲁莽的性格?并说明理由”,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自主分析理解老头子的人物性格。巧妙设疑,精心提问,将课文重点融合在提问之中,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奇妙问题的世界,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

三、总结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传播技巧

【中图分类号】R7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89-03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就是要通过传播活动让目标人群接受所传播的科学信息,接受所提供的建议并采纳健康行为。在传播活动中,说、听、看、问、答、表情、动作等等都是构成人际交流的基本方式,人际交流技巧应是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传播技巧有观察技巧、提问技巧、倾听技巧、反馈技巧、组织小组讨论技巧、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材料使用技巧、示范技巧和举例引证技巧等。

1 观察技巧

观察是直接认识事物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可靠方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向目标人群传授知识或帮助受传者改变行为时,要能够做到“眼观六路”、“明察秋毫",注意细致观察受传者的具体情况及其所处环境,对受传者的情况全面掌握和了解,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否则,只是按照传播者自己的计划和意愿进行传播活动,效果不会好。

2 提问技巧

提问就是提出问题,要求对方作出回答的一种交流方法。作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在提问时,不要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要给对方以“间隙",在“双向交流"的气氛中进行。要了解对方知、信、行方面的情况,多提开放型问题,少提封闭型问题。恰当使用试探型问题,可以促进交谈和有利于较快地收集到信息。但是对于对方的敏感问题、隐私要尽量回避。如果特别有必要了解,也要注意在适宜的气氛、恰当的时机,以缓和的口气向对方提问。

在人际交流中应避免向受传者提倾向型或诱导型问题。因为这种类型问题带有传播者的倾向性,实际上是在有意或无意地诱导对方按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回答问题。这种诱导下的回答不能看成是受传者的真实思想和认识,收集来的信息是不可靠的。

提问题要简炼、明确,问题范围不要太大,尽量少提复合型问题。因复合型问题往往含有两层或多层意思,回答起来范围较大,回答者不易一次回答清楚和准确,收集的信息可能不全面。

3 倾听技巧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倾听习惯,练习和运用倾听技巧,提高传播效果,做到专心于对方的讲话,不受外界的干扰。即便是偶然因电话铃响,同事插话等打断了谈话,也应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回来,集中到听对方的讲话上。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讲完,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在对方说话太罗嗦离题太远时,应委婉地、恰当地加以引导。要给对方的谈话做出适宜的反应,如归纳、简要的复述,用语言或体语表示赞许等。

在充分听取对方的谈话时,不要轻易对对方的话做出判断,也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时对方可能因种种缘故绕着圈子说话,这时就需要能够分辨出“表和里”,听出话外音,捕捉真实信息。不论是对方没有讲清还是自己没有听清楚,都应客气地请对方复述,一直到听清楚为止。

4 反馈技巧

作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在听取对方的陈述时,要集中注意力,并随时用表情、体语来表示自己对对方谈话的兴趣,如微笑、点头等,以支持对方把所有的问题和思想讲出来。要恰当运用体语,如与同性别的服务对象交流时可以适当将座位靠近,以表示亲近,拍拍对方肩膀表示鼓励等。

回答对方问题时要注意:支持对方的正确观点和行为要态度鲜明;纠正对方的错误观点和行为要和缓、婉转、耐心;对有些敏感问题和难于回答的问题可以暂时回避,不作正面解答;对于知识性问题、决策性问题,不要给对方以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回答;搞清对方问题的核心,不要答非所问;了解对方提问的意图,针对问题的实质给予解答;对不同的人提出同样的问题,回答可以因人而异;根据场景和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反馈方式,有时可以用语言反馈,有时需用手势等动作反馈。

5 组织小组讨论技巧

小组讨论作为一种交流技巧,在基层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以使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传播的信息及时传给较多的人。主持小组讨论时要掌握:

5.1 热情接待。在小组讨论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应对前来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表示欢迎。同时可以拉拉家常或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使主持人和与会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2 说好“开场白"。通过开场白向与会者说明讨论的目的和主题,并做适当的自我介绍。好的开场白可以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消除他们可能存在的顾虑,使小组讨论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场白应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有幽默感,并针对与会者的具体情况和反应灵活地加以发挥。

5.3 建立关系。在说完开场白之后,应有意识地帮助小组成员相互了解,让每个成员做自我介绍。只有人们彼此熟悉,他们才会在讨论时不会感到拘束,能够畅所欲言

5.4 记录参与者的情况。根据参与者的介绍,记录他们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与讨论主题有关的内容。

5.5 鼓励参与。主持人应当鼓励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发言,而自己则不应说得过多。开始时可问小组成员们关于他们面临的问题和疾病等一般知识,这样他们会开始询问一些问题。这时主持人应避免全部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先问问小组其他成员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同时主持人根据讨论的主题,提出一些准备好的问题,使讨论逐渐深入。

5.6 打破僵局。小组讨论开始时,可能会出现参与者沉默不语的局面。这时,主持人应注意观察和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如果是由于彼此陌生,主持人可在自我介绍或互相介绍方面多做些努力。而且讨论的问题应从一般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人手,并有意识地选择较为活跃的人首先发言以带动其他人参与讨论。如果有的成员在讨论中一直不发言,主持人可以试着找机会请其发言。

5.7 控制局面。有的成员可能非常健谈,如不加干预可能会形成一言堂的局面。这时主持人需有礼貌,可以插话说:“这的确是个有趣的想法,但我们最好也听听其他人的看法。”或者通过向他人提问,改变对话方向。当讨论失控、偏离主题时,主持人要及时提醒与会者。对于成员间的争执,不必断然制止,而是在适当时候对有争论的问题作出小结,转向其它话题。

5.8 结束语。在讨论结束时,主持人应对讨论的问题作简要的总结,并对与会者表示谢意。

6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材料使用技巧

传播健康知识离不开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材料,有效地使用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材料,真正发挥其作用,要讲究使用技巧。

使用面向个体的材料,如小卡片、小册子、小折页、小活页等,要向使用者强调使用材料与健康的重要关系,引起对方重视;揭示材料的重点内容,使对方了解材料的重点;传授某些使用方法和技能,使对方知道如何使用材料。

使用面向群体的材料,如录像带、幻灯片、电影片、挂图、展板等,选择的对象最好是有相同背景的特定人群,选择的时间最好是大部分参与者能够接受的时间,选择的地点和场所要考虑到群众较易达到又便于传播活动的进行;向受传者展示的画面、文字要力求让他们看得见、看得清,转换画面或版面的速度要适宜;解说者开始应向受传者讲清楚组织他们接受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直接意义,应用当地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解,吐词应清楚,讲解速度适中,重点内容可以加重语调。每次传播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使用面向公众的材料,如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片、宣传画等,不可能向受众作直接的讲解、说明。在使用上应注意:地点,在允许张贴和摆放使用的地点,要选择人们经常通过而又易于驻足的地方;位置,挂贴的高度应以成人看阅时不必过于仰头为宜;光线,宣传品应挂贴在光线明亮的地方;更换,一种材料不宜在一个位置留置过久,2―3周后应予更换,这样可以使受传者保持新鲜感;同时,一种材料留置过久也易损坏,适时更换也有利于材料的保护。

7 技能训练与示范技巧

在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如果能适当地进行示范,就可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受传者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所学技能,强化所学知识。

进行示范时,首先要注意面对学员,让每一个学员都能直接看到你的动作。操作的动作要清楚,速度不要过快,每做一步都要讲明要领。要边做边解释,讲解时发音要清晰,不要说得太快,要让每个学员听清你的讲解。要注意观察受传者的表情,鼓励大家提问,如有不懂的地方及时重复。为了让学员看清你的动作,不能让自己的身体、胳膊、手掌挡住了他们的视线。

示范后,请1-2名学员照样做一遍,同时请其他学员观察和评论。最后每名学员都应有机会练习一遍,以观察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技能。也可以2-3人为一组进行练习,互相观察和评论。练习结束后,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对学员技能掌握情况做出评估和总结。事后对受传者进行访视,了解他们在运用中的情况,并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8 举例引证技巧

在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需要用举例引证来帮助说明问题,因为好的例证比一般说服和知识传播更有力量,在帮助人们改变态度和行为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举例引证要做到:

8.1 举例恰当。为了说明自己的建议是重要的,有时可以拿实际例子说明问题,但所举的例子应是恰当的,易被受传者理解和接受,包括与受传者的民族风俗、、文化背景相适应。

8.2 引证准确。所举实例应是对你要说明的问题具有针对性,针对性不强不利于说明问题;对引证的例子了解不清楚,或把道听途说的事情拿来当作例证,都是不严谨的,得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

8.3 例证宜近不宜远。所举例证应尽量选择在传播者和受传者较近范围内存在发生的,这样可以使受传者感到贴近自己,感到真实。

8.4 例证宜新不宜旧。所举例证最好是比较“新鲜”的事实,如果举的例子相距年代久远,受传者则会缺乏“迫切”的感受。

8.5 正反例证的运用。例证有正反之分,举例时可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情况来决定。有些问题,适合用正面的例子来说明,而有些问题则适合用反面的例子来强调,有些情况下还可以用正面和反面两种例子来互相衬托,起到强化的作用。

8.6 因人制宜。运用引证法应注意对受传对象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技巧。如对文化程度在中专(高中)以上的人,可以引用一些理论或名人名言来帮助说明问题,辅之理性启发,对方往往可以接受和信服;而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初中以下),特别是妇女,往往以举实例、辅之以感情推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若引用专著理论方面的“精华”或名人名言则不易被她们所理解。

上述八种人际传播技巧是进行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所常用的基本技巧,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单独使用某一技巧来进行人际交流,因为各种技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只有将各种人际交流技巧融汇贯通,综合地进行运用,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传播技巧是手段、是技术、是桥梁、是船只”,如果我们有了丰富的货物――健康知识,又掌握了好的桥梁和船只,我们就能有效地将“货物”送到人民群众中去,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特点 教学技巧 新课程标准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大纲将多种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走开放式路线。简单地说,就是从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知需要出发,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积极向外拓展,引进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为学习语文知识、能力与技巧的训练、体验情感教育搭设桥梁,创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式要具有互动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再也不是“一言堂”。在情感教育的指导下,要求更加体现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无论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还是合作性学习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氛围都是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分享着彼此的彼此的观点与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

     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发现课堂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再局限于读一读、写一写与说一说,逐步扩展为演一演、做一做等诸多形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时期,如果只是单纯地让他们读、写、说,可能起不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达语文知识,使学生在丰富精彩的教学活动中将知识融会贯通。

(五)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教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运用自主探究、问题设置、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在课上积极组织讨论等教学方法,也采取课外学习等其他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显得更加具有灵活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技巧

下面将分别对几种课堂教学技巧进行浅析。

(一)导入技巧

     良好的新课导入技巧,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成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新课导入技巧包括“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旧衔接,提问导入”、“巧设悬念,故事导入”、“设置情境,游戏导入”,等等。尽管有着各式各样的导入形式,但是教师没有丰富的学识、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再新颖的导入技巧也发挥不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导入技巧往往需要教师利用自己富有感性而磁性的声音,演绎着精简明了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二)提问技巧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具有较为健全的认识结构,缺乏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学生更好洗理解与掌握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提问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技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主要行为方式。如果课堂提问设置的较为巧妙,就能成功地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思考与学习,引起语言的反应,有利于构建互动式教学课堂。尤其在情感教育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后,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巨大的功效。

     问题的设置要精当,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成功引起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与看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将学生推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引进与课程内容相关地信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现象中选择一个紧贴教学内容的话题来设置问题。

   (三)讲解技巧

讲解技巧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讲解技巧是否高超精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效果和掌握程度。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段小学生,他们通常不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要想成功吸收语文课本中的知识,需要依靠教师高潮精湛的讲解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内容讲解的好,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会十分高涨。反之,如果教师的讲解不到位学生则不能充分理解知识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自然会相对较少一些,不利于构建开放性与活动性课堂,更不利于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板书技巧

板书作为教师普遍使用的基本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直观交流的最简易渠道。它是课程内容的浓缩与精华,直接向学生展示着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的书写技巧是否精湛,板书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通常情况下,板书没有固定的书写形式。只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日常书写习惯来设置板书形式。但是,在多年教育事业的进行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板书类型,例如提纲式板书。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技巧的应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技巧进行了初步的论述,为广大的教育者提供借鉴性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 叶旭金.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拙见[J].文学教育(上).2009.(07).

[3] 熊海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88-01近年来,在高考数学选择问题一直稳定在12个问题,60分,数学问题总分的40%。高考数学选择是知识考试小综合,包含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很强的通用性,包含很多的灵活、广泛的知识,等等。所以,考生可以在多个选择当中得到高分,对高考数学的整体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对于高考数学选择问题回答关键技能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高考数学选择题的攻破具有很大的帮助,为提高高考数学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给考生们的高考数学带来积极的作用。

1.高考数学选择题概述

在高考数学当中,选择属于中低试题的难度,只有个别主题属于高困难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在多个选择当中,答题人需要充分利用问题和选项设置两个方面为解决问题提供的已知信息,可以使用执行大多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快速选择,这样能够保存写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消耗的时间。高考数学几乎每个选择有两个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考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问题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数学考试的过程当中,对于数学问题的提出是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了思考和进步的基本根源,在进行高考数学选择题作答时,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考生应具备以下三点必要条件:其一,准确性是解答选择题的基础条件。由于选择题不可以设置中间分,所以一旦选择错项,就会全题失分。这就要求考生应严格、仔细审题,深入分析题设的已知条件,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进行推演,避免出现疏漏之处。在选择答案后应认真检验,以确保其准确性;其二,迅速是获取高分的重要保障。在高考中,由于考生在各题型之间安排时间不当,而造成超时失分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建议对高考数学选择题的作答时间应控制在 40 分左右,解答速度越快越好,为后续填空题和解答题提供充裕时间。但是,一定要在确保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速,每道选择题应在 2~4 分钟内完成;其三,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是保证选择题解答快速和准确的关键所在。每一个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所以,考生应针对题目要求灵活选用最为便捷、高效的解题技巧,化繁为简地进行解答。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解题技巧不是独立存在的,考生应学会综合运用解题技巧,以利于高质量地完成作答。

2.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使用高考数学选择相关的技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关于选择的定性判断,应避免使用定量计算来解决复杂;能够使用特殊的值来确定正确的选择,应避免使用传统的方法来解决;能够使用间接法寻求正确的答案,应该避免使用直接法,各种方法的选择,应该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

2.1直接法。直接法的出发点是题目的条件下,综合运用相关的概念、本质、原理、公式和定理的数学知识,经过严格的推理和精确的计算,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进行一个相应的选择,进行选项判断。这种解决问题的技术用于涉及自然、歧视或算法的概念是相对简单的选择主题,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2.2代入验证法。代入验证方法是将答案列入选项变成干进行验证,观察结果是否满足问题集的条件,然后选择符合要求的问题设置的选项。当使用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可以确定反过来要根据这个问题,你可以大大增加他们的速度,从而节省时间的答案。

2.3分析排除法。分析排除法是利用选择题的答案为单一解的特征,即每一道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从而判定题设条件与各选项之间的关系,经过严密地分析、推理、判断、计算,将与题设相矛盾的选项进行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定性型或不易求解的单项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准确性。

2.4估值推算法。估值推算法是根据题设条件进行近似值推算,以此判断与哪个选项相接近,或者是将题设条件和结论与选定的一个数值进行比较,进而探求正确结论。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比较数值大小或确定位置的选择题。

2.5特殊取值法。特殊值方法是使用特殊的值(值应该尽可能简单)一代在干旱的探索,和快速和清晰的得到正确的答案。特殊值一般包括特殊数字、图形、位置、点,函数类型和分辨率等。这类问题解决技巧适用于题目设定条件的普遍性和结论有选择的不确定性的题目。

2.6图解法。图解法是基于问题集的条件或结论相关的几何意义,并画出图形或图像,利用几何直观,以确定已知和未知的答案之间的关系,迅速而直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技巧使学生必须数量形式相结合的理念,扎实掌握函数图像,并绘制图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找到合适的结论。

3.结论

总而言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进行发展,而对于学生们来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最重要的考试就是高考了。高考数学在高考的成败当中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做法有很多种,也有十分强的技巧性,如果考生能够好好把握,那么对于高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应是充分挖掘题目的个性特征,利用题设暗示信息,选择和运用与之相匹配解题技巧,探寻简便解法,以提高解答数学选择题的准确性和速度,为后续试题的作答节省时间。本文对于高考数学选择题的技巧进行总结,分析了各种做题方法与技巧的利弊,希望能够给考生更多的帮助,使考生的高考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参考文献:

[1]门洪鑫.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34)

[2]陈彩堂.巧思妙构繁中求简――高考数学选择题解法技巧例析[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1,(1)

[3]杨建军.高考数学选择题特例法解题技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0)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技巧;方法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生学会知识、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的提问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疑提问的技巧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观察就课堂提问的技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课堂提出的问题,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在开课之前,除了要钻研教材,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外,还要在师生互动环节的提问上做通盘的考虑,既要考虑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成问题,又要做到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衔接,一定的梯度,使整节课浑然一体,扣住学生的心弦。

2.课堂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

语文课中运用最多的提问词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用好这些词语还有一些讲究。一般来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这应该说是课堂提问的总原则。因为问题一大,学生感到无从回答,不知从何答起。学生有了惧怕心理,课堂气氛当然活跃不起来。这样就影响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3.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

汉语言文字比较丰富多彩,同样的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语句表达出来。语文课堂提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多种形式,与其说课堂提问是一门技术,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提问应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少绕弯子。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效率,又提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使气氛活跃,效果优良。

4.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在语文素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不但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上要设计提问,还要在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上提出一些问题,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发展,在思维上也有所拓展和提升。

二、课堂提问的常用方法

课堂教学的提问发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笔者认为,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式应更加多样。具体可以分为:

1.直问法。直接把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去寻找答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升。

2.曲问法。通过曲折迂回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它要经过中间环节的信息,传递或升华,而达到设问的终极目的。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3.逆问法。按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的表达结构、结论逆向提问。这种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用的较多,本文不再详细叙述。

4.反问法。按着问题的反面提问的方式。其步骤是从问题的反面提出,假定问题的求证不成立,由此,按着有关原理、公式进行论证、推理、运算,从而得出与已知条件相悖的结论,最后得出问题的结论。通过这种提问方式的训练,使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5.悬问法。一般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设置,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以上是笔者在语文课堂提问上的一些认识和做法。总之,课堂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设计的精巧,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俊香.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J].甘肃教育.2006,(6).

[2]智浩.语文课堂提问技巧杂谈[J].教学探索.2006,(2).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广播新闻;采访;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15-02

0引言

广播新闻报道是以采访为基本前提,采访是通过访谈或观察等方式将社会上鲜为人知的事件进行搜集。所以说采访是广播新闻的首要前提,广播新闻采访要求记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还要有对新闻的敏感度,更重要的是要掌握采访技巧。下面对广播新闻采访技巧简要分析。

1广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问的重要性

1.1广播新闻采访存在的问题

首先,提问没有重点。提问在广播新闻采访中非常重要,但是很多记者由于综合能力和经验不够丰富,所以提问不够具体且针对性也不够强,类似“你有什么感想?”“请谈一下你当时的想法”这样的问题经常出现,如果提出的问题模糊笼统,那么得到的答案也不会具体。

其次,准备工作不足。如果在采访前记者没有充分准备好,那么对采访效果的影响会很大。准备不足可能会导致记者在采访时没有抓住主题、气氛不够融洽、个人情绪太大等情况,尤其是涉及法律方面的事件,记者准备不充分可能会带着主观情绪提问或谈论,最终导致广播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1.2广播新闻采访中提问的重要性

广播新闻采访属于调研工作范畴,比较繁杂,记者为了获取最新新闻信息,提前进行搜集资料,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素材。在采访过程中提问非常重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记者新闻稿件中大部分的资料是采访获取的,所以科学合理、掌握技巧的提问是采访中的重点,也是新闻采访、编辑和的保障。

采访中提问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第一,科学合理的采访可以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让被采访者的积极性更高,记者也能取得信赖,这样被采访者就能在融洽的氛围中尽可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提问可以让被采访者更加注意主题,以免造成采访中的对话偏离新闻主题而进行,能够提高采访效率,记者也能更好的获取资料,便于新闻的编辑和;第三,提问可以表现记者特性与采访风格,可以侧面体现记者的媒体形象。

2广播新闻采访技巧分析

2.1采访前充分准备

由于采访是与被采访者面对面交流,所以要做好准备避免发生意外。“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大家都懂,记者在采访前首先要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新闻事件的概况,并且明确采访目的和准备要提问的问题,要知道采访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新闻信息,而不是和被采访者漫无目的的讨论。记者要提前拟制提纲,至少要将想要提问的问题陈列出来,当然采访过程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这就是考验记者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时候。如果事先没有拟定提纲,可能导致采访没有目标,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围绕新闻事件,导致整个采访没有逻辑性,也无法达到采访的目的。

2.2照顾被采访者心理变化

广播新闻采访基本都采取面对面的采访方式,但是也会存在差异,可能受到被灿放着职业、经历、年龄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多种采访模式。所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掌握被采访者的心理变化,可以从讲话态度、情绪和表情等进行猜测,从而采取灵活的采访方式。采访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间接引导被采访者叙述,采访过程适当的微笑、示范或激将,引导被采访者讲述所知道的新闻事件相关信息。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新闻事件比较敏感或者被采访者身份特殊,就要更加重视采访技巧,例如由于被采访者自身过失而导致事故发生或产生负面影响,在采访中可能会推卸责任或试图掩盖事实,此时记者就要先入为主,可以采取隐性采访的方式。当然应用采访技巧时也要适度,记者要尊重被采访者和客观事实,对其进行正确指导,采访过程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建立优良的采访模式。

2.3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如果记者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较强,同时又有灵活的思想和优秀的口才,就可以将采访变成灵活富有思想的谈话,在谈论中记者可以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和被采访者讨论。提问方式有多种如引导式、开门见山式、激将法和反问式等,具体采用哪种提问方式要根据被采访者的性格和情绪来决定。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虽然可以直接引导被采访者围绕主题进行谈话,但是整个过程会过于死板,也无法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适用于突发事件或被采访者思考敏捷、善于言辞的情况。如果被采访者比较固执拘谨,可以采取引导启迪式的方法,尽量启发而非一味的追问,还要尽可能缩小提问的范围,具有针对性的引发被采访者对新闻叙述、评论或讲述自己的想法,记者越是想急于求成,其结果可能会更差,反而不会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所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语言组织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掌握好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可以舒缓被采访人的情绪,也能自如掌握话题的收放禾方向,在与被采访人充分和良好的沟通之后写出的文章也往往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采访技巧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新奇巧妙而又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采集真实材料、打开真相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许许多多新闻记者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汇集起来,加以概括、提炼的结果。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

3结论

综上所述,采访技巧对于广播新闻采访工作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记者的基本功,同时也是获取新闻素材的最根本保障。这项基本功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断锻炼并积累。

参考文献

[1]邓萍.对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分析及思考.才智,2010(9).

[2]武浩.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现代企业教育,2012(19).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13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激烈,各企业之间为了抢夺销售市场也是明争暗斗,将生产出的商品有效的销售到世界各地是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销售业绩是维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推销技巧课程。但是目前高职学校所开设的销售技巧类课程主要以理论的讲授为主,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标准。依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对高职推销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进行简要探讨。

1 “推销技巧课程”开设所具有的专业重要性

推销技巧的教授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该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在交易活动中的推销理论与实战技巧能力。主要以讲授在推销过程中所存在的推销原理,方法,战略战术以及规律性的技巧总结,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背景与理论框架。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学生为教学的主要方向。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推销技巧课程开设所具有的专业意义。

2 推销技巧课程的主要教授现状表现

2.1 教学手段单一陈旧

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保证学生顺利接受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高职教学的教学方式上,老师依旧采用板书教学,就算部分高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很少将其运用到推销技巧课程上。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单向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调动自己参与课程教授的热情,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应对老师。教学过程中仅仅以板书形式表现课程内容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老师教授方式提出更多挑战,难以满足学生对大量有效信息的需求。推销技巧教学课程是一门应用型教学科目,完全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提升学生的推销实战技巧,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的初级阶段。

2.2 教学模式落后

普遍的推销课程教授模式以老师注入式教学为主要操作手段。这种模式的主要特性表现为单向式的传播方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获取过程局限在被动式的吸收上,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学状态都处于逆来顺受的情绪状态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状态难以保证学生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内容忽视结合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的推销技巧这门课程仍然以教授理论内容为主,甚至完全都是理论内容的讲述,这样就完全忽略了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完之后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应用所学内容解决推销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完全忽视了这门课程的精髓所在。无论从高职教育的特点来看还是从推销课程的性质来看这样都是行不通的。只有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同时并重才能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

3 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改革方式

3.1 完善教学手段

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利途径。为了提高高职销售技巧的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教学手段的重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扫描仪,幻灯片,音响系统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课程,可以在常规的理论讲授中增添图片,文字以及影视资料,给学生重点分析操作实务以及案例讲解。更新教学手段可以对提升教授与学习的双向主动性。主要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一方面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直接简单的表现教学重点,以直观化的表现形式加强对推销理论的重点讲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状态下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大量丰富的专业咨询能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专业技能,在多角度的表现形式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2 丰富教学模式及方法

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保证教学品质时,可以在销售技巧的讲授中采用模拟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战经验能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效果。模拟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以情景再现模拟现实以增加实战经验的教学技巧。老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定的情景扮演,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实训场景,以提高学生的实战技巧。在情景模拟的教学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能够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推销技巧的实训经验。

与此同时,在高职进行销售技巧培训时,老师可以加大对案例讲授的比重。通过分析成功优秀的销售案例,帮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优秀实用的销售技巧。在具体的操作侧面,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需要注意学生在吸取销售经验时需要注意依据不同的时代环境,背景信息,环境状况有选择性的吸收成功案例的销售方式,并锻炼自己灵活的运用能力。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再分析,对其加入新的时代色彩,进行立足于现代化的创新,是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双向连接,使得老师的教授方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讲授上,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在理论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实践素养,在双向互动中提升职业能力。

3.3 在内容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丰富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高职推销课程在项目驱动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项目,以班级为场地进行“格子铺”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推销实战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战水平。这样同时还能够对其他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容与推销课程进行融会贯通,便于学生实际操作。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考历史题 选择题 材料问题答题 材料论证题 答题技巧

2012年河北省迎来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在备战高考和考后的反思中我体会到,要想改变历史学科得分较低的现状,除了要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

全国课标卷分三类题型:选择题、材料问答题、材料论证题。选做题都是材料类问答题,但选做题的选择及答题技巧的运用,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所以我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时空定位

“遵循历史学科的时序性,以凸显历史发展主线”[1]。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时空结合构成历史学科的基本要素,明确时间和地点是答对所有历史题的前提。确定试题内容所发生的确切时间,再现这个特定时间内的重大事件、时代特征等,就会很容易选出正确的选项。如2012年新课标文综历史卷第33题:看到题干中的1992年的中国,就可联想到当年发生的大事――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党的“十四大”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只有A项“市场经济改革为社会共识”符合题意。

2.题干聚焦

先不看选项,先审题干,阅读题干,对题干文字进行最大限度的浓缩,在这一过程中出题意图将会逐渐凸显,选择意向会在头脑中形成,然后将选择意向与答案相印证,从中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如2011年课标卷第34题:仔细阅读题干就能得出工资总额与上缴利税总额成正比,即工人的工资与国企的经济效益挂钩,这样做的目的毫无疑问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将这一结论与所给选项相印证,就可得出C项“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即正确的结论。

3.干扰项排除

即运用排除法。排除法的运用原则如下:并列关系的应排除;答非所问的应排除;与题干重复的应排除;因果倒置的应排除;选项基本相同的应排除;绝对化的选项要格外小心。

二、材料问答题的答题技巧

1.坚持论从史出

出题人往往选取与教材不一致的材料,用来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的能力,所以要依据设问的要求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材料得出结论。“但对一个问题的正确理解,不仅依赖于有足够的史料,而且依赖于有正确的指导思想。”[2]所以不应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

2.审读设问

首先审准答案来源。近年来高考历史问答题的设问方式有三种:“根据材料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根据材料提炼归纳即可;第二种提示语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此类题的答案来自教材;第三类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联系教材。

其次审准问题要求。每一个材料问答题都会有一些答题要求,如比较、归纳、列举、说明等。要求不同,答案内容就会不同,所以明确了问题要求,才能为下一步答题指明方向。

再次审准主干语。主干语即所需回答问题的核心,它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最后审准设问分值。设问的分值是答案详略的提示,分值大,回答要详细些,分值小,回答要简略些。

3.带着问题读材料

在上一步审读设问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读材料。先读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然后带问题读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有针对性,减少干扰,使答题思路清晰明确。

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作者、国别,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信息。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材料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开头和结尾一般都会总览全文,对答题有重要的提示意义,省略号两边往往有答案。

带问题读材料的过程也是加工材料、提炼信息并为组织答案而打腹稿的过程,提炼信息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首先要提炼出显性信息,即从材料内容本身获取有效信息,然后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中找出相似点,即提炼隐性信息。在提炼信息的过程中把有价值的材料勾画出来,以便迅速便捷地为答题服务。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还要找出材料之间的关系。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这个中心,材料间的关系就会一目了然。而明了材料间的关系就不至于答跑题,尤其是回答开放性的最后一问更是如此。

4.规范作答

首先答好第一问。材料问答题有多个设问,设问与设问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第一个设问的作答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下一个问题的作答,所以答好第一个设问意义重大。

其次要求做到序号化(或段落化)、要点化、术语化。答题要分清层次,所以要求序号化(或段落化);答题要突出重点,所以要求要点化;答题不要口语化,要用历史语言答题,所以要求术语化。

三、材料论证题(小论文式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这一题型在2009―2012年课标卷中连续4年出现,均占12分,而且连续4年得分较低。做好此类题要树立信心,消除畏惧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首先要提炼观点,明确材料观点是什么,材料有几个观点。其次要亮明态度,明确你的观点是什么,你想论证材料中的哪一个观点。再次要用史实论证观点,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来论证,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或内因、外因,以及国内因素、国际因素,等等,但不要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要用史实来说明观点,即要有论证过程。

在审题过程中要写一简要提纲,列清楚自己的论证角度和每个论证角度用到的基本史实,还应注意不要写成文学性的作文,也不要写成提纲,而应表述成文,另外涉及的史实不要展开。

四、选做题的选择及答题技巧

考生在开考前5分钟拿到试卷后就应确定选做题。确定选做题一般依据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根据设问方式,从中选做“根据材料回答”题,答案全在材料中,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即可。二是根据熟练程度,尽量选择知识储备最多的题。

选做题的设问往往以比较题的形式出现,如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异同点。其中比较不同点时,常用对称性的语言来表达,答题时可先把较好答的一方列好,据对称性另一方很容易就能答出来。

当然,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科能力,仅凭答题技巧,就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那无异于缘木求鱼。然而在基础功扎实的基础上,掌握较好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必定是高考成功的捷径。

参考文献: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警察出庭作证;法庭应诉技巧;模拟法庭

一、提升人民警察出庭应诉技巧的必要性

首先,提升人民警察出庭应诉技巧是2013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现实需求。2013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我国长期存在的“人民警察是否有必要出庭作证”这一问题做出了明确的答复,也使得我国刑事诉讼的运转更加符合诉讼规律,因此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也变得十分紧迫,即如何有效提升人民警察出庭应诉技巧让人民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如果说人民警察出庭作证的必要性更为直接的体现在刑事审判的“直接、言词”原则,那么提升人民警察出庭应诉技巧一方面可以弥补实践中人民警察在刑事审判中出庭经验不足的欠缺,另一方面人民警察出庭作证保障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落实制度,防止“注重出庭,轻视应诉”现象的发生。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是,提升人民警察出庭作证技巧关键还是促进人民警察在庭审中摆正自身定位,转变观念,为法庭审判的权威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次,提升人民警察出庭应诉技巧是提高公安执法水平的重要推力。提升出庭应诉技巧主要是保障人民警察在出庭应诉的过程中能够从容应对法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地接受控、辩、审等多方诉讼主体的质询。但是需要认识到一个核心问题是,如果案件办理存在较大失误,在庭审过程中通过法庭技巧掩盖掉了侦查工作的失误是否提升警察应诉技巧的重点问题?由此问题可以看出出庭应诉技巧的提升是从如何帮助警察应对庭审为出发点,但是根本还在于要提高侦查阶段的办案质量,如果办案质量不过关,再高的出庭应诉技巧也只能是称之为“诡计”,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二、阻碍人民警察应诉技巧提升的原因

首先,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据笔者赴基层调研以及给警校生教学的情况中了解到,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观点是对警察出庭作证制度还存在一些疑虑,对于提升出庭应诉技巧更加是尚未认识到也是警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警察出庭作证成为法定义务在我国尚属于新制度,还需要一段时间被基层接受和落实,另一方面提升警察出庭应诉的技巧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理念上的转变是推进警察出庭应诉技巧提升的关键,广大民警只有认识到提升应诉技巧不仅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民警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另一方面也是从法律层面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降低警察职业风险的有效技能。

其次,民警出庭作证相关配套性规定不到位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应诉技巧的提升。在我国探索警察出庭作证往往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律规定不明确,二是配套性制度不到位。如今已经探讨第二个问题更加显得紧迫,配套性规定直接影响到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落实效果,配套性制度严格来讲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警察出庭作证的具体程序性规定,包括语言要求、着装要求、行为举止等等,还包括公安机关考核指标要求,是否将出庭应诉作为日常考核工作的一部分,第三个方面包括是否将出庭应诉技巧作为民警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警没有积极履行出庭作证义务是否会面临相应的纪律性惩戒等等。

三、提升人民警察出庭应诉技巧的途径

(一)深入学习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转变现有的执法理念和思路

我国诉讼长期存在的传统就是警察往往在侦查工作中代表国家行使专门职权,是侦查权的行使者。在与当事人进行接触的时候往往具有一种公职人员心态,是法律权威的维护者。但是当警察出席法庭以后,身份转变为证人,面对平常工作中并不是经常接触的法庭审理、交叉询问流程,部分警察可能存在思想上的不适应。广大人民警察必须通过对现有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起出庭作证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人民警察作为一名执法者对与执行职务时的目击情况以及对于收集证据的合法性进行证明是其应有的义务。客观公正义务也是人民警察应当履行的职责,同时警察出庭作证也是规范公安机关执法、保障非法证据排除法则进一步贯彻落实的有效手段。只有广大民警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会有针对性、有意识的找机会提升出庭应诉技巧,将法庭技巧作为其业务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阐述。

(二)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出庭应诉经验

警察出庭应诉技巧的提升除了转变自身观念以外,更加需要重视民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升法庭应诉技巧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素质的提升。主要包括法律素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等。首先需要开设出庭能力专项培训。如果单纯依靠民警自身的不断摸索逐渐积累出庭经验、提升出庭能力。如此不但事倍功半,而且经验积累的过程必将是一个不断磕碰的过程,在积累足够的出庭经验之前,在没有接受适当的培训的情况下,人民警察很难顺利完成法庭质证等程序,难免在法庭质证中因缺少经验而处于不利之地。因此,警察培训机构在重视对民警办案能力培养的同时,不应忽视对人民警察出庭能力的培养。可聘请具有丰富出庭经验的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开设培训班,传授其实战经验,避免在法庭上犯一些低级错误。

其次,注重出庭作证前的案前准备工作。人民警察在证明证据收集合法性来源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中涉及的诸多科学技术方法和专门性问题需要侦查人员出庭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如果出庭准备不充分,容易导致出庭效果不佳,给法庭审判造成一定困难。因此,人民警察出庭前应做好如下几个准备:警察出庭前应当详细了解案情,对当事人的概况、法庭争议的焦点问题以及争议发生的时间、地点等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了解。同时在对案情进行必要了解之后,人民警察需针对诉讼各方可能提出的问题收集相关法律条文,使质询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对于被问及的问题,都能以充分根据给予回答,从而增强出庭作证的效果。第三是拟定答辩词,组织论证条理及语言在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可在出庭前拟定一份答辩词,其语言、文字力求精炼、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并重点突出要表达的观点,将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通过语言落到实处。

(三)加强制度保障,提高警察出庭作证的积极性

警察应诉技巧的提升需要以让警察愿意出庭和敢于出庭为保障。首先需要明确警察出庭作证需要面临的法律风险。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说明以及在执行职务作为目击证人时人民警察需要出庭作证,但是并未规定人民警察没有履行出庭作证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因此公安机关的内部纪律惩戒措施应当成为一个良好的补充,保障《刑事诉讼法》的执行效果。其次应出台相关配套性规定,比如警察的法庭言论豁免权,以及警察证人的职业保密权、基于警察职务的拒绝作证权等等,都是确保民警出庭作证,保障良好法庭审理效果的必然前提。其次需要进一步为警察提升出庭应诉技巧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数字化考核是一种合理的方式,但是在考查民警出庭应诉技巧时,应当设置相对宽松和有弹性的考核指标,一方面为民警认识到出庭应诉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预防为了完成考核任务的出庭应诉。

(四)改进和提升公安院校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模拟法庭教学对预备警察法庭技能的促进作用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现代法学教育中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扮演诉讼角色模拟和参照现实中法院庭审方式模拟审判真实案件。模拟法庭以案例为媒介以法庭为平台以庭审为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设计、自作、自我创新、自我提高的主体教学构思,有助于教授学生通过审判程序解决实体法律问题方法,掌握证据规则和法庭辩论庭审技巧以及法律文书写作等职业技能。目前公安院校模拟法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庭审现场的演绎忽视模拟法庭的前期准备工作,强调审判流程的顺畅而忽视对所演绎角色应变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案例的选取上如何进一步与公安实战结合也是一个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因此公安院校模拟法庭教学应当在案件选取上多花功夫,多深入调研,选取与公安实践紧密结合的案例,尤其要将警察出庭作证环节进行现场演绎和模拟。通过警察出庭作证的演绎增强模拟庭审的真实性,提高参演人员的心里调适能力和应变能力,真正达到模拟法庭教学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目的。

(本论文为浙江警察学院2013校级课题《提升警察出庭应诉技巧若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0628)成果。)

【参考文献】

[1]邵晨曦.《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能力优化的路径选择》 《犯罪研究》,2014年第2期

[2]马柳颖.《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高教论坛》,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