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活动控制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

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商品经营活动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和现在掌握的信息,编制财务计划,制定财务决策,但企业面对极其复杂的环境,不可能获得它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于是企业财务活动必然有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的结果也会有随机性,有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使企业受到损失,甚至破产。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和监控存在不健全现象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独特而且相当重要的系统,对于现今企业而言,企业不仅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且能使其更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而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有的企业的财务监控制度执行力度严重不够,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与监控关系混乱,严重缺乏责任对应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2.2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受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股市的波动引起的企业投资效益的变化,国家利率政策的上下波动风险,包括实体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债务危机风险;油价波动风险,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大多财务风险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以及对市场经济的充分认识,无法科学预见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反应迟钝,措施不及时,财务风险不可避免。

2.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在我国,企业内部各部门,也包括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关系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在物资筹备、产品生产、成品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造成企业之间三角债现象严重、存货管理混乱。另外,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没有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力度不够,投资盲目性比较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最后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倒闭风险,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3.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规模不断变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这些都使得企业的管理也变得复杂多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而现金流量作为跟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的生命“血液”,其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对现金流量的信息予以充分的重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现金流量,使其“血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这已成为现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点。

3.2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

多元化经营乃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积极的方法。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另外,风险转移法是不少企业,特别是那些规模不大而管理水平又一般的企业所乐于采用的。它是指以一定的代价将可能的风险转移给其它单位的合法行为,包括保险转移或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而非保险转移则是指企业以一定的代价将某种财务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专业机构或单位,如将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卖给批发商或零售商业部门等。

3.3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领导体系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任何企业,企业的领导阶层是企业文化的开拓者,也是企业文化的最初载体。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最终的引导者和诠释者均取决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员工执行力的培养也依赖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另外,无论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领会和感悟,都需要领导阶层来引导和管理。只有有了运行良好和有效的领导体系,企业才能良性循环,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而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来说,就更是如此,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再到横向的有效控制,才能达到财务风险的最优化控制。

3.4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3.5培养和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由上而下的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尤其重要。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无论是一般的员工还是领导阶层,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如何才能使得这些相关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得以强化呢?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坚实的财务知识基础,具备财务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职业的敏感度,随时的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专业人员应当在平时的工作细节里,把财务风险意识渗透进去,让企业的其他员工也培养出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行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民.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J].内江科技,2006.(07).

[2]郝笑兰,李淑芬.论地勘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01).

[3]邢岚紫,郭敏.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北方经济,2009,(08).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普遍比较复杂,如果财务活动中有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给公司带来损失,甚至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上市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一般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这三方面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确定的财务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些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也具有传导性。当上市公司无法控制面临的风险因素或者风险结果时,造成的财务风险就会延伸至整个企业并发展传导,或者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的公司或者利益相关的个体,造成范围更广、危害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若不能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会产生巨大的灾祸,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市场的正常发展。所以了解财务风险的这种传导机制有利于了解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间的关系,这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体制不完善有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明确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许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只有空泛的理论,没有对于操作的明确指引,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没有详细说明,令人无从下手。其次,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构,没有清晰相关的责任界限,而且对下属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力弱,一旦财务风险开始蔓延,也无法进行及时的风险控制指导。最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够,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差,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2.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足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控制财务风险的第一步工作。而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全面,收集的相关信息不够充分,没有预测好财务风险的发展趋势,导致没有识别出某些财务风险或者识别错误,而产生意外的损失。另外,如果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准确,精确度不高,就很难进行后续的风险管理。

3.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不够上市公司能否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在于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财务风险监控主要是指监控财务风险指标。但在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由于过分依赖定量指标,忽视实际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的指标,使得未能监测到财务风险因素,或者是对财务风险指标的把握不到位,没有明确财务风险指标的可控范围,给监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风险预警技术支持,全靠人力进行风险预警,或者是预警系统没有进行重点设置,这种情况下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因素,给公司造成损失。

4.缺乏灵活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多公司都缺乏灵活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对财务风险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可以进行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分析,但却没有相应的应对方案,使得实际发生财务风险时,无法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造成无谓的损失;第二,应对方案不够全面。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建设起财务风险快速应对框架,如没有风险应急小组、没有清晰的决策程序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面对财务风险迟钝的反应能力。

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决策方面的失误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所以公司决策层要提高投资活动的决策水平,做好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资金的管理,并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第二,科学的进行融资活动。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前,公司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效益最大的融资方案,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和还款步骤;第三,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而且这种完善的过程也可以消除部分财务风险因素,达到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2.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要从信息搜集开始,利用充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汇总,并保持公司的前瞻性,对财务风险进行趋势预测,对财务风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并重视起非财务指标,尽量保证财务风险分析的准确性。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使公司做好防范准备。其次要建立起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并针对财务风险的轻重开展重点监控,并配备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密切监控,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效率。

4.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案,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控制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本身是属于一种管理性活动的,必须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发现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与整顿,能够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四、结论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公立医院虽作为经济实体存在,但其行政管理特征较为明显,内部管理水平整体不高,更偏向于医院管理层的直接管理,而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源投资较小,直接导致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偏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的资产管理能力不足。医院往往对待现金认识程度不够,认为现金积沉水平越高,医院的安全性就越高,没有对现金进行充分的理财,导致了现金的闲置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缺乏对现金的计划管理,往往不能及时归还医院的贷款,而将资金保留在帐面,使得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具高不下。同时,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产管理手段,资产的获利能力较弱。二是物资管理不严格,公立医院虽然建立了健全的物浅谈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吴婉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60)资管理制度,但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在岗位设置中,受到人力成本的约束,部分不相容的岗位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离。没有建立其物资采购相关的验收、保管和发出的相互控制岗位设置。医院库存管理除会计账簿记载关于物资收、发、存的数量的数据之外,其他信息方面利用较少。三是运行成本高。当前医院运行成本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医疗收费的增加或医疗服务水平的降低来获取利益的平衡,这将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医院无法回避这些风险的形成对医院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能采用必要的手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2.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可以充当预警的各种指标模型众多,从财务经济成本角度出发,一般需要对一些所谓的“关键值”进行分析和控制,而这些指标的选择可能会对相关预测带来一定的影响。

2.1资金周转表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医院的现金流量等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来预测医院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水平。资金周转表分析方法可以成为医院财务风险定量分析的重要补充内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非均衡理论,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在医院资金紧时,如果无法及时取得贷款,就容易出现内部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医院破产,所以医院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就应当重视资金周转分析,防止出现短期无力偿还而导致出现财务风险。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其判断标准过于武断而尚存争议。

2.2管理评分法该方法应用简单,而且通过多指标的加权打分,可以做到客观评价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该方法克服了资金流程图分析法需要动态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导致使用成本较高的不足。管理评分法通过管理评分表的是设计,试图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定量指标的问题,管理评分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接,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大致反映出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也为及时发展医院财务风险的征兆提高了必要的条件。

3.公立医院财务控制的对策思考

3.1加强经营者风险意识当前,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改革的全部推进,我国医院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蕴涵了高度的风险。医院的经营管理者要强化医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能仅仅依靠医院的药品和医疗收入和利润指标来判断医院的发展质量,而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提高医院风险规避的主动性。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撑点需要依靠医院的财务人员来参与,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中,财务人员要积极的进行医院数据收集,并通过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医院财务风险的初判,并成为医院管理层进行医院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财务人员要积极提供医院财务风险规避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要积极通过数据的表现来发现风险的内在,通过及时分析,提前预测和准确研判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总体能力,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3.2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建立和良好运行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而失效的内部控制往往放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水平。医院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关键点是需要从科学建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入手,通过完善医院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医院的过于人治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而提高医院的科学决策水平。要不断的提高外部人管理水平,将医院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通过引进独立财务风险控制的手段来提高医院的运行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医院大力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的步伐,通过医院软实力的提升来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医院内部员工的自我防控意识,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但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中开展并不广泛,还缺乏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医院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来不断的推动医院的全面建设,提高医院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全员控制和全环节控制等手段来不断的提高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水平。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1.建筑工程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环节比较薄弱投资环节是建筑工程公司开始一个建筑工程开始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公司一般都比较重视。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环节还是有一定的薄弱环节。首先,我们要说的问题就是合同风险问题。在建筑工程公司在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时,所签订的合同漏洞较大,合同形式不是十分的规范,例如,签字、盖章都十分随意,这就导致投资风险的存在。一旦合作双方发生歧义或是矛盾时,由于签订合同的不规范,这就会导致合同的法律效力失效。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公司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2.建筑工程公司的市场风险较大无论是什么行业都会受到国家的大的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一个建筑项目是否盈利一般都会受到我国社会形式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比较严重,这都使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对建筑企业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有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3.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由于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建筑工程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同时又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在财务支出与收入的数目较大,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些细节不是很重视,所以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账目并没有认真的处理以至于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通过对以上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筑工程公司在对日常财务活动要谨慎的对待,首先就要建筑工程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具有财务风险意识,为公司其他的基础员工做好示范,从而不断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例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对一个大的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时,要对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这一块。同时,我们还有注意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公司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不断的减少公司的风险。

2.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为了不断减少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该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建筑工程公司取得招标后,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随这一工程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这一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所需的人员与工期等等,认真制定合同,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意识,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

3.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一个建筑工程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的成本的大小,因此,我们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应用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要有准确的采购信息;其次,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找到适合本工程的建筑材料;最后,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不恰当的使用。对于成本购买的详细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4.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为了公司更好的对资金进行应用,减小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在预算中,要积极考虑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要考虑工程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

三、总结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1.建筑工程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环节比较薄弱

投资环节是建筑工程公司开始一个建筑工程开始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公司一般都比较重视。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环节还是有一定的薄弱环节。首先,我们要说的问题就是合同风险问题。在建筑工程公司在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时,所签订的合同漏洞较大,合同形式不是十分的规范,例如,签字、盖章都十分随意,这就导致投资风险的存在。一旦合作双方发生歧义或是矛盾时,由于签订合同的不规范,这就会导致合同的法律效力失效。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公司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2.建筑工程公司的市场风险较大

无论是什么行业都会受到国家的大的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一个建筑项目是否盈利一般都会受到我国社会形式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比较严重,这都使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对建筑企业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有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3.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由于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建筑工程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同时又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在财务支出与收入的数目较大,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些细节不是很重视,所以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账目并没有认真的处理以至于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1.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公司在对日常财务活动要谨慎的对待,首先就要建筑工程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具有财务风险意识,为公司其他的基础员工做好示范,从而不断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例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对一个大的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时,要对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这一块。同时,我们还有注意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公司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不断的减少公司的风险。

2.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不断减少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该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建筑工程公司取得招标后,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随这一工程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这一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所需的人员与工期等等,认真制定合同,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意识,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

3.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一个建筑工程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的成本的大小,因此,我们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应用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要有准确的采购信息;其次,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找到适合本工程的建筑材料;最后,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不恰当的使用。对于成本购买的详细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4.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

为了公司更好的对资金进行应用,减小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在预算中,要积极考虑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要考虑工程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

三、总结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6篇

1.建筑工程公司的市场风险较大

无论是什么行业都会受到国家的大的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一个建筑项目是否盈利一般都会受到我国社会形式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比较严重,这都使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对建筑企业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有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由于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建筑工程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同时又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在财务支出与收入的数目较大,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些细节不是很重视,所以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账目并没有认真的处理以至于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通过对以上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公司在对日常财务活动要谨慎的对待,首先就要建筑工程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具有财务风险意识,为公司其他的基础员工做好示范,从而不断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例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对一个大的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时,要对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这一块。同时,我们还有注意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公司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不断的减少公司的风险。

2.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不断减少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该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建筑工程公司取得招标后,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随这一工程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这一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所需的人员与工期等等,认真制定合同,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意识,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

3.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一个建筑工程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的成本的大小,因此,我们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应用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要有准确的采购信息;其次,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找到适合本工程的建筑材料;最后,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不恰当的使用。对于成本购买的详细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4.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

为了公司更好的对资金进行应用,减小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在预算中,要积极考虑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要考虑工程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

三、总结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7篇

近年来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拓展,其财务内部审计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对影响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未来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

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

一、影响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的大部分医院都有内部审计机构,然而该机构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或者行政命令的强制要求,而不是基于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机构设立的初衷出现了偏差,自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此同时部分医院领导没有深刻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为医院作为公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毫无意义,没有将其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些都提高了医院内部审计的风险。

(二)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

在我国医院中,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医院其他管理部门存在较大的利益关系,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相对不足,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审计处理决定失去执行力。

(三)医院内部审计适用性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展,经营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内部审计范围逐步增大,传统的内部审计越来越难以满足医院的发展需要,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内部审计程序存在缺陷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越来越多,各种虚假、错误的数据资料占其中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也大幅提升。因此现有的审计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这就表明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医院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既需要具备审计、会计等专业财务知识,还必须具备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并未对招聘的人才进行深入培训,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增加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六)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然而应当注意到的是,法律法规颁布的速度还是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就造成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新的问题,无法找到有效的途径解决。这时只能够依靠审计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这样的处理方式太过主观,且不同的审计人员在经验、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处理问题的方法必然会出现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风险的发生。

(七)医院经营风险

当前许多医院领导仍然片面的追求经营效益,忽视了对医院管理方面的工作。这就使得虽然医院的效益得到了巨大提升,但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使得医院的经营风险反而大幅增加。

二、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

审计风险实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通过任何方法予以规避。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就能将审计风险的发生率和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控制医院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深化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必要前提。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多与医院领导进行沟通,向他们详细讲解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获取医院领导各方面的支持。

(2)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

在审计工作开始时,医院的许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误解。被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心理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正常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不仅严重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对其形成了巨大的思想负担,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教育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加强宣传,被审计单位能对审计工作有全面的了解,提高审计工作的配合度,并为内部审计机构树立良好的影响,令审计工作获得认可。

(3)建立健全审计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职责分离,即内部审计的工作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计人员共同完成,这样能够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相互约束的机制。第二审计过程中应有专门人员负责监督。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应当是对审计事项进行严格审核,将审计报告交由审计组集体讨论,并将讨论内容进行准确记录。第三严格检查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收集的有关会计信息资料是否齐全,审计程序是否合理,审计结果是否正确。一旦出现问题,应当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4)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每一位审计人员都应当具备高度的风险意识,从而尽可能的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刻理解审计风险造成的影响,主动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审计人员。强化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促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可靠保证。

作者:韩文 单位: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周先桂.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08:71-72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控制

 

审计风险是随着审计应运而生的,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为此,审计人员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审计风险含义及其成因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由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审计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由于审计主体的因素所产生的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所形成的一种审计风险

首先,审计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审计经验有高有低,

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加之当前审计力量的不足,审计任务的繁重,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有时甚至被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具体表现在: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别会造成同类审计业务结论不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行为的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财务管理论文,其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就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也将影响审计结论是否正确等。

其次,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跟不上各单位业务活动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各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经营结构组织的多元化,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被广泛运用,使得被审计对象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编报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知识结构。这些发展,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审计的难度,而对传统滞后的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行业经验,将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从而无法胜任审计工作,审计风险随之产生。

(二)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因素所形成的审计风险

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审计风险。主要包

括两种情况:第一,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单位应建立而未建立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所形成的审计风险杂志网。如:钱账物应设置3个岗位,而单位只设置了2个岗位,但单位现金业务又相当频繁。因此,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第二,因被审计单位尚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所带来的一种审计风险。单位虽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了许多内控制度,但是存在部分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一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2、被审计单位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

性,例如:会计行为和经济错弊,会计人员本身或单位负责人从主观愿望上要求会计人员违规违纪;因被审计单位无意识存在所带来的一种审计风险,

3、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一些被审计单位对收入、成本支出的会计资料提供得较为完整,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也比较好。而实际上,这些单位的一些其他的收入、下属单位上缴的管理费等并没有纳入财务账,而是入了私设的“小金库”,而这些会计资料通常是不会向审计人员提供的。会计资料的不全面,留下了审计风险的隐患。一些部门、单位为掩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会计资料上大做文章,记假账、报假账的事时有发生,其中个别支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存在明显的不真实性问题,例如使用普通收支凭证而无正式的发票、无填制单位或填制人签章,审查起来无从下手,严重影响到审计成果的真伪,这无形中也给审计部门带来了审计风险。 (三)社会环境影响产生的审计风险。 从审计发展来看,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亦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当审计产生之初,单位最关心的是诚实性,也就是说早期审计是检查单位的正直性,而不是检查他们会计账簿的质量。然而当社会步入19世纪下半叶财务管理论文,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审查单位的经济运行以及会计报表管理者编制的正确性,而不仅仅是检查算术上的正确性,对资产负债表质量的重视,表明审计人员的影响开始扩大。到本世纪初期,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广大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心,使人们更加关注已审的财务报表,而且对此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政府、投资者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而且潜在投资者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人们对单位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也日益重视,依赖审计意见的人越来越多。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审计、关注审计、依赖审计,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种依赖性也给审计部门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存在并不可惧,关键是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笔者通过学习审计理论,结合平时审计实践,认为防范审计风险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

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计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木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从事审计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审计质量,一般不会发生过失,至少不会发生重大审计风险损失。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处在经济变革时代,我们的业务知识,审计工作、审计范围都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每一个审计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财务管理论文,还要更多地学习专业知识,包括学习审计基本准则,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工作。首先要在审计程序上合法规避审计风险。其次要学习好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元化经济成分日益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出台,我们要随时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杂志网。

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敢于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会计处理的特点及审计目的等合理配置审计力量,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技术,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在取证时,审计人员绝不能满足于被审计单位自行提供的资料,要获取强有力的外部证据,多角度地取证、印证。在选用适当的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该敢于改进方法,创新手段。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和应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是提高审计质量,圆满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审计单位应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建立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这包括采取措施督促全体专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审计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为此,审计单位应严格人事管理,并不断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增加审计人员执行各种类型审计业务的经验,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并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协助;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相应程序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方针,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控制程序,保证审计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把审计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三)做好内部控制调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应当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进行问卷调查和进行符合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做出评估财务管理论文,看其内控是否严密,并找出弱项,以作为实质性测试时的重点。 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可以由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自我评价,主要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做出初步评价,要真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必须通过符合性测试。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问卷调查和符合性测试后,根据其评价以及对内部控制松弛部分和汇总的弱项,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应当实施详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以便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风险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提高风险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审计风险,这样审计工作才有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备注:增刊)

主要引用文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北京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15-137页

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北京市东城区四十条24号青蓝大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1年,121-142页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控制

 

审计风险是随着审计应运而生的,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为此,审计人员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审计风险含义及其成因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由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审计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由于审计主体的因素所产生的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所形成的一种审计风险

首先,审计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审计经验有高有低,

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加之当前审计力量的不足,审计任务的繁重,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有时甚至被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具体表现在: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别会造成同类审计业务结论不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行为的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财务管理论文,其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就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也将影响审计结论是否正确等。

其次,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跟不上各单位业务活动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各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经营结构组织的多元化,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被广泛运用,使得被审计对象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编报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知识结构。这些发展,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审计的难度,而对传统滞后的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行业经验,将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从而无法胜任审计工作,审计风险随之产生。

(二)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因素所形成的审计风险

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审计风险。主要包

括两种情况:第一,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单位应建立而未建立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所形成的审计风险杂志网。如:钱账物应设置3个岗位,而单位只设置了2个岗位,但单位现金业务又相当频繁。因此,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第二,因被审计单位尚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所带来的一种审计风险。单位虽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了许多内控制度,但是存在部分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一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2、被审计单位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

性,例如:会计行为和经济错弊,会计人员本身或单位负责人从主观愿望上要求会计人员违规违纪;因被审计单位无意识存在所带来的一种审计风险,

3、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一些被审计单位对收入、成本支出的会计资料提供得较为完整,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也比较好。而实际上,这些单位的一些其他的收入、下属单位上缴的管理费等并没有纳入财务账,而是入了私设的“小金库”,而这些会计资料通常是不会向审计人员提供的。会计资料的不全面,留下了审计风险的隐患。一些部门、单位为掩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会计资料上大做文章,记假账、报假账的事时有发生,其中个别支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存在明显的不真实性问题,例如使用普通收支凭证而无正式的发票、无填制单位或填制人签章,审查起来无从下手,严重影响到审计成果的真伪,这无形中也给审计部门带来了审计风险。 (三)社会环境影响产生的审计风险。 从审计发展来看,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亦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当审计产生之初,单位最关心的是诚实性,也就是说早期审计是检查单位的正直性,而不是检查他们会计账簿的质量。然而当社会步入19世纪下半叶财务管理论文,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审查单位的经济运行以及会计报表管理者编制的正确性,而不仅仅是检查算术上的正确性,对资产负债表质量的重视,表明审计人员的影响开始扩大。到本世纪初期,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广大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心,使人们更加关注已审的财务报表,而且对此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政府、投资者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而且潜在投资者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人们对单位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也日益重视,依赖审计意见的人越来越多。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审计、关注审计、依赖审计,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种依赖性也给审计部门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存在并不可惧,关键是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笔者通过学习审计理论,结合平时审计实践,认为防范审计风险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

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计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木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从事审计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审计质量,一般不会发生过失,至少不会发生重大审计风险损失。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处在经济变革时代,我们的业务知识,审计工作、审计范围都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每一个审计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财务管理论文,还要更多地学习专业知识,包括学习审计基本准则,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工作。首先要在审计程序上合法规避审计风险。其次要学习好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元化经济成分日益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出台,我们要随时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杂志网。

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敢于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会计处理的特点及审计目的等合理配置审计力量,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技术,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在取证时,审计人员绝不能满足于被审计单位自行提供的资料,要获取强有力的外部证据,多角度地取证、印证。在选用适当的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该敢于改进方法,创新手段。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和应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是提高审计质量,圆满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审计单位应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建立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这包括采取措施督促全体专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审计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为此,审计单位应严格人事管理,并不断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增加审计人员执行各种类型审计业务的经验,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并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协助;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相应程序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方针,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控制程序,保证审计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把审计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三)做好内部控制调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应当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进行问卷调查和进行符合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做出评估财务管理论文,看其内控是否严密,并找出弱项,以作为实质性测试时的重点。 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可以由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自我评价,主要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做出初步评价,要真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必须通过符合性测试。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问卷调查和符合性测试后,根据其评价以及对内部控制松弛部分和汇总的弱项,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应当实施详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以便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风险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提高风险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审计风险,这样审计工作才有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备注:增刊)

主要引用文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北京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15-137页

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北京市东城区四十条24号青蓝大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1年,121-142页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10篇

在企业中,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为降低企业成本,对企业的财产安全进行管理和维护,避免财产和资本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活动与方法,使得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与组织策略能够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进行发展。

1.1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财务内部控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制订的规划和目的能够在防微杜渐的过程中,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二,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方面的疏漏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使企业的资本及经营决策能够及时向正常方向发展。第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的财务动态及资金走向进行微观监测及调节,有利于及时将财务信息反馈给企业的领导者及决策者,使领导及决策者在第一时间掌握财务状况,并采取相应的财务措施进行管理与决策。第四,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这一个功能模块,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协助财务部门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有效地围绕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展开,切实发挥财务监管的功能。第五,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从微观点、微控制来把握企业的财务动态,捕捉有关企业经营活动的细节,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越来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另外,企业通过实行财务内部控制,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优势的目的。

1.2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虽然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方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有着其核心的地位,但是,鉴于我国的企业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态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依旧存在以下问题。(1)企业结构分布不均匀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进行了改制,但一般核心企业依旧是国有性质,直接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督与管理。然而,由于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在对企业的管理中出现很多的疏漏,从而致使企业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会因为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采取一些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经济手段图谋自身的发展。(2)财务的统计数据参差不齐企业财务内控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财务的预算,近几十年,我国的财务从纯手工状态发展为普及会计电算化,财务网络化信息化,发展速度相当快。尽管如此,在财务预算方面,仍然有相当大比重的企业实行的是手工预算,因此,财务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层次相差较大,表现在财务的管理方面,导致许多财务问题得不到解决,数据的内控秩序混乱,使得企业决策者得不到精准的数据基础作为引导,甚至会得出错误的决策与规划,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企业蒙受损失。(3)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不高我国目前的财务内控,由于有些管理人员意识不够,常常会因为管理不善出现以下情况,诸如分散的资金难以集中;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过度投资;缺乏投资意识使企业资金闲置过多;企业资金管理方式老旧;等等,致使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期规划,制约了自身的发展。(4)财务内控人员素质不高我国实行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发展迅捷,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总是不尽如人意。财务内控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内控的质量,许多从事财务方面工作的人员,还停留在传统财务管理水平,缺乏财务内控的专业知识,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强,致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软肋。

2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2.1完善信息系统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有效地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动态,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全程的监督和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完善信息系统是财务内部控制中最基本的工作,便于使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精准地收集到有关企业财务及经营管理的信息与数据,及时与相关层面进行沟通、传递、调节,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乃至企业的管理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展开。

2.2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否到位有效,与其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联,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财务专业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及网络操作能力,还需要了解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总而言之,现代化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素质、高专业技能,高综合处理事物的能力。企业应当注重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其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加强财务内控人员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只有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才能切实有效地控制企业内部财务,将企业财务风险降到可操控的范围,扩大企业经济收益。

2.3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控体制能够在企业财务内控中不断地修正及更新系统,使得企业财务内控系统更加完善。严谨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基础及最佳途径。首先,在财务内控制度内,能够有组织、有步骤地对数据进行收集、采编及整理,为不同部门的可行性方案、各种投资及生产方案的评议采纳提供数据理论基础,从而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与无效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其次,通过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能够保障企业上层决策的效率性,在制度条款的制约和监督下,责权分工明确,避免工作范畴模糊,决策混乱。再次,科学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使企业财务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比如制度下实施细则、内部的牵制制度,资金处理、财务预算的权限等,都为企业的财务运转提供了安全可行的手段及约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得以降低。最后,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在制度的监控下,财务信息的收集、记录、汇总和审核都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在防范财务风险方面,能够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4加强预算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预算控制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最有效的方式。企业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时,制定相应的预算制度,使企业的预算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对财务预算进行动态的滚动式管理。同时,在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的同时,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避免企业在财务上的资金利用的损失,以最直接的形式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5建立奖励机制及审计机构只有建立独立的奖励机制及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内控进行自我评估,责权分明,奖惩公正,才能够调动财务内控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合理的财务内控衡量标准,使企业财务内控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减少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及容易疏漏的随意性,使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具体而实效。

3结语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11篇

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够减轻施工企业按市场价格交易带来的一些相应的税收负担,从而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益。施工企业下属项目部之间可以以内部核算价格在各部门之间相互转让产品,从而减轻税收负担,将施工企业的利润转到税收负担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纳税,从而减轻整个施工企业的税负情况,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落实难,监管力度弱

在施工单位中,很多项目部都会以施工现场需要为理由强调其拥有独立的财务管理控制权,这样的做法严重缺乏全局观念,往往使企业总部对下属项目部的管理难以统一,导致各个项目部各自为政,使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项目部还往往以节约成本为依据,盲目减少一些必要的岗位设置,导致项目部内部不能有效的完成交叉任职,甚至一些不相容的岗位要由一人兼任,岗位职责混乱,内部监督形同虚设,难以使内部控制落到实处,从而对项目部以及企业带来较大隐患。另外,在项目部的管理中,项目经理权利过于集中,一些授权审批项目往往经由其一人签字即可,无人监督,使企业往往陷入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中。

(二)资金松散,使用率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施工企业为了得到一些工程项目往往要在工程款项的支付时间与支付比例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导致本单位资金陷入紧缺状况,甚至对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而施工企业大部分都是分散经营,资金比较分散且集中困难,一方面由于其下属单位过多,导致大量资金冗余在众多账户中,另一方面,由于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与建设单位的工程款到位情况很难保持一致,导致很多项目部资金短缺,施工情况步履维艰。施工单位很难对各个项目部的资金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导致单位内部资金使用率低下,施工单位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加大,使企业的整体利益收到严重影响。

(三)工程成本管理环节薄弱,财务信息披露迟缓

在施工企业中,很多项目部都存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管理模式粗放的现象,项目部在其成本核算上存在较大的误区,项目成本不准确,乱摊、乱挤成本的现象发生频繁,使工程成本不实,金额加大。同时,由于施工企业旗下各个项目部机构众多,管理比较分散,在会计核算上还很难实现统一会计核算的流程,部分项目部还存在会计核算不及时的现象,甚至为了项目部的利益编制虚假报表,这种现象往往导致施工企业难以控制其内部经营管理情况,企业很难掌握下属项目部的财务变动情况,甚至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企业整体竞争力降低,发展缓慢。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力度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使各个项目部树立全局观念,以施工单位的整体发展为核心目标,服从施工单位上级公司的统一管理,不要仅图一时方便就各自为政;其次各个项目部的岗位设置要合理,人员齐备,岗位职责要明确,不兼容的岗位不要盲目兼任,在企业内部树立起良好的监督机制,使各岗位起到互相监督与牵制的作用,为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重大项目的审批要各级领导参与讨论,不得由一人直接决定,避免决策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等不良影响及决策失误为项目部及整个施工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力度

施工企业要全面实行资金集中化管理,要控制各个项目部多头开户的现象,将各个项目部的资金集中起来,便于施工企业及时、准确的了解与把握下属项目部的资金流向,确保各个项目部的资金安全。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对下属项目部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做好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工作,施工企业可以将其他项目部的冗余资金用在暂时资金紧张的项目建设上,这样既避免闲置资金浪费又能够为有需要的项目部一解燃眉之急,达到资金的无缝链接,绝不浪费每一分钱,提高了整个施工单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降低了施工单位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力度

施工企业下属的各个项目部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对财务人员加以指导或定期培训,强化成本核算意识,明确各项费用的核算方法,避免由于认识的误区造成成本不实的现象发生,从而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加强财务信息管理,为下属项目部选择统一的财务核算软件,建立起统一的会计核算方式与流程,建立公共的财务信息平台,确保施工企业能够随时掌握下属项目部的财务情况,便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与下属项目部会计核算不及时的现象,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有效。

四、总结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12篇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金融环境的发展。而外吸将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趋势和市场情况的影响,企业从外部吸收的资金造成的很多风险是很难确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而企业内部资金是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的。因此,企业合理利用负债经营或许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2负债经营的优势分析

(1)能迅速筹到资金。通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回收周期是有一段时间的,而单靠企业内部提供的资金是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的,如果企业能迅速筹集到所需的资金,这将非常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恰好负债经营可以填补空缺。(2)企业可获得节税收益。在我国,计算所得税税基时要扣除利息的支出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利息都计入当期成本在税前扣除,这样企业缴纳的所得税额就相应的减少了。(3)减少通货膨胀损失。一般情况下,负债到期才能还本付息,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那么将会造成企业原有负债额的实际购买力降低,企业按下降后的数额还本付息,这样就将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了债权人。

3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

3.1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

(1)合理负债规模的理论数据。企业负债规模大小通常由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共同决定。负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资本利润率就越高。对所有者而言,喜欢这种结构是因为企业不用自身的资金经营就能增加收益。但对债权人来讲,这种结构是存在巨大风险的,债权人会及时收回贷款降低风险。对于多数企业,大都认为资产负债率在30%以下是比较安全的,40%左右是相对合适的,超过50%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债权人也将不再增加贷款。(2)合理安排负债规模应考虑的因素。首先必须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常用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①流动比率,一般标准为2∶1。②速动比率,一般标准为1∶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也是越高越好,表明可以减小积压存货的成本。其次应该考虑:销售收入的情况。销售收入同比减少的企业,其负债规模要相应地减小些。经济周期波动情况。在经济市场利好时期,应合理安排负债规模,促使企业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情况。不同的行业其负债比例也是不同的。如商品流通企业,其变现能力强,因此其负债比例可以相对高些;而那些变现能力弱的企业,负债水平显然应该相对低些。

3.2确定合理的债务结构

(1)债务期限结构。在企业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怎样安排合理的负债结构,则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销售收入。如果企业销售收入长期趋于降低,内部资金无法满足发展需求,需要借入短期债务这样一来会承担大的风险。反之,能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现金流,提高偿债能力。资产结构。长期资产比重较小的企业应尽多利用短期负债筹集资金;反之,则可以多利用长期负债进行筹资而少利用流动负债。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对企业负债结构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由于可以利用发行债券等低成本的方式进行筹资因此规模大的企业其流动负债较少。利率状况。当长期负债的利率和短期负债的利率相差较大时,企业考虑到资金成本问题,会较多地利用短期负债。反之,企业会优先选择长期负债。(2)债务种类结构。在资本市场未放开之前,企业只能向银行借款。目前,企业的筹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进行多渠道筹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向银行借款、或发行股票、或租赁筹资,还可以引进外资。

3.3加强企业管理

企业在成功筹资后最重要的就是对资金的高效利用。这就要求:为了提高资金周转率,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该选择投资成本低、回本快、利润高的项目。筹集资金时,也应以企业自身需求为依据,负债规模过大会增加资金成本,加大财务风险;反之,使企业加大经营机会成本,影响企业发展和壮大。企业管理还应在产品结构、生产质量、生产成本控制、内部控制等方面做好目标规划,实现企业管理最佳模式,提高资金利用率。

3.4树立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13篇

1.1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等制度方面的问题在财务方面的反馈现象,与经营风险联系密切,企业通过创新产品类型并扩张销售渠道来降低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财务风险不可避免、无法消除且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为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不断提高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并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1.2财务风险的特征

由以上财务风险的定义分析,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2.1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往往是随机出现的,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风险以及何时发生财务风险,通常很难预测,发生财务风险的结果也具有潜在性,此外,不同影响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1.2.2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

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市场背景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企业只要存在,则财务风险无从避免,其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发生变化,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经济活动中,在资产管理、纳税、会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存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2.3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具有复杂性

财务风险是个变量,会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财务风险能综合展现企业投资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各个方面,但财务风险不等于财务危机,这是因为,风险和收益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也就是说,财务风险往往伴随着财务收益,而财务危机必定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讲具有复杂性,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特征并加以利用。

2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2.1税收政策

国家税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税收负担问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到,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纳税产业。对中国烟草行业税收影响最大的税种主要是消费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如果增加烟草产品的税负,可能带来烟草行业整体税收收入的下降,进而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性,如何制定烟草税收额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2利率政策

金融市场中,利率政策是影响企业筹资成本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存在负债,那么国家利率调整必将导致企业利息负担的变动,如果负债利率上调至一定水平,达到或超过企业投资报酬率,企业将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负债越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

2.3市场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市场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使得烟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意味着竞争,意味着企业增加了成长发展机会;市场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增加了经营管理风险。烟草行业有行业特殊性,当前烟草市场秩序尚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现象,烟草企业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切实寻找加强经营风险管理的途径,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及投资环境。

3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各企业已将财务风险评价列为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但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现状仍不容乐观。

3.1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无法适应企业经营环境

我国财务评价体系起步较晚,所能参考的国外的模型很少,当前主要还是采用财务比率综合评价体系,这些财务比率的计算必须依据历史数据,对日益更新的信息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反映,和企业经营环境脱节。

3.2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企业常用的风险评价模式主要针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选择数据,而这些报表有可能被企业粉饰,如果企业不考虑非会计信息,可能导致指标数据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去甚远的情形。例如,企业运用流动比率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尽管流动资产比例较高,如部分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差、质量较差,仍不能有效保证企业短期负债的偿还能力。

3.3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难以针对不同行业特征

我国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主要采用通用的评价体系,尚无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征选取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这种现状使得企业风险评价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风险评价的作用。

4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对策

在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

4.1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环境,借鉴先进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如多元线性评价模型、动态神经网络分析模型等,找出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计算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测算财务风险发生的范围,综合评价财务风险。

4.2引入非财务指标,完善当前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弥补仅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计算历史指标的缺陷,企业财务人员应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引入非财务指标,不断完善风险评价体系。比如,人力资源指标、创新发展能力指标等。

4.3各行业按照行业特征,制定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

为增强各行业财务指标的可比性,有必要按照不同行业特征,选择不同的财务评价指标,制定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即便是相同的财务指标,其标准值的制定也必须充分考虑行业因素,例如,房地产企业通常流动资产比例高,则流动比率高;制造业等行业的流动比率会降低。

5结语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14篇

「正文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在“地方债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担忧说:“中国地方政府所负债务的种类之多,负担之重,已超出一般人想象,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尽管中国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中,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事实上,中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举债度日或负债“经营”,而且,规模呈加速上升趋势,层级越低的地方政府负债的相对规模也越大。更大的问题还在于,由于法律的明文禁止,地方政府在举债时大多巧借名目,隐蔽性强,透明度差,造成巨额的隐性债务,而隐性债务实际上比显性债务更加危险,也更难以监管和控制。

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一般由三方面组成:地方政府承借或担保的直接债务;地方政府授意投融资公司等中间机构向金融机构借款,予以风险承诺指名贷款;由地方国有企业等举债,并承担偿还责任的间接债务。除金融机构债务之外,还包括拖欠的教师工资、国有企业改制安置补偿费、挪用的社会保障基金等等社会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防范和解决,主要可通过以下几方面:

一、在层面上,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事权划分财权

地方巨额财政负债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地方与中央的事权、财权不对等,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公共事务,相对于正常的财政收入来说入不敷出。因此,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首先要在层面上,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事权划分财权。对于一些应由国家来承担的公共事务,中央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并保证相应的财政供给,而不应在向上集中财权的同时下方事权,让地方自行筹措资金,最为典型的就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据调查,现阶段中国财政收入中中央与地方的比例为55:45,而支出的比例为30:70,其中公共服务支出的比例为46:54.

当前,中国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公共事权和财权尚未法律化,仅有一些国务院制定的“决定”、“条例”等行政法规,包括影响巨大的分税制改革,都是在国务院的主导下进行的。今后,对中央与地方的公共事务和公共财政的各自权限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中央与地方在行使公共事权和财权方面有法可依。

二、允许一定条件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由于地方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只好暗中通过各种非正规的渠道大量举债。对于地方政府这种被逼无奈的选择,中央其实一直都是清楚的,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现在,地方债务的累积已经到了不得不加以正视和解决的地步了。既然地方借债不可避免,与其让其暗中肆意发展,缺乏监控,不如采用正规的、与国际接轨的发债形式使地方债务显性化,允许一定条件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给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合法的融资渠道,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公开、规范的发行方式也有利于监管,防范财政风险的发生。

这就要求修改《预算法》及现行的其他相关法律,使地方政府发债合法化。同时,建立严格的地方财政风险控制体系及财政风险预警机制,需要组织大规模债务登记调查,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开展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等一系列相应配套制度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分税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抽走了税收的大头,留给地方的多是一些税源分散、税额小、征收成本高的“鸡肋”,税收收入根本无法满足地方财政支出的需要。因此,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开征一些地方税,对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财政收支法和财政管理法,严格规范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

目前,地方财政面临支出刚性增长的压力,预算软约束现象比较普遍。现有的财政收支法和财政管理法,不仅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漏洞百出,而且,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政府公共财政所提出的要求,现有《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要作到财政收支平衡、不准出现赤字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亟待立法观念的改革和理发技术的提高。

具体来说,一是要硬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严肃性。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财政预算一经人代会批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增加和调整,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防止随意增加减收增支的口子;同时大力压缩预算暂付,增强预算执行的稳定性。二是重新界定和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坚持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需要,压缩一般性支出需求。杜绝赤字预算,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不为搞建设而给个人部分留下缺口,不允许乱上项目。各级财政要将超收财力优先用于弥补赤字,积极消化存量,同时严格控制增量。三是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五、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越是贫困的地区,政府负债越多,毕竟,政府的收入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是成正相关的。因此,就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而言,还必须完善和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经济不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地方政府最低服务水准的实现,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

财务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15篇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因此产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这里的筹资通常是指举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可界定为企业因举债利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连带财务风险、外汇风险和资本营运风险等形式。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出现了变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出现一些新变化。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筹资、投资风险增大

加入WTO以后,金融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大,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也进一步规范。我国金融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信誉、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才能获得资金,并且金融机构执行到期还债的弹性也会减少,而制度执行的刚性会增加,这样就增大了企业的筹资风险。此外,国内诸多产品的投资报酬率下降、投入资金回收期增长,投资的风险增加。

(二)外汇风险进一步加大

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享受更多国家的最惠国待遇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加复杂的不利因素。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更多币种、更大量的外汇结算业务,这样就会增加外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同时,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正在进入,我国企业有了更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这无疑会加强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增加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资本营运和管理风险加大

国内企业,特别是在某些行业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将和国外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争夺上短兵相接,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实施外部扩张的最好方式就是采取兼并、收购、重组的方式。国内许多企业由于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过高,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会处于困境。企业既要筹划实施并购,也要忙于并购,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资本营运风险。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投资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能力低下的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就必定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到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有,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直接相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应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具体来说,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二)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

规避财务风险的技巧、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结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准确的财务预测,能使企业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的资金量,在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程度的基础上,安排企业生产的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预测还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反映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控,信息反馈,及时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手段,把不确定性事件带给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