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

高中生英语论文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语教师学校学生师生关系

在现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间的交流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加之我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站在新世纪的舞台上,任何人都无法否定这样一个事实: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英语;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英语;人类的生存需要英语;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就需要英语。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国家不仅需要很多高级人才,更需要大量有文化、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熟悉业务的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这一切都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语言,所谓掌握就是指学生能够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是,要使用英语交流时能应用自如、能说会道并非朝夕之事。实践中,很多人往往感到掌握英语很难,“哑巴英语”大有人在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状况的低下更令人担忧,他们既不能开口说,又无法听懂英语,更不要谈用英语进行口语会话或者交际。语言学家佛伦奇(French)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口头语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交际语言教学流派也认为,语言即交际。坎德林认为外语学习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活动,活动中学习者处于协商过程当中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与他人分享和优化知识,去学习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内容。由此可见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摆在我们中学英语教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如何既完成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他们提高口语水平呢?

一、农村中学英语口语的现状

(一):教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一个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行教育的现代化。对基础教育来说,近期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即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扎扎实实地提高国民素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师,而一方面,我国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在国内土生土长的,所讲的英语既不地道又不加之知识标准,没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者对话;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课堂教学程序应逐渐摆脱有意识的、分析性的学习语言结构的倾向,而朝着交际情景发展,教师要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教师是指导者,是咨询者,是顾问。这些都无法使他们能够胜任课堂交际活动的顾问和组织者的角色。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许多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又无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那些干扰交际的背景知识及文化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严重,只能机械地将教学模式定为“刺激————反应”或“读单词——讲规则——教语法”的句型操练,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这些几乎完全排除了文化因素的任何考虑,抹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教学的共同弱点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读”、“用汉语教英语”的传统模式机械地进行教学。学生的种种片面认识和部分教师的简单教育教学方法,使农村中学生英语教学出现了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难度很大。

(二):学校

目前,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在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基础、学校管理水平、经济待遇等各方面都可谓天差地别。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学校的经费虽有投入但无异于杯水车薪,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破旧、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学校日常办公经费用仅靠收取学生杂费维持举步维艰,教职工福利待遇经济收入和城市中学或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之大令人汗颜。前几年农村教师工资长期被拖欠、随意克扣极大地影响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农村英语教师大量流失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想方设法调入城市中学或改行,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资源的青黄不接。农村中学平均每班有50多学生,且来自程度不齐的各村完小,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很多小学由于没有英语教师,英语课无法开设,即使有开设,师资和教学质量也无从保障。进入中学后,差异更大。

(三):学生和社会

1.家庭因素

农村中学生不同于城市的中学生,在经济、文化、意识、学习动机、自信心、知识面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父母接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英盲,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的文化气氛不好。许多年轻的父母整日沉溺在麻将或牌桌上,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父母为了生存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难得有时间和孩子相处,孩子成了留守一族,教育孩子的重担落在了祖父母或亲戚家中;这些家长根本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更谈不上给孩子进行英语口语会话的空间和环境,还有很多农村家庭还没有脱离贫困线,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这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在家形孤影单,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监督,久而久之,学生就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任自己随大流。近年城市大部分家长给孩子请家教,但在农村中学就算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又有几个给孩子请家教呢?不可否认在农村缺有学习好的孩子,不参加辅导照样能学得轻松、学得好,原因是这些孩子学习自觉性强。但这是从小养成的喜欢看书,勤于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农村中学的“尖子生”尤其突出,引人注意,但这毕竟少之又少。

2.个人与社会因素

纵观现代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和八十年代中学生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八十年代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很明确“考上大学”是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和选择,虽然走出农村的只是百万农村中学生中极少的一部分,但95%以上的农村中学生都朝着这一梦想刻苦学习,全力拼争。经过九十年代的教育体制改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大为改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高等学校的扩招,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的日益增长的受高等教育权力与高校招生的矛盾,加上一大批民办高校的兴起,使70%以上的学生上大学不再成为难事,这种现象反映在现在的中学生身上,升学压力减小了,学习动机、目的不明了,加上农村部分目光短浅,认为学好英语没有多大用处,让孩子早早出门打工,这对同龄的上学孩子不无影响。进入新世纪后,各种中等学校借助各种媒体展开声势浩大的招生竞争,以及高中生手持录取通知书,困守“苹果园”现象都使中学生本已模糊的学习目的,更加缺乏指向性格。再分析学生本身因素,除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机不清外,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意志不坚定,性格孤僻,不和老师、同学交流,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树立乐教、勤教,敬业奉献的思想

这是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教育界专家认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

1、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等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但不少地方仍存在着旧账未了新账又添的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直接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因素。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强化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建立新型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除学历补偿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

(二)、树立教学新理念、改革原有教学模式

1、改变教师传统地位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一切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成功地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如耐心、幽默、亲和力等,而且要明确他与学生各自在课堂的作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学生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现代教学专家认为,教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因为教师需要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应是学生,学生应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其次,要作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示范者、引导者、激发者、促进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和组织能力。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应博文强识,具有发达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正常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另外还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了解所教学生的能力,对所教学科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并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不正确、不恰当的语音、语调、语速和句法结构都是学生“理解”的障碍。例如,教师不自觉的“吞音”、“加音”或用其它的音来代替正确的发音,或者不恰当地使用重音、节奏、语调、句法之间的连接,以及运用不正确的句法结构,甚至不断地重复、更正自己和重新组织语句,都会干扰学生的理解、模仿和接受。例如:whatdo…中的[t]音刻意地丢掉,就造成了丢音的错误而至口齿不清。受中国声调的影响,sorry说成骚锐,goodevening变成鼓的衣屋宁,myname成了买内(二声)。由于本身的口音不地道、标准,因此教学生“吞音、不发音、失去爆破”等机械规则后,学生弄巧成拙,随意丢音,造成口齿不清。

2、端正英语教、学的思想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听说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有声的,声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必须首先从听说开始。听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英语学习的成败。但是,英语又是升学考试中的一门主科。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便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好英语,积极应试则成了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努力目标。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培养;强调书面的练习而轻视口语的训练。所以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也不足为奇。因此,教师应努力走出为应试而学习英语的误区,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思想,自觉地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和学生一起讨论英语尤其是口语在日常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学好英语并不是因为对考试重要,而且因为对他们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3、融洽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困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多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民主、宽松、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积极地采取情感教学原则,在包容口语错误的环境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负荷,让学生轻轻松松、毫无顾忌地说英语,逐渐由“要我说”的被动状态达到“我要说”的自觉状态。

(三)加大语言输入量和实践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是交际工具,说是传达交流信息的手段。克拉森的语言输入假设认为,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理解信息,即接受“能理解的语言材料”。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教学手段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英语教学的趋势,又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先抓口语,使之成为教学手段,早日占领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通过口语学习英语,是学习地道英语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可靠保证。学会了口语,有利于学习朗读,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1、利用视听材料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口语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教师在给予学生最优化的“输入”之后,要积极鼓励“输出”。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通过向学生输入视听材料,让学生记下重点,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整理笔记,把听到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然后再发给学生书面材料,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修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技能的综合训练。

2、口头报告

学生经过准备在课堂上作报告也是一个方法。学生可以从报刊杂志选材或是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话题,如值日报告等,然后由学生进行评价表现。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让学生以自由发言、“伙伴谈话法”的方式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或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或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谈谈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3、角色扮演

在教室创设模拟情景,不仅灵活地将各种语言技能综合起来,而且能在整个活动中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真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朗读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两部分,一半为A,一半为B,练习完一遍后交换角色,A变成B,B变成A,再练习一遍,要求学生边说边看对方,注意面部表情和动作。或指定两位学生朗读或表演对话(OpenPairs),示范小组表演后,其余的学生也进行两两对话(ClosePairs)。

4、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钻研精神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扩大知识面,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并精心设计导入语(问题导入式、实际导入式、情感导入式、背景契领式等)和课堂用语。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自信的性格,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伙伴谈话法”的方式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或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或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谈谈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谜语、游戏、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此外,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和鼓励以及学校、社会对学生成绩的正确态度都能减少、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1错误的表现形式

1)主谓不一致。由于汉语当中主谓之间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因而写作时时常被学生所忽略。如:例1:Whathesaysmakeusupset.例2:Doingexercisedogoodtoourbody.例3:Tomaswellastwoofhisclassmateswereinvitedtotheparty.例1中,whathesays作的是该句的主语,并且应该视为单数,因此谓语make应改为单数形式makes。例2中是现在分词短语作主语,谓语动词也应改为does。例3中真正的主语是Tom,这里运用了英语当中的就远原则,因此were应改为was.

2)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混用。汉语当中是没有对动词的个数有所限制的,但是英语句中要求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若有多余的动词出现时,需要将其转化为非谓语动词。例4:Thereare61studentsstudyinourclass.(study应改为studying)例5:Doexercisesisgoodtoourhealth.(Do改为Doing)例6:Theboystandsthereismybrother.(stands改为standing)3)动词时态和语态误用。汉语中的时态一般是通过一些词语来表现时态变化,英语中则是通过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来展现的。例7:Ihavefinishedthisbooklastweek.例8:IwaslearningFrenchsincelastyear.例9:Heorderedthatthebooksshouldprintatonce.例10:Greatchangeshavebeentakenplaceinourprovinceinrecentyears.例7中有明显的表示过去的时间词,因而要把havefinished改为finished.例8中sincelastyear则是表示现在完成时的时间词,因而该用havebeenlearning.例9中从句的主语为thebooks,与谓语动词印刷之间是动宾关系,所以需用被动表达,改为shouldbeprinted.例10中takeplace是一个不及物动词短语,无被动语态,所以应改为havetakenplace.

2错误的原因分析

1)母语迁移。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的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影响”(Ellis,1997:51)。而母语迁移又包括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如果这种影响对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于晓芳,2005:104)则称之为正迁移,负迁移即“母语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于晓芳,2005:104)。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进行英文写作,就会出现很多主谓不一致的错误。长期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也会逐渐地产生焦虑、紧张和抵触等消极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语法错位。Tan(2005)认为每一位学习者无论是在写作上,还是口语方面要想让自己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对方进行有效交流,就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很多学生对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知识的缺失,致使写出来的句子要么缺谓语,要么就是双谓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清楚掌握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正确用法。

3)环境缺失。王磊(2005)认为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是学习者动词错误的主要原因。不管学哪种语言,我们都要用来交流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并让形成语言习惯。然而在缺少语境的境况下,学生就只能是想象,运用起来也是生搬硬套,达不到真实环境下的语言交流的效果。于此同时,动词的时态语态变化也容易被忽略掉。

3应对策略

1)及时加强引导。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文章也会出现很多的中文式英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保持宽容和客观的态度。对学生错误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相反,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好句并及时进行鼓励,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而这种热情的良性发展,不仅会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还会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其获得优异成绩积极的因素。对于作文中句子的错误,教师也要及时的提出并予以纠正,提升正确率。

2)巩固语法知识。在英文句子当中,谓语动词极其重要。动词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还有时态语态的变化形式;固定短语搭配用法等方面的要求,因而动词出错的频率也特别的高。针对这些情况,首先,教师应该尽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到知识。其次,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把语法知识融入到比较典型的句中,让学习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归纳出语法点。这样既让语法点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在实际运用中也能减少或避免错误。

3)拓展阅读范围。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只有保证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在写作当中才能较好的输出。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扩大词汇量。除了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时,教师要积极予以学生学法指导,并提示好句、好文要求学生适当记忆,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一、在外语教学中有的学生听力差,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来自学生,即学生不重视听,很少花时间去练习。其二来自教师,只重视外语知识(语音、语法、……

二、在学生听力理解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语言问题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因为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具体问题有:语音障碍。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特别是对同音异义词难以辨别。英美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有差异,在语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所以平时训练时就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向大纲要求过渡。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大小,掌握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听力理解。

(二)文化背景知识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搞好听力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同时,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这方面知识贫乏,就会影响听力。文化背景可分为两大类: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主要包括社会文化习惯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交际用语和词汇,比如姓名(Name)、打招呼(Greeting)、感谢语(Thanking)、告别(Farewell)等,中西方表达不尽相同。

(三)母语干扰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以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四)听力习惯问题

听力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

(五)心理因素的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另外,外部环境也有影响,如在教室、语音室与户外听的效果不一样。

(六)逻辑思维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听材料内容的联想、判断、记忆、分析、综合等的协同工作过程。听者对所听材料做出的反应快慢及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所听材料的储存记忆。这样就需要听者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等能力把材料中有意义的信息进行长时或短时储存。

三、训练学生听力的策略

(一)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

首先要把好语音关。音标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其次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最后要鼓励学生多记忆单词。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好是根据拼读规则来记忆。

(二)创设情景,营造生动活泼的听力氛围

教师可利用丰富的表情,必要的态势语,帮助学生去理解。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常进行视听结合的训练

把眼看和耳听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听英语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耳听意会。高中英语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图示。在每单元对话教学中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加强英语课堂听力教学力度

尽量用英语授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语言组织教学,可适当运用母语。

让学生多做如下练习:听音表演,教师播放录音或范读听力内容,学生根据相应信息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听音跟读,教师在播放听力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并反复练习。听音回答,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提出若干道相关问题,然后放音,听一、二遍之后要求学生在听清的基础上做出回答。听音听写,第一步是听录音或教师朗读材料,学生只是听,不写;第二步教师按照意群朗读一遍,学生跟写;第三步是教师朗读第三遍,使用正常的语速,学生检查听写。听音复述,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转述。这是一种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比较适用于高中学生。听音讨论,当学生通过两次对文章的感知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然后再分组讨论答案。通过讨论,可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达成共识。如遇争论不一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再听有关材料的相关内容,直到听懂为止。

(五)开辟课外练习听力的天地

听对话、课文原声录音磁带。

听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相互比较,找出差距。

定时收看电视英语小节目,于情景中培养听力。

成立校园广播站,用英语播放学生熟悉的东西,好人好事,生活故事,校外见闻,力求短小精悍,浅显易懂。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激发;培养;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兴趣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studentshowtolearnEnglishwellandmakestudentsInterestedInIt”,而不仅是“teachstudentsEnglish”。我认为: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面就来谈一谈笔者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我的观点是,一个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除了有很好的敬业精神外,那就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你,甚至欣赏你,你的一言一行都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中学英语教师尤其需要牢牢把握这一规律。

11塑造优秀的讲台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永久魅力。特别是对于新的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初次接触,更是一次严峻考验,以是一次拉近学生距离的好机会。因为英语作为中学课程中一门相对于学生“司空见惯”的语数等课程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外语”必然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神秘、向往、激动、无助、恐惧、自卑等心理压力,并强列渴望从任课老师的形象和言行中寻找答案和心理平衡。如果教师能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不但能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自卑等负心理效应,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正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反之就会为建立师生关系黯然失色,同时会助长各种负心理效应迅速漫延,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一系列麻烦。

1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正直无私的品德及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们打成片,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做知心朋友,使学生认识到老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使他们更快更好掌握英语这门未来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差生普遍较为单纯,思想上的共识,必然强化师生之间的相互兴趣与信任,从而比较容易形成学生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主动的双向配合教学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这虽然有点“功夫在教外”的味道,从教学实践出发,这一点是至关重要,我经常在学生就餐时,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中学英语教学乃至一切中学课程教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前提。

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普遍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跟教师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运用学生喜欢的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简笔画及模型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激励兴趣,寓教于乐。如BookII上册第七单元,我采用先听录音,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高兴,也真正地学到一点东西。这种东西是在不知学觉中学到的。因此我们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教材的课本里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彩图,图文并茂,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法”、“表演法”、“竞赛法”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BookII第19课,我采用“表演法”教对话。首先将对话中的人物角色分配给学生,准备几分钟后再表演,让他们把自己体会到的动作、表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样一节课下来,这课的重点、难点、语法点及词组就记牢了。在教材中出现了一些国内外著名风景名胜时,我就上网查询,找来这些风景名胜的图片和详细介绍,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英语“意犹未尽”。同时,注重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如: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北京警察和出租汽车司机必须要拿英语合格证、想当志愿者也必须基本英语会话过关等等。

2.2注重语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地学生在发音中常犯的错误,要反复纠正。同时,要注重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感,告诉学生何处停顿,何处重读,何处用升调,何处用降调。例如在不同的词汇表示相同的意义时,比方Hermannerwasunwelcomingifnotdownrightrude.以及Hermannerwasunwelcomingnottosaydownrightrude.笔者就分别在ifnot和nottosay处标上重音,告诉学生这两句话的重点是不同词汇表达的相同意义。然后又在相应的词汇下标上重音,学生们也就明白了此时句子的重点。通过讲解,学生懂得了不同的句子重音有不同的语感,也就显示了说话者的不同语言心理。同样,语调的不同,重音的移动,也体现了说话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经过训练,学生们以后的朗读中也就注重了正确使用语言、语调和重读,弱读及升降调,这样学生朗读起来就绘声绘色、津津有味,学习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2.3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利用下课前的五、六分钟检查当堂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这个时候,学生们都期待着得到老师的好评,期待着老师对自己的肯定。所以,他们都很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后的愉悦,保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护了学生的求知内驱力。而对于后进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是首先在课前给他们留些预习作业,告诉他们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要怕出错,同时尽量让他们回答浅易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是,我及时表扬他们,并多给他们操练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只要我们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的大门,使他们不仅站在门外好奇的窥探,而且急于进去看个究竟,让我们早一点把这把钥匙交在他们手里吧!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善循.快乐学习法,商务印书馆,2002.

[4]李维.学习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大中专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应采取以下几种有效方法:注重课堂口语教学;开设第二课堂搞好份语教学;训练大中专学生提高口语技巧。

长期以来,我国大中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差,尤其是口语能力更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哑吧英语现象带有普遍性,提高口语教学水平,解决哑吧英语变为流利英语问题已经在我们这些从事大中专公共英语课教师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大中专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口语教改的重要作用教学大纲要求与哑吧英语现实的矛盾。教学大纲要求大中专学生能就教学内容和一般听力教材进行问答和讨论,能就一般的社会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讨论和发言,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然而目前大中专学生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口语水平极低,学7年左右英语,用英语表达很差,呈现哑吧英语的局面,能看,能读,不能说。一个班级仅有一至二人能用英语简单表达,绝大多数不能表达。导致这种局面一是目前英语口语课程开设的课时少,有的学校基本不开,但更主要原因是过时陈旧的英语教学方法,重阅读,语法,轻实际表达,至于口语训练几乎没有,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口语课是迅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达到大纲要求的有效途径。

社会对英语口语人才大量需要与英语口语教学水平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矛盾。社会大量需要英语口语人材。求职要求口语人才。三资企业,国内企业,政府和社会公共事业单位随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对英语口语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双向选择,在求职中英语口语水平决定求职人员工作位置高低,收人水平的高低,决定毕业生的前途命运。工作中需要口语,在外商谈判,参加国际学术活动需要口语。国际经贸文化交往越来越需要口语人才,尤其中国即将加人WTO,大量需要外向型英语口语人才。继续求学的需要。大中专毕业生继续求学拿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必须具备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出国留学,进修更需要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文化生活的需要。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今后对大中专学生参加英语沙龙,欣赏英美电影,小说,二网,欣赏体育比赛提高生活质量是重要的条件。然而目前由于过时的教学方法,英语口语教学极端落后,培训英语口语人才质量不高,数量少,不能满足社会大量需要。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养。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重视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还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较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将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训练上。结果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语境,常会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识而犯错误,轻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重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林意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里所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叮、译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即能够了解母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王永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萍认为,加大英美文化教学力度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唐美莲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英美文化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具备一定英美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晓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舍茹阐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如专题介绍法,讨论法,媒介视听法,自主阅读法等。

这些努力都对文化教学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轻视文化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妒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中国古时代,人们把龙( dragon)和凤(phoenix )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书本知识的获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同样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培育英语语言环境的沃土。向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英语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是最杰出的代表,许多出自《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成语和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如“wise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地智慧过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参孙一样力气大)等。它们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英语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如cyberspace(网络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价格听证会)等,它们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读者阅读时可以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四)加深材料理解,提高听力水平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英语听力 中高职生 文化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英语听力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英语听力教学方面还相对薄弱,效果不太好,学生的听力水平亟待提高。我院中高职生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听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措施,期望对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1 制约听力提高的因素 

1.1 忽视听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听说能力严重低于读写能力,很多人都是“哑巴英语”,与外界沟通的听说能力极差。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听的过程是捕捉、理解信息的过程,是听者运用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对语言信息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而我院的学生听力方面极其薄弱,中高职学生词汇量少、基础差,再加上中学时基本上没有听力课,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几乎不具备听英语的能力,以致英语四六级的过级率极其低。 

1.2 听力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听力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听力技巧。中高职学生一方面反应课堂枯燥无趣,类似于填鸭式的应试教学,另一方面本身基础就薄弱,最后甚至有时学生对听力课有了逆反情绪,这在学习中成了最大的绊脚石。因此,教学中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加强趣味性教授,便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听力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文化差异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1)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很多词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实际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思维广度、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不了解中西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就会造成语言理解上乃至行为上的障碍,这一点在听力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和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习惯。例如:英语中有很多类似的词,如:chicken-hearted(比喻缺乏勇气的,胆小的人)并非“鸡心”;“lucky dog”(幸运儿)而非幸运的狗。 

(2)对话在英语听力材料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在对话方面,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使人们在话题的选择、问候方式、道别方式、称呼语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对话看似简单,却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许多层面。如果学生不注意这些方面的差异就会使他们在遇到这些听力材料理解时作出错误的回答或选择。比如:中西方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就反映着不问的文化背景。我们中国人见面喜欢说:“吃饭了吗?”“您这是去哪儿呀?”等等;西方人则通常把谈论天气作为问候的方式,这也反映了他们比较尊重个人隐私,不愿意与关系一般的人谈论这方面的问题。 

 

3 提高中高职生英语听力的途径 

(1)日常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把课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激发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提高对学习和生活的认识;注重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为学生的听力理解提供知识经验的准备。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西方公共场所的女士优先的优雅风范;西方倡导的个人奋斗、自强独立的价值观;中西方对赞同和否定的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思维方式等。

(2)鼓励中高职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并利用电脑等手段增长文化知识。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看涉及外国生活的影视内容,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进行知识经验的积累。 

(3)了解风俗习惯的不同,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流传下来的,因此,许多节日无不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中心。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不可理解的。西方的节日就不同了,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参与性、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比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莫不如此。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正好相反。因此,了解西方的节日对于更好的理解会话有很大的帮助。 

(4)结合英语影视片,英语影

视片是对语言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示。它通过视、听两种途径将国外的风土人情,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环境、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示出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文化认知,也可以培养中高职学生边观看边学习异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中高职生听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而在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听力课堂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水平。相信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辅以合理的教学手段,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断的提高我院中高职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胡文仲.英语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黄国营.英语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4] 张若兰.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5] 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2(2). 

[6] 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j].现代英语,1996(2). 

[7] 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听力 中高职生 文化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英语听力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英语听力教学方面还相对薄弱,效果不太好,学生的听力水平亟待提高。我院中高职生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听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措施,期望对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1 制约听力提高的因素 

1.1 忽视听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听说能力严重低于读写能力,很多人都是“哑巴英语”,与外界沟通的听说能力极差。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听的过程是捕捉、理解信息的过程,是听者运用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对语言信息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而我院的学生听力方面极其薄弱,中高职学生词汇量少、基础差,再加上中学时基本上没有听力课,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几乎不具备听英语的能力,以致英语四六级的过级率极其低。 

1.2 听力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听力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听力技巧。中高职学生一方面反应课堂枯燥无趣,类似于填鸭式的应试教学,另一方面本身基础就薄弱,最后甚至有时学生对听力课有了逆反情绪,这在学习中成了最大的绊脚石。因此,教学中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加强趣味性教授,便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听力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文化差异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1)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很多词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实际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思维广度、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不了解中西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就会造成语言理解上乃至行为上的障碍,这一点在听力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和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习惯。例如:英语中有很多类似的词,如:chicken-hearted(比喻缺乏勇气的,胆小的人)并非“鸡心”;“lucky dog”(幸运儿)而非幸运的狗。 

(2)对话在英语听力材料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在对话方面,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使人们在话题的选择、问候方式、道别方式、称呼语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对话看似简单,却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许多层面。如果学生不注意这些方面的差异就会使他们在遇到这些听力材料理解时作出错误的回答或选择。比如:中西方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就反映着不问的文化背景。我们中国人见面喜欢说:“吃饭了吗?”“您这是去哪儿呀?”等等;西方人则通常把谈论天气作为问候的方式,这也反映了他们比较尊重个人隐私,不愿意与关系一般的人谈论这方面的问题。 

 

3 提高中高职生英语听力的途径 

(1)日常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把课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激发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提高对学习和生活的认识;注重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为学生的听力理解提供知识经验的准备。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西方公共场所的女士优先的优雅风范;西方倡导的个人奋斗、自强独立的价值观;中西方对赞同和否定的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思维方式等。

(2)鼓励中高职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并利用电脑等手段增长文化知识。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看涉及外国生活的影视内容,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进行知识经验的积累。 

(3)了解风俗习惯的不同,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流传下来的,因此,许多节日无不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中心。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不可理解的。西方的节日就不同了,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参与性、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比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莫不如此。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正好相反。因此,了解西方的节日对于更好的理解会话有很大的帮助。 

(4)结合英语影视片,英语影

[1] [2] 

视片是对语言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示。它通过视、听两种途径将国外的风土人情,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环境、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示出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文化认知,也可以培养中高职学生边观看边学习异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中高职生听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而在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听力课堂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水平。相信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辅以合理的教学手段,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断的提高我院中高职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社会文化能力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且相互渗透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的总和。在教学中,我们常把文化分为两个层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通常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更直接地影响跨文化交际和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对文化所包含的这两个层面的熟悉、掌握、运用程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社会文化能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愈益迫切。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但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1)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阅读、听说能力也比较差。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2)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是原来中专学校或中学里过来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事倍功半。(3)在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文化渗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相结合。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1]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1)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3)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进行涉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应用能力不但泛指应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应用能力是社会文化能力的基础,社会文化能力则是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的。

实际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都可以进行,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也不能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英语教学“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行为”(Crane,1981),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

其次,教学模式也要作实质性的改革,具体描述如下:

以大纲为依据外语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予以取舍,而必须按大纲要求去做。要在仔细研究大纲,研究学习主体的入学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个性差异等的基础上准确施教。立足本校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商定每一单元文化导入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日常教学中适时融入介绍、告别、聚会、访问等文化因素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课程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既可以请外籍教师开设口语课、语言文化系列知识讲座,也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尝试开设一些辅修课,如“文化与交际”、“涉外礼仪”、“外企文化”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领悟力和接受程度。另外,教材不合适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选择富含英美人实际交际中的“真实语料”的教材,在方便教师教语言的同时又能结合文化内涵展开教学活动。当然,教材内容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其中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觉得“易学”和“好用”。另外,高职外语教学中读、写、译的学习重点应是涉外应用文,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在着眼于典型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跨文化交际 对策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并不是简单的不同文化的交流,这其中涵盖了很多要求,所以跨文化交际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同文化下的民族所有的民族特色、民族信仰、民族习惯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种各民族文化的语言和和交际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字,图画和语言,到其中重要的和最能体现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语言涉及到日常生活,是非常形象的文化符号,也可以说在进行语言学习过程中,其实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首先要借助的也是不同民族的语言,从而来进行进一步的民族文化学习。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首先要摆正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心态,保持着尊重与虚心的态度进行文化交际,对于文化一定要怀有求同存异的态度。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民族中的习俗要做到尊重,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的民族,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一定要重视他们的民族信仰,避免由于不了解他们的文化信仰而导致的交际矛盾。

二、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培养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在我国对英语教育正在逐渐进行改革,由以往理论知识的考核逐渐的转向为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但这样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的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质量的检测还是依靠学生英语A,B级的通过率,这样的要求虽然可以起到对学生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将教育重点放在与英语A,B级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力度,使得很多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现状也制约了英语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学生缺少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环境。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学生进行的英语教育的学习也多是能够运用到职业需要的英语,这样的实用英语可以直接和国外的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但这样的英语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除了基本的民族语言和习俗的学习,更需要有机会去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人进行直接沟通。但现在的高职院校所能给学生提供的环境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缺少机会去进入外资企业进行实习去强化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的情况则限制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长期发展力。

3.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门曾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做过一份调查报告,但这样的调查显示出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却非常不容乐观。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原则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简单的进行改革,一定的原则将会让学生更好的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创新教学观念,合理的设置课堂内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当是面对社会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局限于课堂知识。实用英语中占较大部分的就是商务英语,这也是很多高职英语学生就业后所要接触的专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进行相对应的课程改革,强化学生实用英语的学习。

2.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文化交际知识拓展。在进行课堂学习时,教师应当重视到的是,学校所安排的教材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语法和单词,更重要的是要从文章本身来向学生传递出国外文化习俗。现在的英语文章很多都表现了国外的风景,历史事件和现在时代下人们的观念,这样的文章学习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于母语背景下的文化。对于这样的课文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启迪式和自主式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启发,同时让学生有兴趣可以根据课文去自主探究一些国外文化,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

3.教师在词汇的讲解中也可以重视不同文化的讲解。细节体现重点,国外有很多词汇中都能表现出民族文化特色,在进行商务交流中,有时候词汇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的拉近与国外客户的距离。同时要注意到的是,英语词汇中有些单词的所表达的词义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商务英语中要求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所以学生对词汇的重视性也比较大,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在词汇中体会到不同文化的特色。

4.扩大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的时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国外文化的接触,那么这样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有效。学生要了解国外文化,就需要通过一定途径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简单原版的英语报刊和书籍和特色影视作品来加深对英语和国外文化的学习,这样的课堂延伸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社会要求需要跨文化交际的人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需要强化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虽然现在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做出一定的改进,高职院校一定可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跨文化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蓓.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科技信息,2010,05:590+601.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湖湘文化 新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 英语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ole of Hunan Culture in Improving Xinjiang Minority Nationality Undergraduate Preparatory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English

——Take Jishou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Preparatory Class as an example

GONG Jing, YANG Wanju

(School of Preparatory Education fo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unan culture, and discusses its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English-learning willpower, the motivation, the autonomy of students. It advocates for introducing the spirits of "acting recklessly", study for the sake of application, patriotism, searching to the minority undergraduate preparatory students from Xinjiang in classroom to make Hunan culture exert a subtle influence on students, and ultimately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English.

Key words Hu'nan culture; minority nationality undergraduate preparatory students from Xinjiang; English-learning ability

1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自古以来生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所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①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有着自己显著的精神特质,例如探索宇宙、社会等“大本大源” 问题的求索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主张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思想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孕育出了许许多多有重要历史影响的人物。如汨罗怀沙的屈原,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以经世致用为武器, 大兴改革的陶澍、贺长龄,以及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陈天华,等等。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的以、刘少奇等为核心的湘籍无产阶级人才群体更是中国人才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②

湖湘文化在当代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汲取湖湘文化中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采用多种策略,使湖湘文化与课程融合,发挥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能给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情趣,培育出学生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2 湖湘文化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意志力的作用

湖湘文化精神特质之一是江湖层面的“霸蛮”精神,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湖湘大地历来民风强悍,人们以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见称。钱基博认为湖南人“民性多流于倔强……有坚强不磨之志节”。③湖南人遇事能“霸得蛮”,体现湖南人的这种“霸蛮”精神的例子在中国近代史上俯拾皆是,如被称为清朝“中兴名臣”的曾国藩,怀抱维护当时国家政权稳定与社会民生安定的信念,屡败屡战,百折不回,正是湖湘文化中的“霸蛮”精神在支撑着他。新中国刚成立后百废待兴之际,国家决策抗美援朝以及20世纪60年代号召全国勒紧裤带上原子弹项目也是中央领导集体中湖南人的一种“霸蛮”的体现。正是这种“霸蛮”精神使得历史上的湖南人能克服重重困难,在历史关键点力缆狂澜,扶大厦于倾倒之刻。

对于英语水平处在初级阶段的大部分新疆学生来说,要在两年的预科学习时间里夯实英语基础,这种难度在他们心理上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会放弃努力。在英语课堂中给他们讲授一些湖湘文化,通过一个个生动例子和历史人物使他们感染于湖南人那种顽强求生、不肯轻易服人的精神,并不时地加以鼓励,可以达到增强学生意志力、树立斗争精神、最终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3 湖湘文化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湖湘文化精髓的一个显著特点。屈原、贾谊是湖湘文化源头的重要开启者,他们忧国忧民,心念天下苍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王夫之顽强抗清,陶澍、贺长龄等改革以富民强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呼号,黄兴、宋教仁、蔡锷、陈天华等辛亥志士的反帝爱国。这些湖湘先贤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三湘大地延续千年而不绝,不断激励着后进者。

学以致用这一千年古训在湖湘文化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湖湘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学以致用,经邦济世,服务现实。张栻大师为岳麓书院写的一块匾上彰显了学院的宗旨,“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胡宏强调“人虽备天道,必学然后识。习然后能,能然后用。”④在经世致用思想的熏染下,一批批湖湘志士在近代以来的政治文化领域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功绩。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对当今高校人才的培养仍有重要的影响。有调查结果显示,一些高校学生能自觉将学习与未来事业发展需求联系在一起,注重个人事业发展的学生大多把提高外语素质看作是自身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需求,而有一部分学生将“应付升学或考试”作为主要学习的动力,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往往不高,对学习没有持久兴趣。笔者认为,通过讲授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经世致用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思想,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崇高情怀,让他们产生学好知识,回新疆建设好家乡的理想,从而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动机。

4 湖湘文化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自主性的作用

在湖南大地上居住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有探究宇宙、社会等“大本大源” 问题的求索精神。屈原的《天问》,柳宗元的《天对》,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都是对社会和宇宙的“大本大源”问题进行的思考。后来的胡宏、张栻、王夫之等都继承了这一传统。王夫之提出的“气一元论”理论以阐释宇宙的本原,把湖湘文化甚至是中国古代哲学推向了顶峰,其哲学思想更是系统和丰富。湖湘学人总是力图把握宇宙、社会、人生的发展规律,以此来作为自己人生和行为的向导。自主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自发利用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自主性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索精神和开放精神。通过湖湘文化中求索精神和开放精神的讲解,可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主动探索方法和策略,自主学习,广览群书,形成完备的英语知识体系。

5 结束语

湖南人有“博于问学、睿于明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传统。⑤虽然,湖湘文化也有落后、保守、板滞甚至僵硬的一面,但其心怀天下的壮志,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的精神,经世致用的力行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⑥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来到湖南生活,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加之老师在课堂上的有意识的引导,可使学生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万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3):81-86.

② 易永卿.湖湘文化对湖南无产阶级人才群体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05(4):129-132.

③ 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④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岳麓书院一千零一十周年纪念文集(第一辑)[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12篇

跨文化并不是简单的不同文化的交流,这其中涵盖了很多要求,所以跨文化交际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同文化下的民族所有的民族特色、民族信仰、民族习惯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种各民族文化的语言和和交际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字,图画和语言,到其中重要的和最能体现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语言涉及到日常生活,是非常形象的文化符号,也可以说在进行语言学习过程中,其实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首先要借助的也是不同民族的语言,从而来进行进一步的民族文化学习。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首先要摆正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心态,保持着尊重与虚心的态度进行文化交际,对于文化一定要怀有求同存异的态度。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民族中的习俗要做到尊重,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宗教信仰的民族,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一定要重视他们的民族信仰,避免由于不了解他们的文化信仰而导致的交际矛盾。

二、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培养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在我国对英语教育正在逐渐进行改革,由以往理论知识的考核逐渐的转向为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但这样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的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质量的检测还是依靠学生英语A,B级的通过率,这样的要求虽然可以起到对学生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将教育重点放在与英语A,B级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力度,使得很多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现状也制约了英语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学生缺少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环境。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学生进行的英语教育的学习也多是能够运用到职业需要的英语,这样的实用英语可以直接和国外的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但这样的英语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除了基本的民族语言和习俗的学习,更需要有机会去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人进行直接沟通。但现在的高职院校所能给学生提供的环境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缺少机会去进入外资企业进行实习去强化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的情况则限制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长期发展力。

3.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门曾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做过一份调查报告,但这样的调查显示出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却非常不容乐观。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原则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简单的进行改革,一定的原则将会让学生更好的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创新教学观念,合理的设置课堂内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当是面对社会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局限于课堂知识。实用英语中占较大部分的就是商务英语,这也是很多高职英语学生就业后所要接触的专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进行相对应的课程改革,强化学生实用英语的学习。

2.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文化交际知识拓展。在进行课堂学习时,教师应当重视到的是,学校所安排的教材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语法和单词,更重要的是要从文章本身来向学生传递出国外文化习俗。现在的英语文章很多都表现了国外的风景,历史事件和现在时代下人们的观念,这样的文章学习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于母语背景下的文化。对于这样的课文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启迪式和自主式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启发,同时让学生有兴趣可以根据课文去自主探究一些国外文化,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

3.教师在词汇的讲解中也可以重视不同文化的讲解。细节体现重点,国外有很多词汇中都能表现出民族文化特色,在进行商务交流中,有时候词汇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的拉近与国外客户的距离。同时要注意到的是,英语词汇中有些单词的所表达的词义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商务英语中要求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所以学生对词汇的重视性也比较大,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在词汇中体会到不同文化的特色。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13篇

1.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的过程、挑战与应对策略

2.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3.体裁分析与农业英语论文摘要

4.英语论文摘要的语篇模式与作者介入——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实证研究

5.工科博士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6.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

7.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011)

8.英语专业学生撰写英语论文常见错误评析

9.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思考

10.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11.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

12.中外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论文英语题目对比分析

13.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14.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学者国际期刊英语之对比研究

15.中外学者国际期刊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对比研究

16.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国外商务英语研究进展考察(2002—2012)

17.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技术》论文为例

18.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英语论文四词词簇特点研究

19.英语论文APA格式评介

20.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21.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

22.生物医学英语论文的语言特征及写作技巧

23.英语论文写作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4.大学生英语论文写作的言据性研究

25.浅谈英语论文如何选题

26.论项目驱动下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27.中国作者与英语母语作者英语论文中的介入资源

28.二语能力背景与隐喻思维关系的研究——在学术英语论文答辩语境下对二语隐喻的实证研究

29.英语论文自动评分系统探索

30.英语论文写作与语言学习效果的关系——一项基于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的实证研究

31.英语论文MLA格式要求评介

32.非英语专业多学科大班博士生英语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初探

33.课程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调查与展望——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论文分析(2004-2012)

34.语篇模式与大学生英语论文写作

35.研究生英语论文中连接副词使用情况调查

3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操作思考——一次对全国112所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操作的调查

37.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的改革尝试

38.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构建写作过程模型

39.浅析英语论文摘要结构要素之应用

40.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历时对比——以1990—1994年与2005—2009年英语医学论文中模糊限制语使用为例

41.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若干思考

42.基于语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路径研究——以“文献综述”写作教学为例

43.等离子体物理学英语论文的用词与写作特点

4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ERPP写作研究:回顾与展望

45.英语论文MLA与APA格式中参考书目格式的异同比较

46.英语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的时态形式及其意义

47.中外学术语篇中的重述标记比较研究

48.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9.从讲座到工作坊——英语辅修专业论文写作课的任务性和互动性

50.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51.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农业英语论文摘要分析

52.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

5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科技英语论文写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54.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之失误例谈(一):语体

55.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56.“以写促学”提高理工科博士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57.中国英语学者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的问题与出路

58.理工科英语科研论文“引言部分”研究空间构建对比研究

59.模因论与英语论文写作教学

60.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

61.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国内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1994-2013)

62.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思考

63.基于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英语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6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65.科技英语论文编辑文字加工中的语态处理

66.中医药主题英语论文语言模式特点初探

67.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农业英语论文摘要分析

68.近30年国内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研究

69.医学英语论文的撰写中英、汉表达差异的探讨

70.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7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72.科技英语论文中语态使用的对比分析

73.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探究式学习体系的思考与构建

74.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75.加拿大英语专业博士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评估对我国外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启示

76.英语医学论文写作模式分析

77.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与培养

78.SCI医学英语论文写作格式和技巧

79.过程写作法在IMRAD医学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80.本科英语专业文学论文的选题

81.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82.科技英语论文写作原则

83.再谈英语论文写作规范

84.“过程”与“体裁”的良性互动——过程体裁教学法在《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论证

85.模因论视角下的英语论文写作研究

8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7.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语用交际功能——基于科技英语论文视角

88.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89.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教育策略探究

90.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手稿中立场标记词块使用研究

91.基于VBA的英语论文文献自动生成工具

92.英语元话语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的应用

93.英语论文写作研究——以“易得”论文写作软件专家系统为案例

94.语料库驱动的科技英语论文词束研究

95.浅谈化学专业英语论文写作

96.人际意义的创建与维系——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的互动问题研究

97.修辞结构理论视角下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修辞关系对比研究

98.英语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14篇

摘 要: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的基地,因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成效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并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而也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质疑。在此背景下,将语言学理论作为指导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成效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该文就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言学理论 高校英语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03-02

我国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开始接受英语教学,可以说英语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的语言类学科。高校阶段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语言学理论进行的英语教学针对性很强,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体制下“哑巴式英语”的状况,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成效,因而进行相关研究对于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语言学概述

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主要是人类语言的相关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生物功能、语言发展史、人类语言规律以及不同语言差等。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较广,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其次才是一门学科,英语本身就是对英语语言的研究,因而也可以将其称作是英语语言学,而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对英语教学给予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学生英语相关问题也更容易掌握。除此之外,基于语言学理论进行的英语教学还可以提高高校学生对于语言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长远来看语言学理论对于高校英语教学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

2 语言学理论与高校英语教学

2.1 输入理论与英语教学

高校往往是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而输入理论就是语言学中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理论。通俗来说,就是当学习者置身于略高于其自身语言能力的环境中时,语言能力更容易得到提高,而我国缺乏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因而教师就需要尽力给学生创造适宜的文化环境。语言学习者对该语言文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成效,因而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当注重文化输入的体现,英语学习材料要甄选得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高校英语教学应当培养的是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体系,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输入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2.2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

隐喻认知是人类语言认知的重要规律,即人们会利用已知的概念和语言来对未知的概念、词汇等进行理解,语言学的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阅读、听力以及翻译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大多数的认知域科技、情感、灾难以及文化等的文章中都会应用到隐喻认知,教师需要抓住这一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关键的词汇不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周围的描述使学生产生联想,从而推测出词汇以及句子的大概含义,结合隐喻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联想理解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3 衔接理论与英语教学

语言学中的衔接理论主要是指通过连接、替代、省略等手段来对词汇进行衔接,从而使语篇可以表达出相应的含义,教师可以将该理论应用于学生的阅读以及听力等能力的培养中,让学生在分析句子时通过理解关键词汇明确句子的含义。例如听力对话的句子中出现“pay...check”等词汇,那么对话发生地点可能是银行,“present...cake”则可能正在举行生日聚会,类似的词汇搭配很多,教师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多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积累。此外,一些阅读语篇的问题和文章也存在一定的衔接,找出这种衔接对于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提高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

3 基于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对策

3.1 提纲式英语教学

简单来说就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建立一个清晰的提纲,通过骨干式形式的教学,学生更易掌握到英语学习的重点。学生根据提纲可自行在脑内建立出一个学习的思路,可以更多地掌握教师想要传达的语言知识,且不同知识点由于建立了联系,学习的难度也大大下降,因而英语学习的成效随之也会提高。除此之外,提纲式教学也有利于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细碎的知识点本身就比较多,教师如果毫无目的地进行讲解,重点知识点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英语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而提纲式高校英语教学的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有着充分的必要性。

3.2 视觉式英语教学

视觉法是重要的语言学教学理论,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德国。将视觉法应用于大学的英语课堂可以对学生的疲劳状态进行缓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语学习的兴趣。视觉法是将语言学习与我们人类自身认识事物的特点相结合,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总是先整体了解然后才是局部,英语学习也应当如此。例如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先通读文章了解大概的内容,再进行重点难点句子的分析,最后是单词的讲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视觉法和提纲法进行良好地结合,让学生写出文章的架构并对重难点词汇句子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来,通过视觉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3 交际式英语教学

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式英语教学就是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语言分为输入和输出,而这两项能力都不是先天就会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交际是语言学习者必须迈出的一步,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也是如此,高校要将交际能力纳为教学考核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尽量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英语,且可以与人进行基本的交流,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适应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英语本身的语言类学科属性,充分发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提高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教学的成效。在社会深化改革的大势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也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体制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创新,通过语言学理论推动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进步,同时通过高校英语教学实践对语言学理论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菁华.浅议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意义[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30-131.

[2] 李存.应用语言学动机理论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99-201.

[3] 曹妙丽.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6):78-80.

高中生英语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策略

在我国极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英语人才作为实现倡议的重要资源,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知识结构单一的英语人才是无法胜任这一使命的。“一带一路”沿途国家语言生态各异、政治生态各异、文化生态各异,要顺利推行这一新的开放和走出去倡议,引领区域共同体各国走向共同繁荣,必须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语言成为实现“五通”的桥梁和工具。虽然“一带一路”沿途大部分国家的母语是小语种,但是没有一种语言像英语这样在国际交往中被广泛使用,成为这一区域的通用语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我国需要大量能够跨国工作的政府官员、贸易代表、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人员、财会人员和物流运输人员等外向复合型人才。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国家赋予的重大责任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人才除精通英语和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严谨的逻辑判断思维和创新务实的品格[2]。英语辩论大赛的辩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思辨逻辑思维、英语表达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英语辩论正是培养外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因此,不少从事英语辩论教学和训练的高校教师纷纷寻找这方面的教材,有的甚至对研究出版此类教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现状

目前比较新的高校英语辩论教材是“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辩论赛官方指定的教材《思辨精英:英语辩论——构筑全球视角》,这是由国际知名辩论教学专家、国际辩论教育协会前主席RobertTrapp与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线辩论指导老师共同编写完成的。在此之前,使用较多的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GaryRybold所著的《英语辩论教程》,该书介绍了英语辩论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包括辩论形式、评判规则、思辨、立论陈词、提供论据、反驳、记笔记等主要内容。《英语辩论教程》附有两种基本辩论形式的录像光盘,为读者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料。另外,还有WilliamJ.Miller所著的“立场——辩证思维训练TakingSides系列”丛书,这是一套合集,不宜用做课堂教学,只能用于课后辅助阅读。国内独立版权的英语辩论教材可谓凤毛麟角,比较知名的有陶曦、樊启青等出版的关于议会制辩论的书,主要介绍议会制英语辩论的起源、发展、技巧等内容,而关于英语辩论教学与时事、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出版物相对较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3]。

二、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英语辩论教材数量较少,可供学生选择的不多。高校英语教材出版商对传统英语口语训练教材的投入远大于对英语演讲、辩论教材的投入,不重视英语辩论教材的研究和出版,使得这方面的教材数量非常有限。过去,我国对英语辩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如今更需要集中各方力量出版英语辩论教材,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从而进一步满足培养创新型、外向型复合人才的需求[4]。其次,现有英语辩论教材大多为外国学者所著,缺乏对我国学生的针对性指导;编写思维有明显的外国印记,与中国式思维模式有一定冲突;而且其中的案例多为国际问题,较少针对国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实践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学生对外国教材的不适应很快就显露出来。外国教材缺乏对学生辩证看待事件的引导,让还未能对身边发生事件熟练思考的学生过早地运用国际思维看待国际问题,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辩论的兴趣。再次,现有英语辩论教材大多是近两年出版的,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是随英语辩论赛的展开而兴起的,近两年英语辩论赛得到国家、高校的高度认可,推广面扩大。目前出版的教材主要以辩论赛要求为标准,以参赛的辩题方向为导向编写,材料、案例的选取也多来自辩论赛,缺乏总领全局的纲,也缺乏对辩论理论的基础研究,从而导致严重的同质化。最后,现有英语辩论教材形式单一,需要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传统模式——“书本+光盘”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亟须形式上的创新。英语学习形式需要多样化,英语辩论学习亦如此。因此,英语辩论教材应向网络拓展,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可操作性强的APP移动终端教材。

三、改进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的必要性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层次英语人才。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是首要任务。作为发起国,我们要牢牢把握话语权,将现代化、全球化中的中国模式、中国价值、中国道路传播出去,通过传播中国好声音,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之间互通,最终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通、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语言铺路,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将英语作为一种媒介传播中国的文化和经验。高校英语辩论教学应将服务于“一带一路”作为重点内容,改变现有的教材出版模式,重新定位出版的任务和目标,融入更多“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地区的元素。其次,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思维[5]。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程改革扭转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认识,转向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因材施教,重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模式的转变对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辩论无论是作为课外兴趣,还是融入课堂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其目标都是把学生培养成高层次、复合型英语人才。因此,只有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的改进与教学模式的转变保持基本同步,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真正实现。再次,网络技术普及助推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在数字化新技术信息革命背景下,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在发生不可逆的转变,他们追求不被空间和时间所限制的相对自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纸质教材一家独大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多媒体、多终端、交互式、全天候的学习媒介受到追捧。因此,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必须推陈出新,迎合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

四、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策略

1.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现有的英语辩论教材在选材的时候基本向英美国家看齐,明显之处就是人物的取名都是Jack、Tom、Rose和Eliza,教材内容涉及的国家地理、民俗文化、政治历史、科技信息,无不打上浓厚的英美标准烙印,极少有涉及“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题材[1]。在此背景下,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改变现状,编写内容不应局限于英语母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政治,还应涉及沿途国家的文化和时政,多引用沿途国家发生的典型社会事件作为辩题。而且,英语辩论教材出版还需要解决中国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问题,研究如何用英语准确地表述中国的立场、诉求、观点和文化,把“中国故事”传播到沿途每个国家中去。2.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增加研发投入英语教学的“新国标”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英语教学中融入辩证思维训练尤为重要。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思辨能力的培养将是21世纪教育研究的新热点[6]。为此,很多高校为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新要求,纷纷开设了英语辩论课程。在此背景下,出版社可以全面评估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及其辅导读物的市场需求,增加资金投入,开发编写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英语辩论教材,谋求更好的经济效益。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出版基金给予财政补贴或贷款贴息,鼓励出版社研发精品英语辩论教材,培养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3.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立足中国国情高校英语辩论比赛的辩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敏感问题,很多赛事引入西方议会制辩论方式,还有一些赛事是由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承办或由国外基金予以赞助,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保持政治敏锐性并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4.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针对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形势,也不能及时反馈教材使用者意见或建议的现状,出版社需创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或者开设微信公众号等,以满足出版社与师生间随时互动的需要。只有这样,一线教师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及时反馈学习的思索结果,便于教师做出正确、及时的指导。共享平台还能展示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和教学案例,方便师生对同一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拓宽大家的思路,实现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的无障碍交流,帮助出版社完善售后服务。5.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发行形式应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教材发行一般在出版社与高校教材管理部门之间进行,这种销售模式容易滋生腐败。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发行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在保留原有发行渠道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来进行销售,也可以推出电子图书、APP等终端。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可以使发行者与使用者之间实现无障碍、快速沟通,确保教材的适应性更强、效果更佳。出版社也可以依托各类不同级别的辩论比赛,或通过组织、赞助高校英语辩论赛事,举办辩论知识和技巧提高培训班等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营销,也可以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推送辩论相关资料,与师生们交流互动,进一步拓展英语辩论教材的营销市场。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不仅要满足高校师生英语辩论教学的需求,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语辩论教材要主动融入英语辩论思维的教学大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教材出版形式要突破过去单一的纸质书本+光盘的模式,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创新数字化教学产品;教材出版要注重出版导向和编写质量,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广勇.“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解决途径[J].语言教育,2017(1):2-6.

[2]文秋芳,王建卿,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3]先鹏,王关富.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与挑战[J].外国语文,2014(4):167-170.

[4]刘道义.浅议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3):34-38

[5]汪春成.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的问题与发展路径[J].现代出版,2016(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