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

质量技术论文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地质工程测量方案存在着套用的现象,与实现不符

(1)设计人员对作业情况勘察和调查分析较少。由于设计人员不深入作业一线,所以对作业区具体情况缺乏必要的勘察和调查,对于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不能及时进行检查,而且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2)编写依据不科学。部分设计人员对现行的法规和技术标准缺乏深入的了解,对相关的地质工程测量产品的定额管和装备标准也缺乏重视,这就导致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着较多不科学的地方,由于过多的参考过进的教材和规范,则会导致所编辑的测量方案与实际存在较多不符合的地方。

(3)对利用已有资料的情况分析不全。目前在测量方案设计时,由于对所参考的资料缺乏了解,部分资料由于时间较久,或是不是本单位所测,再加之一些资料很难收集到,同时在对这些资料利用时,缺乏必要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盲目的对这些类似资料中的分析结查进行照搬,从而导致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缺乏。

(4)标准意识差。地质工程测量方案由于缺乏统一的法规和标准,这就导致无论是文字、公式、数据和图表等都存在着不准确的地方,而且有关的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及计量单位等在表述上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由于缺乏一定的标准意识,这就导致在对技术方案、作业方法和设计思想的评价中存在着不客观性,普遍存在评价偏高的情况。

(5)设计不深入。在设计中,不仅没有从作业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应用的较少,这就导致所选择的设计方案不是最佳的,同时对于所选择的措施也缺乏深入的研究,无法实现取期的效果。

1.2地质工程测量项目中的问题

(1)在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中可能难以对后期工作的需求进行认真考虑,造成后期工作的被动,增加整体测量上的工作量。

(2)在控制测量布网中可能使测区精度要求布局不合理。

(3)可能使测区有的地方控制布网漏布。后期补充布网不仅会增加控制测量的工作量。还会使原的统一性受到损害。

(4)在片面追求节省经费、缩短工期的前提下,抛弃分级布网的基本原则,采用缺乏校核条件的一次性布网形式,其结果是缺乏误差控制方法,造成误差的过大积累,精度难以满足工程要求。有时甚至出现地质事故不能及时发现,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样,不仅使节省经费、缩短工期的最初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使测量工作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

(5)有些测量人员对测量方案设计缺乏认识,甚至还往往错误使用概念,以至出现一些不应有的概念与应用错误。

2提高地质工程测量成图质量的具体措施

2.1有效提高地质工程测量人员的技术素养目前从事地质工程测量的人员多为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人员对于计算机较为熟悉,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技能和基本功的培训,通过野外实则并与讲授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地质工程测量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2.2观测员在工作前应仔细检查仪器在测量过程中,观测号不仅需要与跑迟员之间做好配合工作,同时还要在安置好相关测量仪器后,做好仪器的检查工作,确保仪器安置与输入高度都没有差错时,还需要对后视方向相关站点进行观测检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所以做为一名观测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3结束语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为实验研究类课题,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多种仪器、生化试剂和其他耗材,特别是分子生物学试剂,价格非常昂贵。对于一些刚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生物院系,教学资源会相对不足,如实验场地不够、仪器设备不全、少药品等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对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经费的拨付是通过折算成课时(每位按28学时)以课时酬金的形式拨给指导教师。但许多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经费的投入非常低,如有的高校生平均经费只有100元[3]。因此,大部分经费只能从指导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拨付。加上大多数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其研究结果发表的价值不大。因此,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考虑,部分指导教师不太情愿投入过多的经费,而这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2提高南华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2.1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许多综合性大学生物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超过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在本科阶段即开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可以考虑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将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提前,在大三甚至大二时学生即可以在导师指导下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郑增娟等对某医学院校本科生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42.6%受调查的学生都希望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提前至大三[4]。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创新性和探索性较高的课题,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我校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已开展了尝试,在新生入校起,所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就实行导师制,一般每位导师指导2-4名本科生。这样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导师的实验室,有充足的时间来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选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责任感的教师承担论文的指导

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细则来实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制度化[5]。指导教师应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勤勉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意义。同时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和品行操守对学生会有深刻的影响。

2.3全程监控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始终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管理为保障[6]。从任务书的下达、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论文的准备、开题、实施、中期检查、论文撰写阶段教师均要全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学校教务部门应制定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制度,全程监控论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学校还应为学生建立完整的论文档案,如学生的任务书、开提报告、实验记录、论文等。指导教师在论文全程中的指导和监督是指强调指导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不是布置任务似的指导,否则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于指导教师,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规范论文写作、严格答辩程序、客观评定成绩

论文写作要按正式期刊的发表要求来规范,从科学术语、文献引用、标点符号使用、图表绘制、图表说明等方面都应规范化。学校从2012年起实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规定重复率在30%以上的必须修改后才能参加答辩,重复率在60%以上的推迟一年答辩。对答辩过程应严格监督,如采取的教研室小组答辩、院级公开答辩和校级公开答辩三种形式是一种较好的尝试。小组答辩以教研室为单位分组进行,导师一概回避,互相答辩对方评委的学生,严格规定答辩程序和时间(如学校规定陈述和答辩时间必须控制在15min左右)。成绩的评定应采用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最好是能量化的指标,如从论文的创新性、理论知识的掌握、论文工作量、实验结果、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给出具体评分标准,成绩评定的主体可采用指导老师、论文评阅教师、答辩评委三级评分相结合。随机抽取30%左右参加院级公开答辩,被评为优秀的再参加校级公开答辩。这样能有效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进行监控。

2.5建立本科毕业论文的激励制度,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应建立完善的本科毕业论文激励制度,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公开发表在学术刊物上、获得了某些等级的奖励与表彰、获得了国家专利等,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通过物质鼓励或以增加综合素质测评绩点、评优、评先、评奖学金、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形式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2.6加大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投入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前影响优质油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因为优质油菜和普通常规油菜比较,往往表现出生长势较弱,抗逆性能较差,严重影响优质油菜的进一步发展。其解决的途径,包括品种选择、连片种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以及加强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1品种选择

目前在无为县优质油菜生产上,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应大力推广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油研七号、皖油18、皖油22、德油6号等品种。

2连片种植,防杂保优

优质油菜是指油菜籽符合“双低”(油脂芥酸含量低于5%,饼粕硫甙含量低于40μmoL/g)要求油菜籽。为确保油菜籽商品质量,一是必须采取统一品种连片种植,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避免与普通品种串粉杂交;二是不和芸苔属植物邻近栽培;三是在收割时,单收、单运、单打、单晒、单贮。

3适期早播,培育壮苗

3.1苗床准备

选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疏松、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为宜,一般苗床面积愈大,留苗愈稀,愈有利于培育壮苗。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苗床的规格一般做成厢宽1.3m左右,沟深15~18cm。苗床基肥施优质堆肥或土杂肥22.5~30.0t/hm2,磷酸二铵150kg/hm2或三元复合肥225~300kg/hm2,或过磷酸钙450~600kg/hm2加尿素75kg/hm2,硼肥7.5kg/hm2。播前苗床用尿素75kg/hm2对稀水粪15.0~22.5t/hm2泼浇。

3.2适期播种

优质油菜适宜播期为9月上、中旬,最迟不超过9月25日。一般对单晚等早茬田9月上旬育苗,苗龄25~30d就能达到壮苗标准;对双晚、棉花等迟茬田应保证在9月中旬播种结束,苗龄控制在35d以内。在播种适期内,现耕现整,乘墒播种,苗床播种量控制在7.5kg/hm2以下。

3.3苗床管理

(1)苗床除草。播后芽前,苗床用50%丁草胺1.50~2.25kg/hm2,或48%氟乐灵2250mL/hm2,或60%乙草胺乳油1.125kg/hm2对水畦面喷雾。

(2)间苗定苗。间苗定苗宜分3次,第一次齐苗后间密留稀,不要有“堆子苗”;第二次在放1片大叶时,要求叶不搭叶,苗不齐苗,间小留大,去弱留壮;第三次在三叶期进行定苗,株距7~9cm。

(3)肥水管理。结合间苗、定苗,追施人畜粪提苗,每次施腐熟人畜粪7.5~15.0t/hm2;四叶期后控制肥水促壮苗,移栽前7d追施尿素75~150kg/hm2;移栽前1d浇透水,以利起苗。另外,菜苗达三叶期喷施150mg/kg多效唑,控制高脚苗,培育矮壮苗。

4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适宜移栽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优质杂交油菜比常规油菜苗期生长快、叶片大,应及时移栽,防止苗挤苗形成高脚苗。移栽时苗体形态为6~7片叶、20~23cm高的绿叶紫边健壮苗。坚持按拔大留小,剔除弱苗、杂苗(深红色为不育株)的移栽原则,分级栽植。优质杂交油菜具有一次、二次分枝数多、个体发育优势强的特性,所以移栽时要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搭好高产的苗架。一般早茬、肥力高的田块,栽植密度12万株/hm2左右;迟茬、肥力低的田块,栽植密度要高于12万株/hm2,但不要超过15万株/hm2。

5大田管理

5.1查苗补缺,中耕培土

移栽后要及早查苗补缺。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促发新根,保护油菜根颈,对菜苗起到保暖防冻的作用。冬至前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中耕培土壅根1次,封冻前结合增施暖性肥料再进行中耕培土壅根1次。

5.2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在大田栽培中,应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氮、磷、钾配合。产量2250~3000kg/hm2油菜籽田,施肥标准为有机肥15.0~22.5t/hm2,纯氮187.5~225.0kg/hm2,五氧化二磷112.5~135.0kg/hm2,氯化钾150~180kg/hm2,硼肥7.5~15.0kg/hm2;三要素的比例为1∶0.6∶0.8。有机肥、磷钾肥及硼肥一次性基施,氮肥按基肥、苗肥、薹肥比例5∶3∶2施用。严重缺硼地区要在抽薹初期喷施1次硼砂水溶液,但喷施硼肥应不迟于现蕾初期。

5.3巧灌冬水,及时排渍

在越冬期间、封冻前进行灌水,灌水量以1d内完全干涸不积水为宜,冻后及时灌水,可促进油菜根部与土壤结合;冬至前要及时清沟排渍1次。春后因雨水较多,田沟务必做到“三沟”相通,雨停田爽,无渍水。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责任机制;技术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房建项目开始出现。这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工程管理在房建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须増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1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房建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房建工程涵盖的施工环节较多,而施工技术对每一施工环节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施工技术会对房建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房建工程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征,是在施工建设结构方案下完成的。分析其基本现状,存在着工期长、投入大、施工难等问题,且在施工前有较长的准备时间。房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很多因素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天气、地质、建材、技术指标等。

2技术要点

2.1打桩。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地基施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打桩作为地基施工的重要工序,对地基施工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打粧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更新,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粧类型的施工模式。在当前阶段,我国已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打桩技术,随着混凝土预制桩的广泛应用对当前的打桩施工现状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混凝土预制桩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后混凝土灌注粧技术对这一状况进行改善,且该技术对多种地形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该技术仍存在缺点,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颈缩现象,且也会对施工的稳固性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前需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考虑,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施工质量问题可及时解决。2.2钢筋连接。该工艺中对施工操作的要求相对较低,在施工中最重要的是确保施工人员能进行熟练的操作,保证高质量的钢筋连接,同时可确保钢筋连接中施工操作的规范化。因钢筋连接的质量水平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增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操作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高质量完成施工操作。2.3建筑物混凝土。在众多建筑施工技术中,建筑物混凝土施工技术属其中的要点之一。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最终的工程质量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基于建筑施工具有的工期长这一特征,混凝土在较长的工期中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如对时间跨度特别大的工程而言,需经过冬夏两季,而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强度会有较大的区别,此外两个季节属于天气多变的时期,这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了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技术人员需结合所处的外部环境、温度变化,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馄凝土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强度是否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此外,还需增强对进场材料质量水平的有效控制,确保配合比的合理性、科学性,以确保能够有效达成施工目的。2.4防水。防水施工技术在整个项目施工中是最基础的,该技术需同时考虑防水层与结构层,若考虑不够全面会对施工的防水性产生影响。对该技术的有效应用,要求首先需针对施工项目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制订技术方案,同时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现严格的监控。严格把控施工的各个环节,实现整个施工环节的全面控制。同时,应确保每道工序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安排,确保施工人员具有专业的施工技术,能满足防水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确保操作的高效性,进而为施工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3建筑房建施工质量管理

3.1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水平。因施工材料构成了工程的最终主体,且施工技术的实现也主要是依靠施工材料进行的,因此,为确保施工技术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为确保施工操作的质量水平,应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进场材料都是合格、达标的,是符合施工的质量要求的。通过对施工材料的有效控制,能够为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施工技术人员需对此弓丨起足够的重视,需形成严格的质量审査机制。应对施工技术手段及应用的各类材料展开全面的质量检测,确保施工技术能够得以准确的应用,进而促进施工质量水平的有效提高,同样也需严格控制施工器材。3.2形成合理的人员进修机制。建筑施工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得以实现的,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建筑业还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施工人才,及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增强对此类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在企业内部应该构建完善的人员进修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对其培训效果进行检验,以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此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3.3增强对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施工现场可视为另类的“战场”,施工技术管理应基于施工现场来制订的。技术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工程造价,并且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有效协调,确保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整体性把握。因此,应不断推进实现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增强施工质量的检查,同时结合适当的评比机制来增强施工管理的效果。这就要求建筑企业需具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及定期检查机制,同时,还需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以增强对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热情的有效调动,进而促进实现工程技术管理的不断完善。3.4施工图纸会审管理。在该环节应注重对项目整体设计意图与关键设计细节的分析。工程建设招标完成后,应及时开展施工准备工作,同时应该确保施工、设计及监理三方都能够参与到图纸会审之中。以确保能实现对整个项目设计意图的准确把握,对发现的不足,各部门间进行及时的沟通,以实现及时的补充、修复。图纸会审中,应该确保实现图纸的全面了解,包括图纸设计的相关说明、地址勘探资料的完整性、工艺设计是否合理等。并进行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汇总。3.5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应明确建筑工程各相关负责人的主要责任,工程项目的总体技术负责人应对现场的技术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同时在确定指标要求时,应充分考虑到业主的设计需求,并确保建筑工程可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地反映,通过实体建筑实现对图纸的有效转化。并对测量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保存,同时结合施工的具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增强对半成品、材料进场等环节的质量监督,这些都需技术负责人员积极参与。3.6工程进度控制。实施施工技术管理时,应结合工程的进度目标展开,实现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全程监控。对采取分部施工工程,应结合当前实际施工进度对后续的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进行规划,确保能够在进度计划内完成对应任务。若未分包施工,则应注重施工工艺中各层次间的有效衔接,及各个工作部门的积极配合,确保能够顺利实现最终的施工目标。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房建项目开始出现。施工技术与质量的管理水平对建筑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应对当前的技术发展形势形成清楚的认识,通过对施工中各个环节的逐一分析,能够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进而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作者:张博 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俞国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分析[J].门窗,2014(6).

[2]陈岩.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

[3]徐建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门窗,2016(9).

[4]郑家豪.浅析我国现代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1).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介绍提高苹果果品质量及效益的技术措施,包括优化品种和品系构成、科学修剪、土壤改良和精细花果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果农生产。

宽城县现有苹果面积5666.67hm2,其中红富士面积4000hm2,占总面积的70.6%,收入占苹果总收入的80%以上。我们从2000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提质增效技术措施,苹果产值由原来的1.95万元/hm2提高到现在的4.8万元/hm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具体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优化苹果品种和品系构成,对杂劣品种进行高接改换

宽城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红富士苹果,由于当时大面积发展,通过多种渠道购买苗木和接穗,造成了品种的混杂和不整齐,很多红富士植株是低劣品系,达不到丰产优质的要求。这种植株必须进行嫁接改造,可选用昌红、红将军、乔纳金和嘎啦等优种接穗,进行多头高接换冠。改接树形根据小冠形的要求,采用以侧代主、以大换小等方法,改善果园光照。

2科学修剪,构建合理的果园结构和良好的光照

(1)有些富士苹果园株行距配置不当或控制不力,导致果园郁蔽,光照恶化,严重影响着果品质量的提高。根据株行距的大小、树的生长情况,采取隔株去株,隔株控株(每隔1株控制1株的树冠大小),保留适当大枝以外,其他分2~3年逐步疏除,对碰头枝插空缩剪换头,对枝头旺盛交接的,缓前促后,用后部枝换头。

(2)对密植果园注意平衡树势,控制骨干枝。枝多用拉枝、拿枝等方法处理枝头;主枝控制修剪,减少枝,促进内膛枝长势,增加光照;保留的辅养枝逐步回缩或疏除,给永久性骨干枝让路,保持树冠通风透光;结果枝组根据不同情况,精细修剪,不断更新,稳定结果能力。

3推广果园覆盖,合理施肥,实现土壤改良

(1)果园覆盖是实现土壤改良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果树树冠内地面进行覆盖,可以充分利用覆盖后所产生的冬季增温、夏季降温的“增降效应”,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并可以保持土壤四季湿润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肥力,利于果树产量和品质提高;还可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供天敌生存蔽护所,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利于降低病虫草害,减少农药施用,提高和改善果品品质。果园覆盖有两种方式:一是果园覆草,树盘内覆盖青草,厚度为20cm,其上用少许土来压住草,以免草被风刮走,秋季翻入树盘埋入地下。二是地膜覆盖,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此种覆盖,这对较干旱无水浇的苹果园,效果非常显著。

(2)果园秋季施肥断根容易愈合,并能促发新根,吸收合成贮藏营养,满足第2年果树萌芽、开花、结果的需要。此外,追肥时前期要注意追施氮、磷肥,果实发育后期追施钾肥或连续喷布磷酸二氢钾。

4精细花果管理

4.1疏花疏果,合理负荷

疏花疏果时期进行得越早越好,疏果不如疏花,疏花不如疏花芽。疏花时,每隔15~20cm留1个花序,疏去弱花序、晚开花序,同一花序内疏去部分晚开边花,留2~3朵花后再定果。花后定果,疏去小果、病虫果、畸形果,每隔20~30cm留1个花序,每序留单果,壮树、壮花芽可留部分双果。树冠内膛和中下层少疏多留,和上层多疏少留,辅养枝、强枝多留,骨干枝、弱枝少留,骨干枝、延长枝以内50cm不留果,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4.2果实精细管理

在果实套袋的基础上,进行摘叶、转果、贴字等精细花果管理,将优质果比例增加到60%以上,其中高档果比例达到20%以上。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田块选择、施足基肥、精细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田间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化控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从而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是获得高产、稳产、低耗能的技术,它改善了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温、光、水、肥条件,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矛盾,使群体与个体之间营养相协调,发育健壮良好,从而促使穗大、粒重、产量高,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耐肥水、抗倒性能较好、分蘖性较强的优质小麦品种淮麦20,该品种属半冬性品种,中早熟,幼苗半匍伏,分蘖性较强,叶片上冲,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穗层整齐,茎秆强度较好,株高85cm,是强筋力优质小麦,在栽培上主要依靠主茎分蘖获得高产。

2田块选择

应选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农田基本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块。在播种前开好田间一套沟。周沟宽30cm、深50cm,商沟宽15cm为机开沟,田间畦面5m,土地利用率为92.4%。

3施足基肥

实行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必须提高土壤肥力,以改善田间的温、光、水、肥条件为基础,凡是要获得小麦产量达7500kg/hm2以上的水平,必须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总施纯氮345kg/hm2(其中基肥占50%,平衡肥占10%,拔节孕穗肥占40%),五氧化二磷112.5kg/hm2,氧化钾97.5kg/hm2。因前作为稻茬,在收割时留高茬还田,秸秆还田约4800kg/hm2,折纯氮18kg/hm2,五氧化二磷10.5kg/hm2、氧化钾27kg/hm2,增加了田间的有机质含量,磷肥以基肥为主,钾肥以追施各半。

4精细整地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精耕细作,采取适当深耕,耕层18cm,破除犁底层,增加活土层,平整畦面,做到上松下实,有利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5种子处理

播前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是幼苗健壮的基础,在10月10日播种时,用15%矮壮素和5%拌种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控制幼苗生长。

6播种

播期为10月10日,播量为120kg/hm2,播种方法为扩行机条播。若播种的田间墒情较好,田间出苗为78%,基本苗186万根/hm2,10月18日齐苗,始蘖期10月26日。

7苗期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麦苗在田间均匀分布、健壮生长发育,及时进行查苗补种、补稀、疏密工作,要夺得10.5t/hm2以上产量,田间管理是关键。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疏密补稀1次,由于冬前气温偏高,促使冬前分蘖大量发生,又结合中耕除草,再次疏苗,通过多次疏密,田间基本达到一个合理的群体,冬前总茎蘖数控在900万个/hm2左右,单株带蘖4.0个左右,为夺取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8肥料运筹

8.1苗肥施用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适当增施苗肥,能增加叶片氮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叶面积指数,能够促进根系下扎,促进分蘖和幼穗分化,苗期是形成大穗的关键。齐苗后,及时追施苗肥,施尿素75kg/hm2,折纯氮34.5kg/hm2,这次肥料的施用是形成壮苗分蘖的重要时期。

8.2施好拔节孕穗肥

施用拔节孕穗肥能够减少小穗退化数和小花退化数,起到增加粒数和粒重的作用。根据群体过大的施肥原则,在群体叶色整体褪淡,茎基部第1节间定长,分蘖高峰过去时,施用拔节孕穗肥,施尿素225kg/hm2,折纯氮138kg/hm2,于10d后补施粒肥,施尿素75kg/hm2,折纯氮34.5kg/hm2。

9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用50%乙草胺2100mL/hm2有效地防除苗期田间杂草;用75%巨星15g/hm2加水450kg,进行弥雾,防除春季麦田阔叶杂草。可用5%井冈霉素7500mL/hm2加水150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用15%粉锈灵防治田间白粉病;用15%的粉锈灵加50%多菌宁可湿性粉剂600g/hm2加活力素750g/hm2加水750kg混合喷雾,综合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在小麦灌浆充实期,再用强力增产素喷施,起到增加粒重的效果。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质量法律意识不强。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义务及质量管理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由于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不遵守操作规程,不照图施工,不按规范操作,缺乏有效技术措施,有的甚至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工程质量低劣,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和招投标管理等相关部门对《招投标法》和市场准入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建筑市场不规范,在招标投标中使用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施工队伍,更有的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工程,有的逃避市场管理、私下交易,还有的违法转包、肢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和施工作业指导书缺乏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具体性、指导性。每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但有的项目部却照搬照抄方案,对重大方案不组织专家进行有效论证,内容空洞化、笼统化、形式化。对材料供应商不进行有效考察评价,使用无资质或不合格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工程质量过程检验控制不规范,作业人员以赶工期为目的,忽视工程质量管理,而项目质检员和工程监理人员又未能有效履行监管责任;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不规范,关键、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及时等。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质量管理

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具有复合型、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管理班子队伍,是建筑施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项目班子主要由项目经理、技术、质量等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职能的主要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具体实施者,施工企业要根据项目规模等特点择优选用、优化配置项目班子,充分发挥总体目标功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项目经理的要求。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总指挥,除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要求项目经理应具备良好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依法办事能力、资源优化组合能力,需要德才兼备。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

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对所承担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终身责任。要认真履行《工程施工合同》对业主的质量承诺,积极制定实施工程项目创优目标计划,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把质量指标作为考核项目和有关人员的主要指标。建立并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现阶段,随着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已通过并建立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企业质量管理方针,编制了《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要依据体系文件要求,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持续不断开展并改进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企业内部要自上而下建立总经理—总工程师—质量管理部—项目经理—质量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网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兴企”战略和以质取胜的“质量品牌”战略,不断增强企业全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质量措施

当前,市区工程建设的主要质量通病,从质量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以及现场监督抽查的情况看,主要有屋面、楼板渗漏,混凝土裂缝、墙体裂缝。

一、屋面、楼板渗漏

出现屋面、楼板渗漏的部位,大部分在洞口边、管周、断面变化的部位。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原因分析

⑴斜屋面变坡交接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处,设计的深度不够,很多工程没有局部施工详图,该部位由施工、监理人员现场发挥,由于受力钢筋配置不足和不合理,不能满足板块支座弯矩应力的要求。

⑵构造设计不当

为了追求建筑形式而将泛水高度过分的降低,使屋面与屋面连接处、屋面与墙身交接处的防水高度,低于下暴雨瞬时积水高度;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等处防水处理不当,也是形成屋面渗漏的一大隐患。

⑶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如将施工缝位置留设在屋面变坡处、屋面与屋面的交接处,这些都是结构应力转换的部位,容易产生裂缝而导致屋面渗漏。

⑷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施工坍落度选择不当

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混凝土在凝固水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空隙,而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收缩,这些空隙连在一起便形成毛细孔隙,成为雨水渗入的通道,从而引发裂缝产生。

⑸施工方法不当

斜屋面的坡度在30°以上时,如仍采用板底支模法灌筑,则容易造成施工质量事故,如局部板厚不满足设计要求,致使结构出现裂缝;钢筋配置不到位,负筋很容易被踩低,无法和混凝土一起抵挡弯矩而使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也是屋面渗漏的隐患。

2、预防措施

⑴加大设计深度。目前施工图采用的是平面整体标注法标注,设计应加大设计深度,斜板边界部位,如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交接处,虽然不是工程结构的重要部位,但却关系到重要使用功能,设计应有上述部位的详细施工大样图

⑵加强防渗措施。在结构层上,一是严格按构造要求做好预留洞口边的板筋、板负筋、加强筋等钢筋的制作和安装;二是增加一定高度的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配筋反口,反口的高度为150-200mm,并且与屋面的混凝土同时浇注,提高结构层的放水能力。在防水层施工时,要严格按屋面放水细部构造要求施工,一要处理好基层。泛水以及断面变化部位的锐角都要做成圆弧,减少板的连接应力,便于卷材铺贴。二是做好局部附加层的施工。排风道、管周与屋面交接处迎水面部位应有高出面层30~50mm的分水线,铺贴1.2mm厚合成高分子卷材或3mm厚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上抹聚合物水泥砂浆。

⑶保证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施工质量。一是提高模板质量。模型板采用双面支模灌筑混凝土斜板,并将模板支撑牢固,以防走模。二是保证受力钢筋的有效高度和板的厚度。施工前认真校对检查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防止错用,每隔500mm放一个50mm×50mm×15mm的混凝土垫块,与板筋绑扎牢,或采用特制的塑料垫件,尤其是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预埋管的下方,要优先保证垫件的数量;负筋采用Ω形的钢筋凳,每隔500mm放一个,与负筋绑扎。

⑷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根据施工季节和屋面倾角大小,选择最佳坍落度,并且加强振捣。对已灌筑好的混凝土斜板,应在灌筑10~12h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的湿润状态,连续养护期不少于15d,以提高混凝土斜板抗拉强度剂及抗裂性。

(二)、平屋面及楼层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平屋面局部渗水

除存在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相同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⑴不上人屋面的上人口边渗水。主要是位置设置不当。有的上人口一侧设在屋面女儿墙边,无形之中增加施工难度。措施建议上人口反口外侧面距离女儿墙内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⑵排风道、管周渗水。主要原因是设计不合理,管周与排风道的间距不足100mm,给排风道、管周的砌体防护和放水层施工增加难度。措施建议屋面排风道边有管道的,二者的间距要有200~250mm。

⑶水落口管周、变形缝渗水。屋面铺设保温层后,水落口管周及变形缝出现渗水的现象增加。由于设计及有关施工要求不明确,从现场抽检的情况看,大部分出水口底部留在保温层上方,造成管周积水,是渗水的主要原因。措施建议水落口周边的防水层要在混凝土结构层,且管周半径300~500mm以及变形缝附近200mm的范围内不要铺设保温层。

2、楼层局部渗水

卫生间楼板及管周、排风道周边渗水。一是由施工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出现在房屋交付使用时就会发现。二是业主装修时重新铺设卫生间内的、排水管道的位置和方向,破坏了原有的防水层,或改造后管道接头渗水等,因此引起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措施建议:属于施工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要按规范要求施工,尤其是防水层的厚度、高度和细部,并经蓄水试验合格。属于二次装修造成的,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告知业主,装修时尽量不要破坏防水层,一旦破坏,要在铺设面层前,重新施工防水层。

二、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板筋位置不当引起、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这些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1、现场浇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按图施工,加强旁站管理,保证钢筋的有效高度。钢筋安装到位后,混凝土浇注隐蔽前,要保证板筋有足量的符合要求的垫块,负筋有满足设计要求高度的足量支撑,制止原始的、由现场人员,凭感觉“护筋”的做法,既要保证板筋、有符合要求的保护层,又要满足负筋的有效高度。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注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⑶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特别市新区很多工程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注,更要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会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2.加强验收后商品房空置房间的管理。

部分商住房验收后都要空置一段时间,空置期间,房间门、窗长期紧闭,此时室内的相对湿度在70%一80%之间。而且在竣工验收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容易发生板角裂缝现象。我市已有业主与开发商因此提讼的个案。这是因为置于空气中的混凝土处于收缩状态,这种收缩状态自其浇筑完成后可持续2年左右。在正常的湿度环境中,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裂缝十分微小,而且这些裂缝随湿度变化处于产生、愈合的反复过程,因而裂缝不会进一步扩展。但当混凝土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时,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非化学结合水)蒸发加速,从而加剧混凝土的收缩。若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过长,微裂缝就会进一步扩展,进而形成通缝。

措施建议:在一定的时间段(一般自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年内)保持空置房间内的相对湿度与室外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并不宜低于85%。这一要求可采取经常开窗的方法得以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洒水增加湿度则效果更好。

三、填充墙裂缝

目前,框架结构填充墙,设计使用的材料有多孔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质量投诉填充墙砌体裂缝,特别是外墙墙体于框架梁底的裂缝的问题,从材料使用上看,填充材料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比较多,其次使用空心砖砌体,使用多孔砖的比较少。

1、施工顺序及组织不符合日砌高度不超过一步脚手架的规定。住宅楼的填充墙高度2.2~2.4m之间,一次性组砌到梁底。

措施建议:填充墙按要求应分4段组织施工,即未搭架组砌第一段,搭架组砌第二段,待第二段施工后7~10天后施工第三段(填砌梁底的斜砖、顶砖),再粉刷前施工第四段(填塞梁底的缝隙)。

2、砖缝厚薄不均,多数组砌前,没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未立皮数杆,砌到哪算到哪,以致部分填充墙墙体上方出现平砖、半砖、甚至有的还出现碎砖。

措施建议:组砌前要进行施工设计,计算好皮数杆,用规范允许范围的砂浆厚度调整皮数,个别部位经调整,还难以符合要求的,可以在楼面用1:3水泥砂浆调整。

3、通缝、透缝,竖缝砂浆宽窄不一,半砖、断砖上墙,缝隙无砂浆。出现较多的是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组砌的填充墙上。

措施建议:一要熟悉不同的砌体,对通缝的不同规定;二在组砌前,除了要立皮数杆外,还要摆砖,确定每层砖的竖缝宽度后再组砌,避免立缝出现透缝或瞎缝。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当前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中时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发生。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公正性、可靠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目前,全国较发达地区已经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检测机构信息化监管系统,对涉及建筑结构安全的力值检测参数如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力学性能指标等必须实时上传试验结果,对于非力值检测参数的检测报告必须上传关键页面。除此之外,某些地区如广州市正在推行混凝土试块芯片植入技术,对于混凝土试块一律要求植入混凝土芯片,检测机构不得接收无芯片的混凝土试块,试块必须进行扫描识别之后方可进行试验,无芯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不得作为验收报告采用。然而目前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运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网络传输不顺畅,导致数据无法实时上传;存储设备容量不够,导致部分数据丢失;监管系统安全性不足,数据被他人利用等。其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化管理仅仅停留在对试验数据的监控,疏忽了对试验流程与过程的监管,即无法保证样品的真实性或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容易出现“偷梁换柱”等问题,即试样制假或试验作假等现象。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试验流程与试验数据进行“双控”,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检测报告的有效性,为真实评价工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设计原理与系统架构

2.1技术原理

根据检测监管业务需要,对试验流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包括收样、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等过程。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高清摄像枪对样品接收和样品制备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在试验机电脑上安装视频采集卡,自动采集试验机电脑屏幕的数字信号,通过图像处理器转换成与摄像机信号一致的模拟信号。最后利用现有的CATV技术,将电脑屏幕数字信号与摄像机信号整合在一起,通过光纤传输至硬盘录像机,实现实时的监控、存储功能,通过录像回放功能实现对历史记录的查询。通过登陆客户端软件或ip登录访问服务器电脑,可以实现在办公室对检测过程的动态监控。本部通过现有的vpn网络,连接到检测中心服务器后浏览视频、回放录像,实现远程监控。

2.2系统架构

本系统主要有前端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高清摄像枪和视屏采集卡,数据传输介质(光纤),数据接收与存储设备(硬盘录像机)、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电脑以及客户端软件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1)高清摄像枪用于监控样品接收与存放、样品制作、抗压试验等过程,对试验过程规范性与样品的真实性进行实时监管,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2)视屏采集卡自动采集试验机电脑屏幕的数字信号,并通过内置转换器转换成与摄像枪信号一致的模拟信号,对试验参数、试验数据、以及曲线的形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真实性。(3)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将高清摄像枪与视频采集卡的信号传输至硬盘录像机,相比同轴电缆,光纤传输速度快,降低信号延迟;传输损失少,保证视屏质量。(4)网络交换机实现与局域网内的电脑及服务器电脑互联,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硬盘录像机。(5)硬盘录像机数据接收和存储终端,实时接收光纤传至的信号并存储,并可以对历史记录按时间进行查询。(6)服务器将若干硬盘录像机通过网络交换机串联至服务器电脑,通过访问服务器电脑可以同时访问局域网内所有的硬盘录像机,实现一机多控。本部通过现有的vpn网络,连接到检测中心服务器后浏览视频、回放录像。(7)客户端软件除了通过ip访问服务器电脑以外,可以通过安装客户端软件对局域网内的硬盘录像机进行访问,相比于ip访问,使用管理更简便。

3系统实施

图2和图3是分别利用客户端软件和iP登陆访问,对试验过程和试验环境进行的全方位监控。以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检测详细阐述监控流程,具体如下。

3.1样品安全管理监控

委托方完成登记委托后,将样品放置于芯样样品存放区集中保管,在存放区安装高清摄像枪,配合大门口的监控信号,对样品进行全面安全监视,如下图4、图5所示。

3.2样品制备流程监控

芯样的制备流程主要包括芯样接收、开箱验样、盲样编号、芯样切割、芯样打磨、芯样补平等6个阶段,对上述6个关键节点布设视屏监控,如下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杜绝芯样制备环节的不正规操作,保证样品真实性、试验过程规范性,确保试验结果可靠性。

3.3抗压试验“双控”

“一控”是对样品的真实性进行确认,避免试验人员调换样品,高清摄像枪可以清晰捕捉样品编号,确保是真实样品,如图12所示;对试样的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是否正常进行判定,如试样偏心受压导致提前破坏或样品未完全破坏而试验机误判试验终点等现象;“二控”是对试验机电脑屏幕的监控,监控试验数据采集是否正常,试验曲线走势是否正常,是否发生试样尚未破坏而试验机停止采集数据、曲线下落时间与试样的破型时间不一致等现象的发生,如图13所示。

4结束语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和技能型人才[1]。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正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将梳理大学阶段所学各科课程,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论文与设计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重点研究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应用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环节的现状,找出问题,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1.一次综合性再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作品的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并灵活地应用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学生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综合应用到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中,从而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学校对学生一次较为全面的考核和评价。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说是学校布置给学生的最后一项作业,要求高,知识覆盖面广,写作过程长[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以往所学知识再学习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考核和评价。同时,导师和班主任在指导与跟踪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是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的有效依据。

 

3.提高学生论文的写作或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尽可能贴近学生的专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完善的作品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产或生活中。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还应该兼具创新性,有新颖独特的观点。学生需要学会用精确而简明的文字进行组织表达,考虑论文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除了论文的写作,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设计。从往年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是选择开发一套数据管理类的系统,比如在线销售管理系统等。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系统页面的美工设计和后台程序编写和调试工作。通过大量的代码的编写和不断的测试与调试工作,学生的编程与程序调试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4.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从业方向。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围绕自己的选题进行内容与结构的规划、资料的收集,对可行性进行研究,然后写作论文并不断地修改与完善。同时,学生还将独立完成自己作品的设计。在整个论文写作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发现自己的强项与薄弱环节,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样学生自己就能够更加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同时也更加自信能够做好相应的工作。

 

5.经济或社会效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对学生的一次锻炼与考核,其中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性的论文和设计如果能得到推广并直接服务于社会,还将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现状

 

1.师资缺乏。民办高职院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师资却没能及时跟上[3]。由于多数院校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时间都比较集中,而教师负责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往往造成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学生在论文写作和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将可能被忽视,直接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不高。

 

2.教学设施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我校信息技术与应用系目前建有信息技术实训室等计算机基础实训室12个,还有其他几个专业实训室,基本能够保证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但是目前实训室都是封闭式管理,在没有排课的情况下,实训室都是不对学生开放的,而且目前部分实训室还不能接入外网[4]。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过程中,往往没有场地或计算机,也不能及时在网上检索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3.学生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不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时间与学生应聘就业时间重合,很多学生把精力都集中在网上投递简历或跑各类人才招聘市场应聘工作,疏忽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往往都是草草了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提高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1.鼓励学生尽早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教师在任课过程中就要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早做准备,尽早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作品的构思与设计。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如图形图像处理、网站规划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和SQL数据库等,实践性较强,期末每门课程都会安排课程设计。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灌输尽早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想,学生往往能综合考虑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的内容,最终形成自己毕业论文(设计)。如果学生能通过利用课程设计的时间尽早展开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还将有充分的时间与相关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论文与设计,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每年,国家或省市都会组织各类大学生竞赛。如全国多媒体设计大赛、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和ACM程序设计大赛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类竞赛,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可将竞赛项目与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5]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可以直接到合作企业进行培训与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也更加明确,实际意义也更强。学生可以选择与自身岗位相关的题材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另外还能通过在企业实习与培训,进一步提高自己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制度。教师指导和监督工作的细则和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和细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考核内容、开合方式等。教师必须积极联系学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进度进行密切跟踪,同时要对已完成的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争取早发现问题,让学生能够有充分时间进行修改。

 

四、结论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是一项耗时长、过程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将能大幅度加深对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将其综合应用于实际之中,可以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目前,各类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指导教学师资缺乏、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以及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等问题。学校应通过加强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等各种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掌握高级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设;施工;质量管理 1. 样板管理 样板是一种标准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须抓好以下5项工作: 1.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1.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1.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1.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1.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2. 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2.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降低工程成本。 2.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2)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 (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头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4)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2种含义,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TN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69-03

绪论: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检验和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对于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该环节教学的安排、管理和监控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拟就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分析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从选题、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模式的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探讨提高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积极探索更加适合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组织、管理和监控,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思路及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所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安排、组织、管理和监控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安排难、效果差,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足。首先由于就业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学生经常要到校外参加人才招聘会或到招聘单位进行实习,难以集中精力做毕业设计(论文),给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组织、管理和监控造成巨大压力。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是系、院及学校很难解决而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少数学生认为找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成绩不影响将来的工作。一些考研的同学忙于复习功课,因此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到了影响。其次,毕业设计(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而毕业设计(论文)是个综合性课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完成方案的设计、具体的电路设计和安装与调试,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反映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较短,过程较匆忙。

2.高等院校师资匮乏。指导教师不足,指导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监管困难。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设计(论文)安排难问题日益凸显。教学单位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专业和系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的作用,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提升有待加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开始,如果不能保证题目的质量与目前的电子技术发展前沿结合,必会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由于师资的不足,且教师知识的局限,目前的选题虽然保证了横向“学生一人一题”,纵向还不能满足所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三年不重复。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之一是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弥补指导教师知识储备和精力的不足,但从目前来看,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模式还不成熟,尚处在探索阶段。

4.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模式和监控、评价体系尚需完善。学校教务部门虽然在全校范围内,从宏观角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组织管理进行了规范,但各部门、各专业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更加符合各部门实际情况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监控模式和监控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二、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本院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初,就应该让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意识到工作及任务的重要性,为此,学校首先召开了毕业设计(论文)辅导老师大会,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包括外聘老师全部参加,会上,校领导重点强调了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最终要达到的质量指标等。在学校会议精神指导下,学院也召开了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所有毕业生包括在外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必须全部参加,系主任讲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对老师的要求等。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初就意识到他的重要性。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出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最关键的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过大、过小,都不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知识、创新的能力。电子信息专业要求各指导老师在出题目的时候,保证命题率为130%,即指导10个学生的老师,必须出至少13个题目,经过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的审核,从中选出10个题目,最后落实到一人一题,三年内题目不重复。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命题教师把关,比如,有的学生已经参加工作,且有相关的工作项目正在进行,可以根据工作项目情况,命名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把关,最终题目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要求。

另外,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可以和老师的项目结合,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一直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对本专业的某个领域研究较深入,可以根据做的具体项目的情况,由指导老师给出指导意见,按照老师项目内容命题,这样,毕业设计(论文)总体题目可以分为:教师拟定、企业导师和指导老师共同拟定、学生拟定三种方式,题目多样化,根据电子类专业特点,尽量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多做真实课题,多进行电路的制作,仿真,尽量避免单一的电路设计。

3.改变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间,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第七学期的第16周进行,首先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第17周学生选题,第18周给学生下达任务书,在假期期间,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开学的第3~4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因为毕业设计(论文)在学期的第13周左右完成并进行答辩,这样,真正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电路仿真实、实物制作的时间只有5~6周的时间,因部分学生要参加考研的复试、部分学生已经签订了协议并正式就业,使得学生觉得时间紧任务重,最终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实物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的时候时间比较仓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从2011级开始,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的第15周,任务书下达时间是第16周,学生在假期期间查阅相关资料,开学第一周即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并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了外文翻译环节,这样,从第八学期的第三周开始,学生就可以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实物制作、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由院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小组,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管理及考评机制。在第八学期开始,每位指导老师上报毕业设计(论文)辅导时间,以便学校和院系的督导组不定时检查,对每个学生的辅导每周不少于两个学时,保证了每个学生至少共14学时的辅导时间,不定期抽查指导老师指导日志。指定每位老师所指导学生小组组长,记录指导老师指导情况,并以此作为指导老师综合评定依据及发放酬金的依据。

在第八学期的第四周,由学校派检查小组,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的课题申报表、任务书,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电路设计等是否按照时间节点按期完成,并及时给出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基于实验室建设,采用团队、企业导师的指导的方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双导师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决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总体的质量,在校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在校教师作为全职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时间有保证,对目前在校毕业生的状况也比较了解,劣势是在校教师由于不能及时地了解企业及本学科前沿技术及应用情况,所出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弥补指导教师在知识储备和精力的不足,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让一部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生产实际,进行联合指导试点,这既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毕业设计(论文)安排难的有效途径。电子信息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已经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可以由两个老师指导:企业导师和在校导师,即双导师制。另外,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毕业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相对较丰厚,让毕业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依托教师科研课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既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又很好地督促教师完成科研课题,有效缓解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5.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过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学生最后一学期的工作做总结汇报,是对学生本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把关环节,不能是走形式,以免让学生觉得答辩只是形式,根本不花心思,敷衍了事。所以在资格审查之前,进行重复率检查,否则不能参加答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资格审查之前,首先对每位同学的论文在维普数据库,重复率超过20%的论文不能参加毕业答辩,并给学生修改时间,修改后继续,重复率超过20%,最终不能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中,指导老师不参加本组的学生答辩过程,答辩中共五个评委,三个高级职称,其中两个是外聘的外校或者企业高级职称人员,根据学生答辩准备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讲解、回答问题的情况,当场给出答辩分数,并计算出五个评委给出的平均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指导老师成绩、主审老师成绩、答辩成绩按照3∶2∶5的比例给出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总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合格,不能领取本科学位证,并在下一学年随低年级学生继续做毕业设计(论文)。严格的答辩过程,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结束语:

电子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胜任电子类领域中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管理以及工艺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电子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其质量展开讨论,并结合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体制及自身专业特色,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乔利仙.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59-60.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飞机交付后的全寿命期内(一般民用客运飞机为20年寿命),技术出版物是保证飞机正常安全运营的重要技术保障。而内容完善、质量优良的飞机技术出版物,不仅能提高运营、维护、保养和修理质量,缩短排故周期,减少停场时间,保证持续适航和飞行安全,显著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直接或间接提高飞机的市场形象和制造商的声誉[2]。无疑会是航空公司等用户和使用者愿意使用和长期使用的根本原因。

2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1目的

编写技术出版物是一项基础性,专业性以及经验值很强的技术类工作,也是最终产品功能实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需要集中设计人员,编制人员,以及有相关丰富经验人员等专业人士的集体智慧,多次探讨,反复验证确定后才能最终定稿。因为最终完成的技术出版物是要交付给使用飞机的使用者如飞行员,机务,乘务,签派等人员实际使用,必须确保相关技术出版物的安全正确和好用易用。对其编写完成后的技术出版物质量进行评价的目的:一是衡量现有的技术成熟度;二是评价员工工作质量;三是通过评价技术出版物,可以及早发现并解决和完善问题。最终确保交付到客户手上的技术出版物是正确无误、操作优良、质量绝对有保障的产品。这也是用户的期望和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2.2意义

进行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可以使技术出版物工作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各类出版物编写水平的良性循环;通过编册文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以至改进产品,促进公司能力建设;显著增强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在公司范围内形成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此外,通过技术出版物的不断成熟以及系列化还能形成宝贵的知识库,有效克服人才断层所导致的技术衔接等问题。

3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的分类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同类飞机技术出版物的对比研究及分析,并依据AC-91-11咨询通告、ATA2200规范、维修工程分析及客户对技术出版物的要求,可知一般民用客机需要编制的技术出版物基本上分为维修要求类、维修程序类、构型控制类、培训类、运行程序类、其它类等类型。因每一种类型的技术出版物都有不同的应用对象和范围,对其进行的评价也应该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可以分为4大类来进行质量评价。(1)运行类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2)维修程序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3)维修要求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4)构型控制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

4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的评价依据和标准

4.1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评价依据

对技术出版物的评价依据可以大致分为3个层次。

4.1.1法律法规,适航规章、行业标准规范等

作为与飞机同时使用的各类技术出版物应遵循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飞机型号研制过程,生产制造,直至取证交付使用,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各类标准种类数量庞大,其中适航法规的要求是一种强制性要求,是保证飞机安全的最低标准,飞机设计伊始就必须表明对其的符合性,在相应的技术出版物中必须予以佐证。一些国际航空领域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也必须按需选用以指导和规范飞机技术出版物的研制,例如ISO、SAE、ATA2200、S1000D等。此外,公司制定的有关技术出版物编制规定,签署流程以及编写要求等企业标准也在此列。这些都是评价技术出版物质量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依据。这里,重点介绍一下ATA220规范和S1000D标准,其中ATA2200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航空业上主流机型采用的一种技术出版物规范,目前ATA2200规范已经被国际上主流的飞机制造商和飞机运营商所采用,是实际上的国际规范,国内外民航用户已完全习惯了使用按照ATA2200规范编制的飞机技术出版物[3]。作为连接飞机技术各种出版物之间的纽带,数字化编码标准对飞机技术出版物进行统一编排和交叉索引、查询的基础,是飞机技术出版物进行合理组织的基础的、重要的标准。而S1000D是代表着新的机型和未来机型将会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出版物数字规范,继承和发展了ATA2200规范的数字化先进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手册概念的束缚,使用数据模块进行技术数据的管理,一经创建,多次重用。

4.1.2技术规定和规范文件

除上述法律、法规及各级行业标准要求外,有关的技术规范文件也是编写技术出版物所须遵循的依据。技术规范文件一般是指由公司自行组织制定的专业方面或者具体设计工作制定的规范类文件,一般是编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技术准则、方法和基本的规定,例如飞机飞行手册编制规定、飞机DTD定义规范等。这些文件是指导编写相关技术出版物的操作性极强的文件,也是评价技术出版物质量的最直接的依据。

4.1.3相关技术文件和要求

此外,对技术出版物的评价依据还包括与其相关的技术要求、技术协调单等。以飞机技术出版物样式开发为例,技术出版物的源数据都是不带任何格式和标记的非结构化文档,要形成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的手册,必须有样式的支持。而对具体某一出版物——手册(如AFM)进行手册样式的评价,则具体的样式开发要求(AFM样式开发要求)就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评价依据文件。除此类的顶层要求外,还存在与其编写任务平行有着协调关系的其他外在输入,如用户的特别要求,专业系统/分系统的特殊技术要求等等。这些技术和非技术要求,以及和设计研发、制造间产生的技术协调单等也都是一个系统设计集成并最终编写成手册的工作依据,这也是评价这个系统技术出版物编制质量的评价依据之一。

4.2评价标准构建

对技术出版物的评价工作中,评价标准的设定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确定完善、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才能正确、有效的判别出版物编写的质量。设定评价标准应从技术出版物编写的目的来考虑,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和技术本身也是分不开的。所以对技术出版物的编写质量进行评价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操作性。这4个方面评价标准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对技术出版物的评价方法也依此而展开。

4.2.1完整性

技术出版物的完整性可以判断编写者对手册主题、手册编写目的及其技术内容的整体把握程度。手册中不应有成块短缺或细节短缺的问题。以飞机飞行机组操作手册(FCOM2)为例:如果缺少了EICAS告警信息相对应的操作程序,就会使飞行员在飞行时遇到该问题会束手无策,这会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此类内容缺失的技术出版物就不能称之为一份好文件。细节短缺主要指技术出版物在数据指标、满足要求方面的欠缺,这类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对照输入源数据文件得知,往往是存在技术问题的地方。

4.2.2准确性

出版物的准确性包括出版物技术内容的准确性和文字表述的准确性。通过评价相应内容准确性,可以判断手册编写者对技术的理解和把握是否正确和透彻。技术错误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实践中一般通过专家评审、验证等方式评价;文字表述错误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反映编写者对技术背景知识、相关领域技术经验的掌握程度。

4.2.3规范性

技术出版物应是规范的,主要是指的规范包括文件书写格式、图表格式、编号排列等,以及名词术语、符号、标准尺寸、量纲与单位及其换算、公差系列标准等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为满足文件规范性的要求,需要对这类基础标准有全面的了解。

4.2.4操作性

技术出版物的可操作性是指按照技术出版物的描述可以开展后续相关的运行操作、试验、维修、服务等工作。例如操作程序类技术出版物就应该包括进行操作所必需的条件、状态信息,动作反馈、操作方法和程序等方面的要求。操作人员依据这样一份文件,就可以顺利的按既定目标完成操作,达到安全使用飞机的目的。操作类技术出版物编写的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实践,所以对其指导实践的能力(即可操作性)的评价,也是评价一份技术出版物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

4.2.5其他

对不同类别的技术出版物,还可以针对其特点提出针对性的细化评价标准。例如维修类技术出版物,可以对其维修程序的步骤合理性进行评价;运行类技术出版物中的操作类手册可以评价其操作程序是否优化、动作设置是否合理以及状态信息和条件要求是否明确等。问题解决类技术出版物可以评价问题的原因是否分析到位、是否充分运用数据和分析工具、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是否举一反三等。

5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的评价方法

采取恰当的评价方法对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进行有效评价,是促使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技术出版物有效的评价方式,一般只采用书面验证评价和实际操作验证评价。评价时还特别需要注意细化要求,有针对性,并注重操作的实用性,便捷性和有效性,最好实现量化评价。

5.1书面验证评价

书面验证是用设计数据、试验及试飞数据、工艺规范、飞机构型信息等与技术出版物内容进行书面对比分析,检查技术出版物内容的技术依据和数据来源,确保技术出版物内容的正确性。书面评价的实现方式一般可通过自评、互评、专家评审、活动评审等方式完成。(1)自评。自评是指出版物编写者进行的自我评估,一般通过同类机型同类技术出版物对比分析或者依据编制规定要求,找出所编写的技术出版物的差距以便改进。(2)互评。互评是指由团队中的另外一人对文件进行二方评估,从校对的角度查找文件的不足以提出改进点。(3)专家评审。专家评审是邀请同行专家如飞行员,机务,航空工程师等主要从专业技术角度审阅文件,提出改进建议。(4)活动评审。活动评审是指由主管部门(如TCT,AEG,适航中心等)组织相关专家围绕技术出版物从各个角度审视手册,提出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后由文件编写者最终权衡是否采纳以及如何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法主要解决技术出版物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方面的问题。采取专家评审和活动评审的方法主要解决技术出版物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方面的问题。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技术出版物重要程度选择评价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混合使用。

5.2操作验证评价

开展操作验证评价需要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和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才能胜任。对技术出版物开展实际操作验证评价,一般主要是专业人员,借助一定的专业设备和环境,检验所有可操作项目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由专职专业验证人员在真飞机、模拟器或工程试验机上,进行可操作性验证的通过概率,可用来评价操作验证结果的优劣。通过率越高,说明程序的可操行性越好,其编写的质量也越高,为了基本的航空安全,最终交付给用户的可操作项目应该是也必须是100%通过操作验证评价。

5.3评价打分表的建立

通过开展上述质量评价工作,就可以得到较多的数据输入。以某型号飞机的技术出版物为例,典型的输入数据(excel记录)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AEG评审发现的问题;客户评审意见;手册验证过程发现的问题;与设计的问题协调单(TPCM)输入问题;其他评审发现的质量问题;校对审核过程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形成各种基础评价打分表。打分表一般可以结合“检查单”制定,“检查单”是指根据特定的要素对象,列出相关的判断选项,然后逐项加以答复、研究,从中获得改进方向和改进意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给予检查人员启示,考虑问题更有条理性、全面性。以FCOM2为例,将2009年客户对某型号飞机技术出版物的评审结果制作成EXCEL表格,构建详细分类的评价检查表,如表1所示。这里我们以FCOM2接受AEG评审和客户评审时发现的390条意见和模拟机39条预验证程序通过率为例,采用该文所述评价标准中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操作性为依据来划分输入源数据。其中,因现阶段受条件所限,初步设定各方面评价要求相同的基本分值(B=100);然后从评价要求对FCOM2手册质量的影响大小给出权重(ω),在现阶段,我们初步确定权重可以采取统计分析专家意见得出[2],初步设定的指标中完整性为0.25(其次重要),准确性为0.4(最重要),规范性0.1(重要),操作性为0.35(非常重要);最后构建的FCOM2质量评价打分表如表2所示。应用评价打分表对手册进行评价时,可以由评价人员比照各方面要求查找手册存在的问题,每个问题均需记录在案以备编写人员改进,发现问题数量(Di)乘以扣分系数(C=A*D-1*100%,A为专家所有意见数量)得到扣分。对手册进行全面评价后,可以得到每个方面的量化评价分数和最终评价得分。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分数可以看出FCOM2手册薄弱方面:完整性欠缺、准确性不高、规范性不强、操作性不佳。采用雷达图直观地显示各要素不同评价方面的水平和薄弱点。用折线标识该版FCOM2不同方面的实际状况,见图1。通过雷达图,我们需要在该手册质量上来实现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目前COMAC成立飞机技术出版物编写完善联合工作团队-IPT的目的正是如此。最终评价要素得分还可以作为确定手册版次完善目标的依据,最终得分则可以作为手册质量完善状态的依据或下一版本的参照标准。

6构建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一旦明确,就可以开始建立完备的程序化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以FCOM2的评价机制拓展到其他所有的技术出版物,其实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评价质量改进完善再次评价直到质量达标。图2是推荐的一种技术出版物质量保障机制流程图。编制、校对、审核,一般可以在部门内完成;一旦完成部门审定,就应该着手准备专家评审和活动评审,该流程建议至少进行两次;之后就可以走会签和批准流程,直至交付印制。只有建立标准而完备的评价组织机制,才有可能让技术出版物的质量工作常态化、标准化、程序化、最优化。通过组织机制内不间断的质量评价流程,不间断对相关的技术出版物进行改进与完善。

7结语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1.1幕墙立柱安装连接件安装完成后,根据放线的具置,在预埋件上焊接上按图纸要求槽钢,并实施适当的调整,调整后实施全面的烧焊。在焊接过程中,所用的焊条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上具体要求,并在完成烧焊后将焊渣进行清除,并采取防锈措施。幕墙立柱悬挂在建筑主体结构上,在安装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将误差消除,保证误差不累计,最终消除误差后的立柱位置应该与设计位置相符,在立柱安装完成后将所有的辅助设置移除。

1.2幕墙防雷系统安装防雷系统是建筑幕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干挂石材幕墙施工中要做好幕墙防雷系统的安装。首先,严格的按照图纸逐个连接每一个幕墙的防雷网,连接导线应该在保护膜除掉部位进行,并将建筑主体结构的防雷系统与幕墙防雷网进行焊接。从设置均压环的主体楼层开始,每二层设置一道规格为40×4的镀锌扁钢均压环,并与预埋件实施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在焊接冷却后应该及时的将焊渣敲掉,并涂刷防锈油漆。在焊接过程中,要保证焊接牢固、焊缝饱满,避免漏焊现象,防止防雷电位置发生不必要的变动。

1.3幕墙石材面板安装该工程幕墙采用石材为花岗岩,必须使石材的材质符合设计规范,控制花岗岩材质的关键在于石材的加工,并做好六面防护处理,控制好色差,加工环节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通过对花岗岩的加工,要保证其表面光滑、切割平整、色泽统一、没有裂痕杂质、没有掉角等。花岗岩板材采用短槽式,采用不锈钢勾板挂件,挂件与石材连接的孔位采用燕尾槽式;在横梁相应位置,将不锈钢挂件用配有弹垫的不锈钢螺栓固定于横梁角钢上。安装时,将花岗石板材通过挂件直接挂上,充分体现出挂接式安装方式的快捷、方便的特点,使整个石材幕墙形成具有良好吸震性能和主移适应能力的系统。花岗岩安装由下向上进行,对于正面主要石板至少需要有二个固定并按图纸要求,还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的检查,在操作过程中利用连接件将上一块石板抬起,避免其重量传到下一块石板上。在石板安装后,要对石板进行垂直度、水平度进行检测,并及时的进行调整。

2建筑工程干挂石材幕墙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干挂石材幕墙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从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

2.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一般来说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要从材料的采购、进场、存放、施工等阶段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材料合格,施工质量也才能得到保障。在施工材料进场时,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要确保施工材料具有质量合格证书等,对建筑材料还应该按规范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过关方可进场。对于那些“三无”材料以及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的进行更换等操作,严禁其进场。进场后的材料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存放,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避免材料在存放过程中质量遭到破坏。合理的使用施工材料也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的措施有:(1)在材料使用前要做好材料的加工,结合施工工程实际的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材料;(2)对于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要定期的进行检修,避免由于设备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2.2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在干挂石材幕墙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控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预埋件位置,控制预埋件施工的精度,确保施工过程中预埋件不发生变形、生锈、移动等现象,做好相应的防锈措施。(2)对于连接件的安装,需要控制加工精度,做好连接件焊接质量以及防锈工作。(3)做好相关构件、五金件、石板等安装,确保安装精度。(4)对幕墙与主体结构嵌缝进行注胶,确保嵌缝的密封性,并确保外观优美、色泽圆润。(5)在幕墙安装后需要进行四性实验,使其符合相关设计规范。(6)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现场的清扫工作,确保清扫物遗漏。

3总结

质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1.1桥梁基础桥梁工程施工需要重点考虑桥梁桩基是否稳固。在进行桥梁桩基施工时,要仔细勘察工程地质、邻近区域的建筑物、地下管道以及水位,在施工图上编好桩位和施工顺序,标注出临时设施和水电线路,制定一系列施工作业计划,做好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对季节性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好技术保障措施,要在桩基工程施工完成偶对其强度、质量进行仔细的质量检验。

1.2钢筋混凝土在路桥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难点。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是常见施工材料,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麻面、裂缝等。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配比、施工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所以,在路桥工程中,要做好原材料的检测、混合料配比设计、拌和等准备工作,若混凝土出现裂缝或没有得到补救和控制,不仅影响路桥外观构造的美感,也给路桥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1.3路桥过渡段在路桥施工中,路桥过渡段的处理时非常重要的,路桥过渡段一旦处理不当,导致过渡段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就会造成桥头跳车等事故发生,形成极大的安全交通事故。目前,高等级的公路在施工时一般会设置拱板于桥头部位,这种方法解决了过渡段的安全行车问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搭板破坏,就会对行车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并且,此种技术施工难度大,维修费用也很高。在公路施工中,如果没有加固对台背,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因此,台后填筑时,要严格要求台后填料的施工要求,所选填料要有良好透水性,还要保证其压实度。对于桥背软弱地基,可采用换置法、预压法、排水固结法以及各项桩法来进行处理。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对地基性能进行改善,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升,从而避免错台现象。

2质量控制措施

2.1做足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路桥施工前,要将施工人员组织起来,熟悉和了解施工图纸、技术方案等资料。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优化每道施工工序。全面考虑可能对施工质量容易造成影响的因素如气候、气温等,在充分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进行施工技术与质量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除此之外,在路桥施工前,还要做足技术准备工作。对技术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基本技术、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以及交底工作。

2.2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为保证路桥工程整体质量,需要做好路桥施工的技术管理。路桥施工的技术管理包含了整个工程各个环节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施工技术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以及纠正等。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各个环节技术环节的质量问题,也能保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合适有有效地运用,没有失误问题出现。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是施工质量,进度的保障,室节省成本的条件。因此,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现场,要对技术的检验、监督工作加强管理,要分工明确、人人有责。

2.3加强路桥施工的检测施工检测的主要内容是检验与评定施工技术和质量。施工监测是路桥工程施工的最终环节,包括项目部的自我检查、驻地监理工程师和监理部门的抽取检查等。其中项目部的自我检查容易被忽视,从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因此,在进行路桥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强调自我检查工作,按照规范要求从多方面进行经常性的自检。对于自检不达标的工程,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原因,想办法补救,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2.4加强质量控制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人员、材料、设备。因此,这三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严格进行。在人员方面,可以经常性的组织技术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质量教育,使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完善的制度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严格进行质量监管。在材料方面,要加强材料的采购、进场、使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路桥施工能够使用的都是符合要求的材料。在机械设备方面,要加强常规的保管和维护工作,机械设备的每一使用都要经过仔细调试,避免机械故障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