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

驱动式教学论文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需要掌握很多基础理论,比如:函数依赖、范式、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掌握。其次,数据库课程中的前后内容关联性较强,比如:数据库的设计需要参照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的结构体系进行,关系模式的构建需要符合范式要求,要消除不合理的函数依赖关系等。最后,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有的基础理论最终都要应用于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库编程等在内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加上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领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严重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且,由于教学内容零散、孤立,学生很难达到系统化了解和综合运用的境界,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很多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差,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法设计

针对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本论文依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问题设计及案例准备。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与管理、法律等文科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不同,不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大量高质量的案例形成丰富的案例库,不需要适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案例,不需要强调案例形式多样性和案例内容的广泛性,而是要针对核心教学任务设计一个科学的问题,并围绕着问题进行案例准备,要求所设计的案例,在纵向上能体现出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完整生命周期,在横向上能覆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要求掌握的所有基础理论。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设计和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完成以下任务:查询出有哪些学生选修的课程中至少有两门以上由教授开设。要完成该任务,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应用到的理论包括:(1)描述教学关系,需要绘制E-R图;(2)将E-R图转换成合理的关系模式,并编制数据表,需要应用范式理论和函数依赖理论;(3)将数据文件保存在物理磁盘上,要求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高效检索,需要应用物理结构设计理论;(4)客户从操作终端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视图,需要应用SQL语言;(5)保证数据视图—数据表—存储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关系,需要依赖数据库系统的三层结构和两级映射。案例需要围绕着上述内容进行设计,不能遗漏。

2.基础理论的讲解。

由教师进行精练的理论知识讲解,讲解过程最好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介绍在哪些环节需要用到它,这样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

3.问题分解及教学过程控制。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案例设计阶段所布局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在依次解决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点评,确保学生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4.总结和评价。

对案例教学法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从以下三个维度评价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的总体效果:(1)案例维度,包括案例项目的构思、任务的分解以及问题的设计;(2)教学过程维度,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引导和控制、课后总结等;(3)绩效维度,包括教师表现、学生成绩、课堂反映等。

三、结语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我校该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以人为本,我们的责任是把学生潜能发挥出来,让学生人人都能“自信、自立、自尊、自强”。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解决效果这四个能力。

1.素质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使得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素质:学会独立地计划制订,它是一种预测性和诊断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性地计划实施,这是一种过程性和形成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计划评估,这是一种总结性和反馈性的工作训练。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和协作意识;能够从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出发,使学生了解项目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并逐步进行模块与程序代码的设计;使学生能初步掌握.NET面向对象设计思想、数据库访问组件使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计划、模块编程与调试、项目验收与运行;使学生能较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能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3.技能培养目标。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设置”学习理论,以“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来设置教学模式,将本课程分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这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解为若干情境,情境下再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如图1所示。将“项目引领(情景设计)、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相互协作、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图1“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教学模式设置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或校企合作者将教学内容设计或划分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析,并提出新问题,最终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具体实践完成任务,最后经过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终形成一个情感、认知活动的良性循环[1]。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中,“任务”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某项目标的活动[2]。例如,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绘制一张功能结构图、实现某个模块的功能、设计一个网站或MIS系统等。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高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3]。

三、威客及威客平台资源特征

威客(witkey)模式创始人刘锋先生给出其定义是,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益,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模式。主要应用于包括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等领域的问题,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和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4]。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特征。开放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威客任务的开放性和企业参与的开放性。威客任务的开放性是指威客模式打破了地域、时间、工作方式的限制,也打破了职称、地位、权力、名誉等的传统评价门槛,利用网络把世界各地的人们放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中,给创意者、后来者、年轻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互联网环境,带来更多自由工作时间,创造了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而企业参与开放性是指提供问题或需求的企业可以是任意的,包括把产业升级换代,高科技技术改造,富有文化含量的创意设计,产品的广告创意推广,销售网络的设计与建立等等拥有各种问题的企业都可以悬赏招标,筛选方案,筛选对象,优中选优[4]。职业性特征体现在一是企业在威客平台上的悬赏项目都是具体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二是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都作为商品以明确的标价标出,肯定了所有参与投标者的智力价值。三是这个平台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参与到一场场智力互动问答的过程中,脑力激荡,彰显群体智慧。四是成功的参与者的智力产品能够得到市场价值的回报[4]。实践性特征表现在中国威客是成熟的成功的实践方式。它包括两种发包方式:现金悬赏和威客地图。其现金悬赏的主要运营程序是,招标方任务支付少量定金或不支付定金经威客网站确认的高水平威客报名参加招标方选择合适威客开始工作根据工作进度由任务者或威客网站向威客支付酬劳。利用威客平台上众多威客的知识,智慧,专业技能,行业经验和个人创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它更经济,更高效,在未来可能更专业,成果层次更高。因为这种“众包”还有一种“优选”的功能:发包者将获得最好的创意,兼取各家之长,并在“问答”过程中不断受到启发和理念的提升。威客用最简洁的方式创造了无数机会来激发每一个致力于创意的散布于不同角落的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也给了他们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可能性,以及市场的回报———这是他可持续参与的动力。威客创造了一种激发创意、汇聚创意、实现创意的场效应。

四、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是项目小组教学,此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环节。

1.挑选并明确任务。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威客平台上的任务有大有小,但都是基于现实的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在选择威客任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供学生体会、分析、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2.逐层分解,分析任务。选定任务后,教师应通过激励法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并通过对任务进一步的剖析,从中发现问题。任务分解是一项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要发挥教师的职业素养,作为一个项目的引领者,细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步骤。在多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可由学生中的项目组长带领团队分析、分解任务,而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等,在分析过程中注意实时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剖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特别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厌学和不学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3.合作分工,完成任务。在这一阶段注意团队协作,有合作也要有分工。首先,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问题进行研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相互交流、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其次,项目小组的组长要对此项目进行合理分工,注意团队人员的能力和潜力,并且注意相互帮助,相互激励。此外,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干预,让学生体会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审计教育的重心应逐步转向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将审计置于经济管理的大环境下加以考虑。审计实务教学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管理学、法律基本知识等。目前的“口授+黑板/多媒体课件”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审计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深入开展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与企业共同研讨如何构建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并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入合适的仿真案例,积极探讨“角色扮演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

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是提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案例的仿真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时效性,当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过教师下企业,依靠校企合作获取。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启动教师下企业项目,具体分为暑假的短时期下企业学习和有条件的学校启动带薪整学期或整学年下企业学习两种,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教师长期参与社会审计业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要求。通过下企业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审计等鉴证业务,审计实务担纲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审计的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同时经事务所同意,可以获得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学校内部审计资料获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比如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各部门、下属后勤公司和学生实习基地如学生超市等所有处室和产业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学校支持获取这些内部审计材料,结合审计实务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的划分,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改编,可以成为很好的审计案例资料。

(三)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

在网络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上市及各大型企业的财务背景资料,然后按照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来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各个“任务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成的审计案例教材获得案例资料,或者通过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共享其案例资料等。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审计实务》课程中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案例引入与任务布置。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案例资料的选取与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环。通常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单项任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案例资料中所设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存货监盘这一任务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公司的存货监盘计划,然后根据这份监盘计划设置任务,如监盘计划里监盘安排的时间、目的、监盘的范围是否合理?对每一种存货监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从监盘日实有数倒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情况?如果这一存货监盘计划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总之,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设计的任务相匹配。

(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项目经理、审计员、审计助理等岗位,由学生对角色进行轮流扮演。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交流和研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学生对讨论情况进行成果汇报。

情境模拟讨论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样化,由“项目经理”作为代表进行陈述。项目经理角色的扮演是轮流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发言的机会。通过项目陈述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务解决方案,掌握与之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后,根据陈述情况详细讲解案例任务中所涉及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资料带大家完成案例任务,如需要并相应填写完工作底稿或完成报告之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四、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应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与该项目相关的较完整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分解存货监盘、存货计价等若干个任务并分别引入案例学习,当这一项目学习全部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这些任务的较完整的综合仿真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可以在学期内分阶段与学生开展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者发邮件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学评教环节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担纲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担纲《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要通过阶段考核,学生座谈或汇总邮件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务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认真分析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基本审计理论掌握不好或运用不恰当,或是案例材料与项目任务不匹配,还是任务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进一步优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案,提升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五、结语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实践;应用文;教学法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下,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实例:《通知的写作》

在笔者所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基础素质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对公共基础课不重视。近几年,“任务驱动”教学法逐渐进入中职应用文教师的视野,并逐渐得到推广。籍此本人以《通知的写作》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做简单的阐述与分析。

2.1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要以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任务能让学生马上置身任务情境之中,使学习更直观形象,更易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设置富有趣味性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通知的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注重设置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情景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设置了“校园十大名嘴演讲比赛”、“学校游泳池开发,办理游泳证”、“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三个情景任务,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增强亲切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2.2 分析任务、提出解决方法,完成任务

分析任务和完成任务的阶段是组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结合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以致用的过程。要完成本组的通知写作任务必须要联系到一些知识点、要分析课本例文,包括通知的用法、通知的分类、本组情景任务属于那种类型的通知、通知的正文写法、拟写通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教师在则扮演教练员的角色,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例文,引导学生找到情景写作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后,将其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本组情景任务展开讨论、学习,模仿课本例文展开任务的写作。

2.3 总结评价、体会收获

在评价的环节,笔者采用自我评价,组间互评与老师点评相互结合的方式。课堂上注意观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查阅了相关笔记例文,是否有自主探索精神,是否有与组员协作学习。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其对写作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如何等,进行适当的点评,使学生从任务分析到任务完成,都能收到老师的阶段性评价。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点、使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与评价别人,强化协作意识。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应用文写作教学带来的变化与优势

3.1 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学生难以领会,更难提掌握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可以设置几个任务情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进行模拟,少了强制性和压迫性,多了选择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例文和创设的趣味性的任务情境,先自学,自主地从情境、例文,课本知识框架等去与组员共同构思、谋篇布局,完成一系列的写作过程,然后到课堂上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讲构思、谈体会,让教师和同学点评,改正。小组分析任务,自行选材、立意、构思的写作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如何从例文中归纳写作要点和框架、如何把握情景中的素材,如何构思和表达,最终将写作意图和内容呈现出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成功地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2 教师从“讲授者”变为“观察者”、“引导者”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做一名讲授师。教师充分备课后,吃透知识点,在课堂呈现给学生,学生习惯了接受,但是能否能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能否实现学以致用,传统讲授式课堂无法检验。而在任务驱动教W法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更多时候是“观察者”与“引导者”。其实与以往讲授型课堂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师的备课量是增加的,教师首先要充分分析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该目标设置既能体现本课知识点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任务情景;其次要预测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完成任务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定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教学的突破点,这样方能在学生分析任务,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最后确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评价完成任务的效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是主线、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互动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教给学生的是各种获取知识点的方法与技巧,“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区别。

3.3 教学方式从“理论传授”变为“任务驱动”

在以往的应用文教学中,教学方式较为程式化,教师注重于讲授“为什么”和“是什么”,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知识点”和“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这些弊端。因为这一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我实践,学生是通过自我学习与训练来获取新知识的,而不是教师灌输,核心的知识点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就会牢牢印记在其脑海,并能在课堂上经过自身实践来加深与巩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我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任务的完成,强化了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内强了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知识与心智共同成长。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广泛参与,注重亲身体验,学生在体验中领悟课堂内容,在参与中掌握知识要点。这一教学方法适应了学生的认知的规律,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切合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应用文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任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是中职应用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当然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完善与发展的,相信广大中职教育者和笔者一样,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前行,定能找到更多、更有效、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倪佳佳.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董玲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3]张松祥.情境设置――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战策略.

[4]周炫.“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实践.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法;设计与实践;《运营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35-02

一、引言

目前,在《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大多学生都是从高中毕业后直接上大学,缺乏对运营管理实践的体验,导致学习效果比较差。为此,授课教师经过讨论,尝试在该课程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问题驱动式学习也被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这种在问题解决中使用知识,将高层次思维能力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的学习模式最早是在美国医学教育中开发出来的,后来经过不断改进,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其他领域。有关问题驱动式学习的学习效果的研究表明,问题驱动式学习确实能够让学生学到至少与传统课上的学生同样多的知识,但他们更有可能在问题解决中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eGrave,Boshuizen,&Schmidt,1996;Hmelo,1995),这样的研究结果对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国内在大学课堂教学实施上,李伟(2010),张洪欣、王庆陶(2003),赵慧斌(2008),陈荦等(2011)等就高等学校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用“已知”认识、研究、解决“未知”的能力以及怎样培养这种能力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观念上,赵广前(2010)认为,老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和核心。然而,国内对于问题驱动式教学大多应用在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国外虽然应用面比较广,但其原创性的PBL典型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大学的实际教学情境。为此,本课题组考虑结合《运营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我校教学现状,在具体应用并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时,不照搬国外模式,而是针对PBL的要素和特点来探究问题驱动式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并付诸实践,以便更好地利用它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问题驱动式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与实践

1.问题的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来设计、布置和引导,由学生按照问题要求进行思考、解决。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考虑有针对性,问题设计应恰当,所设计的问题可以以学生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分类,做到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可来源于运营管理的实践,来源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来源于各类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案例,课题组要多跑企业,多查阅资料,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学习的难点所在,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建立问题驱动式教学的问题库。

2.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建构性原则”和“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以考虑从四个阶段来展开设计:第一阶段是讲授理论方法,设计学习环境;第二阶段是解决模板问题(面向单一理论方法抽象出来的典型问题),实现理论理解;第三个阶段是解决综合问题(综合了若干种理论方法的复合问题),实现方法运用;第四个阶段是解决开放问题(不直接提供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求解),实现知识构建。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将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使其变成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用“已知”认识、研究、解决“未知”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改进。配套于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手段改进的着重点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考虑:①准确把握师生的角色定位。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行为系统,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培育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将自己从传统的主角中走出来。如教学过程中当提出问题时,教师不应以知识灌输型的课堂讲授方式来阐述这些问题,而应以问题探究方式来启发、诱导和提示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见解。②倡导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合作式学习模式。为了取得较好的互补性,自主合作学习采用的是交叉混合分组的小组协作型模式,由性别、成绩、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章结束后,教师给出开放性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形成结论性意见后,再在课堂上由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由于同一问题不同组的解答,让学生看到了组与组间不同视角的解决思路,拓宽了学生考虑问题的视角,以此推动充满活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学习过程。③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本校具有良好的网络硬件设施,授课教师在学校BB网络平台上构建了《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及时更新的课程知识,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④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课程教学中应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育起来的对于专业知识的探知欲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得以无限延伸,让学生在“干中学”的过程中架构起了他们的知识框架,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实践的效果评价

通过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对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事后评价,对不足部分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予以完善,以确保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同时,评价中要注意明确考核的目的不是对学生划分等级,而是旨在促进每个学生能力的全面、和谐地发展;考核应具全程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Degrave,W.S.Boshuizen,H.P.A.&Schmidt,H.G.Problem-based learning: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processes during problem analysis[J].Instructional Science,1996,(24):321-341.

[2]Hmelo,C.E.Problem-based learning: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strategies[J].In Proceeding of the Sevente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1995:404-408.Hillsdale,NJ:Erlbaum.

[3]李伟.实施以问题作驱动、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能力[J].大学数学,2010,(26).

[4]张洪欣,王庆陶.建立高等数学“问题驱动”教材体系的构想[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7).

[5]赵慧斌.问题驱动是线性代数有效的教学法之一[J].高等数学研究,2008,(7).

[6]陈荦,谭洁,熊伟.基于建构主义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9).

[7]马万里,周玲玲,余晓,胡静.问题驱动式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法律课;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164 ― 03

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要具有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着较强的实践经验。而任务驱动式教学主要是在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实现教师主导的一种教学。高职法律课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同时也要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对于如何做好高职法律课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应用始终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高职法律课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

(一) 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主要是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实现教师主导的一种教学〔1〕。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和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传统知识教学的基本理念,并实现对问题的转变和解决,并保证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有着一定的多维互动式,并保持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就其实质性而言,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通过对情境进行创设,尽可能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有一种逼真的现实情况,对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进行真实性的模拟虚构,从根本上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的具有形象化和直观化,并将学生的联想有效的激发,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表象进行唤起。

其次通过对问题进行提出,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加爵,并对知识结构进行构建,进而实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最后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是一种自主性和协作性的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强调性,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评价,进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解决,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二) 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的特点

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职业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加以培养,一旦学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就要加强学生的一些实践教学活动。而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和专业课程相关的一种实践训练式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性培养,进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实现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2〕。

二、 高职法律课应用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化高职法律课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在高职法律课中的应用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一方面高职法律课应用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对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的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加以引导,进而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培养。

另一方面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通过对情境进行创设,尽可能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有一种逼真的现实情况,对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进行真实性的模拟虚构,从根本上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的具有形象化和直观化,并将学生的联想有效的激发,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表象进行唤起。对问题进行提出,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加爵,并对知识结构进行构建,进而实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3〕。

总而言之,高职法律课应用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既顺应了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构架和实践技术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高职法律课应用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三、 高职法律课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进而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时间能力进行培养。而高职法律课这门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充分的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将其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着较为全面的应用。做好高职法律课任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用,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

(一) 任务的设计

高职法律课教学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高校法律课程的特点,其实训教学的教学设计更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本堂课所教学的实训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探讨分析,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并对其理论知识加强理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4〕。

实训教学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加强基础性的训练,例如民事模拟审判实训教学而言,就要对典型案件进行参照,并引导学生对案件的基本类型和基本要点进行充分的掌握。其次就要加强学生的认知训练,对案件进行整体上的讨论研究,并将其讨论引入到课堂上,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观点,对有意义的主题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要对学生正确的分析思路进行寻找,并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最后就要加强学生的综合性训练,借助于学校的综合实训室,对情境进行模拟,做好相应的流程分布,一旦实验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对其实践应用操作案例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分析。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要做好相关知识的拓展应用,并培养学生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掌握能力。

(二) 分组测评和提出问题

分组测评方式主要是对整体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5〕,并对学生知识接收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采取合理分组的方式,采取留人一组的模式,组长选取最具有影响力的学生,对整组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并对整个实训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进而借助于考评的方式,将各个组间学生的利益直接的绑到一起,帮助学生对实训教学的任务完成,进而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其教学环节有着一定的开放性,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性的培养,并将学生法律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对学生综合法律素养加以培养。第一环节教学中,就要结合教学设计,对教学情境进行虚拟,其案件为一则民事模拟审判案件,也即是某年某月某时某分,王某驾驶某一型号轿车的同时,发生交通事故,但是这辆车的车主不是王某,是李某的,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公安局交警支队认定王某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而受伤人在医院住院治疗40天,共花费医疗费用6万元。这一案件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进行提问,该案件是否属于民事纠纷案件,并是哪种民事纠纷案件,可以解决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并正确合理的分析该案件涉及的一些法律关系,并对该案件的管辖权进行分析。问题提出之后,分组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借助于资料查询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下一环节的进行,就要结合问题提出的过程,对每个角色进行设置,做好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法警以及原告和被告等人员的设置,审判长对庭审提纲进行整理,并对整个模拟审判过程掌控,对判决书加以拟定。而审判员则是协同与审判长对整个案件的庭审进行协助,书记员主要是对法庭纪律进行宣读, 并对庭审进行笔录,及时的整理装订庭判案件。法警主要是对法律纪律加以维持,并对证据进行传递。被告和原告则是对案件进行整体性的陈述。

最后一个环节的实现,就要让每个小组对自己的实训成果展现,并做好相关的总结工作,进而对相关的法律理论知识进行总结。

(三)鉴定方法与流程

采取分组鉴定方法,在鉴定理论知识的同时鉴定学生团队协作、口头表达等能力。流程如图1:

(四)检查和控制

高职法律课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有着相对较大的自由度,而要想从根本上掌握学的学习情况,就要将各个方面的教学设计进行控制,定期的和组长进行开会讨论,对各组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讨论和总结,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的发现问题,对实训过程中的检查和控制加强,保证高职法律课实训教学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检查和控制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各个方面的测评工作,该事例中总共分为讨论A组和讨论B组、讨论C组,每组6名学生,三组学生的测评分值如表1所示,讨论A组学生的表现最好。

(五)评价考核

高职法律课实训教学过程中,其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就要对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具体态度进行及时的关注,并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将学生的创造力全面开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好引导者的基础工作,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高校法律课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更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组织,进而到法院及逆行那个旁听审批审判,并在旁听结束之后,组间进行讨论。同时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进行组织,并对法律焦点问题辩论会进行及时的讨论,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组织,到社会上进行调研,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关注农村和社区有关法律的相关问题,并对立体化的法律实训机制加以建立,对相关的制度加以构建,做好师资和资金上的基础保障工作〔6〕。

总之,高职法律课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更要保证学生人人参与,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加强学生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并加强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社交技能的培养、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以及临场应变技能的综合性训练和培养。

四 结论

现代化社会主义依法治国进程推进的过程中,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公民的法律基本素质的要求原来越高,而基于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更是本着时代经济多元化对人才培养的全新目标为基本的出发点,加强学生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借助于生活实际情况,对学生法律维权实践能力进行加强, 并加强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社交技能的培养、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以及临场应变技能的综合性训练和培养,推动了现代化高职法律课实训教学的全面建设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段德臣.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法律教学体系重构――以《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课程为例 〔J〕. 科技信息,2011,31:41-42.

〔2〕 陈秀英.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法律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民事模拟审判实训为例 〔J〕. 科技信息,2011,31:44-45.

〔3〕 靳建新. 会计综合实训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189.

〔4〕 王坤. 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D〕. 西南大学,2014.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0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中国目前正面临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其中外语能力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而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在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我国的刘润清教授曾指出:“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纲要》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方式,本文将以笔者所在的辽东学院为例,试图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建立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1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简介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最初由我国的文秋芳教授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中提出,在2013年的论文《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中就输出驱动假设的内容和理论依据以及如何实施又做出进一步阐述和论证。这一理论基于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提出的语言输出假设理论中对输出四大功能的认同:“1)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自动化程度;2)检验语言假设;3)增强对语言的意识程度,发现学习者所想与所能之间的空缺;4)培养对原语言的反思能力。”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和语言输出假设理论在假设的出发点和挑战对象上却有着明显不同,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认定的输出范围更加广泛,更加注重二语教学效率问题的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上尤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辽东学院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写作教学方面的问题

辽东学院是一所由多所大、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相比发展已久的其他本科院校,因知名度不高很难吸引高分学生,很多学生入学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从2007年开始,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辽东学院积极响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创建并使用“3+1+X”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3”是指每周3学时的课堂教学,“1”是指每周1学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X”是指学生每周至少2小时的网络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增加了网络教学,但只能用于视听说的教学,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在课堂借助多媒体授课的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信息量越来越大的读写教程内容的讲授并要完成相关的各种练习,时间有限,导致很难在课堂专门化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得到大幅提高。

3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3.1 明确英语写作的教学目标

作为新建的二本院校,根据2007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辽东学院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期间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其中的一般要求,对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是:学生“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听、说、读、写、译的均衡发展为教学目标,强调先输入后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主张教学以输出为出发点,同时也把输出设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传统课堂教学对输出,尤其是对写作这种输出方式的轻视,并把写作的教学目标具体到每一堂课,结合读写教程的课文内容,保证每堂课的教学都设定进行相关写作技巧和写作模式等输出训练的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改善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课文涉及的写作知识只是一带而过的现象。

3.2 提高课堂教学的输出效率

与专业英语的授课不同,大学英语课程没有单独的写作教学课时,只能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写作输出效率来进行弥补。输出驱动假设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保证课堂教学输出的高效率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前对写作输出方式的精心设计和课堂具体实施中的正确引导。辽东学院目前正在使用的是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内容比较新颖,以第一册第二单元Text A 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为例,本单元主题有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学生和课文中的主人公年龄相仿,容易产生共鸣。在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先分组讨论自己日常和父母之间有无思想代沟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结合课文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模式,最后再由学生完成一个小段落的模仿写作练习,并选择典型范例进行点评。

3.3 增加自主学习的输出练习

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和初、高中阶段不同,除课堂学习学生还要求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在当前辽东学院“3+1+X”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每周要求完成的自主学习任务主要关于听说这两个方面,而对写作并没有具体要求,可由任课教师自行进行安排,有的教师因课程紧张可能会忽略对学生课后写作任务的布置,即使有的教师课后有写作任务,主要也是和四、六级考试相关的应试作文。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如能对学生课后的写作输出练习加以关注和引导,将会是对课堂写作输出方式和内容的必要补充,最好能结合内容新颖的输入材料,如:撰写英文电影观后感、书写听力材料摘要等,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的写作输出练习。此外,对于学生这些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一定要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

4 结语

当今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学生需要接受社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质培养,大学英语的学科发展也需再步入一个更高的台阶,输出驱动假设这一理论恰好致力于同时满足社会、学生和学科发展的各自需求。英语写作能力是W生未来能够成为国际化人才所需的重要素质之一,对于一些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教学辅助设施基础都相对薄弱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必然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J].外语界,2008(2):2-9.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组织行为学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立国(1979- ),男,河北邢台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心理学。(天津 3002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58-02

“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组织环境当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于组织内部行为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管理类专业的认知以及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应受到足够重视,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质量不高。要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当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析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指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和课程探索,在学生求知欲的驱动下,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处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要求的教育类型。在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设立不同的情境,学生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所设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产生互动,提升自身的素质。通过任务作为驱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教、做”结合起来,从而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能够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的过程和结构,加快课程体系改革,使学校的课程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准。

在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学习,并通过各种测试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任务,把课堂知识融入任务中,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解决团队小组中的分配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简单地提出任务就可以,还需要教会学生进一步分析、与他人进行合作,并且在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职业院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具体相应技术能力的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理论教学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案例中,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组织行为学”课程的促进意义

“组织行为学”属于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含有艺术成分较多的课程,适合于案例教学,课堂组织侧重于个别指导和小组讨论。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组织行为学”课程对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院校的管理类课程体系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若在课堂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反复研讨,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消化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在任务中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及今后工作中的能力。此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提升就业能力,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任务,使一些在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进入任务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针对任务还应进行反复推敲,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所考察的教学内容,既能培养学生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任务考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通过任务中所设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既要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

1.教师应恰当选择并设计教学中的关键任务。选取适当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立一个特定情境,学生通过在情境中利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这样可以帮助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课堂任务理解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开阔自身的眼界,培养个人的创造能力,使他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因此,教师应恰当选择教学的关键任务并进行整体编排设计,在对课堂任务筛选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所挑选的任务应当符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符合学校课程的整体要求,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在考虑社会发展方面,所挑选的任务要注重时代性与先进性,能够体现当今的理论发展水平与趋向。第二,教师在设计和分析任务时应当注重任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任务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应当注重任务的生动性、实践性以及实用价值的统一,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并深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些学生若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学习模式,教师要给予耐心帮助和指导,以免学生在认知和学习上产生障碍和混乱。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要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任务教学中来。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质量和效果,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第一,教师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可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教师应对任务教学进行充分准备,在课堂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教师不仅要对课堂中的任务内容进行积极引导,还要能够从多方面对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内容。教师要把理论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并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有效划分,使学生能够分阶段对相关问题做逐步探讨。第三,教师应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任务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通过任务教学的方法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任务,从而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与自身感受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授《个体行为》一章中“情绪与情感”内容时,教师可将此部分的知识内容首先转化为典型生活案例(如由恋爱情感引发的事件等)进行引导,以吸引同学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3.课堂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总结。总结是对任务的全面性审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修正和完善。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法的延伸。所以,教师应当在任务完成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总结既要全面又要深刻。例如,在学习“知觉错误类型”一节内容时,很多同学对“首因效应”的积极意义及负面性都能够有所认识和分析,但对“首因”具体影响当事者双方的发展过程却并不能合理地描述。因此,可列举一些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例如,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最初印象并不很好,但随着双方的了解逐步加深,两人最终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总之,教师通过总结可以发现所选取的任务是否得当,能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是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内容。在任务总结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有效提升“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随着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等情况变化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对大多职业院校而言,“组织行为学”课程引入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职业院校很多其他相关课程也可借鉴该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准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培忠,任岫林.组织行为学(高职高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3]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4]解建宝,曾兴柱.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5]刘向红.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9(9).

[6]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高职;PLC

0 引言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是高职院校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PLC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操技能的要求,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知识和能力支持。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笔者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技能训练贯彻始终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重构课程的学习情境。

2 PLC课程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是不同的,它的培养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专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PLC这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更应把重点放在实践和操作上,基本理论部分作为课程前期支撑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该课程当成一门电气专业的语言编程课程进行讲授,教学过程主要围绕27条常用基本指令、2条步进指令、功能指令等知识点来讲授,过于侧重梯形图程序的编制,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点和相应的案例,但是对问题的解决缺乏锻炼,导致不能灵活运用,合理的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理论课和实践课相互交叉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室里统一讲授、学生听,然后再到实训中心实践,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仅仅是针对知识点来选取相应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由于缺乏现实中的应用和实践活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也仅限于基本操作,面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却束手无策,陷入困惑的状态,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依托,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它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在PLC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PLC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倡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PLC教学中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在高职PLC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设计,可以从教学原则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进行着手。

3.1 教学原则设计

在高职PLC课程教学中,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计最为关键的准则。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课程主体,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对PLC课程设计而言,课程设计体现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依据岗位需求,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成若干个不同的任务,通过任务分析所用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任务操作中加深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很有针对性,围绕工作任务这一核心目标,层层展开。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考虑各种设计模式的特点。

3.2 教学方案设计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熟练的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PLC作为高职院校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进行科学的教学方案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设计,来确定新的教学思路和课程的总体教学方案、具体工作任务和实施阶段,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强化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高职PLC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PLC常用指令的分析应用能力。

3.3 教学过程设计

高职PLC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PLC课程任务的目标,确定PLC课程任务载体,关联知识即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等知识的学习。在任务实施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任务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主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PLC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实现任务驱动学习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把它分解成一系列的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任务驱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任务驱动实施过程中,需要分析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根据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一般可以设计为知识能力目标要求、情感目标要求、操作目标要求,再针对不同的目标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但在指导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弯路,灵活掌握设定的任务,随教学需求而确定。

4 总结

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PLC课程中的作用,尽量采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法设计任务,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任务顺序,要能充分体现相应知识点的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PLC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单位,以典型的任务为载体,贯彻任务驱动的思想,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高职教育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PLC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任务驱动 统计学 任务设计 成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atistics Teaching under Task-driven Method

GAO Linhai

(Hu'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Changsha, Hu'nan 410020)

Abstract The tast-driven method can make good result in statistics. Fistly, the essay introduce some questions in statistic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secondly, it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in practice teaching importantly; lastly, it appraise the application result.

Key words task-driven mothod; statistics; task design; effect

1 统计学教学的存在问题

1.1 学生学习与职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其矛盾体现在: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弱,对统计学科中众多公式的学习存在厌倦和畏惧心理;对统计学的目的和应用不明确,认为统计学只是一种专业的理论课,需要背诵很多公式和原理;没有意识到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社会和将来的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职业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强化对统计的分析能力,需要用统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师教学思路与职业目标存在的矛盾

统计学在高职院校中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统计调查与分析等多种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思路的存在,以及学校经费和场所的限制,很多教学教师怕麻烦,教学仍停留在课堂理论学习的阶段。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多过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不合理等,①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低,缺乏用统计思维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缺乏用统计方法和手段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 任务驱动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任务驱动法的认识

现在很多统计学的教学中,都大量应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但是相对于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更有优势。案例分析法与任务驱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学生案例的学习与分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的理论和公式原理,达不到实践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法,是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任务。任务驱动法是让理论配置任务,侧重在于实践的能力,减少了理论讲解,需要学生主导、主动地完成任务。通过目标任务的驱动,来推动教学的完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分析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每章节的教学任务,给学生先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储备讲解,然后布置和监督学生来完成任务,并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2.2 统计学课程中的任务驱动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我校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中,其主要的应用模式为:

(1)教学方式的改变。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统计学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大改变。教学的改变主要体现在:①相应的学时延长,延长到110课时左右。延长教学和学习的时间,为学生的任务完成提供了保障。②理论课时比例减少,实践的课时占比上升,实践课时占到了60%。③任务完成的地点从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改变成课堂、机房与社会调查形式的并重。④上课的方式,增加了统计软件excel等的应用。⑤对学生的考核也发生改变。以小组的考核为主,个人的考核为补充;分值中过程考核占比70%,结果考核占比30%。

(2)每章节任务的设计。任务驱动法的驱动效果,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合理、可行。既要考虑学校条件的限制,又要结合统计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统计调查的对象应该让学生能比较熟悉,统计数据的直接和间接取得就比较容易,任务的要求和目标就能够完成。每章节中任务的驱动,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方式,取得统计调查的数据。学生要到社会、企业和图书馆、网络中去取得数据,才能应用统计的原理来分析问题,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3)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需要按照任务的设计原理,做到任务目标的明确,让任务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每章节的任务应该有多个,便于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和对比。以指数分析章节中“学校学生CPI指数调查分析”为例,我院统计教学中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为(见表1):

表1 任务驱动的过程演示

通过对“学校学生CPI指数调查分析”的任务完成,学生达到:(1)掌握指数分析的原理和作用;(2)理解CPI的实际应用,对统计局每月公布的CPI结果有更全面的认识;(3)认识到CPI的结构和不足。(4)对统计软件的应用更进一步。

3 应用成效

任务驱动的教学在我校经济管理系进行了近两个教学年度的实行,效果还是比较明显。通过对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座谈和调查,主要的收获是:(1)学生对统计学有新的认识:结合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学生觉得忙但很有趣;活学活用,能用统计的知识具体分析身边的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数据,提高了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开始关注社会中统计数据的公布,提供资金的见解;有部分学生考取了统计资格证。(2)教师的职能得到了改变:理论课时减少,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教师从单纯理论知识的讲解,转为对学生实践的讲解、监督和评价,有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3)达到了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践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然,任务驱动的推行,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任务设计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前提。在推行的过程中,有些任务的设计不成功,则驱动的效果就不明显。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强化任务驱动,来完善统计学的教学。任务驱动的定量效果,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评价。虽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实践证明在统计这门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课程中,任务驱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经营管理沙盘项目” 资助

注释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项具有较强知识性和操作性的基础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获取知识、提升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的目标和计划做出合理安排,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教学的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完善,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和知识性,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并熟练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软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学各个阶段、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教学训练,锻炼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设置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点评教师教学的过程,提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不断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任务属于其中的关键内容,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教学任务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造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较差;但也不能太过复杂,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也就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需要教师完善对教学任务的设计,全方位综合考虑教学任务设置的合理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常见的打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好打字的教学任务以后,需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期间,如果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兴趣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其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置完成以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随后,根据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发现其优缺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例如,在进行Word相关软件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思考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通过现场提问可以掌握学生对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而小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Word软件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对各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缺点。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助于营造出积极、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

4创设情境,提高教学的效率

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得到转变,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组织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其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体验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到情境中,通过收集资料、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查找知识点等环节,最终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与精髓,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教学法负荷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符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按照教师的课程设计深入研究和探索知识,主动思考和参与实践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戈东岩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振霞.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26.

[2]王琪.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21-22.

[3]王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浅谈[J].信息化建设,2015(11):145-146.

[4]徐新中.“任务”洋溢智慧“驱动”彰显活力——谈在新纲要背景下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9):97-99.

[5]曹锦梅,田军.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6(1):72-74.

[6]刘朋飞,黄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186.

[7]吴丽华.“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6):183.

[8]姚玉开,孟卫华,张立娣,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35):239,241.

[9]栾文甫.“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培训,2016(8):194.

[10]朱婷婷,汪培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CCESS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171.

[11]代明美.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208-209.

[12]孙士杰.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题任务驱动式学习[J].中国培训,2016(14):185.

[13]刘毅.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高校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10.

[14]陈晶.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5(31):152,154.

[15]张永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88.

[16]丁言常.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45.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国际商务活动的增多呼唤着更多高级的商务人才,市场对商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目的、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日趋深入人心。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英语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将“工学结合”的项目驱动教学引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很有探讨价值。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构筑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英语通用能力、岗位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根据行业的发展态势建立起完整的、系统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倡“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的集体参与和全程参与。因为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考卷定能力的评价标准,因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它的研究构筑于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内容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包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开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兼容的方法体系。本文主要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教学原则与和教学方式两方面的内容。

2.研究目标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有理论目标和应用目标之分。其中理论目标包括五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基于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方向以及行业需求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方法体系,二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三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制定标准,四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和课程设计,五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的质控标准和评价标准。应用目标包含两层意思,即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项目群的建立;形成具有较强可操性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推广系统以推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

3.拟解决的问题

拟解决的问题是为了解决“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学与市场需求结合的”而产生的问题。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拟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培养等三个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方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要解决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师中心论”旧理念,形成“学生中心论”的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养成自发学习的习惯。在教学内容方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删除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内容,引进当前国际商务领域的前沿信息内容,革新当前教学内容。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当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育上存在着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效率太低的问题,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要创建一套能及时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商务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快速达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目标。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与其他英语教学模式相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更能体现英语教学的开创性、多元性、实效性,这点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特色和创新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特色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既是具体化了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又是理论化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活动方式概括;二是推广性和实用性更强,通过一整套系统的、适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方法体系以及完整、适用的项目实训操作流程,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目标和应用目标;三是实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更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目前应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更能顺应时展,更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相比,在内容上、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教学模式上都有显著的创新。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职高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都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定位,与市场黏合不紧密,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无论理论目标还是应用目标都瞄准市场,旨在以市场行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来指导职高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开创新与创新性。从学生的能力培养模式上来看,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学习兴趣也不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倡导“教、学、做”结合,强调学生的集体参与和全程参与,学生的主导性得到增强,从而让学生快速将自己主动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英语通用能力和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英语通用能力的项目实训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会根据市场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切身需要对学生的进行目标定位,确立他的发展方向,然后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有针对性地将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实训项目引入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英语通用能力和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从教学内容上来看,项目教学模式最大的创新就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探索出“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还为市场行业培养出了专业型更强、实用性更强的人才。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

作为一种顺应时展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上都有显著的创新。这就意味着,为了达成这些创新目标,新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必须与之相适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项目选择的职业化和情境化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项目,该项目应按照一般商务工作的流程,选择最能体现职业化和情境化、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的教学项目,在内容安排上体现出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国际商务准则的要求培育学生,并为学生搭建最有针对性的商务工作框架,尽可能地展示真实工作情景,体现出职业岗位的特色。在此过程中,职场交际是教学项目的目标,职业能力培养是其目的,共同作用于教学项目。

2.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性与实践性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其形式要体现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拓展的培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以商务活动项目为载体,将各个模块凝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出各个工作流程的过程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要兼顾,既不能偏重于实践和技巧,又不能一边倒忽略了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中领略到实践的意义,在实践中贯彻理论。

3.教学进度的循序渐进性

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商务英语教学应遵循从应试到应用、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过程,全面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为将来职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形式,所以整个教学形式在进度上所体现的是循序渐进性。要求个项目模块的编排程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每个项目模块内部的内容设置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于课程的每个模块都有提出新的素质培养目标,教师要注重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工作、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学生在沟通与合作中理解团队和集体的力量,为将来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这就意味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立德树人、培养职业能力”。因而要求我们注重理论与实际,辩证地看待市场需求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追逐热点,不盲目追逐利益,以党和国家以及市场对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精神为指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英语应用人才。

总之,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商务活动的增加,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必将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改革旧英语教学模式中滞后于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探索出顺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的全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小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5-21

[2]李佳.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浅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9-01

[3]陈曼倩.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05-15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摘要:文章在“流体力学”的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的能力训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肯定了该模式对岗位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教学;任务驱动法;流体力学;任务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69-03

一、引言

“流体力学”课程是针对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为核心,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应用流体力学的理论解决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该课程涉及到的理论内容较为繁杂、理论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经过三年以来的授课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同时由于“流体力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在讲解内容和关键知识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该专业的相关领域。如果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连最基础的流体力学知识都不能掌握,那么工程应用更是无从谈起,这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埋下了隐患。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先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基本的概念和方程,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对讲授内容进行消化。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当时能听懂、课后会练习,但由于课后练习都是学生个体独立进行的,没有及时与本专业的工程相结合,因此,学生往往不能根据实际工程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有的学生甚至学了后面的内容就忘了前面的知识点,到学期结束时,学生基本上把所学的知识忘得差不多,这样很难实现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上述思想,笔者针对“流体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现象,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对“流体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实践。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围绕着“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互动式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法提出一种“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该模式下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动法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学校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流体力学”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即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理论教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背景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因此,有必要采用以工程案例为先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实施掌握流体的基本规律及其工程背景,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本文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实施过程,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图1所示。

任务设计:在“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尽可能反映真实工作状态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学习情境中,这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更积极真实的意义建构。结合该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设定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课堂任务。本能力培养项目先后通过流体流动显示等装置的简单操作到不同边界水流特征的观察、典型流动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参数测定分析等实际工程应用,保证了该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得到充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1)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视化教学软件,并结合动画演示,将各种流动形态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多讲、细讲重要知识点,全面解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务必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流体力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同时将专业领域的工程案例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任务实施为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让理论教学为工程应用和岗位服务。

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了解了本专业特定岗位的技能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态度积极认真,对专业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而对于专业工作内容的体验和认识,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岗位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2)完成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在对学校“流体力学”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基础上,完成了“流体力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学生可通过该课程网址观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课件和课后习题讲解内容;该网站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即学生通过网站提出疑问,教师实时在线回复问题,促使教学网站成为学生课余学习的好帮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流体力学”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拟定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任务驱动项目,同时编写了环境工程“流体力学”实训教案。除了与流体力学相关的普通实验的技能实训之外,增开了具备环境工程专业特色的流体力学综合训练任务:如氧化沟中典型的水动力学现象观察分析、环境工程学科典型管嘴和孔口出流的水力计算等,这些教学任务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了专业性,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任务的巧妙设计会让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1)教学任务要有针对性:在设计的任务中,所列出的技能训练要体现出岗位专业需求的典型性,要求专业课教师能够实时把握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岗位技能需求动态,能够根据该专业的岗位需求,同时结合课堂教学目标,选取较为典型的岗位训练技能作为设计任务,这样做能够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围绕岗位专业技能而开展。(2)任务设计需考虑包括如校内实训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任务实施范围等一系列与学校硬件相关的场地条件的可实施性:“任务驱动”教学一定程度上需要学校或学院的相关行政部门能够提供固定的技能训练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资料查阅收集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如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模型加工和实验条件等。(3)任务设计应把握好难易程度和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由于学校教学时间的局限性和约束,任务驱动教学需要妥当安排好任务的具体实施时间和期限,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设定的任务,并由此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此外,教师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达到共同提高岗位专业能力的目标。

2.任务驱动教学的考核指标应多元化。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应遵循“重视过程考核,结果考核次之”的原则。对学生和各小组进行多元评价,采取各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以及教师最后点评三者相结合的形式。整个评价过程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更应该重视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态度和能力评价。

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过程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因为学生首先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更好地了解自己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清楚地知道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任务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和共同进步。最后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评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在任务实施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同时要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3.理论知识的讲解应渗透到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在采取任务驱动法进行实际教学时,对于基础理论教学要渗透到每个任务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把关键的知识点讲清楚。对于本专业的发展前沿相关的内容,其中有难度的理论可以由教师先进行简略介绍,同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查找途径,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课程的应用背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

四、结语

总体来说,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随着“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流体力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也将是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主线,精讲多练,同时要不断寻找适合各专业岗位需求的可实施项目,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实现教改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轶,丛燕青,孙培德.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86-86.

[2]程志辉,李霞,姜磊.环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研究,2013,(5):67.

[3]代红,陈刚,肖建修.“电机学”中“交流绕组”的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85-87.

[4]刘秋满.如何提高工程力学课堂教学的效率[J].科技信息,2011,(35):277-2.

[5]吴青萍,张慧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38-40.

[6]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30-32.

[7]陆永利,陈蕾,杨红卫等.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生理学实验教学尝试和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2):1047-1049.

[8]郑开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23):115-117.

[9]廖艳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专业第二课堂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5,(3):67-70.

[10]徐海娟,张天波,王汉道,等.任务驱动模式在“环境微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11]薛琴.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26):198-198.

[12]李秋梅.任涨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品牌,2015,(4):197-197.

[13]徐坛飞.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23-24

[14]张志俊.运用任务驱动法构建高职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20-122.

[15]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收稿日期:2016-11-25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各位领导、专家教授、老师们:

本课题于xx年4月7日申报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子课题。为了便于地方管理,再申请为茂名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并于 xx 年 2 月 10 日由茂名市教育学会、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正式批准立项。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指出:“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 《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教学内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新。由于信息技术课的“新技术、宽视野、重实践、严逻辑”的特点,这门课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计算机知识与训练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变革教育、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深入理解其内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我县为沿海一小县城,由于经济落后,受条件限制,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晚,虽然各校也开展了一些小规模的多媒体教学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信息封塞,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拉近了我们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距离,使我们的教学研究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有了可能。我们通过互联网的积极联系,得到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研制组负责人李艺教授及研制组秘书钟柏昌的热心帮助和支持下,以课题的形式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验,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作法,并进行反思与重建,论证其教学效果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虽然任务驱动教学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提升,这种“营养”上的先天不良导致不足和负面影响日益显露,怀疑和批评之音逐渐增多,来自专家的批判:“目前许多教材都号称以任务驱动,但缺乏带实际意义的综合性任务,只有一些小任务,实际上与传统的练习题无异。”( 祝智庭:信息技术为什么能支持教育改革 —— 祝智庭教授谈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载《网络科技时代杂志》 xx 年第 6 期。 ) “任务驱动式教材又成了‘操作习题集'”( 王效刚,王爱胜: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 “ 任务 ” 设计的再思考, .cn/wlky/ )。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 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本课题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任务驱动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教研员、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任务驱动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任务驱动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积累任务驱动教学的成功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三个方面: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现状分析,重建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以电白一中、春华学校、电白实验中学的初中、高中不同班级为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克服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所凸显的问题,总结一套“重建”后的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访谈、网络研讨等。

首先在信息技术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任务驱动法的理论进行重新梳理工作,针对现行任务驱动法的弱点与弊端,重建任务驱动法的理论,探索新的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网络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班的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设计,对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拍摄录像分析,通过电邮、电话等手段进行远程交流和指导,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

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展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 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xx 年 9 月 -xx 年 8 月

1 、准备阶段: xx 年 9 月 -xx 年 1 月

成立课题组,准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软硬件设备,收集相应资料,选用并学习使用远程网络交流工具,开展网络交流讨论,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任务驱动教学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创建课题研究专题网站。

预期成果:建立课题专题网站,收集相应资料,开展网络交流讨论。由刘敏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反思与重建后的课堂模式探讨》论文及研讨课例实录。

2 、实验阶段: xx 年 2 月 -xx 年 6 月

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xx 年 2 月 -xx 年 8 月

通过网络交流对我县高一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在三校中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对不适合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采用与对照班相同的常规教学法,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任务驱动教学理论。

期末根据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总结调整实施的方法与效果,对第一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阶段: xx 年 9 月 -xx 年 7 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教师在专家、教研员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预期成果:参与课题组老师根据实验效果各自撰写实验效果报告、制作《新型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课例》 vcd 。

3 、结题阶段: xx 年 7 月 -xx 年 9 月

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重建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模式结题报告》;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七、课题组人员

研究指导顾问:李艺教授 钟柏昌(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刘 敏 ( 电白县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 )

教学实验教师:廖永海 ( 电白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

梁婺清 ( 电白春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 )

陈亚运 ( 电白一中,信息技术教师 )

李小勇 ( 电白春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 )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 项目驱动式教学 实践研究

计算机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所有计算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概述

所谓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与知识相关的项目,以这些项目作为引导,使学生在探索项目、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这种方式区别于空洞讲述理论概念的教学模式,将项目作为牵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打破传统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分家”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国教学改革的成功范例。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将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用于与计算机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二、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计算机教学都非常重视,但是教学方法不够创新,教学效果不理想。计算机课堂基本上都采用大班集中授课的方式,教师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集中讲解,基本上一章节结束以后再上机,导致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一方面,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听得不够明白、也记不住。另一方面,上机课教学的目标性不强,学生抓不住这一节课的重点在哪,无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另外,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这门学科的时候缺乏动力,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高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不明显的原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计算机教师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2]。

三、高校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实践

(一)教学设计

教师的理念对计算机教学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要求高校计算机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会了什么,能够实际操作什么,而不是将目光放在自己是否完成教学大纲任务上。首先改变以往大班集中授课的方式,实行小班化教学,便于对学生的指导,同时也要将机房作为主要授课地点,方便学生随时操作,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间的时间间隔,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项目”,将该“项目”作为课堂上的线索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PPT制作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个文字方案,课堂上要求学生将文字方案制作成为一个精美的PPT。有了这个“项目”的引导,学生课堂学习就有了目标,一方面是提高其参与兴趣,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学习。另一方面是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并在操作过程中明白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还存在哪些漏洞,加强学习。另外,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树立学好计算机的信心,这对于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极有利。最后,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要对学生探索、操作的过程进行适时的引导,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集中讲解,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高校计算机教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不大,基本上由学生的出勤率决定。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此,应该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首先,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过程考核方法,将学生日常上机操作情况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感觉每一次练习都是在考试,端正学习态度。其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及效果等给学生打分,同时小组内成员要互评,大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最后,要将学生参与的课外项目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参与的项目撰写论文,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可以根据论文深度对学生参与课外项目的情况进行评价,同样将其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变应试心理,发挥这门学科的价值[3]。

(三)将学习延伸到课后

计算机知识的实用性较强,很多专业都会用到,因此不应该将学习和应用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将其延伸到课外,制定一些课外项目,发挥这门学科的价值。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知识时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课外调研项目,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前市场上的计算机品牌进行调研,包括价格、系统、配置等,对不同品牌计算机的性价比进行比较,明确什么品牌、什么型号的系统更适合学生使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到新奇,愿意参与其中,同时认识到计算机这门学科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端正学习态度,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4]。

当前企业招聘时已经将计算机能力作为重要考核目标,高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践证明,将项目驱动式教学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建议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骆绍烨,庄美连.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4,15(10)11:189-191.

[2]吕钊,周蚌艳,张超.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驱动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5,12(14)11:52-5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