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驱动教学论文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设计素描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思路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基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实践能力,开发出学生能胜任的项目,针对不同项目对学生因材施教。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模块式项目驱动”模式突出以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素描的教学规律,结合动漫专业特点,将课程内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和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模块规划,把过去传统的美术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转化为知识结合案例的理论传授与项目实践的项目式教学。高职新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美术基础情况不同,大部分学生只经过短期的高考美术培训,进入大学后需要教师从头培养坚实的造型能力,这就需要高职艺术类专业、院系、领导、教师以及学生都重视专业的美术基础课,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美术和设计功底。在模块式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将依照学生的不同学情,设计目标任务相同、难度等级各异的实践项目,因材施教,对于创作能力强的学生、创作水平高的作品,还可以推荐参加相关艺术竞赛,让学生不仅体验到项目实践的快乐过程,同时收获创作的喜悦。

(二)设计素描模块化基本架构要想达到动漫专业素描教学的预期效果和最终目标,就需要分析课程立足专业教学体系中将会支撑后续的哪些职业技能需求,在知晓专业的实际需求后,抛开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不再一味地绘画瓶瓶罐罐、石膏、几何体,而是要结合动漫专业特点和创意设计能力要求,创新素描的教学模式,将动漫专业设计素描的课程构建划分为三个模块:基础能力培养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和设计能力培养模块。在教学实施的安排方面,教师按照划分的三个模块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第一模块是基础能力培养模块,即实施传统美术的基础平台模块教学,着重于绘画视觉的形式美感、形体结构研究和绘画语言表现;第二模块是专业能力培养模块,结合动漫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有关结构透视、明暗色调、材质媒介、质感与肌理认识与塑造的专业技术能力,为后续场景设计、角色设计、故事板绘制、三维动画模型、三维动画制作的学习铺垫基础;第三模块以可持续性的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延伸性的设计项目训练,这也是设计素描有别传统素描的重点所在。

二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在设计素描中的应用

以“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引领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和可持续性的设计基础能力,笔者就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进行了探索创新和总结。

(一)在设计素描教学手段中的应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既有相同的基本要求,又具备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所以要将传统美术教学手段与动漫专业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调两者有关技术能力培养的相互关系;要以动漫创意人才培养为重心,通过设计素描培养学生传统美术学习缺失的设计思维与创意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今后的动漫艺术创作提供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这种教学手段是包豪斯造型艺术学校“感知教育”教学原则的现代式继承与发展,建立一个与现代设计概念和方法相吻合的视知觉基础,也是以视觉思维的整体性为主线的训练方法。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设置相应的训练项目,还可以将动漫速写、设计色彩、构成原理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设计素描的训练项目中,达到融合贯通不同专业基础能力的目的。从微观的教学手段出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动漫专业特点,进行了如下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反馈。

1.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设计素描传统的讲授手段就是课堂教师讲授和示范讲解的教授形式,此为帮助学生建立并提高理性认知的重要手段。在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方面,采用多媒体仪器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传统理论知识和素描造型基础、透视原理、设计素描方法与步骤等教学图片范例,使用PPT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投影仪在展示屏幕上以幻灯片的动态形式进行连续播放展示,理论知识既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辅助显示,可以教师口述,也可以使用软件当中的旁白录制功能,将理论与范例一一结合对应,而各种图片范例之间也可以通过自定义动画设置功能进行自动播放与退出。课堂讲授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变成为多媒体幻灯片播放的视觉动态教辅手段。此教学手段最大特点即动态性,将与动漫专业特色相联系、难以通过传统讲授获得的内容知识,以PPT幻灯片可视化连续播放的形式进行直观动态演示。例如在影视动画专业学生进行“表现性素描”项目学习与训练中,要进行大量的类似连环画的人物和场景草图训练,如何将素描语言与影视、蒙太奇等诸多动画专业特点相结合,以最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即可解决该问题,比如引入一个影视动画的案例,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中,所有场景都有与之对应的素描草图,影视动画的意念表现最初全由素描的艺术语言进行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将电影场景的截图与素描草图通过多媒体展示,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替代单一的凭空讲授,学生视觉化接收到的知识更加具体和生动。

2.微课视频辅助教学手段微课视频作为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新成员,对项目式设计素描的课堂教学起着创新式实践教育作用。从学情角度出发,高职学生造型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仅经历高考短期美术培训,很难适应大学自主式的开放学习模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只能通过一对多的教师示范传递课程知识与技能点,在学生实践中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此番过程耗时量大,隐形精力投入堪比文化理论课程,且容易存在覆盖面不全、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微课视频可将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和“创作步骤”通过5至8分钟视频短片的方式进行录制,即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技能方法通过微视频进行逻辑片段式的串联。例如将一个基本形写生分为4个步骤,即观察构图与基本形概括、局部入手、整体刻画、全面调整,一张完整基本形写生在视频中通过4个阶段依次展示,各阶段循序渐进且环环相扣,教师在视频演示过程中进行相应点阐述,重点强调方法,授人以渔,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设计素描的方法要领,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将微课视频引入动漫专业的课堂教学,也是契合动漫专业特点,动态的示范教学视频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将视点停留课堂,同时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课程的学习中。不论大班教学还是小班教学,都能够使所有学生看清教师示范的一笔一画,示范时间从传统的几十分钟手绘缩短到几分钟的片段式视频教学,课堂内外双管齐下,将各个模块的示范视频上传于院系教学网站、学生班级群文件共享,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获取新知识,处理新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在设计素描教学方法中的应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方面,大部分教师都把灵感作为创意思维开发的教学方法。但该认识具有不可违背的现实局限性,不同院校、不同层次、不同学情,都将造成学生造型基础和综合艺术修养的参差不齐,所谓灵感也因人而异,这种设想式的创意思维可遇而不可求,难以成为设计素描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教法体会:一是以设计为主的素描教学方法。加强对客观事物与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重视默写、速写和创意。二是以线为主的素描训练方法。这是动漫专业基础训练应采取的方法。快速直接又生动灵活的素描才是动漫设计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基本功,亦可以培养学生快速表达把握对象本质的能力。三是以各种媒介为主的素描训练方法。通过对个体理解的视觉形象进行提炼创造,展现自然世界与人创世界的事物形态。四是以动漫造型训练为主的素描训练方法。结合动漫的造型特征,如夸张、拟人、变形等特点;动漫设计中的场景和人物造型都需要大量的素描设计辅助完成草图,这些草图都要经过设计者的反复推敲和协同合作。因此在设计素描的训练里,设置绘制或临摹优秀连环漫画草图的实践项目,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把联想和空间素描表现的无限可能性作为研究目标,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加强对事物对象本质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把现实世界看不见却存在于想象世界的形态对象作为研究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将大幅度提高动漫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效果,真正为动漫专业的后续学习与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动漫设计工作中的构思草图和效果图表达服务。

(三)在设计素描考核方法中的应用考核内容要反映学生对素描表达、结构关系、光影关系、线条、形体、透视、节奏等基本理论的掌握,还要结合动漫专业的技术能力需求和创意设计能力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核能够真正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测评的目的。设计素描主要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平时项目、专题项目、技能竞赛认证等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从而代替传统的期末作品“一刀切”的考核办法。此考核方法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根据课程特点与专业职业方向,积极尝试有课内外的延伸性探索,引入美术创意设计竞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汲取各类设计行业的前沿理念,把学生竞赛创意作品纳入考核范围,特别是优秀的获奖作品,经过教师评定,可纳入最终考核成绩。

三设计素描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践效果

根据设计素描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1年至2014年对动画专业学生进行了具有创新教学模式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的设计素描项目训练,通过三个阶段的项目完成,保证了学生对所有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达到了预期效果。从上述的项目列表可以看出,我院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形象表达能力、设计创新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设计素描作品在2013年四川省大学生动漫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佳绩,在《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造型艺术作品征集的活动中共20件作品入选出版。设计素描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所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情况良好。

四结束语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任务驱动教学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多实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通过驱动教学方法就能快速掌握与熟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情景设计、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就会派上用场。例如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快速查询需要的相关资料时,就会必不可少地使用到搜索引擎。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和概念并了解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和网站,掌握复制保存网页中和信息内容和图片和方法并储存到指定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和探究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学会操作计算机带来的便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实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独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要求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围绕某个学习目标,由浅到深,由深到精,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与主动性。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学习与探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学生学习效率较高,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这两个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组织课程教学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这里起到很好的作用。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整个教学活动的载体,所有教学活动都会围绕任务开展。任务的难度应该是递进式的,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着眼点,兼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善提高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

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教室布置任务,学生接受任务,根据任务制定方案并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主体地位。

(3)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任务”的发起者、引导者。教师在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应以激发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为目标,将真实的场景引入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控及引导,不破坏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2现中职院校的特点

2.1中职院校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不断发展、迫使我国大量投入了越来越复杂的机械系统,操作人员必须均被专业技能。对于技术工人匮乏的问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感到非常的高兴,但学生数量与质量的问题显现出来。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能令企业人员满意。

2.2中职院校的教学特点

教学方法传统且单一。理论教学还是延续课堂灌输的方式。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感到厌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无从谈起。而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全面的掌握所学专业的技能,学生在毕业后应具备起码的动手操作机械或设备的能力。有些中职院校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的讲授理论知识效果不好,大量的作业练习虽然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但学生的兴趣却一点一点消失。

2.3中职院校的学生特点

由于学生对于专业了解不多,多是慕名而来,再加上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薄弱,专业的基础也不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生学不好,教师教不动,教学效果一般。到了毕业阶段,好的工作岗位也不能应聘上,最终只能参与流水线工作。通过上面对中职院校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中职校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中职校现有的教学要进行改革,理论与实践要有机结合,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地应用于教学中,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克服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以改善教学效果。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3.1确定任务

任务要切合实际,任务要本着“贴近企业岗位生产实际指导学习”的宗旨,学要经过企业调研,结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根据学院现有实训资源,从使其产品中提取教学模型,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项目包,这些教学项目要考虑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

3.2任务实施

教学情境的创建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对于一个教师应做到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信息技术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去,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分体现自身的创造力。语言的创造。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应具备清晰度、力度、亲和力等特点,在语言表述方面要准确,通过教师语言体现自身知识视野与思想深度。在课堂驾驭方面,由于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较为发散及活跃,因此教师的语言在课堂调控方面也十分重要,在与学生交流及安排任务中,教师语言要简洁明了。教学方法的创造。任务驱动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能否自主进行学习、探索是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教学重、难点突出并突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任务的创造。教学任务所考核知识点要涉及多个学科。通过逐一分析从企业收集上来的具有实用性的教学任务,总结出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根据各专业知识特点,将提取并优化成教学模型的企业项目引入教学中,用教学任务将各知识点有机串联在一起,课程内容围绕新任务进行。学生学习各知识点的内在连贯性得到很好体现。任务的实施。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已设置任务的特点来安排学习活动,可以是教师课堂讲授,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也可以是多种学习形式的组合。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学生要体现其主体地位,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4结语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进而转变为以“制定任务、完成任务、评估任务”为一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探究者,目前该方法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

我国中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初级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其教育理念应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原则。中职学生的特点在于对传统理论教学接纳能力不强、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较为排斥,这一点在以语文课为代表的基础公共课中表现尤为明显,学生往往表现出懒散、被动、提不起兴趣等问题。所以,在中职语文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主动权,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能力,这十分符合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课程新理念、新标准。

二、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步骤探析

1、设置任务: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任务设置的质量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好的任务融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及价值观于一体,学生在任务中才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任务设置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设置任务时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课程的关键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总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分成单独的“任务”,这些细分出来的任务来体现学目标。例如,现代文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其任务设置可以围绕了解作家及作品的背景、分析重点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描段、总结课文主题、探究课文的现实意义等等。当然,任务的设置讲究详略得当,指向性必须明确,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所以有些任务可以简单带过,而有些核心任务必须做重点设置。

2、任务分配:以优带差,在合作中完成目标。由于中职学生语文水平普遍不高,教师的注意力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分组不宜过多,控制在5个左右,重要的是每一个小组要设立带头人的角色,带头人不仅学习能力突出,还要具备领导能力。小组内及小组之间要大体均衡,成绩好的学生搭配成绩差的学生、内向的学生搭配外向的学生,这样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尤其是对于差生来讲,在小组内更有利于其缩短差距、迎头赶上。另外,为了增加小组成员的凝聚力,还可以通过打造小组品牌、营造小组文化、制定小组激励口号等方式促进任务完成。

3、任务执行: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任务设置、分配完成以后就进入到执行阶段,此阶段的主角是学生,但教师的功能不可忽视,因为教学的引导者、实施者仍是老师,教师在学生执行任务过程中扮演的是调度的角色,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任务完成效率,尤其是要帮助那些跟不上进度的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另外,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之间一定要通力合作,把小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问题共同协商,大家为了一个目标相互鼓励。

4、任务汇报:在相互借鉴中取得进步。任务汇报阶段是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阶段,展示的形式有很多,多媒体演示、小组情景展示等等,汇报的过程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对心理素质、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原本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在汇报环节也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充分展示出个人和团队的能力。任务汇报的课堂是竞争的课堂,也是精彩的课堂,各个小组在良性竞争中相互提高、相互借鉴,老师彻底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在汇报的课堂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小组竞争的出现,让学生不再只是个人的代表,更多的是成为了团队中的一份子,学生为了整体的荣辱拼命发挥自己的特长。

5、任务评估:“自评”与“他评”相互融合。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仍以教师为中心,明显呈现出“他评”的特点,而在应用任务驱动法之后,语文教学的评价应是“自评”与“他评”相互结合的体系。学生在这种体系下摆脱了被动的位置,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始发挥。具体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效果的评估应考虑四个方面,即学生有无成就感、职业素养提高与否、实际操作能力是否提高以及应变能力是否提升。教师通过“观察法”观察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是否进行主动学习、是否具备合作能力等等,而学生则通过自评的方法增强自我反省能力。另外,“自评”还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欣赏对方,领悟到分工协作的重要性。这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改善人际关系、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社会认知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在提出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通过任务分配、任务执行、任务汇报、任务评估等步骤进行语文学习的掌握和探讨,而教师在其中则发挥出了发现问题、跟进问题、及时点拨指导的作用。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分别扮演了学习任务设计者、学习资源分享者、学习活动组织者及学习方法指导者的角色。可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给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拓宽了路子,既充实了学生语文知识,又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仇汝芸,李传信.论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期刊论文]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问题驱动;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下简称“小语论”)学科课程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以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形态与教学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奠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但从现有课程的实施来看,带有以往浓重的教学法课痕迹: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们的学多还处于“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忆笔记,考后丢笔记”的不良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漠视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仅注重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淡化了学习者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情境的感悟和实践环节,影响了职前教师教育的有效性。

我们试图从改变课程实施方式的角度,以“问题驱动”为基本教学策略,采取“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方式,使“小语论”教学由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唤醒主体的需求内驱力,激发其潜能与创造力,以实现“小语论”的课程目标。

二、“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问题驱动”策略基本内涵

“问题驱动”策略或曰“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问题,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越来越热,是因为它切实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这种学习模式对我国当前大学生以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是很有启迪意义的。

毫无疑问,基于问题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克服医学教育的困境,而且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共同需要。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自我指导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而这些都是作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因此,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实验与验证以及施教者教学行为与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相关因素的考量,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二)“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特点就是情境促问题,问题带情境,通过“问题驱动”开展教学。它的内在联系是:创设问题情境是前提,提出问题是核心,解决问题是目标,实践反思是归宿。

1.问题呈现:在这个流程中,将教学问题置于“候诊”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发现问题并给予准确表征是重点。学习活动通过“自主阅读”“亲身感悟”“案例分析”几个环节展开。即,首先阅读“小语论”教材相关部分的材料,以获得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其次,进入小学课堂见习,听取相关类型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如医学教学的“临床”经验,以“获取问题”;第三,搜集典型案例,结合“临床”问题加以比照分析,将问题呈现出来。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状况很不理想,小学生(包括部分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方音明显;课堂朗读时间不够充分,往往匆匆而过;或者有较多的朗读时间,但又缺乏层次性的要求;课堂朗读指导的效果不明显,与“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想去甚远。因此,“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恰当地指导朗读”等就成为课程学习中应当“破解”问题。

当然,仅仅发现这些问题还不够,同时要求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其给予准确表征。这一方面是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对上述问题的准确表征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与PBL由教师设计问题并提出给学生讨论所不同是在于问题的定义与解决。笔者认为,问题驱动价值的实现,不能仅仅依赖教师对问题的呈现,还有一个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的环节。如何发现问题并能准确表征,是学习者学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本研究试图突破的难题所在。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设法求解:当问题得到了准确的表征和呈现,就进入了“设法求解”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主要是采取小组内部分工,通过小组讨论、查阅工具书、上网浏览资料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这个程序结束时,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有个人的求解备选方案,以及在此基础上经过小组共同研究、探讨而形成的集体成果,并向全班展示和汇报成果(包括个人收集的资料、个人的研究结果及小组讨论记录等)。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查找资料,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阅读查找、比较分析、梳理整合,自己建构、抽象、概括出相关知识,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可以大大丰富自己对某一研究领域的了解,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作了很好的补充,视野也得到开阔,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刻多了,尤其是通过大量案例的搜索研究,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3.实践反思:“反思实践”让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兴奋度,促进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的建构与生成。在这个程序中,主要是组织学生带着相关问题,并就其提出的方案尝试上一堂朗读指导课,来具体落实,并深刻体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小组集体备课,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在反复研磨的基础上,形成课堂实施方案,再由一名同学上堂授课,其余同学一同听课,最后评析、总结,从而达成对问题解决的共识。

三、效果分析

1.使学生树立了真正的“问题意识”。思维产生于问题情境,又以解决问题为其目的,思维的问题性正是人的认识的基本特征。“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立足于“小语论”课堂教学,始终把“发现提问”“表征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猎获知识,掌握技能方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力。

2.“问题驱动”的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带着问题去探求解决问题,打破了课堂封闭沉闷的传统格局,打造了开放兼容,各抒己见,合作探究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积极性得到增强,密切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在情境问题中积极思考,自主探究,通过释疑生疑,生疑释疑的往返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与思维潜能,提高了自己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如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当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上。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僵化,而引入任务驱动法恰恰能充分满足职校生的岗位需求。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引领的方式,通过布置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总任务、子任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体验了成就感,又在此基础上逐步激发学习网页设计的兴趣,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双方面组成的,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教”的环节。我院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素质现状,以美国Macromedia公司的网页制作系列软件DreamweaverMX2004、FlashMX2004和FireworksMX2004为主要教学内容,着眼于每个软件和工具中最实用的部分,分别用大量实例由浅入深地介绍使用这些软件设计、制作网页和创建网站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制作网站的方法。同时,现在的计算机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真正在教学中做到内容精炼、语言浅显易懂、操作讲解详尽、素材丰富、重点突出。

三、任务驱动法的实施

1.任务确定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是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仔细调查、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现状,在讲述原理、技术的同时,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在此阶段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采用分层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

2.任务驱动教师布置任务,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又要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与指导。以使用FlashMX2004绘制矢量图为例,该任务根据创建Flash图形和文本的能力要求,绘制出符合要求的矢量图形,分别涉及创建Flash图形和文本中使用Flash创建图形、编辑图形色彩、处理Flash文本等内容。实施步骤是: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打开FlashMX2004软件,在工具栏中使用线条工具,绘制3条线段,呈倒三角形,然后使用选择工具将线条拖出一定的弧度,再使用部分选取工具拖动弧线的顶点,完成后即形成人物脸部的简单轮廓;然后要求学生绘制更多的线条,使用线条的宽度为2(在绘制中注意,部分选取工具特别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方面,如线条的弧度);使用颜料桶工具在头发中填充棕色#4E1616,通过进一步的修饰,强调人物的形象;然后指导学生绘制人物的眼睛与其他色彩填充部分,接着使用圆形绘图工具绘制一个无边框的圆形,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月亮、星星,最后创建文本对象,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由简单任务入手并逐渐深入,既掌握了该章节知识,也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准备。

3.反馈评价网页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单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来判断学生的实际水平,未免有失偏颇。我院在网页设计的评价体系中,重点考察学生的能力状况,以上文使用FlashMX2004绘制矢量图为例,将评价内容分为三个单项能力,即使用Flash创建图形、编辑图形色彩、处理Flash文本,评价标准分别是灵活使用各工具绘制和编辑图形、熟练设置图形色彩、熟练使用和处理文本。这样就促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技能、态度整合形成单项能力、单项能力整合形成综合能力。

四、总结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1.以情境为主线。笔者在对商务英语写作教材进行全面规划教学的情况下,按照写作课教学的需要,加以编排和整理,将商务活动的情境设计为:商务工作的准备(简历,名片等的写作)—公司和产品的宣传(公司简介及会展文案等写作)—商务关系的建立(社交信函及商务信函等写作)—公务文件的处理(留言、便条等商务活动写作)—商务文档的构成(合同,单证等文档的写作)—工作报告及年度总结等商务活动的写作。这七大情境是为一整套商务活动的完成中所需要的各项工作,以此为主线,会让学生对商务情境有初步的了解并掌握在商务活动中所需要的各项工作任务,并能清晰地掌握所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真实性。

2.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主线,把每项情境中分为各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驱动法要求有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针对性、连贯性。因此,在设计任务时,需要教师对每项任务进行认真详细的揣摩和实践。因此,设计每项任务有三个步骤和环节:前任务(Pre-task)、任务中(While-task)、后任务(Post-task)(JaneWillis,1996)。(1)前任务:在实施各项任务前,教师要以如提问、启发、案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目标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所要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当然,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理论知识。在掌握了知识后,才能进一步实施好该项任务。如在对商务工作的准备名片和简历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准备几份比较正规的真实的名片和简历展示给学生,了解名片的作用和构成,简历的写作特点等等,对简历中所用到的词汇、语言和写作特点进行讲解引导并让学生进行适当模仿,为任务中阶段任务的实施做充分的准备。(2)任务中:在任务中阶段,教师根据情境设计任务,如在名片和简历的写作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毕业时,需要找工作,完成个人的简历,并设计自己理想职业的个人名片。在这样的任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自己理想的目标,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实和理想相结合,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任务的趣味性。当然,为保证写作的质量及检验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在任务中仍然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控制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探讨的时间及写作的时间。(3)后任务:在后任务阶段,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任务成果,以及对任务成果的点评。当然,在点评时,可以采用自主评价、互相评价、案例评价、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等等方式进行。如在名片和简历的写作任务中,就可以采用互相评价及案例评价的方式,互相评价各自的简历和名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之后,教师可以从全体同学中选出几份典型的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任务中语言形式和格式等的认识,提高语言的准确度,从而掌握名片和简历的写作知识和技巧。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商务英语写作评价策略

1.对情境任务设计的评价。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情境及任务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关系到整个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情境设计要符合真实的商务活动,任务设计不仅仅要真实可信、严谨,任务设计还需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规律性和逻辑性。因此,对于每一项任务的设计,教师需要深思熟虑。在实施情境任务前,需要同行对情境和任务的评价;在情境任务实施中,需要评价学生对任务的认识和反应;在情境任务实施后,需要学生对情境和任务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反复琢磨情境的设置和任务的设计,从而在不断的教学和实践中,完善情境和任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设计商务关系建立中的情境和任务时,就需要《外贸英语》及《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老师对任务的设计进行评价,完善任务的设计。

2.对任务过程的评价。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的各种反应和参与程度,评价课程的进展情况及时间进度。过程的评价有助于教师评价任务的可行性、时间的控制性、任务的完成性。如在每次完成后,可以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评价任务完成的过程。对任务过程的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任务的完成,更好地完善任务过程。

3.对任务结果的评价。对任务结果的评价其实就是对商务英语写作的评价。笔者认为,对任务结果的评价即商务英语写作的评价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对商务英语写作格式的评价:商务英语写作的每一个任务,都需要有特别的格式,如简历、名片、商务信函等等,都有其独特的格式。商务英语的写作格式需要规范化,因此,正确使用写作格式是商务英语写作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对商务英语写作词汇的评价:词汇是构成写作内容的奠基石,商务英语写作的内容依赖于其词汇的运用。因此,商务英语写作的词汇准确度、专业词汇的使用、词汇量的多少等等进行评价。对词汇的评价可以通过对词汇的实意词密度、词汇变量、词汇重复度以及词汇差错率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JohnReadAssessingVocabulary)。通过对词汇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词汇量、语意的运用程度、专业词汇的掌握和运用等等。对商务英语写作语篇的评价:对商务英语写作语篇的评价包括文章结构的完整性、语言运用的流畅性、文章内容的针对性、语境的衔接性等等。好的语篇应该是选词准确,文章结构完整严密,语义连贯,语境衔接。语篇的评价应该在商务英语写作评价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好的衔接、连贯及篇章结构是写作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衔接可以把意义相关的句子和段落有机流畅地连贯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连贯是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在概念逻辑上合理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篇章结构是整篇意义相互关联并有序连接的段落组成的。通过对语篇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思维方式、对篇章布局的掌握及对写作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对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写作原则的评价:Bobbye(1984)在他的BusinesscommunicationFundamentals中对商务英语写作提出了6c基本写作原则:正确(correctness),包括完整(completeness)和准确(accuracy),简明(conciseness)、具体(correctness)、文采(colorfulness)、得体(considerateness)和连贯(coherence)。国内许多学者诸葛霖尹小莹、王萍、王洪建、庄学艺、周耀宗等都提出了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writingprinciples),包括完整原则(completeness)、具体原则(concreteness)、清楚原则(clearness)简洁原则(conciseness)、礼貌原则(courtesy)、体谅原则(consideration)和正确原(correctness)(胡志雯.2003)。根据这些写作原则;商务英语在语言特点方面有着与普通英语写作典型的不同之处。对这些商务英语写作原则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内容,充分考虑写作布局,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判断思维能力。对商务英语写作中评价模式的评价: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评价模式可以包括自主评价、小组评价、互评、案例评价及教师评价。对评价模式的评价可以有助于教师掌握各种评价的有效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情况并能通过评价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我校该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以人为本,我们的责任是把学生潜能发挥出来,让学生人人都能“自信、自立、自尊、自强”。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解决效果这四个能力。

1.素质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使得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素质:学会独立地计划制订,它是一种预测性和诊断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性地计划实施,这是一种过程性和形成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计划评估,这是一种总结性和反馈性的工作训练。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和协作意识;能够从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出发,使学生了解项目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并逐步进行模块与程序代码的设计;使学生能初步掌握.NET面向对象设计思想、数据库访问组件使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计划、模块编程与调试、项目验收与运行;使学生能较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能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3.技能培养目标。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设置”学习理论,以“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来设置教学模式,将本课程分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这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解为若干情境,情境下再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如图1所示。将“项目引领(情景设计)、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相互协作、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图1“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教学模式设置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或校企合作者将教学内容设计或划分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析,并提出新问题,最终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具体实践完成任务,最后经过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终形成一个情感、认知活动的良性循环[1]。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中,“任务”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某项目标的活动[2]。例如,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绘制一张功能结构图、实现某个模块的功能、设计一个网站或MIS系统等。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高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3]。

三、威客及威客平台资源特征

威客(witkey)模式创始人刘锋先生给出其定义是,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益,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模式。主要应用于包括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等领域的问题,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和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4]。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特征。开放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威客任务的开放性和企业参与的开放性。威客任务的开放性是指威客模式打破了地域、时间、工作方式的限制,也打破了职称、地位、权力、名誉等的传统评价门槛,利用网络把世界各地的人们放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中,给创意者、后来者、年轻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互联网环境,带来更多自由工作时间,创造了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而企业参与开放性是指提供问题或需求的企业可以是任意的,包括把产业升级换代,高科技技术改造,富有文化含量的创意设计,产品的广告创意推广,销售网络的设计与建立等等拥有各种问题的企业都可以悬赏招标,筛选方案,筛选对象,优中选优[4]。职业性特征体现在一是企业在威客平台上的悬赏项目都是具体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二是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都作为商品以明确的标价标出,肯定了所有参与投标者的智力价值。三是这个平台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参与到一场场智力互动问答的过程中,脑力激荡,彰显群体智慧。四是成功的参与者的智力产品能够得到市场价值的回报[4]。实践性特征表现在中国威客是成熟的成功的实践方式。它包括两种发包方式:现金悬赏和威客地图。其现金悬赏的主要运营程序是,招标方任务支付少量定金或不支付定金经威客网站确认的高水平威客报名参加招标方选择合适威客开始工作根据工作进度由任务者或威客网站向威客支付酬劳。利用威客平台上众多威客的知识,智慧,专业技能,行业经验和个人创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它更经济,更高效,在未来可能更专业,成果层次更高。因为这种“众包”还有一种“优选”的功能:发包者将获得最好的创意,兼取各家之长,并在“问答”过程中不断受到启发和理念的提升。威客用最简洁的方式创造了无数机会来激发每一个致力于创意的散布于不同角落的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也给了他们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可能性,以及市场的回报———这是他可持续参与的动力。威客创造了一种激发创意、汇聚创意、实现创意的场效应。

四、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是项目小组教学,此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环节。

1.挑选并明确任务。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威客平台上的任务有大有小,但都是基于现实的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在选择威客任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供学生体会、分析、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2.逐层分解,分析任务。选定任务后,教师应通过激励法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并通过对任务进一步的剖析,从中发现问题。任务分解是一项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要发挥教师的职业素养,作为一个项目的引领者,细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步骤。在多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可由学生中的项目组长带领团队分析、分解任务,而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等,在分析过程中注意实时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剖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特别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厌学和不学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3.合作分工,完成任务。在这一阶段注意团队协作,有合作也要有分工。首先,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问题进行研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相互交流、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其次,项目小组的组长要对此项目进行合理分工,注意团队人员的能力和潜力,并且注意相互帮助,相互激励。此外,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干预,让学生体会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发展的历史、历代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知识。这门课程是在大学阶段开设的,在各个院校一般开设2~4学期不等。如今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处在信息时代下,传统“满堂灌”式的讲授模式亟待注入新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喜爱。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设计师、指导者、辅助者。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的承办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在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与探究的状态,而教师与学生又始终处于良好的多维互动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大量电子信息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关注时尚变换的信息,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有魅力的篇章对于学生来说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入教师精心创设的任务中,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之中,随着任务完成的逐步深入,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古代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所吸引,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对美的感悟、都有不断学习探索知识的愿望,一旦在情境的引导下深入任务,他便想要在这个自己所付出辛苦的任务上去继续探索,去探索某种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设立激励模式,这样在学生每一次完成任务之后都会有一种满足感,久而久之,会转变为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是“独白式”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参与或根本不参与,课堂中较少有互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每一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接受评价的过程中都要与教师有互动,教师在全过程中基本是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亦师亦友,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有很多。学生既能享受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任务圆满完成的期待,在此影响下,学生会对教师设计的任务甚至这门课程都特别用心,以此教师可以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互动中学习。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拓展学习内容

    在教改的“春风”影响下,很多课程培养方案都做了修改。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也作了压缩,这样设计到底科学与否我们暂不做评价,但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面对知识含量极大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内讲授的内容极其有限。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采用就可以拓展课内学时,教师设计任务,相当于学生在课下与教师一起备课,一起互动,一起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技巧

    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很多教师自己设计的任务自己都不感兴趣,如果与学生换位自己都不愿参与,这样的任务学生也不会配合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任务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任务时,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太简单的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太难的任务学生又不愿意承担。所以一般教师可先由去导入,然后逐步以阶梯式递进的方式去接近核心知识,这样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如讲到屈原与楚辞,教师可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所处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况,接下来搜集屈原的生平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彼此分享,然后再逐步去接近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逐步推进的任务中逐步获得知识与成就感,最后接近核心内容讲解时就已经将知识都消化了,那么教师讲解就事半功倍了。

    2.任务设计要知己知彼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独具匠心、知己知彼,知道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会更有效,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也会更加配合。如教师可在所代课班级先创建一个微博群或QQ群,像一些让学生做的微作品评论或举办的实训活动VCR,就可以在微博群里分享。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评论或小论文或是一些其他的作品在微博中被点击、被其他同学分享,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逐渐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完成任务。

    3.任务设计采取小组合作模式

    一个人再优秀不会有一个团队优秀,团队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彼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而且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集思广益。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最好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这样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带动,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阶段可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评估阶段。

    1.任务导入阶段

    教师在导入任务时要精心设计,要让任务导入能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讲到《诗经》这一章,将学生最耳熟能详的诗作展示给学生,这样首先在《诗经》与学生中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学生接受任务时,因接触到自己所熟悉的诗歌,会有小小的自信感,同时对他们即将学习到的内容会更有探索的热情。

    2.任务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新鲜的模式。如接下来讲到诗经的内容时,有爱情诗、战争徭役诗、宴飨诗等,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分别展示各自所收集的诗经作品,然后可分阶段进行《诗经》诵读大赛、《诗经》作品赏析座谈会、《诗经》记诵之星大赛、开心状元之《诗经》微电影创作等活动。这些实训内容的展示时间可灵活掌握,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诗经》作品,掌握《诗经》作品的艺术特色,增强鉴赏《诗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任务评估阶段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一期小报,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仅用10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我来辅导答疑。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几个技巧,完成一个阶段内容,也就是一个“成品”或“半成品”。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演示“奥运五环旗”,让学生一模仿二发挥。这节课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多数学生都关心奥运会,非常熟悉五环旗,一看就有兴趣;另外,应用的技巧难易适当,即复制和粘贴,多数学生很快能学会,只要教师在讲授步骤别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在自己画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象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不是考试合格了吗?

4、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为设计任务,教师所提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利用效果的高低。教师制定的任务过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对计算机兴趣的培养;而倘若制定的任务过于简单,就实现检验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在设置任务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水平的高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制定出难易适中的教学任务。教师在任务设计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的基础操作和知识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引导和讲解如何进行任务的操作,让学生坚定他们能够将任务完成,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探寻,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避免思想的僵化。

2完成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内容,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是个人独立思考,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整个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与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在学生交流与合作中,要重视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将不同的解决方案相互分享,以实现共同进步。如在进行Photoshop学习时,针对同一张图画,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喜欢怎样的图像处理效果,不同的图像处理效果应该如何操作。学生各抒己见,通过相互讨论,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在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引导性的帮助。对于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引导进行解决,通过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难点。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区分,对于那些计算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问题,而对于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则要给予正确的帮助,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巧。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相结合的过程,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

3总结评价

在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总结评价是最后一个步骤,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一部分。在学生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在这个阶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到的经验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让他们将自己所学的零散知识点梳理到一个大的知识网络中,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化和系统化。教师还要对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指出学生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以及做的不到位之处,让学生知道以后的学习应该向哪方面努力。当然,总结评价的过程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这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还要给予学生自我评价高度的重视。在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各项指标进行简单评述,可以在自己的作品后面简单的写上几句感受、体会。如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动态效果制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制作的幻灯片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公开展示学生的幻灯片作品,再让其他学生评论作品及教师点评,三个步骤相结合,最后得出学生的综合评价。

4结束语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1.1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实际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使得任务驱动教学法得以应用的重要因素。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在知识技能的获取上已经形成了新的学习方式,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是对学生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得不到有机适应,计算机知识的拓展也使得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就显得愈来愈重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是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方法,这也和学生自身的变化相适应,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广泛传播要求。

1.2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作用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为能够营造建构知识及寓学于实践的情景,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实际应用,就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明确,可在多种渠道下对知识进行获取并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能够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姜炎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尽快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有着促进作用,并有利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灵活的调控。主要就是计算机的学习任务是由老师进行设计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在教学的目的及内容上都进行了明确化,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任务完成程度来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这样对学生的及时指导比较有利。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是在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做任务的,是结合学生的需求来完成的,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更加的自信,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2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征及任务驱动法的实际应用

2.1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其中信息技术当中就涵盖着计算机技术与,这一课程的教学与其它的教学有着诸多不同,其自身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计算机课程在实践操作上体现的较为显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的软硬件都要动手操作才能够得到掌握。同时在实践的作用下能够对操作的原理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下就比较的有效率。另外就是计算机的教学中对其软硬件的的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较快,这些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在计算机的软硬件方面的变化也比较的迅速,这些对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软件或者是硬件自身都有着生存期,所以一旦过了这一生存期就会被淘汰掉,所以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和社会的所需不能得到有效的契合,这就培养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上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拓展。

2.2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要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将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可操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可操作性这一原则,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能够方便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有效的掌握知识,所以动手操作要比学生观看老师示范要有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得到切实的掌握。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要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有效实施,这样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保障作用(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图能够看到,首先就是要对计算机的学习任务进行剔除,这样可在情境设计下进行完成,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是将以往的知识作为桥梁,循序渐进的通向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已知的知识上进行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并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些新的问题正是所要学习的,对任务的提出要尽量的真实,也就是在可操作性上要强,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加强,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在一旁进行观察指导,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这样对知识的循序渐进的传输就有着促进作用。然后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或者是和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知识的融合性,要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一方式能够综合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

再者就是对任务主体的选择,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就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得以应用。这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完成任务之后要进行及时的讨论及评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会交流和分享完成任务的成果,在自我展示上能够得到有效加强。评价方面老师要能够在具体的任务完成效果上实施评价,对优点进行肯定,不足之处要进行及时纠正,通过评价能够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进步。

3结语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教师应把握整体目标,然后要把整体目标变成小目标,而且要把每个小的目标化作成内容,进而变成一个个任务,任务设计又不能太难,要好操作,这样每个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汇总,最后整个任务也就水到渠成完成了。在“任务”设计之初,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由浅入深,避免在任务开始的时候不知如何操作下去。“任务”设计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掌握的程度,“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大致了解学习的目标和自己如何解决问题,要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的过程,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要转变观念,不要急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学生弄不太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多给学生信心和鼓励,让每位学生大胆、主动、创新地完成任务。教师也要走进学生学习小组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整体掌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如果有学生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让学生学习少走弯路。

未来工作中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团队协作,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传递,有利于撞出火花,让学生的思想能够更好地驰骋。要让学生求同存异,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参与进来,学习的效率大为增强,同时也能带动教师发散思维。合作学习让教师抽离出来掌控整个课堂,能够弥补教师考虑不到位的情况,这样能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任务活动的推动者,会更好地发现问题,为以后的任务驱动教学做出有益的补充。知识能够互补,技能也能够互补,真正做到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我们教师在课改研究及实施过程中,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出谋划策,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教师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人才观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也大大改变了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就是要走在课改的前列,成为新课改的推动者。同时在这其中,师生又较好地充实了物流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使师生都受益。课题研究给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新的机会,确定了明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转变学习的态度和身份转化,学生的心理层面会变得更加成熟。任务驱动教学的作用在物流管理专业中正在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也成全了教师和同学们,比试谁的基本功高,谁的素质更能达到新的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但不能较早地干预,否则学生又回到原来学习的老路上来。同时,教师还必须给足学生面子,提高他们会发现问题,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让学生回归到学习的本质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操作水平和自学的能力。

二、结语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审计教育的重心应逐步转向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将审计置于经济管理的大环境下加以考虑。审计实务教学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管理学、法律基本知识等。目前的“口授+黑板/多媒体课件”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审计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深入开展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与企业共同研讨如何构建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并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入合适的仿真案例,积极探讨“角色扮演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

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是提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案例的仿真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时效性,当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过教师下企业,依靠校企合作获取。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启动教师下企业项目,具体分为暑假的短时期下企业学习和有条件的学校启动带薪整学期或整学年下企业学习两种,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教师长期参与社会审计业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要求。通过下企业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审计等鉴证业务,审计实务担纲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审计的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同时经事务所同意,可以获得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学校内部审计资料获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比如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各部门、下属后勤公司和学生实习基地如学生超市等所有处室和产业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学校支持获取这些内部审计材料,结合审计实务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的划分,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改编,可以成为很好的审计案例资料。

(三)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

在网络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上市及各大型企业的财务背景资料,然后按照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来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各个“任务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成的审计案例教材获得案例资料,或者通过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共享其案例资料等。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审计实务》课程中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案例引入与任务布置。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案例资料的选取与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环。通常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单项任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案例资料中所设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存货监盘这一任务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公司的存货监盘计划,然后根据这份监盘计划设置任务,如监盘计划里监盘安排的时间、目的、监盘的范围是否合理?对每一种存货监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从监盘日实有数倒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情况?如果这一存货监盘计划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总之,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设计的任务相匹配。

(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项目经理、审计员、审计助理等岗位,由学生对角色进行轮流扮演。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交流和研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学生对讨论情况进行成果汇报。

情境模拟讨论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样化,由“项目经理”作为代表进行陈述。项目经理角色的扮演是轮流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发言的机会。通过项目陈述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务解决方案,掌握与之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后,根据陈述情况详细讲解案例任务中所涉及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资料带大家完成案例任务,如需要并相应填写完工作底稿或完成报告之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四、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应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与该项目相关的较完整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分解存货监盘、存货计价等若干个任务并分别引入案例学习,当这一项目学习全部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这些任务的较完整的综合仿真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可以在学期内分阶段与学生开展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者发邮件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学评教环节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担纲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担纲《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要通过阶段考核,学生座谈或汇总邮件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务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认真分析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基本审计理论掌握不好或运用不恰当,或是案例材料与项目任务不匹配,还是任务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进一步优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案,提升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五、结语

驱动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居住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其致力于解决小空间中居住的舒适度与便捷性。虽然空间不大,但涉及的问题却很全,如照明、采光、材料、构造、施工绘图、通风、设计要素、空间界面处理、人体工程学等。课堂内容较繁杂,增加了学生的接受难度,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往往很浅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题选择多是一些概念性空间设计,没有添加任何实际施工中常需要处理的问题约束,学生经常为了设计而设计,背离了设计的真正意图。设计本该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解决实际项目中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进行切入的一系列活动。没有实践基础的调研是没有办法找到设计的核心存在问题,也就没有办法做出好的设计。创意并没有那么简单,其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一定是大多数人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试着去解决的最后成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居住空间设计。这种模式教出来的学生可能连基础的居住空间设计知识都不了解,既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教学,也影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二、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促进交互式教学

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被动式的“以教定学”的模式,缺乏交互性。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促进交互式教学,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以学定教”的主动教学模式,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平台,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解决实际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消化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合引入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课题,需要教师对选题、选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本土项目为宜。除了引入实际项目为设计课题以外,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交互,师生与项目交互,学校企业的交互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只有真正协调好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使得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就业。

三、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法

笔者对课程进行了思考和设计,利用广州地理环境的优势,在新的一轮教学中提出以“实例驱动教学”作为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设计进行中不单单考虑理论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实际项目案例引进课堂,让学生与市场需求直接接触,以客户与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符合需要的作品。课程摒弃传统模式中一味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而是把学生带到企业项目实地。“实例驱动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课堂——工地——课题”每一次循环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能力都逐渐提高,从“基础理论知识——初级实践能力——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更强的实践能力——完善的设计作品方案”的递进式课程安排中,将课堂到现场、理论与实践紧密相扣,从浅至深、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应用、创新能力,完成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实际项目的设计思维,经过“实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训练后,有能力独立完成居住空间设计项目,脱离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上升为对口设计师培养。

四、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完善

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与开展校企之间的发展合作,通过课堂专业教师的教授与企业中优秀设计人才的进一步现场指导,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手段,适应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把学与工完美结合,通过课堂与工地学习、教师与设计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对居住空间设计的一系列过程了解熟悉,对材料工艺、设计步骤等实践能力逐渐增强,脱离不实际的空洞理论教育。想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就必须提高其专业素质,其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居住空间的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操性极强的课程,走出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双赢的策略。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