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

军事医学论文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对信息资源的定义是“来源于文件和公文中的信息内容或信息机构、设备、人员、资金等信息资源的支持工具”。德国信息管理专家斯特洛特曼(KA Stroetmann)认为,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结构三个组成部分。以上是广义的信息资源定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内容本身,本研究的信息资源指的是其狭义定义。

军事医学诞生于军事需求,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发展不断提出的医学保障新问题和卫勤新需求而进步。国外虽然没有专门的军事医学学科,但从军事医学实践来看,外军的军事医学不是简单的实施救治,而是更广泛意义的公共卫生体系。

外军军事医学的主要活动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①进行的生理和心理评估和测试,筛选适合在部队服役的军队成员;

②在驻军、单位医务室、前置和后置部署的军队医院单位、维和使命或灾难应急响应的行动区域提供医疗服务;

③开展预防医学,包括军事人员的疫苗接种、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工作生活区域卫生、运动和身体训练的医疗监管、健康教育;

④研究适用于军队动物的兽药,保障军队动物享有动物保护和福利;

⑤研究军用药品、血清和疫苗等医疗材料和药剂,进行药品、血清,疫苗和手术设备的采购、存储和供应;

⑥进行军队医疗系统的财务、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的管理;

⑦在研究中心、研究所、医院进行科学和医学研究。

2001年,第15届军事医学大会提出“军事医学是针对军事单位医学问题需求的知识体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2版的“军事医学”条目将军事医学定义为“研究军事活动中军队成员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促进的理论、技术和组织的特种医学,为卫勤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以保护、恢复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指的是军事医学认识主体在研究军事医学过程中所用到的,经过选取、加工、组织、序化的所有有用的信息资源,是卫勤保障所需的研究素材和信息来源。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与军事医学信息需求密切相关,种类包括图书(如《简式核化生反应手册》、《化学战生物战医学指南》、《生物防恐的生物剂检测》、《军事医学系统论》、《军事医学史》)、期刊(如Military Medicine)、报纸(如The Voice of Federal Medicine )、科技报告(如美国四大报告、英国航空委员会ARC报告、英国原子能局UKAEA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报告、德国航空研究所DVR报告、日本的原子能研究所报告、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报告等、会议文献(如世界军事医学大会的会议文献)、标准专利、学位论文等,还包含军事医学研究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军事医学专题数据库、军事医学机构的动态信息(消息、政策法规、会议消息、项目进展、出版目录等)、站点资源(军事医学科研机构、管理机构、相关公司的网站信息)等。

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

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对无序状态的媒介信息进行采集、组织、加工等,使之成为可被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信息资源优化指的是根据特定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选主题、学科等,整合信息资源,根据对信息资源的评价结果,剔除部分资源,增加所需的新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采选、组织、评价、剔除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优化馆藏资源。

信息资源的采选、组织、评价和剔除在信息资源优化中的作用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资源的采选可根据读者需求、学科发展、资源共建共享需求,调整资源采选范围,突出重点学科和特色资源建设;突破传统资源类型的限制,拓展资源收藏的种类,增加数据型工具资源(基础词库、规范文档、机构词典)、事实型数据资源(科研项目库、查新项目库、专利分析库)、关联型标注资源(元数据仓储、引文数据库)、软件型工具资源(TDA、生物计算工具)的收藏。

信息资源的组织可对纸本资源进行序化和布局调整;整合电子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揭示度,实现跨库检索,提供知识关联度强、界面友好的学科服务平台;进行范围更广的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联机编目、馆际互借、协调采购等,使现有保障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资源的评价包括对信息资源保障、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开发组织的评价,信息资源保障评价指的是对读者需求满足率、学科覆盖率、核心书刊的拥有率等的评价;信息资源利用评价指的是对馆藏利用率、馆藏拒借率、藏书周转率、馆际互借满足率等的评价;信息资源获取评价指的是对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设备向读者提供虚拟馆藏服务能力的评价;信息开发组织评价指的是对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资源开发和组织能力的评价。

信息资源的剔除指的是根据信息资源评价结果,剔除内容成就过时、利用率低、与学科建设发展不符或重复的馆藏。

根据信息资源优化的定义,结合军事医学的学科特色,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指的是根据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和用户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集范围和采集重点,进行军事医学特色资源的整合、组织与揭示,根据信息资源对满足军事医学现实、潜在及未来信息需求的评价,剔除老化资源及非密切相关资源,增加需求度强的新资源,通过资源采选、组织、评价、剔旧对军事医学馆藏不断进行的优化。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建立在文献分析和知识挖掘上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契合度,提升军事医学资源质量,发挥军事医学信息资源采购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资源采选、资源评价、资源剔除。

二、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在CNKI中选择主题检索“资源优化策略”,学科范围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得38篇文献(检索日期2015-03-25 ),筛选其中与资源优化策略研究密切相关的23篇文献。通过分析可知,国内“信息优化策略”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源采选(如基于OPAC书目系统、网络数据库资源、OA资源的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采购体制的优化策略、资源组织(如建立功能完备的资源检索平台、统一的数据库导航系统,加强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建设,基于资源共建共享或资源长期保存提出的资源整合和优化、资源评价(如基于数据库利用情况、引文分析提出的资源优化策略,基于h-index指数法分析相应图书学科类别分布与价值利用程度提出的资源优化策略,基于重点专业馆藏资源保障和利用等指标提出的优化策略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中文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没有开展系统全面的馆藏优化研究,研究热点是网络资源、资源共建共享、资源的长期保存或开放获取等,属于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建设范畴,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现状。

在CNKI中选择主题检索“资源建设策略”以扩展检索范围,学科范围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得319篇文献(检索日期 2014-03-25 ),筛选其中与信息资源优化密切相关的250篇文献。为分析研究热点,将文献关键词导入EXCEL及Bibexcel软件进行关键词同被引分析,并用Vosview进行可视化(如图3)。

图3 CNKI数据库“资源建设策略”研究热点聚类

从图3可以看出,国内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及馆际合作等,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化(包括重点学科的资源优化、特色资源建设)、网络化知识化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包括资源数字化、复合图书馆建设、开放存取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际合作。

在SSCI中,没有检索到信息资源优化的相关文献,因此选择主题检索colle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学科选择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共检得258篇文献(检索日期2015-O5-20 )。为分析研究热点,将文献关键词导入EXCEL及Bibexcel软件对关键词同被引进行分析,并用Vosview进行可视化(如图4)。

图4  SSCI数据库colle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研究热点聚类

从图4可以看出,国外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图书馆、研究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内容涉及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整合、信息论坛、机构知识库、本地化资源、学术交流等建设策略,研究型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全文数据库、纸本期刊等资源建设策略,数字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信息服务、用户研究等优化策略。此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际合作等也是国外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

三、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

分析国内外信息资源优化及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热点,结合相关文献调研,对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分为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1 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

    读者需要理论。读者需要理论由美国学者普尔(WF Poole)于19世纪提出,后来受到美国图书馆学者克特(CA Cutter)等众多学者的推崇。读者需要理论强调,馆藏建设不能只关注资源本身的价值,要重视读者的阅读需求,根据读者的年龄、学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馆藏优化,并从合理性、需求时限、需求性质等方面对读者需求进行了划分。

社会调查选择理论。社会调查选择理论认为,资源选择应根据社会环境调查、读者需求调查结果来确定。社会环境调查包括图书馆所辖区域的人口密度、读者分布、城市发展、工业发展、社会发展;读者需求调查包含读者类型、数量、阅读兴趣、阅读内容等。

读者使用概率理论。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Shiyali RamamritaRanganathan)在1966年的《图书馆书刊选择》提出读者使用概率理论,指出采购图书应考虑读者使用的概率,选择符合读者需要、使用概率高的图书。

2 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

图书价值理论及选择理论。图书价值理论由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z)提出,麦维尔·杜威(Melvil Dewey)提出的选书“三最”原则是该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图书价值理论认为,图书价值分为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应重视图书的科学性、学术性和艺术性。莱布尼兹认为应及时地、连续地、均衡地选择有学术价值的新出书刊;麦维尔·杜威选书的“三最”原则指的是“最好的图书、最多的读者、最少的开支”。克鲁普斯卡娅、海伦汉内斯也都认为,馆藏要以最少的经济损耗提供最大的知识量。图书选择理论在19世纪由斯达索夫提出,指的是藏书补充需要经过严格选择,并突出系统化和特色化。20世纪鲁巴金提出了完整的“选书理论”及选书原则(系统性、完整性和完善性)。推瑞(C Francis K W Drury )、布斯威克(Arthur Elmore Bostwick)都认为,图书选择应同时注重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性。麦考文(Lionel Roy Mccolvin )基于图书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提出纯理论的图书选择评分法,成为现代选择图书的重要理论之一。

馆藏分级理论。馆藏分级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指的是图书馆根据任务、读者需求等设计馆藏建设的结构体系,对资源涉及的学科、资源类型等进行分级。美国托马斯·布雷(Thomas Bray)将馆藏分为最低级、基本级、教学级、研究级、综合级5个级别;《藏书发展方针规范指南》将馆藏分为完整级、研究级、学习级、基础级、最低级5个等级。吴慰慈和刘兹恒也提出了五级结构的馆藏书结构表。

零增长理论。零增长理论也称为稳定状态理论,首次出现在1975年的阿金森报告(the Atkinson Report),指的是当馆藏达到最佳规模或成熟状态后,在不断补充新资源的同时,应适时剔除相应数量的利用率较低的馆藏,使馆藏的实际增长速度为零。

文献协调理论。文献采访协调理论在1899年由美国欧内斯特.理查森(E CRichardson)提出,1942年朱丽安·鲍依德(Julian P Boyd)提出,图书馆界应分工合作,积极收集各国具有价值的资源,编制国家联合目录以便于馆际互借。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许多国际性的区域合作采访及全国性合作采访计划(theNational Program for Acquisitions and Cataloging)得到全面推广和实施。

书目控制论及文献控制论。书目控制论由图书馆学家谢拉(CJ H Shera)和伊根(M E Egan)于1949年提出[79],指的是通过书目系统控制文献流分布状态,以促进书目数据互换和文献资源共享。1980年威利契(Hans H Wellisch)提出书目控制的基本模型(威利契模型)}80},后来又出现了国家书目控制(NBC)、世界书目控制(UBC)、世界出版物利用(UAP)等宏观书目控制思想。文献控制论指的是文献控制系统根据内外部的信息变化进行自行结构的调节,改变文献流的分布状态,1982年,朱迪思·科林斯(Judith Collins)和鲁斯·芬纳(Ruth Finer)提出了国家层面的文献控制论。

3 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帕累托法则。1897年,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指出20%的人掌握着整个社会80%的财富,提出了帕累托法则。美国图书馆学家特鲁斯威尔将帕雷托法则推广到图书馆藏书利用中,提出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即20%的馆藏可以满足80%的读者需求。根据二八定律,图书馆藏书布局采用了三线典藏制。

布拉福德定律。布拉福德定律是核心期刊选择的理论基础,指的是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可分为该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区的文章数量相等,此时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 n: n2的关系,核心区期刊就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1969年高夫曼、莫利斯证实期刊流通量的分布也近似服从布拉德福定律,1971年加菲尔德证明了被引文献在期刊分布完全服从布拉德福定律,从引文角度提出了核心期刊的定义。

文献老化理论。文献老化理论主要指的是信息资源随着时间逐渐失去自身蕴含的价值,文献老化率可通过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等进行量化。半衰期由美国文献学家J .D.贝尔纳在1958年提出,是指某学科领域尚在利用全部文献中的一半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普赖斯指数由普赖斯于1971年提出,指的是某领域发表不超过5年的文献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指数越大,文献老化的速度就越快。根据,可将文献分成档案性文献和有现时作用的文献进行馆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剔除老旧资源。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对信息资源的定义是“来源于文件和公文中的信息内容或信息机构、设备、人员、资金等信息资源的支持工具”。德国信息管理专家斯特洛特曼(KA Stroetmann)认为,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结构三个组成部分。以上是广义的信息资源定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内容本身,本研究的信息资源指的是其狭义定义。

军事医学诞生于军事需求,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发展不断提出的医学保障新问题和卫勤新需求而进步。国外虽然没有专门的军事医学学科,但从军事医学实践来看,外军的军事医学不是简单的实施救治,而是更广泛意义的公共卫生体系。

外军军事医学的主要活动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①进行的生理和心理评估和测试,筛选适合在部队服役的军队成员;

②在驻军、单位医务室、前置和后置部署的军队医院单位、维和使命或灾难应急响应的行动区域提供医疗服务;

③开展预防医学,包括军事人员的疫苗接种、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工作生活区域卫生、运动和身体训练的医疗监管、健康教育;

④研究适用于军队动物的兽药,保障军队动物享有动物保护和福利;

⑤研究军用药品、血清和疫苗等医疗材料和药剂,进行药品、血清,疫苗和手术设备的采购、存储和供应;

⑥进行军队医疗系统的财务、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的管理;

⑦在研究中心、研究所、医院进行科学和医学研究。

2001年,第15届军事医学大会提出“军事医学是针对军事单位医学问题需求的知识体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2版的“军事医学”条目将军事医学定义为“研究军事活动中军队成员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促进的理论、技术和组织的特种医学,为卫勤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以保护、恢复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指的是军事医学认识主体在研究军事医学过程中所用到的,经过选取、加工、组织、序化的所有有用的信息资源,是卫勤保障所需的研究素材和信息来源。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与军事医学信息需求密切相关,种类包括图书(如《简式核化生反应手册》、《化学战生物战医学指南》、《生物防恐的生物剂检测》、《军事医学系统论》、《军事医学史》)、期刊(如Military Medicine)、报纸(如The Voice of Federal Medicine )、科技报告(如美国四大报告、英国航空委员会ARC报告、英国原子能局UKAEA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报告、德国航空研究所DVR报告、日本的原子能研究所报告、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报告等、会议文献(如世界军事医学大会的会议文献)、标准专利、学位论文等,还包含军事医学研究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军事医学专题数据库、军事医学机构的动态信息(消息、政策法规、会议消息、项目进展、出版目录等)、站点资源(军事医学科研机构、管理机构、相关公司的网站信息)等。

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

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对无序状态的媒介信息进行采集、组织、加工等,使之成为可被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信息资源优化指的是根据特定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选主题、学科等,整合信息资源,根据对信息资源的评价结果,剔除部分资源,增加所需的新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采选、组织、评价、剔除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优化馆藏资源。

信息资源的采选、组织、评价和剔除在信息资源优化中的作用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资源的采选可根据读者需求、学科发展、资源共建共享需求,调整资源采选范围,突出重点学科和特色资源建设;突破传统资源类型的限制,拓展资源收藏的种类,增加数据型工具资源(基础词库、规范文档、机构词典)、事实型数据资源(科研项目库、查新项目库、专利分析库)、关联型标注资源(元数据仓储、引文数据库)、软件型工具资源(TDA、生物计算工具)的收藏。

信息资源的组织可对纸本资源进行序化和布局调整;整合电子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揭示度,实现跨库检索,提供知识关联度强、界面友好的学科服务平台;进行范围更广的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联机编目、馆际互借、协调采购等,使现有保障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资源的评价包括对信息资源保障、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开发组织的评价,信息资源保障评价指的是对读者需求满足率、学科覆盖率、核心书刊的拥有率等的评价;信息资源利用评价指的是对馆藏利用率、馆藏拒借率、藏书周转率、馆际互借满足率等的评价;信息资源获取评价指的是对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设备向读者提供虚拟馆藏服务能力的评价;信息开发组织评价指的是对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资源开发和组织能力的评价。

信息资源的剔除指的是根据信息资源评价结果,剔除内容成就过时、利用率低、与学科建设发展不符或重复的馆藏。

根据信息资源优化的定义,结合军事医学的学科特色,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指的是根据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和用户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集范围和采集重点,进行军事医学特色资源的整合、组织与揭示,根据信息资源对满足军事医学现实、潜在及未来信息需求的评价,剔除老化资源及非密切相关资源,增加需求度强的新资源,通过资源采选、组织、评价、剔旧对军事医学馆藏不断进行的优化。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建立在文献分析和知识挖掘上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契合度,提升军事医学资源质量,发挥军事医学信息资源采购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资源采选、资源评价、资源剔除。

二、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在CNKI中选择主题检索“资源优化策略”,学科范围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得38篇文献(检索日期2015-03-25 ),筛选其中与资源优化策略研究密切相关的23篇文献。通过分析可知,国内“信息优化策略”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源采选(如基于OPAC书目系统、网络数据库资源、OA资源的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采购体制的优化策略、资源组织(如建立功能完备的资源检索平台、统一的数据库导航系统,加强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建设,基于资源共建共享或资源长期保存提出的资源整合和优化、资源评价(如基于数据库利用情况、引文分析提出的资源优化策略,基于h-index指数法分析相应图书学科类别分布与价值利用程度提出的资源优化策略,基于重点专业馆藏资源保障和利用等指标提出的优化策略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中文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没有开展系统全面的馆藏优化研究,研究热点是网络资源、资源共建共享、资源的长期保存或开放获取等,属于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建设范畴,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现状。

在CNKI中选择主题检索“资源建设策略”以扩展检索范围,学科范围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得319篇文献(检索日期 2014-03-25 ),筛选其中与信息资源优化密切相关的250篇文献。为分析研究热点,将文献关键词导入EXCEL及Bibexcel软件进行关键词同被引分析,并用Vosview进行可视化(如图3)。

图3 CNKI数据库“资源建设策略”研究热点聚类

从图3可以看出,国内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及馆际合作等,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化(包括重点学科的资源优化、特色资源建设)、网络化知识化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包括资源数字化、复合图书馆建设、开放存取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际合作。

在SSCI中,没有检索到信息资源优化的相关文献,因此选择主题检索colle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学科选择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共检得258篇文献(检索日期2015-O5-20 )。为分析研究热点,将文献关键词导入EXCEL及Bibexcel软件对关键词同被引进行分析,并用Vosview进行可视化(如图4)。

图4  SSCI数据库colle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研究热点聚类

从图4可以看出,国外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图书馆、研究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内容涉及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整合、信息论坛、机构知识库、本地化资源、学术交流等建设策略,研究型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全文数据库、纸本期刊等资源建设策略,数字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信息服务、用户研究等优化策略。此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际合作等也是国外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

三、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

分析国内外信息资源优化及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热点,结合相关文献调研,对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分为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1 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

    读者需要理论。读者需要理论由美国学者普尔(WF Poole)于19世纪提出,后来受到美国图书馆学者克特(CA Cutter)等众多学者的推崇。读者需要理论强调,馆藏建设不能只关注资源本身的价值,要重视读者的阅读需求,根据读者的年龄、学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馆藏优化,并从合理性、需求时限、需求性质等方面对读者需求进行了划分。

社会调查选择理论。社会调查选择理论认为,资源选择应根据社会环境调查、读者需求调查结果来确定。社会环境调查包括图书馆所辖区域的人口密度、读者分布、城市发展、工业发展、社会发展;读者需求调查包含读者类型、数量、阅读兴趣、阅读内容等。

读者使用概率理论。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Shiyali RamamritaRanganathan)在1966年的《图书馆书刊选择》提出读者使用概率理论,指出采购图书应考虑读者使用的概率,选择符合读者需要、使用概率高的图书。

2 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

图书价值理论及选择理论。图书价值理论由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z)提出,麦维尔·杜威(Melvil Dewey)提出的选书“三最”原则是该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图书价值理论认为,图书价值分为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应重视图书的科学性、学术性和艺术性。莱布尼兹认为应及时地、连续地、均衡地选择有学术价值的新出书刊;麦维尔·杜威选书的“三最”原则指的是“最好的图书、最多的读者、最少的开支”。克鲁普斯卡娅、海伦汉内斯也都认为,馆藏要以最少的经济损耗提供最大的知识量。图书选择理论在19世纪由斯达索夫提出,指的是藏书补充需要经过严格选择,并突出系统化和特色化。20世纪鲁巴金提出了完整的“选书理论”及选书原则(系统性、完整性和完善性)。推瑞(C Francis K W Drury )、布斯威克(Arthur Elmore Bostwick)都认为,图书选择应同时注重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性。麦考文(Lionel Roy Mccolvin )基于图书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提出纯理论的图书选择评分法,成为现代选择图书的重要理论之一。

馆藏分级理论。馆藏分级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指的是图书馆根据任务、读者需求等设计馆藏建设的结构体系,对资源涉及的学科、资源类型等进行分级。美国托马斯·布雷(Thomas Bray)将馆藏分为最低级、基本级、教学级、研究级、综合级5个级别;《藏书发展方针规范指南》将馆藏分为完整级、研究级、学习级、基础级、最低级5个等级。吴慰慈和刘兹恒也提出了五级结构的馆藏书结构表。

零增长理论。零增长理论也称为稳定状态理论,首次出现在1975年的阿金森报告(the Atkinson Report),指的是当馆藏达到最佳规模或成熟状态后,在不断补充新资源的同时,应适时剔除相应数量的利用率较低的馆藏,使馆藏的实际增长速度为零。

文献协调理论。文献采访协调理论在1899年由美国欧内斯特.理查森(E CRichardson)提出,1942年朱丽安·鲍依德(Julian P Boyd)提出,图书馆界应分工合作,积极收集各国具有价值的资源,编制国家联合目录以便于馆际互借。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许多国际性的区域合作采访及全国性合作采访计划(theNational Program for Acquisitions and Cataloging)得到全面推广和实施。

书目控制论及文献控制论。书目控制论由图书馆学家谢拉(CJ H Shera)和伊根(M E Egan)于1949年提出[79],指的是通过书目系统控制文献流分布状态,以促进书目数据互换和文献资源共享。1980年威利契(Hans H Wellisch)提出书目控制的基本模型(威利契模型)}80},后来又出现了国家书目控制(NBC)、世界书目控制(UBC)、世界出版物利用(UAP)等宏观书目控制思想。文献控制论指的是文献控制系统根据内外部的信息变化进行自行结构的调节,改变文献流的分布状态,1982年,朱迪思·科林斯(Judith Collins)和鲁斯·芬纳(Ruth Finer)提出了国家层面的文献控制论。

3 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帕累托法则。1897年,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指出20%的人掌握着整个社会80%的财富,提出了帕累托法则。美国图书馆学家特鲁斯威尔将帕雷托法则推广到图书馆藏书利用中,提出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即20%的馆藏可以满足80%的读者需求。根据二八定律,图书馆藏书布局采用了三线典藏制。

布拉福德定律。布拉福德定律是核心期刊选择的理论基础,指的是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可分为该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区的文章数量相等,此时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 n: n2的关系,核心区期刊就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1969年高夫曼、莫利斯证实期刊流通量的分布也近似服从布拉德福定律,1971年加菲尔德证明了被引文献在期刊分布完全服从布拉德福定律,从引文角度提出了核心期刊的定义。

文献老化理论。文献老化理论主要指的是信息资源随着时间逐渐失去自身蕴含的价值,文献老化率可通过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等进行量化。半衰期由美国文献学家J .D.贝尔纳在1958年提出,是指某学科领域尚在利用全部文献中的一半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普赖斯指数由普赖斯于1971年提出,指的是某领域发表不超过5年的文献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指数越大,文献老化的速度就越快。根据,可将文献分成档案性文献和有现时作用的文献进行馆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剔除老旧资源。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发展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来源于环境系统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推动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自成系统,同时又是军事医学系统、信息资源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两大系统环境是军事医学环境、信息资源环境。此外,军事医学和信息资源的系统环境也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军事任务的需求牵引、科学技术的发展驱动和系统自身的演化运动是军事医学发展的三大动力,军事医学的系统环境包括军事环境、医学环境、其他科学技术环境等;信息资源的系统环境包括经济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等,因此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包括军事医学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经济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其中,军事医学环境为需求环境,信息科技环境为驱动环境,经济环境为支撑环境,信息资源环境为本体环境。

1 需求环境为军事医学环境

满足军事医学信息需求,支撑军事医学发展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目标,也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外在牵引力和发展推动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指的是根据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和用户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集范围、重点,进行军事医学特色资源的整合、组织与揭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随着军事医学任务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军事医学环境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需求环境。

军事医学的发展需求主要来源于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应满足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的信息需求。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根据军事斗争卫勤保障的需求,军事医学应加强战场急救医学、三防医学救援技术和装备的研究、海上后送平台和装备研究、加强信息化诊疗装备研制。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当今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反恐怖战争卫勤保障成为军事医学的新任务,反核化生恐怖的卫勤保障是军事医学的重点,防生物恐怖的卫勤保障是军事医学的难点。军事医学应提供相应的医学保障,扩展军事医学研究的范围,从以往单纯的战伤救治研究向多领域扩展,提高应对多种环境危害和恶劣环境条件的救治能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就是要突出保障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迫切需要的信息资源。

2 驱动环境为信息科技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同时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信息科技环境包括影响军事医学发展的信息科技以及影响资源建设发展的信息科技两类。信息科技环境主要是通过输入科学理论、技术方法,提供操作平台和设施等,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支撑和促进力。

(1)影响军事医学发展的信息科技

科技发展是军事医学的发展推动力,决定了军事医学的科学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信息科技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研究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军队战时卫勤中,卫勤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野战远程医疗系统、创伤救治信息管理系统、伤病员后送系统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战时卫勤的保障能力;信息化战争中,高功率微波、电磁脉冲武器等信息对抗武器所导致的人体生物效应是军事医学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为军事医学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2000年,美国国防部颁布的《国防科学技术战略》指出,未来新一轮军事革命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为支撑,以达到掌握战斗空间态势的目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要密切关注现实战时卫勤和未来军事革命相关的信息技术,搜集、组织、加工这部分信息资源,以支撑军事医学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研究,为打赢未来信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卫勤保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撑。

(2)影响资源建设发展的信息科技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资源存储及检索技术、图书馆集成管理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演化进程。影响图书馆的信息科技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存储技术、信息资源检索技术、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等。

信息存储和传播等信息技术影响了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改变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促使馆藏资源由纸本资源向电子资源的转变。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也经历了从纸本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到纸本与电子资源并存、并逐步向电子资源为主的过渡,馆藏资源由实体资源向以商业数据库为代表的虚拟馆藏发展。资源检索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从最早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出版的《医学索引》到联机信息检索系统MEDLINE,再到网上免费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军事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经历了文摘、索引等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阶段、网络信息检索三个发展阶段。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等促使信息资源服务方式的阶梯式进化发展,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除了对信息资源本身的优化,也包括对信息资源服务的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资源服务延伸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配合信息服务的提升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种类、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支撑环境为经济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必须以资金作为基础,采购资金是维持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也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赖以生存的条件。采购经费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实践所需的资金,是保证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不断得到优化的重要物质条件,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效果除了依赖于馆员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取决于资源采购经费等物质支撑条件,采购经费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效果。

信息资源的采购经费数量可反映出特定时代或国家信息资源优化的水平。横向比较国内外的专业图书馆强馆,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其馆藏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基本与其采购经费投入成正比。2013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采购经费达3.7亿美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采购经费1.3亿元。201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资源采购经费为4600万元,且每年还有_5%的固定涨幅,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资源采购经费只有约1500万元。与国内外医学强馆采购经费上的巨大差距,成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最大掣肘,在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经济形式下,有限的资源采购经费使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需求更加强烈。

4 本体环境为信息资源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一种,信息资源建设的演化和发展必然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信息资源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影响体现在资源建设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建设实践、文献共建共享实践、信息资源建设环境的发展影响。

(1)信息资源基础理论

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从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藏书建设”被首次提出,指的是根据图书馆的任务与读者需求,建立、发展、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70年代,藏书的选择、剔旧等开始受到关注,书目控制论、藏书稳定状态理论在这一阶段产生了重大影响。藏书结构理论在70年代后期得到初步应用,指的是图书馆藏书体系中,不同藏书成分、不同收藏水平的馆藏的组织形式、相互关系及其在馆藏的比例,包括藏书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复本结构等、藏书结构设计等。80年代,“藏书建设”发展成为“文献资源建设”,指的是依据图书情报机构的任务与服务对象、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系统搜集、加工、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藏书体系的全过程,文献资源建设有了学科化趋势,并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90年代至今,信息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网络迅速发展,“文献资源建设”深化为“信息资源建设”,指的是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有机搜集、加工、组织的活动,数字资源建设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运行模式等)。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基本也分为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3个阶段。

(2)信息资源建设实践

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主要资源的搜集、检索、组织和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馆藏建设从传统的文献搜集、整理、编目、图书馆管理等向知识服务、信息管理领域拓展,数字环境下知识组织与揭示的方法、知识单元的自动标引与检索、数字资源的采集、保管与利用等得到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伴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元数据等研究的深入,网络信息检索的出现和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研制成功,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进入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深层次信息信息处理与检索的高级发展阶段。

(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资源优化的重要内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基本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步发展。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既承担国家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的任务,也是军队系统医学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主导机构。

198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开始编制《全国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收录高等医药院校、医院、科研单位、中华医学会、军队医学院校及科研单位的生物医学信息资源。1998年,CALIS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成立,建立了高等院校医学文献联合保障体系;2000年,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立,负责收藏理、工、农、医各学科的信息资源,面向全国开展科技信息服务。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是代表军队医学图书馆系统参与全国或地区图书馆网络的建设,与军队系统医学图书馆进行联合采购与资源共享。军内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0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成立,通过召开全军医学期刊工作研讨会,制定了全军医学情报网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规则,开始实施军内医学图书馆的馆际互借;1993年,《全军生物医学外文期刊联合目录》出版发行;1998年,“全军医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正式成立,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和各军医大学图书馆负责全军外文期刊的协调订购以及联合目录的编制。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始于21世纪初,2000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达成协议,《全军生物医学外文期刊联合数据库》并入《全国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2004年参与CALIS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4)信息资源建设的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子系统,因此信息资源建设环境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用户信息需求模式。数字环境下信息获取渠道与便利性不断提高,以网格、云计算、语义网、本体与关联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启了E-Science时代,用户不再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首要来源,更习惯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数字资源,希望图书馆能够整合各类异构的信息资源,通过关联、语义、逻辑推理与可视化手段辅助知识发现与科学研究,满足其问题结构及知识边界模糊、无法使用明确的检索式的信息需求。用户需求决定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而服务模式又决定资源建设模式。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同样面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这种变化,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体系要从集中式向分布式、从平台化向工具化转变。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的自陈式调查问卷对抽样人群进行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共发放137份,回收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98.5%。所有问卷均由调查对象本人自行完成。问卷经课题组专家多次讨论研究后,确定了分别针对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三种问卷,其中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问卷13个题目,教师问卷8个题目,学生问卷10个题目。三种问卷共同内容包括:军队心理医生的职能和重要性;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需求程度;应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和临床知识的需求程度;军事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求及培养方式等问题。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问卷还包括军队心理医生和地方心理医生的区别;部队已开展的和亟待开展的心理工作等;教师问卷还包括开展理论课和实践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对考核评估方式的建议等;学生问卷还包括喜欢的教学方式等。

1.2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在课题组专家指导下,分析总结每个调查对象的观点,然后统计持有相同观点的构成比,用百分率描述主要观点,反复讨论,最后总结出结论和建议。

2结果

2.1军队心理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

81.3%教员,56.5%的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认为,心理医生在部队非常重要,但目前数量极少,多数是临床医生兼职,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首先应加强军队心理医生队伍建设。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中,47.8%的人员表示所在部队已建立心理咨询室,13.0%的人员表示,所在部队从未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卫生工作,62.2%的人员认为,部队亟待为基层官兵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

2.2军队心理学人才培养理念应突出军事、政治和人文素养调查显示

52.2%的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认为,军队心理医生在服务对象、工作环境、工作目标等方面与地方心理医生存在显著差异。军队心理医生在部队工作,服务于官兵,工作目标是提升战斗力,而地方心理医生在地方医院、诊所或咨询室工作,服务于老百姓,工作目标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军队心理医生具有特殊性,其培养理念应突出军事和政治教育。50.0%的官兵认为,作为新型军事人才,还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2.3教学内容应重视

心理学专业课程和基本临床知识85.9%调查对象认为,军队心理学人才培养应重视心理学专业课程学习,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83.7%的认为还应掌握基本临床医学知识,以便处理基层官兵常见疾病。

2.4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应重点突出

实践特色63.0%的官兵认为,军队心理医生更应注重实践能力。因为基层工作繁忙,任务繁杂,科研需求少,相比而言,更需要与部队结合紧密的实践应用能力。74.0%的学生认为,医学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应增加实践学时,多走出校园,进入学校、医院、社会参加实践;75.0%的教师认为,应把实践能力作为学员考核标准的重要指标;50.0%的教师认为应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综合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2.5考核评估方式应向多样化

发展调查显示,75.0%的教师认为应把综合实践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而且要占一半以上的比重,建议结合操作、实际问题处理、论文答辩等形式采用多样化、个性化、客观化的考核方式。

3讨论及建议

3.1全面提升以心理医生队伍建设

为牵引的军队心理卫生工作文献报道,近年来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繁重,官兵执勤处突维稳压力逐渐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加强军队心理卫生工作,是新形势下军队发展与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军队卫生服务保障的延伸和拓展。故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加强军队心理医生培养。第一,教育训练部门应多方调研,认真研讨,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纳入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和部队基层医生强化师资力量,确保培养质量。第三,在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负责导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定期选派基层部队心理骨干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心理培训,不断提高心理服务能力和心理工作素养,从而带动军队心理卫生工作全面发展。

3.2培养模式应

采取院校-部队-医院联合方式院校应与部队及相关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成定点培训基地。可以和部队卫生处、医院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签订合作意向,建立和扩大心理专业学生培训基地。经常组织学员进医院、下部队学习实践,邀请临床心理医生或部队基层心理工作者进入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缩短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需求的距离,实现教学力量优势互补,使教学与科研成果更加贴近部队需求,实现院校与部队的共赢,从而强化军事、政治教育及实践教学理念。

3.3在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医生的实践能力在基层部队更为重要。目前,多数院校心理学专业课程实践课时较少,不利于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学校应采取以实践为牵引的多形式的教学方法,科学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建立合理的长期规划。如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临床见习、咨询中心学习等机会和时数;在临床实习中延长神经内科、心理行为训练中心等专业相关科室的实习时间。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培养部队急需的实用型心理学人才。

3.4多途径开展军事、政治和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修养

是军队心理服务专业人才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形成军事训练和下部队锻炼的常态化机制。第二,加强“四个结合”,创新军事素质教育模式,即平时与战时结合,以加强战备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强化实践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军事与专业结合,将军事素质训练融入专业教学中;院校与部队结合,加大与部队的合训力度,努力探索基地化训练新路子。人文素质培养对学员更好融入社会、服务官兵、认识和理解自身价值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可邀请军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座,提高学员理想、信念的层次和道德水准;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在医院和部队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把人文素养融入其中;第三,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人文书籍在图书馆中所占比例,鼓励学员多读人文类书籍。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为国为军服务意识。

3.5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下面表1是某985工程大学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由解放军驻校军选办和学校国防生管理办共同制定国防生总培养目标和分目标,主要体现在军政方面的要求,然后由教务处医学办确定专业培养方案,下面是该校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

    (一) 对培养目标的分析:

    一般来说,作为某一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是有关课程理论或教育政策,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而作为一个专业培养目标是执行对我国教育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至少要体现为谁培养人才(性质)怎样培养人才(途征),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定位)。在以上两个培养目标中的描述,一是文字的描述不够精炼;二是为谁培养人才专业目标中未见体现;三是培养规格上既不统一又定位不准。医学办的是高级医学人才,军选办的是合格后备军官;四是培养途征未体现。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课程设置的重要方向和行动指南,可以说,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就会影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就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而言,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也有从事医院和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的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因此,本文对国防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以下梳理流程。

    (二) 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梳理:

    为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军队卫生事业服务(培养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军全面发展的、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经身学习能力,优良人文素养和军人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规格与定位)。目标中是为国防建设培养人才为目的,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途征中注重实践部分;人才规格上,五年的学习只能说是初步临床能力。毕业后需要工作2-3年的岗前教育或岗位实践才能成为一名独立工作者。目标中的人文素养和军人素质一词,因为医学工作特别是临床医学要求人文性很强的工作,而军人素养一词,涉及到军人的特殊性,所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为课程设置提供方向和要求。

    二、 课程设置分析

    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四个部分,课程目标上面已述,此处重点阐述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在此休述。下面表2是某大学国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计划(不包括军政课程)。

    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一) 课程内容明显缺少军需医学专业知识

    从课程设置的内容中没有考虑军队卫生事业之特色,如军人的常见病、战伤救护、军队流行病、生物与化学防护、高原病、航天、航海特殊环境下所致的疾病。为军队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在五年的学习中对以上军需专业知识至少要有了解。究其原因是课程资源或教师缺乏。

    (二) 课程理念宽基础、薄专业

    经调研多所学校多年的课程设计规律,临床医学生的公共基础和普通基础从未有过这么多课程,而本文研究对象的公共和普通基础课大约21门,如果加上军政课程15门,共有36门课程。比过去独立医学院多出20余门课。全部课程中必修课有58门,必选课34门,军政课15门,该校国防生临床医学事业达107门课程,如果四年八学期平均分配,每学期有13.4门课程,作为医学生每学期承担这么多课只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因此,本文认为公共和普通基础课过多,有待优化。

    (三) 重理论、轻实践

    从上述课程计划表中的92门课程中只有5-6门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其他的都是理论课,基础医学院的课程中,某些讲座和进展性课程,比如生物学讲座,完全可以融入主干课程中去。哪些讲座、进展类课程是研究生或博士生课程,至于本科有没有必要设置值得讨论。如果需要,在主干课程中花1-2学时概要性的讲一讲即可。

    三、讨论与建议

    (一) 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国防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方案。

    至今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培养临床医学国防生已十二年,据电话调查几所大学医学院,国防临床医学生的培养和普通生一样,只是加了些军政课程,因此,建议加强学术交流,完善国防生临床医学培养方案。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军需专业知识的内容。

    据调查,很多学校开不出防化、战伤救治、军队卫生和有关军需专业知识课程,普通高校需要加这个方面的师资培养和引进。

    (三) 压基础,厚专业

    临床医学是一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最多的专业,如果公共课或普通基础课程太多,意味着挤压了专业课程。因此本文建议压缩部分通识中的思政、英语、数理化等学时数,或把部分设置为任选课,同时培加军需的战伤救护,军队流行病学、军队卫生课程为必选课。而防化医学、防原医学、高原医学、航天航海医学、防核医学为任选课。

    (四) 重实践,压理论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军事医学系统的动态性是指军事医学系统的状态与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即时空上的相互关系。军事医学系统的动态性,在时间的大尺度上,表现为系统的进化;在时间的小尺度上,表现为系统的涨落,突出表现为与军事医学现有范式相冲突的新观点和新事实的出现,使军事医学的一些陈旧观念和理论受到巨大冲击,发生重大变革,向更高级、更复杂的系统形态转化。在军事医学系统内部的动态性,表现为军事医学系统的认识运动、知识运动、组织运动、功能活动等复杂性递增。

军事医学系统动态性的外在动力是系统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内在动力是军事医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军事医学系统的动态性,表明军事医学系统是动态、变化、发展、有活力、不断演化的;军事医学认识子系统的主体是能动的;军事医学认识子系统的客体间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必然的,新的知识涌现、学科生长、组织形态和功能模式等是可能的;军事医学系统是可控的。

军事医学系统的稳定性

军事医学系统的稳定性是与动态性相对应的,指军事医学系统的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状态。军事医学发展和变化的动态特征是绝对的,而平衡和稳定的静态特征是相对的。从宏观上看军事医学系统的稳定性,就是军事医学系统进化过程中的涨落是有规律性的,是围绕基本稳态的一种摆动;其动态相互作用连锁形成的超循环,是可以用范畴加以概括的;军事医学系统演化的绝大部分进程,都是处于秩序的量变和复杂性的递增,是可以被描述和认识的;军事医学系统运动的混沌态,也是一种看似无序的有序。

从中观上看军事医学系统的稳定性,就是军事医学结构的认识体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组织体系等,都是相对稳定的,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这是军事医学系统得以被清晰描述的认识基础。从微观上看军事医学系统的稳定性,就是军事医学的几乎所有构成要素,均处于绝对发展变化中的相对稳定。如战时卫勤保障理论、战创伤救治技术、防疫防护策略、野战卫生装备等,从来就没有僵化或停止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内,又都能发挥有效的卫勤保障作用。这是军事医学系统活力的体现,也是军事医学发展的基石。

军事医学系统的开放性

军事医学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军事医学系统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从而维持系统的相对自组织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军事医学系统不可能离开军事、科技、经济、社会等环境而独立存在。军事医学的科学共同体和知识系统,都是向外部环境开放的系统,都与全社会的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系统之间发生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军事医学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的特征也普遍存在,低级层次的子系统都向其高级层次的系统和同级层次的系统开放。军事医学系统与系统外部环境,以及系统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开放性,军事医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领域,以及军事医学领域的各分支学科之间,不断相互作用、交叉渗透,使得军事医学系统的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拓展,新学科不断涌现。此外,军事医学的价值观念,是军事医学系统向社会文化系统开放形成的,既有军事价值观、医学价值观、人道主义价值观等要素,也有生物伦理观、社会价值观等要素,而不仅是军事范畴内的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问题。

军事医学系统的闭合性

军事医学系统的闭合性是与开放性相对应的,指军事医学系统区别于系统以外事物的界限和范畴。系统的闭合性是相对的,而开放性则是绝对的。军事医学系统的闭合性特征,为系统各要素之间建立相对稳固联系和有序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从而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得以完整地保存而不致消亡。军事医学系统的闭合性体现在军事医学系统相对清晰的界限和范畴,相对独立的组织体系、认识体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等。

军事医学与医学和军事学的自相似性

军事医学与医学和军事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自相似性。

1军事医学与医学的自相似性

医学系统是军事医学系统的母系统之一。作为子系统的军事医学系统与其母系统———医学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自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缘于其医学的客体本体属性。军事医学系统与医学系统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具有基本相似的以医学为内涵特征的系统的认识结构、知识结构和组织结构,以探究损伤与修复、应激与适应等规律为目的特征的系统功能,生命科学、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系统环境,以及医学相关基础科学体系、伤病救治相关技术体系、医疗卫生相关工程体系的系统演化特征。军事医学系统与医学系统的相似性特征通常比较直观地表现为,具有以伤病预防、诊断、救治和健康促进等为主要目的的医学功能;遵循同样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具备医学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临床实践应用等认识特征;具有卫生防疫、临床医学、职业防护医学、药学等若干分支学科的知识结构等。

2军事医学与军事学的自相似性

军事系统也是军事医学系统的母系统之一。作为子系统的军事医学系统与其母系统———军事系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缘于其军事的目的功能属性。军事医学系统与军事系统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具有基本相似的军事化的组织结构、认识结构和知识结构,显著军事易损性的系统功能,同一的国防、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环境,以及军事医学随军事变革而变革的系统演化特征。军事医学系统与军事系统的相似性特征通常比较直观地表现为:军事医学体系的军事组织形式;军事医学行为的军事指挥特征;军事医学任务的军事需求导向;军事医学目的的军事保障功能;军事医学学科区别于一般医学学科的军事特色等。

军事医学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复合系统特征

军事医学是一个兼具科学系统、技术系统和工程系统特征的复合系统,以技术系统的主体特征和工程系统的目的特征为主。

1军事医学的科学系统特征

军事医学的科学系统特征主要体现在:军事医学系统的整体性和自组织性;军事医学系统与环境、系统各要素的相关性;军事医学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等在时空上的动态性;军事医学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性;以及军事医学系统自身组织的有序性和层次性。

军事医学具有科学系统的科学认识要素、知识要素和社会要素等构成特征,包括作为认识主体的军事医学科学共同体及其行为———科学认识活动,作为认识客体的军事医学科学对象及其认识活动产物的军事医学科学知识,以及军事医学科学活动的组织。并且,其认识主体构成了军事医学的科学认识系统结构,认识客体构成了军事医学的科学知识系统结构,组织形式构成了军事医学的科学社会结构。上述三方面要素的有机结合,赋予了认识主体以军事医学科学特征,发现了军事医学科学新知识,催生了军事医学科学研究新的有序结构和组织形态。

军事医学的科学系统功能是军事医学科学知识对军事、医学、社会的作用和功效。军事医学的科学系统功能,既有在军事、医学、科学技术等不同层次的功能体现,也有在国家安全、国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等不同领域的功能体现。军事医学的科学系统环境,即军事医学的母系统———军事科学和医学科学。军事科学决定着军事医学系统的时空关系和需求特征;医学科学决定着军事医学系统的承载本体和知识特征。军事医学的科学系统演化,遵循一般科学系统进化的基本规律,受军事系统的影响最为显著。

2军事医学的技术系统特征

军事医学的技术系统特征主要体现在:军事医学系统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人工系统或人化系统,具有他组织与自组织相结合的系统特性;其属性、结构、功能等,符合技术系统的层次性特性;其结构和功能的演化,符合技术系统演化的动态性特性;其结构、行为、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符合技术系统的整体性特性。

军事医学相关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虽然有源于军事医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积累的朴素经验的可操作的知识,但是,随着军事医学相关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自然知识总量的剧增,源于自然科学理论的自然科学化的技术,已经成为军事医学技术的主体和主流。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由于军事医学自身所带有的部分社会科学映射特征,决定了军事医学相关技术的一部分是源于社会科学化的技术。此外,军事医学技术系统也有源于思维科学化的技术。在军事医学技术系统中,这些不同来源的技术不仅并存,而且相互作用。军事医学技术系统的输入子系统,是由军事医学的社会属性即军事、国防和国家安全所确定的,是军事医学的技术活动遵循的目的指向。这种目的指向,不同于具有某一明确目标的卫生装备研制的具体性、专一性、一次性等工程系统的特征。军事医学技术系统的输入子系统,实质上就是军事医学的控制系统或他组织系统。军事医学系统环境对军事医学技术系统的所有影响,都可以归属于该输入子系统。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计划控制,包括通过指令性计划、命令等强制性干预,通过方针、政策、指导性计划等引导性干预,通过法律、规则、条例等限制性干预,以确保技术系统活动的目的得以贯彻、落实,成为技术系统共同体的集体观念和意志。

此外,军事医学技术系统的输入子系统还包括科技子系统———技术系统运作的资源(物质、能量、信息),对军事医学技术系统起到支持作用。军事医学技术系统的运作子系统,是军事医学技术系统的他组织(输入子系统)与自组织相结合,体现为具体的执行计划、方案、程序、规章、操作等技术活动。军事医学技术系统的输出子系统,是军事医学技术系统对于输入指令响应后的结果产出、表达和实现。军事医学技术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以军事医学应用为目的,促进科学原理的技术化实现,以及相关技术的实用化可能。

3军事医学的工程系统特征

军事医学的工程系统特征主要体现在:军事医学系统蕴含科学、集成技术,并具有人为价值取向和明确目的,突显管理的他组织作用;军事医学的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物化,以及卫勤保障实践等,具有鲜明的集成性和建构性等工程系统特性。军事医学系统是人工系统或建构系统,具有典型的他组织系统的特征。军事医学必须服从于军事的逻辑需求,受军事战略、战争理论、武器装备、军事组织等的直接控制和指导。军事医学系统是通过他组织力,将其中的各类结构要素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从而实现既定目标。

军事医学系统含有价值要素、科学要素、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等工程要素。其中,价值要素是军事医学系统对于其服务的主体的目标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系统的核心要素,发挥导向和支配作用。科学要素是军事医学系统所蕴含的科学内涵,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发挥基础和保证作用。技术要素是军事医学系统中所选择和集成的若干技术的集合,是系统的实现途径和技术根据,对于系统的目标实现发挥直接支持作用。管理要素是军事医学系统中,各种结构要素的组织、指挥和控制等连接要素,对于系统的有效运转和目标实现发挥调控和保障作用。军事医学具有目的性和一次性等工程特性。目的性,即军事医学的工程系统通常都具有明确的目的。一次性,即军事医学的任何工程系统都必然地受到特定的时空限制,任何两次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都不完全相同、程序和过程走向都不可逆转。

军事医学系统的活动,受到军事、科技、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限制,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军事医学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卫勤保障功能、军事功能、科技功能和社会功能。军事医学的演化,是政策决策导向、军事经济支撑、科学技术应用等在军事医学系统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绝大多数历史阶段,军事逻辑需求是军事医学系统演化的直接动因或序参量。

军事医学以一定的工程系统模式存在。军事医学的工程系统特征模式,可从军事的角度概括为冷兵器伤救治医学模式、火器伤救治医学模式、热核兵器伤救治医学模式、热核信息多能复合伤病救治医学模式;或概括为体能与机械能损伤救治的医学模式、机械能与热核化学生物能损伤救治的医学模式、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能损伤救治的医学模式;或概括为农业文明时代战争的军事医学模式、工业文明时代战争的军事医学模式、信息文明时代战争的军事医学模式等。可从医学的角度概括为“伤病医学”模式、“健康医学”模式、“能力医学”模式。

4军事医学系统的“三元”复合特征

军事医学系统兼具科学、技术和工程3类系统的特征。军事医学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实践活动、社会建制,强调了其科学系统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能手段、技术体系,强调了其技术系统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任务领域、军事行动,强调了其工程系统特征。军事医学系统内,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军事医学系统的科学、技术和工程“三元”复合特征,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军事医学系统是由军事医学科学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工程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等组成的系统,反映了军事医学科学、技术和工程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等紧密联系。

军事医学的复杂人工系统特征

军事医学系统的生成因素、环境影响因素、组成要素、结构层次、组织特征、本质属性、功能层次、演化特点等都比较复杂,是一个要素多元、属性多维、系统内外的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并存、系统运动的他组织与自组织相融合、具有自身学习适应性的复杂人工系统。

1军事医学系统要素和属性的多维复杂性

军事医学学科体系的要素非常复杂。从学科形成看,军事医学主要是由军事学、医学、药学等学科交叉生成,但远不限于此,还包括生物学、管理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学、生态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若干学科领域。从学科组成看,可以将军事医学解构为若干医学学科、军事学科,以及军队卫生学、军队流行病学、核化生武器医学防护学、军队卫生装备学、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军事医学史学、军事医学法学、军事药学、军事卫生经济学等若干军事医学特有学科。因此,可以模糊地表述为,军事医学是由若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生成的一门特殊学科,既具有军事价值和医学伦理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特征,也具有军事技术和医学科学技术等自然科学和技术特征;军事医学系统是由多学科交叉生成的系统。

军事医学任务体系的要素也非常复杂,包括卫勤组织指挥的战略、战役、战术等不同层次,全面、战区、局部等不同规模,前沿、战区、后方卫勤保障等不同技术能级,防疫、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不同侧重,战时、平时、应急的各种不同时态,自然地域和军事环境等不同空间,物质、信息、精神等各种不同致伤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不同干预措施等。此外,军事医学信息体系的结构和要素,从战略论证、规划制定、项目和工程立项、计划论证、组织实施、设计定型、实证试验、评价验收等运行程序,到卫勤组织指挥涉及的卫生资源、伤病减员,也非常繁杂。

军事医学系统的属性多维。首先,军事医学是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活动与服务保障的实践-认识系统,有其相对完整的医疗、科研、教学等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主客关系。其次,军事医学是一个特殊的军事和医学的学科知识系统,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知识体系,包括军事医学相关的基础学科、应用技术学科、工程学科和管理学科等。再次,军事医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建制,有其相对稳定的组织建制和管理体系。从系统特征看,军事医学既具有以卫勤保障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工程系统特征,又具有以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为主体的科学系统和技术系统特征。从系统建构看,军事医学是由若干组分相互联系构成的多体结构系统、有机功能系统、行为控制系统。

2军事医学系统内外的线性与非线性作用并存

军事医学系统的运动和演化是他组织和自组织的融合。军事医学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价值导向的他组织建构的人工系统。军事目的需求对于军事医学的逻辑要求,是军事医学系统必须响应的完全原因和清晰指令。军事医学系统的环境对军事医学的作用,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军事医学任务、职能、规模、速度、价值的影响,科学和技术对军事医学基础、应用、装备、训练、效能的影响等,既有线性作用,也有非线性作用。其中,军事对军事医学的逻辑需求牵引是最直接的线性作用;环境条件和外部资源(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对军事医学的投入则往往产生非线性作用。军事对军事医学的需求,通过军事方针、政策、战略、规划、计划、目标、任务等来表达,通过资源投入的投向、投量变化来体现,通过行政管理行为来控制和干预,是军事医学系统的他组织力。这种他组织力内化为军事医学系统发展和演化的自组织力,通过军事医学规划、计划、科研选题、任务立项,将宏观、抽象的军事需求,转换为对卫勤组织、技术、装备等的具体需求;通过经费投入、人力调控、资源布局、条件建设等,将系统外部的资源投入,转换为军事医学的医疗、科研、教学、应用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支撑条件;通过军事医学系统自身的政策导向、评价制度等,对军事医学实践的目标、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监督。

军事医学系统的自组织性体现在,军事医学系统的部分组织力来自系统内部;军事医学系统的认识系统和知识系统,均具有相对独立的自组织体系;军事医学系统的若干要素相互作用,并在整体上突现出新的有序结构与功能;军事医学系统与外环境系统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并产生自组织作用;军事医学系统内部元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并产生自组织突现;军事医学系统能够通过自调节,使其与军事、医学、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系统,保持自主适应状态,接受环境的选择,与环境协调共存,实现自身的结构化、组织化、系统化、有序运动和进化;军事医学系统的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使系统处于有序的运动之中;军事医学系统具有一定的自主进化性,能够不断地从低级组织水平向高级组织水平进化。自军事医学诞生以来,无论是作为其认识主体的军事医学组织体系,还是作为其认识客体的军事医学知识体系,都一直处于不断的进化完善和有序运动过程之中。军事医学共同体已经形成适应各种不同功能需求的相对稳定、开放平衡的组织形式。军事医学知识体系也相对成熟,既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开放交流,又保持着自身的有序涨落和相对稳定。

军事医学系统内部多维属性的多元要素之间,往往产生非线性作用,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的涌现。世界军事医学的竞争与合作,军事医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不同科技领域的创新范式自相似性对军事医学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等,都是军事医学系统的自组织力。

3军事医学系统的对称性破缺与学习适应性

军事医学系统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军事医学系统不断产生对称性破缺或有序。军事医学系统的对称或无序,表现在军事医学哲学和思想理论的缺失;军事医学系统在理论、战略、功能、投入、科研、装备、人才、学科等方面,与国防、军事、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缺乏协调;军事医学系统内部基础科学水平的薄弱、工程化整体解决方案的不足、科技创新体系的失衡等。同时,军事医学系统与军事、医学和科学技术等母系统之间,又保持着相对稳态的关系,表现出与系统环境之间相对自洽性和系统自身内部的自组织性。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7篇

当前,军事医学在强军目标牵引下面临深刻转型,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必须紧密围绕军事医学信息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优化。本章主要研究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逻辑需求,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目标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一、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 国外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国外军事医学特色资源建设由军事医学科研机构、军事医学院校、军队医院的附属图书馆承担。美国军事图书机构分为美国防部图书馆、美各军种学院图书馆、美陆军图书馆、美海军图书馆、美空军图书馆、美海军陆战队图书馆和美海岸警卫队图书馆7类,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主要由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图书馆一一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保障,NLM的前身为陆军医学图书馆(Army Medical Library陆海空军、军事医学院校和军事医学研究所自建图书馆,提供其他特殊信息需求的资源保障,如Darnall ArmyMedical Center,   Walter Reed National Military Medical Center,  Walter Reed ArmyMedical Center, Brook Army Medical Center, Madigan Army Medical Center等军队医学研究机构均设立图书馆,提供本机构所需特色资源。

2 国内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我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设主体为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第四军医大学图书馆,2015年4家图书馆共订购外文期刊9480种;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是全军最大的医学图书馆,订购了中外文数据库70余种以及TDA, TI等情报研究辅助工具,馆藏重点为生物医学资源和军事医学特色资源,2015年订购外文期刊7057种,馆藏资源占全军军事医学主体馆藏的74070,是唯一一家面向全军卫生系统提供医学信息资源保障服务的图书馆。

大型军事医学院校、军队医院、军事科研机构自建了部分本单位重点学科的特色馆藏,如第二军医大学的特色馆藏为航海医学、放射医学、热带医学、军事药学等资源,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为战创伤、高原医学、核医学等资源,第四军医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为航空航天医学、口腔医学等资源;海军医学研究所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为潜水医学与装具、高气压医学、舰艇卫生、潜艇医学等资源;航空医学研究所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为航空生理学、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航空心理学、航空卫勤装备等资源;防化研究院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为简氏防护年鉴、贝尔斯登有机化学手册、化学文摘等防化资源;军队医院的特色馆藏为临床信息资源。

由国内外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对比可知,国外军事强国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主要依托地方医学图书馆提供保障,部分特色资源依靠军队系统图书馆自建;我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主体为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和3所军医院校,部分特色资源依靠军事医学研究所和军队医院自建。

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主要是进一步优化军事医学馆藏的质量、结构,进一步突出军事医学的特色资源,实现采购经费信息保障效益的最大化,为军事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见图2)。

图2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存在的问题

1 采购经费严重不足

经费来源单一,无年度固定涨幅机制。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完全依赖军队拨款;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不是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员馆,无法获得国家科委的经费支持以及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对高校图书馆集团采购数据库的补贴。外文期刊数据库每年都有固定涨幅(C5070-10070 ),很多图书馆(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都有持续稳定的经费增长比例,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无采购经费涨幅保障机制。数据库销售商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作为政府机构进行数据库定价(部分数据库商允许享受高校优惠价格),数据库定价比对高校图书馆的高出很多。采购经费的严重不足,造成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上供需之间的矛盾加深,成为制约军事医学信息保障能力提升的掣肘。

经费承担方式单一。采购经费的承担方式直接影响到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经费分配方式,进而影响到采购经费经济效益的发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采购经费采用系统内部共建共享、集团补贴方式,对不同需求强度的信息资源采用不同的经费承担方式,专指性高、需求强烈的信息资源的采购费用由特定研究所全额付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采购经费均依赖于自身馆藏采购经费,未采用多样化的经费承担方式,信息资源采购经费与信息资源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 用户信息需求满足度有待提高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两院”)的科研人员。根据对两院用户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1年一2013年的引文分析,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对军事医学科学院用户的引文保障率都在80 070以上,解放军总医院的科研涉及很多临床医学内容,受采购经费所限,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采购的临床医学资源相对较少,因而对两院用户引文的平均保障率为70%左右,离理想的用户需求保障率还有一定差距。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新型资源类型的馆藏包括Primal Pictures影像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循证医学数据库、Springer Protocols数据库、Wiley实验室指南、Clinical Pharmacology临床药理学数据库等,但对科研人员关注的科技战略规划资源、研究领域最新动态、综合科技数据与试验方法、网络开放信息与网络开放信息等新型资源类型还需逐步搜集和整合。

3 特色资源有待进一步突出

军事医学支撑学科的馆藏与世界一流强馆存在差距。军事医学与生物医学、化学、毒理学、药理学等学科交融性强,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是世界最大的生物医学图书馆,收藏了较为全面的军事医学支撑学科的资源,还建设了科研成果、科学数据、健康信息、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3];开发了MEDLINE(国际权威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HSDB, TOXLINE, ChemIDPlus(化学毒理学特色数据库),MeSH(使用最为广泛的受控医学叙词表)等数量众多的特色资源。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文献数据库数量有70余种,生物医学资源建设全面收集了

中文生物医学资源,订购了诸多外文生物医学特色数据库,包括SciFinder, ACS ,RSC、ASM、NEJM、Informa Healthcare、Primal Pictures 3D、 CELL PRESS、NatureA-J, Ebrary等),但军事医学支撑学科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与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等世界一流生物医学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军事医学特色资源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军事医学特色资源覆盖了期刊、图书、学位论文和报告等多种类型,收藏了140种军事医学特色期刊(45)种外文军事医学期刊、95种中文军事医学特色期刊)、173种军事医学密切相关期刊(放射类期刊59种、传染类期刊37种、毒理类期刊21种、军事类期刊58种),《简式核化生反应手册》、《化学战生物战医学指南》等百余种军事医学外文图书,军事科学院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等人民军医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等军队卫生出版社发行的中文图书,军事医学科研机构及学院的博硕士学位论文,美国政府四大报告。军事医学的学科交叉性强,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学科知识的依赖性强;我国军事医学的学科划分沿袭前苏联的学科体系划分,与欧美以任务体系进行的学科划分差异性大,军事医学特色资源搜集困难。过20多年的资源建设,解放军医学图书收藏了众多的军事医学特色资源,因军事医学资源的战略保藏价值,还需进一步加强军事医学特色资源的搜集。

4 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揭示有待深化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引进了资源整合和发现系统“卓越”学术搜索平台、summon平台,实现了对馆藏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和知识的深度挖掘;建立了“军事医学科学院机构知识库”,自主研发了全军卫生训练教材库、生物安全信息分析服务平台等9个专题信息平台;开发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会议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引文在线集成检索整合系统;建立了认知科学、药学、生物安全、环境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新媒体培训6个学科专题信息平台。

军事医学科学院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其重点一级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兽医学、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拥有生物芯片实验室、分子遗传学实验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武器效应与防护实验室、军事毒理学实验室、实验血液学实验室、新药评价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众多重点实验室。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对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源以及军事医学战略规划所需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揭示有待进一步加强。

5 信息资源优化管理有待加强

我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未制定规范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对信息技术、馆藏空间、学科发展趋势等资源优化的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还有待进一步的系统化;未对资源优化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新一轮资源优化的参考;对军事医学信息特色资源利用情况的评估还不够全面,未建立基于量化分析的从资源评估到资源优化效果评估的全流程管理,缺乏馆藏停订、新资源遴选的辅助决策手段。

三、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措施

1 用户调研

面向军事医学科学院100多个研究室,特别是重点实验室和一线专家,开展了下室咨询和调研服务,了解军事医学专家及科研人员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需求;通过整理馆藏、现场座谈、填写资源使用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于馆藏资源的评价意见以及推荐的优质新资源,作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参考,制定军事医学学科资源建设规划。

2 共建共享

每年整理制作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期刊联合目录,将其与中国高等院校医药图书馆协会编制的《全国高等院校医药图书馆预订年度外文期刊联合目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联合目录系统、CALIS编制的《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等进行比对,大力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积极参与重点生物医学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将其他图书馆的医学资源作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有效补充;每年通过收集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的馆藏数据,制作《全军医学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并进行相应分析,协调全军生物医学外文期刊订购,削减重复订购的外文期刊,推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3 资源评价

定期汇总订购数据库的下载量、单刊下载成本、篇均下载成本,馆藏期刊的用户引证频次等数据,分析馆藏资源的使用情况,根据馆藏资源的评价结果进行馆藏资源调整。将馆藏期刊与PubMed收录期刊、JCRB_5个生物医学相关学科期刊进行对比,分析高质量生物医学期刊的入藏情况,对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情况进行量化评价。

4 出版信息调研

关注图书进出口公司提供的图书目录、数据库商的推荐资源、亚马逊等网上书店的信息资源,挖掘与军事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资源,进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和补充。关注军事医学相关书评(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国外医学新书评介》)推荐的知名医学和科学出版公司的高质量医学资源,遴选军事医学密切相关资源,作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参考。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目的:研究文职护理骨干对任职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为完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任职培训效果自我评价调查表,对参加3期全军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共228名文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8项整体评价均在85.50%以上,其中认为培训班有必要和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2项评价均为100%。任职培训内容31个项目中,提高程度位于前5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78.95%)、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78.07%)、护士职业生涯规划(77.63%)、护士职业礼仪规范(77.19%)、战创伤救治与护理(76.75%),位于后5位的是护理论文写作(53.07%)、军事训练伤的防护(52.63%)、文献检索能力(52.20%)、军队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护(51.32%)、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50.88%)。结论:文职护理骨干对任职培训效果整体评价较好,在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军事护理技能方面部分知识提升较大,培训效果提升较小的均为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提示在任职培训中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文职护士;骨干;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02

Survey on self-assessment of training effect for the of backbone army civilian nurses

SHI Rui-jie,LIU Xi-wen,HUA Yan,et al

(School of Nursing,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Xi′an710032)

AbstractObjective:To survey on self-assessment of training effect for civilian backbone nurses 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 training system and mode.

Methods:A total of 228 nurses from the army civilian backbone nurses training with three item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designed "Self-assessment of Training Effect Questionnaire" by using th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Results:The 8 overall evaluation were more than 85.50%,which was necessary and satisfied of the training teachers were 100%.In the 31 training items,the top five items with improvement were legal knowledge of medical care(78.95%),the observ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wound in battlefield(78.07%),professional career programming(77.63%),professional etiquette norms(77.19%),the first techniques of battle wound and trauma(76.75%).The last five items were the paper writing(53.07%),the protection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y(52.63%),literature consulting(52.20%),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military common mental disorders(51.32%)and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health education(50.88%).

Conclusion:The overall evaluation on training effect of civilian nursing backbone is good, training makes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e quality and administration,military nursing ability,the improvement of training effect are smaller on strong practical content,suggesting that further improvement is imperative in practice teaching mode,curriculum and methods.

Key wordsCivilian nurses;Backbone;Training effect;Self-assessment

军队医院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有利于聚集社会优秀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有利于解决军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文职护士作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因其具有学历高、知识面宽、思维活跃等特点[1],加之年龄结构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史瑞洁:女,硕士,讲师

通讯作者:尼春萍,女,博士,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合理及地位特殊性,被护理管理者作为护理骨干来培养与任用[2]。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领导的指导支持下,我校于2009年首次承担了全军文职护理骨干任职培训任务,培训目标是全面提升军队医院文职护理骨干在军事护理、临床护理技能、人文素养、临床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军队医院护理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现已举办7期,为了不断提升培训效果和质量,完善培训体系和模式,由参加培训的文职护理骨干对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全军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第5~7期共228名学员为调查对象。每期培训时间均为2个月,春、秋季学期各1期。所有参与调查的文职护理骨干均无精神疾病史,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及方式军队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课程内容包括军事护理技能、临床护理技能、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科研与教学4个模块。整体授课按讲座形式进行,具体培训方式为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学术拓展三位一体的方式实施,力争培训效益最大化[3]。

1.2.1.1军事护理技能约占总课程的55%,包括军事基本素质和军事护理核心技能。军事基本素质约占总课程的5%,主要包括军队相关条令条例规定、军人核心价值观、军事基本队列训练等内容;军事护理核心技能占总课程50%,主要包括军队卫生防疫、军队卫生勤务、卫生装备进展、战创伤救护等。旨在提升文职护士的军事基本素养和卫勤保障能力。

1.2.1.2临床护理技能约占总课程的20%,主要包括现代临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评判性思维,高级护理实践,医院感染与安全防护等。旨在帮助文职护士了解最新发展前沿,切实提升其临床护理的综合技能。

1.2.1.3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约占总课程的15%,主要包括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护理文化与团队精神塑造、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等。目的是促进文职护士掌握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强化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意识,并将人性化的管理思路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

1.2.1.4护理科研与教学约占总课程的10%,主要包括护理科研的选题、设计,数据整理分析,论文撰写,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等。旨在提升文职护士的临床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1.2.2调查工具根据培训模块和内容设置,自行设计任职培训效果自我评价调查表。由3名护理学专家和2名军事医学专家进行评价、修订,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问卷由3部分组成:(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2)培训整体评价,包含认为培训班有必要,认为培训对今后职业生涯很重要,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帮助,认为培训班管理方式科学合理,认为总体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认为培训考核和评价方式合理,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对培训教学方法满意8个项目,采取五级评分法。(3)培训内容评价,由军事护理技能、临床护理技能、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护理科研与教学4个方面31个项目组成,评价等级为没有提高、有提高-提高的程度(高、一般、低)。

1.2.3调查方法培训结束后进行集中调查,调查前告知调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和填写方法,使用统一指导语,由专职人员发放问卷,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问卷。本调查发放问卷236份,收回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为96.61%。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处理。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次有效调查文职护士228名,其中男4名,女224名。年龄22~39岁,平均(29.75±4.09)岁。学历:中专38名(16.67%),大专113名(49.56%),本科77名(33.77%)。职称:护士57名(25.00%),护师130名(57.02%),主管护师41名(17.98%)。职务:护士长85名(37.28%),护理部助理员24名(10.53%)。

2.2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2.2.1培训整体评价经过2个月的培训,100%(228名)文职护士认为这次全军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有必要,96.49%(220名)文职护士认为培训对今后职业生涯很重要,97.37%(222名)文职护士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帮助,100%(228名)文职护士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87.72%(200名)文职护士认为培训班管理方式科学合理,85.53%(195名)文职护士认为总体课程设置科学合理,86.40%(197名)文职护士对培训教学方法满意,90.79%(207名)文职护士认为培训考核和评价方式合理。

2.2.2培训内容评价在31个任职培训项目中,提高程度位于前5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78.95%)、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78.07%)、护士职业生涯规划(77.63%)、护士职业礼仪规范(77.19%)、战创伤救治与护理(76.75%),位于后5位的是护理论文写作(53.07%)、军事训练伤的防护(52.63%)、文献检索能力(52.20%)、军队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护(51.32%)、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50.88%)。结果见表1。

3讨论

3.1培训整体效果好,达到总部预期目标8项整体评价均为85.50%以上,其中认为培训班有必要和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2项评价均为100%。在总部下达培训任务后,我院围绕培训目标,深入研究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细化课程安排,各项准备工作扎实细致。在培训师资方面,各教研室遴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进行授课,并在课前多次组织教员备课试讲,努力创新授课方式,以提升学员兴趣,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要求,以培训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我院还邀请了某军队综合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护士长及相关专业的专家为学员授课。此次培训班积极尝试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课堂学习与临床见习、专业学习与人文熏陶、学校学习与参观见学等方式相结合,活跃了培训氛围,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结业考核和评价以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论文答辩三者结合的形式进行,考察了学员综合能力水平。根据总部要求和军队医院工作实际,对培训班实行了严格军事化管理。在教学保障方面,各职能办公室根据任务分工精心准备,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确保了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3.2培训内容设置合理,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任职培训项目中,提高程度位于前5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护士职业礼仪规范、战创伤救治与护理。位于首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近年来,医患、护患纠纷频发,相关新闻报道频见报端,医疗纠纷正成为消费者投诉的十大热点之一。对文职护理骨干来说,必须学习医疗护理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在护理活动中必须注意患者的平等待遇权,平等地对待每位患者,满足患者对平等待遇权的心理需求,以减少护理纠纷[4],维护自身和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医疗护理法律知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护士职业礼仪规范”属于“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一方面说明培训前护士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另一方面体现了任职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比较符合培训对象的内在需求。我院在前期各军队医院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为军队医院输送后备军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及护理专业发展特点,强化培训内容“精、新、军”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重点突出了军事素质、战伤救护、护理管理、人文素养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并在实践中根据文职骨干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培训内容,从调查结果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战创伤救治与护理”属于“军事护理技能”。新军事的变革使军队卫勤保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未来一定时期内,以非战争军事任务行动应对突发事件将成为我军的重要任务之一[2]。文职护理骨干作为军队医院中坚力量,军事护理技能不可或缺,尼春萍等[5]对1912名文职护士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调查显示,93.7%以上文职护士有提高军人素养和提高军事医学及护理学知识技能的需求。沃西文等[6]研究也表明,战创伤救护已成为文职护士关注的热点并提升到首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文职护理骨干强化了卫勤理论知识,提升了战创伤救护技能,提高了自身军事素养,达到了我们设定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军事护理的特点,力争达到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3实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提高程度位于后5位的是护理论文写作、军事训练伤的防护、文献检索能力、军队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护、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这5项均为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理论讲授的目的在于提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任职培训的第一要求。学员的需求就是我们培训的目标,提示我们:相关内容的培训,在教学内容上应继续不断创新,紧跟医院发展需求和文职骨干的岗位任职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更加多元化,如贯穿小组合作式学习法、专题探讨、PBL教学法、场景模拟、实战演练等,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技能训练,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保持序贯性,构建立体感,真正提升文职骨干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我们的培训目标。既能让培训学员学有所获,又能达到着力提高学员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强化军事素养,提高军队卫勤保障技能和水平,确保军队医院姓军为兵的属性不变,使其适应现代军事环境及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同时,在培训中要为文职护理骨干渗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做好职业规划、长远规划,保持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增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稳定性,确保培训目标和军队护理工作发展一致。

参考文献

[1]王灵,王艳.非现役文职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2):1186-1188.

[2]蒋萍萍,柴晓红,熊新娟,等.非现役文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实践[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60-62.

[3]徐莎莎,田晓丽,柳琴,等.军队文职人员护理骨干任职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B):75-76.

[4]马丽丽.护士工作中法律风险讨论与规避[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4):311-313.

[5]尼春萍,吕美娜,徐莎莎,等.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继续教育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A):10-12,41.

[6]沃西文,徐雪.非现役文职护士培训需求及效果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7):782-785.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9篇

英文名称: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577-7402

国内刊号:11-1056/R

邮发代号:2-7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医改军队医院药事管理

前言

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军队医院不仅承担着我军各级官兵的医疗保障工作,其本身医院属地民众的医疗保障工作同样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为了在新医改中对军队医院药事管理进行相关改革,推动我国军队医院的相关发展,对新医改背景下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策略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1构建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

想要在新医改下进行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相关军队医院就必须拥有指导自身药事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只有通过指导思想的指引,军队医院才能抓好社会、军事、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进行较好的药事管理改革。在具体的新医改下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指导思想中,其本身需要具有积极稳妥与适应变化两大特点。具体来说,所谓积极稳妥,指的是在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中,由于其本身的所负担的医疗责任之重,因此指导其进行具体改革的相关指导思想必须能够起到慎重决策、不惧风险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相关军队医院勇于面对各种改革中的利益纠葛,并通过相关措施实现最小影响下的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除了积极稳妥这一特点外,在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中,适应变化也是相关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指导思想必须具备的特点之一。这种指导思想特点的出现,是由于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并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改革任务,所以相关领导不能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而是应该构建出能够满足军队医院长期药事管理改革需求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我国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不断进步[1]。

2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中,相关军队医院需要遵循军队医院使命任务需求牵引保障方向、落实药品经费提高保障能力、依托社会化加强保障水平、强化部队监督保障质量等四方面原则,方可进行具体的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具体来说,为了在新医改下进行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相关军队医院就必须从自身经营实际出发,遵循军队医院使命任务需求牵引保障方向,以此保障自身医院的药品供给、官兵生活质量、自身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而在落实药品经费提高保障能力原则中,由于相关药品决定着军队医院的整体运营,因此在具体的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中,相关军队医院必须按项目确定自身维持经费的具体数值,并以此保障自身的顺利运营;而在依托社会化加强保障水平原则中,由于我国军队医院很长一段时间的药品供给来源于国家与军队渠道,这就使得这种渠道来源与我国当下的经济社会格格不入,所以为了促进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相关军队医院必须对自身药品供给来源进行相关改革,以此实现自身药事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除了前面提到的三点外,在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中,强化部队监督保障质量同样是我国军队医院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这种原则能够对我国军队医院的药品质量进行有力保障,对于相关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有着极为不俗的推动作用[2]。

3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基本策略

上文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基本策略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军队医院的向发展。

3.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推动我国军队医院自身药事管理改革的相关发展,我国相关军队医院可以首先采用加强自身组织领导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药事管理改革。具体来说,由于我国当下军队医院组织领导存在着组织协调能力不足的缺点,所以通过加强军队医院组织领导的方式,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军队医院自身的管理效率,而对于其自身的药事管理改革来说,同样有着较为不俗的促进作用[3]。

3.2提倡市场运作

为了较好的进行军队医院自身的药事管理改革,相关军队医院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市场化运作程度的方式,促进自身的药事管理改革。具体来说,由于我国军队医院很长一段时间药品保障都依靠于计划经济,这就使得我国军队医院天然存在着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缺点,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证新医改背景下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顺利进行,相关军队医院必须设法提高自身的市场化运作水平[4]。

3.3落实法律法规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点外,在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中,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同样是一种较为优秀的策略。具体来说,由于我国近些年出台了很多关于医改、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法律法规,所以通过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军队医院一直追求的药事管理改革的相关发展。

结论

本文就新医改背景下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进行相关研究,详细论述了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军队医院的相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广治.新医改背景下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

[2]那林格.新医改背景下内蒙古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3]吴娅利.“新医改”对重庆市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经费补偿机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11篇

1疗养院和医院的区别

1.1性质不同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应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1];疗养院是运用疗养学的理论和各种疗养因子及疗养医学技术,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促进伤病康复的医疗保健机构。

1.2 面对的群体不同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患者,它面向社会,面向人民群众,工作的社会性、群众性强,服务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部队疗养院面向部队离职和在职的高、中级干部,海、空勤等特勤人员,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优秀基层干部[2],他们是国家的有功之臣,而且相对素质较高,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也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1.3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医院主要是以疾病矫治为主,康复治疗为辅,工作的重点是救死扶伤。而疗养院为疗养员提供良好的疗养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健康教育来改掉一些疗养员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疗养员的生活质量。疗养员的疗养康复活动有风景名胜古迹的游览、企业的参观、院内外的文体联欢活动等,具有丰富的社会性,这就要求文职人员既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环境知识。

1.4专业技术要求不同医院护士要具有全面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照顾好患者生活,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精神护理、营养指导等服务。部队疗养院护士不但要具备以上能力,还要求掌握战地急救本领,随时准备参加作战。

1.5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地方医院对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符合医务人员工作要求就可以,而作为非现役文职人员要履行现役军人的义务,根据军队需要参加作战、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这就要求他们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去肩负这一神圣的使命。

1.6纪律要求不同医院上班期间要求在岗在位,下班期间属于个人自由支配时间,不受单位严格的管制,而非现役文职护士要求严格遵守中国人民纪律的基本内容、政治纪律“十不准”和行政管理“十不得”,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不存在8 h以内和8 h以外的说法,不但要求上班期间在岗在位,休班期间也要求不得离开市区,手机24 h畅通,随叫随到。

2非现役文职护士如何适应疗养院工作

2.1参加军事训练,增强身体素质通过军事训练,实现从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转变,使非现役文职护士更真切地体验到军旅生活,并以较好的身体素质胜任工作。我院首批非现役文职人员在正式进入科室工作之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式军事训练,第二批非现役文职人员进行了半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项目有:跑步、俯卧撑、单腿深蹲、站军姿等基本的训练。并在护理部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通过培训,全面掌握了匍匐前进、头部包扎、上下肢包扎和运送伤员等救护技术,提高了军事技能。

2.2参加政治学习,提高思想素质通过集中授课、观看录像等形式认真学习《文职人员条例》、院《文职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及军队有关条令条例,军队优良传统及相关政策、制度、规定和时事政治,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培养高尚的思想觉悟,学习军队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用党的理论和军队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抵制腐朽文化思想的腐蚀和影响。

2.3参加专业训练,提高专业水平通过组织岗位练兵活动,使非现役文职护士掌握了动态微光静脉输液、心肺复苏和无菌技术,并对《三基训练》护理部分、《现代战创伤护理》进行理论考核,提高了业务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

2.4向文职干部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组织“三带三学”活动向军人特别是文职干部学军人品质、学基本素质、学服务本领。向文职干部学习听党指挥、政治坚定、严守纪律、顽强进取、公道正派等优秀的军人品质,时时处处以他们为榜样;学习关爱社会、热爱集体、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基本素养;学习专业技能、优质服务理念和工作经验,努力在本职工作中提高为疗养员服务的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炎,主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12篇

表职称论文

【关键词】  医疗风险; 军队医院; 管理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zing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medical risk management in the military hospitals to understand their continuous changes and more complex forms, an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allows 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tage of its main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to make some related measures and policies,which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us to improve the medical risk management in military hospitals.

    【Key words】  medical risk;  military hospitals;  management

     现阶段国内外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不断伴随新的医疗风险将医疗风险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具有很大特殊性的军队医院,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有必要了解军队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现状,即军队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所面临问题的特殊性、相应军队医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与政策。

    1  军队医院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诊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对于军队医院医疗风险而言,在其所具有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危害性等共性问题外[1],还具有其复杂性、兼容性和不均衡性等自身特征性问题[2]。

    1.1  复杂性

    军队医院的复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3],如医护人员成分复杂、病人来源复杂等。在军队医院内,有军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兼具一个医护人员应有的基本技术,也有一个军人应有的身体素质;也有来自地方的特聘医科专家人才,对于军事活动中所遇到的复杂疑难病例能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这就给军队医院带了很大的矛盾,每年都有各军医大学实习和毕业的医护人员来军队医院工作,使医院在平时的诊疗中容易发生医疗事故,即医疗风险;在战时,他们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对于突发性的疑难病例,还是需要专家人才的能力。

    1.2  兼容性表职称论文

    在军队医院中存在多种兼容性[4],如战时与平时的兼容、军队与地方的兼容、赢利与福利的兼容等。就军队和地方的兼容性而言,军队医院首先受总后的直接管辖,同时还受军区和地方政府的间接限制。这种兼容性还体现在病人的来源上,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军队医院都得接受部队伤病员,也得尽量为地方百姓服务。这种兼容性给军队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在面对部队伤员普遍存在的疑难、复杂病例的同时,还得兼顾繁多、常见的地方病号。

    1.3  不均衡性

    不均衡性在军队医院有很充分地体现。所谓不均衡性就是受医疗发展水平的限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城市与边远地区医疗水平差异明显,边远地区医疗组织发生医疗事故比例高于城市,因此在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要承担更多的医疗风险[5],除了因为边远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较差外,在高原及卫生条件较差的条件下医护人员进行手术的成功率也有很大挑战。

    2  军队医院医疗风险的现状

    近年来,医疗纠纷急剧增加,军队医院接受危重、疑难病人越多,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承担的医疗风险就越大。目前,转型期军队医院经营管理的风险既可由外部环境引起,也可由内部环境引起,亦可由内、外环境共同引起,它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6]:一是服务性风险。包括服务供应与需求风险,即医疗市场的需求数量变化,影响医院可能提供的服务量,尤其是当竞争使供给与需求变得不确定时,可能产生经营风险。由于军队医院的布局不尽合理,“僧多粥少”的矛盾较为突出,供给不稳定的风险日渐加大。二是技术性风险。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而形成的风险。医疗质量与人的生命切切相关,医疗事故、设备事故的频繁出现,对医院形象和经营影响,甚至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医院与我国其他不同性质医院一样,其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体制医院的建立,使得医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医院发展存在更大风险。二是高新技术和设备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医院的诊治能力,但医学科学的局限性与疾病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已成为造成医疗风险的重要因素。三是法制体系建立和完善,使医患纠纷增多,医疗赔偿也随之增多。四是医疗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无选择性带来的风险的复杂多变性。因而清醒认识军队医院经营管理的风险,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研究风险管理应对机制是军队医院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表职称论文

    3  军队医院采取的措施与政策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建立医疗风险保险机制可以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及减少风险损失,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将医疗风险明确化,更易于进行风险的预测和控制,构建一个医疗风险报告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医疗风险管理水平,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3.1  建立科学的医疗风险保险机制

    医疗保险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将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分散和转移。而建立符合我军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现状的保险机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7,8]:一是医疗风险保险险种的划分。医疗风险的种类很多,根据性质、责任划分为医疗意外险和医疗事故险。医疗意外是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或由于病员的病情、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难以避免的不良后果[2]。而相应,医疗事故是由于医方在诊治护理等过程中的错误行为造成病者的损失或病痛。只有完善了这样的医疗风险保险机制,方能避免很多医患之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同时也给了医生一个警告,也就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医疗风险管理的效果。二是建立科学的医疗风险保险模式。从我国和军队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看,既缺乏对促进医疗风险的规定,也缺乏保障医疗风险保险发展的规定。医疗风险保险机制的发展处于自发和原始的状态,没有一个健全的保障机制,医疗风险保险难以健康发展[1]。

    3.2  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预警系统

    现代医院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重关系相交织的系统。医疗风险管理需要从全局出发去实现对局部的指导,使医疗风险降到最小值。医院内部不同区域或不同科室有一些共同点。但由于学科间的区别,医疗活动流程间的区别以至各科室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各有不同[3]。所以应当有针对性地将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划分成若干符合军队医院自身情况的子系统。这就使在各子系统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更区别化和具体化。区别化即各科室间发生医疗风险的情况不同,通过构建子系统,系统可以将医疗风险易发的科室区别开来到一个子系统内重点观察管理;而具体化就是划分子系统后,子系统可以将各科室内易发的医疗风险具体化而重点观察管理[9,10]。

    3.3  建立有效的医疗风险报告系统

    所谓医疗风险报告系统是指在医疗行业内一个针对医疗事件和医疗差错的报告系统[4]。系统内的信息共享,能在医护人员诊疗护理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避免了一些类似的事件和小差错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给病人在选择医院和医生方面以一定的指导,减少了患者的不必要开支和损失。而建立医疗风险报告系统需要有相应的一些条件:独立的第三方管理机构、专门的分析审核机构和严格的信息保护机构[4]。所谓第三方管理机构是为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公平起见,系统的管理权必须是一个独立于医院直接管理部门以外的第三方,这也避免了信息的偏倚和不准确性;分析反馈机构则是为了专业化考虑,需要专业人员认真的分析,并对已存档信息进行再审核,以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信息保护机构则是对系统内的具体信息数据要适当加以隐藏,以免侵犯到患者或医院的权力和利益,而事实上现阶段很多医疗纠纷都出于医患之间权力和名誉的矛盾性。所以,建立一个医疗风险报告系统将医疗风险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对整个医疗风险管理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11,12]。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军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随着国内外的进步和国家、部队相关法规、条文的颁布,一个完善的军队医院医疗风险管理体制的建成势必为我军后勤医疗保障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表职称论文

【参考文献】

  [1] 覃红,戴燕玲.浅论建立和完善我国抵御医疗风险的保险机制[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5(4):130?133.

[2] 许苹,连斌,罗旭,等.透视我国医疗风险的特点、种类及成因[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7?9.

[3] 许苹,秦婷, 连斌, 等.试论医疗风险预警体系构建[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2): 392?394.

[4] 谢瑜,文进, 高晓凤, 等.国外航空风险管理方法及绩效的循证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6, 6(2):131?137.

[5] 曹东萍,许樟荣,牛恩喜,等.军队医院门诊医疗风险因素评估及干预对策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2(2):4?5.

[6] 黄海.新时期军队医院经营管理风险与应对策略[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7):505?506.

[7] 许苹,杨兴辰,樊震林,等.医疗风险管理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13?316.

[8] 许苹,孔令曼,秦婷,等.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构想[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9?11.

[9] 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 确保医疗质量[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566.

[10] 许苹,陈勇,樊震林,等.医疗风险管理预控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 316?318.

[1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26(7):405.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13篇

[Abstract] A blended learning model was designed to foster the professional English proficiency among militaries medical cadets in hope that they can become eligible military doctors capable of comple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overseas missions. Micro-lectures, combined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micro-lectures competitions, perform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integration", they are the main features highlighted in this model. Feedbacks from two experimental classes, which included 80 students admitted in grade 2013 and grade 2014 respectively, they are collected after teaching-practice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blended teaching approach could affect cadets cognition of their future jobs, reinforc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military medical care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help them adapt to a renewed thinking pattern in the digital age.

[Key words] Military Medical English; Mutual integration; Blended model

面对21世纪国际形势复杂化、军事战争信息化、全球教育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军队院校如何贯彻主席“强军梦”的重大战略思想,培养大批能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应用型军事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外语能力是军事人才综合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战斗力中的重要软实力,是当代高素质军人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美国近十年来对军事人才的国防外语能力亦十分重视,近十年来美国国防部先后颁布了《国防语言变革路线图》和针对各军种的语言技能和文化培养战略,同时要求高校协助国防部完成军方后备语言人才的培养,并于2010年将该项内容列入相关法案[1-2],可见美国对与专业兵种语言技能培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战略的。

军医大学作为军事医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军事医学英语素质是军医大学员未来进行国际军事医学交流、执行海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最新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3],因此军医大学开设优质军事医学英语课程应是大?W英语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医学英语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继公共英语之后重要的专业英语学习课目,对于医学员了解国际尖端医学动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等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4]。

1 双向融合的内涵与应用

“双向融合”理念源于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5],其中确立了“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32字工作方针,并特别针对高等教育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向融合”是学习者在适应信息环境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技术化思维方式,决定学生未来学习中基本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时代的发展的接受能力[6]。当技术与教育完全融合时,会带动教学内容、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变[7]。国内一些医科院校积极践行信息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的理念,利用MOOC、微课等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如安徽医科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成都医学院等都展开了慕课教学研究[8-11];南通大学、蚌埠医学院如牡丹江医学院等院校进行微课程试点教学[12-14]。这种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逐渐走向常态化[15-16]。然而,利用微课视频为媒介、翻转课堂为教学模式的军事医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因此,开展“双向融合”视域下的“军事医学英语”教学研究,利用微视频有效地开展翻转课堂模式教学,使学员在课堂上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中主动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在课后进行个性化学习、开展讨论或专题辩论,对培养学员的军事医学英语语言能力和国际军事医学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基于“双向融合”理念军事医学英语微课程建设

综合运用教育技术学的“双向融合”理念,有效地将多学科研究热点进行交叉和融合。借鉴国内外医科院校MOOC、微课试点教学经验,构建军事医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图1)。由主讲教师负责微课视频开发,通过组织翻转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通晓军医规则、理解军医知识、掌握军医语言,并利用课堂反思报告强化学习效果;在课外组织学生参与微课大赛,挑选优秀作品纳入微视频库,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微课共建共享,最后通过教学实践验证该模式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1 教学基础与面临问题

第四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于2006年主编了《新军事英语:军事医学》教材,并连续10年给五年制和八年制学员开设了“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旨在通过分析英语在军事医学领域中使用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员以英语为工具,在军事医学领域获取、处理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引发学员对军事医学领域相关问题的主动思考[17]。作为国内唯一的军事医学外语课程,该课程以英语为窗口,增强学员对当今军事医学发展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军事医学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但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军事医学人才的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与信息资源整合不够优化,无法满足习惯“碎片化”阅读和“泛在化”学习模式的“95后”学员的需求;二是教学模式不够多元,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员借助幻灯讲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学员主体地位;三是军事特色不够鲜明。缺乏真实的军事医学外语教学环境和模拟训练场景,无法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国际军事医学交流能力。

2.2 微课开发

为优化教学模式、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第四军医大学在自编《新军事英语:军事医学》教材已有19个单元基础上选取合适单元,将其内容转化为相应微课模块,让微课这种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视频课程[18]融合到军事医学英语教学中。为突出微课“小而精”的特点,兼顾单元内知识结构完整性,我们从教材中选取重点突出、结构清晰的单元共9个,将每个单元主题拆分为2~3个微课模块(表1)。军事医学英语主讲教师根据模块制作PPT素材,撰写英文文案,交由技术人员使用录屏软件,movie maker,Prezi等工具转制成时长为7~10 min的视频,至此完成军事医学英语教材的“破”与“立”的过程,把教材核心内容用微课呈现。

2.3 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学员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观看微课,完成一个微型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学员探讨微课的内涵、专业特殊性、军事文化内核与语言特点,颠覆传统军事医学英语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军事医学英语教学在学员完成两年通识英语教育后展开。我们选取在2014级本科生87名学员和2013级八年制36名学员各组成一个班进行教学实验,以观看微课视频作为自主学习环节。

军事医学微课的学习目的是培养通晓国际军事医学规则,理解基础军事医学知识、掌握军事医学语言,从而具备军事医学方面战场交际和学术交流能力的新型军医人才。因此,微课在内容上注重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授,即以讲授军医规则和知识为主要内容,而将语言的揣摩与应用留给课堂。以表1中第七单元“战伤分类”为例,微课内容包含战伤分类的概念、术语和主要类型。学员通过微课了解国际战伤分类统称为“Triage”,按照伤势的严重性分为“Urgent ImmediateDelayedMinimal or AmbulatoryExpectant”五个种类。每个种类有代表型战伤病征,如:①Asphyxia(窒息)和Respiratory obstruction from mechanical causes(机械原因导致的呼吸梗阻)可归为Urgent(紧急类);②Incomplete amputations(不完全肢体断离),以及 Open fractures of long bones(长骨的开放性骨折)等属于Immediate(立即类);③Stable abdominal wounds(稳定腹部创伤)和 Soft tissue wounds(软组织伤)等属于Delayed(延迟类);④ Suspicion of blast injury(疑似爆震伤)等属于Minimal or Ambulatory(?p伤或可走动类);⑤最后,Penetrating head wounds(头部贯通伤)和 High spinal cord injuries(高位脊柱损伤)归为Expectant(等待类)。通过7 min的微课学习,学员了解到了国际通用术语Triage和常见战伤的分类,并从视频掌握医学单词准确读音,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堂活动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需突出语言类课程特点,即在学员了解知识基础上,由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分为两大类,其一是语言文化的对比和对语言的深度挖掘,特别是对军事医学英语和通用英语的辨析,如support personnel、combat medicine、collection point、forward surgeon等词在军事医学英语中被翻译为后勤保障人员、战地医学、战地伤病救护所和战地军医,而非通用英语字面直译的支持人员、战斗医学、集合点、前方外科医生。其二是再以第七单元战伤分类为例,教师将伤病名称制成标签,发给学员,学员可扮演伤员,描述个人病情;另一组学员手执Triage Tag(战伤分类色卡),询问病情并对伤员分类。这种课堂活动强调合作学习,弥补了网络视频学习的单一性和互动不足。

课堂反思报告,即RP(reflective piece)是强化学习效果、引发学员归纳性与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常以书面形式体现。为了扩大反思报告的效应,加强学员互动交流与知识共享,我们将RP改为口头报告形式。课程收尾阶段分配4课时,由学员分组完成课堂RP展示。RP呈现形式亦多种多样,如多媒体PPT、视频、演讲、故事等,激发学员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中外军事医学理论、军事医疗保障体系、军事医疗措施等进行对比,引发他们对中国军事医疗和个人应具备的军医素质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2.4 举办学员军事医学英语微课大赛

军事医学英语微课大赛实现了教育与技术在学生群体中的融合,由学员将反思过程中的精粹内容转化为微课,并参与到微课程的共建共享中去。享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师生都可以通过录制增强学习实境、实现语义互联的简短视频或动画(可附相关的学习任务清单和小测验等),而且又能成为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的维基(Wiki)资源分享内容[19]。

通过“学员教”“专家审”的过程,为外语医学教学积累优质资源,帮助打造医学院校教学信息化平台和学员知识共享机制[20]。大赛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于2016年7月在全校发起,经过初赛和复赛,选出8件作品进入决赛,其微课内容涉及航空医疗后送、止血带的战场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空军海军医疗、海军电离辐射预防、化学防护、毒剂的洗消以及民用手术与战地手术差异等。

军事医学英语微课大赛的举办让学员体验三大转换:①教学角色的转换,由“学员学”转变为“学员教”;②反思式教学,由“课上学”转变为“课下学”;③双语学习模式,由“中文学”转变为“英文学”。

3 教学效果反馈

为了检测基于“双向融合”视域下军事医学英语微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本研究连续两年在2013级和2014级共80名本科生中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设计了军事医学外语教学反馈量表,从学习兴趣、学习目的、课程重点勘察学生在学习课程前对军语学习的认知、专业能力提升、课程难易度、课程必要性、兴趣、动机、教学安排、课业量、自主学习共9个分项的满意度。量表分5级,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发放并收回有效反馈76份。

教学反馈中5个选项的平均值超过4.00,说明学员对该教学模式满意度高,其中“课程加深我对军事医学和外军医疗保障的了解”平均值最高,达到4.59±0.57,显示课程加深化学生对军医直接的了解。学生同时对专业外语能力的提高4.52±0.51、课程难易度(4.48±0.75)和课程必要性(4.22±1.05)给予肯定。“我对学习军事医学英语感兴趣”和“我希望了解外军医疗保障的发展现状”分为3.93±0.96和3.81±1.07,说明学生对有进行军事医学外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课程外语技能部分以专业术语为教授重点,学生对授课重点地认可度为3.89±1.28。然而,尽管学生对“能够按课程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平均值为4±1.07,以及“我会自主学习了教材以外相关的英语材料”均值最低为3.63±1.28,显示学生自助学习能力较弱,且学生对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亦差异较大,尽管能按要求完成课业对课程亦有兴趣,但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够强烈。

为了更全面了解学员的想法,研究随机抽取28名学生,使用问卷星(https://sojump.com/)对其进行匿名半开放性访问。调查结果显示课程内容方面,学生更期待课程能够加入我国军医现状;课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理解RP和微课制作之间的关系,个别学生反映制作军医英语微课虽然有趣但技术难度大、耗费时间。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文职护士;野战医疗所;卫勤保障力

【中图分类号】R8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29-02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文职人员制度的实施,非现役文职护士己逐渐成为军队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力量[1]。随着军队医院面临的卫勤保障任务越来越重,越来越频繁,文职护士卫勤保障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军队医院的卫勤保障能力[2]。因此,如何提高文职护士的卫勤保障能力是目前军队医院管理阶层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院有文职护士80名,于2008年初将所有文职护士纳入野战医疗所,参加野战医疗所所有的学习、训练和任务。经过2年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发现加入野战医疗所对提高文职护士卫勤保障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文职护士80名,均为女性,年龄19-32岁,平均(26.12±1.52)岁。护龄2-11年,平均(5.4±1.31)年。其中护士46名,护师29名,主管护师5名。大专59名,本科21名。文职护士均在军队医院工作2年以上,聘为非现役文职护士1年以上。

1.2 方法:我院有文职护士80名,于2008年初将所有文职护士纳入野战医疗所,参加野战医疗所所有的学习、训练和任务。在文职护士加入野战医疗所初期、加入后第1年,第2年分别对所有文职护士的政治素养,军事能力及野战救护知识和技能进行统一考核,将结果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SPSS10.0较件包。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军队医院文职护士政治素养主要包含了文职人员条例、军队条例条令、时事政治、保密制度4个方面。通过文职护士加入野战医疗所前,加入野战医疗所第1年,加入野战医疗所第2年的政治素养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见表1

2.2 文职护士军事能力主要包含了体能、队列、战术3个方面[2]。其中体能是通过3公里越野跑、仰卧起坐、俯卧撑和50米往返跑测定的。通过文职人员加入野战医疗所前,加入野战医疗所第1年,加入野战医疗所第2年的考核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见表2

2.3 军队医院文职护士野战救护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文职人员加入野战医疗所前,加入野战医疗所第1年,加入野战医疗所第2年的考核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其中专业技能主要包含了微光穿刺、五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3]、心肺复苏3个方面。通过实践操作得出结果,见表3。

表1 文职人员加入野战医疗所前后政治素养比较表

表2 文职人员加入野战医疗所前后军事能力比较表

表3 文职人员加入野战医疗所前后野战救护知识和技能比较表

3 讨论

3.1 从表1和表2我们能看出,加入野战医疗所对提高文职护士政治素养和军事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文职护士在平时是以临床护理工作为工作重点,因护士需要倒班的特点,医院很少组织文职护士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多数人不关心时事政治,不了解文职人员条例,不懂得保密,体能差,不懂战术[4]。但是加入野战医疗所后,所有的文职护士每周都必须参加野战医疗所的政治学习和体能训练,加之和现役军人一起学习和训练,有一个很好的氛围,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和熏陶,文职护士整体的政治素养和军事能力逐年提高。

3.2 从表3我们不难看出,加入野战医疗所对提高文职护士的野战救护知识和技能有明显的效果,文职护士的野战救护知识和技能在加入野战救护所后2年的合格率是100%,100%的合格率与野战救护技能中很多项目是文职护士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对于这些技能,她们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水平有关。

3.3 通过表1,表2,表3,我们不难看出,提高文职护士卫勤保障能力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无论文职护士在加入野战医疗所第1年的成绩如何,第2年的成绩总会比第1年好,因此只要坚持野战医疗所得学习和训练,文职护士的卫勤保障能力就一定会持续提高。

进入21世纪,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和平时期训练战时所需要的医护人员[5]。部队医院的管理层都为提高文职护士的卫勤保障能力在不断找寻方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将文职护士编入野战医疗所,参加野战医疗所所有的学习,训练和任务能明显提高文职护士的卫勤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 滕倩倩.文职护士卫勤保障能力的探讨[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8):966-967

[2] 田晓丽.努力建设高素质军队文职护士队伍的思考[J].护理杂志,2007,24(1):1-2

[3] 王蕾,李武平,宋向阳.战伤救护五项技术演示及互动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J].护理杂志,2008,25(2B):67-68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第15篇

英文名称:Bulletin of th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5501

国内刊号:11-1060/R

邮发代号:82-75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