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

军事思想论文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1篇

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对于《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研究、流播与应用,都可以提供清晰的脉络。从这个角度而言,首先加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设计,其意义就在于解决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创新的前提。打牢了这一基础,不但有利于解决《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方向性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创新的质量与效率。其次,提供《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总体方法。如何研究《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目前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方法体系。国内《孙子兵法》文化思想研究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研究比较广泛,凡是有关《孙子兵法》思想及其应用性研究,都可以称之为泛化的《孙子兵法》文化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孙子兵法》军事文化思想研究的方法形形,并没有较通用的研究方法。二是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已经举办了八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有两届分别是以《孙子兵法》战略文化及《孙子兵法》与和谐世界为主题的。从与会论文情况看,有的是考镜源流,有的是发微阐幽,有的则是某些方面的研究应用,因此也没有反映出研究《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方法体系。三是山东、江苏等地的孙子研究会,也举办过多届《孙子兵法》文化节,对《孙子兵法》文化思想有一定讨论。但总体而言,对《孙子兵法》文化思想及军事文化理论研究较系统、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不多,而且缺乏科学的研究范式,没有解决好《孙子兵法》文化思想及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推动《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首先从加强理论体系设计入手,不但可以明确《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基本构架,而且通过理论体系的设计,也可以进一步提出和规范《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诸多范式,从而为研究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这一工具,不但应当从其他理论研究中借鉴,从自发的《孙子兵法》兵学理论研究中归纳、概括,更应当从加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设计中来获取。再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供借鉴。一方面,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不但有益于深化《孙子兵法》研究和繁荣孙子学,进而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军事文化提供有益的文化基因,而且亦有益于改进《孙子兵法》传播理念与方式、为提升《孙子兵法》文化功能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另一方面,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必然要涉及《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在非军事领域中的应用问题,涉及《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在我国文化产业化中的发展模式与应用路径等问题,因而加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设计,提升《孙子兵法》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非军事领域的应用价值,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示范性意义。总之,《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经典,不但是优秀的军事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科学设计其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深入研究其军事文化思想,对于创新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其意义不言自明。

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既要借鉴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亦需要有创新思维。首先,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可以从我国学者对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认识上寻找借鉴。就目前而言,我国学者对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认识主要包括: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由军事知识、军事价值观念和军事思维方法构成的复合体,主要包括军事思想文化、军事道德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科技文化、军事谋略文化、军人精神生活文化等[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先进军事文化除了上述方面外,还应当包括军事团队文化、军营文化和军事文学艺术等[2]。显然《孙子兵法》中有这些方面的文化因素,然而并没有较系统的论述,因此可以忽略不计。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按照形态分,有军事观念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行为文化、军事语言文化等。按照学科分,有军事哲学、军事政治学、军事经济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会学、军事伦理学、军事心理学、军事历史学等[3]。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显然不宜按照现代军事学学科来分类,但确实应当包括军事行为文化、军事心理文化和军事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包括军事物化文化、军事精神文化,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军事行为文化[4]。因此,设计和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应当涵养这三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综合理论界的看法,实际上对于军事文化的认识大致有两种倾向:一是广义文化论,即军事文化应当包括军事物质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精神文化和军事行为文化;二是狭义文化论,即军事文化不包括军事物质文化,应当是纯粹的军事精神文化,这里的军事精神文化包括了上述提到的军事文化构成的主要方面[5]87-88。

因此,设计和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也主要应当从军事精神文化层面来考虑,而不涉及军事物质文化方面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群体———军队在军事领域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军事物质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和军事精神文化,其中军事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军事科技文化、军事观念文化和军事活动文化[6]2-3。借鉴这一看法,《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应当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如果撇开孙子论述较少的物质文化问题及古代物质文化于今天的军事变革没有太大意义,则可以认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应当主要由军事观念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科技文化和军事活动文化构成。虽然从我国学者对于军事文化的认识方面来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很难有较统一的认识,但无疑会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其次,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才能解决。上述关于军事文化的认识,笔者仅仅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看法,无疑对于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仅仅参考学界对于军事文化的认识来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第一,简单地采用拿来主义显然是行不通的;第二,学界虽然普遍公认军事文化不应当包括军事物质文化,笔者亦赞同这一看法,因为物质只是文化的载体而已,但人类创造的军事物质财富中,显然又内化了人类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因此军事文化构成中应当包括军事物化文化这一重要的要素;第三,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是否应当是军事文化。从上述综述来看,有的学者把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作为军事文化的重要方面,有的则认为军事文化中不包括军事理论或军事思想。而实际上,关于军事伦理、军事道德、军事心理、军事制度等方面的军事认识,无疑都是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的重要方面。所以笔者认为,把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归于军事文化的一个类别,在分类上就交叉重复了,而且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军事知识体系的总体概念,如果军事思想就是军事文化,则军事文化无所不包,也就没有必要专门提出军事文化概念和进行军事文化研究了。另外,军事文化又离不开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因为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是军事文化的载体,军事文化蕴含于军事思想之中。所以研究军事文化必须科学认识军事思想,这是一个重要前提,但总结军事思想本身并不是军事文化研究,挖掘军事思想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才是军事文化研究。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应当有新的思维。笔者认为应当把握以下方面:第一,可以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p#分页标题#e#

第一个层次是战略文化理论。因为《孙子兵法》主要是一部战略理论著作,它蕴含着科学的战略文化思想,不但构成了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于当今创新与发展中国战略文化亦具有科学的现实指导价值。第二个层次是军事物化文化理论。《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及其以前时代中国古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这些物质财富内化了中国古人的科学技术知识及需求与选择。物质本身即使不能归于文化,但物质的创造包括军事物质财富的创造中,本身是融入了人类的军事文化的,因而军事物化文化是《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个层次是军事方式文化理论。人类对于军事物质财富的创造与运用,对于军事知识体系的创新与运用,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反映了和体现了人类的军事活动方式。《孙子兵法》从许多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人的军事活动方式。这三个层次,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科学构成。笔者认为,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既不能简单地从军事物质文化、军事精神文化和军事制度文化等方面来构建和分类,也不能按照现代军事学学科分类来构建,这样做,只能揭示《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而不能科学反映《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层次的军事文化结构,虽然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交叉,但总体上共同构成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其中战略文化理论是核心,军事物化文化是基础,军事方式文化是重点。第二,应当依据上述三个层次结构,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设计成三个开放的体系。《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笔者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现实意义及传播理念》一文中认为,主要包括《孙子兵法》的战略价值观、战略思维模式和战略行为选择偏向模式,而且随着更多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的确立与运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还可以构建出不同的理论体系[7]。

《孙子兵法》军事物化文化理论,则主要是孙子提出的军事科技文化思想,不仅包括孙子对当时军事物质条件的认识与运用理念,也包括孙子的军事科技哲学思想。《孙子兵法》军事方式文化理论,则主要包括了军事思维方式、军事行为方式和军事制度文化三个大的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可以根据《孙子兵法》本身所揭示的理论以及结合当代军事理论体系来阐释《孙子兵法》的军事文化思想。如《孙子兵法》的军事行为方式文化理论可以包括孙子的军事谋略文化思想、军事心理文化思想、军事伦理文化思想、军事博弈文化思想等。《孙子兵法》的军事制度文化理论主要包括了军队体制编制、将帅选拔任用、军队管理等诸多方面。上述设想,虽然不一定完全科学合理,但以此新思维来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尚没有科学的体系认识的弊端,极大地推动《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孙子兵法》的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也必将逐步建立起来。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陈赓军事教育思想;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实践基础

陈赓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军事工程学院的首任校长兼政委,其在“哈军工”践行的一系列治学观点和原则,开创了新中国军事工程技术教育之先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为建国初期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陈赓军事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以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代表的思想,点燃了中国军事思想开始变革的信号弹。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仿制西方的武器装备,开启了以增强军事技术力量为核心的“自强”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后,清政府全面改革军制,组建新军,创立武备学堂,派遣留学生,直接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军事技术以及思想理念。至此军事变革的触角开始深入到思想层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推倒清政府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军事思想的发展进程。孙中山意以先进的军事理论指导武装斗争,并系统的提出了现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特别是在“三民主义”明确阐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战争观,反映了其对现代战争的新认识。

陈赓亲身经历着这个时代的变化,并在脱离湘军后开始接触并学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陈赓进入由创办的自修大学学习,随后又在党领导的上海大学听课并光荣入党。在追随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未来革命道路的不断探索过程中,陈赓开始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与拥有先进军事科技国家面对面的直接对抗,使得陈赓切身体会到了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二、陈赓军事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陈赓军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他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实践思想为指导,进而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教育思想体系。

陈赓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吸收主要包括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实践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涵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审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诸方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要义所在。在《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著作中,马克思曾就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如何创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拟定了纲领性意见,其中都特别强调要把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陈赓的军事教育思想的诸多理念,譬如自由而开放教学环境的打造,重视“又红又专”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的开展都是基于对马克思经典理论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形成的。

三、陈赓军事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

陈赓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湘军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深受曾为湘军将领的祖父的影响,到自己加入湘军的实地锻炼,青少年时期的陈赓,对湘军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为他“重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湘军的主要将领曾国藩致力于组建一支具有道学理念的文化队伍。在具体的治军过程中,湘军将领更是时刻不忘以正统儒学武装自己的队伍,充分展现了湘军以湖湘道学为灵魂的文化治军风貌。

除此之外,陈赓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他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就读黄埔军校期间,认真学习共产党员执教的政治课夯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26年,陈赓前往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工作和群众武装暴动经验,从而进一步的接触了苏联无产阶级军事文化并为其日后在上海敌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纵观陈赓军事教育思想形成的文化渊源,从崇尚“从戎”的家庭教育,到强调“学术与经世”相结合的湘军精神,再到富有“革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陈赓一步步形成了关心军事、重视学术与人才,聚焦社会变革的思想,推动了其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

四、陈赓军事教育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任何先进的思想的诞生,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更需要亲身实践经验积累。陈赓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其由就读黄埔至创办军事工程学院长达数十年所积累下的丰富的实践经验。

就读黄埔军校时,陈赓就致力于实践其思想理念。在校期间,陈赓积极参加镇压商团变乱等革命活动并不忘及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为党组织吸收新鲜血液,在校内经常组织进步学生与分子进行辩论。奉命前往苏联学习保卫工作和群众武装暴动经验后,陈赓更是将学习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主管中央特科情报工作期间,营救了大批被迫害的中共党员,演绎了许多传奇故事。

长征前期,陈赓任干部团团长。陈赓以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多年实践积累出的战斗经验,在长征途中确保了党中央的安全,屡获奇胜,赢得了“这个陈赓,可以当个军长!”的美誉。这一时期,陈赓获得了实际的办校经验。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神头岭伏击战”为代表的诸多经典战役充分展现了陈赓的英勇善战。更重要的是,在朝鲜战场,陈赓面对“世界上最凶恶的,有高度现代技术装备的美帝国主义”,清楚的看到“我们的军队还有弱点,这弱点就是缺少技术装备,没有高度的机械化”归国后,陈赓主持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军事工程学院。从筹建军事工程学院到管理军事工程学院,陈赓的军事教育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趋于成熟。他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中心”等诸多思想理念,正是这些观点组成了陈赓军事教育思想体系,为我国军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结语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两宋与前代主流军事思想和兵学发展比较略述

北宋之前,各代进行军事理论研究并有所成就的兵学家,多为直接参与战争指挥、具有丰富临阵经验的军事统帅或谋士墨客。他们的自身素质,无论是文化修养还是军事知识,都足以使他们有能力进行兵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完成军事理论著作,又因其自身群体素质的原因,很容易与现实的军事斗争相结合,从而上升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军事思想。所以其兵学研究的成果一般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军事思想特征,主流军事思想与兵学研究多呈合流状态。

北宋兵学发展水平并不能如实反映社会主流军事思想特色,两者呈现出异域分流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北宋兵学发展取得了部分成就,具体表现在设立武学和著述兵书上。国家建立武学,设置武举,开始有组织、有规模地培养军事人才,这相比传统通过实际战争与行伍实践培养军事人才具有很大进步。同时,政府出面组织编写、校订大型兵书,鼓励和支持军事学研究,加之私人著述也为数不少,流传下来的不乏兵家名作,军事学术获得重大发展。另一方面,宋朝主流军事思想与以往相比,保守的重内轻外意识取代了积极进取、外向的精神。在汉唐雄风和博大开放的“尚武”精神辉映下,以“文治”标著史册的宋代,军事上却显得分外怯懦和萎缩。在对外战争及内政外交上,其主流军事思想所呈现的消极被动和内向保守特点十分明显。

主流军事思想与兵学发展同为社会军事方面的重要因素,两者本应在整个社会氛围之内,沿着同一轨道有序发展,那么,在北宋,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呈现完全不同的发展状态呢?下面我们就此予以分析。

二、北宋社会主流人群出现“文武分途”现象

北宋时期,兵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研讨的层面,并未能发挥重大的现实作用,社会主流军事思想与兵学研究处于分流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觉得它与北宋特殊的政治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北宋统治者长期贯彻“崇文抑武”、“以文驭武”的统治方针,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了北宋社会主流人群的“文武分途”现象。

北宋以前,文人武将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别,军队里往往集中了优秀的社会精英人才,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出将入相”之说,文臣武将可以经常换职,其间界限并不明显。但是到北宋以后,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文臣武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职业和精神鸿沟。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范仲淹等,还保留有些许“出将入相”的痕迹。文臣不愿充任武官,武将更难转为文职,彼此间换职已不多见。推究其因,即在于“重文轻武”政策及风气的影响。文臣武将职位上失去了自然地流动互换,武人地位沦落,社会精英人群从事文职或跻身于文臣行列,客观上造成了军事将领(即武人)群体素质普遍下降的趋势。文臣武将开始逐渐由职业差异演变为素质差异,随着“崇文抑武”倾向的加深,这种区分日益明显,到北宋真宗时出现了“文武分途”的社会现象。

三、“文武分途”现象对北宋军事的负面影响。

首先,“文武分途”使武人及军事将帅趋于平庸化,难以产生杰出的兵学家和军事家。

“文武分途”对北宋军事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军事将领素质群体不断下降。正如清人王夫之所说,宋军在西夏战事中相对被动,军队里“其所用以直前者,刘平、石元孙、任福`茸轻脆之夫也”。宋朝除种氏以外,无一人可将,中枢之地,无一策可筹。仅以王德用徒拥虚名,而以“貌类艺祖,宅枕乾冈之邪说摇动之,而不安于位。狄青初起,抑弗能乘其朝气,任以专征,不得已而委之文臣”。

与以往汉唐盛世猛将如云的状况相比,北宋军事人才可谓江河日下、日暮途穷了。一方面,能够直接参与军事实践的军事统帅们,客观上拘于自身才能所限,并不能像前代一样,产生出由优秀军事统帅完成的战略军事著作;另一方面,他们也未必能够领会军事理论的成果,并运用到实际的军事行动中。无将可用、缺乏军事人才的尴尬境地往往致使宋室不能在对外战争中取快一时,因而客观上也无法出现由军事统帅将领完成的兵学理论研讨。

其次,“文武分途”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大批社会精英人士跻身文官队伍,兵学理论研究与军事实践运用之间出现断层,兵学发展并不能反映主流军事思想的特色。

北宋中后期,一大批优秀文人专门从事军事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工作,经政府提倡和鼓励后,形成了“士大夫人人言兵”的社会氛围。脱离具体战争实践的文人参与军事理论研究,他们沿袭数千年来的优秀军事理论成果,立足对以往战争经验的总结,或许可以部分发现战争规律,但是,其兵学研究的成果却并不能反映社会主流军事思想的发展状况。

尽管可以脱离战争实际进行兵学理论研究,但北宋社会先进的军事思想却难以转化为具体战争中的方针战略,其原因还是文人不识兵造成的结果。进行军事理论探讨可以要求文人不识兵,但是在残酷的战争中,文人若不识兵,后果不堪设想,文人的军事谋略也仅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在实际战事中却显得无可适从。宋神宗时徐禧“竦犷有胆略,好谈兵……素以边事自任,狂谋轻敌……”,最终酿成永乐之役的惨败。对于军事理论,徐禧等辈并非无知,而如果将理论知识机械地运用在战事中,情况就会大相径庭。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军事文化建设 思想阵地

军事文化是由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建军原则、军事理论以及军人思想、理想、信念、道德、作风和纪律等要素所构成的思想体系,它是军事文化系统的灵魂和“主心骨”,处于“首位”和“支柱”地位,关系到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方向。加强军事思想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占领军事思想文化主阵地的问题。

一、在先进军事文化定位上,要把握好军事文化的高起点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军队文化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又要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环境,处理好各种关系和矛盾,使军队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前列。发展独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文化,思想道德文化,是彰显军队政治属性的文化,主要表现为军队听谁指挥、为谁打仗的价值观念及其所信守的道德原则。思想道德文化体现军事文化核心,反映军事文化性质和军队建设方向。

发展性质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处于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统揽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思想。军队要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坚持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的思想。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必须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要始终坚持军事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思想。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军事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官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思想。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使命是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1.要着眼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先进军事文化工作把思想工作形象化后作用于广大官兵,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纪律观念的培养同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使思想性、娱乐性溶为一体,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互相促进,理论思考与情感活动齐头并进,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主动性,并且对加强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战斗力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以文化建设促进战斗力的提高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我军的任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文化工作作为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和作用却从未动摇,始终不渝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随着军队建设的发展,其重要性更加突出。

2.要着眼于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内部的兵源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独生子女兵”、“学生兵”数量逐年增加。这部分战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心理素质不高,独立生活能力差,辩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成熟等等类似问题也伴随而生。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与高技术战争所要求的心理素质极不相符,严重制约着我军高技术作战水平的正常发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要研究的对象。因此,军事文化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必须针对这一情况来开展工作。

二、在先进军事文化主旋律上,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军事文化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精神文化的主流,具有精神支柱和思想导向的作用。主旋律文化是军事文化的根本价值所在,是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进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鼓舞力量。如何占领军事文化,关系到军事文化建设的方向。一个丧失了主旋律文化的军队,其精神支柱必然动摇,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必须坚持主旋律文化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旗帜鲜明地表明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毫不含糊。

我们在强调主旋律文化重要性的同时,又要提倡多样化。军营生活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军事文化对部队建设和战斗力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文化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部队官兵的文化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军事文化也应当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只要是能够使广大官兵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受到启发和教育的作品,都应当受到鼓励。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中,我军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和“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保持和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同时,服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指导,完善了先进军事文化,实行科技强军,积极推进我军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推进军事文化建设,与我军的历史使命相适应文化流动中精神成分难于和后于物质成分的规律要求,文化建设必须把工作的优先和重点放在精神文化方面,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军事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和保证。首先,要适应全球文化多元化趋势,加强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作为一项根本和经常性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弘扬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主旋律文化,不断推出军事文化精品,让先进文化占领军队的文化阵地。对官兵关注的重大问题,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敏感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引导性评论,提高广大官兵的辨别力。其次,要健全完善适应全球文化发展趋势的军事文化安全体系。文化安全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全力维护,常抓不懈。当下之急,是加强军事文化职能部门的建设,加强对军事宣传,及基层文化工作的管理和建设,建设一支过硬的军事文化理论和实践队伍,使之成为弘扬先进军事文化,批判反动腐朽文化的生力军。第三,必须以一个大国的胸怀和责任建立符合全世界长期持续发展,和谐共存的军事文化。加强同全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事务的管理和军事文化规则的制定。目前,对我军来说,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就是以“新安全观”为指导,构建和谐共存的安全文化,引导世界安全秩序向和平,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在先进军事文化机制创新上,要保持军队文化的先进性

目前,军内外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军队文化经受越来越大的挑战和考验。从社会环境来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应对即将兴起的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以及广阔的国际竞争交流空间,这是军队文化不容回避的问题。从我军内部环境来看,高新科技已经成为军队战斗力提升的强大动力。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我军正在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以完成机械化、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使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军事生活的各个方面,军队官兵的文化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如何紧跟军队建设前进的步伐,准确反映当代军人的精神和心灵,有效占领军营文化阵地,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是军队文化建设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时出创新的呼唤。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队文化创新,已经成为军队文化工作者的迫切使命。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最有力的保证。我军自诞生以来,始终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伴随着战火硝烟与和平的阳光,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壮丽辉煌的军队文化,对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以及提高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反映了军队文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质。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军队文化不创新就意味着自动让出文化阵地,不前进就意味着退出先进文化行列。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先进文化的发展,从来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军队文化建设需要继承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我党我军创造的革命文化。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借鉴古今中外文化创新的经验同新时代新实践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军队文化发展空间,丰富和扩充军队文化内涵,积极吸纳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推进我军文化形式、手法、技巧的充分发展,实现体裁、题材、主题的极大丰富。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保持先进性,走在最前列,真正肩负起“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

四、在占领先进军事文化主阵地上,要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军事文化,是官兵认同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功底。军事文化体现军队根本政治方向和性质,战斗文化体现军队武装集团的职业特征,创新文化体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要求,和谐文化体现新型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胡锦涛主席在关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中,明确了“文化熏陶”在培育中的突出作用。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文化营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官兵进行滋养,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土壤和养分。

1.自觉地坚持用先进军事文化武装全军。教育引导官兵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其内容体系和重大意义,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深入扎实地学好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切实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魂”和统领各项工作的“纲”。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官兵充分认清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官兵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践行;大力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坚持从火热的军营生活和生动的部队实践中挖掘素材,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开展官兵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从官兵中来、到官兵中去,为部队官兵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文化装备和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

2.遵循军事文化发展的特点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当前,军事文化工作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在推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征程中,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重大主题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针对性要强,从“日常管理教育”到“使命教育”,从“四个教育”到四项重大教育,从经常性教育到重大时事教育,都要及时有效地统一部队思想,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军事文化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探索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文化工作新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矛盾问题。更加自觉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不断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萧劲光;生平;军事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116-02

萧劲光(1903-1989)是新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海军的缔造者。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萧劲光将个人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萧劲光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一、萧劲光生平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史研究得到全面复苏和发展,党史军史人物研究进入繁荣时期,原始资料的整理和挖掘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的文集、传记等相继出版。对萧劲光同志的研究,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八九十年代,萧劲光研究主要以相关的资料搜集、整理为主,相继出版了一批传记、回忆录和纪念文集等。进入21世纪,萧劲光研究达到一个高潮,大量的作品纷纷涌现。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对萧劲光的革命生涯和军事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是进一步研究萧劲光生平和军事思想的重要学术资源。

萧劲光长期担任我军的重要领导职务,我党自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期间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大都亲身经历过,所以他的生平经历也成了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纵观近30年来国内对萧劲光生平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20世纪80年代先后出版了《萧劲光回忆录》和《萧劲光回忆录(续集)》,这两本回忆录是由萧劲光同志生前亲自参与编写审定的,是研究萧劲光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海军司令部专门组织人员,对萧劲光生前的有关军事方面的论著、讲稿进行整理,编撰出版了《萧劲光军事文选》,是研究萧劲光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这两种资料以及其他一些档案资料的公开,为进一步研究萧劲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产生了一批传记、纪念文集。编写传记是人物研究的重要方面,关于萧劲光的传记主要包括:张炜、俊岐的《萧劲光大将》,胡学庆、孙国的《大将萧劲光》,李庆山的《开国大将萧劲光》,王晓建主编的《开国大将》,张洋的《萧劲光大将》和《萧劲光大将画传》,吴殿卿主编的《萧劲光传》和《在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萧劲光大将》等。此外,在其他一些军事著作中,也有关于萧劲光生平的记录,如《中国人民将帅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36位军事家》等。其中,吴殿卿所编的《萧劲光传》一书,对萧劲光的军事革命生涯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解析,对萧劲光的军事思想做了梳理,并附有大量珍贵史料和萧劲光生平大事年表,对研究萧劲光生平和军事思想有较大参考价值。

纪念类作品方面,主要是王祖尧等主编的《一代元戎》,该文集收录了相关纪念文章57篇,从不同角度回顾了萧劲光在革命年代南征北战、在海军建设时期呕心沥血的光辉人生,既是从不同侧面反映萧劲光的思想、品质和作风,也为深入研究萧劲光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材料。此外,在萧劲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军委郭副主席发表了《一代名将,百世楷模——纪念萧劲光诞辰一百周年讲话》一文,全面介绍了萧劲光的光辉一生和历史贡献,深切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革命前辈。这些年还陆续发表了一些采访萧劲光子女的访谈录,从亲属的视角再现萧劲光的风采,也是研究萧劲光的一个重大进步。

三是产生了数量众多的论文。萧劲光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较大进展,除了有一批质量较高的传记问世,大量论文的发表也是一个重要体现。虽然这些论文大多是考察萧劲光生平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但这同时也是从侧面印证党史军史相关事件的重要佐证材料,无论是对萧劲光个人研究还是对整个党史军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些论文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萧劲光历史经历的研究。如杜玉臻的《萧劲光两度留学苏联始末》,主要介绍了萧劲光赴苏联留学的前因后果;马宏骄的《萧劲光与李德的斗争》,主要论述了萧劲光与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作斗争,并因此遭受了不公正待遇;黎善坤的《、连整萧劲光》,主要记述了萧劲光在期间遭受和“”迫害的情况。二是关于萧劲光军事活动的研究。如周鲍的《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筚路蓝缕建海军》,则主要体现萧劲光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筹建海军;李柱江的《萧劲光在延安的战斗岁月》,主要介绍萧劲光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留守部队司令员,保卫延安的军事经历;盛平的《萧劲光在衡宝战役中》和《萧劲光在平津战役中》,主要讲述萧劲光在衡宝战役和平津战役中的作用;吴殿卿的《军旅生涯从中将起步》,主要介绍大革命时期萧劲光从苏联归国之后开启军事生涯的经历。

除上述介绍外,其他一些军事著作中也有不少与萧劲光相关的论述,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编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马恩列斯军事理论军事思想分册》,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民36位军事家军事思想精粹》杨国宇主编的《当代中国海军》等。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军事文化建设 思想阵地

军事文化是由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建军原则、军事理论以及军人思想、理想、信念、道德、作风和纪律等要素所构成的思想体系,它是军事文化系统的灵魂和“主心骨”,处于“首位”和“支柱”地位,关系到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方向。加强军事思想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占领军事思想文化主阵地的问题。

一、在先进军事文化定位上,要把握好军事文化的高起点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军队文化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又要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环境,处理好各种关系和矛盾,使军队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前列。发展独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文化,思想道德文化,是彰显军队政治属性的文化,主要表现为军队听谁指挥、为谁打仗的价值观念及其所信守的道德原则。思想道德文化体现军事文化核心,反映军事文化性质和军队建设方向。

发展性质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处于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统揽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思想。军队要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坚持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的思想。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必须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要始终坚持军事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思想。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军事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官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思想。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使命是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1.要着眼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先进军事文化工作把思想工作形象化后作用于广大官兵,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纪律观念的培养同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使思想性、娱乐性溶为一体,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互相促进,理论思考与情感活动齐头并进,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主动性,并且对加强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战斗力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以文化建设促进战斗力的提高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我军的任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文化工作作为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和作用却从未动摇,始终不渝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随着军队建设的发展,其重要性更加突出。

2.要着眼于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内部的兵源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独生子女兵”、“学生兵”数量逐年增加。这部分战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心理素质不高,独立生活能力差,辩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成熟等等类似问题也伴随而生。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与高技术战争所要求的心理素质极不相符,严重制约着我军高技术作战水平的正常发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要研究的对象。因此,军事文化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必须针对这一情况来开展工作。

二、在先进军事文化主旋律上,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军事文化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精神文化的主流,具有精神支柱和思想导向的作用。主旋律文化是军事文化的根本价值所在,是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进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鼓舞力量。如何占领军事文化,关系到军事文化建设的方向。一个丧失了主旋律文化的军队,其精神支柱必然动摇,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必须坚持主旋律文化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旗帜鲜明地表明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毫不含糊。

我们在强调主旋律文化重要性的同时,又要提倡多样化。军营生活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军事文化对部队建设和战斗力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文化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部队官兵的文化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军事文化也应当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只要是能够使广大官兵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受到启发和教育的作品,都应当受到鼓励。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中,我军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和“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保持和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同时,服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指导,完善了先进军事文化,实行科技强军,积极推进我军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推进军事文化建设,与我军的历史使命相适应文化流动中精神成分难于和后于物质成分的规律要求,文化建设必须把工作的优先和重点放在精神文化方面,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军事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和保证。首先,要适应全球文化多元化趋势,加强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作为一项根本和经常性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弘扬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主旋律文化,不断推出军事文化精品,让先进文化占领军队的文化阵地。对官兵关注的重大问题,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敏感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引导性评论,提高广大官兵的辨别力。其次,要健全完善适应全球文化发展趋势的军事文化安全体系。文化安全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全力维护,常抓不懈。当下之急,是加强军事文化职能部门的建设,加强对军事宣传,及基层文化工作的管理和建设,建设一支过硬的军事文化理论和实践队伍,使之成为弘扬先进军事文化,批判反动腐朽文化的生力军。第三,必须以一个大国的胸怀和责任建立符合全世界长期持续发展,和谐共存的军事文化。加强同全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事务的管理和军事文化规则的制定。目前,对我军来说,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就是以“新安全观”为指导,构建和谐共存的安全文化,引导世界安全秩序向和平,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在先进军事文化机制创新上,要保持军队文化的先进性

目前,军内外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军队文化经受越来越大的挑战和考验。从社会环境来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应对即将兴起的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以及广阔的国际竞争交流空间,这是军队文化不容回避的问题。从我军内部环境来看,高新科技已经成为军队战斗力提升的强大动力。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我军正在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以完成机械化、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使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军事生活的各个方面,军队官兵的文化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如何紧跟军队建设前进的步伐,准确反映当代军人的精神和心灵,有效占领军营文化阵地,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是军队文化建设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时出创新的呼唤。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队文化创新,已经成为军队文化工作者的迫切使命。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最有力的保证。我军自诞生以来,始终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伴随着战火硝烟与和平的阳光,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壮丽辉煌的军队文化,对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以及提高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反映了军队文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质。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军队文化不创新就意味着自动让出文化阵地,不前进就意味着退出先进文化行列。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先进文化的发展,从来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军队文化建设需要继承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我党我军创造的革命文化。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借鉴古今中外文化创新的经验同新时代新实践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军队文化发展空间,丰富和扩充军队文化内涵,积极吸纳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推进我军文化形式、手法、技巧的充分发展,实现体裁、题材、主题的极大丰富。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保持先进性,走在最前列,真正肩负起“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

四、在占领先进军事文化主阵地上,要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军事文化,是官兵认同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功底。军事文化体现军队根本政治方向和性质,战斗文化体现军队武装集团的职业特征,创新文化体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要求,和谐文化体现新型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主席在关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中,明确了“文化熏陶”在培育中的突出作用。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文化营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官兵进行滋养,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土壤和养分。

1.自觉地坚持用先进军事文化武装全军。教育引导官兵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其内容体系和重大意义,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深入扎实地学好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切实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魂”和统领各项工作的“纲”。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官兵充分认清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官兵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践行;大力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坚持从火热的军营生活和生动的部队实践中挖掘素材,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开展官兵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从官兵中来、到官兵中去,为部队官兵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文化装备和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

2.遵循军事文化发展的特点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当前,军事文化工作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在推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征程中,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重大主题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针对性要强,从“日常管理教育”到“使命教育”,从“四个教育”到四项重大教育,从经常性教育到重大时事教育,都要及时有效地统一部队思想,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军事文化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探索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文化工作新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矛盾问题。更加自觉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不断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7篇

(一)

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范畴,具有多种涵义。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其《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一书中收集考察的文化定义达166种之多,“文化理解”的多样性、复杂性可见一斑。我国学者对文化也持多种见解,但从主流来看,大都从思想、精神层面来理解其内涵,把文化看成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反作用于实践的社会观念体系,主要包括神话、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科学、哲学等要素。所谓文化分析,从广义上说,指的就是从上述要素或要素整体与军事活动的关系出发,通过考察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来认识和理解军事活动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式。

根据上述对文化分析的理解,通过考察军事思想发展史,可以发现,在军事研究过程中,文化分析与经济分析一样,是人们观察和透视军事活动的一种古老的、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方式。人类最初在神话中描述战争的进程,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感受和领悟,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朴素的文化分析。艺术、道德、宗教、科学等众多文化要素既是人们创造的精神成果,又是人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军事活动的一个个独特视角。其中,道德和宗教与社会生活和军事活动的联系更为紧密,因而更为人们所关注,成为古代军事研究中文化分析的两个基本方面。从道德文化来看,早在商周之际,人们就开始考察道德与战争、军事之间的关系,从道德视野来解释军事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以仁为胜”的战争指导思想以及“以礼治兵”的治军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思想体系的完善及其在社会生活和军事活动中的作用的增强,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诸如“仁、忠、孝、礼、信”等道德范畴点缀在军事研究成果的字里行间,展现着从道德视角剖析军事问题的认识传统。从宗教文化来看,早在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就从宗教世界观出发,探讨战争的根源,提出了宗教战争根源论,这种观点成为夏、商、周三代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观念,并对以后的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分析在古希腊、古罗马也曾占据重要位置,并在中世纪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宗教分析方法成为观察一切现象的基本认识形式。人们从宗教出发,解释战争的起源、根据以及军队建设的法则。长达两百多年的十字军战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波兰条顿骑士团战争以及胡斯战争等都被视为宗教战争。对英法百年战争、意大利战争的分析也常常被纳入宗教视野。这种分析方式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许多观点中找到其思想印记。如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以宗教为核心的文明冲突论”以及把“9·11事件”归结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战争的观点,虽然在论述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社会材料,但从其思想实质来看,仍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中世纪的宗教分析方式。

可以看出,古代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有两个鲜明的特征:第一,从文化要素而不是从文化整体出发来分析和研究军事问题;第二,与经济分析或技术分析相比,文化分析常常被看成是考察和理解军事活动规律的更为根本的方法。这两个特征在近代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第一个特征的变化来看,近代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的主导倾向不是从文化要素而是从文化整体出发来观察和认识军事问题,即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分析。这种变化,从理论根源来看,与文化人类学的兴起密切相关。

粗略地说,文化人类学萌发于16世纪,形成于19世纪初叶。这门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文化整体来研究社会的发展历程、比较不同社会间的差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近代西方世界在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商业资本输出等一系列活动中,接触到了许多不同于他们的种族和民族,为了认识这些种族和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习惯,仅仅通过分门别类地分析该社会的神话、艺术或宗教等意识形式是难以达到的,它需要一种把这些文化要素统一起来的综合性概念及思维手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近代科学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及文化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概念及方法运用于军事研究。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卡·恩伯—梅·恩伯夫妇在其《文化的变异》一书中,就曾从文化视角分析和探讨战争问题,给人以诸多启示。美国的另一位文化人类学家罗思·本尼迪克特,则不仅注重对军事、战争进行文化分析,而且还运用其研究成果干预政府决策。她曾给美国政府递呈过“日本文化的一些类型”的调查报告,认为日本文化适合自我管理,而不宜采用直接军事占领的管理方式,这一建议对于战后美国选择管理日本的方式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她根据调查报告写成的《与刀》一书,也因此成为文化人类学名著,从文化视角分析战争、政治问题的力作。

从文化整体来观察和分析战争、军事的认识方式,在中国近代军事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中国近代军事研究从方法论来看,经历了由技术分析向制度分析和文化分析的转换。在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的官员、学者主要从技术、物质层面思考军事问题。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坚船利炮,于是有了“师夷之长技”的思想和洋务运动的实践。经过33年洋务运动的武装,我们有了坚船利炮,当时中国海军舰队的吨位占世界第七位,然而在甲午战争中又败给了排名第21位的日本舰队。这样,人们开始把思考的视角转向制度、文化层面,认为军事上的失败主要不在于技术及武器,而在于制度与文化。中国要想实现军事上的真正振兴,必须进行制度与文化的变革。这种从制度、文化层面对军事问题的透析,深受国学大师梁启超的赞赏。

从第二个特征的变化来看,近代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出现了一种越来越强的价值趋向,即不再把文化分析看成是观察和认识军事问题的最为根本的方法,而看成是多种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造成这种变化的理论根源是唯物史观的出现。在古代甚至近代,文化分析之所以被视为观察和认识军事问题的根本方法,原因在于,人们把文化看做是社会的灵魂和核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用这种历史观及以此为基础的文化分析来认识军事活动,不可能深刻地揭示军事活动的本质及规律。与唯心主义的文化史观不同,唯物史观从社会生产出发,揭示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发展动力。唯物史观认为,文化不是社会结构中的最本质的内容,它只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层面,文化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只是社会合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科学地阐述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建立科学形态的文化分析奠定了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形态的文化分析得以产生,成为人们正确认识军事活动的本质及规律的重要思想武器。

(二)

文化分析作为观察和认识军事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遭到了忽视和冷遇。从1949年至1978年间,我们没有出版过一本文 化学或文化史著作,从文化视角考察军事的文章更是寥若晨星。按照庞朴同志的说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片面地理解唯物史观,认为唯物史观只讲经济、政治,不讲文化。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中外文化交流的拓展和深化、文化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的日渐增强以及社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也悄然复兴。这一时期,社会科学界、军事理论界曾围绕文化与军事的关系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主题讨论,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

一是文化与战争根源。这方面的讨论主要围绕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展开。亨廷顿把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划分为七大或文明,认为未来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这一观点几乎刺激了所有文明的神经,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关于文化与战争根源问题的讨论。围绕这一论题,我国学者在几年内发表了数以百计的介绍、分析或批判性文章,表达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和立场。二是战略与思想文化。学者们讨论这一问题的视野非常宽广,既有对世界多元文化与多极战略格局的宏观思考,又有对国家军事战略与其民族文化关系的微观探析;既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一些美洲、欧洲国家传统战略思维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根源,又探讨了印度、日本、东南亚各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文化传统对其战略思想的影响与作用;既思考了中国古代战略思维的特色及其文化因素,又剖析了战略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深厚的民族优秀文化底蕴。三是文化与新时期中国军事发展。学者们发表了大量文章,从不同侧面分析新时期文化与战斗力的提高、训练效能的增强、军事理论的创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等关系,阐述了军队建设中加强精神文明或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可见,90年代以来,文化分析已经成为军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拓展和丰富了这一时期军事研究的内容及空间,而且对于推动未来军事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分析有助于我们认清军事活动中科学文化的作用,准确地把握新时期军事发展的脉络及特征,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与原则。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科学文化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趋势。它催发了高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起了军事活动的一系列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发展成为一场军事革命,从而给世界军事发展带来了广泛影响。在这场军事革命中,文化及技术不仅直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精确化、智能化及系统化发展,而且在编制体制、作战方式、军事理论、教育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变革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军事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正在引起军事形态的变化,尽管人们对这一新的军事形态尚未形成统一看法,如有的称之为信息化军事形态,有的称之为知识化军事形态、智能化军事形态,但人们都认识到当代科学文化及高技术的发展,是产生新的军事形态的基础。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战争》一书中认为,文化知识正在成为军事战斗力的核心资源,未来战争将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以各自的文化知识战略为指导的、以知识战士为作战主体的新型战争。可见,科学文化在当代军事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缺乏或忽视文化分析的视角,看不见或低估科学文化的作用,就难以全面认识当前军事发展的基本特征及趋势并做出科学的应对决策。

其次,文化分析有助于我们认清军事活动中思想文化的巨大作用及其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思想文化属意识形态范畴,是一定阶级、国家的政治意识及价值追求的理论反映。如果说科学文化带来了武器装备等因素的变革和进步,决定着军事活动的水平及效能的话,那么,思想文化则带来了军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决定着军事活动的性质和方向。正因为思想文化在军事活动及军队建设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敌对双方相互对抗的“软肋”。考察近代以来的世界军事史可以发现,军事活动中思想文化的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始终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而且这种冲突与斗争随着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出台,经济全球化的展开以及文化交往的增多,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加剧的态势。美国的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主义》、《文化与帝国主义》等书中对这种思想文化冲突与对抗的景象作了详尽的描述与分析。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坚持文化分析视角,大力研究新时期军队思想文化建设的特点及规律,切实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警惕和防止西方国家思想文化的渗透与侵略,保持我军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文化分析有助于我们反对军事认识中的“唯武器论”思潮,认清和发扬我军注重先进文化武装的优良传统,增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信心和效能。在冷战之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高技术武器装备显示了巨大威力。它使各国更加注重武器装备建设,同时也为“唯武器论”思潮的复苏提供了契机。在美国军事革命的讨论中,有一批颇有影响的“新技术论者”。他们把战争的胜负归结为武器的质量及武器装备系统的优化程度。这种观点在我国军事认识中也有所反映,认为我军武器装备落后,在未来战争中难以取胜,因而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信心不足。我们承认,先进武器在战争中具有重大作用,但先进武器只有与掌握了先进科学文化及技术、先进的思想文化的军人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并保持正确的使用方向。战争从来就不仅仅是武器与武器之间的对抗,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综合力量之间的较量。我军具有在注重发展武器装备的同时,注重文化建设并用先进文化武装官兵夺取胜利的优良传统。坚持文化分析,对于认清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反对军事认识中的“唯武器论”思潮,在大力发展先进武器的同时,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综合实力,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三)

十几年来,我们在对军事问题进行文化分析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推进了军事研究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一,从文化分析的理论基础来看,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分析方法论研究,不断总结马克思主义者运用科学的文化分析方法研究、解决军事问题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也是科学的历史认识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经济分析、政治分析方法,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分析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不仅创立了科学形态的文化分析方法,而且还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和认识军事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恩格斯关于文化素质与军队战斗力之间关系的分析,列宁关于建立一支有文化的军队的论述,关于进行战争中的政治文化动员的思想,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与军队建设关系的论述,以及关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确保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论述等,对文化在军事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作出了科学说明。他们的研究视域非常广阔,涉及到文化分析的必要性、文化分析的基本原则、文化与战争动因、文化与军事力量、文化与军事战略构想、文化与军队建设、文化与军事理论创新、文化与作战指导、文化与作战方式等许多方面。认真挖掘、系统总结这些思想,既是军事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对于我们坚持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在这方面我们的研究显然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强。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 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

DOI:10.15938/ki.iper.2015.03.03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127-03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也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1]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的通识必修课,其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其重点内容具备强大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在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国防观念和国际安全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普通高校在通识课教学安排上将军事理论课纳入到必修课范畴,正是要让它发挥育人功能,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高度重视。但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笔者近几年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军事课教师对利用军事理论课这个教学平台开展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军事理论教学就是要传授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二是认为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淡化军事主题,影响军事课效果,是画蛇添足;三是认为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出力不讨好;四是担心融入过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令大学生反感,对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存顾虑;五是个别军事课教师因教学能力尤其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功力欠缺,不能将二者有机整合,教育生硬,言不载道,影响教育效果。针对上述一些军事课教师存在的思想认识,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强化军事理论课教学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1.从国防建设的需要,实现立德树人使命

从目前国际形势看,国外敌对势力把我国青年学生作为重点,对他们进行价值观输出以及文化渗透。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长期的和平造成他们国防意识淡薄,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大学生更是缺乏起码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常识。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强化其育人功能,既是完成军事理论教学的任务之需,更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

2.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实现立德树人使命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面对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乏、心理素质欠佳、艰苦奋斗意识淡薄等问题。教书和育人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本人带有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军事理论教学因课程性质及内容的特殊要求,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军事理论教学要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革命传统塑造学生、用国防成就激励学生。[2]因此,必须站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强化军事理论课育人功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实现立德树人使命

十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再创民族辉煌,而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关于中国国防历史的内容,正是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国防历史上的兴衰,秦、汉、唐及清前期国防强大,清末的衰退,以及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国防屈辱的血泪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过长期艰苦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防不断强大,党的十又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激励着中华儿女努力奋斗。军事课教学通过国防史的讲解,能够使青年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梦、理解中国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自觉勤奋学习,把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统一起来。

二、强化军事理论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1.军事理论教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群体成员在认识上趋向一致,情感产生共鸣,形成内在凝聚力的功能。增强凝聚力,最重要的是靠共同的信念。邓小平指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3]

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是军事理论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它直接来源于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对国家利益的关心重视。这种情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上最朴素、最真挚又最一致的共鸣点,只要加以适当的教育引导,就能凝聚起他们思想上的共识,汇聚青春智慧、凝聚青春力量。

2.军事理论教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运用启发、教育、诱导、批评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种种迷茫、彷徨乃至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保证其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军事理论教学中的许多教学内容,对学生都有明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功能。如中国革命胜利和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绩,成为马克思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注解,因此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进而对这些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产生认同,具有明确的理论导向功能。再如通过介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飞速发展,客观分析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之间的差距,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3.军事理论教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激励功能

激励就是通过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促使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去实现目标。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每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思想的启蒙、思想的升华。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积极性,为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

在教学中,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不屈抗争、抵御外侮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几次自卫战争的胜利以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现实挑战等教育内容,都会涤荡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奋发进取。

4.军事理论教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审美功能

卢梭曾说:“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4]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大量鲜活生动的历史事实和现实事例,使革命军人的阳刚之美、舍己为人的行为之美、无私奉献的心灵之美、忠诚报国的灵魂之美能够不断地撞击青年学生的心灵,使其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矫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摒弃低级、庸俗的审美观,促进审美素质的健康发展,让其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三、强化军事理论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措施

1.锻造教师队伍,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更具有主动性

军事教师要实现军事理论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使自己成为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思想道德的示范者、学生人格的影响者。

(1)要端正认识 当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军事教师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但是有三点必须特别强调。首先,要用法规引导。要组织军事教师系统学习《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国防教育法》等法规文件。这些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军事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其次,要用机制激励。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纳入军事理论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之中,使其成为评判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指标,不断强化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再次,要树立典型。通过示范引导,激励广大军事教师自觉把教书与育人、智育与德育统一起来。

(2)要筑牢根基 军事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要求军事教师必须信念坚定、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军事教师只有加强政治学习与修养,跟上时展和理论创新的步伐,才能永葆政治上合格、思想上过硬,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2.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更具有针对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博大的科学体系,而军事理论教学也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1)要深刻领会《大纲》精神 《大纲》是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虽然几经修订,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却始终如一。这不仅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等部分有规定,在各章的教学目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大纲》在军事思想一章的教学目标中就明确要求“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这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只有从根本上了解、掌握、领会《大纲》精神,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选取教学资料,做到有的放矢。

(2)要挖掘整合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军事课的育人功能,可以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介绍国防历史的内容,就涵盖了古代中国国防建设的辉煌史、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华民族百年的抗争史;介绍军事思想,就联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荣史;介绍战略环境,就可以说说我国和平崛起,大国地位的确立,这些都是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只有对这些潜藏的素材进行深入的挖掘整合,才能从军事理论知识中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实现军事课的育人功能。

(3)要及时补充、丰富教学内容 国际战略形势、军事理论和科技是在动态发展的,教学时,教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必须根据理论发展和形势变化、政策调整,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在大纲规定的教学范围内把国内、国际的时事变化,以及大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纳入教学,使教育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学生产生共鸣以实现教育的树人使命。

3.创新形式,拓宽军事课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课堂内教学做到严肃活泼。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教育方式的单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方法手段的改进,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样,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应该积极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开辟教育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为军事课教学实现育人功能搭建更多的平台。

课外教育活动由于有课堂内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而深受学生喜爱,是实现军事理论课育人功能的有效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开展灵活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比如校园内可开展国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书画摄影展等活动;校园外可组织学生到部队慰问演出,增进军民友谊;组织学生到部队体验军旅生活,强化作风;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继承革命传统;举办军事夏令营,磨练意志;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军事比赛,为校争光;加强与社会合作,建立校外国防教育基地,等等。通过实践受到教育、提高素质。

党的十以来,主席关于国防军和军队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思想。这些思想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军事课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军事课教学的自身优势,强化军事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国家和国防建设培养输送“忠诚、管用、好用”的可靠人才,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 张立双.关于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104-105.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八十年;军事文化;历史经验;启示

我军的发展史是一部事业的辉煌史,也是一部军事文化的创造和建设史。纵观我军80年的发展历程,我军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立足战争和建设的实际,创造出了灿烂的先进军事文化。我军正是在先进军事文化的哺育下,发展成为一支举世闻名的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当前,认真梳理和总结80年来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军事文化的战略意义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

在8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军历代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军事文化的战略意义,始终将军事文化建设作为核心工程纳入到部队的全面建设中去,为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生产,其次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根据各国军队现代化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认为科学技术也是战斗力,而且是最重要的战斗力;加强国防科研和发展军事高科技是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必须走“科技强军”的道路,使中国国防建设尽快赶上时代的步伐。邓小平同志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军事科技文化的发展,把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引领到一个新的时代。江泽民在主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工作以后。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斗争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军事文化在2l世纪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军事领域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我军的质量建设,全面提高我军的战斗力。”“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要素,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知识的较量。”

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军事文化在战斗力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军事文化已经成为战斗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影响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越是先进的军事文化,其文化含量就越多,所具有的以政治保证力、思想引导力、精神驱动力、智力支持力、科技创新力、部队凝聚力等为核心内容的军事文化力越大,越能增强部队的先进战斗力。认知程度决定建设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对军事文化的战略意义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军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

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作为文化的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文化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其指导思想和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牢固占领军事文化阵地,这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毛泽东在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在政治课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教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军事文化建设能不能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军队建设的成败和军事文化的走向。始终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我军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在战争岁月,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是当时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人民解放军提高干部、战士的理论水平和加强部队思想文化建设的根本性措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军又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动。1960年10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也要求“一切干部的理论学习,都要以毛泽东著作为主要内容。部队和院校的军事、政治训练,都要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课程”。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江泽民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军深入学习并坚决执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军队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调整了军内外关系,对人民解放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巩固和提高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反对和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军事文化必须更加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引领部队建设的灵魂。当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继承前人、着眼中国新的实践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它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三、始终坚持谋求打得赢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作为战争活动反映的军事文化必须满足“打得赢”战争的需要。在80年军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军立足战争特点,着眼战斗力提升,大力加强战时文化、战地文化、教育训练文化建设,使得军事文化的战斗力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就针对红军官兵军事技能不高的情况指出:“巩固红军使红军成为铁军的工作,与政治工作同等重要而为现时红军所迫切需要的,就是军事技术的提高。”“提高了军事技术和战术,这样就使我军极大地增长了战斗力。”他要求部队,“必须利用作战间隙,加强军事训练”。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减轻与敌对峙时物质生活艰苦、精神生活单调、思想沉闷等问题影响战斗情绪,我军各部队大力加强战时军事文化建设,在战斗间隙,运用皮影、幻灯等形式作为战时的电视、电影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官兵的战斗热情。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邓小平在提出“战争可能推迟”、“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的同时,强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消除战争的根源,没有消除敌我对抗这个基本的军事矛盾,军队建设必须仍然以提高战斗力作为标准。邓小平指出:“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而江泽民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后,明确指出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并强调“部队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加强教育,把质量建设的方针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奔涌,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面对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重担,军事文化的建设更要紧紧地瞄准“如何全面提升战斗力”这个核心问题,将之作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终极目标,积极探索运用军事文化来提高战斗力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从而以不断适应军队战斗力发展的时代要求,使其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转贴于

四、切实处理好“软”“硬”文化的关系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在内的有机系统。物质文化是军事文化中的“硬文化”;精神文化是军事文化中的“软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条件下,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原因之一就是我军非常重视“软文化”建设,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军事“软文化”的效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在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注重军事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强调要把先进思想和革命精神贯注于部队之中,对官兵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强化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军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努力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当然,我军在强调军事“软文化”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军事“硬文化”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兵要精,武器要好”。在1956年,毛泽东又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相继研制试制成功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武器和一大批陆、海、空军现代化武器装备。随着军事斗争手段的日益现代化,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强调必须把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军队装备,按照“有所赶、有所不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总体思路,依据未来战争的需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不断地推出“中国式”的更好、更新的装备。

当代世界军事斗争实践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经验一再表明: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军队“硬战斗力”的大小,也取决于军队“软战斗力”的高低。我们在加强新时期军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在武器装备上要有自己的“杀手锏”;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军事文化的功能,推动文化力向战斗力的转换。

五、切实重视军队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10篇

2005年为纪念左权诞辰100周年,中国军事科学院编辑出版了70多万字的《左权军事文集》,为新世纪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左权在他的军事论文中,阐明了战略战术思想和军队建设的许多新观点,主要是:

要创造中国的军事科学

左权认为,军事是一种科学。他号召广大指战员“创造我们中国光辉的马列主义军事科学”,这个提议是独具慧眼的。他在1942年就指出:“关于战争的军事问题,也和别的事物一样,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向前运动的,这就是说,军事是一种科学,它的基础是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基础的。”他还说,在用马列主义的方法来创造和发展我们的军事思想这一问题上,我们还做得非常不够,今后需要用更大的努力向这个方向前进。

在这里,左权不仅发出了创造中国的马列主义军事科学的号召,还有两个很重要的观点:一是创造的观点,就是需要创造中国的军事科学。他多次写文章指出,我们要吸收外国先进的军事思想及战略战术,如苏联红军的、法国的、英国的,其中,特别是苏联红军的都要吸收。但是,我们不能照搬、照套,也不能凭空创造,要根据中国的客观情况和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具体环境,从战争实际中,来创造中国光辉的军事科学,并推动中国军事科学向前发展。二是马列主义的观点。他强调,我们创造中国的军事科学,要以马列主义作为理论指导,这是一个大前提。他还多次说,不能用唯心论、形而上学的思想来研究军事科学。与此同时,他身体力行,在战争空隙为创造中国的军事科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写出了一批思想深刻、观点新颖的军事论文。

要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战术

左权在《论军事思想的原理》一文中,专门论述了我军军事思想产生的条件、规律和现状及其特点,以及如何创造新的军事思想等问题。他指出:我们必须创造新的军事组织和军事思想,把中国的军事学向前推进。因为,我们自己的军事思想不能完全从外国搬来,也不能凭空创造,需要我们运用马列主义的方法,依据我们所处的客观环境,敌我双方的具体条件,以及我军的历史传统、我军军事任务的性质,逐渐从斗争中产生出来。在创造新的军事思想时,要继承中国革命的传统,吸收中国历代军事思想的优点,借鉴先进国家的成熟的军事思想。在这里,左权精辟地回答了军事思想的创造与继承、发展的关系问题,对我们今天研究军事理论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左权在战术思想上有许多真知灼见,补充、丰富和发展了的战略战术思想。对如何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战术,他指出:

第一,要认真研究敌人的战术,找出应付的办法。1938年1月,左权在《论目前山西敌人的动态和我军应采用的战术》一文中指出,我们不应以现有战术为满足,因为敌人的战术也在不断地改善与进步,我们必须研究敌人的战术,求得新的胜利。他还指出,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敌人的一切战略战术原则及技术条件,研究其应付的方法。为了提高八路军指战员的战术水平,1938年初,他组织八路军总司令部编印了《战术参考材料》,印发给部队,其中有许多总结作战经验教训以及研究日伪军战术的论文,对提高八路军指战员的战术素质起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必须批判战术问题上的唯心论和教条主义。左权在战术研究中,十分重视批判唯心论和教条主义,努力肃清影响,用正确的战术思想来武装我军指挥员的头脑,指导部队的作战。1942年,他在《论军事思想的原理》一文中指出:有人不根据中国今天的实际环境来决定我们的战略战术,而把《孙子兵法》与《曾胡治兵语录》毫无变化地捧出来;有人机械地接受外国军事理论的观点,照搬外国的唯武器论,认为武器决定一切,这些思想的根源是机械唯物论。他认为,产生这些错误思想的基本原因,是有些人没有掌握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根据敌我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来规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他还指出,有人甚至受封建社会军事理论的影响,信神兵,看风水;宿营时按八卦摆好方位,选择吉利的地方住下;每逢军事行动以前,要扶乩卜卦,这个做法的根源也是唯心论。他十分严肃地指出:“如果这些错误思想不克服,就难免产生错误的战略战术,给抗日战争走向胜利带来阻碍,而且对将来的共和国的军事思想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

第三,要创立适合自己的战术。左权主张逐渐地完善我军的战术,创立更正规、诸兵种联合、更富科学内容、更富组织性的战术。1940年,他在《论战争指导、军队组织和战术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是工农的军队,革命的军队,而且有长期的战争历史,有丰富的军事经验。但目前“中国和国际没有现成的适合我军斗争环境的战术”。因此,根据马列主义的理论,创立“正确的马列主义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战术,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战术有两层含意:一是要用马列主义的理论作指导,即只能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指导,不能用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二是要根据中国国情,适合我军斗争的具体环境,而不能照搬国内外现成的战术。他认为,任何一个战术原则都有它的两个方面,都是对立统一、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是用辩证的眼光来认识一切战略战术,而且我们从实际的斗争中用辩证的方法来创造新的战略战术。”

要研究战争史和军事理论,寻找战争的规律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军事文化 政治理论课 建设 实践

军事文化是军人智慧的集中体现,是蕴于军队内部的“软实力”,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军事文化日益成为军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高屋建瓴地提出的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新要求,为培养武警官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注入了新鲜血液。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运用先进军事文化,开展教学实践是每名政治理论教员认真思考的课题。

1 深化先进军事文化认识,练好过硬有力的教员内功

“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要把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落到实处,只有紧密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才能体现教育的时代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要求教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深入实际,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1 加强教员思想建设,提高职能意识,确保传播思想的正确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思想上的坚定,必须首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理论教员的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育人的效果,关系到培养学员的质量。所以,政治理论教员要从“为国育人,为部队育人”的角度出发,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时研究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一是联系实际学原著。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是我们坚持文化科学性、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是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进程中,判断是非、辨别优劣、去伪存真、激浊扬清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过程中,针对个人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邓小平、、、等同志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巨大理论和实践贡献的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有关论著,力求从根源上弄清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力戒学习中的形式主义,不懂装懂。二是与时俱进学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对我们解决教员、学员的思想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每当我党有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政策调整时,要采取政治理论教员与领导干部同步学习的办法,让政治理论教员先学一步,为教员在思想认识上的深刻理解打下基础。三是围绕使命学决定。总参总政以及武警部队政治部的有关决定、要求,是我们搞好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法规,作为教员必须熟悉掌握上级有关的指示精神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符合部队官兵实际,使先进军事文化真正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为此,要组织教员学好总政总部关于弘扬先进军事文化的一系列文件和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使大家明白肩上的重担和努力方向,增强使命意识,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1.2 加强教员对实际问题分析的理性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同志曾经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不联系实际,不能用理论正确地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而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断然是不会有什么成效的。因此,我们针对一些教员阅历少,很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清讲透理论问题,一些教员只能泛泛谈论学员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要对教员进行先进军事文化的专题辅导。一些解决不了的或带有整体性的问题,一方面要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实际工作者进行辅导;另一方面要走出校门到兄弟院校去听报告和进行请教,从不同侧面完善教员的知识结构,加深教员对先进军事文化的理解。

1.3 鼓励教员深入生活亲身体验,提高解答实际问题能力。先进军事文化的传播要想真正贴近基层部队、贴近学员的思想,教员必须深入到基层部队和学员中间去,亲自观察了解和体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去尝一尝。这是最直接的经验。为此,要建立以下两种制度:一是教员的课前调研、课中随机调查和课后跟踪问效,以及专项问题专题研究制度;二是教员下部队和学员队代职相结合制度。通过调研,使教员及时掌握基层官兵及学员对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疑问,缩短教员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2 挖掘先进军事文化内涵,构建系统前沿的教学内容

先进军事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学员学得不够扎实深入,特别是对最新成果学得不够全面系统的现象,要深入挖掘先进军事文化内涵,坚持“突出根本的、吸纳最新的、充实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2.1 紧贴时展,把最新理论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对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出的先进文化思想要深刻领会,对军队中挖掘出的先进军事文化要深入学习理解,依据上级文件精神梳理重要理论观点,在第一时间进入《马克思主义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忠诚卫士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要通过介绍党和政府以及军队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拓宽学员思维方法,使广大学员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光明前景。

2.2 紧贴学科实际,把先进军事文化多层纳入教学。为增强教学的系统性,要根据不同内容和学科特点分层次进入。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基础理论课中,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切实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引导官兵自觉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行动的先导,把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在《忠诚卫士修养与法律基础》、《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等课中,注重融入优良传统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官兵找到精神寄托的家园,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从我军伟大的战斗历程中汲取营养,同时,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和培育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新的价值观念。

2.3 紧贴使命任务,把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具体要求连续纳入教学。要根据部队的任务使命和对部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按照《中央军委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的要求,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哲学社会科学在军事领域和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础》课,要开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哲学思考”等专题;围绕军事文化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组织专家教授进行集中辅导,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小型演讲比赛。通过理论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读书讨论、影视讨论等相关配合活动,使学员懂得先进军事文化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的巨大作用。

3 强化先进军事文化实践,实现多维立体的育人形式

由于学员处于人生的关节点,思想的转型期,所以,在运用先进军事文化的教学中,除了采取显性课堂直接教育这一主要形式外,还通过校园内部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学员情感、心理、认知进行间接性教育。

3.1 借助网络,搭建学员自我教育的平台。网络教育是学员自我教育的新型载体,是解决学员自主学习时间不同步、可利用的空间不同步、认识问题的程度不同步的有效运行机制。源于此,要加大对校园网的投资力度实现网络信息终端“进队、入班、到床头”,走开利用现代传媒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路子。在思想工作信息网站内,增加“先进军事文化”专栏。专栏不仅要包括国家领导人及专家关于先进军事文化的论述,总部、司令部、学校领导的讲话阐释和学习体会,教员的教案、论文,学员的体会心得等,还要有诸如西柏坡、华北烈士陵园、晋察冀革命根据地驻地红色教育资源的相关资料,及社会各界涌现出来的舍己救人、自强不息等代表了优秀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及事迹,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教育、交流学习体会、疑难问题解答等。在交流对话中,增设院校领导、教员与学员的在线交流热线,相互之间可以及时进行学习交流。总之,通过运用网络这一虚拟化的重要教育载体,不仅要加大教育的信息量,拓展教育空间,而且要使学员在隐匿真实身份的情况下,能充分展现学员个性,实现思想碰撞,在思想碰撞中提高学员的认知水平和辨析问题的能力。

3.2 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多种活动,净化学员心灵。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新理论新政策的出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发挥好这些有利时机的教育作用,对学员的心灵净化,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增强学员的忧患意识和培养学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起着不可低估的功效。为此,院校要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新理论新政策的出台之际,组织学员进行深入社会实际参观学习。如清明节时,统一组织学员到烈士陵园献花宣誓;在抗战胜利纪念日,组织学员到晋察冀华北军区司令部、潘家峪、梅花镇等纪念馆参观,使学员亲身感悟,深刻认识军人肩负的神圣职责“七一”组织新党员到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革命圣地入党宣誓,返校后,发挥学员各自的特长,以弘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主旋律,组织他们编排相声、小品、知识竞猜、演唱等文艺节目,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

3.3 注重校园环境熏陶,强化学员的素质养成。生活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的外部因素。因此,在进行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对校园环境的优化整合,使学员在熏陶中受到感染,由外在的认知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院校党委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院校建设的重点工程,使广播、影视、黑板报、橱窗专栏、文化长廊等现实化的教育载体与课堂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互补,构成和谐的育人氛围。在思想素质教育方面,为使学员始终以先进军事文化思想作指导,每个学员队要配备《邓小平文选》、《文选》、《十报告辅导读本》和历史伟人传等资料;丰富图书馆有关先进军事文化方面的藏书量。在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为使学员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院校的橱窗专栏要张贴改革开放成果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党的主要领导人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提高理论素质方面,为锻炼学员的理论思维,开通由学员负责主持并设置编排节目内容的“学员之声”广播站;在每周定期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时开展影评比赛活动。在增强慎独意识方面,院校的道路两旁矗立反映先进军事文化的标语、灯箱,学员队的会议室、教室悬挂着伟人、英模画像,成为学员“凝固的教材”、“无声的老师”,使大家处处都能感受到先进军事文化的熏陶,使学员能够时刻自省、自励,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弘扬先进军事文化是当前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武警院校,政治理论教学要以时不待我的责任感,紧密联系部队实际、学员思想实际,积极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把教育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真正使弘扬先进军事文化的过程,成为促进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教书育人光荣使命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徐学明等.军队政治工作学原理.黄河出版社,1990:47~56

2 杨林雄等.连队政治工作教程.出版社,1994:94~96

3 苏战宝等.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社会化的几个认识问题.政

工研究文摘,2000.2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政治理论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

 

政治理论教学在加强和改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军校学员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审视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改革,立足使学员全面可持续发展,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政治理论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学员全面发展,积极适应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的程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成为新的发展观的灵魂与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就不可能有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共产党宣言》里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坚持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先进、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知识广博、身心健康的学员才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高技术战争要求的军事人才。当前我军面临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国军队与发达国家军队综合实力的差距短时间内难以缩小,如果将来与强手作战,我们无疑将处于明显劣势,需要有强大的抗“震慑”精神力量。因此,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既要注重发展信息化武器,更要注重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以劣胜优的坚定信念。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员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确立高尚道德情操、献身国防的精神和军人的特有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政治理论教学在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具有重大作用。江泽民曾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当前政治理论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军事变革的形势,加快教学改革。

二、政治理论教学要促进学员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军校政治理论教学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对学员进行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灵魂,军事专业素质是主体,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基础。当前政治理论教学仍然要围绕这个基本原则,要突出时代特征,促进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统领,切实打牢思想理论根基。

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对提高学员政治素质具有主导和定向作用。。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教学始终,渗透到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切实打牢学员的理论根基。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国家和军队建设改革的实践,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坚定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只有打牢了理论根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员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不仅对实现院校培养目标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学员走出校门后的健康成长与长期发展有深远意义。

二是加大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培养人文精神。

军校学员将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因此,他们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而切还要有厚实的人文底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科专业既高度融合又高度分化,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素质结构将难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文素质对启迪思维、获取知识、完善人格、增强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实现文理兼容、文理交融,改善学员的知识结构,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对学员的全面发展异常必要。。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其中八个为荣“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尊纪守法”、“艰苦奋斗”哪一项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当前政治理论教学主要偏重于马克思理论教育,突出了它的政治教育功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特别是专业技术院校更加应该发挥政治理论教学的优势,加强学员的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军校学员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开拓能力的人;具有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善于共事;具有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极向上敢于冒险的精神;能够从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追求自身完善,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修养。政治理论教学要向学员充分揭示科学活动和科学事业的人文规律,培养学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种包含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人文精神,对学员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是注重心理教育和疏导,保持心理健康和谐。

心理问题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正在经历社会变革的国家,精神病患者的比例相对较高。特别是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的碰撞导致的心理困惑与冲突、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人的不平衡心理加剧、社会竞争的加剧让人深切感受到生存压力的增大。这些给人们造成了剧烈的“心理震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这些不和谐是造成人们心理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军校学员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受到来自社会和军队内部的各种压力,面临学习、工作、婚恋、军地反差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抑郁、焦虑、恐惧、不平衡心理等更为突出。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调适,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政治理论教学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学员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

四是重视军人战时心理素质培养,强化战斗精神。

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在信息化战争中制胜因素中,人的战斗精神、知识智能、科技素养在战斗力构成中越来越重要。军事领域历来是高新尖技术最先涉足、最为集中的领域。现代战争从军事理论到作战样式,从武器装备到编制体制,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这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高技术战争中,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极高的作战效能,武器装备的质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而我军武器装备现阶段仍处于相对劣势,且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使人们易于产生悲观情绪;再比如,现代条件下作战行动的机动性、突然性增大,各种大威力、高精度远程兵器已被广泛运用,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增大,在战争初期,人们易于产生慌乱和恐惧现象等等。。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厮杀与生命的脆弱易导致人员产生精神障碍,极大削弱战斗意志,毁灭战斗精神。军校学员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技能,而且需要有过硬的战斗精神、意志品质和思想作风。未来高技术战争,其激烈性和残酷性将超过以往任何一场战争,对军人的战时心理素质和战斗意志提出了严峻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加强学员战时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强化军人的作战意识,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英勇顽强的作风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战斗精神是军队的军心、士气、斗志、勇气、胆量、毅力、气节等精神因素的综合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激发官兵的民族义愤,培养军人的爱国情感和为捍卫国家利益而战的斗志和勇气。军校学员是部队未来的战斗骨干,他们的战斗精神直接影响着部队整体的战斗士气。因此学员的战斗精神培养应该是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政治理论教学要使学员能够可持续发展。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是军人。教育的可持续性就是不仅要满足当前所处地位的需要,更要为将来的长期发展创造条件。着眼于学员的可持续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一。因此,政治理论教学首先要立足当前,根据学员的需要,有效解决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又要着眼长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想保证学员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单靠教育者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终身受益。政治理论教学要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新的过程观,改进知识型教学,努力实施发展型教学,坚持指导学员进行创新性学习,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现代思维方式、方法、修养的创新型现代军人。所以,政治理论教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军队重大改革举措及社会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和学员进行探讨交流,解决他们思想实际问题,疏堵结合,积极引导。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巩固军魂意识,树立献身精神。另一方面,要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要突出学员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既要坚持正面灌输,又要开展民主讨论。既要强化系统的基本理论灌输,包括哲学、历史、道德、法律等基础理论学习,打牢政治理论基础,又要使学员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能够为毕业后岗位任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又能够为将来到地方工作创造良好的个人条件。

参考文献

唐洪鑫等主编. 21世纪军校学员思想 政治 道德教育规律研究. 解放军出版社,2002

薛国安等.世界新军事变革热点问题解答.解放军出版社,2004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13篇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落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战略任务的又一重大举措。我们要坚决响应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的号召,按照“真学、常学、深学”的要求,把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扎扎实实做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的工作

。 在认真研读原著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认识。《江泽民文选》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全面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生动教材。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全军统帅,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军继往开来、迈向新世纪的伟大进程中,以巨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集中全党全军的智慧,创立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军事领域的生动展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作为军队来讲,要把深入研读江泽民同志的军事著作作为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广大官兵进一步加深对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认识,掌握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与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把我军建设推进到新阶段,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须臾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须臾不能放松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胡锦涛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实践性和根本的指导性。我们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凝聚军心,激励广大官兵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忠实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

注重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推动军队各项建设和工作又快又好发展。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科学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学习《江泽民文选》,要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紧紧抓住确保部队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问题,紧紧抓住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紧紧抓住影响部队建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发展的具体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成果。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

明确指出要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紧紧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和理想信仰为核心,大力培育官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价值取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道德操守、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牺牲精神等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军队建设中具体体现,是部队建设的一项长期根本任务,必须要充分发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教育功能,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官兵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军人价值观培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社会深刻变革和日益开放的客观环境下,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侵蚀部队。近期查处的徐才厚、谷俊山等军队高级将领的腐败大案,再次敲响警钟,任何人只要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就会偏离正确的人生坐标,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新世纪以来,我军所肩负的使命跟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更为复杂,使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广大官兵所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复杂艰巨。只有以正确的价值观筑牢官兵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才能够为广大官兵有效遂行多样化任务,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化和多元价值观造成人们信仰缺,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迷信的落后观念使得人们价值观迷失、道德失范、心理失衡。军队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只有确保军队具有统一的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维护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对军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是创新发展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界定了我军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明确了官兵的根本价值取向,五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了忠诚于党的政治立场、热爱人民的情感依托、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献身使命的奉献精神和崇尚荣誉的崇高追求,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文化安全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必须要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举旗铸魂的导向功能、献身使命的励志功能、知荣明耻的教化功能、审美熏陶的陶冶功能,必须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成为官兵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真理。

二、积极探索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筑牢官兵理想信念的科学路径

首先,强化忠诚文化,要提高“认识”。 一种价值观念只有成为文化血脉中流淌的基因,才能够真正成为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而恒久相传。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我军官兵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我军特有的优良传统、时展的现实要求和使命任务的拓展需要,是军队发展与官兵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有效发挥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要高度重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主导和决定作用。必须把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根本任务来抓,坚持不懈地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官兵始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抓好思想引导、典型示范、舆论宣传、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环境熏陶,牢牢抓住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一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根。

其次,强化忠诚文化,要狠抓“坚持”。要始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深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有效发挥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根本任务,常抓不懈。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入细致地教育启发官兵提高自身政治觉悟,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成为全军官兵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必须要狠抓坚持,深入持久、坚持不懈地强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经常性思想工作、文体娱乐活动、平时军事训练和战时军事行动,不断深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断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健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保障。

再次,强化忠诚文化,要狠抓“结合”。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渗透到遂行多样化任务、完成战备执勤、参加军事训练等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官兵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将官兵最关心和最困惑的问题列入教育内容。开展群众性讨论,在讨论中辨别是非,分清荣辱,明晰真理,解疑释惑,澄清官兵价值观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使得官兵自觉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思潮,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作者单位:武警政治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二等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M5322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张超英,李华.加强先进军事文化熏陶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J].国防,2011(9).

[3]解正轩.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部队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J].求是 ,2011(1).

[4]王红英.先进军事文化视阈下的战斗精神培育[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6).

[5]崔学军.让先进军事文化为战斗力提供正能量[J].决策探索,2013(9).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第15篇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特征: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为一个科学体系的。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走什么路、如何建军、如何作战三个基本问题,它们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2、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确立了毛泽东的威信,1945年朱德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并对此做了阐述。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五、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2、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