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运营模式论文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资本运营产权式商铺颐高模式万达模式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与商业地产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目前在商业地产领域有“万达订单模式”、商业地产产权式商铺销售运营模式、房地产投资信托等等。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是个系统工程,并从商业地产运营的构成分析入手,结合成功案例和具体实践,从系统角度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商业运营商占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新型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商业地产运营构成研究

商业地产运营环节构成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环节应主要由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等三块构成。在商业地产整体运营中,商业是核心和本质,项目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其商业运营的成败;地产开发是基础和表现,没有主要包括拿地和建设的地产开发,附着其上的商业运营则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和载体;资本运营是线索和目的,商业地产运营的各环节都由资本运营实现耦合,并且任何商业项目都是以良性的资本运营为最终目的。

商业地产运营主体构成

根据运营环节构成,相应的运营主体应包括地产开发商、商业运营商和资本运营商。在商业地产实际运营中,可能出现主体重合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地产开发商同时承当了资本运营商的角色,并且承当了部分商业运营商的工作,这是我国现阶段商业地产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常用模式

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地产开发商除完成地产开发外,还参与项目选址、商业运营商的选择,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从功能来讲,地产开发是商业地产运营的基础和表现。地产开发是个阶段,而商业地产运营是个长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地产开发商并不适合整体运营的主导地位。但地产开发商具有资金雄厚、土地储备丰富、拿地、建设和销售流程熟悉的优势,并且由于商业地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认为首先是地产开发,然后才是商业经营。地产开发商占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具有先天优势。

万达模式是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类型的代表,其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地产商充分发挥自身领域优势,通过模块化的标准开发可大大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通过耦合大型商业,实现了商业地产运营的内在逻辑流程;在资本运营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住宅的短期销售模式,而是以地产为载体(分零销售、整体销售、整体上市等)实现资本运营。

但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分别是: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地产开发具有地产项目本身的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以地产耦合商业,地产占主动对其在整个项目中的利益博弈并无益处,商业运营商可能的变更对地产运营商影响巨大。除通过地产的载体、租金的形式外,资本运营未与商业运营实现耦合。商业运营与地产开发商通过契约方式的耦合,在实现商业的持续经营上(尤其是在商业低迷阶段时)存在一定隐患。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要求作为项目主体的地产开发商同时拥有商业经营、资本运营方面丰富的能力。

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商业运营商除完成商业运营外,还参与地产开发(主要是商业选址、商业设计和商业规划),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商业地产运营的核心是商业运营,无论是地产开发、资产运营,最终的盈利都需要商业运营来体现。商业运营商承担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有以下优势:商业运营商主导项目选址和前期规划,为后期商业运营的成功提供良好基础;商业运营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资产运营可与商业运营耦合,而不仅仅以地产为载体,可拓宽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渠道和手段。

下文以颐高商业地产模式为例,分析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情况。

颐高是一家以专业数码连锁业务为基础,IT蓝色房产、IT网络资讯为核心业务,融合IT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IT集团公司。其商业地产具体运营模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产耦合:颐高早期采用租赁、品牌输出等形式实现商业扩展;近年逐渐采取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进入商业地产运营的前端,直接与地产开发商在资产上进行耦合,占据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参与并主导商业物业的选址;用资产的形式与开发商形成强耦合;在项目之初即与开发商建立完善的开发商退出机制,获得项目建成后的资产处置权。

资本运营:颐高通过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获得房屋的产权处置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兼顾商业经营和物业资产的资本运营模式。

总结颐高资本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资产介入商业地产开发,建立完善开发商退出机制,完成开发商的资本周期(投入并获得合理回报);通过物业资产的部分销售、物业抵押、经营型贷款或引入信托投资等形式,平衡前期资产投入;部分物业长期持有,通过持续经营获得持续的商业收益,物业增值,满足投资人、信托基金的投资回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运营商占据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该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

充分发挥了商业运营商在商业领域的专业性,通过资产的强耦合关系实现商业运营在整体项目运营的主导地位,进而实现商业地产运营以商业运营为核心;充分发挥了地产开发商在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性;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地产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强化商业运营对项目的主导作用;除传统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模式外,还可实现以商业经营为载体的资产运营,使商业地产的运营更具有持续性;颐高商业模式事实上是实现了以商业为核心,以资本为杠杆的商业地产运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对商业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商业运营的领域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利用资本杠杆把控项目整体运营的能力。

比较分析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传统研发管理模式下的创新成本

研发创新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关系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但研发需要耗费很多资源,技术商品化时间长,失败的风险也很高。通常研发的投资报酬很难衡量,研发创新的机会成本很高。传统上,全球很多大型企业一直以来大都采取传统的内部研发战略,它们主张技术创新必须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研发,创新成果也主要仅供企业自己使用,企业必须要牢牢掌握这些技术专利,以维持领先创新的市场地位,同时企业还要积极投入基础研究,以探索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并积累未来产品所需要的核心技术能力。在这样的观念下,一些大企业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因此奠定了他们在相关产业的领先地位,但研发效率与实际投资报酬其实并不是很高,很多行业领导型企业无法长期保持在内部事业研发上的投资。

以美国通信制造业巨头朗讯与思科公司的竞争为例,1996年,朗讯公司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抽资脱离后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它从原来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继承了贝尔实验室最大最好的部分,因此在远程通信市场,朗讯公司获得了雄厚的研究实力和技术优势,朗讯公司把大量的资源消耗在开发新材料、高精尖的元件和系统上。但是,朗讯的竞争对手思科则并不采用此种内部研发模式:它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新创企业,思科公司采取的策略是投资于这些新创企业,或者直接收购收购这些公司。此外,思科公司还与创新能力非常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如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利用这样的模式,思科公司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发速度和数量颇丰的研发成果。相比之下,朗讯公司的内部研发战略则遇到资金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同样的例子还有诺基亚、施乐等公司。通过收购以及产学研合作创新,在短短的20年内,诺基亚就从一家纸浆和胶靴制造企业成长为无线电话市场的巨头。而与此同时,施乐公司由于财务上的问题,已从著名的成果累累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中脱离出来,原惠普公司的惠普实验室也已经被惠普和安捷伦两家公司瓜分。

当今的研发创新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型员工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支持创新活动的风险资金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交易市场活跃,投资者对于企业研发效率与研发投资报酬的要求更是不断增高。2000年底的美国经济下滑,显示了资源过度投入科技研发的泡沫化后果,尤其在通信与网络产业所投入的技术创新,大都未能为这些企业带来实际的利润。因此,如何使研发投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回收,如何使研发投资为企业创造显著的回报,将是未来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精益研发管理模式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汽车制造业成功地采用精益生产系统(leanproductionsystem),大幅度提高汽车的品质与产出效率。精益生产系统运用同步工程及品质机能展开等手法,将供货商、顾客、营销人员、生产人员纳入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活动中,并彻底打破本位主义与现行分工的传统汽车设计模式,对于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带来重大贡献。

汽车业的经验显示,精益的观念,如提高效率、消除浪费、增加市场效率、强化合作关系、发挥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等,应该同样也能使用于过去被视为比较保守封闭的研发活动。而事实上,一些跨国大企业如IBM、诺基亚、P&G等都已经采用精益研发(leanR&D)的观念来改造研发创新活动,并因此显著提高研发创新的成果产出与投资回报。

传统的观念认为研发活动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要向内发展研发能力。但精益研发的观念强调,要以最少的研发投入来获得最多的创新成果,并且为研发投入创造最大的投资回报。而且当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技术日益复杂时,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大型公司足以承担所有技术的研发工作,因此企业也不得不转向精益研发,采取开放创新与有效运用外部资源的做法。

采取精益研发战略的公司,其研发活动的定位与功能将会发生变化。这些公司知道创新的来源不应局限于内部,企业应学习充分运用外部资源来进行创新。他们更着重于技术信息来源的发掘、外包管理研究、技术资源的整合与运用、产品系统整合能力的开发,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

这些公司大都有效运用大学、政府研究机构、供货商、风险投资基金、客户、竞争者、研究机构、新创科技公司等外部研发资源,并能充分运用各阶段的研发产出,将整体研发成果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他们还能灵活使用委托研究、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研发联盟、技术取得、购并、技术转让、技术授权、内部创业等手段,减少本身的研发资源投入,扩大研发成果收益,并以提高研发产出效率与研发投资回报为最终目标。

总之,比较传统的研发模式,精益研发采用的是开放式创新(openinnovation)的态度。也就说,研发资源与创新构想不完全来自于企业内部,企业可以采取外包研究、合作研究、技术转让等方式来取得所需要的各项知识与技术,同时企业的创新成果也不一定要由企业本身来使用,企业可以采取技术授权、技术转让、内部创业等方式,尽可能为企业创造最多的回报。

三、精益研发管理模式下的开放式创新及其对策

1、向全球搜寻技术创新来源(scouringtheglobe)。开放式创新的本质是创新要素的融合和集成,企业充分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构建强大的创新网络,从而整合创新资源、获得溢出效应、突破技术障碍、减少创新风险。因此,企业应向全球寻求创新构想与研发成果,不再将研发视为纯粹的内部流程活动。向全球搜索技术创新来源的关键是企业与外部建立开放性的创新网络,将全球该领域的创新主体涵盖到自身的创新体系中来,获得远距离的知识和互补性资源,并不断向外部开拓新市场。

2、技术创新与经营模式有机结合。开放式创新不仅是将创新源从组织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而且企业要采用与创新匹配的经营模式将创新转化为产品,最终获得经济收益。开放式创新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如下办法利用创新并获得价值:第一、扩大技术收益(licensingintellectualproperty),充分发挥研发成果的商业价值,主动将技术推向交易市场,并藉由技术授权收益来支付对外的技术取得费用;第二、积极购并转让技术(buy-inandtransfertechnologies),通过技术转让与企业购并等手段,尽量从外部取得所需的各种可用技术,以减少内部研发投入的风险。网络通信厂商思科快速崛起的原因就是运用购并的手段,大量快速向外部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朗讯科技承袭AT&T贝尔实验室的丰富研发资源,由于坚持内部研发,结果产品创新速度远远落后于采用精益研发管理模式下进行开放式创新的思科公司;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BT模式

Abstract:Thisarticlefirstlyproposesthesignificanceofinnovatinginvestmentoperationalmodelofruralinfrastructure,thendoesadetailedanalysisontheproblemsandthereasonsofrural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nChina.Finally,inaccordancewiththeactualsituationofruralareasandthemethodoftheurbaninfrastructure,thearticleputsforwardinbuildingastablegovernmentfinancialinputaccumulationmechanism,atthesametime,implementingBTmodel,PPPmodel,themodelof“oneprojectonediscussion”onfinancingmoneyandlabor,thefranchiserightsandmanagementmodel,andsoon,thediversifiedinvestmentandoperationmodeloftheruralinfrastructure.

Keywords:CountrysideinfrastructureInvestmentoperationalmodelofruralBTpattern

1.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的重要意义

1.1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个基本的保证。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了6个中央“一号文件”,谋求解决“三农”问题,我国的农村改革已进入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的新阶段。我国是一个拥有八亿多农民的大国,要使我国人民真正的富裕和国家强大起来,就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作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物质条件,与经济产出一般保持着同步增长,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基础设施存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会增长1%。在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没有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工业、农业和社会的现代化,社会就不可能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的持续增长[1]。在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前提下,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使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将会引起成倍数的农村生产能力的增加,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进而使农民增加收入,与此同时,提高了农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也能节约农民的交易费用,扩大分工网络,最终实现农村经济内生地增长。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忽视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鲜祖德(2006)披露: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还没有通自来水;60%农民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7000万户农民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村还没有通电;6%的村还没有通电话;1%的乡镇没有卫生院;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等。当前,困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主要是资金不足和效率低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与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其根源就在于缺乏有效的投资运营模式。因此,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在借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做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创新适合我国市场化、社会化和多样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迫在眉睫。

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下,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目标,各级政府积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努力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财政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03~2007年,中央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达15060亿元,相当于前10年(1993~2002年)的总和[2]。千百万农民开始喝上放心水,走上平坦路,用上便宜电,烧上清洁气。全国农村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使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方便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乡镇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的顺利实施,不断增强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再加上农业自身积累能力弱,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现状并不乐观,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大多数农村地区,道路条件相对于城市还很恶劣;教育设施落后;农田基础设施、农村通信设施等均严重不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结构失横、老化严重,这与我国农村拥有八亿农民和承载着全国近70%人口的现实极不相称。

2.1生产性基础设施支撑力薄弱。农田水利改建扩建、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难以有效展开,大部分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新建和更新改造投资严重不足;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着前期工作跟不上、工程管理制度及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覆盖面很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依然任重而道远。现有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不能有效支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服务性基础设施执行力软弱。我国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差、范围广、规模大,投入仍明显不足。在教育方面,校舍、师资等教育资源超负荷运行,失学率依然较高。2003年,我国对义务教育的总投入只占当年GDP(117251.90亿元)的1.54%。在医疗卫生方面,疾病预防救治体系不完善、卫生保健水平低。一些乡镇医院医疗设备陈旧,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很难应对突发的公共疫情。2002年我国平均每个乡镇拥有的卫生院数只有1.2个;平均每15个村才拥有一个乡镇卫生院,农村每千人拥有的病床只有0.79张,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9%和36.1%。2003年,城市人均卫生总费用为110819元,农村为27417元,前者是后者的4倍[3]。

2.3社会性基础设施安全力脆弱。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因没有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无公害食品和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的科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及监测检测体系,而导致农产品的环保、消费安全标准难以保证,不能适应发展订单农业特别是出口创汇农业的需要。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经费短缺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执法体系、文化服务机构建设等也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

3.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础条件差、投资风险较高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成型的投资运营模式。投资运营模式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还决定了资金来源。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方式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资,无偿提供方式;政府直接投资,非商业性经营方式;财政投融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即BOT方式。而我国投资主体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投资,对基础设施主要采取政府垄断型体制模式,它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3.1投资运营模式非产业化。非产业化是传统的政府垄断体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导致了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缺乏均衡机制。它首先割断了基础设施部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从而缺乏经济效益目标;其次剥夺了基础设施内部积累自我发展的权利,与之相应的无偿提供和低价格政策,加重依赖于政府行为和财力供给能力。这种管理模式很难将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融合到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形成均衡能动机制。

3.2投资运营模式非市场化。非市场化也是政府垄断体制模式的特征,它导致了价格机制失效和投融资渠道难以拓展。首先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供给价格方面,在基础设施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行无偿使用,如大多数地区的道路、桥梁等。其次体现在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严格管制上,政府担心企业尤其是外商通过对基础设施投资,垄断基础设施而操纵国计民生,不利国家安定和经济发展。

3.3投资运营模式非社会化。非社会化也是政府垄断体制模式的特征,它导致了政企不分以及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和管理效率。由于所有者的单一性、投资经营垄断性对主体竞争的扼杀,导致投资经营效率低下和建设质量低劣。因此,为了改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与短缺的现状,弥补财政投资不足、渠道单一、运行低效等问题,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迫在眉睫。

4.创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

在许多城市和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也受到激励,不断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没有成型的投资运营模式,但我们可以借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和经验教训。建立一个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村投资运营模式将是增加供给总量、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提高运行效益、改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与短缺的现状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最有效方式。

4.1政府主导投资——项目管理人建设经营模式。根据农村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于部分具有明显公共产品性质、外溢性很大以及无收费机制和资金流入的农村基础设施应由各级政府提供,并纳入财政渠道[4]。鉴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特殊属性,部分在城市中可以由个人或企业来提供的基础设施,在农村也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并按政府管理模式运作,辅以税费加以保障,其权益也归政府所有。

实践证明: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微观经济活动,市场机制比政府更为有效率,政府组织的性质决定它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对项目进行动态和全程的投资管理。所以对于该类基础设施可以由政府直接投资,却不必直接参与建设和经营,实行BT模式。所谓BT模式(BuildTransfer)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现有企业法人作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法人代表,然后政府与该项目法人签订项目建设管理合同,明确项目法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利用管理合同建立一套对项目法人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种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BT模式有利于投资控制,减少建设管理费用支出,避免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和减少招投标决策上的失误,适用于大型的防洪防涝工程、水土流失等财务收益效果不明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2特许经营权管理模式。特许经营方式是一种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民间和外资介入问题,并提高这些项目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带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整体竞争力上升,有力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

中国-4.2.1BOT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是一种特许经营权经营管理,这种模式是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依靠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和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实行BOT运营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筹集国内外资金,缓解由于政府资金不足而对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形成的制约;而且有利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经营效率。但BOT模式只适用于一些盈利性较强、能够对使用收费的大项目,如农村电网、通信等工程建设。

4.2.2TOT模式。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经营—移交,是为了克服BOT的局限性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运营模式,指政府将已经建成投产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受特许人进行一定期限的经营;政府凭借所移交的基础设施项目未来若干年的收益,一次性地从企业融得资金,再将这笔资金用于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当经营期届满时,项目公司再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与BOT相比,采用TOT模式投资者购买的是已经投入运营的基础设施资产的经营权,从而规避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风险。相比之下,TOT模式对民间资本更具有吸引力,筹资更容易。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实践中已有不少这方面的尝试,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借鉴。

4.3“公私部门伙伴关系”模式。“公私部门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PPP模式,由英国的Reymont(1992)最先创立,它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合作模式[5]。该模式支持政府与私营部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契约约束机制”督促私营部门按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公共品生产,政府则根据私营部门的供给质量分期支付服务费。PPP模式的实质是以双赢为合作理念,通过合作公私部门实现共享投资收益、共担投资风险和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近几年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中也开始运用,PPP模式同样适用于具有混合公共品性质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对于正外部性较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如农村供水和小型水利设施等,可选择特许经营PPP模式,由政府将垄断经营权授予某私营部门,让他在政府的价格管制下负责该领域的建设、营运和提供服务;对于正外部性较强的农村基础设施,如农村义务教育、社会保险和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等,可选用合同承包的PPP模式,由政府出资将该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承包给私营部门建设和管理。

4.4“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模式。由于部分农村基础设施直接为一定社区内的农民服务的,国家不可能全部包办,应考虑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模式,由社区内的农民承担一部分费用。所谓“一事一议”是指对村内农田水利建设、修建村级道路与桥梁等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或劳务,遵循群众受益、民主决策、财务公开的原则,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使用的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管理模式[6]。“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方式,使村民自治从民主选权扩展到经济决策,在充分考虑村民偏好的情况下,又考虑村民的收入预算约束,对于弥补财政资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的不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采取财政贴息、项目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逐步建立起以农民“一事一议”为基础、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引导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

4.5私人“投资——建设——经营”一体化模式。对于一部分具有较强竞争性和排他性、有收费机制和稳定的现金流入的基础设施,可以借鉴私人产品的投资运营模式。投资主体可以是国营企业,也可以是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等),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其融资、建设及经营均由投资方自行决策,所享受的权益也理应归投资方所有。当然,鉴于农村基础设施所具有的特殊经济属性,政府应对整个运营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并给予适当的补贴或政策优惠。

4.5.1BLO模式。BLO(Build——Leasing——Operate)即私人建设—政府租赁—私人经营,政府将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权通过特许协议交给私人部门开发,由私人部门进行融资建设,然后政府租赁该投产的特许项目,通过特许权协议安排,政府将所租赁的项目委托私人部门运营[7]。在BLO融资方式中,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项目投产后,政府租赁有助于解决私人部门不愿意经营的问题;通过第二次特许权协议安排,委托私人部门运营,可以避免政府经营的低效率问题。BLO项目可以使政府无需大量投入资金,便可起到经营杠杆作用,达到对基础设施产业的调控目标,适用于大型的、使用费偏低、资金回报率较低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如农村排污、垃圾处理等设施。

4.5.2BOO模式。BOO(Build——Own——Operate)即私人建设——私人拥有——私人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私人企业依据特许权投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拥有该项设施,对其进行永久性经营。当然特许权的获得也不是无条件的,它必须接受政府在定价和运营方面的种种管制。长期所有权为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提供了重要的财政上的激励。

4.6基金管理运营模式。基金投资运营模式是指通过建立投资基金,组建各类基金机构,制定基金的投资经营策略并组织实施,选择并委托基金投资托管人对基金资产进行投资运作和托管,并对投资运作和托管情况进行检查,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基金资产进行直接投资运作。基金托管人都是专业的人才,因此在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能达到安全、高效的运行。例如,交通、能源等行业可迅速组建自己的基金机构,还可向国内外广泛筹集资金。由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一般投资巨大,中小投资者很难单独参与,成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将愿意投向这一行业的中小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再由资金管理机构按照章程和董事会的决定将资金投向建设项目进行经营。

参考文献

[1]张锋.郊区型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问题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孔祥智.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

[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从绩效出发确保农村公共产品高效供给[J].经济研究参考,2008,(3)

[4]何寿奎.基础设施建设BT模式投资建设招标管理探讨[J].建筑经济,2005,(4)

[5]贾康、孙杰.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积极探索新管理模式—PPP[J].经济学动态,2006,(10)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间公路设施和城市内部道路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公路货运量在整个货运行业比重将越来越大,以公路货运的机动灵活特性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更显优势。却在公路货运行业内,许多货运公司在组建自己的车队进入货运市场竞争中,与其他运输企业和货运展开货源的竞争,与货主间进行价格、服务质量、运输质量等成交条件的讨价还价显得无能为力。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创新调整,根据各企业经营的业务项目,在不同的岗位上,构建、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道路。

一、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投资不足,规模不大,资金紧张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 2009年中国经营公路货物运输企业超过512万家,拥有营运货车642万辆。其中:拥有10辆以上汽车企业不到2%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类似;普通载货汽车占比重95.16%,零担车、集装箱拖挂车、冷藏运输车及厢式汽车等专用汽车占比重偏小,仅为4.84%。大多中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在开拓运输网络化、多式联运业务中需要规范的合同交易和定期结算,因欠缺足够的周转资金被迫止步。

(二)在企业内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专业岗位人员配备不齐造成整体性管理团队不健全。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公路货运企业,既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管理型人才组成团队。目前大多公路货运企业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特别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匮乏现象已到了影响生存问题。

(三)制度管理不到位造成流程运作不经济,操作风险过大。随着运输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公路货运业务运作过程中,因企业制度管理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流程控制、人为的错误、制度失灵以及外部事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过大,造成运输服务质量差,因操作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运行条件

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行业特点造成,但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是每家货运企业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必由之道。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运行条件:

(一)推行“单车核算”的保障制度。“单车核算”是指以从事公路运输营运业务的单台车辆的收支和配比综合费用,求取营运利润的核算办法怎么写论文。单台车辆是公路货运责任单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能适应货运市场多变的环境和符合货运企业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要求。为企业提供多种管理数据资料,是推行责权利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措施。

(二)形成内部交易价格与完成货运量任务的双行控制办法。内部交易价格是企业内部交易结算和责任结转所用价格。内部交易价格可作为部门之间合作,作业活动时空协调,经济责任承担的约束标准,更有力地推进责权利管理;同时,促使各责任单位以多种方式完成货运量任务,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价量双行控制管理目标。

(三)执行“谁负责谁承担”的分配方式。调整负担运输产品成本是“业务”,转变为承担责任成本的是“部门或岗位”。为了实现责权利协调统一,调动各环节的责任人的积极性,在整条物流供应链里,做到责任明确,量化细化到不同业务流程和责任单位上与效率,效益,效果挂钩,充分体现“按时空责任分配”。

从管理模式应用角度上说,构建、运行每一种管理模式关键在设定运行必备条件和选用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开展执行,才具可行性。

三、在不同业务或岗位环境下,企业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一)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该模式以岗位发生的费用支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建立成本中心,把发生收入全额上交,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在创新调整资源思维下,由于公路货运企业供给固定成本高,设施和设备专用性强,不同运输产品之间有独特的成本要素不同,加之运输需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只能适应公路货运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方式的改变,当公路运输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和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不断增长时, 企业必然选择零担公路货运业务来满足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运输产品,建立一套对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的运输产品适合的一站式完整的运输单证,流程,解决一次运输过程中要与多方承运者发生转换成本,同时,处理在一定范围内不确定性成本划分标准。除了重视流程管理外,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预测、决策、考核和分析的需要。因此,对货运企业的管理层要求会计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运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加强对运营成本事前预测、决策,及时地调整运价和运营标准成本,适应对零担业务和各种新开发的运输产品管理变动需要。更灵活,更实际应对竞争对手的变化。

(二)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在公路货运行业,许多货运公司都在选择组建自己车队或建造营业网点的发展路向。当它们进入运输市场参与竞争,除了与其他运输企业开展的争取货源的竞争外,事实上面临着与货主间在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成交的竞争,也同时面临与其它的运输方式的竞争、宣传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运输质量的竞争和价格的竞争。其实价格是竞争核心,在运输服务方式相似的情况下,运价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运价是货主选择承运者的主要因素;服务质量的竞争和运输质量是竞争基础,在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保证运输质量水准时,也就是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当价格与质量、服务实现有效地平衡,最终运营利润低于投资收益,影响投资者信心和扩张发展计划的实现。

在考虑价格与质量、服务有效地平衡为出发点,凡建造每个营业网点都作为物流利润中心,让其成为既负责物流收入,又负责物流支出,并负责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使用一定数量资产的物流责任单位,亦即对物流成本收入的发生都能加以控制的责任单位,该物流利润中心的领导者具有控制物流价格、物流业务和所有相关费用的权力,每个营业网点与货运企业的各操作部门之间提供货源、物流服务,其收入按内部转移价格结算,物流成本按其实际发生额转移,虽则其收支都是虚构的,但对于物流系统内部的某个部门来说,本来可能是一个成本中心,通过内部结算价格的确定,将其确定为一个内部人为利润中心,这对于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每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意识,也了解物流成本的节约对本部门业绩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改善本部门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此外,对货物运输质量事故所发生的货物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以及由于失职、借故刁难、敲诈勒索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归入各物流利润中心承担,通过制定货物运输质量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对接,杜绝发生重大货运质量事故,严控货运质量事故频率,货损率,货差率;奖励达标的完成运量及时率,实现货物安全优质送达,承托双方都受益,各方经济利益得到维护。

当然,在利用利润中心管理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几个责任中心共同承担的费用,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受益多就多负担,受益少就少负担的原则分配。一定要避免共同费用不合理分配挫伤各部门的积极性。

(2)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要合理。这是合理评价各物流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促进各单位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保证。合理制度在内部转移价格,是加强物流系统内部资金、成本、利润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客观评价各利润中心的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物流内部结算价格是指运输、装卸、包装、仓储等人为利润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物流的结算价格。一般可分为成本定价和利润定价两大类。成本底价是依据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一般可以按标准成本进行定价,因为实际成本定价下供方可能向需方转移不利成本差异,不利于分清责任。而按标准成本定价可以克服这个缺陷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但它不符合利润中心要考核效益、评定利润的要求怎么写论文。所谓利润定价法是指各利润中心之间结转物流业务是除成本之外,还要加之以一定比例的利润确定转移价格;另外,也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

(3)除了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和对费用计划标准控制外,公路货运企业还需要衡量在不同产品、不同区域、不同渠道和不同促销规模等方面的实际获利情况,主要环节是进行赢利能力分析。赢利能力分析就是借助于有关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处理,把所获利润划分到各运输产品、货源地区、促销渠道、顾客群等方面以便比较每个因素对企业最终获利的贡献大小以及其获利能力的高低,一般主要是用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物流服务周转率等指标来衡量。

(三)公路货运企业以“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

市场是第一位的,客户也是第一位。“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的经营理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灵活多样、盈利最大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对于一个多环节、多工种的联合作业系统的整车货物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来说,需要参与运输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者运用运输车辆、装卸设备、承载器具、站场设置等,通过各种作业环节,将货物这一运输对象,从始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的活动过程。而制造企业的产前产后物流多采用整车运输,公路货运企业对于整车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管理应充分发挥主动发现、创新、整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及时了解市场的终端和供应链的始端变化信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如生产企业、运输企业、配送企业、仓储和加工包装企业、货代以及消费者可用需求信息资源,能够为物流链上的企业提供最佳的管理咨询服务,实现物流链上最佳流程。

当今的物流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其效能。“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选网络组织结构,打破单纯企业或集团内部的“运量—运力平衡”做法。推选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即:“两头小中间大”;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即:“链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充分利用零担,整车,空运(或铁路)运输方式特点,优势构建零担联运快速干线。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合约,性协作,该模式适合城市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游生产商可提供产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游经销商可全权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灵活的综合性服务,以降低社会运营的总成本,最终让需求者成为最终收益者并得到满足为目标,实现相对“运量—运力平衡”结果,让供物流链上的所有企业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由于公路货运企业存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客户个性需求变动大,而企业自身资源贫乏之下,企业管理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为此,笔者认为,通过创造条件构建稳健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岗位,创新调整企业可利用的资源选取运行运营管理模式,扬长避短,创造合理运营管理环境为公路货运经营服务,适应货运市场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物流运输管理》王风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流运输管理》张敏黄中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物流运输实务》王庆功中国物资出版社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职能定位;组织结构;理事会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95-01

我国的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是借鉴前苏联经验建立起的一套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服务系统。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文化馆(站)体系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加快文化馆(站)体系改革,是构建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文化体系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重要方面。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这是党和国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一个重大纲领,要真正落实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到文化惠民和群众文化需求相一致的目标,就要加快文化馆、文化站体系改革,明确功能作用和职能定位,深化内部组织架构,形成与总体目标相适应的新型运作模式。

一、明确功能作用和职能定位

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是各级人民政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国家公共文化设施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公共文化艺术活动场所,主要承担“社会宣传教育、公益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建国以来,我国的文化馆机构从2400余个发展到3200余个,馆舍建设条件逐年改善,组织活动不断丰富,文化艺术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馆在人民群众生活中一直发挥着积极和显著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管理体滞后、经费不足等问题限制,大部分文化馆(站)的服务内容、水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构建现代文化共享工程中参与不足,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在现代娱乐媒体的冲击下,群众对文化馆(站)的功能作用和职能定位认识模糊。具体来说,当前文化馆的设施功能和职能定位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功能设施来看,文化馆是公益性的文化设施,是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基本机构。文化馆与群众,特别是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文化馆应该坚持公共文化服务中“以人为本”“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原则,成为市民的活动中心。因此,文化馆应当具备教育、娱乐、展览等文化服务配套设施。

从职能定位来看,一是培训服务职能,即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负责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工作,为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培训人员,并向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二是组织文化活动的职能,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达到文化惠民的目标;三是创作指导职能,通过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打造群众文艺精品,并为群众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等有关工作,指导非遗有关单位、个人进行非遗抢救、保护性生产等活动,同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举办学术、展览(演)及公益活动。

二、深化内部组织架构

文化馆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应当由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会同政府编制部门,以文化馆性质、任务、地区经济人口等状况为依据,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相关标准,确定人员数量和内部机构。为满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近几年,各地文化馆都在组织架构调整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一般来说,对应上述职能定位和功能作用,现代文化馆的组织结构应当包含如下部门:

(一)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面主持文化馆工作,负责文电、会务、纪要、人事管理、财务等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务信息、保密、档案、政策法规研究、后勤管理等工作。(二)创作理论部,负责群众文艺创作和理论的普及与提高,开展群众文化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活动,编辑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刊物;组织本市创作作品演、展览、比赛,并创作、选拔、推荐重点作品参加各类展演、赛事活动。(三)活动策划部,负责大、中型文艺活动方案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负责送戏下乡演出;承担贝馆承办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四)培训部,负责策划和开展公益文艺培训活动;策划和开展提高文化骨干业务素质的培训活动;策划和实施提高艺术技能的培训活动;参与馆办重大文艺活动。(五)信息技术服务部,负责市文化馆门户网站的维护管理和信息对外;负责本馆文字及图片的整理归档,提供电子文件技术服务;负责管理、维护及使用本馆图像、音像设备和其他设施;负责提供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电脑技术、音像制作等服务。(六)群众团队服务部,负责对本市群众文艺团队的统计、建设、指导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广泛联系群众,积极推动、引导我市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协助市政府各部门对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和条例的贯彻实施,参与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条例、措施、工作方案的制定;组织协调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进行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组织参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议工作,建设完善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协调指导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收集、挖掘整理、理论研究、传承保护。

以上七个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合并,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不仅要有培训、活动等传统管理部门,也必须设有迎合目前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的信息部和专门服务群众艺术团体的团队服务部等新部门。只有结构完整、责任分明的文化馆组织形式,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才能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更加科学、规范的推动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发展,最终开创群文事业的新天地。

三、探索形成新型运作模式

文化馆要转变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最重要的是从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分离出来,充分做到“政事分离”。政府要由微观参向宏观指导转变,最大限度激发文化馆作为独立法人的活力动力,让文化馆能够自主行使应有的权利、自觉提升服务水平、自发满足群众需求,独立处理事物、承担责任。要做到这点,必须探索形成新型的文化馆运作模式,创新现有的文化馆管理体制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这是未来文化馆转变运作模式的大方向,让社会群众广泛参与文化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文化馆发挥自主运营活力,真正服务群众的有力措施。

文化馆理事应当作为文化馆的重大决策机构和监督审查机构,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业务成果和工作计划。理事会应有10名以上理事组成,其中应有5名以上为群众代表,群众代表包括群众文艺团队骨干、基层工作人员、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代表等,另外有5名本地、外地文艺界专家,以及5名以内的政府代表和文化馆代表。理事会任期3-5年,每季度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会负责对前一季度成果进行评价,并对未来工作计划提出建议,文化馆的管理层应由理事会考察任命。

文化馆建立理事会制度还需要继续探索,很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逐渐解决,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明确方向,加大力度改革,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起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冰.谈当代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A].文化研究论坛[C].2011.

[2]郝新凤.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6(08).

[3]刘满衡.如何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08).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手机电视;3G;运营模式

1引言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广播网络(包括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卫星通信广播网络以及具备广播能力的移动通信网络),面向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数字内容广播(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内容广播)的新型移动多媒体业务。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将成为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相对应的,手机媒体则将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

2手机电视的个性特征

2.1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

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它弥补了社会人群的信息接收结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只要身处其中,人就需要信息。人们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但是有时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我们想要的信息没有及时看到或听到,这种时候手机电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

2.2交互性和娱乐性

手机电视的出现将会是电视的一个革命,单纯的广播式将会被互动式所取代,用户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收取和选择,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操作。

3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

3.1电信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该种运营模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在国际上,很多移动运营商早就认定手机电视将是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有可能在将来取代现在的语音服务或者短信服务。在这种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或者重新建设一个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为实现技术的地面广播网络,并可以利用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上行的用户管理,鉴权和计费。在这种运营方式下,广播电视部门不仅提供服务内容,而且还需要向移动运营商提供一定的频段供其建设地面广播网络。如果移动运营商仅仅是单纯的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下行的手机电视业务,则广播的频率资源需要使用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频率,或者采用IMT-2000扩展频段,或将来的IMT-Advanced的频率。如果移动运营商另外建设新的地面数字广播网络,除了需要蜂窝的频率外,还需要广电现有的UHF或者VHF频段建设地面的数字广播网络。

3.2广电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目前在我国各地的试验系统和计划商用的系统都是广电系统建设和组织的。广电系统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手机电视,既可以采用卫星实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地面广播实现方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广电系统在手机电视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既有VHF/UHF和广播卫星的频率,又有广播的服务内容,但由于目前广电网络只能够提供下行通道,这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开展会产生一些阻碍:(1)用户认证问题;(2)计费和收费问题;(3)无法提供节目定制和互动等用户个性化服务。

3.3合作运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提供上行服务,负责用户的鉴权、计费和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广电网络负责提供下行服务。合作之后广电运营商不必再考虑移动用户管理的问题,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即可获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手机电视业务,不仅能够提高已有网络的使用率,增加网络收益,同时,电视和用户的信息交互和互动还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通过合作解决了频率资源紧张和经营许可的问题,而且不必增加建设广播电视网络的大量投入,通过与广电运营商的网间结算可以获得相当的网络收益,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率,增加网络自身的收益。

3.4中国手机电视业务运营模式分析预测

手机电视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掌握在两个阵营的旗下:电信运营商掌握着终端和上传网络,而广电部门从本质上可以界定为SP(增值服务提供商)或CP(内容提供商),是内容和下行网络的主导者。双方都可以通过其他手段绕开对方的权力范围开展手机电视业务。比如广电部门可以使用MP4和车载电视作为接收终端,舍弃上行通道,只做广播和直播业务;而电信运营商则可以通过升级2G或3G网络,加大下行带宽,开展视频点播和互动业务。

随着三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在我国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中,广电和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合作,广电与移动运营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上、下行网络,这样推行手机电视业务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广电和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将成为手机电视业务长期发展的关键,广播电视技术和移动网络二者的融合将会是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广电业与电信业多年的竞争合作关系十分微妙,要实现真正的融合,还有待时日。不过在手机电视发展的初期,移动运营商也可单独运营。4手机电视面临的问题

4.1管制政策方面

各国管制的主要内容包含频率分配、许可证发放、行业运营管理等,而各国有着不同的限制政策。就目前来说,我国尚无全面的有关政策出台。

4.2恶劣的无线接收环境

无线接收环境带来了多径问题,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不同路径的发射信号的矢量叠加。

手机电视业务必须为以不同速率运动的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和可靠的视频传输,包括基本静止的室内用户,低速跑动的移动用户(小于30km/h)和处于高速运动的车辆中的用户(大于100km/h)。接收方相对于发送方的运动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此频移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它会导致相邻载波的干扰,影响载波之间的正交性。系统设计者希望解调器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它是衡量无线电信道时间选择性的尺度。

4.3手机电视使用终端

在手机系统设计中,功耗是设计者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移动电视业务的引入不能以过多地牺牲待机时间为代价,毕竟手机的首要功能是通话。以往的地面数字广播标准,比如DVB-T,虽然在高速运动下有不错的接收性能,但并没有为移动接收的功耗作特别的设计和优化;目前较省电的DVB-T前端也要消耗约300-500mW的功耗,这对手机的电池而言,还是不够经济。在移动电视业务给手机引入的功耗中,接收前端大约要占到80%的比例,因此,选择针对功耗专门设计的移动电视标准,设计低功耗的调谐器和解调器,是芯片设计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5结语

手机电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相互融合,以及业界为手机电视所做的诸多努力,手机电视的未来必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7篇

互联网电视产业链由内容提供、内容集成、内容分发、电视终端和用户组成,涉及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多个方面,各个环节需协力共同发展,才能推动互联网电视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1.电视终端

互联网电视的接入方式主要包括机顶盒+电视机和互联网电视一体机两种。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积极探路,推出各类盒子,争夺互联网电视入口;以TCL、海信为代表的传统电视制造商,在传统产业基础上,不断革新,大力研发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并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互联网电视的发展。互联网电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视“从上至下”的内容传播模式,成为家庭娱乐服务中心,从用户需求出发,导出服务内容。互联网电视终端的快速发展,对终端元器件要求也不断提高。互联网电视芯片不同于传统电视芯片,在计算能力和显示能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目前互联网电视专用高端芯片仍以高通、Marvell、MTK等国外品牌为主,但尚未获得统治地位。国产芯片海思、瑞芯等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主要用于电视盒子。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电视(包括机顶盒和一体机)采用的主要是Android操作系统或基于Android系统的深度开发,但由于Android系统是为移动设备开发的操作系统,对电视设备来说,在大屏上的视频播放和智能交互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国外多家厂商积极探索操作系统研发,但总体尚未成熟。国内也正积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2.内容分发

传统的有线运营商以收取用户收视维护费为主要盈利手段,当内容提供商和集成商通过运营商网络向用户提供互联网电视业务时,网络运营商也积极寻求在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已具备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业务的资格,凭借其在市场渠道建设、移动互联网业务、消费者互动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与多家牌照商、终端厂商开展合作,成为有线运营商的直接竞争对手。

3.内容提供和集成

为了保证我国互联网电视的健康发展,正式把接入互联网的电视终端纳入了监管范畴,从而对互联网电视产业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采取“集成业务+内容服务”的管理模式,分别颁发两类牌照,即“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与“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另外,海信、TCL等电视厂商,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公司都建立了自有电视内容平台,但由于政策限制,多选择与牌照方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视频服务。

二、互联网电视运营模式

“互联网思维”融入电视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的运作模式。互联网电视产业链上各利益主体跨界合作,抢占入口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在不同模式下,各利益主体的地位也不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从海外互联网电视发展情况来看,美国互联网电视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较为迅速。国外互联网电视产业呈现以内容为主导的发展态势。苹果TV机顶盒:自2007年首发AppleTV机顶盒以来,已历经三代产品,因此,其盈利模式不仅有硬件收入,更有平台分成。从国内来看,产业链多方开展合作,软硬件结合,带动互联网电视的发展,但各主体利益诉求不同,还需不断磨合。具有代表性的有: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乐视网与七大牌照方之一的中国网络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乐视互联网电视以低价的终端吸引用户,培养用户的内容使用习惯,成为未来盈利的重要手段。“电视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合作模式。随着软硬件一体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企业和电视终端厂商纷纷联手,旨在实现产业链共赢。“电视终端厂商+有线运营商”合作模式。借力运营商丰富的渠道和推广经验,运营互联网电视。采取硬件免费、服务收费的联合运营模式。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在互联网电视时代,用户对于信息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双向化”的选择,用户对于内容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国外内容主导型的模式已经逐步建立,内容和服务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国内受制于监管政策,牌照商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核心位置,各方在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过程中,都和牌照商紧密合作,国内的互联网电视发展模式尚未清晰。预计未来,能够建立丰富内容优势的电视厂商或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互联网电视发展建议

目前,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而我国在这三大互联网入口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但对于互联网电视来说,美国等国家互联网电视发展虽起步相对较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应重点把握好该机遇,从国家政策、产业链主体等多方面支持民族产业发展。

政策层面:积极完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鼓励和扶持内资企业研发相关核心技术,发展本土互联网电视芯片、互联网电视操作系统;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受制于我国特殊的监管政策,互联网电视牌照商在保证了内容安全性的同时,也影响了内容的丰富性,加大了互联网电视企业内容整合的难度和成本。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8篇

1.1学生会设置的体育部体育部就是高校、学院等成立的组织

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得以丰富。这些组织的性质为非营利性,其主要的工作是开展体育活动,学生会负责承办或辅助其展开体育活动。且组织职能划分明确,也有明确的责任,组织结构也较为明确。

1.2大学生设置的体育协会

大学生设置的体育协会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体育协会需要在高校中注册登记,其构建方式为招收学员,以此进行体育活动,其运营模式介绍如下:

1.2.1服务收费运营模式

这种类型的体育协会是大学生创建的,而这种组织却有运营成本,这种运营方式很特别,与其他两种协会模式不同,这个协会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报名的成员,这与学生会设置的体育部不同;另一方面,与营利性体育协会不同,企业构建的体育协会主要目的是营利,而大学生构建体育协会并不是想营利,而是为了协会长远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成员,就会适当地收取一些费用,但是这种运营费是极小的。

1.2.2管理趋于市场化学生构建的体育协会

在学校中,当然也会在学校的管理之中,以此,必然要与市场相脱离。因此,现阶段,很多这类的体育协会的管理趋于市场化,开始与学校管理相脱离,逐渐与学校管理相脱离,整顿组织内部,与学校明确责任,促进结构合理化。

1.3以营利为目的建立的企业体育协会

企业体育协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运营商业化是其重要的特点。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尊重市场规律,企业会与高校形成联合开展企业体育协会,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而这种模式的开展需要高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区,而顺利开展需要通过大力地宣传,将会员吸引到协会中,而参加协会的会员会交一定的费用或是年费,企业会除去成本获得最终利益,而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此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2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开展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很多的优势,因此,其具有可行性,下面将优势简要分析:

2.1有利于高校顺利开展

体育教学学生会下设的体育协会是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补充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增强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体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体育协会多种运营模式的开展

使得学生不但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增强其心理素质,特别是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等等。另外,参加体育协会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特别要说明的是由学生开展的体育协会,可以锻炼学生组织及管理的能力,而且也会使其沟通能力及思维能力增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3体育协会的运营模式对高校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开展可以为高校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尤其是商业化及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创新了学校的管理体系,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得以丰富,学校的投资大大地减少了;其次,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高校社团文化的发展。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各种精神风貌都是社团文化建设中值得吸取的;最后,有利于提升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体育教师会帮助体育协会开展活动,体现了体育教师的素质,同时体育教师在指导协会工作时,也可以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体育协会的运营模式下,体育教师可以针对活动的开展,探索出各种体育教学新的路径,研究各种体育活动及开展方式的可行性。虽然以上阐述了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可行性,证明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不得不思考这种模式是否是完美的,通过深入的思考,我们不得不看到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体育协会的主体,但是在协会中决策权缺乏;缺乏体育设施,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必须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完善,比如注重大学生主体建设,设立大学生委员会,加强其决策权。同时提升协会的品牌化,提升指明度等,以实现大学生协会运营模式的最佳效果。

3结语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9篇

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B2C模式发展非常迅速,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已成为潮流。基于电子商务而推出的商品交易系统方案、金融电子化方案和信息安全等,已形成了多种新的产业,给信息技术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并逐渐成为国际信息技术市场竞争的焦点。

二、国内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却不容乐观,B2C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克服种种障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步入攻坚阶段,传统的计划手段正在消隐,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企业在进入市场的同时,也必须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所需的网络设施、安全保障手段比起其他国家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电子商务涉及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金融结算、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的强有力的机构进行组织和协调。中国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远比一些发达国家多。中国是电子商务潜在的最大的市场,而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与发达国家相比又面临这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在我国更好的发展电子商务呢?

三、中国特色与电子商务的B2C运营模式

上个世纪,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社会制度需要打造中国特色,那么对于电子商务何尝不需要打造中国特色呢?

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企业经营状况不一样、各个阶层收入差异十分明显以及不同消费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消费偏好等很不相同。这就需要根据我国国情探索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研发经济实用的电子商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现有条件下逐步推动电子商务。另一方面,要着眼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以战略思维研究电子商务创新体系,大胆实践。

四、建立中国特色的B2C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

1.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要结合中国本身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来制定战略。目前,政府其实已经开始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前期准备工作了,电子身份证已经在某些大城市纳入了建设规划并在个别城市已经开始启动。电子身份证既有社会管理功能,当然也对电子商务有积极作用,这件事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就如同二十年前的身份证对改革开放起了积极作用一样,电子身份证对网络经济的促进也将是划时代的。所以,现在我们看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是五年以前的概念了,如果你的企业需要网络,你的产品可以电子交易,那么现在起步是一个好时机。电子商务这件事是这样:现在做可能失败,但是不做将来一定后悔。

2.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整个社会的信用制度还不健全,政府在最近提出诚信为本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顾客不相信网站,网站也不敢相信顾客,所以资金流到底在网上还是网下就是一个问题。现在有一些网站已经把资金流放在网外,但这一做法的确也有被恶意网人耍弄的可能。但总的来说,信息流在网上,物流在网下,资金流大部分在网下是由中国特色所决定。资金流只能等电子身份证电子金融等等系统的充分建立后才有可能大部分移到网上来。由于货到付款,就决定网站的运营要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所以划定服务的地理范围也是中国电子商务中B2C的一个特点。

3.我国加入WTO,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电子商务起步时间差不多,但是支撑环境和保障体系差别很大,如美国拥有良好的物流体系、支付体系合和信用体系等,而我国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要跟踪国外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与借鉴发达国家好的做法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汲取它们的经验教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

4.电子商务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系统工程,上到国家,下到地方,都要有合理的发展规划。考虑到我国电子商务尚处于初期阶段,推动电子商务还存在诸多困难,“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在具体推进工作上应分步实施。

5.大力发展中立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公安、工商等部门要严厉打击网络欺诈行为,积极推行网上企业信用查询。对于推行信用卡的各类银行,要加强个人消费信用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中立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征信服务。

6.大力发展电子支付。与传统购物一样,网上购物也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我国,人们还习惯于现金支付、银行汇兑、邮局汇款等传统支付方式,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电子支付手段。为了提高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支付效率,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发展各类电子支付和结算工具,大力推进网上银行业务。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在线支付。

五、中国特色的B2C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展望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走出“网络经济泡沫”的阴影,广大电子商务企业及时吸取了经验教训,工作越来越务实。不少传统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开展电子商务,以后就无商可务”。我国政府对电子商务也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为了使我国的B2C电子商务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改变传统的商务观念,制定一套及先进又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策略,加快我国B2C电子商务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的B2C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红红火火,各大企业间激烈竞争,但综观其发展现状,B2C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主要问题还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有很多不适合国情之处,导致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滞后,本文就目前B2C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国特色B2C电子商务

[1]齐爱民,徐亮.电子商务法原理与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数字化背景下我国电视节目在制作上与新技术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节目制作手段也开始逐渐进行着改革。开始运用网络技术、新兴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得我国的电视节目在制作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数字化背景下电视节目制作开始广泛地融入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的融合可以促进电视节目制作模式的改革。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电视节目内容的扩充和样式的不断拓展,使节目的收视率有大幅度的提升。其次,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电视节目在制作、传播的过程中降低成本,节目素材也可以资源共享,有利于完善制作流程,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也可以促进电视节目播出的便捷化。最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电视节目进行数字传输,大幅度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二、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运营模式

(一)电视节目产前运营模式

首先,在电视节目的资源选取和节目形态的呈现上,近年来,很多电视台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版权模式,再融入本土化的内容之后,收视成果都很显著。例如,《顶级厨师》《中国好声音》以及《百变大咖秀》等节目,都是通过海外节目改版的。所以,电视节目在形态和模式上必须不断地更新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资源是电视节目运营的最基本要素。信息资源作为最具话语权的元素,谁先拥有了这个资源,谁就有了第一话语权。掌握独家报道的资源和特权,新闻报道更加迅速、快捷、真实,对于电视运营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节目资源,资源已经成为各个媒体在营销过程中取胜的关键所在。

其次,制作和播出分离的运营模式。制作播出分离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分工明确的需求,主要是将节目内容生产交由其他实体来完成制作,电视台再通过购买节目播出的方法,取得双方的共赢。吸引其他实体的投入有利于凝聚社会中更多的力量来为电视产业的发展服务,可以促进我国的电视产业朝着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三方面集约化的路线发展。现阶段,制作和播出分离的运营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运行初期,很多栏目在表面上实现了制播分离,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制播分离应有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电视产业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制播分离是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制作人必须充分挖掘这种运营模式的能量,使电视节目有所突破。

《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播出是一次真正的制播分离。制播双方约定,如果制作播出后的盈利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负责节目制作的公司就需要赔偿浙江卫视;如果制作播出后,收视率可以达到既定目标,负责节目制作的公司就可以共享超过既定目标的那部分利润,且上不封顶。这种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投入、共享利益的方式有利于激励节目制作公司更加精细地投入节目制作,避免了传统方法下节目制作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而出现的节目粗制滥造问题,也可以减少电视台购买节目的顾虑。这种运营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的共赢,也有利于更多优质电视节目的产出。

(二)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互动模式的整合

首先,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整合新媒体。新媒体的大环境下,随着社交网络以及手机上网的普及,电视媒体也有了全新的营销平台。通过微博、QQ等社交网络,人们可以汇集几亿的用户资源,互动模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主要因素。运用网络互动的方式来对电视节目进行营销,是传统营销宣传基础上的全新营销模式,可以随时进行消息的传递,消除了传统模式下只能在固定时间段进行宣传的弊端。借助手机和电脑吸引住受众的视线,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必须学会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整合,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比如,可以通过开通节目网站的方式,对节目的预告片或者节目主题进行宣传互动,也可以开通粉丝交流话题或者建立节目微博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节目制作中来。

其次,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注重现场的互动。网络互动是电视节目在营销过程中的一种最为方便的手段,但现场的互动可以和网络互动一起提高受众参与节目的热情。通过与观众进行交流,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融洽节目制作现场的氛围,充分实现现场内外的双向互动模式。这种具有真实性、可以实现大众参与的节目,必将取得很高的收视率,有利于电视节目创造经营收益,同时也可以提高知名度。

(三)电视节目制作后的营销模式

后期运营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电视节目创造出更多的收益。在数字化大环境下,除了一些传统媒体的宣传造势之外,还应当注重利用全新的营销模式。

首先,利用制作和播出分离后的广告的分红来进行运作。在节目制作之前主要以广告的售卖为主,节目受到大众的喜爱之后,就可以通过品牌售卖的方式来与制作公司分享广告的收益,实现节目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可以采取签订协议的方式,如果节目收视率超过既定目标,就可以由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共享广告分成;如果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就要由节目制作公司来赔偿广告商的损失,借以提高节目的制作质量,促进节目制作公司打造更好的节目。

其次,通过新媒体途径进行营销。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和手机用户的增加,电视和手机以及网络三方面的融合可以实现电视节目的网络营销、移动营销以及二维码营销,为节目的后期营销找到全新的渠道。

最后,节目播出后的产业链营销。品牌栏目可以实现第三次售卖,改变了单一仅仅依靠广告来进行盈利的尴尬局面,使盈利渠道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开发节目的市场价值。在《中国好声音》节目播出结束之后,除了对节目衍生品和歌曲的售卖之外,还可以进行演唱会、发片、签约等活动,形成产业链营销。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轻资产 文献综述 运营模式

轻资产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耐克公司首创,在以“轻资产,重研发”的模式下,耐克公司通过将其服装加工环节外包给代工厂,主管产品研发设计、营销以及销售管理方面的工作,获得了规模的迅速扩张。从此,轻资产模式开始在各行各业迅速推广开来,不仅仅在以耐克为代表的体育用品行业,在制造业中的汽车、家电、服装、乳制品以及电脑,互联网行业、高科技行业、电信通信行业、医药行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都开始呈现出逐渐推广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将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为我国企业后期采用此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基本理论研究

在基本理论方面,关于轻资产模式的研究又就可以分为以下大类,分别是:轻资产的概念、轻资产运营的定义特征、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定义、特征、分类、优缺点。

(一)轻资产概念及定义研究

学术界关于此方面的论述比较多,然而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吕民乐(2004)认为轻资产运营模式,就是指以轻资产来撬动重资产的经营方式,轻资产包括企业的发展经验、规范的管理流程、治理制度、品牌、与各方面的关系资源、人力资源、客户关系以及企业文化等,核心就是品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杨现锋等(2007)的认同。吕民乐(2004)归结了轻资产的主要特征:占用资金少,适应性强,使用比较灵活,资产回报率比较高。徐春游(2005)将轻资产归结为智力资本,并从企业轻资产的知识构成的角度对智力资本进行分类。同样地,吕爽(2010)认为智力资本以知识及其管理为核心构成了企业的轻资产。

(二)轻资产运营模式相关研究

关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定义,学术界尚无定论。白仁春(2004)提出观点: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理解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杠杆利用他人资源,以最低的投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徐春游(2005)认为轻资产运营是一种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人力资源是其纽带,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吕爽(2010)的认同。

关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特征,杨现锋等(2007)提出轻资产运营模式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使用杠杆原理充分利用外界资源,以减少自身投入,集中自身资源到产业链最高的部分。吕爽(2010)指出轻资产运营的特点在于资产规模小、资产质量轻、资产形态软、资产投入小、资产价值静态或分散时倾向于小而动态的或整合时倾向于大。

关于轻资产运营方式的分类,吕民乐(2004)认为主要通过两种:一是将重资产业务外包或转让出去;二是收购其他企业,本企业负责输出管理。

关于轻资产模式的优缺点的论述,杨现锋等(2007)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轻资产模式可以降低成本、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核心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并且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关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风险识别的研究,乔政(2008)以衬衫企业PPG 为例,剖析了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供应链外包的风险、营运资金波动及需求的风险、营销与市场风险。

二、轻资产运营模式在国内应用的研究

关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实际应用研究,国内学者大多仅仅围绕轻资产运营模式作单案例研究。

吕爽(2010)以李宁为例,对李宁公司的轻资产模式进行了分析,分析其利与弊,指出采用供应链全部外包存在一定的风险,上下游供应商市场以及现金流量的不确定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李玉新等(2011)对苹果公司采用轻资产模式的一些策略与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洁揭露其轻资产模式的内在逻辑。同样地,关于苹果公司轻资产模式的研究,戴天婧等(2012)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从财务战略驱动的角度,分析苹果公司持续轻资产模式运营的基本要点,对轻资产战略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丰富的概括。

张莉(2012)主要对轻资产模式分类中提到的重资产业务外包或转让出去类型的企业进行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提出轻资产模式下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比一般性企业更具风险,并据此推出一系列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徐光伟等(2013)从轻资产企业融资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运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科技公司的融资需求和融资困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A公司为例进行说明,最后为轻资产企业提供了政府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创新两条融资渠道,其中金融服务创新又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融资业务、私募债券融资、夹层融资工具以及创业风险投资。

三、文献述评

纵观我国目前学术界关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关于轻资产模式的理论研究大多围绕其概念、特征、优缺点等,而且在此方面虽然各方学者小有差异,但基本上已经形成一致的意见。此外,在基本理论层面所做创新逐年并未有较大进展,关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纯理论性研究逐年也呈现减少趋势。在实际应用的案例研究层面,相关文献较多,并且大多围绕单个公司进行案例研究,对轻资产模式在企业中运营的基本特征以及具体的模式进行分析,具有一定个体明晰性。然而,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案例研究层面,缺乏行业性以及实证层次的研究,这也是未来可以弥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戴天婧,张茹,汤谷良.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美国苹果公司轻资产模式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

[2]徐光伟,王卫星.轻资产运营模式的融资困境与机制创新研究――一个科技型企业的案例分析[J].当代财经,2013,10.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盈利机制;激励相容

作者简介:李大凯(1984―),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经济与品牌经济研究;孙日瑶(1963―),男,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品牌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滕丽美(1982一),女,山东滨州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2-0120―05

收稿日期:2011―06―17

一、前言及文献综述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integration",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mode in the three teaching methods and use, and combine the teaching of "Basic Marketing Course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the use of the method.

Keywords: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

在此理论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体化教学”其核心是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施“做中学、做中教” 。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中边教、边做、边学,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甚至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尤其是理工科类的实训场所的一体化。因此,“一体化”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必须使理论与实践互相渗透补充,紧密联系。

在前文已经提到“教学模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那么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模式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角度切入。运用得比较多的是以下几种:

一、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营销专业为实现“一体化”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教师通过创设与现实商业活动中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中把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练习、巩固与运用。如在学习《推销实务》电话推销此节内容时,可以模拟练习,学生扮演推销员,教师扮演某企业采购经理,并由学生讨论后对该“推销员”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点评。将此法运用得淋漓尽致的是《营销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该课程以沙盘和用友通软件为载体,模拟企业经营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运营一个企业,体验企业经营的规则与挑战,承担企业经营的风险与责任。仿真性的教学内容,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极具挑战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自己课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及他人的经验方案,延伸学习,自主学习。教师既可以组队与学生竞赛,也可以只以顾问的身份进行疑难问题的咨询解疑。

二、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也可以称之为任务驱动法,即在课程的最初便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自学,或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完成既定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如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完成小项目创业策划书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通过市场调研结合团队优势资源自主决定创业项目,并完成完整的策划书,注重项目的可行性。最后以小组汇报提案形式展示,其他学生可以就策划书的任何一点进行提问,评价打分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三、运用多媒体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电视等直观的影像资料进行授课,这是当前教学改革所提倡的电化教学法。电化教学可以把讲课、演示和训练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边听、边看、边想、边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对教育产生一种崭新的认识,从而对学习萌发出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需要,自己制作适合教学内容的课件;或者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音像资料。如在《会展营销实务》课程中播放上海世界博览会相关的影象资料,如历届世界博览会的介绍,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片等。

除以上几种方法,教师还可采用探究学习法、参观法、演示法等来进行“一体化”教学。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下为本人在《市场营销基础》课程对“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情况。

一、 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市场营销基础》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学科,其他专业课基本上是本课程的具体化和扩展,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10营销班学生,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自控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弱,不喜欢填鸭式的学习方法,比较容易接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整体向学,学习气氛较好。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唤起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法、问题探索项目驱动法、模拟实践、团体协作。

具体操作方案:

(1)10营销上课人数共42人(另有2人参与竞赛训练),按座位将其分为8个小组,此分组方法借用座位紧凑有利于小组讨论,没有让学生自由形成小组的另一方面原因是训练学生与或许不是自愿形成小组的组员间的合作(在现实工作中存在这种可能)。

(2)每个小组内成员根据各自兴趣能力担任公司总经理、销售部经理、生产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部经理、开发部经理,组建一个模拟公司。使每一位同学明确各自的职责,并撰写本部门工作计划。然后由总经理组织讨论,意见一致后确定模拟公司所要生产的产品类型。

(3)根据产品类型,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做此产品较成功的企业,并在每一章所学内容后收集该企业相关信息,并做分析讨论。例如,第一章概述中涉及营销观念,那么就请小组成员分析他们所模拟的公司是采用何种营销观念?此观念是否与经营环境相符合?是否有更适合的观念?因本书每章涉及营销内容的每一部分,所以模拟公司的运行可以贯穿整学期。之所以要找现实的企业,是使得小组的分析有据可依,也更据真实性。

(4)公司成员的角色可以不断调整,可以轮岗,也可以由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调整。

四、评价方式:(结合学分制,本课程共4学分)

1

说明:

1、 小组成员得分情况相互绑定,比如小组内有一位同学迟到,那么将影响整组所有成员成绩,当然如果小组内有同学回答问题积极且正确,那么整体加分,但是每位同学在本学期内都必须有回答过问题,不能总是只有一位代表。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督促,培养团队合作。

2、 各个得分项分到各组负责。具体如下:

操作方法:

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专门负责,印制表格填写。

课程按以上方案实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更乐于思考探讨,团队合作能力也有所提高。过程性评价改变学生只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而是时时学习时时实践。

总之,我们每一位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才能成为“双师型”人才,才能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到实处,才能使“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2].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人,2007.6.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物流网络;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0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党中央推行一系列惠农牧政策,促进农牧各项事业得到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的稳定局面。内蒙古供销社承担着农牧区商品流通的使命,主要经营农资、农副产品、快速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其中农资(指化肥、农药、种子、农膜、农机设备及其辅助材料)是其最主要的经营产品。在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营运中,物流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物联网迅速发展与成熟的背景下,物流网络的功能和优势不断增强,势必对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营运业务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物流网络的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

在供销社的研究中,学者主要集中在组织结构和配送模式研究方面;而对于物流网路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网络理论、物流网络规划设计和信息化对物流网络的影响方面。本文更侧重于物流网络理论方面的研究:徐杰、鞠颂东(2005)通过对物流网络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构成;鞠颂东等(2007)指出物流网络的理论对资源整合与共享具有指导意义,而物流网络中的三个子网(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共同运作可以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鞠颂东等(2009)总结了前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物流网络下的3个子网络的阶段研究成果;但是从物流网络角度研究农资运营模式的较少,本文以内蒙古供销社为研究对象,基于物流网络对农资运营模式进行研究。

1内蒙古供销社现行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内蒙古农牧区分散、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与运营模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并直接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

内蒙古供销社现行的运营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配送方式以单向配送为主,导致配送成本高――农资产品从供应商到配送中心再到乡级农资专业合作社和村级农资服务中心,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缺陷,只解决了农户的“买难”问题却没有考虑到“卖难”问题,同时由于到基层组织的运输距离长,农户相对分散以及农资产品种类多、数量少导致单向配送成本高;二是盈利空间有限――由于较高的配送成本与经营成本,导致基层供销盈利只能是局部环节,盈利有限,基层合作组织低价买进,然后高价卖出,将较高的经营与配送成本“转嫁”给农户。

2内蒙古供销社物流网络的优势

物流组织网络方面:供销社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为了农业生产生活而成立的,其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农牧民,其覆盖范围是全国。其物流组织的深度与广度都有较大规模。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调控能力变得更为快捷,受中级组织层级的影响变小,管理形式呈现扁平化管理模式。物流组织网络形成下级负责具体物流业务运作,上级统一协调并管理资源的格局。全区供销社总数中的8318%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的构成类型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2474%。总体而言,具有较完善的组织网络。

物流信息网络方面:专业的信息化平台和综合计算机网络为内蒙古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信息保障,同时各基层组织还不断探索,加快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欲通过信息共享来扩展销售渠道解决传统产品收益、流通难的问题。对于内蒙古供销社本身来说,物流网络优势能够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方面:物流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由物流设施、物流设备构成,内蒙古供销社遍布13个盟市(包括满洲里),基层供销合作经济组织8368个。内蒙古供销社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拥有较为雄厚的物流网络,覆盖面广。在物流节点方面,内蒙古地区供销社的覆盖面积已经超过40%,在全国农牧区范围内具有覆盖率高的网络优势。在物流设备方面,由区直属企业自行安排。

3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的构建

依托内蒙古供销社物流网络优势以及内蒙古供销社运营模式现状,对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进行设计,通过对物流组织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资源整合,达到提高内蒙古农资营运效率的目的。而“一网多流,双向盈利,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型运营模式解决了原有农资运营模式存在的弊端,充分利用内蒙古供销社内部的组织网络、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网络优势。

内蒙古供销社的农资运营模式中的主体分别是农资生产企业、自身以及农户,内蒙古供销社在进行运营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农资产品流入农户手中,二是农户手中的农产品“进城”。农资产品流通是通过基层专业合作社收集农户的农资需求信息,并将信息反馈到信息管理中心或是网上电子商务平台,然后由内蒙古供销社向农资生产企业下达订单,最后将农资产品通过配送中心,分别经乡级专业合作社、村级服务中心,最终到达农户手中。农产品流通是将农村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加工生产企业和城市超市在网上订购农产品,订购需求信息到达基层组织,针对需求对农产品进行收购,最终统一配送到加工生产企业和城市超市。在这个过程中,物流组织网络通过信息流引导和控制盟市级与乡村级的基层组织,削减中间管理,实现扁平化管理;同时,新型运营模式将信息化引入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营运中,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生产企业、农户可以直接订购自己需要的产品,有效地解决农户“卖难”问题。在实际配送中双向配送减少配送成本。在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方面:通过合理规划配送路线,根据运输货物量及订单要求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工具。具体运营流程如下图所示。

新型农资运营模式

4结论

基于物流网络的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改进了传统模式的缺陷,解决了农户“卖难”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了供销社内部的物流网络优势,为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营运提供保障,实现农资生产企业、供应商、城市超市、农户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杰,鞠颂东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2-26

[2]鞠颂东,徐杰物流网络理论及其研究意义和方法[J].中国流通经济,2007(8):10-13

[3]鞠颂东,徐杰,卞文良,等物流网络理论的提出与探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16-20

[4]李弘农资邮政物流网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第15篇

电信改革之后,我国电信市场上出现了数家运营商相互竞争的格局.在竞争格局下,电信运营商面向消费者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接入费水平决定着每个运营商的利润.在我国,电信产业是一个受政府管制的行业,从理论上讲,零售价格和接入费的制定权在信息产业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各个运营商能很容易地通过隐蔽手段改变零售价格,却很难改变运营商之间的接入费水平.所以,现阶段接入费水平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2004年是信息产业部指定的互联互通年,信息产业部采取了许多措施强力推行互联互通,一方面通过立法,加大惩罚力度,强制互联;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制定出合理的接入费水平,在经济层面上解决互联互通的本质问题.信息产业部提出的制定接入费的原则是基于成本,并且组织了专家学者设计合理的成本测定方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信息产业部基于成本的接入费水平这个原则是本文讨论的中心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价格竞争的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本文的数学模型中,假设市场上有两个运营商,这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相符的,因为,在我国特定基础电信业务方面,许多业务只有两家主要的运营商,例如移动通信业务方面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固定电话业务方面有中国电信和网通.在数学模型中,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将两家运营商的初始状态和市场竞争之后的状态进行对比来得出结论.

1 模型结构

假设有两个获得市场准入的电信运营商,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及地域限制上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在消费者偏好、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服务价格上两个运营商之间有区别.本文基于豪泰林(Hotelling)价格竞争模型[1]作如下定义:a.区间[0,1]表示整个市场,具有偏好的消费者均匀地分布在该区间内,分布密度为1.b.运营商1和运营商2处于这个市场的不同位置.本模型只考虑网络规模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若运营商1的市场占有率为a,运营商2的市场占有率为b,显然a+b=1.根据网络产业的报酬边际递增特性,假设运营商1在市场中位于市场的左侧,位置为x=ka2,运营商2在市场的右侧,位置为x=1-kb2.k是固定系数,表示市场占有率对运营商的市场位置的影响程度,取值在区间[0,1]之间.c.每个运营商提供单位服务的成本为c,消费者购买时要支付偏好成本,并且偏好成本与消费者离运营商的距离成正比,单位距离的成本为t.这样偏好位置在x的消费者如果在运营商1处购买服务的话,要花费t|x-ka2|的偏好成本,如果在运营商2处购买,要花费t|x+kb2-1|的偏好成本.d.消费者都是理性的,即消费者都选择支付比较少的服务进行消费.假设运营商1的单位服务价格为P1,运营商2的单位服务价格为P2,则处于位置x的消费者对运营商1的单位服务支付为P1+t|x-ka2|,对运营商2的单位服务支付为P2+t|x+kb2-1|.如果P1+t|x-ka2|<P2+t|x+kb2-1|,消费者将选择加入运营商1的网络,并且消费运营商1的服务;反之,选择消费运营商2的服务.e.不考虑消费者的收入差别,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都相同,并且网络中任何两个消费者之间的通话概率都相同,即平衡的网络通话模式.运营商1和运营商2分割市场,运营商1占有市场的左侧部分,运营商2占有市场的右侧部分,这两部分的分割点x的计算式为

P1+ t(x- ka2) = P2+ t(1- kb2- x)

根据假设,在P1=P2时,x=a又应该处于运营商1和运营商2的中点,如此建立方程

解这个方程得k=1.所以,在确定新的价格P1和P2之后,运营商1和运营商2市场分割点(价格竞争之后的市场占有率)的计算式为P1+ t(x- a2) = P2+ t(1- b2- x) (1)解得

式(1)表明,随着价格的变化,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从上面的模型假设可以看出,运营商1的市场占有率越大,它在[0,1]就越靠近x=1端,就越能吸引位置处于集合右端的消费者;运营商2的市场占有率越大,它在[0,1]就越靠近x=0端,就越能吸引位置处于集合左端的消费者.

2 运营商利润的计算方法

假设电信网络中一个消费者呼叫另一个消费者的发生概率相同,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也相同,均为q.为方便计算,假设q与服务的价格成线性关系,q=α-βP,其中,α、β为常量,P为电信服务的价格.根据假设,运营商1和运营商2的需求函数[2]分别为

D1(P1,P2) = N1(Nt-1)(α-βP1)≈N1Nt(α-βP1)

D2(P1,P2) = N2(Nt-1)(α-βP2)≈N2Nt(α-βP2)

式中 Nt——总的用户数 N1,N2——运营商1、2的用户数Nt= N1+N2, a = N1/Nt, b = N2/Nt

上面的公式没有考虑价格水平对运营商市场份额的影响.在实际情况下,价格竞争后,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将会此消彼涨.通过式(1)计算价格竞争之后运营商1和运营商2的用户数

所以,价格竞争之后,运营商1和运营商2的需求函数分别变为

本文将所有运营商的成本分为3部分:在呼叫的始发端的边际成本cc,在终接端的边际成本为cr,以及接入资费f,f1表示运营商1对其他运营商收取的单位接入资费,f2表示运营商2对其他运营商收取的单位接入资费.假设运营商1的成本分别为cc、cr和f1,运营商2的成本分别为cc、cr和f2.因此,一个同网呼叫即同一个运营商的用户之间相互呼叫的总边际成本是c = cc+ cr

运营商1的用户呼叫运营商2的用户时,运营商1的总边际成本是c1= cc+f2

运营商2的用户呼叫运营商1的用户时,运营商2的总边际成本是c2= cc+f1

网络呼叫的平均边际成本是内生的,在平衡的呼叫结构假设条件下,运营商1的平均边际成本是c—1= cc+ acr+ bf2

运营商2的平均边际成本是c—2= cc+ bcr+ af1

为简化公式,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为单位量,α-βP=1.再假设cc=cr=c,则运营商1和运营商2的在初始阶段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经过价格竞争之后的利润函数为

3 价格竞争时的运营商对策

运营商1和运营商2都是理性的,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市场竞争中,运营商根据市场状况决定自己的决策,这里的市场状况包括竞争对手运营商的信息,如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市场份额等.可以把两个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过程视为博弈过程,每个运营商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现分析两个运营商如此博弈的结果.假设运营商1和运营商2自由制定价格.运营商制定价格的标准应该是让价格竞争之后,自己获得的利润最大化.本文根据式(5)和式(6)求得价格竞争之后利润取得最大值时的一阶条件

式(7)表示一次价格竞争的结果,这次价格竞争结束时的状况也是下一次价格竞争开始时的状况.由于价格水平能够影响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在一次价格竞争开始时,运营商1和运营商2所拥有的用户数目将发生改变,计算式为

式中,P1和P2是价格竞争之前,运营商1和运营商2所决定的价格水平.

4 合理的接入费水平(基于成本的接入费)[3]

从式(7)中可以看出,接入费f越小,运营商们竞争后决定的价格就越低,就越符合消费者的利益.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希望制定的接入费越低越好.但作为电信产业的管制机构,信息产业部一方面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还要保护电信运营商的利益,以利于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否则,运营商之间价格竞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要保护运营商的利益,首先就要保证运营商收回成本.根据上文的假设,运营商接收一次呼叫的单位成本是cr=c,所以,假设f≥c.这里取f=c代入式(7),则有

P*1的内容包括两部分,(2N+2N2)t/3N是由于消费者对运营商1服务的偏好而支付的偏好成本;2c正好是运营商的服务成本,包括呼叫成本c和接收成本c.如果运营商1和运营商2的服务是没有差别的,即t=0,这时服务价格就等于服务的成本.从微观经济学理论看来,当价格等于成本时,正好是社会效益最大化之时.这也说明了基于成本的接入费水平是一个合理的接入费水平.基于成本的接入费水平,并不意味着接入费一定要等于成本,或者略大于成本,即一定要满足f≥c这一条件.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从式(7)出发导出

如果假设运营商1是垄断者,其网络规模较大,运营商2是竞争者,网络规模较小,则N1-N2>0,如果f≥c,那么

又因为市场竞争后两个运营商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为

得到的结论是:如果制定f≥c,在市场竞争情况下,垄断者的市场占有率将继续扩大,继续加强垄断地位;竞争者的市场规模将缩小,处于不利地位.这和进行电信改革的初衷正好相反.

本文建立的是两个电信运营商价格竞争的数学.对于更多的电信运营商的价格竞争情况,也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只是模型的复杂程度将会大大增加.价格模型的分析结果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对基于成本的原则需要适当地把握,一方面要让接入费水平基于成本,这样才能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能保护运营商的利益,才能促进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能够强求接入费水平一定要等于或者略大于接入成本,这是由目前的市场结构决定的.以移动通信业务为例,中国移动的市场占有率远远大于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政府部门需要对处于市场劣势地位的运营商给予扶持.从本文模型的讨论结果来看,我国目前阶段的接入费水平应该低于接入成本,这样才有利于竞争者的发展壮大,有利于产业竞争格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宋承先.西方经济学.第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