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多媒体教学正逐渐进入高校课堂,高校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也逐渐从不熟悉到逐步深入。多媒体技术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能交互处理、存贮、传递文字、图形、影视、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一种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教学在文学理论课程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进,并促进多方面的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促进文学理论与文学作品的结合

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创作的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文学作品的检验。文学理论既是对文学活动现象的一般本质规律的理论概况,又肩负着指导读者阅读、欣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责任。因此,“学好文学理论,不仅需要掌握它本身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及方法,而且还要尽可能地熟悉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多媒体教学利用其丰富的图文资料和作品内容,使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得到很好的结合,既体现了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品质特征,又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讲到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中的“小说”这一知识点,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现许多的文学作品,甚至节选其中的一些章节来举例、说明问题,阐释理论观点。

(二)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突出的方向是教学授课时数的减少而教学目标不变,文学理论课程一学年64个课时,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受制于主观和客观原因,能够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不多,能讲的知识量也有限。有些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里甚至没有粉笔字写的黑板,只有白板笔写的白板,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采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信息量增多,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观点和材料都可以展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多媒体创建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扩大知识面,又有利于学生选择重点的知识点和内容来学习,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选择、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了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的效率。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配角的传授式教学,教师通常满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则被动地听讲和记录,这样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文学理论课程偏重于文学理论知识,情况更是典型和突出。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和变换PPT课件的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比如笔者在上“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这一节内容时,列举了一些古典诗词,如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无题诗、王维的禅宗诗等,来阐释文学话语意义的丰富性。通过多媒体的文本和图片展示,避免了不少板书的麻烦,将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和阐释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形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生普遍感觉到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为了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能进行知识性的灌输,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学生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文学理论课程过于抽象,常常是教师讲得很多而学生理解的少。究其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导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而运用多媒体上课,则能使学生对文学理论课程产生期待,满足了青年学生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声音和影像资料,打破了教材单一文字和文本之间的界限,让那些呆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魅力无限,使不同体裁的教学内容相互贯通,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对文学理论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教师根据文学理论课程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适当引入课堂教学,既发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又增强了学生对学好文学理论课程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上“文学作品的理想形态”这一章,不管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还是文学的高级审美形态“典型”、“意境”、“意象”等内容,我们都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之相对应的生动画面和视频实例,利用电子文档、PPT、投影仪、录像机、互联网等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当教师要举例分析一首诗歌的意境时,可以直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讲解文学作品的语音、形象、意蕴三个文本层次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教师可以使用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的变化的动态过程,再加上适当讲解、引申,就可以把枯燥的文学概念、艺术特征、艺术体现等讲得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这种多媒体的课堂形式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理论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二、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在给文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自身难以避免的矛盾,毕竟先进的技术只能起到辅的作用,不能代替教学者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文学理论课程课堂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学理论的抽象性形成难点

多媒体教学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运用到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它又具有把概念、原理、命题等图解化、表浅化的倾向,从而削弱和淡化了理论特色和品质,不能揭示理论的深刻内涵和外延意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话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多媒体通过图、音、像将文学直观化,却无法呈现出文学由言、象、意所组合而构成的能指与所指、言不尽意的关系,甚至导致学生重图轻文,以直观感受代替对深层意蕴和文学精神的深层把握。因此,如何更准确、更合适地运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如何从理论到图像再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是文学理论多媒体教学应解决的难点和问题。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必须处理好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学理论的抽象性之间的关系,并搭建起桥梁以便顺利展开教学。

(二)多媒体的简单化构成难以表现文学理论的系统性

多媒体将理论体系、知识结构、框架模式做图表化的处理,具有整体直观、方便把握的优势,但是这种方式也容易造成图表的简单化倾向,割裂了理论知识的整体感和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淡化了理论体系和结构的整体性、系统性,产生了零散化、片段化的情况,从而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文学理论课程自身知识的系统性特点,结合多媒体图表格式与图像音文的特点,发挥自身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中介作用,合理地利用好多媒体的功能优势,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多媒体的间接性造成文学理论实践性的弱化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品格和个案研究的特色,对文学理论的实践教学和实践环节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但是这种实践具有虚拟性、示范性、间接性的特征,和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别。“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实践并不能代替课堂教学的实践,或将多媒体教学简单视为实践教学和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文学理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知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教学课件的设计也必须使理论与实践协调统一,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今后的知识运用服务。

三、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改进的措施

要解决文学理论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文学理论的理论型课程性质和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利用好多媒体这个师生交流的工具和平台,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多媒体使用要与教学理念同步更新

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思维的改革。只有明确了思路,改变了观念,才能对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目前部分教师还存在漠视、轻视多媒体手段的现象,这可能是其自身对多媒体知识的欠缺所导致。有的教师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只是把多媒体当作电子黑板、图片展示器来使用;有的教师则是大量堆砌材料,片面追求课堂热闹,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这些都影响了文学理论课程中多媒体的使用效果,这种错误的观念和现象应该加以纠正。教师既要将传统的大纲式板书内容课件化,又要改变将文字内容和文学理论简单图解化、图像化的错误偏向。文学理论不仅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文学的形象性、感性和个体化的一些特征。文学理论应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理性与感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理论性与形象性的融合。教师要努力寻求多媒体教学与文学理论课程的最佳结合点,注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二)灵活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形式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而且具有延长教学主体功能的意义,还具有扩展教学内容和资源的意义。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形式和教学手段的作用,同时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彻底性、连贯性等,发挥教师个人的传统特长和闪光点,使教学更具有个性和魅力。此外,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适当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在“授业解惑”和沟通交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青年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来授课,而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结果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陌生与隔阂,这种现象值得反思和引以为戒。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训练效果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使多媒体的运用成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四、结语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音乐理论教学教学手段

多媒体是90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利用了计算机科学的交互性、界面友好性、操作简便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将分散的素材与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点。特别是在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素材合理编排,能突出教学重点,有序组织课堂教学,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多媒体手段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如何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手段,使课堂生动活泼、重点突出、内容连贯、解析清楚,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垦待解决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手段,为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注入了活力

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的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古代部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难免在学习中觉得枯燥。这时,多媒体教学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我在介绍骨笛时,就给学生用投影仪分别展示了舞阳骨笛、河姆渡骨笛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对现今的影响,并欣赏了骨哨与乐队演奏的《原始狩猎图》。使学生在学习了骨笛的相关知识外,还对骨笛的外形以及演奏有了形象的认识,一堂原本枯燥乏味的古代音乐史课,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史的兴趣大增。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以景促思,提升教学效果。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欣赏曲目的曲调、节奏、韵律、内容安排对应的图片或动画,营造出对应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对欣赏曲目的特点把握得更加牢固。这样,多媒体可以创造生动的意境,起到很强的感染作用。譬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我就用投影仪显示了冼星海的画像、《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剧照等,在此背景下再来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欣赏教学活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创设教学情景的多媒体手段,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能够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3.牢富教学手段,缩短教学时间。多媒体技术表现能力强,手段丰富,可用来分解、演示一些复杂、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直观形象,减少知识点重复教学。高等院校音乐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相比较,理论课程显得要枯燥、烦杂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讲解为主,造成了教学手段单一的客观局面。多媒体技术融入到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这一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4.优化教学过程,扩充教学容量。在音乐专业理论课程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兴致淡漠。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讲课方法比较单调,学习内容也比较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组织起来,在课堂上按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影像清晰地呈现出来,引人入胜,从而节省了时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知识。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得法,反而影响教学质量

1,媒体依赖,盲目跟风。在音乐理论课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着不顾教学内容与目标、为追求课堂效果盲目使用多媒体的情况,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现象。许多老师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习的每个阶段都严格按照老师的多媒体流程来。教师的表现手法单一,盲目的使用多媒体,从而成为媒体的操作员,没有成为课堂的领导者,也没有成为教学内容的驾驭者。这种类型的教学,完全依赖多媒体的质量和流程,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主次错位,重点不明。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性,不再将精力放在搞好课堂设计上,而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课件制作上。同时,某些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条款,也为这种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多媒体制作从内容确定到资料查找,从音乐选择到色彩搭配;从软件操作到界面切换效果,教师的任务从教授内容变为操作软件,教学的重点从学习内容到观赏课件。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了一道多媒体屏障,教学质量也在某些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理论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教与学的整体水平

1.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辅。多媒体教学具有操作简便、媒体兼容性好、内容组织方便、声画合一等特点,可以使抽象的音乐知识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其优越性,也有缺点,需要辩证的认识。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如果超出了使用的“度”,就会物极必反,反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其中依靠一种。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无论界面、音乐做的多么漂亮,总会使课程变得枯燥无味,知识的接收者仅仅扮演了电影观众的角色,而不是学习者的角色。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各种教学方法都具有辅。在课程的教学方法确定过程中,关键在于这种教学法是否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知识的顺利传递创造条件。因此,一堂成功的课程应以知识的有效传递为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而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是为知识的传递服务的,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2.合理确定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多媒体教学中的交互性也就是教学双方的互动。良好的互动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现阶段音乐理论课程多媒体手段教学的一大问题就在于缺少互动。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教学的实施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编辑好教学多媒体软件。课堂上以此为主线、单线程的、按部就班的灌输给学生。这种做法确实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带来的负面的问题就在于无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好课堂问题,合理确定多媒体课件中知识交互点。这些交互点会依照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同情况产生不同的结果。通过对各个结果的分析,或是大量的事例对比,给学生更直观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做法加大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量,但是对提高学生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3篇

合作式教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模式对于语言教学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合作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它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要求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之中形成学习能力与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间的彼此依赖性,注重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义务,即小组成员为一个团队,要求互相帮助、荣辱与共。合作式教学将个体与整体通过共同目标的形式维系在一起,让他们明白个体在主体中的作用,也正是这种形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保证合作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当前已有比较广泛的运用范围,尤其是对于语言教学而言,合作式教学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据相关研究显示,合作式语言教学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通过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学生个体而言,他是小组和群体的一部分,承担着一部分学习任务;就群体而言,有不同的学生个体组成,必须要靠每一位个体的努力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合作式教学法针对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强调个体之中的整体性,因而与多媒体教学有很强的互补性。

2.多媒体教学现状

2.1课件内容纷繁复杂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习的自主性可选择性增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设计好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多媒体教学打破这一弊端,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内容。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弊端,太过繁杂的信息使得学生花费好多时间进行甄别,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而导致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引导,会让学生不能选择有效地信息和知识。

2.2教师指导作用得不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快捷高效,学生通过教师事先制作好的PPT课件可以迅速浏览本次课程的内容,节约了学习时间。学生在这种课上一般是疲于记笔记或是浏览信息,教师的主要指责成了播放PPT,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成了被动地看PPT。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导致教师缺乏有效地指导,或是教师在指导时容易被学生忽略,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3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少交流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是人机交流,通过一些软件和设备,可以实现对真实环境的模拟,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这种模拟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这种方式也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即学生缺少交流。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看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或是人机对话,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多媒体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课堂成为适合学生交流的场所。

3.合作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

3.1基本流程合作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就是要做到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是通过人机交流的方式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其次是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将学生进行分组分配每组的任务;再次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以分配的小组任务为目标,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学生之间的交流,弥补了人机交流的不足,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挥。最后是交流评价过程,学生讲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报给教师,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引导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评价和总结,形成学生的技能,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练习以巩固这一技能。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4篇

运用声象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不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高级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习作为乐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来品尝桔子,我们到桔园观赏观赏,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好友介绍,好吗?”接着显示电脑,随这欢快的乐曲声,屏幕上呈现出一片桔子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望向悬挂在树上的桔子,满筐的桔子,剥了皮的桔子,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学生说:“桔子成熟时,当你走进桔子园,就能看到一个个桔子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阵风吹来,树枝摇呀摇,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品尝佳果呢!”学生说完,再次显示电脑,选择“桔子”“一个个桔子”“桔肉”等定格镜头,要求学生有顺序地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学生个个都会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

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当运用多媒体中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內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率,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影响浓厚兴趣。

二,多媒体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作文教学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只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好文章。即教学生如何摄取有效信息,提高信息输入率和质量,增强作文的感性材料。多媒体在显示中可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可为教学提供观察。在讲评时还可以结合电脑显示将学生作文片断同步播放,供全体学生对照评析,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感知阶段的物象,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越。如:以《可爱的猫》,《我家的狗》等动物命题的作文,可选取对形态,动作,睡眠等的描写画面,按照说明顺序,重新组合,并给学生显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从各种感觉去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了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1传统教学模式

从实际情况看,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都属于传统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及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关注的焦点是语言的语法结构。结构主义安排的语言教学材料是以潜在的语法格式和结构为基础的。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学会一种语言是在刺激—反映链条的基础上形成的某种习惯,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胡壮麟2002:279)。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这种理论支持下,不可避免地,结构教学大纲将注意力放在了语法形式和单个词的意义上,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教学中心的。尽管教师充分发挥了传输知识,监控教学的任务,学生获得了大量理论知识,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交际上常常被证明是无能的(胡壮麟2002:283)。这对于语言学习来讲,其实没有达到学习目的。

2多媒体教学模式分析

自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对于开发人类智力的重大作用和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能渐渐为人们所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也相应而生。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Richards,etal1998)。而将其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就是将教学手段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较大程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学生认知图式。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的经验。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教学大纲已经从单一的强调语法结构,不注重情景交流的模式逐渐转变成强调有目的的交际和意义表达,语言学习具有现实生活性。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重视学生的心理过程,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主题教学模式要求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围绕一个主题,把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2.1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可以将各种新变化新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它能保证将生动的场景,具体的形象呈现给学习者,并且可以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安排在同一时段,并达到资源共享,保证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2.1.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语境,使教学变得深动形象。现代外语多是功能式话题,新课标也强调任务式教学。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我们便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也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

2.1.2优化教学手段、内容,增加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丰富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对视觉、听觉的刺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样通过看、听、说、演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能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会产生成就感,同时,老师及时给予帮助,相互交流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合作,课堂气氛和谐,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英语中去。

2.1.3能增大课堂容量英语知识有一个繁多杂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进一步吸引学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节省了教师课堂大量板书的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训练机会,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可提供更多阅读、写作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的知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

2.1.4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对于学生来讲,多媒体英语教学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网络的引入,使得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他们方便的学习时间和地点。

此外,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被空前的开发了。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势必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海是一门比较新型的技术学科,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

2.2.1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

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不能因使用多媒体了,而将课件设计得纷繁复杂,而不宜学生理解,这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2.2避免把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极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在效率,但是,刻意地追求现代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放映员”,反而会适得其反。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6篇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数学的教学就能解决以上的矛盾。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然后问:这个长方形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什么图形?学生众说纷坛,急欲求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自由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校园网中的素材库中找出用3Dmax软件制成的长方体旋转成圆柱体的过程的三维动画。(平时一定要做好数学素材的积累)也可以借助Internet网从鹏博士素材库中去寻找该素材,让该演示在学生个人的PC机上演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深争感悟圆柱体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求圆柱体特征的欲望,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如下图)

二、把握时机,促进发展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1、使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2、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法",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3DMax制成的CAI课件,可以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切割成32等份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点--近似的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呈现出来,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超级秘书网

3、使导入适时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如果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把长方体表面积展开之后是一个平面图形(如下图)展示在屏幕上:

那么,这就使计算机媒体过早地介入课堂,应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触摸,甚至动手拆开长方体、猜想之后,再让媒体进行演示论证,这样才是适时导入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共享资源,协作发展

应用网络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不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组织和编写教案上,而只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在帮助学生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时,引导学生从何处获取有关的学习,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等。例如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课件;运用妙处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知识化、情感化、层次化、人文化的多元性,也更深更广地挖掘出了语文知识的深层内涵,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和人性培养的双重任务。

一、能够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具有很大的知识性和潜在的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知识、人文素养、情感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师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和怎样的教学手段,方式的新颖和手段的多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挖掘到课文中蕴含的宝藏。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功能,恰好满足了师生的需求,教师设计新颖、简洁、丰富、多变的情景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知识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使学生在高度集中的过程中完全投入到教学当中,汲取知识,领略情感。

二、能够突破语文教学中的层次性

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的最大区别就是语文教学具有层次性,一个小小的课文情境,里面蕴含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人文情感。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方式,才能突破其中蕴含的多种知识。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第二次赛马这一部分”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内容设计成如下三层。 第一层,内容层。将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的这一过程,用简单的示意图显示,简洁明了,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第二场比赛的结果,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学生就会从图中自然地看到孙膑舍小取大的聪慧。第二层,智慧层。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田忌取胜的原因,教师因势利导,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得出孙膑这样做的依据,自然地总结出了孙膑的聪明才智,不同人物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第三层,情感升华层。通过前面环环相扣的图解和句解,学生自然会对人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做出合理的评价,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中积累了学生评价人物的词句,发展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这种分层次的教学设计,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是无法将教学知识、技能和情感分层实现的,只有在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中,才能形象、简洁地将课文调换层次,分解细化,实现预想不到的意外收获。

三、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设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相关的图片,故事情节,动画作品等,让学生在倾听、观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见解和感想。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结束课文时,教师播放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搜集了一些桂林山水的资料,让学生看后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都讲得很好,对内容的掌握更全面了,想象完全飞出了教师的预想,学生运用语言,提炼语言的能力在实际情境的感染中更是超乎寻常。

四、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语文知识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的学习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目标在齐头并进,逻辑知识也隐含在语文教学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教学中的目标之一。怎样在推理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学方式和教师把握目标的确切程度。教师在传授知识、解析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呢?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恰好能够透过图示和层层推理,简化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涵,给学生一种简洁、生动的推理图示、在图示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楚国人让晏子钻狗洞时,可以这样将晏子的回答运用课件显示:狗洞――狗国,钻狗洞――访狗国,“我”访楚国――钻狗洞,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中,学生自然地推理出结论,“我”访问的是狗国。我用推理的图示课件层层展示晏子第二次、第三次巧妙应对楚王的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自然地总结晏子回答的结论:楚国是个下等国,楚国是个强盗国。看似简答的几句话,将楚王说得无法回答,在图示的简化中,学生从心里理解了晏子运用的巧妙逻辑,从而使学生对晏子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无形中贯穿给学生一种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8篇

一、创设美的情境、展示语言魅力

很多文章文质兼美、给人以丰富的启迪。在谈古道今、写景抒情、托物言志中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尤其是散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那种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让学生走进作品中去想象、去领悟。如朱自清的《绿》,在课件设计上,可用“Flash”等开发软件自制一幅绿色与流水相映的有动感的画面作为封面,亦可寻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符能展示“绿”的视频片断,使学生在具体的画面中去把握语言美、大自然的美。为了更好地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首先把文章显示出来,在要着重分析的字词句中设置热键,以动感的形式对字词句进行注释。还可设计相应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字词句的把握与理解。在《绿》这篇课文中有许多有特色的动词,在软件的设计上,可通过“Authorware”函数控制让学生在电脑上填写相应的动词,电脑有对错判断,有答案提示,还可以把朱自清的《歌声》一文显示出来,通过阅读对比分析,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应用。这样学生就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能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和谐的画面可以再现作者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使人们的想象跨越时空。可以表现出作品的情思、韵味,突出主题思想。如在讲授的词《沁园春·长沙》时,可先设计一张秋天的“枫林图”来体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接着用视频来表现“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情景。各个视频都可以通过定格一个画面作为讲解的背景。这样学生就可以尽量从画面上去想象,才可能进一步理解所抒发的情感。同样在《水调歌头·游泳》的学习中,可以引用畅游长江的历史照片作为背景,同时播放配乐朗诵,激发起学生的激情,从而才能领会的诗词。语言美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朗读既是讲究艺术性,又是帮助学生审美、理解课文的有力手段。设计时,对许多文章许多文段的处理可先以语言的美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一段富于感染力的朗读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与富于表现力的画面相配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和谐美,可以烘托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这也正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一般传统教学手段最大的不同,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讲究的就是一种艺术性。

二、增加教学容量、美化教学结构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更能增加知识容量,做到讲练结合,突破重点、难点。如在设计《雷雨》的教学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预习篇,包括精彩片断的朗读欣赏,故事发展的基本情节,分场景等。二是讲解篇,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语言特色分析,人物性格分析等。有些环节可以用练习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边分析边动手做。三是提高篇或扩展篇,可提供对比阅读的文章,进行巩固练习以及对应的作文训练。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突破了教材的重点,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难点,又通过电教手段变“静”为“动”,变“点”为“线”,变“线”为“面”,集声色画乐为一体,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多媒体设计无疑也体现了整个教学结构的艺术性。

三、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必然引起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尤其是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巨大变化,可以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进行。如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表现在交代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进行评价分析、解答疑难问题、强化知识记忆等,使学生能充分地动口、动手、动脑,让多种感官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培养相应的能力。有的地方在小学教育中就进行了结合电教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看、听、说、写、想”的能力,这种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更应该加以运用。

四、增大阅读容量、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如何快速阅读,准确理解阅读文段的文意,并根据要求做完相应的练习,成为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可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首先教师要编制有代表性的阅读文章,在文章中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对难懂的字词通过热键方式,可随时查询和讲解。然后提出一定量的思考题让学生完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展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的竞赛,电脑自动检测与评分。可见多媒体手段的引进,一是可以增加阅读量,二是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与学生的反应能力,不失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极好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媒体;效果;能力

在当今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一句话就是重视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电化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如今已发展到电脑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电教化教学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加了教学传播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手段,自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掀起了课堂教学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革命。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的使用电教媒体呢?

1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搜集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鸟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 使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文配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

3 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需要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声像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电教多媒体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使用电教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发展说写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语文教学中巧用电教手段,有导视启思之效。有目的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训练的具体环境。如用图来展示,可把单幅图分解后再综合,逐步由静态变为动态,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化难为易。寓说话、写话练习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为一体。说话、写话既有顺序又有重点,由眼观——脑思——口说——手写,多种感官并用,不但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说写训练,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5 运用电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更使学生从单调的苦学走进了轻松地乐学。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了主动精神,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能发现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 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合理应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音频文件及网络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针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这一门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1]英美文学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其中作家、作品及所属流派跨越了多个时代,所归属的政治、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知识量特别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显得颇为重要。[2]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所遇的障碍 

    课时不够。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风的影响下,许多院校注重开设“实用”类课程而删减英美文学课程或课时。根据统计,目前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英美文学课程的比例已很小,一般为二至四门,有的只有一至二门,每周只有两课时,而且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设置结构单一,选修课少,英美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关系处理不好。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课时量的需求很大,而实际课时偏少以及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 

    教材不精。受到英美文学课程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遇到很大阻力。例如,在文学史方面,教学目的是讲述文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和特征, 因而教材要做到首尾贯通、主次分明、脉络清楚;在英美文学选读方面,教材应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记等各种题材的作品,注重其可读性、代表性、时代性和文化内涵,所选的作品应能体现作家的写作风格,应有作者、作品介绍以及重点、难点注释和思考题等,以便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应是将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结合起来讲解学习,但由于受到课时量的限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有限的时间内很难使学生窥见整个英美文学史的全貌,更难分析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风格特色。 

    学生兴趣不浓。英美文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不但对教师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对学生也不例外。首先,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的基本功,才能在阅读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减少障碍;其次,学生对英美文化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了解语言表层技巧所反映的深层社会文化内涵。但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望而生畏,从内心就有着一种抵触感,觉得自己离英美文学的国度太遥远,认为英美文学的语言生疏,用词陌生,难以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更是极为陌生,这就进一步拉远了他们与文学作品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反而使学生认为文学课程非常枯燥无味。 

    二、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运用 

    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匮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容量小、信息量传递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一个教师即使再博学,也无法达到网络资源所覆盖的信息面。[3]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变应变,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大胆的改革,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意义上,多媒体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 文字和旁白;2) 图案和插图;3) 静态的照片;4) 图表和图形;5) 视频和动画;6) 音乐和音响;7) 网络。[4]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一)幻灯片的运用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的,其中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从图像中得到的。[5]英美文学课程中所介绍的许多作家及其作品对于中国学生都很陌生,如何加强学生的印象,使原本空洞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忽视的。越是陌生的内容,就应该以一种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来讲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作家的肖像及其代表作的出版物封面展示给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原着的兴趣。PPT课件的制作可以将跨时代的文学作品进行整合对比,可以引入更多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生活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作者作品的罗列,作品中精彩选段的呈现,从而能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了解文学文本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不同时代的英美社会文化。

    (二)视频文件的运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量根据英美文学名着改编的电影被引进到国内,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英语语言文学,声情并茂的视频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英美文学所体现的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英美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时的视觉享受上,而应该借助视频文件这座便桥走入英美文学的国度。英美文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课堂时间很难逐一详细分析单个文学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之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在没有把握作品全貌的情况下分析作品,只会加大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观看由英美文学原着所改编的电影,在学生大致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后,再利用课堂时间重点分析教材上作品选读的内容,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可以较轻松的理解原文,也可以在对比影视作品和文学原着时,形成自己的文学观点,大大提高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看影片,让学生在人物形象和情节方面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就文学选读教材中的选段进行讲解,这时可以请学生自己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文本选段,讨论电影中的苔丝与哈下的苔丝这一人物性格表现有何异同,进而拓展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文本阅读的兴趣。 

    (三)音频文件的运用 

    视频文件可以增强学生对英美小说的了解,而音频文件则更适合被应用在英美诗歌的教学中。听觉和想象力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英美诗歌中的格律只通过书面的讲解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只有当学生直接听到抑扬顿挫的格律时,才能感受到英诗之美。最古老的英语诗歌形式就是民谣,也称歌谣,这些民谣就是以声音的形式被传载至今,现在,随着人们对英语语言运用的重视,朗诵英美名诗的音频文件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将这些音频文件利用到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蒲柏的英雄双行体或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时,都可以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同感受诗歌韵律。除了运用音频文件来感受诗歌的格律外,教师还可以用它将音乐和文学联系起来。《友谊地久天长》是世人熟知的歌曲,它被翻译成了不同的语言,用这首歌作为一个引子来介绍苏格兰着名农民诗人彭斯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样一来,文学作品就能以音乐的形式来亲近听众。  (四)网络的运用 

    阅读文学作品是学生作为个体从读物中汲取精神营养的脑力劳动,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在文学教学中,教师是不能代学生理解的,作品意义是学生欣赏作品本身的结果,它不在教师的头脑里,也不在作品的言语里,而只能由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而网络则是用来作为辅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来了解课堂上所要讲解的作家及作品,在课堂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考察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可以以简单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创作的背景,也可以师生换位,让学生来介绍他所了解的作家及其作品,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用电子邮件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予以指导,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批改作业;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上网搜索文学电子书和文学评论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文学学习中。[6]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理论;多媒体课件;MIDI教室

多媒体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所表现出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随着各高校硬件设备的逐步完善及校园网络的建设,多种媒体的使用、计算机课件的开发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可喜地看到,许多老师都已感受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便捷,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和制作计算机课件用于教学。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

一、力戒贪多求全,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以适用为原则。在制作计算机课件时,有的老师只是一味简单地把学科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课件中,画面呆板,文字太多太密,课件仅仅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作用。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也不是从教学方法的需要出发,而是一味追求媒体形式的“大”而“全”,好像不加入几段音频或视频,不用3Dmax做几个动画,便不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有的老师把功夫下在课件表面制作技术上,在界面、色彩、配音、按钮等方面制作得很精关,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结果教学虽然很热闹、很生动,但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实际效果并不好。笔者以为,媒体的选择要力戒贪多求全,重在需要,贵在精。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资料及多媒体制作手段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制作课件之前,一要多渠道收集和整理好素材。课件制作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素材一一特别是音乐多媒体课件,有很多的音响、中外古今音乐家画像以及乐器的图片资料等等。在开始制作前应首先收集整理好素材,如果是边做边找,就会导致制作过程混乱无序、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造成大量返工和修改,事倍功半,影响课件质量。二要认真备课,并对课件制作的目的、拟达到的效果进行思考。教师对自己本学科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要十分清楚,在资料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经过仔细筛选、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反复推敲课件中的各个环节;既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又不至于喧宾夺主,忽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变成了解说员。经过这样的准备、制作过程做出的课件才可能是精品。总之,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夕州可,最终还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根据教师讲课的思路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显现出这种教学手段的效果。再者,对于大多数音乐教师而言,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尤其是各种软件的使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效果与效率的关系,争取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正确认识、使用多媒体课件要从教学实际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时坚决不用,切不可追求表面形式。以《外国音乐欣赏》为例,如果我们手头的音响资料大部分是磁带、录像带或VCD,DVD,教室里又有现成的播放设备,播放起来也不麻烦,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把这些影像资料转录、制作到课件中,况且Authorw等软件播放较长、较大的视频时,质量往往不好。当然,若是到外面比赛,为了携带的方便,则另当别论。如某些章节或问题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形式能表现得十分清楚时,就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截取。在课件制作软件选择方面,也应捌昌适用即可的原则,Powerpoint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对仅需蛋对雷入一些图片和音响资料的音乐史论课,就很实用。所以,能用Powerpoint制作的,就没必要非用Authonvare,Director等软件来制作。

二、充分发挥MIDI教室的作用,提高音乐理论课教学质量。计算机课件不是万能的,有些课程铡门完全可以采取多种媒体并用,如利用MIDI教室进行教学。其实,很多理论课都可以在MIDI教室进行,像和声、复调、作曲、配器、视唱练耳等。以《和声》课为例,教学中有大量的谱例,想把它做成计算机课件会有相当大的难度。在MIDI教室中上课,就可以发挥作曲软件的多种功能,实现计算机课件无法达到的效果。如Sibelius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对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已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判断。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在高师的许多音乐理论课中,用MIDI系统进行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更加激发起他们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理论课学习的效率。

MIDI教室的数里和规模可以结合学校学生的情况配皿。如一个20人的音乐理论教室,需要配备教师用电脑1台,学生用电脑20台;教师用电脑需要配备一套品质较高的电脑音乐设备,包括MIDI键盘或合成器1台、通用标准格式曝好是XG格式)的音源1台、4进4出的MIDI接口一个、有源监听音箱一对。如需要更好效果或是加强音乐制作功能可再多配音源、采样器等。学生用电脑每台各配一低档合成器,也可用类似YAMAHAMU10的教学用音源加一小型MIDI键盘代替。规模较大的学校可按不同课程分别设t教室,规模较小的可以用一个教室上所有的音乐理论课,采取专业教室专业使用的方法,让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轮流在一个教室上课。只需要把上课时间调度好了就行,以增强使用效率。教室内所有的电脑都配备相应的教学与作曲软件等,还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起来,这样,教师在自己的电脑上给学生作演示时,学生在自己电脑的屏幕上都可以看到,就像看自己的电脑一样,教师能监视到任准1一个学生的操作,并从自己电脑上操作学生的电脑,实现远距离手把手的教学,学生在有问题时也可随时呼叫老师。为了方便作业或教学资料的传递,在技术力最比较成熟的学校,还可以将这个局域网做成一个小Internet的形式,学生可以用电子邮件向老师文作业。这就不仅可以用真正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了音乐教学,并且可以使这些学生具备适应当今这个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能力。当然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是值得的,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快我们人人都要面临这些问题。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12篇

1注意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离开课件,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只能成为摆设。因而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既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不要因为使用多媒体了,把本来简明的,非要搞得花里胡哨、“枝叶”繁杂。这样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避免把蒙语文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蒙语文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几何级”的飞跃,这已被无数的实践所证明。但是,刻意地追求现代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蒙语文课就成了多媒体展示课,教师就成了“放映员”,就会带来过犹不及的后果。

2.1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蒙语文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计算机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有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蒙语文课堂上师生的口头交流,是培养听说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蒙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蒙语文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蒙语文交际能力。

2.2 注意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频度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缺少语言训练的时机,即使有所训练,也很不足。

3注重各种媒体的综合应用

在蒙语文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综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3.1 避免只注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一些教师在初尝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唯其命而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却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取代的。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合理地选用媒体形式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3.2 避免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

在蒙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从而达到运用蒙语文进行交际的目的。而且,优秀的板书不仅精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而且因为屏幕上的内容一屏一屏稍纵即逝,也会影响学生记课堂笔记。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计算机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

4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5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蒙语文教学

学好一种语言,就要有一种好的语言环境。多媒体的引进给蒙语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不但便利和丰富了教学,活跃了气氛,且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我们也不能丢掉传统的教育方法。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让多媒体与朗读、学生对话结合起来。初学蒙语文的人要想学好蒙语文,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句型,课文、名言名句、优秀的蒙文小诗和短文等,无疑都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

蒙语文课堂在学习目标确立并通过蒙语文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之后,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一般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学生对蒙语文工具书的使用还很生疏,对一些新词及词法的运用了解太少,这也是学习蒙语文的特殊性。如果用生词实物图片再配上有填空部分的语句,这样在学生质疑时就会迎刃而解了。所以说,越是抽象的学科,越要运用感性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再现课文中的知识点、 重难点,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点、突破重难点,而且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合作学习、展示自我。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乐器法 教学软件 多媒体CAI 超媒体结构 人--机交互 个别化学习

在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领域当中,各类不同课程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提出要求:“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①。1998年4月,经广东省高教厅批准,我申报的“管弦乐队乐器法”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开发研究课题被列入省电教“五个一百工程”第一批立项项目。1999年12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制工作。2000年1月,得到了省高教厅CAI专家评审组的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00年下学期,我将这一研究成果试用于我系(华南师大音乐系)97级和自学考试98级“管弦乐队乐器法”的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上述实践,试就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局限性。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

管弦乐队乐器法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管弦乐队配器法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主要是讲授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构造、发音原理、音色特点、乐器性能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乐器法的教学有它特定的需求:学习者最好既看到乐器、乐谱、文字,又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视觉、听觉、感觉、思维要共同发挥作用,才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长期以来,乐器法的教学实际情形不是如此,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媒体单一化

学生有了书本,却不一定能找到乐谱;有了乐谱,却不一定能找到录音,听不到声音;有了录音,却不一定能找到录像,看不见演奏。

在音乐学院里,有些教师在讲授某种乐器的乐器法时,请管弦系的学生来做演奏示范,可这只能是偶尔为之,不是随时可办得到的事情。在师范院校里,这几乎成了奢望。

无奈,不少学校的教师要么只带上书本,讲讲理论知识,看看书上的谱例便罢;要么只讲讲理论知识便罢;甚者干脆将乐器法内容一带而过。一本书,一块黑板,便成了承载乐器法教学内容的全部媒体。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线性化

传统的乐器法教材,无论是文字教材、录音教材或录像教材,都是有顺序的线性结构。在录音教材和录像教材中,大多是完整曲目的连续演奏。若全部播放,针对性不强,并且浪费很多时间。若要找到其中一个合适的片段来播放,又非常麻烦。检索、重播困难,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散联想、即时显像。

三、习题呆板,阅卷麻烦

数十种乐器的外文名称、音域音区、音色特点、演奏技术都是一个要求:背。学生们都觉得枯燥乏味。教师批阅数十本作业,重复劳动,耗时费力,价值很低。

四、教学不便,浪费时间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即使书本、谱例、录音、录像都有了,那么,上课前,带上书本、录音带、录像带,搬来录音机、录象机或CD机、VCD机;上课时,板书文字、谱例,频繁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等等,耗费了许多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感,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五、自学困难,质量堪忧

近些年来,全国音乐教育的形式趋于多样化:电大、夜大、函大、自学考试应运而生,音乐专业的学生急剧增加。这些学生的上课时数少,主要靠自学,看书。老师来辅导,也只是讲讲书本中的重点、难点。加上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差,教和学两方面都是把书本作为唯一的知识载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极为单一,严重影响了乐器法的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在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中,由于媒体的应用单一或散化,导致阅读、聆听、观察、感受、思维难以联系在一起共同起作用,教和学双方都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纸上谈兵。对于乐器法的教学而言,这是致命的问题。因此,乐器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优越性

乐器法教学改革,要以教学现代化为目标。要实现教学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界大量事实表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体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已具备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硬件条件,更多的学校也在积极创造条件,跟上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潮流。然而,在软件应用方面,则显得十分单一,往往只使用了Cakewalk、Encore等引进的软件来进行音乐制作和记谱,可应用于各类不同课程的教学软件十分匮乏。就乐器法教学而言,与之相关的资料性的CD-ROM如“Musical Instruments”、“震撼--世界音乐宝库”等只涉及各种乐器的常识,技术性不强,适合于普通音乐教育,不适合于专业音乐教育。

本人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刻苦钻研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认真分析、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症下药” ,研制开发了多媒体CAI《管弦乐队乐器 法》系列教学应用软件之一“小提琴”(含弦乐组各种乐器的共性问题),在探索乐器法教学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次尝试。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非常合适,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教学媒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信息管理由线性结构转变为超媒体结构,练习形式由死记硬背转变为动画游戏,批改作业由教师操劳转变为人--机对话,教学内容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获得,教学出现高效益化,教学对象大众化。

一、教学媒体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都集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谱例,又可以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也就是说,利用Authorware强大的交互功能,很快地将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处理功能,使之获得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拨弦奏法”的知识时,页面上有“拨弦”技术的文字解说、演奏法记号;点击“喇叭”,可听到拨弦的范例录音《拨弦波尔卡》;点击“摄象机”,既可见到用拨弦演奏《新疆之春》的谱例,又可同时看到录像--演奏员拨弦演奏的动作。而且,这一切都来得十分快捷、轻松,界面美观、友好,令学生们耳闻其音、目观其形、心领其义,十分乐于接受。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超媒体化

我将“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动用一些文字、图像、谱例、音频或视频等素材来加以解析、演示……。内容的分解大到一首完整的乐曲,小到一根弦的音色或一个演奏动作,非常细致。由于较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的超级链接功能,从目录可任意进入某个单元,从单元页面可任意进入某个知识点,从知识点页面可任意点击某个热字或图标,打开谱例、音频或视频页面……。单元与单元之间可相互跳转,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媒体可同时呈现,各种媒体(如音频或视频等)可反复播放。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作初次演示、也可作复习演示。

由此可见,该软件中的教学内容完全实现了非线性化、网状的组织结构,即超文本结构。由于它传递的信息多媒体化,因而它实际上已构成了超媒体结构。这种超媒体结构,对于乐器法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要反复听、反复看、细心揣摩,发散联想等需求而言,十分方便、实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现与迁移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练习趣味化、评估实时化

仅小提琴一种乐器,我就为它设计了数十个练习题,有选择填充、对应连接、“对号入座”、“飞箭中靶”等多种题型,它们大多被设计为动画形式,移动物有小提琴、音符、箭头等,带有音乐“游戏”性质,增强了习题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批改作业无需老师动手,计算机会自动作出正确的评判,即时反馈给学生。反馈的信息大多用音乐作为代码,如:错了--毫无表情的单音,对了--清脆悦耳的音乐片段。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对音乐语言是非常敏感的,听到单音,会发出自嘲的笑声;听到音乐片段,会立即雀跃欢呼。练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而是充满了情趣的人--机对话。

四、信息集成化、储存光盘化

由于有关“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几乎全部集中到了这个教学软件之中,并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携带方便。教师上课时,只需控制一只鼠标,轻松自如,故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提高效率。这样一来,既免除了教师上课前寻找谱例、录音、录像或约请演奏员之匆忙,也免除了教师上课时板书之费时以及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之繁琐。在这里,教材的观念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一本书,而是这张现代化的、多媒体的CD-ROM。

五、对象大众化、学习个别化

由于多媒体CAI软件提供了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等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又可由操作者任意提取,反复研习,加上足量、生动的练习,及时、正确的评判,学生可自行控制进度,人--机交互方便可靠等等,所以,这个教学软件完全适合个别化学习,使无数的音乐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电大、夜大、函大、自考的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计算机这位教师 “面对面”的不厌其烦的指导,自学的效果将会产生一个大的飞跃。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风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② 。在传统的乐器法教学方式中,我们难以实现这一点,而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和应用,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开辟了重要的途径,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局限性

多媒体CAI的确使乐器法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手段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多媒体CAI也有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

一、多媒体CAI只是乐器法教学的形式之一,不是乐器法教学的全部形式。如:在乐器法教学的练习中,一般都有写作的要求,即为各种乐器写作一些符合其特性的独奏的旋律,并要求标记演奏法。这是创作,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没法用计算机事先设定程序,并自动、逐一地评价和修改。

二、多媒体CAI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展开来解释;教学进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来作适当的调整;计算机呈现出来的乐器图片、谱例、音频、视频,主要观察什么、分析什么,要不要重复、重复多少次等等,都需要教师来把握。

三、多媒体CAI不可能替代学生向演奏员的学习或试奏各种乐器。因此,学生们仍要创造机会,多与演奏员交谈,具体研究一下乐器的构造,或试着演奏一下各种乐器,哪怕只奏出音阶,对乐器的了解都会与从书本或计算机屏幕上获得的认识大不相同。

由此可见,多媒体CAI只是乐器法教与学的好“助手”,作为主导者或指导者的教师绝对不可以依赖多媒体CAI来教,将自己沦为一个旁观者,或计算机操作员。精心备课,因材施教,教师须臾不可松懈。学生也不应该依赖多媒体CAI来学,被动地接受CAI教学软件发送的有限信息。深入乐队,实际演奏,广泛阅读总谱,学生才有可能深谙乐器法的真谛。

总之,虽然多媒体CAI有其局限性,但实践已充分证明:多媒体CAI的应用在克服传统乐器法教学的种种弊病、增大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生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性、获得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的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当我们把新开发的多媒体CAI软件运用于乐器法教学,亲眼见到学生们所表现出的那种极大的兴趣和尝试效仿的举动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多媒体CAI的应用还有一个隐性的、强大的功能:它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当代音乐教育与科学技术“联姻”的新观念、新思维、新发展和现实功 效,引导他们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并逐步成长为符合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加上这一点,才显现出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完整意义。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14篇

     [内容提要] 本文以作者研制开发的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实践为依据,对比分析了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利弊,阐述了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乐器法 教学软件 多媒体CAI 超媒体结构 人--机交互 个别化学习

    

    在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领域当中,各类不同课程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提出要求:“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①。1998年4月,经广东省高教厅批准,我申报的“管弦乐队乐器法”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开发研究课题被列入省电教“五个一百工程”第一批立项项目。1999年12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制工作。2000年1月,得到了省高教厅CAI专家评审组的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00年下学期,我将这一研究成果试用于我系(华南师大音乐系)97级和自学考试98级“管弦乐队乐器法”的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上述实践,试就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局限性。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

    

    管弦乐队乐器法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管弦乐队配器法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主要是讲授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构造、发音原理、音色特点、乐器性能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乐器法的教学有它特定的需求:学习者最好既看到乐器、乐谱、文字,又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视觉、听觉、感觉、思维要共同发挥作用,才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长期以来,乐器法的教学实际情形不是如此,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媒体单一化

    

    学生有了书本,却不一定能找到乐谱;有了乐谱,却不一定能找到录音,听不到声音;有了录音,却不一定能找到录像,看不见演奏。

    

    在音乐学院里,有些教师在讲授某种乐器的乐器法时,请管弦系的学生来做演奏示范,可这只能是偶尔为之,不是随时可办得到的事情。在师范院校里,这几乎成了奢望。

    

    无奈,不少学校的教师要么只带上书本,讲讲理论知识,看看书上的谱例便罢;要么只讲讲理论知识便罢;甚者干脆将乐器法内容一带而过。一本书,一块黑板,便成了承载乐器法教学内容的全部媒体。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线性化

    

    传统的乐器法教材,无论是文字教材、录音教材或录像教材,都是有顺序的线性结构。在录音教材和录像教材中,大多是完整曲目的连续演奏。若全部播放,针对性不强,并且浪费很多时间。若要找到其中一个合适的片段来播放,又非常麻烦。检索、重播困难,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散联想、即时显像。

    

    三、习题呆板,阅卷麻烦

    

    数十种乐器的外文名称、音域音区、音色特点、演奏技术都是一个要求:背。学生们都觉得枯燥乏味。教师批阅数十本作业,重复劳动,耗时费力,价值很低。

    

    四、教学不便,浪费时间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即使书本、谱例、录音、录像都有了,那么,上课前,带上书本、录音带、录像带,搬来录音机、录象机或CD机、VCD机;上课时,板书文字、谱例,频繁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等等,耗费了许多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感,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五、自学困难,质量堪忧

    

    近些年来,全国音乐教育的形式趋于多样化:电大、夜大、函大、自学考试应运而生,音乐专业的学生急剧增加。这些学生的上课时数少,主要靠自学,看书。老师来辅导,也只是讲讲书本中的重点、难点。加上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差,教和学两方面都是把书本作为唯一的知识载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极为单一,严重影响了乐器法的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在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中,由于媒体的应用单一或散化,导致阅读、聆听、观察、感受、思维难以联系在一起共同起作用,教和学双方都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纸上谈兵。对于乐器法的教学而言,这是致命的问题。因此,乐器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优越性

    

    乐器法教学改革,要以教学现代化为目标。要实现教学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界大量事实表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体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已具备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硬件条件,更多的学校也在积极创造条件,跟上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潮流。然而,在软件应用方面,则显得十分单一,往往只使用了Cakewalk、Encore等引进的软件来进行音乐制作和记谱,可应用于各类不同课程的教学软件十分匮乏。就乐器法教学而言,与之相关的资料性的CD-ROM如“Musical Instruments”、“震撼--世界音乐宝库”等只涉及各种乐器的常识,技术性不强,适合于普通音乐教育,不适合于专业音乐教育。

    

    本人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刻苦钻研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认真分析、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症下药” ,研制开发了多媒体CAI《管弦乐队乐器法》系列教学应用软件之一“小提琴”(含弦乐组各种乐器的共性问题),在探索乐器法教学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次尝试。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非常合适,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教学媒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信息管理由线性结构转变为超媒体结构,练习形式由死记硬背转变为动画游戏,批改作业由教师操劳转变为人--机对话,教学内容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获得,教学出现高效益化,教学对象大众化。

    

    一、教学媒体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都集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谱例,又可以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也就是说,利用Authorware强大的交互功能,很快地将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处理功能,使之获得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拨弦奏法”的知识时,页面上有“拨弦”技术的文字解说、演奏法记号;点击“喇叭”,可听到拨弦的范例录音《拨弦波尔卡》;点击“摄象机”,既可见到用拨弦演奏《新疆之春》的谱例,又可同时看到录像--演奏员拨弦演奏的动作。而且,这一切都来得十分快捷、轻松,界面美观、友好,令学生们耳闻其音、目观其形、心领其义,十分乐于接受。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超媒体化

    

    我将“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动用一些文字、图像、谱例、音频或视频等素材来加以解析、演示……。内容的分解大到一首完整的乐曲,小到一根弦的音色或一个演奏动作,非常细致。由于较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的超级链接功能,从目录可任意进入某个单元,从单元页面可任意进入某个知识点,从知识点页面可任意点击某个热字或图标,打开谱例、音频或视频页面……。单元与单元之间可相互跳转,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媒体可同时呈现,各种媒体(如音频或视频等)可反复播放。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作初次演示、也可作复习演示。

    

    由此可见,该软件中的教学内容完全实现了非线性化、网状的组织结构,即超文本结构。由于它传递的信息多媒体化,因而它实际上已构成了超媒体结构。这种超媒体结构,对于乐器法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要反复听、反复看、细心揣摩,发散联想等需求而言,十分方便、实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现与迁移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练习趣味化、评估实时化

    

    仅小提琴一种乐器,我就为它设计了数十个练习题,有选择填充、对应连接、“对号入座”、“飞箭中靶”等多种题型,它们大多被设计为动画形式,移动物有小提琴、音符、箭头等,带有音乐“游戏”性质,增强了习题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批改作业无需老师动手,计算机会自动作出正确的评判,即时反馈给学生。反馈的信息大多用音乐作为代码,如:错了--毫无表情的单音,对了--清脆悦耳的音乐片段。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对音乐语言是非常敏感的,听到单音,会发出自嘲的笑声;听到音乐片段,会立即雀跃欢呼。练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而是充满了情趣的人--机对话。

    

    四、信息集成化、储存光盘化

    

    由于有关“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几乎全部集中到了这个教学软件之中,并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携带方便。教师上课时,只需控制一只鼠标,轻松自如,故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提高效率。这样一来,既免除了教师上课前寻找谱例、录音、录像或约请演奏员之匆忙,也免除了教师上课时板书之费时以及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之繁琐。在这里,教材的观念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一本书,而是这张现代化的、多媒体的CD-ROM。

    

    五、对象大众化、学习个别化

    

    由于多媒体CAI软件提供了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等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又可由操作者任意提取,反复研习,加上足量、生动的练习,及时、正确的评判,学生可自行控制进度,人--机交互方便可靠等等,所以,这个教学软件完全适合个别化学习,使无数的音乐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电大、夜大、函大、自考的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计算机这位教师 “面对面”的不厌其烦的指导,自学的效果将会产生一个大的飞跃。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风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② 。在传统的乐器法教学方式中,我们难以实现这一点,而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和应用,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开辟了重要的途径,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局限性

    

    多媒体CAI的确使乐器法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手段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多媒体CAI也有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

    

    一、多媒体CAI只是乐器法教学的形式之一,不是乐器法教学的全部形式。如:在乐器法教学的练习中,一般都有写作的要求,即为各种乐器写作一些符合其特性的独奏的旋律,并要求标记演奏法。这是创作,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没法用计算机事先设定程序,并自动、逐一地评价和修改。

    

    二、多媒体CAI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展开来解释;教学进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来作适当的调整;计算机呈现出来的乐器图片、谱例、音频、视频,主要观察什么、分析什么,要不要重复、重复多少次等等,都需要教师来把握。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毫无疑问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现就如何把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

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小学数学论文,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统计”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教学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记录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以《九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一课为例,就可以在资源库中找到用手指指法记忆九的乘法口诀的图片和一段关于乘法口诀的动画视频,这些资料都可以在网上点击预览,需要的话直接下载到指定的地点就可以使用了。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 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龙源期刊。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掌握数学知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可以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比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许多矛盾,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声、形、色并茂,给小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知识更多更广。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放开一些,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从他们最近的发展区出发,给其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体尝成功的愉悦。例如,在应用电脑课件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学校派来了三辆汽车来接同学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你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小学数学论文,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向,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生呈现出极高的热情,很快理解了题意,进行了解答。这样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在思考发现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的进行练习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龙源期刊。

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任意点击课件动画图中的任意景物,问题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均得到训练,这一点光靠教师是很难做到的。

在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小学数学论文,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总之,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也能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应努力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