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技能培训论文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依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设立四项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模块、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修复和正畸基本操作模块。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模块中包括问诊(主诉准确、现病史完整、既往史明确、家族史清楚)、体格检查(顺序合理、查体全面、手法规范)、病例分析(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分析是否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检查项目是否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完成病历书写。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局部麻醉术、拔牙术、外科基本操作(无菌术、换药、拆线等)、围手术期准备、术中情况和术后处理(术中预防并发症、术后医嘱和康复计划等)及心肺复苏等。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常用材料的调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窝洞制备及充填(Ⅰ-Ⅴ类洞的制备,银汞和光固化树脂充填),开髓(前牙、前磨牙、磨牙至少各一颗),根管预备(揭顶、根管通畅、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

口腔修复和正畸模块包括印模及模型的制取(、手法的正确和规范、印模和模型变形的控制),铸造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和全瓷冠的牙体制备(牙体预备的手法正确,预备顺序和预备量的合理和准确),桩核冠的根管预备,牙列缺损的修复设计,常见错HE畸形的诊断及设计等。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培训模式,请有经验的临床带教医师设计临床常见病例和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相互问诊和检查,完成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医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复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强化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有助于充分模拟和再现临床实际接诊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通过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治疗设计等四个考站的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考核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填写调查反馈意见表,对专项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实用性、满意度、对临床实际操作有无帮助、能否熟练操作以及考核方式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接受专项技能培训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因考核内容均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所以考核合格分数线定为75分。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人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合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通过调查反馈,共收回实验组学生调查反馈意见表34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32人(94.1%)认为实习前专项技能培训有必要开展,29人(85.3%)认为该技能培训在实用性方面效果明显,31人(91.2%)认为该专项技能培训与前期实验课的操作有明显不同,28人(82.4%)认为该培训与临床实际情况十分相似,25人(73.5%)对技能培训很满意,28人(82.4%)通过培训有很大收获,26人(76.5%)认为该培训对临床实习有很大帮助,23人(67.6%)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短期内既能熟练操作,21人(61.8%)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能够很快独立接诊,31人(91.2%)认为专项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个别学生认为开设专项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大,对培训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培训中带教医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又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当前医疗环境的变化,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许多科室和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会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甚至“回避”的处理方法,导致实习生丧失了许多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观摩和实践机会。虽然在口腔医学专业课学习阶段开设了大量的实验课,提供了供学生练习的仿真人头模型教学模拟系统,但这些仅能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和验证基本技能操作,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应急情况及意外情况难以做到正确、及时和有效的处理。鉴于此,根据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口腔实践技能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前,开设了专项技能培训课程,并于实习结束后组织技能操作考核,以评价技能培训的效果。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一、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

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质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一些制造企业在引进先进的设备后,却发现缺少配套的操作人才,从而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我国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层次偏低,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在整个社会人才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制造型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流失严重,员工频繁跳槽现象频繁,这已成为企业家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

1.高道德素养

高道德素养首先表现为具有诚信的品质。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诚信是契约得以签订和履行的前提。目前制造型企业要求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有诚信品质,以利于企业与人才的沟通交流,相互信任,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高技能人才高道德素养还表现为高忠诚度。企业是一组合约,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一组合约,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家合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约的履行依赖于可预期的合作行为。

2.高专业化

首先,高技能人才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一线的操作能手,这是高技能人才的最重要表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高技能人才的加工技术应该达到艺术化的高度,不但能够进行高难度的生产加工,包括加工高精密度的电子设备、仪表仪器,而且还能够维修、控制精密复杂的设备、精密复杂的仪器等;他们能够与团队成员一道,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进行技术攻关,将设计思想落到实处,形成具体的生产力,具体的产品。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机电一体化、综合服务高技能人才。其次,高技能人才是知识含量高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现代高技能人才通过技能教育和培训获得更多的现代化理论知识,成为“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与一般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大都是来自于生产实践中的学习。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环境认知适应能力。企业的发展实质是对环境的不断适应,要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现状有全面的认知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如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也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如企业的组织结构、科层体系、营销网络、财务状况等。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实质是反映高技能人才对现代市场的敏锐把握意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三、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培训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

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其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只靠领导者一人运筹帷幄、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其综合绩效高于个人绩效总和。学习型组织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为个人发展创造空间。在现实中,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下的力度很大,进行的很深入。

2.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学校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企业。学校培训模式,是指由职业院校组织进行的培训,学校依据国家规定的专业岗位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学校模式一般分为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对于学历教育而言,各学校探索了多种形式,如“3+2”、“5年一贯制”、“7年一贯制”,学历教育强调先完成中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中级工证书,在企业和学校完成后续的高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高级工证书,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对于在职教育而言,一般是采取“金字塔”式的培训模式。首先是进行高级工培训。要求具有中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以后可参加学校的在职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以达到高级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是助理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高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发助理技师证书。再次是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助理技师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一般为3-4年,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脱或半脱产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技师论文答辩通过发技师证书。

(2)企业培训模式。企业培训模式,是指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由企业组织培训。企业培训存在缺乏师资队伍,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缺乏归纳和总结等问题。学员能解决一些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但理论水平较低,学员缺乏后劲、缺乏创造力,培训方法单一,缺少现代教学技术支持,从而制约和降低了培训效果。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论辩教学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培训师首先讲清某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然后结合学员的实际进行提问,学员根据提问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发言准备,随后学员可采用圆桌会议形式,或者采用讲台上演讲形式,各抒已见,表达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想法。最后培训师进行总结和概括。这种培训模式和实际相结合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二是案例评点培训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最为关键的提高其分析实践技能的能力,而案例评点培训可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分析、评价、修正职业技能的能力。三是职务轮换培训模式。职务轮换的主要目的是拓宽高技能人才知识面。通过各种不同岗位的职务轮换,受训者可以全面掌握企业各种技能的知识、技术要求。(3)校企合作模式

鉴于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的各自的弊端,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扬长避短,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共同制定培训大纲、计划和培训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学校+企业”模式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菲.学习型组织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6,1:77-78.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2004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培训。为保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全国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随着培训工作的展开,制约培训效果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参与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通过与受训教师的深入交谈,亲身观察以及反思,发现当前培训中存在不少制约培训效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领导对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把这次培训称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究其原因,是上级领导发的通知中就把这次培训称为微机培训,致使许多教师把这次培训与以往的各种计算机技术能力培训等同了。部分学校领导理念认识和组织管理不到位。在与受训教师的交谈中,有些老师反映所在学校的领导根本不了解此次培训的内容和意义,在学校内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并没有针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设立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时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退缩心理,积极性不高。多数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对于目前的培训,受训教师的普遍反映是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其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个体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培训中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培训模式比较单一。这次培训在推进方式上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根本在于提高认识,从需入手,促进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并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使培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一)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

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育实践,所以能力从实践中建设,并用于实践,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指导思想。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消除目前大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非全部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二)关注受训教师需求,以受训教师为中心,采用“菜单式”培训方式,增加校本培训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从而缩小学生实际水平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现阶段的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主战场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方法、过程必须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所以培训方式要多样化,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应该具有灵活性,在内容上应具有一定的权变性,培训方式宜丰富多样,组织上要有可靠的保证。因此,增加校本培训是最佳的选择。校本培训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与一所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能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可以填补培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三)组织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使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得到良性发展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技能人才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日趋突出。本文分析了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依据,提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一、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

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质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一些制造企业在引进先进的设备后,却发现缺少配套的操作人才,从而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我国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层次偏低,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在整个社会人才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制造型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流失严重,员工频繁跳槽现象频繁,这已成为企业家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

1.高道德素养

高道德素养首先表现为具有诚信的品质。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诚信是契约得以签订和履行的前提。目前制造型企业要求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有诚信品质,以利于企业与人才的沟通交流,相互信任,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高技能人才高道德素养还表现为高忠诚度。企业是一组合约,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一组合约,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家合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约的履行依赖于可预期的合作行为。

2.高专业化

首先,高技能人才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一线的操作能手,这是高技能人才的最重要表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高技能人才的加工技术应该达到艺术化的高度,不但能够进行高难度的生产加工,包括加工高精密度的电子设备、仪表仪器,而且还能够维修、控制精密复杂的设备、精密复杂的仪器等;他们能够与团队成员一道,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进行技术攻关,将设计思想落到实处,形成具体的生产力,具体的产品。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机电一体化、综合服务高技能人才。其次,高技能人才是知识含量高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现代高技能人才通过技能教育和培训获得更多的现代化理论知识,成为“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与一般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大都是来自于生产实践中的学习。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环境认知适应能力。企业的发展实质是对环境的不断适应,要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现状有全面的认知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如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也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如企业的组织结构、科层体系、营销网络、财务状况等。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实质是反映高技能人才对现代市场的敏锐把握意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三、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培训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

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其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只靠领导者一人运筹帷幄、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其综合绩效高于个人绩效总和。学习型组织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为个人发展创造空间。在现实中,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下的力度很大,进行的很深入。

2.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学校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企业。学校培训模式,是指由职业院校组织进行的培训,学校依据国家规定的专业岗位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学校模式一般分为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对于学历教育而言,各学校探索了多种形式,如“3+2”、“5年一贯制”、“7年一贯制”,学历教育强调先完成中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中级工证书,在企业和学校完成后续的高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高级工证书,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对于在职教育而言,一般是采取“金字塔”式的培训模式。首先是进行高级工培训。要求具有中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以后可参加学校的在职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以达到高级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是助理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高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发助理技师证书。再次是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助理技师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一般为3-4年,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脱或半脱产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技师论文答辩通过发技师证书。

(2)企业培训模式。企业培训模式,是指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由企业组织培训。企业培训存在缺乏师资队伍,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缺乏归纳和总结等问题。学员能解决一些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但理论水平较低,学员缺乏后劲、缺乏创造力,培训方法单一,缺少现代教学技术支持,从而制约和降低了培训效果。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论辩教学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培训师首先讲清某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然后结合学员的实际进行提问,学员根据提问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发言准备,随后学员可采用圆桌会议形式,或者采用讲台上演讲形式,各抒已见,表达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想法。最后培训师进行总结和概括。这种培训模式和实际相结合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二是案例评点培训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最为关键的提高其分析实践技能的能力,而案例评点培训可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分析、评价、修正职业技能的能力。三是职务轮换培训模式。职务轮换的主要目的是拓宽高技能人才知识面。通过各种不同岗位的职务轮换,受训者可以全面掌握企业各种技能的知识、技术要求。(3)校企合作模式

鉴于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的各自的弊端,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扬长避短,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共同制定培训大纲、计划和培训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学校+企业”模式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菲.学习型组织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6,1:77-78.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关乎教育技术能否切实、持续地发挥支持教学改革的作用。就教育技术培训实效性的问题,粗浅地分析影响培训实效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建构支持教育技术能力持续有效发展的模式。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开展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第一轮已基本完成。但培训的实效性如何,这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很多地区在完成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就很少再去关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发展状况。其中似乎有着这么一条大家共同默认的假设:教师在拿到培训合格证后,他就已经获得了教育技术能力,从此就可以独立行事了。这种假设如果成真,那可真的让人兴奋。但对培训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际运用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化。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少部分教师参加完培训拿到合格证后依然是重归故道,没有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这其中固然有教师的态度问题(有些教师从一开始参加培训就带有强烈的功利心理),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尽量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另一种情况则较为普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解决具体问题,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技术支持方面的、设备设施方面的、学校管理策略方面的,等等。很多教师在技术整合教学的实践中,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整合上,“电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情况给出一个提示:“培训”还不能算圆满结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学应得到有效支持,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培训迁移理论也认为,培训不是受训者单纯地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还包括受训者在迁移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培训迁移不仅发生在培训后的短时间内,更关注受训者怎样才能在长时间内持续地使用所学。由此看来,培训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从培训角度看问题存在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是采取分期、分批的集中式培训。优点是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效率,有利于系统地传授教育技术的知识,革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具有教育主管部门强制参与的性质,可引起人们对教育技术的普遍重视等。这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很有价值的。但培训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持续时间短。一个培训周期一般是一个星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培训者希望培训能带给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受训教师也期望培训能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能力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得到较大提高是很困难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短期培训的结果主要是,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得到提高、观念有所触动、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得到训练,但教师技术整合教学的能力难以得到切实、根本的发展。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后,还难以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运用教育技术来解决,从而易导致学而不用,用而不活,最终难以坚持。如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持续发展就成了问题。

2.2批量化生产。集中式培训虽有规模效应,但缺乏针对性。一大批学员集中到一起接受培训常常会使培训工作从学员的一般情况着手,而参加培训的教师既有年龄的差别、学科的差别,还有学习能力和经验丰富程度的差别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差别,这些都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影响因素。而集中式的培训却难以照顾周全,因此也难以使每个个体都得到充分发展。如何使教师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是个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3脱离教师工作实际情境。培训是去情境化的或者拟情境化的。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几乎完全脱离了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境,类似学科教学式的,讲授内容多是理论、程式和规则。案例教学关注到理论结合实际,但它所教授的是一般过程和方法,也很难顾及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等的教学实际。事实证明,教师在学完这些知识以后,回到工作中还是难以有效运用所学知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遇到困难。

2.4考核倚重培训结果。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需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以证明达到了培训目标;合格率的高低也常常是评估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重要依据。这就使得考核非常看重培训结果。相当部分的教师把追求合格证作为参训的目的。这种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的学习评价,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切实、持续、有效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5教师需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都很忙,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再让他们腾出时间专门来参加培训,势必增加他们的负担。如此,要想通过将短期集中式培训常规化,来解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2.6淡化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各个环节中都是没有学生参与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培训从教师的教入手,而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中心和依据,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发展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也是检测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根本依据;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保证。所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不能没有学生的参与。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如何立体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教育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教学培养方案,并对各实施单元步骤进行了分析。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已深人人心。但高职教育的现状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学校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对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理解存在偏差,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难以形成特色和品牌;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还相当普遍;实习实衫11缺少应有的地位和空间;实习实训场地、设备还难以跟上职业教育的需要,课堂与实践教学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实验实训在更多程度上是过去活动课的延续,能力培养也不连贯,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实验实训体系等等。种种这些与职业教育不合谐的音符主要是缺乏贯彻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的完整清晰的实施措施而形成的。

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迁移,使相关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发展和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论文百事通由此可知,职业技能是由一般能力经过发展和整合而形成的。按照这一思路的启迪,围绕这一核心,为高职院校建立多层次的科学培养方案提供了改革实施的总思路。从多个层面构架立体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一、设置合理专业总课程计划

按“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来设置本专业总体教学计划。“宽基础”,是指面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为学生提供相关职业共同所需的基础知识、技术和基本能力,同时为学生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基础课的设置原则是宽基础。“活模块”,具体来说,体现出:“层次性、职业性、个体性、动态性”。突出层次性,课程设置应使高职毕业生应既能开拓创新,又能动手;既有较高的眼界,又能将所学付诸实践,还具备向相关专业渗透联结的实践能力。突出职业性,高职专业教育、能力培养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侧重于各种基本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突出个体性,对于不同的个体对象,既有能力指向目标的多样化差异,又有能力强弱和水平高低的随机性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突出动态性、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处理好长远和近期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专业课、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训实践课的设置要体现出活模块。

二、课程内容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则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职业能力培养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单元课程体系。从专业教学计划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实施,层层分解,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各能力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各个能力单元的操作程序和标准,这使得课程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职业能力教育过程,而不只是静态的学科知识的积累。

2.课中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根据各能力单元,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3.课后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助于教师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课外科学研究等环节。认真实施每一环节。

课堂实验教学根据创新能力培养规律,建立分层次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改进实验内容,立足课程内涵,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课堂理论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非常值得借鉴,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实习环节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该大力发掘社会资源,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培训基地。采取校际间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缓解大多数学校基地建设的资金缺口难题;应与劳动部门合作,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相结合的办法,即可以发挥基地的多功能作用,又可以逐步将高等学校的主要实践教学基地建成相应行业、专业、公众的职业资格鉴定站,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能得到上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又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综合培养与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创新的能力。通过开题申请、中期检查反馈、小组评议、答辩等程序对毕业论文进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开展课外科研与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

四、加强双证制教育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通过专业课的灵活理解、专业技能实验、实训课的创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同时取得相关岗位的准人证书。使学生能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新技术和基本技能。

五、加强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在订单式教育模式下输出的专门人才更多的是“单位人”,而缺少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创业者。加强创业教育,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应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准许试点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改善办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引人学生的第二课堂。

六、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要不失时机的推出政策,培养一些本身基础较好,且理解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自己通过留学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学校还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来提高学校的教学档次。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7篇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社会岗位进行岗位职业培训,根据岗位工作的要求进行定向培训,主要是加强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业务技能培训。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不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业务工作技能,还应该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锻炼,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放下思想包袱,热情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不过,当下不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生产技术培训比较重视,而对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教育却没有不怎么看重,即在培训中有重业务轻思想的问题,不利于工作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要正确的认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

1.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全社会认真而全面的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针对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而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应该努力提高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适应社会政治思想发展形势。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会受到社会思想政治的影响。由此看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重视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形势教育,树立就业人员的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坚决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袭,不然就会对就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塑造不利,不能培养出负责任的就业人员。

3.有利于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社会岗位需求的角度来看,每个职业都有自身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作为社会岗位工作人员,就应该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将职业道德培养作为重点的培训内容。

4.有利于促进就业人员的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加强就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训。如果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好,都可能让就业人员片面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就可能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平。对于就业人员来说,不努力学习,不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就算工作很努力,也难以真正获得发展。

5.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效果。具体来说,要引导就业人员加强学习,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做好就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低下,那么他就很难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所要从事的岗位,不能够做到爱岗敬业,那么对其所进行的岗位培训效果也难以变得明显。岗位从业人员的的人生价值观是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对职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岗位培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有着针对性、直接性等特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在校学生的培训方式是不一样的,社会就业人员有着自身的思想政治阅历,他们的教育过程有着明显的自主性,就是所谓的自我教育。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在工作内容,还是在工作的形式方法上,都要有创造性的做好。具体来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根据就业人员和社会岗位需求来把握好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在思想政治以及形势教育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的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岗位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在岗位上能够根据企业的行为价值机制来引导自己的思想动态和行动标准。在教育方式上,不能空洞说教,流于形式,必须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来制定灵活的培训方针,在岗位培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三、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岗位培训人才,而经过培训的人才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度的岗位责任感,有通过完善的培训教育体制,为社会岗位输送人才,积累培训经验。当前,我们的企业急需专业而全面的、责任感强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并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力度。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就业人员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解决,让他们能够专心的做好技能培训,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不少就业人员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受到了社会消极思想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工作中不能全心全意。有的就业人员有着较好的业务素质,但是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责任心不强。还有的就业人员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大,思想障碍较多,这也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就业前途。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及时收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有效的引导、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就业人员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竞争、跳槽、下岗、待岗等问题日益增多。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将二者统一起来,切实解决好就业人员的思想包袱,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打破形式主义,让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打动就业人员的思想,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8篇

一、河北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一)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扶持河北农村“两后生”培训工作。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农村劳动力有2,94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4.4%,但这些劳动力普遍文化偏低,平均受教育只有8.02年,很多只有小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中、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了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适应了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人才需要。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劳动力后备资源“两后生”的培训工作,在相关政策中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他们素质的政策措施。如河北省政府出台了《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4年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冀人社字[2014]133号),保定市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邯郸市出台了《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邯政[2013]98号),这些文件中都对农村“两后生”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培训机构、内容、形式和要求,并且规定了补贴标准为每年800~1,600元,邯郸则将土地流转后的农村“两后生”的补贴标准涨为2,300元,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流转家庭的实际困难,促进了他们就业。目前,与农村“两后生”培训相关的主要项目有农业部组织的“阳光工程”、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组织“雨露计划”、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计划”等,他们都为农村“两后生”的培训提供了保证。

(二)做好为农村“两后生”的服务工作。为做好“两后生”培训和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利用各种机构对农村两后生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有个人基本资料、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培训意愿等,为进一步搞好工作打下相关基础。如河北临漳县通过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系统摸清了“两后生”情况,建立了实名制台账,以便统筹管理。同时,各地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种培训,增强农村“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在行政大厅窗口设立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扶持、就业援助等窗口。

(三)强化监管。为使“两后生”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各地通过申报、评审建立了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并且建立了培训机构退出机制,对已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资质进行复核,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予以注销,同时规范学校的学生、教学、教育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河北省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两后生”接受转移培训意识不强。农村“两后生”接受职业培训的主动性不强,很多一毕业就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在调查中,选择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只占48.9%,选择非常愿意参加培训的不到30%,持“无所谓”态度的高达21.3%。在原因调查时发现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培训了也很难找到好工作;另一方面认为培训还要自己承担一些费用,部分贫困生承担不起。

(二)培训机构自身不足。对农村“两后生”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目前,对农村“两后生”培训的主要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但他们的教师队伍,有的缺乏实践经验、有的学历偏低,难以满足培训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也常常是文化基础课为主,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足,不能满足就业的要求。另外,有些培训机构设施简陋,缺乏实习设备和场地,用于教学的仪器往往是市场上早已淘汰的产品,教学方法也只是课堂讲授,这些都限制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缺少企业参与农村“两后生”培训。大多数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只注重招募廉价劳动力,但不注重开发劳动力资源,企业对农村“两后生”培训工作的参与性还远远不够,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工,农村“两后生”培训后也不能很好的就业,而农村“两后生”是否接受培训关键就是能否就业。究其原因有:第一,由于没有和市场很好对接,造成一些专业重复设置,如美发、建筑、缝纫等,毕业的学生很难就业;第二,不少企业担心学生培训后不来单位或掌握技术后容易跳槽,不愿意参与相关培训;第三,很多地区的培训没有联系就业单位,造成培训后找不到合适工作。

(四)政府管理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管理服务是否到位、高效,直接关系到培训工作能否成功。但是河北省政府部门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参与部门多,缺乏合作。目前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劳动部门、扶贫办、教育部门、农业部门,但各部门之间责任分工不明确,出现管理职能的交织,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第二,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及时到位。河北省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每年虽有相关费用,但由于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以及培训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现行的补助标准已不能满足需求,严重影响了培训机构和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一般;第三,农村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缺乏。尽管各地都有劳动力市场,但信息不及时,造成企业招工难、农村“两后生”不好就业的局面。

(五)就业门路狭窄,多在传统一、三产业。目前,农村“两后生”的培训中虽有一些是订单培训,但很大部分还需靠自己去寻找出路,从而又和父辈一样,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比较低行业,主要靠时间和劳动强度决定工资收入,技术并没有带来较大增收。而且流动性比较大,往往也没有规范的劳动用工合同,更无三险一金,还随时面临着被“炒鱿鱼”的风险,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三、对策建议

(一)多种渠道宣传,营造关爱农村“两后生”的良好氛围。为使农村“两后生”培训政策家喻户晓,应建立多渠道的宣传平台,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制作招生简章,包括的内容有培训的专业设置、招生条件、补贴政策和就业去向等。宣传渠道有:在中考或高考结束后在学校设置咨询台、“两后生”考试返乡后在村大队制作宣传专栏、在乡镇集市上散发宣传资料、当地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宣传等各种措施进行宣传动员。

(二)完善培训机构的工作。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农村“两后生”的具体实施者,其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培训工作:第一,建立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另一方面聘请社会上有的相关经验的专家来做兼职教师,定期上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设立新教师准入门槛,要求学历本科以上,并有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第二,把握就业市场行情。培训工作应和就业市场接轨,与产业发展方向相联系,加大和企业合作力度,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专业技能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开展菜单式教学。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所需技术工种的预测,提早设置相关专业,走在市场前列。第三,多渠道筹集经费。改善实习基地、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需要有充足的办学经费,除了依靠政府拨款外,还应多渠道筹集经费,如和企业合作帮助对方培训新员工、和非营利组织建立良好关系,争取和他们有项目合作或者获得捐赠。第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培训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生动直观的特点;互动参与式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交流,创造合作性的学习情境;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农村“两后生”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应作为职业培训的主导力量,加大管理力度。第一,加强对各部门的协调。目前涉及农村“两后生”培训的部门、项目都比较多,应建立人力资源牵头的农村“两后生”培训领导小组,通过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以提高效率;第二,加大经费投入。对农村“两后生”的培训,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应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保证农村“两后生”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应由相关部门和初高中合作,及早掌握成绩不理想、不打算升学、家庭困难可能辍学的学生情况,调查家长和学生对职业培训有什么样的需求,实行建档跟踪管理,防止“两后生”没掌握一技之长就流入社会,从而失去管理。同时,摸清学生家庭收入情况,根据家庭实际,实行因人而异的补贴政策,加大对贫困生的补贴力度;第四,加强对农村“两后生”培训质量的监控,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对学校培训质量的考核,不仅包括基础知识还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就业率,同时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第五,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和规范劳动就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起职业介绍、就业咨询、就业信息等的就业服务体系。同时,劳动就业部门应做好调研工作,及时把握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准确地向培训单位提供用工单位对员工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要求信息,以指导培训机构合理安排课程。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9篇

1.1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培训开发的原则

对于生产技能型人才的培训要有一定的规划和工作部署,要根据单位的具体发展方向、发展前景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开发与技能培训,建立标准规范的生产技能人员管理培训体系,让培训科学有效地开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1.2坚持岗位培训与适应性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生产技能岗位的培训应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并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简单易懂、科学实用为培训准则。

1.3坚持分散与集中、广泛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供电企业各专业在进行培训时,要制定不同的培训重点与方法,专业与专业有相互交叉的地方,也要将两专业相互结合进行培训,在组织大规模统一培训的同时,也要尊重重点人才重点培训,哪里紧缺哪里先培训的原则,做到学为所用、防患于未然。

1.4注重教育培训质量,提高教育培训效率的原则

技能培训的原则不应只局限于全、快、大,还要注重培训的整体质量,要求受训人员将培训内容真正的学会、学精,消化掉。

1.5妥善处理工作与培训的关系的原则

供电企业是典型的生产型企业,其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期进度紧,所以,培训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的同时一定要将培训时间做好合理化安排,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将培训穿插到工作间隙中,给生产技能人员创造一个可以与工作劳逸结合的培训环境与时间,使受训人员对培训不产生抵触情绪,又可以处理好工作与培训的时间关系。

2.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产技能型人员普遍老龄化,没有实际操作技能或是水平较低。对于突况应变能力不足,无法在现场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且对于体力要求严格的工种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使得一线检修工作无法正常快速的开展,或是工作进度过慢。第二,新员工上手慢,技术水平进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有些单位只招工却不进行细节技术指导或是不进行实战技术培训,老员工不帮不带或是工作安排不合理,使其技术得不到锻炼和学习,这些都是造成新员工技术成才速度过慢的主要原因。第三,填鸭式教学,有些企业在用工方式上没有及时制定激励政策,造成员工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提高,使得技能培训更加的形式化。虽然供电企业实行了惩罚式制度,但奖励制度却相对偏低,让员工在培训中没有自主创新性,没有学习兴趣,反而适得其反。第四,培训的整体环节与内容都有欠考虑与推敲,实用性太少。培训所达到的实际效果更不理想,培训部门对于员工具体的培训需求不了解,在培训中不注重教学质量,不懂得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培训中的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后得不到练习,没有人跟踪培训后续成果。

3.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保障措施

3.1为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提供经费保证

培训经费的投入是搞好生产技能型人员的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能够打造高水平培训模式的基本物质保证。但在公司资金计划使用过程中,培训经费一定要做到专款专项,要保证员工培训经费的充足,保证各类培训都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专款专用才能够保证教育经费真正的用在实处、用在点子上。

3.2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首先,要懂得资源合理利用,也就是要利用一切师资力量来给生产技术型人才进行技能培训。要多多与技术骨干型人才沟通联系,并鼓励他们来进行教学,鼓励他们定时定期地来生产一线单位进行实践教学,让他们更加了解工作的具体流程与规范,结合实际,使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要建立一支专家教学队伍,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进程时时更新,与时俱进。其次,要加强培训场地及设施的实用性建设。要学会合理地提高培训设施的先进性,定期更换已过时的设施,做到技术与设备同步,增加电力技能培训设施的可操作性,放开网络教师的使用时间等。最后,要注重结合实际,要给员工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平台,可以更好地钻研和巩固所学知识。找到重点项目的开发与培训,有计划性地进行申报和研究。

3.3建立科学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管理体制

无论哪一种培训的实施,都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管理体系。这样,就可以专职地去研究整个培训机制的制定与实施,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率。通过进一步确认每一个部门及员工的分工,形成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管理模式,互相协作,找到一个让大家执行,简单、效果显著的管理模式,展现培训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所形成的新格局。在其中明确出每次培训项目的主题、要点、注意事项等,让每个生产技能人员在培训时有思路,能够主动配合思考,以提问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培训的掌握度。或是将培训的成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让受训人员主动、认真地去学习,而不是得过且过。或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对成绩优异的员工可进行适当的奖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员工的动力,使被动变为主动,让员工愿意参加培训,愿意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4建立健全生产技能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要将企业技能人员培训有若企业发展战略一样重视起来,要稳扎稳打地进行执行培训计划,让生产技术人员在完整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中成长起来。而这样一个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更是需要有一群实干的领导班子进行组织,统一领导计划,分工合作,分级分段实施。要将每年的生产技能型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到整个企业的年度计划当中去,纳入到单位的业绩考核中去。

3.5强化培训执行,注重培训实效

首先,企业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从头至尾全程进行跟踪了解,对于重大型项目的培训,要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培训中的进程、培训后的效果等进行全程掌握,出现问题要重点分析,及时改进,并且要多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及时对各类设备、教学器材进行更新。其次,要有一个完善的效果评估。尤其针对于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有大的发展前景的项目,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提高培训质量,要有一个可以具体评估的测验标准。也不妨让公司中高层领导一起参与,让领导直接进行评判。通过不同的眼界来提高培训水平。

4.总结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10篇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着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着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11篇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著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著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1.培训机构高校写作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如何去实施、如何保证实施的效果则还需要软硬件方面的保障。从国内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已经具备开展写作培训的条件,特别是有外语系或学院的高校,都已具备了培训所需的基本师资力量。但作为一项系统培训工程项目,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非常必要。[4,5]在CSM,写作培训是由人文科学与国际研究系来承担的,在美国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语言与人文学科系来承担写作培训项目。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但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办公室与培训场地,机构运行所需费用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社会捐赠。2.人员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以及特聘的专家。人员数量根据学校规模不同从3~5人到十余人不等。专职的工作人员通常具有文学、语言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多年从事培训的经验。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对写作培训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以确保在用词、语法、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在我国,培训人员多由有中文语言学和英文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背景,同时兼顾科技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讨论,特别是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开展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的讲座。3.网站网站是现代社会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也离不开网站的建设与支持。培训机构的网站通常挂靠在所在学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为两个方面的平台:信息平台与培训平台。信息平台用于介绍机构、培训科目的设置、培训人员组成,以及培训信息等。培训平台更多是一种交流平台,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问题交流。从CSM多年的培训经验来看,写作培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训练,这与学校的重视、培训教师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培训机构印刷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学员。同时,培训机构与其他高校的培训机构也建立了多方合作关系,以保证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快速推广应用。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12篇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着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着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组织氛围 执行机会 社会支持 技术支持 培训成果转化

一、引言

培训成果转化指接受培训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培训所学内容的程度。所学内容中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它在培训评估体系中因直接影响培训实际效果的产出,成为近二十年来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它作为培训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势必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只有找到影响其转化的关键因素,实施行之有效的干预,才能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持续、有效地应用培训所学。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培训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方向多指向个体因素和培训系统自身因素,组织环境对其影响的研究涉及较少。因此本论文将就组织环境中组织氛围、社会支持、执行机会和技术支持对其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的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论证。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一)培训成果转化

Taylor(1992)认为,受训者将参加培训后获得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当中即为培训成果转化。张阳(2008)指出其实质是“通过对培训内容及课程资源的利用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使培训内容转化为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行为方式,并通过培训带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最终带动企业整体业绩以及形成良好的投入产出收益”。因此,本论文结合案例企业的现状和员工的工作表现认为,培训成果转化重点强调了两方面内容:一、员工接受培训后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的程度和培训前后其行为的改变;二、组织环境是培训成果转化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

由此可见,培训成果转化过程中员工培训后的具体行为与所依赖的工作情景间存在着适应程度上的差异,会受到工作情景的影响。

(二)组织氛围

组织氛围是指“来自于管理、工作和组织对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活动的可感知的支持”。员工对来自于组织内部各种各样的、或促进或阻碍培训中所学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应用于工作中时工作环境特征的感觉(即组织氛围),成为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是组织环境的鲜明特征和员工对这些鲜明特征感知和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三)社会支持

支持是组织内部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环境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受训者上级或组织管理者对受训者通过学习后创新和获得技能并应用于实际工作所给予的鼓励与奖赏的程度。以往的研究将其具体划分为管理者支持和同事支持两个维度。组织通过这种方式使员工清晰地了解到个人在公司培训和职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价值。因此本论文从社会支持的两个维度出发,了解在企业中社会支持是如何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并验证其维度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程度。

(四)执行机会

执行机会也称所学技能的实践机会,即组织能为受训者提供的应用培训所学的机会。企业经常会通过对员工进行多样化的培训来提高其素质以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所以员工接受培训后只有将培训中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训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它包含了三种体现形式:一、应用范围;二、活动水平;三、任务类型。

(五)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也称工作支持,是组织内部具体操作或技术系统。从组织内设计的角度形成对持续学习的影响作用和对受训者知识技能在工作中转化的灵活性提供促进性的支持,通过工作设计的方式向受训者表明培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提供试验、应用培训中所学知识技能的机会使受训者能够将培训中的各种收益得以实际施展并帮助和促进其转化。

(六)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组织环境

1、组织氛围和培训成果转化的关系

在生产制造型企业中,管理者因对生产技术的关注,而往往忽略了组织氛围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Holton(1996)建立的评价模型中认为,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之一就是组织氛围。王鹏等人(2002)的研究结果证明,组织氛围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比个人因素的影响更大。本论文将对组织氛围与培训成果转化的相关性作实证研究,探索组织氛围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

2、社会支持与培训成果转化的关系

诸多中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培训成果转化有显著影响。企业通过管理者支持使员工感受到来源于组织的尊重和信任,通过同事支持帮助员工在工作中积极运用培训所学,进而提高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本文将通过实证探讨社会支持两个维度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

3、执行机会与培训成果转化的关系

Luthans和Kreitner(1985)的结论显示,执行机会是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员工获得的能够将培训中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机会可以提高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本文通过实证探讨执行机会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

4、技术支持与培训成果转化的关系

Goldstcin和Rouillicr(1993)实证得出技术支持对培训成果转化产生重要影响。企业通过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相关设施,并为员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提供专家指导,用以帮助员工解决培训后技能应用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进而提高培训成果转化效果。

综合上述对组织氛围、社会支持、执行机会、技术支持和培训成果转化的探讨,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H1:组织氛围对培训成果转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

假设H2:社会支持对培训成果转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

假设H3:执行机会对培训成果转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

假设H4:技术支持对培训成果转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为了探讨组织环境背景下的组织氛围、社会支持、执行机会、技术支持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本章将采用演绎法的商业研究方法论来进行论证,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得出变量间的关系,再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验证研究假设。

本论文参考以往学者研究的量表,结合导师的建议,设计出研究变量的初始量表,最后形成问卷的初稿。

本论文问卷共为六个部分:一、员工个人属性量表;二、组织氛围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865;三、社会支持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743;四、执行机会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807;五、技术支持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793;六、培训成果转化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851。问卷第二、三、四、五、六部分均采用李科特五点量表法。本论文的抽样对象是所选案例企业全体在册员工,本次调查共分两个部分:一、预试调研:预试问卷共发放20份,回收有效问卷17份,通过信度检验,五个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值均在0.7以上,表示问卷信度良好。二、正式调研:正式问卷共发放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有效回收率为86.9%。

四、数据分析

本论文使用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回归分析验证研究假设。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数据如表4-1所示:

以上研究数据显示,组织氛围、社会支持、执行机会和技术支持对培训成果转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研究假设H1、H2、H3、H4均获得验证。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创造积极有利的组织氛围,增强员工使用培训所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培训成果有效转化。说明组织氛围越好,员工的工作热情越高,在工作中应用培训所学的动机越强,个人的工作行为和态度将得到改善。这与Rouillie和Goldstein的研究结果一致。

2、社会支持各维度对培训成果转化都有显著影响,说明企业中管理者和同事支持程度越高,培训成果转化效果越好。这与安鸿章,时勘(2009)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3、执行机会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显著,说明在企业中员工应用培训所学的范围越广、次数越多、工作的难度越高,则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越好,培训才具有意义。这也印证了缪春光(2010)的研究结果。

4、技术支持对培训成果转化也有正向显著影响,说明企业通过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相关设施,并为员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指导,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培训成果转化效果。这一结论与韩晶晶(2010)相符合。

(二)管理建议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对企业如何促进培训成果有效转化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管理者认识,塑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氛围

生产制造型企业多注重员工技能培训而忽略了组织氛围建设,导致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影响了培训效果。只有塑造积极、公正、开放性的组织氛围,才能使员工深刻地感受到来源于组织的支持,使员工积极参加组织培训,并通过个体工作行为的改变提高个人绩效从而达到改善组织整体业绩的目的,推动企业发展。

2、提高有效的社会支持

培训成果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就要为此提供必要的支持。首先提高管理者支持程度。管理者积极为员工解决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各类资源和设备,在员工应用培训所学出现失误时不轻率处罚和责难,采取激励手段促进员工对培训内容的运用。其次搭建员工间的信息平台,促进培训成果有效转化。在组织环境中个人工作需要企业各部门及其同事的支持与配合。同事的支持程度在培训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可以在组织内部采取面对面交流、经验分享讲座、内部期刊宣传、资深员工咨询指导等多种形式,促进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培训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3、增加实践机会

员工应用培训所学的实践机会一是自己在工作中主动寻找;二是来自于管理者的工作安排。有较多实践机会的员工其学习的内容掌握的更牢固,所获得的能力维持的更长久。也就是说实践机会越多,越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当然,企业也不能因此而盲目地增加实践机会。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如员工个人意愿、管理者态度及培训内容与工作相关程度等进行调整。

(三)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建议

本论文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只选取了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组织环境变量进行研究,只对生产制造行业中的一个案例企业进行了调研,希望未来研究在增加自变量选取的数量同时,扩大样本量及调研问卷的发放范围,来考察不同行业对培训成果转化的不同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冬冬.酒店员工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1.

[2]陈志标.企业培训项目成果转化模型设计.2008.

[3]张阳.企业提高培训转化效率的因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8,(13):163-164.

[4]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缪春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转化影响因素研究.2010.

[6]韩晶晶.酒店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国际品牌R酒店为例.2010.

[7]王鹏,杨化冬,时勘.培训迁移效果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2, (1) :69-72.

[8]王秀娟.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培训迁移效果的组织因素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3.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