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思考

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质量。以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常常难以处理好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差异,过于关注课程内容的知识完整性与学科基础性,导致研究生课程成为本科生课程的简单延续,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弱化了研究生课程的学科探索与科研训练的功能;与此相反,有些学校则忽视研究生课程建设,以和科研立项代替课程学习,或以协助导师完成课题研究、翻译外文资料等作为课程内容,忽视了研究生课程的学科理论深化的作用。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建构,一要充分反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特别是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二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在确定具体课程内容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课程内容既要突出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又要遵循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学科特色;最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精神。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

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之中,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再好的课程教学内容,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式,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教学方式运用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充斥课堂;教师习惯于专业知识的传递,虽然也会考虑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但忽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思维的训练,也漠视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拒绝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学生难以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专业价值观。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应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单向传递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方式具体确定为:主要采用系统讲授、研讨、师生问答、案例分析、行为体验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其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通过师生问答、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双主体学导式”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研究性学习。结合课程内容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王丽荣单位:吉林大学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政治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实效,构筑理想课堂的关键。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决定了必须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内容大多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组成,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使该课程的教学陷人困境,教学效果欠佳,学生“不愿学”和“不重视”现象普遍。据有关21省、市(直辖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在间接提问“你在高中阶段最感兴趣或者说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时,政治仅占6%。直接提问“在高中阶段你对政治课感兴趣吗”时认为自己“很感兴趣”的仅占10%。认为学习政治课首先是为了“高考需要”的占51%a,“个人需要”的占21%a,“学校需要”的占6%,“社会需要”的占16%a,“国家需要”的占4%a,假如高考不考政治,有40%的学生“不愿意”学。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学习动机大多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这一直是教师们感到困惑、烦恼的一大难题,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症结所在。

其次,青少年的年龄特征需要思想政治课激发学习兴趣。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特别是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加之作为社会个体的学生从很小的时候起,在思想品德方面就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的负面作用会在学生的意识里积淀下来,形成动态的认知结构、情感意识、行为定式,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客观的心理障碍。因而当非主流文化成为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

再次,时展迫切要求激发学习兴趣。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二、激发高中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几点意见

(一)精心设计开头,激活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说明课堂的导人是多么重要,良好的导人就如一剂兴奋剂,它会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在导人环节,巧妙地设置情境,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在激活学生思维状态下,波澜起伏地向前推进。怎样讲好开头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钻研和深度的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是现实事例、或者是故事、漫画、音乐、设疑等等。例如,在学习高中经济常识“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今年(2006年)的夏天,什么产品价格很高呢?”很多学生回答是“空调”,有些同学还提到他家买了空调后,等了十多天,商家才上门安装。然后,我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呢?”很多同学回答是因为天气热,我紧跟着又问:“为什么天气热,空调价格就会上涨呢?”学生们思索后回答是因为买的人多。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引导学生得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结论,并指出这就有关于我们今天要学的价值规律的知识。这样的导人,会使学生体会到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同时也激励了学生“我要学”的意愿,激活学习兴趣。

(二)完善教学过程,深化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已被激活的兴趣更加浓厚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应采取多种直观的、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借境生情。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给课堂注人鲜活气氛。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讨论法、举例说明法,比较法,图表法,归纳法与演绎法等。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2.开展课堂小活动,创设角色情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程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开展课堂小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我特意制作了五种商品的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买者和卖者的角色进行循环交换,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扩大了的物物交换所面临的困难,并乘机引导学生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从而为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埋下了伏笔。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学生也感到新颖,并且从学生表演中学到了知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学校生活及学生身边的事,引发思考。

当代学生在上政治课学习理论的同时,也渴望了解国内外时事,并加以评论,我抓住这一渴求心理,将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身边的事情,自我反思生活事件。只有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才有思考的积极性,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引导他们去回忆生活事件,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密切联系自我,学生就能从自我出发,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从而挖掘人的内心活动,了解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走向,使得教学深人人心,深人生活,做到知、情、意的心理交融。

4.巧用幽默与讽刺增强兴趣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通过谐音、归谬、移植等方式来增强教学的幽默感。总之,幽默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无固定模式,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5.巧妙引用诗词、典故激发兴趣。

诗词音韵和谐,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使人兴趣大增。如我在讲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告诉学生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一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样。并引用了一个有趣的例子:面对一朵花,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映日荷花别样红”;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赏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我巧妙地将哲理寓于古诗词的欣赏之中,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也轻松地握了知识。

寓言典故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可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一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此外还可以运用名人名言、谚语、对联以及教师的肢体语言,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引人深思的结尾,完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是作者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从美院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学科特色入手,阐明了艺术院校的教师应该如何做一名教学艺术家,通过精彩提问与对话交流、情通理达与情理融通、身形并茂与视听多感官结合,建立教与学的互动机制,从而形成良性和谐的课堂氛围。关键词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互动机制研究美术院校学生大多个性张扬但思维敏捷,自由散慢但情商超群;文化功底薄弱但兴趣比较广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抽象,理论深刻,比较枯燥。久而久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然会产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创新教学方式,形成互动机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美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一、精彩的提问,对话交流,用脑互动机制在古代《学记》中早有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谓学问就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问学问既要学还要问,学后方有问,问后才知学。依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材中心问题,课前提问课后留问,使整个教学过程始于提问终于提问,通过教师启发激思明辩,通过对话交流,教学相长;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疑问、反问、设问,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通过学与思、学与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促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教与学互动自如,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具体来讲以下几点值得研究:(一)提问的艺术与方式需要摸索。提问是通过教学艺术殿堂的钥匙,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决定于教学成败。“万事开头难”嘛,开课前好的提问就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可谓事半功倍。结课前的提问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发人深思。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定得讲究艺术,提什么问?怎样提问,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必须准确清晰,切忌随意盲目,必须面向主体学生,灵活互动。短小精焊的提问像磁石一样吸住学生,引人入胜;开门见山的提问可直击主题,一锤子敲在学生的心里,思绪万千;案例分析后提出问题,耐人寻味,感慨倍出……总之,精彩的提问是一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或以疑问开头,或以创境设问或以故事反问等等,教师应当用心摸索,认真研究,但基本应该做到准确严密富于科学性;发散思维富于启发性;通欲易懂,富于教育性;声情并茂,富于感染性;幽默诙谐,富于趣味性;学有所长富于针对性。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喜欢表现,富于幻想的特点,根据他们各有所长,专业各异的不同,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找寻他们共同感兴趣,可以产生共鸣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价值规律一节时,我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的并且应该是他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明星的身价。大多数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踊跃参与讨论、各持己见,有的说是名人效应,有的说是市场需求,有的说是媒体妙作,还有说是明星作秀……,那么透过现象如果看待明星价值的本质呢?明星的身价到底由什么决定呢?这是否符合价值规律呢?众所周知依据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由价值决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很显然歌星几分钟一首歌的出场费有时几千有时几万,相当于普通人一年乃至于几年的收入,很难理解价值规律。带着这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歌星身价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们是懂非懂,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讲清歌星的价值应该是一个价值体系。它不仅表现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长时间复杂劳动的积累价值,还表现在路径依赖或是市场认可、商业运作或是炒作过程、显形或是隐形成本等产生的过去劳动时间的总量价值,最后还表现为垄断价值,有些歌星与众不同、无人能比,属于稀缺人力资源,其个别劳动时间就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取代了社会价值,所以具有较高的垄断价格,此外价格还受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当所谓的追星族、粉丝群体盲目崇拜,市场活跃需求旺盛之时,价格就会大大偏离价值形成价格扭曲现象,尤其是当市场供给不足时必然会有供不应求的假象,各种造势做秀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现象,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失灵”就会出现,因此就会有美声歌手价格不及通俗歌手价格的不正常现象,市场需要正确引导消费群体,理性消费,国家需要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当全社会的消费群品位提高,素质提升了,文化市场稳健繁荣,歌星的价格就会回归价值,良性和谐的市场才会出现,这就是价值规律。因此各人效应在市场上往往仅是昙花一现,市场它不是万能的,但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永恒的规律,它不仅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始终,而且体现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调节着商品经济的全部运行过程,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整个发展。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中,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生作用……。最后在下课前再留下思考问题:运用价值规律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品的天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带着看似懂非懂的问题思考着进入课堂,注意力集中;揣着含混不清的问题思索着离开教室,心有悬念;回到寝室经常是挑灯夜战,讨论热烈、辩论激烈,其乐无穷,不同凡响,求知的欲望愈来愈强,到课的状况愈来愈好,听课的效率愈来愈高,一种良性的教学秩序已经形成,师生热情高涨,一个和谐的课堂开始出现,教学互动酣畅,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最不喜欢的课程可能变成最感兴趣的课程,产生了质的飞跃。(二)总结经验研讨提问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提问互动教学方法,除比较体统的承上启下提问法、比较式提问法、有趣故事提问法之外,比较新颖的扣人心弦的提问法还有引著经典重难点提问法,案例分析知识点提问法等引著经典重难点提问法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重点段落,在讲述、讲解、讲读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发散思维,它包括递进式提出问题和演绎式提出问题两种方式,前者多为纵向,目的在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后者多于横向,目的在于开拓思路,融会贯通。例如讲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时,我就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个段落: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随着商品世界及其交换关系的扩展,人们对于自己曾经创造和熟悉的劳动产品,一旦转变为商品之后,却是感到十分的陌生,“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件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马克思在揭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秘密”时,曾经讲过一个“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的故事:“用木头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可是桌子还是木头,还是一个普通可感觉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的木脑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所以,“我们想起了当世界其他一切地方好像静止的时候,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从这段故事里老师先提出问题“桌子开始跳起舞来”寓意何在?然后讲解原文的历史背景:当时欧洲国家在政治黑暗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些贵族们热衷于降神术,特别是桌子灵动术,以此乞求神灵的保佑。“中国开始跳起舞来“则是指中国当时爆发了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继而再提出重难点问题:怎样理解“可感觉的物”“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用头倒立”“自动跳舞”“奇怪的狂想”等关键词如何揭示商品秘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发散思维,充分想象,也可以狂想,比如为什么有的桌子标价2000元,有的桌子标价20000元,为什么有的画买几千有的几千万……启发诱导、对话答疑,分析或讨论;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老师针对疑问讲解;教学过程井然有序,有的放矢。当然恰当的启发,精辟的讲解也是提问教学是否圆满的重要的一环,正如“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良好的教师靠讲解,优异的教师则示范,伟大的教师善启发。“一节课下来重点突出,难点易懂,受益无穷。[1][2][][]案例分析知识点提问则是教师先进行案例分析,然后根据学科的内在联系设计出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知识点题问,引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提问方式。它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学生听得明白,记得牢固,用的自如,可谓学以致用。然而这种提问法的关键在于找寻合适的素材或案例,这一点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大多是即兴而发,有感而为的强感性人类,喜欢直观感知视觉效果,形象思维敏捷,比如说法律是没有感情的,一板一眼的,刚正不阿的,那么讲解法律基础时应该如何产生效果呢?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法律基础可同样可以讲得生动活泼,激情飞扬,当然课前的准备可能是最关键,精心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今日说法》的重点片段,《律师视点》的重点节目,还有文字归纳的典型案例,借助多媒体使每个案例清晰呈现,教师分析并留下相应的知识点问答题供学生思考,效果的却不错。例如在讲授著作权法律制度时,一则案例“何某在日本办画展,期间一日本商人看中了他的作品《落叶》,欲购买此画,何某也有意画展结束时将此画卖给日本商人,双方商定了价格并准备签订合同,但是对于该画出卖后著作权如何处理的问题何某有疑问。提出问题:1、该画是否属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如果是其保护期限有多长?著作人是谁?2、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属什么权利?展览期间应该由谁享有?3、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是否视为作品著作权转移。这个案例中很显然何某是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享受著作权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的保护期一般字作品形成之时至作者死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为止。美术作品的展览权当属著作权的财产权,美术作品原件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但是其他作品原件的展览权仍由著作权人享有,也就是说其他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要展览作品原件,必须征得著作权人许可。此画卖出的只是著作权的财产权,它包括复制权,表演权、播放权、展览权、发行权、摄影电视电影录像权、翻译权、许可权及获得报酬权等;著作权的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一般而言著作人身权具有永久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剥夺性,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作者的上述人身权,除非依法律规定给予适当的限制。综上所述,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有效地串联了几乎一节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并很好地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从中学到有关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几乎全部内容,条理清晰,理解透彻,懂得什么权利是无法放弃、不能剥夺的,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受益终生。二、情通理达,情理交融,用心互动机制“情”即情感情境。情感投入是在表达思想、表白观点时投入真情实感,以情感人;情境则可以境育情,指的是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环境,形成健康的情感友谊,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理”即“理智”、“理性“道理“。理智表达指的是以理性的态度,思考分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态度,达到以理服人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来理智是一种思维活动,与情感原本就相互交织,只要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控制便会自然融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理论化,并有较强的科学性及政治导向性,所以教师切忌感情用事,信口开河,应当高度理智,然而结果便是枯燥无味,难已形成效果,教师的教学可谓严谨认真,学生真的头脑昏昏。怎么办呢?“用心”教书是关键,“用心”就是理智与情感的交融。如何做到“用心”呢?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而信其道”,“身教胜于言教”是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教学方法。其次就是走近学生,以情容情,用“眼神”去洞察学生的心灵,去表达对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他们的期待与满足。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后,独生子女偏多,他们集万般宠爱于一身,难免娇生惯养,教师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解读他们的困惑,以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达到情感通达,情理交融的效果,做到心照不宣、心心相映或心有灵犀一点通呢?心诚则灵灵则感人。我们都知道美术院校高昂的学杂费及学习费用,使部分学生面临经济困难,他们不得不半工半读才能维持生计,说实在的从思想政治课的角度来讲应该提倡勤工俭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但他们经常因为打工挣钱,而旷课或不守纪律,怎么办呢?老师当然要以一个教育者兼父者的身份,关心他们,首先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其经济困难,解燃煤之急;其次是共商解决矛盾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后还可以通过一些哲学、经济学、法律等知识帮助他们适应市场,增强生存能力,自我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告诉他们作为当代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学会“用心灵去美化天物”,要懂得生活是创新之源,情感是创新之魂,责任感是创新之力,道德是创新之本,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感情的结晶,启迪他们的智商、情商以及财商,可谓一举多得。总而言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激情是一切艺术之母,要想成为一名艺术院校出色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富有激情是必备条件,否则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顶多也是一位教书匠,成不了教学艺术家。激情教学源于由感而发,源于情真意切,源于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源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必须敞开心扉,情通则理顺。只有情满则意深,情驰则无逐,情异则法别,而情是智慧之神,智慧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三、声形结合,图文并茂,用视听多感官互动机制“声”指语言声音,声情并存,富有感染力,语调变化,抑扬顿挫,声声入耳。“形”指形象、形状、形态万千。声形结合是以语言的信息传递与直接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述、讲授、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活动,或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参观的活动。一般说来,语言信息的传递是人类的抽象思维,它往往借助判断推理、概念假设等理论形式表达思想观点,其特点表现为间接性、有序性、能动性和深刻性,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各种事物的“形态”则是生动的、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具有直观性、具体性、行动性,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迅速形成一个整体的形象认识。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它集科学性、理论性、方向性、深刻性于一体,明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科学地运用演示方法,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借助教学媒体手段,将所讲授内容制作成各种实物、模型、图线或挂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教师讲授思路清晰,边讲解边指导边观察,形象生动,教与学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互动,视听艺术完美的结合,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为根据实验表明,人们仅通过听觉获得知识只能是记忆的15%,通过效觉能获得记忆的25%,而视听结合则能够达到记忆的65%,不仅如此,这种有机结合还能够扩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大大提高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尤其是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注重视听结合更是其它方法无法可比的。因为他们有感观视觉的天赋,比较注重形象思维,对视觉传达的领悟性一般高于一般普通高校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主题适时播放一些教学辅助篇,穿插播放电视系列教育片,通过形声结合,视听互动往往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震撼力。通过这种多感官的协同活动达到追寻记忆,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精心选取了与教学主题相符的《对话》案例电视片段,通过鲜活的经济学家、企业家、教育家等社会精英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及他们观察世界风云,驾驭市场经济运势的能力,可谓有血有肉,学生们能迅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如见其形,用心体会;眼耳并用,心脑振荡,产生顿悟,从而引起思想共鸣,能够从社会名流身上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感觉到时代对他们的期待,真正地感悟人生、感化心灵,并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缺陷,从而达到洗脑的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这无疑是任何优秀的教师仅凭一张铜牙铁嘴所无法说教的,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深奥的哲理形象化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无休的说教人物化了……真的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辅助方法。综上所述,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面对艺术院校公共课十分复杂困难的局面,探索出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显得格外重要,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互动机制更是重中之重,但愿我们能够共同努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通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终极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思路。参考文献1.石云霞.“两课”教学法实践探索.湖北人出版社,20022.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湖北人出版社,2002[][][1][2]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4-0078-05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与强化,学界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意义、地位与作用、理论依据,涵义与特征、目标、原则、形式,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梳理其共识与分歧,是充分发挥其实践教学指导作用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任务。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问题是指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必须首先阐明的前提性问题,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意义、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等问题。只有首先解决和阐明了上述问题,对“什么是实践教学、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等本体论核心问题的研究才有实际意义和必要价值。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础问题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实践教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学界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在具体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时,不同学者的论述角度有所区别,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 重要环节论。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35 这一观点又可称为重要部分论。如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2] 85

2. 有效途径论。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有效途径, [1] 135 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1] 136 还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就是一种通过提供实践项目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3] 34 这一观点又可称为重要手段论。如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4] 124

3. 彰显主体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这种双边活动往往变成教师的单边活动,从而使学生由主体变为客体。有学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只提供最基本的实践指导,其实施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及志向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制定实践方案、演绎实践过程、总结实践成果,因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 135

4. 教改抓手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思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有学者认为,开展实践教学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的重要途径。 [4] 124 还有学者指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要融“教、学、做”为一体,积极推行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感悟上升为行动。 [5] 47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它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在这一主渠道与主阵地中,实践教学占有何种地位、发挥何种作用是学界比较关心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应不同的参照系,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1. 必要环节说。 这一观点是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的。许多学者认为,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必须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再次使用了“实践环节”这一术语。 [7]

2. 延伸拓展说。这一观点是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的。如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方向,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8] 163 这一观点近似于“补充辅助”说。所谓补充辅助说,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补充,称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有学者把它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称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教学环节”。

3. 教学模式说。这一观点是从教学组织方式的分异性来说的。“教学模式” 一词是大多数学者对实践教学的定位,代表性的学者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李松林教授。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它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境而充分表现出来的一种典型化和类型化、实践化和应用化的教学方式。” [9] 53

4. 独立课程说。这一观点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来说的。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 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单项性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潜在实践教学构成。” [10] 106 江南大学教授黄焕初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它与课程理论教学相呼应,具有一定的课程结构,相应的实施规范和考核办法。课程性,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目前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区别所在。” [11] 98

5. 教学活动说。这一观点是从教学实践属性来说的。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心组织下,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利用图像、案例、情境等实施的教学活动。 [12] 31

6. 教学方法和过程说。 这一观点是从教学方法来说的。湖南大学的柳礼泉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广泛参与和体验社会现实生活,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 [13] 66

学界的上述观点有很大的共性,即都承认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其分歧除了语言文字的差异之外,更主要体现在对实践教学的地位高低和作用大小的认识上:一是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辅助和延伸,二者是从属或辅助关系,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主辅之分,是并列或同等关系;二是有的学者从教学层面定位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方法、活动或过程,而有的学者从课程层面定位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

(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理论上阐明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有助于诠释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正当性,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一部分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大部分关注实践教学理论依据的学者都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根源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实践是人们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必须要以社会实践为教育的基本途径。” [14] 180

2. 教育学依据。部分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教育学基本原则和规律的体现与要求。有学者指出:知行统一是教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知”和“行”统一的中介; [9] 5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9] 55 还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是主体发展性教育思想的要求。根据主体发展性教育思想,现代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建构学生道德主体,即培养和发展学生在道德生活方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学生主体发展性的培养。 [14] 180

3. 思政课程依据。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性质特殊的课程,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政治、历史、法律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敬业精神、守法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一门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 [5] 48 这样一门具有多重使命的课程,仅靠课堂理论教学很难实现其教学目的。而实践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10] 10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必须首先冲破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育人教育,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知行统一的开放性教学。” [2] 86

4. 思想路线依据。有学者认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实事求是思想践线的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具体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9] 54 实际上,这一观点与第一种观点并无二致,因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归根结底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总体而言,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础问题的观点分歧较少,这说明学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的本体论问题,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问题,也是学界重点研究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什么是实践教学、怎样开展实践教学、如何考核评估”等问题。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核心问题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实践教学研究的核心理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

“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全面准确界定这一概念,学者们根据各自理解,不仅从多个视角进行了定义,而且进一步论述了其特征、目标、原则、形式等。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义。由于理解和界定方法的不同,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义有很大差异。从定性上看,有的把它定义为教学环节,有的把它定义为教学模式,有的把它定义为教学方法或教学过程,还有的把它定义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下面重点从界定方法上做一概括。(1)广义狭义法。有代表性的是西南师范大学张国镛教授的界定。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 [15] 75 (2)直接定义法。这是学界采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法,实际上就是内涵定义法。如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9] 53 这种直接定义法,通常是以内涵界定为主。(3)外延定义法。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富含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 既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又包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演讲、讨论、辩论等模式,还包括学校组织的相关主题活动,如五四系列活动、一二九系列活动等模式。 [4] 125 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目的而开展的、 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为认识、探索、掌握理论和规律而开展的验证性实践,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探索性社会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了解地方经济状况、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体验性社会实践。” [5] 48 (4)比较定义法。江南大学的黄焕初教授从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理工类课程实践教育的区别角度, 界定了实践教学的基本涵义。 他认为, 以实践为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主要区别;具有相应课程结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显著区别;以社会为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工类实践教育的重要区别。 [11] 97-98 (5)否定肯定法。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 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只是表现为实践性,而是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简单补充和延伸,而是具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功能。 [10] 106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征。许多学者认为,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亦或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多方面的特征。(1)三特征说。江南大学黄焕初教授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理工类实践教育的区别角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三个特征:以实践为师、具有相应课程结构、以社会为课堂。 [11] 97-98 西南师范大学张国镛教授认为,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特点和优点是:教学相长、教学时空变化、感性体验和理论思维相结合。 [15] 75 (2)四特征说。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从正反对应角度详尽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四个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其一,避免说教性、突出参与性;其二,打破强制性、强调自主性;其三,突破有限性、提升广泛性;其四,冲破同一性、富于灵活性。 [9] 57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在可控的前提下,在预测的基础上,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9] 55 (1)二目标说。有学者认为,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并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知识转化为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品性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设计、调查研究、社会交往,提高学生的创新、交际和组织等综合能力。 [3] 35 (2)三目标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三个基本目标。一是认识目标,即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二是教育目标,即通过实践使学生受到理性和情感教育,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并外化为实际行动;三是能力目标,即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5] 48 (3)五目标说。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建构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机制,形成“实践体验”,达到“知行一致”和“学以致用”为目标指向的。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和成才目标,目标的这几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整体。 [9] 55-56

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原则。许多学者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原则之外,还要遵循一些具体的、特殊的原则。(1)三原则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贯彻以下三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原则、指导性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原则。 [8] 163 还有学者提出另外一种三原则,即课程定位上坚持养成性原则、内容设计上坚持实效性原则、教育过程上坚持体验性原则。 [14] 181 (2)四原则说。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从正反对应角度,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应遵循的四方面特殊原则:其一,加强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其二,增强实效性、避免形式化;其三,追求时效性、避免滞后性;其四,坚持灵活性、避免僵化。 [9] 56

5.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学界普遍认为应该是多样化的。但由于不同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不同,所以其外延形式也不一样。从外延划分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两分法。从时间上理解,有课堂中和课堂后的实践教学,或学期中和假期中的实践教学;从空间上理解,有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或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 [9] 54 此外,还有一种显性实践教学和隐性实践教学的划分。 [10] 108 (2)三分法。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即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 [4] 125 从各高校的教学实践看,基本上是按照上述三种模式来操作的。(3)四分法。有学者认为,从实践教学的功能上划分,实践教学可以分为验证性实践、探索性实践、体验性实践和服务性实践。验证性实践主要指的是专业实习、科技发明等;探索性实践主要指的是讨论、辩论、设计、模拟等;体验性实践主要指的是勤工俭学、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服务性实践主要指的是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志愿服务等。 [5] 49 (4)六分法。湖南大学的柳礼泉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有基地教育、案例教学、阅读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类型。通过这些多样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从而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13] 66 在上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诸多形式中,学界比较有争议的是案例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学者主张是,有学者则持否定态度。

(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研究实践教学,旨在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应对的策略。所以这也是学者重点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还不成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认识大同小异。概括而论,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

1. 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学资金的不足。有学者指出:资金缺乏是制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最大问题。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参观、调研等多种手段,广泛接触社会,这就需要专项资金作为保障。但目前很多高校没有资金支持,有的即使有,其数量也有限。[11 35 还有学者指出,“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看,教学经费是没有制度保证的。这种状况导致高校之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差别较大。” [3] 35 (2)教学基地的短缺。实践教学基地的完备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之一。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很不平衡,没有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3] 35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基地资源不足;二是学校不重视,经费投入不足;三是整个社会未能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共识, 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3)教学资源的分散。武汉工程大学部分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但目前这四部分资源分散在学校的社科部、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和各院系等多个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未进行整合,无法适应实践教学时空上、内容上、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实践教学的分头进行,不仅导致实践教学活动重复,而且造成实践教学资源浪费。 [16] 235

2. “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学经验的贫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指导水平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良好的社会沟通、适应能力,但在这方面,有学者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普遍缺乏,存在一种闭门造车的现象”, [14] 18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 [3] 35 (2)教学文件的虚无。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专门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教案等教学文件,各高校在学期初期一般也都制定相应的教学文件。但事实上,由于受资金限制和缺少制度保障,“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缺乏细致周密的安排,其实践教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难以完成教学计划的要求。” [1] 136 (3)教学管理的失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与课堂理论课教学不同的特点,需要一套独特的管理机制。但目前各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更多的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设立的,实践教学“只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要求上,未能建立统一有效的领导机构”,“在教学计划、实践形式、教学目标、经费保障、基地建设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过程很不规范”。 [3] 35

(三)关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界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或路径安排、实施方案。

1. 硬件措施。(1)设立专项经费。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难题是经费不足、教学安排困难。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设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以确保经费投入。 [14] 181 (2)建设稳固基地。有学者指出,基地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原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的能力优势,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调查、咨询、统计、分析、预测等社会或商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使大学生更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14] 181 (3)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实践教学,关键在教师。有学者指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强化实践教学的对策之一。一方面要把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以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实践尝试并不断进行总结,增强教师指导实践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聘请实践基地的专职人员兼任实践指导教师,以增强指导实践的针对性。 [3] 36 (4)整合教学资源。有学者认为,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必须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力。 [8] 165 “可以成立由校领导、社科部、教务处、教研处、团委和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和监督”。 [1] 136 另外,可以将实践教学与党建、团建相结合,与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将教学延伸到大学生社团,把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四进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纳入实践教学计划。 [8] 165

2. “软件”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多样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从而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13] 66 因此,学界主张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强实践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学者认为,课堂内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讨论、演讲和知识竞赛、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读书活动、学生讲课等形式;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两方面。 [2] 86 湖南大学的柳礼泉教授详尽分析了基地教育、案例教学、阅读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类型。(2)教学流程步骤化。很多学者认为,教学流程的步骤化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学者以社会调查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的步骤:第一步,实践教学开展前做好动员和准备工作;第二步,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实施;第三步,实践教学结束后做好总结和考评工作。 [8] 65 有学者从教学思路角度提出了实践教学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参观、案例、任务)――驱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得体验(认识性、情感性、操作性)――交流经验――梳理整合。” [14] 180 (3)教学管理制度化。许多学者指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有学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第一,规范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第二,规范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第三,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2] 86 还有学者认为,加强制度建设,学校领导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形成校主要领导统一负责,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分工负责的领导与管理体制。其次,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经费来源、人员安排、部门协调、工作量核算、成果评价标准都要做出规定,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方法、手段等。 [8] 164 (4)教学考评科学化。多数学者认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存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形式单一,缺少激励等弊端。因此,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之一。有学者提出,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对实践教学计划是否明确,在教学中计划是否得到贯彻实施,教学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是否对学生实践状况进行了认真评价。 [2] 86 有学者提出,对学生的考核宜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论文与小组答辩相结合的多种方式。 [14] 181

参考文献:

[1]李曦,卢丽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 教育探索,2009(11).

[2]刘惠,胡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 现代农业,2009(7).

[3]欧洪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折[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

[4]田照军,李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5]柳晓夫.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J]. 高等职业教育,2008(2).

[6]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EB/OL]. 海南大学网,2006-05-31. http:// hainu. edu. cn/sxzz/asp_hainu_show.

[7]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EB/OL].山东警察学院网,2006-12-04. http:// sdpc. edu. cn:8085/Html/djyj/144007690. html.

[8]邓先奇,段喜春.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J]. 湖北社会科学,2006(1).

[9]李松林,李会先.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6(7).

[10]侯云霞,于金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

[11]黄焕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界定[J]. 江南大学学报,2005(12).

[12]李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解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13]柳礼泉.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14]赵洁,潘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 企业家天地,2009(10).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93-02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和面临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这是指导中国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对加强全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做出了重要规定。《决定》指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这些内容,无疑是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鞭策,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这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认识当前我国的国情,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力军,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切实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的要求和责任,面临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的要求和任务,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更加崇高,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应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的战略高度,认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利益结构等方面的调整,促使着社会个体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改革中深层次的矛盾日渐凸显,加之开放层次和领域的增多,文化传媒的丰富和多样,各种价值观念交织,致使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状况,2013年5月至7月,课题组在成都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75份,有效回收率为96.8%。调查结果显示:12.8%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比较差;51.6%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一般;只有35.6%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很好。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非常重要,认为当代大学生除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有少部分同学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较差,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有些内容已经在中学阶段学过,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对大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问卷结果还反映出大学生更重视专业课。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课题组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课程教学因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能有效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思想和行为转化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交往互动关系,应该充分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体作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忽视学习者的个性,教学中不能做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大班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缺乏特点和针对性。课堂上往往缺少师生之间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争论,课后师生之间也缺少沟通和反馈。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对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缺乏正确的判断。当今社会在党风、社会风气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消极表现,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权钱交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消极现象的影响而产生政治评价的偏激和信仰信心的失落,从而减低了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认同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学生自身因素。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研究生考试、过级考试、出国考试等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主攻方向,学生专业课负担很重,学习压力大,客观上弱化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在课题组调查中,有4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就业不直接挂钩,部分学生反应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情绪。现实政治生活领域负面现象的影响,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造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觉,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一种教化和说教。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并不乐观,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势下如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课题组进行了一些探讨。

第一,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应该如此,在课堂中,应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把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根本的目标。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进而转变为学生的认识体系和行为体系,探讨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途径。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类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终身受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实现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它。

第二,重视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影响。每个人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活动导入正确的方向;相反,不良的、消极的社会环境既会误导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和实践,也会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重视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大学生客观地看待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培育他们自我教育的观念,增强其主体意识,在教学中,要让大学生有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最终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第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注重责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包括政治观、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社会思想越是多样化,越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唱响主旋律,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探索系统的、有理论说服力的结合方式,用历史的、现实的、学术的逻辑开展思想引导,把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成长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目标结合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自己将要担负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的认识,明确自己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1-26.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

基金项目:黄河科技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研究”(项目编号:KYSK20122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研究――从实践主体、客体、中介的角度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5日

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内涵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这里的人不仅指大学生,也包括教师。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教师主导地位强调过多,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又对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过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教师一方或只强调学生一方都是片面的。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提高教师教学的热情,唤起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并在此过程中,增强教师个人成就感,实现教师自我价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离学生实际现象。这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关心的问题了解不够,教师讲的不是学生想听的。部分教师教学内容大而空,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因而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不想听,不愿听;而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大学生对老师讲什么都漠不关心的现象。这种双向作用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学生个性现象。表现在重整体轻个体。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出身、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知识结构等都不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能一刀切。但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一刀切的现象:体育、音乐、艺术类学生和普系学生一个样,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学生一个样,授课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人的现象。以学科、教材、党和国家的要求为本位,关注教师和大学生自身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某种程度上见物不见人,学生和教师没有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对教师尊重不够的现象。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公共教学部,没有自己的学生,要到各个学院去上课,学院从心理层面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要,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排的基本上是“边角料”时间,如下午的七至八节或是晚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给专业课让道。这种心理和行为打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能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依实践的类型不同,客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精神。中介是连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般来说是工具,还包括运用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所用的工具,因此要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以及中介的角度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体系。

(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从教师本身来讲,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开展了铸师魂、练师能、养师德、美师表活动。“铸师魂”,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练师能”,教师要提高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专业技能,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艺术。“养师德”,教师要爱岗敬业,要做好良心活,要关爱学生,要教书育人。 “美师表”,大学教师穿着要得体,不能艳,不能土,不能脏。在“美师表”方面,笔者的做法是,春夏秋冬每季的衣服都准备几套上档次的,每一周上课时和上一周穿得都不一样,这可以给学生以新鲜感。教师的修养和言谈举止等不仅代表了他的个人形象,还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堂无声的美学课。

1、课堂教学注重人文关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教师教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师,所谓“教学”,是又教又学,教和学是分不开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的言行也会影响教师。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听课认真,教师讲课就有激情;学生说话、玩手机等不认真听课则直接影响教师讲课的情绪。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认真;教师讲得不好,学生就会做其他事情或者睡觉。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关心学生一方,又要关心教师一方;既要强调教师尊重学生,又要强调学生尊重教师。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表现在,把学生当作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生命的原材料去灌输。案例式教学是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分四个步骤实施:第一步,教师提问题。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看书,对内容有一个基本把握;第二步,教师讲案例,创设情景;第三步,学生对案例思考讨论,把所学理论和案例结合起来;第四步,学生发言,把思考的结果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老师点评总结。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与规律”的教学中,笔者讲了“亚马孙的魔鬼花园”、“勾股定理的由来”等十个左右的案例,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老师的总结,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等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看书认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充分地进行发散思维,联系内容并不限于本节课,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调动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凡主动发言的同学,不管讲得如何,平时成绩一律加分,以示鼓励;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分层。那些积极发言的、抢先发言的同学不能超过两次;而那些性格较内向、不愿发言的教师要给他机会发言,如点名发言;再次,教师点评要恰当。对勇于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学生发言中的正确观点和思想闪光点应予以充分肯定;对发言中有失偏颇的思想观点应予以纠正等。

2、课间及课下人文关怀。在课间,可以放一些歌曲使学生愉悦轻松,而且一次课所放歌曲风格相似;还可结合所学内容放一个主题的歌曲,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到第二章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国家》、《大中国》等,还播放了《八荣八耻歌》,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在课下,在学期第一次上课时,把QQ号留给学生,方便学生与教师课下交流,学生可在QQ上与教师讨论问题,和老师交流思想。笔者有一学期被邀请加入了一个班级的QQ群,学生有什么动态,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后来又成为了这个班的班主任,这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虽然现在不代他们课了,学生有什么问题,还打电话与笔者联系,探讨交流。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了学生的兴趣所在,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喜欢听、愿意听。

(二)大学生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1、在课前,学生要做好准备工作。学习委员要提前把教室门打开,学生提前到教室,黑板擦好,把多媒体打开,等着老师来上课。笔者有一个班就是这样,令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如果不上好课就对不起他们。而有一个班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课铃响了才开教室门,老师再准备准备,上课时已经过了五分钟,这很影响老师的情绪。

2、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随便出入,耳朵里不能塞耳机,不能看其他书或者说话、玩手机,学生如果有这些行为,就会破坏课堂的氛围,教师就会觉得不被尊重,从而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3、在课下,学生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在校园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节假日时打电话或发短信问候等,这些会使教师感到受尊重,从而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三)从中介的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关怀

1、学院应经常维护多媒体。所用多媒体的电脑要经常杀毒,课件感染病毒就会影响正常使用,如U盘打不开、课件自己翻页不受控制、视频播放不出来等,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要保证投影仪的效果。

2、教师多媒体课件要保证效果。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背景不能太暗,字体大小要合适、字体要醒目、字体颜色要鲜亮,整张幻灯片布局要合理。从内容上来看,多媒体课件内容要丰富、生动、形象,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从兵.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探索,2010.12.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a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345-0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校园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办好有特色学校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国家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承担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角色。然而在两项任务进行过程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校园文化受学生价值体认差异影响而难以达成共识,校园文化的传播缺乏有效的载体,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面临着形式单一、实践教学匮乏的瓶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急需寻找提供新的方法和资源。然而二者之间恰好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工作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分属不同的部门,缺乏沟通和合作,教学与管理割裂开来,各司其职,教育资源不能高效组合,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又影响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因此,在我国大力倡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现状与工作需要,寻找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的途径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试对此问题做以探讨和研究。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一)二者育人的根本目标一致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称学校文化。它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内和课外文化思想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通过师生互动得以体现和形成的,渗透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从构成来看,校园文化包括外显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内隐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它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兴衰的重要因素和维系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高职院校在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都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将学校打造成文化养成之地、文化交融之地、文化创新之地、文化传播之地、文化引领之地、文化交流之地。这些既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之一。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以及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是文化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功能是教学育人。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各有特点,侧重不同,但是在育人的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就是把当代大学生培育成为四个“新一代”,即“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二)二者内容交叉,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健全的、开放的、自由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具有交叉性,形式上具有重合性,例如,校园文化中传达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等观念正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常用的形式,如爱国主义的演讲,三观教育的讲座等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两者缺一不可。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载体和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主题思想和内容支持。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可以互通有无,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的实践价值

(一)加强学生对学院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慢慢实现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因此对于校园文化的感悟和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也需要必要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恰好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将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融入课堂,给予学生明确的分析和指引,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学院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学院文化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学科建设不断推进,教材建设取得成效,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未能与其他工作部门一起建立教学、管理、服务等综合育人的良性体制,理论教学和环境育人未能有效结合,未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导向作用和全程覆盖作用。而此次课题中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方向,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开辟了新的教学资源,能够开启思政课教学的新局面。

(三)提升学院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从理论到实践”,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校园文化注重“从实践到理论”,即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炼、总结出理性知识,验证和发展科学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更多符合时展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支持,能够有效地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提升是极大的促进。

(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院一直强调全员育人的理念,就是要将各部门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将形成理论育人、实践育人和环境育人相统一的有效机制,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改变了以往教学与管理割裂开来的局面,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三、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的途径

(一)校园文化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设一定的学时,设置教学专题,向学生介绍本校校园文化中的精髓(如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使学生直接的触碰到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处,并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展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有意识地发现和领悟校园文化的内容。

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积极渗透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学校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等,使校园文化中坚持的主流思想和精神在学生的生活中时刻闪现,潜移默化的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二)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本门课程内容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期内主动去参与实践。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后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交活动的心得体会,作为实践考核的一个部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更加留心,注重体会,避免了应付了事走过场的现象,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也可以实现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即可以减少教师自行组织实践活动的麻烦,避免重复劳动,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保证学生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完成各项活动。

(三)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工作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因为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具有优势,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具体意见。尤其是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具体形式的设定上,可以与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群策群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实现理论育人、实践育人与环境育人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岩.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二识[J].江苏高教,2006,(2).

[2]吕广南,罗丹桂.对高职“两课”问卷调查的分析和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3]朱振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5).

[4]覃晓晗.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拓展——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议[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6).

[5]于松.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7).

[6]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张红.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搞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职业圈,2007,(1l).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为特点的研究性教学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分析了制约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思想政治课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实际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教学实际,笔者对制约研究性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制约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因素

(一)思想因素—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

第一,认为研究是大学阶段的工作,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打基础,因此不应当盲目提倡研究性学习。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看来,研究性学习只是一阵风,高中教学抓应试、抓分数,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第二,认为研究性教学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影响考试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当老师要求学生去进行专题研究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支持研究性学习。

第三,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材料收集,加重教师的负担。在政治课研究性教学中需要很多精心收集的材料,还要考虑材料与内容的结合点,运用材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实需要时间和精力。

第四,把研究性教学等同于活动课或社会调查等。活动课和研究性教学有相类似之处,如两者都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尊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选择等。但活动课意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而研究性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五,忽视教材在研究性教学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认识不足,因而在实际中就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偏离教材大谈网上摘来的资料。在研究性教学中,我们反对以本为本的灌输教学,但是离开教材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就难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能力因素—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足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体性活动,教师的指导是按照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这对教师的已有经验和能力是一种挑战。但是,目前相当多的教师自身素质难以胜任这个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窄。政治学科教师在师范院校中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比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单一,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学科一旦确定,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甚至对政治学科自身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比较漠视。

第二,研究能力欠缺。研究性学习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态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研究的基本素养。现实中在我们周围,政治学科老师写文章也多半是为评职称而突击的,达不到教育科研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规范,从而制约了研究能力的发展。

第三,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研究性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需要学生走向社会生活,这需要教师发挥好学校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作用,可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活动空间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没有或很少真正参与大范围的社会实践,限制了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制度因素—教师评价制度的影响

教师评价制度十分严酷,关系到职称、岗位、出国、工资、津贴、住房等多方面的切身利益,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方式和追求的目标。当前教师评价制度不利于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导致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是导致研究性教学实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高中政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素质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提高他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前提条件最首要的是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成才和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他们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

第二,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功底,认识到课堂是研究性教学的主阵地。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在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设置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选题的指导。研究性学习不仅要组织学生个人或研究小组就某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师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基础知识开展的质疑、研讨,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可先从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及方法人手。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互动机制研究

美术院校学生大多个性张扬但思维敏捷,自由散慢但情商超群;文化功底薄弱但兴趣比较广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抽象,理论深刻,比较枯燥。久而久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然会产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创新教学方式,形成互动机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美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精彩的提问,对话交流,用脑互动机制

在古代《学记》中早有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谓学问就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问学问既要学还要问,学后方有问,问后才知学。依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材中心问题,课前提问课后留问,使整个教学过程始于提问终于提问,通过教师启发激思明辩,通过对话交流,教学相长;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疑问、反问、设问,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通过学与思、学与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促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教与学互动自如,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WWW.133229.Com具体来讲以下几点值得研究:

(一)提问的艺术与方式需要摸索。提问是通过教学艺术殿堂的钥匙,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决定于教学成败。“万事开头难”嘛,开课前好的提问就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可谓事半功倍。结课前的提问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发人深思。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定得讲究艺术,提什么问?怎样提问,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必须准确清晰,切忌随意盲目,必须面向主体学生,灵活互动。短小精焊的提问像磁石一样吸住学生,引人入胜;开门见山的提问可直击主题,一锤子敲在学生的心里,思绪万千;案例分析后提出问题,耐人寻味,感慨倍出……总之,精彩的提问是一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或以疑问开头,或以创境设问或以故事反问等等,教师应当用心摸索,认真研究,但基本应该做到准确严密富于科学性;发散思维富于启发性;通欲易懂,富于教育性;声情并茂,富于感染性;幽默诙谐,富于趣味性;学有所长富于针对性。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喜欢表现,富于幻想的特点,根据他们各有所长,专业各异的不同,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找寻他们共同感兴趣,可以产生共鸣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价值规律一节时,我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的并且应该是他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明星的身价。大多数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踊跃参与讨论、各持己见,有的说是名人效应,有的说是市场需求,有的说是媒体妙作,还有说是明星作秀……,那么透过现象如果看待明星价值的本质呢?明星的身价到底由什么决定呢?这是否符合价值规律呢?众所周知依据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由价值决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很显然歌星几分钟一首歌的出场费有时几千有时几万,相当于普通人一年乃至于几年的收入,很难理解价值规律。带着这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歌星身价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们是懂非懂,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讲清歌星的价值应该是一个价值体系。它不仅表现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长时间复杂劳动的积累价值,还表现在路径依赖或是市场认可、商业运作或是炒作过程、显形或是隐形成本等产生的过去劳动时间的总量价值,最后还表现为垄断价值,有些歌星与众不同、无人能比,属于稀缺人力资源,其个别劳动时间就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取代了社会价值,所以具有较高的垄断价格,此外价格还受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当所谓的追星族、粉丝群体盲目崇拜,市场活跃需求旺盛之时,价格就会大大偏离价值形成价格扭曲现象,尤其是当市场供给不足时必然会有供不应求的假象,各种造势做秀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现象,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失灵”就会出现,因此就会有美声歌手价格不及通俗歌手价格的不正常现象,市场需要正确引导消费群体,理性消费,国家需要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当全社会的消费群品位提高,素质提升了,文化市场稳健繁荣,歌星的价格就会回归价值,良性和谐的市场才会出现,这就是价值规律。因此各人效应在市场上往往仅是昙花一现,市场它不是万能的,但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永恒的规律,它不仅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始终,而且体现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调节着商品经济的全部运行过程,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整个发展。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中,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生作用……。最后在下课前再留下思考问题:运用价值规律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品的天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带着看似懂非懂的问题思考着进入课堂,注意力集中;揣着含混不清的问题思索着离开教室,心有悬念;回到寝室经常是挑灯夜战,讨论热烈、辩论激烈,其乐无穷,不同凡响,求知的欲望愈来愈强,到课的状况愈来愈好,听课的效率愈来愈高,一种良性的教学秩序已经形成,师生热情高涨,一个和谐的课堂开始出现,教学互动酣畅,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最不喜欢的课程可能变成最感兴趣的课程,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总结经验研讨提问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提问互动教学方法,除比较体统的承上启下提问法、比较式提问法、有趣故事提问法之外,比较新颖的扣人心弦的提问法还有引著经典重难点提问法,案例分析知识点提问法等

引著经典重难点提问法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重点段落,在讲述、讲解、讲读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发散思维,它包括递进式提出问题和演绎式提出问题两种方式,前者多为纵向,目的在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后者多于横向,目的在于开拓思路,融会贯通。例如讲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时,我就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个段落: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随着商品世界及其交换关系的扩展,人们对于自己曾经创造和熟悉的劳动产品,一旦转变为商品之后,却是感到十分的陌生,“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件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马克思在揭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秘密”时,曾经讲过一个“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的故事:“用木头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可是桌子还是木头,还是一个普通可感觉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的木脑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所以,“我们想起了当世界其他一切地方好像静止的时候,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从这段故事里老师先提出问题“桌子开始跳起舞来”寓意何在?然后讲解原文的历史背景:当时欧洲国家在政治黑暗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些贵族们热衷于降神术,特别是桌子灵动术,以此乞求神灵的保佑。“中国开始跳起舞来“则是指中国当时爆发了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继而再提出重难点问题:怎样理解“可感觉的物”“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用头倒立”“自动跳舞”“奇怪的狂想”等关键词如何揭示商品秘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发散思维,充分想象,也可以狂想,比如为什么有的桌子标价2000元,有的桌子标价20000元,为什么有的画买几千有的几千万……启发诱导、对话答疑,分析或讨论;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老师针对疑问讲解;教学过程井然有序,有的放矢。当然恰当的启发,精辟的讲解也是提问教学是否圆满的重要的一环,正如“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良好的教师靠讲解,优异的教师则示范,伟大的教师善启发。“一节课下来重点突出,难点易懂,受益无穷。

案例分析知识点提问则是教师先进行案例分析,然后根据学科的内在联系设计出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知识点题问,引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提问方式。它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学生听得明白,记得牢固,用的自如,可谓学以致用。然而这种提问法的关键在于找寻合适的素材或案例,这一点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大多是即兴而发,有感而为的强感性人类,喜欢直观感知视觉效果,形象思维敏捷,比如说法律是没有感情的,一板一眼的,刚正不阿的,那么讲解法律基础时应该如何产生效果呢?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法律基础可同样可以讲得生动活泼,激情飞扬,当然课前的准备可能是最关键,精心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今日说法》的重点片段,《律师视点》的重点节目,还有文字归纳的典型案例,借助多媒体使每个案例清晰呈现,教师分析并留下相应的知识点问答题供学生思考,效果的却不错。例如在讲授著作权法律制度时,一则案例“何某在日本办画展,期间一日本商人看中了他的作品《落叶》,欲购买此画,何某也有意画展结束时将此画卖给日本商人,双方商定了价格并准备签订合同,但是对于该画出卖后著作权如何处理的问题何某有疑问。提出问题:1、该画是否属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如果是其保护期限有多长?著作人是谁?2、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属什么权利?展览期间应该由谁享有?3、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是否视为作品著作权转移。这个案例中很显然何某是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享受著作权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的保护期一般字作品形成之时至作者死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为止。美术作品的展览权当属著作权的财产权,美术作品原件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但是其他作品原件的展览权仍由著作权人享有,也就是说其他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要展览作品原件,必须征得著作权人许可。此画卖出的只是著作权的财产权,它包括复制权,表演权、播放权、展览权、发行权、摄影电视电影录像权、翻译权、许可权及获得报酬权等;著作权的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一般而言著作人身权具有永久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剥夺性,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作者的上述人身权,除非依法律规定给予适当的限制。综上所述,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有效地串联了几乎一节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并很好地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从中学到有关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几乎全部内容,条理清晰,理解透彻,懂得什么权利是无法放弃、不能剥夺的,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受益终生。

二、情通理达,情理交融,用心互动机制

“情”即情感情境。情感投入是在表达思想、表白观点时投入真情实感,以情感人;情境则可以境育情,指的是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环境,形成健康的情感友谊,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理”即“理智”、“理性“道理“。理智表达指的是以理性的态度,思考分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态度,达到以理服人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来理智是一种思维活动,与情感原本就相互交织,只要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控制便会自然融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理论化,并有较强的科学性及政治导向性,所以教师切忌感情用事,信口开河,应当高度理智,然而结果便是枯燥无味,难已形成效果,教师的教学可谓严谨认真,学生真的头脑昏昏。怎么办呢?“用心”教书是关键,“用心”就是理智与情感的交融。如何做到“用心”呢?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而信其道”,“身教胜于言教”是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教学方法。其次就是走近学生,以情容情,用“眼神”去洞察学生的心灵,去表达对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他们的期待与满足。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后,独生子女偏多,他们集万般宠爱于一身,难免娇生惯养,教师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解读他们的困惑,以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达到情感通达,情理交融的效果,做到心照不宣、心心相映或心有灵犀一点通呢?心诚则灵灵则感人。我们都知道美术院校高昂的学杂费及学习费用,使部分学生面临经济困难,他们不得不半工半读才能维持生计,说实在的从思想政治课的角度来讲应该提倡勤工俭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但他们经常因为打工挣钱,而旷课或不守纪律,怎么办呢?老师当然要以一个教育者兼父者的身份,关心他们,首先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其经济困难,解燃煤之急;其次是共商解决矛盾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后还可以通过一些哲学、经济学、法律等知识帮助他们适应市场,增强生存能力,自我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告诉他们作为当代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学会“用心灵去美化天物”,要懂得生活是创新之源,情感是创新之魂,责任感是创新之力,道德是创新之本,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感情的结晶,启迪他们的智商、情商以及财商,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激情是一切艺术之母,要想成为一名艺术院校出色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富有激情是必备条件,否则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顶多也是一位教书匠,成不了教学艺术家。激情教学源于由感而发,源于情真意切,源于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源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必须敞开心扉,情通则理顺。只有情满则意深,情驰则无逐,情异则法别,而情是智慧之神,智慧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三、声形结合,图文并茂,用视听多感官互动机制

“声”指语言声音,声情并存,富有感染力,语调变化,抑扬顿挫,声声入耳。“形”指形象、形状、形态万千。声形结合是以语言的信息传递与直接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述、讲授、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活动,或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参观的活动。一般说来,语言信息的传递是人类的抽象思维,它往往借助判断推理、概念假设等理论形式表达思想观点,其特点表现为间接性、有序性、能动性和深刻性,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各种事物的“形态”则是生动的、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具有直观性、具体性、行动性,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迅速形成一个整体的形象认识。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它集科学性、理论性、方向性、深刻性于一体,明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科学地运用演示方法,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借助教学媒体手段,将所讲授内容制作成各种实物、模型、图线或挂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教师讲授思路清晰,边讲解边指导边观察,形象生动,教与学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互动,视听艺术完美的结合,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为根据实验表明,人们仅通过听觉获得知识只能是记忆的15%,通过效觉能获得记忆的25%,而视听结合则能够达到记忆的65%,不仅如此,这种有机结合还能够扩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大大提高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尤其是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注重视听结合更是其它方法无法可比的。因为他们有感观视觉的天赋,比较注重形象思维,对视觉传达的领悟性一般高于一般普通高校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主题适时播放一些教学辅助篇,穿插播放电视系列教育片,通过形声结合,视听互动往往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震撼力。通过这种多感官的协同活动达到追寻记忆,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精心选取了与教学主题相符的《对话》案例电视片段,通过鲜活的经济学家、企业家、教育家等社会精英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及他们观察世界风云,驾驭市场经济运势的能力,可谓有血有肉,学生们能迅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如见其形,用心体会;眼耳并用,心脑振荡,产生顿悟,从而引起思想共鸣,能够从社会名流身上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感觉到时代对他们的期待,真正地感悟人生、感化心灵,并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缺陷,从而达到洗脑的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这无疑是任何优秀的教师仅凭一张铜牙铁嘴所无法说教的,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深奥的哲理形象化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无休的说教人物化了……真的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辅助方法。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面对艺术院校公共课十分复杂困难的局面,探索出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显得格外重要,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互动机制更是重中之重,但愿我们能够共同努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通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终极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思路。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10篇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2、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然后,教师加以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从而教活了知识。

“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原理时,我首先点出了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接着列举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这些都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最后我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受这一客观规律支配的,从而要求同学们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起“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理想,也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同时,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二、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认识到差生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而是偏爱差生,重视差生,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有位学生陈金元,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可是手却很巧,一到课余时间便画画,画各种各样的动物,有时甚至用小刀在桌面上雕刻,整个课桌面仿佛成了一个“动物世界”,遭到许多教师的批评。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多次与之交谈,肯定了他的心灵手巧的一面和在绘画、雕刻方面的天才,指出他有这种天才,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之后,以后可以升到艺术学校去深造,一定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讲究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我又及时给予督促、帮助,指导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同其他教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同时,对他学习上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到学期结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经常为班级黑板报画刊头,得到全体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11篇

一、留给学生思考权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及早给出结论和答案,而应该在引导、点拨、启发上下功夫,要鼓励学生敢于动脑和善于动脑。“平凡的老师叙述,称职的老师讲解,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我们既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更要做一名伟大的老师,要为学生导趣,使学生乐学;要为学生导评,使学生想学;要为学生导法,使学生善学;要为学生导思,使学生活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应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从而领悟其中的奥妙和真谛。

二、唤醒学生想象权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教学中不仅仅是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要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去重新发现、探索,以突破思维的定势,开拓更广阔的领域,提高创造性。

三、还给学生发言权

交流和碰撞可以迸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只有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得到真知。课堂应是学生主动发言的阵地,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同学,变讲师为导师,变讲堂为学堂;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发言中打开思维,巩固认识,提高能力,启迪智慧。

四、善待学生反驳权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任何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学生不满意的地方,甚至会出现一些失误或差错。遇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要允许并积极欢迎学生反驳,欢迎学生纠正老师的错误,这是一种风范和智慧。

五、善待学生评价权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12篇

什么是职业压力?职业压力是指职业环境中威胁性刺激持续作用而引起个体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活动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

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调查,目前企业职工的职业的压力呈上升趋势,职工普遍感到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仅在美国,每年因职工压力过大造成企业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而在中国,据业内人士估计,职业压力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至少在亿元人民币以上。主要源于职工经常性的旷工、心不在焉、创造力下降而导致的生产力缩减。职业压力本身并非是一件坏事,关键是要有一个度。因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以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与此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现象。

二、职工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

职工心理压力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如不加以科学倡导和正确引导,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心态,造成个人事业成功的阴影,而且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益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形式:

1.面对改革的压力。怕被竞争淘汰、怕收入水平降低,这种压力极易影响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

2.安全生产的压力。电网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切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生产一线,安全责任是职工最大的责任。职工的心理素质在安全上体现的最敏感、最明显。怕出事故、怕打断企业的安全记录、怕因事故影响企业声誉等压力而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诱发事故的原因。

3.工作紧张的压力。在一些部门和岗位,工作紧张的现象非常突出,往往需要加班加点。工作紧张容易造成心理紧张、情绪失控,而在这种状态下越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

4.人际关系紧张的压力。部分职工由于某种原因,与同事或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压力。

以上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绝对的。这和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适应能力等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针对职业压力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研究,将职工心理压力的调适与缓解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者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主要措施

过去我们对职工的心理压力问题关心太少,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育,而忽略对职工心理素质和抗压、自控能力的培养,使得很多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具有关资料统计,近些年职工因为心理压力问题而导致的工作失误甚至犯罪的情况增多,这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通过组织援助的方法缓解职工压力。可考虑以下几个措施。

(一)优化企业管理水平,减缓管理心理压力。

政治思想工作者应充分了解企业职工的心理需要,加强研究,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加以合理满足,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上亲近企业,减少畏惧感和心理逆反,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从思想上放松自己,避免管理心理压力的形成。

(二)加强职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增强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我认为,解决职工心理压力根本途径是培养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增强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如何做到这些最直接的做法是通过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职工了解心理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理的调适方法,在遇到心理压力时就能恰当地进行自我调适,通过情绪转移、自我宣泄、改变认识、寻求支持等方式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加强自我放松,提高承受能力。

(三)建立心理引导机构,定期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的科学引导,对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必须的。职工心理压力的形成,有的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得到缓解,有的却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难以解决问题。心理引导机构的引入就能及时根据职工的心理状况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心理焦虑的发生。企业还可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辟心理热线、开设心理信箱等方式加强职工的心理引导。

(四)建立双向沟通,认真倾听职工的心声。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层次性 专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52-0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构建符合研究生学习、成长特点的课程体系,创新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方法,增强课程的时效性。那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是如何设置的呢?

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调整的历程

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1998年5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中规定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就是“98方案”。2012年之前大多数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在实行“98方案”,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根据各自情况作某些调整。

201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就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颁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着手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调整和改革。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设一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自然辨证法概论”课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中选择一门作为选修课。

2 “10方案”与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特点

为了推动新方案的科学推进,应该进一步研究“10方案”与当前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新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优化课程内容,凸显层次性。所谓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凸显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也就是要“着力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应考虑与本科生和博士生形成梯度,一方面要避免与本科生课程设置的简单重复;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要为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预留空间。

其次,教学要突出实效性。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表现,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其时,“无论怎样概括,就其性质而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物质时代到知识时代的转型,许多人用物质利益取代精神追求,把是否对就业有用作为要不要学习的标准,研究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越来越遭到质疑。在此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出台“10方案”,依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这就是一个信号:既定目标绝不降低。为了目标的达成,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的设计,逐步促进教学结果和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推动最终目标的达成。

3 新课程实施后组织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3.1 建设高水平教材,奠定高水平教学基础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也本科生相关课程一样都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课教材建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教材也是教学过程和结构的基本要素,优秀的教材是保证高水平教学的重要因素。“10方案”颁发以后,、教育部有学大纲而未统一组织编写教材的课程,各学校以、教育部教学大纲为依据,组织编写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育部未作统一要求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材,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已有教学试点工作成效,参考、教育部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做到教材“体系结构严谨、内容全面准确、语言通俗易懂、表现形式活跃。”一本优秀的教材是教师们教学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反映,通过教材建设也可以促进提升该课程的师资建设、教学科研水平。

3.2 专题化授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的关键因素。专题教学法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种教学方法是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摒弃按章节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某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专题,然后由对某专题学有所长或者深厚学科背景的教师备课和授课,若干教师共同完成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专题化教学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实践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要使学生真正接受它,教师就必须紧跟发展的潮流,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立足于学科研究的前沿,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3.3 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的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要针对研究生自身学习实际,采用多样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启发性”,突出教学实效性。为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运用常用的传统教授、专题式、多媒体教学、讨论式等方式以为,还要综合运用近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被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热点研讨、团队教学和辩论会等教学方法。

总之,“10方案”的出台,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所体现的新的教学特点,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期待形成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交流,提高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作用,把研究生培养成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福明,张多来.“三贴近”: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向度[J].当代教育论坛,2007.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14篇

关论文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

在高校设置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的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社会科学教研部、马列部等,为行文方便,本文一律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国家宣传部、教育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是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表现,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建设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一、教书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立院之本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由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也由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而归根到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好、讲授好,切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的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岗位职责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深入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方科学论证,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部署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案,即“05方案”。该方案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根本宗旨,立意高远,总揽全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中共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编写工作高度重视,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重点。、教育部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针,汇集全国高校和和社科界知名专家集中精力编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部教材。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亲自审定了教材的编写提纲和书稿。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是国家政权与专家学者互动的产物,具有极高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

与原有课程体系相比,新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整体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特点和优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维护中央权威,克服种种困难,协调各方力量,确保“05方案”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创造坚实、有力的条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认真研读中央文件和举全国之力、集中各方面智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成果的新教材,吃准吃透新方案精神和新教材精髓,围绕教学目标,拓展知识领域,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环节,坚持正确方向,力求把每堂课都讲成精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就是讲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教书育人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职责,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中心工作。

二、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强院之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提供动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不搞科研,马克思主义学院不能不重视科研。没有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就难以发展壮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大学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能不搞科学研究,不搞科学研究的大学教师不是合格的大学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其他任何课程一样,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持、相互推动,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创新有发展,科研也才有现实针对性和现实题材。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存在不重视科学研究的现象,这直接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低水平上徘徊,导致教学缺乏科研含量,囿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不能以“抓住根本”的理论说服人、感染人,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不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不佳的重要原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加强课程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用深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去支撑高水平的教学,用自己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了的科学理论去讲解,说服学生、打动学生,真正实现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同时由于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坚强动力,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搞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无从谈起。

“05方案”所设计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都非常宽广,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等。要讲授好这些课程,把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思维、理想、信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及其涉及的知识点,以增强学术魅力;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并深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学生的接受心理,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深入研究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热点问题,以增强教育教学的时代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的身份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其科研应当主要是教学研究、应用研究,是为了搞清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进行的科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研究,是以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正确方向的研究。教育教学效果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水平的最终归依和最佳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科研既要讲学术水平,更要讲政治方向。

由工作性质、学科特点所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全像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开展科学研究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与综合院校相关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与理工农医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相比,国家以至学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的科研条件都比较差,无论在科研课题的申报、科研经费的支持还是其他科研条件方面多数高校都难以与专业课教师相提并论。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像专业课教师那样可以自编教材、教学任务普遍很重、主要任务为教育宣传、时政宣讲等临时性任务较多,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学研究不但受到诸多限制而且时间也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说与专业课教师一样的要求,既不公平,也不现实,而且在职称评聘竞争激烈的现实中,由于与课题、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相比,教学效果难以科学评价,非常容易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成为“科研祭坛上的牺牲品”。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要求也要准确定位,考虑特点,把握分寸。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研的难度,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研应有的特色,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创造条件,同时加强管理,科学引导广大政治理论课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坚持科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服务目标。 转贴于

三、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职责,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坚实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利于稳定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高校马克思主义阵地。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人数众多,素质较高,他们兢兢业业,过去和现在都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困难,长期存在队伍不稳定和人才流失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有工作责任感和学科归属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这支队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不断被培养出来之后,会不断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使之不断壮大,那时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马克思主义阵地就会进一步扩大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能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学科设立之前,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教师数量尽管不少,但由于大都分散于各个二级学科,缺乏明确的学科方向进行引导,从而难以形成合力。同时,由于缺乏学科方向的规范,一些教师还有偏离研究方向的倾向,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难以深入、持续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有利于引导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合科研力量,凝练科研方向,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增强教师自身学术修养和学术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的目的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特点。我国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具有一般学科的普遍性质,又具有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质。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和学术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共同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在学科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进一步落实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指导地位的高度,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服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要目标,着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争上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遴选导师、配齐配强任课教师,按照学位[2005]64号等文件的指导科学设置课程,严格课堂教学、读书指导、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开题与答辩等培养环节,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成视野开阔、学贯中西、基础扎实、功底深厚、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自内心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和解决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乐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甘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奋斗终生的高素质人才。

四、师资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关键

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致使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单个教学班规模过大,客观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相关高校要科学谋划,循序渐进,认真解决。可以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新进教师的引进力度,每年都有计划地从博士毕业生中择优引进新教师。要本着宁缺勿乱的原则,坚持标准,精挑细选,确保新进教师为中共党员、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中至少有两个学历属于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上能够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研上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遴选部分政治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逐步实现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合一及身份双重管理。政治辅导员在经过一定培训后,以30%的时间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以70%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生党团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以70%的时间从事理论教学,以30%的时间从事辅导员工作。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政治辅导员,都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又是学生政治辅导员;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又是一定学院的政工干部。这一举措能够使政治辅导员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更好地从思想政治上辅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切实了解学生和有效教育学生,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在不断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同时,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对于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目标,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责的准确定位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和地位从根本上讲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职能决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由此所决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承担着向青年学生阐释、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重大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者,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者,肩负着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完善人格全面提高的历史使命;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转化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庄严职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素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明的组织纪律;相对完善并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术科研能力 激励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责,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以学者的身份承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责任的大学教师。这样的定位,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坚持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前提下,用学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学者的风貌站立在讲坛上,用学术的眼光和思维来透视和解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1]。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应投身于学术科研,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推动教学。特别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和方向,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科研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术科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双翼”,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是高校职能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我、适应不断变幻的形势需要。那么什么是学术科研能力呢?“对大学教师而言,学术科研能力是指学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开展学术研究,产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能力,是教师的学术感悟力、学术思维力与学术创造力等构成的总和,也是教师在专业研究活动中能够领跑学者团队,形成个人研究风格,获得学术界认同的重要品质”[2]。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把握政策方向,研究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实效性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呼唤。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理念经历历史性的飞跃。经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过程,它处于开放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必须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打破界限,加强交流,特别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学会比较、辨别、借鉴、吸收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理念,结合基本理论,在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

2.我国高等院校职能更好发挥的迫切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的职能和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因此,学术科研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高校教师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职能实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教学与学术科研紧密结合,把握教学规律,巩固知识结构,洞察时势特点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高等院校对教师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和科研任务的下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高校职能更好地发挥。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发展的职责所在。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知识信息层出不穷。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授理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任,而且必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在学术科研中把握前沿科学,对知识信息加工、构建、创造,运用理解力、思维力和创新力发现和解决学术问题,这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职责所在。学术科研能力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创新程度和效能水平。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理解重点、难点,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只有教学与学术科研互相促进,相互补充,良性互动,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才会有所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科研能力与科研素质的基本要求

1.批判反思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是课程与时展和社会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具备批判反思能力。“大学教师学术批判能力即大学教师分析、判断、评论学术成果的心向和方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批判是对学术研究结果本身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的批判,而非对于学者本人的批评和指责”[3]。学术研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在质疑批判中鉴定辨别、分析归纳和评判决定。批判反思能力是学术创新的必然要素,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科研学术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2.知识运用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交叉运用能力对学术研究,特别是创新教育研究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深入,单一结构的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强调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和相互贯通。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钻研本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扎实地学习相关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只有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才能提高学术思维创新能力。

3.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在学术研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教师掌握第一手学术资料,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撰写学术论文必不可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诸如文献资料搜索、问卷调查分析统计、座谈访问等基本的调查研究能力。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量,特别是相关文献资料和经典阅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培养学术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当然也要学会基本的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做到遵循规律,学术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能力培养中的必备之功。文字的表达是一种形式,是对逻辑思维内容的一种反映。思维内容在文字表达的作用下,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原先的杂乱变得有条有理。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科学严谨。因此,学术研究中的文字表述过程,是思维反复深化、内容丰富充实、过程更加严密、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平时多听、多说、多写、多练,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科研能力提高的激励机制研究

高校应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能力的提高;搭建良好的资源平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成长铺建道路,这样才能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学术科研水平。

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整体学术科研素质和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面对繁重而又不断变化的教学知识体系更新,学校应通过课程培训、学术培训、实践培训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素养。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深造,全面提高学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优化和重组知识结构和层次。

2.设立专门的学术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思想政治理论和政策方针的“宣传者”的特殊地位,应设立专门的学术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结合时势的学术研究。紧跟国家大政方针,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结合理论研究,提出创新而有实效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学术气息。

积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校内、校际及与社会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学术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研究者学术生涯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术交流通过教师学者间的思想接触、信息交流和自由争辩,有利于及时掌握科学前沿情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学术交流,更要明确科研经费中用于学术交流的比例,从而保障学术交流的顺利进行。

4.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考核机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科研。

科研考核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约束,更是一种激励。有些教师没有科研压力,没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因而无法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也有些教师为评职称而搞科研,急功近利,一旦评上职称,科研就随之结束。因此,通过长期有效的制度设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考核,这既能改变科研随意性较强的局面,又能督促教师增强科研意识,适时完成科研任务。

参考文献:

[1]孙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者角色和学术阐释力的提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19.

[2]栗洪武.高校教师学术科研能力提升的活力要素与激励机制运行模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VOL41(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