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

机械制造论文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1篇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是要全面拓展,面向五化发展,即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做好基础自动化的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应是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三、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

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在2000年已达到纳米级,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μm,现在精密工程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可以做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

1.精密成形技术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

2.无切削液加工无切削液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工行业,无切削液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等。

3.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RPM),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化沉积制造(FDM)等等。

由于以上工艺和技术不仅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有些工艺的改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被称为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中的体现。这一切除了工艺革新外,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才能实现。

四、结论

现代制造技术是现代技术和工业创新的集成,是国家制造业的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国家工业的基础和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了解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现代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本文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述了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范围

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整体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既定的生产目标,优化其生产设备性能,确保生产作业计划的深入推进,需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分析,增强该系统实践的应用效果。

1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优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1.1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分析。为了增强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实践应用效果,促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应加强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基本原理为:确保平衡系统作用下的液体能够处于静止状态,并使系统中液体在不同方向所处的压强相同,且通过活塞的作用给予液压系统中的液体不同的压力,促使这些液体能够保持静止。其中,由于大活塞与小活塞所能承受的压力有所差异,需要给予其不同的压力,并通过系统中液体的传递作业,满足变换要求。与此同时,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中对执行元件、动力元件等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在这些元件的共同配合作用下,能够使系统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1.2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优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该系统实践应用中的优点:系统中的液压机械传动装置的工作效率高、运行速度快,且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使用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对功率的控制效果良好;系统中的元件安装中的灵活性强,布置较为方便,且液压机械传动方式实践应用中的反应速度快、重量轻,能够进行有效控制;该系统运行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载荷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使用中实现了机械自动化,且控制精度高。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影响,给系统的平稳性带来了潜在威胁。其影响因素包括: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中,若温度变化较大,会使系统中的液体粘性改变,致使系统的运动特性发生变化,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受元件工作性能下降、机械加工方式选择不当等因素影响,会引发系统故障;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前杂质清除不彻底,会加剧其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2.1生产设备控制方面的应用。随着农业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生产计划的深入推进,需要性能可靠的生产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该领域中的整体生产水平得以提升,规定期限内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因此,在控制生产设备的过程中,应注重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引入。具体表现:借助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化的优势,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的生产设备进行实时控制,促使设备能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在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支持下,能够降低生产设备使用中故障发生几率,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符合生产设备需要的控制模式。2.2生产流程控制方面的应用。相比机械传动技术,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实践应用中融合了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元素,能够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生产流程进行控制。具体表现:该领域中各生产流程实施时,引入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能够降低机械制造领域中的生产流程问题发生几率;根据生产作业要求,确保控制系统作用下的生产流程设置合理性,并对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动参数、动力参数进行控制。2.3恒功率输出控制方面的应用。结合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实际概况及生产要求,可知其生产过程中注重恒功率输出控制,能够保持其生产成本的良好经济性,为设备正常工作创造出良好的运行环境。因此,需要加强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使用,借助其传递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实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恒功率输出控制。在这样的控制模式作用下,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整个生产环节将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有利于扩大液压机械传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

3结语

在新形势下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对于可靠的生产方式、生产设备等依赖性强,需要在具体的作业流程中重视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引入,确保其生产作业的高效性。因此,未来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中应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及实际的发展概况,将功能强大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于生产环节中,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确保自身的生产效益良好。

作者:韩宁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分院

参考文献

[1]李解冬.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8).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3篇

对于低碳制造生产模式,需要包括设计、交易、生产等各个方面,这就需要以低碳排放以及低能耗为目标,充分的发挥地毯机械制造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1.1低碳制造技术结构体系基于低碳制造技术结构体系包括低碳制造的目标、过程控制以及具体的内容。其中目标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降低环境污染以及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对企业内在外在社会与经济效益进行优化。过程控制包括狭义制造方面以及广义制造方面。广义制造方面指的是产品生产周期中的全部环节,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到包装、销售等过程,狭义制造方面指的是工艺规程的全过程。下文中低碳制造主要指的是广义上的层面。在这一体系结构中,具体的内容主要指在制造生命周期中于资源、环境等有关的行为,主要指的是低碳产品设计、开发以及制造的全过程。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产品能够符合低碳具体要求,对产品设计中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做研究与影响,这也是体现这一体系两大目标的体现。对机械制造可以利用模块化设计模式,实现一机代替多记,这样能可以有效的降低制造的成本。在低碳制造机械加工过程中,合理的设计,选用地环境污染以及搞生产效率的生产工艺,实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2低碳制造机械加工体系机械加工是一个典型的机械制造系统,通过对这一系统的研究,能发现诸多低碳制造问题。低碳制造机械加工研究体系,基本上能将体系分为三类,即环境污染最小化研究、资源消耗最小化研究以及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污染最小化,包括机械加工过程中废物、废水、废气等排放最小化,以及辐射、噪声污染等最小化;在资源消耗最小化方面,就是在原材料、能源、辅助工具等消耗的最小化;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最小化方面,需要通过具体的决策,采用先进的技术,保证环境污染最小化以及对资源消耗的最小化。

2基于低碳制造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评价

低碳制造机械加工工艺,与传统的制造工业相比,无论在生产工艺还是节能减排效果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对低碳制造机械加工工艺方案的评价,首先需要对产品制造工艺指标进行单独的评价,然后利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岁工艺方案进行最终的评价,不断的优化低碳制造机械制造工艺方案。

2.1低碳制造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评价体系低碳制造机械加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工艺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我国机械加工行业从传统单一追求经济效果向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评价指标体系构造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指标选择是上充分的发挥机械加工现念的优势。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即制造成本降低、生产质量提升、缩短机械加工的时间、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中22个细化指标主要包括:能源成本加工率、产品加工的时间、加工产品与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度、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工艺加工的成本、材料消耗成本、能源成本、工艺装配成本、设备折旧成本、信息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材料利用率、制造设备利用率、能源的利用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人力资源利用率、三废污染、耗电量、噪声污染、身体健康危害、电磁等辐射污染。

2.2低碳制造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评价模型对低碳制造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评价,可以用IOPSIS评价方式,这种模型具有多目标多决策工具的特点,利用这一综合评价模式对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进行评价,能够实现低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等目的。这一综合评价模型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用于解决企业目标决策问题。

3低碳制造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

利用低碳制造加工工艺方案综合评价方式,并采用相关的矩阵计算方式,得出三种方案中低碳制造的程度,并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选择方案三,最终实现了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等的协调发展。传统的制造行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现代低碳制造行考虑了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关系,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生态与环境,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4篇

1.1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普通机械加工设备以及数控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车间工艺人员、车间质检员、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与管理人员;车间生产调度及生产管理人员、机械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

1.2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双师型要求)。专业知识全面、操作能力强、懂教学设计及课堂管理、懂学生心理。

2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的现状分析

2.1与企业的工程师对比,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不足的表现2.1.1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功底较为深厚,但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书本上,缺乏直观的认知。就机械零件制造技术而言,许多教师接触图纸机会多,接触实体零件的机会少,往往就图纸来想象或臆断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很少考虑企业的加工设备、装夹方式、加工方法、加工成本。2.1.2缺乏对区域企业的了解

①企业的设备、人才状况。设备、人才因素是企业的硬件。作为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它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资金投入较大,它们在拥有大量的普通加工设备的同时,还拥有必要的高、精、尖加工设备,这是民营资本无法比拟的。国有企业中加工中心数量较多,其数控系统以西门子系统为主,柳州民营企业的大部分加工设备较为普通,许多还是国营企业淘汰的二手设备,后期购买的设备以数控车削、数控铣削设备为主,加工中心在民营企业中较为少有,其数控系统以FUNC系统为主。在人才方面,由于国企体制较为健全,资源及福利有保障,晋升通道畅通,职业培训机会更多,社会认可度高,因此,他们吸引了众多专业化的优秀人力资源。而民营企业由于观念、资金、资源、培训、制度、福利、保障及社会认可度的限制,很难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因此,出现了国企人才过剩,而民企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这种局面在较长时间类还会延续。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切入的大好机会。

②企业的产品特征及企业的技术状态。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产品是以整机或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为主导产品,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资金需求量大,生产组织规模化,设备能力强。民营企业的产品以零部件为主,大多是为国有企业的整机产品配套,即使生产的是整机产品,其市场量也较为狭小,它是对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的补充。作为柳州市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为柳工、五菱、柳汽、柳特配套的中小企业。其主导产品大多是轴类、套类、箱体(壳体)类、叉架类、齿轮类、冲压件类、车架车身(结构件)类、钣金类、弹簧类、五金类、液压附件类产品。作为机械制造类的专业教师,我们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构成、企业的技术状态,才能有的放矢研究专业发展方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2.2教学经验的不足

2.2.1教学方式、方法。教务处的专家在听年轻教师讲课的时候,经常发现他们对某些知识点只作蜻蜓点水式的分析,缺乏深度和剖析,导致学生对该知识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其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年轻教师课堂语言生硬,照本宣科,不会倾听学生心声,急躁缺乏耐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以上诸多现象除了与他们的教学能力有关外,经验不足、方法不当、手段不熟练是最大的责任载体。

2.2.2教学项目设计。教学项目设计是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而进行的预先设计。许多新教师不会教学项目设计或对项目设计的目的性不明确或设计中忽略了环节、忽略了它的完整性,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目的性、统一性,想到什么讲什么,教学效果很不好。

2.2.3对学生的心理了解不足。许多新教师忽略或者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因素,课内教学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驱动目标,没有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学生的交流局限在“明白了吗?懂了吗?”这些干枯的语言表达上,不会观察学生的表情及肢体语言。

3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探讨

3.1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项目设计要体现“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在透彻分析教材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选择适当的载体,展示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要求,展示知识重点、难点的处理办法。教学项目设计还应体现教学的手段、方法及教学目标的考核办法。理论教学项目结合课程内容,要以实施的载体———轴类、套类、盘类、箱体类等零件的加工来展开,设计思路要使教学内容具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所授知识需为学生所接受、掌握。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采用整周实训的形式,结合校中厂所承接的企业加工零件,完成一些简单零件或复杂零件的部分工序的加工———《螺纹的车削加工》、《轴类零件的加工》、《套类零件的加工》、《型腔零件的加工》、《箱体零件的加工》。操作实践教学项目结束时,教师要对加工出的零件或复杂零件的部分工序进行评价,促使学生主动总结、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优势。综合技能项目的设计可穿插与考证相关的教学资料,使教学、考证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同学们机械加工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提升同学们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考证完毕可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更能适应工厂岗位的要求,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零对接。教学考核———技能、产品。机械制造类专业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操作设备加工零件过程中对工艺文件的理解程度、对机械加工设备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工装夹具的应用能力、对检测器具的使用能力及产品的合格率来进行评定。

3.2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后反思,我们可以知道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准确,课堂的知识容量是否合适,知识衔接是否自然,知识渗透是否得当,知识剖析是否到位,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得到化解,问题情景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教学情感投入及语言表达是否到位,教学互动效果是否良好,教学是否达到预设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如有不足,我们就要分析不足产生的原因,权衡利弊、得失,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修正不足,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3挂职锻炼。教师较长时间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充当企业的技术人员,身体力行地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可以拓展眼界,学到新工艺、新方法、新技能,而且可以把自身相对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

3.4参观学习。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因此对企业的理解、对区域内行业的了解较为局限,参观学习不失为拓展思维、开阔眼界的捷径之一。参观学习后,可召开以专业为基本单位的专题讨论会,以学生就业方向为引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项目的设计。

3.5教学科研。教师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不但可以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入教改项目这个载体进行研究,还可以加深教师对本专业、本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在提高教师文化素质、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6撰写论文。撰写教学论文的过程是高校教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积累的各种资料加以分析、思考、归纳,并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论文的撰写,我们可以将教学经验、技术经验提炼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

4结束语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5篇

2.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4.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5.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2)精密工程。(3)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下面对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一、集成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作为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分系统)组成,通常可划分为5部分:

1.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CATD)数控程序编制(NCP)等。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包括经营管理(BM),生产管理(PM),物料管理(MM),人事管理(LM),财务管理(FM)等。

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计算机数控(CNC),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S),工业机器人(Robot),自动装配(AA)等。

4.质量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三坐标测量机(CMM)等。

二、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可被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极好的“软”特性(适应性和友好性)。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法,使之具有较大的柔性;对于人,智能制造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对于环境,要求作到无污染,省能源和资源充分回收;对于社会,提倡合理协作与竞争。

三、敏捷化

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即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虚拟化

“虚拟制造”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虚拟制造以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的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五、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及绿色设计

若从节能、降耗、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角度出发,诸如快速成形技术、并行工程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和网络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都可纳入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范畴。不过目前能将绿色制造技术真正应用于企业生产的,也是较为成功的应用,只要集中在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上。如绿色制造技术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

(1)节约资源方面:将“绿色燃料”天然气作为汽车的能源,它的燃料同汽油相比,CO降低70%,非甲烷类降低80%等,同时也消除了铅、苯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2)采用新设计的加工工艺方面:2000年3月,博世、康明斯、卡特彼勒等国外著名的汽车发动机公司,发动了“绿色柴油机行动”,在技术上作了较大的改进,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3)适用于环境友好的材料方面:世界上著名的汽车生产企业,使用新材料来替代以前使用的石棉、汞、铅等有害物质,采用轻型材料——铝材制造车身,使汽车重量减少40%,能耗也降低了。

(4)部件回收在制造方面:从1990年中期,美国仅汽车零件回收、拆卸、翻新、出售一项,每年就可获利数十亿美元。

六、清洁化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的两个基本目标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要求渗透到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的原材料和短缺资源,二次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利用,改进工艺及设备,并将一切排放物的数量与毒性削减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对于产品而言,清洁生产覆盖构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从原材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理,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流通、销售及报废等,合理利用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不同方面的发展要求:最大程度地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高产、高效、低能耗、无污染的目标,本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先进制造技术,指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6篇

1.极端化思维

研究对象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可以为新的机械制造工艺打开思路。例如基于极限真空度的真空铸造工艺、极限压力的压铸工艺、在极限过冷度条件下的快速冷却工艺、微重力(超重力)铸造工艺、电子封装等,在这些极端条件下的凝固组织非常特别,性能优越,可以满足大量特殊零件的制备。2.比拟化思维。即利用已知自然规律对研究对象进行比拟,用常见的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采用氯化铵过饱和溶液超声波振动下的结晶过程模拟半固态超声波振动凝固,将一种在高温下很难观察的凝固行为转变为比较容易实现的实验,再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差异。

3.逆向思维

逆习惯思维方向而思之,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习惯于沿某方向思考问题,如果研究者逆其方向而思之,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误差补偿、逆向工程等,特别是逆向工程,它可以提高产品相互通用性,弥补原有技术文件丢失,提高正向开发效率,用于学术研究和竞争对手产品分析等,例如2005年DetailTechnologies公司为福特汽车公司使用野马车型(Mustang)老模具逆向重建新模具可以说是逆向工程解决原有技术文件丢失问题的一次成功应用案例。

4.标准化思维

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标准化,建立标准化率定数据可以把不同数学模型放在一个平台上加以比较。零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是一直以来所有机械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努力的方向,很多工程师为之奋斗了一生。

5.规模化思维

量变产生质变,许多事物规模化就是创新。例如自由锻做出的零件质量非常高,但是单件成品较昂贵,而采用了模锻工艺以后,同一个模具能制备上万个甚至几十万个零件,虽然模具较昂贵,但是总体来看,每个零件的成本却很低。

6.形态学思维

将事物构成元素按一定规律重组,得到创新思路。例如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系统的元素重组过程,将热处理在机加工前进行,从而产生了预硬化工艺,预硬化就是钢材在钢厂出厂前预先进行调质处理,达到模具最终使用硬度要求,模具加工成型后不用再进行热处理,避免模具变形导致报废,尤其制造大型模具时更是不能冒这个风险,所以一般都购买预硬化状态的钢材。

7.跨学科思维

它涉及跨越学科界限,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跨学科的基本立场是,世界及其所有问题既不是也不能根据历史演进的以及人类创造的学科结构来进行限定。它主张动态、灵活性,旧的假设和思想倾向新学科的创新和成长常常发生在学科交叉点上。例如将易于水华的硅藻群落用来生物再生富含水玻璃的水玻璃旧砂,利用硅藻群落来“生物促溶、降解”附着在旧砂上的残留水玻璃粘结剂,反应动力来源于太阳光,反应快慢取决于硅藻的增值率,无需耗能较大的擦洗等工艺即可获得高品位的再生硅砂,其具有低能耗、无二次污染、原位再生、消耗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等优点。

8.可持续性思维

把事物放置在环境生态大系统中分析思考,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例如生态型工业链的建立,将机械制备工程置于生态系统中,实现余热、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或者循环利用,给后代人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9.动力学思维

动力学思维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将其应用于复杂对象的定量动力变化过程就能创造出新的研究成果,比如金属的蠕变现象。对于一般金属,蠕变现象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明显表现出来。但是,某些金属,如铅、锡及它们的合金,在常温条件下,也能表现出蠕变现象。

10.平衡态思维

长期存在的状态即平衡,如果外因导致平衡破坏,其动力学过程总是向着消除不平衡外因的方向发展。比如铸件中的气孔缺陷,本来气体是比较稳定的存在液态金属中的,由于冷却气体溶解度下降,打破了溶解平衡,析出的气体来不及溢出而产生了气孔,从而形成了新的平衡相;在热处理条件下,气孔又会处于非平衡态而破坏铸件。

11.客服偏见原则

大家公认的不能做的事情却做出来了,就是创新。比如水玻璃铸造里面有这样一条原则,水玻璃的掺量大于3%型砂的溃散性能就很差,大家都在遵循这个原则。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水玻璃产品,其掺量大于3%而且具有很好的溃散性能,则既能保证良好的铸型强度,又能实现砂型在浇注完毕后的自行溃散,能大大提高水玻璃砂型铸造工艺的应用范围。

二、结论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7篇

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测量学科主要包含测量、传感与仪器等,其测量以物理原理为前提,研究以几何量获取及处理为对象,传感则以滑雪效应与基本物理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信号转换,把测量物变为易被人们识别与处理的信号,像电量。在机械制造领域,测量技术涉及的目标参数较广,如几何量测量,其测量对象包含距离、长度、位置与角度等因素。测量方法不同,涉及效应与规律就会不同,即使同样被测量,所处环境不同时,采取测量方法也是不同的,这些特点决定测量技术必然向科学先进制造方向发展,并更符合生产实际,特别是重要工程的应用需求,有效推动测量设备前进,扩展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范围,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经的济效益。

齿轮啮合测量技术主要应用齿轮径向综合偏差的检验,将产品齿轮安装于固定轴上,而测量齿轮主要安装于浮动轴中,利用弹性装置可让齿轮在径向中紧密啮合,这种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大批量齿轮生产当中,并检测小模数齿轮,还对机床加工与齿轮装夹等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测量,此种测量技术为一维测量,测量简单,效率高,可实现测量自动化,是常用在线测量方法。其仪表设备为双啮仪,主要分为机械式与智能测量仪,一般机械测量仪能对产品齿轮进行直接判断,可并不能给出偏差曲线图与偏差分析,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与成本低的特点,可在现场使用;在计算机控制下,智能双啮仪可自动完成,并能显示打印曲线图,可自动判断齿面合格性,它具有自动程度高、测量精准等特点,较为适合检测报告给出的场合。

石英传感器对机械制造领域复杂力学测量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石英晶体具有扭转效应与灵敏分布规律等,可将压电效应从一次扩展为多次,从线性极化扩为非线性极化,自二维变为三维,通过这些理论,创新了系列测量仪,像压电生物测力仪、三向磨削与车削等测力仪应用,不仅增强了机械制造水平,确保了生产安全与质量,还依据压电石英扭转的效应,有效发明了无定心钻削的转矩测力仪以及转矩传感器,并且在机械试件中,可对任意点钻孔测试,其操作方便,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在机械制造领域,人们不仅重视产品数量,对产品质量及审美感受也很重视,测量技术不仅要对机械产品给予评定,还要对机械制造中的设计、工艺与材料进行测量,并形成了智能化系统,这使得测量技术由静态测量转向了动态测量,动态测量技术是从全面误差源角度进行分析,对动态测量各结构单元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动态误差模型,全面真实反映系统动态的测量精度,并运用互比法、反向法与多步法等对误差分离及补偿技术给予研究,有效提高了产品制造质量。

纳米位移测量法应用,有效解决了高精度与大范围的微运动问题,这种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是很先进测量方法,主要是运用双频激光的合成波长对条纹虚细分给予干涉,并实现了超精度与大范围位移测量。激光测量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机械制造精密度,特别是在正交偏振的激光器下,研究出了多种测量仪器,这种激光测量仪不仅测量的准确度高,操作也非常方便,像激光器的纳米测尺,对线性度、量程与准确度均给予了很大改善,这使得此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8篇

1被试及其抽取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来自湖南省长沙地区有代表性的三大制造企业,即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立工程机械、长沙重型机器厂五个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各抽取100名被试,即一共选取500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475份,男性265份,女性210份。其中年龄在35-40岁之间180人,41-45岁之间150人,46-65岁之间145人。

2研究工具

2.1工作倦怠量表

(MBI-GS)本项究所采用的中文的MBI-GS进行调查,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为方便统计与分析,特将该量表所有选项的分值进行统一计算。从来没有,得1分;很少,得2分;有时,得3分;经常,得4分;完全吻合,得5分。分值在25-35分之间,表示处于蜜月期,倦怠很低;分值处于36-60分之间,处于激励期,倦怠较低;分值在61-90分之间,表示处于衰退期,倦怠较高;91分以上,表示处于衰竭期,倦怠非常高。通过我们本次调查,对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加以验证,由以下表格可以看出该量表具备较高的信度。

2.2人口学变量问卷

本项目的研究编制了人口学变量问卷,分别从被试年龄、性别、是否为独身子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均收入、家庭人口数量、父母赡养费用所占支出比、子女抚养费用所占支出比等方面构成。

二结果与分析

1企业中年员工职业倦怠水平

通过对被试进行量表施测,然后对其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得出:企业中年人群职业倦怠的平均分值为40.2872,其中最大值为60,最小值为20。根据“职业倦怠量表测验结果分布表”,可以说明:分值在25-35分之间,表示处于蜜月期,倦怠很低;分值处于36-60分之间,处于激励期,倦怠偏高,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倦怠的人群占总人群的2.1%;倦怠较低的人群占29.2%;大多数的人群集中在倦怠偏高水平,占总人群的68.7%。

2企业中年员工家庭人口数、月均收入

对其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可知性别、年龄、是否为独身子女、文化程度等对职业倦怠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家庭人口数与月工资两个因素却对职业倦怠有显著性影响(P<0.01),在对二者进行考查是否有交互作用的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家庭人口数与月收入主效应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见上表)。也就是说:二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有相对独立性,二者任何一个都可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因此,在组织中宣传计划生育,以及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调控员工工资,从长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职业倦怠。

三对策与建议

1实行个体干预机制,降低员工的情感衰竭水平

从研究结果可知,作为企业的中年员工,其身心的发展特点都让他们自身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面临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所以,要进行个体干预机制首先要做到推行个人认知压力管理,预防情感衰竭。推行个人认知压力管理可以有效寻找压力源,消减压力,适当舒缓个人的情绪,及时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第二,实行有效的时间管理,预防低成就感。通过对时间的有效管理,让员工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减少因工作繁杂而带来的个人身心疲惫;同时对照时间管理的安排表,可以进行有效及时的自我调整,相对工作繁重时可以改变工作的方式来提高工作的效率等。工作上的自我调整有利于员工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从来缓解职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第三,发展和谐人际关系,体验愉悦感。个体在面对较大压力时,通过寻求外部支持,建立并扩大社会支持网络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它使个体之间可以交流挫折和不满,得到建议和鼓励,并体验到情感上的联系,提供应付压力事件所需的共鸣和支持。第四,增强职业认同感,体验归属感。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明确自己职位的职责,增强自身对职业的认同感,认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可以有效的缓解由长期工作所带来的倦怠感,同时能够增强自己在企业中的归属感。满怀希望的员工通常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为之努力。而具有坚韧品质的员工更能接受挑战,坚定不移地为组织奋斗。心理资本资源能帮助企业培育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可能通过开发员工心理资本,打造竞争优势。

2增强组织干预机制,从根源上缓解职业倦怠

从制度方面入手改善企业中年员工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国家政策,关注支持中年人群,降低焦虑水平。具体表现在:第一,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实行社会福利主导的家庭养老模式。针对我国中年人群“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以及90后独生子女“4+2+1”发展的模式,国家需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实行社会福利主导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减轻中年人群经济压力的条件下又可以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生活。第二,普及子女教育基金,为中年人群适当减压。教育的投入日渐成为众多家长的新负担,若可以在孩子年幼时开始定期存入教育基金,为以后的教育投入提供一定的保障,为中年人群减轻了压力,进而有效缓解中年人的焦虑。第三,制定中年人劳动法律法规,加强中年人的社会支持。当前很多企业招聘要求年龄35岁以下,恰是人入中年的转折点。人到中年,正是负担最重的时候,却被隐性地剥夺了职业成长的机会甚至合法权益。已有稳定工作的中年人也正遭受着企业、社会的忽视,容易丧失工作的热情,酿成严重的职业倦怠后果。有关立法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必要针对中年人草案相应的劳动法规,切实落实法律“保障全民平等”这一精神实质,确保中年人权益的实现,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其次,推行企业人文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缓解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成立企业“家属会”,提升员工积极性。对于企业中年员工而言,尤其是大型机修制造企业的员工,基于工作的性质,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有限。建立企业“家属会”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与员工家庭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企业员工及其家庭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可感,间接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缓解员工职业倦怠。第二,合理引进EAP,关注员工心理健康。EAP即员工援助计划,是当前最有效最全面的解决员工心理压力的方法和组织压力管理的手段。它是一项由心理服务机构为组织成员提供的精神卫生服务,通过一系列系统、科学、规范、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活动,提升员工的个人生活质量和组织的工作绩效,从而达到“人事双赢”的效果,因而有效延缓员工职业倦怠期。第三,创建企业文化,实施合理的“移情训练”。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中年期。由此可见,这个年龄段无论是身体或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低迷阶段。基于这样一个现状,企业可以创建适合中年员工的文化,通过一种文化氛围的渲染和熏陶,调节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可以通过“魔术效应”、“音乐疗法”等对员工进行合理的“移情训练”,当员工处于高度紧张或深度疲倦状态时及时转移注意力。第四,实现岗位轮换制度,促进工作多样化。岗位轮换制度是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通过岗位的互相调换,体验不一样的工作内容,它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让企业员工通过多样化的职业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并且岗位互换制度对于中年人群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有利于重新激发中年人群的斗志与奋斗热情,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协作,直接冲击了企业人员的职业倦怠与焦虑水平。第五,构建学习型组织,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中进修。企业对新招聘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有利于员工在短时间内熟悉本职工作,了解企业内部工作制度与环境,为其有效的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对于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尤其是中年员工应该提供进修的机会,让其对本职的工作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避免工作热情的消退而产生职业倦怠。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 发展 技术 发展

目录

摘要......................................................1

1 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4

1.1实用机械自动化技术.....................................4

1.2低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4

1.3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5

1.4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6

2 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7

2.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7

2.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7

2.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7

2.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8

3 机械自动化在我国的特点及作用............................8

3.1机械自动化的特点.......................................8

3.2机械自动化的作用.......................................8

4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9

5 机械自动化的现状........................................9

5.1管理方面...............................................9

5.2设计方面..............................................10

5.3制造工艺方面..........................................10

5.4自动化技术方面........................................10

6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0

7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11

7.1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农业自动化.....................11

7.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11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首先先介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从四方面进行阐述。

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实事求是, 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1.1 实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结合生产实际, 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以企业的生 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 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 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结合实际, 注重实用, 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 自动线的做法, 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 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 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着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 而不单纯的是速度。

1.2 低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方向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是要全面拓展,面向五化发展,即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做好基础自动化的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应是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三、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

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在2000年已达到纳米级,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μm,现在精密工程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可以做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

1.精密成形技术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

2.无切削液加工无切削液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工行业,无切削液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等。

3.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RPM),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化沉积制造(FDM)等等。

由于以上工艺和技术不仅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有些工艺的改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被称为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中的体现。这一切除了工艺革新外,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才能实现。

四、结论

现代制造技术是现代技术和工业创新的集成,是国家制造业的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国家工业的基础和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了解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现代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方向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是要全面拓展,面向五化发展,即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做好基础自动化的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应是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三、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

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在2000年已达到纳米级,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μm,现在精密工程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可以做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

1.精密成形技术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

2.无切削液加工无切削液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工行业,无切削液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等。

3.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RPM),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化沉积制造(FDM)等等。

由于以上工艺和技术不仅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有些工艺的改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被称为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中的体现。这一切除了工艺革新外,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才能实现。

四、结论

现代制造技术是现代技术和工业创新的集成,是国家制造业的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国家工业的基础和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了解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现代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12篇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强调专业实践性和实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们感觉课程学习难度大,影响课程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现有教学内容沿袭了传统的体系与架构

知识点面面俱到,没有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分。缺乏生产实际内容,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介绍不足,不能全面反映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2)教学手段与方法相对单一

仍以教师单方面授课为主,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课程教学为32学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尤其目前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进一步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追赶进度,学生无暇思考,只能填鸭式被动接受。而一旦某一环节跟不上,则会一步落、步步落,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现有授课计划

对于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足,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的机会不多,对于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书本理论的层面,遇到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应对,违背了课程内容组织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的初衷。

4)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一般仍取平时考勤、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学生为考勤而到课堂,身在课堂心在外,临近考试就突击死记硬背,不会花时间去主动思考,更不会去深入研究如何应用所学到的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极大损害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

5)伴随高校扩招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源规模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他们虽然储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却在自身实践经验上有所欠缺,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中的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和夹具设计等都需要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作为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1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把握工程教育要面向工程实际的基本原则

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过程,不仅仅关注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实现,也要从经济性、安全性、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将其视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技术项目来加以考虑,全方位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钻研精神以及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这就对教师本身在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技能、教学与管理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2.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

课程教学内容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目标,以培养行业认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导向,突出学校与学科专业特色,紧随生产与社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与领域的需求相结合。以此为原则,保留原有教学内容中的经典核心部分,删减或剔除与专业认证目标不相符合的内容。针对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向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及数控机床产品设计制造的专业培养特色,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矿山机械装备与工程机械装备的设计方法与过程,对于金属切削机床的设计着重讲解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设计、进给传动系设计与典型部件设计,减少普通机床设计相关内容。机床控制系统设计重点介绍数字控制技术原理与设计过程,其它控制方式酌情删减或剔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增补介绍反映本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做到融经典、基础、实用、前沿于一体。适当淡化教学内容中的深奥理论知识,增强应用与实践,增加实验与实践教育环节时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多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企业沟通联系,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直观接触与动手实践,深入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强调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精心组织,讲深讲透,如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几何表面成形原理和机床主传动系设计过程、夹具定位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等。对于物流系统设计和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总体设计,则可以采取学术讲座的形式加以介绍。

2.3教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要针对工程实际,可以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设计、小组学习、项目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教师也要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发展形势,将国际上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成果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学习积极性。如为使学生对于装备制造业有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学习的热情,在绪论中详细介绍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多方搜集资料,以详实的图片、文字、视频和数据资料深入透析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鼓励学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训练学生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教师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分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讨论与专题作业。讨论与作业的形式也需多样化,以便于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2.4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必不可少。在常用的平时考勤、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评价机制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拓展,以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态度和意识。针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特点,采取“日常课堂教学考核+创新实践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模式。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从考勤、课堂讨论、课堂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等;创新实践考核结合实验教学进行,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期末闭卷考试适当增加主观题和应用型试题比重。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拓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3结语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13篇

1.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主要是把信息实施合理的共享,促进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增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直观性。教师在对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单一的语言表达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的理论知识,教师只有通过实物展示或操作过程演示等方法来辅助,才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所要讲解的问题更加清晰明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重点。

2.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专业知识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目前教师的授课内容主要还是依赖于课本,而课本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教师只有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种方式搜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才能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和科技发展接轨,学生学习的资源和范围才会得到拓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各种学习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在机械制造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方案

1.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促进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工件的装夹和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了解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实践的经验比较少,怎样保证学生对定位基准选择具有合理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对工件正确装夹有准确的了解,而对这点的学习也恰恰是学生感到吃力的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简单的Flas,演示几种零件加工时的定位、装夹方式,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地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展示绘制模型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当前,许多零件的机械加工全部都是利用金属切削过程来实现的,理解刀具切削部分基本定义的过程,也是对金属实施切削的过程研究,然而此环节的内容十分抽象,可又是《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简单地在黑板上作图,对参数进行传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难。要想使教学效果增强,教师可使用PRO/E等三维绘图软件绘制模型,从多个角度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剖切,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立体概念的建立,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可选择教学录像播放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流程在《机械制造技术》的讲授中,要求学生熟悉基本的机械加工方式和有关设备的结构功能,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部分知识点,学校引入了相关的教学录像,录像内容包含现场的实际操作流程,并通过声音与图像的结合、图片与文字的结合等方式,对车、铣、刨、插、磨、钻、镗、齿轮加工等基本加工方法进行详细地介绍,把握好对应的机床结构、运动传动、工件装夹、刀具类型、加工特点、工艺范围等内容。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播放,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该部分内容。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14篇

课程设计(CurriculumDesign)是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是对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和考察,旨在使学生获得促进其迁移的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经验的计划和方案。课程设计突破了课程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的界定,把积累、迁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因素作为指标,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工科类院校机械专业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展开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整合了机械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和工艺规程设计等原来分属多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其涵盖内容广、理论联系实际密切,是在学生学习完理论基础课和机械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本课程设计则是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巩固和加深的非常好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所需要的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包括机床、夹具、刀具、量具等工艺装备的选择与使用,培养学生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是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通常,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采用理论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分段实施,学生在经过72学时的理论基础课程学习后,由指导教师带领,深入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通过观察和学习,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机械零件的典型加工和工艺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课堂学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反复加深、掌握。接下来,学生们返回学校,集中三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习的理论、实践知识加以应用。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按下面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指导教师下达设计任务,为学生提供零件图、设计要求,讲解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第二阶段,学生针对设计题目进行零件的结构分析和工艺设计,通过分析、讨论、计算,确定毛坯结构和尺寸,并设计完成该零件的详细工艺规程,制作出工艺过程卡片及工序卡片。第三阶段,针对工艺规程设计结果,选择典型表面的加工工序进行专用夹具结构设计,通过方案分析,选取和设计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导向元件、夹具体等关键部件,并做出夹具装配图、典型零件图若干。第四阶段,学生完成设计报告,提交设计成果,然后根据每个人的设计内容、平时成绩,进行成绩的评定。

三、教学问题及改革方案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工科院校的扩招,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逐渐显现出教学质量下滑的倾向。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改进和加强这一环节,切实提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笔者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提出相应改革方案。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状。在进行本课程设计时,学生已进入大四上学期,很多同学进入毕业前的忙乱或茫然阶段,找工作、考研或对即将离校后的生活不知所措,对课程设计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正确认识到课程设计对学习和培养工程师基本设计素质的重要影响,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会造成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设计工作。在以往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总有部分学生对待课程设计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和课程设计目的。为改善现状,本文笔者深入学生中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所处的状态,积极引导、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集中召开动员大会,向学生讲清楚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作用、地位以及对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影响,同时结合设计任务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自觉地投入到课程设计工作中去。

2.注重课程设计选题的新颖性、先进性,避免选题单一,重复率高。多年来,大多数学校开设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都是针对拨叉类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和机床夹具设计,这类零件结构典型,大多是金属切削机床的操纵部件,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和设计内容联系起来,既有助于加深对机构的理解,又易于切入设计任务。但长期重复单一设计题目,很容易使学生懒于思考、相互抄袭,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通过参观机械制造综合实验室熟悉各类机床零部件,同时结合生产实习环节中常见的零件进行考察、分析,遴选出结构典型、难度适中的零件进行设计题目的扩充和更新,尽量做到设计选题新颖、难度适中。同时,指导教师还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选题目,经老师审核后选用,保证各组题目不重复,组内每人的任务各有特色。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减少或杜绝了抄袭现象。

3.合理安排设计时间,采用先进设计手段解决时间紧任务重、绘图手段落后问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内容涉及大量的分析、计算和绘图工作,设计难度较之前的课程设计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充分运用所学结合实践来完成。而设计时间只有三周甚至是两周,这往往会使学生在设计初期不知如何下手,自我思考的时间受到限制,解决工艺参数计算和定位误差分析等问题时,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过于劳累。还有个别同学急于求成,照搬甚至抄袭别人的设计内容。在学生的设计中,多数仍采用手工绘图,一方面手工绘图时间长,增加设计的任务量;另一方面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均采用计算机绘图技术,且学生们在校期间也学习过多种计算机绘图方法,手工绘图手段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与实际工作脱节。如此一来,课程设计的质量大大受到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针对上述现象,本文从改进课程设计的时间及安排着手,将课程设计融合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和生产实习环节中,提前下达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熟悉设计任务,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并在生产实习环节安排有针对性地参观和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设计中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功用,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程设计中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避免学生限于传统陈旧的思维框架。一直以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都是基于传统的设计模式,指导教师也是以简单练习为出发点,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上的步骤、题目进行设计,虽说也可以让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但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造力。“设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创新”。没有“创新”的设计只能是模仿别人的一种陈旧的设计,只有创新设计才有可能超越过去,创造未来,只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可能超越对手。

5.改革成绩评定方式,进一步规范。由于设计过程中三四个学生一组,进行同一个零件的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难免会有个别同学偷懒抄袭的现象,那么仅凭平时表现和设计成果由指导教师直接判定成绩难免会出现偏颇,无法达到全面、公平的评定效果。我们应该在设计过程中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置疑、小组答辩的方式,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设计给予合理的肯定和评定,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教风。自评即在设计过程中由学生结合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进行改善,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自评结束后,让学生两两结合进行互评,给出成绩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最后由教师组织分组答辩,结合自评、互评、答辩成绩给出最终成绩。

四、改革成效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第15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产管理方式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让生产管理的氛围更加轻松,从经营的角度看,改革现有的销售与制造环节,推动了我国自动化石油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增大了新产品投资的幅度,同时还跳出了仅仅在制造方面改革的圈子,这些途径可以有效的推动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对开发出具有更高水准的机械制造技术赋予更大的发展动力,让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市场竞争时具有更高强的实力。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加快对重点产品的发展,加强对重点产品的研究

纵观现阶段石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在保证企业基础设备与制造能力提高并巩固浅水油田的设备开发基础上,石油企业要不断加大对深水油田的开发机械设备力度,在理论上进行不断的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同时对相关的项目加大资金的投入,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使国内石油企业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石油机械设备前端工程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地提升大型海洋油田工程设备的设计能力,为我国进军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打下扎实的基础,开通一条顺畅的发展道路。

1.2增强石油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与机械建造技术

根据现阶段石油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石油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积极在陆地石油的钻探技术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在海洋石油的生产加工技术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究,加大对石油的开发力度,通过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改革,以及与科学研究等机构团结协作,向海洋工程项目的顶尖水平方向看齐,从而达到领先与世界的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水平。

1.3夯实石油产业的发展技术基础

夯实石油产业的发展技术基础,不但可以为石油企业的自主创新注入正能量,还可以带领石油企业在社会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世界石油领域的机械设备发展的方向来看,对于深水油田的设备防腐、保障深水油田的可靠性能、评估石油油田的安全性、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设备以及开发海洋石油资源的设备等相关技术仍然是我国在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亟待加强的主要工作,因此,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石油发展的现状,相关的石油企业要落实技术管理机构,积极培养国内外相关领域中具有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通过制定相关领域的标准规范,根据国内已有的知识理论,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为我国的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快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对策

我国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积极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大胆投资开发新产品

国内相关的石油加工企业在积极掌握核心的制造技术同时,还要大胆投资开发新产品,在重要的特殊零件的加工生产过程中,要积极摆脱我国对国外技术长久性的依赖性,主动掌握并拥有相关核心技术的自主制造能力,有计划、有方向的逐步形成拥有石油自主化的知识产权与加工制造技术。

2.2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要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明确的奖惩制度以及优胜劣汰的机制,在具备基本的客观条件情况下,企业要引导自己向着高科技的产品流转,提高对高科技资金的投入,在进行重要的基础改造与生产重要的设备的过程中,在纵观世界掌握有现金技术的企业进行同行横向对比,找出自身企业存在的不足,不断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开发创造思维,制定出重点设备与重点项目的改革发展战略。

2.3招贤纳士,引入各国各地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

要想把企业的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进一步的提高发展,就要重视人才的力量,特别是掌握有先进技术的人才,广泛吸纳各国各地的高技术人才,委以重任,组织学习与培训,充分开发出人才的价值,时刻关注国外先进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动态,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要求与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并经常激励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让员工能够转变成为人才,从而为企业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提升做好充足的准备。

2.4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互助发展

处于发展初期的石油企业,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发展前景,积极与其他的企业特别是具有强大科技实力的企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控制因为材料价格上涨等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及时掌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有加工优势的中小企业,也要积极进行合作,放远眼光,从而使企业自身能够更好的适应石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