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

汽车驾驶员论文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与发展,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考驾照、学习汽车也逐渐成为一个火热的市场。由于汽车驾驶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驾驶员本身与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确保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尤为必要,它是保证驾驶员安全驾驶汽车的关键。目前我国汽车驾驶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汽车驾驶整体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就新环境下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新环境;汽车驾驶;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汽车驾驶教学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教学工程,它不仅要求学员掌握汽车驾驶理论知识,还需要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汽车驾驶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员达到一个合格驾驶员的驾驶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驾校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汽车驾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习汽车驾驶的人数越来越多,汽车安全交通事故也比较多发,在这一形势下为了保证驾驶员本身以及其驾驶安全,应从根本入手,找到影响汽车驾驶安全的根源,汽车驾驶教学对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具有直接性影响,目前我国汽车驾驶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驾驶教学理念及方法亟待创新

在当今新环境下,我国对汽车驾驶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汽车驾驶教学理念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驾驶员的要求,甚至诸多驾校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广收学员,而对学员是否熟练掌握汽车驾驶技巧却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种现象从汽车驾驶教学理念的出发点上就存在着本质性错误,很多驾校将驾驶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教学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上,而不是驾驶教学本身。部分驾校虽然开展了驾驶教学训练活动,但只是让学生对汽车驾驶教练所演示的驾驶操作进行重复,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驾驶教学。

2.汽车驾驶教练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教练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在教练的驾驶教学质量。驾驶教练员是一种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行业,不仅需要其具备扎实的驾驶教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及责任感,现在很多驾驶教练对自身工作职责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思考认识,在驾驶教学活动中一味按照自身驾驶经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并没有考虑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

3.驾驶教学时间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驾驶教学时间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现在很多驾校都没有对驾驶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由于每个驾驶学员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距离驾校较近的学员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汽车驾驶训练上,而有些学员是在工作之余考驾照,去驾校训练的时间较少,有些较忙的学员一个月只能够训练一两次,这样根本达不到汽车驾驶训练的目的,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汽车驾驶员的基本要求。

二、新环境下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对驾驶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普及

汽车驾驶教学中要考虑行人、路况、天气及车辆等多种因素,驾驶环境比较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首先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引导学员树立驾驶安全意识,对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应以“安全第一”为教学基本原则,重点培养学员的汽车驾驶安全意识以及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感。其次在驾驶教学中要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使其形成良好的驾驶学习态度及驾驶习惯,为其以后汽车驾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2.大力开展驾驶实践教学活动

驾驶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员能够安全驾驶汽车。汽车驾驶教练要明确驾驶教学目标,在驾驶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员将驾驶理论知识科学融入到驾驶实践中,在实践中更好的诠释驾驶理论。在驾驶教学中教练应积极组织各种驾驶教学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员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以及汽车驾驶的实践演练,正确认识交通法规是实现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保证。汽车驾驶教练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驾驶教学模式,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驾驶理论知识,应对驾驶考试,同时又能够积累一定的驾驶实践经验,为以后汽车驾驶做好充足准备。

3.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由于学员所处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因此其在性格特征上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容忽视。驾驶教练要想保证驾驶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根据每个学员的性格特征及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驾驶教学方式,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驾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驾驶员。在驾驶教学的初始阶段学员的性格特征不会太快呈现出来,驾驶员应在教学中仔细观察每个学员的特点,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开展驾驶教学活动。另外在驾驶教学中应根据学员不同状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例如对于距离驾校较近的学员教学时间安排应该是一致的,而对于上班族学员的时间安排应该做出统一规划,以免影响驾驶教学整体质量。

三、总结

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受教练、学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整个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教练发挥着引导性作用。教练在汽车驾驶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员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结合新环境下对驾驶员的要求积极改进驾驶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驾驶教学模式,提高驾驶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员积累一定的汽车驾驶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岩琛.试论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2,8(27):172-173.

[2]王建华.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须突出“六个注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2(35):153-154.

[3]杨长强,张炳彦.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J].中国市场,2010,7(14):97-99.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环境;汽车驾驶;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汽车驾驶教学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教学工程,它不仅要求学员掌握汽车驾驶理论知识,还需要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汽车驾驶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员达到一个合格驾驶员的驾驶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驾校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汽车驾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习汽车驾驶的人数越来越多,汽车安全交通事故也比较多发,在这一形势下为了保证驾驶员本身以及其驾驶安全,应从根本入手,找到影响汽车驾驶安全的根源,汽车驾驶教学对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具有直接性影响,目前我国汽车驾驶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驾驶教学理念及方法亟待创新

在当今新环境下,我国对汽车驾驶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汽车驾驶教学理念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驾驶员的要求,甚至诸多驾校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广收学员,而对学员是否熟练掌握汽车驾驶技巧却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种现象从汽车驾驶教学理念的出发点上就存在着本质性错误,很多驾校将驾驶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教学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上,而不是驾驶教学本身。部分驾校虽然开展了驾驶教学训练活动,但只是让学生对汽车驾驶教练所演示的驾驶操作进行重复,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驾驶教学。

2.汽车驾驶教练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教练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在教练的驾驶教学质量。驾驶教练员是一种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行业,不仅需要其具备扎实的驾驶教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及责任感,现在很多驾驶教练对自身工作职责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思考认识,在驾驶教学活动中一味按照自身驾驶经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并没有考虑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

3.驾驶教学时间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驾驶教学时间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现在很多驾校都没有对驾驶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由于每个驾驶学员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距离驾校较近的学员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汽车驾驶训练上,而有些学员是在工作之余考驾照,去驾校训练的时间较少,有些较忙的学员一个月只能够训练一两次,这样根本达不到汽车驾驶训练的目的,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汽车驾驶员的基本要求。

二、新环境下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对驾驶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普及

汽车驾驶教学中要考虑行人、路况、天气及车辆等多种因素,驾驶环境比较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首先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引导学员树立驾驶安全意识,对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应以“安全第一”为教学基本原则,重点培养学员的汽车驾驶安全意识以及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感。其次在驾驶教学中要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使其形成良好的驾驶学习态度及驾驶习惯,为其以后汽车驾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2.大力开展驾驶实践教学活动

驾驶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员能够安全驾驶汽车。汽车驾驶教练要明确驾驶教学目标,在驾驶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员将驾驶理论知识科学融入到驾驶实践中,在实践中更好的诠释驾驶理论。在驾驶教学中教练应积极组织各种驾驶教学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员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以及汽车驾驶的实践演练,正确认识交通法规是实现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保证。汽车驾驶教练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驾驶教学模式,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驾驶理论知识,应对驾驶考试,同时又能够积累一定的驾驶实践经验,为以后汽车驾驶做好充足准备。

3.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由于学员所处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因此其在性格特征上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容忽视。驾驶教练要想保证驾驶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根据每个学员的性格特征及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驾驶教学方式,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驾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驾驶员。在驾驶教学的初始阶段学员的性格特征不会太快呈现出来,驾驶员应在教学中仔细观察每个学员的特点,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开展驾驶教学活动。另外在驾驶教学中应根据学员不同状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例如对于距离驾校较近的学员教学时间安排应该是一致的,而对于上班族学员的时间安排应该做出统一规划,以免影响驾驶教学整体质量。

三、总结

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受教练、学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整个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教练发挥着引导性作用。教练在汽车驾驶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员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结合新环境下对驾驶员的要求积极改进驾驶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驾驶教学模式,提高驾驶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员积累一定的汽车驾驶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岩琛.试论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2,8(27):172-173.

[2]王建华.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须突出“六个注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2(35):153-154.

[3]杨长强,张炳彦.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J].中国市场,2010,7(14):97-99.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驾驶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私家车数目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汽车作为自己的出行工具,汽车驾驶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部分高校开设了汽车专业,汽车驾驶逐渐成为必须教学课程之一。规范合格的汽车驾驶专业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并对社会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注重对汽车驾驶专业的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驾驶者的人身安全及生命财产安全。

一我国汽车驾驶专业教学现状

(一)安全驾驶规范制度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就针对驾驶专业来说,合理完善的安全驾驶规范制度还未健全。因为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的汽车驾驶专业教学无据可依,很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产生,对我国汽车驾驶专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完善合理的安全驾驶管理规范保障汽车驾驶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可对我国目前的汽车驾驶专业形成良好的指引作用,使得学生的安全驾驶意识不断增强,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安全指数。如今的大部分汽车驾驶专业教学盲目追求速度,以学生能够驾驶汽车为最终目地,忽略了向学生传达安全驾驶法规的重要性,其实这也是我国汽车安全驾驶行为规范不够完善、推广力度不足的直观体现。

(二)汽车驾驶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汽车驾驶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员的驾驶习惯。如果驾驶专业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暴露出各种不良习惯,学生由于经验不足,以为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那这无疑会给不熟练汽车驾驶的学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的汽车驾驶专业教师由于长期教学,很容易脱离社会实际,对实际驾驶了解不够深入,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这样就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教学,仅停留在教会学生汽车驾驶的基础层面,这种缺乏安全意识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对驾驶人才需求的。

二汽车驾驶专业教学方法探究

(一)提高学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过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人与车、车与路况、人与路况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要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认真向学生灌输安全驾驶是第一原则的思想。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还要注重学生基本安全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是汽车驾驶专业的第一教学目标;其次,对于一个合格的驾驶员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驾驶技术有多么优秀,而是驾驶员的驾驶态度决定驾驶员与其他人的行车安全,因此,在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在汽车驾驶方面的思想觉悟。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所教的知识可能会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而学校对他们进行地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安全驾驶的了解,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安全驾驶方法教学,安全意识能够让学生约束自己不去触犯交通规则,掌握安全驾驶的方法才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的实际措施,意识与实际方法相结合才能够使得学生对汽车驾驶方面的知识了解地更为透彻。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由于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并不是通过同一种招生方式进入学校,有的学生可能是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进入学校,有的学生则是通过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进入汽车驾驶专业进行学习,所以每个学生的实际教育经历也存在着不同。在进行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汽车驾驶教学计划,只有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班级内才不会出现汽车驾驶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此外,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不同将会导致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也需要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参考因素。因此,在进行汽车驾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受教育经历、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并且要随着教学时间的不断增加,加深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只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汽车驾驶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专业理论知识占的比重不是特别大,汽车驾驶专业的理论知识只是作为指导实践的工具。因此,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首先,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增加真实的汽车驾驶过程演示,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演示的汽车驾驶过程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其次,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方法应该增加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给予学生亲身体验汽车驾驶的机会,结合课堂上曾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汽车驾驶能力。只有将汽车驾驶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保证学生不是在僵化死板地学习驾驶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了解汽车驾驶方面的知识。

三汽车驾驶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汽车驾驶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指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以及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把汽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汽车驾驶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结合,通过落实教学过程的每个教学环节达到汽车驾驶技能培训与理论培训的教学目标。结合上文中的汽车驾驶教学方法,一体化的汽车驾驶教学模式将会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汽车驾驶一体化教学模式由教师根据实际需求指定专门的教学内容、培训方法以及特长设定,将教学实际与教学理论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实际驾驶操作中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吸收。

(一)车辆构造与驾驶教学一体化

汽车结构构造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普通学生来讲难于理解、不易掌握,但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在车辆构造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当汽车部件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减少车辆出行。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实体车辆为中心,通过车辆构件的拆除以及基本构件的理论讲解,让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汽车结构,并对发动机及底盘进行深入学习,弄清楚汽车发动机的发动原理、动力传向以及车辆制动状态等。当驾驶汽车时可通过车辆构建各部分的声音判断车况,为安全驾驶打好基础。

(二)车辆使用常识与驾驶教学一体化

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一味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导致学生只知如何进行操作,却不知其中的所以然。这样的被动式教学无疑会延长学生的驾驶培训周期,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汽车驾驶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进行学生汽车驾驶技能教学时积极向学生讲解各种操作使用的原理,而不是让学生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套用“公式”。例如在起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讲解我们采用离合器半联动的基本操作原理,这样对车辆使用常识进行正确的解释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汽车稳定起步的基本技能;在进行换挡操作教学时,向学生讲解汽车齿轮传动转换原理,告诉学生车速与档位匹配的必要性,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记住每个档位对应的速度区间。这种将汽车操作常识与驾驶操作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将在汽车驾驶专业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驾考项目与驾驶教学一体化

在汽车驾驶培训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教学效果进行考察,一些教师为了盲目追求教学成效只针对考试项目进行重点教导,忽略了对学生其他动作的配套教导。学生虽可顺利完成考核要求,但在考核结束后仍有较多学生不敢驾驶汽车上路现象的产生,对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倒车入库”是汽车驾驶的一张基本技能,大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学员进行讲解时仅告诉学生在某个确定的点进行的相应操作。教学及考核时的车库形式较为单一,倘若教师可将不同车库的具体操作及基本思路进行讲解,便可避免学生在汽车驾驶学习中刻板、形式化思维的产生,提高学生的驾驶自信心,避免遇到不同车库使慌乱心理的产生。这种汽车驾驶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有效培养学生在今后遇到的道路状况时的灵活应变能力。

四结语

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效果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息息相关。为了切实保障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加强对我国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在进行汽车驾驶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结合道路实况要求学生灵活应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汽车驾驶专业教学方法及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有效提升汽车驾驶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周斌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波.汽车驾驶课“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8.

[2]王建华.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须突出“六个注重”[J].交通职业教育,2009,(03):20-21.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驾驶技术;车辆节油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对汽车油耗有很大的影响。在驾驶员、汽车、道路三者间,驾驶员是主体,驾驶员如果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将汽车运行条件合理配合,适时地选择正确的操作方式,则可节约燃料。技术水平不同的驾驶员在同一道路上驾驶同一辆汽车所引起的燃料消耗可差7%―15%,有的达 20%―25%。因此驾驶技术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行驶安全,同时也关系到节约燃料。

一、燃油是车辆行驶的动力来源,油耗及其引起的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从资源再生利用角度上来讲,燃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减少燃油燃烧后的废气排放对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具有很大的好处;从经济角度上来讲,每年燃油价格在持续上涨,节约能源是每个驾驶员应尽的职责。如何培养良好的驾驶技术对降低汽车油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深远的意义,本人结合多年汽车驾驶经验,谈谈良好驾驶技术的培养对车辆节油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资料表明,拥有熟练驾驶技术的驾驶员比一般驾驶员能节约燃油20%。这就说明了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与油耗有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要节能降耗,良好的驾驶技术是节约油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一,在适度地热车后,让汽车挂档起步,正确的方法是用低速档柔和、缓慢地起步,而不应该低档高速和手排档高速起步。这是因为急速起步不但会损坏车辆,也增加油耗量。低速档起步后,应尽快换入高速档,不要长时间使用中低档。杜绝低档高速,低档高速行驶往往使油耗超过正常值的45%。

第二,车辆加速也要缓慢,无论是平路还是陡坡都不应该猛踏油门,要做到轻踏缓抬。在加档或者减档过程中也要做到不超前、不滞后,迅速、准确、平稳。中速行驶可以适当节油而低速或者高速都会使汽车消耗的燃油增加,车速一般在60~90公里/小时是比较经济省油的。

第三,要尽量减少急加速、急拐弯、急刹车。刹车要做到少踩柔踩,这样可以增加车辆稳定性,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在城市、乡村道路上行驶时,要关注前方车辆行驶状况,如遇到突发状况:车辆障碍、转弯、停车、暂时不能通行等,应采取滑行替代制动,利用车辆的惯性可以适当减少燃油消耗量。

第四,避免车辆不必要的怠速运转。在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接送、开会等任务,汽车怠速开空调运转等待是常见的没有节油意识的表现。据有关测试表明:汽车怠速运转1分钟以上所消耗的燃油要比重新启动所消耗的燃油多。发动机空转3分钟油耗就可以让汽车行驶1公里,所以尽量避免长时间怠速等待,应熄火省油,减少机械磨损。

第五,不能乱轰油门。有资料表明,重轰油门一次耗油15毫升;普通程度轰油门消耗燃油10毫升;轻微地轰一下油门也要消耗6毫升左右的燃油,有很多驾驶员往往在汽车发动、熄火及倒车过程中都有轰油门的习惯,这样对节油及发动机都是很不利的。

第六,对轮胎的检查是车辆行驶前的重要工作。轮胎是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支撑全车的重量,轮胎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也会直接关系到燃油的消耗量。所以要经常检查轮胎和胎压是否正常,定期对轮胎进行动平衡检查,定期更换轮胎安装位置。应该指出的是,不同规格、不同结构的轮胎不能安装在同一轴上。同时杜绝超载超速,并要及时清除卡在胎面上的碎石和杂物,减少轮胎的恶性磨损。

第七,合理、定期地保养汽车。车况良好的汽车可省油15%到20%。需要经常对车辆进行清洁、补给、坚固、、检查和保养,既可以节油也可以有效预防故障发生。

三、开车是一门学问,要想开安全车、开好车,就应该在日常行车中点点滴滴地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技巧,运用良好驾驶方法,这样才能逐渐提升自我驾驶水平,从而降低车辆油耗。汽车是靠驾驶员来操作的,因此正确、良好的驾驶技巧与驾驶员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水平、操作熟练程度、思想政治素质有密切的关系。驾驶员除了要会操作、知路况和按章行车外,还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和素质,驾驶员才能做到不但会开车,还能开好车、开安全车、开节油车。驾驶员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驾驶员来说,服从单位工作需要随时出车,保证行车安全是职责的基本核心,但在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之外,要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技术和车辆的最佳运行方法,使人和车配合得当,稳定地运行。

车辆的节油和“人”有直接关系,良好驾驶技术是降低车辆油耗、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驾驶员要注重驾驶操作技术和车辆运行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为节省能源做出贡献。

结束语

良好汽车驾驶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体现在对汽车的驱动上,更表现在驱动汽车过程中,汽车驾驶人员展现出的驾驶良好素养和习惯。在具体上表现为汽车驾驶人员更加重视驾驶技术和汽车性能直接的磨合,使汽车驱动的整个过程和汽车具有的实际性能更加贴合。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合理的起步、停车,已经在汽车行使过程中,让其始终保持在最优的运行状态上,可以有效的降低汽车运行过程中对能源的不必要消耗。优秀的汽车驾驶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实践艺术,需要驾驶人员具有良好的驾驶技术和驾驶素养才能够更好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范水仙.浅析驾驶员驾驶技术对节油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25(06):201-205.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驾驶模拟器;驾驶培训;应用;优势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064

1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应用情况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将汽车驾驶模拟器运用到驾驶培训当中了,发展到70年代,美国有3500多所驾校配有模拟器,80年代,日本也有一千余所驾校配有模拟器,这些驾校所培养的驾驶员占日本总体驾驶员数量的90%以上,并且日本随后推出相关法律规定,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必须配备汽车驾驶模拟器。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关于使用模拟器进行驾驶培训的法规,比如运营驾驶员每年在模拟器上驾驶的时间不得少于7个小时等。

汽车驾驶模拟器进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不过迄今为止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11年,国内第一台八自由度的交通行为与安全模拟实验平台在同济大学首次投入使用,而后我国对于智能驾驶模拟系统产业的投资规模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在飞速增长。特别是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驾校开始采用汽车模拟器进行驾驶培训教学,并基于模拟器的应用开办了驾校自学课程,将汽车驾驶模拟器从高科技研究层面转入平民日常应用层面。

2汽车驾驶模拟器在驾驶培训中的优势

我国当前的汽车驾驶培训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实地实车“一对多”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效率较低,教练重复对同样的知识进行说明,在一位学员上车训练的同时,其他学员需要在原地等候,这不管是对教练而言还是对学员而言,都无疑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练车一天到晚运转,油耗极大,车辆容易损坏,排出的废物会造成环境污染,加之实地培训时,教练车需要较大的运转空间,并且在路考培训时会占用正常运输车道,容易阻塞交通,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另外,由于培训力度不足,各位教练员的知识涵养和技能素养不同,教学能力也参差不齐,无法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与传统驾驶培训模式相比,运用汽车驾驶模拟器进行驾驶技能培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知识更全面、更权威。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的传达主要依托教练员,因而学员的理论知识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尽管目前我国各大驾校都对教练员的从业标准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范,但其整体水平仍然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无法满足学员对于交通法规、事故处理、汽车理论、驾驶技能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而汽车驾驶模拟器则融合了安全驾驶所必备的各类知识、技能和交通安全法规,借助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将这些理论的传授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不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多维度地向学员展示了这些知识及其运用,满足了各个层次学员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还以其较高的趣味性赢得了学员对于交通及驾驶知识学习的关注,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教学不受时间、地点及天气情况限制。传统的汽车驾驶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空间和天气情况的制约,很多学员由于白天要工作,不能到教学现场参与学习,而大多数驾校晚上又下班关闭,导致这些学员只能凑在周末去学习,周末时段驾校内人满为患,很多人在驾校等候一天,在车上练习的时间却连一小时都达不到。另外,由于驾校所占空间较大,一般都要建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这对于大部分学员而言空间距离都较远,极其不便利。雨雪天气道路状况不佳,更是进一步对学员到驾校学习产生极大限制。而汽车驾驶模拟器则可以完全克服时间、空间和天气因素的影响,学员可以依照自身的情况,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进行模拟驾驶练习,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场景来体验多种交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员的学习时间,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培训质量自然也得到极大提升。

第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传统驾驶培训对车辆、汽油、场地等资源的要求都比较高,教练需要进行一对一实车教学,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实地教学需要占用公用交通道路资源,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交通压力,另一方面教练员需要不断反复指导,学员一边学习一边操作,一不小心顾此失彼就会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存在很大的教学风险,教练员全天都要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工作强度极大,对其身心状况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而汽车驾驶模拟器则无须考虑这些因素。学员在仿真环境下进行模拟训练,不需要损耗汽车和汽油,可以实现零排放,从环保层面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绝佳选择。此外,学员利用驾驶模拟器,无须真正到现实公路上便能体验各种交通场景,这就间接地缓解了交通压力。教练则可以同时兼顾多名学员,模拟器默认采用安全操作模式,严格遵照道路交通法规,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员的安全驾驶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形成对道路状况及气候环境的良好感知能力,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从实践层面而言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可靠,对于教练而言劳动强度降低、教学成本减少、实践风险几乎降为零,工作效率却显著增加,对时间和资源的利用率都显著提升。

第四,教学形式丰富,道路环境多样。传统的驾驶培训中,学员只能在相对风和日丽的天气下、相对宽阔平坦的道路上进行实践操作,而无法体验其他道路环境和气候特征,这一方面是受驾校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教学安全的考虑。通常而言,一位合格的驾驶员必须能够掌握在各种道路环境下行驶的技巧,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紧急及突况。汽车驾驶模拟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员在使用模拟器进行驾驶仿真实践时,可以选择各种道路条件,例如城市街道、高速公路、山间隧道、山区道路、桥面等,可以体验各种气象特征,例如雨雪天气、大雾天气等,能够选择白天或者夜间驾驶,还能够选择体验各种突况,比如行驶中突然爆胎、制动失灵、转向失灵等情况。中央控制台通过分析驾驶人的操作行为,分析出其中不利于安全驾驶的因素,并通过模拟驾驶平台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学,强化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意识,提升他们的紧急应变能力,从而有效地弥补传统实地教学的缺口。

第五,经营成本降低,应用前景广阔。传统驾驶培训需要购置较大的场地、较多的车辆,聘请多位教练员,场地和车辆则需要定期维护,需要极大的前期投入。如果投入不足,就不能够保证学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效率,投入过大则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采用驾驶模拟器进行辅助教学,既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入力度和经营成本,还能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可谓是一举两得。另外,随着人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驾驶模拟器的呼声也将越来越高,相关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领域,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将不断攀升。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交通事故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某种气质类型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多”的结论,无疑这是一项有益的研究。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能决定何种性格类型的人可以从事汽车驾驶,何种性格类型的人不能从事汽车驾驶。因此,我们只能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员安全性格的培养,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此,笔者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学员交通安全性格培养问题作以研究和探讨。

1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驾驶员性格特征

心理研究结果显示,一个驾驶员的性格,对其驾驶行为起着主导作用,而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般都与驾驶员的不良性格是紧密相关的。通过较长时间研究发现,具有下面这此性格的人,比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⑴得过且过型。这种性格的驾驶员,在参加驾驶员培训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不虚心学习,不勤学苦练真功夫,专搞歪门邪道走关系。

⑵狂妄自大型。这种性格的驾驶员,情绪发生快而多变,习惯于油腔滑调,驾车中容易出现强行超车或争道抢行等危险动作。

⑶粗心大意型。这种性格的驾驶员,一般会出现处理情况粗心大意,顾前不顾后,理解问题不透彻,驾车时不能保证行车安全,驾驶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比较缓慢。

⑷意识淡薄型。这种性格的驾驶员,一般会经常性地出现闯红灯、弯道停车、随意变更车道等行为,给交通安全带来直接的隐患。

具有上述这些性格特征的驾驶员,一般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驾驶的安全性,更加容易造成道路交通事故。

2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安全性格的途径

2.1在理论学习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在汽车驾驶员培训过程中,理论教学培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其中也就包括汽车驾驶员安全性格培养。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让学员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交通法规及安全常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系统学习和事故案例分析讲解,使学员懂得违章行车时造成的恶果。同时,还要让学员学习掌握油、电路故障的检查、调试及日常维护等常识性的知识,从而为上车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打好基础。

2.2在基础驾驶训练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基础驾驶训练是学员学习驾驶技术的入门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员正确的驾驶姿势和操作动作,通过反复训练,使学员养成一个正确驾驶操作的好习惯,也是培养学员安全意识的一个重要形成过程。在这个训练中,教练员应根据学员的不同个性培养适应驾驶职业的安全性格,消除危及安全的性格特征。

2.3在一般道路驾驶训练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一般道路驾驶训练是在人车较少的僻静道路上进行驾驶操作的综合训练。包括起步、停车、加速、减速、换档、转向、制动、靠边停车、信号灯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练习。这一阶段的安全行车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练员的正确指导,及时对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尤其是在弯道、上下坡时要特别注意的安全行车问题和基本的操作要领,在平坦道路超车、会车时要注意的事项,不能盲目冒进,判断失误就会造成行车事故。因此说,在一般道路驾驶训练阶段加强学员安全行车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

2.4在复杂道路驾驶训练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复杂道路驾驶训练,是学员驾车在城市贯通路、盘山路、泥泞颠簸路面、雨雪冰滑路面等复杂路面及交通情况下的驾驶技术训练。训练中,要让学员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进行转弯、会车、超车、通过十字路口、进行公路掉头、避让行人等练习,同时对学员在驾驶训练中的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让学员明确遵章守法是安全行车的根本保证,从而培养学员养成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员的安全行车意识。

2.5在高速公路驾驶训练中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机动车辆,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驾驶技术及常规方法提出了挑战。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传统的驾驶培训方法,为学员补上高速公路驾驶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驾驶训练课。目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强理论教学辅导,增加高速公路驾驶理论基础知识课,切实负责任地为学员上好这一课,强化并提高高速公路行车的相关知识;二是通过程控三维模拟驾驶器对学员进行高速公路驾驶技能的训练,提高学员在高速公路上处置情况的能力,使学员身临其境,很自然地进入“角色”,从而使学员掌握高速公路驾驶基本技能,学会正确分析、判断、处置情况的应变能力,为在高速公路上实际驾车奠定基础。

3学员安全性格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切实增强教员的安全性格培养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人的成长历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人的性格是可塑的,而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性格同样也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必须首先提高对培养学员安全性格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把学员安全性格的培养贯穿于汽车驾驶员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3.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汽车驾驶操作训练过程中,除了要按照学员的共性特点实施共性教学外,还要针对学员的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并指出学员的性格弱点,及时加以引导学员在主观上进行调整,通过多次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员良好的安全性格。

3.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从自身做起,努力与学员建立起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对学员要尊重,承认学员的个性差异,努力培养一个有纪律、讲文明、重视安全的学员。这对于完成教学计划也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重视交通安全教育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汽车;驾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10-02

一、汽车驾驶教学的现状

当前,汽车驾驶学校数量不断增加,驾驶学校之间不断加剧了恶性竞争,再加之迅速上涨的油价以及管理部门增多的考试科目,相应增加了驾驶教学成本。致使原本非常严肃的交通安全知识、驾驶技术安全学习已经转变为应试教育,从始至终都紧密围绕着几个管理部门的考试科目组织教学。学员只要掌握考试科目相关的操作技术就能获得驾驶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量驾驶人员缺乏优良的驾驶道德,有些驾驶人员不遵守交通规章制度、缺乏安全规范驾驶的意识,忽视或者根本没有认识到其他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还有一些驾驶人员缺少必备的安全知识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这些都是关于驾驶教学最直接的体现。因此,需要迅速将汽车驾驶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促使学员形成安全驾驶意识,不断提升汽车规范驾驶与应急处理能力,勇于承担驾驶安全的社会使命是每一个驾驶教练员应当确定的方向。

二、汽车驾驶教学的管理的意义

1.促使汽车驾驶教学更加规范。驾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是驾校教学管理,驾驶教学工作也会紧密联系教学管理实施分类,并且在各个教学环节形成合理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效率,促使驾驶教学工作的运行有章可循。

2.有利于驾驶教练形成个体素质。我们都明白,培养高素质的驾驶人员,是驾驶教学朝着机制化、现代化的发展重点,尊重以人为本,加强驾驶人员的主体意识,强化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并且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汽车驾驶教学效率,提高服务的质量。

3.有效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在汽车驾驶教学科学合理的管理下,教练与驾驶学员之间能够互相沟通交流,有效调动了彼此的积极性,有效保证了汽车驾驶教学质量。主要原因是在管理制度的有力保证下,教与学之间都能根据有序的方式实行,并且汽车驾驶教与学的双方积极发挥主观性,充分表现了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三、汽车驾驶教学管理措施

1.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汽车驾驶教学市场日益火爆,到底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还是以人为本的进行长远谋划,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应当充分尊重驾驶学员的主置,为他们提供亲情管理与服务机制,将驾驶学员看作亲人,为其提供全面的亲情服务,促使驾驶学员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家的感觉,教练应当积极应用各种条件,为驾驶学员提供优良的服务、优质的教学、优等的设备,使驾驶学员满意。

2.严格管理汽车驾驶教学。保证汽车驾驶教学管理有序化的重要条件就是严格落实教学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汽车驾驶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培养目标与教学制度作为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重要根据,严格按照制度教学,坚持管理原则,不要徇私情,实现汽车驾驶教学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第二,坚持汽车驾驶教学的连续性,驾驶教学是一个连贯动态的过程,因此,汽车驾驶教学管理也是持续不间断的,不应当有时紧有时松懈。

3.保证安全驾驶管理。汽车驾驶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不管是在汽车驾驶教学中,还是在教学管理中,一定要将安全问题明确到个人,贯彻落实安全意识,并且通过宣传安全知识,提升教练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为教练员制定安全保证准则,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驾驶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故障;编制对紧急事件预案急救以及在特殊情况下行车安全紧急救助制度。在汽车驾驶教学中,要积极培养驾驶学员安全意识,利用视频或者讲解的方法为学员展现交通事故产生的后果,并且指导驾驶学员处理紧急情况的对策,加强驾驶学员的安全意识,以便能够发挥优良的警醒作用。

4.保障汽车驾驶教学管理效率。整体实施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搜集很多的有关信息,科学分析与评价汽车驾驶教学的效果与过程,进一步编制合理的措施,汽车驾驶教学网络化体系的构建可以认为是大势所趋,是汽车驾驶教学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汽车驾驶教学管理过程中网络化建设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性,例如,第一,收集汽车驾驶教学信息,如有关教学、试题以及管理成绩、学籍等收集与统计各种信息资料;第二,对汽车驾驶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如使用计算机对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动态、教学质量成果等情况进行处理;第三,是对汽车驾驶教学的支持决策,汽车驾驶教学应当充分应用计算机具有的优势,对汽车驾驶教学中的应用软件进行研究,尽量通过计算机提供支持决策体系,以便促进制度化的教学决策。

5.提升汽车驾驶教学水平。第一,是通过教学间隙培训教练的工作,有效提升教练人员工作能力与素质。第二,在培训教练的基础上考核教学业务知识,将教学成绩当作增加工资与获得奖励的根据。第三,积极整顿汽车驾驶教学思想并且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建设教练队伍应当从教育着手,着眼于长期发展,提升教练职业素养,不但在平时加强教育,还要抽调专业时间强化教育,力争做到一边工作一边调整。编制了五项不准原则:不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准采取任何方法对驾驶学员索要财物,不准对驾驶学员进行体罚,不准对差等生进行歧视,不准对驾驶学员的课余时间任意侵占。获得的效果显著。

6.强化考核与评估汽车驾驶教学。针对汽车驾驶教学情况要想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仅仅依靠控制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有效评估与考核汽车驾驶教学效果,通过编制合理的评估考核准则,有效监督与检查驾驶学员和教练。评估需要按照不同的编制目标进一步设计各种评估方法与准则,例如,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实施阶段性评估,利用评估更好地考核汽车驾驶工作的阶段水平,积极调整教学中的一些错误。按照不同的汽车驾驶教学的层次、类型实施区分,编制合理科学的指标评价系统,能够考核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各个不同类型层次工作,同时得出客观评价,对教学成绩进行肯定,及时查找其中的问题,为汽车驾驶教学工作指引正确的方向。按照公正客观的汽车驾驶教学评价考核结果,给予优秀教练对应的奖励,充分调动教练工作的积极性,针对有问题的教练,应当进行准确评价,积极指正,以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汽车驾驶教学实施的管理,是逐渐认识事物内在规律的重要过程,与人们的认知规律互相符合,是教练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分析大量教学实践进一步总结的知识理论,可是对理论进行分析时,教练逐渐发现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致使教练重新认识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某些工作内容,充分归纳教学管理结果,并且将这些知识扩充到原来的认识当中,不断促使汽车驾驶教学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通过长时间的汽车驾驶教学实践累计,逐渐构建了驾驶教学管理制度,这对于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大量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驾驶人员在开车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赵洴.浅谈驾校市场竞争力的自我提高策略[J].华章,2011,(25).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汽车驾驶;驾驶技术;行车安全

前言

汽车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是一柄双刃剑,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使得人们谈车色变,对汽车也存在一定的心理畏惧感。因此,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对于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将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1 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分析

1.1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车况和路况两个方面:车况良好是实现安全驾驶的基本保障,如果车况很差,即使驾驶员有高超的驾驶技术,也很难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在驾驶之前一定要检查车况,包括灯光、零部件、轮胎气压、制动器是否有效等方面。路况条件也是实现安全驾驶的基本保障之一,道路设计的合理性、道路路面的平整与否、视线是否良好、天气状况等都会直接影响到驾驶的安全性。

1.2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以驾驶员的自身条件状况为主,包括驾驶姿势、驾驶操作顺序、自身应急反应能力、是否存在酒驾、是否存在疲劳驾驶、驾车情绪是否平稳等等。主观因素都是可以通过驾驶员自身进行调节的,因此要树立起驾驶员安全驾驶的主观意识,使驾驶员能够充分对自己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负责,尽可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1]

2 提高汽车驾驶技术的有效措施建议

2.1 对汽车的整体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熟悉整个操作系统

驾驶员在开车之前要检查汽车的各个部分是否存在故障,包括仪表盘是否正常显示、指示灯是否正常、轮胎气压是否正常、制动器是否存在故障等等,对于各个系统要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且保证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准确熟练的操作。开车之前要对驾驶座座椅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能够适应驾驶员的自身条件,以保证具有良好的驾驶视野并且最大可能地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为宜,既能够保证看清汽车的仪表盘和交通标志,又能够保证视野不被方向盘遮住,调整好驾驶座椅后还需要系好安全带。

2.2 汽车起步要稳定,起步之前要了解车身周边情况

汽车起步之前要查看汽车四周,是否存在影响汽车行驶的障碍,要做到汽车起步的稳定,检查汽车的档杆是不是处于空档位置,驻车制动是否已经拉起。汽车起步要做到稳定而快速,防止汽车出现突然前进或者倒退而引起危险,车辆启动要严格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操作,通常在驾驶培训学校都会学习,在实际驾驶过程中也应该严格按照此顺序来进行,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不能因为其繁琐而故意省略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步骤。[2]

2.3 适当控制车速,熟练掌握汽车制动技巧

驾驶技术需要慢慢地进行锻炼和积累,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够有所进步和成长,只有实践才能够提高自己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在驾驶过程中,车速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交通事故都是因为车速过快失控而造成的。因此要学会掌握车速,在不同的路段、不同的交通情况要以适当的车速来行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地进行制动,避免出现事故。汽车制动采用的是ABS防抱死系统,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急踩踏板,直到车辆达到安全停车的要求以后才能够松开,ABS会对紧急制动进行一定的缓冲,能够有效减少汽车因紧急制动所产生的惯性,避免出现失控的现象。

2.4 针对不同的恶劣复杂的天气状况,驾驶员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驶

在驾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恶劣的天气状况,这对于一个驾驶员来讲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针对不同的天气状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安全驾驶,这是一个合格驾驶员必备的技能。在雾天行车,要正确使用灯光,打开前后雾灯、示廓灯、尾灯和近光灯来慢速行驶,禁止使用远光灯,通过提高喇叭的利用频率来增加与对向车辆的交流,及时提示自身的位置。夜间行车要注意在会车时需要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注意右侧是否有行人并要严格控制车速,在路口人行道通过时也需要开启近光灯,并适当地降低车速。在雨雪天气行驶,要特别注意控制车速,路面的湿滑很容易引起汽车的打滑失控,可操控性进一步被削弱。

2.5 调节自己的身体状态,在驾驶时能够保证清醒的意识和灵敏的反应

驾驶员在驾驶之前要调节自身的身体状态,需要在驾驶过程中保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意识、灵敏的反应能力。一方面,禁止酒后驾车,酒精会麻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降低大脑神经的活性,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会大幅度降低,反应也比平时要慢许多,紧急情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另一方面,禁止疲劳驾驶,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会出现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等情况,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大幅度降低,从而引发交通事故;此外,禁止带病驾车,驾车对于驾驶员的体力和脑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带病开车,驾驶员精力不足,反应迟钝,也会为交通事故埋下隐患,而且抗组织胺类药物还会分散驾驶员精力,造成视力模糊、嗜睡等;同时,禁止驾车情绪化,要保证积极乐观的驾驶心态,养成沉着冷静的驾驶情绪,不开斗气车、冒险车,提高自身修养,懂得宽容谦让。[3]

3 结束语

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努力提高驾驶技术,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才能充分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东辉,邹笃金,刘加文,等.由“最美司机”想到的――关于开展汽车驾驶员紧急避险能力训练的思考[J].汽车运用,2012(10):19-20.

[2]李云.浅析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现状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296.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9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会驾驶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汽车驾驶培训也成为一种热门的职业之一,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即驾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汽车培训是一个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驾校汽车培训过程中也会衍生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日常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对我国驾校汽车培训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

驾校;汽车驾驶员;驾照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的速度越来越快,由于驾驶不规范,违反交通规则而导致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再加上某些驾校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在给学员培训时不负责任,钻考试的空子等等,教出了很多“马路杀手”。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视驾校汽车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对待和解决。

1 驾校汽车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驾校质量参差不齐

从驾校的质量方面来说,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驾校质量参差不齐是我国汽车驾驶培训的主要的问题之一,驾校没有进行资格认定和规范引导,未经交通部门批准就私自设立报名点,教练员没有持有驾驶证驾校便让其进行教学,驾校教练车车数与实际操作教练人数比例达不到国家要求,驾校的车辆装备差,场地不符合要求,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模拟驾驶器不够,担任从业资格证培训的车型不足,不顾教学质量,缩短学员的学习时间,巧立各种五花八门的名目向学员收费,如教练辛苦费,茶水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驾校的培训质量,甚至影响学员的学习质量。

1.2 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低

某些驾校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不够高,这也是驾校汽车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些驾校的教员虽然拥有丰富的驾驶实践经验,但是却缺乏教学理论经验,某些教员对理论教学的不重视,认为实践最重要,所以甚少教授学员理论知识,导致学员缺乏理论知识。有些教员则完全不理会教学大纲而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教学,或者采取“偷工减料”的教学方法,或者向学员索取烟酒,红包等等行为,这些行为对学员以后的驾驶技术有着深刻的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学员养成不良的驾驶习惯,对交通安全十分不利。

1.3 学员只求速度和价钱便宜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驾校越来越多,但是收费和考试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学员一味地追求速度和价钱便宜,而不顾自身驾驶水平如何,只要快速拿到驾照即可的做法。这种做法即是对自己安全的不负责,也是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任。高额的学费加上考试期间的要花的伙食费、住宿费和驾校所收取的招待费等费用对每个人来说确实是一笔大开销。除此之外,时间上的花费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本身有工作的学员来说,既要工作又要花时间到驾校学习,所以学员要求快速拿到驾照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种只图拿到驾照而并不打算在驾校学到真本事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甚至还有学员向教练提出愿交全部学费或者多交费,但是不参加培训的要求。教员一定要坚决反对这种变相“买执照”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是有些驾校为了经济利益,教员为了省时间,竟然同意了这种做法,导致一些学员即使拿到驾照,但驾驶技术不过关等严重后果。

2 对于以上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以重视并解决

2.1 提高驾校质量

当前我国道路文通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的公安文通警察部门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管机关和执法单位,掌握着汽车驾驶员的培训、考试以及发证权,所以公安文通警察部门一定要严格界定好驾校的准入门槛,提高驾校汽车培训行业的经营标准,控制驾校的数量和质量,严格筛选出合格的让学员放心的驾校,其次交警部门还要从 “人·车·路”三个系统工程入手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驾驶员,把改善和提高汽车驾驶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放在首要位置上,要经常检验驾校的教练车和考核教练员是否达到数量标准,是否符合有关技术的规定,加强有效的监督,严查驾校为经济效益而“偷工减料”的行为。同时,驾校也要严格遵照公安文通警察部门的要求进行对教员进行科学管理,保证教学车的数量和教学质量。

2.2 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

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低是我国驾校汽车培训的硬伤,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教导学生,使学生的各方面都能有优秀表现。所以驾校教员的质量决定着学员的质量和水平,必须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学员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做到安全驾驶。例如,公安文通警察部门要不断对教员进行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员队伍素质,驾校要做到严格教学管理,各驾校必须要求教员按照交通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对学员进行教学,教员要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平时必须做好教学记录,写教学日志,做好考勤记录,必须严格杜绝减时漏训现和私自收取红包,茶水费以及个别人员冒名顶替现象。

2.3 提高学员驾驶技能

随着私人轿车的增多,马路上的“二把刀” 也越来越多,我国由于交通事故而引起的伤亡人数逐年增多,许多人认为开车是件很简单的事,根本不用花时间去学习,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区,所以学员首先要从思想上的重视学习,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便宜。其次,学员更是需要重视理论学习,有些学员只会开车但是不会看交通标志,不了解交通法规,这便是忽视理论学习的结果。在经过理论学习后,学员也要多学,多练,多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变相“买执照”的现象,才能做到安全驾驶,才能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据统计,在中国,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因车祸而导致伤残,每五分钟就有一个人因为车祸而死亡,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又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总的说来,交通安全事关你我他,除了以上所说三点,相关部门也应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整治违法驾校,并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懂法知法,建立起良好的安全信念,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10篇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驾驶员除应具有一定的驾驶技能和道路交通法规知识外,还应有良好职业道德,才能确保安全行车。驾驶员职业道德是调整驾驶员在职业活动中与他人、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行业行为规范是用善恶标准来评价的,其依靠社会舆论、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它是驾驶员与旅客、货主、同事及领导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驾驶员职业道德从属于社会公德,并受社会公德制约。

一、汽车驾驶员职业的特征

汽车驾驶员是道路运输行业客货运输作业的主要人员,汽车运输具有快速、机动、分散等特点。(1)流动分散性。汽车运输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和流动分散作业。(2)独立操作,联系广泛。由于汽车运输分散,汽车驾驶员通常是一个人独立工作,要独立处理运输中遇到车况、路况、交通状况和气候等问题,为了寻求客货源还要与旅客、货主和各方面人员发生联系。(3)意外因素突发性。汽车行驶途中遇到的情况复杂,尤其是在部分地区道路仍处于混合交通状况,人们的交通法规观念淡薄,时常遇到行人或自行车突然横穿马路,自行车绕越水坑和避风、避尘,对方来车违章驾驶、强行占道等突况。

二、目前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困惑

1教育与培训力度不足。(1)缺乏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现在驾驶培训学习,年度审检安全学习、片组学习等职业道路教育缺乏强有力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导致汽车驾驶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的下降。比如车辆后牌照不装,明显的目的是想肇事后方便逃跑。给逃逸案的侦破带来难度,对这些现象的教育、处罚力度均不能令人满意,在教育时教员不能说明之所以然,去透析职业道德与安全的关系,导致许多汽车驾驶员缺乏对职业道德与安全关系的理解,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与安全的必然联系。(2)驾驶培训者的年龄缺少适度控制,造成驾驶培训初学者低龄化比例增大,社会闲散人员居多,生源素质不高。年龄较小的学员,身心、思想、观念、行为正处在养成阶段,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势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足。而部分社会闲散人员更易受不良风气影响,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3)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重驾驶技术的训练,轻职业道德的教育,加之考试的导向作用,驾驶培训教学中对职业道德教育普偏重视不够。

2公安、交通等管理机构对驾驶员职业道德监督重视不够,约束不力,缺乏必要的监督、教育、考察机制,难以引起驾驶员对职业道德的重视。在许多违章现象中,执法人员在纠正违章时追求“经济”忽略“违章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对罚款数额大的违章项目处罚、纠正,而对几元的处罚项目视而不见,助长了交通违章大幅度增长。这样,执法不严妨碍了汽车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3,社会不良风气对驾驶员的影响较大。驾驶员是社会成员之一,社会不良风气难免对驾驶员造成影响,甚至在一些驾驶员身上表现明显。“特权”思想在交通活动中的表现。公检法等特种车辆及政府机关车辆,不论执行任务与否,在交通活动中无视交通法规的存在。“有钱通天下”的思想作怪。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的处罚,现在基本上以经济手段为主,因此,部分自以为有钱的人就“为所欲为”,违章只要罚钱就可以,发生交通事故可以用钱去解决等思想的深入,势必导致这部分车辆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低下,不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交通活动中的首位。

4驾驶员的自身修养有待提高。目前导致过度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违章驾驶、车辆带病行驶、盲目超车等现象的加剧。这也是驾驶员对职业道德缺乏深刻的理解,更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创新机制构建

1自律机制。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自律的认知系统是指驾驶员获取道德知识、增强职业道德自律意识的方法、渠道和手段。因此加强驾驶员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势在必行。驾驶员职业道德七戒:(1)高速行车、违章超车、转弯猛拐,视交通安全于不顾;(2)只顾自己行车,随心所欲,不顾他人安危,抢道争先;(3)乱用喇叭,城区内喇叭长鸣,污染环境;(4)平时不注意保养车辆,车况不良,车容不洁;(5)让非驾驶员开车;(6)乱停乱放车辆、影响交通;(7)酒后开车,开车肇事后不保护现场、抢救被害人,而是驾车逃窜。只有牢记驾驶员职业道德七戒,才能安全行车。

2法律法规机制。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遵章守法、安全行车是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这是由汽车驾驶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也是汽车驾驶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遵章守法,就是要遵守有关交通和运输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安全行车主要是指保障旅客乘车安全、货物完好无损地运送到目的地,并确保自身和车辆的安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当今,汽车驾驶员只有对本职岗位的热爱,才能树立敬业精神,才能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姿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优质服务的前提是爱岗敬业,不热爱自己专业的人就谈不上敬业,也就谈不上优质服务。

3技术优化机制。技术高标准是加强驾驶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根本保证。汽车驾驶员要提高运行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必须掌握过硬的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勤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钻研驾驶操作技能,才能具备独立地处理行车中所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4监督机制。只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腐败。在有效的监督下,权力的滥用才能有所收敛,对驾驶员的压力才能减轻。一方面要求驾驶员自律、遵守交通法规,另一方面,执法人员做到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从严管理,有错必究,违章必究,打破经济杠杆,流动和固定相结合、经济处罚和扣证教育相结合,严格按法规执行。杜绝交通违章的产生,就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武警部队;驾驶员;心理特征;安全

1、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特征的研究原则

1.1 客观性原则

在研究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时,应该按照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本来面目,联系驾驶员的生活实践加以考察和研究,并以实践活动作为检验的标准。另外,研究时必须客观地观察、真实地记录驾驶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只有以客观、真实的事实为材料,才能使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1]。

1.2 发展性原则

研究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时,必须遵循发展的原则,既要研究驾驶员的心理品质,这是以往发展的结果;又要研究那些不明显的、处在萌芽状态的、却又预示着发展前景的方面,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中,研究其发展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1.3 系统性原则

汽车驾驶员心理特征的研究,要在人、车、路(环境)这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中,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汽车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等多方面考察人的心理,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工作效率、安全行车等个体差异的本质。

2、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基本心理特征

驾驶员的心理及判断力是与汽车的车速、运行环境及其变化等有关的。心理随车速和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心理特性。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烦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行车,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行动迟缓,情绪低落,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2-3]。

2.1能力因素

驾驶能力是指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能够根据任务和条令条例的要求顺利、安全的从事驾驶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是以一般能力为基础的一组特殊能力的组合,主要包括智力、知识和技能等。从可以看到,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是行车安全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是部队驾驶员完成任务最基本的保障。

2.2气质因素

驾驶员的气质,首先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弱、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如情绪表达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知觉的敏锐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是气质的强弱、速度和灵活性、注意转移的速度等;其次,驾驶员的气质还具有典型性和稳定性特点,受个体生物特征的制约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气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气质类型的表现中反映出来,例如在情感发生的速度和力量方面有的人易于爆发,这种人易发生事故。有的人则沉着冷静,敏捷果断,这种人能把握对已显信息的判断和处理时机,较少发生事故。

2.3性格因素

性格是是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区分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最鲜明最主要的标志。武警部队的驾驶员来自全国各地,性格受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生活环境等影响导致个性差异性比较大,不同性格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效果也不同,在危险面前,有的人会坚毅果断,临危不乱,有的人则惊慌失措,优柔寡断,有的人丢三落四,粗枝大叶,有的人细心周到,有的人操作准确,有的人常出错误。显然,驾驶员的社会生活实践形成独特的态度体系并以相应的形式表现在驾驶行为中都是通过心理活动的认识、情绪和意志三个过程在自己的反映机构中保持、巩固下来的。由此可见,性格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3、武警部队驾驶安全评价模型建立与估算

经过分析可以知道,驾驶安全与部队驾驶员的能力、性格及气质等心理特征密切相关,驾驶员心理特征的状况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是任务安全顺利完成的基本指标。因此,建立和量化武警部队驾驶员安全的评价指标对武警部队的运输安全意义重大。

3.1模型的假设

影响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很多,所以建立模型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概括和简化[4]。本文按武警部队实际情况作以下假设:

(1)该模型是对汽车驾驶员安全评价,各因素对汽车驾驶员影响的大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除心理因素外一切其他条件均认为处于理想状态下。

3.2 安全度

(1)定义:由能力、性格及气质等心理因素决定的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称为该汽车驾驶员的安全度。

(2)汽车驾驶员或机车乘务员安全度估算与评价。

安全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Rh=R1・R2・R3(1)

式中,Rh为驾驶员安全度的理论值,R1为能力因素安全度;R2为性格因素安全度;R3为气质因素安全度。

考虑到年龄(Age: A)、信息复杂度(Information complex: I)、环境条件(Environment: E)和驾驶时间(Driving time: D)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故引入安全度修正系数K=A.I.E.D。即

Rh′=∏3i=1[1-Ki(1-Ri)](2)

式中Rh′为驾驶员安全度的实际值,其中

KI=Ai・Ii・Ei・DI,1≤i≤3(3)

表1 心理各影响因素与安全度

4、提高安全驾驶的措施及办法

(1)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的规定进行驾驶活动。

(2)定期开展心理训练和安全心理测验,提高武警部队驾驶员的心理素质。

(3)定期进行对武警部队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检验与培训。

(4)严格部队驾驶员的考核制度,对测试等级低的驾驶员要严格培训,并且上岗之前可进行模拟仿真。

(5)定期进行授课和讲座,端正部队驾驶员的安全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习惯及约束行为。

(6)建立部队领导和专家组成为核心的安全机制,分析和掌握部队驾驶员的出车安全度并绘制安全度曲线,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出车。

5、结束语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武警部队驾驶员实际情况,对驾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过程较容易操作,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准确掌握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驾驶状态,找出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提高管理效率和行车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志宏.军队汽车驾驶员心理学[M].黄河出版社,2003。

[2]李新春,黄健.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J].中国集体经济:社会视野,2009。

[3]马锦飞,陈晓晨,梁超.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3(2):37-39。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汽车;安全驾驶;关键影响要素;改善途径

1.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

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驾驶员对车辆的熟悉程度、驾驶技能、驾驶经验、驾驶习惯、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等均会影响驾驶安全。为了交通畅通和人们的人身安全,对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进行探究十分重要且必要。

1.1主观影响要素

1.1.1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问题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交通事故均是由驾驶员的不正确驾驶习惯所导致的。比如有些司机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不专心开车,不断地打电话、聊天、听歌、喝水,还有的司机座椅不合理、开车速度过快、在汽车安全气囊上摆放物品等等。由此可见,驾驶习惯是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要素,一定要引起驾驶人员的重视。

1.1.2驾驶员的心理素质问题

汽车驾驶这一特殊职业要求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及时发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突发隐患并给与适当的处理。所以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注意力集中对驾驶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当交通状况拥堵不顺畅时候,有些驾驶员会产生焦躁的情绪;当道路车辆较少、路况简单时候很容易使驾驶员放松警惕;当驾驶员没有休息好的时候容易出现思维反应迟钝问题;过多的道路状况会增加驾驶员的紧张情绪,从而容易生产疲劳等等。这些均会影响驾驶员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

1.2客观影响要素

1.2.1驾驶车辆问题

影响汽车的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汽车的安全配置、部件性能以及汽车进行维修养护的状况。在我国,有大约71%的汽车驾驶员或是汽车管理单位会定期为汽车进行安全方面的日常养护,剩余的29%是在车辆出现一定质量或是安全问题后才对车辆进行养护。而在定期养护的车辆中,其中有一半左右是在小型汽车维修厂进行养护和检修,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国的汽车上路安全情况不容乐观,主要的安全隐患在于轮胎质量、制动性能以及安全气囊的灵敏度。

1.2.2汽车驾驶环境问题

汽车发生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行驶的环境,比如道路状况、雨雪天气、交通信号灯、交通标识等,这些对于驾驶员的操作影响很大,在行驶中需要特别注意。

1.2.3相关交通管理问题

目前的交通管理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反应不够迅速,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普遍存在着各地区相关规定不一,相关部门执法工作不严格、随意性大,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据调查,有些驾驶员认为目前交通服务信息不对称,具体包括:交通路况信息、各地天气实时天气情况等是交通管理服务的主要问题。另外还缺乏相应的突发事件紧急处理救治制度,致使交通救助不够及时而导致伤亡惨重的后果。

2.改善汽车安全驾驶的有效途径

2.1驾驶员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驾驶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要显得格外冷静,并且能够按照正常操作流程将汽车做妥善处理。据有关权威机构调查称:出众的判断力与平稳的心态,是驾驶员安全驾驶所必须的因素,这样才能够使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做好判断,有效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概率。此外,身体的协调能力也是合格的驾驶员所要具备的能力,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驾驶员通过头脑的控制,做出脑、手、眼、脚的协调动作,利用迅速的反应速度将身体与汽车融为一个整体,降低交通风险。

2.2驾驶员熟悉路况基本信息,掌握应急技能

驾驶员需要首先对所驾驶路面的路况进行基本掌握,包括车流量、道路路面等级、信号灯密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驾驶员产生影响。另外,驾驶员要了解车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技能,驾驶员也需要进行掌握。具体分为以下几项内容:

2.2.1熟悉汽车的驾驶系统

驾驶员首先应当对车辆的操作系统十分熟悉,包括各个操控部位的具置,车辆性能,离合器、油门、制动的位置,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座椅位置,保证视野宽阔且清晰,在遇到突况时能够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安全隐患。

2.2.2熟悉掌握汽车制动技巧

驾驶员在进行汽车驾驶的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制动技巧。在高速行驶中,不宜猛踩刹车,这样会导致车辆侧翻或是车辆偏出运行路线,也可能导致汽车的刹车系统受损,或是汽车的轮胎受损。刹车时需要按照一定节奏,这样汽车才能够稳定运行。

2.2.3转弯需谨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保持安全的跟车速度和跟车距离,后车车速不能长时间大于前车车速,应保持在前车车速附近;应保持两车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前车减速或制动时,保证后车驾驶人有足够安全的反应时间采取制动或转向措施。

2.2.4特殊天气安全驾驶

在特殊天气,如雨雪天气的条件下,车速一定要慢,可以提前出发,行车过程中低速前行,如果有可能,需要挑选路面状况较好的区域进行行车,因为在雪地上进行制动往往会导致车辆侧滑,增加了行车的风险。另外,在驾驶员使用刹车制动时,切忌将刹车一脚踩死,一般要进行“点刹”,也就是不断进行点动刹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汽车在驾驶员的掌握之中,而不使重心偏移。还要注意在进行点刹时把握住方向盘,在雪地汽车开始制动时,如果发现汽车出现偏移,不能够将方向盘打向汽车运动的反向,那样会适得其反。

2.3定期对汽车进行检修和保养

汽车需要定期进行养护,如机油、刹车油等等,都需要定期更换。还需要对一些密闭空间进行密封条的更换以及密闭空间内的清理,比如车窗、行李箱、机关盖等部分。另外,最关键的是对汽车的悬挂系统、底盘、发动机、制动系统等进行检测,若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一些司机在进行汽车养护时,觉得一些项目可有可无,如雨刷器、备胎、保险杠等部分的检测,其实这些部分既然安装在汽车上,就会有一定的用途,都不能够忽略。

2.4相关部门完善交通管理制度

交通管理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交通管理制度和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方案,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天气、路况等安全驾驶相关要素的状况。

3.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主观驾驶员的身体、心理状态和驾驶技术水平,及客观交通状况、车辆维护情况、天气情况等均是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与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社会各界要提高对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驾驶员提升自身驾驶技术,保持良好的状况,保证驾驶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 [科]

【参考文献】

[1]王义夫.汽车安全驾驶知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叶凌峰.浅谈特殊道路上的安全驾驶[J].农业技术装备,2013(13).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模拟训练;可行性;方法

汽车驾驶员训练是一种纯消耗的活动,燃料的燃烧仅仅用于空驶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当今全球石油资源可供开采年份有限的情况下,除了对现有车辆的技术性能进行挖潜改造,降低能耗外,从使用管理的角度来说,若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合理使用汽车驾驶模拟系统,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即可找到切实可行的节能途径和提高训练效率。

一、模拟驾驶训练概述

第一,模拟训练的定义。所谓汽车驾驶模拟训练,即是指利用与实车训练功能相似的训练器材、装置或大型模拟训练系统,对驾驶员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进行专门训练的活动和过程。

第二,模拟驾驶装置(系统)的组成。现代汽车模拟驾驶装置(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座舱、视景呈现系统和控制台(监控台)。视景呈现系统又分屏幕式、投影式与实景式三种。

第三,模拟训练的特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除此之外,它还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用模拟系统进行训练,可以实现一人指导,多人操作,训练效率高。二是由于模拟系统具有正负反馈、分析功能,练习者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操作,可提高训练成绩。三是操纵装置具有全真仿形的特点,可对驾驶动作技能起支撑作用的五大基本功的训练均可在模拟器上完成。

二、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方法与组织

(一)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方法

1、集中训练法。集中训练是指按照汽车驾驶员整体训练计划的要求,当进入汽车驾驶模拟训练阶段时,所有参训人员同时进行摸拟训练,模拟训练完毕后,再转入其他科目训练。组训方法为: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这种方法适用于受训人员少、驾驶模拟座舱多的情形,特别是驾驶模拟座舱较多的时候。

2、穿插训练法。穿插训练是指全体受训人员以车为单位,每车人员被分成甲、乙两组,他们的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和实车训练交叉进行。按照甲组: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乙组: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这样的组训模式轮流训练。穿插训练法,适用于受训人员多、驾驶模拟座舱少的情形。

3、循环滚动组训法。循环滚动组训法是指在驾驶员训练过程中,每车受训人员之间的模拟训练活动与特定的场内实车训练活动循环滚动进行。

假定每车的受训者为3人,在训练的初期阶段,把模拟训练和实车训练相结合,即3个受训者的模拟训练和实车训练循环滚动进行。假如有甲、乙、丙三人在一台车上,则在8:00-11:00的训练时间段内,三人实车训练的时间顺序为:甲8:00-9:00;乙9:00-10:00;丙10:00-11:00。三人模拟训练的时间顺序为:甲9:30-10:30;乙8:00-8:30,10:30-11:00;丙8:30-9:30。这样,3人的训练就会紧张而有序地循环滚动了起来,大大减少了训练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二)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组织

1、编制汽车模拟训练计划。

(1)制定汽车模拟训练计划的依据。以《新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大纲与考核标准》为依据,要符合训练规律,模拟训练与实车训练相结合的模式,模拟训练时间比例,模拟训练人员编组,模拟训练物质保障与系统的操作要求等。

(2)编制汽车模拟训练计划的步骤:一是根据实车训练计划的时间安排,推算出模拟训练的总时间,并合理分配各阶段所需模拟训练时间。二是编写训练计划,针对实车训练特点,将模拟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场地课目训练阶段和场外道路应用驾驶模拟训练阶段。各课目内容原则上与实车驾驶配合进行,充分利用训练时间,相对增加训练的强度,提高学员的驾驶技能。三是各阶段应留出适应的训练机动时间,具体时数应根据实车训练计划确定。各课目均应留出训练机动调整时间,用于换班、教学讲评和体会等具体时数由训练机构掌握,避免训练的随意性。

2、汽车模拟驾驶训练前的准备。

(1)思想准备。要围绕提高新训汽车驾驶员对训练的认识,调动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吃苦性而开展的思想教育和鼓动工作,是训练准备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教学准备。在新训汽车驾驶员的训练中,是以“教”和“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他们统一地贯穿于训练的全部过程。编写教案,使理论学习有计划、按步奏地进行,教练必须根据训练大纲的要求,以及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写出观点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针对性强的教案。

(3)技术、设施准备。在模拟驾驶训练前,要对模拟驾驶系统进行检查,对相应的软、硬件设施进行维护,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准备,保证教学设施处于良好的状态。并对模拟驾驶教练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复训。

3、按纲施训,严格要求,进行纠正。按纲施训,就是要按步骤施训,上一步没训好,就要给下一步留下一个空档,否则就会造成“夹生饭”,因此要严格坚持训练计划进行。教练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的讲解,并进行示范。示范可以激发受训者的兴趣,示范要突出重点,如果一个课目包括许多动作,教练员最好先完整做一遍,然后进行分解示范。

4、考核验收,讲评总结。考核用以检验训练的效果,新训驾驶员对驾驶技能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可以用作反馈信息,来克服训练中的不足,并据以制定今后的训练计划,克服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讨论,进行总结。调动所有受训者的积极性参与到讨论中来,广泛听取意见,真正地了解情况,通过总结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保证以后的训练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寇学智.汽车驾驶模拟训练刍议[J].军用汽车管理,2002(1).

2、李曙东.运输勤务训练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14篇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一是学习政治理论,保持清曝认识。认真学打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用正确

物理论来指导自己改造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

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用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

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年面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专业水平。针对自己

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车辆驾驶、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

有关政策,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培养自己应对突发事

件的心理素质,增自己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自己做好工作的本领。三是学习单位的各项管理要求。积极参加本单位定期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全面掌握并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关于车辆管理方面的规章要求,认真履行出车手续,遵守车辆驾驶员礼仪守则。

二、爱岗敬业,尽心儆好本职工作

始终坚持学习驾驶技术和车维修、维护以及现代化汽车管理方面的知识,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和充电,克服了文化基础差的弱点。一是24小时用心保障领导用车。在工作中,坚持服从领导分工:不挑肥捡瘦:不拈轻怕重,不论领导安排什么工作,都认真的去履行好。作为专职驾驶员,始终坚持做到24小时随时待命,随时保证领导用车,做到随叫随到从未耽误过任何一件事情。二是24小时为同事提供贴心服务。在领导不用车的同时,服从单位统一安排:为单位同事公务出行提供安全出车服务;为单位综合性活动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24小时保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对车辆的维修,小的毛病尽量自己处理,对大的问题及时向领学汇报,并到指定的修理厂进行维修,遵守交通法规,注重保养年辆,安全行车。四是主动辅助部门领导加强车辆及驾驶员管理。积极配合做好对本单位公务车辆和公务车辆驾驶员的年审,对驾驶员经常进行法纪、法规教育,并指导、考核兼职公务车驾驶员操作水平,进行车辆驾驶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行车教育,增强法纪观念,确保行安全。

三、牢记职责,锤炼过硬工作作风

始终牢记作为一名专驾驶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感:始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把安全二字放心间,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树立了敬业踏实、勤奋上进的工作作风。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加强与同事的团结协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团结同志,宽以待人,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使所从事的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强化服务意识。行车时处处想到安全,工作中做好服务以服务为本,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为领导、同事服务,做到车在哪里人就要在哪里,行车中做到安全第一,中速行驶不开英雄车、不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赌气驾车,不抢超、抢会,集中思想行驶不闲谈,按章驾驶做到礼让三先。三是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精心操作,谨慎驾驶。防止任何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行车。行车中做到遇有情況不明;雨雪雾天气视线不清,以及通过交叉路口弯道;险道和繁华路段时,减速缓慢通行,避免事故发生和人身安全。

汽车驾驶员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驾驶行为;常态行为;非常态行为;行为研究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1-02-0104-03

The Study of Human Behavior Vehicle Driving Process

SHA Qiang, HAN Yue

(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widely use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 and automotive technology, there is a revolutionary change in the interior space of car,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 the functional 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process. Nowadays, Car’s internal information model which evolved from a single lane and condition information models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complex body of information system model which including automotive information , car-to-car information, automobile and other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The article focus on the definition and analysis of normal and abnormal behavior of driver, and making driving further subdivided in the process of normal behavior driv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utomobile interface design.

Key words :driving behavior; normal behavior; abnormal behavior; behavioral study

Internet :.cn

一、汽车的驾驶行为

(一)驾驶行为

在日常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其视觉、听觉等感官来感知周围不断变化的车辆、道路、信号等交通状况,并对这些信息用大脑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形成驾驶决策,再通过驾驶员的操控行为来改变汽车的方向、速度,驾驶汽车安全的行进。

(二)驾驶行为的区分

目前的研究现状对驾驶行为的区分主要是基于驾驶行为的定义,能够完成车辆驾驶行为的为主驾驶任务,其他的则为次驾驶任务。

主驾驶任务应当与次驾驶任务区分开来,例如收听广播、音乐等就是影音娱乐系统任务等。主驾驶行为则应该为汽车启动、加速、前进、后退、左右转弯等一系列行为。

因为主驾驶任务是保证车辆完成其基本“职责”的,除主驾驶任务外的一系列任务皆为次驾驶任务。对于两者的区分则应当以满足汽车的最基本功能为前提。车辆是用来代步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但其他的辅助功能可以提升乘车人员的舒适度等,例如长期的高速驾驶会使得驾驶者呈现一种感官的疲劳状态,此时如果加入音乐等元素则会使该枯燥行为生动的多,音乐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缓解驾驶者疲劳的一种方法,这就是车辆的次驾驶任务系统的作用。还有空调的调节等也是为了给驾驶者与乘坐者提供一种舒适的环境,提高车内人员的舒适度。

主次驾驶任务相辅相成,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得目前车辆交互系统设计变得日益完善。

二、常态与非常态驾驶行为

(一)常态与非常态驾驶行为的提出

因为次级驾驶任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而产生的主驾驶任务增加,车内交互信息日益完善和车辆安全行驶发生冲突时,对车内信息交互系统的重新布局及设计变得尤为重要。科技不会倒退,只会日益完善。所以应当调整目前的区分方式以适应日益精湛的车内交互技术。所以提出了将驾驶行为以“常态”与“非常态”进行区分。

(二)两者的界定原则

“常态”和“非常态”概念关涉广泛,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对于“常态”和“非常态”的区分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因为驾驶是一种行为,通过对该行为的分析,可以从其性质和发生的概率进行统计,对驾驶行为发生的概率、比例等进行分析,从统计学角度来对这些驾驶行为进行定量研究。

(三)常态和非常态驾驶行为区分

“常态”与“非常态”的界定很困难,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从定性的意义上还是从定量的意义上,都无法对“常态”和“非常态”做出明确科学的界定。事实上“常态”和“非常态”的概念本身就很复杂且包含的现象很广泛而模糊,以至于任何明确的界定都有可能缩小乃至歪曲此现象本身。因为“常态”和“非常态”很难一概而论,所以在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进行分析后可以将驾驶过程概括为三方面,即:视觉、听觉和操作。后续的研究则在这三个方面的基础上进行。

首先对行驶过程中的视觉行为进行分析。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觉行为主要分为车内和车外。车内则主要分为:看仪表盘信息、操控台信息和车内其他人员等。对车外的主要视觉行为则是接收路况信息,其中路况信息包括了:信号灯信息、道路行驶指示牌信息、道路行人信息、其他车辆行驶状况甚至还包括了对道路周边的观察。通过上文提到对常态与非常态驾驶行为进行区分的方法,在视觉行为中,常态与非常态行为的区分主要从该项行为发生的频率及车辆行驶安全性方面综合考虑。因为仪表盘包含很多信息,例如:车速、油耗、油箱状况、水温、车辆基础情况等,所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仪表盘的关注是比较高的,所以此项视觉内容为常态行为。导航信息则为非日常必要信息。车外的路况信息因为不管是信号灯还有道路行驶指示牌信息亦或是道路行人状况等在驾驶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驾驶车辆,这些信息是必须时刻关注的,调查显示,我们驾驶过程中对路况信息的关注占我们总驾驶行为的90%以上,所以关注车外这些信息为常态行为。

其次对行驶过程中听觉行为进行分析,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听觉行为主要分为车内、车外和车辆本身。车内主要为:听音乐、广播等车载影音系统的声音与车内人员的交流等。对于车辆本身在行驶过程中也应当注意车况声,从而能及时发现车辆的问题。对车外的主要听觉行为为行驶过程中其他车辆发出的鸣笛声等提醒类的声响。随着现代车载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音乐、广播等影音系统包含了很多内容,例如各地方设立专有的广播交通台,其能很好的将道路信息通过电波传送到驾驶者的耳朵里,所以越来越多的驾驶者习惯使用车载影音娱乐系统。如果车辆配置较高,且时常乘坐孩童,则车载影音系统更加必不可少,它可以减少孩子乘车时的枯燥感。因为我们行驶过程中安全是第一,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对于车外其他车辆的鸣笛声及车辆自身声音等提醒类声响的接收应当格外注意,这些行为产生的频率虽然在整个驾驶过程中并没有影音娱乐声音所产生的频率高,有调查显示这一部分的声音出现的频率在整个驾驶过程中只占到10%~15%,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是确尤为重要,所以这个也划分为常态行为。

最后对行驶过程中操作行为进行分析,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主要分为车辆行驶操作行为和非车辆行驶操作行为。例如:车辆的前进、后退、转弯、刹车、倒车、雨刷、远近光灯的使用等这一系列维持车辆正常安全行驶的操作皆归类为车辆行驶操作行为。而非车辆行驶操作行为则主要为:车载控制区域按键的使用和车辆座椅等的调节。车载控制区域按键的使用主要包括:车载空调的调节、除雾、多媒体切换、音量调节、座椅加热等。

(四)主次驾驶任务与常态非常态驾驶行为的关系

汽车驾驶过程中有主次任务之分,其中驾驶任务为主要任务,驾驶人员需要完成车辆的安全前进、倒退、转弯等一系列任务,次要任务主要包含车辆娱乐影音系统、空调使用等。常态与非常态行为主要是以该行为使用频率来区分的,正常的驾驶行为为常态行为,现在车辆的影音娱乐系统较为普遍,听广播音乐、调节空调等行为也是在驾驶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这些行为并不是驾驶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但又是一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行为,这种介于主次任务之间的,又无法归类为主要驾驶任务的行为则被称之为常态行为。非常态行为包含在次驾驶任务内,因为次驾驶任务一般包含除驾驶行为以外的任务,非常态行为也是次驾驶任务的一个分支。

所以主次任务与常态非常态行为的区分主要是界定方式不不同,主次任务的界定方式是以使用目的为主要依据的,因为驾驶员驾驶车辆的主要目的是代步,则其他的行为都为次要任务。常态与非常态行为则是对驾驶员驾驶过程中行为频率进行区分,两者的界定方式不同。(图1)

(五)区分常态非常态驾驶行为的意义

区分常态与非常态驾驶行为可以为后期的汽车交互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传统汽车内部的交互设计主要集中于驾驶行为和影音娱乐系统,这类的交互设计主要是针对的对一个模块而进行的。对常态与非常态的驾驶行为进行区分主要是将驾驶者驾驶汽车的整个行为过程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日益完善的汽车交互设计使得设计师不再将目光局限于画面、声音等传统交互上,肢体的感触等交互设计也逐渐走进汽车交互设计中,常态与非常态驾驶行为的提出,给后续设计过程打下一个基础,当开车不再局限于让车辆动起来,简单的让车辆成为代步工具的时候,一些曾经我们划分为次驾驶任务的影音娱乐行为也变成新的“主驾驶行为”。

现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汽车的交互设计不应当单单是某一局部的设计,应当是整个汽车为一个整体所进行的设计。当对汽车的交互设计跳出单一模块的时候,设计师就会放眼整辆汽车,对汽车各部分进行整体的交互设计。对汽车的驾驶行为进行重新划分为后续的汽车整体的交互设计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当交互设计不再局限于非驾驶行为时,更多的非驾驶行为将被关注。

三、常态与非常态驾驶行为调查分析

(一)驾驶行为调查概况

通过对30位不同年龄段,不同驾龄,不同车辆的驾驶者进行随车记录调查后发现,虽然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驾龄的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或者习惯会有些许的差别,但是因为系统的驾驶培训具有较小的差异性,所以综合起来,这30位驾驶者的数据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

调查过程相对比较单一,以其中一名调查者的调查过程进行细致阐述和分析。此调查对象是一名女性,年龄25岁,驾龄3年,驾驶车辆为大众途观,自动挡。此次调查过程驾驶总路程10KM,包括国道、乡道和市区道路。调查过程中从视、听和操作三个方面对驾驶者的驾驶行为进行记录分析。

(二)案例分析

视方面主要分为开车过程中对行驶车道的关注和对车内车外其他情况的观察,例如车外吸引驾驶者的情况,车内需要看的情况。在整个驾驶过程中,因为驾驶者的良好的驾车习惯,驾驶者视线基本都是注视着车外的道路、红绿灯、行驶过程中的别的车辆变道刹车等信号灯等状况,很少会注意道路周边的突况等,因为车内一直都播放着广播,但通过对驾驶者的言语调查发现驾驶者对于车内广播所广播的内容并未留心听。所以综上所述,被调查的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对于视这一部分的精力分配是比较合理的。

听方面主要分为听车外道路状况,例如鸣笛、说话等声音和车内影音系统的声音。通过对驾驶者的观察和交流,发现驾驶者在市区行驶过程中车内音乐、广播声调的很小,几乎就只能听见声音但不仔细听很难听出具体内容,驾驶者此时关注的更多的是车外的环境。但当车行驶至乡道的时候,驾驶者调高了车内音乐,还时不时随着音乐开始哼唱几句。在国道上驾驶者对音乐等的需求和乡道一致。综合以上看来,驾驶者在车况复杂、车辆密集的道路行驶时更多的是关注车外的环境而不是车内的广播音乐声,在道路宽敞,车流量不大的乡道甚至国道中,驾驶者会将对车外的注意力转移部分车内广播音乐中。

操作方面主要是驾驶者的一个驾驶行为的分析,驾驶者为驾龄成熟的年轻女性,驾驶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握住方向盘、转向灯、油门、刹车外,有时候会出现例如等红绿灯时会照一下挡光板后的镜子等的一些符合女性特征的行为,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异样。

(三)调查总结

综合上述案例对整个调查过程中的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按照视觉、听觉、操作三方面进行细分,得到了一下的三张图表。

对整个驾驶行为进行了记录,并对各种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首先是驾驶过程中听觉部分,听觉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车载音乐广播等、与车内其他人员交流、车外交通信息、导航提示、车况声音等。其中,驾驶者对与车载音乐广播等信息所投入的关注度为40%左右,与车内其他人员甲流为20%左右,对与车外交通信息的接收占30%左右,导航提示占7%,对于车况的声音关注仅为3%。(图2、3)

接着对驾驶过程中的视觉部分进行分析,视觉部分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仪表盘信息、导航信息、车内其他人员及其他信息、路况信息等,其中由于调查对象中只有四位位是开导航的,所以对于导航的使用只占5%,对于仪表盘信息的关注占10%,对于车内其他人员及信息的关注占5%,大部分的驾驶员都将自己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对路况信息的关注上,这部分占80%左右。(图4)

对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分析,由于每位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不同,驾驶车辆的型号不同,所以只是将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按照是否为驾驶行为进行了区分,其中所有的驾驶员都将自己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车辆行驶操作上,对与非车辆行驶的操作放置的精力很少。(图5)

四、总结

传统对于整个驾驶行为的分析主要是根据该行为是否为主驾驶行为,但随着现在汽车设计的日趋完善,人们对车辆的基本需求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更是一种享受,所以部分次驾驶行为就显得重要起来,对驾驶行为的重新定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传统对其进行交互设计的范围,重新划分驾驶主驾驶任务和次驾驶任务,引入常态行为和非常态行为这种新的划分方法,使得设计者们在对车辆进行交互设计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进行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王燕妮.信息时代展示艺术设计的新变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19).

[2]Jef Raskin.人本界面:设计交互式系统的最新指示(英文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Gavriel Salvendy.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李乐山. 人机界面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5]覃京燕, 陶晋, 房巍. 体验经济下的交互式体验设计[J]. 包装工程, 2007, 28( 10) :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