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当今时代是科技与信息时代,科技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而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手段则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就是现代技术的教育应用,是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体现。”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网络媒体技术开始大规模进入教育领域,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指出,技术“进入”教学的方式,大体经历了技术“塞入”教学、技术“加入”教学、技术“嵌入”教学、技术“融入”教学这四种状态。如今在信息化、技术化的背景下,教育领域逐渐接受了现代技术的合理性身份,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优化作用已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运用,教育者从一开始的仅仅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工具性,转变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信任,甚至是盲目信任,从而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教育现象如技术垄断现象。近年来,不少学者注意到了盲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谢娟(20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刘承焜(2005)《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探析》等等。而英语学科因其本身听、说、读、写、译的教学特性,使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尤为重要,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优化及负面作用进行论述,以期能引起英语教授者和学习者的重视,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和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发展

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最早被称为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我国引入视听教育并将其译为“电化教育”。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将这一领域定义为“教育技术”。其后,AECT于1994年给出了教育技术的新定义即教育技术是指“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何克抗等人认为:“教育技术的本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现代教育技术,则主要是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当前运用于教学中的现代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技术,它包含两层含义:现代教育媒体(如多媒体课件)和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方法(如网络课件设计)。

3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3.1优化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多元化的特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以及生动而丰富的资源,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可引起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优化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

3.1.1从教学观念来看现代科技发展促进了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等新教育观念的形成,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在逐渐扩展,学习者要在短短几年在校时间内掌握所有学科知识既不可能也不必要。近年来“,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可,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以图像、视频等资源营造了宽松生动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通过创设网络平台等媒介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条件。教授者从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传授,引导学习者掌握获取与处理所需知识的方法与工具,而不再将现成的书本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从“教学生学习”转变为“教学生自己学习”。

3.1.2从教学手段来看科学技术创造了各种新型的学习法,如视听学习、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如语料库、多媒体教室、数字语音室、自主学习网络教室、微格与精品课程自动录播技术、在线学习平台等等,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再仅限于传统的黑板、粉笔和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课件、投影仪技术等都被广泛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传统的单一课堂学习向多途径的方向发展。除了教师与课本,如电子词典、网络资源、Webquest、博客等也成为学生知识的来源。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需要提到的是,近年教学评估系统与考评系统也在向无纸化转变,许多社会性考试如教师资格证考试已采用机考的形式。

3.1.3从教学方法来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远远超过传统意义的广播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等视听形象化手段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文、图、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形成了多维度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以教师讲授和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法”,以学生自主探析为主的“发现学习法”,以创设情境为主的“情景教学法”,以游戏为主的“游戏教学法”,以活动为主的“活动教学法”,以全体学生为主的“集体教学法”,以学生个体特点和差异为主的“个别教学法”等等。现如今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应用与改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1.4从教学内容来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最关键的是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教材,多媒体网络课件、电子课本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声像并茂。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给学习者最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视频、音乐等还原给学习者真实而立体的形象。例如将有关教学内容列表投影,一方面节约板书时间,另一方面使学生一目了然,明确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这不仅实现了新教学方法的有效使用,又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大学的英美文学课程讲述《哈姆雷特》时,传统的教师主要是以课本为主,通过朗读和讲解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然而这往往很难让学生接受和记忆。现在我们可以直接播放影片,教师加以讲解,学生自然能轻松地就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抽象化为具体,利于模拟现实反复演示,使学习者容易理解,还可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

3.2负面作用在当前教育领域,技术通过被使用,逐渐由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为控制者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过分强调或依赖高科技技术支撑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还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首先,某些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过分强调课件的精美和统一性,使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学生的注意力也被课件吸引,从而忽视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思维被所呈现的内容固化,不利于思维培养和训练。其次,某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与作业完全使用计算机操作,以致于脱离了计算机就无法开展正常教学。再次,某些教师盲目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用多种手段呈现课堂内容,如以投影代替板书,以视频代替课文,不论材料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关都堆上屏幕,不仅大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不能明确教学重难点,影响教学效果。最后,网络学习的师生互动不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过多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课堂上展示课件的时间过多,大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4结论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实验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我们选择本校四(1)班和五(3)班作为实验班,四(2)班和五(4)班作为相应的对照班。实验前,我们对四个班作了实验前测,水平较为接近。

(二)实验研究的具体工作

课题组教师凭借学校有利资源,本着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实践操作和实效性的原则投入实验。

1.完成课题的人力保证

课题组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和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验的教师,所有成员均具有相应的学历层次和具备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能力。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深得社会好评和学生欢迎。

2.完成课题的设备条件

我校校园网络建设上档次,装配有一流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各1间、计算机教室2间,1套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建设了农远工程卫星网络。对全校24个教学班、各专用教室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综合网络布线,并结合网络特点,架构了校园内网络教育体系。整套网络中,100MBPS能充分满足全校25个终端的音、视频点播需求。

3.锤炼师能,开发资源

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课题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学习培训计划,开始了实验研究的探索。

(1)拓宽视野,外出学习。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很大程度上学习并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为实验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训研讨,不断提高。我们结合每周三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了以课题运作和“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为主题的系列培训。①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②以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学习。

4.严格管理,注重过程

(1)落实课题学期计划的完成情况。

(2)把好实验教学关。

5.实行实验研究例会制度

课题小组定期召开实验工作会议,旨在总结研讨各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控或弥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疏漏,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困难,部署下阶段的工作要点等。

6.建立健全资料库,加强资料管理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资料的搜集,设置专门放置实验材料的专柜,实验研究员和实验教师是兼职的资料管理员,注重关于研究的文字和电教资料的搜集,分析,对号存档。

二、初步成果

(一)通过对实验研究中成功课例的分析研究,实验教师撰写出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教学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性论文《以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为突破口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等多篇得以发表并获奖。通过对实验课例的研究总结,初步构建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为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过程整合的相适应的网页式CAI课件的设计方法与规律。

(二)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三)学生学习态度有了积极的转变。

(四)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理论水平得以升华。

三、问题讨论

(一)经过本阶段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信息技术,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大纲的实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过程整合”实验研究的实施,培养了一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学思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的整体改革。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1“去中心”平等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理念就是提倡“公平、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营造这样的教学氛围,建立公平、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主钻研的学习动力。反对老师的“个人主义”,反对教师的“一言堂”行为,要让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形成默契的工作模式,积极提高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关系,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互动。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辅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1.2“公平对话”教学方式

“公平对话”的教学方式是提供给现代教育理念一种直接对话的教学参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保持一种公平地位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利用“公平对话”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可以更顺利的求证各类理论知识和相关汉语言文学内容,保证自身学习的深入性和自主性。“公平对话”追求的是以平等的教学观念进行教书育人,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1.3阐释教学方法

阐释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创新,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要利用阐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状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乐观、积极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阐述教学方法不同于学生陈述这样的简单教学思路,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环境,融入情景之中去学习和掌握真正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思路。阐释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条主义去粗取精运用在后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在一边阐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模式中,让学生学会在文化背景中解读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教学文本,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创造性,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4灵活的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评价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估必须体现出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因此,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更适合传统的以分数为标准的判定方式,很多学生可以展现出自我的汉语言天赋与才华,让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得到开发。

1.5教学实践与互动

教学实践增强学生交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互动的最原始解释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可以开放、平等、灵活的沟通,取得相互信任,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实践,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现论要求我们的教育从业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上,要积极开展教学主导的定位,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规划能力,科学定位现代教育方式,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能力,处理一系列学生存在的疑惑与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鼓励学生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实现全面的提高,与此同时,实现学生与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这就要求我们的后现代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这样的教育成果就是使我们的教育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后现代的思想理念。

1.6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最新的理论要求我们采取讲解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其优越性在于这种教育模式不仅采用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实现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正确轨道。消除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上进行批判继承。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有效结合,改善传统教学思路,在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出积极调整和工作改进方案。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尤其是在生活中,提高应用的次数与应用的有效性。在教育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的差异化。让更多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知识教学融合在一起,让理论与实际行动相互结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注重教育成果的同时,也需要把重点放在教育的实现过程。所以,我们要重视教育评价体系的动态性以及复杂性。

2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2.1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

传统的教学计划强调在教学行动之前制定教学计划,且不能更改计划。这是一种对教学和课堂的独断控制,它迫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借鉴后现代教育思想中“去中心”的教学引导模式。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上有一种前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方法,利用自由和灵活掌握学生学习规划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自我潜能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灵活性,改善学习动力,让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在社会中发挥价值。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强调实践应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2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师生互动的课堂应体现其多维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单一化的互动格局,积极倡导形成教师与学生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格局。教师不应以教授者、提问者、阐述者、指导者自居,而是应将自己定位于学习者、思考者和聆听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灵活调度者以及学习障碍的排除者,做好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学生也应摒弃“问”者、“听”者的学习身份,进入思考者、议论者、提问者的主动学习的角色,同时还应承担组织部分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责任。在汉语言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掌握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根据师生沟通和彼此的了解,教师可以更高效地为学生讲解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一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明确的学习观点与方法。

2.3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为学生引导一个具体的教学方向,然后只带领学生进入方向,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提问,自由学习,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规律,判断汉语言教学的下一步方法与理论内容。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习,深入汉语言文学的内在精髓,了解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中,学生要注意自身学习方法的改进,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习的创新性与灵活性结合。教师要不断引导,为学生指点迷津,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

3结束语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可以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展示动静结合的图画和视频,能够直观明了、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恰如其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以上优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借助声、形、色、态等元素感知事物。比如,在教授《2008,北京》一课时,我主要考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是怎样的欢腾鼓舞。基于这个目的,我选择了远程教育中原有的课件,给学生播放了申奥成功时的视频。在视频动画、图像、声音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心灵被震撼了,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祖国共同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对文中的一些词语,诸如“四面八方”“潮水一般”等都有了明确的感受,加深了印象。所以,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不仅能协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启迪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情感,进而达到求知和愉情的双份收获,优化课堂效果。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图形由静变动、大小转换,也可以实现动态图片或视频的快慢转换。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或视频,置身于所处的课文情境,不仅能够接受知识信息,而且会产生较好的情感体验。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依然会有一些内容枯燥、抽象,甚至难以理解。如果用传统的教学策略,教师一味单调地讲解,结果只能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勉强消化部分内容。相反的,教师如果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文章中抽象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各个感官从几个层面来感受和接受知识,就可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为解难答疑找到完美的突破口。比如在《松鼠》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如下改变。教师先请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松鼠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接着教师再把学生描述的话语展示在多媒体上,全班学生集体谈论,前后左右交换意见;最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顺便阐述遣词造句的意义。多媒体展示出的形象、直观的画面,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为学生培养出了想象力,进而,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展开海阔天空的想象提供充足的机会,用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使传统的教学环境改头换面、焕然一新。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课堂的时间、空间都交还到学生手中,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空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改变、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创新,产生创造的内驱力。例如《小儿垂钓》中,前两句诗的内容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画面,并配上与文字相符的曲调和节奏一致的音乐,比如明朗、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诗文朗诵后,展开丰富的、合理的想象,最后让学生对思考内容进行口头描述。这时候教师就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激发出来了。其实,学生生来就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能否得到开发,就看教师能不能充分利用有效因素进行激发和训练。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以迅捷的速度进入课堂,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情感渗透、情景创设、思维创新等方面的缺失,并以一种鲜活生动、丰富有趣、快乐积极的形式占据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高地,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也显示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诸多的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学习资源。

四、总结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再现课文情境,促使课文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还能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声像俱全、情景融合、生动形象的情境。如此教学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素材,而且能在学习的疑难点处重现场景,引导学生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层分析、加工、概括,促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如《田忌赛马》一课,在实际教学中,我把整个赛马的过程,使用图形等呈现给学生看,包括每次赛马的顺序等等,还播放了相关的赛马视频,使整个赛马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揭秘哲理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激发,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多感官、多角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实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二、选择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可以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展示动静结合的图画和视频,能够直观明了、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恰如其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以上优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借助声、形、色、态等元素感知事物。比如,在教授《2008,北京》一课时,我主要考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是怎样的欢腾鼓舞。基于这个目的,我选择了远程教育中原有的课件,给学生播放了申奥成功时的视频。在视频动画、图像、声音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心灵被震撼了,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祖国共同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对文中的一些词语,诸如“四面八方”“潮水一般”等都有了明确的感受,加深了印象。所以,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不仅能协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启迪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情感,进而达到求知和愉情的双份收获,优化课堂效果。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图形由静变动、大小转换,也可以实现动态图片或视频的快慢转换。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或视频,置身于所处的课文情境,不仅能够接受知识信息,而且会产生较好的情感体验。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依然会有一些内容枯燥、抽象,甚至难以理解。如果用传统的教学策略,教师一味单调地讲解,结果只能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勉强消化部分内容。相反的,教师如果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文章中抽象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各个感官从几个层面来感受和接受知识,就可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为解难答疑找到完美的突破口。比如在《松鼠》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如下改变。教师先请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松鼠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接着教师再把学生描述的话语展示在多媒体上,全班学生集体谈论,前后左右交换意见;最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顺便阐述遣词造句的意义。多媒体展示出的形象、直观的画面,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为学生培养出了想象力,进而,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关系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从理论上讲,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最近几年一直都在倡导的素质教育,有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会运用得更好。过去的教育理念是以老师为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而现代教育理念则注重互动性,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起来也很主动。

过去有很多老师只是将现代教学设备作为一种纯工具使用,单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屏幕上或幻灯片上,这样的做法相当于换汤不换药,浪费资源。我们所知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将教学设备充分合理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滥用。当然,要把握好这个尺度也是不容易的,需要经验的积累,并且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了解学生的需求,突出教学重点投其所好,更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评价教学的好坏不是单方面的,并不是只要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就是优秀的。我们一定要注重教学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使用性。

所谓教育性,是要学生明白一些道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科学性,就是教学要合理,利于学生接受信息,更好地学习。技术性,是指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不能只采用传统的单线条型教学方式。艺术性,是指课件的制作要适合课堂教学,该用文字的地方不能用其它的,而图片和动画的制作则需要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教学的好坏,更在于使用性,不能让学生学习了一点用处也没有,就像看一段无聊的广告,要为学生今后学习中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语文教学

首先,它可以从视觉、听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将课文分析了再分析,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到底好在哪儿,特别是时代比较久远的课文,学生更不容易理解了。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从课文本身来看,因为是节选,所以要让学生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将《雷雨》这部话剧先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再利用课堂教学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去发现剧中的矛盾冲突,最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过去,我们只能在课堂上或课间与学生交流,而现在学生经常在QQ群里面讨论问题、与老师沟通交流。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许多腼腆的学生也能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可以促进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语文教学所需要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传达给学生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老师再将资料进行整合、评价,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将更加容易记住以前不容易记住的内容,比如作者生平介绍、文章的背景可以是影像资料,这样就更直观、更形象、更容易记住。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也有弊,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科学运用。虽然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多维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但是很难把握好一个度。比如,在《致橡树》一课的教学中,一位语文老师在课件中融入了音乐、图片、诗朗诵、作者介绍的影片资料以及社会各界对这首诗的评价等等,而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充当了观众的角色。这样使得学生在“读”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也违背了诗歌教学以“读”为重的原则。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并不是越复杂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

另外,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许现在是一份好课件,但再过几年也许就过时了,因为时代在变,语文教材也在变,所以要将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现代性;知识模式;学制设立;观念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1)06-0087-06

大学语文教育是伴随着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而发生的。这种现代性进程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错综复杂,以至于“西学”和“西潮”已经构成中国近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新的传统。[1]因此,结合西方的现代性理论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发生历程予以观照,不失为一个可以接近历史情境的有效视角。

“现代性”(modernity),作为一个意涵丰富且有多种阐释的概念,尤以德国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性一方面与启蒙运动尤其是黑格尔以来对人的主体性(Subjectivity)的强调有关,另一方面与韦伯所谓的合理性(rationalization)――其直接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分化――有关,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新的知识模式的生成。因而,现代性的内涵至少包含这样三个主题:“精神取向上的主体性;社会运行原则上的合理性;知识模式上的独立性。”[2]

相对于西方现代性论域的三个主题,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大学语文教育的发生大致也可分为三个方面:先是知识模式上,西方讲求致用的“专门之学”对传统的“通人之学”的冲击,造成传统知识谱系的分化、调整与学科分类的诉求,而“专门之学”的出现则是大学语文教育发生的前提;其次学制设立上,大学创办使“通人之学”与“专门之学”的知识传授在教育运行机制上得到保障,而晚清仿日而设的预科制,其间基础教育性质的公共科课程“词章”(壬寅学制)、“中国文学”(癸卯学制)和“国文”(壬子癸丑学制),当属于大学语文性质课程,尤其是“中国文学”(癸卯学制)课程的具体开设,则标志着大学语文教育的正式发生;最后是主体的观念取向,国文教育内容由“载道”到“审美”,教育目的由“学而优则仕”到“完美之人格”塑造,展示出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切入视角与最终目的。因而,探讨大学语文教育的现代性发生,对当前大学语文教育中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无疑会有诸多启示。

一、知识模式:从“通人之学”到“专门之学”

作为“专才”培养的基础教育之一大学语文教育,晚清以来中国学术界由博而专的知识模式变迁为其发生提供了前提。钱穆曾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3]鸦片战争以后严重的政治与社会危机,激起人们对传统学术中“无用之学”的反思与唾弃,也促使人们大量引进西学中的“有用之学”。于是经由改造传统与引入西学两条路径,中国传统讲求博通,培养“通才”的“通人之学”,渐渐向西方现代以来分科治学、造就“专才”的“专门之学”转型。而在分科治学与“专才”塑造中,存在着“中学为体”的思考和致用性的语言文字训练的问题,而问题解决的策略亦是大学语文教育发生的先声。

较早提出中国近代学术分科方案的是冯桂芬。在1861年撰写的《采西学议》中,冯氏将学术分为经学(包括小学、算学)、史学(包括策论)和古学(包括词章之学、散文、骈体、文赋、各体诗)和舆算之学(包括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舆地学等)四类,前三者是中国学术,舆算之学则属西学。中西拼接及二者的比例失调,反映了冯氏“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4]的学术分科观念。接下来,经由王韬、陈虬的进一步探索,到甲午海战前夕,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将中西学术分为六科:文学科,“凡诗文、词赋、章奏、笺启之类皆属焉”;政事科,“凡吏治、兵刑、钱谷之类皆属焉”;言语科,“凡各国语言文字、律例、公法、条约、交涉、聘问之类皆属焉”;格致科,相当于后来的理科;艺学科相当于后来的工科;杂学科相当于后来的农、医等学科。[5]在综合前人的基础上,郑氏的六科分类方案较全面系统地涵盖了中西学术,但同时显然有经世致用倾向:重视文学、言语二科中致用性文体,经学缺失,且西方“专门之学”科目比重加大。1898年开始后,梁启超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奏并得到认可。梁氏依据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学制将学堂课程分为溥通学与专门学,类似大学预科与本科。溥通学包括经学、理学、中外掌故学、诸子学、逐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操学等十科,规定三年之内学生必须通习所有科目。专门学则列算学、格致学、政治学、地理学、农学、矿学、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十门,在溥通学毕业之后每人选修一到两门。在专门之学修习之前,预科阶段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文学”值得注意。“文学”类似于梁启超早年谈到的“词章”,而他又曾说[6]:王维玉:论大学语文教育的现代性发生

词章不能谓之学也。虽然,“言之无文,行之而不远”;说理论事,务求通达,亦当厝意。若夫骈俪之章,歌曲之作,以娱魂性,偶一为之,毋令溺志。西文西语,亦附此门。

可见把文学作为一门致用之学,凸显其学习知识的基础,与西方各国语言文字同等对待,这种在“专门之学”修习时对“文学”科目的安排,已经隐约显示出大学语文教育的先声。

分科治学观念在当时书院与学堂的教学中得以践行。1873年创立的陕西味经书院,其学术科目分为道学、史学、经济、政治、训诂等五类,并规定了详细的教学规程[7]:

《易经》、“四书”,儒先性命之书,为道学类,须兼设外洋教门风土人情等书;《书经》、《春秋》、历代正史、通鉴纲目、九朝东华录等书,为史学类,须兼设外洋各国之史,审其兴衰治乱,与中国相印证;《三礼》、《通志》、《通典》、《通考》、续《三通》、皇朝《三通》、及一切掌故之书,为经济类,须兼职设外洋政治《万国公法》等书,以与中国现行政治相印证;《诗经》、《尔雅》、《十三经注疏》及《说文》,先儒考据之书,为训诂类,须兼设外洋语言文字之学。

以上所述中西学渐侵及对分科之学的影响显然,而《诗经》等被纳入训诂类,并与外国语言文字并列,可见当时对语言文字致用性方面的重视。

就官方而言,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为肇端,新式洋务学堂由语言学渐及算学、化学、医学等多种学科,并影响到当时教学实践。1891年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其科目分为义理之学(包括孔学、佛学、周秦诸子学、宋明学、泰西哲学)、考据之学(包括中国经学、史学、万国史学、地理学、数学、格致学)、经世之学(包括政治原理学、中国政治沿革得失、万国政治沿革得失、政治实用学、群学)、文字之学(包括中国词章学和外国语言文字学)四种。[8]在此分科方案中,化西为中,努力存续国学的意图显然,而词章学与外国语言文字同列为文字之学,可见出对致用性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视。

大学语文教育既然是“专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途径之一,“专门之学”的出现自然就成为大学语文教育发生的前提。在分科方案的诸多思考中,以致用性眼光考量如何调整中学、吸纳西学,其间关于“中体西用”的思考及对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视,因关涉国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故已显示出大学语文教育的先声。

二、学制设立:从“南洋公学”到“京师大学堂”

随着分科治学、由博而专的教育改革推进与维新运动的兴起,效法西方学制创办现代大学的呼声日渐高涨。学术专门化是西方学术特征与趋势,大学以其健全的学科体系使之得以集中体现,并有利于人才培养。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建最早的三所官办高等学府,而大学语文教育就是在模仿西方学制进行大学创办的过程中出现的。

1895年,盛宣怀奏准在天津创办了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仿照西方学制,北洋西学学堂设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头等学堂学制4年,似国外的大学校,内分工程、电学、矿务、机器、律例五科。1896年,盛宣怀又奏准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在《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中他说[9]:

然臣前年创设天津头二等学堂,旁求教习,招选学徒,大抵通晓西文者,多懵于经史大义之根抵,致力中学者,率迷于章句哗之迂途,教者既苦乏才,学者亦难精择,窃喟然于事倍功半之故,盖不导其源则流不可得而清也。

因此盛氏确定南洋公学在学习西方学科时,必须厚植中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而公学总理何嗣参观北洋大学堂时也发现,“该校学生精通中文者没有几个”,何氏认为“不会写本国语言的学生就不具备学习现代学科的必要资格”,因此“录取学生的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阅读和书写本国语的能力”。[10] 9-101897年,何嗣拟定的《南洋公学章程》规定:“公学所教,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底为基础,”[10] 36再授工艺、机器、制造、矿冶诸学。1907年学校改属邮传部后成为工科学校,但办学宗旨未变:“本学堂分设高等学科,造就专门人才,尤以学成致用、振兴中国实业为宗旨,并极意注重中文,以保国粹。”[10] 201

1897年4月南洋公学开学,公学为培养自强人才而设,其重点为上院(相当于大学),志在培养略通工艺、机器、制造、矿冶等学的政治家。在学制上,大学各年级的课程设置中,作为基础课程的国文比重较大,一些理工科专业国文课程贯通学生入学到毕业始终。而这些政策在当时亦得以很好的践行。上世纪初,唐文治在南洋公学主讲国文。1909年,其将高等学堂讲义整理出版,为《高等国文读本》,“该书当可视为我国‘大学语文’教材之肇始”。[11] 《高等国文读本》各卷每个单元均有唐氏独到的讲稿,其后并附有编者精心选择的相关作品若干;教材注重道德教化、思想熏陶。而在写作上,1908年后,该校每年举办国文大会(即作文比赛),全校学生均需参加,名列前十名者分别发给奖牌、奖品,并举行隆重的发奖仪式。[12]唐文治亲自参与命题、改卷,选印历年国文大会的菁华文章,编成《南洋公学新国文》,成为风行一时的语文课本。

可见,专门化的西方学术学习中所遇到的语文能力及传统文化存续问题,在中国大学创办之初就引发思考,正是这种思考,促成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发生。而在京师大学堂创办过程中,大学语文教育也因类似问题的解决而出现。

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的期间,但因变法失败,学堂实际设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性质仍同旧式书院。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改革,其中教育改革法令之一就是重新开设京师大学堂。1902年8月张百熙进呈《京师大学堂章程》,经由朝廷批准后以《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即“壬寅学制”,但此学制招至各方批评,没有实施。随后张百熙联络张之洞做出修订之后再呈,经审核后清廷于1904年1月颁发,史称《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此学制一直沿用至1911年清末。“壬寅―癸卯学制”主要取法“以儒家思想加现代科技为模式的日本学制”。[13] 81这很符合清政府“中体西用”原则。张之洞曾说:“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14]对西方学制“删节而酌改之”的日本学制更适合中国国情,比如西方学制没有而中日学制皆有的预科教育就是一例。

为什么要设置预科?《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本为各省学堂卒业生升入专门正科之地,无省学则大学堂之学生无所取材。今议先立预备一科,本一时权宜之计”。[15] 244可见,西方式专门化的大学乍兴,有一定基础能够入学者少,诚如上述盛宣怀感慨“大抵通晓西文者,多懵于经史大义之根抵,致力中学者,率迷于章句哗之迂途”,进行基本的西学知识普及与国文教育以保证专门化大学生源需求,预科教育势在必行。“今定大学堂全学名称:一曰大学院,二曰大学专门分科,三曰大学预备科。”[15] 244 《奏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设置高等学堂,令普通中学堂毕业愿求深造者入焉;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三年毕业,……高等学堂各省城设置一所。”[16]337 除三年制的大学预备科及高等学堂之外,高等实业学堂中的农业学堂、商业学堂与优级师范学堂也设置一年制预科教育。预科教育所开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是大学专门化知识学习的基础教育。其间所开国文课,无疑属于大学语文性质课程。如果说,“壬寅学制”预科教育公共科课程“词章”只是理论提出而未付诸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预科教育公共科课程“中国文学”的具体开设,则标志着中国大学语文教育的正式出现。第一本大学语文性质的教材,当属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

林传甲被张百熙聘为京师大学堂国文教习,期间编写的国文讲义《中国文学史》,广为人知。此书是不是文学史教材目前学界尚存争议,但视为第一本大学语文性质的教材,则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1904年5月,林传甲就任京师大学堂教习,在优级师范科教学,按规定须编讲义。按照《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此科的课程共有三阶段:开始是“公共科”,学生在未“分类”以前共同修习,一年毕业;继而是“分类科”,三年毕业;最后是“加习科”,供“分类科”毕业生自愿留习一年,深造教育理法。“公共科”有八科,其中有“中国文学”一科,课程说明是:“讲历代文章源流义法,间亦练习各体文”。“分类科”共有四类,但都要修习“中国文学”,课程内容是“练习各体文”。[17] 林传甲要教的是“分类科”课程“中国文学”,但他发现学生并没有学过“公共科”阶段的“中国文学”。于是他以半年的时间,为“分类科”学生补讲“公共科”一年的“中国文学”课程。“传甲于优级师范生分类后,始讲历代文章源流,实为公共科之补习课也”。[18] 28可见,林传甲所上《中国文学史》实际上是属于预科阶段公共科“中国文学”课程,显然属于大学语文课程。

清末效仿西方学制进行大学创办,以制度形式,进行国文教育,无论是增强学生语文能力确保专门化知识的有效学习,还是“中学为体”观念下“保存国粹”的努力,都最终促成了中国大学语文教育的发生。由预科教育中公共科课程“词章”(1902年壬寅学制)、“中国文学”(1904年癸卯学制)或“国文”(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我们可以看出早期大学语文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真实步履。直到1922年《壬戌学制》规定:“取消大学预科,一方将中学程度提高,一方将大学年限延长,以为补充”。[19]然而大学阶段公共科国文课并没有被取消,在《大一国文教材之编纂经过与其旨趣》中,郭绍虞说:“而自大学取消预科之后,各大学的大一国文便成为全体必修的课目。”[20] 1929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规程》,规定国文课为大学各科一年级学生的共同必修科目,此即大一国文。

三、观念取向:从“学而优则仕”到“完全之人格”

在“癸卯学制”的制定中,“中体西用”的原则得到高度重视。张之洞等人曾说[21]:

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但是,这种体用分割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新学制陷于精神分裂状态[13] 96:

旧的一面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思不出位;新的一面要求学生独立思维,实现自我。……癸卯学制课程设置和基本内容中充满二律背反的矛盾。

预科教育中的“中国文学”课程也是如此,这在学制规定本身与具体践行上都可看出。

预科教育中的“中国文学”课有具体学科程度规定:如三年制高等学堂每一年都有“通习”课程五门,其中的“中国文学”,第一、二年是“练习各体文字”,第三年是“同前学年,兼考究历代文章流派”。[16] 339-344再如优级师范学堂一年级预科阶段公共科“中国文学”课程规定:“讲历代文章源流义法,间亦练习各体文”。但是预科“中国文学”课关于此内容没有进一步说明, 而在“文学科大学”的“中国文学门”中对课程《历代文章流别》的说明是:“日本有《中国文学史》,可仿其意自行编纂讲授。”[18] 365可见,当时预科教育中的“中国文学”课程相关规定与说明大致清晰。林传甲编写讲义时显然注意到了上述规定与说明,在《中国文学史》开篇部分说:“传甲斯编,将仿日本川种郎《中国文学史》之意,以成书焉。”[18]29但他又没有严格按照学制规定。川种郎的《支那文学史》出版于1898年,1904年1月由上海中西书局翻译,改题《历朝文学史》印行。此书分九期论述“春秋以前的文学”到“清朝文学”。其特色有两点:第一,从地域人种风俗的殊相讨论中国文学的特色;第二,以“想像”、“优美”等概念论述文学。就第一点而言,例如川种郎指出孟子与庄子分别绍述北方孔子与南方老子的精神,而韩非子的文学则是南北合流的表现,这种既联系地域又关注其流变的文学研究显然具有现代气息;而林传甲论述庄子、孟子,重点在于区分前者属于子部,后者属于经部;韩非“创刑律之文体”,重点在其法家思想。林传甲把文学囿于传统经史子集全体学问,显然过于守旧。就第二点而言,川种郎对中国的小说戏曲很重视,这与日本的现代文学观是一致的;但是林传甲对此大加批评,对小说戏曲持贬抑态度。[22] 事实上,《奏定各学堂管理通则》也明确规定:“各学堂学生,不准私自购阅稗官小说、谬报逆书。凡非学科内应用之参考书,均不准携带入堂。”[23]学制规定与具体践行,皆可见出预科“中国文学”课教学的新旧观念混杂。

癸卯学制中与传统文学观念相关联的是具有科举遗风的规定。《奏定各学堂奖励章程》规定:“大学堂程度甚高,应奖给进士;高等学堂程度次之,高等学堂及他学堂程度相等者,均应奖给举人……”[24]新学制本来确定了近代国民教育与人才教育的基调,但此类规定显然会误导“学而优则仕”观念的流行。

学制规定中的新旧观念交错混杂。诸如“日本有《中国文学史》,可仿其意自行编纂讲授”之类规定,“或许是清朝统治者在借鉴日本及欧美各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某种懵懂的不自觉行为,”[13]85然而正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走向。预科教育公共科“中国文学”课所讲“文学”史,其实经由梁启超等人发起的“三界革命”,文学内涵已与传统不同。1902年,《新民丛报》介绍《新小说》杂志时,使用标题为《中国唯一之文学报》,[25]可见当时文学审美特质已经得到初步确立。王国维对古典戏曲及美学的研究,更是确立了文学的审美特质。在1904年发表的《评论》中,王国维对“美学”的界定是[26] 9:

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伎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

而“美术中以诗歌、戏曲、小说为其顶点,以其目的在描写人生故”。[26] 5文学不再是传统“载道”工具,而是以“审美”为特质,对人生的观照。在1903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王国维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27] 看来,当时的中国文学观发展也与川种郎文学观类似,小说、戏曲的地位得到肯定,以“优美”界定文学。如此,预科教育公共科“中国文学”课显然应沿着“审美”理路,朝向“完全之人物”培养目标努力!蔡元培也认为文学属于美学范畴[28] :

美术有狭义的,广义的。狭义的,是专指建筑、造象(雕刻)、图画与工艺美术(包含装饰品等)等。广义的,是于上列各种美术外,又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等。西洋人著的美术史。用狭义;美学或美术学,用广义。现在所讲的也用广义。

而教育不是“以养成科名仕宦之才为目的”[29],而是培养德智体美共同发展的完全之人格,“今日完全之人格,亦即新教育之标准也。”[30]上述观念也践行于具体的学制规定[13] 112:

民初学制剔除了前清学部教育宗旨关于关于忠君和尊孔的规定,废除了读经课和各类不合民国宗旨的教科书,取消了各级各类学堂毕业生奖励出身的规定。

可见,晚清民初预科教育“中国文学”课的历史情境与发展,很多地方显然是与学制规定中所指《日本文学史》一样是指向现代的。

晚清民初国人模仿西方学制进行大学创办,其学制规定新旧混杂。由预科教育公共科“中国文学”课程的相关说明与林传甲《中国文学史》的践行可见一斑。然而,将预科教育公共科“中国文学”课程的相关说明与历史情境相结合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及其目标指向,其实是沿着现代性维度而发生转移:国文教育内容由“载道”到“审美”,教育目的由“学而优则仕”到“完全之人格”塑造,展示出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切入视角与最终目的。

可见,知识分科化,人才专门化,社会分层化,晚清以来,在国人这些极具现代性意味的理性选择过程中,专才培养时语文能力之需与国学存续之虑,最终促成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发生;进而由审美视角关注人的主体性完整,则是大学语文教育现代性之维的进一步延伸。大学语文教育发生已逾百年,而目前学界相关争议却此起彼伏,从源头出发审视其发生历程,目的即在于为目前大学语文研究提供必要的参照。

参考文献

[1]罗志田. 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J]. 近代史研究,1995,(3):1-23.

[2]张辉. 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3]钱穆.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 长沙:岳麓书社,1986:1.

[4]冯桂芬. 校庐抗议[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151-152.

[5]郑观应. 盛世危言[G]//郑观应. 郑观应集:上. 夏东元,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299-300.

[6]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第二卷 [M]. 上海:中华书局,1989:35.

[7]刘光贲. 味经书院时务斋章程(1895)[G]//高时良.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710.

[8]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第六卷[M]. 上海:中华书局,1989:65.

[9]盛宣怀. 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M]//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53-154.

[10]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 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G].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11]顾黄初.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8.

[12]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 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91.

[13]李华兴. 民国教育史[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14]张之洞. 劝学篇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73.

[15]清政府.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G]//璩鑫奎, 唐良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6]清政府. 奏定高等学堂章程[G]//璩鑫奎, 唐良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17]清政府. 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G]//璩鑫奎, 唐良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419-432.

[18]林传甲,等. 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9]民国北洋政府. 学校系统改革案(1922)[M]//周予同. 中国现代教育史.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137.

[20]郭绍虞. 语文通论[M]. 上海: 开明书店,1950:142.

[21]张百熙, 张之洞. 重订学堂章程折[G]//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92.

[22]陈国球. 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51-53.

[23]清政府. 奏定各学堂管理通则[G] //璩鑫奎, 唐良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88.

[24]清政府. 奏定各学堂奖励章程[G]//璩鑫奎, 唐良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30.

[25]新小说报社. 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G]//陈平原, 夏晓虹. 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897-1916).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41.

[26]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G]//王国维. 王国维文集: 第一卷. 姚淦铭, 王燕, 编.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

[27]王国维. 论教育之宗旨[G]// 王国维. 王国维文集: 第三卷. 姚淦铭, 王燕, 编.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57.

[28]蔡元培. 美术的起原[G]//蔡元培. 蔡元培选集:上 . 沈善洪,编.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216.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能增进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心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

1.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2.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先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电脑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现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

3.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4 参考文献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能增进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心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 

    1.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着。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2.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先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电脑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现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 

    3.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4 参考文献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能力是关乎基础英语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依靠英语语言运用的水平和评估能力为基础的,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形成了的单向思维的模式,不利于基础英语在教育体系的高效运用,所以,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相关技术教育工作的应用和培训,重新树立全新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基础英语的课程资源,实现英语学习的多元化战略途径,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立足本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从个人的努力和国家教育的战略层面上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运用能力。

二、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育体系的标准化训练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这这些教育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基础英语课程教育,严重抑制了英语语言的习得,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遏制了学生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为了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评价方式,就必须要将评价体系变得更加合理多样,其中就包括是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或者是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几种评价体系,实现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良好互动,或者是可以采用表演、演讲、辩论和剧本创作等方法,极大刺激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不要让“考试”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在我国很多的学生眼中,只有在枷锁中适应生存,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其实,这都是传统教育体系下所给学生戴上的枷锁,学生只能是尽量将这些考试技巧运用到习题的研究上来,忽略了学习语言真正地意义在于能够灵活的运用,而不是变相地成为考试工具。所以,这种“考试枷锁”必然要打破,在现代化的英语教育体系中不能再以“高分论英雄”的教学评价方式,而应该加强对学生全方面的评价,从而让学生自我喜欢上基础英语课程,彻底改变传统基础英语教育体系的各种弊端,打造现代化的英语教育体系。

三、加强基础英语教育

课程体系中自主学习和团结精神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一方面教育者要加强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良好地学习方法和策略,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观察、记忆和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身的问题,能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中英文化之间的差距,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从而能够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英语教育和考试方式都不利于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教师要能够加强学生在英语的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地了解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鼓励英语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内在意义和人文性。

四、结语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课程 自主学习能力

1、问题的提出。全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蓬蓬勃勃,新的时代精神要求我们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多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的思考。新课标要求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适应性,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新课程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它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要采用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而自主学习是新课程要求确立的新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学习主体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传统教育的观念、手段、形式和内容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进行前期的学习准备。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不仅成为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而且要成为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俗话说:“经师好遇,人师难求。”我们不仅要传授广博的知识,更要钻研发展学生智慧、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

2、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可利用资源,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可以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他们提高筛选信息、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最大范围地拓展教学的外延,可以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把学生当作吸收知识的容器,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开放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获取信息,筛选出有效的可利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无限链接,在有限的时空内无限地获取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并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逐步形成研究的品质。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研究、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扩大知识领域,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与潜能,为培养研究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3、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典型案例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策略。

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打造终身自主学习的基础。

确立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为辅。

做出提倡:提倡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最佳的学习状态、正确的学习思想投入到学习中去,将网络利用到极致。

其次,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法。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将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主动地获取相关资料。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性。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的收获和启示。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教学观。教师可以大胆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我们的任务便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不断的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①要有自觉的学习意识。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才能持久学习,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有成功的体验和好奇心,才能投入学习,才能主动学习。

②要有自主意识。让学生相信自己有理解和学习能力,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积极思维、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独立判断,增强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③学习者要有一定的方法策略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了解常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元认知监控能力,能把学习方法策略与自身的学习特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求得自身最高的学习效率。如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表现为学习上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等。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当代教育;现状;对策

语文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变革,通过政府的推进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当代语文素质教育在在各地已初见成效。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化,教学成果也更加显著。然而,当代语文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改进,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

一、当代语文教育问题浅析

1.语文教育教学内容单一化

语文教育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已经成为让困扰很多教学工作者的难题。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介绍、好词佳句赏析、难字偏字讲解、归纳文本内容、解析写作方法等方面,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内容已经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僵化的教学内容为语文教育的好坏制订了严格标准,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对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不能起到积极作用。

2.语文教育学习内容规范化

受我国意识形态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内容还具有较高的时代感和政治感,语文教学的文本阐述具有较强的思维导向。教育工作者往往为课本内容赋予规范化的思想内核,并促使学生全盘接受,用“通过……批判了……”、“通过……歌颂了……”等特定句式来解答问题,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套在了固定的框架内让学生解读,学生不能自我解读文本内容,只能获得空洞的学习感受。

3.语文教育课程体系狭窄化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关联性,课程体系是较为封闭,缺乏互补和联系。并且,语文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脱节的,很多教师还不能将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公式化的书面知识和单一的灌输模式让学生无法代入自己的内心感受,而都在一些脱离自身生活实际的问题上兜圈子。学生缺乏共鸣,也就不能提高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1.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

Z文教育只有跳出了“应试教育”的圈子,将语文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语文教育思想的转变,回归到“素质教育”上来。合理的语文教育应当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具有更高层次的趣味性。建构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再加上多种多样的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和阅读写作的能力。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还能将语文教育的趣味性外延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并且,随着网络科技进步,为语文教育带来了更多样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引发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变革,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2.开拓语文教育的延伸性

语文教育的基本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不同的学生对于中心思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突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让学生建立更广阔、深刻的精神世界。对于优秀作品思想内容的诠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多元化的思考。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思想健康,写作内容可以不受条条框框限制。教师还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相应的,也需要改革语文考试的内容,以往标准化、繁琐化的考试题目对于学生学习语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种单项知识只能测试到学生较为片面的语文能力,不一定能概括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因此,考试内容大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综合理解、美学鉴赏能力,而不应当舍本逐末,在单项知识点上太过用力。减少标准化试题,测试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非思维结果。再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

3.加强语文教育的实用性

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措施的加快实施,让语文教育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语文学科应当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成为理解和诠释其他学科内容的先行者,学好语文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且,还应当注意语文教育过程中的综合性,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学生课外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层次更丰富、体感更全面的语文知识。

三、结语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是动态的过程,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变化的,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是所有语文教学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的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无疑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改变了原有的填鸭式满堂灌,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提高。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有关资料,与计算机进行即问即答。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末来的教学模式将是融入了全球性的个别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和集体学习为一体的新型、多样的学习方式。

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这一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准备、教学技能等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

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

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学生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的进程。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

是指用虚拟(Virtual  Reality)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教室、虚拟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 传递虚拟可用于真实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这现实生活虽不是用实实在在的实物构成,但却可见、可模、可动,甚至可吃,起到十足的仿真效果。仿真实验课件入机交互界面接近真实实验,学生可以操作任何东西,而不必担心损坏该物。

4、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新闻讨论组等进行距离教学的形式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全球化的网上教育”是世界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在国内外蓬勃发展。远程教育是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最具影响的应用之一。这种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远程教育,尤其是基于Internt的远程教育成为末来教育发展方向。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信息的提拱者,采用HTML、VRML、Java等语言组织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则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来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以上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特点、基本模式的认识和分析,我在语文教学中能转变观念,强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自觉采用幻灯、投影仪、VCD、CIA课件、鹏博士、维美学堂等教学设备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不断实践。

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到先用胶片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胶片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校领导和老师听了我的课后,都盛赞将教学主要内容打印上这种做法,认为投影效果远超过在胶片上写,值得推广。

中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功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CAI课件是近几年教学中涌现的最为先进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具有超文本的特点,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交叉链接。CAI课件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丰富地再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上《美“挑战者”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前,让学生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坠毁时的火焰,麦考利夫的照片等。以加强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上丽道元的《三峡》,就用《三峡》CAI课件进行教学,学生身临其境,很好地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并通过网络将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邮件]、[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等项,[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导读]、[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如阅读指导、形成性练习题的训练,单元测验等都可用这种教学模式。

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

如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

4、对于“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

这种应用主要取决于Internet的普及程度,比如大部分家庭上了Internet,那么,老师可在网上答疑,信息,或通过BBS与学生进行讨论。电子邮件则提供了非实时的交互,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现在,不少高等院校,高级中学已建成局域网,对学生来说,可适当鼓励他们上网浏览,学习。老师也可以把作业、辅导、解答等放在网上,让学生下载。或用电子邮件传送作业,解答疑难等。“网上教育”应是末来教育发展极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主编《现代教育技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8年版。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后现代教育;合作计划;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33-01

一 后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阐释

1. 人人平等,去除中心。以课程和教师作用为出发点去考虑,后现代教学大力提出“去中心”的平等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去中心”就是不赞成一 学科知识、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权威、教学控制,并赞成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互动关系。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 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并不要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并且,教师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发现新的自己。多尔提 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平等成员关系中的领导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并不等于无视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的 作用从新整理,从外在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的共存,权威也随之进入其中,教师应该做到自己是情境设计的领导者。

法国哲学家利奥塔作为后现代主义大师从现代科学技术,值得一提的更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对教师作用所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行认真探讨,并在专着 中强调“现在,所谓的传播媒介并不完全是在一群沉默的学生面前讲道理,由助教回答制定的问题,并协助探讨实习作业”,学术知识已可以演变成电脑语言,传统 教师的作用将被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链接“传统记忆库”与电脑记忆库的机器,并且学生在终端机前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利奥塔又指出, “传统的教学法没有完全失势,学生仍然必须从教师处学习一些东西,不是学内容,而是学习终端机学习的方法”。

2. 教学中融入“对话”。以教学过程的认识为出发点考虑,“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知名的现代教育学者美国的罗蒂阐述了“对话理 论”,这种对话理论的要求对话者平等、开放、富有创造性,具有多元价值观。我国教学论研究者钟启泉在《对话·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中引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 论述是:“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新 的世界进行交流,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所以,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 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作为一个后现代的合格教师来讲,要鼓励学生 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

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内容上,后现代教学的选用的是阐释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和促进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阐释教学方法不是仅仅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带着开放乐观的心态,不断开辟新的学习道路,将学生带入真理的日益深入的情景中。将传统的教条主义规范进行去其 糟粕,取其精华的删取方式用在后现代化的教育与事业上,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 景中去解读。完全地体现出教学目的在于创造意义,赞成所有创造性的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站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去考虑,后现代教育者认为世界走的是多元化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整体,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不能用绝对统一的 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 重过程。赞成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主张采用自式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法。派纳在《什么是课程理论》中多次打击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他在里面阐述: “可以较少依赖标准化考试,而更多的采用档案袋和其他收集学生作业的方法,并且具有各种不同兴趣的个人,包括家长、社区领导以及教师和其他学生构成的委员 会来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档案袋评价法正在火热进行,显然是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然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 者差距性比较大,客观并科学地建档相当困难,评价时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难操作,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有,档案袋评价法在我国的发展有了阻碍因 素。

二 后现代教学思想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启示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上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1.改变“计划主义”提倡“合作性计划”。“计划主义”就是比喻那种把计划看做先于行动而制定的东西,并且不能有什么改变的,这其实是一种独行武断,它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而“合作性计划”是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可以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关系。

2.课堂教学应提倡师生互动的“多维性”。“多维性”赞成在互动的对象上要变“一维”为“多维”。也就是要打破原来那种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 动的单一化格局,积极倡导一种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格局。教师要重树权威,变换组织形式,使得学 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3.确立教材掌握的意义标准。在现实的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弄懂了教材的知识,但知识并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的完 整性、经验的完整性联系起来,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知识没有转换成学生的精神食粮,没能与学生的内心勾连。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新认识学生与教 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多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尽为己用,终身受益。

4.确立“存在”式的学习观念。占有式学习,是把知识当成现成的、“在手边”的,无需进一步操作的东西,是把现成的知识作为一个“物”装进自 己的“口袋”,是一种简单的“占有”,而“存在”式学习则把知识当成是“上手的”东西,这意味着人要与知识进一步地“打交道”,这样学习就是人的存在方 式,它要求人的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内心里有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为其今后的道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现代教学思想不管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计划、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上,都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考虑,挣脱传统的束缚,开创新的途径,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将会有新的突破,在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意思和实用技能的专门人才中起到的作用可用“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来形容。

参考文献

现代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即多媒体教学使英语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教学模式及英语教师的角色、作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式,掌握新技术,关键在于从根本上转变教师角色的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例如:信息丰富、图文并茂、传输迅速、声音、视频等信息载体多样化,因此成为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认知工具。而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和课本是学生获取外语知识的唯一源泉,面对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开始寻找自己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中的合适角色。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普遍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四、六级通过率是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中心角色,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围绕着四、六级的题型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的进程必须根据计划按部就班,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收体,学习的步调必须与课堂保持一致,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中等以上的学生可以跟上课程的进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基本放弃英语学习。而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新的形势下正面临挑战,必须更新观念,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转换教师角色。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定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师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学效果,克服单纯使用传统教学媒体的局限性。互联网等网络资源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相互学习,学生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别化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英语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中心变成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

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首先要做好课程的设计,包括课程的学习目标、各章节的知识点、学习策略的制定、学习媒体的选用、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学习进程的安排、各学习主题的确定等。其次,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

作为指导者,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介绍学习内容、指明学习途径、指导学习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在信息技术下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执行这一任务,要求教师掌握本课程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知识分布和结构及其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有效的学习途径,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利用网上批改作业和网上专题讨论,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网上求助分别给予帮助。在大学体验英语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做了改革。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认识到自己是认知的主体

学生明确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要求和目标,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通过教师的指导和与学习伙伴的交流、讨论、协作,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创新和信息表达的能力,培养自己协作、创新的精神。

2、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各种一般性和具体的学习策略,结合教学内容多提供范例,讲明策略运用的范围和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策略练习的机会,熟练运用,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

3、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化环境中学习工具的应用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自如地开展学习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大学体验英语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所需的各种学习工具应用的要求,帮助学生逐项掌握各种认知工具并达到熟练运用,使他们顺利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生入学时,对其进行为期一周的体验英语自主学习系统的培训。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我们采取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学习评价。对学生的作业,教师评定后再定期在网上,让学生互相公开评价。对小组完成的作业成绩取集体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平均分。这样全方位、多因素的开放式评价,使评定结果相对客观,而且使评价的作用得到了延伸和扩大。学生参与学习评价,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评定,还能从学习伙伴那里获得好的学习经验,吸取同伴学习欠缺方面的教训,用来改进自己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指导的教学模式中情感的交流

语言与情感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情感交流在语言学习中有重要的意义。语言心理学理论指出:学生处于焦虑、压抑、过度的自我封闭和保护以及兴趣不高时,会严重地影响和阻碍外语学习的效率,而当学生处于自信、专心、并不断得到教师的鼓励的情况下,学习的潜力会得到发挥,甚至放大。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和各种音视频设备呈现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埋头操作电脑,把自己降格成了“电脑操作员”,忽视了自己在课堂主持、导演情感交流的身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要加强“感情投入”,把握适度、适时的运用原则,在时间和内容方面把握分寸,做到运用多媒体技术既不喧宾夺主使用过分,也不因噎废食,不敢大胆使用。每节课起码要用1/3的时间跟学生交流互动,从时间上保证有情感交流的可能性。围绕课文内容,布置题目,分配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资料,写出东西,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和讨论。教师指点、辅助和鼓励学生写出“作品”。而大量的语言输入学习就交给学生自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或通过局域网,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师的布置,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突破了课堂时间的限制,适应不同水平、不同学习要求和目的的学习者,体现了个性化的教学原则。教师还可介绍网络资源或互联网的网址,推荐参考书目。帮助学生培养自学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时,通过提问、小组表演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熟悉和掌握情况,发现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外语提供了宽广的、有弹性的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拓创新,学习最新的外语习得理论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引导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2]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3]罗秋明,董翠芳,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转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7):146-147.

[4]毛慧娟,毛文娟.多媒体课程整合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1).